食品安全战略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发展提速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行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发展方式仍较粗放,部分地方仍存在重规模、轻效益,重生产、轻环保的情况;二是质量安全隐患仍不少,控制体系、监督体系、追溯体系、标准体系等还不够完善;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弱,部分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企业和产品的差异化经营仍需提高,要重点避免重营销、轻产品的做法;四是食品全产业链建设仍显不足,着眼全价值链的流程衔接和管理尚需加强,在产业转移、行业整合和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仍需加大力度。总的来看,食品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促进和保障食品工业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仍是我们将长期面对的艰巨课题。
2008年,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食品生产行业行政职责。这两年来,始终以“促发展、惠民生”为工作理念,把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和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安全为先,以发展促安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划、政策和标准,推动行业优化结构,促进企业提升素质,督促落实主体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风险,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
在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方面,我们先后实施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粮食、马铃薯、肉类、制糖和葡萄酒等重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
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协调方面,我们制定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审(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余项;在北京、兰州、天津、广州、无锡等地试点建设了“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开展了食盐专项整治和“促进药品和婴幼儿奶粉生产质量安全”巡回宣讲活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交流会,举办了食品安全“公众开放日”活动,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题宣传;安排了技术改造专项,支持近100家食品企业产品质量检测、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等配套硬件条件的改善;参与组织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参与处置了“瘦肉精”、“塑化剂”、“地沟油”、“明胶”、“药用胶囊铬超标”等一些热点敏感事件,配合开展了农兽药残留及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
在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方面,我们组织开展了诚信管理体系标准宣贯培训,对7300余家食品企业、1.5万余人次进行了专题培训;组织指导4300余家食品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完成了婴幼儿配方企业100%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组织编写了植物油、方便面和发酵食品等食品重点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组织开展了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开展了诚信建设专题宣传,总结交流各地及企业好的做法和经验。
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组织贯彻实施行业发展规划,做好规划中期的评估工作。二是严格执行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行业科学有序发展。三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安全保障和产品创新能力。比如支持婴幼儿配方乳粉、酒类生产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在白酒、乳制品、食用油等行业采取调整生产工艺设备,推动实施以钢代塑、更换产品包装材料等措施。四是督促企业强化管理,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建设一批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指导一批食品企业改善质量检测能力,培训一批中小食品企业的质量检测队伍。特别是在乳制品行业,要加强监督、指导和帮扶,组织实施“双提行动”计划,即提高国产乳品质量、提振国内消费信心计划。五是加强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着眼国际通行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和食品工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提升标准的通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六是加快推进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要在食品行业继续深入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加快推进规模以上乳制品、肉类食品等食品行业企业建立并运行诚信管理体系,并组织完成每年12000人次的培训工作。七是继续配合开展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的综合监管和治理。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总理明确指出,新一届政府要完成好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三大重点任务。这三条都与食品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食品工业主管部门,我们深感使命重大,责任紧迫。
行业协会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和协调行业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始终以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己任,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食品工业领域开展各项工作,在督促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优化食品行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在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数据、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食品安全标准、企业生产规范、企业技术改造、食品工业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调研和咨询工作,为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这些辛勤付出,收获的是显著成绩和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广泛赞誉。
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环境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10-0093-05
引言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因而一直以来受到极大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逐渐从食品的数量安全转移到质量安全。研究者普遍认为,食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内因。食品具备的一些信任品特征,如营养成分、病菌数量、动物检测、添加剂含量、农药残留量、环境影响等特征,消费者即使消费后仍然无法进行确认。而现代食品的生产环境和技术的复杂性,以及食品产业链多环节、长链条的特征,又加剧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信息不对称导致食品质量安全信号不能通畅传递,企业供给安全食品和非安全食品的差异在市场回报上无从体现,[1]企业缺乏供给安全食品的动力,从而可能产生利用信息优势欺诈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政府监管本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标准,从而揭示质量安全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来激励食品安全行为,[2]同时强制性行政手段还可以直接约束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然而我国对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模式造成了部门间职能重叠和交叉,使得监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大打折扣。[3]政府监管非但不能弥补私人治理的失灵,反而内化为制度环境的扰动因素,弱化了监管制度对食品安全水平的激励作用。[4]政府监管的失效是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制度性外因。
基于市场和政府的视角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的解释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二者均从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企业)的外部来探讨食品安全问题的实质,而忽视了食品安全治理中核心主体的行为规律。而针对企业食品安全行为的研究又多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企业供给安全食品的成本收益,强调声誉带来的市场激励对企业提供安全食品的作用,[5]这种将企业视为“经济人”的研究视角过于狭窄,考虑的因素较为单一,这可能会导致对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为的认识不够全面,从而影响食品安全治理思路的整体构建。
本文基于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管理的视角,将食品安全界定为食品企业对消费者利益要求的回应和满足,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为是权衡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决策结果,因而食品安全治理就是促使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平衡和利益协调的问题。本文的分析旨在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清晰的思路,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利益相关者管理视角下的食品安全
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股东、普通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自然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他们既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此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考虑和关注他们的利益要求。采用社会责任观的说法,企业不仅应对股东利益负责,而且应对界定清晰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6][7]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之间不仅存在差异,而且还可能产生冲突,企业实施利益相关者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进行平衡和协调,运用治理制度形成一种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8]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能有效处理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取决于企业管理层如何对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给予回应和满足。为了简化分析框架以及配合本文关于食品安全的主题,我们主要分析股东和消费者两大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也即是企业对股东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在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中,股东和消费者都是与企业直接发生交易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企业对股东的责任是不言而喻的。传统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属于股东,他们所投入的各种资本形成了企业的财产,股东承担了企业的剩余风险,理所当然“应该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作为股东受托人,企业及其管理者不得追求股东以外的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古典经济学也极力推崇这一观点:企业归股东或投资者所有,企业利益就是股东利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因而企业应该“努力争取有竞争力的投资回报率,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9]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源于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所存在的综合性社会契约,股东不应该独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企业应该考虑和关注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追求“利益最优化”。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就相当于在该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专用性投资,企业产品的所有权通过购买行为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消费者就享有要求企业提供售后服务、在某些不完善情况出现时进行索赔甚至投诉等相关权利。这实际上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一种社会契约,企业对消费者利益要求的满足就是在履行契约。按照社会责任观的说法,企业应该承担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避免欺诈、虚假广告等不诚实行为。[9]在Boal和Peery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描述中,企业对消费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生产顾客所渴望的产品;重视产品的公平订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生产安全的产品。[10]显然产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对企业提出的一项利益要求,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
依据上述分析,本文认为食品企业供给安全食品是消费者对企业提出的一项利益要求,也是食品企业对消费者应尽的一项社会责任,因此食品安全实质就是食品企业满足消费者的利益要求或者诚实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的问题。由于消费者利益可能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尤其是股东的利益产生冲突,食品企业需在消费者利益和股东利益间进行权衡取舍,食品企业供给安全食品的行为就是权衡消费者利益和股东利益的决策结果,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实际上是食品企业迫于经营压力忽视消费者利益而采取的一种非社会责任行为。而这一行为决策会受到企业所处环境的外在约束。因而寻求各种促使食品企业满足消费者的利益要求,即促使企业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的条件和环境、从而保障消费者利益是治理食品安全的关键所在。
二、企业供给安全食品决策的机理
企业供给安全食品决策就是企业对股东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权衡,因此企业供给安全食品决策的机理构造取决于股东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关系。股东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的关系可以通过企业社会绩效―企业财务绩效(CSP-CFP)的关系框架来加以反映。企业满足消费者的利益要求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代表了企业的社会绩效。而企业财务绩效的增长反映出企业对股东利益要求的回应。尽管企业的社会绩效与企业的财务绩效间关系一直处于争议中,但多数研究倾向于二者呈现出非线性关系。短期来看,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导致企业的利润水平随之下降,损害股东的利益。但长期而言,良好的社会表现可以通过减少成本或提高收益来促进财务绩效的提高。[11]积极的社会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广告的效应,借此吸引消费者以更高价格购买具有社会属性的产品,即在扩大销量的同时降低了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Brammer&Millington的研究发现,企业社会与财务绩效存在U型曲线关系,社会表现特别好和特别差的企业,往往财务绩效较高。因此逃避社会责任短期来看有助于企业削减成本,但企业如果积极地、持续地履行社会责任,就能够从中获取长远利益。[12]
借鉴CSP-CFP的关系框架,本文认为股东利益与消费者利益间存在U型关系。短期来看,食品企业满足消费者利益要求生产安全食品需要进行成本的投入,除了对上游供应商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和控制,还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这些需要投入专用资产,会耗费一定的企业资源,成本的增加必然影响到股东的利益。但是长远来看,食品企业供给安全食品会提升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形象,借此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这无疑会带来企业财务绩效的增加,从而满足了股东的利益要求。
因而企业供给安全食品决策机理构造存在短期和长期的差异。如果企业只注重现期的经营,那么企业供给安全食品决策的就是如何平衡消费者利益和股东利益的问题,但如果企业关注长期的发展,企业供给安全食品就是协调消费者利益和股东利益的行为。
三、企业供给安全食品决策的依赖
1股东和消费者两大利益主体力量的对比。尽管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都很重要,企业应该考虑和关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但实际上企业很难做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衡。企业实施利益相关者管理会受到不同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特征,以及来自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压力的影响。管理者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会迫于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压力而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利益的重要性。[13]该领域的研究表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不同利益相关群体对企业施压程度有关。在雇员、顾客、股东、供应商、社区和环境等六类利益相关者中,大多数企业最主要关注的依然是股东、顾客等核心利益相关者,其次是社区利益相关者,而对供应商和环境的关注最少。[14]当股东利益与消费者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是否考虑消费者利益而供给安全食品取决于股东和消费者对企业施加压力的大小。
股东对企业决策的压力是非常直接而且巨大的。除了股东至上这一根深蒂固的理念以外,在现实中为了确保经营管理者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决策导向,股东往往运用解雇、接管以及管理激励的方式对企业管理者施加压力。一方面股东可以通过获取必要的信息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如果管理者未能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股东就可通过表决等手段对管理层进行改组将其解雇。随着近年来股权逐步集中到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如各种基金)等手中,解雇的威胁也越来越成为一种现实的压力,迫使管理者为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而努力。另一方面,股东还可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促使管理者采取那些可以提高股价的措施。如果管理者决策失误,股东出售自己所持有的股票,企业的股价就会降低,当低于其预期的合理价值时,敌意收购的情况往往就会发生。为了避免被接管,管理者就必须考虑股东的利益。另外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管理者的报酬与企业的财务业绩紧密联系起来,这会激励管理者时刻与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保持一致。
消费者本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利用货币选票直接对企业的决策施加压力,即选择购买安全食品,但由于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存在不对称,消费者不能判断食品安全与否,这一机制就失去了作用。因此消费者对食品企业施加压力往往是通过各种消费者的组织进行的,其中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是消费者的政府机构,而各种社会中间组织如消费者协会等是其民间机构。政府是公共利益集团的代表,除了消费者的利益,其他群体的利益均属于其考虑的范围,同时也对经济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往往会陷入其所的各种利益集团的矛盾之中,也面临着权衡和协调各种群体利益问题,政府对消费者利益的不是独立的。同时政府监管机构本身的完善性会直接影响到其职能的发挥,健全的监管制度、透明的监管程序以及公正的监管执法会对食品企业的决策产生强有力的影响。而社会中间组织如消费者协会应该是消费者的全权人,消费者通过社会中间组织对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监督,消费者投诉、新闻媒体的曝光均可成为对食品企业施压的重要途径。但同样其施压效果与社会中间组织本身的完善程度有极大关系。因而消费者及其机构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是比较间接的,机构运行机制的完善有助于消费者施压效果的增强。我们可以理解为有效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会增大食品企业供给安全食品的压力,从而对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为产生作用,这种作用的短期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2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长期而言,股东利益与消费者利益是相容的。企业供给安全食品会因为声誉和形象的提升给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但这一回报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因而承担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发生的投入转变为实质性回报需要企业具有足够的耐性。缺乏长远规划以及单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企业更容易因为经营压力而倾向于采取短期行为。而当企业采取长期战略目标时,可能会更愿意耐心地等待社会责任的长远回报。Michael Jensen认为,如果将“长期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函数,就可以解决企业管理者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负责而导致的多目标冲突问题。长远来看,企业满足消费者的利益要求供给安全食品可以带来企业财务绩效的增加,从而保障了股东利益。为了实现长期目标,企业自然会关注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因而企业是否具有长期经营战略考量会影响到其是否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而根据组织社会学的观点,企业的战略行为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制度背景。由于强迫性机制、模仿性机制和规范性机制的缘故,同一制度背景条件下的企业会采取同样的战略行为,不同制度背景条件下的企业的战略选择就会存在明显差异。[15]一个稳定的制度环境可能会保障企业对长远未来的预期,也会诱发企业的长期战略行为。而制度经济学中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企业采取何种战略取决于交易费用的大小。[16]如果政府的商业法规未能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导致政策环境缺乏稳定性和预见性,这无疑增加了市场交易费用和不确定,企业可能采用适当的组织形式和策略来管理这些费用,而注重短期战略忽视长期战略也成为企业应对不稳定环境的一项策略。因而稳定的制度环境可能会诱发企业的长期战略行为,从而协调消费者和股东的利益。当利益主体的要求一致时,企业就会诚实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供给安全食品。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当食品安全监管和监督制度的稳定性给企业供给安全食品行为提供了一个可预见的未来时,食品企业就可能关注长期回报而满足消费者的利益要求。因而制度的稳定性以企业的经营战略为中介对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为产生影响。
四、食品安全治理思路的构建
依据企业供给安全食品决策的分析,食品安全治理可以沿着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是增大消费者对企业决策的压力,促使企业关注消费者利益而生产安全食品。其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和监督制度的效率成为重要的途径。二是通过创建稳定的制度环境诱导企业关注长期战略,从而协调消费者利益与股东利益,激励企业积极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供给安全食品。因此食品安全治理的本质是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制度环境,促使企业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平衡和利益协调。第一条思路关注制度环境的有效性,第二条思路强调制度环境的稳定性。
两条思路看起来似乎完全不相干,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往往存在若干矛盾。为了使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食品安全水平,所以需要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对其进行变革和创新,而此时制度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干扰。如何在制度的变革和稳定之间进行权衡,正是当前制度制定者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因而食品安全治理也就成了在不影响制度的稳定性同时对相关制度进行合理变革的行为。除此以外制度环境的三大支柱中,[17]规范环境和认知环境是比较稳定和连续的,一旦某种行业规范以及社会共享知识被制度化并作为理所当然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就能够对制度维持起着积极的锁定作用。[18]而管制环境的构建依赖于政府的各种管制机构,这些组织的调整和变换可能会带来管制环境的不确定。
因此对制度稳定性的维护以及规范环境和认知环境的建设可以诱导食品企业的长期行为。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企业应对管制压力往往采用象征意义的策略,而非实质上的行动。[19]这也造成某些企业借用某种社会责任行为(慈善行动)作秀,而在产品质量和安全上却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现象。而规范和认知环境的压力不仅对企业表面上采用质量管理实践产生作用,而且还带来价值观和信仰上的真正认同,[20]因此规范和认知环境的完善可以将社会责任意识根植于企业,从而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表里如一。
五、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效率低下的缘由
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因各种制度处于修复和完善状态,所以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极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而我国的食品安全治理沿用了第一条思路,而且过分依赖通过提高政府监管的效率来保障食品安全,因而强调对监管制度的调整和优化,而忽视监管秩序和较为稳定的行业规范和社会监督的作用。这一思路下的治理模式加剧了制度环境的不稳定,从而导致食品安全治理效率的严重损失。
1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不确定诱发食品企业短期行为。长期以来,我国食品监管在制度的形成、执行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的因素。食品安全监管首先需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标准体系来对食品生产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其中食品安全标准提供了食品质量安全评价的标杆信息,有利于促进食品安全及其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目前我国各类食品安全的标准呈现比较混乱的状态。如安全标准短缺,标准水平偏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不统一,标准之间相互交叉甚至矛盾,标准陈旧。2011年我国乳业和速冻食品新国家标准相继出台,新标准开倒车现象引起了公众的指责。学者认为新国标下降不利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不利于行业竞争与鼓励创新。但实际上更严重的是,这给食品企业的行为决策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给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行为形成了一个不稳定的预期。供给安全的高质量食品的企业现期的投入在未来不一定能获得高于其他企业的回报。这一现象扰乱了食品安全监管秩序,会极大地打击企业供给安全食品的积极性。
而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执行一直遵循有限准入的市场理念,监管者以“发证”作为主要监管工具,而“发证”的依据是对企业进行发证检验,即由质检部门对企业送检样品进行检测,但这种企业主动的检测不易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而抽查是质监部门对当地食品企业的抽样和检测,是一种地毯式排查。和发证检验相比,食品安全问题更可能通过抽查被发现。但抽查的次数很少,并不构成食品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工作内容以发证收费而不是以针对性的抽查、查处生产者的违规行为为主。对食品生产过程和环境的监督则依赖各种专项整治运动,但缺乏法律授权支持而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的专项整治不能持续化和制度化。如此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执行严重疏漏的常态导致企业产生投机心理从而诱发其短期行为。
2行业规范和社会监督的缺失导致食品企业的非社会责任行为。行业协会是维护行业秩序和整顿行业风气的重要组织,因而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良好的行业规范形成的重要条件。消费者协会等社会中间组织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等职能对企业的质量行为直接施加压力,同时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程度。但我国各类包括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的社会中间组织的运转呈现不正常的状态。首先社会中间组织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合法性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食品安全法》的立法指导是建立强有力的政府监管体系,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强化了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内容涉及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对社会中间组织的职能没有进行界定。这使得社会监督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社会参与的法律依据严重缺失。同时社会中间组织缺乏独立自主的主体资格,自身定位模糊,多数组织沦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或职能延伸,甚至被某些利益集团俘获。[21]社会中间组织独立性的缺乏抑制了其行业规范和社会监督功能的实现。
缺乏行业协会的指导和调整,整个行业会陷入一种规范缺失、道德败坏的恶性循环之中,即使较为成功的企业也会受此影响而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我国乳品行业普遍存在降低食品质量的行为就是整个行业规范缺失所致。而消费者协会等社会中间组织不完善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认知的误区,也会出现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投诉无门或者成本太高的状况,这减弱了监督的力度,而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无法实现的社会理念,这种认知一旦形成就很难扭转,这对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为无疑会产生反向的诱导,而且这一负面作用可能是比较长远的。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食品安全实质是食品企业满足消费者的利益要求即诚实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的问题,食品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供给安全食品是权衡股东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决策结果,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促使企业关注消费者利益而供给安全食品。而稳定的制度环境可以保障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从而诱发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为。而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过分强调政府监管效率而导致安全监管制度的不确定以及忽视行业规范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是诱发食品企业短期行为的重要原因。
因而健全社会中间组织的运行机制,发挥社会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功能,同时规范政府监管秩序,为企业供给安全食品决策塑造稳定且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诱导企业关注长远回报来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是治理食品安全的长久之计。为此,应该让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中间组织在法制的框架内独立成长,借此完善其自主的治理结构,并提高其自身的监督能力。而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标准体系的形成以及执行上,需要保持其一致性和连续性。食品安全标准应该逐渐统一和完善细化,但这个过程应该是稳定的,其方向应该是可预期的。而在监管执行中,监管的职能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应该是把稀缺的监管资源放到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和食品安全问题中,而不能固守在对市场的门槛建设和把守上,并逐渐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和环境的监督和监管,形成一个持续和稳定的过程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秀清,孙云峰.我国食品市场上的质量信号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2,(5).
[2] 周德翼,杨海娟.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J].中国农村经济, 2006,(6).
[3] 郑风田,胡文静.从多头监管到一个部门说话: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亟待重塑[J].中国行政管理, 2005,(12).
[4] 崔焕金,李中东.食品安全治理的制度、模式与效率:一个分析框架[J].改革, 2013,(2).
[5] Annandale, D. Mining company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approvals regulation: a survey of senior environment managers in Canadian firms[J]. Resources Policy, 2000,(26).
[6] 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M]. Boston:Pitman, 1984.
[7] Mitchill, R. K, Agle, B. R.&Wood D. J.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4).
[8] 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公司治理的平衡原理[J].中国工业经济, 2005,(8).
[9] Jamali, D., Mirshak, 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context[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7, (72).
[10] Boal, K. B., Peery, N.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Management, 1985, (3).
[11] McWilliams, A., Siegel, D. S., Wright,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rategic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6, (1).
[12] Brammer, S., Millington, A. Does it pay to be different?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29).
[13] Jamali, D. A stakeholder approach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fresh perspective in theory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8, (1).
[14] PapasolomouDoukakis, L, KrambiaKapardisand, M., Katsioloudes 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way forward? Maybe not![J]. European Business Review, 2005, (3).
[15] Dimaggio P J,Powell W W.The iron cage revisited: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48).
[16] Estrin,peti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ransi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Pexspectives ,2002,(1).
[17] Scott, W R.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M].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5.
[18] Zucker, L. G.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cultural persistence[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77, (42).
[19] Kostova, T., Roth, K. Adoption of an organizational practice by subsidiari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stitutional and relational effect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45).
篇3
[关键词] 食品经营;自律者;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153-1
一、实施全员培训,增强法治观念,提高经营者自律紧迫性
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家食安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 2011 - 2015 年)(食安办[2011]17号)的规定,对流通环节食品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培训内容应当涉及食品安全知识、法律知识、消费投诉纠纷处理以及行业道德伦理等内容。通过培训,增强食品经营者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首责意识和从业素质。结合对经营者的培训,可以实施经营者承诺制度。由监管部门事先拟定《经营者食品安全承诺书》,内容涉及10项自律制度、主体资格、经销食品、包装标识、商标广告等内容,由监管部门组织经营者统一签订《经营者食品安全承诺书》。通过承诺的方式,让经营者自加压力,增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
二、实施行政约谈,开展柔性执法,提高经营者自律自觉性
实施行政约谈,体现监管部门“以规范为主,以处罚为辅”的柔性执法理念,体现监管部门强化行政指导的监管理念,体现监管部门监管与服务的和谐统一。对经营者约谈以集中约谈为主,个别约谈为辅。通过对食品食品经营单位的检查,发现其存在的共性问题,分别开展集中约谈。对国家重点监控的食品和地产特色食品按食品品种进行重点检查,发现共性问题,对此类经营单位分别进行集中约谈。对于监管部门抽检或者其他职能部门通报的不合格食品清查行动,可以对相关经营单位进行集中约谈,通报不合格食品生产厂家、品种、批次、规格、生产日期等情况,要求经营者主动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并在工商部门的监督之下,予以无害化处理或者销售。
三、实施信息化监管,搭建自律平台,提高经营者自律主动性
在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方面,要强调了“三个突出”:首先是突出重点品种的运行。要把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等国家重点管控的九大类食品、食品添加剂和区域性特色食品作为先期运行食品品种,抓重点食品,把控食品安全风险。其次是突出重点环节的运行。食品和批发单位的运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是运行工作的龙头,是运行工作的关键。因此,要明确商和批发商为先期运行单位。本着先运行食品批发、批零单位,再运行大中型超市的原则,分步实施,梯度推进。再次是突出重点地域的运行。因为城市区食品和批发单位较多的实际情况,重点抓好中心区经营者的信息录入,发挥辐射和示范带动功能,整体推进运行工作。在监管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收集整理存在的问题,并由技术攻坚小组进行会商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下发《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方式, 对监管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避免出现异动,确保系统高效有序运行,便利经营者使用。
四、实施刚性执法,严查违法案件,提高经营者自律积极性
《食品安全法》对违反经营者自律制度的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比如:第八十七条规定“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等行为,工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第九十条规定“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允许未取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售食品,或者未履行检查、报告等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违反自律制度的行为也规定了补充处罚措施,比如:第五十五条规定“安排患有《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以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对于经营者一般性违反自律制度的行为,监管部门可以采用约谈的方式,对经营者予以告诫和警示,督促其限期改正。但是对于屡教不改的经营者,监管部门要运用刚性执法的手段,对违法者严肃查处,做到“查办一案,震慑一片”,教育经营者自律履行自律义务,提高自律的积极性。
五、实施社会监督,完善制约机制,提高经营者自律敏感性
结合国家食安办出台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规和政策,形成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氛围。首先,按照《纲要》要求,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系统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和工作措施,及时食品安全信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广大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食品安全监督的良好外部环境。其次,通过聘请食品安全督察员、监督员和联络员,构建社会监督网络,发动社会力量协助和参与食品安全建设,为食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基础。再次,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解决食品安全纠纷。通过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的举报投诉,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陈骥,解析食品流通许可[M].中国物质出版社,2010.
篇4
“食品企业如何打造品牌?”“如何运用好品牌建设成果,做大做优做强食品产业?”“食品产业如何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精彩对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食品产业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食品安全如何保障?”……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以及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千余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围绕我国食品产业安全、国际化、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品牌培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交流探讨,共同为河南农业特别是食品企业出谋划策。
共论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大计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需求,实施现代农业品牌化战略可谓恰逢其时。
“在北京市场上,有的猪排骨能卖到100多元一斤,仍然受到中高端消费者欢迎。”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的话,让与会者深入思考食品品牌的价值和力量。
对于供给侧改革与食品产业的关系,马晓河指出,食品产业实际是供给侧的一个方面,市场对绿色优质高端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有效供给不足。
农产品加工业是漯河乃至河南的支柱产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发展漯河的食品加工业,马晓河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提高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条,建立产业集群。
“漯河的食品加工产业实现了从农产品到工业产品的第一次转变,现在要实现第二次转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指出。他认为,食品企业当前需要破解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面临国际竞争、销售模式日新月异等问题。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副会长郑清智提出,漯河的食品企业要有大食品的产业概念,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出更多知名品牌。
品牌价值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地位。对此,双汇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杜俊甫深有感触:作为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他们始终围绕“双汇”这个大品牌做文章,以屠宰和肉制品为核心产业,已经形成集养殖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在收购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后,在肉制品、生鲜品和生猪养殖三大领域均排名全球第一,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布局最广、产业链最完善、最具竞争力的猪肉加工品牌。
农业品牌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得益于政府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今年,在张家口强调,品牌的影响力需要积累,创品牌的过程中,既要有高标准,更要每一步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一丝不苟抓好各个环节,最后让市场说话,让群众说话。
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宏对调研他们企业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我们主要从四个环节抓起:一是解决奶源问题,自建现代化牧场,自有奶源。二是优选顶级供应商,用最好的原料做奶粉,确保奶粉品质和安全。三是以全球领先的技术和设备来保证奶粉更安全、更营养、更洁净。四是引进全球领先的食品安全标准,国际食品安全ISO管理体系。”
共话“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论坛上,嘉宾们凝聚各方智慧与经验,“把脉”食品安全发展现状。
如何保证食品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说,眼下一些手工食品小作坊受到追捧,其实现代化的工艺才能提升食品安全、健康水平。健康、美味、方便、实惠是世界食品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食品企业今后努力的方向。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表示,现代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但一些错误的信息,严重夸大了食品添加剂的副作用,导致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出现排斥心理,谈添加剂而色变,影响了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刘治说,国家对添加剂的类型、用量都有明确规定,个别企业在宣传中抓住消费者心理,宣传产品零添加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不可或缺,食品添加剂不应被妖魔化。
近年来,我国严把食品质量关、安全关,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刘治介绍,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食品安全抽查合格率达96.8%,全国4.2万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先M水平。
漯河始终坚持“食品安全大如天”的理念,把食品安全作为立市之本、发展之基,倾力构建中国食品名城的品牌形象,着力打造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放心大厨房”,精心打造的食品安全链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精准对接。
把“食品安全大如天”作为企业发展准则的双汇集团,在行业内首先建立起“在线头头检验”机制,引进第三方监督监测机构,对双汇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内控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第三方监督审核和检测检验,用近乎苛刻的生产要求,让消费者更加信任双汇品牌。
论坛上,双汇集团、集团、漯河联泰食品、漯河晋江福源食品、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河南三剑客等6家漯河知名企业的代表还共同发起了《食品安全倡议书》,倡议食品企业为构建和谐消费环境、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共同出力。
食品产业与品牌发展的漯河担当
“多年来,漯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食品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一手抓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出以双汇集团、集团为代表的食品企业集群;一手抓开放招商,引进美国嘉吉、可口可乐和中粮等15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一批境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全市形成了肉类加工、粮食加工、果蔬加工、休闲食品和饮料制造五大优势食品产业。”从漯河市委书记马正跃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可见漯河食品产业在漯河的分量有多重。
作为我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漯河食品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食品产业的1/6,成为全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马正跃对漯河食品加工业作出的贡献点赞。
在由吃得饱向吃得好的转变中,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双汇、等一批行业标志性品牌企业迅速崛起。
篇5
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旨在引导公众积极、理性、合法、有序地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管理。主办单位也由2012年的10个扩大至14个,同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例如,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食品安全 诚信守望”新闻宣传公益行动、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有奖竞答、 “食品安全走进食品工业”、“中国肉类博览会”、“进口食品安全口岸行”等70多项主题活动,逐渐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及维护食品安全,全国不少企业参与了支持食品安全宣传周的活动,一些企业管理者也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
如今的中国,财富越来越多,GDP数字越来越高,每个人家庭的收入越来越多,但是我们最可悲的是,我们可吃的、敢喝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我相信这是每个人的问题,我们可以没有钱,但我们不能没有吃的东西,没有安全的吃的东西。只要我们出台一套真正保护食品安全的政策,我相信全国,肯定是百分之百的支持。今天的日本,今天的美国,今天的欧洲,有蓝天碧水,但是40年以前,他们跟我们今天一样,有不能喝的水,空气污染,食品不安全,他们治理了,我相信我们可以。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统一的思想,而更需要的是统一的行动,是每个人的参与,这涉及到每个家庭。今天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个人认为已经不是食品监管的问题,是全民参与的问题,是大家共同来维护食品安全的一个机会。
海南最大的椰子食品企业黄春光: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必须坚守的经营准则,企业发展靠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他强调的“三不”箴言体现了春光食品在生产高品质食品上的追求与决心。助理严欣表示:“春光一直以来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从对每一颗椰子的筛选开始,春光人用行动来践行着‘三不’箴言:绝不让一个不合格的椰子、一片不合格的椰肉、一滴不合格的椰奶混进车间!”
内蒙古永业集团总裁程坦:
在生产流程控制环节上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建立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之前,企业更应保持高度社会责任感,把维护食品安全和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可靠的食品作为企业的道德底线。加大科学投入,依靠科技进步确保食品安全。开展多项专题研究和科研项目,培养专业人才,为广大农牧民提供高科技的农资产品和科技服务,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人类健康源头就是动植物的健康。通过缩短产业链条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从传统上来讲,从田地到餐桌,要经历种养殖、初级加工生产、仓储、物流一直到分销、零售这五个环节,而且是不同主体共存的一个比较长的产业链条。其中,企业可以帮助农民生产健康、可靠、绿色的动植物产品,同时能帮助他们把这些健康、可靠的动植物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在这种“帮助”过程中企业如果能够对生产、流通和销售全过程控制,就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把食品安全风险掌握在一个可控的程度之内。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
我认为这是伟大的变革,在这个变革中,一方面广大的农民从农村到城里去,他们变成新的城市人,他们能够享受改革带来的价值,过城市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可能暂时或者永久都不回去了。这个时候吃商品粮,吃肉鸡蛋奶的人多了,谁来种,这就给我们企业带来了机会。当农民进城了,让出这个市场空间,才有可能建立规模的、现代化的产业的发展。拿我们来讲,连续五六年,每年销售超过一百亿,我们员工每年差不多增一万人,这是市场的需求,市场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市场给了我们这样的选择,那么多的人他们要吃肉,要吃猪鸡鱼鸭,这是给我们的机会。但对我们来说,不但要满足这个市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保证城市吃得好,要健康,要环保,要安全,这是巨大的考量。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也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当这种规模化监管到位,更容易监管,更容易做得更好,所以说你看国际上,拿美国来讲,他们的农户规模已经非常大了,这样的话政府的监管就容易了,而且大的企业责任一定更大,因为一旦查出问题,是倾家荡产,他输不起,因为他有那么多的资产,有那么多的社会影响,对我们来讲就是一个社会责任,要保证供给,而且供给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让社会认同,还不断有创新,这对我们来说是机会。
伊利集团副总陈福泉:
首先,是责任意识。婴幼儿奶粉是婴幼儿的第一口粮,乳制品生产企业是婴幼儿奶粉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责任意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过程中第一步骤。其次,是健全的管理体系。“没有体系不成方圆”,食品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从源头到终端的无缝链接。第三、是企业战略。要将食品安全作为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伊利集团在多年的发展中,始终很重视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升级和完善。我们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三全”质量管理体系,囊括了产品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以及市场监督的全线监控流程,确保消费者喝到真正的安全奶、放心奶。
篇6
根据标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必须用特级、一级脂松香或氢化松香作为原料,与食用级的甘油酯化反应,再经蒸汽除嗅处理而得。同时,新标准还将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的重金属限量从20毫克/公斤下调为10毫克/公斤。
卫生部71项食品安全国标
本刊讯(记者 申海鹏)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食品添加剂核黄素5’-磷酸钠》(GB 28301-2012)等71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包括:GB 28301-2012食品添加剂核黄素5’—磷酸钠;GB 28302-2012食品添加剂辛,癸酸甘油酯;GB 28303-2012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GB 28304-2012食品添加剂可得然胶;GB 28305-2012食品添加剂乳酸钾等等。
纸餐饮具新国标实施
本刊讯(记者 袁野)从6月1日起,“纸杯”GB/T27590-2011、“纸碗”GB/ T27591-2011、“纸餐盒”GB/T27589-2011三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其中“纸杯”新国标中首次对印刷位置提出要求,即“杯口距杯身15毫米内、杯底距杯身10毫米内不应印刷”。此外,为了适应国家关于鼓励节能环保型油墨生产,新国标还分别对淋膜纸杯和涂蜡纸杯考核检测的相关指标进行了调整,旨在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健康。消费者使用一次性纸杯时,嘴唇会接触杯口,而空纸杯叠放时,上面纸杯的杯底会接触下面纸杯的内壁。因此这些地方不宜印刷油墨。虽然新国标目前只是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执行,但必将给一次性包装行业带来巨变。
卫生部将儿童营养改善提升为国家战略
本刊讯(记者 逯文娟)5月31日,卫生部就《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举行会。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秦怀金介绍说,当前中国儿童营养,尤其是早期的儿童营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得到改善。具体策略包括:将儿童营养改善提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扶贫开发战略,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儿童营养改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多部门合作,探索有效的儿童营养改善合作模式;在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改善儿童营养与健康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公共卫生重大专项,突出重点,优先干预;切实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加强合理膳食指导;逐步完善儿童营养监测系统,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改善儿童营养策略措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全国7月1日起强制实施饮用水新国标
本刊讯(记者 申海鹏)7月1日起,《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将在全国强制实施,饮用水监测指标将从目前的35项提高到106项。
新标准与现在实行的1985年版本相比,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基本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水室副主任张岚表示,饮用水的新标准将会分为两个部分,常规检测指标和非常规检测指标。常规检测指标是42项,主要反映各地方水质常态;其余64项为非常规检测指标,这部分监测是具有选择性的。此外,砷、铅、铬这些重金属类的指标更加严格,检测限规定到最低,来保证我们的饮水安全。
2012年食品药品蓝皮书
本刊讯(记者 逯文娟)5月30日,由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编写的《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12卷)》(简称《食品药品蓝皮书》),同时公布了中国8大城市食品安全公众认知度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比较高,认为本地区食品安全的趋势向好,但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认知总体上仍持不乐观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最不放心的食品是肉及肉制品。
7月1日起有机食品将用新防伪追溯标识 可查真假
本刊讯(记者 申海鹏)从7月1日起,国内生产的所有有机食品将统一使用新的防伪追溯标识。
篇7
1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的现状
1.1源头环节
通常,农产品种植是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的源头环节,其种植质量对整体供应链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农产品种植仍存在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工业污染严重等问题,为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埋下祸根,引发社会潜在食源性疾病,威胁公众身心健康[1]。
1.2生产环节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食品生产市场存在大量的小规模作坊,食品加工缺乏安全保障,生产质量与生产环境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小规模、技术水平低、管理混乱等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生产环节主要面临的问题。
1.3流通环节
当前,我国食品流通体系较为标准、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要求,国家投入力度较大,市场回报偏低,其原因在于我国食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落后,食品流通受阻,主要表现为食品运输机械设备专业水平低,大多为干线运输,湿度、温度、运输时长等问题严重影响食品质量;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利益采用非专业运输方式,运输操作不符合标准流程,缺乏专业的运输设备[2]。
2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2.1加强立法、执法力度
中央政府应集中监管我国食品安全立法、执法环节,以法律威严约束食品安全。首先,应统一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立法,有效规范质量安全供应链。鉴于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有218项[3],涉及食品安全生产、运输等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统一化管理,有效管理分段立法。其次,相关部门应统一管理食品安全执法监督,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再次,我国立法、执法部门应深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也在相应变化,在此基础上,相关人部门应统一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提高安全质量检验标准,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标准。从行业角度出发,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解决同一食品监管标准多重化问题,引导食品企业尽早适应国家统一食品安全管理与检测标准。
2.2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力度
我国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备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强行业协会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组织协调力度。食品行业协会是一种处于食品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自律组织,有效沟通政府、市场与企业,协调食品供应链多方利益。中央政府应联合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为食品行业协会合理监控食品安全供应链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应不断提高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意识,提高其服务意识,指导食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为有关政府部门发展食品产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再次,食品行业协会应自觉提升协会综合价值,引导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中的领头、示范作用。当前食品行业协会仍存在规模小、数目少、现代化水平低[4]等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规划食品行业协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全面覆盖食品行业协会,充分借力,以保障我国食品质量安全。
2.3提升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我国食品企业应从自身做起,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提升自身食品质量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食品质量安全发展战略。食品企业应认识到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均对企业食品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当加快完善供应链管理制度。食品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严格筛查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问题,保证从原料采集到成品运输销售,每一环节均符合国家食品生产安全标准,创新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采取符合企业发展的方法及时解决生产、流通环节中的问题。同时食品企业应重视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强化员工对食品生产安全的责任意识,加强企业自身检验能力,健全食品生产管理体系。
3结束语
食品质量安全与消费者安全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影响社会安定、人民幸福。政府、食品企业以及食品行业协会应协同合作,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加大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的管理力度,共同努力为人民打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高品质的食品消费环境,推动我国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管理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罗丽纯.食品安全保障:从质量标准体系到供应链综合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17(36):8-9.
[2]黄彩霞.食品供应链环节的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J].现代食品,2017(17):43-45.
[3]热比亚?吐尔逊,宋华,于亢亢.供应链安全管理、食品认证和绩效的关系[J].管理科学,2016,29(4):59-69.
篇8
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尽管监管部门针对问题迅速采取行动,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问题层出不穷。有人戏称厂家关于毒食品的创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问题多发期。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食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监管体制虽然在我国已经形成,但在监管的执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标准体系有待健全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问题开始凸显,一是有些急需制定或修订的配套法规规章尚未出台,而且某些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过于原则、粗放,疏于精雕细琢,缺乏可操作性,急需进一步细化充实。二是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与食品安全形势不适应。有效遏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必须坚持重点治乱。
2.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有待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为了保障人名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围绕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目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有20多个。从表面看,这种体制似乎可以强化多重协同保障。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因职责不清导致监管重复或空白,效率低下。
3.食品安全科学监管能力有待强化
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监管部门总是慢一拍”的印象在公众心目中尚未根本改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许多领域亟待拓展和加强。由于违法成本过低、代价较小,法律的震慑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惩处力度有待加大
虽然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较之前加大了。但总体上看,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处罚力度还是偏轻。法律关于食品安全的规定有很多,比如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等。法律虽有上述规定,但在实际执法中,由于地方保护、行政执法人员失职、渎职等原因,有些案件往往是以罚款等处罚力度较小的形式结案。
三、强化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1.强化法制建设
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应立足于长效机制建设,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随时关注经济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食品安全法》进行适时修订和完善。为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2.加快构建相对集中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全面快速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必须加快建立科学、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对食品安全实行强有力的监管。探索建立扁平化监管体制,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在基层”的监管体制;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合理划分事权。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负专责、企业负首责”的监管责任体系。
3.加强能力建设
政府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包括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能力,政府权力资源整合能力,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社会稳定能力,基层监督能力等。一是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能力。政府应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二是政府权力资源的整合。合理划分事权,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三是加强基层监管网络的建设。加大对基层监管的人、财、物的投入,使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四是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快建立独立的食品安全检验体系,食品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
4.建设行业自理机制
鉴于行业自律机制是政府对行业、对市场实现延伸管理的重要途径,所以,强化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去行政化”。政府应真正从不该管的事情中退出,积极引导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并给予财政、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二是“小型化”。坚持就近就便、社区化、微观化原则,形成分治性组织布局。三是“全覆盖化”。不论哪个行业、不论谁从业,只要进入市场,都要就近纳入一个行业协会中,接受行业协会的管理,遵守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和规章。四是“权责化”。政府应实行权力转移,赋予行业协会实体化的责、权、利。使其在管理中更有权威,管理更有效。
5.提升产业素质
篇9
同志们:
这次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县(局)两会精神,回顾总结某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任务和措施,动员全县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希望各部门认真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
某年,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县食品安全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县质监局建立了食品生产质量档案,对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分级核查,推行食品信用等级管理,提高了监管效率;县工商局推行了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不断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县卫生局加强了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有效地改善了餐饮业的卫生状况;县农委和畜牧总站加大了对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的力度,严查了高残留农药和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行为,并全面开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工作;县商务局加强了生猪屠宰市场管理力度,严厉打击了私屠滥宰行为;县环保局设立了四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确保了饮用水不受污染;县教育局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县广电局和县公安局分别在食品新闻报道和保障食品行政执法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县食药监局充分发挥综合监管、组织协调的作用,组织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先后出动执法人员___人次,深入开展了暑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红黄儿鸡蛋”专项整治、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__余次大规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了食品生产经营业户___户次,查处一起经营病死猪肉案件,收缴病死肉___公斤,取缔了_个食品黑加工点,关闭_户食杂店,清理小餐桌_户,下达了_份责令整改通知书,没收三无、过期等假劣食品__余种,____公斤,价值_____多元,并集中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严厉地打击了制售假劣食品的不法行为,有力地净化了我县的食品市场秩序,我县今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另外,组织实施了食品安全志愿者行动,共招募了__名志愿者,增强了我们的监管力量。总之,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都认真地履行了职责,确保了我县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辛苦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做好今年的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明确职责,增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们缺少必要的检验检测能力,导致市场准入阶段监管的盲区,失去了事前监管的良机;二是无证生产加工食品现象还时有发生,特别是元宵节、端五节、仲秋节等节日无证突击生产加工元宵、粽子、月饼的行为屡禁不止;三是散装即食食品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流动小商贩和马路作坊经营的快餐、熟肉制品、豆制品、面点等食品的卫生很差;四是食品包装材料不符合卫生标准,特别是餐饮业户所用的餐盒和包装袋多数难以达到相关要求;五是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相互协调配合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六是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不够,人民群众识假辨假能力和维权意识还不很强。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直接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妨碍构建和谐的大局,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某县长在“两会”报告中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特别做了强调。因此,各部门必须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到审慎对待的战略层面,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努力,措施上再完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扎扎实实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____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旨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为此,我们出台了《县食品安全协调 委员会成员单位食品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一会,我们还将签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状。各成员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在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的统一领导下,既要积极配合,又要主动工作,按照《暂行规定》的分工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要切实履行综合监督、组织协调、牵头查处重大案件的职能,充分发挥好“牵头”和“抓手”作用;农委、畜牧总站和环保局要切实承担起种植业、养殖业监督管理和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的责任;质监局要抓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局、卫生局要抓好流通、消费环节以及餐饮业的监管;财政局要在办公办案经费上给予保障;公安局要依法保护有关部门履行职责,严厉打击暴力抗法及阻碍执法的违法犯罪行为;广电局要加强新闻报道,提供正确的舆论支持。总之,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监管、服务和发展上,切实加强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沟通与协作,真正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互相拆台,防止出现监管的空档。对因本部门工作不力、推诿扯皮、渎职引发的安全事故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全力做好____年各项工作
按照省、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们要将今年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定位在保安全、强监管、抓根本、促发展这四个重点方面。
(一)坚持围绕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这一主线,切实做好“保安全”的文章。各有关部门要按照《____年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总体安排》的要求,紧紧抓住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肉类、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调味品、保健食品、膨化食品等重点品种,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消费等重点环节,街道社区、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农村、林场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强化日常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使食品安全形势实现根本好转,确保全县人民的饮食安全。一是开展食品源头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春耕之前要对农业投入品市场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严把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关,杜绝高残留和违禁农药的上市;同时,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_—_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小区和_—_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二是开展打击食品加工行业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专项整治行动。对冷饮厂、蛋糕房、熟食店使用香精、色素、食用胶情况进行彻底清查。三是开展食品流通环节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的查处力度,并做好月饼、粽子等时令食品退市后的监管工作。四是开展餐饮业专项整治行动。以暑期和旅游旺季为重点,组织开展对餐具和卫生用品专项检查,大力整顿餐具消毒和卫生环境,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家庭食堂和小餐桌坚决予以取缔。
(二)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为核心,切实做好“强监管”的文章。一是进一步整合检验检测资源,年内承担检验职责的相关部门检验室要取得国家认证的检验检测资质,为我们的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食品安全志愿者培训和引导工作,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延长我们的监管手臂,拓宽我们的信息渠道。三是加强传统食品加工流通管理,对豆腐、肉制品实行编号和标签管理,提高监管水平。四是继续开展好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将量化分级管理信息向社会公示,争取完成__%以上业户的挂牌工作。
(三)以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为动力,切实做好“抓根本”的文章。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各有关部门必须将其列为今年工作的一项重点,坚持抓点带面,搞好食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由各分段监管部门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中分别选定_—_家企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在试点工作中,要坚持分类指导,大胆探索,积累经验,逐步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具有漠河特色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力争使试点工作走在全区的前列。
(四)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切实做好“促发展”的文章。各有关部门要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把工作重点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要充分利用我县丰厚的绿色食品资源,全力推进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步伐,完成_—_个绿色(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将我县食品产业做大做强。
三、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努力开创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分管负责同志要靠上抓、抓具体,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故处理的组织领导、应急救援等项工作,特别要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县内无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的窝点,避免群体性食品伤害事件,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饮食安全。
(二)进一步密切协作配合。食品产业链条长、环节多,加强安全监管,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作为食品综合监管协调议事机构,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努力在服务中抓协调,在协调中抓服务,引导各行业、各部门打破界限,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协调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督促搞好工作落实;要全面准确掌握市场动态,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知和指派有关部门立即查处,实现综合部门与具体执法部门的互动。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从而形成强大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监管工作格局。
篇10
县卫生局严格执行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机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卫生局职责调整
(一)新增的职责
1.划入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
2.增加组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职责。
(二)取消的职责
1. 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划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取消已由县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三)加强的职责
1.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加强对职业卫生、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
2.加强组织实施中医药、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和规划的职责。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二、部门职责落实情况
职责调整中县卫生局承担食品卫生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而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划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县卫生局已经承担起食品综合协调职责,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调整仍未完全到位:行政主管部门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而监督管理和执法仍由县卫生监督所和乡镇卫生院的卫生监督协查员承担,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不一致,导致执法困难。
三、“三定”规定和部门职责落实情况
县卫生局严格按照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执行,内设机构、派出机构设置符合“三定”规定;人员配备符合规定,不存在超编进人等问题。我局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在医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建议
尽快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真正落实到位。在卫生局增加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职能的情况下,人员应相应调整;县食品药品监督局应尽快组建自己的执法队伍,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