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护理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偏瘫患者;出院康复;护理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四大特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的死亡率有降低趋势,但因此而致残的存活者数量却逐年增多,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脑卒中后早期开展康复锻炼,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对促进神经、肢体功能的恢复、预防疾病复发具有显著作用。但是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练的依从性并不是很理想,依从医护人员的建议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提高其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行为,最终达到提高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的目的。分析和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护理存在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和家庭成员的作用,尽量使康复期的偏瘫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动的能力,最终为回归社会提供帮助。
1 当前出院患者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出院后社区康复护理的认识
1.1.1 我国社区康复护理起步较晚,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作重点仅停留在治疗疾病的层面,其服务对象局限于患病的人群,社区康复护理人员对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全方位服务存在认识不足,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医疗康复需求,无法为其提供康复治疗和咨询服务。
1.1.2 社区康复护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社区护理人员常缺乏预防残障加重及肢体功能重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无法采用各种康复护理技术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康复对象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防止继发性残疾的发生。
1.1.3 缺少适宜的康复环境,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社区不能为残障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康复治疗环境,无法实现社区内无障碍生活环境,不能满足偏瘫患者的需要及解决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1.2 缺乏对出院后家庭康复护理的认识
1.2.1 患者对出院后肢体康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1.2.2 患者出院后,自觉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下降,家属不能参与康复计划的实施,不能有效帮助、鼓励、监督患者执行康复护理计划。
1.2.3 悲观消极的情绪导致患者对肢体康复信心不足,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家人,对治疗缺乏信心。
2 对 策
2.1 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对其做好健康教育,详细讲解主动进行肢体康复锻炼的重要性,讲授家庭康复护理计划的内容、目的和方法。
2.2 住院期间和出院前,医生护士要强调患者家属在促进患者重获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的重要作用。出院前一天对患者再次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教育和健康指导,强化巩固患者家属接受相应的护理知识,指导患者家属亲自参与家庭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帮助、鼓励、监督患者实施家庭康复护理计划。
2.2.1 保证每天的有效康复护理时间,康复护理计划明确规定每天康复护理次数、每天康复护理时间,并把这些康复护理时间结合进患者日常生活之中。
2.2.2 提高患者参与康复护理的积极性。所指定的康复护理计划要强调患者自我康复护理,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家属或陪护仅为学习、辅助和监督。
2.2.3 规范每天康复护理的内容及强度。患者自己要明确每天康复护理的项目、每天康复护理的强度、近期康复护理目标、远期康复护理目标。
2.2.4 提供一个丰富的康复护理环境,该环境由康复护士、患者、家属或陪护参与,具有鼓励、指导、监督和保障机制。
2.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的先导,要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出院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介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护理的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参与家庭康复护理的信心。
2.4 出院后护理
2.4.1 主动帮助患者联系其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该中心所具备的康复条件,介绍患者目前康复中仍存在的问题,提供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社区医护人员协作,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康复。
篇2
分析阻碍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恢复和生活水平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两个问题:①脑神经机能的问题,②运动系统的机能障碍问题。全身关节挛缩不仅会阻碍患者的运动机能,也是使患者家属看护困难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本身及其家属QOL的下降。长期意识障碍患者如果想重新获得生活行动能力需要高质量的支援护理,同时也需要恢复能力方面的进一步的康复护理程序和方法。我们多年以来,在日本独自开发改善长期意识障碍的护理技术,不断补充改进不足之处为患者的康复做贡献。我们配合现有的康复护理程序,组合反射性诱发及背部轻微振动的两种护理手法,开发出新的康复护理程序,并经实施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2例长期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新型综合康复护理程序进行康复训练,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0月选择在日本茨城县内的医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长期意识障碍患者2例。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诊断标准按照在日本通用的1976年冷木和儿玉提出的?断标准[17]。
患者1:女性,26岁,长期意识障碍(15年),上,下肢关节挛缩,腰臀部侧弯。11岁时因交通事故脑内出血,意识障碍住院3年。其后父母将之接回家护理。居家护理期间12年。家属们和家庭医生表示:不要期待在意识上有所恢复,但身为父母不忍见孩子痛苦的姿势,希望能改善她身体的挛缩状态。
患者2:女性,10岁,意识障碍(2个月),去大脑强直(Decerebrate rigidity),脑高级功能障碍(higher brain dysfunction)。在学校体育课跑马拉松时心跳呼吸骤停(约8 min),缺氧性脑病。神经放射线学的所见:MRI:双侧枕叶和顶叶可见高频信号。双侧大脑基底节的尾状核可见高频信号。SPECT:双侧枕叶和顶叶可见光范围的血流量低下。上,下肢的关节挛缩。意识状态:沟通困难,会话时对不上视线。日常生活:全依靠家属的看护;饮食:经管喂养;清洁:在床上;排泄:用尿布(大小便失禁)。
1.2伦理考量 研究对象是经由主治医师委托我们进行护理诊断的患者。跟主治医师一起充分的说明本康复护理程序的实施目的,预期效果及危险性的有无之后,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实施本护理程序,并可以总结发表相关学术报告。本护理程序将于取得患者住院医院负责人的同意及该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后实施。
1.3护理方法
1.3.1构建康复护理程序 独自构建能解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关节挛缩,并提高其QOL的护理程序。新康复护理程序包括温浴刺激疗法,背部及臀部轻微振动,运动训练等3种康复护理措施。
1.3.2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康复护理目的,建立以下康复护理计划,按照计划对长期意识障碍患者进行4个阶段康复护理,见表1。
1.3.3一般护理 在意识障碍的急性期,应首先控制原发疾病。同时,护理工作在及时预见患者疾病转归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展开。急性期康复护理目标主要是:①保持,改善心肺功能;②保持,改善营养状况;③建立生活节律(夜间持续维持睡眠,日间觉醒状态,按照患病前的习惯,提供饮食,排便护理);④预防颜面肌肉及四肢的挛缩;⑤预防褥疮,肺炎,抽搐等合并症。
1.3.4康复护理 ①按照患者患病之前的习惯,确定患者固有的生活节律。②注意预防四肢肌肉及颜面部肌肉的萎缩和各关节的挛缩。因为意识的恢复中肢体先于语言恢复:患者利用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是给家属或护理人员的语言信号。③康复护理过程中,必须做好肺炎,褥疮等合并症的预防工作,因感染可直接对脑部引起伤害造成抽搐。④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全身状态也趋于平稳,此时为了尽快恢复患者的生活行动能力,应进一步实施新康复护理程序。
1.3.5新型综合康复护理程序的实施 ①将患者浸泡在温度38℃~40℃的温水中,实施股,膝,脚关节及肩,肘,手,手指等处的ROM(关节活动范围)的扩大,进行约7~10 min。目的:ROM的扩大,血流量的改善,平衡感觉的回复,疼痛的阈值的改变,皮肤感觉的改善等。②给患者补充水分并休息15 min。③让患者腹卧位,护理人员用双手手掌以股关节为中心轻微振动患者的背部,进行约10~15 min。目的:解除上下肢的挛缩。④实施诱发上下肢屈曲反射的新方法,进行约15 min。目的:解除上,下肢的挛缩。⑤让患者休息15 min。⑥实施座位平衡训练的方案,进行约15 min。目的:取得平衡感,取得稳定坐姿,强化腹肌和背肌,改善髋,膝关节的挛缩。⑦让患者坐在床上,护理人员招呼患者,观察患者有无表情变化,是否发声,是否有透过睁眼,闭眼,手指动作进行交流的迹象。
实施新康复护理程序前后,由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及言语治疗师共同进行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改护理程序的内容,并确认训练方法以后,进行新康复护理程序。1次/d,5次/w。
2结果
患者1:因患者居住比较偏远,故笔者只能每月前往其居住地2次,实施新康复护理程序。经实施9次,3个月以后,腰臀部的侧弯解除,患者发出声音。因脑波确认到意识恢复的征兆,所以更进一步实施为期6 w的住院集中康复护理。结果,患者有了表情变化,发出笑声,能丰富地表现感情。并且能以声音,睁闭眼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此外,在实施固定饮水时间和饮水量来控制排尿的方案(时间间隔采尿)后,患者能表达尿意,因此停止尿布的使用。经训练后在能使用下肢矫形器保持60°倾斜站位的立位时,再度回家疗养。回家后由于从床上摔下而进行了大腿股骨头骨折手术,手术后发生肠闭塞,反复出入院,身体状况逐渐恶化,而再度实施为期4周期的住院新康复护理程序,结果,不需服药灌肠,即可成功地控制排便。另外,上,下肢的关节挛缩也解除,在他人支持下,可步行数公尺。
患者2:发病2个月开始住院集中护理。首先按照意识障碍患者护理计划进行残存功能评估。仅有对刺激的睁眼反射和轻微的表情变化,开始进行包括温浴刺激,背部轻微振动,运动训练的新康复护理程序。经过2 w的新康复护理训练,开始恢复了睡眠和觉醒的规律。经过6 w的新康复护理训练,可以利用倾斜床保持站立,并饶有兴趣地向四周张望,表现出认知状态的改善。然后进入第三阶段。以恢复自理能力为目标,实施护理措施。经过10 w的新康复护理训练及饮食训练,可用吸管喝奶茶,并下咽功能良好,达到饮食自立,并且可进行意识的沟通。最后第四阶段,经过13 w的新康复护理训练及进行以本人的意愿完成生活行为的综合性训练,达到了排便自立和语言功能的恢复。实施16 w的新康复护理程序的结果:重新返校,基本上能跟上各课程,身体状况良好,可参加滑雪运动,重回芭蕾舞课,吹奏乐部。患者在患病6个月以后重新回归社会。
3讨论
新构建的长期意识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程序,对过去被认为是无法解除的去大脑僵直及严重关节挛缩的改善效果,比现行的新康复护理程序的物理疗法训练来的显著。其理由可能是温浴促进关节周围的血流,使关节活动度容易扩大。温水刺激护理疗法(38℃~40℃)起ROM的扩大,血流量的改善,平衡感觉的回复,疼痛的阈值的改变,皮肤感觉的改善等作用。而趴躺的反射性诱发及背部轻微震动的组合可能提升疼痛的阈值,促进放松的效果。再者,患者各部分的关节挛缩经解除和改善后,表达手段也随之增加,促进了沟通等生活行为的恢复。另外,被评价为最难恢复的脑缺氧患者经实施新康复护理程序后,改善到能重新返校的程度,由此可知,患者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是众所周知的,但发病后早期实施制订好目标的康复护理措施,并积极预防急性期的上,下肢挛缩是相当重要。
本文论述了某种程度上实现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恢复,特别是生活行动能力恢复的基本思路,并同时带给患者护理支持上的效果,即护理工作也能发挥的治疗作用。在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医师对于意识障碍预后的判断常常影响护理工作的方向,密切观察似乎毫无改善的意识障碍患者的状态,就会发现患者的病情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做好患者的细微的病情变化以及他们的各种反应的评估,在正确判断患者残存的生活能力,同时如果能以患者患病前生活习惯为基础,提供适宜的护理援助的话,我们深信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和生活行动能力能得到很大恢复。
篇3
[关键词] 康复护理;护士;角色
康复医学是对患者在身体功能、精神和职业上实施康复的学科。服务对象包括残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和以及疾病恢复期患者等。其目的在于使患者减轻痛苦,尽量减少继发障碍,使残余的功能和能力得到维持和强化,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由于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治疗目标和工作方式不同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所以康复护理和临床护理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康复护士以特殊治疗手段和优质服务赚得病人的信誉,充分施展了角色的作用.“角色”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的专门术语,是在社会结构或社会轨制中一个特定的位置,每一种角色只是一个人的一个方面。在康复护理中,护士的角色呈现出了多元化,以下本文予以详细阐述:
1 护士在康复护理中的角色
1.1教练的角色
康复护理的对象是主要是残疾者和慢性病患者,因此恢复患者的残余性能和能力,减轻残疾和因残疾带来的对社会交际、工作以及日常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以使他们能重新回到社会是康复护士的任务.康复护士结合护理工作,把握康复时机,在障碍还未泛起时,制定康复护理计划,采用理疗法,以自动运动为基础的,包括理疗,磁疗,以增强肌肉的锻炼、传统医学治疗、心理治疗、功课治疗等方法,特别是对残存性能强化练习、糊口流动能力练习。如一房距离缺损修补术后第一天因脑拴塞引起肢体瘫痪的病人,在天天作cPT(胸腔物理疗法),针灸,穴位磁疗,穴位推拿的同时,应加强病人的患侧功能练习、辅导器具使用联系,此外,“根据不同性质、程度和种别的患者,教会不同的处理和转移,把握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如预防发生褥疮,呼吸道感染,关节挛缩,畸形和肌萎缩,关节流动能力练习和呼吸功能练习,冠心病预防措施和运动治疗方法等。”
1.2知心朋友的角色
护士应首先接受病人的残疾或疾病,并评估病人对其残障疾病的反应.以真诚、同情和关心的立场,鼓励他们,让病人知道他是全然被接受的个体。籍此病人可获得勇气,以承信自己与凡人的差异之处,而不感觉到羞耻或悲伤.护患关系属于介入一匡助型,两者之间应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激励的合作关系.匡助他人不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应毫无前提地真诚对待,精心护理,热情接待,互相沟通,用真诚的心去感化那已破碎的心,使病人鼓起勇气,面临现实,进步糊口的决心信念。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通过观察病人的言行,准确理解病人的感情和需要,同时通过与病人的交谈和对病人的匡助取得他们的信赖,才能施展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介入我们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唯有此才能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3辅导员的角色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影响健康和导致疾病的因家除生物因素外.还有环境、糊口方式、卫生服务和生物遗传因素。此外,还认为心理状态与躯体性能状态有紧密亲密关系,心理状态影响着健康,心理因素能导致疾病.因此,要把康复对象当整体来考虑,使健康服务不限于解决躯体方面的题目,还要全面考虑精神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需要.在护理过程中,要了解病人心理、糊口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致病因素,健康状态决定因家和不良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结合病人的文化涵养,受教育程度及致病危险因素的熟悉,制定适应各个病人的康复教育计划,如:防止疾病发展的教育,护士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使病人知道更多有关健康和疾病的信息,不是被动接受康复护理,而是熟悉到介入护理的价值,并主动介入;病因预防辅导,我们对冠心病和手术患者利用讲课,个别交谈,图书、宣传册幻灯、录像等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时举办各种不同类型学习班,目的是减少或消除致病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临床预防教育,主要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减轻伤残程度,促进功能性康复和心理康复.”
2 康复护理中对护士角色的素质要求
2.1崇高的职业道德
作为康复护理的护士应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三心,爱心、同情心和耐心,能够充分体谅和理解患者的遭遇和处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面对身心残疾的服务对象,面对生活护理上需要作出巨大努力,语言沟通上需要不厌其烦的患者,面对福利待遇不如综合医院的现状,护士应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2.2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产业与科技的发达,意外事件和交通事故增多,致使残障者人数愈来愈多.在整个疾病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贯串康复的思惟与实践,从早期开始的康复护理对于保护功能,加快恢复和预防残疾起到非常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康复护士的责任是了解病人所面临环境变化.匡助他改正不恰当的适应行为,增强适应能力,并充分利用个人的能力或潜能来达到最大程度的健康(功能)水平。因此,康复护士留意增强康复护理意识,并有健康体魄和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充沛的潜力、饱满的精神,丰硕的知识,如懂得一些物理治疗,功课治疗,心理治疗,语言治疗,运动治疗,体裁治疗和中国传统治疗等知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流动。由此可见,康复护理有自己的特殊性,康复护士在思惟素质,知识结构,技术及技巧方面也需要更高境界的追求。
2.3敏锐的观察力与良好的表达能力
在与病人接触过程中,应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了解病人,运用各种感观获取病人的直观资料。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提出并解决问题,同时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新发生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宣教方法要得体,病人及家属易于接受。对于住院后产生恐惧、孤独、焦虑的患者要给予适当的关心与安慰,用温暖、平近的话语与他们进行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感受,帮助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适应各项制度,建立遵医行为。
2..4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首先,护士要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健康的恬静治疗环境,包括糊口上的恬静感和心理上的安全感。护士要知足病人的生理基本需要,如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营养丰硕的饮食,排泄体内废料等,还需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糊口习惯,多方面知足病人需要,并用康复护理程序解决碰到的护理题目。对病人要热情,真诚。护士的热情,应与非语言的沟通结合起来,表达感情,沟通思惟。非语言的沟通是以人们的步履和立场进行的,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音量,步态,手势,抚摩和眼神等。常常留意观察病人的真实感情,如病人向护士叙述自己的病情或询问治疗时.护士表现出不耐烦或问非所答.使病人感到护士不尊重他,不愿意匡助他减轻优虑,影响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俞晓萍,陈燕梅.《浅议康复科护士的角色》,载《中国临床康复》.1999年第8期,第34页。
篇4
开设在职短期康复护理培训班
每个临床护士都应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复护理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开展短期的康复护理培训十分必要。可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并结合神经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等临床专科的需求,具有培训资历的学校可以利用康复护理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护士掌握规范的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及社区康复护理等知识与技能,并建立考核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颁发专科护理证书。
护理专业学生的康复护理教育
康复护理教育要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开始,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应开设康复护理课程,并确立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康复护理的专科地位,学校完成护理教育基本课程后,应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知识学习,让广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为毕业后开展临床、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1适当增加学时
康复护理学教学总学时应达到36学时,每周2学时,分18次完成,其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时间各占一半,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在课时分配上应突出重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分配上应突出重点,让学生学完理论后可用此理论解释康复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采取示教、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实践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在每节理论学习后,安排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的现场演示以及分小组进行模拟训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熟悉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达到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
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课平时考核成绩+实践课期末考核成绩”的形式。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平时考核方式:阶段性复习考核、随堂抽查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实践课期末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及临床常见康复护理技能。
康复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护理专业教师
对新上岗及转岗的教师常规进行岗前培训,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康复科室的进修均应达到6个月以上。上岗后仍应开展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参加校外各种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不断增加和更新专业知识,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教学医院康复科参加临床工作,定期轮流到国内外领先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和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康复护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并且与各自从事的临床康复和教学工作的相关行业学会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获取前沿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安排资深老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将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带领年轻教师承接科研课题。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接替老教师在社会各级学术团体中的工作,扩大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提高他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实践中选拔和培养接班人。学校在经费使用上要做到科学合理,对不同的培养类别采用不同的经费投入办法。对学科梯队建设由学校全部承担培养经费。对既符合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又属教师个人提高学历或业务水平的学习、进修,培养费可由学校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掌握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康复护理教师教学水平:第一,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开展各种专业学习班、研讨班及技术培训班等,安排相关专业知识讲座及校外进修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定期开展教学讨论,重点讨论康复护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在全面领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做好教案和备课笔记,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第二,制定各项支持政策;在教学岗位上设置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岗位,增加教学课时酬金;在教师职称评审和考核中对教学成果和教学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和论文同等对待等等,积极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教学设施上改变以往以板书为主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课件。通过幻灯片、投影仪将大量的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教学内容播放给学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眼界。多媒体课件具有大容量、快节奏,形象生动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接受信息和教学双方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根据电教媒体的作用点,选择和设计练习,为学生提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多层次的形式不同的康复护理实践操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讲练结合。第四,做好教学评估;校领导及教务科教学督导员定期进行教学工作检查,向学生发放教学评价表,不定期上课堂听课,进行评教评学;教研室负责人到每位任课老师课堂上听课,从教案准备、教学态度、教学技术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教学水平;安排同学科老师之间定期进行教案诊断和课堂听课。从教法的角度,对教师准备的教案目标是否清晰具体、内容是否得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找差距,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同行评估与学生评估重在教学态度、教学技巧不同,教师同行评估的重点一般放在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学科最新知识的情况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等方面[6]。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和注释,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业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7]。康复护理学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大纲及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教材建设上主导思想是先解决教材的有无问题,再实现教材的优化配套。各类学校选用的教材内容应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老师把握授课深度、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另外,可由全国或各省大医院选派长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的中青年护理专家编写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论性,又要注重实用性;既可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及康复护理技能考核,又可作为在校学生康复护理实践课考核标准。
篇5
关键词:脑梗塞恢复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现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种常见病,而这种疾病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据报道致残率可达86.5%[1]。而这又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加重了生活的负担。而脑梗塞恢复期是在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患者病情稳定,渐渐进入到肢体和语言等功能方面的康复。这时期的患者若是可以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可以非常明显的改善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可以达到最佳的状态。我院神经内科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有128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有效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28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都经过头颅的磁共振或是CT确诊,而且依据我国现行的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来进行的。其中有男性76例,女性52例。年龄48岁~76岁,平均年龄为63.2岁。以上患者中有肢体偏瘫的96例,肌力为0~3级,失语的患者有5例,发音不清的患者有41例。所有患者都对本次的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以上的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的护理,然后着重给予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
1.2.1常规护理 在患者的生活上要给予必要的护理,要保证患者病室的整洁和安静,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嘱咐患者适当的增减衣服,防止发生感冒等,对于卧床患者要定时进行口腔和皮肤护理,以防肺炎和压疮的发生。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清淡为主。
1.2.2康复护理
1.2.2.1肢体康复 由于脑梗塞的患者神经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因此患者的活动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以在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下得到缓解,降低致残的可能。先对患者进行肢体的按摩,然后再进行被动运动。而被动运动就是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运动,先进行大关节的活动,然后慢慢到小关节,而运动的幅度也由小到大,并且嘱咐患者自己用力,尽最大的努力使患肢肌肉收缩,从而达到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在这过程中适当的配合一些理疗、针灸等的辅助治疗。在患者情况好转以后可以适当进行主动训练或是床下训练。这些训练都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且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况及时和医生沟通,以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1.2.2.2这类患者对于语言的康复训练非常的重要。此方面的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若是患者的病情较轻,可以由简单的单音节词开始,然后慢慢增加语言的难度,在每一个训练阶段都不能只注重速度而不注重效率,要在患者确实掌握了其该掌握的内容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在这训练期间,护理人员一定要有耐心。而且也需要护理人员会"察言观色",若患者出现厌烦的情绪,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调整训练内容。
1.2.2.3心理指导 这种脑梗塞的患者由于其不能自由活动,而且言语表达受到损害,而这些也许会伴随其一生,因此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例如焦虑、悲观、恐惧、自责等,这都会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阻碍,所以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的辅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所想,让患者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主动进行康复训练。
1.3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采用ADL量表来进行。ADL分为五级:独立、轻度依赖、中度依赖、重度依赖、完全依赖。
1.4统计学分析 以上的所有数据资料都采用SPSS 11.5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的患者由于神经细胞受到实质性的损伤,而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言语、大小便、心理等方面的障碍。而据研究报道,这些受损的神经虽不能再生,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干预,促进神经系统进行重建。而患者在住院时能够得到必要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那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康复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康复护理这种专科的护理技术也慢慢应运而生,且已经成为了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的进行过程中与医生紧密配合来进行各类特定的训练。再加上常规的护理,充分保证了患者可以有效的进行康复训练。一般通过常规的护理,可以为患者的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例如一个整洁安静的病室可以让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为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患者由于偏瘫或是言语障碍等而导致的痛苦,并且使人体的潜能被充分的挖掘出,最大限度的使丧失的功能能够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2]。我们此次的实验通过对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最后通过ADL评分与护理前进行比较,效果显著。因此我们认为康复护理对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我们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者掌握必要的康复护理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51-01
随着骨外科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THR)已成为治疗老年髋关节损伤疾病的常用方法,能够极大地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其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手术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护理不当或功能锻炼方法不正确,容易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将我院收治的22例THR患者的护理及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2例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65~82岁。手术采用髋部后外侧入路。出院随访10个月~2年。效果满意,假置及髓关节功能良好。
2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护士应持关心的态度,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耐心开导和介绍骨折的特殊情况及手术过程、说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同时应适当讲述成功治愈的病例,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可能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有利于实施术后康复护理计划。
2.2木前康复训练指导:目的是使病人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1)指导: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要采取正确的,应取平卧或半卧位,患髓屈曲小于45°,休息肢外保持中立,两腿间放置厚枕,必要时准备合适的防旋鞋。(2)训练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因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使用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以保证稳妥,并避免患肢的内旋及内收动作。此外术前训练患者深呼吸、咳嗽,避免术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术后康复训练:(1)训练方法:术后第l天进行肌肉静力收缩运动及股四头肌静止性收缩,足趾及踝关节的伸屈及旋转运动,以及收缩臀部的肌肉等患髋以外其他关节的运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术后第2天,增加髓部屈曲练习,患者仰卧伸腿位,收缩股四头肌,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臀部移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向前,注意防止髋内收、内旋,屈曲角度不宜过大。保持髋部屈曲5 s后回到原位,放松后重复1次。术后第3天在主动锻炼的基础上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如仰卧位屈膝屈髋运动等,2次/d,角度由小到大。术后第4天监督患者在助行器协助下做站立练习行走,根据患者关节假体的同定方式决定患肢的负重程度。术后1周若体温正常,切口无渗血、无发红、发热,患者肿胀逐渐消退,则可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练习。
2.4出院前指导:指导卧位时仍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之椅子,坚持康复训练,避免导致髋部过度前屈、内收、内旋或外旋的不良运动,做到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患侧;不要坐沙发或矮椅;3周内曲髋90°;不将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或盘腿;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患肢不负重,拄双杖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杖一单杖一弃杖,但必须避免屈髋下蹲。
篇7
1 社区康复护理实施的意义和目的
1.1 脑卒中疾病的危害性
脑卒中是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可致社会能力丧失,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留下程度不等的残疾,如偏瘫、运动困难、知觉障碍、偏盲、失语等。这些障碍往往是药物所无法治愈的,只有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才能取得效果。
1.2 社区康复护理意义
社区康复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延续,对患者的支持更有针对性。对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患者复诊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社区康复护理应注意问题
在社区康复护理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和社交活动,充实患者的生活。通过鼓励病人从事家务劳动,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不仅可以使已经恢复的肢体功能得到巩固,减轻病人的家庭负担,而且使病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提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肢体功能康复方面取得的进展加强了病人及家属对康复的信心,可以形成一个促进康复的良性循环。
2 社区康复措施与方法
2.1 功能康复护理措施
脑卒中的病理形态改变是局灶性的,但引起功能的变化是全脑性的,因而引起脑可塑性变化也是全脑性的。脑卒中后康复不是针对局部的病损,而是促进其功能的恢复。脑可塑性理论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以广泛应用,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患者处于恢复期后即可根据情况出院,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和护理,这样既能达到恢复的目的,又可以为患者节约经费。
2.2 恢复期社区功能康复措施与方法
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患肢做主动运动,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功能。在协助被动活动的同时,鼓励患者主动训练;鼓励患者练习翻身及移动身躯。随着病情好转、肌力的恢复,逐渐延长锻炼时间,做好坐起训练、站立训练、徒手训练等;在进行锻炼时应注意防止患者跌倒使病情加重。
2.3 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一般发病 3 个月后进入后遗症期。但仍应继续进行训练和利用残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争取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自理。使患者尽可能回归社会,可采用定期随访等工作方式,为患者做好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工作。
2.3.1 康复训练
继续进行维持性康复训练,以防止功能退化。
2.3.2 补偿患肢功能
适时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功能。
2.3.3 加强适应性训练和健肌替代法
对功能不可恢复或恢复很差的患者,充分发挥健侧的代偿功能,加强适应性训练和健肌替代法,并利用各种辅助器具或装置如手杖、助行器等防止功能退化,同样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社区适应能力。
2.3.4 重视职业、社会以及心理康复对家庭、社会环境做必要的和可能的改造,使患者在尽快走向社会,使心理得到尽快康复。
2.4 心理康复干预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除有偏瘫等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存质量。因此,必须对患者及家属讲清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使其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可予抗抑郁和(或)抗焦虑的药物治疗。
2.5 脑卒中患者语言康复的护理
语言功能丧失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症状,护理中要加强患者日常用语的训练,对患者开口讲话加以鼓励,稍有进步就予以赞扬,以增强患者信心。与失语症患者谈话时力求简练、通俗易懂,言语要慢,对患者的话语要认真倾听,并用肢体语言予以反馈。与伴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谈话时,应手势、实物或图片进行配合以使患者理解。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及时的康复训练,能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
3 总结
篇8
1月-2014年1月本社卫中心辖区内居家康复中心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的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Method:82 strok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m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4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on the basis of that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early nursi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l of care intervention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nly conventional model of car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8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troke; Hemiplegia;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 Applica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Dongguan 52357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8.025
脑卒中常由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肢体神经功能障碍等,其中偏瘫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该种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是中老年人致病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2]。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较常用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该疾病是一种长期性的疾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恢复,单纯的手术治疗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因此,可以将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护理训练相结合,可有效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本院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瘫痪肢体的各项功能,降低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卫生中心辖区内居家康复中心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诊断均被确诊为脑卒中引起的偏瘫。任意抽选41例作为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8~78岁,平均(64.32±9.14)岁;其中脑梗死患者21例,脑出血患者20例。另41例患者作为治疗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5~80岁,平均(66.71±4.31)岁;其中脑梗死患者22例,脑出血患者19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指导、心理护理等。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康复护理: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地介绍脑卒中偏瘫的有关知识,并宣传超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和意义,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增加患者的自信,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3]。(2)肢体功能训练:首先在卧床休息的时候要保持肢体处于正确、良好的姿势和,防止患病的肢关节蜷缩变形。其次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为患者的患肢进行按摩,放松肌肉,增强疗效。再次,要做好患者的系统功能训练,包括正确的肢体摆放、拍打按摩、神经肌肉治疗、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3)家庭康复护理:患者要掌握好自我康复锻炼方法,做好平衡、协调、速度训练,同时还要进行各种日常生活的精细动作训练。(4)饮食护理:患者家属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饮食偏好,制定科学、营养的食谱。每日三餐都要给患者提供一些高营养、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患者的饮食要注重蛋白、胆固醇、脂肪等的摄入,从而更好地恢复患者的身体,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1.3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且所有患者均经MRI或CT确诊;(2)患者年龄大于40岁,但不超过80岁;(3)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4)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5)所有患者均无活动性肝病、恶性肿瘤、呼吸功能衰竭等疾病。排除标准:(1)排除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2)排除年龄小于40岁,或年龄大于80岁的患者;(3)排除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恶性肿瘤患者、呼吸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患者;(4)排除四肢瘫痪者;(5)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6)排除有既往痴呆病史的患者;(7)排除脑出血或脑梗死病程大于3周的患者;(8)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9)排除有精神病的患者。
1.4 观察指标 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及常规护理两种方式分别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观察指标主要包含有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简易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
1.5 评价标准 (1)根据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痊愈:BI=100分,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显效:BI≥80分,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有效:80分>BI≥60分,肢体功能得到一定改善;无效:BI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经过不同护理方式护理之后,治疗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1%,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6%,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简易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两组患者在开展护理干预前,其简易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简易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两组患者在开展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4]。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肢体神经功能障碍等,其中偏瘫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该种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致死率高[5-6]。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患有脑卒中,而在其中又有约70%~80%的幸存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给自身以及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7]。目前来说,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相结合,针对老年人特殊的身体情况,其中的康复护理是比较可行的治疗手段[8]。现代康复医学认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通过康复治疗护理能够加速建立自主侧支循环,促进病灶周围组织的重组和代谢,从而充分发挥脑的可塑性,达到永久性的固定[9-10]。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肢体瘫痪、行动不便、反应迟钝,常会出现自卑、易躁易怒、焦虑不安、抑郁等情绪和情感障碍,这会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失去最佳的治疗时间[11-12]。因此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让患者及其家属知道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他们紧张、焦虑心理,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13]。要做好患者的系统功能康复训练,防止患病的肢关节蜷缩变形,修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关节肢体的活动能力[14]。此外,脑卒中偏瘫的病程比较长、恢复慢、经济负担重,患者在出院的时候往往还没有完全康复,因此要做好家庭康复护理工作[15]。患者家属要帮助患者掌握好自我康复锻炼方法,做好平衡、协调、速度等运动训练,同时还要进行各种日常生活的精细动作训练,从而增强术后恢复效果。患者家属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给患者提供一些高营养、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组中痊愈13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中痊愈6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的8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1.74±11.50)分、
(70.68±12.46)分,对照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9.55±9.95)分、(49.55±9.92)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简易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简易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瘫痪肢体的各项功能,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瑞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214-215.
[2]范可文,胡永善,吴毅,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1(6):484-487.
[3]姚惠侠,刘立,冯海霞,等.整合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3):269-270.
[4]方英,叶民,曹桂华.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与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101-102.
[5]焦艳华,陈传英.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4,7(2):111-112.
[6]欧剑凡,郑剑聪,李继香,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4):304-306.
[7]宋沛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77-78.
[8]许凤莲,叶兰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163-164.
[9]宁文帅,于凤伟,杨洋,等.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90-1492.
[10]李金萍,刘增军,丁海敬,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7):747-749.
[11]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74-1675.
[12]张萍,张乐,李明连.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0(5):552-553.
[13]陈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1,35(7):537-538.
[14] Seki M,Hase K,Takahashi H,et parison of three instruments to assess changes of motor impairment in acute hemispheric stroke: the Stroke Impairment Assessment Set (SIA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the Canadian Neurological Scale (CNS)[J].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2014,36(18):1549.
篇9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针灸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79-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能引起患者的腰、腿部疼痛,多发病于青壮年,给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带来较大影响[1]。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我院给予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联合针灸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28岁~59岁,平均年龄为(36.2±14.1)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6±1.8)年。本研究实施前,所有患者均已知情,且自愿接受本次实验。对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根据每位患者实际病情合理选择穴位,取3寸毫针,直刺或斜刺2.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针对腰部穴位另加艾柱温针灸3柱,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患者取俯卧位,将电极板放置在患者的腰部痛点位置,强度调至患者能耐受程度,采用电脑中频的11号处方,每次2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康复护理,主要措施有:①心理护理:以和蔼的态度、真诚的语言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调整心态,缓解其不良情绪[2]。②康复护理:地面练习: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脊柱小角度的旋转、侧屈、背屈、前屈等腰部活动;患者缓慢下蹲一站起一挺胸,使脊柱呈孤形;缓慢下蹲的运动;慢、快步交替行走的训练;对脊柱侧弯的患者,让其贴墙站立,双手下垂,由一侧的中指沿着裤缝下移至极限后复原,再做另一侧。床上练习: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患者平卧,双替进行抬高-放下练习,抬腿时尽量让躯干与下肢呈直角;患者侧卧,上面腿抬高,尽量让两腿呈直角,双侧交替练习;患者平卧,后枕部、双肘部、双脚掌着床,小腿垂直用力,让身体的其他部位离床拱起;患者俯卧,腹部着床,头部、四肢抬起。
康复锻炼的原则应遵循由轻至重、由慢至快、由局部至整体、时间由短至长。床上练习与地面练习交替进行,每次30分钟,强度与次数以患者耐受为度,每天进行2次。
1.3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腰椎活动正常,腰部与下肢的麻木、疼痛症状消失;有效:腰椎活动范围增大,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效:达不到以上指标。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3讨论
临床上腰腿疼痛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占1/5[4],与长期不良姿势和工作习惯有关。中医辨证取穴针刺,利用针灸调和气血、疏通经脉、化癖止痛的功效,吸收与消除周围神经根与组织的充血、炎症、水肿等,缓解局部的肌肉痉挛,达到止痛的目的[5]。中医辨证论治取穴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利用针灸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化瘀止痛功效,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消除和吸收周围神经根及软组织充血、水肿及炎症,起到止痛作用。电脑中频治疗利用中频电流对感觉神经有一定作用,对人体细胞具有复活作用,能明显降低组织电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病变组织的血循及营养状况,消除水肿,松解粘连组织,从而减轻并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康复功能锻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期康复的主要措施,科学、系统地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针灸理疗的目标是解除肌肉痉挛,缓解对神经根的挤压;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回纳;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松解粘连,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使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护理措施联合针灸治疗方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与安全可靠性,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树红,王升英,张彦妹.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11.9(4):811-812.
[2]葛伟.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2.15(34):52-53.
[3]周艳芬.护理干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4(15):214.
篇10
复杂性手外伤往往对患者手部神经、骨骼等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患者手部功能出现障碍,即使接受手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加强术后目标训练相关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我院对45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后实施整体化、个性化怒表训练康复护理,效果确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年月~2013年月期间收治的患者。按治疗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A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2.3±1.6)岁;绳索勒伤者9例,击打致伤者12例,重物砸伤者10例,车祸致伤者14例。B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2.4±1.7)岁;绳索勒伤者8例,击打致伤者13例,重物砸伤者9例,车祸致伤者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修复术。术后给予A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给予B组患者治疗整体化、个性化目标训练康复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三年随访,并对进行手术康复前后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1]。
1.4 疗效判定标准
优: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与健侧保持一致,完全恢复,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良: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75%以上,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中: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50% ~75%,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差: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小于健侧的50%,或出现畸形愈合现象[2]。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
3 讨论
通过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实施科学、实效的康复训练,不仅可有效保证手术外观恢复完好,同时还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手部功能最大的限度的得到恢复。
3.1 目标训练康复护理方法
我院对B组45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后实施的目标训练康复护理具体实施包括:
(1)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院对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①由于病情自身的复杂性,且病情发生较为突然,患者往往没有做相关准备,因此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导致患者面对严峻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消极、抑郁、失落等。因此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逐渐保持稳定情绪,并提高康复训练效果[3]。②多数患者在手术过后进行康复训练时期,往往出现对手部恢复情况抱有较高的期望,对此应先积极引导患者落实康复训练,并在病情稳定后,将相关信息患者,使患者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手部实际情况。③目标康复训练内容的反复性以及实际训练效果的不理想等现象,均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疲劳等心理,对此在实际训练过程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护理措施,给予患者以鼓励与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提高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康复效果[4]。④对于患者康复训练来说,家属的支持与关怀的非常重要的,对此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应就实际情况,与家属进行及时沟通与护理,帮助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方法与心理学技巧,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可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进而提高康复信心,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