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管理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管理存在问题

篇1

关健词:职业健康;职业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D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素质的提高,职业安全健康已是劳动者和从业者的第一需要,我们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加强调查研究,坚持科技兴国,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标准制定和许可证管理等工作,推进职业安全健康事业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IS0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二、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一些地区和单位思想观念不适应,重经济发展的GDP和企业效益,忽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大而不强,采掘、冶炼、重化工等传统产业和高危行业在经济构成中所占比重过大,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几率,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健康工作滞后;由于煤炭和非煤矿山、化工等行业集约型增长能力和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基础管理薄弱,行业管理弱化,安全投入不足,技术生产管理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差,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2.从政府监管角度看,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职业危害防治和监管工作职责不明确,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有些地区(市县)基本上没有单独设立职业健康监管机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职业危害防治和监管的要求。

3.从企业角度看,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不重视,基本上是重发展、轻安全,重效益、轻防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制度和措施,违规建设、违规生产、违规作业问题突出;甚至有的企业严重缺乏职业危害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基本上没有规章制度。

4.从劳动者自身保护方面来看,工伤保险制度对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发挥作用不够,缺乏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干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权益受到侵害,也难以维权。

三、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举措

1.提高安全健康意识,营造全社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

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安全健康文化是人们从事安全健康活动的安全健康价值观、行为标准和物态的总和,是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人的价值理念。树立社会安全健康文化理念,提高人的安全健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安全健康风气,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从员工、企业、社会三层次,形成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健康文化氛围、舆论氛围,引导和启发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安全健康。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从国家层面,加快劳动安全健康方面专业法规的立法工作,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健全各领域相关的法规、技术规程、标准,依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行为,做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制度、职业卫生安全的许可证制度的建设工作,把安全生产和健康管理工作纳人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全科技方面的投人。通过加大科技投人来推进科技创新,从而运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善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面貌,从而使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工作能够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3.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目标管理原则,从企业法人、董事长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层层制定、分解目标,逐级落实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考核标准。根据国家、部委、行业制定的《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因企制宜,制定公司考核标准。

规定员工安全健康行为规范,《安全健康管理手册》,明确总要求、目标、职责等,为安全生产健康管理指明方向,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事故汇报、分析、处理、调查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中。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意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安全生产、健康管理相关的知识、法律,提高自身意识,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人企业管理中,积极营造企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为培训的组织、管理、资源等提供支持,确保安全生产与健康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4.加强政府职能监管

政府监管部门要建立各级监督管理的执法队伍、企业要建立专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队伍,切实履行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指导和督促企业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逐步建立安全生产诚信机制。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建筑行业的专项法律更新,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各施工施工单位可以根据生产任务的需要,可自主决定用工形式,绝大部分大中型施工单位把劳动强度大,苦、脏、累、险作业及有毒有害工作岗位以及一些临时建筑的搭设、拆除、搬迁、清理、维修等任务,雇用劳务分包公司进行。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施工人员管理不善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是企业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只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安全都不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对必须投入的保障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及安全资金不足。

二是施工单位招用外用工采取以包代管的方法,实际上是包而不管。

三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签订类似“工伤概不负责”的“经济承包合同”。

四是违反经济合同签订程序,先干活后签订。施工单位将生产任务包给无相应资质的外用工(队),造成越级发包。

五是签订的经济合同内容与实际从事的生产任务不符,或超越承包者的经营范围,搞假承包。

六是不注意合同时效的法律作用,合同未签就进入生产作业现场。

七是合同到期后也不办理补签手续。这些现象在施工单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2. 针对目前施工单位使用外用工的现状,施工单位在使用外用工时,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规范施工单位外用工管理。

(1)施工单位招收外用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谁雇用,谁管理”,“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依法承担起外用工、临时工安全管理的权力和义务。切实保障施工单位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保护施工单位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2)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和上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施工单位外用工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施工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协调方式和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3)施工单位雇用外用工(队)必须严格履行如下手续:

经济合同签订后,必须严格审查外用工(队)的营业执照所确定的经营范围;施工许可证;建筑施工安装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书及施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资格证书;该队伍的合同签订人应持有法人代表证明书或法人委托书;该队伍特殊工种人员的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该队伍外来劳动力持有外来人员就业证卡,手续完备方可签订合同。

3. 双方签订项目经济合同时,必须同时签订安全协议书作为主体合同的首要附件,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4.施工单位招用临时工、必须严格履行如下手续:

(1).施工单位招用外来劳动力为临时工,必须领取外来人员就业证、卡。

(2).上岗前必须由施工单位按岗位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由安技部门登记造册,存档备查并发放“厂内临时工安全操作证”。

(3).凡从事特殊作业的临时工(电工、电气焊工、司炉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劳动部门签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和厂安技部门发放的“厂内临时工安全操作证”方可作业。

(4).凡长期使用的临时工(指3个月以上)必须到区劳动局仲裁部门办理劳动合同签证手续,领取签订《临时工劳动合同书》一式两份,由用工单位与临时工分别保存。

施工单位持《临时工劳动合同书》和“临时工签证表”到区劳动局办理《临时工安全操作证》的发放手续。

5.施工单位中各用工部门对经审查批准使用的各类外用工(队)及临时工,必须及时向厂安技部门备案并报送手续复印件,施工安全技术部门或负责人必须随时掌握本项目外用工(队)和临时工的来源、人数、用工项目、用工期限和安全合同的执行情况,并建立外用工、临时工安全管理档案。

6.施工单位安全技术部门工或负责人及用工部门要加强外用工(队)临时工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发现违章,立即制止,甚至处罚。要加强外用工、临时工的住宿管理,制止违章取暖和用电,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和触电事故发生。

根据国家职业健康相关要求,建设项目将对职业危害的岗位进行识别、识别与控制。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应所有可能出现职业危害岗位的员工进行公告。同时对涉及职业危害的岗位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防护,并进行相关职业危害体检。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或施工环境,将产生对作业人员产生不同的职业健康危害影响。基础工程施工阶段,土石方作业过程中存在粉尘、噪声的作业环境,对周围作业人员产生职业危害;同时在破桩作业中,破桩作业人员存在噪声、其他粉尘、振动,高温作业等多种职业危害;在灌注桩作业中,存在电焊接作业,涉及到焊接烟尘的危害。

主体建设时,钢筋棚的焊接工人,焊接工人每天进行大量的焊接作业,焊接过程的产生烟尘与电弧光,对作业人员可能产生烟尘吸入或电光眼的职业危害。

装修工作中,涂刷漆料时,使用涂料或油漆中甲苯、二甲苯等化学物质可能对作业人员产生一定的职业危害。

根据职业危害与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在建筑生产过程中,因工期紧,任务重,工作条件与环境露天作业。首先应考虑替代或清除工作中产生职业危害措施。可采取较先进的施工方案,使用机械或大部件的,加快施工进度,同时避免现场重复作业,减少施工时间。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组织设计,制定文明施工方案,制定环保,职业健康控制措施。如增加车辆清洗池避免车辆出施工现场时产生尘埃,利用环保污染少涂料的材料施工。但同时还需通过现场管理、加强监控,如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现场巡查,及时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从而提高现场工人的安全管理意识,降低员工接触职业危害物质的浓度。

但避免员工受到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只能从增加员工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PPE),来减少或避免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从安全隐患解决方法来说,在工程控制等方式无法解决的职业危害情况下,项目建设可选择PPE管理控制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在劳动过程中为了保护劳动者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而由用人单位无偿提供给个人穿(佩)戴的用品,是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的一种预防性辅助措施,不是生活福利待遇。

应根据施工单位安全生产、防止职业性伤害的需要,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指导、督促劳动者在作业时正确使用。

各施工项目应根据国家《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等要求,结合施工单位实际情况修订有利于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

作为项目建设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主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原则要求

1).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根据劳动条件,需要保护的部位和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选型。

2).使用人员必须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型号、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3).劳动防护用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正确使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可靠、有效,严防误用,或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护具,禁止违章使用或擅自代用。

4).特殊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等还应经专业培训、实际操作考核合格,方可使用。

5).职工进入生产岗位、检修现场,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否则,按违章论处。

6).不许穿戴(或使用)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许滥用劳动防护用品。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明火作业的工人,禁止发放、使用化纤防护用品。

防护服装的样式,应当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为主,做到适用美观、大方,如有警示条,穿戴。

7).劳动防护用品应妥加保护,不得拆改,应经常保持整洁、完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如有缺损应及时处理。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

1.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和发放周期,由项目部的安全部门根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根据各工种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配备具有相应安全、卫生性能的劳动防护用品。

2.对于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护品,防毒面县,防尘口罩等职工个人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根据特定工种的要求配备齐全,并保证质量。

3.建设项目应建立和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安技部门应对购进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验收。安全技术部门和工会组织进行督促检查。

4.建设项目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对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应该严格执行其相应的标准。

5.凡是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和劳动环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如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在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或在其他劳动环境中确实不能适用的,应另配或借用所需的其它劳动防护用品。

6.防毒面具的发放应根据作业人员可能接触毒物的种类,准确地选择相应的滤毒罐(盒),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效,并按国家标准规定,定期更换滤毒罐(盒)。

7.生产管理、调度、保卫、安全部门等有关人员,应根据其经常进入的生产区域,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8.项目应有公用的安全帽、工作服,供外来参观、学习、检查工作人励临时借用。公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应保持整洁,专人保管。

9.在生产设备受损或失效时,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泄漏的作业场所,除对作业人员配备常规劳动防护用品外,还应在现场醒目处放置必需的防毒护具,以备逃生、抢救时应急使用。用人单位还应有专人和专门措施,保证其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10.项目应根据国家规定的使用期限,结合项目经济条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增发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并规定使用期限。

11.项目要建立和健全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卡片。按时记载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情况和办理调转手续。定时核对工种岗位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使用期限。

12.凡发给项目公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应指定专人管理。如有丢失,要查清责任,折价赔偿。属于借用的,应按时交还。

13.项目必须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和失效报废制度。

14.禁止将劳动防护用品折合现金发给个人,发放的防护用品不准转卖。

三、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国家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制度。对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应该严格执行其相应的标准。

2.能够有效地预防对人各个暴露部位的危害达到全面防护。

3.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适用、美观、大方、时装化,使职工穿着舒适,佩戴使用方便,不妨碍作业活动。

4.选用优质、轻质材料,耐腐蚀,抗老化,对皮肤无刺激,各部、配件的吻合严密,牢固,经济耐用。

5.外观光洁,色泽均匀协调,美观大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施工单位外用工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规范外用工管理的程序,同时加强现场PPE的管理要求,才能确保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的职业危害和杜绝或减少各类职业危害的事故的发生。同时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工程建设安全监理工作的研究》

篇3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管理使用

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定义了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为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1]。

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09年,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主要包括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免疫接种、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九大部分,其中居民基本信息是通过居民医疗保险数据库中个人信息部分整合而来,通过身份证信息、参保信息、参合信息进行比对来进行有效识别,建立了自动档案"因需建档,随诊随建"的机制,把居民健康档案建成"活档"。笔者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与同行们对健康档案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问题

1.1准确率低 健康档案前期输入的基础数据错漏较多,使用范围小,部分为死档。

1.2完整性差 健康档案对老年人、妇女及慢性病人以前的健康状况不甚了解,而且目前我国的医疗保健工作体制和工作方式也无法完整、详细地记录和保留一个完整的健康档案。

1.3查阅人次少 如何利用健康档案提供的基础信息,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服务还存在许多障碍,医务人员不习惯利用档案,仍然凭经验看病,居民个人不知道利用档案向医生提供病历,健康档案几乎成了死档。

1.4居民知晓率不高 根据对社区服务中心所辖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别从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免疫接种、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方面对居民进行调查,发现总居民知晓率仅为53.2%。其中对的知晓率健康档案、传染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知识仅达到分别是30.4%。

1.5信息采集难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前提是需要深入居民家庭,逐项核实,逐一登记,采集健康信息和收集相关材料。但居民的居住情况十分复杂,如人户分离,留守老人居多等,对信息采集中涉及的问题只能得到模糊的解答,准确性欠缺;对精神病疾患等健康信息,很多居民更是讳莫如深,有的还存在抵触情绪。

2对策

2.1提高准确性 首先保证身份的准确性,确保健康档案数据采集建立在唯一身份识别基础上进行,确保相同个体在不同机构和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准确汇总到同一份健康档案,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其次,数据尽量从业务系统中采集,尽量从客观数据上采集,减少手动填写、人工转录等方式,减少数据上报的差错性。

2.2确保完整性 健康档案内容不仅包括基本信息,还要有医疗服务信息、儿童保健信息、妇女保健信息、慢病管理信息、计划免疫信息和健康体检信息等,确保居民登录健康网站时,能够看到自己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机构和不同系统中的健康信息,真正形成以个人为中心,以健康活动为半径,以生命历程为周期的全面覆盖网络。

2.3做到及时性 将上述数据通过专用网络及时上传到信息平台健康档案当中,可以通过定时或者实时传输两种方式,使居民可以及时查阅自己的健康信息。同时,对于已经迁走或去世的居民要及时合理销毁个人档案,减少储存空间。

2.4活页装订整理档案 为了方便查阅和扩充健康档案,要对健康档案打孔活页装订,并使用不同颜色和样式的纸张做好目录,有利于档案检索。另外,保证档案案卷整齐,对于特殊载体材料,要做好编号,分类管理。

2.5使用居民健康卡 一方面通过健康卡的身份识别、信息采集和跨业务系统协同功能提高健康档案数据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将健康卡的管理信息和账户信息上传到健康档案,使居民可以登录健康网站查看卡的账户信息,如总额、消费额和余额信息。

2.6加强宣传、广泛参与 一方面以政府公信力为基础,向全人群推广社区卫生服务,尤其是对那些知晓率低的(如健康档案等)免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予以公示,提高居民知晓率;另一方面,对重点人群的需求做出有效判断[2]。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积极宣传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提高居民的建档意识,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建档工作,努力提高建档质量。

3体会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Healthcare Records/Archives)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3~5]。动态健康档案管理是完善档案的重要工作。定期对居民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利用家庭调查等方式,认真填写居民健康档案,并将居民平时就诊资料进档,逐渐完善居民健康档案。要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动态性管理,对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做好跟踪调查工作,及时调整健康档案内容。

规范社区健康档案网络化管理。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兼容性使居民在不同部门接受到的卫生服务信息与健康信息均记录在电子健康档案内,使卫生服务中心内各部门、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共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提高了居民健康信息的利用率,减轻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6]。

实现健康档案的基本信息资料等信息共享。要统一信息化规划,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健康档案的基本信息资料等信息共享,各个相关部门之间也要实现信息共享。做好相同地区档案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目的。

最后,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实现复合型专业化管理人才,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有效方式加强工作人员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加大专业化人才的培训力度。只有技术过硬、素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才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才能更大更全面发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若艳,郑振俭.福州市某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医学与社会[J].2010,23(9):53-54.

[2]张成勉,孙永发,吴华章.我困社区卫生服务中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难点和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570-572.

[3]沈伟珍,龚幼龙,王光荣,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作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8):519-521.

[4]顾英华.关于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几点思考[J].北京档案2013(8):221-222.

篇4

2020年5月7日在卫健委组织对我辖区健康脱贫工作进行考核,主要考核了乡镇卫生院健康脱贫工作开展情况的现场调查和电话调查情况,主要内容是卫生室规范管理、政策落实、政策保障、健康脱贫政策知晓、慢性病证发放情况、家庭医生签约、贫困人口满意度等工作。此次综合考核我院综合分数距离满分还有不足,工作中还有问题需要完善,特别是村室环境卫生这块,我院失分较多,卫生环境急需改善,现将我院整改措施归纳如下:

一、存在问题:卫生室环境太差,健康脱贫宣传氛围不够浓厚;整改措施:领导高度重视 加强监督力度

1、成立健康脱贫督查小组 

组长:** 

成员:**

2、督查小组每村进行督查整改,对照检查要求逐一核对村室基本设备,整体环境要求室内外墙壁粉刷,标语上墙,突出健康脱贫工作内容。

二、存在问题:健康脱贫资料整理归档混乱;整改措施:要求村室及时下载打印县卫计委健康脱贫类文件,归类存放,本村贫困人员花名册定期更新打印,文件摆放整齐,健康台帐按月更新。

三、卫生院存在问题:贫困户挂床情况时有发生,签约服务填写不规范,健康脱贫资料整理不够整齐。整改措施:要求医生杜绝挂床现象的发生,病历及时归档,病人出院后系统及时办理出院手续。规范填写家庭医生签约手册。健康脱贫规范整理,摆放整齐。

县卫健委一行健康脱贫工作考核后,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工作小组,立即下村进行督查整改,每村实地查看村室环境,查阅资料,随机抽取贫困户进行调查走访,询问满意度,发现问题,现场记录,及时解决!

篇5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两个方面:现有文献资料检索以及现场调查获得的资料。前者包括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论文、卫生统计资料和徐州市卫生局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研究资料、计划、汇报、总结等。现场调查包括CHSC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徐州市城区社区居民问卷调查,以及“徐州社区健康管理实验基地”的资料。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分析

通过研究CHSC的健康管理相关文献,理解CHSC的健康管理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了解提高CHSC的健康管理的途径及CHSC的健康管理的研究方法。

1.2.2问卷调查

选取徐州市泉山区两家卫生服务中心(泰山CHSC、和平CHSC),对其CHSC的健康管理现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中心选取老年组和青年组各200人,两个中心总计800人,进行居民健康素养和满意度调查。回收784份问卷,回收率98%。

1.3调查问卷

居民健康素养和满意度调查问卷,包含三部分:①健康知识调查,总计16题;②健康习惯调查,总计11题;③满意度调查,总计8题。分别反映居民健康知识、健康习惯以及满意度情况。

1.4质量控制

①问卷和调查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设计问卷调查表,专家进行表面效度测试,并进行小范围的预试,并抽取部分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测试。专门培训调查人员,合格后上岗。②借助行政干预,利用及时补查的方法减少无应答偏倚。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数据比较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居民健康素养问卷正确率情况

青年组在健康知识正确率总计76.01%(301/396)、健康行为正确率总计72.22%(286/396),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55.41%(215/388)、60.31%(234/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

2.2居民对CHSC满意度情况

居民对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传染病防治工作以及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在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较差。提示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培养。

3讨论

目前,大多数多于CHSC的研究以及实践均处于探索阶段,更多的是关注于现状调查,卫生人力机构及资源配置,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居民疾病负担以及对存在问题的描述。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较少。虽然有人提出要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加大健康教育的分量,然而在实践中,却难以得到落实。因此,本文研究结合徐州CHSC现状分析,以“健康管理实验基地平台”为样本,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功能实施以及存在问题,为改进与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参考。健康素养是健康管理的目标,通过评价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信念以及健康技能可以提高并改进健康管理的实施,同时随着居民健康素养提高,也将为建设健康城市奠定基础。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组的健康素养明显高于老年组。结果符合杨秀娟,祝成红等人的报道。表示居民健康素养存在很大的年龄差异。在我国,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还很薄弱,人们医疗知识普遍缺乏,由于个体搜集、吸收和处理医疗信息的能力有限,以及信息传递的不完全和不充分,往往使病患处于医疗信息的劣势地位。期望通过病患自身努力来实现医疗信息的对称是不经济也是不可行的。就我国国情,可以将健康管理作为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切入点,从而使患者更好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和相应的服务。健康管理在我国仍是新概念,国内健康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提出还不到10年,初期几乎照搬美国的商业模式,但实践效果不佳,因此借鉴与创新是建立中国特色健康管理的要素。就居民对CHSC满意度来看,居民对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传染病防治工作以及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在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还较差。

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培养。本文对健康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管理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公众认知和接受程度欠佳,运作机制尚不成熟,容易出现“检而不管”现象,未及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等。健康管理事业不仅需要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而且需要与健康管理相配套的措施,涉及医疗预防投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等各方面,因此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强尤为重要。健康管理服务对象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的高端人群,公众认知度还不高,因此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认知以及接受度。我国健康管理运作机制还处于生搬硬套模式,很多机制尚不符合我国国情,因此,应加强借鉴与创新的结合,尽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运作机制。对健康管理模式探讨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还应该积极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做大胆的尝试,灵活运用理论成果寻求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管理模式。及时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管理实行方式,尽早建立起有效的、适合本地区、被管理人群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加强健康管理,抓预防,治未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借鉴美国等国家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推进我国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贯彻57届世界卫生大会的《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全球战略》及我国“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将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服务融入卫生(健康)城市工程,为居民的健康以及健康城市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综上所述,健康管理不只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方法,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是一项顺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新兴的、行之有效的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方法。发展我国的健康管理,是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节约卫生资源、提高人民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4政策建议

篇6

关键词: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检修技术;电力系统;用电需求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04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1.023

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处于市场环境下的电力企业需要自负盈亏,而电力电气设备作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运行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供电安全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对设备进行检修是保证其能够持续稳定运行的基本措施,在传统的设备检修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应用定期检修、故障检修等模式,这类检修方式在质量、效率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既影响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又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益,为此有必要针对电力电气设备的检修水平加以强化升级。下文就结合当前先进的状态检修技术对如何提高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水平进行探讨研究。

1 提高检修技术水平的重要性

在当前电力电气设备运行管理环境下,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检修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存在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传统的检修技术存在局限性,单纯根据预定计划对所有设备实施检修,即使设备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也要进行拆解检修,反而会缩短设备寿命。而通过应用现有先进的在线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知性检修,在解决传统检修模式存在问题的同时也是检修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

第二,通过提高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技术水平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安全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利用先进的检修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同时还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保障了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当前状况及存在问题

由于技术推广进度不同,在电力系统很多地方还是采用计划检修这一传统模式,按规定一般是4~6年大修一次,且检修时长较长。到计划检修期时必须开展检修工作,即使设备不存在问题也要进行检修。这种检修方式科学性差、效率低、检修成本高,不利于相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下列四个方面:

2.1 检修工作方式落后

传统模式下对电力电气设备实行计划检修,这种模式使得整个检修工作呈现出没有针对性、被动性等诸多缺陷,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相关检修人员由于长期工作习惯,使得在检修过程中思想消极、意识僵化、主动性极差,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往往容易忽视,在这种情况下,设备检修效果、故障的防范也就无从谈起。严重影响着系统的运行安全稳定性,同时也为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2 管理水平低

在检修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严格有序地对整个检修流程进行管理有利于保障工作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检修成本。但是在实际的检修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受传统检修方式影响在管理过程中呈现出诸多问题,严重限制着检修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具体表现为检修流程设计不合理,对于检修工作的开展没有一个明确的流程,使整个检修过程盲目、无序,同时检修范围的选择也不合理,经常出现范围过大或与实际不符等问题,在检修完成后对设备整体健康状况还是未能全面把握,甚至对存在故障的设备都未进行检修。

2.3 检修制度不完善

传统检修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检修管理的重视不足,相关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比如没有详细的检修流程指导规范、责任划分制度、检修质量监督等。这些制度的缺少会导致在检修工作中出现检修过当或不足等情况,不利于检修工作的开展。

2.4 检修人员综合素质差

随着电力电气新设备、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检修工作的开展对于相关检修人员的要求更高,既要求其能提前发现隐患,又要求其有能力将隐患、故障消除。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一般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本厂职工自行进行检修;二是委托检修公司进行检修。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专业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在检修过程中只能是对表面问题进行检查维护,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

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是保证检修工作积极性的先决条件,但由于受到传统思维及管理模式的影响,导致检修工作复杂、困难,且往往薪金达不到预期,导致检修人员的责任感不强,在工作时不认真、不仔细,对设备存在问题的查找、处理不够积极、主动,导致在检修完成后仍存在问题。

3 提高检修技术水平的具体措施

随着在线监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实现状态检修成为可能。在提高检修水平的过程中,应在推广状态检修的同时积极建立检修管理、人员培训等相关制度。

3.1 推广应用状态检修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计划检修,状态检修是以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信息为基础,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价,并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这种方式更为科学、实际,能够更好地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最大限度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在线监测设备,在状态检修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设备采用不同的状态量监测设备,同时根据不同需求对设备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监测。通^应用状态检修技术,使得电力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周密性,既降低了检修工作量及成本,又提高了检修工作效率,对于提高电力系统整体运行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帮助。

3.2 加强检修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能够使检修工作有序稳定的开展,为此有必要加强对检修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根据检修工作流程及电力电气设备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检修流程,在根据状态检修决策进行检修工作时,应不影响其他正常设备的正常工作;其次是对检修技术进行规范化,构建相关的技术体系,针对检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应进行检修技术的分析研究,将技术体系不断完善,以此来提高检修工作成效;最后还需要建立检修成果评价制度,对设备存在问题进行统计整理,对检修后的设备使用寿命及未来运行情况进行估计,并提出意见。

3.3 提高检修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通过应用状态检修能够有效降低检修人员劳动量,但是状态检修技术主要是侧重于检修计划的决策方面。当设备存在隐患、故障时,还是需要检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修理。在这种情况下,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直接影响到检修工作的最终成效。为此在电力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就非常有必要加强对检修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及时地将厂内应用到的新设备、新技术通过集中学习等手段使其可靠掌握,保证其在检修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同时还有必要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及严格地进行工作考核等手段激发检修人员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保证检修工作质量。

3.4 提高检修管理水平

状态检修与传统检修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相应在对检修工作进行管理r也必然会存在差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在积极完善检修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对先进的管理思想、检修技术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检修工作提供帮助。以状态检修决策基础上,在检修管理过程应保证检修项目的合理性,充分利用检修资源,缩短检修工期,既保证检修质量,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检修成本。

3.5 加强对电力电气设备的健康管理

除了应用状态检修技术外,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还有必要定期对其进行保养、轮换,以此来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例如对设备清洁、补充油等,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能够进一步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在状态检修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能够实现对设备健康状况的实时把握,实现对设备健康趋势的管理,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状况来采取针对性的维护措施。

4 结语

随着电力行业全新的发展变化,传统的检修技术确实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已经不能很好地完成电力电气设备的有效检修,一定要根据电力行业新的检修技术标准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对传统的检修方式进行改变和突破,全面提高电力电气设备的检修水平,促进我国电力行业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检修作为保证设备健康运行状况的根本措施,对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及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上文中,我们针对当前电力电气设备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概括,并重点对提高检修技术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状态检修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检修模式存在的盲目性、重复性等问题,从而大大提高检修工作效率,有效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企业检修维护成本,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国栋,韩博.探讨如何有效提高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水平[J].中国科技投资,2013,(20).

[2] 冯志鹏.探讨如何有效提高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水平[J].科技视界,2014,(10).

[3] 关婷婷,陈国华.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J].通讯世界,2014,(21).

[4] 祁世华.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水平的提升途径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4,(23).

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但在农业机械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农机使用危险系数也在不断增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农机安全隐患,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朝着可持续方向健康发展。

1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1.1农机安全监管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关于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的管理维护法律法规,许多农业机械包括场上作业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排灌机械等的安全使用管理已纳入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但仍欠缺具体加强对农机的安全监督管理措施和办法,最终导致农机安全管理失控、漏管等情况频繁出现。

1.2农机安全性能较差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中平均抽样合格率仅达70%,农机产品安全质量不过关会严重影响农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农机的安全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危机农民的人身安全。而且,许多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理解较片面,若不定期对农机进行一定维修保养,将老化破旧机械设备继续投入作业生产,其技术性能得不到安全保障,必然会造成巨大安全隐患。

1.3农机安全监管意识不高

目前,我国积极倡导大学生村干部制度,鼓励大学生投身到农村基层中,但这些大学生普遍并非机械制造与管理专业出身,缺乏一定的农机管理经验,管理方法较落后,农机安全监管意识较薄弱。另外,农机安全管理在农村管理工作中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许多农民没有机会接受技能培训,对新型农机设备一窍不通,无法保障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性命安全,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大力建立农机安全监管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机安全监管理念已无法适应现代化农村的发展需求。因此,作为农机安全监管人员,必须转变自身的农机安全监管理念,注重提高自身的农机安全监管知识,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农机安全监管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农机安全监管对策,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检修维护,尽可能延长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构建农机安全监管机制,明确农机安全监管人员的职责,加强各部门的合作联系,真正解决我国农机安全监管的存在问题,最后,积极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农机安全监管队伍,加大对农机管理技术的研究,全面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技术水平,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2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是保证农机得到有效管理的关键,而且还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成立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创新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培养农机安全监管人员的服务管理意识,使农机安全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使其真正成为懂技术、擅管理的专业管理人才,大幅度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唯有农机安全监管人员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帮助,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此外,还应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农机安全监管人员,优化安全监管队伍,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服务质量。

2.3积极宣传农机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农机安全监管部门除了要依法做好农业机械的监督管理工作,还必须要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农机安全使用意识,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农机安全监管人员要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具体可通过定期举办“农机使用培训”、“农机维修培训”等活动,加深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识,有效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检修水平,便于农民接受新型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和技术,从而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安全作业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农业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

3结语

农业机械在农业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农业的工作强度,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有效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农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我国目前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我们必须转变传统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观念,逐步健全农机安全管理机制,积极培养更多懂技术、擅长管理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人才,全面推动我国机械化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滕瑗瑗.新形势下农机机械安全管理存在探析[J].北京农业,2012(21)

篇8

摘要目的: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质量改进追踪检查法对我院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24个科室380名护士,在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及管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制定“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质量考核标准”及改进措施,通过全院培训、落实整改、追踪检查存在问题改进情况、评价改进效果的PDCA管理,并对改进前后调查、检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24个科室改进后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质量合格率高于改进前(P<0.05)。结论:通过调查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室内质控及管理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策略,认真有效改进,规范了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了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

关键词 便携式血糖仪;血糖监测;调查;改进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48

便携式血糖仪的临床运用,能及时了解病人随机的血糖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第一手资料。然而便携式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精准性不够、变异度大的缺点[1-3]。国家卫生部先后出台了《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等规范,对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的基本要求、血糖仪选择、血糖操作规程作出规定,明确指出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是医院POCT管理的一部分,应严格管理。临床工作中护士承担了床旁血糖检测的任务,血糖仪的管理也就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更好地规范我院便携式血糖仪的临床使用,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2013年我们开展了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现状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认真改进、追踪检查等PDCA管理,成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3年1月和6月,分别对我院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24个临床科室及3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及工作质量追踪检查。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及《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等对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及血糖测试的要求,设计“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及临床护士相关技能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3个方面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符合要求回答“是”,不符合要求回答“否”。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0。护理部组织各科室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小组成员对24个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科室进行问卷调查,2013年1月,调查了380名护士,回收问卷374份;6月份调查了350名护士,回收问卷350份。

1.2.2改进方法(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2013年3月护理部将全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调查报告上报院长、分管副院长,医院要求医教处、护理部、检验科、设备科联合对全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进行规范,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实施改进措施。(2)建章立制。建立我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质控体系,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等要求,制定“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质量考核标准”,建立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程,包括标本采集规程、血糖监测规程、质控规程、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废弃物处理规程、储存维护和保养规程等,建立使用科室便携式血糖仪质控手册,开展便携式血糖仪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3)开展培训,认真落实。护理部与医教处、检验科协调合作,开展全院性便携式血糖仪使用及管理相关知识、操作规程、质控要求等内容的培训,做到使用科室人人知晓,人人正确操作,使各项规章制度及质控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护理部、医教处、检验科深入临床科室进行指导,开展检查及考核

工作。(4)改进效果追踪检查评价。2013年6月护理部组织大科护士长、各科室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小组成员,运用追踪检查法,对24个科室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3个方面改进质量,对照我院制定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评价。

1.2.3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质量改进前后比较通过调查分析,针对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纠正了血糖仪使用较为混乱的局面,确定一个科室使用一个品牌血糖仪,取缔血糖仪售后服务不到位的厂家。制定了“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质量考核标准”,建立了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程,包括标本采集规程、血糖监测规程、质控规程、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废弃物处理规程、储存维护和保养规程等,建立了使用科室血糖仪质控手册,规范开展血糖仪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进行血糖仪使用科室医护人员血糖仪管理规程及相关知识培训,使各项规章制度及质控工作落到实处。详见表1。

1.3评价方法比较24个科室临床护士血糖测试操作、便携式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3个部分改进前后的质量合格率。其中血糖测试操作5条,血糖仪室内质控6条,血糖仪维护管理6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2013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24个临床科室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中存在问题居于前5位的是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亟需健全完善;便携式血糖仪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亟需规范;有的科室使用2种甚至3种品牌血糖仪;有的厂家售后服务不到位,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影响临床血糖的观察;护士对血糖仪质控及维护知识亟需培训。

2.2全院24个科室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质量改进前后合格率比较(表2)

3讨论

3.1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应引起各级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视网膜、肾脏及神经病变的发生,同时在大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外周血管疾病也随之减少。美国糖尿病医学会(ADA)建议:血糖餐前控制在4.6~6.6 mmol/L,睡前5.5~7.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然而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严重低血糖发生的机率[4]。便携式血糖仪在临床的运用确实满足了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时了解血糖变化的需求,指导患者诊疗方案的及时调整,确保安全降糖,平稳达标。然而临床使用过程中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尚未引起各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有文献报道[5],便携式血糖仪在临床使用中诸如一家医院多种品牌、一个科室多种品牌的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忽视不同品牌血糖仪测试结果的差异度,给血糖仪监测结果的全院性共享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便携式血糖仪室内质控也未有效开展起来。国家卫生部先后出台了《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等,对医疗机构血糖仪使用及管理提出严格要求,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调查结果显示,便携式血糖仪使用及管理亟需规范,对此医院高度重视,要求医教处、护理部、检验科、设备科联合对全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进行规范,对照卫生部相关规范指南,建章立制,建立我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质控体系,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实施改进措施,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在医院的高度重视下,多部门参与,逐步完成了医院便携式血糖仪的规范化管理,表1所示改进成效明显,整个过程护理部起了积极作用。

3.2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质量管理,有利于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郭风艳等[6]对300名护士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提示,在便携式血糖仪的选择、操作及管理、护士相关知识的培训均存在问题。本研究对我院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24个科室380名护士调查结果,同样发现护士在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存在质量偏差。通过对存在问题认真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采取制定并完善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质量考核标准、血糖仪质控手册等,落实责任人,建立医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质控体系,医疗、护理、设备、检验等多部门合作,加强培训、指导、落实、追踪检查、考核、评价PDCA管理;临床使用科室全面落实改进措施,全面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做到每日校正,专人负责,护士长督查血糖监测操作质量及质控结果,质控记录规范,确保了血糖仪的正确使用及血糖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6个月的改进,表2显示护士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与管理合格率高于改进前。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质量管理,既规范了临床科室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促进了临床护士正确监测血糖、准确掌握血糖危急值及报告处理流程、知晓相关干预措施,也为患者的血糖值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平台,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保障了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

4小结

通过调查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室内质控及管理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规范及要求,制定改进策略,建立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质控体系,规范了临床血糖检测行为及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并持续改进,以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彭燕.建立快速血糖仪的系统评价体系及其在POCT质量评价中的作用[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009.

[2]王煜非.从国际认证角度谈医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N].健康报(寻医问药),2009-12-14(5).

[3]池胜英,袁谦,陈筱菲,等.医院内快速血糖检测质量管理的实施[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6):565-566.

[4]邱世钦.自我监测型血糖仪之最新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3,9(2):11-15.

[5]熊宇.快速血糖检测仪进行床旁检测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43-44.

[6]郭风艳,杨雪梅,张纪平,等.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75-77.

篇9

关键词 电力设备;质量管理;问题;新思路;研究

中图分类号 TM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1-0221-01

电力设备的质量管理是电力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力设备质量管理的好与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但在电力设备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了很多的电力设备运行安全事故。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电力设备质量管理的研究并找出新的发展思路,将有助于降低电力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实现电力设备的优化管理。

1 针对电力设备质量管理的概述

电力设备的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工作流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的选型、设备的采购招投标、设备的质量控制、设备运行数据信息的归集与分析以及设备故障的技术修订等,同时也包括工程施工单位与设备生产企业之间的协调、设备资料的归集等。

2 针对电力设备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

2.1 电力设备选型方面存在的问题

电力设备在选型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一是企业制定的设备采购标准较低与企业的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甚至是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水平较低;二是电力配电网的技术标准、运行方式以及自动化的规划、信息产品等一些配套设施的标准不清晰;三是现有电力设备的设计与生产标准较为落后,热电网生产技术的水平也较低。

2.2 电力设备招投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电力设备招投标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一是电力设备的招投标工作缺少对评标人员的问责与专业操守的相关程序,或者评标人员不太重视招投标电力设备的技术条件与参数之间的差异,使得评标过程中主观判断较多,给电网的运行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二是电力设备的评标模式存在问题,即有些设备供应商为了获得中标资格,采取低价投标的方式进行恶意投标,进而导致设备生产制造的技术水平下降、设备的质量降低;三是很多电力设备的生产制造企业为了获取中标资格,故意夸大自身电力设备的质量与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误导评标人员对产品质量的判断力。

2.3 物资管理机构在参与事故分析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物资管理机构在参与事故分析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包括以下三点:一是物资管理机构在剖析事故原因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阻碍,比如说受到当地供电企业经济利益与用电企业技术方面存在问题以及没有接收到检测部门、生产技术机构以及设备的生产制造企业的支持,很难获得有效地事故数据;二是误诊管理机构在收集事故成因数据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即在设备安全操作事故发生之后,物资管理机构没有在第一时间收集到事故成因信息,只是在月度或者季度的施工定性探讨会议中获得一部分被过滤的事故成因数据;三是当前的物质管理机构对非电力性质的物资管控工作不到位,没有进行事故成因与事故问责的分析。

3 针对电力设备质量管理新思路的研究

3.1 采取措施做好电力设备的监造验收工作

要做好电力设备的建造验收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在统一设备采购标准模式之下,对设备的生产流程、原材料采购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监管验收,以保障电力设备的运行质量;二是要采取措施做好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检修、预试管理工作,以达到充分预防设备外表与内部构造的缺陷;三是要采取措施对设备生产制造企业、选型标准以及相关的设备技术协议进行设备生产工艺与原材料质量的把关工作。

3.2 采取措施做好电力设备招投标的优化工作

要做好电力设备招投标的优化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对电力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的成品与原材料存放的场地与设备生产场地进行考核,初步了解并掌握电力设备的品质情况与生产流程;二是要将产品供应企业的准入与评价管理制度纳入到招投标优化程序中,以达到有效择优选良目标企业与改进招投标的评分方法等目标。

3.3 采取措施构建电力设备质量问题分析档案库

要构建电力设备质量问题的分析档案库,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设备质量问题的档案库,对电力设备生产、采购、运行等多个环节存在的缺陷与问题进行跟踪调查与剖析;二是要要采取措施将电力设备的竣工投产之前的安装调试与验收的信息记录与预防性试验的信息记录输入档案库中;三是要采取措施针对电力设备的家族性问题进行有效性监督管理,即在结束人员利用磁变分析方式对电力设备的设计方案进行模拟数据的试验并验证无误之后,要对同类产品进行家族性缺陷的跟踪监督管理。

3.4 采取措施做好电力设备运行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工作

要做好电力设备运行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将资产全寿命的周期管理模式引入到运设备运行信息的收集与研究工作中,以提升电力设备选型规范与选型标准的质量;二是要采取对设备运行各个环节的数据与运行功率以及运行环境进行有效性监测;三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聘请电力设备设计、生产、维修保养各个环节的专业人员对电力设备的生产质量与运行质量进行有效性探讨,并针对对如何预防设备运行事故与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 结束语

电力设备的质量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一项长期的管理工作,其需要与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行管理以及标准化建设管理等多门学科进行合作。但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电力设备的质量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电力设备质量管理新思路的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杨伟坚,熊焰雄,廖红.电力设备质量管理的思路[J].广东电力,2011,24.

[2]朱斌,郑庆平.电力设备全过程管理[J].小水电,2011,04.

[3]张守来.电力系统设备管理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08.

篇10

传统的部队健康信息都是以纸质的方式进行存档,随着年份的增加,极易导致信息遗漏、缺失等现象的发生,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的纸质健康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也不利于部队健康信息的管理。因此,本文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建立信息化的健康管理评估系统对部队健康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希望对完善部队健康信息管理评估体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军人;健康信息;纸质文档;无纸化办公;评估系统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方便部队的军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需要完善对部队健康信息的管理评估系统,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既方便军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方便军医及时的掌握军人的健康信息,从而为提高疾病的预防措施提供可供参考的有效信息。

1部队健康信息管理的概念

部队健康信息管理具体是指在部队中,军医按照现代化的健康理念和医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先进的医学经验,再加上科学的方法,对部队军人的健康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部队军人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1]。

2部队健康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部队健康信息管理模式单一

部队中的军人从他们进入部队的那一刻开始,自己的健康信息就完全由部队军医进行管理,可是由于之前的健康信息基本上都是以体检表的形式存在,在军人体检完之后,体检表就都由军医进行管理,军人本身很少能对自己的健康信息进行了解,而且由于纸质版的体检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的现象,损坏之后就无法进行恢复,对军医及时掌握军人的健康状况不利。

2.2部队健康信息管理内容不完善

部队军人的健康信息基本上都是在进行年度体检时才建立的,而且由于部队军人工作强度大,加之军人自己也不重视体检问题,造成很多部队军人的健康信息内容不完善,甚至出现缺失的现象,致使军医无法对军人的健康信息进行管理,从而了解军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但不利于健康档案的管理,也不利于军医通过了解军人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2.3部队健康信息的实际利用率低

由于部队的健康信息管理存在不及时更新、内容不完整、内容缺失等问题[2],导致军医所建立的健康信息在实际的部队健康管理中成为摆设,基本上不能对完善部队的健康信息管理体制和预防部队疾病的发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3解决部队健康信息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建议

3.1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评估系统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生活,没有电子化的管理机制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的。因此,为了改变部队管理中健康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评估系统。电子化的健康信息评估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避免传统纸质管理中存在的内容缺失、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而且能够方便部队军人随时查询自己的健康信息,即只要给每一个军人进行编号,让他们记住自己的编号,便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健康信息,从而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能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健康素质;另一方面,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评估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军医在日常的工作中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保证军医对部队中每一个军人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完整的掌握,从而提高军医的办事效率,有效预防部队中疾病的发生。

3.2提高部队健康信息的利用率

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评估体系后,军医必须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使部队军人的健康信息能充分的发挥其存在的价值[4]。这一方面需要部队军医改变以往将部队的健康信息当成摆设的观念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对部队的健康信息进行一个动态的管理,保证军人健康信息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能及时的解决军人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提高军人的身体健康素质。

3.3提高部队军人和军医对健康信息管理的认识

我国部队中健康信息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除了以上论述的客观原因外,在主观上部队中的军人和军医对健康信息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是其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完善部队信息管理评估系统,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评估系统,必须改变部队中军人和军医对健康信息管理的错误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健康信息管理对保证军人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性,使部队军人和军医在日常的工作中注重对健康信息管理内容的完善,从而为提高军人的健康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

4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在部队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评估系统,不仅是适应现代社会化无纸化办公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方便军人及时的了解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为保证完成国家交代的任务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身体保证。也只有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评估系统,才能避免传统健康信息管理的弊端。将纸质版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与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充分发挥健康信息管理评估系统的存在价值,是提高部队军人身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作者:朱毅年 罗云 单位:公安海警学院电子技术系

参考文献

[1]张岩,李军,王军,张杰,李永革.部队健康管理信息支撑平台构建与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14,09:84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