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企业愿景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业企业愿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矿业企业愿景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2

1.引言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从北京地区来讲,北京工业开发区的中小企业科技性更强,企业需要创新,需要通过开发人力资源获得更大的潜能。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园区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良好的竞争力。

2.人力资源管理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2.1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1.1从整体角度来讲,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管理主要任务。

新时代的变革,对企业管理改革提出了新课题,萨维奇博士分析了知识经济对传统管理的冲击,进而提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在管理上更注重人的作用和人际沟通,企业易于同时进行多样工作,更多强调员工的团队精神,管理结构趋于扁平

2.1.2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讲,其处于企业发展的初期,人力资源管理更为重要。

相较于大型企业来讲,其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法律制度、融资等方面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以及中小企业本身在管理上所存在的一些漏洞,是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人力资源则是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取的,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讲,更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3.北京通州金桥产业园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3.1北京通州马驹桥金桥产业园区简介

通州马驹桥金桥产业园区处于京津塘高速公路与北京城市六环路交汇处,紧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陆、空交通网络发达,是北京市东南交通枢纽的中心地带。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政策优势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落户。金桥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地处“亦庄新城”规划范围内,既是“东部发展带”中的优先发展地区,又是建设新城区的重点发展对象和重点政策支持对象。

但是,目前金桥产业园区入驻的中小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发了许多矛盾,进而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北京通州马驹桥金桥产业园区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率较高,最高竟然达到70%,中小企业由于不能留住人才,给企业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北京通州马驹桥金桥产业园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可分为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3.2.1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普遍偏低

金桥产业园区多为科技型企业,对员工有着一定的素质要求,但是从目前来看,金桥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多数员工受教育程度低,员工自主学习能力不够,难以适应企业工作要求,无形中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2)企业薪资普遍偏低

从中小企业角度,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往往会希望在各个方面节约成本,并且时常要求员工加班,而对于员工来说,他们希望获得与付出相适应的工资。

(3)企业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园区中小企业来说,大多数企业并不重视员工培训,认为培训造成成本的浪费,从而员工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从而导致员工甚至企业发展不能满足时代、顾客需求变化的速度,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4)企业文化建设不完善

而园区中小企业未能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中形成裙带关系影响企业发展需要;此外,中小企业大多招聘外地员工,企业未能良好协调来自不同地域的员工所形成的矛盾,长此以往甚至引发恶性事件,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

(5)企业管理方式落后,激励措施不当

时代的发展,更多年轻人进入企业,即更多的80甚至是90员工进入企业。80―90后员工在择业是遵从个人兴趣,不仅重视对于丰厚的薪资的要求,更重视对于娱乐的需要,并且符合他们的兴趣,员工激励措施不能适合员工的需要,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计划。3.2.2企业外部因素

(1)产业园区配套不足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更重视娱乐的需求。此外,园区内餐饮位置设置不合理,使员工花费大量的时间往来,从而不能满足员工在紧张工作的休息要求,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下降,内部配套设施设置不合理导致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4.提升金桥产业园区中小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4.1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模式

萨维奇第五代管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竞争管理,创新管理,虚拟管理,模糊管理,人本管理,风险管理。而人本管理强调的两个新观念值得重视高级人才由企业的雇员转变为企业的顾客,人的学习能力成为企业选用人才的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必须重视的就是员工,重视员工的学习能力。

4.2加强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内部培训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获得长久的发展,需要对员工培训,增加员工的知识能力。建立切实有效地内部培训机制,对骨干员工,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利用工休时间和工作间隙学习,在培训中学,在工作中干。

4.3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激励机制

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工作,应充分考虑新一代人的需求,除却工作上的需求之外,也要满足对于生活娱乐的需求,从而使其能在工作时间更加投入工作,获得更大的创造力,并减少员工的离职率。

4.4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对于现阶段进入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由被动接受企业文化变为主动融入企业文化,让他们更多地去体验,使他们渐渐发现企业文化中的可贵以及与他们价值追求的一致性。例如,可以通过饭后会的形式,来征集他们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为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可以为员工提供卫生保健,每年免费为企业员工提供中医体检。

4.5加强园区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业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因此,从政府角度来讲,应该加强产业园区周边交通、商业、文化、娱乐、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既满足现代产业工人的精神需求,也相应推动区域价值提升。

5.结束语

对于北京地区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建立以人文本的现代管理模式,加强产业园区内部培训,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园区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从这些等方面加强努力,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员工创造更好的条件,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通讯, 王康. 人才学基础[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 杨宝峰. 关于物流创新与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思考[J], 2003

[3] 张莹. 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2012

篇2

根据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的特征,本文从实习情境创设、交互性社会交往、专家指导情况、反思与实习评价四个方面对H大学工科本科生企业实习参与度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本次工科实习的调查对象是H大学工科院系的大四学生,施测时间为2011年的5月底(该校大四学生毕业时间为6月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从15个工科院系中随机抽取5个为样本,并按照各样本院系具体学生人数的20%发放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问卷759份,回收率为72%;经过对无效问卷的剔除,共得有效问卷694份。1.实习情境创设现状。针对实习情境创设现状的分析旨在了解企业是否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真实的实习环境和实习任务,这是学生在企业中进行有效学习的保障。H大学工科本科生企业实习参与度调查涉及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形式和实习内容。(1)在实习形式方面,分别有26.2%和29.8%的学生以分散及分小组的形式进行企业实习(见图1),有43.8%的学生以整班或专业集中的形式进行实习。学生分散实习有其优势也有不妥之处,原因在于实习资源有限,实习人数越少个人所得实习资源就越多,因而,实习环境提供的任务难度和复杂性都会随之增加,个人在环境中得到意义建构的程度也会增加。但是绝对分散的实习使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社会性建构成为弱点。新手之间的交流往往能够架起通往专家级别的阶梯,因为新手面临同样的问题、具有类似的思维习惯,更容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同等情境下的合作沟通能力并获得不同角色的观点,丰富学生具体工作的社会意义建构,因而,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从而导致社会性建构不足就成为分散实习的弊端。与分散实习相对应的另一端就是多人数大规模的集中实习,这种实习将有限的实习资源作最大程度的分割,使每个人获得的实习资源变得非常少,这种情况下实习环境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都会大打折扣,不会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2)在实习内容方面,本次调查设计了7个选项(参观、听企业人员作报告、生产线下操作、生产线上操作、工艺设计和程序设计、产品设计和结构设计、创意设计),基本涵盖了工科学生实习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82.9%的学生只接触到一到两种实习内容,接触到三种实习内容以上的学生只占不到20%(见图2)。并且数据显示,284人次的实习内容是参观,听企业人员做报告的人次数为201,而生产线上以及生产线下操作人次仅分别有59以及47人次(见表1)。这意味着,大部分学生作为情境中的学习者,并没有得到合法的参与实践的机会,他们在情境中处于绝对边缘的位置。情境学习的有效性在于使学习者切实地参与到情境中,与情境中的其他社会实践者产生交互作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强化和深化概念化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企业实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实际的企业运作环境中了解企业和行业在知识上与文化上的特点,完成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解决问题是完成知与行完美结合的必要手段,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模仿都没有进行更遑论去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他们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法的边缘参与者,只是停留在换一种环境进行理论学习的阶段,这不利于学生实习效果的提高。2.学生企业实习的交互性社会交往现状。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交互性社会交往包括学生同伴之间的交往、学生与企业人员的交往以及学生与实习指导教师的交往。为了获得以上三个方面的信息,本次实习参与度调查对学生与同学交流频繁程度、合作分工情况、与指导教师交流程度以及与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交流程度分别展开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实习任务在四个调查项中得分最高,而学生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交流得分最低;需要注意的是,四项调查的得分均在平均水平上下波动,说明有相当的学生在实习中不能获得满意的社会往。同伴、企业人员与实习指导教师构成了学生企业情境下实践共同体的主体,为学生顺利建构社会意义以及形成关于职业的多样化观点有重要作用。情境学习要求学生、专家、同伴及教师构建实践共同体,在实践共同体中,学生的身份不断发生转变,他们通过完成实践任务沿着旁观者、参与者到成熟实践示范者的轨迹前进———即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逐步到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意识的认知与共同体实践的具体行为和该行为的社会意义密切相关,这也是实习作为学生进入行业之前重要阶段的意义所在。而实现这种意义的途径之一是实习学生与实践共同体中的其他主体之间的频繁互动。如果实习学生无法与其他主体之间实现交互性社会交往,就不能顺利完成身份的转变,实习对学生的效果也会随之下降。

提高工科学生企业实习效果的策略

企业中专家可以将情境下的专业思维方式在新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传递给新手,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是单一地从理论上获得的,而是在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在实际操作中这些知识与学校中所学的基于理论的知识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学校指导教师是可以把学生理论知识进行逻辑性概念化的实践共同体,系统化概念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环境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深入地在实际情境中与专家进行交流(见表3、表4),这显然是一种学习资源的浪费。 罗格夫(Rogoff)就曾经这样描述学徒制中同伴的作用:“那些相对来说有更多技能和理解的同伴常常能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来实现思维共享,从而拓展新手的理解。更有技能的伙伴也会帮助新手设定问题解决的子目标,让新手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能够应付的方面,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由此可以看出,同伴交流尤其是与有优势的同伴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调查数据显示,能够经常与同伴交流的学生只占总体的39.8%(见表5),交往的不足不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社会性意义的建构。

反思与实习评价。反思是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它既是行为主体对客观环境刺激的心理反射,又是调整认知过程、适应客观规律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品质要求。反思是深化学习知识的有效手段,反思在情境学习中是自发自动形成的,在实习情境下最能体现学生反思过程的是有关学生实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外部的评价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并以外部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反思,故学生的反思常带有他人的角色意义。而学生自我评价则是以自我思维方式进行的反思,是一种自发的、更触及学生意义建构深处的行为。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是实习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自我评价方式,实习指导教师以及企业指导教师评价是最常用的外部评价方式。H大学工科本科生企业实习参与度调查中列举了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答辩、实习指导教师评价、企业人员评价等5种评价方式。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H大学实习评价的三个特点:第一,实习笔记记录的频率与学生收获自评呈微弱的反相关(如表7)。笔者结合对学生的访谈发现,有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实习笔记的作用,认为实习笔记是不重要和无效的,故在完成实习笔记的过程中存在着应付和转抄的问题。但通常要求每天都要记实习笔记,导致学生认为实习笔记浪费了他们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影响了实习的效果。第二,对评价方式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参加过口头答辩的学生与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相比,其在专业知识、表达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综合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5方面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表略)。纸质的实习笔记以及实习报告都比较容易敷衍,而口头答辩的形式会无形中给予学生压力,使之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习的过程中。第三,对五种评价方式的调查数据显示,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指导教师评价是选用人次最多的评价方法。这说明,H大学的实习评价还是比较倾向于纸质版的评价以及校内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教师在实习评价中的参与度比较低。企业教师评价能给学生带来职业角色的价值观是学生获得实践共同体社会意义的重要依靠,但是由于H大学实习评价方式的缺陷,导致企业指导教师评价的缺失。 评价是促进学生反思的手段。实习评价的方式越科学,越有利于学生的反思,使学生尽快在情境中获得意义建构。H大学学生实习评价虽然起到了提高学生实习效果的作用,但总体上评价方法还是局限于纸质评价,评价方法比较单一。与校外指导教师的合作评价也非常薄弱,评价主体也比较单一。

企业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真实的实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充分的实习环境中学习专业实践知识、行业知识以及社会责任是实现学生情境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最基本的条件。很多企业出于经济原因不允许学生真正参与企业日常生产,学生无法接触到真实的情境就无法很好地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缺乏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随之企业为培养人才付出的成本也会提高。因此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真实的实习情境是企业的责任,也符合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学校应保障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实习资源和环境。首先,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保障学生能够得到最大的实习资源和最充实的实习环境。某个特定实习环境下的实习资源是有限的,学校应尽量避免过多的学生去分享有限的资源。在笔者走访大四实习生的过程中,学生反映,某些院系会将整个班、整个系安排到一个实习地点实习,造成了僧多粥少的情况,学生往往因为缺乏操作机器而没有多少机会能够去进行真正的生产实践。这种敷衍的实习带来的结果是更大的实习资源浪费。其次,学校指导教师的角色须转变。在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监控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实习指导教师应基于专业将与实践有关的知识进行概念化和系统化,及时对学生产生的困惑给予解答,积极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以了解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瓶颈。相对于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密切,学生心理上的交往屏障往往要小很多,因此,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将对学生实习效果的提高产生巨大作用。当前,由于指导教师主要在校内工作,学科知识全面但尤其缺乏实习现场的实践经验,无法在实践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因此,学校指导教师应多与实习场所接触,注意积累实践经验,以便能够结合其学科背景指导学生的实习过程。再次,企业实习评价多元化。评价不仅有评定的功能,还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对学生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心理影响。企业实习评价的多元化要求评价方式和评价者都要多元化。因为,不同的评价方式代表了不同的评价思维对被评价者的判断,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反思,如口头答辩评价方式能够很好地避免学生偷懒的现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投入度。评价者多元化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实践共同体都具有评价学生的权力。不同的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社会意义拥有不同的判断。尤其是企业指导者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职业意识的生长以及实践经验的累积,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工程的意义建构。企业实习评价的多元化可以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在提高评价真实性的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做到全面发展,也将会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实习过程进行反思性总结。

篇3

一 浅析我国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

煤矿行业对人员的要求较高,劳动量也较为大,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科技进步的同时,煤矿企业在使用机械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机械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人为的操作,机械化在煤矿市场程度不断提高,人员工作多余的现象就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下面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1. 煤矿企业中人力资源过剩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为解决群众工作就业问题,在煤矿企业安排了大量的员工,煤矿企业的工作性质也是需要有大量的工人共同完成产能计划,现如今,煤矿企业大量使用机械化生产,诸如计算机智能化控制与煤矿生产的结合,这就会是机器取代人的作用,企业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很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管理人员就可以完成必要的任务。但是企业的相关体制中有规定,无故不得裁撤员工,使得员工数量不但没有减下来,有的企业甚至出现大量超员的现象。在日常的工作中,就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企业机构种类的繁多,落实工作安排不迅速,效率低下,其中窝工的现象及其严重,导致了大量的劳动力富余,企业在员工工资中也显得捉襟见肘。

2. 煤矿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

在改革体制之前,煤矿企业招聘人员的方式比较单一,对于员工的要求相对也比较低,一般是没有重大疾病的都可以作为职工进入企业。但是这样的制度带来了一点很大的弊端,就是学历没有要求就会限制企业长远发展,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煤矿企业在相近行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的煤矿企业大多招收的是煤矿开采当地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的偏低,做的工作大多是重体力劳动,必然导致煤矿企业大量缺乏高技术人才和有管理能力的人才,有的已经缺乏到不能维持正常安全生产的地步。

二 加强煤矿企业绩效管理

煤矿企业的激励制度要符合企业的特殊性。当前我国煤矿企业的头等大事是安全生产,而煤矿企业现在比较缺乏的人才就是工程师和矿工。煤矿企业只有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制度,才能吸引和留住关键的人力资源。由于煤矿行业的特殊性,安全隐患会给员工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在实施激励制度时,企业一定不能忽视影响员工身心健康的设置建设。一定要从环境着手,改善员工工作环境,让员工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如江苏徐州矿务集团张双楼矿不断加大对员工福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员工营造优美、舒适、卫生、整洁的更衣和洗浴环境,深受员工欢迎。

煤矿企业在人力管理中必须树立合理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的指引,加强内部的凝聚力,将企业的文化深深植入每个企业员工的脑海里,形成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提高主观能动性,从需要做什么到想做什么的转变。煤矿企业文化控制是指导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煤矿管理单位的企业文化就在在良好的氛围中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和工作的和谐,遇到施工难度加大的时候,企业对施工管理中就要涉及到企业文化控制,这些要求格外的严格,要求所有在工地上的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严格按照施工现场安全用电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现场电力设施的布置和使用。在充分考虑具体施工工作中可能带来的问题,施工企业要做出相应的预案,来保证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其中包括一些具体施工的顺序和施工方法。合理的调配相关的人员也是企业安全控制的重要一环。

三 提升管理模式的方法

在煤矿企业中开展工人的体育锻炼,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约束性措施,这就改变了意外工人在体育锻炼上的简单化。通过和工作性质的结合,越来越多的工人参加到了企业组织的体育运动中来,使得工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观,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身心健康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加上近些年,电视和广播媒体大力宣传健康的重要性,诸如广播体操、羽毛球等运动在工人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开来,这样提高了煤矿工人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加强了对体育活动目的的了解,充分的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加之运动的娱乐性,使得煤矿工人通过感兴趣,到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中来,这样大大降低了因繁忙的工作引发出的一系列不必要的疾病发生的概率。此外,在开展了体育运动后,煤矿工人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上又了更大的选择,降低了来自工作中的安全风险。通过种类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可以拓展工人的知识面,在煤矿企业内部,也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的需要和生产环境的不同,为工人的体育设计出更多的项目,让这些项目更能贴近企业的文化,为工人的业余生活增添乐趣,也把体育运动当做一种竞技比赛,在这样的比赛中增进工人之间的交流,很大程度上这种交流有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

人性化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实施人性化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授予员工恰当的权利。现代人力资源的实践证明,现代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愿望。满足员工的愿望,既可以激励员工,又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授权一定要恰当。权利过大,员工无法驾驭;权利过小,员工无法创造性地工作。一旦授权,就不要对员工的权力乱加干涉,否则会使员工产生不信任感。

2)激励企业内部竞争。在企业内提倡个人竞争和团队竞争,激发员工向上的激情,在企业内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竞争的有序性除了靠道德约束外,还必须制定配套的奖惩措施,规范竞争。

篇4

【关键词】煤矿企业;企业员工;政治思想工作;必要性;方法

煤矿作为国家的基础能源、战略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员工素质的高低又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高效发展的先决因素。因此,做好煤矿企业员工的思想工作,是急需探讨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1 扎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新的时期员工的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表现出多样化的倾向。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就必须面对现实,把握员工思想动态,了解员工所思所想,选准切入点,引导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企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凝聚人心、化解矛盾、调动人的积极性作用,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煤矿企业长年从事井下作业,作业环境条件相对艰苦,为顺利实现工程各项工作目标,维护员工队伍的稳定,需要各单位政工部门通过简报、黑板报等载体,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宣传先进典型、表扬好人好事。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员工乐于参加的各种社会和文化体育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活力。形成了企业文化精神,成为贯穿于井下生产、经营管理的强大精神支柱,鼓舞着广大员工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激发了大家的荣誉感、成就感.为煤矿企业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

2 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抓好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员工群众,重心在生产经营。怎样才能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呢?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继承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抓好基础工作。

2.1 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求实效,围绕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施工生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新时期党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思想工作要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服从、服务于企业中心任务。按照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不断调整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为改革发展铺平道路。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围绕工程中心展开.党委根据生产经营的重点,制定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方案,确保在基层宣传、教育、落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提高全体员工素质,弘扬正气,促进全体员工积极工作.为实现各项阶段目标共同努力。采取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开展思想文化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更好地走向市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

2.2 思想政治工作要将员工的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员工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出发,理顺情绪,排忧解难,把组织员工、动员员工作为着力点,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氛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员工对文化娱乐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员工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增长,政治思想建设要有固定的资金投入。为使员工在艰苦环境中安心生产生活,各施工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加速员工办公、文化娱乐设施建设,通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来凝聚员工上进心,增强员工身心健康。

2.3 做好正面宣传、不断为员工鼓劲加油

要教育员工摆脱陈旧观念束缚,树立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大力开展形势教育,充分调动员工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员工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到企业的发展上来。通过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增强员工队伍的战斗力;通过形势教育,帮助员工认清形势,认清当前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认清企业生存发展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及面临的挑战,增进员工对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信心。

3 通过了解员工,抓好煤矿思想建设

3.1 了解职工在哪里

推行亲情式关爱、人性化管理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关键环节。一个煤炭企矿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工区、科室、班组又是一个小家,工区、科室、班组负责人是小家的家长.煤矿领导班子是大家的家长,各级负责人都应该关注员工的成长进步。

一是了解职工在哪里。尤其是职工所属工区、班组的直接负责人,所属科室的直接领导,要掌控员工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以便及时沟通,超前预测、跟踪分析、有效监控。必要时,与员工一同经受酸甜苦辣,从而主动控制员工的行为。逐步推进员工的思想工作。

二是了解职工八小时之外在哪里,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职工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参与到职工工作之余的文化娱乐中,引导、激发受工追求健康美好、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在有精力、有条件的情况下,企业主要领导也要掌握部分思想波动大的员工动向,体现交流沟通带来的大家庭温暖,在关爱中提升职工团队意识。

3.2 了解职工在想什么

员工的思想纷繁复杂,只有了解员工在想什么,企业领导才能把好脉、对好症,进而化解员工思想矛盾。

一是了解员工工作心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观察员工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反应,熟悉不同员工的性格、追求。特别是中层科区管理干部,对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言行,要有一本活档案。同时,要观察利益刺激对员工思想情绪的影响程度,注意员工神情异样的细节表现,洞悉员工产生矛盾的症结所在。

二是推行关爱工程。从小事上关注员工。中层以上干部每月与员工谈心一次,从谈心活动中了解员工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前期思想稳定工作。

3.3 了解职工在做什么

篇5

今天召开这个“创建学习型企业”动员大会,主要目的就是为咱们党员队长后勤人员输入创建学习型企业理论知识,在座的各位同志都是我们小桂林场的骨干,希望你们深入理解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意义,努力配合场里开展创建工作。

今天主要要讲三个问题,一是什么叫学习型企业?二是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企业?三是在我场如何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

第一章什么是学习型企业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开“创建学习型企业动员大会”,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这个“学习型”指的其实是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它源于“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不是学习理论,而是一种最先进、最前沿的管理理论。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以共同愿景为基础,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学习型组织理论放到企业里去用,就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放到政府里去,就是创建学习型政府,放到社区(家庭)里去用,就是创建学习型社区(家庭),等等。总之,不管是创建学习型政府也好,创建学习型社区也好,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工会也好,创建学习型企业也好,都是指用这种最先进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来管理政府、社区、企业等。

“学习型企业”的概念我觉得通俗的说呢,就是企业里职工自身学习和团队共同学习相结合,逐步提高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改变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心智模式,提炼出一个职工和企业的共同愿景,为了这个共同愿景,职工不断自觉创新,主动要去超越自己,从而使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整体提高,在市场上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共同愿景,并让职工从中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里“共同愿景”一词我理解呢,就是企业和职工共同的目标,即职工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和企业美好的前景。

我认为身为企业员工要知道企业是你赖以生存的平台,你要珍惜现在的工作,自觉的为企业服务,其实也是为你自己努力工作,企业倒闭了,你也失业了,我不说下岗,就因为以后根本就没有下岗这一说了,没有工作就失业。对于我们小桂林场来说,我们所依附的农林工贸公司只是集团公司的一个小单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到底能有多少年寿命,以后会不会被人兼并重组,谁也不敢讲,不要觉得集团公司不倒闭,我们就没事,相城矿不就破产了嘛?谁事先又能想的到。再说国家的政策总是在不停的调整着的,现在国家在扶持国有大型企业,但谁敢说以后在国外企业的冲击下,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矿业集团就一定不会破产倒闭?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如汾西矿务局、阜新矿务局不都申请破产了吗!要知道在外国一般大企业的寿命平均不超过40年,只相当人类寿命的一半。我们国家的大型企业现在还是依靠国家扶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展的。所以我们都要有危机感和使命感,说到危机感,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把青娃放在热水里,它会感觉到危险而立即跳出来。但若是把青娃先放在冷水里,再将水慢慢加热,青蛙就会耗尽体力,再想跳出来为时已晚。”我们可不能变成那只跳不出来的青蛙,要奋发有为,超越自己、不断创新,善待企业、善待小桂林场,就是善待你自己!

刚才我们听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概念解释,现在我们继续了解“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特征,就是说一个学习型组织他有什么特点呢?

①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的共同愿景(SharedVision),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组织中所有员工共同愿望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

②善于不断学习。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一是强调“终身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四是强调“团体学习”,学习型组织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铲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③“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传统的企业组织通常是金字塔式的,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则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一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它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一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从而形成以“地方为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④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通过自主管理,可由组织成员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己选定改革、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增加组织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量。

⑤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学习型组织努力使员工丰富的家庭生活与充实的工作生活相得益彰。学习型组织对员工承诺支持每位员工充分的自我发展,而员工也以承诺对组织的发展尽心尽力作为回报。

学习型组织有着它不同凡响的作用和意义。它的真谛在于:学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学习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二章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企业

刚才讲了许多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和特征,各位同志也差不多该对学习型企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

我们再接着说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企业。

人们常说:当代城市之间、国际之间科技、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个“底”其实并非真正的底,真正的“底”是人才的学习力,包括全体市民、全体国民的学习力。套用裴多菲一句诗:人才诚可贵,学力价更高。

所谓学习力乃一个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之总和。这也是动态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真正尺度。好比两名同样大学毕业的人才,一名学习力一般,且踏上社会后不再继续刻苦学习了,三五年后他的知识已被折旧了一半;而另一名学习力较强,踏上社会后又能边工作边学习,则三五年后很可能已经事业有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企业竞争惟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因此,打造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是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

有资料表明,在全球500强企业中,50%以上都是学习型的企业。美国排名前25位的企业,80%是学习型企业。全世界排名前10位的企业,100%是学习型企业。我国的海尔、联想、宝钢、小天鹅等知名企业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说,重视员工的学习培训,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正是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们*矿业集团正处于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创建学习型企业,是集团公司党委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加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而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这对于全面加快矿区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增强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集团公司老总许崇信在今年3月23日《在集团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就指出: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创建学习型企业,是应对新科技革命、提升矿区产业层次的必然选择。创建学习型企业,是实现矿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三章怎样创建学习型企业

集团公司已经提出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阶段性目标是: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经过3-7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五个一”目标。

1、确定一种先进的学习理念。

2、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3、建立一套推动和促进创建工作的保障机制。

4、建成一批具有淮北矿业集团特色的学习型团队。

5、创造出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成果。

我们*公司也下发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工作通知》,确定8月份为引入创建学习型企业有关理念的知识月,9月份为“大讨论、大学习”活动月,10月份为理论培训月。

篇6

夏末秋现,太阳仍是那么火辣,空气依就炎热。背着行囊,拉着皮箱,怀揣对未来美好的期待,我来到了首钢矿业物资公司这个亲切而又陌生的地方。

初到这里,眼前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繁华的街道,也没有如茵的绿草。我不止一次在心里问自己:这里难道就是我们青春舞步继续前行的舞台?难道就是我们挥洒青春汗水的战场?难道这就是我们学有所用、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融入矿业,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选择矿业,我们不曾后悔!这里虽然没有都市的繁华,没有风景如画。但是,这个舞台让人感到是那么的踏实、稳健,她可以让我们任意挥洒汗水,享受奋斗的快乐。这里虽然没有一个亲人,但领导的关心和师傅们的爱护、帮助,让我们感到家的温馨。这里虽然没有高额的薪酬、舒适的工作条件,但它从未阻碍过任何一名矿业人奋发向上的劲头。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一段时间来的工作,使我认识到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所需要实现的转变。我们身处的是一个集体之中,只有整个团体在工作中的成绩得到了肯定,自己所做的才能得到证明。加强自身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团队精神,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需要集体中的每个人去完善其细节,所以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站好自己的这班岗,为矿业的稳步向前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工作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虽然离开了校园,但是学习却不能停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有就是学习的必要性,工作方式方法的学习、经验的学习、思想认识上的学习。这是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要求,也是在面对工作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的一种需要,同时也是立足岗位,更好的适应矿业发展的一种需要。

很幸运我们选择了矿山,在这里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在矿山的辉煌进程中:我们要不断的自我超越,因为矿业在不断的进步、发展。我们要不断地放飞梦想,因为在矿业的带领下,我们梦想终将实现。我们要不断的树立人生的新目标,实现个人愿景与企业目标的双赢。

为了这些目标,我们必须手拉着手,踏着坚定的脚步,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羊崖山、尾矿坝、滦河岸边、龙山脚下,都将会布满我们奋斗的足迹。

篇7

管理学上将有效沟通定义为: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将准确性和可靠性高的信息进行交流并传递,直至信息受众方完整理解的过程。因此,一项完整的有效沟通环节,是由信息的发送者经过沟通渠道传达给目标受众一方,并将沟通目标进行展开充分交流,形成完整的信息反馈的过程。在有效沟通环节中,沟通信息必须具有准确性和时效性。因此,为了改善企业经营水平和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必须开展有效沟通。在构建企业管理有效沟通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中流砥柱,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已成为一个大的系统。企业内部“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部分变化都会产生连带作用,因此有效沟通的构建需具有系统性原则;

2.多环节

一个完整的沟通包括沟通假设、沟通意图、沟通方式、沟通受众、沟通过程、沟通结果、沟通评价和沟通反馈等内容,构建有效沟通应考虑每个环节,包括企业、个体和社会多层面过程。

3.多氛围

现代企业管理沟通氛围可分为闭塞性沟通和积极性沟通,其中,闭塞性沟通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受到阻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积极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进行开放式、启发式的沟通,加快实现企业发展愿景。

二、有效沟通技巧

1.意见反馈的接纳

在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很多管理人员由于不接受下属员工的意见,长期发展后,员工也就不再关心企业的发展。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是应当虚心接受下属员工的建议,鼓励并且倡导员工持有“怀疑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现代企业经营中应在企业内部倡导一种机制,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发展决策,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2.有效倾听与微笑沟通的培养

现代企业管理沟通中管理人员作为沟通主体之一,要善于倾听,掌握沟通中“听”的技巧。有效倾听是一门艺术,在倾听时要用心、用脑、用口。在与员工沟通时,当管理者要微笑示人时可以缓解员工沟通时的紧张心理,员工能够更从容表达意见;当员工提出的好建议应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让员工心中所想得以充分表达,实现了有效沟通。

3.平等与信任机制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沟通过程中,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员工,沟通双方都是平等的。企业管理者在沟通环节中尊重员工,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听取员工的建议,从而取得员工的支持信任。信任是双方开展有效沟通的基础,建立平等与信任机制,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有效沟通,对加快实现企业愿景有不可获取的作用。

三、有效沟通的构建

1.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

信息传递的效率随着企业的层级增多而降低,因此企业要尽量采取扁平型组织结构。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在信息的传递环节能够缩短信息传递链,并且拓宽沟通渠道,有利于信息的有效沟通。

2.利于沟通的管理制度的建立

由于企业内各部门的工作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导致了企业内部沟通困难或者难以达到预期沟通效果。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权责分工,管理者约束自己的行为,秉公办事,各司其职,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有效沟通。

3.良性内部沟通机制的建立

篇8

“名要清白,利要清楚”是山国饮艺八年来孜孜执守的经营理念;“事业如山,登高望远”是全体山国茶人的共同愿景。整场盛典所呈现出来的山国人的激情与梦想赢得了无数嘉宾的赞许。

省市各级领导,以及各界精英和俄罗斯、日本等地的外宾与山国饮艺全体同仁、全国各地加盟商,齐聚一堂,共襄中国茶界盛举,共贺厦门山国饮艺茶业有限公司成立八周年盛典。

高度与格局

壶影转乾坤,心胸定天地。山国饮艺自成立起就将“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茶业品牌”作为企业的百年愿景。“尊敬”二字既体现了山国饮艺的远大抱负与卓越追求,更体现了山国饮艺正道经营、永续发展的决心。企业家的高度与格局将决定企业的决策战略,并最终决定企业的未来走向。

作为山国饮艺领头人的林玉辉,不论是在企业经营、人才培养、对外交往、社会责任,还是在对加盟商的尽责,对员工的关爱上,都表现了超越其年龄的大家风范与高远心胸。林玉辉在《情义山国,百年茶路》的致辞中,回顾了山国八年的创业历程,并总结为六个字“谢天,谢地,谢人”。天乃天时,地乃地利,人乃人和。林玉辉表示:八年来,山国饮艺有幸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员工和加盟商伙伴,他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坚守正道,重视学习,不断追求卓越;而作为企业主,他始终将“成为茶行业的最佳雇主”作为对员工最郑重的承诺。林玉辉深情的感恩之情感染了在座的无数嘉宾。

在致辞的结尾,林玉辉呼吁在座贵宾多关注、支持中国茶行业,并引用了总理的话“中国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对于这点,林玉辉所带领的山国饮艺一直有一句朴实的表述――“傻傻走正道”。林玉辉对于山国饮艺的未来规划,决不是他个人的企业,也不仅仅是山国人的企业,而是立志成为社会的企业。诚如民族企业家卢作孚所言,“个人要为企业服务,企业要为社会服务”。林玉辉的前瞻之见令他赢得了在座嘉宾的尊敬,更赢得了全国加盟商与全体山国人的爱戴与信赖。

情义与信任

茶为国饮,传递的不仅是茶香茶韵,更传递着千百年来流转其中的真情真义。“有情有义,山国饮艺”。山国饮艺将“情义”融入品牌及企业文化中,从上自下建立起亲密友爱的茶人之家;从里至外积极传递恩、情、信、义的千年大义。山国饮艺珍视并感恩与社会各界友人及合作伙伴的情义,将情义贯穿到对加盟商方方面面的服务中,号召员工之间相亲相爱,以情义相携,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山国饮艺八年来付出的真心,为它收获了八方四面的浓浓情义。厦门市政协副主席魏刚称赞山国饮艺是“展示厦门文明的窗口”;安溪县王金章副县长也对山国饮艺赞许有加:“山国饮艺作为新崛起的茶叶品牌,没有辜负安溪父老乡亲的期待,八年来凭借正道经营,积极进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安溪在外茶商的优秀代表。”

中国矿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游宪生在致辞中,与大家分享了他和山国的故事。游主席与山国结缘最初是由于想收购山国饮艺,在接触了山国饮艺的员工及文化,了解了山国饮艺的经营模式、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林总的为人后,深为山国倾倒,认定林总就是他们寻觅多时的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游主席诚恳的致辞,是对山国饮艺价值的最大肯定。

激情与梦想

山国饮艺在八年庆典之际,也迎来了“山国茶学院”的成立。武夷学院杨江帆校长亲自为山国茶学院授牌。山国茶学院的成立预示着山国饮艺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决心,它不仅将为山国饮艺培养人才,更将为整个中国茶业界输送优秀的人才。

八年的艰辛换来了今日的辉煌,下一个八年的激情将跨越百年的梦想。

篇9

一、跨国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其长期的文化传承、,这种传统深植于每个个体,根深蒂固。同时,对外来人种和外族文化会产生自然的抵触,受教育程度越低,这种抵触的情绪越重。企业要跨国发展,首先会面临的就是两种文化的冲撞:一方面,跨国企业要调动当地团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对当地职员的管理,要学习并理解当地文化。而国内投资方尚不能完全放手,习惯于在国内的通行做法,以惯有的思维模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实现对跨国企业的管控;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当前的重商主义,与外族的文化必然形成冲撞。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现象:即中国人重结果、轻过程,重整体、轻细节,中国员工安全标准低,环保和法律意识差,让当地人难以理解;但同时,外籍员工没有中国人的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着眼于短期的享受、没有长远的计划,工资高、效率低,对企业忠诚度不高,也让中国管理者无所适从。如果此时缺乏沟通,或者沟通不及时,或者沟通的方式方法不对,两支团队就有可能从最初的互不理解、互不认同,发展为互不信任、互不合作,最终导致企业团队建设的崩溃,项目建设的超预算、超工期等问题。

二、跨国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近几年,一批国内矿业企业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通过聘请国际投行,选定标的企业,开展尽职调查,然后决策举牌、收购,实现了跨越国门的处女之行。当收购热情渐渐冷却,接踵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融入、如何治理、如何整合、如何运转…一切都超出了想象。当今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由于健康、安全、环保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渐增强,矿业项目开发审批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门坎越来越高。例如所在国政府的各项许可发放(包括环境评估、考古、水资源、安全等)、项目必须执行的社区资助计划、外加环境保护组织和反矿团体的对抗等等,都是跨国矿业企业无法回避而必须挺过的难关。一方面由于语言不通,凡事都依赖翻译人员,而翻译人员的能力、阅历、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直接决定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往往一些重要信息在翻译的过程中被过滤、甚至被曲解。另一方面由于对项目所在国法律法规不了解,不知道企业哪些能做,哪些禁止做。境外大多数国家高度重视社区建设与社区可持续发展,项目尚未启动,政府、原住民和社区便会纷纷找上门来,要求企业给予经济支持。企业仿佛掉入一个泥潭,欲罢不能,深套其中。项目要求发展,只能依靠原有外籍管理团队,或者以高薪聘请当地管理团队。可由此引发的首要问题,就是与外籍管理团队、外籍员工之间的文化冲撞。由于思维方式、观点的不同,文化、习惯上的差异,如何使中资企业的管理意识、理念和意图得到外籍团队的理解,如何认知、调动、善用外籍团队,如何在另一个文化环境中求生存、得发展,跨国企业的文化融合,势在必行。

三、如何实现跨国企业的文化融合

篇10

几年以来,我矿按照集团公司部署,以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立足安全发展,培育特色安全文化,积极构建长效安全机制,初步实现了人、物、系统、制度的和谐统一。矿井自1999年7月16日以来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矿”、“全国诚信服务优秀示范单位”、“中国优秀企业形象单位”、“全国企业管理创新示范单位”、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和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力造势,营造文化氛围

安全工作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一种融入到思想、行为、责任、物质等多层面的安全文化力量,我矿结合实际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

注重文化在安全生产中的渗透性,在全矿开展“旗山安全文化”征集活动,基层区队、班组和3600余名职工都结合实际提出了自己的安全观点、理念和格言,经过反复推敲、梳理、提炼,形成了本质安全目标:员工无违章,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滞;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安全道德观:爱国爱矿爱家庭,遵章遵纪遵规程。安全价值观:珍爱生命,安全是福。安全管理观:谁抓安全都不越权,管理再严都不过分等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我们及时组织编写、出版发行了《旗山文化品读》,详细诠释安全文化理念,对征集、精选的1000多条安全格言进行汇编,通过考试、座谈、征文、研讨、演讲和知识竞赛等形式,让职工在参与中深化认识,达成共识,使安全理念成为全体职工认同遵循的价值观,并转化为安全生产的自觉行动。

定期开展安全理念宣传教育活动,向职工讲解“青蛙现象”、“蝴蝶效应”、“冰山理论”、“木桶理论”等,加深职工对安全理念的理解。在安全文化的培育过程中,重视宣传氛围营造,在广播、闭路电视、网站、内刊上开辟安全专栏,设立安全论坛,传播安全知识,将安全文化理念和职工安全格言制作成横幅、标语、灯箱、牌板,放在工业广场、浴室、井下主要大巷以及各采掘头面的显著位置,在井下现场悬挂安全警语,在井口建设1050平方米的安全文化广场,形成强烈的视角冲击波。突出安全先进的培养和选拔,每年表彰“十大安全标兵”和“优秀安全生产指挥员”,每半年评选一次“本质安全型区队”,每季评选“安全放心区队”和“安全放心班组”,在全矿形成了安全光荣、安全幸福的氛围。

二、创新方法,打造品牌队伍

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也是本质安全四大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我矿突出抓好安全意识、标准意识和安全技能教育,促进了职工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

始终坚持班前十分钟、周五职工安全活动日、月度安全大课和安全教育工作内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施安全教育挂牌问责制,开展互动式安全教育,引导职工对典型事故案例深入剖析、系统追问和主动思考,汲取事故教训。开展“送安全嘱托信”、“红领巾安全巡回演讲”、“安全手拉手”、女工安全联保等活动,成立安全文化研究中心和夕阳红安全教育团,组织18名离退休老同志定期深入基层巡回开展安全教育,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

注重职工素质提升,对新入矿的大中专毕业生实施“双师制”培养,为每一名大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和师傅,分别负责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借助高等院校力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先后与徐州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开办经济管理、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专班,180余名管理干部相继取得大中专文凭。强化“兵头将尾”的培训,与江苏省工贸学校合作,开办了采掘和机电两个专业中专班,77名一线班长经过两年学习顺利毕业,改善了班长的文化结构。启动职工职业生涯设计工程,把个人愿景植于团队愿景之中,以实现个人愿景促团队愿景实现。创新升级企业办学形式,成立旗山管理学院,定期开设“管理论坛”,实施互动和开放性教学。目前,机关科室年龄在48岁以下干部岗位人员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近500名干部职工参加大专以上学历学习。注重发挥高级工的“种子选手”作用,在全矿17个重要工种中开展“百师带徒”活动,实施“百名高级技工人才培养工程”,目前已培养高级技工124人。实施专业技术和专业工种带头人制度,在13个专业、26个工种中,先后3批选树了105名带头人。选树“首席

工程师”和“首席职工”,每月享受1000元特殊津贴,凸现企业人才价值。完善职工安全培训电子档案,对违章行为进行记录记分,年度累积分数达到一定数,取消上岗资格,实施强制培训。扎实开展职工岗位技能竞赛活动,连续三届蝉联集团公司职工技能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有三名选手参加了全国技能竞赛。

近年来,我矿将“珍爱生命、安全是福”的理念物化到对“三违”行为的长效治理,形成了治理“三违”的强大合力。把管理人员治理“三违”指标上升到制度层面,严格落实“三违”人员追查分析、现身说法、停班学习、品行习练、帮教提高、行政处罚、陪护工伤、张榜公开、亲属签字、建档立卡等“十个程序”。针对“三违”行为一般和严重程度,分别停班学习1至2个月,取消效益奖。全面推行职工岗位行为规范集中教育,将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一月一讲和一季一评等活动落到实处,坚持以考促学,突出“讲演做创”,建立了提高职工安全能力的长效机制。围绕提高全员执行力,率先建立拓展基地,在岗职工全部接受了全员军训和品行习练,制订并实施《旗山煤矿职工行为规范》和《井下职工安全品行准则》,职工规范行为基本养成。

三、融入管理,引领安全发展

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升华和最高层次,是一个深层次的人因工程。我矿将安全文化融入管理,内化到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的各项工作中,打造了安全管理不断超越、发展的因果链。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系统安全理论与安全管理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按照“谁抓安全都不越权,管理再严也不过分”的原则,建立健全了矿领导牵头安全检查、基层干部现场全程跟班、安全小分队动态检查、机关科室“三查”、工会“三道防线”、职工代表安全视察、青工查岗查夜、瓦斯安全员全过程监督以及群监员三班跟班等安全管理机制,把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现场,构成了时间上延续24小时,空间上覆盖所有作业点的动态安全检查网络。完善“以责任为中心”的层次管理模式,形成了“事事有人管、有落实、有考核,人人有事干、有责任、有监督”的全方位安全管理体系。按照层次和责任实施滚动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全员月度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国务院《特别规定》,细化领导干部带班作业制度,每月排定计划,每天友好提醒,确保班班不空岗。以“现场零隐患”为目标,推行市场化安全管理模式,由安监人员检查并出售隐患,责任人花钱购买隐患,安监人员复查并落实隐患,完善隐患价格标准体系,把工作现场“人的行为、技术、环境、设备、质量”等隐患因素逐项分解,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了1184条隐患标准及价格,实现隐患与责任的高效对接,真正做到“监督在现场、执行按标准、追求零隐患”。开展职工安全诚信评估,根据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安全绩效等,对职工进行AAA分级评估,建立动态安全信用档案。职工依据诚信等级享受不同级别的安全信用工资,对信用程度低的人员强制有偿培训,并加收安全上岗保证金,推进职工自主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