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

篇1

中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发生退化

1. 老年人因牙周病、龋齿、牙齿的萎缩性变化,牙齿会出现脱落或明显的磨损,从而影响对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2. 舌乳尖上的味蕾数目减少,使味觉和嗅觉降低,以致影响食欲。

3. 黏膜萎缩、运动功能减退。年逾60岁者,其中50%可发生胃黏膜萎缩性变化,胃黏膜变薄、肌纤维萎缩,胃排空时间延长,消化道运动能力降低,尤其是肠蠕动减弱易导致消化不良及便秘。

4. 消化腺体萎缩,消化液分泌量减少,消化能力下降。口腔腺体萎缩使唾液分泌减少,唾液稀薄、淀粉酶含量降低;胃液量和胃酸度下降,胃蛋白酶不足,不仅影响食物消化,也是老年人易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之一。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分泌减少、活性下降,对食物消化能力明显减退。

5. 胰岛素分泌减少,对葡萄糖的耐量减退。对老年人营养吸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身体中的各类消化酶活性降低,从40岁开始,人体内的酶活力就会迅速降低;到了60~80岁时,体内的淀粉消化酶的活力降到了40%,脂肪消化酶降到了大约60%;降低最多的是蛋白消化酶,酶的活力降到了年轻时的20%。

蛋白质不足,会造成体质下降

身体的肌肉以及免疫系统中的各种细胞和酶,都是由以蛋白质为主的营养成分构成的,由于蛋白质的补充跟不上需要,到了中老年以后,肌肉就会逐渐萎缩,机体的免疫力会下降。所以,当老年人摄入食物后,食物中的油脂被消化吸收的比较多,变成了身体的脂肪堆积起来,造成很多中老年都会肥胖,而食物中的蛋白质并没有多少被真正利用。

因为害怕油脂过多会导致肥胖,有些中老年选择素食类的清淡饮食。如果常年只吃清淡的素食,造成蛋白质不足,会导致老年人体质的降低。然而在饮食中加入充足的肉蛋类,其中的油脂又会被中老年人吸收变成脂肪。这是由于中老年对于脂肪和蛋白的消化吸收能力上面的差异,食物中的蛋白质很多都没有转化为最终的营养物质。因此,日常的饮食已经无法满足中老年对蛋白质营养的需要了。

大豆蛋白肽的保健功效

由于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而畜肉中的油脂含量很高,中老年人又不能吃过多的肉类来补充蛋白质,因此,中老年人就特别需要能够被快速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这种构成人体“营养基石”的物质的补充。大豆蛋白肽正是具有适合中老年人的特点:(1)天然植物蛋白,不含油脂;(2)是氨基酸均衡的蛋白营养来源;(3)小分子,易吸收。中老年人只要在日常膳食中,每天搭配摄入10克的大豆蛋白肽,就可以满足机体所需的蛋白质营养。

我们针对大豆肽对老年人的保健功效做过很多临床试验研究。我们给身体体质低下的老年人每天服用10克大豆肽饮料,坚持服用12个星期后,发现老年人群饮用大豆肽后能够明显改善虚弱的体质,大大增强了免疫能力。参加试验的老年人群的步行速度也明显加快,膝关节的伸屈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篇2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所讲的“天年”就是指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该是超过百岁。

现代医学对人类寿命的认识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动物和人的寿命与其生长期有关,凡生长期长的,寿命就长,并以生长期作为标准,推测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因为人类的生长期为20~25年,所以寿命应为100~175岁。第二种观点认为动物与人的寿命与性成熟期有关,性成熟期长的,寿命就长,并以性成熟期为标准,寿命是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15岁,寿命应为110~150岁。第三种观点是美国学者海尔弗利于1961提出来的,是以胚胎细胞传代的次数来推算寿命,人类的细胞传代次数为50~60次,寿命应为100~120岁。目前绝大多数老年医学学者都认为人类的最长寿命应该是110~120岁。从整体来分析,人类自10~1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也逐年上升,能活到百岁的老人是很少见的,而突破110~120岁寿命界限的老年人更是罕见。

所以说,无论是我国的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认为人类的寿命期限应该是百岁以上。

健康长寿靠自己

《黄帝内经》认为那些“半百岁而衰”的人就是因为不懂得养生之道,生活无规律,“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健康与长寿因素进行系统地分析后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长寿,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的影响”。WHO的分析结果说明,影响人类健康与长寿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因素造成的(60%),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是影响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所以说,人们的寿命不能达到百岁主要是自己不注意养生保健造成的。北京是知识分子最为集中地区,然而一份跟踪了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表明,这一人群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期的53~54岁,50岁左右的中年人死亡率上升最快,中青年人猝死或过劳死时有发生。中关村是高科技人才密集的地方,但其中近八成的人却因为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健康,他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透支着健康和生命。同时,我们还看到像牛玉儒这样的好干部却因工作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

北京的调查还发现,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生活方式疾病呈逐年上升之势,有1/3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这些疾病,而生活方式疾病的高危人群覆盖面达95.5%。天津市肿瘤医院专家在“2004年天津市肿瘤防治宣传周”提出,约有五成的癌症与饮食因素有关,调整饮食结构可减少三成癌症的发生。最新的一项统计表明,在我国时刻关注健康,健康意识较强的人只占了17%,大多数人缺乏健康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说:“忽视健康,就等于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我们的新闻媒体在宣传先进人物的时候,往往是过分强调他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态度,从不宣传和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对人民大众有一定的误导作用。应该说,我们的社会更需要心身健康的好干部和科技精英,我们希望他(她)们长命百岁。

养生保健观念上的误区

但是,人们对养生保健的认识和理解也常常存在着不少的误区,不但影响健康有时甚至可以造成人体危害。

1.认为养生保健是中老年人的事,与青少年没有关系

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养生保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小抓起,在这里套用小平同志的一句话,叫做“养生保健要从娃娃抓起”。许多人会说,青少年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生龙活虎的还需要什么养生保健。其实,中老年时期的健康与否与青少年时期的养生保健做得如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我们以对中老年人危害最大、造成老年人死亡率最高的心脑疾病为例。大家都知道引发中老年人的心脑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硬化的发展有着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不是中老年才出现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儿童时期的动脉上已经出现“脂质条纹”,这种条纹的出现标志着动脉硬化刚刚开始形成,至青年时期已有少量脂质斑块出现在动脉壁上,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发展至影响心脑血管的血液供应时便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自儿童时期即开始注意养生保健措施的预防,就会明显推迟动脉硬化的过程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希望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就能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与人的个体情况和外界环境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体的健康长寿与遗传、社会环境、气候环境、医疗条件和个人的生活方式均有关,所以不是一两种养生保健方法就能保证自己健康长寿的。就个人因素而言,最少要通过五种养生保健的方法才能做到:一是要心态平和,处世乐观;二是要起居有常,生活规律;三是要饮食有节,合理营养;四是要适量运动、持之以恒;五是要根据体质,适度滋补。前四种适合于所有的人,最后一种仅适合体质虚弱的人。只有进行综合性地养生保健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由于人们希望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能够起到全面的养生保健作用的心理,所以当宣传某种方法能防病治病时,往往从者甚众,却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如数十年前曾风靡全国的“注射鸡血疗法”,到前几年出现的“甩手疗法”均属此类。还有人认为经常服用某些高级保健品就能起着养生保健作用,这些认为都是错误的。

3.被广告宣传所误导

目前,由于我国政府部门对广告宣传的监管不利,各种媒体上的保健品广告铺天盖地,有些保健品任意夸大效果,宣传严重失实。尽管人们已经越来越理智地对待广告宣传,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对认识不清,甚至错误地认为越昂贵的保健品的效果就越好。还有的人认为,吃保健品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于是,广告上说补钙好就买钙片,说补锌好就买锌片,说肾虚就补肾,说血虚就养血,保健品吃了不少,花了不少钱,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吃出了一些副作用。

篇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越来越关注健康,重视养生。

那么,到底该从什么角度阐述养生的理论和实践呢?笔者认为,生态养生是最有时代特征、最符合现代人养生保健需要的全新养生法典。

中老年人尤其应该注意生态养生。而这种养生之道的主要原则分为三个方面,即养神、养性、养气。

根在养神

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精盈、气充、神全”,为养生长寿之本,而调摄精、气、神的关键就在于养神。

养神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要做的是“安心”,即养成理智和冷静的态度。中老年人在养生方面,应该心情安闲,心思若定,心除杂念,心清如镜,以便真气顺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形体劳作但不致疲倦,身体健康而无疾患。

此外,休眠也是养神的方法。绿色睡眠是中老年人休眠养神的理想方式。

贵在养性

养性,也称养德,养性养德是中医摄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家的“德全不危”,儒家的“德润身”、“仁者寿”,释家的“积德行善”,道家的“仁者德之光”,都是把修养德行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养性的原则,无外乎仁礼、性善、知足、忍让、宽容这几个方面。

古代养生家认为,人若想养生,必先治其身。如果一方面想延年益寿,另一方面又追求名利权势,无异于缘木求鱼。中老年人不求名利,看淡曾经拥有的权势,自然不会产生失落感。至于荣辱得失,更是不必计较。轻得失、淡荣辱,不为情志上的悲喜所左右的养生思想,是养生史上的一种静养观点。若为小事斤斤计较,便有违养生的本意了。

此外,还要注意舒畅情志。读书吟诗,漫游山林,可畅情悦心,增添兴趣,有利于增寿。

重在养气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因此,要想健康长寿,不单单是靠药物的治疗,而且还要保养人体的真元之气。

篇4

针对目前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中老年图书市场大有潜力的情势,为准确了解当前中老年人在图书方面的阅读需求与购买状况,给中老年人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图书及更便捷的图书购买服务,作为出版社编辑,笔者以向社会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城镇中老年图书市场社会调查。计共向福州市的梦山社区、西湖社区、新民社区、达明社区4个社区及其他社会上的中老年人发放“城镇中老年图书阅读状况问卷调查表”201份。调查后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70.6%,基本符合调查的要求。

本次针对中老年阅读购买图书状况的调查,调查对象有55.5%为男性,44.5%为女性,男女比例为1.25:1。以退休人员居多,占78.4%,其中60-69岁的占30.9%。从前或现在的职业,以公司企业职员/工人为最多,占29.7%;其次为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18.7%;教师占14.9%,其他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军人、新闻出版工作人员、自由职业、农民等均在10%以下。文化程度显示以大中专及以上居多,其次是高中、初中、小学,这可能与愿意接受调查的大都是知识群体有关,故此结果与城镇社会中老年实际学历水平略有出入。

调查显示,普通中老年人每天都有阅读习惯的,占到95.7%,阅读的时间或长或短,这表明中老年人因为个人时间充裕,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阅读群体。但中老年人的阅读方式显得很杂,而尤以阅读报纸及杂志居多,各占88.7%和47.2%,报纸杂志以时事新闻及随意零散的信息居多,这表明中老年大部分的阅读还是随意性比较大,且多关注身边的时事新闻及一些零散的信息,在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持续性的阅读方式(如某些专题图书)方面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阅读图书其次,占42.3%;而其他新兴的网络在线阅读(15.5%)、电子书阅读(2.8%)及手机阅读(2.8%)也不乏其人,这表明现代不少的中老年人也有接受新鲜事物的需要,新兴媒体内容也应该考虑到中老年人的阅读需求。

中老年人阅读图书的主要目的,还是以生活保健为主,占54.9%,其次为提高个人知识和文化修养、休闲与消遣等。这也与中老年图书市场以养生保健类图书为主流的状况相吻合,而我们的图书市场主要面临的对象也正是这一部分群体。另有一部分中老年人是以学术研究为主要阅读目的的占11.3%,这一部分人基本是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学术或科学研究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阅读范围大都是在各自的专业研究领域,而对普通的中老年图书市场关注较少,基本不在我们的市场考虑范围。

中老年人阅读图书的主要来源还是书店购书,占到50%以上;其他别人送书及图书馆借书的也分别有16%左右,这一部分人群多为从事学术或科学研究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有一少部分人会通过网上购书(10.6%)或从网上下载电子书(5.6%),显示出网上书店也是中老年群体购书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对中老年人的阅读方向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56.3%的人选择了养生保健类,45.8%的人选择了生活休闲类,这两个类别均占到一半左右,是中老年人阅读图书的主流。其次就是时事政治类和历史、人物传记类,分别占36.6%、28.9%,剔除报纸杂志在其中的影响因素,中老年人对这一部分图书有较大的需求,其市场也是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再次就是学术研究类(18.3%)、教育类(16.2%)、文学艺术类(14.8%)、哲学类(13.4%)。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类也在中老年阅读中占到了较高的比例。这一方面显示部分中老年人在提高自身教育水平上的自觉努力,另一方面,更体现出当代中老年人对子孙辈教育的重视与关注,这也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市场。中老年人中对文学艺术类较为关注的也不少,其主要人群是文化程度相对高的知识分子。对哲学类感兴趣的中老年人也不少,其中除一部分从事高端哲学研究的学者之外,很多是对《周易》、风水、命相等通俗术数文化感兴趣的普通大众。最后就是军事类(8.5%)、电脑数码类(6.3%)、心理类(5.6%)、旅游类(4.2%),在中老年人中也均有一定的市场关注度。

虽然中老年人对各种图书都显示出一定的兴趣,但对图书购买的调查显示,中老年人购买图书的现状不容乐观。只有22.5%的人经常到书店(包括网上书店)购买图书,一半左右的人显示偶尔有去,11.3%的人从来不去。中老年人购买图书的主要渠道还是门市书店,占69.7%;网上书店也有11.3%;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部分人在其他途径购买图书(9.9%),这包括街上流动小摊、超市、旧书市场等;另有少部分人会打电话到出版社直购图书(4.9%)。调查还显示,一年内购买图书在5本以下的占45.1%,有20.4%一本也没有购买,510本的占24.6%,10-50本的占4.9%,50本以上只有1.4%。剔除其中可能有不实的部分,中老年购买图书的数额实际上还会更少。

对目前中老年图书的现状,中老年人自己基本感到满意。而不满意的地方则主要在于图书字太小(38.7%)、价格太贵(占23.2%)、不方便购买(13.4%)、没有适合自己需要的内容(9.9%)等。根据市场实际情形,制约中老年人购买图书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还是图书价格这一项。调查也显示,中老年人最能接受的图书价格是10元以内(26.1%);其次就是10-20元(20.4%);而只要喜欢,不在乎价格的也占不小比例。而影响中老年人决定购买何种图书的因素,主要是图书内容简介(38.7%)和熟人推荐(33.1%)。这表明普通中老年购买一般图书,尤其是事关生活的图书,亲朋之间、固定的圈子之间口耳相传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基于此,中老年图书的宣传营销就显得特别重要。为此,出版部门应采取一些区别于传统图书的销售模式,多借助一些老年社区、老年团体、涉老机构等进行现场图书宣传推广活动,并以争取圈子或小范围团购为重要模式,同时也要特别注重图书的销售服务,必要时可考虑送书上门、直购等销售模式,争取以温暖优质的服务赢得更大的市场。

篇5

合理膳食 摄入一些含钙较多的食物,如奶类、虾、鱼、贝壳类水产品、动物骨骼制品、豆制品、绿色蔬菜等。饮食中含有足够量的维生素D和适当的日照也是保证钙吸收的必要条件。

适量运动 运动能改善骨的血液循环,促进骨代谢,提高性激素水平,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延缓骨量丢失,增加骨强度。骨质疏松者应积极参加锻炼,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

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 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导致骨质疏松。这类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磷酸,进入人体后,会使体内磷元素含量增加过多,导致血液中钙元素相对缺乏。为维持血液中钙、磷平衡,骨骼、牙齿中的钙元素便会溶解到血中。

戒除不良嗜好 戒烟,限酒,少喝咖啡、浓茶,做到低盐饮食。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许多慢性疾病如胃肠疾病、甲状腺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及血液病等均可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应积极治疗。

(摘自《北京青年报》)

音乐与养生

我国古人很强调音乐的养生作用,这在《论语》、《礼记》、《列子》等古代名著中都有论述。魏晋时期嵇康的《养生论》一书在强调音乐的养生作用时曾提到,西汉时的窦公幼年不幸双目失明,整日郁郁寡欢,忧闷成疾。后来他学会了弹琴,每遇不悦之事,即以琴抒怀,久而久之,不但解除了病痛,而且还活到高寿。

音乐虽然可以养生,但也须对症下“乐”。不同的旋律、调式和节奏,对人体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宫、商、角、徵、羽是五音,也组成五种音乐调式,与人体五脏一一对应。只有正确地选择调式,才能达到调养身心的目的。

现代医学发现,当一定频率与振幅的外部振动作用于人体后,相应的脏腑部位就会产生谐振现象。这种特殊的谐振可起到“内部按摩”的作用,促使人体产生有益于生理健康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调节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等生理功能。“听君一支歌,胜服十剂药”,既简便又可行,何乐而不为呢?

晚上跑步睡得更香

一天的工作学习过后,晚上出来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不过也有不少人担心,跑完就睡觉,能不能达到锻炼效果,运动那么剧烈,会不会影响睡眠。其实,从运动医学的角度看,晚上跑步更科学。只要掌握好运动强度,晚上跑步还会让人睡得更香。

运动医学已经证明,早晨锻炼无论从人体生理功能还是外界环境的角度讲,都不如晚上锻炼。另外,晚上适度运动产生的轻微疲劳感会使睡眠质量大大提升。

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晚上跑步健身,最好坚持一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

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可以从每天散步20分钟开始做起,第二周走25分钟,第三周增加到30分钟,第四周加些慢跑,第五周散步、慢跑并重,最终慢慢跑起来。

跑前轻压腿,做做下蹲,可以让心脏和肌肉更快进入运动状态。如果一开始走几步,然后快走、小跑,最后正式开始跑,也能有效热身。

跑完步用温水洗脚15~20分钟,能使脚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人易入梦乡。

重新认识巧克力

巧克力以其独特的香浓口感,使颊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而深受老幼妇孺的喜爱。过去,巧克力因人们担心会引起血脂水平升高诱发心血管病,和其所含咖啡因不利于儿童生长而受到冷遇。

近年研究发现,人们的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巧克力有一百多种调节生理功能及营养保健的作用。常吃巧克力能增加羸弱者的体重,能刺激虚弱者的神经系统,但对兴奋亢进者又有镇静作用,能促进胃肠功能,协助人体消化吸收,并且有一定利尿作用。

巧克力中所含的可可脂是由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组成。有轻度降低胆固醇和潜在的抗动脉硬化作用。研究结果可以消除人们既往恐惧巧克力升高血脂的疑虑。巧克力中虽然含有咖啡因,但较之可乐饮料少得多。

巧克力还含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锌、锰、铜、铁、氟和钙、镁、钾及类黄酮物质,后者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是捕捉氧自由基的“能手”。吃巧克力不但能使人精力充沛,而且对心脏有好处。

不过,疱疹病毒引起的神经痛、偏头痛及有烧心的人不宜食用巧克力。

家常胡萝卜菜肴

爽口金银丝

原料:去皮胡萝卜250克,白菜帮150克,鲜橘皮20克,精盐3克,白糖40克,白醋25克,浓缩橙汁10克。

制法: 1.胡萝卜和白菜帮均切细丝,然后放入清水中浸泡片刻(以保持其脆嫩的口感),稍后捞出沥尽水分;鲜橘皮洗净,摘除白色橘络后,切成细末。

2.将胡萝卜丝和白菜丝纳盆,放入精盐、白糖、白醋、浓缩橙汁、橘皮末等拌匀,即制成爽口金银丝。

特点:脆嫩爽口,清香怡人。

蜜汁胡萝卜

原料:胡萝卜500克,白糖150克,白醋10克,浓缩橙汁10克。

制法: 1.胡萝卜去皮洗净,切成滚刀块,放入糖水(用150克开水溶化150克白糖,晾凉即成)中浸泡24小时,中途还需翻动几次,以便浸泡均匀。

2.将浸泡后的胡萝卜块和糖水倒入不锈钢小锅内,加入白醋并上火烧开,随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调入橙汁,待煮至汁水浓缩呈蜜汁状时,起锅晾凉即成。

特点:色泽金黄透亮,酸甜可口。

下蹲能养生

下蹲运动适合老年人在家中手扶床头或者门框进行锻炼。该运动可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

一、能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有效地促进静脉的血液回流和减轻静脉压,促进下肢的血脉相通。

二、能改善心、脑血管的功能,在稳定血压、调整内分泌紊乱、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能增强腰、膝和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滑利关节、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从而延缓关节的退变。

四、下蹲时由于大腿与腹部肌肉的碰撞、臀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腰部的屈、伸运动,所以,对痔疮、前列腺炎、肾结石、便秘、腰肌劳损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虚证才需服补药

很多中老年人认为经常服一些补益中药或保健品,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的目的。其实服用补益中药在养生保健方法的排位中是属于最后一位的。养生保健方法中位居第一的是精神养生保健方法,第二位的是饮食养生保健方法,第三位的是运动养生保健方法,最后一位才是药物养生保健方法。

补益中药用于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应该是在身体已虚弱到应用以上3种方法无效,或已患有慢性疾病的情况下方可以采取的方法。补益中药并不是像有些商业宣传的那样“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适用于各类人群”等。补益中药主要适用于中老年人中体质偏于虚弱的人群,身体强壮的人没有必要服用补益药。

七类人员更要密切注视心脏病

心脏病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容易患心脏病的大致有以下七类人员。

第一类是A型性格者。A型的人一般来说,性格特征“快、急、忙”,这类人容易发生动脉硬化。他们若逐渐改变急躁焦虑性格,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病易患率。

第二类是体重大起大落者。体重反复变化者,患心脏病的危险性比常人高1倍。

第三类是口吃者。口吃者总因为担心自己说话不流利而产生心理压力,从而会促使心脏负荷加大。

第四类是大腹便便者。腹部过胖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肝脏制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了患心脏病的风险。

第五类是体重超标30%的妇女。体重过重可以使血压升高,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并易患糖尿病,这些都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

篇6

“多元文化”应属学者们研究的范畴,可是,多元文化与养生保健联系起来,就形成了老百姓探询的话题。一日生活许多领域都涉及了多元文化,诸如:教育、艺术、医疗,还有养生等。这些领域既然包容了多元文化,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观点、理念、运作、成效等。人们在认知、理解、感受、体验等方面,就会有所差异,甚至截然不同。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文化依然演绎传承,创新文化也在层出不穷。我们正处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据说, 1988年春天,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动一场课程改革,被后来学者们称为“文化革命”,引起深远的社会影响。到了1992年《美国研究》载文,提出“文化多元主义”的概念。至今仍有许多疑问未解。“多元文化”词语,虽被世界高度使用,却无公认的定义和清晰的界定。

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了一次世界多元文化的研讨会,提出“对全世界不同族群文化的多元,应该是友善、和谐和相互尊重。”中国画家范曾参与盛会研讨,他认为,中西文化邂逅,实现“化羽成蝶”。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如何看待,原则是“君子和而不同”,这是先哲孔子之教,也可作多元文化之旨归。现在看来,是有些保守。其实,前进和保守之间,它们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守护既有的文化,是生发新文化之源。守护多元文化,则是使文化得以在新的时代,产生更加多元的基础。如今,文化再多元,只分为两元,即是东、西方文化。东方始于中国东周春秋战国时代;西方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思维方法确立不同,西方说着”宇宙经典铁律“,东方称为”天机不可泄露“。西方推演的逻辑思维和东方感悟的归纳法则,思想基础的差别,便是”人“和”天“。电脑时代盛行,东西方文化会不会进一步拉大距离,各保一元的地位,世人拭目以待静观其变。

回到生活中来,触摸身边琐事,领略多元文化,非常需要我们用清醒冷静的头脑,审慎面对,认真思考,权衡得失,泰然处之。基础是跟上时代,融进潮流,转变观念;根源是,心胸豁达,高瞻远瞩,人格完善。有了这样的思维模式,自会正视身边的多元文化现象,能接纳,求包容,懂鉴赏,会吸收。这样就能做到媒体常见的话语:心气顺畅,待人和善,处事通达,岁月平安。此与保健养生大有裨益,远比心理医生劝解要好得多。

篇7

坐下来做自己愿意做的事,静下心来看书,读报,浏览杂志,进入知识的海洋,采珠拾贝,意味盎然。报纸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长期坚持读报,不仅能充实精神生活,净化心灵,修身养性,还可以给人增加精神营养,促进身心健康。浏览报纸后,将重点篇目勾画出来,然后仔细研读,将有用的资料、信息、文章一一剪下,分门别类装入各个资料袋。我将剪报资料分为读书、散文、养生等几大类,又在每一大类中,根据内容不同分成若干细目。如对“养生”又把它分成养生理论、饮食与健康、锻炼与健身、心理与健康、老年保健、心脑血管病防治及生活方式7个细目,经过这样分类整理,到需要的时候便于查阅。

这个剪报整理过程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运动过程:动手剪报、整理归类活动了全身和四肢,属于动的锻炼;坐下来赏读,心平气和属于静的锻炼,这就达到了人们常说养心在静,养身在动的养生目的。一动一静,就像气功师和书法家练功习字时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起到乐而忘忧、痴而忘疾、心静体动的作用。长期坚持,身体自然而然地在高雅的爱好中强健起来。此外剪报手脑并用,既积累了资料,还灵巧了双手和大脑,动静结合,身心双修,其乐无穷。

在我身边有这样一件事,有两位患了鼻癌但又不是晚期的五十岁左右的人,因为了解医学知识,对疾病的态度不同,其结局也不同。

老张患病后,每天定期服药,配合医生治疗,由于他平时坚持看报,懂得一些医药卫生知识,思想上想得开,放得下,心情稳定,心理平静。几个疗程后复查,医生告诉他,癌症已控制,病情已缓解。而另一位老李也得了鼻癌,此人平时不看书读报,知识贫乏,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后,心理恐惧,愁眉不展。住院后打针吃药做化疗,但疗效不大,一年后病情恶化,癌细胞扩散,不久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两个人的事例生动地说明,多看书读报,掌握积累一些医药卫生知识和养生保健知识和手法,对中老年人战胜疾病保持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篇8

如今,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老年人,按联合国的标准是指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而我国老年人的概念是指60岁以上的人,据最新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以达到1.3亿,是世界人口总数的2%,接近我国人口的11%,引人注意的是,这一数字正以每年3%增长,几十年后,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老人。面对一个日益扩大的中老年群体,我们的广播媒体为中老年朋友制作的节目却显得微不足道。当前,全国各地广播电台都在办老年节目,可是如何办好老年广播节目,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老年人不再满足吃饱、穿好,而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追求时尚。除了养生保健等方面,他们渴望与时俱进、开拓眼界、推陈出新。老年人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加上“视觉退化”等生理原因,老年人会选择伴随性强的广播作为娱乐消遣的一个工具。老年人青睐广播,这给广播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本人几年来办老年节目的实践,谈一谈办好老年广播节目的粗浅认识:

一、根据受众的需求准确定位

老年广播节目越来越根据老年听众的特点发展变化而变化。如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生理、心理、信息、服务、娱乐、情感、教育、消费、维权等方面,存在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因此,老年广播节目在栏目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特定收听群体的愿望和需求。老年广播节目要真正的实现由提供节目内容向提供服务转变,首先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需求决定节目定位。

老年人在心理上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老年人最关注健康,更珍视生命,老年人需要生活帮助,需要价值认同,老年人害怕寂寞,也希望展示自我,希望受到尊重;希望为社会发挥“余热”。老年节目就要为这些老年人提供帮助。因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老年节目《桑榆情》开设的爱心版,以来信、来电为新闻线索,倾听老人的心声,帮助老人寻找亲人朋友,沟通人与人的感情。黑龙江卫星广播电台的老年节目《与长者聊天》,首次为全省的老年听众建立了电脑档案,储存他们的生日、结婚纪念日,并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给他们送去“金色祝福”。

比如:鹤岗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老王婆聊天》节目开设了《知心话》、《逗秀场》、《连心桥》等栏目深得老年人的喜爱,在老年人自己的节目中,他们既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民生信息,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可以说自己的心里话,也可以寻求一些帮助,《老王婆聊天》节目真正成为了中老年人的朋友。

在和一些老年人的接触中,经常听到老年人诉说有些用了多年的旧物和老式电器、家具因小有损坏而无处修理,这对于节俭的老年人来说是很大的遗憾;还有老年人表示由于不会上网或者使用现代的通讯工具等,希望得到相关信息和帮助等等。我们的节目就可以通过老年生活资讯的提供为他们解决类似的困难,真正做到贴进老年人的生活。

二、老年节目要注重内容设置的科学性

从老年受众角度来讲,广播和其他媒体相比也是具有比较优势的。编排任何类型广播节目时,都要根据受众群体做出科学的分析,使节目更贴进受众,更好的服务于受众。老年节目尤其要体现出科学性。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老年听众经常收听的广播节目类型中,医疗保健、健康养生类节目居第一位,占65.7%;新闻节目以58.6的比例居第二位,曲艺/相声/小品节目的选择比例也达51.4%,居第三位。此外,老年听众经常收听的节目类型还包括交通资讯、心理咨询、法律知识、天气预报、访谈节目、小说/评书/广播剧以及生活资讯小常识等。

现在老年广播节目普遍重视的内容就是健康和养生。实际上,老年人的需求多种多样,养生保健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老年人所需要了解和得到帮助的方面还有很多,比如:老年信息、老年心理、夫妻情感、老年文艺、老年教育、老年消费理财、离退休的角色转化等等。

离退休职工在社会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比如被遗弃感、孤独感、封闭感等。因此,老年广播节目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老年听众的心理调适工作。鹤岗人民广播电台的《老王婆聊天》节目设置的《知心话》栏目就是为老年朋友开辟的倾诉空间,在节目中,主持人用亲切的语言和听众交流,抚慰了很多老年人孤独寂寞的心灵。笔者认为,广播更应该为老年人提供这种服务,因为他们往往是社会群体中心理问题最严重的人群。孤独感、焦虑症等常常困扰着他们的晚年生活。通过舒缓的音乐、亲切的交流,可以使老年广播节目成为老年人的知心朋友。

三、主持人要形成平易近人,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

笔者认为,老年节目主持风格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对节目宗旨、节目特色、节目对象的把握。老年节目面对的是老年人,节目宗旨就是为老年人服务,做老年人的知心朋友,力求从老年人的需要出发,体现节目关爱、帮助的功能。

主持人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探索积累、锤炼升华的过程。一些优秀的主持人“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成为观众喜爱的富于个性的主持人。老年节目主持人与其他节目的主持人不同之处在于:不仅知识要多元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关爱、尊重老人的心。面对一个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主持人更应该注重感情投入、心灵沟通。只有如此,主持人的风格才是发自内心的、真切的和充满感染力的。

篇9

体育运动有益健康。我国城市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习惯在早晨锻炼。这是件好事,但有几件事须注意。第一不要摸黑锻炼。因为天亮前地面空气又冷又湿,而且质量不好,尤其是树丛林间含氧量更低,对呼吸道刺激大,不利健康。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到空旷处锻炼。第二不要在雾中晨练。晨雾中含过量冷水和大量有害成分及灰尘,吸入大量晨雾有害健康。第三不要练出大汗。早晨过度运动很伤身体,是痛快一时而长期有害的习惯,应当以全身微热为度。第四也是最被忽视的,不要空腹起早锻炼。

空腹运动弊病很多。清晨刚起床就锻炼是一个大转变。睡眠时机体处于休整状态,生理活动处于最低点,代谢水平低下,即基础代谢状态;早起锻炼由于剧烈肢体活动,需要各系统有较高的代谢产物的要求。中老年人的这种生理调节能力远不如年轻人那么迅速灵活。如果遇上生理机能节律低谷期就容易发生意外。同时,清晨体内的血糖水平和肝糖贮量都较低,为了提供体育运动的能量消耗,要靠转化一部分脂肪来满足需要。这给肝脏突然增加了额外负担,心脏同时也要满足肌肉和肝脏功能的血液供应,往往不堪重负。此时容易发生疲劳及头晕等低血压、低血糖症状、低血糖晕厥,甚至猝死也时有发生。正确的做法是洗漱后吃少量易消化的食品,如几块饼干加一杯牛奶,有了“填底”再锻炼。这如同给汽车加点油再将发动机预热发动后行车。这时各系统经“热身准备”,既提高代谢水平又有能量补充,就适应早起锻炼了。

我国居民把晚饭看得最重,往往吃得又多又好。这是只有晚饭才有充足时间在家享受的缘故。更糟的是往往晚饭后不久就上床睡觉。这种习惯很不好。首先,睡眠时全身大部分器官处于相对休息状态,吃饱了就睡迫使消化系统单独“加班加点”,与整体生理节奏不一致,既影响睡眠质量,又容易诱发溃疡病。而且睡眠时肠胃蠕动减缓,消化液分泌相对较少,食糜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导致肠内异常发酵,氨、吲哚、胺酶等有毒物质的产生增加。并对大脑造成毒性刺激,研究者还认为会诱发大肠癌。其次,充盈的胃肠必然压迫周围器官,睡眠的静态卧姿会使受压器官给大脑传去信息,与正忙碌的消化道信息一起引起大脑兴奋紊乱,影响睡眠质量。也是发生噩梦、磨牙、梦魇的重要原因。再次,饮食中的矿物质经吸收利用后,要经肾脏排出,睡眠时尿量少而浓,饭后睡得太早正值排钙的高峰,因而很容易形成肾结石、膀胱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

篇10

体育运动有益健康。我国城市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习惯在早晨锻炼。这是件好事,但也须注意:第一不要摸黑锻炼。因为天亮前地面空气又冷又湿,而且质量不好,尤其是树丛林间含氧量更低,对呼吸道刺激大,不利健康。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到空旷处锻炼。第二不要在雾中早锻炼。晨雾中含过量冷水和大量有害成分及灰尘,吸入大量晨雾有害健康。第三不要练出大汗。早晨过度运动很伤身体,是痛快一时而长期有害的习惯,应当以全身微热为度。第四也是最被忽视的:不要空腹早锻炼。

空腹运动弊病很多。清晨刚起床就锻炼是一个大转变。睡眠时机体处于休整状,生理活动处于最低点,代谢水平低下,即基础代谢状态;早锻炼由于剧烈的肢体活动,需要各系统有较高的代谢产物的要求。中老年人的这种生理调节能力远不如青少年那么迅速灵活。如果逢上生理机能节律处于低谷期时就容易发生意外。同时,清晨体内的血糖水平和肝糖贮量都较低,为了提供体育运动的能量消耗,要靠转化一部分脂肪来满足需要。这给肝脏突然增加了额外负担,心脏也要同时满足肌肉和肝脏功能的血液供应,往往不堪重负。此时容易发生疲劳及头晕等低血压、低血糖症状,低血糖晕厥甚至猝死也时有发生。正确的做法是漱洗后吃少量易消化的食品,如几块饼干加一杯牛奶,有了“垫底”再锻炼。如同给汽车加点油再将发动机预热发动后行车。这时各系统经“热身准备”,代谢水平提高又有能量补充,就适应早锻炼了。

我国居民把晚饭看得很重要,往往吃得又多又好。认为只有晚饭才有充足的时间在家享受。更糟的是往往晚饭后不久就上床睡觉了,这种习惯很不好。首先,睡眠时全身大部分器官处于相对休息状态,吃饱了就睡迫使消化系统单独“加班加点”,与整体生理节奏不一致,既影响睡眠质量,又容易诱发溃疡病。而且睡眠时胃肠道蠕动减缓,消化液分泌相对较少,食糜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导致肠内异常发酵,氨、吲哚二胺酶等有毒物质产生增加,并对大脑造成毒性刺激,还会诱发大肠癌。其次,充盈的胃肠必然压迫周围器官,睡眠的静态卧姿会使受压器官给大脑传去信息,与正忙碌的消化道信息一起引起大脑兴奋紊乱,影响睡眠质量,也是发生噩梦、磨牙、梦魇的重要原因。再次,饮食中的矿物质经吸收利用后,要经肾脏排出,睡眠时尿量少而浓,饭后睡得太早正值排钙的高峰,因而很容易形成肾结石、膀胱结石等泌尿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