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的区别

篇1

关键词:辐射环境 心理分析 科学生活

中图分类号:X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65-02

谈起辐射,不少人惊恐而色变。由此而引起的民众滋事事件时有发生……。种种现象表明,社会在走向文明的同时,民众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在不断提升,对自己周围环境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那么辐射真的像少数商家宣染和大众议论的那样凶险可怕吗?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对辐射环境民众心理状态做以科学的分析。

一、辐射的类型及安全性分析

1.辐射充满着生活空间的每个角落

人类生存的这个地球,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辐射源,如电闪雷鸣、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太阳光、X 光,甚至日常使用的微波炉、电视机、计算机、手机、通信基站等产生的电磁波,人们有意无意地都在接受各种电磁波的辐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强力磁场体。

二、辐射的类型及危害性分析

依据辐射源能量的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一般分为电离辐射源和非电离辐射源。

1.电离辐射

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即波长小于0.1微米的电磁辐射。例如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CT、核磁共振、放射性同位素等等。电离辐射的特点是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电离辐射的能量高于分子化学键键能的电磁波,可以破坏生物蛋白质、细胞、DNA等分子结构,造成人体伤害并及有可能诱发细胞癌变。

2.非电离辐射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坡长大于0.1微米),波长较长、能量低,不会引起物质的电离,常见的有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电脑、无线路由器、无绳电话、通讯基站、微波炉、冰箱、电磁炉、电热毯、电吹风、打印机、复印机、高铁、高压电塔等产生的电磁辐射。

三、电磁辐射的躯体效应分析

常见电磁辐射(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效应分为种群效应和躯体效应。

1.根据生物学家对人体静电研究,电磁辐射的种群效应可以使人类变得更加聪明,也会使极少数人放电异常,产生癫痫症。

2.辐射的躯体效应为热效应。人体接受电磁辐射后,体内水分子会随着电磁场方向旋转而快速运动,从而使机体温度升高。截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曾进行一个经历11年,60多个国家参加的研究,得出结论:标准限值内的电磁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四、电磁辐射标准规定

如何衡量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的大小呢?电磁辐射能量要大到什么程度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呢?这可以用“比吸收率SAR”来定义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W/kg)。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对于30-3000MHz频率范围,公众在一天24小时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分钟内的平均值应满足: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欧洲为2W/kg,美国为1.6W/kg)、电场强度不超过12V/m、功率密度不超过0.4W/m2,中国比国际非电离辐射标准严格10多倍。

五、辐射环境民众心理分析

1.以上数据表明,常见辐射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并不可怕。那么民众怕的是什么呢?可归结为以下方面:

2.生活中常见的的辐射源,已经习以为常,不熟悉的辐射源怀有介意或惧怕心态。

通信、电器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快于民众所掌握熟悉的常识,民众普遍不知道辐射与辐射污染的区别,认为一切辐射都是对人体有害无益的。

3.辐射知识缺乏,不了解电磁(坡长0.1微米以上)辐射与电离辐射(坡长0.1微米以下)的区别及危害性。因为 “电离辐射污染,不仅会引起心悸、失眠、心动过缓、窦性心率不齐等症状,还会造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电离辐射污染不仅会导致男性衰退,质量降低,还会使女性经期紊乱,容易流产或是产下可怕的死胎、畸胎。?” 这也是造成民众恐惧的主要原因。

4.科学生活的常识欠缺,不明病因的身体不适,如:心悸、失眠、心动过缓、窦性心率不齐、免疫功能下降、微量元素缺乏等等症状,一律归结为受到不明电磁辐射而引起。

5.少数护肤品、保健品商家为推销自己的产品,借此扩大宣染,引起知识欠缺民众的恐惧,这是传统“凶神”恐吓行为,正好迎合部分民众应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甚至煽动民众滋事的心态。

六、科学生活建议

我是从事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辐射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监督管理使用放射性、核素、电磁辐射设施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为了使放射性、核元素、电磁辐射设施的应用控制在对民众没有任何危害的范围内,建议学会科学生活。

1.据复旦放射医学研究所吴锦海教授介绍,大气、水源、土壤、食品等中,含有铀、镭等多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但一般都有在百万分之几的水平。生活环境中的这种看不见的射线,通常称为天然放射性本底,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相反,生活不良习惯,可使人们受到的放射性增加。比如,每天吸20支烟的肺部,一年时间相当于肺部受到了0.5至1.0毫西弗(mSv)的辐射。

2.作物育种、疾病诊断、治疗,放射性核素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用射线照射肿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放射性核素接触者来说,只要作好防护,在限制剂量下也是安全的。

我国对广大居民受核元素影响的限制剂量为0.1毫西弗(mSv)/年,(国际规定为5毫西弗(mSv)/年)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职业接触限制剂量为50毫西弗(mSv)/年。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辐射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对健康的影响十分微小,不必过分担心。

3.家装辐射:尽可能使用环保材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装修污染”问题常常令人头痛,家装材料的放射性是否超标已成为其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天然岩石因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而具有放射性。同时,对花岗石材的放射性强度水平进行了明确界定,并依据其强弱不同划分为A、B、C三个级别,在居室装修时应选择A类产品。

而砖石、地砖、瓷砖、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是家居装修中的必选材料,它们的放射性水平同样不容忽视。这些建筑材料之所以可能含有比较高的放射性水平,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制作原料可能是由矿业废渣、煤渣、钢渣或工业副产品组成,而这些副产品里面常常含有浓缩的放射性核素,从而导致制成的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较高。

除了石材、瓷砖等建筑材料可能产生较强的放射性污染外,家中摆设的化石、玉石、石雕等均可能产生核辐射。市场上有一种经过处理能在夜里发光的装饰品,具有很强的放射性,不适合在居室内摆放。另外,有的含磷矿物被加工成?“夜明珠”,其放射性也偏高。

因此,我们在家居装修中应尽量不要使用那些放射性含量较高的瓷砖、石材等材料。建议,在购买主体、装修建筑材料时,应首先向经销商索要产品的放射性水平检验合格报告或产品的放射性水平分类检验报告;同时,在查看检验报告时必须留意检验报告上要有CMA计量认证专用章,检验依据应为GB6566-2001国家标准,正本检验报告或加盖红色骑缝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有效。

4.医学辐射:避免过度和重复检查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被广泛用于为人类健康服务,尤其是在医疗领域内诊断和治疗方面应用广泛。比如现在很多大医院可进行ECT检查(同位素检查),就是应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一种数学和物理技术。病人通过口服同位素或其化合物,然后用扫描仪在体外测量,可作为肿瘤的有效诊断手段。

我们在医院里,经常能看到个别检查室的“大铁门”紧闭,醒目的写着“小心辐射”的大红字。虽然这些医学检查的辐射不小,但是只要不是过分频繁地检查,这种损害几乎为零。

放射专家指出,已经怀孕的妇女或准备怀孕的人在需要做放射性检查时,必须事先与医生进行沟通,否则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此外,儿童也是对射线更为敏感的人群,在一定要做检查的情况下,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缩短受照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患病后不要轻易进行放射性检查和治疗,更不要自己提出来射线检查。如果一年之内进行几次检查,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小,但是如果过度检查,会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因此,尽量避免重复照射对身体造成重复损害。

5.电器辐射:保持距离是最好办法

电器辐射主要是电磁辐射,它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而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

比如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而浑然不觉,时间长了,会出现头昏眼花、耳鸣等症状。除了电视外,现代人每天使用最多的是电脑,程序员、编辑、网民最容易遭其毒害,而近距离的接触,让人躲都躲不开。电脑屏幕、主机、机箱,甚至鼠标都有辐射。此外,容易被忽视的电器辐射还有微波炉、电热毯、取暖器、电吹风等。

篇2

关键词 特高压送变电工程 环境 电磁 噪声

中图分类号:K82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电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电力资源作为一种基础能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加快,电力资源需求日益增大,特高压线路逐渐增多,送变电工程也不可避免的向居民密集区域靠近,进而导致送变电工程与周边的住宅区、办公楼间因破坏绿地、征地、电磁辐射等环境问题引起的纠纷越来越多,纠纷事件直接导致送变电工程建设工期延误、施工受阻、成本攀升,部分事件还诱发了。积极管理、有效应对高压送变电线路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送变电工程公司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二、送变电工程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送变电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输电线路及变电站运行时产生的连续可听噪声、 工频电场和磁场以及建设期施工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虽然目前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国际肿瘤研究机构和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研究所等在内的权威国际组织或研究机构均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证实低水平的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具有显著相关影响。因此,送变电工程本身不应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但在现实情况中,还有信息不对称、经济利益驱动等诸多其他原因导致公众对送变电工程环境问题的过度担忧或过度放大,甚至引发一系列、过度维权等次生问题,进而对正常的送变电工程施工产生不良影响。究其原因,这种过度担忧或过度放大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盲目电磁恐慌。

我国环境保护部为了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电磁辐射还专门发行了宣传手册,阐述送变电设施的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与电磁辐射存在本质区别,其不会在周围环境中产生有效的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电磁辐射。但近年来,由于相关概念炒作和不良社会舆论影响,送变电工程与“电磁辐射”、“电磁污染”等概念被无端的联系起来,送变电工程会产生磁场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和公众安全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成为思维定势。因此公众出于自身安全和公共利益出发,经常反对或阻扰在附近建设输变电工程。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二)经济利益驱动过度维权。

送变电工程作为一项公共基础设施,其利益分享方面向全体公众,具有开放性。而周边居民认为工程会直接或间接的产生不良环境问题进而影响其财产利用,其利益损害方限定在周边居民。这种情况下周边公众往往认为自身经济利益受损,产生维权行为。而由于输电线路的建设不涉及到土地征用,对铁塔塔基所占用的耕地、林地和养殖水面的补偿往往低于征地补偿标准,导致周边公众认为自身利益补偿不合理,维权行为更加加剧。再加之当前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部分人为了不当得利往往提出不合理的补偿要求,否则动辄阻扰工程施工。据统计,近五年来因送变电工程施工引起的纠纷事件每年以10%以上的比例上升。

(三)土地资源争夺放大环境问题。

土地资源日益宝贵,成为地方财政的收入重要支撑之一。送变电工程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且地方政府无法获得土地出让金,在资源稀缺的背景下,加之部分公众对安全和健康的担忧给相关部门在变电站、线路路径用地审批、办理施工手续等环节造成巨大压力,电网建设征地难度加大。此外,部分地区由于规划工作滞后,没有事先规划预留送变电工程用地,进而不得不选择使用两个单同线路。两个单同线路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影响范围较同塔双同线路大,且两个单网线路之间土地爷不易利用,造成土地浪费,导致送变电工程土地资源争夺加剧。

(四)少数工程确实存在电磁和噪声环境超标现象。

根据我国现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行业推荐标准(HJ/T24-1998)和声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关适用标准,目前大多数高压送变电线路运行时所产生的电磁和噪声环境影响均在标准限值以下。但在实际检测中,部分特殊情况下也可能超出标准限值:(1)500KV及其以上的特高压交流送电线路在线路走廊下方或附近区域可能出现电磁超标现象;(2)在声环境质量功能一类地区,主变敞开式变电站可能发生厂界噪声超标现象;(3)部分特高亚线路跨越的民宅楼层较高时,在高楼层检测的数据工频电厂和工频磁场可能会超标。

三、环境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行动透明,实现信息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公众恐慌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着力增强行动透明,实现信息对称。一是在征地拆迁占用过程中应做好公开透明,尊重和保护公众的正当利益。在占用前应听取公众意见,配合制订好安置补偿计划,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公众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在过程中要按照先补偿、后占用的原则及时发放相关补助或补偿措施。二是在项目环评过程中应做好公开透明,全面真实公示环评信息。督促环评单位通过环保宣传、征求公众意见等方式进行公众参与,审慎处理并合理采纳公众意见。一个科学、全面、真实的环评公示有助于消除公众对环境危害的恐慌,起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作用。

(二)科学用地,提高利用效率。

从以下三个层面做好科学用地,缓解因土地资源紧张导致放大环境危害。一是在政策层面做好城乡发展规划和送变电工程建设规划,统一规划线路走廊,避免或减少架空线路相互交叉跨越。二是在技术层面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铁塔设计应尽量采用档距大、根开小的塔型,减少对耕地、林地和养殖水面的占;整合线路走廊,变电站进出线宜直进直出、整齐排列。积极推进技术革新和工艺突破,推广同塔双回或多回路、大截面导线和直流输电、特高压输电等技术手段,尽量压缩高压线路走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在生态层面做好占地补偿、异地开垦工作。确因需要占用耕地的,因缴纳耕地开垦费积极在异地开垦新耕地,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三)合理选线,优化施工设计。

虽然现有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送电线路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显著影响,但从长远生活舒适度出发,还是应该通过合理选线、优化施工设计使送变电线路远离居民区,降低工频电磁场强度。一是可以借助全数字化摄影测量、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尽可能避让商业密集区、居民聚集区、易燃易爆区、山脊等环境敏感地区,尽量利用现有通道,从选线源头减少对环境影响。二是通过采用若干技术手段如抬高导线高度,扩大与敏感点的距离,假设屏蔽网、屏蔽线等方式来衰减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进而解决环境问题。

(四)优化选型,合理选择送变电设备。

不同厂家、型号、参数的输变电设备其噪声性能差别很大。在线路施工过程中,除综合考虑设备的性能、耐用性、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外,应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要求,充分考虑设备的环保性能,合理选定变压器、电抗器等设备,从声源上控制噪声水平,避免后续环境问题的产生。输电线路可通过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相导线结构以及绝缘子类型来降低可听噪声。

(作者单位:湖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