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龄化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医疗资源的结构性失衡
巨大的医疗需求和相对失衡的医疗资源配置,使“看病难、看病贵”逐步成为中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新医改所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正如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姚志洪,在IBM智慧医疗系列解决方案暨IBM医疗行业解决方案实验室成立大会上所说:“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很明确: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导致了‘看病难’的问题,人们扎堆去大医院争抢医疗卫生资源导致了‘看病贵’的问题,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也给医疗卫生带来了很大压力。”
医疗资源的结构性失衡,正是看病难题的症结所在。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以患者为中心实现信息的共享、流动与智能运用。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共享服务,在医疗卫生服务全环节中实现协同和整合,才能推动医疗资源的灵活流动和结构优化,实现新医改的目标。
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协同
为解决医疗资源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新医改方案提出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医院间的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最优整合和最大协同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倡导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居民就诊模式。
这就要求医疗信息化能够使医疗资源、科研、设施、患者信息形成一个有机体,在各部分协调运转的前提下为人民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因此,为了有效规避医院之间的“信息孤岛”,新医改方案要求医疗单位必须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各医疗单位要充分考虑医疗信息系统之间以及新老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各种异构平台的不同应用之间的复杂集成共享问题。
正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所说:“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资源信息化,只有把所有的医疗机构进行整合,通过功能互补和功能分区形成一个服务链,才能促使医疗资源有效配置。”
可扩展的医疗集成框架
为了抓住新医改所带来的机遇,IBM成立医疗行业解决方案实验室并提出区域医疗信息网络、CHAS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医疗协同平台和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等四大智慧医疗解决方案。这四大解决方案涵盖患者基本信息、病历记录、各种实验室检验信息以及财务信息,可以方便患者、医生和管理者输入、管理和使用上述信息,紧密连接各医疗部门以及医疗机构间的业务和信息交互,促使医疗机构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上述解决方案都是基于SOA架构的医疗行业集成框架,医疗机构可基于该框架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基于行业扩展的创建和设计。“IBM提出的智慧医疗系统是以患者为本的信息体系。智慧医疗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改善疾病的预防、诊断和研究,最终让医疗生态圈的各个组成部分受益。” IBM软件集团全球销售总经理Robert LeBlanc说。
篇2
从初级养老向投资养老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消费者在退休养老信心与实际养老储备状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在该指数的四个一级指标里,退休养老的信心水平与计划程度分别高达71.6分与74.6分,而养老知识掌握程度和储备状况则只有59.2分与43.4分。
这表明多数受访者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合理的资金规划安排,实现对退休生活的美好憧憬,但现实是这些受访者在养老资产配置技巧和储备状况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业内人士蔡强表示,造成养老信心指数与储备状况出现较大落差的原因相当多,一方面是传统养老观念已经跟不上当前的退休生活消费水准,另一方面是不少受访者高估了国家养老、子女养老与以房养老的作用。而事实上,无论是国家养老、以房养老,还是子女养老,都是比较初级的养老储备方式,现在国际比较流行的,是全方位投资养老,即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在抵御疾病、意外风险同时通过投资复利收益,为退休养老生活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养老储备的“金字塔架构”
尽管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养老储备存在资金缺口,但如何进行有效弥补,他们似乎仍然找不到完善的解决方案。不少受访者仍将养老金融产品与理财产品的用途有所混淆。事实上,投资养老金融产品,首先不应考虑其收益率,而是它是否能化解养老生活的各类风险。
篇3
公司主要技术骨干人员拥有多年健康管理软件产品开发经验,致力于健康管理软件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一系列的健康管理软件产品,应用于全国各地的体检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健康管理会所、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实际案例中。
秉泰提供独立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即优康云健康管理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安全的、健康管理的云服务平台,是专门为健康管理机构、健康体检机构、诊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企业、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等提供健康管理、健康门诊、远程监测、慢病管理、会员管理信息化支持服务的软件服务平台。
2008年起,秉泰更致力于健康管理服务,推出独立运营的优康网,为个人、家庭、企业提供:健康档案、疾病评估、健康监测、慢病管理等健康信息平台服务。2014年优康云4.0以来,已经为近100家体检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健康会所提供在线信息化支持,是目前国内健康管理行业软件产品的领导者。
公司平稳发展,特别重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可观的业绩,在同行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高,成为健康行业中知名品牌。
秉泰是专门做健康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公司,拥有健康管理行业的全部计算机著作权证书。秉泰遵循“诚实守信,一心一意地为客户服务”的原则,建立了严谨的售后服务制度,公司高素质的技术支持团队,在制度上、技术上能够长期及时进行系统维护升级的工作,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基本要求,达到用户最大满意程度。
服务内容主要为:a.日常系统维护;b.系统升级服务;c.垃圾数据的清理;d.数据迁移;e.数据备份服务;f.新需求的响应这六方面的内容。
服务保障主要体现在:1. 5天×8小时服务;2. 免费QQ群、微社区、公司总部及办事处技术员上门服务;3. 软件升级服务;4. 400客服热线电话咨询服务;5. 主动回访、电话回访、10分钟接听电话处理这五方面。
秉泰注重技术成员成本的投入,现有员工30余人,其中软件开发工程师15人,售前及售后工程师10人,技术人员全部为硕士及本科学历,公司注重技术积累和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
秉泰以“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作为赢取市场的主要手段,公司领导及全部职员决定将服务公开化,公平化、制度化,设立服务监督和奖惩制度。服务监督的主要内容为: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服务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考察和点评;服务监督的主要方式为:用户电话投诉和公司内部检查。多年来,秉泰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一直是好评,公司谨记服务至上的原则,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未来,永远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的政策屹立在发展前进的中央大道上。
秉泰对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重大技术问题,将组织相关技术支持部门及时协调组织技术专家小组进行会诊,个案分析,以确保系统的及时正常运行,保证用户的满意度。
系统特点
优康云健康管理平台,是拥有会员制功能的健康管理平台。优康云健康管理平台,能够为用户建立包括门诊、体检、住院等健康档案的功能。优康云健康管理平台,是开放的平台,能够连接数十种智能硬件。可以接入第三方应用如:心理测评、健康风险评估、预约医生、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健身教练、月嫂陪护等,实现便捷的绿色就医。优康云健康管理平台,内置丰富慢性病干预模板,适合全科医生适用,同时,可提供推荐专家,服务机构的功能,随时可以分享健康管理服务。
行业业绩和贡献
伴随着医疗健康行业和互联网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秉泰在董事长史东恒的带领下,市场占有率逐年递增,公司始终遵循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准则,获得广大客户的赞赏和行业认可。一直以来,秉泰自主研发的秉泰健康体检、体检智能排系统、职业病体检、检验系统、影像系统、优康会员健康管理系统、坐席管理系统等6个产品,拥有全部计算机著作权证书。
秉泰以自主研发产品为基础的同时,还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实施或升级客户的信息化管理项目。2008年起,秉泰更致力于健康管理服务,推出独立运营的优康网,为个人、家庭、企业提供健康档案、疾病评估、健康监测、慢性病管理等健康信息平台服务。
秉泰在多年努力服务的医疗健康行业领域,形成了最具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体检中心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上,实施三甲医院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2004年起,秉泰提供健康体检管理系统,目前已为400家机构提供体检系统。支持以下类型体检:健康体检、职业健康、从业人员体检、婚孕检、中医体检。
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性能稳定、操作简单。2. 可以提供多种报告,报告格式和统计方式灵活多样。3. 一体化设计实现健康体检、健康管理。4. 大容量下数据运行。
2005年起秉泰为体检中心提供智能排检系统,提供体检中心多媒体智能导引,可以大幅度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体检中心的服务水平。
秉泰智能排检系统功能如下:1. 支持无线寻呼。2. 第二队列同时排队。3. 自动或手动调控。3. 与服务评价系统接口。4. 微信或优康App查询排检状态。
此外,秉泰还提供“健康管理+健康门诊”医疗服务方式――优康云健康管理平台。该平台功能包含档案管理、预约、会员管理、健康评估、远程监测、健康干预、客户服务、统计分析、知识库等功能模块,具有个人PC端、移动健康微信端应用。同时,财务管理、电子处方、药房等系统可以接入到会员健康管理系统。
其公有云系统部署在阿里云上,采用了多种安全措施,保护用户数据。
此外,秉泰还提供区域体检平台解决方案。区域体检平台解决方案主要支持分区方式,使用同一数据库,适合同一医院,不同院区之间有光纤的情况;数据同步形式,各医院数据独立存储,同步备份。
各医院的体检系统分别与各三甲医院的LIS、PACS、HIS接口、数据中心接口实现体检业务全面连通。此外,优康会员健康管理系统可实现数据存储、统一预约、报告查询、微信平台等业务。自主独立研发的健康管理云平台,目前已成为国内众多企业,体检中心的数据解决方案。
行业需求和反馈
随着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需要,医疗健康软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天津秉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紧跟时代和科技的步伐,自主研发健康管理云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便利,已经和多家合作伙伴完成了健康管理应用,为合作伙伴提供数据采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跟踪、效果反馈等解决方案,用于体检机构、健康管理中心、门诊、疾控和会所等多种场所,该合作项目已在全国各地等用户处已经实现了产品化交付,受到最终用户好评。
当下,老龄化日趋明显,符合行业需求的秉泰在研发健康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研究出“健康小屋”产品, 基于益体康终端的“健康小站”,适用于社区医院,健康小屋,体检中心等多用户人群的场所,通过刷TFID卡,可以测量包括心电、血压、血糖、血氧、体重、体脂等人体数据,设备测量方式简单便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关可以直接将测量数据发送到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医生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独立操作设备,一套设备可以一天测量数百人,为社区医院或企业节约运营成本,提高体检效率。
未来科技展望畅想
篇4
NEC中国成立至今,已经进入第20个年头。这期间,NEC不光是在中国各行业提品和解决方案,同时也在软件开发和研发领域积极开展了和中国企业的合作。
现在,NEC正致力于以ICT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安全、安心、高效、公平的需求,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构筑社会基础设施。
在中国,NEC正通过提供各种产品、服务、技术、解决方案助力中国社会发展。比如,NEC基于人脸识别技术构建智慧机场解决方案和应对空气污染问题的PM2.5解决方案,另外还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疗和养老解决方案。今后也将继续为中国的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6月27日,2016 NEC 创新解决方案展在京盛大召开。这也是NEC在中国举办第九届创新解决方案展,本届展会围绕“智慧城市 触手可及”这一主题向观众呈现NEC最新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在展会现场,笔者亲身感受到了NEC在智慧机场、智慧办公、智慧商店、智慧经销商、智慧教育等领域的解决方案,以及NEC显示器、投影机等产品带来的视听享受和体验。
为了能从多个角度展示NEC的技术和服务带来的智慧城市生活,展会从安心便捷的城市、高效创新的企业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三大主题呈现了NEC在构筑智慧城市中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NEC创新解决方案展自2008年起,每年在北京和上海交替举办。2015年的NEC创新解决方案展吸引了超过1500名的观众,可谓盛况空前。
中日经济息息相关,NEC集团希望通过自身拥有的强大的ICT与基于ICT的各项解决方案对中国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为中日经济交流做出贡献。
“光明使者”的使命
NEC提出了“Orchestrating a brighter world”的品牌声明,Orchestrating是指鼓励人们通过协同互动、深度沟通去解决问题,去寻找发展方向。而brighter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光明,二是指智慧。NEC希望通过智慧的解决方案来打造光明的未来。
NEC全球董事长远藤信博表示,城市人口的增加会带来很多问题,如能源问题、食品粮食、水源问题、老龄化问题等。NEC希望通过ICT解决人类社会的各种课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如何解决?这就需要借助ICT的力量。
NEC将利用ICT技术聚焦在七大主题领域以推动社会解决方案事业发展:一是人与地球的和谐共生,二是打造安全安心的城市与行政基础设施 ,三是构建安全高效的生命线基础设施,四是为多姿多彩的社会提供支撑,五是实现产业与ICT的创新型融合,六是创造突破传统框架的多元工作方式,七是建设人人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公平社会。
在NEC看来,ICT本身包含三个重要因素,一是计算机,二是网络,三是解决方案的力量。依托ICT能为各个领域带来什么价值呢?NEC认为一是实时,二是动态,三是远程。实时是指采集信息后,能够马上转换信息为解决方案。动态是指解决方案能够根据需求随时调整变换。远程是指对数据进行远程处理,以及对解决方案的远程交付。
以NEC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实践为例。脸部识别过程包含两个步骤,一是识别是否为人脸,二是对人脸的测定。过去的技术对160万张人脸进行识别需要26秒。如今,应用NEC超分散技术后,采用同样的CPU只需要0.4秒,这就几乎等同于实现实时识别,这在现实应用中意义很大,因为现实生活中通常人脸会频繁地改变朝向,识别速度增加使得同时间内捕捉到的人脸信息数量大幅增加,由此也增加了识别准确度。
“光明使者”要具有智慧
2014年8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意见》已被业内公认为中国指导智慧城市发展的权威性文件,里面提出的目标、原则、战略重点、国家支持重点非常清晰。
对中国而言,发展智慧城市被公认是解决中国城镇化出现大量的新矛盾、新冲突、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以往15年,也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15年。城市数量、城镇化率、城市面积都在不断增加,以北京的城市面积为例,回想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北京市的主城区大概是以三环为界。现在北京已扩展到六环,环数扩大了,面积也相应扩大了几倍。
记者在展会的嘉宾发言中了解到,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有以下特点: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逐步智能化;三是新城新区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四是治理得到创新。当然,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碎片化,各自为战;二是存在数据孤岛,数据的公开化程度也非常低;三是当下仍以互联网企业居多,在中国提供智慧城市建设服务或支持的,仍以互联网企业居多,这导致在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会出现缺乏多产业整合的局面;四是还有相当多的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都是政府投资,企业因相关商业模式模糊大多保持观望。
展区掠影 体验NEC“智慧城市的一天”
作为智慧城市方案的提供者和城市建设的技术服务者,NEC的解决方案可以说已经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6月27日的2016NEC创新解决方案展上,我们切切实实地体验了一下以NEC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为支撑的“智慧城市的一天”。
早上乘飞机出差,体验安全便利的智慧机场
相信大家都有过乘坐飞机出差的经历:冗长的等候队伍,繁琐的安检、值机等乘机手续,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有时甚至会因此耽误行程。而NEC的智慧机场解决方案则可以轻松解决这些令人头疼的课题。
首先带大家到Smart Airport展区一睹为快,一起去了解支持安全高效运营的智慧机场解决方案,感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NEC人脸自助值机,采用世界领先的人脸识别算法,大数据条件下快速比对,方便迅捷地完成人证合一的审查并自助打印登机牌。
NEC的全自动生物识别通关系统BioFAST可以帮助机场将出入境处理流程的14个步骤减少到4个,只需手持护照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在自动通关设备处进行扫描通过对面部及指纹的识别,将出入境时边防检查的时间缩短到17秒,登机审查也只需3秒,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实现人证合一的审查,不仅减轻机场滞留的困扰,也为出入境安全检查提供了保障。
除此之外,NEC还提供多种航空解决方案,为中国民航保驾护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通过空中交通流量进行模拟和预测,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中交通管制的容量,为飞机运营者提供及时、精确的信息;而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可实时显示最新的航班状态及各项信息,方便大家即时安排行程。驾驶舱话音降噪解决方案可实现语音的一键式降噪处理,同时支持多级处理方式,可为航空公司提供安全管理技术保障。通用航空整体解决方案,集成大量世界上技术顶尖的产品和最先进的人脸识别和指静脉识别技术,涵盖空管设备、基础设施、飞机维修、机场管理、机场安全等。在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中,采用NEC解决方案的机场占据70%。智慧民航解决方案同样集成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拥有多项技术专利,方案综合全面,涵盖路侧和空侧,世界上有超过200个机场应用NEC智慧民航解决方案。
上午抵达办公室,体验多样化工作方式和智慧办公
离开机场,抵达办公室,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安心、安全、创新的NEC智慧办公解决方案的魅力。
信息化时代,智慧办公概念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NEC智慧办公解决方案,通过信息技术的灵活使用,结合空间布局设计,帮助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空间,削减办公成本,实现安心、安全、舒适、高效办公环境。
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管理系统,采用NEC人脸识别技术引擎,实现对写字楼、办公室、库房等重要场所的人员进出的身份安全确认。NEC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准确性和速度上均获得NIST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人脸识别测试三连冠。该系统还可以有效地应用在高考或其他重要考试时的防替考、防止冒名盗取物品等领域。办公区和会议区展示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助力顺畅沟通的解决方案。即使身处跨地域的不同会议室,依然如同身临其境地处于同一办公环境,无缝实现跨区域的资料共享,大大提高沟通效果,有效帮助削减庞大的差旅费用和沟通成本。这是NEC的“SmoothSpace”和“ConforMeeting”两个解决方案的协作效果。在移动办公区域,我们可以体验到,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可通过移动终端及VPN虚拟专用网络安全接入企业网络,高效处理事务,实现远程办公。
企业信息技术部门最关心的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网络攻击时时刻刻都在大量发生,NEC的SDN和网络安全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网络攻击并实现网络安全管理的可视化,一旦检测到来自网络的攻击,即可瞬间自动切断被感染的设备,大幅减低信息泄露风险,实现安心安全的系统运行。在机房区域,可以体验NEC的SDN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中午在便利店购买商品,体验高效便捷的智慧商店
中午休息吃过午餐,顺便去NEC打造的智慧商店逛一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便利店专卖店等流通领域逐步通过信息化进行管理和运营,NEC智慧商店解决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三朵云”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首先是便利店云。基于云端技术开发面向连锁企业实体店铺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快速高效的系统部署和应用。第二朵是社区云。这是大数据时代下的社区购物系统,旨在通过整合线上业务,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第三朵是专卖店云,是基于云端技术开发的面向专卖店企业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快速低廉的系统部署和应用。此外,这里还有多种流通解决方案。全业务收银系统的云POS解决方案,充分支持基于云端业务的各种应用,丰富的接口支持各种周边设备的扩充。基于面部识别技术的云监控解决方案,可对来店客户进行智能筛选,对于VIP客户和黑名单人员进行即时提醒,并可实现对店铺的远程监管。应用大数据的促销价格最佳实践解决方案,通过对后台数据对价格趋势的把控,进行促销方案的策划和实践,使店铺销售额最大化。需求预测与自动订货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预测需求,进行智能订货,保持最佳库存。应用图像识别技术的云货架,对货架商品进行扫描,掌握货物陈列和销售情况,帮助经营者进行管理决策。
在看似平常的商店购物中,正是由于如此多的看不到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后面保驾护航,才让经营管理者实时精准把控经营状况,让消费者感受轻松便捷的购物体验。
下午前往4S店视察,体验智能的汽车营销
在汽车4S店,我们体验到了智能购车的全过程。
NEC智能汽车经销商解决方案通过应用面部识别技术的人机交互一体机设备,以及智能电子商谈桌等为载体,关联厂家系统、经销店系统与社交媒体,建立起更高效更具吸引力的汽车销售以及服务环境。人机交互一体机可通过购车者的面部数据识别其性别及年龄等信息,自动为其推荐合适的车型;并通过触摸屏轻松定制自己喜欢的汽车,360度全方位了解汽车的各项信息,体验选车的乐趣;在选定理想车型后,智能商谈桌可以帮助快速提供购车金融计划,完成购买过程。汽车厂商经销商也可以对潜在客户的需求及喜好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更为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新车企划和营销推广活动。
怎么样,如此便捷有趣的4S店的购车过程,是不是也想亲身去体验一下呢。
傍晚在线学习,智慧教育让学习随时随地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还可以利用NEC智慧教育解决方案随时随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伴随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教育模式正在不断改革创新。NEC智慧教育解决方案,专注K12教育,全面覆盖课堂教学、考试/阅卷、教师培训等重要教学环节,变革传统教学模式,让教育更“智慧”!
其中,在课堂教学方面,睿课堂数字化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平板电脑和无线网络的特长,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全教学环节,加强师生互动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高教学效率。电子书包管控解决方案便于教师掌控教学过程,帮助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限定学生使用相应程序、访问相应网站等,从而可确保学生上课期间集中精神专注于学习。同时,在考试/阅卷方面,i-Easy网上阅卷解决方案基于高速扫描、图像识别技术,面向中小学提供自带题库、可自动组卷的考试阅卷系统。支持线下和线上两种模式,可自动生成成绩统计报表,有效减轻教师阅卷负担,有效提高考试效率。i-Easy信息技术考试系统,基于B/S架构,适用于市教育局/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考试,支持各类Office、Windows、IE等操作题且能自动评分。此外,在教师培训方面,i-Easy在线考培教育解决方案面向学校(及企业)提供在线培训及在线考试系统,实现7×24小时随时随地的学习,提高考培效率,节约教育经费。
NEC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让老师更省心,让家长更放心,让学生更开心。
晚上影院娱乐时间,享受高清绚丽的视觉体验
经过一天的工作学习,晚上到大剧院听听歌剧、去天文馆看看星空,放松身心,贴近自然。NEC的4K旗舰色彩工程显示器、全新高清激光工程投影机,可以为你打造视觉的饕餮盛宴。
4K旗舰色彩工程显示器,提供高达84英寸可视范围和4K物理分辨率,保证了超高的画质效果、捕获了观众的注意力,加上Spectraview专业色彩校正、OPS扩展卡槽等众多的先进功能和选配件,提供满足各种行业需求的高端解决方案。
篇5
法奈利教授本次前来欧洲外交关系理事会的目的,是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政策研究报告。其中涉及维持公众政策、促进社会进步和增长、增加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投资,发展社会包容性和创造生产性就业等经济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法奈利教授在宏观经济层面强调,资源型出口国家往往会有货币升值的压力,需要对传统工业增加投资,保持一定的激励政策,以避免“荷兰病”的产生和蔓延。
中国经济增长 拉动南美自然资源需求
法奈利教授解释了两种战略相结合产生的经济政策:环境变化适应型和结构转型。前者指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导致的结果进行管理,后者指通过法律和法规来进行结构性的改革。一个有效的国家政策,必须是二者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举措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他认为,一个国家在经历了一场大冲击后,首先应以环境变化适应型的战略为主,随之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这个策略同时适用于正面或负面的冲击。一个实际的正面冲击案例就是中国2000年以来连续十年的经济增长,导致对南美地区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加。另一个负面冲击案例是拉丁美洲在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崩溃。
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上世纪70年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1982年,墨西哥政府因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本息,要求推迟偿还期限,引发了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增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被称为“失去的十年”。1991年,拉美国家的平均收入占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平均收入比例达到了34%的最低点。在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之前,这个差距略有减少,从而消除了它的蔓延。拉丁美洲的增长率从2003年起开始加速,增速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收入比例缩小到40%。
法奈利教授将拉美地区的经济按南北拉美两大地区的不同特点来分析:南拉美地区(LAS)由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组成,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乌拉圭和委内瑞拉,这些国家还具有工业发达的特点。其余为北拉美地区(LAN),由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组成,这些国家依赖于组装工业,鼓励外国直接投资(比如外资公司在墨西哥开办的产品回销本国的组装工厂)和旅游业,能源和食品完全依靠进口,还须依靠移民到美国打工汇款回国的美元来偿还债务。
中国的经济增长对拉美地区的货币和金融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些资源丰富的南拉美地区(LAS)受益于货币增值和中国对天然资源的需求(所谓的正面冲击),外汇的增加导致货币升值,从而降低了其他出口产品的盈利能力。北拉美地区(LAN)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有:第一,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第二,强劲的亚洲工业的竞争;第三,美国的高失业率减少了移民的汇款总量。
南拉美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大大高于北拉美地区,数据表明,在2003年至2010年期间,“对中国出口额”占“出口销售总额”的比例增加和经济加速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财富再分配 新兴市场未完成的事业
在与法奈利教授的谈话中,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新兴市场的推动力能持续多久?法奈利教授谈到了一个相对研究较少的领域:贸易和人口结构之间的关系。人口结构的转型已成为正确理解全球和拉美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简单地说,所谓人口结构转变就是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过渡到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当一个国家的生活条件改善,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率提高,其结果导致没有储蓄或无能投资,因为每家每户都有许多儿女,出现了高抚养比的情况。当一个国家过渡到低出生率时,可以理解为出现了“人口红利”,也就是说,工作年龄的人口多于需要抚养的人口。抚养率降低能提高储蓄和人力资本(知识)的投入,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增加财富的效应。过一段时间后,人口又开始趋于老龄化,抚养比增加,这时又失去了增长的时机,“人口红利”时期积累的储蓄需要用于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开支。
现在呈现出高增长的很多国家都得益于“人口红利”。法奈利教授指出,在“人口红利”阶段,是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的关键,韩国就是一个案例。在G20中有三个不同的群体:第一,老牌国家例如英国、德国、日本等,已经不存在“人口红利”阶段;第二,另一类国家如加拿大、美国、韩国等,其“人口红利”阶段会在这十年中结束;第三,仍然有较长阶段“人口红利”的国家,它们包括中国、巴西、土耳其、印度等。
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正处于“人口红利”阶段,因此按理说,应该比现有的增长更快。但法奈利教授提出忠告,有必要在该地区增加物质和人力资源投资,否则他预期,“如果一个国家资源浪费了,会带来未富先老的风险”。
说到拉美和中国的经济关系,法奈利教授谈到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里所扮演的角色,他的逻辑分析是:中国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货币却不流通,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异常现象,中国应该对世界贸易平衡肩负部分责任。中国在全球化经济结构中更需要有大国的气度,着眼化解现有的金融债务危机,提高其他国家产品的消费量。欧洲向来坚持农业保护主义政策,而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同样奉行的是货币保护主义政策,也许正因为如此,才取得了异常快速增长。
要改变现状,没有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尤其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又增加了难度,任何一个举措都会影响到某个行业或群体的直接利益。中国今年降低经济增长率的目标,对南拉美地区(LAS)的负面影响将是直接的。
篇6
一个做卫浴的知名厂家上门推销适合老人用的智能马桶。“这个马桶技术非常先进,老人从床上到马桶上整个过程都是智能的,但是我没选择给老人用。因为这个马桶必须装在老人睡觉的床边。我自己身为儿女,肯定不希望自己的父母睡在马桶边上。”这类尝试推销给老人用的“适老”产品其实并不适合老人用。“我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地去体会一下老人到底需要什么。”
中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约为2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但是,长久以来的“银发经济学”中,除了保健品等极少行业一枝独秀外,人们只关注养老院床位够不够。
其实,一个巨大的、层次丰富的中国养老市场的轮廓正在愈见清晰。
适老产品少之又少
“在中国养老市场上,做养老院的多,但是做养老产业的就几乎没有了。人上了年纪之后,对生活的要求会有所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对于生活空间里的家具、卫生间都有要求,但这些往往被忽略。” 广东永爱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上海区总经理徐亚峰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在中国,进养老院的老人毕竟还是少数,很多人依旧选择居家养老的模式,但是这并不说明这些老人就不需要适老的产品。”徐亚峰说。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国内独立居住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这为专业化老年人用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但老人一直都被认为是消费能力较弱的群体,很少被商家和产业界所关注。这种服务和产品上的缺失,导致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徐亚峰看来,适老因素优先考虑安全无障碍。“有些投资商租用一栋楼以为就能直接做成养老院,但是养老院房间门的宽度、走廊的宽度都是有要求的,要能让轮椅进出自由。”“适老化”卫浴产品旁边都设置了扶手,以便老年人身体起落时进行强有力的扶持和支撑,洗漱区的产品边角设计圆润、洗漱台高矮要合适,保证了老年人使用中的安全外也便于清洁。
永爱希望成为集老年用品的设计开发、经销和相关服务于一体的老年用品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2012年10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参观了永爱的“幸福生活体验馆”后说“现在设计和服务都已经有了,下一步工作就是要降低价格,让更多人都能够享受这样的服务”。
“目前还属于高端定制阶段,因为市场还没成熟,所以贵,如果能大批量生产的话,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徐亚峰说。
上海同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华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只不过他更加关注为业主或者是投资者筹建新养老院,并提供管理以及营运的IT解决方案。
“也有一些国外的厂商找到我,希望把老年产品推往中国老年市场。但是很多护具等产品很难在国内卖出去。”严华说,“一方面是价格原因,还有就是无论是老人自己还是护工,都不会使用。很多老年产品的使用需要培训。”
永爱和同睦成立时间都还不长,都只有两三年。徐亚峰是高级健康管理师,在来到永爱之前,有医院照护方面的经验。而与徐亚峰不同的是,严华在进入养老产业之前在IT行业摸爬滚打了超过30年。“我现在每天都呆在养老院里,跟老人和护工同吃,跟院长一道查房。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才能知道在养老机构里,老人需要什么,护工有什么诉求,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又会有什么样的需要。”严华说。
资本摸索进入
与适老产品市场同样焕发勃勃生机的还有资本市场,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摸着石头过河。养老机构并不是养老行业的唯一要素,如何才能盘活养老产业,社会资本在摩拳擦掌。
以养老地产为例,大型开发商已开始尝试布局养老地产。据了解,目前,万科、绿城、龙湖、复星、远洋地产等房地产开发商均已在养老地产领域争夺市场份额,但是真正提供给老人的生活社区至今为止在市场上还少之又少。
老年公寓确实有着一定的市场。随着空巢老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原来的居住环境或多或少都无法再适应老年人的生活特点。不方便、不安全成为最大的问题。
记者走访了普陀区几家中介了解二手房买卖情况,走访的5户二手房卖家中,有3户是老人。“我们卖了这套换个楼层低一点或者有电梯的,我跟老伴两个人住在五楼太不方便了。”其中一户的户主对本刊记者说。因为市场上适合老人居住的住房产品并未真正面世,老人能选择的也只是低楼层、有电梯这些最简单的条件。
用“各路英雄逐鹿中原”来形容现在的中国养老产业再合适不过。除了养老院这个养老终端市场外,养老周边产业、产品开始令资本市场感兴趣。
上海明蔚投资管理公司总部(筹)董事总经理鲍志明就是其中一位。鲍志明有19年金融行业生涯。“我要做的就是把金融与养老产业对接。”鲍志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投资是为了回报,“从资本角度与养老产业未来发展对接后产生价值衍生并打造可复制性。如果说从金融端口、房地产端口、养老院端口、衣食住行行业端口、周边度假村或俱乐部端口,来做整体金融整合的话,养老产业的盈利点就不再那么单薄了。”
鲍志明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我参股一家养老院,同时,与周边旅游和医院等 合作,让能够自理的老人参加旅游活动,拉动周边旅游经济,并让无法自理的失禁失能老人住进医院得到专业护理。”他已在着手准备标准化护理流程养老工作者的培训。
上海红日养老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陈琦8年前还在从事化妆品行业。“我和养老院结缘,非常偶然。我有个老同学在民政局工作,他告诉我,现在社会上老人越来越多,养老床位非常紧张,等着入院的老人排长队。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办养老院,解决老人入院难。”陈琦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那时候我就决定试一试。”八年来,陈琦在上海做了三家养老院,“我做的是连锁养老院,一个小规模的养老院养不起专业的人才,只有集团化、连锁化经营才能降低成本,有效利用资源。”陈琦说。今年,红日在江苏常州建立了一家养老机构。
“我并不做高端养老院,也不做最基本的福利院,我关注的是中端的,跟政府错位经营。”陈琦说。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35号文件),这是国务院首次以文件形式的对于养老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成为35号文件出台后,大家关注的焦点。民办养老机构在民政部门登记时,绝大部分注册的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因为其非盈利性质,困扰制约了很多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养老服务卖给谁
“爱照护”的首席执行官丁勇曾在国际养老产业(上海)展览会暨峰会上曾分享过他们所做的调研结果:“我们发现老年人在75岁以后,自己能作的决定不多了。”
“爱照护”创建了中国首个基于失能老人照护按需数据可视化和照护、状态检测需求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
“子女跟老人不在一起的时候,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可以直观地看到对父母的检测数据,能够作出及时的照护,参与到父母的养老中来。”丁勇说。
“现在的养老服务主要针对的是80岁左右的老人,也就是‘30后’‘40后’,他们对于这些养老服务的新产品可能还不太接受,但是之后的‘50后’‘60后’老人的购买能力以及生活习惯就不同了。”徐亚峰说。
在养老问题上,儿女角色的重要性一直没有被抹灭。“我一直都说,我们的客户不仅仅是老人,更是他们的子女。老人的很多决定也都是子女在帮着做。”上海银康老年公寓院长汪晓鸣对《瞭望东方周刊》的记者说。
上海银康养老院现在有462个床位,她把这里比喻为一个中试车间。“围绕老人长期照护不同阶段,开展不同护理照护模块标准流程的探索。在这里入住的老人儿女是要定期开‘家长会’的。在做这个养老院项目的一开始,我们就引入了很多新的理念,一直专注于老年人文化养老、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希望能够探索出一个适合中国养老的模式,能给同行参考借鉴。”汪晓鸣说。
在汪晓鸣看来,“先进的办院理念确实会吸引人来入住。老人的儿女一般都会愿意尝试。”但是,“老人未必喜欢这些。”
汪晓鸣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当时我们跟厂商合作,为老人配备了老人手机,按键大、有收音机、手电筒等功能。但是非常失败,老人更想换回家里那样的座机,于是我们不得不让厂商更换,把芯片放在一个座机样子的电话机里。”
汪晓鸣的工作履历包括了高校任教、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投资等。近几年来开始关注和研究养老产业并投资了多家养老产业相关的企业。“一方面是在为自己这代人的养老做准备,另一方面,养老产业是不衰的长久事业,尤其在中国。”汪晓鸣说。
关心养老服务的不仅仅是老人、子女,另外一方的力量更加不可小觑,那就是政府。早在2003年上海政府推行“居家养老”的时候,一个叫 “居家养老服务券”的东西就应运而生。经过社会福利行业协会评估后,一些老人每个月支付给钟点工的报酬中,有一部分由政府通过“服务券”的方式承担。
2010年,上海在全市社区配备事务受理、文化和卫生中心之后,正在进一步推广设立社区生活服务联动中心,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形成较为完备的社区服务体系。“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在逐渐丰富。在建立准入机制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力量具体运作,面向老年人提供“一键通”的紧急救援服务,针对独居老人提供“每日主动关心”服务。
篇7
关键词:地方政府性债务;分税制;财政职能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及特点研究
胡小强、董丽丽、胡凤娇、徐叶和孙桐在课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以及治理的思路和前景》中写道:地方政府债务即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约定、依照法律规定向债权人承担的资金偿付义务。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形式有:第一,直接显性债务,包括外债、国债转贷资金、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等等。第二,直接隐性债务,包括养老金缺口、拆迁补偿金、城市建设工程拖欠工程款、民工工资款欠发工资等。最后,政府担保债务。
根据审计署对地方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达到10.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7%左右,总体处于可控范围。但是,一些地区的负债率超过了200%,这表明部分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举债行为,潜在风险颇高。
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解决对策》一文中,王卫东指出,近几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出规模巨大、发展速度过快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地方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包括债务的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归口管理和风险管理均未得到有效落实;二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单位通过违规拖欠、违规集资、虚假资本金配套和超负荷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违规举债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地方政府部分融资平台违规使用债务资金现象明显;四是政府偿债资金渠道单一、安排不足,举新债还旧债现象普遍。
曾芸(2011)在其论著《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中总结了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地方政府性债务形式不断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逐渐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形式;其次,用于弥补基本支出缺口的债务逐渐减少,而用于弥补资本性支出缺口的债务不断增加;再次,县、乡级地方政府性债务已逐步化解,地(市)级地方政府性债务迅速增加;最后,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正在逐渐突破现有财政承受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二、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的分析
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特征的分析,曾芸在《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中概括了造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体制性原因:一是制度供给的失衡。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框架尚处于失衡状态,这种失衡在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方面表现为投融资体制失衡。二是中国式财政分权。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政府纵向财政不均等现象越加突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这便引发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债务资金以缓解财政压力。三是政府行为的异化。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迫使地方政府通过债务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中国海洋大学2008届硕士研究生王志俊在其毕业论文中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分析了造成我国东部地区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财政管理体制方面。首先,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收入不足,增长乏力,财政支出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入不敷出;其次,目前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弊端,乡镇政府财权事权不统一,转移支付制度明显滞后导致乡镇政府举债经营;再次,财政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债务规模不断增大。二是行政管理方面。首先,政府与市场、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能缺位与越位现象突出;其次,乡镇政府机构臃肿、规模庞大,导致县乡财政支出刚性增强;再次,政府考核机制不科学导致官员盲目决策。三是土地资金管理方面。首先,违规出让土地现象屡见不鲜,将土地出让金作为“第二财政”超范围列支形成负债;其次,土地补偿资金不到位,乡镇政府随意占用农村集体补偿资金。
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即体制性原因和政策性原因。体制性原因包括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其中财政体制则表现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支持这一观点的有张莉、王克群、李显杰、冯树建等。
张莉在《关于县级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思考》中认为我国县级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诸如这样一些问题:债务规模庞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且管理不到位、资金使用不规范。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政体制。
王克群发表的文章《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成因及化解》中则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和形式多样化、举债方式隐蔽、还款时间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多由地方政府提供隐性担保。
产生债务的原因既有企业贷款困难由地方政府出面担保或提供变相担保向银行融资所形成的债务,也有因税款征收不足或挪用资金等原因造成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既有粮食企业的亏损挂账,也有拖欠中小学教职工工资,还有拖欠企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款、清理合作基金会贷款和项目配套资金短缺等而形成的债务。
三、如何看待地方负债的风险问题
魏佳宁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当务之急》一文中指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体又可分为偿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前者是指地方政府资不抵债,后者是指虽然政府的资产总额大于其负债总额,但由于缺乏流动性,地方政府无力对到期债务还本付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第一,规模风险。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比较大,有的甚至超过了当地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机构分散,某些地区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甚至已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第二,结构风险。包括直接显性债务风险(国债转贷资金、外债等)、或有债务风险和隐性债务风险(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地方政府的债务担保等)。第三,效率风险。即由于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或管理效率不高可能导致的债务资金不能有效使用的风险。从我国地方政府对债务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来看,因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使用手段,效率风险较高。最后,外在风险。当地方政府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可能挪用其他财政支出资金、增加税费或进一步举债、向上级政府转嫁债务等,从而引发其他财政支出项目资金缺口、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等风险。
财经评论员苏渝在京华时报中提到,预算法草案禁止地方政府举债,但是,地方政府需要承担大量的公共事业支出,诸如保障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这方面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出让金,及通常所说的“土地财政”;二是发债。当前地方负债增加源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央地方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且银行愿意简化信贷手续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一则基于保增长目标,一则基于当前中国独特的政治结构决定地方负债为中央政府隐性负债。因此,当前数万亿地方贷款因项目借款主体不合格、财政担保不合规等造成的严重偿还风险,最终需中央政府与银行共担。如果中央政府与银行是巨额地方问题负债的最终埋单者,那么当务之急必然是尽快做出管控地方问题负债风险之解决方案。毕竟,问题资产如同癌症,拖延时间越长越不利。目前暴露出的地方问题负债尚处在建时期,主要风险主要还是银行贷款操作风险而非已为直接资产损益。
吴存谷、杨海曼认为,地方政府负债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对外举债导致财政收支总量或结构失衡,致使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履行其责任和义务。地方政府负债风险预警结构指标包括:地方整体经济环境风险、财政收支风险、地方财政流动性风险与清偿能力风险等。
2011年7月27日,中国证券网东方证券发表文章《地方政府负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从负债规模、偿债保证与风险类型三方面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负债水平总体可控,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这种背景下,不排除某些区域和行业的偿债风险较大,随着偿债高峰的到来将会受到一定冲击。与陷入公共债务危机“泥淖”的欧美日相比,中国的前景是最为乐观的,债务水平整体还不高,风险可控;从纵向来看,现在也并非最坏的时候,更多的是第一轮危机的后遗症。而且即便风险进一步恶化,倒逼政府采取进一步改进措施的空间依然存在。
笔者认为,是否有效管理日益突出的地方巨额债务风险,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而且关系到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毕竟,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当前国内储蓄率已难以支撑以高投资和净出口支撑的经济增长,即当前高投资下最终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和存款紧俏银行可贷资源日趋不足等已警示――继续维系高投资率刺激经济增长,必将恶化经济失衡,加剧通货膨胀。2011年以来,银监会一直向银行警示地方债务风险,甚至要求银行选择性地停放地方贷款。
四、如何化解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赵彦华(2011)针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扩张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提出:首先,加强转移支付和财政援助,逐步完善财税体制,保持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平衡。其次,制定有区别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标准,以此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有效监管。再次,通过市场化手段对现有融资平台的高风险项目进行重组整合和清理,加强地方融资平台的杠杆作用。
王建国认为要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最首要的是要以法律的方式区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使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合法化规范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志俊在其毕业论文中透彻的分析了防范乡镇政府过度负债的长效机制。首先,按照乡镇政府财政职能,合理界定乡镇财政的事权。根据乡镇财政职能,乡镇财政的事权包括:乡镇政权建设;基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社会公益事业;道路桥梁、农田水利、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与公共工程建设;良种推广、节能技术等农业科技发展项目等。其次,根据事权与财权相适应的原则,合理划分乡镇收入范围。收入权是支出权的保证,应结合我国国情,对收入范围进行重新划分:中央除保留象征国家的关税外,其他税种应列为中央与地方的共享收入,而零星税种应作为地方收入。再次,选择正确的转移支付目标模式,建立规范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郑慧在《如何看待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认为,要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必须改革财税制度,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税分配机制,或按照财权和转移支付来决定中央和地方应该承担的事权,尤其是要赋予基层政府与其所承担的事权相适应的稳定收入来源,同时完善财产税制度,为地方政府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以此形成促进和保证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五、结论
虽然诸多文献中都探讨了通过改革财税制度以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但是如何准确划分各级财政职能与权责,如何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体系,地方政府合理举债规模具体的衡量指标是什么等等,如此问题在当前大量的研究中尚未得到解决,可见,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管理和矫正地方负债问题已为当务之急,但清理地方问题负债、降低地方政府负债率,只是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必要条件之一。笔者认为,允许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独立信用主体发债,首先需改革当前财税体制,减少中央地方共享税,使地方政府拥有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税种和财政收入来源。在此基础上构建类似于企业会计制度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以政府资产负债报表而非财政预算收支接受市场和社会监督,同时研究出台《政府破产法》、修订现行《预算法》等确定地方政府权责之激励相容机制;更重要的是以公共财政转型作为地方政府发债前提,即地方发债只能用于公共服务等领域,严禁投资经济建设型项目。
参考文献:
[1]王卫东.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解决对策[J].审计月刊,2011(03).
[2]曾芸.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2011.
[3]王克群.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成因及化解[J].观察思考,2010-8.
[4]张莉.关于县级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思考[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10):20-22.
篇8
文/刘旦
【摘要】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养老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考虑到老年住宅产品市场需求巨大,养老地产成为当下中国众多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的方向。本文在深入分析养老地产内涵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当前养老社区开发现状。最后,在借鉴美国、日本养老社区开发经验基础上,从项目定位、项目选址、产品设计、价值链闭环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模式。
关键词 养老社区;国外经验;运营模式
【作者简介】刘旦,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
在经济新常态以及住宅市场持续低迷背景下,养老地产成为众多地产企业实现业务转型的战略选择。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可供全国化复制的成熟商业模式。养老社区是养老地产的特定形态与模式,也是养老地产市场的细分领域。受传统道德价值观和“大家族”观影响,我国老年人仍旧秉持在子辈和孙辈附近生活的“在家养老”观念,因此,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出发,集居住、养老、医疗、养生、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养老社区将是我国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要选择。本文拟就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一、养老地产内涵
(一)养老地产概念
目前,对于养老地产内涵国内学术界还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养老地产是地产和养老产业的复合,核心是服务,地产是嫁接服务的平台。养老地产具有四大属性,其中房地产属性是其根本属性,但与住宅地产不同,养老地产在物业形态上注重适老化改造;服务属性是核心属性,是养老地产的本质特征;养老地产还具有金融属性,本质上持有型地产最高级形态,是一种金融产品,只有金融这个点打通,持续运营才有可能;最后,由于养老地产客户是老年人,人文属性、人文关怀是乐享晚年的应有之义。从相关利益者角度分析,对企业来说,养老产业链包含众多相关产业,核心产业主要包括养老设施、老年护理和老年医疗,其中养老设施的开发和运营,准入门槛高,如果开发商能跨过门槛,建立行业壁垒,拓展空间极大。对政府来说,养老产业发展有利于解决民生(老龄化)问题,有利于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有利于拉动内需,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老年人来说,养老地产是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实现乐享晚年生活目标的物质载体。
(二)养老地产内涵
1.与传统养老院相比规模更大,盈利模式更强调福利保障型和市场商品型相结合。养老地产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后者主要由政府来承担,前者主要由社会资金来主导。在市场化养老模式下,开发商面对的是庞大的市场化的养老需求,其开发和运营综合了服务属性、商业属性和住宅属性等三重属性,其中服务属性表现在管理要求高,需要精心打造以服务为核心的专业管理团队,服务内容涵盖从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到日常起居呵护。商业属性表现在前期投入大,要求长期持有运营,资金回收期较长。同时,商业属性还表现在运营难度大,租售方式将比普通商铺更为复杂。住宅属性表现在开发难度高,养老地产除了产品设计要考虑适老化,还需要配套大量的辅助设备。因此,相比传统养老院,养老地产在规模上更大,开发运营难度更高,开发商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应该考虑政府公共福利以及民生、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形成一个多赢局面。
2.与住宅地产相比产业链更长,管理模式更强调战略协作、强强联合。从价值链看,住宅地产是单一地产,核心利益主体主要是开发商和购房者,采取单一价值链运作模式。养老地产是复合地产,核心利益主体除了开发商,还包括政府、消费者、运营商、投资商等,利益协调难度更大。从产业链角度看,养老地产产业链更长,可以分为核心产业,如养老设施、老年护理、老年医疗;配套产业,如专业设备、老年食品、老年服饰、营养保健、老年娱乐、老年旅游、老年求知等;衍生产业,如老年理财、老年融资、老年保险、老年咨询等。从产业链条重要性看,房地产是基底,是养老地产市场化运营的平台;养老产品设计是核心,是整个养老地产项目驱动的引擎;优势资源是项目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一个好的养老地产项目只有加入优势资源才能产生竞争力。因此,相对住宅地产开发,养老地产开发门槛更高,复合属性更强,需要开发商具备对于医疗、保健、餐饮等资源的整合能力、筹集长期投资资金的能力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的能力等。开发商运用传统住宅地产开发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平台打造,分工合作,整合供求端多种资源,整合路径,更强调优势互补,合作开发。
3.与养生地产相比受众更窄,功能配置更强调养老配套服务。养生和养老本身有功能上的重叠,但养生概念受众群体除了老年人群外,其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不少中年置业人群。作为养老地产,老人最需要的是养老配套服务,因此,养老地产开发商不仅是地产开发商,更是养老服务提供商。养老地产作为养老产业的整合平台,是各种养老保障服务的整合终端,养生地产对服务和运营机构依赖较弱,主要与健康产业中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结合紧密。在物业形态上,养老地产强调为老化、适老化配套设施,养生地产强调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固化为优美的园林设计与景观。从产业属性看,养老地产要平衡福利性、公益性、弱营利性三者关系,养生地产纯粹是市场化运营,追求高利润回报。从开发主体看,养老服务提供主体是民营非企业机构和民营养老服务公司,盈利来源主要是会员费和服务费。房地产开发主体一般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其他投资企业,盈利来源主要是产权销售和房屋出租。养生地产开发主体一般是资金实力雄厚、无短期回现目标、具备较强资金周转能力的发展商。
二、我国当前养老社区开发现状
在“银发经济”商机初露后,以大型地产开发商和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投资主体纷纷将目光投向养老社区,具体而言根据其功能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独立护理型
独立护理型是指单独设立在城市中心较好位置的纯护理型社区,与周边社区无关联,对医疗护理要求高,客户价格敏感程度一般,但前期投入资金压力大、回笼慢,典型项目有恭和苑、星堡中环等。该模式成功要素有四个:一是选址方面,在城市内部,交通便利,周边医疗设施完备;二是配套方面,社区周边基础设施完备,社区配备基本医疗护理,周边区域承担高等级医疗需求;三是盈利模式为少量入门费+租金,运营主体自营,通常具有运营或医疗优势;四是目标客群定位为需要护理和特殊照顾人群,如老年痴呆症、临终关怀、术后护理等。
(二)综合开发型(混合型)
综合开发型是指在城市郊区成片开发,自主建设的养老社区,适应各年龄层群体,尤其考虑老年人和子女家庭的就近和混合居住,服务对象包含健康老人和非健康老人的综合社区,典型特征是租售平衡,选址要求高、产品力打造难,但资金压力相对较小,典型项目如亲和源、北京太阳城、天地健康城等。该模式成功要素有四个:一是选址方面,周边自然环境良好的郊区,离核心城市1~1.5小时车程,具有一定的景观自然环境基础;二是配套方面,社区自建完成商业、医疗甚至教育配套以弥补区域自有配套不足的问题;三是盈利模式方面,70%~80%销售,20%~30%自营,运营可自营或外包;四是目标客群定位为销售客户立足活跃老人为主,持有物业主要面向社区内部老人或未来外来老人。
(三)社区嵌入型
社区嵌入型模式就是在成熟社区中拿出几栋物业配建老年设施,产品形态可以是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该模式对于医疗护理要求较高,代表项目如保利和熹会、远洋椿萱茂、万科良渚等。该模式成功要素有四个:一是选址方面,在城区内部大型社区或周边生活环境优越的郊区,社区周边,对老人有吸引力;二是配套方面,社区承担商业等基本配套,基础医疗护理设施完备、高等级医疗需求有快速通道;三是盈利模式多元,包括“会员权+月费”、护理按照等级收费等,需要完备的运营能力;四是目标客群定位为半自理、具有一定护理需求的群体。社区嵌入型养老地产典型特征如表1所示。
三、国外老年社区开发模式
(一)美国持续照护退休社区(CCRC模式)
美国是世界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发展,其CCRC模式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体系。概括起来,其发展特色有以下几点。
1.选址时注重生态环境,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CCRC通常选址在距市中心1个小时车程、交通便利的城市近郊,选址时注重生态环境营造,不仅建有大面积绿地、花园,普遍采用无障碍设计,还提供各种生活配套设施,满足入住者的一切生活需要。如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是闻名世界的最为成熟的老年社区之一,选址于阳光明媚的凤凰城郊区,全年312天能够接受日照。太阳城北边的Pleasant湖是西南方最大的湖,面积已扩大到1万英亩。西边的WhiteTanks地区公园,面积已达2.6万英亩。同时,太阳城周边配套也非常完善,如1200亩的高尔夫球场,生活设施方面包括7个娱乐中心,2个图书馆,2个保龄球馆,8个高尔夫场,3个乡村俱乐部,一间美术馆和一个交响乐演奏厅。在建筑设计上,小区内除了实现无障碍设计外,最大的亮点就是功能区划分环环紧扣,互为助益,六大居住社区定位明确。同时,社区还配备了医院,为入住者提供预防、护理、康复等多种医疗服务。
2.项目规模普遍比较大,产品种类丰富。在美国,CCRC规模都比较大,如美国佛罗里达太阳城中心规模接近微型城市,社区太阳城中心共有1.05个住宅单元,目前有来自全美及世界各地的住户1.6万。在产品策略上,养老社区物业种类一般比较齐全,开发商一般根据老年人的退休或晚年生活的阶段性特征,设计与特定阶段相适应的住宅产品。如太阳城住宅类型就包括独栋住宅、双拼住宅、多层公寓、独立居住中心、生活救助中心、生活照料社区、复合公寓住宅等,能够满足不同老年人群的需求,其中社区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
3.分工协作的运营管理模式。由于牵涉到不动产开发,养老社区的开发、运营与管理相较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运营机构要复杂得多。美国CCRC项目开发主体基本都是私人投资并进行商业化运作,从投资运营主体来看,目前规模较大的养老住宅项目主要以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和政府为主导,另有如私募基金、慈善基金、健康管理公司以及国外投资商等开始慢慢进入这个市场。其运营特色在于开发商、投资商与运营商的角色分离,各环节的专业分工实现了高效低风险运作(表2)。
(二)日本的两代居模式
作为亚洲国家,日本拥有最符合东方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以及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以“一碗汤的距离”为特色的“两代居”模式更是巧妙地融合了代际照顾和养老服务,使得老年人既不需要远离子女又能得到妥善的养老和医疗服务。
1.以两代居为主的发展模式。当今日本社会,集中养老、社会养老模式成为主流,原因除了居家养老模式不便受到社会服务外,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观念差异也是该模式日渐式微的主要原因。为了兼顾东方文化特点和适应“4-2-1”的家庭结构,日本养老地产采取了老少两代在生活上适度分离,又方便照顾的两代居模式。当前,两代居模式有了一些变化,一是规模更大,二是父母与子女住在相邻的区域内,距离以“一碗汤”为最好。例如,日本最近开发的大型养老社区开发理念都是能够让各种年龄层的人在一起居住,实现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照料和扶持。
2.注重高科技在养老社区中的应用。在产品设计上,日本两代居模式除了遵循普遍的为老化、适老化原则外,注重高科技在养老产品中应用是其特色。以诚信香里为例,床边墙上有“失禁感应器”,床脚处安装“离床感应器”,能让工作人员在老人不慎从床上跌落时迅速察觉并及时赶来。洗手间里全部设施由电脑控制,设施配置非常人性化,例如马桶上方有呼叫用的绳圈,洗手间天花板上装有“动作探知感应设施”等。同时,浴室所有的墙壁还有专为坐轮椅的老人设计的电动入浴设施。此外,为了能给老人解闷,“香里园”还研发了能和老人双向交流的宠物机器人,可以向人打招呼、唱歌、朗诵汉诗等选项。同时,入住的老人每周都能接受“松下纪念医院”及“道仁医院”的远程医疗诊断,医生通过专门仪器就能够掌握老人各项生理健康数据,对症下药,给出建议。
3.注重发挥民间资本在养老项目开发中的作用。从开发模式看,日本养老社区一般采取多企业之间联合开发模式,不但降低了开发风险,还使得社区内每一个细节均能够表现出众。如日本高端养老运营管理机构代表SunCity株式会社成立于1980年,由100家日本企业共同出资,注册资金120亿日元,股东涉及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开发商、酒店、商业、实业公司等,大部分为日本业内顶级企业1。在运营上,基本采取出租模式,运营管理以民间管理公司为主,因为后者能更为专业的服务。在日本,养老社区基本都不是以出售产权为目的,该运营模式不仅需要开发商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还要具备搭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能力。在日本,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养老地产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养老机构都由民间投资开发,这得益于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和独特的住宅金融公库模式。同时,日本政府还通过财政补贴或低息贷款方式支持养老地产发展。
(三)借鉴意义
1.发展模式借鉴。在美国,CCRC基本采取“保险+地产+养老”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政府扶持+开发商盈利”的发展模式,投资回报丰厚。运营上采用倒按揭的运营模式,吸引以银行、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参与,为可持续运营提供保障。养老社区规模普遍比较大,服务类型多样,配套完善,通过各年龄阶层混住,消除老年人群的孤独感,或者与周边知名大学合作,使其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在日本,养老社区基本都不是以出售产权为目的经营模式,家庭或亲属护理是基础,公共福利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是补充,突出自助自理。在建筑设计上,普遍重视规划设计的人性化。
2.运作模式借鉴。受亚当·斯密经济理论影响,美国强调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市场,因此,其养老社区开发以民间资本为主导,是纯商业化的市场化的养老地产,政府通过养老扶持政策以及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在美国,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是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系统,由开发商、运营商、房地产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共同构建,利益链条主体是REITs型投资商,通过REITs整合其他各大相关参与主体。美国前十大养老社区拥有者中,有五家REITs公司。与美国类似,日本受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理论及模式影响,其养老模式也是以开发商为主导,政府辅助,同时更多注重家庭亲情,两代居盛行。
3.盈利模式借鉴。在国外,由于是商业化的养老地产,收费普遍比较昂贵。以美国CCRC模式为例,由于涵盖了自理生活、辅助生活以及专业护理等多个层次的服务,收费通常较为昂贵。美国CCRC采取会员制经营,入住老年人一般需首先缴纳一次性会费,经社区专门体检机构体检合格后方可以合同形式获得在指定社区的长期居住权。除入门会费外,老年人还需为餐饮和日常照护等服务支付额外服务费,额外费用的支付随会费缴纳额的上升而递减。同时,会员的入门费可在既定期限内退还老年人或不退还,通常入住时间越长,会费退还比例越低。在日本,以横滨太阳城为例,其营收模式包括一次性入住金和月金,其中,入住金根据房间大小,3000万~9800万日元不等,月金包括管理费和餐费。此外,收入来源还包括一些额外收费。
多渠道的收入来源保证了项目的持续运营。
4.发展阶段借鉴。在国外,养老地产都经历了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和转变,这一不断演进的过程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社会特征和人口老龄化特征相适应。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养老地产开发以老年社区为主,设计理念从最开始的偏重地产属性进入到注重金融属性和人文关怀阶段,普通化、人性化、社区化发展成为养老社区开发的特征(表3)。
四、养老社区开发建议
(一)围绕老年人群需求,构建科学的选址模型
作为主题地产,养老社区开发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其定位必须基于城市发展视角,构建科学的选址模型。具体而言,一是在选址及用地上,考虑老年人喜静不喜闹的特点,同时老年人害怕孤独,希望子女上班上学后,仍有同龄同伴、共同话题、共同乐趣。因此,项目选址一是要考虑生态因素,要考虑当地是否拥有强势稀缺自然资源,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健康、生态的居住氛围。二是要考虑城市因素。环伺一线城市周边或地处城市郊区地带,满足相对低廉的开发成本优势,同时享受成熟的城市配套辐射。三是当地房地产发展阶段、供销比、人口导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额、当地财政情况等,研究人口密度、人口导入情况,这直接影响养老市场的容量和发展潜力。四是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
(二)以为老化、适老化为核心,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产品策略方面,养老社区在设计产品和服务时应该对服务类型、产品形态、选址、定价和规模等多重参数进行综合抉择,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关键要素:①居住条件,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尤其是自理型老年人希望拥有家庭式的私密生活空间。②医疗和护理能力,便利可靠的医疗健康服务是消费者在选择养老产品时最为重视的内容。③其他增值服务和设施2。养老地产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娱乐设备,并帮助组织社交活动等,以此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产品策略上,社区规模要大,要有医疗、娱乐、休闲相关的配套设施,细节处理重视无障碍设施打造。软件配备上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及其他个性化服务,在确保社区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同时,确保老年人在养老社区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产品诉求上,可以考虑以老年社区为功能核心,但以更广泛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实现人群复合化发展,避免排他性。
(三)构筑多点盈利的业务模式
养老地产不同于一般住宅地产,养老地产的核心在于服务,养老配套服务是影响老年人群购买养老地产的关键要素,也是开发商实现持续盈利,构建长短兼顾盈利模式的核心。但是,目前市场中的开发企业对养老地产缺乏系统化解决方案,还是以地产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当前,养老地产通常借助政策支持,以较低价格拿地以实现土地的增值。在具体实践中,一种是以旅游用地、工业用地的方式拿地,如北京太阳城。另一种是和政府共同开发,如上海亲和源。房地产开发收入的收取有两种方案,一是直接出售养老住宅产权;二是通过入门费,依靠每年利息现金流的贴现而获取开发收入。未来,养老社区开发企业应着眼于提炼可持续、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形成规模效应,通过设计短中长期的收入结构,实现项目的现金流及风险可控,保证项目价值最大化。
(四)通过平台方式形成养老产业链闭环
养老社区是一个涵盖医疗、护理、养生、娱乐、交通、住宅、休闲、运动、购物的产业链条,尤其是医疗护理行业,更是养老产业链条首当其冲的主角。然而,与美国不同,目前,中国养老地产开发商还是沿用传统住宅地产开发模式,全产业链运作模式居多。与住宅地产不同,养老地产是多个产业的复合,开发商要想在整条价值链上建立战略优势,是很难完成的任务。理论研究表明,只要在价值链或者产业链中的任何一个关键环节或者3~4个环节构建了竞争对手无法在短期内复制的竞争能力或优势,企业商业模式就有可能是成功的,如美国苹果公司。未来,企业应在对外部宏观环境进行细致扫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资源与能力情况,各自选择自己的核心能力建设策略。具体而言,可考虑根据不同环节的增值情况采取相应的战略模式和行动计划,对价值链关键环节采取卡位战略,进行强化;对于价值链辅助环节,可以考虑通过战略联盟、合作开发,完善业务外包管理等形成产业链闭环。
总之,养老社区开发是片蓝海,企业需要寻找适合的商业模式介入。合理商业模式的构建不仅要适合外部宏观环境,也要匹配内部资源与能力。此外,融资模式、目标客户需求也是影响商业模式设计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群对养老社区消费与服务消费的偏好,将决定养老地产项目是适合长期运营还是以销售实现投资回报。开发商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于自身的历史发展,也应该考虑政府公共福利并解决民生、就业、医疗、养老行业问题,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注释
1.万通地产养老地产创新研发课题小组:《养老地产日本案例考察总结报告》,2010年12月。
2.孙超、唐海燕:《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中国经营报,2014年1月23日。
参考文献
[1]姜睿,苏舟.中国养老养生地产:内涵、前景与开发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12,(12):44-48.
[2]武甲晓.美国养老地产开发经验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10-11.
[3]王林秀,朱超强.养老地产联盟运营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1):174-176.
[4]朱新泉,朱世家.我国养老地产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2011,(19):36-40.
[5]高晓路.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J].中国软科学,2013,(1):103-113.
篇9
2011年5月21日,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在第三军医大学举办隆重的成立大会。该学会的成立,标志着在钟世镇院士倡导下,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虚拟人”发展到“数字医学”,数字医学成为生命科学、工程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
中华医学会、重庆市政府、总后卫生部、第三军医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医疗行业的专家教授200余人出会。大会选举张绍祥教授为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绍祥教授认为:数字医学是指现代医学和数字技术相结合,包括医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电子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数字医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学科架构,而且渗透到医学的各个方面,带来医学的革命性变化,现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数字医学涉及许多方面,目前在外科手术导航、影像立体重建、人体器官个性化制造等方面有所建树和突破,为临床医学带来全新的手段。
在医学界,钟世镇院士被誉为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的倡导者。2001年,钟世镇院士在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首次研讨了“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中国人体数据库初步建成后,钟世镇院士开始担任“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组长”。
钟院士介绍,数字医学由“虚拟人”发展而来,而“虚拟人”研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数字可视人;第二阶段是数字物理人,拥有人体的物理性能,可以模拟肌肉的运动;第三阶段是数字生理人,可模拟人的生理功能,到达第四个阶段的数字智能人则将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目前,中国对“虚拟人”的研究已经达到第三个阶段――数字生理人。数字人课题组已构建了八套男女全身数据集,数十套人体器官数据集,以及数十套用于了解人体结构的数字化解剖软件。
“虚拟人”技术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各个领域的目光。除医学领域,在汽车碰撞实验、航天技术、服装设计业、影视等方面,“虚拟人”技术也充分得到运用。在“神六”返回舱设计和着陆过程中,“虚拟人”数据集同样功不可没。
然而,令钟世镇更为关心的是,如何能让“虚拟人”技术在医学领域推陈出新,将解剖学这一古老的学科变为真正的“朝阳学科”。“要解决‘治病救人’的问题,现在我们更应该倡导‘数字医学’,转向临床当中的实际运用问题。”钟院士说。
为了使“数字医学”这门新兴的学科更好的发展,在钟世镇、戴戎、王正国等院士和傅征教授的联名提议下,经中华医学会、中国科协、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于2011年5月正式成立。
“虚拟人”研究
人体是由一百多万亿个细胞组成的复杂整体,仅人的神经系统就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而且由细胞构成的组织器官间的相互作用,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冲突与和谐,这些极为复杂的变化对于人类自身至今还是一个充满未知的神秘世界。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在一次实验中偶然看到了射线下妻子的手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透过皮肤看到自身内部,由此揭开了人类利用以X线为代表的透视工具探索人体内部奥秘的序幕。
今天科学家们掌握的透视工具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无法满足人类更为全面了解自身的渴望。科学家们为此所做的全部努力都在指向同一个问题,究竟利用什么样的手段能重建可以真实的反应人类生理机能活动的虚拟人体。
1989年美国人在这个领域率先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们设想:能否将人体标本通过计算机技术转换成人体数据集,能够让使用者象检索图书资料那样方便的查询、获取人体信息。这个项目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发起,计划的名字通俗易懂而且充满想象力,它被正式命名为:虚拟人类计划。这个大胆的设想在当时一度引起医学界的怀疑。要采集这些数据必须先将人体标本切成薄片,并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对切面进行拍照、扫描,之后将数据在计算机里合成三维的立体模型,其中的精心程度与庞大的工作量可想而知。1991年和1994年研究小组分别选择了男女各一具尸体作为标本获取了完整的人体数据,这些数据称为V.H.P.数据集。在1989年到1994年的五年里,美国人把虚拟人类的构想推进到了试验阶段,这意味着美国“虚拟人”技术已经达到了可视程度。
虚拟人类自己这显然是一个大胆的设想,而当人们通过理性分析发现“虚拟人”绝不是另外一种克隆时,“虚拟人”研究就必然成为一项激动人心的重大科研项目。
1996年在美国国防部非致命武器委员会的积极支持下,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牵头酝酿“虚拟人”创新计划。在他们的构想中,“虚拟人”应该能够模拟人体在外界物理刺激下的反应,他会象真人一样骨头会断、血管会出血,有专家称之为:虚拟物理人。如果说虚拟可视人还仅仅是一个可供人们观看的人体模型,虚拟物理人则使得这个模型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外界刺激有了反应。在科学家的计划中它不再是一个静止的标本,人类将在计算机建造的虚拟世界中看到另一个自己在呼吸、走动,更会通过模拟各种环境的变化,探测人体极限。这个计划的目标已经非常接近科学家一直梦想的虚拟人类。
由于构成“虚拟人”的数据来源于自然人,因而“虚拟人”具有民族、区域等特征,东方人的特点明显的与欧美人不同,因此中国建立具有自已国家人种特征的数字化人体模型成为填补空白的问题。
美国“虚拟人”研究小组在2000年就已经建立了人体主要器官的三维模型,中国的“虚拟人”计划要在技术上占领哪个制高点?人体内的血管系统可以分为四级,数量达到上千万条,手术时医生往往需要更为完整、微观的血管地图,以制定安全的手术方案。长期以来尽管医学专家尝试了很多办法,但是这些大大小小错综复杂的血管网络的具体形态分布仍然充满未知,因此怎样将人体血管系统通过不同颜色准确区分出来,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从1996年开始,美国“虚拟人”研究小组就面向全球征集建立血管模型的解决方案,但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一直没有获得解决,而钟世镇院士独有的血管铸型技术为中国人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提供了可能。由此中国“虚拟人”项目的关键技术被正式确定为攻克血管模型。2001年11月举行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被认为是中国数字“虚拟人”研究的开篇。中科院李华博士、第一军医大学钟世镇院士、首都医科大学罗述谦教授等人向国家提出了研究中国“虚拟人”的设想,很快“虚拟人”技术研究被列入国家863项目。
2002年12月,广西一名19岁的女孩因不慎误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死于广州,家属同意捐献其遗体。经过科学家们仔细检查与评估,最终决定以她作为人体标本采集数据。中国第一例“虚拟人”――虚拟人女一号数据开始采集。中国第一例“虚拟人”数据采集,每片标本的切削间距为0.2mm,对每片标本进行拍摄平均需要3分钟,为保证切削连续性,工作人员要在低温环境下昼夜轮换持续工作,整个切削过程持续了一个月。2003年2月16日虚拟人女一号完成图像采集。中国第一例虚拟人体数据采集共获得8556张断层图片,每片间距0.2mm,总数据量149.7GB,切片数据被存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罗述谦教授领导着一个研究小组,海量数据汇集到这里,他们面对的问题就是将近万张二维图片在计算机里合成,并将其数字化变为三维立体人。要完成这个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数据的精确配准问题,所谓配准就是把这8556层对齐,因为切削加工时间比较长,前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由于机械加工的一些晃动,数码相机的移动,以及照明的不一致性,因此就造成一些断层图像有相对左右位移和上下位移,如果不能有效地校正这些位移的话,重建出来的这个人体周围就是虚的。将8556张图片中大大小小上千个器官组织一一对准,是一个要付出极大耐心的工作。尽管可以利用专门的软件作为工具,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对于负责模型重建的工作人员仍然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大脑是人体最为重要的生命器官,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大脑深度的核团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大脑核团的具体形态与结构一直是一个谜。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虚拟人”技术将这些大脑核团准确标识出来,为临床医学家提供更为精确的三维图谱。
人体三维模型建立的精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虚拟人”数据集的应用价值。血管模型的精确重建为将来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李华博士的小组还进行了另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尝试对人体最为复杂的神经组织进行重建。从2003年虚拟人女一号数据集采集完成以来,经过近一年多的努力,基本完成了人体标本大部分器官组织的重建工作。
数字医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虚拟人”能做什么?究竟有什么用?成为大家日益关心的问题。
近百年来尽管人类医疗手段在不断更新,但是针对人体重要器官的手术风险依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医生一直致力于建立更为有效地模拟手术平台,训练临床医生便捷的获得手术经验。“虚拟人”技术的出现有助于这个梦想成为现实。它给全球的医学工作者在改变现有手术训练模式方面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眼睛是人身上最为脆弱的器官之一,长期以来眼科手术的复杂性以及高危险性,一直是令临床医生头疼的问题。一名眼科医生在走上手术台之前至少要经过50次手术训练。医学上一直在探索一种能够低成本、耗时短、有效的手术培训方式。
针对眼科医生在手术训练方面遇到的困难,厦门大学计算机系王博亮教授尝试建立人体眼球单个器官的模型。在他的实验中,眼球的切削精度达到了20μm的细胞级别。为了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紧密结合临床,王博亮找到了眼科手术专家吴医师作为合作伙伴,共同研究虚拟眼球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能性。他们的目标是建造一只能模拟人类眼睛的各种生理机能的虚拟眼球。它不仅能够帮助眼科医生进行手术训练,还帮助眼科专家揭示人类眼科疾病的发生机理。
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加入“虚拟人”技术研究领域。他们纷纷从人体单元器官的重建入手,尝试对人体主要组织器官进行更为细致、精确的重建。他们设想在不远的将来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将这些分散的器官整合为一个三维的立体人体模型。这个模型的建立将把人类对自身的认知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尽管目前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但是科学家们坚信:他们目前所做的种种努力正在为将来激动人心的各种可能性铺平道路。
在完成可视化人体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家们还希望“虚拟人”还能像真实的人类那样具有各种物理、生化反应。在以往的科学实验中,大量的采用动物甚至是真人来得到实验数据,在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时,实验结果还存在各种不确定性。“虚拟人”技术的成熟有助于改变这种现状。在“虚拟人”身上加载人体物理反应模型之后,能够很方便的获取各种反应数据,从而让“虚拟人”代替人类在不可想象的严酷环境中完成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今天“虚拟人”技术的应用设想还在不断延伸,更多领域专家的介入使得我们看到“虚拟人”应用的更多可能,在交通、体育、服装、航空、航天等领域,“虚拟人”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个充满诱惑的问题正在不断激发着人类的想象力。毫无疑问“虚拟人”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生活的改变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与民众对此表现出的极大热情相对应,科学家们对于这种预测表现出更为谨慎的态度。
以“虚拟人”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医学是新兴的学科,在我国已经有了积极的探索和长足的发展,在服务临床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第三军医大学交通医学研究所尹志勇等人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展模拟颅脑、胸部撞击伤的研究,深化了对损伤机制的认识,事故再现的分析研究,协助交通管理部门更准确地判断事故的发生情况和肇事者的责任,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陈青等利用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采用三维图像对外周神经再生规律进行可视化研究。类似的研究工作在全国多家研究机构已经大量开展。
2007年,“怪头娃”刘京在厦门市第一医院手术成功。这是我国完成的首例颅腔重建全颅再造手术,也是国内首例在临床上成功运用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设计全颅再造。厦门大学计算机系王博亮教授带领团队应邀参加设计了颅骨切割和重建的计算机模拟手术过程,精确测算了刘京大脑的容积与颅腔的容积,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张绍祥教授主持的“中国人体三维结构数据库建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获取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分割数据集的建立”等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获重要研究成果。
北京天坛医院开展的“颅内肿瘤虚拟仿真研究”;昆明军区总医院开展的“数字技术在脊柱侧弯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应用研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开展的“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数字医学技术在V、VI段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等研究对推动我国数字医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数字化医学内植物技术研究工程化
植入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非常普遍,仅以在骨科的应用为例, 2002年世界骨科植入物的销售额已达到140亿美元,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严重创伤疾病等的增加,这一数字还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近年来,随着数字化高新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CAD/CAM技术)、快速原型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与三维建模等手段,上海交大以人工关节为切入点,研发人工关节设计、制造及临床应用中的数字医学关键技术,同时借助已开发的系列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增强植入物的生物学功能,促进与人体组织的整合。
1. 个体化人工关节的快速化制作技术和应用
在国家863项目基金支持下,为了进一步克服影响个体化人工关节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主要障碍,缩短假体的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上海交大基于大批量定制理念开展了有关个体化人工关节的快速化制作技术的研发。依靠CAD/CAE/CAM/PDM技术、参数化变量化设计技术、虚拟制造技术、成组技术等新技术,对各关节假体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分类,找出尽量多的共性元素,除关节优先区外,在不影响人工关节的力学性能和功能条件下,通过改变肩、肘、髋、膝、踝关节的设计,增加人工关节的共用组件,并减少共用组件的规格品种;统一原材料探伤、表面喷涂、焊接、杀菌、包装的工艺装备。对手术辅助器械设计和工艺流程采用同样的原则,生产用模具、夹具设计尽可能采用互换件,使制造技术合理化,优质、高效、快速地制造出满足用户个体化需求的假体。
2. 人体化人工关节的结构仿生和生物学优化
个体化人工关节多数以形态仿生为主。手术以恢复病损部位的大体形态和基本的生理功能为目的,甚至仅为了保肢,远未达到功能仿生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个体化人工关节对毁损关节功能替代的质量,上海交大开展了人工关节结构仿生优化研究:包括运动学仿生和稳定性仿生,研发符合正常肩、膝、髋、肘、踝关节的三维共轭活动模式以及重建大节段骨切除和软组织切除患者的关节稳定性,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个体化假体。同时为了提高人工关节的生物相容性,上海交大开展了假体材料的优化研究,如在β型钛合金中加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铌和锆,使钛合金在保持其抗腐蚀性和力学强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生物相容性、降低弹性模量,从而有效降低假体的应力遮挡效应;又如对假体表面真空等离子喷涂生物活性钛(Ti)、氧化钛(TiO2)涂层,使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加强涂层与合金基体的结合以及假体-骨整合,并实现个体化加工。
数字医学研究机构
全国各地纷纷成立数字医学研究机构,第三军医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分别成立了数字医学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国内至今已经构建了8个高精密度的中国人体数据集。
重庆市数字医学研究所(重庆市数字化人体工程研究中心)由第三军医大学建立,开展数字化可视人体的相关研究。第三军医大学于2002年正式成立“计算医学研究室”,并建立了首套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完整可视人体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2003年5月成立“重庆市数字医学研究所”;2007年成立“重庆市数字化人体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建立了基于数字解剖学和数字医学研究的开放性实验室。研究成果包括2002年完成中国男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的建立和三维可视化;2003年完成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等。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荣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手部创伤修复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荣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