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孩子的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向孩子的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多表扬孩子,首先要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常在集体面前表扬他,帮助他建立自信心;其次,在生活中要给他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喜欢这个集体。内向的孩子在熟悉的地方比较放得开,我想这不仅与情绪有关,也与经验有关。经验丰富了,知道怎样去应付各种问题,孩子主动性和自信心就增强了,交往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所以,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给孩子提供各种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从中得到锻炼。
2、让他多与同伴交流,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这样可以让孩子进入一个儿童世界,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会学到原来不懂的新知识,并享受到和同伴在一起的乐趣。为孩子选择一两个性格开朗、身体健康、年龄比他略小一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相互帮助。
3、让孩子自由玩耍,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整洁、卫生、安全等顾虑较多,因而总是限制孩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这样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应鼓励孩子去玩沙、玩泥巴,踩雨后的积水,爬石子堆、黄沙堆等,其实只需穿上合适的衣服,注意安全即可让他尽情地玩。这样无拘无束的自由玩耍,会使孩子的性格开朗起来。
4、耐心对待孩子,不要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不敢大声说话等,家长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作出太强烈的反应。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为什么书上给出的方法多如牛毛,我们还是经常无计可施?这是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孩子,是鲜活的生命体。生命有两个特征:独一无二,发展变化。正因为独一无二,所以别人的教育方法是无法照搬的,只能借鉴。所以说,我们并不缺乏教育的方法,我们缺乏的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我经常看到诸如《怎样与孩子说话100句》之类的书,通常翻过之后一句都记不住,因为那是作者对自己孩子说的话,体现着他的价值观、教育观和生活智慧。我们每天要对孩子说的话不知有多少,即使学了100句,遇到其它的问题说的还是自己的话。而且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延续的教育套路,突然学了别人的招数,用起来也未必能得心应手。
这并不是说家庭教育书籍有什么问题,书上的道理没错,但真正实施起来却不容易。比如,一本书上这么教家长:如果你今天在单位工作不太顺心,下班回到家又有一大堆家务等着你,你看到15岁的女儿在玩手机,应该这么说:“妈妈今天上班有些不开心,很累,我到房间里休息一会,你先帮妈妈洗一下菜。”书上的方法肯定是正确的,但我们做得到吗?我们可能会发一大通牢骚:你知道我上班多辛苦吗?养你这么大也不会帮我做一点事,整天就知道玩手机,也不好好学习……这就是问题所在。很多教育书籍比较适合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家长衣食无忧,心理健康,夫妻关系好,足够重视教育,并有时间和耐心陪孩子。而现实中大部分家长要面临生存的压力,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和烙印,很难照搬那些正确的书上教的方法去面对孩子的问题。所以看书看什么?要看书里的教育理论,然后与实际结合,力争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个性化解决之道。
在看书学习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家长要先审视自己的心态。在实际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我发现,很多家长提出的孩子的问题并非来自于孩子本身,而恰恰是来自家长的心态。从家长心态的角度来看,孩子的问题可以分为下面三类:
属于成长中的正常过程。比如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学习问题很多,是因为孩子的心智发展还没跟上,长大了会自然消失。青春期的某些问题也是暂时的,那些成长的烦恼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消失。
实质上体现了家长的焦虑。家长的焦虑来自几个方面:社会不公带来的不安全感(觉得读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与别人孩子比较造成的压力(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就觉得是问题)、生存的压力和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问题导致的心理紧张(把孩子正常的事都当成问题)。
孩子的确有些“与众不同”。其中还分两个情况:有些只是个性的问题,比如孩子内向,内向是个性而不算问题;有些确实是问题,这就要分析相对于孩子目前的年龄,这个问题可以改变吗?比如一个19岁女孩的家长跟我说孩子生活中很马虎。我说:你应该也做过很多努力去改变她了吧?她承认,并说没有效果。我说:19年养成的习惯是比较难改变的,除非她自愿地改变,你就留待今后的生活去改变她吧。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长的许多困惑就来自于努力改变无法改变的问题,导致自己和孩子都很焦虑。我认为解决问题不外乎两点:接受难以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而对于那些可以改变的问题,找到方法不会太困难。
篇3
父母要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很多时候,我们在无意中侵犯了孩子的权利,但自己却不自知。
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
家长为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比如英语、表演、跆拳道、围棋等。可孩子越来越喜欢摆弄机器人,不喜欢上学校的课,时不时就耍赖或装病。其实孩子“被动玩”的时间占据了“主动玩”的时间,导致孩子渴望利用学习时间来“玩”。
给孩子看的书太少
一次对学生阅读图书情况统计发现,63.3% 的学生平时经常阅读的是“作文类”书籍,且数量排在首位,其次是童话寓言类图书。事实上,数据显示,家庭图书拥有量在100本以上的学生比家庭图书拥有量20本以内的学生语文学习成绩高。
武断地告诉孩子“你错了”
孩子想喝果汁,可是妈妈偏偏给她倒了白开水。于是孩子一生气,把杯子从桌上推掉!妈妈强压怒火,冷着脸开始收拾残局。妈妈生气的表现和行为,等于直接武断地评定:孩子不过是在无理取闹。许多坏脾气的倔强孩子,就是这样养出来的。
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
《意见》指出,广大家长要及时了解并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要始终坚持儿童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境,努力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性;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避免缺教少护、教而不当,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父母要等待孩子按规律慢慢成长
教育是一件慢成长的事情,但在实际中,我们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足够的耐心。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好,走得快些,再快些。
否定孩子的个性
“我的孩子非常内向,我该怎么改变他的个性?”其实,不妨肯定孩子的个性,把所谓的“外向”当作一种技术来学习,不管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不给孩子留犯错的空间
萧萧上幼儿园时,萧萧爸爸给儿子列了66条不许犯的错误清单。上面包括不许打破杯子、不许跳得太高……每天临睡前,都会让孩子反省今天是否有犯过以上的错误。但就是这么一个乖孩子,上中学后,却成了让老师头疼的叛逆孩子,最后他的妈妈不得不辞职在家管孩子。
习惯给孩子做决定
有位著名企业家曾经惊讶于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还要靠家长,他认为“如果家长帮孩子做了太多的决定,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心理:反正有父母帮我做决定,这不是我的责任。当有一天他面对独立,他的路反而会走得非常艰难。”
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意见》指出,学龄前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拥有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小学生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长自我保护知识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励孩子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
中学生家长应该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
父母要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我们每天都盯着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每天进步一点儿。但我们也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应会反思、善学习
康康一提到数学就头疼乃至厌学。经过交流发现,康康的父母对孩子太过严厉;父母对孩子没有任何指导,陪伴孩子的就是命令。所以,孩子做错事后不要总是责怪孩子,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
应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有多少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把孩子催进房间做作业,自己却一直看一直玩;又有多少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做人要诚信的同时,自己却在答应孩子的某些事上没有说到做到!
应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
有些爸爸妈妈总是过于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而阻止孩子参加各种适合的社会实践。殊不知孩子的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心正是在这当中培养的。
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意见》指出,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应该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庭教育本领;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
要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篇4
“人生之始于孩子”如果把人生比作太阳,那么,学生时代就是喷薄而出的太阳。可是,内向、孤僻、自私、厌学的“心理状态”却给绚丽的朝阳罩上了一层阴影,遮掩了人生的辉煌。这种现象在体育教学中也经常出现。因此,纠正一些学生中存在的内向、孤僻、自私、厌学的“心理状态”是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我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发现在每个班中,都有一两名性格内向、孤僻、自私、厌学的学生,其表现是:
1.感情不易外露,冷漠、孤独、呆若木鸡,整天“冥思苦想”中,他们回答别人的问题只是简单的点头或摇头。这种学生没有明显的喜怒哀乐,在别人看来,他们充满忧愁。
2.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观念陈旧,他们认为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不也生活的很好吗。导致学生对学习无兴趣。讨厌学习,根本不愿意参加任何体育运动。
以上列举了一些学生中内向、孤僻、自私、厌学“心态”的现象。那么,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大致有一下几种:
1.封闭式的家庭,隔绝了学生与社会的交往。现在三、四口小家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即使不是独生子,二胎指标间隔的时间也比较长,儿童在家中没有与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机会。父母又必须沿袭几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再加上农村居住又比较分散,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较少,加之为了安全,整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这样就使孩子真正的成为“井底之蛙”。
2.家长的溺爱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了儿童心理上的压抑。我们农村的家长本来就没受过太多的教育,怎么会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此,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纯粹是随心所欲。高兴就是儿子长,儿子短的。什么“宝贝”“心肝”遇见干活累了,不顺心了,就大动肝火,甚至拳脚相加。对待这样的“精神不好”孩子真是无法适从,只好沉默不语,免得惹是非,长期下来,孩子就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
造成学生性格内向、孤僻、自私、厌学的心理状态和原因是多方面的,这种不良的性格也只是表现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它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不愿意与其他学生交往,受不到良好的影响,学生之间的交往,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有些学生在家很不听话,家长管不了,到了学校,非常听老师的话,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收到了其他孩子的影响。在集体的活动中,同学们易于沟通彼此的感情,找到了发挥特长的天地。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形成,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能与其他同伴相协调。反之,那些与其他学生不交往的学生,就收不到这样良好的影响,得不到多方面的锻炼,而成为一个冷漠、自私、退缩的“吝啬鬼”“胆小鬼”由于这种人不愿与多数人交往,时间久了,其他学生对他也产生了反感,不愿意接近他了。这样恶性循环一经形成,就越发不可转变。
其次,对学习无兴趣,厌学的心态,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时代,设想,没有一个好素质怎能适应社会需求,怎么立足于世界呢?具有这种心态的原因,一是家长观念淡薄,他们认为没文化也照样生存,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随其自然,久而久之,孩子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影响。其二是受社会一些读书无用,金钱第一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助长了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厌学的情形。
看来及时纠正学生内向、孤僻、自私厌学的心理状态势在必行,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下面的方式: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性格标志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才会形成良好的性格,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道德都是高尚的,品德都是良好的,范仲淹从小以天下为己任,长大了也能“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从小就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为中国以及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他伟大人格的写照,可见,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劳动、爱人民、守纪律、诚实守信等品德,对于纠正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是行之有效的。
篇5
【关键词】自卑心理;自信心;心理辅导
一、案例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乔某 性别:男 年龄:11岁 年级:五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初中。
二、案例主要问题
性格非常内向、有较强的自卑心理、不合群。
三、案例分析与诊断
乔某现就读于小学五年级,因其父母是在外地开水果店,所以寄宿在一位亲戚家里。平时和亲戚缺乏沟通,父母因离他很远的缘故,关爱的也就很少了。他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亲戚家里做作业,看看电视,没有太多的和小伙伴交往,因而使得他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这只是其一,外界环境因素对他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他来自父母的遗传因素,通过和他的交流接触,我了解到她的母亲也是性格内向的人,这个遗传因素是先天的,但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等因素来改变他,因为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肯定是主要的,而遗传因素是次要的。
乔某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而父母对他的期望却又很高,导致他的自信心不足,从而产生自卑感,不合群。
四、案例辅导过程
找出了病因,就可对症下药。针对乔某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虽然性格内向和外向的人都各有优、缺点,但性格太内向对他和人们交往带来障碍,对今后的发展不利。我们现正处在开放、竞争的时代。性格外向一点对他的成长肯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想尽办法使他性格外向、活泼些。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因此,考虑到乔某父母不在身边,就要求他的亲戚平时多关心他,多和他交流,多鼓励他:相信自己,你能行。多说说在学校里发生的学习和生活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他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另外要让他感到老师可近可亲。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性格内向的学生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就更应接近他。蹲下身体和他做朋友。在上课时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他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课下多与他谈心交流,让他能感到老师的温暖和深深的爱。还引导他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要求他和学校里的同学多交往,在和同学的交往过程中,让性格外向的同学带动他活泼起来,经过几次的这种交往,我发现他愿意和同学玩了,也许是同学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吧,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从而逐渐的使他性格外向起来,这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积极的配合下,循序渐进历程。
通过老师和他做朋友,让他与同学交往,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克服困难的烦恼,给她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他比以前活泼多了,也变得自信了些,自卑感少了许多。也愿意与大家交流了。综上所述针对学生的自卑的行为和情绪,应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2、关爱学生,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有人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因此教育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帮助他树立自信,再指出他的缺点,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3、家校结合,改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与家长配合,经常互相沟通,对该生在学校或家里表现好的闪光点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孩子形成正常的心态和增强心理承受奠定坚实的基础。4、激励性赏识,转移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不难,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而恰当地给予激发和促进,而激发与促进的关键又在于赏识,对于自卑的学生,及时地予以激励性的赏识,是非常有利于教育的。5、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所谓的自卑的学生大多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使他们走出不良的束缚,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五.案例辅导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我忽然发现乔某自信的神情,他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们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学交住,进步非常明显,他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他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学习中找到了自我,学会了和同学相互合作,一起完成作业等,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不看低他。有进步就给予鼓励,这样他的性格慢慢发生改变。使他变得自信,变得聪明了,成绩也进步了。
只要我们给他积极的心理辅导,鼓励他多和同学交往,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相信他会有更大进步;使他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
六、案例反思
篇6
【实录一】:
晨间区域活动时间,强强在老师的带领下坐在冉冉旁边,没等一会儿,冉冉就哭了起来,我连忙走过去问:“为什么哭啊?”冉冉委屈地说:“强强不玩游戏,总是抱着我,还拉我的辫子。”我安慰了冉冉,对强强说:“你是不是很喜欢冉冉?那就和她一起好好地玩,你拼一块,我拼一块,不会就问冉冉怎拼,不要抱着她,这样就不能玩游戏了,而且还会弄疼冉冉,知道吗?”于是我手把手地教他进行拼图。刚等我走开,冉冉又叫了,强强又抱着她,把冉冉吓到了。我批评了强强,他低着头一动也不动,突然冒出一句:“我是大灰狼!”
【实录二】:
正在上语言活动《小蛋壳》,我提出问题:“小鸡宝宝离开了蛋壳,小蛋壳想去找谁做它的新家?”小朋友有的说蚂蚁、有的说蜗牛、有的说毛毛虫……正当大家回答热烈时,强强突然大声叫着说:“大灰狼!”先是震得全班一愣,随后引来哄堂大笑。我示意小朋友们安静,然后问强强:“为什么找大灰狼?”小朋友也纷纷反驳说:“大灰狼很凶狠,小蛋壳不会找它。”“大灰狼太大,小蛋壳太小。”……“强强,你来说说你的理由。”他振振有词大声地说:“我是大灰狼!”边说还边做大灰狼的动作,根本就陶醉在他的世界里,小朋友们的情绪也被他搞乱了。
【实录三】:
户外自由活动时间,瑶瑶、嘉嘉等几个女孩子正拿着玩具嬉笑着飞跑,原来后面跟着强强正在追。追不上,强强停下来,气喘吁吁地握着拳头在空中使劲敲,还用力地跺着脚,“嗯!我是大灰狼!嗯!我是大灰狼!……”满脸通红地发起倔脾气。我马上走过去,问:“强强,怎么了?”他不说话,我握住他的拳头让他安静下来,“不要着急,怎么了?告诉老师,老师帮助你。”他还是不说话,我蹲下来把他抱在怀里,安慰他说:“有什么事情要说出来,这样别人才会知道,才能帮助你,这样吧,我来猜猜发生什么事了,如果我猜对了,你就点点头,猜错就摇摇头,好吗?”他点点头。“是不是你想和瑶瑶她们一起玩,可是她们不和你玩,你找不到朋友,很生气?”他又点点头。强强的两次点头,深深触动了我,我把他抱的更紧,说:“你是大灰狼,小朋友们当然怕被你追到了,没关系,我们不做大灰狼,老师和你一起玩。”我找来一个皮球,和他玩抛接球的游戏,故意做出一些滑稽的动作,终于把他逗笑了。后来我又宣告说:“孩子们快过来呀,强强不做大灰狼了,我们一起玩吧!”我站在强强后面,教他抛球接球的方法,因为有了老师的参与,越来越多的孩子聚集过来一起玩,强强玩得很开心。
一、个案分析
针对他的表现,我们对强强进行了一次家访,与他父母亲一起分析孩子的行为,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1.保护过度,没有自信。孩子是2005年8月份出生的,相对同班的孩子年龄偏小,加之父母年龄较大,得到这个孩子不容易,所以对这个孩子更是溺爱有加。父母工作忙,大部分时间由奶奶照顾,奶奶的宗旨就是让孩子在家吃饱、穿暖,不磕着碰着,一心一意保护着宝贝独苗,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造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到了幼儿园,完全脱离家人,他就无法适应,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不敢做,与同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从而产生不自信心理。
2.缺少交往、不懂相处。奶奶很少带孩子到小区里走动,入园前社会交往能力也几乎为零。看到幼儿园里那么多小朋友,有一种害怕心理,无所适从,从而采用躲避方法,生怕被同伴弄疼,这也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或者他想和同伴一起玩时,却不知道怎么和同伴相处、交往,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只能用一些直接的行为动作,如抱、追、拉等。
3.性格内向、缺乏勇气。当孩子与外界交往受到阻碍或挫折时,本能的反应就是:停止,而由于性格的内向、胆小,无法冲破内心的屏障,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不敢去尝试,无法进入周围世界时,对周围的事物就变得逐渐淡漠,慢慢地大脑“停止”的信号就转变为“后退”,后退到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中。
4.渴望关爱、方法消极。孩子常说“我是大灰狼”,在他心中大灰狼不是同伴们认为的反面角色,而是很厉害的形象,小动物都怕他,如果他是大灰狼,小动物们就会听他的。从另一个的角度看,在孩子单纯的心灵中出现了极度的渴望,渴望与同伴一起游戏,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这种渴望让他失去了判断,也因为他能力较弱,缺少自信和勇气,不懂交往相处的方法,就只会用一些消极的方法。
二、教育措施
对于这样一个内心极度渴望关爱和友爱的孩子来说,老师的空洞说教,常规的启发引导都是不起作用的,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心病需要心药医,要先打开孩子的心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的心田注入甘露,用爱去滋润他。
1.用目光给予心灵温暖的阳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最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性格孤僻的孩子,内心非常敏感,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追寻着教师的目光,希望从教师的目光中寻找到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他们虽然表面上对周围的一切显得漠不关心,其实脆弱的内心比谁都在乎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形象里,从他们的眼神。我们更是可以发现他们纯真的心灵里有着对孤独的恐惧和被关注的渴望。
2.用微笑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微笑是最美的语言,是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微笑是一缕柔和的灯光,温暖别人,照亮自己;微笑是一曲无声流淌的音乐,能调节紧张的气氛。英国诗人雪莱说过:“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孩子需要微笑的教师,尤其是那些性格孤僻的孩子,他们因害怕被拒绝而远离人群,因缺乏自信而畏首畏尾,对他们而言,教师的微笑胜过任何华丽的语言,在教师慈爱的笑容里会获得理解、宽容和信任,在教师微笑的语言里更多几分惬意和阳光。
3.用表扬树立心灵自信的勇气。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人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表扬和鼓励会使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更加健康地成长;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孩子变得畏缩犹豫,甚至一蹶不振。因为“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而“坏孩子”都是批评出来的。
4.用交流消除心灵潜在的消极。性格特殊的孩子,他们表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不是真正的内心,他们不善表达,潜在着消极的心态。而谈心,就是一碗很好的滋养心灵的“鸡汤”,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老师教育孩子的实质是师生两颗心愉快地碰撞,实现情感的交流、融洽、升华。
三、教育反思
篇7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教育
Discussed shallowly to defends the child to show loving concern remains
Huang Lianhua
【Abstract】Immediately, the 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but the 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s education question is also gett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should bring to the general educator’s attention.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reason which the 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 question produces, and proposed the solution remains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education for children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pointed out that should show loving concern the 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ampus.
【Key words】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 Showing loving concern; Education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而孩子对家长依赖性都较强和较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们的孩子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违纪违法事件。例如我校柴**同学,作业不按时完成,成绩很差,甚至在上学途中突然走失,和其他同学相邀一起打牌,家人以为在校读书,学校以为生病在家,影响非常恶劣。找到他爷爷和奶奶协调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说:“教育孩子我们也不懂,我们给他吃饱穿暖就尽到责任了,全靠老师帮忙教育。”对此我们有何话可说呢。
虽然我们在生活上对孩子给予了足够的关心,但是我们在孩子的学习,心理、生理、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又给予了多少关心和关注呢?比如孩子在校干什么?表现如何?及时回家吗?……这些我们关心了吗?虽然孩子父母的亲情缺位了,但关爱不能缺位,为了让留守儿童“离开不离爱”,为了提高大家的教育方法与管理的有效性,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
留守儿童在家,生活成了孩子的主要顾虑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像新娘一样对待孩子,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大家都知道亲娘对子女的爱,是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含亲茹苦,只求孩子成材,将来过得比自己更好,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贪图将来他们对我们的报答,因为这些无私的付出会密切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慈母般的爱,将是推动孩子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2 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
把孩子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心理健康问题已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2.1 性格孤僻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
2.2 有自卑心理情绪。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2.3 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激进冲动,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与家人顶撞,不听亲人劝告;不听老师的教导,与教师对着干。
2.4 产生怨恨父母心理。有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问题,其中年越小的孩子表现比较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所以我们对待这些问题要认真谨慎。
我们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3 正确的教育孩子
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性格缺陷,使我们的工作就更是复杂了,那么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严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比如:
(1)我们怀疑孩子说谎时,怎么办?千万不要当面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要通过多方调查,证实孩子确实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
(2)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纠纷,怎么办?要教育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千万不要支持孩子说谎,推责任。
(3)当孩子与我们对着干,怎么办?我们要充分冷静,等双方都冷静后,我们再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亲切交谈沟通,指出孩子的不足,错误和缺点,并说:“孩子,跌倒了再爬起来,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
(4)当孩子缺乏自信的时候,怎么办?我们要热情鼓励并告诉他(她):“孩子,把头抬起来,我相信你能行!”
(5)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可以帮他们擦去眼泪,并安慰他们说:“孩子,没有关系,任何人都会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最坚强,以后别人会理解你的。”
篇8
关键词:科学歌唱;教学方法;歌唱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41-01
一、科学的歌唱教学
(一)发声练习与唱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少儿刚开始学习唱歌时,先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演唱,然后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并提出希望,这样容易激发少儿对歌唱学习的兴趣,同时鼓励少儿继续学习的愿望。在进行歌唱教学时,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喜爱的歌曲,再根据少儿的音色、音域条件选歌,唱歌时有进步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的自信心一步步增长起来。歌唱训练中,枯燥的歌唱姿势、呼吸练习、共鸣练习、连音与跳音的练习要尽量使这些基本练习更具趣味性、直观性,从而使少儿时刻保持歌唱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习,是建立在兴趣学习基础之上的。
(二)歌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声乐基础教育中,为了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发声方法,除了采取给予孩子们不断地鼓励和表扬外,还要参加各类演出活动。例如:学校、社会举办的各种表演活动及歌唱比赛,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锻炼自己,在比赛过程中学生若有问题,老师要热心帮助其解决,进行积极引导,如果取得了好的成绩要进行嘉奖,给予肯定。通过舞台实践,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因此通过歌唱及艺术实践激起孩子学习歌唱的兴趣。
二、艺术性的歌唱教学
(一)交流艺术
(1)不要过早的、给孩子加以“定位”。实际上少年儿童可塑性非常强,他对自己不一定有正确的评价,而老师不恰当的评价会使上述行为变得更严重,发展下去也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成长路线。
(2)眼神和语言的赞赏。从学习歌唱的第一天开始,要求老师对孩子多用鼓励性语言,找出孩子的优点进行称赞,当孩子在课堂上发言、演唱、表演或做游戏时,老师用鼓励和欣赏的眼光来观看,这样孩子既得到老师的赞许又得到同学们的掌声,有了成功的喜悦和战胜一切的勇气,当孩子有一点进步时,要给予肯定。比如,孩子在练声中,可能位置控制的不是很稳定,我们可以夸奖说:“对,很好,位置不错,声音很好”等一系列带有奖励性的语言和眼神。
(3)保护少年儿童的优点。要求教师注意保护和对少儿优点的及时肯定,少儿都会有希望被他人评价或表扬的期望,孩子的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自己长处的基础上,如果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己认定的优点,甚至轻易地加以否定,那么就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孩子的自信心。
(二)激励艺术
所谓激励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鼓励。教师的语言手段是否科学,就是看他的教学语言是否触及了少儿的心理,产生激励作用使他们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出超乎寻常的艺术力。对于那些较为内向的儿童,教师要使用激励鼓舞的语言,营造热烈向上的氛围,使内向的少儿勇于举手回答问题,当其回答完问题或演唱完时要及时给予肯定,进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自信心。
(三)游戏艺术
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少儿具有好奇心理、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准备讲的知识、歌曲内容编在游戏里,让少儿在游戏的过程里学习到要掌握的知识。如:边唱边做开火车的游戏,边唱边玩拍皮球的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的游戏,这样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唱歌的乐趣。
(四)情感艺术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没有情感,艺术就没有生命。室外教育是一种区别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在这种环境里就要让孩子感到这里像学校又不像学校,既像儿童乐园,又不单纯是游玩场所,教师是老师又是好朋友,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每一个学员都要付出爱,对他们进行细致的了解、研究、分析,掌握他们的心理,挖掘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冷漠无情,经常发火,使少儿害怕、紧张、焦虑,这样心理影响生理,神情紧张、反应迟钝,导致声带肌肉僵硬,自然不能很好地歌唱,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去感动少儿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质,这样不仅使少儿在欢乐中掌握歌唱的正确方法,而且还体验到快乐的学习生活。但是在教学中必须严中有情,不能单方面强调情感性而失去教学的严谨性。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声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
[2]李凌.歌唱艺术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5月.
篇9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现状 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远离故土,加入到打工的潮流中,还有许多人走出国门,远赴重洋寻找“出路”。于是,在永春这个小县城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打工族”家庭子女,也就是“留守儿童”。我是一个农村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我们的幼儿园里,也有“留守儿童”,而且人数不少。因此,了解“留守儿童”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适时进行品德教育,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一、幼儿园“留守儿童”品德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形成所谓的“单亲孩子”;一类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孩子托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其他亲属、邻里代管,形成“孤儿”。由于长时间失去必要的亲情,有的甚至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就出现心理不健全状态。具体有如下表现:
1.缺乏良好的学习榜样。
“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一个需求父母为其做出各方面的行为榜样的阶段,比如性别角色化、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和形成。而当这种必需的父母教育缺失的话,就会给孩子留下不良的心理阴影。再加上农村父母本身可能就没有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更是造成幼儿的家庭教育严重不足。
2.性格内向不合群。
心理孤独是“留守儿童”的通病。由于长时间处于无限制或过多限制的情况下,多数幼儿严重缺乏社交行为能力。他们有的欠缺热情,不合群,表现冷漠;有的性情孤僻,寡言少语,独来独往。例如我班的小如小朋友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由于父母长时间出门在外,不能与之沟通,再加上代管的祖父母忽略了与幼儿交流的重要性,因此小如的性格很内向、不和群。
3.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不懂遵守幼儿园的活动常规,喜欢与同伴争吵,争抢玩具,胡作非为;不听代管人的话,我行我素。如我班的林楠小朋友,由叔叔婶婶代管。由于代管人教育失当,林楠平时调皮,爱搞恶作剧,遇到不顺心的事喜欢哭闹,久而久之便形成独霸专横,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这些行为使代管人乃至教师感到难以对其教育和管束,要么采取高压政策,要么放任,但均无实质性效果。
二、如何对幼儿园“留守儿童”进行品德教育
1.师幼互动,营造和谐、快乐的集体气氛。
在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或娱乐活动,多创造机会让“留守儿童”与同伴交流,让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活动,使他们逐步学会与同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在各种活动的交流和沟通中寻找温暖和友谊。例如鼓励像林楠这样的幼儿多与爱动脑筋、守纪律、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交朋友,也可和老师交朋友,说说心里话,悄悄话,使其逐步克服独霸专横、一意孤行的性格,学会与同伴相处,用爱心弥合他们残缺的心灵。
2.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幼儿园应该多为“留守儿童”提供活动和展示的空间,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的成绩或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肯定。例如鼓励像小如这种性格内向孤僻的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展示她的作品,以引起其他幼儿的关注,并提醒其他幼儿多与之交往,让小如小朋友感到自己也很棒,大家都喜欢她,从而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使其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3.适时教育,稳步提高“留守儿童”的能力和意志。
适时向“留守儿童”提出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以促进“留守儿童”能力和意志力的发展,弥补隔代监护人因溺爱对“留守儿童”造成的不足。例如采用轮流当“小老师”的方法,鼓励在不同方面有进步的“留守儿童”来当“小老师”。这样既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又能提高他们不同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降低他们因受教育断层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4.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幼儿园应及时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随时进行观察记录,并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如小如和林楠两个小朋友就是两个不同典型的“留守儿童”性格特征,对他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指导方式,及时纠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使幼儿园教育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5.做好家园联系,强化家庭教育责任。
加强家园联系,建立家长学校,经常下乡家访,使家长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探讨并推广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例如经常与小如、林楠小朋友的监护人取得联系,让监护人了解他们在园的状况,以及他们在家中的表现;家园共同配合,采取最佳的教育方式。同时充分利用他们外出打工父母回家的时间(春节)召开家长会,与父母交流沟通,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共同探讨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方法;保持幼儿园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
转变“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错误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上,还要特别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意志,高度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态度、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使孩子全面发展。
总之,“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我们应为农民工子女创设教育条件,对他们应该有耐心、爱心、细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得失,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让他们得到平等的教育和关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资料:
篇10
一、课内篇。
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智新超越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
二、课外篇。
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课外多开展一些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孩子能力,提升孩子感悟力,培养孩子好习惯。
三、家庭篇。
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的教育,也是父母的教育。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四、改变篇。
21天为一个周期的训练,孩子们有收获、有改变、有感悟。
内向小男孩谢晨阳:我性格比较倔强,不太积极。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提问也会思考,但是很少发言。还有就是在班级里,我背书可以说是最快的,但都是死记硬背。现在学了方法,以前可能2个月才能背下来的百家姓,现在短短两三天就可以背下来。
并且和同学的互动也增加了,课间不仅唱歌,还有跳舞。回去之后也要积极主动发言,在学习上要用思维导图。
小大人拓淼苗:第一.我学会了怎样和人沟通,还会安慰人了。
第二.在感恩课上,让我学会了感恩。
第三.这些学习方法的掌握,我做作业的效率肯定会提高,以前我就是特别拖拉。并且思维导图让学习会更轻松,一本书画成一张思维导图,想看哪一个,拎出来就是一串儿!
大胖程培栋:经过这21天的洗礼,自信了很多,敢上台讲话了。背东西比以前快了很多,想象一幅图画,远比纯文字的记忆要快。
特别是当选了连长,刚开始的时候,队伍很不好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自己的组织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这里很开心,现在也不是特别的内向了,觉得自己的状态很阳光。回去之后,要保持这种心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也要坚持下来,多参加活动。
五、感恩篇
赵士伦对爸妈说:我在智新超越过的很好,在这里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努力,还有我的战友。感谢你们对我十年来的养育之恩,谢谢你们对我一次次的原谅。
在这里我懂得了什么是珍惜,什么是失去。爸,我爱你!妈,我爱你!21天结束后,我会让你们看到不一样的儿子,以前的每一件错事,对不起。我爱你们。
美丽的小女孩丁璇想对所有教官说:“你们辛苦了!”
在这21天里,晚睡早起的是你们,挨骂受罚的是你们!当我们心情不好时,是你们开导我们;当我们互相抱怨时你们指出问题;当我们任务完不成时,你们及时鼓励。
总而言之,在这短短21天里,我收获了太多太多,宽容、理解、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的方式……在21天后,你们看到的将是一个不一样的我,一个全新的我,自信的我,阳光充满活力的我。
我一定会让你们为我骄傲和自豪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你们对的严格要求,对我深深的爱!
我绝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我也不会让爱我的人伤心、流泪!再次道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六、结营篇。
8月25日在北京清华科技馆内举行了智新超越快乐的好习惯播种营的结营仪式,他见证了近百名孩子的成长蜕变。这个仪式,不仅仅是孩子们的狂欢,也是家长们的盛宴。
北京智新超越教育认为中小学教育即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北京智新超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教学楼4200厅 邮编:100084
热线:4006-198-001
010-51295007 82866557
传真:010-82866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