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系统 体系作战 通信院校 士官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178-02
士官是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的关键力量。士官通常直接担负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的任务,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岗位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技能性;这决定了士官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应是:为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造就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我军现有通信装备的高技术士官专业人才;如何完成培养目标,是每一个士官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都必须面对的历史课题。
1 以士官人才培训需求为出发,明确培训目标
人才培养与军事斗争准备要求相适应,是军事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就必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信兵基于信息系统联合作战“体系保障、体系管理”能力的新变化,对通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通信士官建设需要以下两类种类型的人才:一是面向通信兵分队的管理型人才;二是提供兵种技术服务的保障型人才。面向通信兵分队的管理型人才,即基层通信分队执行日常管理和遂行通信兵战斗任务的具体组织者,主体是士官人才,是军事通信与信息服务保障的基础力量。应具备较高的个人军政素养和基层带兵能力,懂装备、会训练、善管理,专业技能熟练,组训能力较强,管理带兵能力突出。担负的主要任务:带领通信台站、分队遂行通信与信息服务保障任务,组织通信兵分队军事训练,实施通信兵分队日常管理。提供兵种技术服务的保障型人才,即通信与信息化装备的操作使用与技术保障人才,主体是各级通信部(分)队技术军官和士官人才,是军事通信和信息服务保障的支撑力量。应熟悉主战装备的组成原理、战技性能和运用特点,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担负的主要任务:按照综合信息服务要求,具体实施军事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等,承担装备操作使用和维修维护工作。
人才需求决定了通信院校士官职业技能培训的训练目标应当是:为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造就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我军现有通信装备的高技术士官专业人才。
2 贴近任务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2.1 深入部队,明确岗位需求
目前,为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我军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军革,新变革中,部队作战的通信保障如何保,在这种情况下,通信士官要做的工作是什么,任职岗位的需求是什么,技术要求是什么,通信士官所要具备素质是什么,他们应当具备知识和技能是什么,是我们必须明确的问题。
要深入了解岗位需求,就必须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分析部队实际岗位需求。要深入部队参观、学习、探讨、研究,也可以指派部分教员和科室人员定期到部队代职,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情况,实时地调整教学课程和内容。组织专门从事教学且经验丰富的教员、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领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协同制定出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士官教学课程和教学计划。
2.2 根据培训需求,调整培养方案
练为战,而不是练为看;战争需要什么,我们就训练什么。而决不是我们训练什么,战争就会用什么。部队作战和平时的战备执勤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训练什么。
在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政治思想、军事素质、体能素质和基本知识的教育训练外,应尽量压缩和合并一些无用或应用较少的课程;加强技术性和实用性方面的训练;使整个技术教育训练过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强调信息技术、专业技术、通信装备的训练;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发挥通信院校过去的训练特色,突出实际动手能力的教育训练。紧跟新科技、新技术、新装备的变化,从实战需要和军队的现有通信装备出发,加强军事通信装备技术技能方面的强化训练。充分利用现有的训练场地、实验室、机房、通信车等进行专业技术强化训练。大力开发仿真模拟设备和实战训练软件,以解决设备不足和维修困难等问题。
2.3 根据通信兵保障内容,科学设置教学课程
通信兵的保障特点决定了其在保障要求上,不仅要做到“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而且要实现指挥信息的有序流动、高效融合。在保障内容上,由通常的电话、电报、计算机和视频保障,逐步拓展为综合信息接入、传输、处理、分发和防护的一体化保障。
2.4 以岗位职能要求为依据,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在基础课内容把握上,弱化对学员专业技能培养服务作用不强的内容,坚持基础课以“够用”为度,适当降低基础理论教学起点,适当收缩基础理论教学宽度,突出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在专业课内容的把握上,强化学员岗位任职和技能培养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坚持专业课以“能用”为限,适当调整专业理论内容,弱化难、偏、深的纯理论,突出操作、维护、故障分析的内容。在操作实践内容的把握上,强化学员的岗位任职特点的内容,坚持操作实践课以“管用”为主,突出重点方向、重要岗位的操作训练内容。
2.5 针对各专业特点,优化教学计划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调整士官的教学和训练计划。例如:“军人心理学、军用公文写作”等课程,均没有必要设定为20学时,每门设定为10学时足够,这些课程讲完要点即可,至于每个学员这方面水平的提高,还应当主要依靠平时的学习运用和练习锻炼。其他的一些课程,如,数学、物理、英语、素质、地形学等课程,也可以精简、压缩或合并。
3 针对士官教育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3.1 深入了解士官学员的学习特点,力争因材施教
士官学员来自于部队的各个岗位,文化层次和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差异。有的曾工作在通信第一线;有的是工作在司政后部门;还有一部分是司机、文书、公务员、保管员等。在他们中,有的是高中毕业;有的是初中毕业;有的初中还没毕业。有的学习能力很强;有的学习能力很差。他们都是被各个部队选送到该院来深造学习的,不管他们来校的路由如何,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士官毕业生。
士官学员的学习特点是:文化水平偏低,高深理论难以接受。但是,他们热情奔放、好学易动,动手能力较强,对于课堂讲解喜欢讨论交流,对于机房中实际操作实践兴趣浓厚。
3.2 灵活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
根据士官教学大纲和士官学员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进行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员在教学时应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避免很深奥的理论说教和很烦杂的数学推导。在教学中根据内容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诱导式等教学方法。在实践环节可采用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在教学中采用群众检查、群众督促、群众评比的教学方法,由课代表和技术骨干带领执行。
3.3 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实施信息化教学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方便快捷的资源获取利用方式相结合,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当前,通信院校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有限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缺乏成为制约信息化通信士官人才培养的一个瓶颈。因此,重视各种教学资源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建设,尽快走上网上教学、网上练兵、网上考核的路子。
作为通信士官培养院校,要明确部队通信士官岗位需求,实现现代信息化战争士官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从实战出发,调整通信院校士官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提升通信院校培训士官的能力水平,努力实现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秋菊.适应体系作战信息保障要求,加强通信士官人才队伍建设[J].军事通信学术,2010(5):51.
篇2
电子通讯信息;高技能;研究
1 电子通讯信息产业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
当前我国技能人才状况 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部分在制造业;一部分在服务业。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 一直致力推动工业化发展。 特别电子类已成为我国极为重要经济支撑和提高综合国力有效途径, 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完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有关工作。一些高校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校企合作规模越大、关系越密切,学校发展的速度越快,步子越实,校企合作发展电子行业的必由之路。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学校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先后与瑞安建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原国资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创维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并签合作协议、为其培养高技能人才
2 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和企业职工队伍技能水平偏低的原因
2.1 经济发展增加了对技能人才需求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可以说,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造了技术工人需求的大环境。第二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对技术工人的强劲需求。我国正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由于经济的 高速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再加之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和科技进步加速产业分 工,必然涉及到人力资源结构变化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以山东省为例,每年需补充技术工人 约 40 万人左右。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增加了 很多新职业, 大批低技能就业岗位正日益转化为高技术含量的岗位, 急需一大批适应新要求 的新型技能人才。 而此时中国人力资源结构出现了和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样的发展轨迹, 劳动 力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特征。加之有效供给不足,这必然进一步增加对高技能人才 的需求,造成我国劳动力结构处于中间层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2.2 社会认知偏差影响了人们从事技能劳动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重学历、 轻技能”的片面人才观念,把学历和身份作为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形成了技术工人不是人 才的社会刻板印象,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存在这种社会认知偏差,人 们没有把技术工人作为人才看待, 用人上身份界限没有完全打破, 缺乏技能人才成长的激励 机制和社会流动的上升通道。 技术工人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尊重, 劳动价值也没有得到相应 的回报。在社会利益分配上很少关注工人群体。从职业生涯看,具有学历和干部身份的人才 可以有多种社会流动的上升通道,而技能人才只能干一辈子工人。由于技术工人社会地位、 经济地位偏低,降低了技能人才群体的凝聚力。许多青年不愿意从事技能劳动,造成技能人 才短缺。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衡量标准,应该以需求和能力为本位,社会分配 应以贡献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2.3 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供给不足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主要表现在 普通教育上, 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而与培养技术工人相关联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 以山东省为例,2003 年全省高考招生 37 万人,而明确定位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的技工学校、 高级技工学校,年培养能力只有 10 万人左右。其中高级技工的培养能力只有 3 万人。相对 于全省每年 40 多万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培养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技 术工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不高,造成社会对白领职业的高度需求,轻视职业教育。这种 教育结构造成职业教育培养能力不足。“过分强调学历教育和对专业性职业教育投入资本的 不足是导致中国技术工人水平低、 后备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这将影响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 竞争的能力。”
2.4 企业对职工培训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只使用、 不培养的做法造成职工技能水平偏低
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应发挥主体作用,因为企业是人才效益的最大受益者。但是,目 前很大一部分企业只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忽视一线职工的培训, 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 入严重不足,职工技能素质不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4 年 4 月对全国 40 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花费不高, 一半以上的企业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费用不到职工教育经费的 20%。究其原因,一是长期 以来,我国企业传统粗放式经营和管理方式没有改变,质量意识不强,不重视提高企业职工 素质。二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滞后,部分企业负责人忽视职工队伍长远建设。三是进入市场 经济以后,由于国有企业待遇偏低,很多优秀技能人才流向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造成 国有企业不愿投资职工培养。
3 完善培养条件,保证培养质量的高速发展
3.1 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硬件条件
高技能人才培训主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和应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下,学校使用教育专项资佥、加大投.入,完善实训条件,进一步强化多媒体机房、电梯、数控和电气技术实验室建设。目前,在建的电子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有江西省首个实物电梯实验室及先进的实验室20余个,被劳动厅领导形象地比喻为江西省电子信息技校的”独门武功”现已建成有专业配套的实验实习室40余间,实习车间1095平方米,计算机500余台,配备较为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1400多台.
3.2 提供高水平实习和理论教学师资
“打铁还须自身硬”,有了先进的培训教学设备,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技能培训,为学员提升能力服务,师资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培训,举办双师型教师培训班,组织观摩考察活动、并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到技工院校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聘任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3.3 采取”订单”模式培养
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生学完相应的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后,输送到企业就业。先后与南方电网、云内动力、云天化、南天集团、昆钢等合作培养了众多高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了满意的培训服务。
4 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化必须面向社会,走向市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1民办学校应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专业设置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一是专业设置上要克服重学科倾向,轻导向;二是培训内容上要克服管理类、 轻技能类; 三是培训上克服重理论讲授、轻能力提升。同样,社会培训机构也要及时调整办学方向, 跟上职业变化和技术进步的步伐。要形成民办高校与成人教育、公立高校三足鼎立之势。民 办高校的一切教育要围绕着培养市场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要按需设置、 年年调整, 电子商务、 市场什么人才抢手热门,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而“订单式 教育”和校企合作,使民办高校实现了与市场的零距离。同样,造就高技能人才,对缓解大学生 就业的结构型矛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要鼓励并指导高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补,联 合培养高职学生。
4.2企业要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企业一方面可以开发和培养现有技能人才; 另一方面可以引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现有技能人才培养上,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 促进初、中级技能人员尽快升级,成为高技能人才;二是要利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杠杆作用 来促进新生劳动力。目前,国内企业获得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是自己培养,方法比较单一。 企业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企业开展的技能培训主要有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 复合培训,复合培训所占比例最小。高技能人才哪里来,招才引智见效快,这当然是一条捷径。 但是大家都去你争我夺,互挖“墙脚”,必然产生人才内耗。因此要走引培并举的路子。首先加 大教育投入,依靠国家院校和民办院校培养人才,同时企业要立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培养高技能人才,此外要积极引进人才。
篇3
一、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设计,是院校组织实施教学、管理、保障的基本依据,涉及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以及教学配套建设等诸多要素。因此,机场保障士官培训必须从顶层设计着手,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严密组织相关教研人员赴各个部队进行实地调研论证,确保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在制订机场保障士官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意把握两个问题:
一是掌握岗位任职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如果对岗位任职需求不清,对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就会缺乏针对性,教学就无的放矢。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多种调研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机场保障士官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能力状况,掌握机场保障士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岗位任职培训的教学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机场保障士官的培训目标。
二是注意做好与其他培训层次的衔接和内容区分。由于机场保障士官培训是处于机场保障学兵和军官之间的一个培训层次,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本着“贴近岗位”的原则,准确定位,确保在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与学兵、军官等其他培训层次有效衔接,满足机场保障士官第一任职需要。
二、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机场保障士官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来自基层的一线部队,对专业都有一定认识。在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既要考虑基层部队建设对机场保障士官能力的特殊要求,又要兼顾士官学员自我发展的个性需求,构建必修、选修、自修和讲座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要加大选修课程的比重,使士官学员在修完专业必须掌握的课程基础上,自主选择适合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课程。
(一)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加大信息素质培养
要本着“贴近岗位需要、贴近部队实际、贴近作战任务”的原则,进行合理构建,形成模块化、开放性的课程体系,突出岗位任职的针对性、军事斗争准备的牵引性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前沿性。
一是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主要是实现“三个转变”:实现由“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并举”的转变,如人才培养方案紧紧围绕培养士官学员全面素质和能力,制订各专业层次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模型,制订“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军事基础训练计划、岗位任职能力训练计划”三个专项教育训练计划,把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帮助士官学员树立强烈的职能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练就过硬的军事体能素质上;实现由“封闭型”课堂向“开放型”课堂的转变,让专业课堂针对性更强,发展空间更大;实现由“教为主体”向“学为主体”的转变,教员要当好士官学员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使士官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
二是突出培训重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主题鲜明、内容综合集成、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融合性言就机场保障士官培养而言应加大专业课程整合力度,从有效履行信息化条件下船艇输送保障作战任务出发争建立特色鲜明、综合优化的专业课程体系,量身定做教材,着重体现信息化、理论讲授、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现地教学等环节。
三是突出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机场保障士官培训教学要着重突出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岗位任职需要什么知识就传授什么知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就重点培养什么能力。特别是要重视加大信息化装备实际操作、想定作用、预案制订的分量,使士官学员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提高士官学员的指挥和管理能力。
(二)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必须紧贴军事斗争准备、紧贴飞行部队实际、紧贴机场保障装备发展、紧贴士官学员任职需求。
一是加强系统集成。构建集约式的教学内容,对繁杂的内容进行梳理集成,按照先进性、基础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要求,以培养学员任职能力为主线,理顺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现实需要和适度超前的关系,搞好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专业能力的有机衔接
合理安排知识模块的比例、结构、时间和学习方式。在精选概念性、节点性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大胆舍弃与任职能力发展相关程度不大的内容,加大研讨、操作等实践性较强的比重,使课程内容真正有利于士官学员任职能力的培养。如针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特点和信息技术在保障领域的运用给机场保障方法、程序等带来的影响,及时充实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操控、组训等方面的内容。
二是加强动态更新。加强信息化条件下部队现实问题的研究,积极吸纳部队在军事斗争准备中所归纳总结的新成果、新装备、新技能、新战法和新保障法等内容,使机场保障士官教学始终紧跟船艇部队战备训练和学科理论的发展。
三是加强课程融合。要建立教学内容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士官学员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实际动手能力,快速提升士官学员的任职能力。如加强跨学科、专业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和凝练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扶持和发展战时机场保障指挥、机场抢修保障等新兴、交叉的学科,培育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使面向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更加突出,形成综合优势,使士官学员在精通本专业、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熟悉相关学科和专业知识,为提高任职能力奠定基础。
三、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着力提高组训能力
机场保障士官培训应注重实践练、精讲多练。理论教学在突出“精讲”的前提下,要灵活运用情景模拟式、专题式、研讨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使士官学员深刻理解消化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加快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一)突出“多练”,采取“一主线、四阶段”的教学方法 “一主线”,即以培养士官学员对装备精湛的操控能力为主线;“四阶段”,即将实践教学.过程划分为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模拟训练、毕业演练四个阶段,通过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士官学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装备的操控技能,提高保障能力。我部近年来加强教育改革力度,注重士官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实装操作、想定作业、实兵实装演练等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实现了实验室、车间和装备操作紧密结合,组织士官学员参观洞库和飞行机场保障保障,熟悉保障流程、了解装备,增强了学员对部队生活的感性认识;实现了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践结合,优化了课程实习内容与方式,增加了课程实习课目,压缩、调整了理论课教学时间,对课程调整优化,增加了风险和难度较大的训练;实现了实习操作和模拟演练相结合,建成了“除雪车模拟训练器”等一批现代化模拟训练设施,从而拓展了学员能力培养途径,提高了培养效益,建成了“感性认识一实践应用一岗位任职”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坚持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与部队训练相结合
实行开放式教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鼓励教员参加部队组织的各种训练、演习,把部队好的训练成果、新的保障法应用于教学。根据教学需要,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部队领导到院校授课。实施合作式的综合演练,以加强院校训练与部队训练的衔接。如与作战部队联合组织保障演练,通过与作战部队的合演、合练、合研,提高实践性教学起点,增强实战性,提高士官学员组织训练、装备控制和战场应变能力。
(三)下好士官培养的“三步棋”
一是实行特长任教制。针对机场保障专业课目多、难度大的特点,采取特长任教的方法,在参加培训的士官学员中将有一技之长的优秀机场保障士官集中起来,依据各自特长,使他们担负各个训练课目的教学任务,这样既提高了训练教学质量,又为士官组织训练提供了“样板”。二是实行“专家”帮带制。针对部分士官组训任教能力弱的实际,开展“士官授课、‘专家’会诊”的活动,抽调业务精、专业通、会组训的优秀军事主官和机关参谋充当“学生”,让士官试讲、试教,然后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体研究重点、难点课目的组训方法。三是实行考评激励制。结合战士技能比武竞赛活动,让受训士官学员参与其中,并把士官学员的立功受奖、评优与考核成绩相挂钩,有效地激发士官组训和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使士官学员培训方式多样化。
四、注重能力素质培养,完善士官培训考核机制
(一)考核内容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以检验士官学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为主转变为考核士官学员的综合能力。在主干课程考核内容上,不再单纯只考士官学员对机场保障专业基础理论的了解和掌握,而是重点考查士官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特别是信息化装备的操控。除课堂交流讨论、随机测试外,还要结合相关内容设计想定作业、制订预案。
二是以考核课程已有内容为主转变为注重考核内容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主要是以飞行部队当前战备训练、信息化条件下飞行保障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等作为主要内容来考核,检验士官学员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是从考核判断知识正误变为考核运用知识的创新力。在考核评价尺度上,不单纯看士官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应重点考核士官学员是否能主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应用和创新。
(二)考核方式上,建立院校与部队联合考核机制
请部队参与学员毕业考核验收,做到 “谁用谁考,用啥考啥”。考试的方法也不再是“一份试卷、一次考试定乾坤”,而是实施课程考核与专业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的全程“爬坡式”分阶段考核。课程考核采取专题交流讨论、理论考试、实际操作相结合,以专业综合素质考核为主,其内容包括课终论文、想定作业、实际操作考核三个部分。课终论文是士官学员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目前部队战备训练、后勤保障、装备保障等内容进行的学术研究和探讨;想定作业是以军事斗争实际为背景,结合飞行部队训练实际,分别设置相应训练课题,使士官学员熟悉掌握战时飞行保障作业的程序、内容、方法,锻炼士官学员战时应急反应能力和组织谋划能力;实际操作考核是指一线部队的指挥员和教员组成联合考核组,设计实操考核科目内容,采取士官学员现场抽签、现场答题、现场操作、现场打分的形式,由评委给出分数。专业综合素质考核可以改变考核中的随意性,进一步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较好地解决毕业考核“一锤定音”的问题。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机场保障士官培训的教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前沿的学科专业发展理论,更要有丰富的部队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要能够及时指导士官学员解决各种理论与实践难题。
一是合理定位,科学编配。根据机场保障士官培训的特点和岗位需求,对每一位教员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其教学科研主攻方向,科学编配师资队伍,形成合理的梯次。通过定方向、定目标、定任务等措施,缩短转型周期,使教员队伍尽快满足任职教育的需要。
二是送出去培养锻炼。积极鼓励教员攻读高学位或到高级院校进行培训,到部队机关、部队代职锻炼。
三是请进来帮带。本着“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原则,开门引智,面向部队机关、部队、军内高校等,聘请兼职教授以加强船艇专业建设。
四是注重实践中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员不断拓展视野,掌握前沿知识,提高创新研究能力;通过编写教材和想定,使教员增进对新理论知识的理解,夯实教员的专业理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参加部队实兵演练、专业综合演练、军事训练考核等重大专项任务,使教员熟悉船艇指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增强岗位实践技能。
五是突出素质教育。提高全体教员的政治素质,把树立热爱本职工作、献身“机场”的精神,思想建设放在教员队伍建设的首位,注重培养教员敬业、勤业和精业精神。
篇4
关键词:维修电工;项目;培训;考核
中图分类号:G81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51-02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生产的全球化、竞争的全球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将对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工业生产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着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加入WTO后,我国的整体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自动化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些都充分说明制造业,特别是现代化的、自动化的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中长期的发展重点,而维修电工技能人才是实现这一发展重点的重要保障。近两年,各地政府都提出了工业强市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策略,其中装备制造就属于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从培训设备到培训项目等都较传统和陈旧,不利于新型的具备高技能水平和高职业素养的维修电工人才的培养。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分布式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设备,该设备由两个机柜组成,分别是主控机柜和受控机,每个机柜由不同模块构成,包括电源模块、触摸屏模块、PLC模块、变频器模块以及低压用电器自由组合模块等。随后,基于该设备的不同模块,设计了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项目。最后,将该设备应用于本校中、高级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和考核中,取得良好效果。
二、设备介绍
1.设备总体。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分布式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设备由一个主控机柜和一个受控机柜组成的,设备的组成框图如下所示。
2.主控机柜。主控机柜主要由电源模块、触摸屏模块、仪器仪表模块、PLC模块、变频器模块以及主令按钮和指示灯模块构成。这些模块的组成如下:(1)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由三相电源输出、单相电源输出、交流低压电源输出、直流低压电源输出等组成。由三相四线电源输入,接有漏电保护器,通过接触器的启动和停止按钮进行操作,并加入急停按钮,电源的输出设有短路保护。(2)触摸屏模块。触摸屏模块采用5.7英寸,直流24V的彩色触摸屏,配有通信下载编程电缆、触摸屏与变频器通信电缆以及触摸屏与PLC通信电缆,还配置了触摸组态软件。(3)PLC模块。PLC模块采用日本三菱PLC FX3U-32MR主机,模拟量模块为FX0N-3A模拟量模块(2入/1出),配有SC09下载线。利用专用导轨固定安装于主控机柜内部实训板上,主机开关量、模拟量接线端子均通过接线柱引到面板,通过走线槽引到主控机柜内部实训板中的专用接线端子上,可根据需要自由接线和布线,与实际的工业现场一致。(4)变频器模块。变频器模块拟采用日本FR-D720S-0.4K-CH变频器,具有RS485通信端口,配有变频器与PLC通信编程电缆,也可采用手动接线、布线的形式与PLC、电机模块等连接,实现PLC对变频器的控制以及变频器对电机模块的控制等。
3.受控机柜。受控机柜主要由低压用电器自由组合模块和电机模块构成。每个模块的设计方案如下:(1)低压用电器自由组合模块。低压用电器自由组合模块的底板由铁质网孔板构成,网孔板上可根据需要自由增减各种低压用电器,如接触器、继电器等,各低压用电器的布局也可根据实际自由布局。(2)电机模块。电机模块由各种电机及速度继电器构成,配有三相异步电机(带速度继电器)一台、三相异步电机一台、直流电动机一台。电机模块以导轨的方式安装于受控机柜中,不使用时在机柜内,使用时抽出,方便、牢固、美观。(3)航空插座软连接。主控机柜和受控机柜之间使用航空插座进行软连接,方便可靠有效。航空插座采用50组排线,在主控机柜和受控机柜端均连接至接线排上,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线组。
三、项目的设计与设置
基于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分布式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设备,以不同的模块为主体,设计与设置了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项目,具体如下。
1.以触摸屏模块为主体设计和设置的项目主要有触摸屏组态控制三相异步电机启停、触摸屏组态控制三相异步电机正反转、触摸屏组态控制三相异步电机运行时间、触摸屏组态控制变频器调速等。
2.以PLC模块为主体设计和设置的项目主要有十字路通灯控制的模拟、水塔水位控制的模拟控制、天塔之光的模拟实验、多种液体混合装置控制的模拟、五相步进电机的模拟控制、装配流水线控制的模拟、智能抢答器、LED数码显示控制、喷泉的模拟控制、三层电梯控制系统的模拟、PLC控制三相异步电机电机启停、PLC控制三相异步电机正反转、PLC控制三相异步电机带限位自动往返控制等。
3.以变频器模块为主体设计和设置的项目主要有变频器功能参数设置与操作、外部端子点动控制、设定频率运行、变频器控制电机正反转、多段速度选择变频器调速、外部模拟量(电压/电流)方式的变频调速控制、基于PLC模拟量控制变频开环调速、基于PLC通讯方式的变频开环控制等
4.以低压用电器自由组合模块为主体设计和设置的项目主要有三相异步电动机自锁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多地控制、接触器联锁的或者按钮联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双重联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Y-启动自动控制电路、单向减压启动及反接制动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顺序控制、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通电延时带直流能耗制动Y-启动控制线路等。
以上项目的设计与设置均以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为指导,以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为依据,涵盖了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以及技师四个职业等级。其中,部分项目可单独在主控机柜或受控机柜上完成,大部分项目需通过航空插座进行软连接,由两机柜配合完成。
四、小结
本文介绍了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分布式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设备,该设备由两个机柜组成,分别是主控机柜和受控机,每个机柜由不同模块构成,包括电源模块、触摸屏模块、PLC模块、变频器模块以及低压用电器自由组合模块等。依据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并基于该设备的不同模块,设计与设置了若干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以及技师四个职业等级。该设备和培训考核项目已在本校电类专业进行了一个学年的试用,同时作为维修电工中、高级技能培训及鉴定设备和项目进行了试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
移动通信行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行业的发展和壮大高度依赖于人才,可以说通信运营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我国通信运营业由网络运营向业务运营和综合信息服务转型的步伐正在进一步加快,行业的变革、转型对通信人才的培养与通信企业员工队伍素质提出了现实要求,同时也对中国移动卓越的管理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中国移动,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在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企业影响力不断扩大,企业正向社会展现着自己特有的企业理念和文化。因此,企业对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价值的判断,直接影响企业在社会上的公信度,展现出企业是否走向成熟。
商场博弈十余年,经历了创业,二次创业,到第三次创业的一个又一个转型阶段,公司成员从最初的斗志激昂逐渐走向疲劳阶段,这是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的阶段。面对时局,管理者都不能原地等待,也没有时间等待,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利用管理方法激发员工斗志,推动团队继续前行。
为应对目前局面,集团公司提出了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战略,而在打造“卓越的组织、卓越的人、卓越的运营体系”之中,如何打造“卓越的人”,如何在网络、业务、运营等多方面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以尽快支撑业务增长点的成熟,是组织与运营体系的内核与关注重点。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崭新课题。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从“人力资本管理”向“人力资本经营”转变,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已成为业内的共识。与此同时,为了达到人才利用的最优化,我们仍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加强软性管理,提升管理的“艺术效果”,使人才利用达到最优化,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人才结构管理――支撑企业的源动力
企业作为一个有组织的团队,必须有合理的人才结构,合理的运行机制。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配置关乎着企业的能否和谐、高速运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强调的是整个体系的稳定、协调,以及每个岗位的最优化。这需要我们在搭建体系时做到科学、合理,同时,确保整个架构要服务于整体的战略思想,最终到达经营目标。为此,人才队伍合理规划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可以看作是一场人才投资,在这场投资中,不仅包含物质投资,同时包含非物质投资。投资不等于消费,我们需要的是回报,是效益的最大化。为此,我们必须将人才分成不同的层次培养,一方面要将关注力集中在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上,另一方面要针对各个不同层次,各个不同类别的人员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以更经济的投入、更适当的方式为适应的人才层次提供服务。为此,我们推出了4S人才塑造模式,让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才得到针对性的培养,同时做出人员纵向发展的战略规划。
管理者要根据人才的特点,细心挖掘人才的各自潜力,发挥不同人才的不同价值。对各层次的人才安排与任用上,做到个性化,避免墨守陈规的现象出现。要拓宽人才发展的职业通道,确保人才晋升空间的规范化,公开化,提拔一些有责任心、有能力、有作为的员工,打造健康的人才发展之路,让人才队伍在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人才梯队化建设至关重要。人力资源的流动是企业无法避免的,为了减少人力资源流动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企业要有梯队化建设的概念。目前,我们在许多岗位上设立“管理人员交流”、“AB角色管理”、“重要岗位轮换”等管理模式,即是为了确保人力资源的流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人才的梯队化建设还有助于激励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提高整个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2.人员培训与提升――将人才推向卓越的加油站
人员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加油站”。填鸭式古板的培训形式早已不适合当今企业的员工培训需求,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员工在接受培训时的被动消极情绪,有效调动员工接受培训的兴趣与积极性。在培训工具上,计算机、电子视听、多媒体等电子设备应该作为常用的培训工具,其应用可以极大的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效率。与此同时,我们不断革新培训的内容和思路,确保培训的效果能够最大化的推进人才价值的提升。
2.1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培训
中国移动有着博大而精深的企业文化。每年,我们都会进行多次企业文化理念、企业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培训。纵观培训效果,企业文化是能够被广大员工所认知的。但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认知,如果我们照搬上级公司的企业文化课程,而不做任何的延伸,那么对于员工来讲,会成为缺乏“感同身受”的架空培训形势。为此,企业的管理者思考如何提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这样的一个细节,使管理者得到了启发。“钢七连”,通过本连队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与文化的灌输,让每位战士渴望能够“长出七连的骨头”来,这就是文化培训成功的最好案例。企业也如此,我们需要灌输的,正是这种所谓的凝聚人心的“七连精神”。为此,我们在传统的企业文化培训中,溶入了分公司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身边的风云人物、励志故事等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创业征程就在我们身边,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员工的责任心、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并由此衍生了部门文化、中心文化、班组文化等一系列企业文化形式,充实了企业的文化氛围,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篇6
本文将慕课在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医学教育基本技能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将慕课作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标准以及“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分析将慕课利用到现代教育技术、虚拟现实以及多媒体,通过音视频和计算机网络进行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慕课;医学教育;改革;探索
一、研究背景
越来越多的人将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称之为网络时代(Web时代),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网络越来越多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了解彼此的信息,或者在闲暇时候进行娱乐,这已经变成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作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教育,也受到了互联网的青睐,各种在线教育视频网站,网络公开课也已经渐渐深入我们的教育和学习中。自从2012年之后,人们往往将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称之为“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音译过来就是“慕课”。
二、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医生对于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创术、处理以及查询,从而有效的达到异地疾病的诊治、医学远程教育、卫生保健以及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等目标。利用慕课涉及到的远程医学教育主要有病理学、皮肤病学、内科学、外科学、精神病学、牙科学、医学影像以及咨询和会诊、手术示教等学科。慕课是医学院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走向医疗卫生岗位后终身学习知识的一个方便途径,也是医学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医务人员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更新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探索
慕课作为一种较为新潮的教育方法,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青睐和认可,也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来审视它给我国医疗领域制度变革、诊疗水平提升、就医条件改善,尤其是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带来的优势。
(一)远程医学教育领域纵观国内外医学慕课的发展进度,从实际应用上来说,国际上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中国因远程教育起步比较晚,慕课尚存在着体系不成型、医学教育理论不完备以及远程医学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等缺陷,使得现在慕课在我国还处于课堂搬家、黑板搬家、书本搬家以及形式缺乏创意等状况,还存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学习较为被动以及不注重效果等等,这使得慕课跟传统教育模式相差不大,并没有完全体现现代网络普及慕课的信息化所带来的进步和创新。
(二)临床医学模式领域医学教育模式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但是这些模式跟慕课在类型和功能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和区别,特别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其差异更为突出。现在,对慕课医学教育技能培训的主要模式包括:带徒模式、器官系统模式、问题学习模式以及临床表现模式等,这些模式既相互独立,又交叉渗透,其主要的功能和目的就是使学习者能尽快地接触临床知识、掌握临床技能和培养沟通能力。
(三)临床技能培训领域本文的重点是阐述慕课在临床技能培训方面的重要性,从临床技能培训的角度来考察远程医学教育的实际应用意义。现有医学临床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行为主义来学习理论指导,然后对医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过于强调现在临床带教老师的作用,忽略了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而将临床技能培训视为一个教学行为模仿和修正的过程,故影响了临床技能训练的有效性。慕课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模仿和修正的过程,而是一个如何构建认知的过程。主要是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老师提供示范,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示范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也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地位。由于现有的临床技能培训实践机会较为缺乏,临床能力培养缺乏序贯性,而现有的临床教学训练大多以音频和视频的模拟技术作为基础,同时一对一的操作,这就大大限制了学习者的参与范围和其积极性。慕课可通过网络技术,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人体器官的各个模型,为医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形象的三维模型;并且为真实的手术训练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还可以充分发挥临床技能培训的交互以及协同作用。鉴于目前临床技能培训方面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外科医生培养方式、虚拟手术培训和计算机仿真培训等方式,慕课传授医学技术的方法并没有得以推广使用。
四、总结
由于现代通信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医学教育领域,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受到了新的挑战,不管是在医学教育还是临床见习或者实习方面,其主要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技能培训等方面均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本研究主要针对我国现有的远程医学教育的特点,结合现代医学教育的实际需求,系统分析了现代医学教育、医学教育模式以及临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进退得失,将相关的医学教育理论进行重新梳理,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提出了慕课在我国远程医学教育技能培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我国广大的医学工作者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医学教育培训方法,也为我国利用网络慕课来进行医学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郭,陈学飞.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到MOOC[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篇7
【关键词】基层气象;信息网络;保障工作;措施
现代化台站规划的实施对气象信息网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面建设现代化监测设备已经得到了有效落实,信息网络通信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网络通信在气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气象业务信息以及资料的上传是各级基层气象单位的主要任务,也是保障基层气象信息网络通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1.建立健全基层气象信息网络保障管理制度
网络通信系统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基层气象信息网络通信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为气象业务的各种信息能否得到快速、准确、安全的传输。为了保证基层信息网络通讯系统能够顺利地运行,一方面在具备满足现代信息通信发展需求的先进设备的同时采取定岗定编的形式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制定一套较为科学的、系统的、满足实际需求的管理制度。基层信息网络通信设备能否实现可持续稳步发展和运行,基层网络通信系统质量能否得到高效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网络维护人员是否能够将管理和维护工作落实到位。要想使基层信息网络信息通信系统运行的整体质量实现稳步增长,则需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完善机房的管理制度、按制度办事、对系统和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或维护、安排值班表、确保重要信息数据的安全并进行备份、针对平常、汛期以及应急时期制定不同的工作预案和要求。第二、对问题设置系统性的保障机制,包括发现-提出-研究-解决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保障基层信息网络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对他们定期组织开展一些专题研讨、技术座谈、业务培训。
2.严格按照信息网络技术规范开展基层气象通信保障工作
建设信息网络通信系统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为了避免出现信息网络通讯设备的人为损坏、增加其使用寿命并保证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正确、科学地培养相关人员对网络维护的管理意识。因此,正确的保障意识可以让网络工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环境、周期、使用期限以及技术要求等信息进行有效掌握,从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科学的维护管理方案,保证信息技术科学、规范地执行到位。第一、明确信息网络通信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出现紧急或异常情况时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规范操作、冷静处理问题。减少故障隐患的产生、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在进行系统检查和维护时遵守“一查、二看、三处理”的工作原则。“查”主要是查看设备的各项指示是否有异常情况和故障警告,并提前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人员进入机房时首先要进行嗅觉观察,看是否能够闻到糊焦味,确保设备运转过程中没有线路老化和过热的问题。“看”是通过肉眼观察设备指示灯和线路是否正常运行,确保空调温度以及湿度无异常。“处理”对异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发生警报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挽救措施,最后对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进行总结,做好相关记录,保存档案以备日后维修工作的参考。第二、对工作人员制定严格的检修维护制度,根据要求执行并完成“日检测、周维护、月分析”任务,另外,对于机组出现的问题组织定期讨论会,信息网络保障人员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情况对业务情况进行汇报、分析和交流,包括系统出现的各种现象、隐患、原因以及所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总结出设备维护的注意事项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信息网络保障人员的故障处理能力。
3.建立健全基层气象行业的信息网络应急预案体系
随着基层气象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颁布和实施,信息网络管理部门和相关运营部门及组织之间协调配合、快速响应,使得基层气息行业的信息网络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为了顺应现阶段基层气象业务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对以下三点工作做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信息上报/通报制度、监测预警手段,以及定期制定日常的工作的讨论会议等。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指挥调度效率,加强对各种信息、数据以及资料的集中管理,有助于信息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稳步运行。另外,在安全方面对网管系统完善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一定的监测系统,以便提高网络的监测和控制能力,将运营和责任落实到位。为了完善预案并加强预案的落实,组织一定的应急演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实现共同进步。
4.提高信息网络保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网络保障人员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是实现信息通讯保障工作和信息通讯系统高质量运行的基本前提。对工作人员进行各种类型的专业技能培训,能够打破自学的局限性,有效提高了网络保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方面加强网络保障人员对基本气象科技技能的培训。对于新成员一定要事先进行基本气象技能培训并使其掌握各类气象保障应用系统的使用方法,为了普及信息化应用知识可以将这些知识纳入到培训的必修课程中。另一方面多形式多样化地进行各类活动、培训和比赛的开展,或者借助网络或视屏会议举办专题讲座、技术培训、讨论交流、业务测试等对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地培养,网络保障人员不仅可以对技术自我钻研,而且能够实现互动的最终目的。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基层气象信息网络通信保障工作的发展,是基层单位气象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对问题进行全方位探讨,从而达到提高网络业务技能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顺应现阶段基层气象信息网络工作的广泛开展,应注重建立健全科学的气象网络安全保障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标准的技术规范开展信息网络业务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气象行业的信息网络应急预案体系,并着力提高基层气象信息网络保障人员的素质及业务能力,确保各类气象业务信息资料的及时上传和更新。
【参考文献】
[1]唐雅茜,陈平,朱海波.巧谈气象信息网络故障维护[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2).
篇8
根据高职通信技术专业职业目标定位及就业面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线索,围绕通信设备产品操作、运行、维护的通信技术专业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成立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专业发展方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信技术专业院级优秀团队由专业带头人、聘请的兼职教授、行业专家学者、校内骨干教师组成,按照首先依据职业大典确定通信专业工作岗位(群),然后分析通信技术专业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再把典型的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然后开发学习领,最后重构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以“校企政研”为基础,建设稳定的实训基地
结合地方实际,在相关政府部门规划和引导下,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力量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进行通信技术专业具体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在校企合作方面,基于“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按照企业的具体岗位的核心能力,以及一个优秀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构建课程体系,设计学习情境,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专业教材,制定评价体系。全面鼓励任课教师参与到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建设、规范标准修订、鉴定考核考评等工作中。与相关企业一起共同打造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平台,开展行业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以及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三、构建并逐渐完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团队为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学院的实训基地条件,构建并不断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1)采用“2+X+0.5”分段教学模式,第一二学年在校内培训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第三学年根据学生特点,定制多种特色培养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2)实行导师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挑选研究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专兼职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1位指导教师指导1~2名学生。学生通过三年的教学、实习实训,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创新意识都得到较为全面的培养和提高。3)实施“双证书”教育,学生毕业时既获得毕业证书,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教育的实行,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适应范围,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基于过程考核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通信技术专业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多样,对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全面的专业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根据不同课程类型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既有理论试卷的考试、也有操作考试、上机考试等多种考核形式,并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在考核上进行改革创新:一是注重过程考核,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计划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团队管理、自我评价能力等都在考核范围之内,加重过程考核的比例;二是考核评价体系的多元化,顶岗实习实施学校、企业、个人的三元考核机制。
五、特色和创新之处
篇9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应用型 培养模式 通信工程
近几年,独立院校为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在高等教育中“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在职业教育中“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联合高校与企业,整合教育和产业资源,构建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已成为高校与地方亟需解决的课题。下面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探讨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1依托中兴通讯公司,互利共赢,共建中兴通讯实训中心,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
中国的通信产业经30多年的超常规发展,已经由技术驱动,资源驱动过渡到了业务驱动,运营商以及制造商需要大量的网络规划、工程技术、研发、维护、行业销售、业务销售、后台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人才,但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学环境及课程却不能完全满足业内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行业与技术、技术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相当严重,不能适应产业升级对国内工程人才的需求。
针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我校与优秀通信企业中兴通讯合作,共同建设中兴通讯实训中心(图1)。借鉴中兴通讯的人才培养经验,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方式,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的内容;以就业为目标,改进教育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结合企业成熟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共同培养符合通信领域新技术人才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实训中心教师均由信息工程学院选派优秀教师赴中兴通讯企业接受系统专业培训,并取得中兴通讯培训教师资格认证的教师担任;学生在实训中心通过系统的专业实训,学习中国电信网络现网运行的程控交换、光传输、接入、数据网络等电信网络的基本组成、电信网络的基本机构以及电信网络的基本信令流程等一系列电信基础知识以及电信基础技术原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社会应用实现同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通信网络方案规划,网络通信自我设计,通信网络产品自我选用,通信网络环境自我配置与调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思想意识,锻炼学生进入科研与工程实践的能力,系统地培养学生做通信工程网络调试能力。
2共建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具有知识更新快、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融合企业培养模式,细化学生专业能力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专业职业技能(图2)。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发挥企业特点和优势,积极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尤其是实践教学、实训实习: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训教材建设等。理论课程方面:专业必修课中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现代程控交换技术、现代光纤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网基础等四门课程均采用中兴通讯培训教材;专业实践课程方面引入中兴通讯企业实训教程,如:通信设计实践、企业局域网组建、光接入网络实训、移动基站建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充分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前进行了通讯企业工程师培训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储备,同时又具备毕业后立即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技术能力。同时不定期并邀请优秀的企业工程师来校讲座,促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共同提高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
3以“项目+平台”和“实习+就业”共建校企育人模式
针对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3”即为学生在校进行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以及必要的专业实验和实践,期间利用寒暑假到合作企业进行短期实践,并且有一个学期依托校内中兴通讯工程实践中心,进行“项目+平台”校企合作育人培养,在实训平台上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方式,实现教学和企业实训的统一,有利于师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1”为大四到合作企业和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采取“实习+就业”校企育人模式培养。企业实践岗位面向学生岗位要求和待遇等信息进行招聘,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学生通过面试等环节竞争上岗,再进入企I进行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学生带着企业问题完成科技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学生管理实行双导师制、绩效由双方考评。企业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并优先聘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学生就业,目前广西英伦、桂林优利特、广西超讯都与我校共同建立了“实习+就业”模式的实习实训基地。
近三年,协同育人模式先后培养了近200名本科毕业生,平均年就业率在92%以上。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用人单位如广西联通、广西广电、桂林优利特、广西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英伦等,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综合素质方面满意度评价很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生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就目前状况来讲,通信安全管理是通信工程的重要环节,更是整个通信建设体系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城市人口隐私观念的普及和企业信息安全要求的提高,通信运营商的安全管理压力在无形中被大大增加。虽经过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通信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但是从实践来看,现有的通信工程安全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安全管理的含义
通信工程安全管理主要针对通信工程建设中生产安全问题进行管理,主要就是活动的主体对生产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工程建设有关部门对生产活动中的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然而通信工程建设活动主体的安全管理则是:工程的设计部门生产安全的管理、工程的施工单位对生产安全的管理以及工程的监督部门对施工方的监督与检测等等。
二、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1)严格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进行安全生产。加强现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将工程的安全放到首位,施工单位要按时按点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2)施工方要有自己的安全生产模式,构建完善的安全责任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施工方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认真编写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要求施工程序。
三、通信工程项目安全施工特征
第一,通信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每道工艺都至关重要,施工条件非常复杂,管理范围广泛。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很多环节作业都是分散的,工程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并且很多防御措施都难以实施。第二,现阶段,我们很多通信工程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他们不仅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安全意识都比较薄弱,多数情况下,还违规作业,大大降低了施工安全系数,引发众多安全事故。第三,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安全管理工作的范围非常广泛、管理难度系数大、工程量大、工序繁杂且难度大、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施工过程中的违规作业等等问题,都大大提高了通信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难度。其中,涉及的管理工作多集中在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施工技术工艺安全管理、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管理等等方面,尽可能确保每道工序的操作都安全。
四、强化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通信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由于不同通信工程性质等各方面都不同,因此,管理制度也会有所差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通信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督,同时,认真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致力于加强通信工程的安全。其次,必须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办法条例,让企业顺利开展安全生产管理。事先考虑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生产安全质量,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但是,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员工通常比较细心、注意细节,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防微杜渐,将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
(二)加强对所有施工人员的培训
在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与质量。所以,必须重视人力因素,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意识,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对安全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必须正视对员工培训的环节,切忌敷衍了事,走个过场,要坚持以施工人员为中心,牢记加强安全生产的使命,确保通信工程能顺利安全开展。
(三)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应急方案
笔者认为,在开展通信工程施工工作之前,各部门必须组织召开相关会议,罗列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如,通信功能受阻、信号中断、现场活在,施工现场人员伤亡等等,都需要一套完善的安全应急方案。在制定这些应急方案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完整地保存消防设备、定期开展安全事故演练,那么,在遇到真实的事故时,能有效避免现场出现恐慌、慌乱的现象,能从容地、专业地进行救援,减少施工损失。
(四)着力提高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质量
提高通信工程质量、延长通信工程寿命,是所有工程工作人员的使命。因此,必须加强通信工程的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质量。首先,在施工材料方面,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检查施工所需材料的性能、寿命,认真研究材料的参数、规格等数据,货比三家,检查施工材料的生产商是否正规、是否具备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等相关材料。在正式施工前,对施工材料进行实验,确保施工材料与设备的参数、性能满足本次工程施工的需求。其次,在施工设备方面,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做充分的市场调研,认真分析管理施工设备的性能、规格、价格等参数,并储存好这些数据,确保这些参数都符合本次工程施工的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通信工程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通信工程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有力的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从制度、应急预案、意识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力,不断提高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质量,有效地推动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姬长城.探索强化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J].信息与电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