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攻略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配音攻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荣耀中国节·银河配对活动已开启!参与方式与活动规则如下:每日登录、参与对局(开房间、1V1、3V3模式除外)可获得桃花酥积分, 每日最高可得140积分,每消耗10点桃花酥积分即可翻牌1次,翻开的牌每成功凑成一对cp即算配对成功,增加100点进度值,累计进度值可得对应奖励;
2、活动奖励:乞巧牵缘回城特效(永久)、桃源月圆情人节回城(14日)、告别单身亲密度道具×3、桃花酥亲密度道具×3、七夕牵缘礼包×1(首次配对成功即得,打开后必得铭文碎片*10,有机会额外获得一生所爱手办套装50元优惠券*1/一生所爱露娜Q版手办兑换券*1/大圣娶亲孙悟空Q版手办兑换券*1)。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中学人才 引进与培养 现状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07-02
一、中学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
中学人才引进上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人才的引进和中学的人才需求不相一致。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任何一个单位对人才的引进都要做出长期性的、战略性的长期部署,人才引进的长期计划通常和单位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但是,一些中学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没有计划,忽略了从中学对人才的长期需求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上思考问题,在新引人才的时候通常表现为短视、差强人意。在中学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人才过剩、因人设岗、吸引的人才和中学的实际要求不符等缺点。中学吸引进的人才常常短期内不能安排合适的岗位,而在急需人才的时候往往又捉襟见肘。
中学人才吸引上还存在着忽视人才能力而只关注人才的学历或者文凭的现象。一位教师如果仅仅具有很好的教学能力,而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感和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以及过硬的专业能力和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那么该教师的能力也不足称道。但是一些中学校在吸引人才的时候却过分执着于应聘者的文凭,仅以文凭和学历来评判人才的价值。另外,中学吸引人才的主要目的改善教学,使得学校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效果提升,这就要求吸引进来的人才一要具有专业知识,二要掌握相关的教育学理论,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些高学历人才虽然专业知识优秀,但是却没有育人的能力,形成了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的尴尬局面。
中学人才引进上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在吸引人才之后没有相应的后续安排措施。优秀人才关注的不仅仅是单位许诺的物质奖励,他们更关注的是单位能否给自己带来有前途的事业发展。如果人才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感觉到自己受到单位的重视,他们对单位的忠诚度就会增加。所以,企业在吸引住人才之后应该做出相应的人事安排,给予良好的工作条件。一些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之所以被吸引到中学中去就是想找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经验和能力的平台,让自己能够更好地教书育人,如果中学不能够合理的安排岗位,让这些教师发挥才能,那么这些教师最终也会另觅工作岗位;而师范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对教育职业更是饱含热情和期待,他们跃跃欲试想要在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这时候,如果中学不能够给他们发挥才能的空间,那么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必然大减。
二、改进中学人才引进工作的策略
首先,人才的引进工作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建设合理、有效的人才队伍是中学人才吸引的最终目标,因此,中学在人才引进的时候应该站在学校的角度综合考虑,切忌在吸纳人才的时候出现短期行为。学校在引进人才时应该以学校的实际人才需要为基础,综合考虑每个学科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综合考察人才的知识水平、学历结构、教学经验等因素之后,对人才进行综合的整合和规划。中学引进人才时要走出盲目最求高学历的误区,以防吸引进来的人才不符合学校的工作作风和学校建设的预期。比如说,我校的物理教师普遍年龄较大,即将到达退休年龄,年轻教师匮乏,这时候,学校在吸引物理教师应该着重吸引年轻的物理教师,并在入职后及时展开培训,鼓励年轻的物理教师和经验丰富的物理教师学习,顺利实现物理教师的对接和替换。
第二,中学吸引进来的人才要敢于委任和利用。引进的人才不利用,那就和买来的花瓶不用来插花是一样的道理。中学对于引进的人才一定要委派任务。学校要给人才相应课时的教学任务的分配,让人才的薪金待遇和其在学校中的工作表现、任务的完成程度结合起来。各个科室的要及时地给引进来的员工进行任务分工,不能因为人才是后来人员就在工作上对其打压、排挤、猜忌,学校也不能因为引进的人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就畏首畏尾。如果学校引进的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才,还不及时委派其工作任务,那么年轻的人才觉得在学校不被重视,每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被学校所排挤和边缘,那么就很难把他们留在学校继续工作。所以,吸引进来的人才一定要重用,因为一定任务的工作量能够激发人才工作的斗志,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第三,对于吸引进来的人才,不仅要重用,还要善用。中学在人才工作管理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把合适的人才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之上。在任何企业或者单位内部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当人才在专业工作方面取得卓越的成效时,他往往就成为企业或单位在职务提升上的热门人选。这其实是企业或单位人才管理的一个误区。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学校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并不是一个概念,他们本质完全不同,有一些人才教学能力强但是却不能胜任管理者的职位,有一些人才对学校管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在教学、教课的表现上却平平。所以,人才只有放在适合他的岗位上,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工作最关键的就是给人才发挥才能创造平台和机会,让不同类型的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做出卓越的成绩。如果学校硬是把擅长教学的人才安排到行政任务岗位上,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还会影响学校某一方面的管理;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学应该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其管理水准,同时也避免从内部教学能力强的人才中选举造成的人才无形流失。
参考文献:
[1]梁秋柏.论引进人才的后续管理[J].理论界,2008
[2]易耀平,罗亮梅,董玲,刘波.中小学人才引进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学术月刊,2010
[3]朱敏.对中学引进人才使用和管理问题的若干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
篇3
变形金刚:超越视觉――这是G1变形金刚的广告副题,当时间进入公元2007年,一场虚拟的视觉盛宴再次为我们演绎了超越视觉的深刻含义,想象一下,向十英尺高的巨大机器生命体,在我们的眼前变形!好将是怎样的视觉震撼!
其实很久之前,我们就已经认识他们――这些“超机器生命体”。那时他们仅仅是我们手中的玩具;是我们眼中的卡通英雄,我们与他们的交流,只在电视前,在漫画中。而现在,感谢电脑CG技术,我们E可以在电影院中,“亲眼”看到那些原本属于地球人的悍马越野车、F22战斗机,在我们眼前“真真实实”地分裂、重组,化身为那些天外来客的钢铁身躯。
人物,从熟悉“变”得陌生
让众多人瞠目结舌的是,擎天柱、威震天、红蜘蛛、大黄蜂……这些我们曾经最熟悉的英雄,此时却成了我们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威震天不再是手枪,而变形为外星战机;红蜘蛛由F15升级成F22战斗机,爵士不再是保时捷跑车,而是庞迪车,大黄蜂从甲壳虫“进化”为一辆雪佛兰,只有擎天柱大哥依旧是集装箱卡车,却不再拖起车……
攻略第二阶:玩具篇
“儿童”玩具,“变”化多多:
玩具嘛,小孩子自然是厂商的“首选”消费群体。比起当年金刚玩具的“单一口味”,现在真人电影玩具的低端产品却是从幼儿到小学生,分类齐全 它们或变形简单;或尺寸迷你:或造型卡通:或拥有回力、声光效果。每个年龄段可以各取所需。让人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
这一部分玩具包括:专门为幼儿开发的造型卡通,带有回力的小车,可以在行进过程中弹出后半部变形为人的Cyber Slammer(回力战士):高度为12寸、具有弹射和声光效果、不可变形的“玩偶”――Cyber Stompin(电子踩踏者),还有入门级别、变形简单的Legend(传说级):带有“一键变形”机关,为4-8岁儿童准备的简单变形版本――Fast Action Battler(快捷变形级),最后是名为Transformers Robot Heroes的卡通人偶,人物包括“G1时代的人气角色”和“电影版角色”两类。
攻略第三阶:周边篇
“漫”“游”篇:纸上谈兵“变”成“指”点江山
纸上谈兵:
变形金刚的漫画一向是适合“全年龄层”。早在80时代,漫画就以其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住了为数众多的成年人。而围绕此次的真人电影,从2月才开始推出的拥有“前传”性质的漫画,则多少带有电影情节的“补完”性质。虽然外星背景下的色调比较灰暗,人物造型也很“前卫”。但“想真正看懂电影,就要先看漫画”,HASBRO和IDW漫画的这一步棋真是绝妙啊。
除了漫画,还有面向成年读者的电影系列小说,以及面向低龄段的画册和书籍。这次真人电影的周边产品运作堪称“面面俱到”。
“指”点江山
真人电影的官方游戏也紧随其后! 2007年6月起,由ACTIVISION出品的变形金刚真人版游戏,将两派的“战火”燃烧到各大主流游戏平台上!
面对这场虚拟世界的战争,现实中的你又要如何选择?是扮演博派保卫地球7还是扮演狂派征服世界7套用擎天柱的配音PETERCULLEN的台词“You know,who you are!”
篇4
皇家守卫军(中文版)
说起塔防游戏,很多骨灰级玩家一定强力推荐2011年最火的Flash游戏――皇家守卫军,这款Armorgames出品的经典塔防游戏内容丰富:兵种进化、科技点数、怪物图鉴、兵种图鉴、特殊建筑、特殊技能,尤其成就系统是其最大的特色。皇家守卫军把你想到的游戏各个方面,包括游戏趣味性、关卡设定、上手难易度、画面、UI、配乐、配音等等都做到了极致,你完全找不出它有什么缺点!
在快玩游戏平台上,这款游戏已经被完美的汉化过,以往受到英文困扰的玩家再也不用纠结了。而且,在快玩游戏平台上,还出现了更多如:中文无敌版、10倍金钱修改版等等,就算是小白玩家也可以轻松应对。
魔军屠城2(中文版)
还记得儿时的经典即时战略C&C么?这款魔军屠城2带给我们的恰恰就是那种久违的惊喜。魔军屠城2的背景设定是魔法中世纪,我们不仅可以选到人类、不死族、兽族这些D&D最常见的阵营,更可以在后期开启精灵、龙族和满者伯夷等三大强力种族。游戏以兵战为主,魔法和防御塔为辅,虽然拥有严谨的兵种相克及辅助技能,但是操作起来却非常简单。细腻的画风、流畅的战斗,让这款游戏绝对称得上是2011年最重磅的Flash游戏之一。本次在快玩平台上登陆的魔军屠城2中文版,不仅可以免费获得3个特殊兵种:雪人、圣诞老人、暗黑武士,而且还可以随时存盘,让你可以随时续接以前的进度。
龙腾世纪
EA官方出品的任何游戏都很精彩,这款Flash游戏也不例外。虽然它是英文的;虽然它的画面比较简洁;虽然它只用鼠标就可以完全操作……但这些依然不能掩盖其魅力。一流的打击感、丰富的格斗动作和完善的升级系统,尤其是关底的BOSS战,极具魄力的画面和屏幕的震动,让玩家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EA的真正实力。
最后战役3联合之城(中文版)
相信很多人都玩过辐射3,玩过的朋友一定对游戏里面庞大的武器系统、属性系统、技能系统和装备系统记忆犹新,而联合之城就等同于2D版本的辐射3。最后的战役前2代都收到无数玩家的追捧,2011年出品的续作3联合之城就更是将单纯的射击游戏变为相对复杂的射击+冒险综合类,玩家所操作的幸存者甚至需要吃饭和休息。快玩游戏平台上很多用户都对此款游戏进行了推荐,并撰写了攻略,他们说:联合之城非常好玩,但是比较有难度,想通关也需要一定的实力。
摧毁2(中文版)
篇5
人数
《歌王》11
《狂欢节》9
《歌王》第一季时,王子才6个,到了第二季,猫咪变成了“黑美人”爱岛塞西尔,组队七人终于凑齐,再加上前辈四人组,这支浩浩荡荡的主角帅哥队伍已经有11人。
《狂欢节》里目前出场的有台词的帅哥有9个,光从这数字上,以眼睛的保养度来说,绝对是《歌王》取胜。
人设
《歌王》仓花千夏ゆぽん
《狂欢节》御巫桃也川村敏江
《歌王》的人设师仓花千夏,想必漫迷们并不陌生。她在大学毕业后与朋友渊井镝一起进入了Nitro+。主要负责Nitro+CHiRAL(Nitro+旗下的女性向BL游戏品牌)相关人物设定以及游戏原画。2006年离开了Nitro+,成为了自由插画家,曾为多部轻小说创作了插画。我们来数数有哪些是我们看过的她所做人设的作品呢?《咎狗之血》《Lamento》《最后の约束の物语》,最出名的当然就是动画化后风靡动漫圈的《歌王》。她的画风就如同她的名字,华丽如花,热情如夏。笔下的每个王子穿着时尚,美貌无双。除了仓花华丽的人设,ゆぽん绘制的蚊香眼Q版对角色的萌化作用功不可没。当然,ゆぽん这个百度、维基都搜索不到资料的冷门画师,最主要的特征不用说大家也能第一时间从那双大大的蚊香眼认得出来。该生物专门绘制热门作品的蚊香眼,然后周边公司再将之实体化成手办或者任何能圈钱的形态,耶,产业链形成。比如最近卖得很贵、国内要买的话要预定的《巨人》蚊香眼挂饰。有两位官方大手助阵,《歌王》的王子们从事卖脸卖艺圈钱的事业一路顺风,顺风顺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风生水起,快使用东南枝(丹鸟被王二的新单曲铃声洗脑严重)……
御巫桃也绘制的漫画版《狂欢节》颜色清雅,且喜欢用时下流行的渲染叠加效果,给人非常温柔清新的感觉。但正如CLAMP的画风一被动画化就悲剧一样,好的原作最怕的就是动画化后的样子。《狂欢节》被动画化后的效果虽然没有很糟糕,但对比原作的淡彩风,还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动画人设出自作画监督川村敏江之手,被他“染指”过的作品有《近所物语》《神所知道的世界》《好想告诉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就对了。
如果《狂欢节》的动画人设照旧由御巫桃也绘制,那这一项,双方可以打平手――但现实没有假设,所以,这一项,依旧还是王子们胜出。
声优
平局
终于到了可以大书特书的部分。看这2部动画的有不是冲着声优的举手!好,拉出去自挂东南枝!这种明摆着制作公司就瞄准恋声控制作的作品,你不听声优找角色,看个什么劲啊。这2部动画除了都采取大量一线声优的战术,而且声优里名字重叠的还不少:下野、宫野真守、中村悠一、游佐浩二、诹访部顺一,这已经占到了大半。鉴于此,所以我们还是来详细说说那些没有重复的名单吧。(丹鸟:我才不会说是因为我对以上的名字无感呢。)
《歌王》为毛那么红?除了人设、大牌声优,最重要的是――这就是个MTV合集。所有参与的声优都要开口,在这些声优里,最有演唱功底的当然就是滚爷谷山纪章。滚爷与音乐人饭冢昌明(丹鸟:女王与忠犬啊!)组成的组合GRANRODEO,2010年5月举办了首次日本武道馆演唱会,同时也是首位在武道馆开唱的男性声优。在《歌王》里饰演有双重人格的四之宫那月真真大丈夫,飙歌更是不在话说,我会告诉你,每次看《歌王》最大的期待就是看他开口唱摇滚吗?《狂欢节》里虽然他没有角色分配,但OP《偏爱の轮舞曲》可是由他献声的。总是喜欢穿着妖娆的粉红色豹纹裤子、染着各种颜色头发的滚爷唱起歌来要多快有多快,所以《白熊咖啡厅》里制作方是故意把树懒这个慢得要死、说一个字要说三秒的角色丢给他吧?为的就是要虐虐他,好看他故意拉长语调说话的样子吧――脸红红的树懒好萌!声音磁性整天笑眯眯的那月也好可爱~
首先是《歌王》,第一个我们不得不提的是6月2日刚过完生日的“泽城姐姐”泽城美雪。当然,很多喜欢《歌王》的女生都不喜欢这个长着白内障的女主,可皮是画师给的,泽城姐姐好萌的好么。作为声优界的前辈,泽城姐姐的履历作品用上三张纸也写不完。相对于她演绎的角色,我们最喜欢的还是私底下的魅力。那个在《无头骑士异闻录》见面会时与宫野真守现场玩恋人游戏的调皮个性的萌妹子,装害羞地说“斯基”时的娇俏样,哎哟,姐姐嫁我!如此调皮活泼的个性与她声演的女战神赛尔提形象大相径庭,反差萌什么的太美好了好么?也正因为是泽城姐姐配的女主,所以就算是这么不讨喜的角色,但也没有让很多人有对一般乙女女主那样的反感。Miyuki,呆斯基!
最后来说说娘娘神谷浩史,有人不认识他吗?有吗?夏目贵志《夏目友人帐》?折原临也《无头骑士异闻录》?兵长《进击的巨人》?(题外话:《无头骑士》就是因为大牌声优太多太贵,所以才制作不起第二部的吧!)大家都知道,他跟OnoD小野大辅是好基友,两人有一档广播节目《DearGirl~Stories~》,该节目红到不仅出漫画、画集、电影(别汗),还有个见面会,在见面会里被抖S游佐浩二虐,那是后话。总之,这俩夫夫是经常有你就有我,组团活动。所以你看到《狂欢节》,娘娘主役主角花砾,平门就交给了OnoD。《白熊咖啡厅》里娘娘是企鹅君,OnoD是,还是个有“黑执事”风采的。娘娘的戏路非常宽,从夏目的纯良治愈系到临也娘这样的腹黑女王都能驾驭。经常收听广播的都知道,其实现实里娘娘就是个毒舌加腹黑的混蛋,看过《黑执事》就以为长得一张好皮相的OnoD是个绅士的你就大错特错啦,他其实只是个喜欢刮腿毛并执著于到处秀的笨蛋啊!所以这就是个娘娘管事,OnoD只听老婆话的家庭组合啊!可我们就是喜欢这样的笨蛋情侣档怎么破!
音乐
平局
作为音乐向的恋爱AVG游戏,《歌王》在音乐这块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季时每一集一首角色歌的模式延续到了第二季,Elements Garden非常努力地创作了每一首歌曲,但相信每个粉丝都觉得第二季的ED明显不如第一季的朗朗上口,节奏感也不如第一季。听了几遍也很难记得住旋律,失去了第一季ED一播出就让人激动地寻求下载的魅力。除此之外,最失望的是之前角色揭晓时期待值很高的前辈四人组基本没有开口(除了第一次正式全体出场),不知道制作方是不是已经遗忘了他们的存在了。
《狂欢节》的音乐交给了滨口史郎、井内启二,滨口史郎的名字出现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最终幻想”系列。喜欢“最终幻想”音乐的,应该会喜欢《狂欢节》的风格。
《歌王》的OP、ED采取了宫野真守打头阵,主角7人组断后的做法。有声优资源的《狂欢节》也效仿了这个模式,除了上面提到的滚爷的GRANRODEO包办了OP,神谷浩史和入野自由组成的声优组合KAmiYU则演唱了ED。
《歌王》虽然第二季的水准缺欠,吸引力不如第一季,但作为音乐主打的动画还是占优势的,《狂欢节》的声优战术也成功拉到不少票。这一局,鏖战,难舍难分。
画面
平局
在画面上,《歌王》从第一季开始就奔着“每一集就是一个角色MTV”的目标去的,第二季当然也是这个方向。貌美如花的王子们,华丽如宫殿的住所,每一集每一个场景都是贵族级的,什么时候都是蓝天白云,鲜花飘飘,光芒万丈,刺瞎狗眼。这样的画面,硬要说不美好,也不太现实。这得感谢色彩设计中岛和子和美术监督山根左帆,最重要的是有丰富经验的监督红优,他参与过很多少女类的动画作品制作。
《狂欢节》的监督菅沼荣治的履历表更为年轻漫迷熟悉,担任过《魔卡少女樱剧场版:被封印的卡》《TSUBASA翼剧场版》原画。一个在动画领域担任过多部作品的原画,在监督职位上,对画面的美化度上的把控,我们不会失望。所以我们看到的《狂欢节》里也是尽量多地使用歌特风的浮夸装饰,从中揉进了原作的萌元素。风格让人觉得有点类似《黑执事》,但又比《黑执事》可爱,而且没那么多的压抑。因风格不同,这一局依旧平局。
故事
《歌王》
故事,红豆泥?还要详细说这部分?OK。
《歌王》的故事一向是没有故事的。第一季攻略了6个王子,第二季加深攻略外,又加了“黑美人”爱岛塞西尔。这些都没有什么可再表的了。我们要重点说的是四个前辈!制作方一定是脑抽了!从前辈组公布人设以来,我们都一直期盼着第二季会是一集一集地攻略一个前辈,让人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前世今生。可结果我们看的是什么?前辈是来指导王子们的,OK,那你要写王子们与前辈的基情,大丈夫,我们完全无条件地接受。可你们的指导呢?就过来晃一下,分一下宿舍,“我睡这边,你们不许过界”。这是什么!三个人同住一个房间已经够扯的了好么!来点师生情会死么!要不是前辈组的人设区分很明显,我完全认不出来他们谁是谁好么!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戏分!他们就是个活动人体背景板!“啊,他们能接戏了,不错哦,年轻人。”、“今天我们一起去合宿特训。”、“他们的合声,怎么可能,那么好听。”仓花你辛苦画出来的前辈,就是这样跑龙套的角色么?而且每次都是组团出来占一个画面,绝对不浪费,不占王子们的空间,干干净净。拜托,制作方,你们瞎了吗?他们难道不比王子们要PK的路人渣渣组合好看吗!与其让王子们去秒那些画风跟他们完全不一样的战斗力五路人组合,干嘛不要前辈组上啊!要么好好地画他们怎么一对一指导王子们的日常,要么就变成跟王子们PK的对手啊!选一个啊!不要就这么结束啊!你们的人生还没开始啊!
相对来说,《狂欢节》的故事就复杂了,无要寻找嘉禄,结果他遇到了花砾,后来又跟碗轮这个国家机关搞在了一起。每次跟着出任务,都会遇到生死攸关的危机,在这些危机后,他离嘉禄越来越近了。而无,其实是只白白的叫“虹”的萌物- -。现在随着双方人员的慢慢浮现出来,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结局一定是无要在嘉禄的黑暗系或者花砾的碗轮组里选一个,哦,这就是个腐片啊,从头腐到尾的片啊。还是“”级别的啊!!而其中宫野真守配的与仪每次穿起猫猫装,卖得一手好萌,更不要说他还有个暴走的黑暗设定。只是觉得这次宫野配音配得有些有气无力,本来是个很阳光的角色,用回他配纪田正臣的感觉就差不多了,但偏偏他用了呀撒息的感觉,就让人有种使不上力的感觉。
节奏
《歌王》
《歌王》有节操这东西?不对,节奏,是节奏。不紧不慢,一话就是一个MTV的前情铺垫,这就是它的总体步调。它玩的就是无故事无节奏。快了干吗,又不着急,又没任务。每天谈恋爱,看看帅哥说话就是生命的全部。
因为有很重要的打大BOSS的使命,《狂欢节》在卖萌的同时每一集都有着严格的步调。可这不代表它的时间都安排得很合理,比如花砾过去的事件线那三集,黑化的孪生姐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篇幅,压缩在一集就足够。在姐姐哭着说她一直喜欢相信着花砾的那些情节,我们根本没有被感动。且那三集的故事老套,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果,我们知道了花砾过去有跟他们有交集足够,至于他们的想法、
篇6
一、《城事特搜》所处的生态环境
内部生态:
这次到南方电视台实习的栏目是《城事特搜》栏目,这是南方电视台(影视频道除外)在广州市内收视率最高的一个台自办节目,收视率在4.3~4.8之间浮动,市场占有率约为10%。在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里面存在着另一个与《城事特搜》竞争市场的对手《今日一线》。改版以前的《今日一线》收视率在3.5左右,节目风格也是更偏向于硬新闻形式的报道。这是由于《今日一线》栏目是经济频道里面唯一隶属新闻部管理的栏目组。改版之后的《今日一线》有普通话版的《城事特搜》之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改版后的《今日一线》从风格上更加贴近《城事特搜》的幽默轻松,讥讽隐寓的节目风格。从受众市场上面,改版后的《今日一线》也是节节胜利,逐渐抢占特搜原有的市场份额。据笔者观察,改版后的《今日一线》在短短的两个月里面(7月份至9月份),广州市内收视率上升至4.0点,而特搜的收视率则由整个7月份的4.8提前超额达标,到8月份里面仅剩的4.3点的收视率,未能够达到预期的4.6的达标目标。从数据显示,特搜的受众市场一部分正在被同台的《今日一线》占领。而实际上,《今日一线》改版后加上新增的两个节目环节《记者跑腿》、《马后炮》,其收视率在市内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城事特搜》了。
外部生态:
外部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在南方台内部,很多人都还没有感觉到都市频道的节目会跟经济频道甚至其他的频道的节目争斗市场,但是实际上,各个频道在统一协调之下还是存在竞争的。然而外部的电视台与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就更加明朗化了。
立足广州市内,《城事特搜》面临的对手主要包括: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广东电视台的《今日关注》等等,其中更为主要的是《新闻日日睇》。原因包括:1、《新闻日日睇》从节目风格上较为与《城事特搜》接近;2、双方都是针对同一的受众市场;3、《新闻日日睇》在节目创新形式上面更为大胆,对《城事特搜》具有很强的竞争作用,对受众也是起到很大的吸引作用;4、品牌战略更为注重的《新闻日日睇》宣传效果更为突出,对《城事特搜》威胁更大。
在宣传手段上,《新闻日日睇》和《城事特搜》可谓层出不穷、此起彼伏。在7月份到8到9月下旬,基本上是《新闻日日睇》牵着《城事特搜》的牛鼻子走路,其推出的“G4记者”和“DV特工”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品牌渗透到受众市场的观众观念当中,期间的“人人都是G4”的节目环节更加是大大拉近了记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感,因而在获得受众的心理认同上已经稍胜一步,更具有受众贴近性。从这段时间特搜例会多一起观看研究《新闻日日睇》的节目就可以了解到这时候的特搜节目是处于被动地位的。
而《城事特搜》作为竞争需要,对节目的改组似乎已经迫在眉睫。首先,必须改变的是特搜节目零散的作风。基于时下节目多采取板块分类方式,例如封面、现场等等的环节,特搜节目决定也进行节目的分类细分化编排,以更加方便观众。第二,在重大新闻时间上争斗市场。例如广州海员宾馆爆破事件,特搜出动了整整四组共10人参与整个节目的制作,规模之大是多家电视台当日所罕见的。因此,顺理成章的特搜的那一期节目是全部新闻媒体里面做的做好的。然而,作为轻松话题为节目主题的特搜也因而触动了新闻部门的戒线,一方面明显争斗了《今日一线》的收视,另一方面则导致内部节目定位的混乱。第三,利用国庆特别节目加强宣传。特搜提前一个月准备国庆特辑节目,其中最大的宣传举措就是在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上下九进行主持人串词拍摄。这样一连几天的拍摄吸引了大批路人的围观,大大地加强了特搜的宣传效果。第四,特搜派遣记者出国拍摄,例如新加坡、泰国和德国等地,以增强节目的多元化和地域的广泛化,更加适应受众的好奇趣味。
广东电视台的《今日关注》也效仿了《新闻日日睇》聘请广播人做电视主持人的做法,《新闻日日睇》的陈扬,人称陈sir是广州市家喻户晓的名字,可见其影响之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广播人出身的陈sir敢于言敢于评,道出大众的心声,因而广受欢迎。《今日关注》后来聘请著名广播人郑达担任主持人,风格也日渐明显。
因此,广州市场的新闻市场基本由四大新闻节目所瓜分。分别是:《今日一线》、《城事特搜》、《新闻日日睇》和《今日关注》。其节目风格对于他们的生存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下分析他们的节目定位问题。
二、《城事特搜》的节目定位:
准确上来说,《城事特搜》应该是属于新闻专题的类型。相比广州电视台的《城市话题》电视专题节目来说,《城事特搜》的节目风格是大相径庭的。南方电视台卫星频道品牌栏目《城事特搜》是一档融生活资讯传播与社会热点问题透视于一体的新型电视节目,目前节目长度25分钟,逢周一至周五晚上19:00在南方电视卫星频道(TVS2)首播,晚上22:50在南方电视经济频道(TVS1)重播,一天5次滚动播出。
自从2002年6月17日节目推出以来,一直深受观众的欢迎,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稳步上扬,并一直位居南方台自办节目的首位。随着南方卫视成为内地第一个上星的粤语频道,目前,《城事特搜》栏目的收视群体已遍及广东地区、香港、澳门以及北美华人地区,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向全球覆盖的目标迈进。
1、选题内容的选择
《城事特搜》主要把镜头瞄准了广东各地的奇闻趣事,以及社会不断涌现的各种新事物、新作风、新观点、新风潮。同时为观众透视社会百态,重视公众利益,用低角度关注社情民生,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为市民排忧解难。节目内容侧重新奇趣怪,同时又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上星以后,栏目加强了文化内涵,尤其是注重展示广博的岭南文化,向观众介绍广东各地各具特色的民间风俗、历史遗迹,领略巧夺天工的岭南工艺,并由古溯今,报道新广东人的风貌。节目上星后推出的“广州路数”和“盏鬼广州话”两个系列报道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节目版块的构成:头条:观众关注度高的社会新闻;二类:奇闻趣事或文化类选题;三类:轻松休闲的生活资讯,如搜店,美食推介。
2、节目的制作手法
轻松活泼、节奏明快、动感十足已成为《城事特搜》栏目独特的风格与个性。精致的画面,生动灵活的字幕,幽默风趣的解说词,以及恰到好处的音乐配搭,多种元素的组合运用,务求令观众能够欣赏到更为立体化的电视节目。值得注意的是,该栏目把“特搜”的本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表现手法,用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带领观众逐步剖析疑团。这种“搜”的表现手法,能够增加观众兴趣,同时启发观众思考,将新闻的表现形式推向了一种新的境界。
3、节目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节目创办以来,已经形成稳定的收视群,内容“新奇趣怪”的定位和浓厚的岭南味已经深入民心。两年多以来节目推出过不少具影响力的报道,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如《夜半猪头香》、《透视学生早恋》、《都市防偷攻略》、《禁地失禁》等等。
为促进节目不断发展,节目将通过建立一支通讯员联络队伍,不断增加节目的信息源,增强节目的时效性和精品意识。将节目制作的重点放在头条的策划,并相应减少较为静态类的报道的比例。加强报道角度的选择,选取恰当的切入点,强化“特”和“搜”的节目定位。增加对民生、民意的关注度,并计划推出名为“家事”的系列专题,由一户家庭的小事,折射社会的面貌。
《城事特搜》新奇有趣的节目报道方式,大大地加强了节目的受众可视性。这不同于以往的新闻类型节目,绝对严肃的报道方式,使得观众神经紧张。《城事特搜》的报道方式正好就是符合了“硬新闻软着陆,软新闻高格调”的要求。这在大众传播学理论里面是更加具备受众的亲和力的,更加容易被当代受众所接受。一方面,当代受众群体是充满紧张的工作生活压力的群体,上班族寻求在休息时间里面的尽可能放松;另一方面,信息从一开始就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在当代信息经济的社会里面,信息的获取显得对于个体更加重要。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因素,特搜的轻松新闻报道方式既可以让受众获取必要的社会信息,又可以让受众从中得到神经的松弛。
但是单单从25分钟的特搜节目里面要想获得全面的社会新闻资讯恐怕还不可能,而且特搜节目的新闻题目选择是经过筛选的,一般很少涉及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时事话题和敏感话题。因而,诸如《今日一线》、《今日关注》和《新闻日日睇》等节目相对就和《城事特搜》形成互补的市场态势了。然而,后者的几个栏目都接连改版,基本风格上越发接近特搜的诙谐幽默的风格。一线以及关注两个节目本来都是属于较为严肃的新闻报道节目,改版后明显跟上特搜之风,主要表现在:1、主持人的言语趋于风趣幽默化以及短片解说词语言轻松化;2、选题方面涉足社会茶余饭后以及新奇趣怪事件的话题;3、节目编排上增加新奇趣怪的节目板块;4、新闻报道里面相对明显的渗进评论。而《今日一线》的新增《马后炮》部分就更加注重新闻的时评功效了。
一些从业的新闻工作者纷纷表示,轻松软化报道新闻的报道方式逐渐成为当代新闻传播的主要手段。然而,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隐患,需要加以引导发展。从美国的广播电视年青人受众近年来急剧下跌的数据显示,年轻受众市场占有不到4成,美国的传播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这也是跟当代人们对信息的巨大需求量相背道而驰的。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国新闻报道的庸俗化,这是曾经一味迎合受众趣味,任其放任的结果。面对如此情形,美国传播业界不得不重新重视硬新闻的功能。吸收美国传播事业的经验教训,我们在引导硬新闻软化报道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不要一味只顾迎合受众的猎奇趣味。我国的新闻传播机构一方面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舆论引导机关,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的媒体经营模式,因此,我国新闻媒体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既要做到党和政府满意,也要做到受众满意。
三、《城事特搜》工作相关
工作分配和工作流程:
在《城事特搜》里面工作不比其他新闻资讯部门轻松多少。一般来说,完成一次的采编需要两个工作人员,一位记者和一位摄像师。记者主要负责策划、安排、联系、采访和编辑等工作,摄像师一般就是负责摄像就行了。而其工资分配也是遵从按劳分配的原则,按照采访、摄像、编辑的流程分别以5:3:2的比例计算。通过这个比例可以窥见其重点所在,电视台的重点是放在记者的采访能力上面的,摄像次之,编辑基本上就是不怎么重视。编辑的不重视并不是说不注重编辑节目的质量,而是编辑被简单认为是一个简单的工作程序。因此,在电视台里面,根本没有人会替代其他人去进行采访的工作,基本是哪个记者的构思就是由那个记者来办,摄像可以根据记者的喜好和固定搭配关系跟随外出拍摄,编辑方面就充满了随意性,可以由记者本身承担,也可以由实习生承担,也可以交由另外一个全然没有接触过这个事件的记者承担。因为编辑基本就是根据解说词配音和现有素材编辑而成,就算是对事件没有了解的记者完全可以完成的。
工作流程方面,一般就是:找选题、报题审核、联系采访对象、采访拍摄、听写采访内容和写稿件、审核稿件、稿件配音、编辑素材、审片、串带、播出部编排等等12个流程。
选题由记者或者实习生帮忙找,主要渠道是热线报料来源,其次就是每天的报纸都市版面,再次就是网络,例如广州视窗等等。记者找到的选题并不能马上开始联系,必须在星期五的栏目例会里面向监制报选题,通过议论通过审核之后,可以正式排进下星期的节目时间表,并可以着手采访联系。《城事特搜》节目每一条片的长度从1分钟到5分钟不等,一般为3分钟左右,其中快镜为1分钟左右,重大报道可以去到5分多钟。可以说,节目的长度是具备相当的弹性的。但是这样一个节目得费上半天的采访拍摄。拍摄回来的素材里面涉及采访的内容首先就要听写出来,并且每一次采访和关键语句必须打上时间码,一方面方便写稿时随时查找使用;另一方面方便后期编辑需要。稿件出来以后,还得经过副监制的审核才能找专门的配音师配音。特搜栏目设有副监制两名,分星期轮流值班审稿和审片。编辑完成以后并且通过审片以后,交由节目协稿员串带。所谓串带就是指把当天的不同片子统一编排到统一的带子上面,组成25分钟完整的《城事特搜》节目,当中加上广告等等,基本形态和播出时一致。串带的节目在节目编排日志文档里面做相应的记录,包括串带的带子编号、日期、当日节目包括的片子内容题目和采编记者以及编排顺序等等。串好的带子随即转送播出部统一安排,而且送呈播出部的带子节目长度浮动范围不能超过1分钟。
采访能力要求:
所有新闻记者必需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新闻记者每天接触的社会人员是纷繁复杂的,沟通上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障碍,这要求新闻记者能够适应不同人员的语言表达,通过层层深入的采访技巧,挖掘其中具备新闻价值的东西。
采访是记者的基本功之一,其需要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从中总结经验,适应社会上的人生百态。记者采访要求包括下面几项:
•具有良好的耐性。
记者很多时候会遇到表达能力欠缺的残疾人,或者记忆模糊表达不清的老年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他们很多时候都是答非所问的,更甚者,某些人还会不顾记者的提问,侃侃而谈他们以往的光辉业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凯歌。这就需要新闻记者耐心的引导采访对象套出具备新闻价值和片子所需的采访内容。
•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
这是记者的基本功之一。在长期的新闻从业锻炼中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良好的反应能力。
因为记者在没有了解到采访对象以前,都没有可能完全知道到底需要问什么问题或者规定绝对的提问顺序。因而往往记者都是事前按照个人的节目构想,初步想出问题的大概涉及点,以后再根据涉及点的需要和采访对象的性格等方面发问。然而,记者得到更多提问灵感的是在到达实地采访以后。因而,记者更重要的是善于发现提问当中采访对象说到的转瞬即逝的具有新闻价值亮点的内容,并且按照采访对象的语言交谈习惯和顺序,记者从中提出承接的问题并慢慢转向过渡,引导采访对象交谈。不要采访对象刚说起某个话题并且意兴怏然的时候,记者突然讲到全然没有关系的问题上面,这样就考验到记者的采访功力了。通过层层深入引导式的提问,逐步挖掘深度内容。在循序渐进中消除与采访对象的芥蒂,让采访对象不自觉地把重点道出,新闻采访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统筹和控制能力。
统筹和控制能力是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驾驭整个采访过程的能力。很多记者往往采访以后发觉获得信息量并不多,甚至必要的问题点也没有涉及到,这就是因为记者缺乏采访的统筹和控制能力。首先,记者的统筹和控制能力表现在采访的设备控制绝对权。有时候看到一些记者的mic被采访对象拿在手上说话,这是记者不专业的表现之一。记者务必视采访设备为自身神圣权利的象征,记者通过手中的mic采访受访对象,从而获取有用资讯。失去mic等于失去了采访的发问权。其次,记者的事前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记者更好地发挥统筹控制的能力。事前准备包括:采访联系、采访对象背景、节目大体构想、记者和摄像之间的协调沟通、和采访对象的事前沟通等等。再次就是记者的临场应变能力。
•具备后期意识。
任何媒体的采访具备后期意识都可以大大节省前期的采访拍摄工作。电视业务上,编辑对于前期采访拍摄的要求比较严格,假如前期素材质量过低就会给后期编辑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记者采访的问题务必做到精确简练,问到重点上面。
•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街访上面。街道上来往的人种复杂,而且对于突然而来的采访表现得抗拒回避。因此,街访是记者遭遇最多冷眼和无情待遇的时候。这也是街访具有锻炼记者功底的原因。首先要求记者应该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经验老到的记者已经可以看出哪些路人会是希望发表见解的,但那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四、《城事特搜》人事制度
《城事特搜》内部的人员角色呈现复杂和多层次性。从身份地位上面,主要分成台聘工种、频道聘工种、稿酬工和实习生;从制度上看,分成编制工种、临时工种、松散合同工。所谓台聘就是指进入电视台编制制度的在职人员,其福利是完全享有的,劳动分配也没有设定上限。然而电视台里面的台聘工并不多。其次频道聘的就是指由于人手资源不足而赋予单个频道自行聘请的员工名额,其不被成为编制员工。享受福利微薄,劳动分配没有设定上限。稿酬工就电视台里面一种较为松散的合同工,基本没有福利保障,而且工资设定3000元的上限。实习生一般不享有电视台里面所有的制度保障和待遇。
篇7
2010年1月,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全新电视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在节目开播3个月后,勇夺同时段娱乐节目收视率之冠,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爱情玫瑰在新鲜“养料”的滋润下再次绽开,并且开得热闹而喧嚣。是什么原因致使电视婚恋节目“梅开二度”,再次赚得受众眼球?相比同类节目,《非诚勿扰》浇灌爱情玫瑰的秘方是什么,创新之处在哪里?《非诚勿扰》在赢得了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备受争议,全新的“养料”是否用料太猛?催熟的爱情之花能否长久绽放?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电视婚恋节目再次火爆荧屏的原因
“一种传播结构是与相应的文化模式和社会心理共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协关系。文化模式的更新和社会心理的转变势必会影响到传播结构的调整。”②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本应忙着谈婚论嫁的都市男女却疲于奔命,工作圈子的不断扩大和社交圈子的日益萎缩,使得他们苦苦寻觅却难修正果,生存的压力在不断挤占他们私人空间的同时,也将他们的眼界练得越来越高。“剩男剩女”不再是新鲜的网络词汇,而是逐渐演化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焦虑。
相比他们的长辈,80后在婚恋观中不再信奉“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血液中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多元西化的价值观的渗入,使得他们倾向于将爱大胆说出来,并且在择偶标准上有自己的一套范式,“父母之命”成为遥远的过去时,要挑就挑“我的菜”才是他们坚守的准则。
此时出现的电视婚恋节目,正好与这一社会文化背景合拍:一方面通过搭建媒介交友平台,释放“剩男剩女”的觅友需求――成人之美,何乐而不为?另一方面通过对有特色的男女嘉宾的遴选,从不同侧面向受众呈现80后的择偶标准和情感诉求――娱乐大众,亦是电视作为大众文化载体的一次本真的回归。
《非诚勿扰》的创新之处
如果说缺少创新是90年代电视交友节目式微的主要原因,那么2010年1月江苏卫视开播的《非诚勿扰》,不管在节目内容还是节目形式上都令人耳目一新,犹如一股强势旋风拉开了一场新的娱乐时代的大幕。
首先,谈一谈节目内容的创新。
权利转。在男女嘉宾选择权利的赋予上,《非诚勿扰》一改传统交友节目上相同比例的男女嘉宾平等互选的模式,让24位女嘉宾走上选择的前台,每轮女嘉宾通过三个环节来了解同一位男嘉宾,在此期间,代表着选择主动权的“定情按钮”一直掌握在女嘉宾手中,亮灯表示愿意继续,灭灯则表示不愿意;如果场上所有女嘉宾灯全灭,则该男嘉宾必须离场;三关之后若有多位女嘉宾仍然亮灯,则发生权利逆转,此时男嘉宾才有机会挑选心仪的女嘉宾。这样的规则设置是对传统婚恋中“男尊女卑”状况的颠覆,不仅彰显出节目对当下婚恋过程中女性地位提升的洞察,同时也是提升节目收视率的有效策略――让女嘉宾走上选择的前台是因为她们比男嘉宾更有表达和倾诉的欲望,对于自己的选择,不管是发自肺腑的告白还是冠冕堂皇的借口,都会使节目更加好看、更加有味儿。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非诚勿扰》上24个女人演绎的是一台叫人过瘾的情感大戏。
节奏快。和传统交友节目男女嘉宾需要历经几轮环节的相知相识,最后集体揭晓悬念的“集团作战”方式不同,《非诚勿扰》的运作模式类似于各个击破的游击战,出场的男嘉宾面临的是“1对24”的局面,配对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爱之初体验”(测试女嘉宾对男嘉宾的第一印象)、“爱之再判断”(女嘉宾通过一段有关男嘉宾的自我评价和亲友印象的VCR进行再判断)和“爱之终决选”(顺利通过前两关的男嘉宾对印象较好的三位女嘉宾进行反选,并通过了解女嘉宾的一项个人资料作出最终选择)三个环节,节目在每位男嘉宾出场时设置了挑选一见钟情的女嘉宾的环节,这就使得受众在观赏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猜测配对的悬念感和“情感置换”的体验,而与以往节目不同的是,一位男嘉宾的配对结果往往只需10~15分钟便得到呈现,也就是说,留给观众的悬念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揭晓,并且后面又有着更多的悬念等待揭开,观众在这种悬念的迅速补偿和不断更新中得到的与好莱坞大片的观赏体验相接近。
《非诚勿扰》的快节奏除了来自节目环节的设置,还得益于男女嘉宾的率性表达和主持人孟非的“撒手不管”。与传统交友节目喜扮的“电视红娘”角色不同,《非诚勿扰》很少刻意地搭鹊桥、牵姻缘,主持人孟非的风格也是干净利落、不喜欢刻意地撮合拉拢,对于主体意识较强、个性鲜明的80后电视受众而言,这种风格显然更加“对味”。
用料猛。如果将传统电视交友节目比作一场中规中矩的相亲宴请,那么《非诚勿扰》更像一桌麻辣有味儿的四川火锅――麻辣的嘉宾、麻辣的语录、麻辣的话题,各种冲突、争执在这里麻辣地碰撞上演,而且剧情跌宕、迭起。
《非诚勿扰》的女嘉宾不仅外貌上佳、漂亮时尚,而且敢想敢说、精于表达,在场的男嘉宾经常被置于女嘉宾的“毒舌”之下。一般在被问及第一关“爱之初体验”的灭灯理由时,女嘉宾的理由最为个性劲爆,“他太瘦了,我觉得和他逛街就像牵着个风筝一样,我怕半路他给风刮跑了”、“他看起来那么小,我们走在一起,别人会以为我拐卖他”、“你三十岁,可你穿的衣服好像是十三岁,衣服是廉价的衣服,你对我们不尊重”……这样大胆直接的回应令观众叫奇;更为热闹的是,男嘉宾并不总甘于被拷问,一些出语惊人的女嘉宾也经常被口齿伶俐的男嘉宾当场“反呛”。可以说,男女嘉宾之间针锋相对的“口角之争”令节目劲爆好看,并且在无形之中成就了《非诚勿扰》的麻辣风格。
看点多。除了男女嘉宾互动过程中的冲突和争执,《非诚勿扰》可谓看点纷呈。
首先,节目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为“女选男”,但当24位青春时尚的女嘉宾伴随着开场音乐一字排开,这本身就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当电视机前的女性观众津津乐道于某位男嘉宾是不是自己的那道菜时,男性观众或许正与在场男嘉宾进行着“情感置换”,好奇于心仪的某位女嘉宾对与自己条件相仿的男嘉宾会有怎样的评价和期待;这种台上台下同时进行着的选择使得《非诚勿扰》暗合了男女受众不同的收视需求,不同性别的受众可以在节目中找到各自的情感诉求。
此外,主持人孟非和心理专家乐嘉的组合也令观众眼前一亮。除了外形上的相似点外,二位的鲜明个性和出众的口才,也令节目传递出不一样的气场。起用孟非是《非诚勿扰》的一记妙招,作为江苏卫视知名的新闻评论主持人,从新闻到娱乐的转身令孟非被网友评价为“史上最特别的‘月老’”,相比传统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轻佻卖弄,出身新闻的孟非更为睿智稳重,干净利落的主持中不忘适时地调侃和搞笑,对于《非诚勿扰》这桌麻辣火锅,孟非可以做到一边利索地给火锅加上料,一边又不紧不慢地调节着火候。他的搭档――色彩性格学创始人乐嘉,也是伶牙俐齿、见地犀利。深谙男女嘉宾心理的他时而站在女嘉宾的阵营里,与她们一起不留情面地“质询拷问”,时而又扮演上了男嘉宾的救世主,用心良苦地总结所谓“男生攻略”。除了男女嘉宾之间的对垒,孟非和乐嘉之间的调侃与碰撞也构成了节目的一大看点。
可以说,快节奏的进程推进加上多重看点的交织演绎,令《非诚勿扰》的受众多少有点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其次,谈一谈节目形式的创新。
除了节目内容上的大胆创新,《非诚勿扰》在演播室布置和配乐的选择上也是创意无限。
尽管以英国当红交友类节目《take me out》为制作模本,《非诚勿扰》在演播室的布置和现场配乐的选择上还是融入了很多个性和时尚元素。在舞台的色彩呈现上,《非诚勿扰》一改传统交友节目温馨浪漫的暖色调,以红蓝交织的冷艳色系为舞台背景,营造出前卫的酷炫效果,和节目主打的麻辣风格相契合;演播室的设计也显得时尚大气,舞台以男嘉宾所处的位置为核心呈现辐射状,这不仅有利于男女嘉宾“1对24”式的现场互动,而且使观众对于嘉宾的选择一目了然;此外,男女嘉宾的出场方式也别具特色,如果说女嘉宾T台走秀般的出场令舞台立马变得生机盎然,那么男嘉宾升降台式的出场又令节目瞬间充满了悬念。
除了炫酷的舞台,《非诚勿扰》中好听的配乐以及搞怪话外音的配合亦是其抓取年轻受众的秘密武器。与传统交友节目单调的录制配乐不同,《非诚勿扰》的配乐非常有“画面感”,不管是曲风劲爆的男女嘉宾出场音乐,还是幸福甜蜜的配对成功插曲,抑或遗憾温婉的失败退场插曲,只要某段音乐响起,观众即便看不到屏幕,也能大概猜测配对的结果;在画外音的配置上,《非诚勿扰》也是“不走寻常路”,放弃了谈话节目中常见的现场乐队配音,取而代之的是搞怪画外音对主持人给予现场应合,“唉呀妈呀”,“oh my god”以及模仿现场观众起哄时的“嘘”声,画里画外,一唱一和,制造出了类似于相声艺术一逗一捧的喜剧效果。
应该说,这种音画一体的标志力令《非诚勿扰》看起来和谐连贯、自成一派,同时也是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走向成熟形态的标志之一。
《非诚勿扰》面临的争议和发展方向
《非诚勿扰》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令其短期内问鼎同时段综艺节目收视纪录,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赢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惹来不少的争议。
很多观众认为其看似便捷的规则设置只是电视快餐文化的一种节目策略,仅凭第一印象和亲友评价就对某位嘉宾作出评判,显得粗浅而仓促;对于不少女嘉宾在择偶标准中显现出的“拜金倾向”,部分观众认为这虽然从一定侧面反映了80后更趋现实的择偶标准,但未免有为了增加节目看点而刻意炒作的倾向,过于物质的话语场域很可能令节目渐渐背离其初衷并丧失必要的诚意;对于男女嘉宾针锋相对的口角之争,很多网友质疑节目有请托儿表演之嫌,他们认为所谓毒舌语录并非出自嘉宾本人的率性表达,而很可能是照着脚本的台词演练;此外,对于节目中“拜金女”的毫不掩饰、“富二代”的炫耀显摆、“孔雀女”的撒娇发嗲、“凤凰男”的自卑自尊,网友认为这些极易制造道德争端的娱乐元素,让节目看起来更像一出经过精心策划的现代偶像剧。
但也有观众认为“《非诚勿扰》其实是漫画化的社会现象展示台,它不满足于温情斯文的相亲交友,它要的是鲜明的话题性、凶狠的两性搏杀,以容纳那些困扰着人们的现实问题,金钱、房价、家庭关系、剩男剩女,它是撕破脸的、夸张的社会漫画,提供给人们的是消费、投射、参与的狂欢”。
来自观众的争议是每个电视节目初创期必经的阵痛,同时也是该节目受到更多关注的理由,《非诚勿扰》也不例外。新鲜“养料”的输入令沉寂多时的爱情之花在电视荧屏上重新绽放,但若单纯依靠表演和炒作来赚取收视率的话,便会背离其为适龄青年搭建交友平台的初衷、丧失其作为大众媒介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渐演化成一场纯粹的电视娱乐秀,那么看点再多也终会令观众厌倦,他们会以同样的理由给予回应――非“诚”勿扰。因此,如何避免重蹈90年代末期电视交友节目集体走向颓势的覆辙,使得这朵在全新环境和养料下浇灌出的爱情玫瑰花期更长、开得更久,值得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当红电视交友节目深思。
即便如此,有一点不容否认,与1997年《快乐大本营》的开播对电视综艺节目的颠覆与再造类似,《非诚勿扰》对电视交友节目的大胆创新同样意味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一场新的改革,这场改革不仅是对当下社会结构中“剩男剩女”现象和崭新相亲文化的回应与对接,同时也是中国娱乐节目对其大众文化本体的再一次靠拢与回归。
注 释:
①孙红云:《屏幕上的“谈情说爱”――扫描电视婚恋节目》,《声屏世界》,2007(2)。
②吴予敏:《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文化》,台湾云龙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