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 知识市场经济 高校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现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缺乏这一条件,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眼前目标都不能很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不仅会带来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还会促进大学生健康身心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1000名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当前师生关系现状的了解和认识都不容乐观,认为师生关系“很密切”的老师和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4.0%,认为“较冷淡”的却占到59.6%之多。

此外,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遇到困难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愿意找同学或老乡帮忙,并不是首先想到找老师帮忙;师生间的交流主要在课堂上,课外交流较少;学生在有求于的老师的时候才愿意与老师接近……总体上,当前大学校园里师生间能做到基本的“尊师爱生”,但师生关系并不密切,师生关系比较淡漠,道德关系弱化。

2 形成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一是高校扩招导致师资短缺、师生比例失调,一个老师需要关注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大,难免力不从心,老师几乎没有时间与学生交流,致使师生间互不了解,失去了激活灵感和智慧、充分交流的机会。二是并轨后,高等教育变成有偿教育,学生通过缴纳学费承担部分教育成本,缴费的形式让学生产生“商品消费者”的意识,错误地将师生关系认为是消费关系,把自己当成花钱消费的“上帝”,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产生异化。三是学生择业期间,学校只是为毕业生提供一些就业信息,更多的是学生进行自主择业,这种就业机制使学生感到:学校在实现自己理想过程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小。四是缺乏对师生关系的评价体系。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仅仅局限在教学和科研上,并由此决定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与学生交往如何,师生关系如何则被认识是个人兴趣的一部分,没有将师生关系列入对教师的考评范围。

(2)教师方面:从教师的角色上看,社会赋予了教师传递知识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在渐渐异化为一种教师的高位权力,在传统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保护下,教师拥有一种天然的优势感和权威感。一旦优越感过度膨胀,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再加上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性,总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就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对立。师生不平等的“集体无意识”多年来弥漫于校园,浸透在师生关系之中。生活中教师的管理者身份,课堂上教师知识传授者和答案给予者的身份,从根本上抹煞了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3)学生方面: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中、晚期,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增强,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有所减弱,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和老师接触。然而,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还都相对滞后于生理成熟,一方面不愿意多与老师交流,另一方面又期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情感寄托,从而对老师的期望值过高,这种期望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加重对老师的埋怨甚至是怨恨。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冲击。不少学生盲目地追逐利益,甚至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学生在社会问题反思等方面的功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往,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

3 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

(1)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要以识服人、以德感人、以情动人。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更为重要的是“为人师表”,处处给学生起表率作用,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过硬的教学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的修养、见识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品性、素养、为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性动力。如果识、德属于师生关系中的“硬件”质量,那么“情”则为软件措施,要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在课堂内外通过广泛的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2)从学生这一角度来看,作为知识的接受者,首先要尊重老师,尊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这是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作为高校学生,理应发扬优良的光荣传统,尊重师长,以崇高的品德作为礼仪规范与教师打交道,实现师生关系融洽的目的; 将“学”作为大学生活的首要任务,尊重老师的教育劳动,积极研究所学领域。

(3)教师和学生要加强交流,都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建立开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在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地“应付”老师,而是应当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在加强师生交流方面,有不少好的方法已经得到应用或值得高校师生一试。例如:班导师制、管理干部联系班级等。高校聘任部分优秀的任课老师或管理干部担任班级的班导师,由于班导师基本上不参与学生日常的管理,而是从生活上和学业上引导学生、关心学生,因而有效地拉近了学校、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也弥补了辅导员少学生多、辅导员首尾难顾的问题。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也与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这也是决定师生关系性质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包容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如果能做到“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学生做到“安其学而亲其师”,双方都以对等的心态相互尊重,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科学研究“春蕾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AZZ004)

参考文献

[1] 叶黎明.主体的追求——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与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05.2:3-5.

[2] Nonaka,I.,Takeuchi,H..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M].London:Oxford Univ.Press,1995.

[3] 张林.学习型区域:信息时代物欲发展新范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 M.Gibbons,et al.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M].SAGE Publications,1994.

[5]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5-21.

[6] 陈琦.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基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7] 周树杰,向胜军,赵国庆.浅谈网络教育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3).

篇2

摘要:知识经济是以最新的技术及其持续创新为核心,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之上的经济。而市场营销的产生和发展,市场营销概念的转变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从生产观念到推销观念,再到营销观念或者从批量营销到现代营销概念明晰,再到关系营销的发展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知识经济的到来将对传统市场营销的思想、手段、组织、管理带来冲击和影响,知识经济对市场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知识经济 市场营销 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逐渐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面对买方市场,少数企业变压力为动力,改革体制、革新技术、创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但更多的企业没有转变观念,走老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出现了“好不过三年,活不过五年”的不正常现象。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营销是其主要原因。

一、当前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营销观念没有转变。

在计划经济根深蒂固的当今时代,一些国有企业对买方市场仍然奉行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商品供过于求,买方市场出现了“生意难做”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对买方市场措手无策,随大流盲目地推销产品,其结果是要么是产品库存大量积压,要么是应收帐款急剧增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从而使大多数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2.高层营销管理人员空缺。

高层营销管理缺位,导致营销部门以外的其它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营销职能。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比较重视营销工作,但是,这种“重视”具有很明显的局部性、不确定性和非过程性,不系统、不全面、不到位,从而造成高层管理缺位。高层管理缺位带来了许多危害。首先,其他部门的营销优势得不到全面利用。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营销职能,并且每个人的营销策略都是有区别的。但在高层管理缺位时,则只有营销部门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其整体营销职能会大打折扣。其次,作出决策不及时果断,影响销售工作。

以至于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样一来,该决策的问题不能及时决策,对企业的营销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重挫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营销工作方向不明确。高层管理决定企业的营销方向,当它缺位时,必然导致营销部门的盲目指挥。

3.没有营销战略。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象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有的甚至灭亡。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正如这架飞机,太需要战略了。得战略者得天下,真诚的“海尔”、永固的“长城”、绚丽的“长虹”、高飞的“小天鹅”,毫不屈服的“乐凯”与毫情万丈的“用友”,都为其它中国企业树立了榜样。而当前多数的中国企业只是计划当期,得过且过,初创时就不曾设想过将来,造成企业盲目运行。

4.忽视了营销网络的功能。

一位营销专家曾经说过,“市场,说到底就是‘网络+品牌’——销售网络加上品牌的影响力。”网络如同人体的血管,靠有力的销售完成资金的循环,滋润着企业的成长,其中任何部分的病变,都可能损伤企业的肌体,乃至企业的生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多数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网络上下过功夫,它们只注重产品生产,无计划、无目标地销售产品,这样,不仅浪费营销资源,而且无法取得好的营销业绩。 转贴于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建立科学、实战的营销组织框架,确立企业整体营销观念,使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紧密地协作,共同实现理想的经营业绩。

现代营销强调的整体攻防能力,当前许多企业的业务人员没有真正地组织起来,从而难以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和管理。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开发需要,建立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管理体系、目标和计划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将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销售管理人员和业务员、经销商、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

2.树立辩证的买方市场观。

买方市场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购进方面,买方市场的压力只是施加给商品的卖方,而生产企业作为买方不仅没有压力,反而是大好的机遇,因为买方市场的压力,主要来自产品销售企业在采购时,处于买方的地位,可以充分享受买方市场的偏爱和优惠。买方市场带来的市场空隙,给企业提供了破土而出的希望,利用优质低廉的材料、机器设备生产高品质的产品,逐渐地适应买方市场,才能抓住买卖方市场带来的机遇,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3.制定合理务实的营销政策,充分发挥业务人员的作用。

人员推销是人类最古老的推销手段。人员推销是最直接的促销形式。当今的推销人员除了商品销售这一作用外,他们可以了解和熟悉顾客的需求动向,及时地向顾客提供企业的产品介绍以及顾客所需的各类服务,让顾客在本企业中找到一种归属感。另外,业务人员还可以利用直接接触市场和消费者的便利,进行市场调研和情报工作,从而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营销政策,调动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建立科学、高效的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可以促进商品流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营销意识的增强,网络也被赋予了营销推广的重要职能。企业应当转变传统的网络仅为销售渠道的观念,认识到当今网络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创立自己的营销网络,首先,企业应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其依据可以是地理、人口等。然后,企业根据市场的特点、企业的目标及营销资源的具体情况确定细分变量。最后,调动自己的营销资源,分配到分市场,加强各细分市场的联系,形成高效的网络。

世界银行行长瑞斯查德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知识经济改变和超越了以技术为驱动,片面追求生产规模极大化,追求产品极致的发展模式,而转向把知识作为驱动的主要力量。这对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所采取的营销战略,战术和方法都是在其营销理念指导下进行的,而营销观念也都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并不断随其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企业要做好营销的创新工作,转变营销观念,改变营销制度和营销策略,让自身发展越来越强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实体;经济;现状;不足之处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实体经济市场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实体经济在经济市场中占据的地位也愈加重要,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企业组织形式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创新,经济市场在其全球发展中发挥着不可阻挡的作用,同时,该实体经济在我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中仍不够完善,首先是缺乏完整的经济管理体系,经济管理过于分散,导致经济管理人员执行困难,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其次是经济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在某些政府以及企业中不少经济管理人员利用公务为自己谋私利,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盲目的挥霍企业成本,造成经济管理秩序混乱不清;再次是政府以及企业经济责权不明,经济管理人员思想觉悟差,现代企业大都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而在这些规章制度后却缺少相应的责权制度,责权制度能有效的限制财务管理人员的惰性思想以及财务人员只行使权力,不承担责任的不良现象。

二、实体经济市场所出现的不足之处

不良资产清理工作错综复杂,易引发经济市场的危机。近年来,我国经济市场中的次贷及其衍生品已在金融机构中广泛的持有结构性资产,二者已形成为盘根错节的债权债务关系,其中还存在着许多无形的不良资产,在进行清理以及核算时将会比以往那种单向的清理债务债权关系更加的复杂,同时,由于全球金融机构中的次贷以及衍生品分布呈现隐蔽性,严重了造成了经济市场中流动性短缺问题将存在着续发性,从而,易给金融市场带经济危机。

缺乏完整的全球经济管理体系构架,使其管理目标不明确。目前,全球各政府以及企业正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之中,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力,全球各企业以及政府虽不断的完善经济管理体系,但其经济管理体系仍无法满足当代经济市场的需求,并且在其体系中没有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使其出现发展盲目,无所适从等严重的问题,同时,缺乏严格的经济市场监管制度,目前的全球金融监管无法适应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高杠杆率、高关联度、高度信息不对称等特性。故而,全球的经济管理体系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货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提高自身超额备付金率的行为加剧了货币供给不足,使货币供给量大大低于同期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从而导致了通货紧缩。而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备付金率过高的原因却与此大相径庭。从存款方面来看,是居民储蓄存款持续高速增长,这与储户挤提的货币供求背景正好相反,反映了我国当前居民的货币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从贷款方面来看,则是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而银行也不愿意过多的发放贷款,即“惜贷”。这一现象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前所未有的,它的出现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当前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有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和银行的市场性和效益约束也不断增强,其经营目标日益集中到经济利益最大化上,并从这一目标出发,根据市场形势,决定自己的经营策略。在目前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形势下,企业不愿贷款及银行惜贷,就是他们根据自身利益作出的选择:企业不愿贷款,是因为需求疲软,难以保证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盲目申请贷款可能导致损失;银行惜贷的原因也是如此,银行同样考虑到企业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很难保证贷款项目的预期收益,从而影响到贷款的还本付息,盲目发放贷款也会导致损失。这样就导致了商业银行超额备付金率过高的情况,它反映了企业部门的货币需求相对于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能力已经大大下降,商业银行为适应这种情况也有意识的控制了贷款规模。因此,企业的货币需求也是得到了满足的。

三、基于实体经济应对举措

1 积极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资产投资和交易的回报就没有坚实的基础,而目前国有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等不合理、资本严重固化、缺乏流动性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行业布局、地区结构以及国家所有制进行调整,努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要使国有资本活起来,在流动中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应通过政策性扶持、鼓励民间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以技术商品化为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2 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首先企业应中总结以往的经验以及教训,大胆创新,制作出一套适合本公司发展的治理结构。同时,由于公司的职业经理要价太高,在公司的控制中股权太大,甚至于占据绝对的决策权,这样,如果一人出现决策失误,将会严重的酝酿成企业危机,甚至是危及到企业的存亡,不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内部人口控制问题放在公司改革措施的首位。

3 创新推进经济市场管理体制,加强经济市场监督。近年来,我国在财政管理方面,推行了很多优秀的政策法规,大力的扶持经济市场的变革,在其良好的外部条件之下,我国给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体制,不断的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预算透明度,实现财务管理的法制化以及规范化。应加强经济市场管理的监督体制,采取有效的措施,坚决抵制经济市场不良行为的出现,为其企业良好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4 加强对经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思想觉悟。政府以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经济管理人员,优秀的经济管理人员害死政府以及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明灯,因此,因大力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定期的为其灌输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使其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到先进的经济管理信息,同时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来增强经济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以及遏制某些经济管理人员的惰性思想,为创新出优秀的政府以及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提供雄厚的人才资源。

5 利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近年来,在全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我省期货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共有4家期货公司、16家期货营业部,在数量上排在全国中等水平。在期货中介机构发展的同时,很多生产型企业也在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锁定企业成本,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应该从转变观念提高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平稳有序的推进期货知识和市场信息的宣传、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整体推进期货市场发展等四个方面得到逐步改善。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借鉴国内发展较快地区的经验,扩大期货市场规模,促进农业经济等实体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第一是改革发行体制。第二,完善并购机制。第三,丰富交易品种,我们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还要继续往前走,不能说搞了很多失败的产品,我们就放弃开发和推广新产品,这些产品必须要了解,当然我们发展这些产品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要符合中国的需求,第二要循序渐进。

篇4

【关键词】中卫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利流转;现状;问题;建议

近年来,文昌镇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推行“引进项目、建立机制、制定保障”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支柱、特色产业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当前文昌镇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现状

文昌镇共有13个行政村、132个村民小组、7746户,共有农业人口28462人,耕地2145hm2(含沿黄河河滩地)。截至目前,全镇耕地流转面积为1527hm2,涉及1200余户。其中租赁、转包、转让、互换、入股面积分别达到320hm2、813hm2、133hm2、140hm2、120hm2。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为373hm2。按流转去向分:一是经营大户流转327hm2,二是龙头企业流转347hm2,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社流转593hm2,四是村集体经营173hm2,五是农户之间流转87hm2;按流转用途分,土地流转带动形成露地韭菜33hm2、优质露地蔬菜80hm2、设施农业无公害蔬菜基地560hm2、优质蔬菜制种基地80hm2、节水高效农业玉米制种基地533hm2、集观光休闲适水产业基地167hm2、生态种养稻田养蟹73hm2。土地流转不仅促进了产业发展,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在流转中农民可获得双重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一般每667租金750元,普遍高于其过去种粮的纯收入;二是农民就地到农业园区和外出务工收入,就地务工一般年收入1万元,外出务工一般年收入1.5万元~2.5万元。

2 当前文昌镇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

2.1 培育主体

全镇积极扶持龙头、引进业主、培育大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此带动土地流转。据不完全统计,全镇目前共有各类农业企业和专业大户82家、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个。企业、业主以租赁为主要方式流转土地达1200hm2以上。

2.2 扶持产业

镇政府先后出台了蔬菜制种、玉米制种等支柱产业扶持政策,把蔬菜制种作为支柱产业培育,在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了蔬菜产业大发展。

2.3 搭建平台

2010年以来,我镇积极争取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项目资金,动用1500余万元对全镇日光温室改造升级,并配套卷帘机等设备。目前全镇3200座日光温室生产旺盛,保证了蔬菜支柱产业,全镇无乱拆大棚现象。我镇还为流转土地的宁夏华盛种业、泰金种业积极申报各类项目资金45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龙头企业的发展。

2.4 跟进服务

加强流转服务和经营权管理,特别是针对企业、业主在流转农民土地过程中人地两疏、协商繁琐的实际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服务企业己任,变业主找地为集中土地招商,跟踪服务。为了确保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镇结合实际以政府形成文件对当地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成片、流转期限、农民权益保护等问题作了明确。在雍湖、范庙、沙渠等村流转土地过程中,镇领导亲自挂帅、镇村干部全力以赴,发动群众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委托流转,农户逐户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委托书,村委会再与公司签订流转协议,镇社会与经济管理办公室审核流转合同条款,提供全镇统一的合同范本,确保合同文书规范。

2.5 创新机制

加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政策研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新途径。夹渠村渔业专业合作社将20.5hm2土地未来25年经营权折资入股;镇靖村专业合作社将80hm2土地入股组建渔业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规模开发、集约经营。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既可以作为农民工人领取工资,又可作为股东按股分红,实现了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2012年,镇政府出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置换管理意见,提出以复垦宅基地置换建设用地指标、以农村旧房置换刘台富瑞苑新房的具体办法,既盘活了土地资源、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又提供了必要的建设用地指标,促进了广汇大道拆迁的顺利进行。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必将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变的步伐,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程。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

3.1 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通过土地流转,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等逐步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出于对土地集约化经营需要,他们具有规范化流转土地且承包期限较长、价格较高的特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宁夏华盛种业公司种植专业合作社、宁夏泰金制种有限公司、各村蔬菜流通合作社。实践表明,这些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充分发挥其技术、资金优势,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我镇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大户共流转土地1141hm2,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4.8%。

3.2 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难以面对一家一户的农民协商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只有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出面,这样既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又保证了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正当利益,同时也将农村土地流转置于合理有序的范围之内。雍湖村、范庙村、沙渠村村委会在镇社会与经济管理办公室的引导和帮助下,围绕玉米制种基地合理进行土地有序流转,现已建成了533hm2的节水农业玉米制种基地。

3.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趋向开始显现

由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将农业产业作为一个投资领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双方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土地经营权的供求状况和所经营产业的经济效益,协商和确定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价格与签订合同,实现了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得流转土地经营权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据调查,目前全镇流转的土地经营权出租价格每667平均在700~800元之间,转让价格每667平均在2万元左右。

3.4 创新了农村经营方式――土地股份合作制悄然兴起

农户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使用权作为股份,参与股份制经营,以入股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分红依据,入股收入按经营效益的高低确定。如镇靖村成立了渔业合作社,农民自愿将承包地入股,保底租金为每年600元/667,交村委会建立渔业基地120hm2,集中管理、依法经营,年底盈利按股分红,农民还可就地打工取得收入,实现了农户、村集体双赢,村集体收入达十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00元。

3.5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用途发生变化,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娱乐业悄然兴起

前几年,我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的用途主要是发展设施蔬菜和养殖园区,随着我镇现代都市农业格局的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用途开始向观光农业、旅游业和花卉种植方面发展。据调查,全镇用于观光农业、旅游业的流转面积达187hm2,如镇靖村用于农家乐建设流转土地面积80hm2,发展观光渔业,这些农家乐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设为中卫市民旅游休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4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4.1 土地流转推动了规模经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据调查,截至目前,我镇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560hm2设施农业,形成千亩以上集中连片园区8个,已形成9个区域化、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建成百头以上奶牛养殖园区1个,80%的奶牛实现了集中饲养和机械化挤奶;建成粮食高产示范区4个,优质粮食播种面积1133hm2;机械化平均作业率达到了90%以上;开发建设渔业休观光场所3家,生态园、山庄、休闲垂钓中心等 “农字号”休闲观光场所年接待游客2000人次,营业收入8000多元。正是因为土地流转机制的引入,我镇“两强多优”农业才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业机械率逐年提高,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4.2 土地流转提高了农民收入

农户把土地流转出去以后,在土地收入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将空余时间用于发展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从而增加非农收入。据调查,土地流转后,外出务工每人每年增加收入8000元左右。对经营土地者而言,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增加,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实现收入增加。

4.3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集中,加快了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据统计,2013年我镇农村共有劳动力1.4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2万人,占全镇农民劳动力总数的84.9%。在外劳动力中,成年外出务工的有8000多人,占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的65.3%。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5 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5.1 政策宣传和引导乏力,社会化服务滞后,流转环境欠佳

一是政策宣传跟不上,机构改革后,各镇成立的农经服务中心在社会与经济管理办公室内设立,人员较少,信息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使得土地流转服务滞后、农民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流转积极性不高;二是有的村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承诺不能及时兑现,使得农民产生抵触情绪。

5.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服务机制不够完善,流转供求信息不够畅通

我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尚处于探索阶段,镇社会与经济管理办公室缺乏相应管理设施和信息化平台,流转中介作用不显著,流转市场化运作的程度低,供求双方的信息联系不畅,市场不活跃,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能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5.3 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备,弱化了土地流转

近年来,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快、劳务收入增加、农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造成城乡劳动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待遇不均等、社会地位不平等、农民就业不充分、不稳定,加之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不能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依然存在,这使得部分农民不想也不愿意放弃低成本的生活方式和作为保障功能的土地,因而弱化了土地流转的力度。

5.4 土地流转收益计发办法不科学,农民群众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现在土地流转的收益一般都是现金支付,每667年平均租金700~800元左右,且递增率很低。而近几年物价涨幅较快,农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农用物资、农产品价格也在不断增长,用什么方式解决土地流转收益还有待探讨。

6 推进我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6.1 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监管和宣传力度

土地流转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跨度大,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并做好宣传工作。一是要做好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加大典型引导力度;二是要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指导流转当事人依法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及时办理因土地流转引起的合同变更、解除和重新订立手续,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制度;三是加强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的档案管理机制,实行土地经营流转合同区、镇、村三级管理;四是加强流转后的土地监管,切实加强农用地管理,防止借土地流转之名非法改变耕地用途,防止侵害农民权益的事件发生。

6.2 健全土地承包经营转权流转市场的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乡镇社会与经济管理办公室及村委会的作用,按照流转形式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合同制度,实行大户登记备案制度,对其资信情况、履行能力、生产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风险给予审查,掌握经营状况,从而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让土地流转进入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加快土地流转速度,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提供一个公平、公开的交易平台,以便于对土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

6.3 完善土地流转仲裁机构,积极化解土地流转纠纷

随着农民对承包土地的重视程度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特别是流转纠纷呈现上升趋势,及时化解和处理纠纷是当前农村稳定的大局,因此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法》建立和完善市、区级农村土地流转仲裁机构,依法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6.4 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一是尽快把已经放弃经营土地、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对接,避免再次返乡与农民争地;二是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和建立合理适行的保险制度,进一度扩大新农村医疗合作覆盖范围,促进最低保障体系进一度向农村延伸,让他们放心的流转土地。对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要引导他们从土地流转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参加个人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篇5

关键词:现代 市场经济体系 健全 改革措施

市场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指利用市场所提供的的供求、市场竞争和相应的产品价格组织调节社会经济的形式,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种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就是与实际利益有关的机制,保证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竞争体制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利用利益机制,要适应现代的市场竞争,充分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国的科技进步,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就目前的事市场经济体系来看,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国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有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所以我们要综合考虑,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健全,并且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保证我国市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发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的交易行为不规范

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依存的是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发育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但是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交易行为的严重不规范,这样就阻碍了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使得市场经济的秩序异常混乱,例如在实际的商品市场中,假货现象非常严重,还有就是各种虚假广告,找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以此混淆视听严重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购物,并且这些现象是屡禁不止,另外就是在生产资料的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利用买卖合同的漏洞骗买卖,在虚拟货币交易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在期货市场上存在着大户或者非法个人对期货市场进行非法的操控等行为,在证券市场上存在着利用虚假的招股文件、虚假的年度报表等资料对投资者进行误导,这些不规范甚至是违法的交易行为严重将市场体系的秩序破坏了,进而影响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

(二)市场经济体系的组织化程度偏度

市场经济体系的组织化程度偏低是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存在的又一大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正常发展,组织化程度偏低就使得市场经济体系变得没有系统性,缺乏整体性,国家不好进行宏观调控,一旦出现问题就很容易产生经济危机。

(三)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在竞争秩序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就是在商品市场上,竞争的无序性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卖方出现恶意竞争,采用低价策略也就是低价倾销,虽然国家对这种现象是严重禁止的但是还是存在的;还有就是公平竞争环境没有完善,在一些行业中仍然存在着严重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垄断现象,这些垄断部门和垄断企业的存在就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化,干扰了市场经济体系,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及改革措施

(一)整顿合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首先,应该注意发展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关系,这两者是相互依存并且相互制约的,它们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供求关系和价格因素的形成,所以要不断对其进行深化和改革。

再一点就是将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不断推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处在什么阶段,资本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且在任何一个阶段资本都是非常稀缺的,所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任然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重点,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仍然是不规范和不成熟的,主要表现就是市场结构比较单调、层次单调,造成市场经济体系单调,这样就需要国家引起重视,切实推进资本市场方面的改进,将直接融资的比例进行提高,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还有就是应该促进产权、土地和技术市场的发展,不断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将土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保证各种特定技术的稳定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技术的价值。还有就是应该使得市场平等的使用生产要素环境,政府部门应该转变职能,将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实际的行政审批时的事项,最大限度的提高市场效率,促进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

(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首先应该将流通体制进行深化,不断建立先进的流通体制,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化的流通体制,促进生产的大规模现代化、规模化、网络化;还有就是应该将市场的主体朝着产权明确、自主经营个行为的严格方向培养,大力推进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只有企业制度合理科学才能保证市场经济体系的全面改革。

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展都里不开诚信,所以在对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中还应该注意加强诚信方面的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前提。加快建立的企业、个人、信贷部门的信用建设,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严格控制。

最后一点就是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从严监管,加大惩处力度,利用法律充分的规范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存在着很多问题,国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市场经济体系进行完善和改革,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城乡规划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土地资源配置以及公共物品配置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必须要进行合理优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市场经济下城乡规划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基于市场经济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优化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市场经济;城乡规划;资源配置

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指的是,在进行社会资源配置时选择将市场机制作为基本手段,随着城乡规划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市场经济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已经成为了政府在城乡规划时着重考虑的问题。现阶段,是我国城乡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想进行城乡规划工作,必须要理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以社会治理结构为基础要素进行规划,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果重构,就会影响到城乡的规划。因此,基于市场经济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优化必须要从土地资源配置以及公共物品配置上对城乡规划资源配置进行优化。

1市场经济下城乡规划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1土地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与产品的市场化程度相比,资本的市场化程度、土地的市场化程度、能源的市场化程度是远远不及的,对于城乡规划资源配置而言,由于长期受政府干预,再加上管制不当,土地流动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都受到较大的阻碍,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使得土地资源配置十分混乱。土地流动问题导致城市建设用地十分缺失,但是大量乡镇企业用地(如图1所示)都一直处于闲置、低效使用的状态[1]。尽管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城乡规划手段和管理水平都有了相应的提升,但是,政府在管制土地利用的工作上仍然较为缺失,还浅析着刚性规划思想,导致城乡规划与市场的要求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分歧。城乡规划在土地管制问题上的处理不当,影响了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的有效作用,土地浪费情况严重,无法面对市场与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

1.2公共物品配置存在的问题

公共物品的配置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在市场失灵的范畴之内,随着政府企业化的不断变革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引进,公共物品开始被划分为公私两个部分,其市场化的现象导致我国有一段时间严重缺失公共性,公共物品成为一种私人工具供私人资本获取私利。在城乡规划过程中政府需要供给公共物品,但是目前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都存在很多问题,政府职责错位,主要表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私有化上[2]。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生活、交往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展现城市风采的对外窗口,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重要作用,但是实际上,我国很多滨江、滨水地区的公共空间都在被私人项目占用,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2基于市场经济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优化措施

2.1改进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在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深化市场改革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化、土地市场化、能源市场化都是改革的主要目标,要想深化土地市场改革,必须要打破现有的土地资源配置秩序,建立全新的规则,促进土地集约化发展。为了改进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应当在多地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活动,包括很多乡镇企业用地集体化,通过宅基地对乡村企业用地进行置换,一方面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促进乡村工业的集中发展。从农民的角度来看,这种土地资源配置方法使他们获得了宅基地的使用权,并提高了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从村集体的角度来看,这种土地资源配置方法使得劣质区位的经营性资产直接实现了向优质区位的转换,村集体的发展权得到保留的同时,集体资产得到了有效的增值;从基层政府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使乡村建设用地集约的利用率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得到了大量城镇建设用地。

2.2优化城乡用地分类

在城乡规划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城乡用地分类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工具,城乡用地分类不仅可以引导城乡规划,还能对土地开发起到重要的管控作用,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通过土地分类,可以实现对土地开发市场的有效管制,同时还可以确保城乡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虽然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有所改进,但是仍然沿用传统的树枝状分类结构,将土地功能作为唯一的标准,这在本质上是没有太多区别的。要想在市场经济下将土地使用的功能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必须要进行多重规划,建立多维度城乡用地分类体系,从而发挥出引导公共政策、控制土地开发等职能[3]。具体措施上,应当引进政策性分类标准,并且综合功能分类,充分移入负面清单管理理念,降低对地块功能的限制,对于一些经营性用地,要简化土地用途分类,适当放宽土地用途管制,从而提升土地利用在市场层面的自由度,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2.3建立多维度规划管理方式

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信息进行预测,例如人口信息、经济发展信息等,从而规划未来的土地利用,但是,由于产业的发展并不固定,人口的流动也十分不稳定,导致预测结果常常与实际不符。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要确保与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才能确保规划具备生命力,在实践当中,必须要加强规划在市场方面的应对能力,增加对技术方法的研究,并建立多维度规划管理方式,优化规划管理方法,从而对刚性规划与市场建设之间的矛盾,起到重要的缓解作用。在建立多维度规划管理方式时,要注意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进行管理,并且按照一定的秩序依法行政,确保城乡规划土地资源配置结果的实用性。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基于市场经济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市场经济下城乡规划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土地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共物品配置存在的问题,这两种城乡规划资源配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乡规划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资源配置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通过改进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城乡用地分类、建立多维度规划管理方式,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城乡规划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推动我国城乡建设的步伐,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介鸣.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戚冬瑾,周剑云.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用地分类思考[J].城市规划,2012(7):60~66.

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工商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与工商管理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本文将以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着手点,针对目前市场经济中工商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提出在市场经济中将工商管理有效运用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在理论等层面上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工商管理;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联系;基本内涵

0引言

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能够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的规范性与稳定性,同时,市场经济也是工商管理工作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市场经济发展足够好,工商管理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才能够得到凸显。本文进一步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此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并且寻找相应的规律,促进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能够更好地发展。

1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事实上,工商管理的存在是为了规范目前市场的经济秩序与政府在经济方面的统治秩序,能够进一步在趋于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实施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得到更为优化的设置。而市场经济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并且针对市场趋利性的基本特性而言,其也是社会文化发展以及社会体制建设的必然发展需求[1]。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一定内在联系,二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若是没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就没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更没有工商管理存在的必要。但是缺乏工商管理行为,经济发展也就缺少了管控能力与自律能力,很多市场经济行为都缺少相应的管理与监督,而市场经济在失序的情况下是不能够正常顺利发展的。所以有利益关系的存在,就会导致市场经济中的不同对象之间存在纠纷,这一点是由市场经济趋利性因素所导致的。而工商管理能够以相对权威的角度,根据目前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所设立的工商管理办法以及工商管理制度,对不法商贩以及不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与责任管理,最大程度上对我国的市场经济进行维护。这些都是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只有正确认识了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才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落实好工商管理工作。

2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工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为了加强对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行为的监管,设立了一定的工商行政等部门来进行相应的工商管理工作,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工商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得目前的工商管理依然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首先从工商管理的制度层面上进行分析,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方向,很多工商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多元化的经济行为需求[2],所以其基本管理行为与管理体系都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执行力,同时也不能够满足目前社会发展需要,在基本管理与管控观念上面临着改革与更高的挑战。工商行政部门如何在明确目前经济发展现状的同时,合理进行工商管理观念的转变也是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工商管理的首要工作。另外,工商管理是一种较为宏观的管理行为,所以想要合理进行工商管理行为就需要从根本上完善管理组织结构,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工商管理的组织结构并不能够满足工商管理工作的需要,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目前工商管理执法能力的提升,使得工商行政部门的大多执法行为不能够落实到位。比如地方政府与工商行政部门之间的直接冲突,阻碍了工商部门进行相应的行政行为等。除此之外,在工商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政府在进行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招募时很多都不是走常规的招募程序。所以致使目前工商行政部门缺乏相应的人才[3],并且没有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来促进其自我能力的提升,所以目前的管理人员普遍没有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观念,不能够正确认识到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都是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工商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此促进市场经济与工商管理的共同进步与共同发展。

3在市场经济中优化工商管理运用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与行为办法

想要在市场经济中优化工商管理的实际运用,就需要在了解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与行为办法。事实上,工商管理制度在1995年就已经得到初步建立,即《工商行政管理暂行规定》[4],经过近些年不断的修订,也在具体的工商管理组织结构与管理职责上进行了相应的划分与明确。社会发展迅速,很多经济行为已经不能够用传统的工商管理制度去进行约束,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实施的过程之中,工商制度规定的《广告管理条例实行细则》中就有部分内容与其不符。所以国家之后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促进工商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所以,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与行为办法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因此从制度方面着手,才能够为落实工商管理工作奠定制度基础,从而提升工商管理行政行为的执行能力。

3.2在工商管理进行中完善管理组织结构

在工商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完善管理组织结构,有两大益处,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督,扩大监督范围的同时也能够增强监督力度[5]。另一方面有利于内部管理的和谐发展,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合理进行工商管理行为,促进工商管理行为的顺利实施。所以在完善工商管理组织结构的过程中,需要与地方政府的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机制,良好的沟通是一切管理活动进行的前提。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配合,很多工商管理行为都难以落实到位,所以建立良好的合作管理并且完善管理组织结构也是目前工商行政部门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3.3提升工商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

在关注一些工商要闻时,一些工商管理行为不能够落实到位很大程度上与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关,所以为了顺应目前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工商管理团队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身,提高整个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比如目前网络的发展也在不断壮大,想要落实工商管理工作,还需要提升网络监管能力,从而进一步维护网络市场秩序[6]。在近期的工商管理中也提出了“增强四种意识,更加高效维护网络市场秩序”的口号。所以工商管理团队需要从多方面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比如电子商务消费维权、防范利用预付消费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如何去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等,这些都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工商管理团队提出的挑战。

4结语

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行为仍然存在着不足,使得目前的工商管理工作还不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在明确市场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工商管理者素养的提高以及工商管理制度的优化等多方面加强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刘冀 王骄洋 杜恺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娜.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J].科技资讯,2016(10):65+67.

[2]孙仲尼.探究工商管理中案例的作用与知识转换情况[J].中国商论,2015(29):140-142.

[3]张诗慧.浅谈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J].品牌(下半月),2015(11):94.

[4]路宜昌.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15):251.

篇8

【关键词】市场经济;电力营销;问题;解决措施;效益

1、前言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对市场经济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广大人民的生活也息息相关。由于电力企业的营销建设起步比较晚,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电力营销系统,电力企业有着较为薄弱的营销意识,对用户的服务意识较弱,对电力的需求侧管理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存在比较多的营销问题。针对这些营销问题,电力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建立面向市场的营销思想,针对市场经济建立相适应的营销系统,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营销服务,加强需求侧管理,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水平。

2、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电力营销问题

2.1 淡薄营销意识

由于电力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较为特殊的地位,所以电力企业和其员工具有淡薄的营销意识,认为垄断的电力行业没有必要进行市场营销,缺乏有效手段控制电力消费,没有深入了解电力营销的重要性。电力企业的部分员工还认为电力供应是短缺产品,其供应还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电力用户只能按照电力公司的要求来进行生产经营,电力公司只对电力供应的安全负责就行了。这种观点造成电力公司员工对市场营销不重视,存在一种盲目的优越感,没有对市场经济进行充足的心理准备。

2.2 不完善的营销系统

由于电力行业市场营销起步较晚,没有建立完善的营销系统,只是将原有的用营业部门改成了市场营销部门,没有建立专门的市场营销机构。电力企业的营销力量较为薄弱,营销人员在企业员工中所占得比例过低,没有进行专业营销调研和营销策划人员的招收,缺乏专业、高素质、优秀的营销队伍。电力行业的营销系统不完善,营销人员没有扎实的营销工作基础,对市场信息没有进行有效地调研,没有掌握电力市场和营销形成的消费需求,缺乏应有的电力营销心理和用电潜力分析。目前大多数电力公司对电力市场的特点和规律缺乏研究,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电力营销,不能及时针对市场变化进行营销策略的调整。

2.3 服务意识较弱

由于电力系统本身的特殊性,电力企业的服务方式和项目管理没有进行改进,服务意识较弱,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普遍存在等待客户上门的现象。电力公司没有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不同的服务项目,提供的服务还仅仅局限于表面,如微笑服务、上街宣传和服务设备的更新等,没有触及到深层次的服务,办理业务的速度、供电的稳定性和减少停电损失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4 对需求侧管理重视不够

电力公司对需求侧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重视程度不够,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部分电力公司甚至认为需求侧管理是政府应该负责的事情,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好处,甚至会加大企业的运行成本,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部分实行需求侧管理的电力公司对需求侧管理重视不够,认为需求侧管理仅仅是为了缓解电力供应紧缺状况的发生,对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市场没有任何帮助。电力企业在进行需求侧管理时,没有设定正确有效的管理工作目标,没有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针对发生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应对。

3、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电力营销策略

3.1 转变营销观念,建立面向市场的营销思想

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之一,全体员工应该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求,对电力营销引起充分的重视,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建立面向市场的营销思想。这种转变应该是电力企业全体员工的转变,传统“靠政策、靠行政、靠上级”的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电力企业应该强化市场意识,重视市场的变化,转变过去的营销观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思想观念,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用户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电力企业应该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尽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电力产品,引导用户正确消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面向市场的营销思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利润。

3.2 针对市场经济建立相适应的营销系统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企业应该主动研究市场的特点和变化,针对市场经济环境建立向适应的营销系统,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电力企业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营销系统,包括市场策划与开发、业务发展、需求预测、电力产品销售、电力新设备、电力新技术等,为用户同更加全面的服务,提升用户的满意度。电力企业应该对电力市场的各种信息及时掌握,根据调研调整营销方法和营销战略,改善电力企业营销系统。

3.3 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营销服务

电力企业应该更新营销服务的理念,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在战略中对营销服务给予必要的重视,设定较为合理的服务目标,努力提升营销服务的质量,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营销服务,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营销服务。企业必须重视客户的不同需求,完善向客户提供的服务,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给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电力企业可以设置投诉专线和意见栏,征求客户对企业的宝贵意见,根据一件进行营销服务的调整,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4 加强需求侧管理

电力企业应该加强需求侧管理,加大对需求侧管理资金的投入,提升需求侧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适应时代对电力企业的要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进行电力企业需求侧管理,在电力企业中推广先进的需求侧管理技术,提升企业对需求侧管理的重视,加强需求侧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结语

电力行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应该加强电力营销,提升企业营销水平。电力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建立面向市场的营销思想,针对市场经济建立相适应的营销系统,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营销服务,加强需求侧管理,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水平。

参考文献

[1]苏瑞雄.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的分析[J].广东科技,2008(16).

[2]王可,何云波,畅晋梅.浅谈电力企业营销稽查精细化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10).

篇9

关键词: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政府职能 转变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存在着缺位现象

所谓缺位是指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主导型的政府未能随着市场的发育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及时地向公共服务型的政府转型,政府未能真正做政府应该做而且可以做、市场却无法做到的事。当前,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然比较薄弱,政府应当承担的一些公共职能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长期滞后,教育投资少,教育经费短缺,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孩子上学难,城市孩子上学贵的问题日益凸显。第二,医疗保障方面步伐缓慢。医疗保障属于政府应尽的职能,政府在这方面也存在着职能缺位。比如,群众反响比较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频频出现。第三,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对失业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愈来愈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的出现。第四,政府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虽然我国的立法进程进一步加快,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已基本建立起来。但是,政府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造成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使法律缺少了应有的威严。

2、政府实行经济管理职能方面存在着越位现象

所谓越位是指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未能随市场的发育向市场主导型的经济体制转型,政府依然在做市场应该做而且可以做的事。当前,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屡禁不止。企业没有真正的投融资自,政府对投融资风险问题管得过多,政府对企业的投融资项目要经过层层审批,导致企业立项困难,因而失去很多市场机会。同时,由政府许可证制度、地方保护主义等形成的行政性垄断阻碍了资金、技术、产品、劳动力在各产业和地区间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和一般均衡价格的形成,市场运行紊乱,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对策

1、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首先,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中国政府必须从中国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在反思总结、借鉴与创新的基础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公平稳定的竞争环境,要建立健全经济安全防范体系,提高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确保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其次,针对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职能缺位问题,中国政府必须从中国自身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将政府职能转移到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上来。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就业问题方面多下功夫,努力缩小贫富差距。

2、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还企业自

中国政府对企业,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缺乏对企业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适度的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改变由政府统一计划、配置各种资源的模式,将这种职能交给市场,使政府权力从“无限”变成“有限”。要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功能,转变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的做法,还企业以自主经营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3、健全行政审批制度,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首先,要建立行政审批法,确保行政审批的规范化。其次要改革行政审批体制,建立行政审批听证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最后要建立行政审批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审批内部和外部的监督监管机制,完善审批追责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合理、高效、廉洁、公正、透明、便利的审批制度,将政府行政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4、完善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体系建设

政府职能是国家实现社会控制、确立规范化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而法律是保证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在健全有关市场主体和市场秩序法律法规的同时,努力完善政府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将政府行为和对政府行为的监督、约束全面纳入法制轨道。能够用法律法规确定下来的,就把它用法律法规确定下来。各级政府要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依法行政,减少政府职能缺位和越位的情况,尽可能避免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

转变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同时也是一个既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在总结经验,借鉴创新的基础上,在多方努力与协作的前提下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刘军.经济转型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2000(8)

[2]梁文群,张永红.转型经济中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探讨[J].经济师,2005(5)

[3]于立,刘妍,宫长亮.经济全球化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J].科技与管理,2005(2)

[4]郭隽萍.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2)

篇1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进行不断的发展,行政法制建设也越来越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独立,对于行政执法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但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出了简单的说明,当前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立法相对来说并不是十分完善的,执法监督力度也存在一定的欠缺,而且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执法人员的素质都亟待提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顺利进行,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对之后的市场经济下行政法制建设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市场经济;行政法制建设;问题

依法治国是我国坚持的基本的治国方针和战略,行政法制建设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行政法制建设是否健全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行行政法制建设有利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健全也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一)行政法制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不但需要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发展不偏离既定的轨道,从这一方面来讲行政法制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行政法制建设不断健全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凸显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能单单依靠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计划来实现,一旦出现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在市场环境中无法解决问题时,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会采取相关的政策对经济发展进行调控,一方面能够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发现行政建设的不足之处,逐步健全行政法制建设的相关内容。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立法机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制的健全和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相关的行政法制建设却没有全部建设到位,立法机制的欠缺是目前法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法律作为依法治国的依据并不是所做事情对与错的参照物,而是凌驾于任何事物之上的“规章制度”,是神圣又不可侵犯的,但是目前我国的立法机制尚在发展之中,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如采购法等方面的法律并没有十分的详细,因此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二)相关监督机制欠缺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政府部门的调控和监督主要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直接监督是通过行政法规对市场经济进行逐层的监督和控制,而间接监督指的是通过政策监督让市场经济自身进行调控的一种措施;就目前来看,我国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督制度并不是特别完善的,一些政府经济相关信息并不是特别的透明,因此人民群众并不能很好的监督。

(三)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行政法制建设包含的主体是多方面的,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也是行政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的体现,公民法律意识淡薄首先表现在市场经济交易过程中,很多公民遇到了侵权事件发生时,并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一方面和公民不知法、不懂法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的普法教育做的不到位,法制建设只是停留在制度层面并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公民对于行政法制建设也不甚了解,往往执法工作时并不能很好的配合执法工作的进行,甚至还会由于对法律不了解而阻碍执法工作的进行,因此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也是目前行政法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低,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包含对法律法规的了解,还包含自身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修养等多方面的因素;法律法规是不断完善和修改的,但是现阶段很多执法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没有及时更新自身陈旧的知识,依然按照旧的行为规范进行执法工作,还有一部分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对于基本的法律并没有十分的了解,而是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执法工作,往往会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因此会在工作中出现纰漏,甚至是错误执法的现象,这些都是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是目前行政执法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行政法制建设

(一)完善相关立法立法不完善

不仅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行政执法建设的完善,因此完善相关立法机制,是保证市场经济发展和行政执法建设的基础。完善相关立法首先要明确法律作为治国的依据并不是单纯的评价事情对与错的依据,而是凌驾于任何事物之上的一种存在,对于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具有很强的制约性,作为行政执法的人员要知法,了解法律法规条款,懂得用法律解决相关问题,保证行政执法的公平性。

(二)健全监督制度,加强监督力度

增强政府部门的监督主要是针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缺陷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而不是盲目的加大力度,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健全监督制度,首先要做的就是政府相关工作的透明度要增加即政务公开,让社会各界参与到实时的监督工作当中,既监督了政府执法工作的公平性,同时也加强了参与者的法律意识,认识到行政执法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经济的发展都要依靠法制建设的制约,因此政务透明公开也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加强监督力度,主要是完善人大监督和群众监督两种类型的监督模式,相对于群众监督来说,人大监督力度较强,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执法监督和经济监督等,因此也需要加大力度对人大监督的形式和内容做出详细的探讨和规定,让监督工作进一步的细化,做到有据可循,这样才不会出现混乱监督局面,促进市场经济下行政法制建设。

(三)开展普法宣传,提高法律意识

法制建设的基础离不开普法教育与宣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过去很多偏远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也逐渐跟了上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的完善,为了促进经济的更进一步的发展,以及法制建设的健全,普法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开展普法宣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法律的重要性,使人们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认识到作为人民群众也有监督社会执法的权利,一旦发现任何形式的违法现象,有义务向有关部门举报,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我国行政执法建设的步伐,为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一定的贡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首先在行政执法人员的选用上,尽可能选择法律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人才,保证其工作方面的专业性,或者是选取有执法工作经验的人员;其次是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时的培训和再教育,使他们及时了解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执法规范的更新,这样才能保证其所具备的经济和法律知识及时更新,及时的应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保证日常行政执法工作公平公正地进行,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四、结语

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健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制环境,因此行政法制建设刻不容缓,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趋于稳健,经济体制的建设也在逐步的完善,但是相关法制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如立法不完善、执法监督力度不够、人们的法律意识相对较为欠缺以及执法人员素质不够高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是阻碍行政法制建设的重要问题所在,因此必须及时处理这些问题,保证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是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也希望本文就这几项问题提出的建议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兰.市场经济下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之我见[J].新丝路(旬刊),2015(16).

[2]王金胜.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系探析[J].理论学刊,2015(11).

[3]李婷婷.法治政府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J].经济视野,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