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工艺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守,不是保守,固守;守,意味着长久地等待和坚持。守,是手艺人对传统手工技艺精髓的坚守,是他们对传统在内心所存的一条底线的遵守。
守住手艺的温度
国家级非遗项目云锦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金文
虽然“传统工艺振兴”“工匠精神”已经提出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在我看来,目前社会上的手工艺产品还是太少。现在大众都在追求品质生活,需要更多有温度、有情感的手工艺品,因为它们会给我们的认知及感官带来更多内在的感动。所以,我希望手工艺品能走进大众的生活、得到更多的认可,这也正是我想通过云锦传递的一种理念。而未来我们要做的,一是还原传统工艺,比如通过云锦技艺复制古代经典的云锦作品;二是让作品更现代化、生活化,将云锦推向市场,让手工艺活态地传承。
坚守不等于保守
泸州老窖国窖酒类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粤东片区总经理 王卓彬
传统手工技艺不仅是地域民族文化的表征、情怀的载体,更是古代手工业的积淀,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窖1573传承了泸州老窖酒的传统酿制技艺,怀着对传统的敬畏,至今已经传承了23代,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技艺在我国酒类行业中享有“活文物”之称,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也难以用现代技术替代,这就是我们一直坚持传统酿制的原因。但这份坚守并不代表保守,因为古法酿制里有些细微的东西,只能通过人工技艺来实现,这些东西是他人无法探究和模仿的。我们对传统技艺持之以恒地坚守,也是国窖人对品质精益求精的体现。
走近手艺人,走进手艺
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郑川
传承文化不仅是传统企业、手艺人的使命,也是我们艺术院校的基本责任。这种责任首先需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需充分吸收传统文化;其次,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手工艺术院校,通过传承文化,给学生传达“传承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这一观点。我们要求学生实地走访,扎根民族文化,做地域性的文化调查,去和手工艺人面对面地访谈、接触,从他们的日常生活、手工技艺中学习。这是我们向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习的基础。而且,我希望对传统里有益的、重要的、根本性的东西进行充分吸收和掌握,使得我们的创意、创作更符合当代人的生活。
打破老观念,注入新意识
北京工美集团宣传部部长 张辉
我们老祖宗的手工制作水平曾经让世界惊叹,对工艺品精益求精的程度也不亚于德国、日本。如今很多传统手工艺失传,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家所接受到的信息都是“从事传统工艺创作很艰苦”,所以造成许多手工艺爱好者“望而却步”;还有一点,发达国家对纯手工的物品和手工艺人都是非常尊重的,而且纯手工的东西一定比机械的要昂贵,这就需要社会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观念上的教育。希望未来中国从事手工艺的人有被尊重感,待遇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才能让更多人参与到传统工艺振兴这股浪潮中来。
学院预重新确立手工文化理论体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助理 陈聪
对于当前的手工艺来讲,我们需要冷静下来深入思考手工艺生产的转型问题。我认为不论是传统还是创新,都是在自然而然中产生的,不是生搬硬套的。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正在筹备启动中国手工文化系统工程项目,系统化地梳理手工艺文化,重新确立手工文化的理论体系,为国家振兴传统工艺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我们也会组织专家学者赴偏远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组织开展手工艺的保护和实践指导,设立教学研究基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教育,全方位地为国家传统手工艺的振兴保驾护航。
没有突破就没有传统的今天
一得阁有限公司董事长、每日传播集团董事长 孟繁韶
对于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创新发展,我们始终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大家提到传统文化、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这样的话题时,总是与“呆板”“死气沉沉”“固步自封”这样的形容词挂钩,孰不知这些传统的东西从创建到发展至今,一直在不断突破自我。例如百年品牌一得阁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机制、技术、人员等问题,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加上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使品牌受到极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一得阁突破传统束缚,成立一得阁文化公司,恢复传统的制墨技艺,坚守“大料、大工、大师、大器”的宗旨,逐渐赢得市场,“擦亮”了“一得阁”这块金字招牌。
时尚设计让传统服装年轻化
衡韵雅序运营总监 万晓霞
突破传统,使我们的设计更符合当代人的设计,这也正是衡韵雅序所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我们就以一种回归和敬畏之心去对待每一件出品。衡韵雅序区别于传统中国风,可以说是时尚中国风。我们把传统服装年轻化、时尚化,却又不失韵味和文化。以我穿的这条裙子为例,衣领的对称点缀是苏绣,左肩是纯手工绣出的传统吉祥纹样,袖口则是莨绸,用传统的东方元素传递中国韵味;而设计上,则以现代时尚的款式、廓形来把握,让服装年轻化,并呈现出尊贵感。这些非遗传统工艺让服饰透露出古香古色的东方韵味,淡雅宁静、婉转悠长。
乐趣是创作的最大动力
广东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跨界艺术家、桃花湖文创硅谷总裁 马志海
对于传统手工艺,我是一个闯入者,一直提倡以“玩”的心态来做手工艺。中国文化强调吃苦,强调某种严肃性,但所谓艺术一定是“闲人”才玩得起的。闲才是创作的基础,而乐趣是人的最大动力,内心苦的人难以做出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纠正这一概念,乐趣才是吸引年轻人的王道。以我所做的“拈花一笑・壶”为例,当初我接触泥巴尝试做第一把壶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基础,其中的曲折可想而知。可我就是以“玩”的心态完成了第一把壶,并一直“玩”到现在。我希望通过我的实践告诉大家:我能做出壶来,你、他照样能做出来。
手工艺是一粒破壳而出的种子
观澜湖集团执行董事 李佳琦
我们所从事的事情也许不太一样,我们打造了观澜湖艺工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传统手工技艺带给大众,更希望以此为载体,播种工匠精神和文化自信的种子,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朋友都能感悟到手作的意义。这颗种子虽小,但它蕴含的生命力是生生不息的。我认为“国匠荣耀・第二届手工艺创新盛会”也是一颗刚刚破壳而出的种子,它让300多位手工艺人、手工艺爱好者聚集在一起,为手工艺的传承发声,为手工艺的创新助力。让我们相信这样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立,意味着在颠覆中重新发现,找回自我。不破不立,只有当破茧成蝶后才能看到另一个全新的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手工制作让匠心盛放
紫丁香品牌总设计师、浙江天合雨具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贾勇
传统并不代表永恒不变,最初的传统也是因为那个年代的匠人用自己的传承、思考、突破而形成的。所有的传承没有传承者的创新,会距离人类和科技发展越来越远,从而失去存在价值。就像雨伞,从华盖至斗笠,到油纸伞,再到今天的现代雨伞,这些都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作为紫丁香品牌的孕育者,我们对传统技艺了然于胸,进而思考改良,最终形成紫丁香特有的伞文化。我们的很多工艺保留了手工制作,就是为了让客户与消费者认知到手工的韵味与价值。同时,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在紫丁香的匠人文化、品牌经营及血统传承中。现代社会飞速的生活节奏使匠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因此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努力向大众介绍匠人文化和我们的手工匠人,扩大他们的活动空间,甚至让他们走向大众。同时,我们也计划联合全球的伞业匠人一起维护雨伞传统工艺的法则和标准,让这个世界能有为人们带来力量、信心、爱的优质手工伞,而不是现在流水线上重复机械式操作而得来的产品。
现代科技无法取代手工艺的温度和情感
重庆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重庆山神漆器创始人 蔡泽荣
其实振兴传统工艺这个思路早在10年前就开始提出,传统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创新是这场浪潮中绕不过的话题。创新并不仅仅只是指工艺方面,辅助工具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山神漆器的制作,从底胎、装饰、打磨到抛光,每一道流程都由数十种以上工序组成,每完成一道工序,漆器都要在25℃左右的环境里阴干7天。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而现在我们借助现代科技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制作周期,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山神漆器从生产之初,会在漆器的表面注明商标,过去没有设备,只能用笔写,现在激光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工效,而且不影响产品的品质。如果量大,我们也会采用数控车床,把形状规格标准化。但这并不违背手工艺的初心,因为山神漆器的材料是纯天然的,漆器的研发和制作主要还是靠手工精雕细琢。借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只是手段,并不会因此扼杀手工的温度和情感。
以手作传播传统文化
壹秋堂创始人 綦涛
10年前,为了把夏布带给大众,我们创立了壹秋堂。壹秋堂以夏布为载体,在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工艺基础上,与现代时尚生活相结合,除了开发日常服饰外,还有夏布艺术品、夏布家居饰品、家居工艺品等高品质的夏布产品。此外,壹秋堂还设置体验空间,让大众通过做手工来体验我们的传统工艺,从而将文化传播出去。目前,我们正着手创建一个闭环的生态链,从原材料的生产、改造、保护,到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再到出口,全部纳入这个生态链。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这个生态链,让夏布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让产品融入生活与主流市场
上海匠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 薄向伟
作为一个对红木情有独钟的品牌,我们希望把红木带给大众,让更多人了解红木文化。谈到红木,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工艺品或文房四宝,而匠艺却希望用红木创作出贴近生活的小件器物,因为我们坚信木的生命可以通过器物得以传承。至今,我们做了,也参加过不少设计展,虽然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难以定义我们的产品是设计品还是手工艺品,但有一点我们始终不会动摇:把a品融入当下的生活和主流的市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更多喜欢红木的人有机会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红木产品,切身感受红木的魅力。
振兴需与大众链接
《中华手工》总编辑、手艺网&手艺工场CEO 白昆鹏
作为媒体人,有些人认为我们讲的比做的多,但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些事情,希望大家改变对我们的这一看法。2015年,《中华手工》和观澜湖集团共同打造了手艺网和手艺工场,把一群喜欢手艺的人聚在一起。手艺网是一个线上的平台,手艺工场是一个线下的平台。现在,我们把它做起来了,而且成长得非常好。所以,接下来我们准备将这样的平台带到贵州,希望把手艺工场线下的空间复制到更多的景区,替代园区门口同质化的旅游商品,并将手工艺体验空间开设到商业空间里面,让城市的人能够体验手工艺,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手工作品。未来,我们希望向全国拓展空间,和大众建立更多文化和商业上的连接,希望我们分享的不仅仅是情怀与商业,更多的是对这个行业的思考和探索。
合,是结合,融合。当所有的传统技艺融会贯通后,才能在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艺术与生活之间自由转换,才能将它们有机结合,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创作新时代作品需适应当代审美
中国・匠人谷创始人、河北云乡居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路景涛
中国的传统工艺非常多,但大多散落在民间。我希望把这群人聚集起来,所以我们先建立了一个互联网平台,聚集了1 000多位手艺人,而且保持常态联系。而匠人谷就是将这个虚拟平台“物化”的一种形式。匠人谷是一个以匠人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小镇,我们希望这里能够聚集更多手艺人,并给他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同时邀请专家学者、院校老师、行业先锋代表等给这些民间艺人“补课”,让他们适应当代的审美,了解当下的市场需求和变化,促进他们创作出更多新的作品。
振兴是对传统文化审美的再发掘,也是实用与工艺的再结合
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何世光
传统手工艺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它符合诞生时期的审美与实用性。所以,我所理解的“振兴”,是对传统文化审美的再发掘。广誉远是一家传承了400多年的国药企业,一代又一代的老药工,成就了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不管企业怎么发展,朝代怎么变更,古法炮制是广誉远一直在坚持的事。但是我们同样注重实用与工艺的再结合,例如我们小时候吃的大蜜丸,这是最传统的药丸形态。小孩子难以下咽,妈妈就把大蜜丸搓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分几次吃。一切的创新都是基于需求。现代人越来越讲究,广誉远开发了水蜜丸、口服液、胶囊等新的中药剂型,方便携带和服用。
振兴传统工艺需赋予其艺术性、实用性和流通性
玖申文化创意(上海)有限公司执行总监 高欢欢
我认为,振兴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艺术性之外,赋予其实用性和流通性,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让大众主动与手工艺产生关系。而引导这些变革的因素,来自体制、工艺、审美……所有的变革都存在它的必然性,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这个必然中去寻找它的出路,在传袭的同时顺应这个时代的变化,对于旧的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搪瓷,从钢板搪瓷、工业搪瓷,到后来的日用搪瓷,它就是顺应时代变化的一种材料。而玖申,就是将搪瓷与设计、艺术相融合,使其具备日用功能的同时,也兼具艺术观赏性。
与时尚、生活结合,传统文化才能走得更远
孔雀窝创始人 杨丽燕
孔雀窝的诞生缘于2003年的舞台剧《云南映像》巡演。为了达到最佳宣传效果,我决定亲自为姐姐杨丽萍设计表演服装。一直以来,孔雀窝主打手工刺绣,一部分是从乡下搜集的老绣片,一部分是参照老绣片进行的“老款新绣”,它们聚集了中华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精粹,传达一种东方的婉约之美。同时,我们也在传承中进行创新。以前孔雀窝设计的服装只能在舞台上穿,但现在,我们与现代时尚结合,服饰更偏向生活化。比如旗袍,我们不做那种传统开叉的旗袍,只在主体上加一点刺绣,在生活中也能穿。如果把传统手工艺看成一艘帆船,手工技艺是帆,日常生活便是船体,只有将它们结合,传统文化才能走得更远。
市场经验可加速手工艺品走向大众
蕊工坊创始人 谢晓蕊
孔雀窝是做服饰的,而我们是从做箱包开始的,从这点上说,我应该有许多共同点,但我们又是不一样的。蕊工坊以贵州侗寨的侗族文化为发源地,依靠最初的手艺人资源和文化氛围,充分地还原和完美地诠释侗族文化;其次,我们的产品呈现形式都是经过现代设计师以时尚的眼光设计、剪裁、制作而成,把精美的侗布运用在产品中,呈现出来的独特感非常受欢迎。而且我本身做企业,相对来说更具备销售渠道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因此我将带有侗布元素的作品通过营销模式输入市场。我希望这门小众又神秘的手艺得以延续,并且把侗布带到更多人生活中,让大众见识到中国传统工艺的光彩。
传统工艺需突出民族元素和时尚元素
篇2
金银细金工艺是金银工艺中的精细工艺,在近代也被称为花丝镶嵌。金银细金工艺的成品是以不同粗细的金属丝(黄金、白金、白银)搓制成各种带花纹的丝,经过盘曲、掐花、填丝、堆垒等手段加工成的金银首饰和装饰品。它的工艺虽然古老,但其精致、细腻、华丽的特色代表了传统工艺与珠宝文化的巅峰境界。它是“花丝”和“镶嵌”两种金属制作工艺的合称,镶嵌是花丝工艺品和首饰上会镶有各种天然的名贵宝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中国传统的金银细金工艺在古代广泛应用于金银首饰及一些精致的陈设摆件的加工制作,形成了中国历代首饰中独具特色的面貌,在明清两代被尊为宫廷艺术,是我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工艺形式。
金银细金工艺的发展初期,是从商代到汉代初年。西汉已见金细工的成品,较多的则出现在东汉时期。
金银细金工艺划时展的时期为唐代。唐代金银匠人对外来的金银制品,主要是萨珊波斯和粟特金银制品的有益成分加以吸收消化,并融入本土原有工艺和风格,从而创造了暂新的唐代金银细金工艺风貌。宋代是较为务实的,与雍容大气的唐代不同,宋代金银细金工艺的整体风格,是清秀细腻的。
元代统治阶级俘虏了全国的工匠变为工奴,工艺上颁发很多禁令:不许民间用金,甚至金钱也不准用。元朝特定的历史条件,成为“宫廷艺术”的摇篮。使金银细金工艺由此进入了“宫廷艺术”时期。
明代的工艺美术更加繁荣兴盛,同时也承袭了元代工艺美术的风格,工艺方法齐全,技艺纯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面貌。明皇帝朱翊,花费白银800万两兴建了十三陵之“定陵”地下宫殿,其中就有在细金工艺中,技巧堪称登峰造极的“万历皇帝翼善金冠”及“后妃凤冠和首饰”。清代在明代宫廷工艺的基础上,成立“造办局”,这一时期的金银细金工艺更加精巧。同时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也开始受到西欧的影响,一些金银首饰造型上具有巴洛克的风格。
经历这样长得历史变迁,中国古代的金银首饰造型也一直结合金银细金工艺的发展变化着。金银细金工艺形成的工艺特色及精神内涵正是适合了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背景。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通过传承与创新将这一精湛的传统工艺,带入当代的语境中,并为其找到支点。
二、现代花丝首饰设计“衍”系列作品中的创新与思考
要发展传统工艺,就要常常自觉关注和理解当下文化潮流的变化,适时调整工艺的表现形态,将设计与文化内涵结合,使设计的实践真正服务于人。传统工艺在当下语境中的失语状态,必须以新的艺术观念重新审视传统,用一种个人化的方式抽离传统金银工艺语言固有的观念和样式。
中央美术学院首饰工作室教师,张凡,还是学生时对如何将传统融入设计也很迷茫。偶然间在故宫看展时,他注意到花丝镶嵌,也就是中国传统金银细金的工艺。张凡受到启发,创作出自己的研究生毕业作品《衍》,无论是头饰还是胸针,无不体现出传统之美。他将中国传统金银细金工艺与当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作品以生命繁衍为缘起,旨在影射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的创生就如同生命的繁衍一样,需要互补、交融,最终生发出新的事物。并在传统宫廷材料中提炼出具有当代审美的材料语言。化繁复宫廷语言为自然,流变于首饰本应具有的无限活力中,展现生命体所富有的浓烈生机,融合中国当代人随意之性与中国传统宫廷精琢之美。
作品以细胞的繁衍过程为线索,意在激励传统金银细金工艺向前发展、演进与创生,传统工艺也应如生命一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不断变化出新的形象。同时,“衍”系列作品也是当代首饰何以能成为人们精神生活方式传达的探索,是为本土化的首饰风格寻找到一种诠释角度。
面对传统工艺首先要具有“一种转化的心境”。“衍”系列作品从“技”“形”“意”三方面展开了对传统工艺的再创。
在探索传统金银细金工艺的技法与当代首饰设计的结合上,“技”的创生是首要的问题。所谓不破立,金银细金工艺本身就其技法而言,有非常完善的体系。然而细金工艺正是被这种严格而苛刻的技法体系锁住了手脚。在这一系列朱培德创作时,工艺技法上借鉴了堪称登峰造极的明代“万历帝翼善金冠”采用的工艺方法,其松弛的结构、随意的造型、轻盈的质感很适于使用在当代首饰设计中,恰巧与“衍”的主题极为契合。给予工艺技法以更大的自由度,是当代首饰设计的突出特点之一。“工艺技法并非只是简单地炮制,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件好的作品需要最恰当的工艺来表现。”
当代首饰设计的技法不是无源之水,也是有其传承根源的。因此,金银细金工艺需要从其技艺本身入手,将传统技术语言与当代思维融合,用于展现当代人个性化的多样与独特。
“技”毕竟是为“艺”服务的。因此,细金工艺的工艺技法与其适宜的造型也是相呼应的。要想将传统与当代融合,对于传统细金完善的首饰造型,也要加以分析、研究,寻找到可以在当代设计中的优势。不是简单的照搬自然,而是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以当代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使其富有时代特色。再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当代首饰设计中来,表达设计理念。
质感的传统造型语言不重“写实”重“传神”,注重表现整体的造型气势。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大多讲求“精炼”,即使奢华,也不同于封建社会下宫廷的奢华意识。康定斯基也曾指出,“形式不过是内在的表现的一种改写。”
作品力求通过夸张的首饰造型,通过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以表现生命的张力及所具有的矛盾性,即自由与约束的并存。
在当代首饰设计中,主题往往是天马行空,无所不包,这对于细金工艺所诠释的传统主题是一个极大挑战。因此,在使用传统工艺表现当代主题时,就要考虑到对意的拓展。“意”的产生最初大多来源于自然崇拜和宗教崇拜,进而衍生出期盼“生命繁衍、富国安康、灾除祸”等吉祥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金银细金工艺造型背后的意义,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心存向往。在当代首饰设计中,创作者的内心独白才是要传达的意义,也就为当代首饰的表达方式扩展了无限的空间。值得去研究的是如何寻到传统金银细金工艺适于表达的当代人的心灵意味。
传统工艺在长期的求定势的过程中,需要某种具有“破坏性”的冲击。近几年,多样化的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成为了一种合乎时代潮流的期待。“衍”系列作品,将传统金银细金工艺与当代首饰设计理念碰撞,相互促进,创生出本土的当代首饰设计语言。对传统工艺的一种发展和提升,从“技”,“形”,“意”几个方面,是一种新的本土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我们摆脱传统工艺的物化表象,进入深层次的精神领域去探寻的。
三、传统工艺从“技”“形”“意”的再创
花丝工艺,细致、精巧手工艺感强。工艺中繁杂缜密、工艺要求严格。而现代首饰的特点大多为简洁,代表了现代人对生活的态度。
但现代首饰的设计发展脱离不了历史的舞台,尽管区别于过去,但原始的设计理念里总有过去保留的东西,比如工艺的继承、设计方式的一致性、不同时期想要表现东西的连续性…这都意味着花丝这一古老的手工工艺在今天的首饰设计中找到新的开始。
工艺美术是时代审美的物质表现,每一时代的艺术特色与其工艺手法都是紧密相连的,什么样的审美时尚,会带动什么样的工艺手段。传统花丝工艺的工艺特点与其所处最繁荣时期明清时期的审美特点十分不开的。
现在出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偏向于简洁、立体、抽象的审美,因而当代更多的倾向认为金银细金工艺只能作为一种古代流传的工艺来欣赏,不能运用于现代时尚设计中,似乎与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不甚协调。
因此,要继续发扬金银细金工艺,我们就必须结合时代的特点,对花丝工艺进行改良和创新。从“技”,“形”,“意”几个方面,使之在当下找到立足的支点。
“形”的方面,我们可以在借鉴宫廷工艺擅长表现的雍容华贵意蕴的特点之同时,并在传统宫廷材料中提炼出具有当代审美的材料语言。独创性地将金银细金原有的宫廷工艺拘泥严谨的编织手法及掐丝、焊接手法,革新为易于随意塑造、飘逸、简洁的结构及工艺手法。借鉴唐代首饰中,步摇所追求的随步随风而动,灵动的自然效果,细胞状编织花苞体与珍珠,可以随人随身舞动,颇具韵律。
“技”的方面,在采用宫廷凤冠鎏镀足金、足银的传统鎏镀工艺上,创新出具有金银自然渐变的鎏镀效果,使金银色彩如同洒下的阳光般富于变化,更具飘逸感,温婉而典雅。
“意”的方面,在当代首饰设计中,主题往往包罗万象,这对于细金工艺所诠释的传统主题是一个极大挑战。因此,在使用传统工艺表现当代主题时,就要考虑到对意的拓展。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心存向往。在当代首饰设计中,创作者的内心独白才是要传达的意义,也就为当代首饰的表达方式扩展了无限的空间。(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参考书目:
[1] 浅谈现代首饰设计观念下的花丝工艺首饰,中国宝石2008
[2] 杨小林,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工艺复兴专题学术座谈会,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9
[3] 张凡,官方网站“衍“系列作品
篇3
中国当代企业重视企业的生产力与销售力,但品牌的创造力以及品牌的文化塑造意识并不强,所以我国许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尤其与世界知名企业差距悬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底蕴丰厚,在品牌文化塑造方面有一定的先天优势,我们可以从其独特的发展历史中提炼出其特有的内涵,然后塑造出它的专属商标、色彩等,从而形成其独有的品牌文化。传统工艺美术产品本身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进行文化品牌塑造和网络形象设计,这是一项十分重要且紧迫的事情,从而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工艺美术产品概述
现代著名工艺美术大师李砚祖在《物质与非物质: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一文中认为:“所谓传统工艺美术,主要指在手工业时代形成、以用与美的结合为特征的造物部类与设计,在现代大机器工业生产的比照下,尤指那些手工技艺性强、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传统型产品,如为一般人所熟知的陶瓷、玉器、牙雕、景泰蓝、漆雕、木雕乃至皮影、风筝、灯彩、剪纸、蓝印花布、泥玩、刺绣、抽纱,等等。”[1]华夏五千年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统工艺美术在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原始发生可追溯到远古先民第一件劳动工具的创造。凝聚在原始工具里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既确立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初始形态,亦确立了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民族造型艺术先导的地位。[2]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呈现着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以实用为主体的民间工艺美术和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3]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自然经济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目的主要是为着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使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完满地体现了实用、审美一体的基本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产生于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之中,迎合贵族和文人阶层的需要和趣味,因而侧重于显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推崇精雕细刻、矫饰奇巧。这两种不同的体系在中国古代的艺术发展中和谐相处,也相互交融。凝聚着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国工艺美术,在国际性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西传了精美的丝织品,也西传了东方的蚕种和织造技术。[4]陶瓷之路更是跨越中世纪东西世界的一条纽带。瓷器的外销不仅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转化为全人类的文明财富和世界性生产产业,而且也影响了所到之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到了现代,随着网络以及各类媒体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地密切,各方面都有了更多的交流与融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对各个国家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二、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品牌文化塑造
要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进行品牌文化塑造,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品牌文化以及文化内涵对于产品的重要性,才能够塑造出成功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BrandCulture)的定义是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5]品牌对于公司而言是具有价值的,并能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能够在同类产品中产生出差异性,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形象,能够在同类产品中有区分作用,并在消费者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狭义的品牌只是对产品在某些方面的一些规定,产生所谓的标准或者规则,形成表面上对于该产品的一些了解,没有深层的含义。真正的品牌定义则更为广泛,它认为品牌能为产品带来更多的附加财富,并且具有象征意义,包括通过品牌的起源、内涵、色调、商标等一系列的增值,使得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产品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倾向于购买该产品。品牌是为消费者服务而形成的,正如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所说的:品牌是销售者向消费者提供的具有特定的一组带有特色内涵的服务。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从追求物品的使用价值,到关注物品背后的内在价值,人们对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创意需求越来越大。加快推进品牌文化底蕴、文化创意的打造,已经成为传统产业向品牌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那些在市场上经久不衰的品牌,都有着几十年、上百年的品牌历史。当然,在传统历史的发展中,品牌因为有了历史的积淀使得它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光有历史积淀是不能形成品牌内涵的,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形象设计,使得传统工艺产品具有明确的形象,加上已经具有的文化积淀和底蕴,以完成文化品牌的成功塑造。传统工艺品面临一个重要问题是只注重工艺而缺少对品牌文化的塑造。当今社会世界全球化趋势家具,人口流动十分频繁,世界各国人们对中国的历史以及具有独特中国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工艺美术产品具有浓厚的兴趣,然而当问起他们对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品牌认识时,他们只能回答出京剧脸谱、瓷器等,更有甚者只知道Madeinchina,对传统手工艺产品仅有模糊的印象,因此,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品牌文化塑造工作迫在眉睫。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具有一定的历史内蕴和文化传承性,以陶瓷品工艺为例,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人在昌南即现在的瓷都———景德镇建造制作陶瓷品工艺的窑坊来进行陶瓷的烧制,导致如今人们一提起景德镇就会联想到陶瓷。十八世纪之前,中国的瓷器就蜚声中外且风靡欧洲,昌南瓷器受到当地人的疯狂喜爱,后来人们一看到中国就想到昌南瓷器,久而久之昌南就变成了中国的代称,也就是中国的英文称呼“china”了,这显然也能算是一种品牌的塑造。再谈一谈漆器,它具有非常深远的发展历史,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了漆器,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与壮大,形成中国所特有的漆器工艺,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产品远销国外多个国家。但产品的畅销并不代表人们对这个产品很了解,人们因为它独特的外形和制造工艺而喜爱它,但漆器本身并没有形成品牌,更缺乏品牌文化的塑造。因此,我们要塑造一个产品的品牌文化,应从它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以及其它的组成部分来突出这个产品。
三、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网络形象设计
(一)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网络形象设计的现状
当下,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网络设计主要通过一些工艺美术协会官网、博物馆官网以及淘宝店铺来表现,总体来说是比较单调、不协调的。传统工艺网页界面主要内容是产品介绍和产品图片,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产品的历史内涵等方面的介绍,这些介绍能简单明了地表明产品的来历、生产以及工艺等,但是消费者无法从中真正了解到传统工艺的内涵和品牌文化。消费者往往只是被产品的外表所吸引而并不了解产品的内涵,产品缺乏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内涵的塑造,这样就导致消费者缺失品牌忠诚度,公司的信用和未来发展前景堪忧。从传统网络页面的建设来看中国传统工艺产品的形象设计还是有一定改进空间的。例如,在相当部分的工艺美术协会的官网中,首页中大图通常是利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如荷花之类的水墨画图片再加上产品介绍的艺术字,根本就没有突出主要该产品的工艺特色。而且主页的背景色调与整体网页不够协调,没有突出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特点。这些官网主要介绍的并非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其目的更多的在于突出协会的会议事项以及行业要闻等,只会用少量的位置放置一些优秀的作品展示,更谈不上打造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独特文化品牌了。相对于工艺美术协会,一些传统工艺的公司品牌官网则会在产品的制作方面进行相关的介绍。以永隆漆艺公司官网为例,其首页的主色调都是采用的古香古色的水墨画形式,其他链接的网页也与首页相一致,拥有一个较为整体化的网络形象设计,遗憾的是没有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进行文化品牌的塑造,对于品牌的形象定位未作明确的设计。在当下网络购物盛行的情况下,销量的提升离不开产品整体形象的网页设计,例如淘宝网出售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店铺,有的店铺整体设计风格很统一,且对单个产品介绍得非常详细,但缺乏对品牌形象的设计,也忽视了对品牌文化的内涵塑造。
(二)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网络形象与品牌文化的关系
品牌的网络形象是企业在网上所设定的独特形象,它的专业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于企业产品的观感。当人们在网络上访问该企业的网站时,企业忽视了品牌文化的网络建设,未对产品进行特有的品牌符号设计和专属色彩搭配,导致页面效果较差而给人印象不深或反感的话,则会影响企业的访问量,甚至影响到企业的销售和发展。因此,企业要为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成功的网络形象,必须确定其商标专属符号与色彩,以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网站的建立之初,企业要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品牌文化进行明确定位,确定基础的特征、特色,只有拥有独特的网络品牌形象,才能与其他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进而吸引用户,增加自己品牌的访问流量。一个好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网络形象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品牌,能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企业在网站建设中可以从中提炼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图形、色彩等,使网络形象从整体布局到装饰图形、色彩等与企业的品牌文化相契合,使消费者从网页界面中就能体会出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独特的魅力。所以一个成功的工艺美术产品品牌文化塑造,对于产品的附加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会使消费者牢牢记住并认同该品牌,在购买时倾向这个品牌。但如果网络形象没有充分体现出企业的品牌价值,就将失去很多的机会。因此,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网络形象对于品牌文化宣传非常重要。
(三)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进行网络形象设计
设计师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进行网络形象设计时,首先要全方位了解这种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史,然后结合其自身的独特性,进行品牌形象的设计和塑造。塑造了品牌形象之后,再在网页的设计时进行品牌与网页的融合,使浏览者看到网页就能感受到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品牌特性。具体做法是,根据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品牌特性来寻找适合网页的主色调,要能够突出该产品的颜色、独特性,树立统一的风格。完成基本的网页制作后,设计师还可以增加子网页的链接,在子网页上必须与主页整体协调但又有些许的改变,子网页的设计中必须包含品牌形象设计的概念、内涵以及发展历史的介绍,以突显品牌形象;也可以进行该品牌的制作大师的相关介绍,内容包括对于产品的理解以及制作这种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感悟,等等。只有将传统工艺美术产品文化品牌塑造进行明确的网络形象设计之后,才能有效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力量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文化,促使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品更好地走向世界,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在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进行网络形象设计时还要重视网站的设计,设计师们首先要确定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品的独特性,并设计出它的商标、对应的色彩以及搭配的背景色调等一系列与品牌文化相对应的内容,然后对整个网站的所有页面协调是否一致,颜色搭配是否合理进行协调。同时,对页面上文字的大小、色彩字体等的搭配、图片的主色调等都要进行系统统筹,使“动”“静”配合得当。例如在页面上做大量的Flash、动态GIF、滚动字幕等特色效果时需要就找到主次关系,不能使人眼花缭乱也不能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否则会让人感到乏味,无法做到情感上的互动。在制作动画时,需要加入产品的商标以及一些吉祥物或者搭配色调在其中。在网页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品牌文化来设计一些独特的花纹并且结合商标的图案,进而添加到总体的排版中去,使得网页增加一些整体的协调感,树立统一的风格。这些都要求网站的建立不仅需要整体的效果,还需要一些细微的调整,包括一些细小的图案标志等的协调,并且要与产品品牌的文化相结合,最终打造成整体化的网站。当顾客进行浏览时,不仅能整体地了解这个产品的品牌文化,还能从细节中感知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文化特色与内涵,从而增加产品的粘合性,使产品的品牌文化得以推广和传播。
结语
篇4
【关键词】闽都传统造物 油纸伞 工艺 文化精神
福州被称为“闽都”,在唐末五代为闽王国的王都。南宋幼帝赵g、赵m流亡福州,建行宫作为临时行都。南明唐王朱聿键流亡福州登基称帝,成为行都。明代王应山《闽都记》说:“闽自无诸开国,都冶为城”。福州自古便是“东南大都会”,是郡、州、府的驻节地以及福建省会所在地。由于福州特定的“背陆面海”“山海兼备”的自然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长期为“都”的人文社会环境,决定了闽都文化是兼具内陆性与海洋性特质的复合型、综合性的地域文化。从地域范围看,闽都文化根植于福州地区;从时间发展看,闽都文化深受2200多年的历史沉积;从文化主体看,闽都文化是福州人创造的文化,现有文物古迹比比皆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一、闽都传统工艺造物
“工艺”一词,广义的解释如《辞海》,指“技艺、手艺,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狭义的解释如《中文大辞典》,指“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各种器物上施以美术之技巧或装饰,如细木、髹漆、陶瓷、染织、刺绣、铸造、饰物等”;《考工记》中记载道:“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铄金以为刀,凝土以为器……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工艺不仅意指制作器物的巧妙技艺,也需配合社会需求、时代环境、自然风土及材料质感。
所谓“造物”,即指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造物活动是人类造物的劳动过程、方式及其意义。人类的一切生活离不开造物文化,造物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衣食住行的生活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和脉。人类从磨制石器、烧结陶器、冶铸青铜,到髹饰漆器、雕琢玉器、编织竹器、纺印布衣、火镀金银等造物活动,无不与工艺有关,正是这些用自然材料创造的从石器到金银饰物的造物所形成的工艺文化形态,构成了造物文化的主体。工艺是造物的手段,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可以说,工艺文化是造物活动及其物质、精神文化内涵的总和。
闽都传统工艺造物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6000年前,福州先民就在平潭壳丘头以泥土塑造、贝齿装饰与火焰结合,创造了原始的陶器。这表明福州传统造物历史悠久。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如今以福州区域为核心,形成了文化底蕴深厚、艺术特色鲜明、传播影响深远的传统造物资产,如油纸伞、角梳、脱胎漆器、寿山石雕、竹草编织、美术陶瓷、灯彩等传统工艺品。这些大都被列入了国家、省、市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独特、浓郁的闽都文化魅力。其中,油纸伞、角梳和脱胎漆器并称为“福州三宝”,蜚声海内外。
二、闽都传统造物的工艺文化精神
本文选取福州“三宝”之一的福州油纸伞为例,具体分析闽都传统造物所折射出的工艺文化精神。
福州油纸伞,本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五代时期,王审知率兵南下入闽时由中原和江浙一带将其带进福州,距今已逾千年。清末民初,福州油纸伞业高度繁荣,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而且还出口远销国外,曾荣获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优秀奖,在国际上口碑极好。这种伞制作工艺讲究,用料质量过硬,既能遮挡炎炎烈日而不发泡、不爆裂,又能抵挡倾盆大雨的冲淋而不脱骨、不漏水,甚至伞面绘制的图案色泽不会变淡。福州油纸伞的做工十分精细,一般流程为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五部分。伞骨必须是闽北五年以上的青山老竹,韧性大、弹力强,经过特殊处理,能防霉、防蛀、防烂;伞面采用精致棉纸,拉力强,刷上纯洁无污的柿油,再刷上粘性大的桐油,绘上花鸟、人物、山水图案,画面生动,永不褪色,十分雅致美观。一把伞必须经过80多道工序才算完成。不论日晒、雨淋、风吹,都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还可防雷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品格。若将伞收起,它就像一根无缝隙,光亮的竹筒,可以做到滴水不漏;若将伞展开,伞面透明亮丽、色泽均匀,伞架光滑、匀称,伸展自如。福州人把它称之为“包袱伞”,意指大家出门时都带有包袱和伞,足见其与福州大众生活的关切程度。福州油纸伞所传达出的工艺文化特征可凝练为:自然美、手工美、实用感、质文化、大众化、乡土性。
福州传统工艺造物无不与油纸伞一样,在手工制作的年代里,讲求生产制作者的技巧和物品特色。造物者利用灵巧的双手,取材地区原生材料,凭借个人生活文化修养,创造出精美的生活用品,实现工艺造物与现实生活的互动,将工艺造物与生活紧密融合,互为表里,营造了闽都地区充满人文、工艺的生活环境。这些传统造物投射出的工艺文化精神可归纳如下:
(一)实用精神。传统工艺造物必须有其特定的功能,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以福州油纸伞为代表的传统造物中,造物者充分考虑了使用时的便利、人体工学、贴近生活等层面,凸显了实用为传统工艺造物最基本的文化精神。虽有讲求装饰艺术性,但并非为单一的装饰,而是将工艺之美融入现实生活之需。
(二)本土精神。传统工艺造物根植于本土,展现所在地文化的自信。闽地盛产青山老竹,这种竹材弹力强、韧性大,适合做伞骨,这造就了福州油纸伞在地造物、在地消费的特色,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性和民族性。
(三)传承精神。传统工艺造物的传承依赖师徒制,一代传一代地继承发扬。福州油纸伞造物工艺肩负着的传承精神,不只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其自身工艺文化的传承,它将地方油纸伞的工艺特色、技术等,流经千年,承袭至今。
(四)工作精神。传统工艺造物的制作过程中,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专注、投入,坚持尽善尽美的执著精神,并且注重工作伦理责任。一把福州油纸伞的制伞架、伞骨、褙纸、上漆、上色、绘画等工序流程复杂,经验丰富的师傅也需要半月左右完成,足见造物者令人可敬的工作精神。
(五)质美精神。传统工艺造物的精准性和精细度,透露出工艺对品质的要求,以及追求卓越精美的精神,达到工艺造物最精致的表现。福州油纸伞素有“选料精,上油腻,绘花雅”的特点,所制伞骨如同一节麻竹筒,看不见缝隙,注水不漏;纸伞反复收撑不起顶、不断线、不裂槽;伞面以手工绘制各种图案,上世纪80年代曾获得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六)原创精神。传统工艺造物要有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不断的自我挑战,提高造物创新的价值。福州油纸伞虽由江浙和中原传入,但工艺家根据本土人文生活、天气特点、材料特性等进行了创新,比如伞画师构思新颖,技艺精湛,不仅表现中国传统韵味的仕女花鸟山水,还创新绘制“洋山水”,远销海外,独树一帜。
(七)人本精神。传统工艺造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最终为人所用。以人为本的精神,表现在工艺家与消费者的自我实现,是工艺造物最高境界的表现。福州油纸伞不仅承载着造物者智慧的精华,更反映出它在福州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结语
以福州油纸伞为代表的闽都传统造物所透射出的工艺文化精神,有着强烈的人文性。在机械工业文明造就的大量人造物大行其道的时代,其刻板的生产过程和劳动情景侵蚀了既有的社会关系,造成自我异化、人际疏离与社会冲突。如果对于传统人文资源多一份保护、修复与创新,就可以唤醒人们对生活世界的文化感受和文化认同,适应当代的社会变迁,并促进生活品质的提升。
(注:本文为福建工程学院人文社科课题“闽都传统工艺文化对创新工业设计区域特色的意义研究”,课题编号:GY-S13027)
参考文献:
[1]林怡,肖剑南.闽都文化争议[J].福建理论学习,2011(3):46-47.
[2]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文化与语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严明.福州民间工艺美术[J].闽都文化研究, 006(2).
篇5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兴起,人们迫切的想要提高生活质量,对室内的要求也显著提高。由于我国现代室内设计没有太长的发展历史,在实践的过程中受到了西方设计的冲击与排挤,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发展受限。紧跟世界潮流并具有自己的特色成了当今室内装饰的难题。所以要把握中国传统工艺可以充分拓展设计空间的特点,为现代室内装饰提供借鉴。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特征
传统工艺美术是指具有百年以上历史传统并且世代相传技艺精湛的工艺技术,它需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以及完整的工艺流程。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美术发展的原始形态。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明清时期的木工艺,充分显示了传统工艺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征。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可以分为许多种类,按照工艺可以分为雕塑工艺、画绘工艺、锻冶工艺、剪刻工艺、烧造工艺、编扎工艺、髹饰工艺、织染工艺等几大类。
工艺美术起源于社会的生产实践,包括社会生产与劳动生活。最早的工艺美术生产出的工艺品就是日常生活的用品。我国的工艺美术具有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性,是内在使用价值与外在审美特征的完美结合,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我国的工艺美术还具有民族传统性,可以反映中华民族自身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在世展的过程中积淀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征,是民族文化的升华。材料工艺性也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特征,一般选用天然的材料,以手工制作为主,工艺流程完整固定。
二、现代室内设计的概况
室内装饰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与方便的追求而出现的,创作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使用功能与审美情调的融合,既重视空间的舒适性,又强调审美性。
室内装饰设计是受实体羁绊的艺术、“戴镣铐的舞蹈”;是使用特性和审美特性并重的艺术,要坚持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是强调形式美感的艺术,要淡化思想,突出凝练性;是体现设计个性的艺术,通过与众不同的手法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三、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融入与运用
中国传统美术可以充分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运用参考。传统工艺是为了美化生活而制作出来的,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种类繁多,与目前的多元化设计相契合。许多对生产工具装饰的技艺具有科学性,可以激发设计师的灵感。主题宽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独具特色的象征性符号满足现代室内装饰简洁的视觉效果。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的设计具有很强烈的对比冲突性与差异性,可以增添建筑内部的时代感与民族感。由于工业产品的挤压,目前的传统工艺品已经变为小众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最有效的方法。
传统工艺美术在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符合室内装饰的朴质特点,契合环境,适度装饰,将装饰融入环境,成为环境的亮点。设计风格要互相适应,与其他装设的配合要相得益彰,具有整体美。在保持整体美的基础上还要突出现代感。减少过于复杂的工艺品的运用,重视新工艺与新手法。遵循现代设计理念,使设计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方法。在设计时,可以将传统的造型直接引用到设计方案当中,也可以将传统图案进行重组或者结构,替换其材质。在充分掌握造型规律后,可以对传统元素进行再创造以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将传统工艺的精髓而非形式融入室内设计,实现装饰中国化,在设计实践上大力探索,推进美术进步。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将现代室内设计加入地方文化、主题、材质三个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传统工艺美术的不同方法综合运用。
例如南京某酒店以宋朝时期的江南庄园为模板,将典雅华贵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得恰到好处。
篇6
关键词:刺绣;工艺;服装设计;教学
我国历史悠久,有“衣冠王国”的美称。从古至今,中国人凭借优秀的工艺水平,为世人创造了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但是,目前对传统刺绣工艺引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处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层面,[1]这对刺绣工艺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刺绣的全面认识、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思路。
1 传统刺绣工艺的认识
有学者指出,“中原传统服饰是面料的自然风、盘扣的休闲风以及刺绣的和谐统一”。[2]传统刺绣工艺最早起源于纹身,人们为了辟邪消灾将民族的图腾刻在身上。后来经过女红的创造,逐渐从纹身向服装刺绣转变。那么如何定义刺绣呢?刺绣从简单定义上来看,指通过针线的方式在底布上面穿梭绣出图案的一门技法。刺绣发展可追溯的历史较长,在每一个时期都存在不同的发展和变化。刺绣工艺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历史演绎,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财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特征。中国较为出名的苏、蜀、粤、湘刺绣被誉为“四大名绣”,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深受现代人的喜爱。同时,在我国其他少数民族身上也有各自独特的刺绣特点和刺绣文化。刺绣的用途比较广泛,如可以用于绣荷包、可以用于家居装饰、可以用于服装设计等。
关于刺绣教育的问题,可以追溯到清末著名刺绣大师沈寿,其最先打破了传统的“艺徒制”,采用了“学堂制”。[3]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设计师们一方面超越时代,汲取先进思想和技术;另一方面,从传统民族元素中寻找灵感,传统刺绣工艺就成了重要的灵感对象。刺绣艺术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背景下受到了各国设计师的青睐。作为一种传统的视觉元素,刺绣具有独特、纷繁、古朴的美丽图案,而且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艺术效果上佳等优点,因此在当前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2 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表现与形成
把传统刺绣工艺引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是对这门民族手工艺传承和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的一次有益尝试。在现代人的服装意识中,更多强调的是时尚、个性、简单,因此如何把传统刺绣的技艺和现代人对服装的审美需求,以及现代服装工业发展相融合,成为这次教学尝试探讨的主要课题。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需要针对造型设计做好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统一,根据不同类别的服装、不同服装市场消费层次的需求,在技法、图案以及造型上设计得更具针对性。
服装分为成衣和高级时装两大类别。所谓“成衣”,即人们普遍穿着的日常服装,我们知道传统刺绣主要是依靠手工完成的,而且由于需要刺绣针法多种多样,为了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和工序,逐渐地诞生了电脑刺绣和机器刺绣。设计师可以将服装店款式特点、造型特点、图案特点、色彩、技法等均输入电脑和机器中,从而实现批量生产。这种设计广泛地运用于当前的时尚女装、牛仔裤、童装以及毛衫当中,往往在色彩、图案以及布局上都需要与布料和风格相匹配。
高级定制服装属于精美纯手工制作的服饰,对手工时长有严格规定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大部分这类服装都是针对个人需要进行设计的,如演出服装、礼服等。以我国著名定制服装设计师郭培为例,复杂的手工刺绣工艺在其设计的服饰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她设计的服装往往是传统刺绣工艺与现代服装剪裁工艺的融合。浓郁的民族特色,让刺绣服饰更好地诠释了她的个人魅力和气息。当然,郭培在服装设计方面并不是单纯地选择传统刺绣工艺,而是融合了时代潮流,借鉴了西方的剪裁技术和独有的审美理念,与设计师团队一起打造的纯手工刺绣服饰,很好地诠释了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3 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艺术价值,其二是经济价值。因此,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传统刺绣工艺的价值和地位。
3.1 艺术价值
刺绣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余年沧桑不变,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顽强的生命力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风采。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4]艺术价值是不能够用金钱衡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将艺术品视为无价之宝,对传统刺绣工艺更是如此。尽管刺绣是传统民族服饰的一种表现语言,但随着现代设计师融入更多的时尚元素和现念,其逐渐出现在世界各大时尚舞台之上,凭借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出色的工艺技巧,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展现了独有的艺术魅力。近年来,以国内影视明星为代表的高端消费群体频繁穿着刺绣工艺服饰,出席各种交流颁奖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例如,范冰冰曾经身着“东方祥云”的龙袍服出席活动,使得世人对中国刺绣服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该礼服已经被收藏于杜莎夫人蜡像馆和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由此可见,这不只是设计师个人的成功,更是传统刺绣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代表获得世界的认可的表现。
3.2 经济价值
在信息化的今天,有必要将民族艺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将其作为文化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发展,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5]当然,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存在的艺术价值,也为其带来了更高的经济价值。不同的刺绣工艺和手法都会间接或者直接作用于服装本身,不管是体现在大众成衣上,还是高级定制服装上,刺绣工艺的融入都提升了服装的市场价值,同时也提升了穿着服装的个人的价值。那些设计在衣服局部的精美刺绣细节装饰,不仅体现了着装者独有的审美理念,精致的手工艺更是高品质的表现。这类型的服装在售卖价格上往往比普通成衣要高,也是刺绣工艺为服饰产品带来更多的产品附加价值的一种体现。
传统刺绣工艺本身就拥有着古朴、艳丽、针法独特等特点,而现在经过现代设计师的匠心独运,设计更上一层楼,自然在服务于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创造出了更多的经济价值。这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应该引起思考和重视。
4 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b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视,因此加强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非常重要。对于刺绣作为传统工艺如何通过设计师再设计、再创造,而不是传统工艺的翻版,本文从刺绣图案、刺绣色彩、刺绣材质三个方面对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4.1 刺绣图案的应用
中华纹样在七千多年历史中的兴衰演变,其中浓缩的智慧和深厚的人文情怀也将对学生的设计审美产生一定的影响。[6]授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借古开今,利用传统刺绣图案,结合当代设计的理念和元素进行创新,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从刺绣图案的纹样出发,注重纹样与服装设计风格的统一。
图案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并不是所有服装风格都能选择同一种图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明白在引入图案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固化思想、照搬照抄。借鉴图案就是将图案当中的整体形式或者某一具有鲜明特点的部分用于相应的服装局部之中,这种借鉴方式一方面能够很好地保留图案中本色的民族文化气息,另一方面也能创造出独特的东方神韵。日本设计师高田贤三在为自有品牌Kenzo设计的成衣作品中均保留了刺绣图案原始的样本,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此外,对图案形式进行解构重组,这需要建立在服装的风格和造型上,如可以进行图案的简化、重新组合或者是根据图案的某个部分进行夸张变形处理。采用这种方法对原本复杂的刺绣中常见的传统纹样再次设计,使其变得简单概括又独具个性,更好地体现现代服装时尚化的特色,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
4.2 刺绣色彩的应用
地域类别不同的传统刺绣拥有各自鲜明的用色手法,造就了迥异的民俗之美。以写实风格见长的苏绣通常是将五彩的绣线混合,调配成细腻的色彩,以模仿、升华自然物象之美,使花鸟、山水、人物等皆栩栩如生、精妙绝伦。[7]而以装饰风格见长的湘绣则用色明快夸张,色彩饱和,对比强烈,仅选取3~5种颜色,充分保留了单一色的张力,通过这些纯色的对比并置达到了视觉上的丰富性。在把传统刺绣引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不同风格刺绣的色彩加以利用,这样既能保留传统刺绣色彩的象征性寓意,又能打破对刺绣传统固有色彩的单纯利用,与现代服装的流行色彩相结合,提升服装的表现力,把握现代人对服装色彩的情感认知和心理诉求。
4.3 刺绣材质的应用
装饰艺术风格展现了高雅、魅力、功能性和现代性,这些都离不开对材质的要求。[8]在把刺绣工艺引入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用新的服装辅料与传统刺绣材料相结合,如不同几何形状具有现代工艺特点的亚克力材料,不同质地和光泽的珠片、华丽的锆石,不拘泥于传统刺绣较为单一的丝线材料。由于刺绣的选用标准就是要能将服装上的装饰点缀感表现出来,材料的选择在风格上必须与服装风格、刺绣图案整体的设计保持统一。材质的不同会对绣线创造出来的光泽感和肌理效果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还需要将材质与服饰面料统一,并充分运用到服饰设计当中,突出个性、展现美感。
5 结语
现代设计方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的学科,它从哲学、文化、意识形态和消费心理等诸多方面为研究传统文化元素提供了方向。[9]存在并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并没有因为现代服装工业的发展而远去,也没有被人们遗忘,它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特有的精神品质,仍可以作为现代服装设计的设计理念。同时,传承不是一层不变的沿袭,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当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保护传统刺绣工艺。一方面,收集民间保留的精美刺绣服饰,加以借鉴;另一方面,把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体系中的艺术观念、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的新观念融入其中,按现代审美心理进行重组和时尚化的处理,[10]开创出刺绣工艺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 彭容.中国传统元素在中式品牌服装中的运用研究[J].设计艺术,2013.
[2] 李克兢,田合伟.中原传统服饰面料及手工艺的传承研究[J].设计与产品,2013.
[3] 林书羽.沈寿对于中国刺绣教育的贡献[J].刺绣教育,2013.
[4] 梁敏玲.挖掘刺绣教育内涵提升幼儿综合素质[J].中国教师,2014.
[5] 彭红.中国民族艺术在时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创新研究[J].艺术百家,2012.
[6] 琦岩,郝李.中国传统纹样课程教学探索与设计[J].装饰,2015.
[7] 王勇.潍坊民间刺绣的色彩美感解析[J].装饰,2013.
[8] 韩亮,朱琳.永不消失的线条――装饰艺术运动概述[J].时空,2013.
篇7
1.生产配料
黑豆500公斤、食盐90公斤、白酒(50度以上)5公斤、水30~50公斤(拌料时加入)。
2.生产工艺及操作
选料浸泡蒸煮摊晾制曲拌料发酵
(1)原料用黑豆、褐豆、黄豆均可,尤以黑豆最佳。因黑豆皮较厚,做出的豆豉色黑,颗粒松散,不易发生破皮烂瓣等现象。
(2)泡料时,水温控制在40℃以下,用水量以淹过原料30厘米为宜。一般浸泡约5小时后,即有90%~95%的豆粒“伸皮”(无皱)。如气温在0℃以下时,需适当延长泡浸时间,要求l00%的豆粒“伸皮”。达到浸泡要求后,测其水分含量应在50%左右。
(3)常压蒸料。分前后两个木甑,前甑蒸2.5小时左右,待甑盖冒大汽和滴水时,移到后甑再蒸2.5小时(其主要目的是使甑内原料上下对翻,便于蒸熟均匀)待后甑冒大汽、滴水时即可出甑散热。原料蒸后的水分含量为56%左右。
(4)下甑后将熟料铲入箩筐,待自然冷却到30~35℃时,进曲房入簸箕或上晒席制曲,曲料堆积厚度为2~3厘米。
(5)常温自然接种。制曲周期因气候条件而异,一般为15~21天。制曲时间从当年立冬(农历十月)至次年的雨水(农历一月)。在此期间,如当地最高气温在17℃左右,则适宜毛霉生长。
冬季曲料入曲房3~4天后起白色霉点,8~12天后菌孢生长整齐,16~20天后原霉衰老,菌丝由白色转为浅灰色,质地紧密,直立,菌丝长0.3~0.5厘米。同时,在浅灰色菌丝下部、紧贴豆粒表层有少量暗绿色菌体生成。21天后出曲房,豆坯呈浅灰色,菌丝长0.5~0.8厘米,有曲香味。制曲过程中,品温5~10℃,室温2~5℃。
(6)将制好的曲倒入曲池内,打散,拌曲加入定量的食盐和水,混匀后浸闷1天,然后加定量的白酒(50度以上),拌匀备用。
篇8
关键词:服装设计;传统手工艺;风格
服装即是商品又是艺术,服装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每个社会和不同时期,人们日常着装都反映着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情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不愿意盲目的追随他人,强调自己所具有独特性、优越性、重要性。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审美心理和消费观念逐渐成为服装设计师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时装的设计重点是服装。造型、裁剪和整体的风格搭配。进入21世纪之后,设计师们把时装的设计重点放在了服装面料的再造设计,通过材料与整体制作工艺的完美结合来体现设计的主题和灵感。这种服装设计的趋式起着风向标式的作用。
在现代年轻人不甘于自我的形象被淹没、失去个性,这样的环境要求服装设计师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将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服装设计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一体化,形成自己独有的服装设计风格,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把国外先进的服装制作工艺与传统的中国手工艺相接合,迸发出独到的设计理念。信息的高速传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众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作品出现了跟风,抄袭现象,缺乏个性和底蕴。所以形成自己独有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
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它包含了众多的民间制作技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美术史、文化史、设计史的发展过程中,是贯穿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有重要的地位,大概可分为雕塑工艺,印染工艺(如蓝印花布,扎花蜡染)、刺秀工艺、编织工艺、剪纸工艺等。结合设计需求,运用传统手工技艺,设计出新的作品并制作样品,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引导时尚潮流。
经过五千年的演变,传统手工艺和其他艺术一样,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与现服装设计相结合,那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精湛技艺的古老文化便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如中国式的立领和盘扣、书画和汉字、瓷器上的传统图案,中国风的色彩和花卉,以及京剧脸谱、剪纸艺术等传统手工艺,已被广泛地运用在当代服装设计中,世界服装的T台上刮起了“中国风”。
1 刺绣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瑰宝之一,刺绣又叫绣花和丝绣。刺透与服装,早在原始社会兽皮上就有了,通常刺绣有的是经过夸张变形的龙、凤、虎等动物图案,有的是花草或几何图形,有的是华丽多变的花卉等。如今,中国的制绣工艺遍布全球,刺绣工艺形式丰富、风格独特,并被广泛运用于服装设计中,满足了人们对服装审美的多元化需求。
2 剪纸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透空的感觉,被现代人赋予了新的含义――镂空艺术。服装设计中用作镂空的面料,通常有布、皮、革等材料。服装设计师将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与现代的服装设计相结合,制作出形象丰富、装饰性极强的服装语言。有的在服装中大量的使用精致花纹起到了点缀装饰主体的作用,提高了剪纸在服装中的表现力。剪纸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有着强烈的民族风色彩,但剪纸的镂空艺术在婚纱中的应有又充满了时代感,受到时尚界的认可和赞誉。
3 蜡染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蜡染技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物,其中白族的扎染其花形图案以规划的几何纹样组成,取材多样。其工艺分为扎和染两个步骤,其风格凝重素雅、古朴雅致。服装设计和扎染的结合在一起,不但色泽鲜艳,而且永不褪色,对皮肤也有保健作用,所以得到大部分服装设计师的青睐,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行再渲染,使之成为耳目一新的艺术品并广泛地应用在现代服装中。
贵州苗族蜡染是古老的印染工艺,以蜡作画,有蜡的地方不能染色而形成花纹,包括蜡的裂纹都能体现出来,具有很多原始的风格,极具艺术性和装饰效果。苗族蜡染与服装设计结合制作出别惧一格的服饰,表现出来的舞台效果十分震撼。
4 水墨画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又称之为丹青,多取材于山水、花鸟以及写意为主,用独有的工具和颜料在绢、纸、布上作画。水墨画在服装上的表现能够充分表现出女性的柔美和飘逸。灵动、清新、脱俗的水墨风格服装,T台效果如置身仙境。
总之,传统的手工艺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服装设计很好的提炼这种传统手工艺的元素,运用设计灵感把它展示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服装设计的追求无止境,对于五千年传统手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要提炼出最美的中国风。加强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延承学习,形成文化积淀,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特色,传承了中国传统技艺的中国奢侈品品牌NE・TGER创作的“鸾凤双栖牡丹”华服被北京博物馆永久珍藏。其设计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全线交织,孔雀蓝点缀,雍容华贵,独具匠心。现如今,服装中大量的装饰物已被现代化机械生产物所代替,但却缺少现代年轻人要求的个性化。所有世界顶级品牌服装都有高级订制,其特点除了设计独具匠心以外,更要有精湛的手工技艺。所以,服装设计师对传统手工艺的学习、掌握、提炼,有利于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不断主动的挖掘其中的精髓,设计出更多树立时尚标杆的服装艺术品。
参考文献:
[1] 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 锡绣 教学 传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The Tradition of Local Traditional Craft in Vocational Teaching
――The Try Teaching of Tin Embroidery
DAI Lan
(Wuxi Tourism Trade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Wuxi, Jiangsu 214045)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in embroidery and teaching practice into schools, and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heritage into school education, the purpose is to enable more attention to local art teacher of traditional craft heritage issues.
Key wordstin embroidery; teaching; tradition
1 无锡刺绣的演变和发展
刺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刺绣是一种在织物上用各种线料织出种种不同图案的工艺。根据各种古墓出土的帛画和刺绣等实物可知,远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中国就已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刺绣。在无锡,最早有记载的刺绣艺人是明代余氏,据《金匮县志》记载:“堆纱刺绣兹明尤仲骥妻余氏所制。巧夺天工,曾以充贡,邑人咸仿其法。”
在清代光绪以前,无锡刺绣还只是家庭妇女手工艺,绣件也以零星小品居多,如鞋头、椅垫、椅披、枕衣、镜袄等等,而且没有批量生产。很长一段时期,锡绣一直以折枝花卉和图案装饰为主。直到清嘉庆,道光年间江南著名刺绣工艺家丁佩曾经寄寓无锡,著有中国刺绣艺术第一部专著《绣谱》,对无锡的刺绣起着推动作用。此时锡绣以“闺阁绣”占主导地位,这种刺绣细腻典雅,属格调高雅的观赏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李佩黻、李竟和妯娌在其丈夫华文川,华文汇兄弟的支持下,创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刺绣组织――锡山绣工传习会,会员达102人,绣品分等级收购出售,从此锡绣便以商品形式流通于市场,日本刺绣家金原村子亦参加学习。在当时书画家王云轩、陈旧村等人的协助下,锡绣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创立了画、书、绣相结合,富有变格特点的新绣法。技法上也充分运用擞和针法、长针余缠等手法,并辅以劈绒,使粗犷与细腻兼备,形成了具有文化画气质,艺术欣赏价值极高的风格。无锡刺绣事业一时大兴,锡绣步入了鼎盛时期。
这时的无锡刺绣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出现了一大批卓越的刺绣家,而其中影响和成就最大的是华D。华D于1906年在荡口鹅湖女学教授刺绣,在内容上引进了西洋绘画的写实风格,在刺绣针法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她运用列针与锁针法,打破传统刺绣“平、匀、细、密”的针法,放针自由,线条活泼多变,丝线也是多色绞和。
无锡刺绣于1927年逐步衰落,直到解放后逐步恢复。1980年,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召集所内画师、微雕艺人、刺绣艺人创造了精微绣《百寿图》,用彩色双面绣技法绣上寿星,在寿星身上又用8种不同的彩色绣107个“寿”字。这件作品标志着锡绣开始走上精微绣的历程,开创了无锡刺绣历史上的第二次辉煌。2008年无锡精微绣作为苏绣的扩展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锡绣在高职教学中的尝试
2.1 前期思考
认识锡绣,其实时间不长。2005年前,无锡优秀传统工艺如:无锡惠山泥人、竹刻、锡绣等都走到了后继无人的境地,2005年开始,无锡政府开始大力扶持这些工艺,为仅留的几位工艺大师提供各方面的帮助,目的是为这些工艺不至于失传。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资,锡绣传人吴鸣文老师在徐福成故居成立锡绣工作室,开始带传人(5人),同时为普及锡绣工艺,在无锡河埒口文昌轩免费教授锡绣工艺。锡绣终于撩开神秘的面纱,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喜欢锡绣的人们。
2006年,学校开始筹建艺术教室,开始特色教学的课程改革,锡绣就很自然的进入我思考的范围。在薛福成故居看到绷架上五彩的丝线,陈列的精美的作品,作为一名艺术教师,笔者有责任和义务来关注无锡本土文化的传承,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了解这种古老的手工艺,有机会尝试学习它并爱上它,并将 “锡绣”工艺带进校园。
首先是教学形式。锡绣是一个优秀的地方传统工艺,但从工艺特点来看,更加适合女孩子,再加上学习周期比较长,所以不能在常规教学中展开,需要创建一种课程环境,能够周期比较长,让喜欢这种工艺的学生进行学习,那么兴趣小组或者第二课堂的形式就再合适不过了。
其次是师资。没有好的老师,教学是没有办法进行的。在校的或外校的,很难寻找到教师能胜任传统工艺的教学,最适合的就是聘请工艺大师参与到教学中。工艺大师做技术上的指导,在校老师做辅助的指导和教学管理,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是场所。有一个专门的教室是比不可少的,任何传统工艺都需要特定的工具和材料,所以一个专门的教室可以确保硬件设施的到位,使得教学能顺利进行,同时也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专业活动氛围,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归属感和安定感,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2.2 初期尝试
基于以上三点的考虑,经过一年左右的筹备,学校在2008年建立刺绣工作室,锡绣传人――吴鸣文老师成为学校的外聘老师,到学校教授兴趣班同学学习锡绣工艺。
刺绣教学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始招学生,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更多的是好奇,由于工艺技法需要手把手的教,所以最终留下十几名学生。从比较简单的排针练习开始,花型以兰花为主。为了能更好的胜任工作,作为负责老师,除了帮助吴老师进行教学管理以及一些辅助工作,笔者与学生一起开始学习锡绣。对锡绣了解越深,就越能体会到其中的精湛之处,越能体会到传统工艺的艺术魅力,那么先人创下、几代人的心血积淀起来的如此精美的艺术,真的要在我们这一代结束吗?
带着这种想法,学校兴趣小组同学采用滚动式培养方式。由于锡绣学习周期比较长,又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练习,所以小组成员基本上是五年制一年级的住宿生,他们比走读的同学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一年以后没有恒心再坚持下去的同学会自然淘汰,由新生代替。在平时的学习中,老成员带新成员,相互交流,有疑问就请教师傅,进步相当快。这样,当学生走出校门时,锡绣已学四年,一般的花鸟双面绣已经能独立完成。
篇10
关键词:工艺花鸟画;写意性;审美特征;意象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53-01
中国画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是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蓬勃发展的,与同时期的文化风俗紧密联系。而传统的工艺花鸟画是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宋的推行下才在中国的国画市场上名声大起,然而,工艺花鸟画也经历了相当长的蛰伏期,在几度兴衰中发展至今。
中国的绘画艺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在中国画的范围中的表现形式是“写意”,它是一个画家,一个文人经过自己的眼睛所观察,心理之所想象,脑之描绘,并加上自我的审美情趣以及思想观念相互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审美意象,并体现出“借景生情”以及“托物言志”的艺术境界。
一、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
中国传统工艺画的“写意性”是在一个绘画作品中体现作品的自然灵性,并把作者的笔墨与人格精神融为一体,强调的是表现出作品所显现的主观情趣,是主体对自然的一种有感而发的一种内在的自由心理状态,目的在于寻找在内心的精神归宿与绘画理念精神层面的一个显著的契合点。在更深的层面上,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亲身的细微观察,较高境界的精神领悟,把自己内在的情感与大自然所透漏出情思融合在一起,达到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打破客体对象的局限性,把握好自然界这一客体内在的精髓。归根结底,任何国画的兴起,都是来源于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继承了中国绘画传统的精髓,使得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愈发明显。
二、工艺花鸟画的审美特征
古人绘画绝非简单的呈现自然,并不是把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或者是一鸟一兽的写实显现为根本,而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与外部语言的一种有声的对话,是作家精神的寄托,是灵魂的物化。在这种前提下,在艺术家精神内涵的追求下,要求中国工艺绘画家必须重视作品的立意性,力在把作品的立意性作为一个谋篇之始。此外,还应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实践中把作品的审美特性完美呈现,借助抒发个人感情的物外世界传达出精神世界的艺术。工艺花鸟画尤其善于精心构思,作家在作品展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理念与精神境界,生动形象地抒发出认识与感知世界的主观精神感受,在心灵与客观世界大自然的融合中显现出理想化的精神世界。
三、工艺花鸟画中的意象
作品中蕴含着多种意象,花鸟画中的意象尤为突出,它展现了一个作品的内在生动性,而意象又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美学观念。是艺术家内在的情感与外部的世界所融合的一种精神艺术,是客观对主观个体所产生的一种表象。意象在诗歌运用较常见,是比兴手法的一种扩大与发展的形式。工艺花鸟画中的意象具有显著的托物言志的功能,寄托了作家的情感,传达了意象审美最现实的信息,从而在作者的感情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想象与联想。
四、工艺花鸟画的写意与审美结合
工艺花鸟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在当时政治经济发展中受到其它文化的冲击,作品的“写意性”不能很好的显现,其审美特征也不被世人所欣赏。而写意与审美本身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对工艺花鸟画而言,写意与审美相结合更能体现出作品的传统美学特征,使工艺花鸟画的景物有较强的精神内涵,流露出作品本身的笔墨画意的美学要求,抽象的精神与绘画的具体表现的结合,使工艺花鸟画的一笔一墨在色彩的节奏中既反映了大自然生命的旺盛,也传达了艺术家精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追求。
五、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探索
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是能产生“物我合一”的主客观世界的一种理想境界,要求作家用心创作,以“写意”之心去画“写意”之画,这是作家一种高超的艺术手法。但是“写意性”是形神兼备要求作家以神传神的一种内涵,在以线条勾勒的工艺花鸟画中本身就蕴藏着极大地虚拟性不具备传神的写实功能,自然的精神面貌、画面的生动都应由画面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自然面貌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这种作家的精神世界与外在自然的结合正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写实精神与工艺花鸟画风格的完美结合。
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几经波折,在作家的重视与探索下逐步勃兴。一方面它超越了自然的一种内在的审美表现,另一方面也使工艺花鸟画在原有的积累上形成了气韵、审美相结合的一种图画形式,是工艺花鸟画进入理想层面的一种必要手段,以此彰显了工艺花鸟画独特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