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形势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经济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经济形势

篇1

近年来,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颇具力度的政策措施,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几个可喜的变化特点:

第一个特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遇到的宏观环境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黄金时期”。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遇到两次“黄金时期”,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业、农村通过内部制度创新,实行,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另一次就是最近几年,这次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外部制度创新,去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同以往比较,最近这几年各级政府格外关注和重视“三农”,是向“三农”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取得效果最好的时期。比如,一是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高达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5%。二是由于降低和取消农业税,去年农民受益305亿元,今年又将获益210多亿元。三是2004年6月中央决定彻底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农民可以将手中的粮食按市场价格,卖给收购企业或加工企业;同时,中央还将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四是中央还对农民实行间接补贴,对稻谷、小麦、大豆等良种进行补贴,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贴息补助,支持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五是全国绝大部分的省市区都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改革,为了支持信用社改革,央行拿出近1700亿元的票据和专项再贷款资金,用于置换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增加资本金,以帮助农民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第二个特点:粮食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粮食供求关系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粮食安全问题逐渐缓解。从目前来看,全年粮食产量有可能突破9380亿斤,加上大豆、稻谷、小麦进口500亿斤,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是在粮食出现恢复性增长以后,仍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到底我国自己要生产多少粮食才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二是我国一方面要保证食品安全,一方面要进行城市化,同时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对此我国能有多少土地资源用于城市化、工业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三是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粮食产量还是耕地和资源?笔者认为,从近期看我国粮食安全无忧,但从长期看应注意耕地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第三个特点:乡镇企业快速增长,农民就业开始逐渐恢复。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与劳动就业实现了同步增长,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明显增加。

第四个特点:农民收入打破了1996年以来增幅连续下降的格局,出现了8年以来少有的增幅。在收入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农民消费开始活跃,农村市场也由冷趋暖。

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四个因素

在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四个制约因素,对今年“三农”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能将导致农民收入增幅比去年有所下降。

第一,今年我国的粮食价格在高位上下降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上升的可能性。首先,2004年末世界粮食库存增加,2005年全球粮食有望增产,这将使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呈现下降趋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粮食展望报告》,2004年末世界粮食库存比上年增加了5562万吨,增长了14.3%,库存粮占世界年度消费量的20.2%,高于公认的18%粮食安全线。又据有关资料分析,今年世界几个粮食主要生产国谷物和大豆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合上述两大因素,今年全球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将会走低。受世界粮食供给增加和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我国粮食价格也会同期发生顺向变动。其次,从国内看,在中央“三农”政策支持下,目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都比较高,他们不但增加种粮的投入,而且还扩大种植面积,如果天气没有大的灾害,今年粮食还会增产。粮食继续增产,必然会带来市场价格的波动,引起粮食价格下降。因此,今年粮食价格下降会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从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看,从来没有一年的粮食价格达到顶峰以后还会继续上涨,持续保持两年的粮食高价位水平,一般都是在第二年粮食价格就会由高走低,这是粮食市场供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第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消费品价格同时上涨,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并影响农民的收入。尽管政府利用各种手段限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比如给化肥企业补贴,严格监督和控制化肥价格上涨。但从目前的农村市场看,化肥、农膜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还是上涨了。调查发现,由于石油、煤炭价格上涨,引起下游化肥、农膜价格持续上扬。由于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播种面积扩大,玉米、小麦等良种价格也向上涨。石油市场价格上涨后,柴油也明显涨价了。因此,机耕、机播甚至机收的价格也已经上涨或将要上涨。另外,从消费品价格来看,去年以来农村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一直要高于城镇1—1.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据计算,农民消费资料价格每上涨一个点,每位农民要多支出16元,如果农民比市民的消费价格指数高出1.5个百分点,农民为此一年要比市民多花费25元。和市民相比农民收入低,但在消费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农民却要支付较大的涨价成本。

第三,政府支持农业的政策空间在变小。去年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农民由此受益305亿元,今年27个省取消农业税也就是210多亿元;去年国家对农民直补116亿元,今年预计130亿元,增量补贴不足20亿元。再加上种子和农机具补贴,总额不会超过去年。另外政府对农业的投入,由于特别国债发行减少,今年对农业的投入占国家总投资的比重不会降低,但绝对量难以增加。因此,今年在政策上支持农民增收的空间有限。这样,由政策刺激农民大幅度增加收入的空间将明显小于去年。

第四,今年国家实行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具体内容是减少国债发行,压缩财政赤字,稳定货币供应,继续控制“银根”和“地根”。如果这些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或者继续加强,今年GDP要比上年有所降低。降低以后的直接结果就是,经济发展对全社会的劳动力需求量将比上年降低。而压缩投资和降低GDP增长,首先会降低社会对农民工的需求,这样今年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和进城打工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从上述四大因素看,今年农民增收的困难比去年大,增幅很可能要小于去年。如果是这样,今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可能会再次扩大。

链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第一,在粮食政策上,要采取“多收少进”的调控策略。比如今年一旦小麦上市以后,国家粮库一定要增加收购量,将增产的小麦从市场上转到库存中,以保持市场上粮食供求平衡,从而保障粮食价格在较高的水平上不下跌。“少进”就是今年尽量少进口小麦,避免因进口小麦冲击国内市场。同时,今年玉米可以适当向外多出口一些,以调整国内玉米供求平衡。不要在我国粮食出现供给持续上升的空间里大量进口粮食,这会造成国内供需求失衡,引起粮食价格大跌的局面。

第二,要从源头上扩大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供给总量,由此抑制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目前这个阶段,核心问题不是对化肥企业补贴,笔者建议要取消这种补贴,把补贴直接给农民,适当扩大化肥、农膜、农药的进口,增加国内供给总量。只有增加主要生产资料的供给总量,才能从源头上抑制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版权所有

第三,国家应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国人多地少,农民仅靠种植几亩地的粮食和其他作物,很难富裕起来,国家应该拿出一些财政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近几年,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但力度不大,惠及面小,农民直接收益不多,今后应加大对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更加突出支持重点。

篇2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三农”;面临的挑战;解决途径

一、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与“三农”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经济机制还需完善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已经开始逐步的发展起来,其在表面上也已经开始形成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结构。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国现有的农村经济体系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的来说,我国的农村各类经济机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虽然投入的资金数目逐步增多。但是,从对我国农村经济改善效果来看,我国的农村经济机构在改善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的考虑对于农村金融政策的完善,进而导致我国的各类农村经济结构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我国农村经济组成结构来进行分析,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结构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具体的来说,从农村经济改革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探索,目前农业经济机构数量逐步提升,但是,从总体的数量来进行分析,所从事农业经济服务的机构数量还相对较少。与此同时,非正式的农村经济结构是受到了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的严厉管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除此之外,根据对相关文献的调查,可以发现,在农村范围内,所提供的经济网点支持相对比较薄弱,农村的经济机构想要实现经济支持的来源路径仍然比较单薄,这也是未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要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经济机构贷款模式还需完善

首先,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贷款权限限制问题。具体的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在进行贷款的过程中,都会采用集约化管理的贷款管理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基层银行的自限受到了巨大的限制。截至目前,县级的农业资金贷款项目都要在上级进行审批才能够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导致农民在进行贷款的过程中遇到很多不必要的情况,这也从资金源头层面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农业经济机构的信贷周期的制定不合理的情况。具体的来说,在进行农业贷款周期的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还款时间和还款方式有待改进的问题。在进行还款的过程中,往往还是遵循传统的农业贷款春放秋收冬不贷的短期贷款方式,与此同时,在进行期限规划的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农民的实际情况,将进行的贷款期限严格控制在了规定的时间之内。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在进行贷款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规划空间也在变化,有的农民的项目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够回本,如果到了要进行贷款归还的硬性时期,很容易导致农民产生大量的经济损失情况.最后,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持续性不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来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农村企业的数目开始逐步的增多起来。这些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发展的高峰期和发展的低谷期,这两种情况都很有可能会出现。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进行农业经济方式的制定过程中,遵循发展中的要求,让企业可以随时克服可能出现的情况,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未来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探析

(一)完善农村经济发展机制

第一,要对我国农村经济组成结构进行合理的构建分工,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的来说,要在进行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现有的农业金融机构,发现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找寻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保证我国农业金融机构作用的发挥。第二,要促进我国农业资金的回流。具体的来说,针对目前的农业金融资金流失严重的问题,在进行下一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采取加大农业发展投入的方式。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自己回流体制,优化现有的农业金融结构,提升农业资金利用效率,保证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完善农村经济机构贷款模式

第一,在我国农村地区建立一套完善的信贷管理机制,保证其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进行机制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的保证机制对于农村机构的经济灵活性的促进,还要不断的优化现有的农业金融贷款流程,适当的给基层的农业金融机构权限,保证农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第二,不断优化创新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具体的来说,在我国农业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组织结构体系的完善性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就需要不断地促进现有的农村经济体系的完善创新,保证农村经济机构所从事的工作能够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而提升农村经济服务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五,不断提升农业经济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金融保险管理体系,促进农业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在进行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对于农业的保险体系的倾斜,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保证农业金融机构的安全成长。综上所述,我国的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经济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农村企业经营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简化现有的农村经济运行流程,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农村经济服务,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陈晓燕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参考文献:

[1]冯亮.城镇化植根于农村的动力机制———从村镇调查到假设及其验证[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01).

[2]高学章.农村经济形势与“三农”面临的挑战[J].北京农业,2014,(33).

[3]晏小敏.新型农业的就业效应分析:基于地理标志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1).

篇3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增加。今年以来,张掖境内气候条件较好,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降雨充沛,夏粮长势良好,农业生产形势健康向好,经初步统计,2016年上半年完成农作物正茬播种面积414.2万亩,同比增长2.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7.8万亩,同比增加5.6万亩,增长1.99%.在粮食作物面积中,夏粮面积106.45万亩,同比减少0.45万亩,下降0.42%;秋粮面积181.3万亩,同比增加6.05万亩,增长3.5%.制种面积128.46万亩,同比增加9.97万亩,增长8.4%.其中玉米制种面积109.68万亩,同比增加10.62万亩,增长10.7%.

(二)粮食总产量呈现"夏减秋增"态势。预计夏粮总产量达到4.14亿公斤,同比减少572.4万公斤,下降1.36%;如果后期农业生产不再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秋粮单产按530公斤/亩计算,秋粮总产将达到96099万公斤,同比增加3002万公斤,增长3%左右。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75亿公斤,增长2%左右。

(三)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的绝对量和速度均有上升,油料、蔬菜、中药材和蔬菜及其它制种分别达到38.21万亩、32.09万亩、23.55万亩和15.56万亩,其中蔬菜及其它制种面积增幅较大,增长13%,四大作物占到经济作物面积的94.8%.

(四)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从青饲料面积达到10.96万亩,增长42.5%;预计大牲畜存栏90.38万头,增长2.1;牛存栏78.22万头,增长5.09%;牛出栏10.35万头,增长5.5%猪存栏72.13万头,增长2.53%;猪出栏48.19万头,增长3.1;羊存栏341.67万头,增长6.6%;羊出栏77.37万头,增长7.81%.

二、上半年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2016,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建设,发展高原夏菜、绿色有机农产品、草食畜牧产业,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予以大力支持。

(一)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县区通过整合惠农资金、政府贴息贷款、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设施农业发展得到长足发展。如甘州区对连片新建50座以上的日光温室,每座补助5000元;临泽县从2014开始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高台县对当年采用新型材料连片打建,种植温室30座、50座、100座以上的,每座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3000元奖励补助;民乐县对连片新建10座以上的高标准层架式食用菌大棚,每座一次性补助资金6000元。由于各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进一步调动了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从事设施种植的积极性。2016年新建日光温室4890座、钢架大棚9250亩,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6.5万亩,设施种植业面积呈两位数增长态势。

(二)创新经营机制增活力。将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作为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资源大量流转,催生了一大批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农作物制种、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了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2016年,全市农地流转面积122.35万亩,比上年增加5.6万亩。整村流转60 个,面积20.67万亩。全市50-100亩规模经营单位3148个,100-500亩规模经营单位2093个,500-1000亩规模经营单位497个,1000亩以上规模经营单位245个。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化经营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高台县绿洲农业有限公司,在高台县的南华、宣化两镇以亩均800—1000元价格流传农民土地1.8万亩,新建活动式钢架大棚3000座,陆地标准化种植蔬菜1.5万亩,今年亩均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

(三)龙头企业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生力军。各级政府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培育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呈快速发展势头。2016年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1个,省级41个,市级101家。如张掖市绿涵公司积极发展以高原夏菜为主的特色蔬菜产业,先后投资1.3亿元在荒滩上修建5万吨、占地2万平方米的全市最大的蔬菜水果保鲜库、6000平米集约化全自动育苗中心、618座钢架拱棚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区,采取订单种植、最低保本价收购、保鲜贮藏、定点运销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在甘州,高台,临泽、民乐等地落实高原夏菜面积4万多亩,年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2016年2月28日,绿涵公司与俄罗斯CTK贸易公司成功签订了50万吨果蔬出口协议,首批300吨果蔬产品于5月27日正式启运。今年1-4月份,张掖市农产品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实现自营出口总额6437万元,同比增长29%.

(四)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以建成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市建设为主线,狠抓政策扶持、规模养殖、疫病防控、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全市畜牧业生产呈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初,市、县区党委、政府均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引导鼓励扶持的办法支持散养户出院入区,鼓励养殖大户以区建场,以区带户,以户促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已新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17个,其中:肉牛36个、肉羊65个、奶牛11个、生猪5个。2016年张掖调查队畜禽监测大型规模养殖户,生猪饲养量5000头以上27户,比上年增加2户;牛饲养量1000头以上的32户,比上年增加13户;羊饲养量1000头只以上的149户,比上年增加6户,禽饲养量10万只以上的3户,比上年增加2户。

三、农畜产品价格形势分析

根据这次调研及农业、畜牧部门提供的资料分析,今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波动不大,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

(一)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上半年主要农产品小麦、大麦、马铃薯价格维持在2.1元/公斤、1.8元/公斤、1.5元/公斤,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稳定,略有上涨,玉米价格从去年年底的1.7元/公斤,恢复性上涨到目前的2.1元/元左右。

(二)蔬菜价格波动较大。今年春节前,受冰雪冷冻灾害天气影响,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春节期间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比上涨2-3倍。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菜、甘蓝、西兰花、叶菜等为主的大宗蔬菜出现价格大幅度下跌,下跌幅度达到50%以上,蔬菜批发市场娃娃菜、甘蓝、叶菜类批发价格在0.4-0.5元/公斤之间,种菜效益大幅度下滑,特别是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

(三)牛肉价格保持稳定,羊肉价格开始回升。二季度,牛肉价格达到54元/公斤,与一季度环比基本持平;肉羊生产经过一年多的价格低位运行,现已企稳回升,平均价格在42元/公斤左右。

(四)生猪产品价格继续走高。一季度,生猪及猪肉价格平稳,分别达到19元/公斤和27元/公斤。二季度,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走高,分别达到22元/公斤和32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15.8%和18.5%.受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仔猪价格居高不下,15公斤仔猪出售价格达到800-900元,20公斤仔猪价格达到1200元,仔猪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猪产能下降,供小于求。经历了2013-2014年近2年的养殖亏损之后,大量中小散户退出养猪业,淘汰自繁母猪,压缩存栏量,缩小养殖规模,导致母猪存栏下降,仔猪补栏不足,产能下降;二是部分自繁自育规模养殖户,囤栏惜售仔猪,导致仔猪价格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或待贾而沽,不愿出售,造成有意愿养猪的养殖户望而却步;三是在微利和亏损的情况下,很多散养户坚持不下来,从事散养的人越来越少。

(五)禽类产品价格逐步回暖。一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走低,分别达到8.2元/公斤和16元/公斤。二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逐步回暖,分别达到8.8元/公斤和18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7.3%和12.5%.麸皮、胡麻饼、育肥猪料、蛋鸡饲料、肉鸡饲料价格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2.9%、3%、17.2%、20.7%、7.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灾害性天气影响农业生产。进入4月下旬,全市出现大风、扬沙天气,部分地方发生沙尘暴,使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拱棚和大田覆膜作物受损。4、5月份气温温差波幅较大,甚至出现极端低温、霜冻,导致正值出苗的玉米制种及沿山地区油菜幼苗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二)农畜产品价格波动大。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甘蓝,叶菜等为代表的大宗蔬菜价格创历年新低,菜农种植效益严重受损,种植效益下滑,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羊出栏价格连续两年持续走低,进入5月份以来价格虽有所回升,但规模养殖户仍处于亏损状态,养殖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补栏积极性不高;生猪价格近期居高不下, 价格超出了理性上涨预期,加大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五、意见建议

一是切实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抓好"三夏"、"三秋"农业生产,指导农户加强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秋收作物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的预报和防控,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加强与气象、水务部门的协作,及早预防干旱、冰雹、洪涝等灾害,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二是强化科技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其他技能的培训,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对农产品市场前景、供需状况、价格趋势等调查和预测,及时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确保农民群众产得下、销得出,价格稳、收益高。

篇4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金融危机;农民工返乡;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225-02

2009年是中国宏观经济较为严峻的一年,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也开始不断显现。中小企业裁员解聘之风让众多农民工被迫集中返乡。大量农民工返乡,不仅使农民工面临暂时失业、收入减少的问题,还涉及到后续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显得尤为严峻。而在疏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帮助农民就业的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同时这也意味着,在新形势下农民对接受职业教育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需求。

一、经济危机背景下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潜在需求

在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发作之前,中国每年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达到500万人到6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没有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在全球蔓延,中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尤其在沿海和一些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大量的企业倒闭和效益下降造成了大批工人失业。例如,去年10月份以来,由于金融风暴的袭击,有“世界工厂”之称的珠江三角洲,每天都有企业倒闭的消息传出。从10月份开始,广州火车站每天的发客量高达9万~13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企业倒闭裁员而失去工作的农民工。而在全国范围内,1.3亿外出农民工当中已经有485万人不得不离开城市,返回家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形成的巨大社会压力,让我们更加肯定农村发展职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经济形势现状形成的对农村职业教育潜在需求的较大增长也增加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可能性。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政府一直在努力降低农民工进城的门槛。例如,在2001年中国城市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户籍改革,全国所有的镇和县级市市区,取消“农转非”指标;把蓝印户口、地方城镇居民户口、自理口粮户口等,统一登记为城镇常住户口,与“原住户”一致。然而,虽然降低了外在的门槛,进入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绝大多数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缺乏相关的技术技能,仍然并不具备竞争的优势。2007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25个省份的46个县和24个大中城市,共5 130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2 655家企业统一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其中对企业的调查显示,87.7%的新增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23.8%的岗位要求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7.3%的岗位需要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9.2%的岗位需要达到中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而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则显示,虽然有65.5%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却有45.3%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25%的人只接受过不超过15天的简单培训,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人员仅占13.1%。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大批外来农民工又无法在工作地通过正规职业教育取得技能资格,这一方面减少了务工人员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对务工地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可见,为了提升农民工自身的竞争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具有接受正规教育培训的潜在需求。外来农民工可以在工作地接受职业教育,也可以由农村职业学校为城市培养、输送大批工人和技术人员。而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本来就具有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在目前经济形势低迷时期,这种作用可以更好的体现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利用这段时期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加重再就业时把握就业机会的砝码,在时间和数量上稳住并推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一部分压力。由此可见,对农村职业教育来说,这是一次可以使自身得以发展的机会。社会各方应当充分挖掘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职业教育的潜在需求,好好地把握这次机会。

二、目前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受阻的影响因素

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劳动力中,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0%以上的职业学校出现生存危机。虽然农民对接受职业教育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但是从中国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却并不能够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要想使中国的农村职业教育顺利发展,还需要突破种种阻力。

1.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

目前社会上,“重学轻工”、“重普轻职”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农村,上大学被认为是改变生存环境的最快途径,因此,如果想要改变现状,跳出“农门”,就要让孩子读高中、考大学。目前,社会上对生源几乎有一种“共识”,那就是是学习成绩好的上高中,成绩差的才会读职业学校,而且,就算读了职业学校,毕业了也只能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鄙视职业学校学生现象。所以,有些农村的孩子宁愿出去打工或者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去读职业技术学校。

2.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单一,投入经费不足

在中国,政府主导职业教育办学的思想依然浓重,从国家到地方,分级别、分层面、分部门,政府及其相关机构承担着办学的主要任务,这给地方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实际上,地方财政在对教育投入时,往往也更倾向于将经费投往普通中学,流向职业学校的经费相对有限。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造成职业学校办学资源缺乏,教学条件跟不上社会需求的步伐,师资力量也十分薄弱,这些都是造成农村职业教育受困的客观因素。

3.课程设置脱离农村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盲目跟风现象,什么专业热就上什么,不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不考虑农村的实际需求,更不考虑学校自身是否具备开办这些专业的能力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上更需要那些会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而目前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于是毕业生往往都会陷入知道一点又不太懂的尴尬局面。

三、抓住机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

1.引导社会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要想顺利得到发展,打破人们思想上对职教认识的误区十分重要。政府和社会对此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在校学生和家长以及在家待业的青年劳动力进行宣传教育,加强舆论导向,在思想上要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现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是一本最生动的现实教材,利用这本特殊的“教材”完全可以引导社会正确地对待职业教育。

2.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并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地方财政的教育投资适当地向职业教育倾斜。其次,鼓励个人投资注入,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吸引个人投资,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不仅能够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又可以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也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当然,由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它比投资于普通高中能够更快地取得明显的收益,这一特点也使吸引个人投资成为可能。

3.课程设置上要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社会需要

一直以来,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会存在着是让农民留下来还是走出去的疑惑。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只要是对某个专业有需要就会存在这个专业的生存空间。因此,职业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能够体现出实用性和社会需求性,这就要求建立起一种以就业为向导的农村职业教育新体制。可以将不同学历层次和工作经验的劳动力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上也要有普及性和专业性的区分。例如,一些基础文化知识、法律常识、农村政策等内容可以作为普及性培训内容,而一些农业技术或者社会上具有一定需求的专业技术则可以由学员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内容设置,留在农村的人员能够熟悉当前的农村政策,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引导农民勤劳致富,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从农村“走出去”的人员也具备了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竞争优势。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利,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的情况下,如果利用这段时期给农民提供合理的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再转移做好准备,无疑将提高他们再就业时的竞争优势。

4.发挥职业教育在技术上引导农民自主创业的作用

在目前就业岗位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的情况下,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应是解决农民就业的一条较好的途径。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当鼓励者的角色,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创业的农民予以优惠,而职业教育培训则可以在其中发挥技术支持和精神向导的作用。可以以职业教育学校为载体对农民进行创业宣传并进行专门的创业培训。对农民自主创业的政策鼓励和技术支持,必将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就业结构的优化,也将有效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而另一方面,这也将大大提高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农村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修伟,张丛,施维.农村职业教育:实用人才如何培养[N].农民日报,2007-03-13(3).

篇5

市政府农业办公室

(20__年3月)

一、总体情况

入春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及早部署,全面发动,精心组织,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开局良好。

(一)春季农业生产扎实开展。今春农业生产的明显特点是,行动早,抓得实,进展快、效果好,农民积极性高。全国北方地区15省市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对春季农业生产早发动、早部署,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迅速掀起了春季农业生产。一是突出分类指导,切实加强麦田精细管理。立足夺取夏粮丰产丰收,通过组织专家现场查看苗情,召开专题分析会等方式,研究制定了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根据气候条件特点和小麦生长情况,因苗制宜,促控结合,分类采取肥水、化控、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目前,已划锄250万亩,追肥320万亩,浇水150万亩,全市580万亩小麦长势普遍好于往年,一、二类苗田占到83%,是近十年来长势最好的一年。二是立足有效保障,积极做好春耕备播各项准备。围绕春季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膜、药械等,积极组织货源,深入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和打假护农行动,对农资生产经销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在检查的基础上对农资放心店实行挂牌经营,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目前已做好175万亩棉花、50万亩地瓜、65万亩水稻及100万亩瓜菜等作物的育苗播种准备和农资供应。农机部门积极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机械准备,检修农机具7.84万台套,完成机耕作业46.9万亩,机播4.3万亩,机械植保480万亩。三是着眼提高农业效益,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抓住当前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气温逐渐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快春季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采取间作套种、保护地栽培等措施,努力扩大大中拱棚设施瓜菜、越冬瓜菜、速生叶菜、早春瓜菜面积,尽可能增加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目前全市春季蔬菜面积达到80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6万亩。

(二)春季造林绿化规模大质量高效果好。以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九龙山绿化为契机,造林绿化发动广、规模大,是今春农业生产的又一突出特点。2月底3月初,先后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和春季植树造林现场会议,对今年林业工作、春季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安排;3月12日全民义务植树节,有市6大班子领导参加的九龙山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帷幕;3月22日,启动了情系文化标志城绿化美化九龙山志愿者行动日。目前全市迅速掀起全市春季植树造林热潮。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造林17.26万亩,其中用材林7.19万亩,防护林1.93万亩,经济林6.59万亩,其它造林1.55万亩。

(三)畜牧、水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围绕加快畜牧业发展,在切实搞好畜禽疫病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同时,紧紧抓住多数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市场需求旺盛的良好机遇,加快转变畜牧发展方式,以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生猪、奶牛等畜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预计第一季度,奶牛存栏4.5万头、同比增长61.9%,生猪存栏、出栏同比分别增长6%和4%。一季度全市肉、蛋、奶产量可分别达到23.31万吨、10.54万吨、5.17万吨,同比增长分别达到5%、9%和20%。水产业,围绕“大而强、优而特”淡水渔业大市建设目标,抓住春季气温回升有利时机,积极实施人工增殖放流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加快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发展。目前,全市水产已放养苗种5亿尾,完成任务的86%。一季度,全市渔业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4.7万吨,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和2.8%。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明显提速。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在继续抓好去年已建成96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规范化管理、提档升级的基础上,对今年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的150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订实施方案,落实推进措施,把建设任务目标,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县市区,落实到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地块。

(五)农田水利建设顺利推进。按照去冬今春规划部署,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积极组织开展春季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围绕春季农业生产需要,大力开展应急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去冬今春以来,全市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1.36万项,完成任务的92%,累计投资5.02亿元,投入机械7436台套,完成土石方4397万立方米,其中修复水毁工程1067处

,维修排灌站56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2平方公里。在抓好面上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南水北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六)惠农补贴政策加紧落实。今年落实小麦直补面积584.94万亩,国家良种补贴项目350万亩,其中小麦良种补贴项目236万亩,玉米良种补贴项目20万亩,棉花良种补贴项目94万亩。目前各项补贴正在加紧兑付,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确保4月10日前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良种补贴项目供种单位、品种、价格、数量严格依照程序,正在由省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力争尽快兑付到位。近日结合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大了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督查力度,严格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二、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旱情持续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16mm,较常年降水减少18.3mm,且县市区分布不均,加之气温偏高,大风较多,失墒较多,土壤墒情普遍下降;另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份全市降水仍然较常年偏少趋势,因此抗旱保小麦生产、抗旱保春季农业生产已成定局。二是动植物病虫疫情流行蔓延。从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情预测看,今年受上游地区影响,小麦条锈病呈偏重发生趋势,畜牧业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对当前小麦生长和畜牧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三是农资价格居高不下。从市场分析,多数农产品价格呈稳中有降趋势;而化肥、柴油、农药、农膜等主要农用生产资料及农业服务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且呈继续上升趋势,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相对下降,在较大程度上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升和国家惠农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拉动效应,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难度加大。

三、下步打算

根据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针对当前农业发展形势,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立足夺取夏粮丰产丰收,继续强化麦田管理各项措施。当前小麦生长已进入起身拨节关键时期,以浇水、追肥、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为重点,继续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毫不放松地抓好麦田管理各项关键措施,确保夏粮丰产丰收,为全年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同时,尽快启动实施小麦、玉米“十百千万”高产创建活动,落实配套政策,强化保障措施,加快实施进度。

(二)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设施瓜菜、食用菌、奶肉牛、肉蛋鸭、渔湖产品、大樱桃、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目标,调整规模种养基地扶持政策,采取农业重大建设项目立项制,继续推进特色产业带和聚集区建设,快速提升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基地规模和档次水平。

(三)着眼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在继续抓好市级农牧渔三大农产品检验中心建设的同时,按照年初规划的150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目标,落实建设任务,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推进措施。

(四)着眼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实行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包保责任制,加快培植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333”工程,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投入财政和金融资金30亿元,支持30家农产品骨干龙头企业尽快做大做强,真正培植成为行业龙头和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主力军。

(五)围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继续搞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认真总结去年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今年实际,及早谋划安排,及时组织发动,加大政策扶持和督导力度,切实抓好以今年夏季小麦和秋季玉米秸秆为重点的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篇6

P键词:梨树;农经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3.011

几年来,梨树县经银监部门批准成立的资金互助社有4家,内部资金互助社有29家。到目前经批准的4家资金互助社累计吸收社员股金6.4亿元,投放资金6.1亿元,入社农户达1.6万户,创直接经济效益近5300万元。内部互助的29家,入社农户达1.4万户,入社股金为2.68亿元,为入社农户提供资金扶持4.58亿元,互助社内部积累225万元。成为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补充,极大地支持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1准确定位,服务发展

解决了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的难题,增加了农户贷款的方便性,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区域内互助,其服务范围限定于当地社区,服务对象限定于经过本社信用考察的社员,信用调查过程简便迅速且准确有效,调查过程成本较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能方便快捷的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及时满足社员生产、生活资金需要,而且还款方式灵活,促进社员对市场商机的把握,社员增收效果明显。

1.1调整生产关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新型的农村生产关系组织体,通过资金的余缺调剂,能使兼业化分散的农户和不同生产主体的农户通过资金联接在一起,进而推动农户快速地组织起来,并能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通过信用合作为基础,资金联合为主要手段,资金联合使农民组织起来后,可促进农村一定范围内从事种植、养殖、运输、加工、流通等不同的生产主体的农户联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组织实现生产和流通的合作,适应生产方式变革的要求,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1.2建立农村资金“蓄水池”,发挥造血功能

资金互助社在区域范围内调剂资金余缺,社员手中的余钱存放到互助社,互助社又将资金投放到社员的生产、生活中,建立起农村资金的蓄水池。同时,互助社产生的剩余,除了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外,通过股金分红、盈余返还等形式继续投入当地农村,形成循环机制,发挥造血功能,达到由“输血”到“造血”的目的。

1.3提高农民信用组织化程度

农村资金互助社通过信用这一纽带将农户生产关系组织起来,农民通过参与信用合作组织,诚信意识和相应素质、能力不断增强,农民信用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2管控风险,规范运行

2.1社员信用过滤机制

区域内常住户籍或居住满三年并且有固定住所,诚实守信,声誉良好且符合《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条件的自然有主体资格参加农村资金互助社。成为社员必须经过信用审查,完成“自愿提出书面入社申请――资格审查――批准入社――缴纳股金――颁发社员股权证”的法律程序,通过这道严格程序,将优质农户筛选出来并入社。

2.2封闭性原则

资金互助组织要求必须实行社员制,只能在社员内部进行信用交易活动,坚持先入社,后交易原则,严禁对社员以外开展吸储放贷或直接投资等信用活动。

2.3民主管理和监督原则

按照章程要求设立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三会制度,所有重大事项要求经过三会的讨论和决策并监督实施,有效保障资金使用效率。

2.4审慎经营原则

互助社规定单户社员贷款最高额度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最大10户贷款最高额度不得超过资本总净额的50%,资本充足率任何时点不得低于8%。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自有股金的10倍,而且互助社建立了自动充实风险资本机制,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2.5机制建设

互助社社员申请贷款,必须以其配偶或家庭中另一有生产经营能力的成员为保证人,同时必须由本社另一户社员信用担保并承担连带责任,进一步降低了贷款逾期风险。

3扶管并重,健康发展

3.1疏堵结合,有序发展

对一些按照要求发展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给予法人资格,明确其合法地位。由银监部门或政府金融主管部门对现有和准备成立的资金互助社进行严格审批之后颁发金融许可,规范运行机制,给予政策保护,再扶持发展壮大,对于不符合政策规定且整改不力的资金互助社,要及时打击和查封,有效保护诚信经营的互助社,保障信用合作市场的稳定运行。

3.2强化监管,化解内险

篇7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

(一)基础薄弱,后劲不足

经济发展不平衡,没办法从不平等的发展中快速缓和。外加城乡的差距较大,农村的发展有时候跟不上城市的进程,导致发展滞后的现象频发。同时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要求一切的设备更加的智能化,更加的具备科技化程度,然而我国的农业科技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取得了高效的成绩,但是依旧有很大的欠缺。并且高科技的产品并不能够很好的得到普及。我国的农业产业链条发展较为薄弱,导致在时代的冲击下,不能够稳固坚实的和时代接轨,要想取得可持续的科学性发展,这中间的农业需求和真正的科技技术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基础的薄弱使得目前农业的发展有些跟不上时代步伐。

(二)自然灾害增多,产业结构性过剩

农业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但是却无法摆脱这是一个靠老天吃饭的行业。干旱或者洪涝灾害、虫害等自然灾害元素带给了自然作物很大的冲击,而类似工厂污染排放和三聚氰胺等工业污染和有毒物质同样会使得脆弱的农业链条产生损坏。并且当下时代还有一个最具时代特征的特点是,广大的人群对于消费结构和生活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不再是简单的追求食物,而是消费购买食物背后的“标签”,购买人群讲究养生、讲究食物创造过程中的所有步骤、购买的不单单是农产品,而是背后的质量。这种消费理念和购买力结构的转变也大大的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经济中并没有很重视农产品的深度加工,这就使得产业结构性剩余带来了产品的大量滞销。

(三)农民就业难度增加

农村人口的保有量较大,外出务工的人口在经济发生一定的冲击后,选择回乡继续就业。但是创业起来的小型公司企业无法跟上城市的进程发展,而原有的乡镇企业更加的在经济漩涡中难以找寻自己的方向。农村目前的粮食产量和产品销售也无法满足农民的生活,这些现状都使得农民就业的难度增大,压力不断地增加。同时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有限,在当下的时代环境下,教育水平成为了农民就业的一大限制条件。发展的脚步快,但是农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和自主意识、小农意识还停留在旧时代的气氛中。这也限制了农民的就业空间。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

(一)粮食增产

首先解决农民的粮食产业量是解决经济的首要问题。粮食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粮食产量的增加就意味着农民的收入增加,结合当下时代的发展,更应该采用更加科学的手段促进粮食的增产。首先要进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强调农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做到粮食的稳步科学化增产。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盲目地开发开采,使得土地不再得到反复利用、资源也持续浪费。

然后是将有效的科学技术融入在增产项目内,通过科学技术的研发来指导增产,目前已经有了非常多的科研项目在施肥、灌溉和种植多个方面推出有效促进增产的产品,提高单产量。农户可以选择相关的产品运用在自己的种植过程中,从而确保农作物的良好生长。

其次注重资源能源的节约利用,将动力能源、开发播种能源、粮食产品的收割机械能源等进行有效的分配,并将后期产品的深度加工方面的资源也进行合理的利用。注重产业链条性能的有效开发和资源的可回收再利用性能。通过节约有效的使用资源而延缓能源枯竭的可能性。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保障生态和保障农村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

最后还能够采用大面积、工业化的管理和种植方式达到增产效果。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以及大面积的机械种植方式同样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

(二)农民增收

让农民增收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农作物的增产,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就能够有所提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能够促进农民增收。

首先能够采用多种经营模式相互带动的方式进行增收,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到国内外联合衔接发展入手,将农民产业的经营模式采取联合方式进行开发和带动,从而促进农民的收入。不要只围绕单一的农产品开发,而能够将谷物、粮食、果蔬等多样开发与一体。

然后是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的建设,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改造。农村不等于是落后不发展的,而是可以建设成生态园、舒适休闲娱乐园区。农村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有最自然的生活空间,能够有效的还原人类最舒适的生活氛围,所以农村的生态建设开发可以带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同时还能够将更多先进化的设备引入农村,加入互联网制作和项目,使得农村不再和落后偏远挂钩,而是更加宜居舒适的农业生态环境。

其次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加速深度加工以适应消费者的购买结构变化和需求。将机械化、科技化的生产加工模式引入产品的制作和后期开发中。把农产品做出品牌,做出自己的文化标签,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力量传播出去。给每一个农产品做出自己的“加工故事”,保证源头的质量和过程中的严格把关,这样的产品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推送去顾客的手中,不仅打造了产品的文化,还能够形成整个农业加工的文化背景。

再次还能够将招商引资带入到农村,使农民增加收入。这一环节注重引入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让农村的干部领导都能够积极的投入招商环节中。招商中间要明确每一利益环下的责任义务,让参与项目的农民都要全权负责自己的相关领域,加强相互之间的监督,确保项目的稳步进行。同时仔细的分析地区的农业优势,哪一项农业技术能够得到资金支持,并确定能够有所收益,才能够有信心取得招商。

最后是加入互联网的设置。线上销售、推广、包装都能够做到让农民增加自己的收入。从源头就能够让购买者关注到产品,确保产品在到自己手中的每一环都是干净有质量的,这会增加受众的购买力。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就要联合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开发,把握线上销售,扩大自己的销售市场和销售面积。

(三)农民工外出打工工资性收入

农民外出打工主要受限于自己的教育水平,农村的教学环境相对而言有些落后,农业耕作者也会不在意教育水平的要求,而是注重农耕技术的培养。但是在当下社会中,教育和自身的素养意识对一个人的要求颇高,如果想要外出打工那需要多方面的素质综合教育。

教育水平的提高。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不仅让农民有技术指导,还要有一定的受教育经历。让他们在外出打工时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行为处事的能力。在务工时还需要更多的接受相关行业的培训,自身要多下功夫,多读书,补充自己欠缺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在专业起点上和别人一致,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工作。

健康意识的培养。对于疾病的防护意识要加强,流行病菌、重大疾病等要多加注重。不能够还是不重视个人健康保障,因为城市环境小,一旦健康状况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可能影响到周遭的同事,影响自身的工作环境。

法律意识的输入。要加强自身法律意识的补充,务工中间有许多的法律程序需要耐心学习,注重自身权利的保障,确保自己的务工过程得到法律的保护。

社会的福利保障。国家应该推出相应的政策保障农民务工过程中的落户、医疗、社保等保障手段。确保农民务工时能够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得到相应的城市保障系统。

篇8

【关键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用地评估

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

就当前来说,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主要分为三大类:宅基地、集团建设经营性用地以及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所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就是指农村那些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建设用地,其中包括各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本地区的土地利用总规划兴办各种企业、或者进行各种商业活动等。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如何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开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当前各地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为了充分实现此目标,我国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农村集体的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以促进农民增收。而关于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政策,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该政策指的是农村的集体经营性的建设用地,而不是指所有的建设用地。那些公益性的建设用地及宅基地等并不在此行列之内。第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应的发展规划。要取得土地的使用权,也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第三,要做好用途管制工作,也即是说,这些建设用地必须符合相应的制度规范,才能进行后续的出让、租赁、入股等活动。

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现状

自从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的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范围愈来愈广,确实提高了一些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等。但纵观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规定及相关规范等,笔者发现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法律规定严重滞后

我国土地管理法中有明确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一般不允许在市场中进行流转,除非原先的土地使用权破产、关闭等。同时,任何个人在使用建设用地时必须申请使用国有土地,而在使用集体土地之前也要先征为国有。做出这项规定的根本目的就是严格控制我国的集体土地流入土地市场。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市场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过去的这种土地管理规定也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来作为基础保障,其使用及流转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2.产权界定不清晰

明确的产权是土地市场运行的前提条件,但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产权不明晰,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投资,因此其对土地保护及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产权界定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界限不明确,交叉拥有土地所有权;第二,部分土地主体未知;第三,法律虽然规定农民或者农民集体拥有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但对于农民是否能够进行土地的租赁、买卖等也没有规定。

3.市场体系不健全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移,必须依靠一定的市场经济秩序来规范。但是,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的市场机制并不完善。首先,国家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这也限制了集体土地的各种交易及土地价格等,导致私自交易形式的出现。其次,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单位较少,土地融资、服务、评估机构相对稀缺。这也导致土地价格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土地价格评估带有较大的主观性与随意性。

三、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相关建议

1.完善建设用地评估的相关政策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的相关法律制度及配套措施,完善相关制度,推进制度改革。要建立和完善基础地价体系、流转交易平台等建设用地入市体系,完善相应的税收制度;要完善建设用地评估体系,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明确土地交易的市场价格等。另外,国家相关部门还应该对原有的涉及到土地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进行修订,例如《宪法》《土地管理法》《担保法》《物权法》等。

2.合理界定建设用地的使用权

只有明确产权主体,农村集体的经营性建设用地才能顺利进入市场。首先,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实地勘察工作,对所有的集体经营性用地进行“摸底”,然后明确土地的权属、界限,在材料齐全、各方同意的基础上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及使用权等。其次,要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的登记制度,理清村、村民小组及农民之间的产权关系。总之,必须建立完善的、产权明确、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的产权制度。

3.优化提升市场体系

优化和提升市场交易体系,是完善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协调机制的重要基础。而要提升交易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和社会服务体系,并逐步完善土地市场管理规定和交易的具体规则,并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提供各种信息咨询、地价评估等服务。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包括土地租赁、抵押等在内的二级市场,优化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制,积极促进农村建设经营性用地入市。

推进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移,实行市场化的策略,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一、乡镇(村)图书馆(室)应明确办馆的目的

乡镇(村)图书馆(室)是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开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社会教育职能要求它必须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其情报职能决定它必须为振兴农村经济服务。以来,党的富民政府使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已逐步摆脱贫困,并向小康的道路上迈进。生活水平的提高唤醒了农民压抑已久的文化需求,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已成为农民的共识。因此,乡镇(村)图书馆(室)建立起来后,不是用来“摆阔气”,“装门面”,或者只停留在一般的借借还还,抄抄写写,开门关门的被动的基础的工作之中,而应进一步明确办馆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强化图书馆(室)情报职能和教育职能。面向广大农村,勇于开拓进取,读者服务工作向多途径、主动性方向发展,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深入农村调查,采取上门、跟踪和科学技术现场说教的方法,及时地助农民致富一臂之力。只有这样,图书馆(室)才有其真正的价值,才能在振兴农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首要的是必须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几千年来,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闭的落后状态,农村教育普及问题未能解决,致使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和科技意识淡薄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目前全国有9亿农民,其中40%的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不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还有不少文盲和半文盲。“要致富先智富”,这是被实践证明的真理。乡镇(村)图书馆(室)是农民的第二课堂,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它对提高农民的 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农民素质的提高又相应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乡镇(村)馆(室)的特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高农民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

乡镇(村)图书馆(室)根据本地农民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不同情况,可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如米取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阅读,按照国家每年颁布的“知识工程”推荐书目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大力宣传劳动模范,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本乡本土脱贫致富的典型经验,引导广大农民务实敬业,勤劳致富。例如宜州市怀远镇图书馆,自1995年8月建立以来,长期与镇成人技术学校、镇农业推广站等单位联合举办扫盲培训班和科技培训班;于节假日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彩调、交谊舞、美术、书法、诗歌、裁缝、手工艺、武术、体育等比赛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经常组织读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效果很好。1999年9月广西首届“农民读书活动周”期间,该馆于墟曰在繁华的市场开展农民读书一条街服务活动,在阅览室内举办农民读书成果展、读书报告会、有奖猜谜等读书活动,据统计,一周参加活动的读者达5000多人次。一位来自本镇六塘屯名叫覃德明的农民读者对展览会展出的读书成果的实物和照片产生浓厚兴趣,他观后留言道:举办这样的读书成果展太好了,能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致富信息,我是个读书迷,逢墟日都到图书馆看书报,曾在这里得到信息资料,并利用学到的技术开荒种植甜竹20亩,年收入六七千元,如今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以上事例说明,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和办班培训,提高了农民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

科技兴农是发展我国农业的长期战略方针。农民是发展农业的主体又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最终载体。因此,乡镇(村)馆(室)要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地学科学、用科学。通过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用现代的科学文明打破农民的传统心理,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科技意识和商品生产意识。可采取图书借阅,放映科技专题录像,或与农村各类专业技术研究会、技协、农科站联合组织一些生产中投资少,见效快的技术报告会;请农业技术员、当地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作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民开阔视野,学习技术让现代科学技术和各种信息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是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例如,怀远镇图书馆与镇农业推广站联合,于1996年8月聘请农技员到该镇塄达桥头村现场指导“晚稻抛秧技术”,附近农民60多人到田间观摩学习。这一新的种田技术很快在当地推广应用,既减轻劳动强度,又提高产量。1998年10月,该馆又与镇水果站联合到李家寨冲定村(“沙田柚村”)进行“水果保鲜技术”现场示范讲授,种果专业户120多人到现场学习新技术同时邀请该村柚子种植大王覃志良给大家介绍自己如何一有空就往图书馆跑,在图书馆的帮助下获得大量有关沙田柚的种植技术方法,开发果园种柚子致富的经验,并深入浅出地讲解剪枝、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果子保鲜的有关技术。当年秋,果农们立即运用学到的新技术进行后期护理及果子保鲜结果上市的柚子因皮色鲜黄、个大水份足、味美清甜而价格昂贵,销路很好,当地农民尝到了依靠科技致富的甜头。

3.为农民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为乡镇培训企业管理人才。

振兴农村经济,重在人才。乡镇(村)图书馆(室)应与农业技术等有关部门联合,为农民举办各种适用技术培训班,向他们宣传符合农事季节及与当地气候条件相关的生物、生态知识和生产知识,以及小改革小经验小窍门,并下乡直接与他们接触,开展咨询服务,培养他们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例如,怀远镇图书馆每年都与农业推广站、水果站、成人技术学校等部门联合,根据种植季节的变化和种养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的举办科技讲授辅导培训班,利用图书馆的资料和场地,聘请农技员和分管农业的镇领导讲课,学员都是各村屯干部和种养专业户。四年来共举办“地膜育秧技术”、“中原单3号玉米种植技术”、“西瓜栽培技术”、“香瓜营养杯制苗技术”、“水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淡水养殖技术”、“猪饲料的推广及运用技术”等等培训班30多期,为农村培养了1800多名技术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加快了该镇农村经济的发展。

人们常说:“人才是企业的支柱,信息是企业的生命'改革开放后,尤其近年来,许多农民从庄稼汉变成企业的厂长、经理,显示出他们的才干。但由于社会、历史、环境等原因,他们缺少现代管理知识。为使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乡镇馆应给他们普及现代管理知识,通过对企业骨干培训,让他们学会运用管理、信息、人才、科技成果去经营、竞争、发展,并利用馆藏文献信息帮助他们进入市场,获取更好的效益。

三、深化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乡镇(村)图书馆(室)身在农村,情况最明,服务最有针对性,最便捷。因此,乡镇(村)图书馆(室)应深化馆藏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情报信息和致富经验,促进农业生产大发展。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编印二、三次文献为乡镇企业服务,为信息闭塞的农民服务。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广大农村逐步由自然经济、产品经济步入商品经济。广大农民要走向市场,成为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市场经济的竞争,使乡镇企业和农民群众的求知欲望更为迫切。他们急需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项目。许多实践证明,一份有用的资料信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发展,能让一个村致富,一户农民达小康。怀远镇图书馆自建馆后,不定期为农民编印和发放通俗易懂,适用对路,具有“吹糠见米’作用的科技信息资料,还从广西图书馆编印的《农村实用信息》中摘录适合镇农业生产特点的资料编印成《信息选编》小册子,又翻印本市图书馆编印的《宜图科技信息》,为当地乡镇企业和专业户提供可靠的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加工信息等。例如,该镇宜成化工厂,根据镇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料,于1997年成功研制成“宜成牌881”猪饲料。该饲料喂猪具有“用米少、长膘快”的优点,因此销路很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该企业得以发展。另外,具有怀远特色的种养专业村:李家寨冲定的“沙田柚村”,罗山的“养蚕村”,北斗的“优玉米村”,坪上的“香瓜村”,塄底的“辣椒村”等也长期在图书馆取得信息,得到启示,尝到甜头。每年大批的优玉米销往柳州,大批的青椒销往湖南,大批的香瓜销往金城江,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些“专业村”成为怀远镇的农业主要经济支柱。

2.联系重点种养专业户,开展定题跟踪服务。

在农村,种养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乡镇企业中的骨干是一批思想解放、有文化、会经营、易接受科技知识的能人。他们在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求发展,因而急需短、平、快、新、准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他们是乡镇馆(室)为振兴农村经济服务的重点对象。如怀远镇图书馆对该镇80多家种养专业户调查,选出有代表性的20户列为重点服务对象,为他们建立种养档案,根据不同需求,送资料上门,跟踪服务。该镇李家寨村洞背屯种田专业户吴庆森,是镇图书馆的挂钩服务户,也是一名老读者。每逢赶集他都要到图书馆看书报,做笔记、索信息。1996年春的一天,他在馆里订阅的科技报上看到一则“良种指南”信息,介绍湖北繁育基地的“美选178”水稻优质新品种,他非常高兴,图书馆便将信息复印让他带回。他于1996年早稻引进试种“美选178”0.12亩初获成功。1997年他开始试验繁育谷种,又获成功。1998年早稻,他大面积种植,但因对新品种的偏爱,施肥过多,致使禾苗“疯长”倒伏而减收,他心急如焚。镇图书馆得知消息后,立即查阅《广西科技报》等资料针对他遇到的实际情况,将《专家论早稻栽培技术》和《专家论晚稻肥水管理》两篇资料送给他,使他深受启发,找到了减收原因。在图书馆和农科站的支持帮助下,1998年晚稻,他大胆地大面积繁育“美选178”谷种,结果禾苗茎杆粗壮,大穗长粒。经验证,早晚两糙均可种植,并且高产(亩产1190斤),米质特优。1999年春,他繁育的谷种以每斤6.00元的价钱出售,收入大大增加。获得成功的同时,他将技术经验和栽培资料介绍给村里的群众,让大家共同富裕。

3.出版科技信息宣传栏,送科技图书下乡,为农民致富广开门路。

出版科技信息宣传窗、墙报、黑板报和阅报栏应成为乡镇(村)馆(室)的一项服务内容。图书馆(室)以其丰富的文献资料,配合农事季节,精选收编适合当时农事种养推广的资料和致富信息抄录于橱窗内,让赶集的农民群众阅览摘抄,使他们广泛接受时代信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使他们传统落后的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在不知不觉中被改造,被更新,让他们生产有方,销售有路,致富有门。对远离图书馆(室)的农民,采取送书下乡,送“宝”上门来解决他们看书难求知难的问题。如每年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宜州市的怀远镇、德胜镇、洛西镇、祥贝乡等乡镇馆(室)都配合市图书馆送书下乡,带去有关作物栽培方法、病虫害防治、水产养殖、畜禽词养、良种推广、农副产品加工等各种实用技术的图书资料,还向农民送发《宜图科技信息》等资料,解答科技咨询。送书下乡,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加强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发挥整体功能作用,为振兴农村经济服务

振兴农村经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参与,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情报信息量急剧增长的今天,任何一个图书馆,尤其是最基层图书馆(室),不能单靠自己的力量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农民的需求。乡镇(村)图书馆(室)建立不久,底子薄,又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所以,与市(县)中心馆和市科技局、镇农业推广站等有关单位加强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建立信息网络很有必要,借助他们丰富的馆藏资源,雄厚的人力财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 农村 电网 设计 规划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而电力改革也正在深化,电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供电量以及电力消耗量都在不断的增大,电力供应也逐渐向买方市场靠拢。电力用户对供电效率,供电质量,以及供电系统的整体服务都有了较高的要求,综合上述,提高农村电网的配网质量,就必须要有一套全面先进的规划方案。

一、农村电网配网的现状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农村电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也是农村组成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几年来,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农村电网配网,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村也在发展,电力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发展,以至于最初的电网配网规划不能很好的结合现实的发展形势,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一)对经济效益分析不足

起初,只是对配电网进行了一个总体规划,并没有详细地计算电网的结构细则,没有对规划前后电网的供电能力以及电网的可靠性做一个详细的对比。对一些掌握的数据仅仅用列表的方式进行直观的表象对比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结合对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进行处理,得到科学的,具有可参考性的对比方案,为以后的投资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对电力的需求预测偏差

在最初的规划阶段,预测电力时,部分人员对负荷预测这一部分缺乏一定的了解,对之前的原始数据收集不够准确,就使得负荷的预测结果都受到了影响。在预测电力需求时,应当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分别是弹性系数法、分区预测法和人均电脑预测法,应当对这三种数据进行准确性分析,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加以利用。

(三)对配电网的现状分析不够全面

很多地区在对农村配电网的现状进行分析时,都不够全面,没有依据配电网的计划进行,分析误差很大,文字表述含糊其辞,基础数据收集不全面、处理不及时,数据误差较大,数据前后不对应等,都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情况。有些报告只是含糊的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相应的数据作观点支撑,对后来的规划方案指定人员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影响方案的整体质量。

二、农村电网的设计规划

(一)确定变电所的分布以及容量

利用负荷资料以及电压的等级分析电网的现状图,确定出负荷分布图上的变电分布点。首先,变电所在布点的时候,要对原有的变电所进行系统的分析,转移负荷,还是增容都需要理论以及现实数据的分析来决定。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负荷密度分布均匀的情况下,三级电压比四级电压更好。其次,要依据供电半径来确定供电区,结合农村电网发展的要求,确定适宜的供电距离以及半径。最后,要注意变电所应当设置在供电区的负荷中心。

(二)选择架空配电网线路的导线截面

在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导线截面的选择时,要注意机械强度、电晕、电压损、经济、热稳定等几个因素。针对这几个因素,常用的方法就有:检验机械强度、选择导线的截面以及进行发热检验。

(三)确定电压等级

农村电网的负荷不是均匀分布的,部分地区很不均匀,所以在确定电压等级的时候,就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采集研究区域的数据,对电压等级进行简化,统计出负荷以及供电的面积;其次,要注意比较电压组合的费用,优化整个设计方案。

三、对配网进行规划设计

(一)进行负荷的预测

配电网络计划一般使用的预测方法有仿真法以及外推法。仿真法主要是计算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数量,分析负荷的类型,计算预测数值。外侧法基本分为回归分析法和平均增长率法。

回归分析法是指掌握一定的观察数据,根据数量统计的方法,根据因变量以及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式。一般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就是根据回归分析的方法,结合自变量的变化,对随机变量进行预测。进行回归分析,必须要建立回归方程。要结合自变量的数量,建立一元或者是多元回归。平均增长率法是根据未来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结合历史规律,利用同样的增长率进行预算,估计未来的平均增长率。

(二)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

首先,要保证配电网络以及供电源具备可靠性。配电网架是基础,当用户的网络出现故障后,可以进行部分停电,把供电良好地段的电与邻近的电网相连接;其次,要延长配电设备检修的时间。现如今,电网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现有的检测手段已不能满足检修的要求。对于不稳定的装置,一定要及时更换,并做好巡视记录,建立相应的档案,及时消除查出的缺陷。采取防雷以及防动物的方法;最后,也是最核心的,就是要投入高新的设备。改善接线的情况,保持线路的灵活性,保证负荷水平处于合理的状态。电缆线路的接头分为两种有冷缩电缆头和进口肘型接头嗍。采取全面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形式,可以减少供电的投资。在管理上,对技术人员加强培训、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地分配任务。

四、结束语

在如今的发展阶段,农村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是对配电网的分析不够全面,对电力的预测不够准确,在配网的自动化方面不够详细,不够准确。对于这些问题,要一一进行解决。电网配网的设计规划,应该和相应城市的发展做到高度统一,规划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着眼于未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很好的预测,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做。也要保证电网建设的安全性,经济实用性,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运行能力,为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