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算风险防控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预算风险防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预算风险防控

篇1

(一)全过程、全口径预算首次从法律层面上予以确立

新预算法明确规定“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据本法规定执行”、“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过程、全口径预算首次从法律层面上予以确立,让不同性质的资金在各个预算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地监督管理。

(二)节俭和透明将全面推进财务预算公开

新预算法要求各级预算单位应贯彻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严控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同时,明确将“预算公开”入法,形成了刚性的法律约束。新预算法的实施必将加速预算公开,使社会公众获得预算单位充分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

(三)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改变传统年度预算控制方式

新预算法提出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并非替代年度预算制度,而是强化年度预算的约束力。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意味着预算计划做出的是超过一年的预算收支安排,预先为部门提供各个年度支出预算必须遵守的预算限额,通过严格执行预算计划,从而改变传统的年度预算控制方式。

(四)新增的绩效评价内容将成为财务预算管理的常态

新预算法在预算执行和决算单元中单列出要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且要作为决算重点审查内容,必将使绩效管理成为财务预算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常态工作。

二、新预算法的修订对人民银行财务工作的影响

(一)收入与支出管理更加精细化

一直以来,人民银行基层行虽然也有预算,但预算仅仅只是一个资金总计划,实际开支并未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预算与执行不匹配、预算与决算不统一的矛盾比较突出,由此造成造成支出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支出预算细化到经济分类,保证了预算与执行同步;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管理,杜绝了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的存在。

(二)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

新预算法对项目管理引入了投资评审及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投资评审是每个项目开展前对实际投资额进行评估,避免虚列项目,而绩效评价则是对项目完工后实际投入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而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效果。这两项考核机制的引入,从源头上确保项目资金使用高效、合法。这对人民银行项目资金尤其是货币发行费、安全防卫费、反洗钱经费等行政事业类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预算绩效管理作用逐步显现

新预算法为我国预算体制由传统预算向绩效预算转型奠定了法理基础,为预算绩效管理向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流程覆盖提供了有力保障。预算绩效管理的提出有利于人民银行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围绕预算支出项目、部门预算支出和预算支出综合绩效等层次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同时,逐渐将预算绩效评价作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调整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当前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不足

(一)预算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目前人民银行预算管理中执行的基本制度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预算管理的规定》,是1998年颁布的,另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是2000年颁布的,这两个制度执行多年一直没有进行修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银行经历了重大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原有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的同时,新的职能也不断增加,同时,人民银行的预算管理体制也由原来的独立预算变为部门预算。这些变化,使得原有预算管理制度的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人民银行新形势下履行相关职能的需要。在此期间,虽然总行通过下发文件的形式,对原有的预算科目和账户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对核算范围、内容重新进行了界定,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有很多方面不能和人民银行履职相适应,亟需完善。

(二)现行的财务收支科目不能满足人民银行履职需要

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承担着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诸多职能,与其他国家行政机关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而在现有的部门预算管理模式中,对人民银行只是作为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其实行独立财务预算制度的法律规定没有得到完全体现,部分业务费用仍然不能在独立的财务收支科目中单独核算,例如执行货币政策职能、履行调整统计职能等特殊职能而产生的费用,没有合理的列支渠道。财务收支科目不能满足人民银行履行特殊金融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需要,也不能真实反映履职的实际成本。履职特殊性和独立性无法得到有效的财务支持,也因此削弱了履职的有效性。

(三)预算编报时间较短

原则上说,预算编制要收集、汇总、分析数据后做出测算,要对各业务部门的预算需求进行审核、协调、平衡和调整,要和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形成结果后,再经党委会审批,最终确定上报。但是实际工作中,经过层层下达后,留给基层预算单位的编制时间只有几天,因此编制过程能省则省,预算编制效果大打折扣,导致产生的预算数据不够科学和准确,质量不高。

(四)预算编制数据不能反映实际需求

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预算编制应该采用零基预算法,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合理的定额体系,且零基预算工作量很大,不能适应预算编报时间上的要求,目前编制预算事实上还是采用传统预算法,即基数加增长的方法。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人民银行总行对各项费用预算的增长设定了上限,不能超过本年度已核批指标的某个范围,超过的部分基本不予考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预算单位一般都不是根据实际需求编制,而是依据增长比例上限填报。

(五)预算编制与分配相脱节

在预算分配方面,因为预算数据不够科学、可靠,预算分配时也未能完全按照预算编制进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预算单位拿到的预算批复与报送的预算数据相差较大,预算编制不能成为预算分配的依据,使得预算缺乏对实际财务收支的约束力,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预算执行效率低下。

(六)预算考核制度尚未建立

预算考核是对预算单位管理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的考核。目前,人民银行的预算考核仅仅停留在会计财务部门上级对下级的专业考核,一般只涉及会计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行内其他部门和人员不进行绩效考核,导致了预算编制及执行过程中其他部门不能充分配合和参与的情况,也不能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另外,还存在为了达到上级对预算执行的考核要求,变通处理费用的情况,使考核失去了意义,导致了财务信息失真,影响预算的严肃性。

四、新预算法背景下完善人民银行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思路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以新预算法为蓝本,在充分考虑人民银行履职的实际需要和业务的特殊性,参照国际上中央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通行做法,对《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预算管理的规定》等制度做出相应修订完善。从预算编制操作流程、预算收支管理、预算绩效评价等各个层面上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合人民银行实际履职需要的预算管理体系,为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规范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继续探索建立预算定额标准体系

我国自2000年开始逐步推行部门预算改革,要求使用“零基预算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人民银行预算编制仍没有脱离“基数法”,关键原因是没有建立合理的定额标准。所谓定额标准就是指一项产品或服务,在不影响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编制和测定的费用支出限额标准,预算定额标准是预算编制、预算分配和考核的基础。

国外央行在预算编制中都将一些特殊业务作为特殊预算科目单独设立,有利于特殊业务定额标准的制定以及费用预算的控制,因此,我国也应该借鉴这一做法,对于行政事业类支出,在预算科目的设置上要将执行货币政策职能、履行调整统计职能、等特殊职能的费用单设,探索建立与人民银行履职、业务相关的科目支出预算定额标准,满足履职的特殊性。

(三)拉长预算编制周期

预算单位自下而上编制预算的时间较短,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将大打折扣。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大幅度提前预算编制的启动时间,拉长预算编制周期。以美国为例,从开始准备到编制完成开始执行往往要24个月,其中大量的工作和时间都用在进行宏观形势的预测、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以及业务管理部门和财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反复充分的磋商。这样下来,预算编制可以得到有关各方面的充分研究分析和酝酿,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实际需求和财政支持的结合。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四)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

预算执行管理是防止财务风险的关键环节。一是硬化预算约束,做好预算执行工作,年度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制定新的增加收入或者支出的政策措施,严格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用款计划、项目进度、有关合同和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支付,涉及集中采购的要严格执行集中采购规定。二是逐步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制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制度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有效分析和预算执行动态的有效把握,进一步加大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力度,准确把握财政支出走势,分析重点支出情况,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动态,研究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结转结余、暂付款和专项资金的分析,促进预算执行顺利完成,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督机制建设,在日常监控的基础上,突出监控重点,加大对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相关款项支付使用的监控,契合厉行节约的要求,构建严密的预算执行监控网络。

篇2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对策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征

1.非公开募集资金

私募股权基金简称PE基金,是与公募基金相对的基金,其主要是指面向个人投资者或少数投资机构提出要约,以非公开的形式募集的基金。在私募股权基金中,基金管理人地位至关重要,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赎回都与基金管理人紧密相关,基金管理人负责与投资者进行私下协商,共同决定投资方式,几乎不会涉及公开市场的操作,交易细节一般也不会披露。

2.投资退出渠道多元化

随着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其投资形式以突破单纯股权投资的方式,出现许多其它投资方式投资推出渠道多元化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显著特征,如上市、售出、兼收并购、标的公司管理层回购等,这些方式私募股权在投资方式上重大发展。

3.高风险、高收益

高收益是私募基金的重要特征,私募基金收益几乎都是翻番的,最低收益也能保证在50%左右。但是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属中长期投资,通常在3年以上,投资成本高,资金流动性差,这就导致想要通过私募股权获得利益,必须等待一个较长的投资周期,投资风险较大。

二、当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的风险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是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前提,私募基金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事物具有两面性,私募股权基金亦是如此,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其面临的风险以经营风险为主,但是风险与收益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对风险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控制。在当前金融市场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的风险主要有经济环境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运营风险、管理风险等。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经济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资本市场的动荡会导致出现金融风险,经济环境的变化这势必影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收益。政府为了调整市场主体的行为,通常会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政策,这些政策可能会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从而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带来风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景气也会引发投资风险。企业运营是存在风险的,如经营不善等,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向企业投资之后就会面临运营风险。基金管理团队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占居重要地位,如果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低下,势必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这就导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管理风险。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防控途径

1.制定严密的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一种管理控制手段,其不仅是开展管理控制活动的前提,亦是事后财务分析和预测的依据,严密的财务预算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防控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必须重视财务预算工作,积极履行职责,对各项目公司制定严密的财务预算。首先,基金管理公司制定的财务预算应涵盖时间、金额、原因3个方面,企业确立经营目标提供依据。其次,基金管理公司制定的预算应符合企业发展的目标,为企业经营过程中对每个决策提供参考。另外,制定财务预算的过程应简捷,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财务预算直接关乎企业经营成败,基金管理公司应切实做好这一点。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前提。这就要求基金公司与项目公司依照各自的职权范围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实现各司其职。如建立票据管理制度、资金逐级付款审批制度等。另外,基金管理公司还应加强对项目公司资金划拨的控制,统一管理与配置项目资金,如建立基金管理公司、项目公司、银行第三方资金托管账户,切实加强资金管理。

3.定期进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对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基金管理公司应定期对项目公司上报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以充分了解财务公司的运作状态,揭示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合理的决策方案,财务分析应全面,如营运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等都要做好,以为项目公司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参考。

4.加强对项目公司的效益审计

审计工作是发现项目公司运营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基金管理公司应加强对项目公司的效益审计。基金管理公司应督促项目公司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会计核算方法》。另外,还要督促项目公司及时上报相关财务信息如公司财务报表、银行资金流水等,并进行审核,如发现存在问题,应及时落实责任要求项目公司补充说明,进行整改。

四、结语

面对当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实际情况,我们应不断进行探索与发现,努力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科学客观的态度,来探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之路,不断制定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益的相关途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做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管控工作,以真正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预算管理;企业财务;财务管理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内部管理,才能更好地立足市场,实现健康、良性的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与控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精细化财务预算管理是以精细化作为基础原则,在融入现代财务管理理念而开发的一种现代财务内控管理模式。其中,“精”就是精益求精,把工作做精,以追求获得最佳效果;“细”就是深入细致,把工作做细,将管理、执行、操作等各方面工作进行细化。精细化财务预算管理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指导,以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等手段,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细分管理,使之能够高效、高质、协同地运行。精细化财务预算管理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标准型等显著特征,能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有助于企业实现内部自我检查、约束以及市场风险防控等,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和企业效益。

一、企业实施财务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 一 ) 企业降本增效的必然要求

财务预算是企业控制成本的有效方法,诸多企业都通过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传统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处于粗放化状态,无论是预算编制、分析,还是执行、监督、考核等,都不够科学和严谨,导致企业财务预算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甚至流于形式。在新时期,企业不仅要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而且自身也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和降成本等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自身发展,就必须要实施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这样才能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并使资金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 二 ) 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客观要求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在国内外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在内部管理中,必须要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才能使企业以充足的资金和实力,来有效应对突发的各种内外风险。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能帮助企业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合理规划资金利用,减轻费用支出压力,提前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为企业管理者提前发出预警,从而增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

二、当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认知不到位。很多企业对于财务管理是比较重视的,但在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认识不到位、不全面等问题,由此导致全员参与预算的积极性不高,配合度不强,不利于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第二,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强。不少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基本由财务部门按照各部门的预算进行,缺乏全面、深入的市场调研,使得财务预算编制比较主观,没有真正做到立足企业实际。这就导致企业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中容易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会导致预算失控,给企业带来损失。

第三,精细化管理配套机制有待健全。由于企业对于预算精细化管理问题重视不足,导致相关配套机制也不够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精细化管理流程、目标、标准不清晰,职责分工与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督机制欠缺,监督管控流于形式,风险漏洞较大,从而影响后期的预算执行。财务预算编制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对现代化财务预算管理手段和方法缺乏主动和深入的学习,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发展需求,也不利于企业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有序实施。

三、精细化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 一 ) 规范财务预算管理流程,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财务预算是与企业实际项目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紧密相连的工作,也是企业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企业应立足实际来对财务预算管理流程进行完善和规范,打造有效的、完善化的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结构体系。预算管理人员需准确把握企业的战略规划,在此导向下,与相关负责人共同深入调研项目,量化经营业务种类与目标,以准确的调研数据和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来编制财务预算草案;确定各项目预算金额和实施细则;在执行中,要加强预算监督管理力度,及时了解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对偏离预算的执行活动进行干预和指导。定期绘制财务报表,深挖问题之所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预算执行考核要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将预算管理与员工绩效进行挂钩,严格按照考核机制予以落实,以激发全员参与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在预算总结阶段,要客观评价上期预算编制和执行结果,总结经验,为下期预算编制与执行提供参考。

( 二 ) 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

现在,信息技术手段在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企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信息化电子化财务管理,构建网上工作交流沟通机制,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这样将能使财务信息数据实现共享,为企业决策与管理等提供更加有效和有力的支撑。财务预算精细化的实施,也同样离不开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可以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实时进行跟踪管理,控制好预算资金使用、加强仓库管理等,使预算管理目标顺利达成。

( 三 ) 健全精细化预算管理配套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制度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由于财务预算是涉及企业筹资、生产、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经济活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建立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使财务预算的编制、调整、执行以及监督、考核等都有据可依,使每一笔经费都能有迹可循,从而确保预算管理的功能与价值得到充分实现,避免出现预算超标等问题。主体责任制度是保证财务预算精细化实施的重要保障,能有效规避责任不明所导致的推诿塞责等问题,还能以倒逼手段督促预算管理与执行人员严格落实预算管理各项措施。落实主体责任制度需要使主体责任清晰并切实可行,明确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和各个阶段环节的管控要点,建立预算管理精细目标责任制。同时,还要加强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控制,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中,以保障各个精细预算目标的切实落实,降低财务运营风险。

( 四 ) 强化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宣传教育,不断全员综合素质

如今,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人力资源也成为企业发展进步的强劲动力。在企业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的要素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内部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引导全员积极参与预算精细化管理。同时,还要定期开展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培训,尤其是要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和预算人员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其重视和参与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提升财务和预算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财务管理人员和预算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以开拓思路与眼界,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实践所需。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对财务预算人员的法律道德教育,使其能以强烈的责任感、责任心来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保证精细化财务预算管理措施都能得到有效落实,进而提高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与质量。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其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综合能力。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实践中,要结合具体发展实际来应用精细化预算管理策略,按照“精细化”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主动求变和创新,扬长避短,减少风险,助推企业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财

参考文献

[1]赵轶伟.财务共享时代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策略[J].智库时代,2019(37):60-61.

[2]刘燕京.精细化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财会学习,2019(11):49+51.

篇4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心。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必须提升企业的科学理财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近年来,中铁十七局各集团公司积极推进财务改革,在资金集中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但也存在理财观念陈旧、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为此,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升企业科学理财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树立“三大”财务理念,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一)要树立“大经营”财务理念,建立健全经营财务管理与核算体系,服从服务发展第一要务,全心支持、全力保障和全员参与经营工作,依托“三级”经营平台支撑,不断提高经营质量,努力提升经营效益。加强项目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工程项目计价结算、索赔补差和成果分享工作,在完整履行施工合同的前提下多干活、干好活,千方百计增加财务收入。认真抓好收尾项目计量支付、清算清收和财产移交工作,把该要的钱及时足额收回来,做到应收尽收,最大限度地做大企业收入。

(二)要树立“大资金”财务理念,按照“集中财力、保证重点”和“负债适度、效益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集团资金调控监管优势,对企业现金流量进行全过程监控,确保重点资金需求,着力提高资金运营效率。要根据企业战略规划,本着“量入计出、略有节余”和“保重点、压一般”的原则,科学确定筹资规模,合理编制资金预算,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要保经营、保现场、保工资,同时,要重视企业积累,适度增加货币存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要认真学习研究金融政策法规,巩固银企关系,拓展筹资渠道,积极探索短期融资券和法人透支账户融资新形式,努力降低筹资成本,不断提升筹资能力。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坚决撤、并不需要和不经常使用的账户,收尾清算项目要尽快撤户、并账,减少资金沉淀,不断提高资金运营效益。建立健全追索陈欠、防止新欠的长效机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完成清欠减贷任务,及时足额地把工程拖欠款、现金保证金收回来,把刚性负债减下来。

(三)要树立“大成本”财务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总公司“决定”精神和集团公司“两严三控”、“双目标”管理办法。跳出“就成本论成本”的传统观念,建立健全涵盖生产经营、资源配置、资金运作、管理服务等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分析和控制体系,切实加强外部劳务、设备租赁、材料采购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增长,努力实现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认真执行《建造合同准则》,严格成本费用核算,规范计价结算程序,不断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非生产性支出要在上年基础上压减10%以上。

二、加强项目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项目是企业的资金效益之源,项目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

(一)要继续贯彻“企业管利润、项目控成本”的管理新思路,按照“联测双核、共同参与”的原则,完善测评方法,规范操作程序,适时修订《内部施工定额》,认真做好新上项目的“双目标”测评工作,不断提高测评质量和透明度。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切实抓出成效。

(二)要以“诚信守约、尽责有为”作为考核标准,看重经济责任,履行经济责任,及时完成各项上交任务。

(三)要认真开展经济运行质量检查工作。组成若干检查组,重点对亏损(潜亏)数额较大的单位项目进行检查,摸清企业家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应对措施。同时,要认真清理核实账务,做实资产负债,防止债权债务虚增,杜绝收入成本虚挂,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牢固树立“自强自立”的市场观念,立足自身,眼睛向外,克服依赖思想,释放管理活力,加快发展步伐,实现母子公司协调发展。

三、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增强集团公司控制力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预算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健全组织机构,配强预算人员,规范管理程序,切实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要以企业战略规划为导向,认真组织“三级”、“三大”财务预算的编审工作,不断提高编审质量。要依据“本量利”分析法,测算确定固定成本,预计实现目标利润,倒算经营承揽规模与应完成产值,进而明确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做到紧控严管,稳健理财。要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监控,认真做好执行情况分析,适时调整预算偏差,增强财务预算的时效性和约束力,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二)认真落实集团公司“三项”责任制实施办法,全面履行经营管理责任(合同),确保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健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和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负责人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行使股东权利,对企业资产实施全方位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资产监管和运营水平,防止侵蚀国有股权益的现象发生。巩固清产核资成果,切实加强账销案存资产的追索和管理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按照财务“四化”、“五统一”的目标要求,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效率,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子公司和直管项目会计信息的监控。要继续完善会计委派办法,加大委派力度,充分发挥委派会计的监督职能,切实加强项目财务收支监管,严格财经纪律,确保完成上交任务,不断增强集团公司控制力。

四、健全风险防控制度,实现稳健理财目标

财务风险是企业最致命的风险。加强财务监督,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是保障企业经济稳健运行的关键。

(一)建立健全重大投融资项目可行性论证制度。对重要工程投标、重大投融资项目进行效益预测和风险评估,严格集体决策程序,落实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监测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适度控制债权债务规模。严禁乱担保、乱投资、乱借款,严禁涉足高风险投资业务,切实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三)建立健全以财务、审计、监察和监事会等为主体的监督检查体系,继续开展财务检查和项目执法监察活动,加大财务检查、审计监督和项目执法监察力度。对企业物资采购、设备租赁、外部劳务、现金流量、合同履行等各项经济活动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实时监控,使风险管理日常化、制度化。

(四)建立健全财务审批制度和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财务审批程序,禁止多头审批、越权审批和乱审批现象。对投(融)资、财务担保、固定资产购建、大额资金往来、重大物资采购、工资福利政策调整等重大财务事项要事先论证,集体决策,按程序审批,有效防范重大事项决策风险。

篇5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financial risk control mod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internal control. Through the system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risks, and constructs the risk control model based on internal control, this paper improves the risk prevention level,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risk occurrence and improves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inancial control model of the university includes three modules: risk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risk warning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the risk control model, the following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1)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level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mprove the accounting system, improve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other departments linkage; (3) the establishment of accounting, internal audit, management, integrated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risk analysis;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control

一、引言

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正式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新高校会计制度与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实施,适应了财政预算改革和高等学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了高校的会计核算,提高了计信息质量。由于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高校财务风险也会增加。这里所说的“高校财务风险”就是指由于高校的教育资金在运用和周转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难以掌控的因素,致使高校资金周转不灵,出现资金链中断或急剧缺乏等,从而引发高校财务危机,对高校运行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我国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制度的不完善。财务制度会影响高校的财务状况,日积月累,就会使高校的财务风险加剧(黄海兰;2016)。高等学校(本文所指高等学校是指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公立学校,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和高职院校,不包括所有民办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高校在招生自主权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务风险(黄瑛;2017)。要以适当的成本实行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先进行科学的风险因素分析。通过科学分析高校财务风险因素,使学校及时识别经济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控制对策,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采取控制活动的根据(刘丹;2015)。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高校资产得不到保障,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周旭芳;2016)。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控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很大程度上与内部控制的不完善有关;首先,由于缺乏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对负责人财务权力的约束较弱,同时对部门财务权力,项目负责人财务权力约束力不强,导致一些项目负责人滥用资金管理权限,造成资金被贪污挪用、私分或被骗,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其次,财务预算由于缺乏内部控制失控。在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方面,由于缺乏内部控制监督,导致盲目的“赤字预算”,往往造成资金紧张,难易维持日常运转开支,高校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合谋,使项目的实际决算大于预算书,造成资源浪费。第三,高校决策部门关键岗位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内控意识没有提高,缺乏系统监督;高校经费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带有公共品的性质,因此,使用者在成本、绩效意识方面淡薄,缺乏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导致一些寻租现象的发生。第四,内部部门在降低风险方面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如内控制度标准缺乏、弱化、模糊和缺乏体系化;部门职责、权限、办事流程不明确、不规范;重要事项未实行集体决策、未结合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流程。缺乏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机制。内控部门缺乏处置风险的有效能力。第五、风险防控措施执行不力。在预算控制方面,预算编制前调研不充分,编制过程不公开,执行不严肃,缺乏反馈及过程控制。在信息方面,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缺乏相互制约和监督,不能实现内部控制对信息的综合把握;在内控信息公开方面,公开时间滞后、公开范围小,公开时间短,核心内容不公开等问题。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财务风险模型

基于内部控制为核心的高校财务风险模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预警、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几个组成部分。

1.风险识别和分析模块

(1)风险识别是指定期对学校的运营状况进行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其中包括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分析到期债务及偿还能力,从而识别是否存在债务风险。对学校的内部环境进行评估,看是否存在监督缺失风险。

内部环境在治理机构上是否完善。比如治理机构方面,是否有独立其他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与校领导之间是否独立,审计委员会知道接对校长负责。完善的治理结构,对学校教学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分工和合作起到推动作用,避免财务风险。

内部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权责分配,主要是明确部门和人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防止在风险发生后,进行追责时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权力和责任分配要考虑到岗位之间的联系性,管理和责任发生的因果关系。

内部审计的完善程度。高校内部审计是内部环境的核心,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并将重大缺陷上报管理层。与内部审计相关的包括是否定期召开内部审计工作会议,定期公布内部审计结果,对各院系部门重大科研、投资及其他项目是否进行定期审计。

(2)风险分析。结合风险项目,分析风险项目存在的风险点,并且利用专家、第三方机构来定量评估项目的风险概率,风险程度,并进行部门之间、领导之间反馈,及时纠正和降低风险。利用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对每一个项目的风险进行估计和评价,并且列出不同的等级,并根据不同的等级的风险,深入评价其影响程度,并将评估结构反馈到相关机构和个人,在共同参与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二次评估和确认。

2.风险预警模块

构建一套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能够有效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确保高校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不受影响(雷振华,邹果;2014)。首先,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内部组织链条,针对风险的等级、成因分析,按照风险成因的因果链和不同等级,在一定范围内建立风险预警的部门范围、人员范围和业务范围,从而有效的将预警信息反馈到应该接触的人、部门和组织机构,以便有效形成风险的防控措施。其次,定期对风险预警的信息进行重新评估,结合防范的经验和措施,动态调险的等级和预警的范围,形成一个动态的预警体系。第三,风险预警模块关键应建立在内部控制部门和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内部控制部门对信息的掌握和对第三方专家判断的基础上,形成可控的预警方式和范围,形成有效的预警。

3.风险防范和控制模块

风险防范和控制模块应该建立在组合策略上;通过部门之间的合作,在了解项目面临风险的确切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风险对策,并且通过风险形成的链条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防范。,并且建立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必须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形成,在各个环节都可能由于工作失误引起高校财务风险,这就需要高校直接参与到财务风险的控制中来,将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许阳;2015)。首先,在项目开始之前,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那些风险,无论是投资项目还是科研项目,在项目落实到责任人的基础上,就提出风险防范的对策和手段,将风险防范落实到风险发生的初始点上,从而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其次,针对风险防控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包括风险防控的成本,涉及到的部门,监管的难度等方面,进行预先分析,并综合各个部门,分析和反馈不同部门对风险防控措施的认知,并依据这些信息进行调整,对防控措施进行再设计和修改。第三,财务风险的防控模块的核心,也应该落实在内部控制部门。通过内部控制部门的整合,来实现风险相关方之间进行任务分配,从而结合整体的努力降低风险,完成风险的防控。

四、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完善对策

1.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以综合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制度;其中包括:审批制度;高校内部和外部交易过程中,严格交易及事项的审批制度,相互关联的部门严格把关,一切审批按照规章制度办理,尤其涉及加大资金额的重大经济事项,必须由校领导分析、研究、然后进行集体决策审批,保证财务决策和交易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定期对重要事项进行审计,查找项目执行过程的风险点,并及时反馈到指定部门,充分发挥日常风险监控中的作用。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将审计部门独立于管理机制之外,保障其审计的独立性。第三,提高?炔靠刂浦贫鹊闹葱辛Α=?内部控制制度直接落实到执行人,实行严格的负责人制度,谁执行不到位,谁负责。

2.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提高财会部门与其他部门联动性

由于高校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比如科研、基建、日常开销都来自不同部门,管理存在多头,因此,需要针对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将不同来源的资金,采用登记注册制度,按照资金来源归属,专款专用、专款专审,降低巧立名目,套取项目资金,私设小金库行为的发生。其次,会计核算部门定期与审计部门沟通交流,尤其针对异常的交易和资金科目,为内部审计提供一手资料和信息。第三,高校会计部门与教学、科研、基建等其他部门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适时进行信息交流,保障部门间信息的畅通。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运用

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状况的基本反映,一直是内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状况的主要途径。通过会计报表的有效运用能够确保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他各项相关管理工作符合国家规定和市场发展需求,同时依靠披露报表信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管理层的不法牟利手段,严格控制企业各项财务经济活动,监督资金支出的合法性,为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在财务管理视域下,会计报表的运用不仅要起到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的作用,同时还要帮助企业实现对内部资源的高效率规划、利用,发挥出更大的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企业各项业务的质量水平。

一、财务报表的分析内容

企业作为以经营性质为主的社会组织,盈利是企业运作的第一目的,而要实现盈利,企业就需要明确自身当前的状况。但是由于企业是群体性组织,内部运作和外部运营都存在多个组成环节,管理者要想切实掌握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也由此需要财务报表来帮助管理者明确企业现状,为管理决策的下达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财务报表的分析囊括了企业的负债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付现能力和财务状况等内容,涉及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负债经营、战略计划落实情况、盈利水平变动趋势、现金流量增减、企业资金保全及企业资金增值等项目。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和关键性将会影响到管理者对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计划的判断,如果报表信息失真或者是内容过于繁琐,将会扰乱管理者的视线,干扰管理者的决策。有鉴于此,会计人员在制作财务报表时要基于分析目的,从报表中收集相关数据,再根据所分析对象的不同,将数据进行分类和基本运算,根据所得结果总结其中隐含的本质和联系,最终得出有效的分析结论。

二、会计报表的运用意义

(一)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业绩的反映,也是对企业盈利情况的揭示,通过会计报表可以推导出企业现金流量方面的大致情况,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到企业当前到底处于盈利还是亏损状态,又该如何为企业未来的运营制定发展计划。管理人员借助对报表数据等相关信息的分析,可以掌握到企业资产的运用情况、企业项目业务的收益情况、企业资金流动情况等重要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判断当前的管理措施和运作模式是否合理,是否创造了符合预期的收益,并进一步判断是否要对目标管理策略进行调整,让目标管理策略和企业效益获取可以保持一致性。会计报表是管理人员及时处理企业运营漏洞的关键,也是促进预算管理有效性的助推力。

(二)控制财务风险

风险规避是上市企业需要重点关心的领域,管理层可以通过报表分析和了解到企业当前的资产利用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当前的财务健康程度加以判断,然后依靠对自身财务风险的全面深入分析评估,构建有针对性的风险预警机制。在当前,大部分公司都将风险分析纳入到报表编制工作中,管理层会要求会计人员编制会计报表时在附注中体现企业财务信息、客户信息以及市场信息,为公司经营风险的有效规避予以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保证会计人员在分析与推演过程中做到严格谨慎。对企业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之后,企业管理层可以知晓企业项目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警方案,以此来减少从风险产生到风险干预之间的时间,让公司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可以立刻启动预警机制,及时规避风险事故,保证企业财务安全,起到及时止损的效果。

(三)支持企业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由于人为因素或者经济环境变化等问题,常常可能造成实际资金投入超出预算的情况。所以管理层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往往追求减少预算编制和实际成本支出的误差性。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体现企业在各项业务上的资金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关联,帮助企业管理层从各项经营活动中掌握预算编制与成本支出的差异性,调整原有的预算方案,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保证编制内容更精确,更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减少预算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问题发生,为实现企业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提供有力帮助。

三、会计报表的运用原则

(一)结合企业内部环境和市场外部环境

企业要充分认识企业内部环境和市场外部环境,反复揣摩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及时把握内外部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自身发展战略,更新会计报表的编制理念。管理者需清楚会计报表对企业规划的重要意义,将会计报表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并将这项工作提升到与企业发展前景相关的重要地位,让公司上下对会计报表的重视度全面提高。管理层要参照会计报表中的内容与归纳结果,梳理自身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快构建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障。企业要以会计报表为依据,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财务集中管理,确保财务监管、风险防控、财务职责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到位。

(二)重视分析方法和影响因子

对于企业来说,资金永远是其发展的主要命脉,怎样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是非常关键的。在网络信息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庞大的数据,因此,很多企业打造了内部财务结算中心,设置统一化的账户,对企业的数据流加强管理,加快企业信息传递,加强财务预算、财务结算、资金管理之间的关联,提高了资金周转利用率,并且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对企业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另外,对企业各部门的工作程序进行优化,确保其能够尽快向财务结算中心提交会计报表信息,为财务结算管理的规范化奠定基础。财务结算中心需对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充分的了解,发现管理中的缺陷。结算中心可将资金可用额度作为基点,进一步加强资金“流入”与“流出”管理,同时,对次月财务预算环节加以优化,从而提升财务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打造财务管理各子系统,包括会计核算、内外财务信息披露、财务分析、财务监管等子系统,内部各部门可以共享相关财务信息资源,也有利于管理层了解相关部门的业务活动与企业经营情况,尤其是投资比例较大的业务项目,各环节存在多种潜在风险因子,如部门利益与公司利益冲突时,部门领导为了个人利益选择投资报酬率低的项目,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会计人员要根据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总结主要影响因子,结合之前的类似业务进行投资预算分析,参照以往的经验结合实际业务的具体情况对预算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避免以往业务活动中的预算值不全面、不准确等教训。

(三)有效预警和识别经营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业务领域比较广,难免存在一些风险因素。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分析评估与防范机制是避免企业遭受财务风险影响的关键措施,而且也有助于增强企业对风险的预测与防控能力。第一,要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参照会计报表的所示内容,可以将风险防控与监督纳入财务管理之中,重点从风险识别、处理、预防三个环节抓起。另外,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在日常员工培训中将风险管控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提高财务工作者以及其他员工的风险意识。第二,风险管理机制的形成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行为准则的依据。员工可参照报表所示的资金管理问题,梳理出资金运作环节中潜在的风险与漏洞,为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打好基础。第三,依照会计报表健全内外部风险监督机制。企业应将内部会计人员与外部监督部门有机相结合,强化对企业风险的内外管控。同时,对岗位制度与委派制度加以优化,一定要突显内部会计人员在风险监督管理中的重要性,以确保相关专项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出会计报表的作用,为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

四、目前会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过程不规范

当前,由于技术限制或者人员素质等原因,会计报表分析存在很大的缺陷,例如对数据库的异常数据没有及时发现和修正;在分析报表时没有建立完整的时间线,导致会计人员没法将报表数据精确对应到相关的月份、周或者日;公司缺乏单独的编制小组或者定价机制,导致私人操作的空间过大,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转移资金,造成公司资金保全或增值情况不明。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对报表的有效性和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带来负面影响,也正因为如此,企业需要推动报表分析过程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以此来保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缺乏职权分离

不少企业由于人员不足等问题,一般不会建立独立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这使得会计人员对报表的分析内容缺乏足够精确性。例如企业的会计部门只有1~2人,这样会计人员需要负责的内容过多,无法仔细查找隐藏在企业经营信息中的风险,也就无法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规避风险做出帮助。除此之外,将分析权力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也容易造成分析人员的权力过大,缺少制衡,从而对分析信息进行随意的挪用和修改,对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带来严重影响。

(三)过度依赖人员主观判断

当前,会计人员对结果的计算更多是依赖自己的工作经验,在结果分析上缺乏足够的分析逻辑和计算方法,分析的主观性过重,分析成果是否精确过分依赖于分析人员自己的能力。如果分析人员水平不足,就可能导致分析出错。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当予以改善,让分析过程有标准的计算方法和分析公式做支持,让分析结果尽可能精确、真实,能切实反映出公司的各项经营能力和经营现状,为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打好基础。

五、会计报表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过程系统化

会计报表作为对会计人员核算资料的归纳和反映,应当做到系统化、规范化,报表的分析过程要具备查询和修改功能,能够通过设定日期、时间、周期、项目等筛选条件来显示指定的核算数据,并可以对数据库中异常数据进行修正。同时,会计人员要保证按照设定的时间段可以生成数据的趋势曲线图,并可以将多个数据的曲线图放置在同一界面进行对比。且按照指定的数据项目和格式,定期自动生成日、月的统计报表,并具备增删项目、修改数据的功能。基于对应的时间段和项目,会计人员要能够仔细的分析其算数运算、比较运算以及逻辑运算,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严格按照数据处理流程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分析流程标准化,提高分析过程的严谨性。同时也为以后的企业预算投入分析系统提供大数据支撑。为达成上述要求,会计人员立足于业务项目的运营要求对财务资金的特定要求进行计算,同时利用电子数据的形式列入项目财务资金的要求列表之中。结合采购等部门的需求清单,以近似预算表为依据对会计报表进行制定,同时就企业发展需求以及各种市场条件制定行之有效的报表编制计划。

(二)全面分析影响因素

财务风险的发生,会对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财务资金乃至于今后的长远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应用中,加强风险防控力度。而要加强企业会计报表应用的风险防控力度,最关键的便是要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应基于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基本原则,建立起一整套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流程,采用风险清单法等,对企业在财务管理、财务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内、外风险进行准确的甄别,并一一列举,对每项潜在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危害以及原因等进行分析,重点是要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主要因素。然后针对风险,分别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预警机制以及应急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极其危害。

(三)明确职权分离

在实践中,应当由素质专业、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领导,组建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小组,并且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科学、准确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风险。此外,企业应根据会计工作的具体职能、业务、权责,构建全方位的控制体系,并且要着重突出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根据具体的会计职能业务,制定明确的报表编制流程、规范和标准,对会计、支出等相关的关键工作岗位,严加审查,最好是能够形成不同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依靠会计系统的内部协调,来增强会计报表的有效性。

(四)分析指标实用化

会计人员应当围绕财务管理、财务活动,加强企业各个部门、岗位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其目的是时刻掌握企业的财务资金活动需求,增强会计报表的时效性。会计人员还要善用分析法对报表中归纳的数据加以整理和总结,让报表除了反应公司资金使用情况外,还能揭示企业的效益动态,方便管理层锁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有根据、科学性的发展策略。如会计人员可以根据报表中的企业的利润、业务量以及产品价格和企业成本支出的联系对报表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用P表示计算利润,用R表示销售收入,用T表示总成本,用U表示单位价格,用S表示销售量,用V表示单位变动成本,用C表示变动成本,用F表示固定成本,用M表示边际贡献,用B表示单位边际效益,分别给出损益方程式①和边际贡献方程式②:①②根据公式①和②对报表数据进行提炼和精确化归纳,让报表所示数据具有更多的参考性,能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六、结语

综合而言,会计报表的合理运用对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帮助,企业也应当重视会计报表的有效性,并在发展规划中将其利用起来,通过系统化报表的编制和应用流程,尖端化会计队伍,科学化报表信息,精确化分析结果等方式让会计报表在企业发展中提供更多的信息依据作为支持,帮助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战略实现予以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立璞.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报表分析的运用研究[J].纳税,2021(23):113-114.

[2]徐颖.会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财富,2021(09):157-158.

篇7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按照建筑施工企业实施项目的过程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项目前期财务风险,项目中期财务风险以及项目后期财务风险。

项目前期财务风险,项目前期的建筑活动主要是以建筑施工调研、建筑项目招标投标工作。在该阶段,建筑企业的付出不一定会有相应的回报,可能所有的付出都会付诸流水。在该阶段,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主要承担的风险为投标风险、合同风险以及保证金的回收风险等。

项目实施阶段风险,项目实施阶段,是建筑施工企业主要的成本消耗阶段,施工项目的主要成本都会在这个阶段发生,而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也会在该阶段发生,资金风险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筹资风险,建筑物资的变动以及财务紧缺等财务风险。

项目后期财务风险,项目实施后期是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以及相关单位进行结算的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资金回收。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涉及的资金较大,所以主要承担的是资金回收风险,这也是整个项目实施周期中的主要财务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根据市场实际分析,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产生财务风险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物资市场和信贷市场的不稳定性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的联动性的加强和物资市场的参与人数的增多,这些使得国内市场的经济发展更加受限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制约,国外经济现状制约着国内市场变动,这导致影响国内的物资市场的力量因素变多,使得其更加的变幻莫测。同时这使得国内的物资市场更加的动荡不安,不稳定性和波动性的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国家颁布的相应政策也会大限度的对国内的信贷市场造成影响。国家政策、国际市场和国际投机分子都会引起国内的信贷市场的反应变动,同时信贷市场变动所引起的紧缩性和扩张性、利率的高低变动,这些不稳定因素都会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产生风险。这一点,是从物资市场和信贷市场对财务影响的宏观因素来进行解剖的。

其次,就建筑自身的行业特点分析。建筑行业的进驻门限低,除了注册参与竞争的公司外还包括以公司名义参与竞争的个人,这都导致建筑行业的激励竞争,这于无形中提高了公司的合同风险和投标风险,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也是不可忽略的。与此同时,作为建筑产品的特性而造成的对财务风险的影像。

最后,就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因素而言,当前,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人员较广,管理人员水平普遍较低,管理粗放,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没有进入精细化施工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建筑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对于建筑项目的管理制度,较为宽松,项目内部管理比较混乱。这些内部因素,都无法很多好的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活动的发展,从侧面影响了财务收益能力,进而扩大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控制能力。

除此之外,在工程后期,由于施工双方由于利益原因,或者工程质量原因,造成施工企业结算拖延,长期欠款,这也是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提升内部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使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就有风险防控意识,这也是将风险控制从源头抓起的有效控制手段,有了风险控制意识,项目相关负责人员才能够在工作中做好风险控制工作,能在工作中做好风险分析,并针对风险,做好有力的解决措施,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

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预算制度,这样才能对工程项目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可以加强资金控制。比如,可以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建立预算管理机构,对所涉及的项目首先进行预算编制,通过预算结果,进行相应项目的资金发放工作。

最后,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建筑施工企业资金调度制定,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周转率,以此来满足施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因为在目前的建筑施工行业中,分散的资金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资金调度应该由现在的分散走向集中,而对于建筑施工的总部,应该对建筑施工项目经费进行有效控制,通过统一预算,统一规划进行资金分配,建立内部银行体制,通过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银行,完成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统一分配与管理工作,从而促使建筑项目资金调度规范化。

篇8

产业研究园区在产业园区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整个产业园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产业研究园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园区内良好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文章主要立足当前研究园区财务管理运行呈现的问题,对研究园区的参悟管理运行机制改进对策进行探讨,以推动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研究园区;财务管理机制;问题;对策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整体目标下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组织,对财务管理进行处理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则是一种制衡系统,主要作用于企业财务管理运作机能和自我调节。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有赖于企业管理运行机制的高效与否。从理论上来说,财务管理体制的存在及发挥作用是以财务运行机制为依据的。在研究园区,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对园区经济发展及财务关系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研究园区人才、资本和技术对接的重要基础。但从当前研究园区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来说,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园区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组织工作不够到位,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研究园区通常远离市区,在劳务纠纷,水电、防盗安全等方面政府会提供多方的支持,但整体来说研究园区的财务管理主要由管委会负责。管委会成员主要由政府主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基本都是国家在编的事业干部,不少管理人员并非财务管理专业出身,在财务管理的组织工作方面有时候考虑不够全面和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财务管理效率。另外,目前园区对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够重视的问题,对财务管理的投入不多,对监督机制的建设不够看重,导致研究园区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中提出的一些意见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和整改对研究园区财务管理运行质量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

(二)财务风险意识较低,内部控制制度仍需完善

研究园区通常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体量,在园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园区财务部门抗风险能力较低将会很容易给企业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但从现在的研究园区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来看,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够,财务风险意识较低。另外,在研究园区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中,不少财务管理人员身兼会计和财务工作双重任务或者多个职务;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一些人员同时兼任操作员与审核员身份,内部控制制度的混乱容易导致职权超出控制范围,难以有效监督和审核财务信息与工作,导致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运行效率较低

随着研究园区建设不断现代化,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随时提高,这种要求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应紧跟现代信息化发展需求,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但在园区发展中,园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依然属于薄弱环节,传统的人工统计和人工查询在现阶段的园区财务管理及档案管理中还在继续沿袭,导致无法及时和到位地处理一些复杂繁琐的园区财务信息,对园区中各项财务信息及重要资料的记录不够准确,无法满足财务管理信息数据及园区项目资料种类不断增加的需求,促使园区建设和财务管理运行效率较低,对园区的顺利发展产生严重阻碍。

二、研究园区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改进建议

(一)对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建立,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研究园区财务管理系统是由多方面组成的,应对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建立。在财务预算方面,可对零基准的预算方法加以采用,应合理公开园区各项财政支出的预算,且在落实整个预算的过程中要对其加以监督。在分配制度上应保证其财务分配的科学与合理性,将收入能力较低部门与收入能力较高部门的财务支持有轻重地给予,并针对部门收入能力高低给予不同程度的奖惩。在财政拨款的运用上,研究园区财务管理部门也应合理运用,在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中将款项用于真正需要投入的地方,提高其运营效率。在现有制度基础上,研究园区财务部门还必须对相关财务管理办法尽快完善,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部门应明确财务管理工作思路,使每个参与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人员都能够在工作中有章、有据可依。财务管理部门还需对财务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在促进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不断增强的同时,还应将管理人员向管理、经营型人才转变,使财务管理部门发挥更多作用。

(二)对财务管理监督制度进行完善,规范园区财务行为

为了使财务管理机制真正落实,研究园区应对财务管理监督制度进行完善,规范园区财务行为。完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不能仅仅依靠硬性规定,还应依靠监督制度来监督执行。研究园区的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应对其自我规范意识进行提高,在工作的过程中财务人员需对自身工作的工作职责有所明确,在促进自身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升的同时,应加强与财务部门有关的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使园区财务管理工作流畅性得到保证。研究园区财务管理可采用经济责任制度,给予财务管理人员明确的经济责任和目标,使每个财务管理人员都能明确自己在任期需要担负哪些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将财务监督落实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使研究园区财务管理各项财务行为得以规范执行,促进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为财务制度的正确执行提供保障。

(三)明确财务管理风险,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构建健康的研究园区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明确财务管理风险是必不可少的。首先,研究园区的财务管理必须具备预算控制意识,需对研究园区财务预算进行制定,规范研究园区开始预算,保证其都在预算范围内,将财务预算转变为一个真正的硬性指标。研究园区财务预算计划必须以国家颁布的《预算法》为基准严格制定和执行,为研究院区财务预算的科学、公正提供保证。在预算编制的方法上,可对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加以采用,通过详细调查研究园区历来的资金来源和流向进行编制。其次,研究园区的财务管理需具备风险控制意识和内部报告控制意识。研究园区财务管理者在明确单位财务管理整体和层级目标基础上,应对园区财务风险所在正确分析,将阻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风险列入防控风险清单中,通过对这些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对应措施加以实施。内部报告控制意识,指研究园区财务管理者应对完整的内部报告体系加以建立,将所有员工纳入这一内部报告体系之中,要求所有人员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对每一环节进行控制,从而能够真正落实研究园区财务管理制度。

(四)优化园区财务管理机制,对园区财务管理信息化加强建设

研究园区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优化和创新,对财务管理新办法进行探索,促进园区人、财、物最佳组合的实现,确保园区经济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面对已经全面到来的信息化时代,研究园区财务管理也应对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加以利用建设园区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研究园区可对信息化建设的财务管理和档案管理加以应用,从而减轻财务管理人员工作量,使工作人员应该摆脱繁杂的纸质信息统计,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财务管理其他方面。在检索财务信息和档案资料的过程中,研究园区财务管理人员可通过计算机对各种资料进行搜集与统计,这样不仅有利于工作完成的顺利性,而且能够促进财务管理效果的提高与资金流动信息的及时性。在园区财务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档案管理,一方面能够促进研究园区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则可对园区各部门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提供保证。财务管理在研究园区的各项工作中具有重要位置,面对当前研究园区财务管理运行中呈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研究园区必须积极应对,构建更加完善、合理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作者:彭湘艳 单位:宁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杨震宁,陈昊.中国科技园区政策、资源禀赋和招商服务的地理与功能差异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0).

[2]杨益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特点、职能和作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17).

[3]邹颖.现代财务管理机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16).

[4]王棣华.传统财务管理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式的比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03).

[5]赵冬梅.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5).

篇9

关键词:人民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5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125-02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征

精细化管理(Delicacy Management),是起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旨在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并把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其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源自生产领域,但是目前已延伸至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是一种通用的管理思想。财政部自2000年在中央各部门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开始,我国就如何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财政部提出2008年要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这是首次在财政预算管理领域引入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标志着行政事业单位已经进入到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阶段。财务精细化管理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以“三个转变”为核心。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即“工作职能由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工作领域由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工作作风由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三个转变”,能够使财务人员以全新的理念参与管理,提高工作中的效率与精细程度,最终改变传统管理中粗放的模式,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是以流程化控制为基础。流程化管理是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对过程不断加以控制和管理,它强调以流程控制为目标和方向对业务操作步骤和程序进行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流程再造和创新。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中,通过运用完善的流程控制理论,可以制定出细致、完备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的操作方式和步骤,细化对每个业务环节的管理,克服随意性和粗放性,实现业务流程中的节点可控,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并加以提炼、总结、整理,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动态、清晰的财务信息,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四是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预算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预算资金的最大效益。要不断地扩展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费用支出的计划性和有序性,以最小的成本实现资金使用的最大收益。

二、当前人民银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的预算制度不能满足人民银行履职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而在现有的部门预算管理模式中,人民银行只是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实行独立财务预算制度的法律规定没有得到完全体现。履职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无法得到财务支持,削弱了基层央行履职的有效性,导致基层央行财务管理过程中费用短缺的矛盾日益加深。另一方面,近年来人民银行费用预算安排未能充分考虑物价上涨、人员增长、地区差异等因素,造成预算指标和费用支出不同步、不协调,费用紧张的状况日趋严重,财务开支中寅吃卯粮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管理仍较粗放。一是重指标总量,轻资金用途。目前,人民银行年度财务预算的编制是在上年度财务收支基数的基础上,根据当年业务发展的需要,再考量其他因素分级分类进行的。预算编制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的财务经验和上年度财务收支基数,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民银行各项工作的实际需要,导致预算分配不均或不足。二是重事后财务分析,轻事前财务预测。人民银行的财务预算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在财务预算的编制、分配、控制上尚未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系统,特别是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的编制受人为因素影响多,预算分配的依据不科学,在财务支出指标的管理上,没有充分利用各种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参与管理决策的功能未能有效发挥,使得全年财务支出不均,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三)部分财务制度规定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一是会计科目设置不够全面。如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是基层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但从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看,会计科目的设置上未能充分考虑这些职能的履行,致使基层行在履职过程中的一些支出无法列支,甚至出现违规列支的现象。二是部分支出项目已不符合当前时展的需要。以“职工福利费”为例,《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中规定“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方面的开支,所列职工福利项目仍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旧的制度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实际需求。

(四)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基层人民银行习惯于将工作重心放在做好事务性工作上,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人民银行履职新要求,高素质的会计财务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理论知识相对薄弱、视野不够开阔,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中央银行会计财务工作转型需要。

三、人民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逐步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一是管理层要转变粗放的管理方式,逐步树立精益求精的思想,在研究、规划和部署工作时,要将工作要求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充分结合起来,形成具体而精确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跟踪控制过程,逐渐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二是财务部门人员要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加强对财经法规制度的学习,在日常的财务收支活动中严格执行精细化管理理念,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其他部门也要理解领会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以“厉行节约、勤俭立行”为原则,杜绝浪费、节能减排,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在本职工作的一点一滴中。

(二)逐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要始终把“以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管理理念贯穿于财务工作的全过程,要针对内部管理的薄弱部位和容易出现资金风险的环节,制定完善的能够指导实际工作、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形成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要结合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对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倘若有些制度相对滞后,则必须及时补充新的实施细则,把各类业务操作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的防控措施细化到制度中,建立用制度防控风险的良性机制。同时,要提高制度执行力,严格规范制度落实的责任主体,将制度落实责任量化、细化,层层分解,责任到岗,落实到人。

(三)梳理财务工作流程,加强过程控制。梳理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将每一项财务工作逐个分解成流程点,并明确每个流程点的相关工作,再考虑各个流程点的配合,确定节点控制的内容。流程化管理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1.线性流程描述。线性流程描述是一种简洁明了的描述方法,通过制作流程图,可以将工作流程准确、明了地连接起来,使人一目了然,同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标注责任人和有效期间等,使流程图更具操作性和规范性。

2.分析改进。对财务工作流程进行描述之后,着手进行分析、研究和改进。在流程改进中,要考虑去除不必要的流程,是否有简化环节;考虑各个环节的顺序是否需要调整,使流程更加趋于合理化;考虑容易出现差错的风险点,要重点控制,防止出现问题。通过反复不断地分析和改进,最终形成一套效率高、风险可控、责任明确的财务流程体系。

(四)构建高效、全面的财务信息系统。将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财务管理中,充分运用当前人民银行开发使用的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将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传统的手工操作相结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还可将信息化延伸至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如会计档案信息化、内部控制信息化、会计分析信息化等。

(五)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一是组织建立“会计人才储备库”,选拔、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较强能力的会计业务骨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会计财务重大课题的研究和业务建设,以此推动会计队伍建设,提升人民银行会计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二是加强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培训实效。会计财务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会计人员对当前人民银行会计工作转型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三是探索与国内、国际会计执业培训机构合作,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各种专业证书的考试,扩宽视野,提升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宝定.企业精细化管理与财务管理精细化[J].当代经济(下),2008,(11).

[2] 徐艳洁.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3] 邓凤兰.对加强人民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探讨[J].财政监督,2010,(12).

[4] 包融.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J].财经界(学术版).2010,(05).

[5] 潘红雨.财务制度新思考――基于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J].财政监督,2011,(04).

篇10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风险。本文首先对事业单位目前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其次结合信息化建设,阐述了如何将信息化建设与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相结合,为事业单位发展创造更稳定、更安全的环境。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一、网络时代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

对于和单位存在利益关系人员范围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也为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决策机制。很多单位仅仅从主观思想上选择与本单位利益相关的人员,导致最终的决策、执行都缺乏科学性,影响了单位风险管理的效率。

(二)资金分散,决策缺乏科学性

事业单位多是按照不同部门、系统在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分布,因为采用树形状的分布方式,这也导致了部分地区事业单位的资产在本辖区之外。在事业单位决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上下决策并行、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同步展开的问题,尤其因为资产分布不均衡、范围较大的问题,导致了资金监管方面存在难题。实践中,在建设项目投资、办公设备采购等业务领域,都存在拍脑门决策的现象,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增添了财务管理的风险。

(三)资金监管环节薄弱

如上文所述,我国各地区事业单位存在着资金流动范围广泛、流动频繁等诸多问题,但是实践当中,资金的流动多是围绕某个核心业务开展,其流动的范围也都是在该业务上下浮动。我国事业单位的种类较多,很多事业单位同时具备了提供社会服务、促进自我发展的职能,特殊的事业单位还具有营利性质,因此不同单位建设发展的方向也各不相同。因此虽然这些事业单位都围绕提供社会服务而开展业务,但是资金流动的方向仍然很复杂,这也为财务的监管增添了困难。

(四)会计核算过于简单化

与普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相比较,事业单位在会计要素、核算方式及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实践当中,无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还是相关准则的制定,与普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相比,都过于简单。而近几年很多学者也针对事业单位会计问题提出许多想法,包括预算会计制度的建立、财务会计方法内容的统一、建立会计人员的权责发生制等等设想,但是这些设想都是以传统会计理论为基础,并未体现出事业单位的特色,导致这些设想无法完全适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活动。

二、网络时代事业单位风险防控策略

事业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人员专业素质风险,也包括资金使用控制风险。在互联网时代中,只有加强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开展先进的财务管理活动,才能为单位构建出安全发展的道路。

(一)信息化建设与风险控制相结合

事业单位信息化道路的建设需要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从以下几部分展开:(1)建立企业内部的数据库系统,将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环节相衔接,保证资金的使用与原先预算相吻合,避免两者严重脱节给单位带来发展风险;(2)将资金支付系统中数据内容与预算执行的数据内容相衔接,保证每笔资金的使用都严格控制在国库支付资金的范围内,保证资金管理决策的科学性;(3)保证数据库中各个子系统内部数据的衔接性,做到财务预算、支付和收取相分离,避免单位内部人员的带来的财务风险。单位内部搭建财务保障体系,重点对设备配置进行合理调度,避免出现资金滥用的现象;构建资金监督管理系统,全方位、全过程地监督单位资金的流动和使用情况,严格控制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

(二)加强单位内部控制与监督体系

首先做好信息化流程的建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流程包括了资金预算、资金使用计划、设备采购、款项拨付、款项结算以及最终决算六个环节。通过信息化建设,应当保证这六个环节中,每个节点都可以为单位、利益相关者提供详细的信息数据,整体监控业务流动的整个过程,避免某个节点之间出现隔离而导致了监管风险;其次改变传统认为监控模式,转向自动化的监控方式。人为监控单位的财务状况,容易导致监控的结果收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降低了监控数据的客观性。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就是尽可能地消除监控过程中主观性思想,降低工作人员监控意识不足导致的风险。信息化监控流程不仅涉及监控程序的设计、硬件软件的日常维护、数据分析处理等,还涉及到风险控制系统的搭建,重点分析系统内部用户、工作人员对系统的操作权限、职权归属等方面,及时做好对系统的评估工作,保证财务管理活动的安全稳定;(3)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对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应当从主观向客观转变,将财务管理与单位发展相结合,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增强风险防控的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控制,不仅依赖于各种系统的搭建,更需要财务管理者、决策者具有风险防范的意识。作为单位的一份子,每个工作人员都需要具备风险管理的理念,都有义务降低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单位每个个体都要时刻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不断学习其它国家优秀的财务管理经验,做好风险管理的应急预案。同时根据财务风险的不同,做好等级划分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防控的措施。

三、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带来许多机遇,同时也为单位运行带来更多的财务风险。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下,只有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推动单位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加兵,张红,赵斌.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

[2]邓祖华.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