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护理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康复护理的意义

篇1

冠心病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还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生几率和临床病死率也在不断增加。在我国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治疗冠心病的医疗手段和药物也越来越多,然而主要是对冠心病患者发病后实施干预和补救,而在冠心病患者康复期,为其提供有效和科学的康复护理显得更加关键[1]。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康复护理对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现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全部患者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全部8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45例、35例;患者年龄为61-84岁,平均年龄为(70.6±2.5)分;51例患者伴高血压,12例患者伴糖尿病,2例患者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 康复护理方法

①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详细登记患者的发病原因、病史、治疗情况,同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进而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和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让康复护理计划更具针对性。

②康复宣教: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机体训练和体育锻炼的优点;同时应详细告知患者相关的疾病知识,如冠心病的发生原因、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等,让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并了解和掌握康复训练、体育锻炼的意义。

③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讲,其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力量训练、气功、有氧训练以及医疗体操等。护理人员应患者进行鼓励,让其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坚持进行运动,让患者掌握适量、科学进行运动的作用。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对运动量、运动内容以及运动时间等进行确定,例如确定每天的康复训练次数为2次,运动时间应控制为每次20-30分钟,训练内容则包括慢跑、起坐以及慢走等方式相结合。

④膳食: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讲,饮食应该以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对脂肪和热量的摄入进行严格控制。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不能进食辛辣和刺激的食物,严格戒烟,并对饮酒量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患者肥胖,则应对患者进行帮助和指导,让其减肥,同时为其制定科学和合理的饮食计划,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避免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等,让患者通过康复训练来增强自身身体素质,让其抵抗力提高。

⑤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安慰,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能更加信任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应通过交流沟通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和掌握,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进而来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有效缓解,让患者的自信心得以有效提升,让患者能更好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

1.3 康复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

①加强监护:在患者运动锻炼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护其心率等,保证患者的安全。如果患者自行进行运动锻炼,没有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监护,其运动强度则应该控制为最大心率的70%-75%;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学会数脉搏的正确方法,完成运动后麻醉数脉搏半分钟,并将所得数值乘以2即为运动时的最大心率。告知患者在喝咖啡、浓茶和大量进餐后,应休息1小时才能锻炼。运动之前不能吸烟和喝酒;在实际的锻炼中不能穿着太厚,进而对散热造成影响,让心率增加。锻炼不适合在炎热或者寒冷的环境下进行,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暴露胸部和头部,则会导致冠状动脉收缩,进而导致心绞痛,多湿、高温状态下运动会让患者末梢血流和体温增加,多汗,减少循环血量,降低血压。除此之外还会增高代谢异常,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律,可能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果患者精神状态不理想,则应加强监护和心理安慰,避免出现意外。

②康复训练应严格遵循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开展康复训练时,应严格遵循患者的实际情绪,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康复训练方式时,应将患者的兴趣、爱好作为基础,而且应坚持。在康复训练中,不能出现负荷过重、运动量过大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急发病症或者发生外伤,则应马上停止康复训练,防止出现其他意外。

1.4 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向其发放SAQ问卷调查表,调查前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条目的意义,让其充分理解,然后由患者进行自评。该调查表的调查内容分为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满分为100分,患者分值越高则表明其生活质量、机体功能状态越理想[3]。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

2.结果

康复护理前,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为(15.23±0.83)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为(6.04±0.22)分、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为(2.52±0.15)分、疾病认知程度评分为(14.79±0.31)、治疗满意程度评分为(20.46±1.17)分、总分为(59.81±1.36);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为(25.18±1.03)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为(9.17±0.24)分、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为(4.65±0.58)分、疾病认知程度评分为(19.33±0.37)、治疗满意程度u分为(30.26±1.41)分、总分为(82.32±1.96)。康复护理后患者的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康复护理前(P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而老年人群则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不断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让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加重。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讲,通过科学和合理的治疗方式虽然能让患者脱离危险,然而在患者康复期,一旦出现疏忽则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所以加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研究中,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有氧训练、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不但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提高患者的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能及时回归社会;除此之外通过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对疾病发展进行有效逆转和阻止,让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残疾程度有效减轻。对于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讲,因为其客观支持高于健康老年人群,然而和健康老年人群相比较,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主管支持和社会支持总量却更低,因此在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让其主观能动性显著提高。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康复护理后患者的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

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康复护理前(P

总之,加强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能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血管功能进行显著改善,让其生活质量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明嫔,张琦,彭昌孝.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3):2075-2077.

篇2

关键词:中风; 恢复期; 中医;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01-02

脑中风具有高达86.5%的致残率,严重影响着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同时也对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危害[1]。中风恢复期主要是指患者发病两周后或者是一个月到半年以内的时间,其是向后遗症期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治疗和护理对整个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院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0年10月-2011年10之间本院共收治到中风恢复期患者32例,将其全部作为本组实验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年龄为58.3±7.8岁;病程1个月以内的患者为18例,1-3个月的患者为9例,3-6个月的患者为5例;本组所有病例均排除血管性痴呆、乙醇中毒史、药物依赖症等;住院时间为30.3±10.7d。

1.2 护理方法:对本组3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均采用情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语言恢复护理等中医康复护理方法,具体见下面。

1.3 结果:经过精心的中医康复护理,在病程一个月以内的18患者中,痊愈的为12例,显效的为3例,有效的为2例,无效的为1例;病程1-3个月的9例患者中,痊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病程3-6个月的患者中,有效为3例,无效为2例。本组患者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7.5%。

2 中医康复护理

2.1 情志护理:脑中风的发生、治疗、护理和康复与患者的情志的变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中风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首先要以调解患者的情志变化为主要点。一般患者中风后会落下肝肾虚的病根,如果此时患者的心理还存在一定的障碍,那么势必更加影响患者的病情,甚至造成病情的恶化,因此心理辅导对脑中风患者显得十分的重要,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友善的护患关系,并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病人同情和理解。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因人制宜的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对患者讲解必要的生理知识,增强患者对病情康复的信心。

2.2 生活护理:对脑中风患者的生活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病房环境的护理,应该尽量保持病房的安静与清洁,同时保证空气的流通,保证室内适宜的湿度,避免噪音或者其他不良的因素影响患者的住院生活。其次,应该注意保持病房内温度的适宜,注意给患者进行保暖,并根据天气变化的不同情况随时给患者添减衣被,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定时的更换被单,并定时的对其进行口腔和皮肤的护理,保持患者皮肤的干净与整洁,有效的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另外,对于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应该用氯化钠溶液浸渍的纱布对其眼睛进行覆盖,并进行定时更换,以防止患者角膜的干燥。定时的为患者进行擦浴和更衣,并及时的清洗患者的粪便,保证患者的清洁。

2.3 饮食护理: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应该让其主要进食新鲜、卫生的蔬菜,尽量避免大量脂肪的摄入,严禁具有一定刺激性的浓茶、咖啡等;对患者进行喂食时,应该让其处于半坐的姿势,然后将食物送入患者的口中,使得食物容易下咽。

2.4 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对患者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能够有效的降低半身不遂患者的致残率,从而保证患者的基本正常生活。活动瘫痪肢的主要训练体方法是由患者的健侧转变到患侧,从而防止有效的肌肉关节挛缩,不能使肢体关节发生扭转和弯曲,功能恢复的运动幅度应该由小慢慢加大,并使患者的瘫肢进行一定的肌肉收缩,从而以促进患者瘫肢神经功能的恢复。并鼓励患者想象自己的瘫肢能够活动,从而要求患者先练习起坐以及翻身等简单的动作,然后慢慢过渡到站立、行走等复杂的动作和活动;要求患者慢慢的学会刷牙、洗脸、进食、穿衣、如厕等常规的生活活动,从而让患者恢复对其瘫肢的认知和感觉;要求患者尽量使用患肢,指导患者健全的肢体进行活动;鼓励患者定时的练习翻身和移动身体,训练时以健侧手抓住床边、床栏或家人协助练习起坐;练习腰背肌和腹肌,要求患者下肢自由伸屈,立膝移动骨盆,下肢抬起离开床面,逐渐延长时间;作好坐起训练、站立训练、徒手训练。患者训练或与之交谈时,应站在患者的患侧,这样不但可有效地帮助患者,还可以增加对患肢的感觉,有助于刺激患者使用患肢的作用[2]。

2.5 语言康复护理:失语是脑中风患者常见的症状,失语的中风患者往往因为缺乏和家人、朋友的沟通而产生抑郁、孤独的情怀,从而进一步影响其语言功能的有效恢复。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的、积极的对其进行语言功能的恢复训练,并且将其作为正常人一样看待。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缓慢的语速和清晰的口齿,从而教会患者通过声音以及口型的支配,控制其舌唇的运动,不断的练习发音,并且由简到繁,逐渐加强患者的大脑皮层,建立新型的兴奋灶。在进行语言功能的恢复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口型,当患者能够发出一定的语言时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从而激发其恢复语言功能的积极性。

3 讨论与体会

对脑中风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对其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脑中风患者进行中药康复锻炼和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轻患者的关节挛缩,从而改善其肌肉张力,减少中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的结果表明,大多数患者经过护理后其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有效的减少了中风致残率,进而减轻患者因中风导致的身心创伤,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对于女性而言,生产分娩是人生中一段重要的历程,在怀孕阶段到分娩都需要经历漫长的心理承受力,自身的各个器官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产妇产后的抑郁情况和子宫康复情况都与产妇日后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1-2]。为保证产妇产后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改善子宫的康复情况,此次研究采用产后康复护理方式对产妇进行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生产的62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将全部产妇随机分成31例的研究组,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5.47±5.21)岁;孕周36~40w,平均孕周(38.65±2.54)w;顺产21例,剖腹产9例。31例的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5.11±4.61)岁;孕周37~40w,平均孕周(39.16±2.21)w;顺产18例,剖腹产13例。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如日常的卫生清洁,母乳喂养指导等,研究组采用产后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在产妇入院期间与产妇进行有效地交流,交流过程中增强产妇的信任感,建立平等、友爱的护患关系。交流过程可以适当为产妇讲解产后的相关知识,比如母乳挤奶的技巧、产后的饮食和运动、小儿的护理知识和方法以及产后的卫生知识等,提升产妇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减轻产妇的焦虑感。与产妇交流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妇性格特点,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实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告诉产妇存在心理问题对产后康复和小儿健康存在的不良影响,尽量使产妇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情。叮嘱产妇开展适当的运动,通过简单的锻炼早日恢复身体健康,邀请顺利分娩后的有经验产妇和即将分娩的产妇进行交流,互相分享经验,减轻产妇的压力;护理人员也应该多与产妇的家属进行沟通,和家属共同鼓励和支持产妇。

1.2.2子宫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子宫按摩的方法,早日实现子宫康复。实施按摩前应叮嘱产妇排空膀胱尿液,并取平卧位躺在按摩床上,尽量让身体保持放松;护理人员取一定量的凡士林涂在子宫按摩位置上,按摩过程应选择正确的穴位,从宫底包括到关元和三阴交两个穴位,具体按摩手法:手掌放在宫底部位,利用小鱼际肌掌侧发力,以顺时针的方向沿着子宫做环形按摩,时间在5~8min为宜;在穴位上按摩时应采用规范化动作,如点穴等。

1.3观察指标 产妇产后抑郁评分标准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实行,调查内容共有10项,总分为30分,其中0分为从未出现,1分为偶尔,2分为经常,3分为总是,评分在10分及10分以上则评定为抑郁。产后子宫康复情况以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和产后出血率进行判断,产妇产后24h出血量大于500ml则判定为产后出血。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产后抑郁评分 研究组产后抑郁评分为(7.34±2.16)分,对照组评分为(10.70±5.11)分,两组抑郁评分相比,研究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两组子宫康复情况 研究组产后子宫康复情况以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和产后出血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4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遗症; 生活质量; 影响; 护理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098-03

doi:10.14033/ki.cfmr.2016.26.054

作为临床医学中一种极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一般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生,且容易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出现脑卒中后遗症,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残疾现象,因此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为了研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笔者所在医院24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并实施康复护理的12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仅给予常规护理的12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64例,女56例,年龄59~78岁,平均(64.5±4.3)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3.3±0.3)年;脑梗死72例,脑出血48例。对照组:男

68例,女52例,年龄60~79岁,平均(65.3±3.4)岁;病程

3个月~7年,平均(3.4±0.2)年;脑梗死76例,脑出血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无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合并症状,排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脑卒中后遗症护理,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按照医嘱用药,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定时为患者翻身,指导患者合理饮食[2]。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待患者的意识清醒后,医护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与患者进行交谈,可以通过音乐、声音等刺激使患者的环境辨识功能加强,然后可以使家属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唤起患者的记忆功能[3]。(2)护理。指导患者健肢的摆放,定时翻身,避免发生压疮及肢体挛缩等并发症。可以与患者家属合作,提升患者的依从性。(3)被动康复训练。医护人员首先要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定时按摩,15 min/次,3~5次/d为宜[4]。尤其注意患侧手肩、下肢的按摩,达到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按摩后,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包括肩、肘、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4)主动康复训练。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主动康复训练,如握拳、伸手等简单的肢体训练,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待患者的病情趋于平稳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双手交叉上举、下肢运动等,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协助下进行下地站立、行走等训练,待患者能够独立行走后,使患者参与散步、打太极等活动训练,锻炼患者的肢体稳定性。(5)生活能力训练。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进行自行穿衣、进餐训练,开始可在家属及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洗脸、刷牙、上厕所等训练,待患者恢复稳定后,可自主完成[5]。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1个月后进行综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中华医学会推荐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最高45分,最低0分。根据评分将脑出血、脑梗死的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6]。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包括10项内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帮助程度分为0、5、10、15分4个功能等级,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ADL能力越强[7]。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根据国际临床诊断标准,可将护理满意率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率=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经过不同模式的护理,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经过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共有112例满意,护理满意率为93.3%,对照组仅有72例表示满意,护理满意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84,P

3 讨论

目前,临床医学中对脑卒中后遗症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且多在老年群体中出现,容易阻碍脑部血液循环,造成患者脑功能障碍,甚至出现严重后遗症,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显得极为迫切,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护理中得到了有效地应用[9]。据研究表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受损神经在3个月内自行恢复能力相对较强,而其后的恢复则较为缓慢,因此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是极为重要的。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从康复认知功能训练、护理、被动康复训练、主动康复训练等一系列的康复护理措施,使得本组患者比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避免压疮及肢体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尽早恢复,有效提升患者的活动能力,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对患者实施生活功能训练,使患者能够自主行走、用餐、如厕等,不仅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加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两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给予康复护理,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值得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根莲.康复护理组合对脑卒中后遗症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36):3394-3395.

[2]马兰,陈芳,冯玲,等.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2):1189-1190.

[3]陈S,钟印芹,张广清,等.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9):654-656.

[4]刘巧儿,曹全英,陈妙玲,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8):79-82.

[5]宋沛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77-78.

[6]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7]周士枋,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230-231.

篇5

目的:总结有效中医护理方法对心悸患者的康复作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68例住院的心悸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心悸的临床中医证型,采用情志、饮食调护等养护统一、寓护于养的中医护理方式。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卫生宣教,比较干预后两组观察对象康复情况。结果:两组观察对象干预1个月后症状体征、精神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合理饮食依从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实施全面的循证施护,有助于促进心悸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医;心悸;康复护理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或脉跳三五不齐,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刺激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伴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属现代医学心律失常范畴。根据中医证型对在我科住院的68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干预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符合诊断心悸的病例共68例,无智力障碍,能接受交谈且合作者。患者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失眠、心悸心烦、心悸胸闷等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6.8±3.4)岁;初中及以下学历19例,高中13例,大专2例;对照组33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57.6±4.1)岁;初中及以下学历17例,高中12例,大专5例,经比较,两组观察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卫生宣教,比较两组观察对象干预1个月后的康复状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心悸的临床中医证型,采用情志、饮食调护等养护统一、寓护于养的中医护理方式,具体包括:

(1)饮食护理:心虚胆怯证:患者善惊易恐,坐卧不宁,少寐多梦,舌苔薄白,脉动数。宜食补中益气的食物,可用黄芪开水冲泡代茶饮;心血不足证:常表现头晕、面色不华、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宜食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的食物,可选用桂圆、红枣、莲子、牛奶、猪心等食品。忌烟、酒、浓茶及咖啡。适当休息,避免过劳;阴虚火旺证:经常心悸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燥,或有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饮食可适当清补,补益心肾之阴,可食用甲鱼、银耳、红枣、鲜藕等。戒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心阳不足证:、症见心中空虚、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饮食宜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食物,如红枣、豆浆,忌食生冷滋腻物品;心血瘀阻证:自觉心悸心痛、胸闷不舒、憋气隐痛如刺或胀、舌紫或有瘀斑。要密切观察脉象等病情变化,若病人出现剧烈胸痛、面色苍白、脉结代或细微欲绝,则属心阳暴脱之危证,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即予头低卧位或平卧位,测呼吸、血压。配合医生抢救[1]。心悸伴有胸闷不适者,需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及肥甘厚味、忌食动物油脂及内脏;水气凌心证:自觉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弦滑。饮食注意营养,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记录24小时出入量。做好皮肤的护理,避免皮肤损伤;

(3)给药护理:应用洋地黄类强心药之前,要测心律、心率(测1min),并做记录。用时准确掌握剂量,用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以及有否纳呆、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的情况,有否黄绿视改变等,心率低于60~70次/min及时报告医生[2];中药汤剂宜温服,心阳不振者应趁热服用。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4)健康指导: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指导患者畅情志,避免恼怒忧思等不良刺激,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同时指导亲属要尽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的因素[3];丰富生活内容,怡情悦志,使气血条达,心气和顺;起居有常,避免过劳。保证足够的睡眠,预防外邪的侵袭;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少食多餐。控制食盐摄入量,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

1.3疗效判定:

(1)效果判定: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善。

(2)测定方法:测定内容包括与疾病和治疗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精神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和合理饮食依从性。调查内容为12项,于患者出院前进行测定。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干预1个月后症状体征、精神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合理饮食依从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悸因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所致。以心跳异常、自觉心慌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脾、肾、肝、肺四脏功能失调相关。在护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准确地予以治疗和护理,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疏导,根据不同证型给予有效的情感支持、指导合适饮食,不但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还能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心悸的临床中医证型,采用情志、饮食调护等养护统一、寓护于养的中医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以全程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学会了自我调节不良的情绪,心理压力减轻,通过对饮食方面的指导,使患者及家属懂得合理地选择食物,有效地保证营养的供给,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患者能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自理能力增强,心情变得开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侃.心悸的中医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3(2):235.

[2]汤均其.谈中医优质护理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2(11):31,34.

篇6

关键词: 抑郁症; 护理效果; 综合心理护理;

抑郁症多见思维迟钝、情绪低落等表现,反复性较强,患者生活质量被降低,常规抗抑郁药物疗效较差,不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需辅以护理干预措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加强与患者心灵上的沟通,还能全面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着[1,2,3]。故本研究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94例抑郁症患者,旨在分析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4例,分为常规组与心理组,各47例。常规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19~68岁,平均(37.42±5.93)岁;病程2个月~9年,平均(5.41±1.06)年。心理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2~69岁,平均(39.18±5.47)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5.97±1.3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普通护理,即加强沟通、用药指导等。

心理组增加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健康宣教:将抑郁症知识及用药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细致讲解,让患者对抑郁症有正确的认识,并讲解成功治疗案例,增强其信心;(2)心理疏导:与患者实现一对一沟通,在倾听患者诉说时保持亲切耐心的态度,换位思考,与患者感同身受,并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同时多选择鼓励的语言,缓解其抑郁情绪;(3)户外运动:抑郁症患者多不愿与人交流,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参与户外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交流,逐渐打开心扉,释放抑郁情绪,以改善临床症状;(4)家属支持:抑郁症患者心理较为脆弱,家属应理解支持,增加患者的陪伴时间,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其依据是SAS、SDS量表,分值0~100分,与焦虑抑郁状态呈负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性显着(P<0.05),见表1。

3 、讨论

抑郁症是常见多发性精神类疾病,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压力、外界刺激等,药物服用是主要治疗方式,但治疗效果差强人意,需给予护理干预[4,5]。与其他疾病不同,抑郁症多表现在情感障碍,而常规护理模式多关注患者身体变化,心理护理被忽视,预后恢复效果差。作为新型护理模式,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基础是心理护理,通过知识健康讲座的开展,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到抑郁症知识。一对一护理则加强了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纠正其错误想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6,7]。通过适当的户外运动,可增加患者与他人的相处时间,在朋友的帮助下慢慢打开心扉,不仅能缓解临床症状,还能增强身体素质。多数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杀倾向,要求家属增加患者陪伴时间,并加强沟通,鼓励患者,让其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可见通过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可让护理人员了解到患者内心状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焦虑抑郁评分得到有效降低,负面情绪有所缓解,在其预后恢复中作用显着。

综上所述,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可显着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效性较高,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史慧清.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8):192.

[2] 赵旭临.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9,18(36):87.

[3]陈霞.抑郁症康复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1):53.

[4]李雪松.抑郁症康复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5):128-129.

[5]杨建琴.抑郁症康复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5):168-169.

篇7

中医康复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使形体和精神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而健康教育路径是为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计划为某一类患者制定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或表格[1],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性开展工作,并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疾病护理过程,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2008年12月-2011年7月我科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甘肃环县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入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9岁;实验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7岁,两组均有5年以上支气管哮喘病史,城镇(乡)居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2组均以中医整体护理为基础。

1.2.1 对照组 采用遵医嘱常规进行治疗护理,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按医嘱完成每日的治疗护理工作,并进行入院宣教,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随机口头宣教,出院健康指导,由护士长做最后评价。

1.2.2 实验组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疗法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包括:成立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小组,由专科责任护士进行全程指导并与辅助护士协作,应用治未病理论,以健康教育路径表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单为标准,完成检查、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及时记录,护士长进行随机检查评价。制订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参照美国Marion andMeriolean[3]的护理结果分类框架,应用中医哮喘康复护理疗法,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制订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

表1 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

时间 中医哮喘健康教育内容

入院1h

入院2h

入院当天

入院2-4d

入院3-5d

入院6-9d

出院当天 1.介绍病区环境,安排病室,责任组长自我介绍

2.评估患者哮喘症状和气喘程度、肺功能、活动耐力、用药依从性,患者的心理状态、自我照顾能力、生活环境、有无接触变应源等

1.患者入院时多呈哮喘发作期,可使用解痉平喘,改善肺通气等功能的药物治疗

2.治疗前向病人讲解背肌针、平喘雾化吸入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手段和作用,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其背部肌肉放松,利于操作,以期达到理想疗效

1.介绍检查、治疗、化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由辅助护士陪护到相关科室检查

2.向病人讲解哮喘的诱因、怎样控制发作及治疗、药物吸入目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等

1.教会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哮喘的触发因素和发作的先期症状学会有效环境控制,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和预防呼吸道感染

2.指导患者自我检测病情,学会哮喘发作时紧急自我处理方法,学会利用峰速仪来监测自我的PEFR值,做好哮喘日记

1.饮食调护:饮食宜清谈、营养易消化、少量多餐,忌油腻、海鲜发物、口味过重及辛辣刺激性饮食,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以免诱发哮喘

2.治未病教育: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避免感染。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

3.根据中医哮喘分型的辩证结果分别采用穴位针刺疗法以化痰定喘和中药汤剂温服

发放中医哮喘健康教育处方包括:哮喘基本常识健康教育处方、中西医药物使用健康教育处方、治未病健康教育处方、七情健康教育处方、饮食调护健康教育处方、调正气健康教育处方

强化以上健康教育内容,指导病人做呼吸操,讲解院外继续使用吸入疗法的目的、意义,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复诊计划等,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1.3 评价指标 出院前一天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负责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1)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测试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得分≥80分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2)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比较采用X2检验, P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达标率 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疾病认知以及相关技能掌握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2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调查结果 例(%)

组别 例数 健康教育达标 疾病认知 相关技能掌握

试验组 60 58 ( 96.67) 55(91.67) 56(93.33)

对照组 60 42 (70.00) 40(66.67) 43(71.67)

X2 值 15.36 11.37 9.75

P值 <0.05 <0.05 <0.05

2.2 患者满意度 试验组57例,达标率95.0%;对照组满意度

47例,达标率78.3%。试验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组别 例数 满意 不满意

例数 % 例数 %

试验组 60 57 95.0 3 5.0

对照组 60 47 78.3 13 21.7

注:2组比较,X2=6.49,P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虽然近年来出现许多研制治疗哮喘的新药物和新的治疗手段,但是哮喘病的发生在世界范围内并未因此而降低,其病死率在逐年攀升,所以哮喘不仅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而且由于易反复发作、甚至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使患者失去治疗疾病的信心,哮喘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严重的负担,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哮喘的治疗具有方法特殊、专业性强,需要长期坚持的特点,但是据调查,相当部分患者未能够坚持长期治疗,这与患者及家属对本病的认知不足、自我护理保健意识较差有关。而传统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是随机口头宣教和书面条文式或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以上做法往往不考虑患者的需求,只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去被动完成。在改变患者及家属知识结构、态度及行为上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常常流于形式[4]。通过实施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充分发挥了中医护理特色,有计划、预见性有针对性实施,运用中医异病同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并结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为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病人在入院当天使用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和穴位治疗等特色中医康复护理疗法,从而降低哮喘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更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的能力,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增加。

参考文献

[1] 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17(1):1-3.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132-138.

[3] Marion J.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St Louis Mosby,2000:3-39.

篇8

关键词:家庭护理;脑梗塞;后遗症康复;促进作用

脑梗塞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复杂多变,发病快,急性发作会伴有失语、瘫痪、口眼歪斜、肢体瘫痪等症状。因为口角歪斜会导致患者进食困难,生活无法自理,患者非常痛苦,且此类病症的患者多数为老年人,由于害怕花钱,多数会选择在病情稍微稳定时出院,所以会有各种后遗症出现,那么就要通过患者本人、社区和家属的努力,采取家庭护理的科学方法,来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本文通过研究家庭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后遗症康复的作用,为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尽一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脑梗塞患者共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为45~80岁,都是住院治疗后的患者。对照组为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实验组为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等方面的比较,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通过历史对照法,对照组患者为2009年治疗出院,实验组患者为2010年治疗出院。重点对患者的肌力、语言、心理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利用传统方法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每周随访,并在3个月后进行评价。实验组患者出院后,由医生对他们的身心状况进行评价,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在肢体功能方面,护理计划主要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并运动,一般2次/d,30min/次,以防止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在语言功能方面,护理计划主要促使舌头向左右及前方口角伸出,通过吮手指、吹口哨、舌内侧回旋等方式,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循序渐进的恢复。在心理方面,肢体、语言功能障碍会使很多患者表现为思想负担重、悲观失望等,因此还需要对患者做好常识宣传,促使他们了解疾病的发展及恢复,通过娱乐、鼓励、帮助等方法让他们树立生活的自信心,以配合家庭护理。同样,在3个月后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评价。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传统指导护理后,相比护理前,5级肢体功能患者由之前的0例增加为6例,1级肢体功能患者也由2例减少为1例,肢体功能有一定的好转;语言功能为0的患者在护理前为11例,护理后减少为7例,患者的语言功能在传统护理后没有改善甚至下降,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家庭护理前后肢体功能5级患者由0人增加为25例,同时1级肢体功能患者由护理前的5例减少为0例,表明患者肢体功能在家庭护理后有非常明显的改善。语言功能值为0的患者由9例增加为16例,表明患者的语言功能在家庭护理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恢复,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的前后比较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

同时在实验组患者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没有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症状,对护理效果持有较大的信心,没有过度的悲观失望,能够积极配合患者家属、社区进行治疗,综合恢复效果较为明显。

3结论

3.1护理效果比较分析 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通过传统的出院指导,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随访,由于护理实践具有片段性,不能够针对患者出现的健康问题来实时满足患者需要。因此传统护理前后患者在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方面的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出院后,由专业护士实施家庭干预,工作方法为护理程序,护理导向是患者的健康需求,为患者所提供的是与心理、胜利和社会三方面健康需求相符合的较为综合科学的个性化家庭护理,因此在护理前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比较,也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结果比对照组明显要好。

3.2家庭护理的原理 实验组患者通过家庭护理,使得他们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有了很大的好转,护理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有明显差异。家庭护理中的按摩能够使得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加强,对肢体感受器进行刺激,同时调节神经营养功能及新陈代谢,最终实现预防肌肉萎缩的效果,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痉挛,促使肌力能较快恢复作用。被动运动指的是将患者关节作为中心,通过外力来使得患者的肢体活动,在保持关节活动度的同时预防肌肉和韧带的萎缩。家庭护理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关注,如果患者的状态较为兴奋,情绪较为良好,那么他们大脑皮质具有较高的觉醒水平,神经元功能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抑制杰出,使得神经异化过程出现,会有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

3.3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 在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家庭护理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从心理和生活两方面同时着手,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避免后遗症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

在心理护理方面,脑梗塞并人很大程度上年龄较大,很多是突然发病,一般不会有心理准备,患者会在病情稍微好转的时候出院回家,因此当看到曾经熟悉的生活环境,会联想到脑梗塞发病前的一些事情,触景生情而情绪低落,较为痛苦。且由于脑梗塞并恢复较为缓慢,患者对自己是否能够康复不具备信心。回到家里需要别人为自己处理大小便、喂饭等,生活不等自理,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失眠、焦躁不安的情况,患者的脾气会变得怪异、焦躁易怒、不肯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经常发生心理问题,此时患者的家属应该与其主动积极接触,多进行安慰、关心和陪伴,用乐观阳光的心态去鼓励、影响患者。另外还需要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实例去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尽快康复的信心,向患者耐心解释疾病康复中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促使患者意识到,身体的康复不仅仅依靠药物,心理、精神的愉快更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生活护理方面,①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脑梗塞患者大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因此在饮食上需要秉承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丰富、低脂的原则,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鱼虾、瘦肉和含碘的事物,对于肥肉、甜食糖果、动物内脏、蛋黄、猪油等事物尽量少使用,如果患者吞咽困难,应该采取头高侧卧位或坐位的方法进行进食,且速度要缓慢。②要注意避免感冒和便秘。因为活动受限,行走不便,患者肠胃蠕动缓慢,会有一定的便秘,因此应该多吃纤维食物和蔬菜以防止便秘,同时要保证房间空气新鲜,每周将食醋加热进行消毒,避免感冒导致病情加重。③应该防止褥疮,为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脑梗塞患者长期卧床,因此需要保证床铺干燥整洁,勤换衣服,并用红花酒对身体受压部位进行揉搓。在为患者翻身时,需要注意保护,防止坠床。

参考文献:

[1]郑舟军,关舟娜,乐富军,等.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B):692-693.

篇9

[关键词] 早期;中医康复;护理;预后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131-02

脑中风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随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 h或以上。脑中风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70%以上的患者预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负担[1]。因此治疗目的中降低其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医学强调与发病同步开始进行康复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脑中风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脑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30例,平均年龄(55.45±10.17)岁;病程1~3 d;出血性32例,缺血性40例。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有影像诊断依据,中医诊断依据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3]。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失语及不合作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绝对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蛋白、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流食,必要时给予鼻饲;保持会清洁、干燥,大便通畅;高热时给与物理降温,预防压疮和呼吸道感染。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早起进行中医康复护理。

1.2.2.1 按摩及被动运动 入院后第1天即开始对患肢进行肢体按摩,改善血液循环,维持肌细胞的活性,预防褥疮和静脉炎,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尤其要注意肩及下肢的按摩,按摩时要轻柔,缓慢进行,对瘫痪部位应以按摩揉捏,对拮抗部位应施以轻抚性的按摩,防止肌肉关节挛缩,患胶置于功能位,勿使肢体关节扭转、弯曲;采用按、摩、揉、捏四法,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先轻后重有节奏地按摩,以减轻其痉挛性收缩,灵活活动;帮助和指导患者肢体关节屈伸、旋转,肩关节外展、内外旋,2次/d,每次30 min,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大到小。

1.2.2.2 针灸 入院后第2天对患者实施针灸的康复治疗,半身不遂者上肢取曲池、外关、台谷;下肢取环跳、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等穴;口眼歪斜者针刺阳白、牵正、迎香、人中、地仓、合谷等穴;语言不利者针刺哑门、通里、金津、玉液,同时给予艾灸神厥、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膀胱俞、百会等穴;每天1次,每次进针后作提插行针,使针感向远端扩散,每次10~20 min [4]。

1.2.2.3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以成为致病因素。中风患者情绪急躁、易怒,应加强健康宣教,及时进行疏导,保持情绪稳定。灵活运用心理学及中医护理学知识,做到耐心、细致、体贴、关心。想方设法调动患者内在潜力与积极性,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支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及4周后,参考文献[2-4]采用欧洲卒中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ESS)评价神经功能,采用简式(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运动障碍严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评定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上下楼梯、行走、轮椅转移、上厕所10个项目,每项10分,满分为10分(其中>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40~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40分为需要很大甚至完全帮助)。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ESS、FMA、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ESS、FMA、ADL评分均较入院时高(P

3 讨论

脑中风是近年来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组突然起病的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主要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随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 h或以上。其病死率及致残率高,70%以上的患者预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负担。因此,治疗目的中降低中风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中风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存在着重治疗轻预防、重药物轻康复的护理倾向。近年来强调的早期护理,即在发病3 d内,在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基础上实施的康复护理措施[5],对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功能,发挥代偿功能,减少伤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可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等后遗症的发生。中医学认为,中风发病由于人体正气不足、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内外因素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产生虚、火、痰、瘀等病理变化而致气机逆乱发病[6],中医康复采用多种按摩手法及针灸刺激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联络,达到疏通经气、调节阴阳的功效[7]。

本研究显示笔者对于36例脑中风患者,进行早期的中医康复护理,结果显示出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ESS、FMA、ADL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对于脑中风患者实施早期的中医康复护理,能增强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小梅,阎霞.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5):286.

[2] 黄壮光.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7):52-53.

[3] 张曼.浅述脑中风患者分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及应用心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158-159.

[4] 黄璇,李如祥.针刺放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13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8):51.

[5] 陈彦柳,周开斌.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脑中风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123-124,129.

[6] 朱蕴红.早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2,34(8):1191-1193.

篇10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90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nursing in promoting maternal rehabilitatio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GUO Jin-mei. Guangdong Province Qingyuan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ngyuan 511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nursing in promoting maternal rehabilitatio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90 cesarean section women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postoperative nursing regimen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nursing measure.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first defecation time, first exhaust time and bowel sounds recovery time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32 great satisfaction cases, 12 satisfaction cases and 1 dissatisfaction case,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7.8%,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14 great satisfaction cases, 20 satisfaction cases and 11 dissatisfaction cases,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s 75.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nursing; Rehabilitation effect

如今选择剖宫产的产妇越来越多, 产妇术后康复效果成为临床的关注重点, 产妇的母乳质量、机体恢复状况均与产后康复效果有关[1]。以往的许多研究提示中医综合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机体康复具有积极效果[2]。为此, 本院对近两年来实施剖宫产的产妇采用该护理模式, 并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行剖宫产产妇, 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27.2±5.1)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1±

3.4)周;体重61~82 kg, 平均体重(72.7±9.6)kg。观察组产妇年龄22~43岁, 平均年龄(28.4±5.5)岁;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38.9±3.5)周;体重63~84 kg, 平均体重(73.1±8.7)k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输液、防控感染、促进宫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实施中医综合护理, 核对姓名无误后诊断患者病情, 向其讲解治疗方法及效果, 取合理, 松开衣着, 暴露治疗部位, 做好保暖措施, 具体如下。

1. 2. 1 中药热庵包足浴 中药配方:产后熏洗方(协定处方)1包, 益母草(粉)20 g, 当归(粉)10 g, 桃仁(粉)10 g, 艾叶(粉)10 g, 泡姜(粉)6 g, 川芎(粉)10 g;中药热庵包配方:吴茱萸50 g, 紫苏子50 g, 莱菔子50 g, 葶苈子50 g, 茺蔚子50 g, 小茴香15 g, 中药热奄包(协定处方)1包。实施方法:将上述中药足浴配方研磨至粉末, 而后置于足浴专用袋, 袋子质地为无纺布。在直径30 cm、高14 cm的塑料盆中加入100℃开水, 浸泡药袋30 min, 水温≥40℃, 若水温过低, 则加入适量热水, 当水量在塑料盆的2/3处时, 将塑料盆置于床尾处, 产妇坐于床边, 双脚放在温水中浸泡。热药包温度保持在60~70℃, 在患处来回推烫, 先快而轻地推烫, 逐渐放慢速度, 当药包降温至40℃左右, 在患者耐受范围内, 予以固定热敷, 盖大毛巾, 治疗时间约20~30 min, 1次/d, 连续浸泡4 d[3, 4]。每次足浴前应排空大小便, 对其讲明中药足浴的作用、正确方法及相关事项, 讲明足浴没有任何副作用, 提高产妇的配合程度[5]。餐后30 min内或者空腹最好不要进行足浴, 以免末梢血管扩张引起消化不良[6]。中药热庵包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 询问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感受, 告知患者预期的治疗目标。

1. 2. 2 情志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交流, 了解其心理状态、精神和情绪, 多讲产妇感兴趣、愿意听的话题, 用友好的交谈使产妇保持愉悦的心情。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及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等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通过服务技能、护理态度、病房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 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非常满意32例, 比较满意12例, 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7.8%;对照组产妇非常满意14例, 比较满意20例, 不满意11例, 护理满意度为75.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产妇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c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54.4±6.1)、(24.5±2.7)、(16.3±3.6)h, 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67.7±7.5)、(34.4±3.6)、(22.4±3.8)h;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妇行剖宫产后, 由于麻药的影响, 肠胃功能通常会出现暂时性的抑制症状, 不适感明显加重, 对产妇的术后康复十分不利[6]。中医综合护理包括中药足浴、中医按摩、情志护理等[7-10]。足浴有助于改善产妇睡眠、缓解疲劳感, 而且有舒经活络、促进排气、强肾固本及镇痛等效果, 有助于产妇术后尽快康复;情志护理可消除产妇产后抑郁等不良情绪, 使之心情舒畅, 能够主动配合医生做康复护理;中医按摩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产妇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功能, 提高机体免疫力, 促进排气、改善肠道蠕动及子宫收缩能力, 同时还有消积理气、健脾益气等功效[11-15]。中医综合护理三管齐下, 因此护理效果显著[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