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律意识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增强法律意识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伴随着人们医学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人们在医院就诊的过程中法律意识观念逐渐增强。在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如果未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或者操作不到,极易产生护理纠纷。重症监护室由于所收治患者的特殊性,导致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纠纷发生几率较高,因此加强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提高对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可以有效增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能力和法律意识,对于消除护理纠纷、保障个人权益有着重要作用。以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实施增强护士法律意识措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增加护士法律意识后,取得了显著成果。
1资料
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重症监护室自2012年7月在重症护理工作中采取增强护士法律意识的措施,从实施措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之前收治的患者中,男258例,女202例;患者年龄为17-}-76岁,平均年龄为(18. 38士2. 69 )岁。实施之后收治的患者中,男255例,女105例;患者年龄为18-}-75岁,平均年龄为(18. 18士2. 7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LO. 05),研究具有可行性。
2方法
2. 1重症护理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1)知情同意:重症监护室在对患者实施急救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患者病情恶化而采用紧急医疗措施,在实施这一措施之前需要事先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患者全面理解采取急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性,在患者充分了解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但是对于部分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清或者处于昏迷状态,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同患者的家属或者亲近的人进行告知,在征得同意的基础上签字确认,对于重症科的患者往往对自身病情较为关心,希望能够了解自己病情的发展情况。作为护理人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委婉的告知。与此同时要注意照顾患者的感受,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同患者进行耐心的交谈,防止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刺激。
(2)护理告知:随着各种法律法规的相继出现,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在对患者开展护理服务时,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告知认识程度不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告知时不负责任。所告知的内容往往存在着内容片面、缺乏真实性等问题,并且告知时护理人员态度冷漠,缺乏有效的沟通。一旦患者感觉自己的利益未得到保障时,就会出现医疗纠纷川。因此要确保护理人员能够认真的履行护理告知义务,认真、负责的将相关内容对患者进行告知。全面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在对患者执行各项特殊操作前进行明确的告知。
(3)医疗收费: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危重、复杂、病情发展较快,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会使用多种特殊药物、仪器设备及检测仪器,因此重症监护室患者每天都要承担较大的医疗费用。重症监护室患者医疗费用一般是普通患者的好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往往会因为拖欠医疗费用而与财务科发生纠纷。出现这种情况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同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若确实无法承担医疗费用,应该耐心协助患者按照财务相关制度办理好各项手续。
2. 2具体方法和措施
(1)开展专题讲座,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护士法律意识。重症监护室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护理风险,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修养。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护士具备较为敏感的观察力和对问题解决的能力,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护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修养,在工作中时刻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全面加强对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得护士能够在临床上以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法律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川。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使得护士学习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全面提升护士的法律意识,使得护士将遵纪守法融入到整个医疗护理之中。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对患者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前,要认真的执行查对制度,减少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在开展护理工作时若对医嘱内容存在疑问,要同医生进行核对后方可实施。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要始终将批判性思维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使得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出主动性川。严格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在对患者执行各项操作之前要严格查对。将患者病情发展变化情况及时的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医嘱内容。
(3)将护理文书记录准确、全面:护理文书是获取患者救治依据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医院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根据。护理文书的书写一定要按照规范进行,确保护理文书书写的全面、准确、详细。一旦护理文书不准确或者不全面,那么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将无法保证医院的合法权益。一旦患者因为疑问而产生医疗纠纷时将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
(4)全面提升护士的专业素质,降低医疗纠纷的产生。重症监护室受经济条件的影响较大,需要患者积极的配合。为了更好的完成重症监护室工作,需要护士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力度,采用多种形式提升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通过培训使得护士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护士内容、注意事项、适用症状、技术要点,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减少各种医疗纠纷的产生。
2.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 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的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丫检验,PGO.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 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变化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之后护理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PGO. 05)。见表1。
3. 2实施前后护理纠纷发生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之后护理纠纷发生率较之前明显较少(PGO. 05)。见表2。
4 讨论
篇2
关键词:监狱危机警务 法律意识 监狱警察 服刑人员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飞腾,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的交流融合,这使得民主法治观念在人们心中开花结果。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机器,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工具,它的安全与稳定不仅关系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因此增强监狱干警的危机警务处理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
这些年来,监狱事故频频发生。2009年度网络第一热词“躲猫猫”,红遍大江南北,起因为看守所里发生的一起因玩“躲猫猫”游戏头部受伤而离奇死亡的事件,一场以“躲猫猫”为标志的舆论抨击热潮迅速掀起。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在监狱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漏洞,监狱警察还存在的现象。而这些却只是监狱危机出现的一部分原因,监狱危机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缺乏法律意识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这方面有以下几点:
①监狱警察法制观念不够强,在监狱管理中注重政权、忽视人权。
②仍然存在大量、滥用政权缺乏职业道德的人。
③监狱设施简陋,没有形成有效地制度化、程序化的有力保障,使得服刑人员脱逃容易。
④经费保障不到位,后勤保障方面的法律意识不够导致罪犯参加生产劳动时间过长,心情易浮躁,也易发生事故;正如环境问题出现一般,监狱危机的出现不仅有天灾,亦有人祸。我们在危机过程中要树立法律观念,法制意识,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服刑人员,为我们共和国建立现代文明的监狱制度,国家的发展而终身奋斗。
那么对监狱内危机警务的处理措施中的“法律意识”有哪些呢?
①“居安则思危,思危则有备,有备则无患”。“监狱危机意识及预警机制的法律意识”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时刻准备着”,这一标语随着《我是特种兵》的火爆而在网上风靡一时,这不仅仅是一句台词而更多的是祖国和人民对监狱机关工作者及其他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工作者的要求和期望。“防患于未然”才是上上之策。
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乏辨识危机、迎接危机、处置危机、化解危机的准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健全“监狱危机事务预防的法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成功处理危机减小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的关键环节。
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急的法律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当危机无法避免或已经发生时,应急措施的操作和实施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对监狱机关工作人员能力的审核和考验,在这时候机智和反应能力是关键。因为真正处理和纸上谈兵根本就是两码事,危机处置不仅关系到监狱机关自身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更是关系到社会治安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④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好后勤保障准备工作的法律意识由此可见一斑。对危机的处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勤保障主要包括人力、财力、物资、基本生活、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讯、专业技术保障等等。例如在追捕逃犯的处理上,警示性的路卡路牌、追捕用品、防狼器、烟雾弹等制服性器物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提高处置的效率,抓住战机,保障民警的人身安全。在对于消防问题的处理上,消防器材的准备也是消除危机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后勤保障等基础性工作的健全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⑤“阳光工程”,提高透明度和公众知情度的法律意识的作用不言而喻。国家是人民的机器,监狱是国家机关,所以监狱也是人民的机器,机器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更好的运转、才不会生锈。阳光是照亮黑暗和腐朽的利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一双双眼睛的光芒汇聚成一束束阳光,照亮监狱的殿堂,拓宽公众监督渠道,自觉的接受人民的监督不光是监狱工作者的义务更是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和要求。有利于监狱事业的长远发展。
监狱内危机警务处理中法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而产生警务危机后,警务危机处理中,我们又要通过法律语言,通过法律意思,教化罪犯,达到成功预防和组织监狱危机的目的。人民民主法治意识的加强,法制意识日益在人们心中开花结果。如何解决它,怎样才能解决好它,是监狱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如何增强监狱内危机警务处理中的法律意识这项工作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张建秋,相堂梁.危机干预在监管改造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监狱,2006(6).
[2]南方忠,秦川.构建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服务于经济和国防大局.千辙网,2005年1月2日.
[3]中国亟待制定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法.千辙网站,2006年1月7日.
篇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保护自己就医权利的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更加重视,近几年护理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为了提供更高层次和要求的服务,适应新形势护理服务模式,护士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必须重视法律意识的培养,才能有效减少实习期间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并对今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为此,展开了对如何提高实习护士法律意识的探讨。
强化护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强化护生法律意识,使其在临床护理实习中,言行谨慎、细致、耐心,学习提供周到、科学、严谨的护理服务,这是护理专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基本要求。
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通过临床高年资护士的带教,使护生的法律知识增加,法律意识增强,使其进一步认清护理专业中各项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并能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将来的工作中。主动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具有法律意义的义务去履行,从而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整体化服务。
保护自身及医院的合法权益。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具有较丰富的相关知识,可预防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医疗纠纷,在处理时也会从容不迫,有理有力有节,依靠法律保护自身利益乃至医院的合法权益[1]。
提高护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开设法制课:首先护生在进入临床科室之前,需进行5~10课时的法制课。使她们在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条文的基础上,结合病例,讲解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使她们要学法、懂法,以便更好地守法。
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带教老师要求有10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大专以上学历。临床带教老师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重视带教老师的实际考核,只有考核双优秀者才能胜任。
带教中贯穿法律知识的讲解:①结合临床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高年资的老师可以结合临床实际,一方面讲专科的理论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讲不按照规章制度去做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让护生理解:护士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交往是最密切的,服务的对象是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半点马虎[2]。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是防止一切事故的关键。②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在进行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嘱和护理常规,根据分级护理原则切实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正确执行各项技术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即使面对一个昏迷患者或是无表达能力的患者,也要严格完成每一次护理操作,遵守每一个操作规程。要让护生意识到护理人员如果违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将构成侵权,甚至犯罪。③向护生讲明精湛而娴熟的操作技术的法律意义。如果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在抢救危重儿时因头皮针几次穿刺不成功不能很快进行输液给药,延误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效果;新的医疗仪器不会使用,没有仔细看说明书等,都会影响医疗护理质量,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发生医疗护理纠纷。为避免纠纷的发生,护生应努力练熟每一项护理操作。④让护生明确自己的职责。护士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对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擅自处理,不单独进行治疗性护理操作。在工作中不应感情用事,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护生要密切观察,在第一时间告诉医生和带教老师,否则,发生问题护生要承担责任。⑤培养护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在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生失误,不论问题大小、轻重,要立即报告带教老师、护士长或在场的医生,不隐瞒事实、情节,立即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把不良后果缩小到最低限度。遵守科学的方法,保持科学的工作作风,不接受患者及家属的无理要求,做好患者的身心护理。
讨 论
加强护生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护士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护患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增强法律意识的必要性。护生在实习期间就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仅很快地掌握了护理技术操作和专业理论知识,还懂得了作为一名护士应具备精湛而娴熟的护理技术和护理知识的重要性。能主动地学习、练习、观察病情,并与临床所学的知识相结合,为今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强法律意识与实践的关系:①护生能主动将相关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在为患者做各项护理操作时能主动地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使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保护患者的隐私权。②护生懂得了护理文件的法律效应。懂得了临床护理记录不仅是检查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法律上也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3]。因此护生能自觉按照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的格式和内容认真填写,护生的责任心自然得以加强。③护生能严格执行医嘱,执行查对制度。医嘱通常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应一丝不苟地执行医嘱,但如发现医嘱有明显错误,护理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并向医生提出质疑,更正无误后再执行,不能盲目执行医嘱,应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娇江,孙继良,刘玲.关于强化护理管理中法律意识的思考.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46.
篇4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现状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应该通过完善培养机制的方法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过程中应该从法律意识的组成结构到法律意识所包含的作用等等方面入手,目前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机制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所以需要高校去进一步的完善想出比较系统健全的措施方案,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目前大学校园中的法律教育机构都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在课程安排上也不尽合理,大部分的高校在法律教育上都没有专门的教学领导来管理,所以法律教育就经常得不到重视,在法律课程安排上一般最多的就是《思想道德与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其他课程都很少涉及,所以在大学校园中并没有作为一个必修的课程来分配,教师在教学时经常会将教学的课时进行缩减,这样教学的内容也就得到了限制,许多法律教学教师并没有足够的法律专业知识,所以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必然是有限的。对于大学生法律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当具备专业性的法律知识,但是目前的形式与结果却不尽如意,高校中担任法律专业的教师并没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有些高校甚至在法律专业安排上没有采取特定的教师安排,教师在教学时也是完全的照搬课本进行讲课。如今高校并没有将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学校的管理机制进行明确的列出并颁布,所以高校许多学生对法律意识并没有做到人人参与,而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并没有真正的实现,高校管理者在管理上首先应当给学生做好示范的榜样,做好一个带头的工作,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这也是多数高校管理者需要努力培养的法律意识精神。如果高校管理者都不能严格的遵守法律规章,自然学生也不会去主动地培养法律机制意识。高校在法律专业上的考核方式也较单一,考试的内容也多为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所以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更加注重的就是考试的成绩,这样的做法完全将法律知识的学习放在了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上,而且学生也并没有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法律制度的重要性,还有许多的教师在教授法律专业知识时也没有足够的热情,对待工作也就不会付出太多的心血。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路径探讨
(一)将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一手抓
对于大学生的行为思想来说除了法律制度是一种约束了,道德规范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约束力,只是法律制度是强制性约束力而道德规范是人自发性的约束力,要想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机制首先应当让大学生对法律有个深入的了解,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教师应当为大学生灌输正确的法律知识,并且要让大学生学会法律的自我保护,现如今网络发展如此迅速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网络危机,大学生如果不能有一双公正严明的法律约束力必然会迷失自我。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法律制度进行教授还需要对其进行道德教育,这样大学生才能建立起法律机制意识,教师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道德素养,让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并且形成一个理性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大学生应增强自身对于法律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
要想让大学生具备法律意识首先需要让大学生对法律有个正确的认知,教师需要让大学生对法律产生一种认可,并且让学生认为法律是可以帮助生活和学习的,国家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是前提,这样大学生才可以在法律面前产生一种信赖依靠的心理,并且认为法律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就目前而言我国在法律上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立法,但是不可否认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许多大学生其实内心深处是很具备法律观念的,但是他们往往表现出的法律知识却又是贫乏的,所以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且教授专业的法律相关知识,其根本就是希望让大学生对我国的法律制度永远保持一种信任与认可。
(三)优化教师队伍,依法治教
法律教育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是众多的,而其所包含到的面也是很广泛的,所以法律专业的教师除了具备法律意识外还应当在理论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教师的教学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热情,所以选择一个好的教师也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当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学生在与教师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对法律知识掌握的比较全面自身也很遵守法律规章制度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会相对的优秀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每个学生尽可能的保持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也都会影响到学生日后对法律制度的判断与实施。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从自身做起,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并且在学生学习之余让学生建立起法律意识,在教学时保持坚持依靠法律制度来管理的方针一定可以让大学生的法律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四)建立有效的法律教育渗透机制以及考核激励机制
法律教育的渗透机制是高校法律教师需要遵守的教学原则,通过这种渗透的方法采取非直接的方式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接触到了解到法律机制,让学生在学习中以及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对法律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要想让大学生建立起法律意识单纯依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其实法律意识可以渗透在其他的大学学科课程中,作为大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所以高校的教学与管理是影响大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高校在教学时需要反复不断的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除了课堂时间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甚至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的拓展活动等等。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考核制度可以让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自我增强,这种途径是不需要教师的监督的,学生会自发性进行法律教育的学习,通过这种评价的考核方法会让学生更加理性与深刻的面对法律教育教学,但是教师在这一评价考核中需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系统甚至是考核的方法标准等等内容,这些都是保证法律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对于法律专业的教师而言为了提高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高效也可以适当的开展奖励制度,除了精神奖励还可以适当增加物质上的奖励,这些都是促进教育工作者更加努力工作的途径,在这种激励政策下教师会更加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也会更加肯定大学生法律意识机制培养的重要性。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护理纠纷;发生原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12-01
随着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病人用法律维权的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分析和讨论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防范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护理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相对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少数护士对护理行为的法律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护理行为缺乏严肃性,往往被患者和亲属认为是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
1.2 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 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态度生硬,技术水平不过硬,对待病人没有同情心和爱心,依赖陪护人员作基础护理。往往引起患者的不满而引起纠纷。
1.3 工作失职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医护人员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查对和交接班制度,护理管理者管理不严,缺乏指导,监督作用,疏于管理,而造成制度流失,护士缺乏慎独精神使治疗护理过程中产生医疗差错和事故。
1.4 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由于病人来自不同阶层,年龄,生活方式、性格,文化等不同,医院提供的服务很难满足病人和亲属的所有需求,护士没能做到与病人有效的沟通,不了解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及社会需求,常常会引起误解而产生纠纷。
1.5病人的价值观念改变 随着改革者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看待医患关系时把医疗服务活动看成了单纯的经济交往,即商品交往,使得医疗纠纷与病人的健康权益、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病人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向院方提出的经济补偿,已成为其重要目的[1]。如:目前一些非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案例中,不少病人为达到个人目的,向医院提出无理要求,常常漫天要价;或者抓住一点不放,纠缠不休,企图达到自己能够减免医药费,甚至得到额外补偿的目的。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法律观念 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个别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责任心不强,使护理纠纷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护士转变观念,学习和熟悉国家的有关法律,而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护理道德观来评价自己的护理行为,要熟悉自己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问题。护理人员要学法、懂法、用法。深化护理改革,依法实施护理管理,组织法律知识讲座,进行案例分析、对比。注重能力修养,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遵守职业道德和履行告知义务。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2 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目前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做到对病人尊重体贴,服务热情周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与病人进行有效的购通。即使工作出现某些失误,也可得到病人及亲属的理解。从而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2.3 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 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容不得半点马虎,各项制度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护士必须严格遵守,工作中要有严谨求实的作风和求真务实的精神。高度负责认真完成好每一项操作。护士要加强技术训练,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才能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2.4 加强各级管理,积极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管理者要关心和掌握护士的心理、生活需求。技术上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还要加强提高素质的培养,保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合理安排班次。加强内涵建设,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护理部要定期召开会议,对每一起纠纷进行及时、客观、深入的讨论。分析客观因素,查找主观原因,及时做出处理,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从而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5 提高认识,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潜在性法律问题是近年来护理纠纷发生率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2]。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积极主动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院可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相关条例学习,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医疗法律法规知识”专题讲座,籍此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做到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履行法律程序,避免纠纷。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律的不断完善,患者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进而导致医疗纠纷不断的发生,而大部分的医疗纠纷都是医护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导致的。虽然护生在思想上能够知道护理中容易导致医疗纠纷,但是却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对于容易出现医疗纠纷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规避,容易造成护理中的风险,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实习护生在与患者沟通方面存在着的欠缺,与患者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而导致患者不配合护理等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患者顺利康复,也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对策分析
2.1临床教学中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活动在中医护理临床带教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满足实习护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例如,可以组织实习护生进行查房,进行病例分析以及健康教育等。通过采用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调动实习护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实习护生积累更多的护理经验,确保实习护生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保证带教教师的时间针对中医护理实习临床带教中,带教时间不足的问题,应充分保证教师的时间。医院应尽量安排白班带教,让实习护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这不仅不会耽误到带教教师的时间,还使实习护生得到了一个锻炼的机会。因此,在实际的带教工作中,教师应该有所变通,在时间的安排上尽量的紧凑,保证带教时间的充足,使实习护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学习和实践。
2.3加强对实习护生的岗前培训在实习护生上岗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培训的内容就是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知识,以及增强实习护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强调在护理中容易出现的风险,并且防范风险的措施等。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岗前的培训,使实习护生能够接受到一次系统的教育和学习,不但促进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也相应的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篇7
如何减少或杜绝护理工作上的失误和缺陷引发的医疗纠纷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现就我院2001~2007年45例护理差错做出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1~2007年发生护理差错事件共45例。
差错性质分类:①因责任心不强,未认真进行“三查七对”造成的差错20例(44.4%)。包括药物剂量加倍输入、新生儿手名条性别填写错误、处理医嘱时漏写治疗单,未给患者及时用药。②因未认真进行交接班7例(15.6%)。孕妇注射杜冷丁等特殊药物后未交班、新生儿卡介苗重复注射等。③因巡视病房不及时5例(11.1%)。紫外线消毒房间时,未按时关闭开关,造成患儿及家长眼睛灼伤,化疗药物外渗未及时发现。④因护士经验不足4例(8.9%),会阴侧切伤口缝合不当造成阴道狭窄、备皮刀划伤新生儿手指、观察产程不严密或临床经验不足发生BBA。⑤护理记录5例(11.1%),护理记录不连贯、提前记录、性别填写错误、涂改等。⑥其他4例(8.9%),操作技术不规范、服务态度等问题。
护理差错相关因素原因分析:①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三查七对”执行不严而出现的差错占较高比例。护士过于自信,存在侥幸心理,在处理和执行医嘱过程中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导致护理差错发生。交班不认真,流于形式,疏忽大意,护理记录不及时、准确,这类差错极易引起医疗纠纷。观察病情不仔细,低估病情,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巡视病房不及时,对特殊治疗、特殊护理病人不能做到心中有数。②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护校教学质量的下降,护理人员业务不熟,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佳,专业知识欠缺。由于工作时间短,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都相对缺乏,技术水平不过硬,工作经验少,对临床中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判断、处理或采取预见性治疗护理。③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病床使用率高、周转快、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不良的工作环境等易导致护理差错频繁发生。④法律意识不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淡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病人及家属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逐渐增多。
防范措施:①护理工作程序化: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查对制度应持之以恒,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②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护理工作薄弱环节,强调护理工作的自查和互查。 ③提高护士的各种素质及能力:包括专业素质、医德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的培训及提高。④建立良好的带教制度:选择业务好、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优秀护士带教,要求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加强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心,每年组织带教老师进行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⑤工作压力的应对:合理调配上班人员,做到弹性制排班,尽量减少护士工作的超负荷现象。医院重视支持系统的完善,明确职责,避免护士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非护理性的工作中。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定期举办一些护理活动。⑥强化护理行为中的法律意识,不断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及卫生法规,明确法律与护理工作的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小 结
为了避免护理差错,护理工作要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文明化、科学化,不断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红云.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及防范.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4 (1).
2 于莲凤.护理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河北医药,2006,5(34).
篇8
[关键词]新形势 财务人员 法律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重大改变,而当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还存在不少的差距,法律意识、原则性、责任感以及敢于与违法违纪现象抗争的勇气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新形势下增强财务人员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财务工作是指在国家法律、制度的指导下,按照资金运动规律运用和管理单位资金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活动,包括财务会计、财务审计、财务监督等等。财务人员对单位的财务工作负有重大责任,甚至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各种形式的财务犯罪、腐败逐渐增多;新的财务准则、财务制度及其相关的规定不断出台,经济纠纷的外部形态也不断翻新,财务人员对工作中必须的法律知识准备不足,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局面,极大地限制了企业依法理财,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财务人员应不断强化自身法律意识,学习财经政策法规,依法理财、规范财务行为,这对于维护我国经济秩序的和谐稳定是十分必要的。
二、强化财务人员法律意识的途径
根据财务工作的职业特征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强化财务人员法律意识的具体途径有以下三种:
1.自我法律意识的提高
财务工作与经济利益联系最为密切,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如果财务人员具备足够的法律意识,就可以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严格遵守财务法规的有关规定。而财务人员在选择财务职业之前,对此就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经济法、会计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自我修养,坚持时事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财务人员要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修养,将法律意识转化为内在精神品质,规范和约束自身财务行为,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工作义务,努力做一个品质优良、纪律严明、作风严谨、一尘不染的执法者,为企业财务管理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2.加大法律培训的力度
据了解,企业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往往不是因他们缺乏财务专业知识造成的,正是由于他们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法律风险意识以及缺少适宜、详细的规范指引造成的。这与我国财务法规培训力度不够有重大关系。为了能够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必须加大经济法律法规培训力度。目前,针对财务人员培训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岗前培训,另一种是在职培训。岗前培训一般是在校学习的形式,在这一阶段,财务人员将会系统地学习相关的业务技能及法律法规,如《税法》、《经济法》等等,但因为这样的学习缺乏实践操练,往往是纸上谈兵,效果不甚理想;在职培训是指财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继续学习,这种学习因为有实践经验,效果较好,但学习时间受到限制,这就需要所在单位及领导提高对财务人员培训的重视,为财务人员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以上两种培训方式各有利弊,只有扬长避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财务人员既能在岗前培训中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又能在今后的培训中继续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等知识,尤其是要懂得与财务业务密切相关的证券、金融、保险、税收、贸易等经济法律知识,对财务人员提高法律风险意识,更好为经济活动服务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3.增强法律监督的效力
加大法律监督力度是强化财务人员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财经法规是经济工作的准则,健全的财经法规是制止和防范财务人员利用经济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财务职业之便,主观蓄意职务犯罪的保证。涉及企业财务管理的经济法律规范必须加强和完善。就经济监管系统建设而言,不但要促进企业内部财政体系的监督和审计,更应尽快完善和健全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以此约束和监督企业的财务工作;同时,国家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部门依法等国家经济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财务检查和审计,尤其是要加强对财务准则、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以约束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同时还要提高法律责任的确定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明确规定具体的惩治措施,根本上加大对职务犯罪地执行力度和处罚力度,真正使经济法律法规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高压线,督促财务人员能够在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判断。
三、结语
要充分重视加强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建设,通过在职培训、自我修炼、法律监督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财务队伍的培养,要不断强化法律法规意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财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需要。总而言之,新时期的财务人员应从思想观念、财务管理和实践、财务模式等应用上进行创新,遵守相关政策、法规、制度,认真履行财务工作职责,适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牛如照.企业财务管理概论[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2]李庆霭.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篇9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65-02
养成教育是把一种意识、思想、行为经过培养逐渐内化的过程。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对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然而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
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的重任大部分由辅导员来承担,然而大多数辅导员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并没有进行过多少相关培训。他们对于如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依法办事没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因此他们在开展学生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因法律意识淡薄而侵犯学生正当权益,或者在遇到突发事件r不能依法保护学生也不能依法保护自己的现象。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财产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从两个方面来正确对待学生财产权问题。
首先是学生财物被盗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高校辅导员不但要提醒学生注意财产安全,还要及时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笔者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遇到的学生财产被盗事件80%的作案者要么是在校大学生,要么有在校大学生的间接参与。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向学生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其次,作为经常和学生直接接触的高校辅导员,有更多可能与学生发生财产纠纷。有的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淡薄,利用工作之便向学生索取收受财物;更有甚者私自制定规则,对违规的学生或者班级进行罚款。这些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在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辅导员的违法行为不但对自己有害,还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引起不必要的冲突与麻烦。
(二)侵犯学生的知识产权
近年来,高校学生与高校教师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有不少高校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论文著作署上教师其本人的名字。大部分学生因碍于导师的面子或者是对导师在学业上的指导的感恩之情而默默地接受。高校辅导员应当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但自己要知道窃取学生劳动成果是违法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知识产权,更要帮助学生增强依法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与能力。
(三)处理学生被处分问题不恰当
对违反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学生进行纪律处分,是高校对学生进行警示、引导、规范的重要手段,对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直接管理者,在对学生进行处分的问题上必须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原则,对违纪违规的学生给予帮助,实事求是,并告知其享有申诉权,允许其对处分决定进行申诉。总之,高校辅导员在对违规学生进行处分时应当注意程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整个过程的合法性。
二、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作为在教育管理一线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认识到依法开展本职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最注重的是应聘者的学生干部经历、应变能力、学历等方面,而对应聘者的法律素养没有明确要求。大部分辅导员并不具备法律知识,虽然在上岗之前或者工作的过程中,学校会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培训,但是其培训内容对法律知识的重视不够,辅导员的法律素养依然是参差不齐。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忽视、漠视、侵犯学生权利的事情时有发生。2003年7月17日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必然选择。增强辅导员队伍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1]
三、对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的举措建言
当前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提高更多的是依赖于辅导员自身的学习,但辅导员的个人学习欠缺系统性和实效性。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辅导员的法律意识,加强辅导员依法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与有效性。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辅导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一)加大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力度
目前高校辅导员通常为“杂牌军”,他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法律、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学、就业指导等,其中法律知识是他们最为缺乏的知识。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辅导员,法律知识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心理辅导、就业指导还是奖惩等都受法律的约束。高校应当尽力加强对辅导员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培训班,并将他们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涉及的法律知识细化、具体化,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与考核,使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成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加大培养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宣传力度
要通过多种渠道对提升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进行宣传教育,把一些经典案例放在法律知识研修班、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沙龙上进行研讨等多种方式来培养辅导员的法律意识,使辅导员从知道哪些是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哪些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到将相关法律知识内化为其自身的行为准则甚至习惯。这也正是当今教育界经常提到的“养成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辅导员真正做到依法律己、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有理有力地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加大学生法律知识普及力度
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学校加大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使学生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水涨船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无形中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提高自身法律素养成为辅导员自己的迫切需求。
四、结语
新形势对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养要求不断提高,他们必须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自觉地依法办事,这也是做好其本职工作的基本保证。依法治校是必然趋势,高校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的有效办法,促使辅导员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良性发展。
高校辅导员需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宪法》《刑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等,还有所在院校的《学生手册》,切实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树立依法管理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随机应变,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果,提升高校的社会形象。[2]
无论我们在哪里,无论我们在干什么,当国歌响起、国旗升起的时候,我们都会停止正在做的事情,静静地注视着国旗的冉冉升起,直到国歌停止、国旗升旗仪式结束。这种行为即是一种潜意识,也是一种观念内化的结果。依法从事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也需要内化为高校辅导员的潜意识,使法治观念在其心中生根发芽。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不但自己应该具备较高水平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也应该通过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依法办事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篇10
一、风险因素分析
1.1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
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会造成责任风险。如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仓促,“三查七对”不仔细,医嘱查对不认真;一级护理未按规定巡视;夜班值班时无菌操作不戴口罩等,是导致差错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护士习惯于按医嘱被动工作,被动应急传呼,较侧重完成有形的操作性工作,而忽视了病情观察等无形工作,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2护士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不够
心内科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由于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自然无法为病人提供必需的护理。此外,护士对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欠熟练,以及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不能及时识别,会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法律意识欠缺
护士不能与病人及家属达成有效沟通,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告知质量不高,是导致护理纠纷或投诉的主要原因。护士的法律意识薄弱,护理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随意涂改,用同一笔迹重抄等,是导致护理纠纷的另一因素。
1.4心内科病人特有的高风险性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均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一些诊疗措施如溶栓等也存在高风险性;生活习惯改变:病人不能适应患病后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卧床大小便、活动限制等,加之大多数病人年老体衰,伴有浮肿,发生压疮、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可能性高。
1.5环境因素
由于地面湿滑、噪音大、病房加床多等环境管理不善引发风险。
二、防范对策
2.1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教育护理人员认真坚持工作原则,遵守规章制度,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严格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等特点,若发生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接班者要及时弥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2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护士应急能力
严格执行护理部制订的护士培训计划,尤其是对新分配来的护士,根据科室特点,制订岗前培训计划,逐项培训、考核;通过晨会提问、业务讲课、疾病护理查房等形式学习护理新知识、新进展。进行护理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教学,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讨论,剖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2.3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矛盾和纠纷。护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学会倾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尤其在实施溶栓、有创诊疗操作等高风险操作时,以适当的方式和语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治疗措施,既要让他们全面了解治疗的目的、效果、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意外,又不能让病人过分担忧紧张,以免加重病情。护士要充分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尊重理解病人,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2.4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讨论、分析,使每个护士都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要求护士必须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文书的书写。观察病情要有预见性,记录要及时准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避免医护记录矛盾。护士长每天检查各项护理记录,禁止随意涂改,同笔迹抄写。
2.5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对于危重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急救室内;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加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