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自我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的自我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的自我管理

篇1

[关键词] 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程度;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c)-137-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的报道很多,对高血压控制率的文献报道也很常见,但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调查并用于指导护理实践未见报道。对体检人群中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了解其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水平,促使其采取有益的生活方式、自觉的遵守医嘱、提高高血压的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和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2005~2006年,在进行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参考中西部城市社区卫生能力建设和重点工作项目组统计的“高血压患者知信行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有效问卷率90%。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

高血压患者对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了解和重视程度不理想。如对超重、肥胖的正确认知率为 55.6%,吸烟的正确认知率为51.9%,高盐饮食的正确认知率为26.9%,中度饮酒的正确认知率为44.4%,高血脂的正确认知率为41.6%。

2.2 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和高血压控制程度之间的关系

见表1。患者的高血压标准采取WHO的标准,即血压

≥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高血压。

表1 对控制高血压的措施认知和血压控制的关系(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了患者对控制体重的认知与血压的控制无统计学意义外,对其他危险因素的认知和血压的控制都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程度与高血压控制率之间的关系

见表2。在调查中按患者的认知程度对患者进行评定,对表1中危险因素认知并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5~6项的为优;3~4项的为良;1~2项的为可。根据体检和实际情况认定其血压控制状况。

表2 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及血压的控制率(例)

经?字2检验,?字2=11.329,P

3 讨论

3.1 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是自我管理的基础

医学研究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稳定的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预防和控制[1],本调查显示只有47.6%的高血压患者知道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肥胖、情绪波动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说明高血压病人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和全面,提示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反复多次的强化学习和健康教育,使其自觉遵守医嘱、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或减少加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2 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控制措施的认知,从而有效地降低血压

高血压作为一种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其发生的最直接因素之一。所以提示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加强高血压控制措施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按时、按量、按次数遵医嘱服药;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减少总热量的摄入,保持低盐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坚持进行有规律的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限酒。同时应注意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精神紧张,植物神经活动均可引起高血压。故提示护理人员应从高血压患者的社会环境、身心状态、心理因素同时着手。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并分析了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与高血压控制率之间的关系,用于指导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延缓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血糖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20-03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abetic health education on self-management analysis

WU Xiaomei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 Guanghan City , Sichuan 618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Observation of diabetic health education on patients with self management role. Methods Knowledge on 108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in outpatient survey and implement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on diabetes mellitus, edu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comparison of the mastery, and changes .Results After a year of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the mastery of diabetes knowledge was increased than before; by comparison of the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 than those before the health education, P

【Key words】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Self-management Blood glucose

据WHO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已跃居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五种疾病之 。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不但见于发达国家,而且见于发展中国家,其中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4000万人,居世界第二(印度第一,美国第三),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1倍[1]。我国不但有庞大的数字,而且还有相当多的人未能被明确诊断[2]。而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较低,科学防治知识尚未普及,疾病的管理水平与卫生服务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糖尿病治疗多采用综合疗法,即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及胰岛素治疗、病情监测及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综合疗法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以及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3~4]。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及有效治疗,减少社会压力,提高患者的身体质量和生活质量,是摆在内分泌医生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5]。因此,通过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环节[6]。我们对10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进行自我管理的效果及血糖水平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2009年在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病人108人,其中男性66例,女性42例,年龄26―70岁,病程3个月―6年,1型糖尿病13例,2型糖尿病95例,均第一次来本门诊就诊。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6人,高中以下43例,大学以上29例。均无严重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均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每位患者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服用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控制血糖。

1.2 方法

1.2.1 对108位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归入电子档案。

采用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的调查,设计统一的问卷调查表,统一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包括:① 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体质量、文化程度、职业、经济能力、有无糖尿病的家族史、有无规律运动及运动内容、饮食习惯、主食、饭量、肉量、吸烟史及量、饮酒史及量、患病时间、高血脂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病史、家族史等;② 糖尿病病情监测内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血压、心电图、糖化血红蛋白;③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病因、症状与并发症知识,血糖控制标准,控制饮食与保持合理营养,适宜运动,低血糖自我处理等。糖尿病患者均接受自我管理教育及随访。

1.2.2 监测指标及方法

收集来门诊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血脂值、血压(这里我们只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统计比较);此后每三个月测量一次。

1.2.3 教育内容

根据以上问卷调查结果,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病情和对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针对患者所需,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帮助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知晓控制饮食与保持合理营养以及适宜运动对糖尿病的良好作用,学会根据饮食、血糖调整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从而帮助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及血糖控制标准,知晓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及并发症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就诊;知晓长期服药和规律服药的重要性,知晓口服降糖药的用法和不良反应,正确掌握注射器注射胰岛素的知识;掌握低血糖的表现和紧急处理措施;学会血糖监测方法;知道保持良好的心态对病情稳定和控制的影响,学习调整心态,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1.2.4 教育方式

理论知识教育采用小组或集体教育方式,每月组织糖尿病患者进行1次讲课,每次安排不同的专题,并发放专题宣传资料;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行为指导、交流或示范,让患者主动参与,循序渐进;随时电话咨询,解决患者存在问题;通过手机短信督促、指导。

1.3 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评价内容指:知晓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及并发症,控制饮食与保持合理营养以及适宜运动对糖尿病的良好作用,知晓长期服药和规律服药的重要性,血糖监测的方法和内容,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及血糖控制标准。

1.4 血糖控制状态分类[7]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计数资料用阳性例数或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应用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3.0软件包分析。

2 结果

2.1 教育前后一年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

2.2 教育前后一年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见表2。

3 结论

糖尿病知识欠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加上糖尿病治疗的复杂性,使患者很难持之以恒遵守。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200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现代治疗要点中,健康教育被公认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8]。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长期的治疗措施需由患者自己实施,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必须通过糖尿病教育获得,糖尿病患者病程漫长,故教育必须贯穿患者一生。而自我教育管理是一种经济、快捷、实用且患者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健康教育的核心,就是使健康教育的对象掌握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糖尿病患者自觉地采取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代谢控制水平,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遵医行为,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减低发病或减缓病情[9]。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并随病程的进展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患者本人都是关键的成员,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是糖尿病治疗计划中的其中一个内容。国内外研究表明[10~11],自我管理水平与血糖控制呈正相关,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可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所谓自我管理[12],就是通过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控制不当冲动,克服不利情境,寻求发展,取得良好适应的品质。其品质的好坏,即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研究发现 ,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对保持相对正常的生存质量起着重要意义。在糖尿病教育中应把握好尺度,指导正确的认识疾病、运用糖尿病知识进行自我管理,避免由于一知半解而造成误解,以至过度控制饮食和担忧病情而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专科工作者应继续加强指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强化长期坚持自我管理的意义,以维持患者相对正常的生存质量。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糖尿病教育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经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比教育前大幅提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也在教育后明显改善。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了代谢可以有效减轻或避免急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使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充分提高。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80.

[2] 傅正. 浅谈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西南军医,2004,6(2):71-72.

[3] 潘长玉,田慧,刘国良,等.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5):420-42.

[4] 孙静敏.糖尿病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1):34.

[5] 刘桂新,张应贵,何振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防治的效果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5):490-491.

[6] 官江,覃业宁.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244-247.

[7] 《糖尿病防治方案》编写组.血糖控制效果评估 [M].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中心,2005:18.

[8] Brown SA. Meta-analysis of diabetes patient education research :variations in intervention effects across studies[J],Res Nus Health, 1992,15(15):409-19.

[9] Brown SA. Effects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in diabetes care [J]: a meta-analysis of finding . Nursing Research , 1988 ,37:223-230.

[10] 戴霞,尹志妙,姚冬芳.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1,16(11):648-649.

篇3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没有绝对的标准,一般来说,保持心理平衡就是心理健康。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的界定,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以下因素:较好的安全感、较充分地了解自己、生活目标较切合实际、与外界保持接触、保持个性的完整、较快地适应环境条件变化、较好保持良好人际关系、能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有适度的自信心、有适度的满足感、对客观事物有适度的关心和兴趣、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才能。按照社会心理文化学的理念,处于同一文化背景或亚文化环境的人,他们的思想、观念、习惯、心理素质等内容应该具有相似特点。图书馆员属于特殊的职业群体,馆员的心理特征一方面具有职业的风采,另一方面又蕴含了其工作所特有的心理内容。

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状况,对馆员的心理素质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事业心很强的人来说,他所从事的行业欣欣向荣,自然会觉得很有干头,愿意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付出精力和智慧;反之,他就会觉得没有奔头,前途渺茫,容易意志消沉。即使对于事业心不是很强的人来说,行业的稳定、发展与动荡、停滞,也是他情绪和工作积极性的一个晴雨表。比如,有些馆员对自己的职业缺乏满意感,情绪不稳定,心情不愉快;有些馆员和领导者的关系不融洽,由于不受重视不被信任,而对领导者不满意,情绪苦闷;还有些馆员工作负担过重,长期疲劳,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关注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引导其进行正确的自我调整,对提升图书馆的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图书馆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从客观上讲,主要有三个方面:工作环境。馆员所在的工作环境,是他们在单位的每一天都要面对的,包括:办公室的结构布局、采光照明、色彩调置、安全卫生、人员搭配、机器设备等等,都会在馆员的心理活动中产生一些潜在的影响。工作强度。人的工作积极性的保持,都是在一定的工作强度范围内的,超出了这个强度界限,在短时间内尚可应付,但时间一长,超负荷的精力和体力的透支,就会让人产生厌恶情绪,出现副作用,于心理健康极其不利。工作待遇。在求职和就业十分不易的今天,要找到一份相对稳定收入又不菲的工作,的确很难。对于多数馆员来说,图书馆仍然属于一个不错的行当。如果本单位的待遇能达到他的满意度,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可以在他们心中淡化,使他们能够继续安心工作。

从主观上讲,主要有两个方面:自身心理素质。馆员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大多是紧张、焦虑等情绪造成的,这都是各种各样的压力引起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高压力的工作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个人的发展;而无压力的工作使人觉得单调乏味,兴趣索然,同样会降低工作效率。因而心理素质较差的馆员往往在这种压力下,会引发一些心理健康的问题。自身知识结构。随着图书馆功能的扩展,馆员所面临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比如:原有的知识和技能逐渐老化,不管是在学历、知识面、应用技能方面,还是在感受新事物、接受新事物方面,都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馆员的心理压力往住会带来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然,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图书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图书馆发展的宗旨来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关怀,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创建和谐图书馆,离不开全体图书馆员的共同努力。如果馆员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落实以人为本就成了一句空话。人文主义是图书馆的生命线和价值立足点,提倡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的是人文关怀的根本,而图书馆员身上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是读者服务的精神由所在,并把这种精神带到读者服务工作中。

三、引导图书馆员科学进行自我调整

自觉提高自身修养。馆员只有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社会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与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脱产学习和在职培训的机会毕竟较少,补充知识和提高技能不能“等”和“靠”,馆员应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和实践来全面提高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应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比如经常阅览图书馆专业期刊,提高专业知识,了解图书馆的最新动向。

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心理咨询在国外被认为是精神按摩、助人成功的事业。当你思想负担较重或感到活得很累时,或是感到生活不愉快时,面对这些压力,馆员应该学会自我宣泄、自我释放、自我调节,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及时让郁积在心里的不快得到排遣,这是保证心理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宣泄法中最佳方法是倾诉。可以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比如父母、老师、朋友等,将心中的想法、内心的苦闷甚至是难以启齿的秘密讲出来,在与亲友的沟通中缓解精神压力。与此同时,来自家人、朋友的理解、关心仅成为一种情感上的支持,让人备感欣慰,而且看到生活的积极面,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合理确立人生目标。目标是一个人追求成功的方向。馆员若要自立自强,就要建立一个适当的人生目标。当然,确立目标时,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目标定得过高,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时,会因为目标不能实现而产生挫败感;目标定得过低,则不利于个人创造性和潜能的发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的能力增强了,你的自信确立了。

篇4

    1  相关因素分析

    1.1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由于女性生殖系统功能受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直接控制,在女性月经、妊娠等这些生理情况下,常因受情绪反应致使该轴线分泌平衡失调,从而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因而可能在医疗过程中出现消极、抵触、不配合等表现,给护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另一方面随着医院卫生体制的改革,及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显得更加紧张,妇科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处理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受到患者无理羞辱仍要极力抑制自已的感受而做出妥协,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妇科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与乐观性,从而造成潜在的职业压力。

   1.2经常倒班、夜班工作量大

    由于护士工作性质,每天轮流的三班制工作,对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少影响,尤其是已婚护士,家庭负担重,经常因为工作忙而不能照顾孩子和处理家庭事务,同时上夜班人体生物钟紊乱,造成不同程度的睡眠不足,饮食不正常,性功能减退,影响夫妻感情。妇科很多能自理的病人为了不影响工作,白天上班晚上才来医院做治疗的很多,这势必给夜班的护士带来很大的压力。超负荷工作使护士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1.3 妇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涉及隐私权

    妇科护士在治疗护理时会涉及病人的躯体,如在不适宜的场合随意谈论病人的病史、检查带教时不顾周围环境随意暴露病人的躯体,都是对其隐私权的侵犯而引发护理纠纷。妇科护士还得面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各种传染病带来的职业危害,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4 在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中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是主要的压力源。

    这与其他人的研究基本一致[2]。由于妇科疾病病程短,周转快,诊疗项目繁多,工作量大,极易出现差错,轮转护士和年青护士因对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掌握不够,担心在工作中出错引起医疗纠纷,精神高度紧张,造成身心疲惫。

    1.5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被置于组织的底层,由于长期形成的社会偏见,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不够理解和认同,认为护士是医生的下级,护士不过是医嘱的执行者,极大地损伤了护士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使护士心理易产生失落感、自卑感等不正常心理。

    1.6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不同人对同一应激原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因此在应激过程中,个人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调查显示:74.54%的护士缺乏心理学知识,不善于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的平衡和调节[3]。

2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2.1 善于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

    护士首先要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 、自爱、自强、客观合理的评价自己及在社会中的位置,形成合理支点,使心理处处平衡。

    2.2 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护士应善于学习和积累应付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经验,对病人所表现出的误会、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采取谅解的态度。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发生冲突。

    2.3 合理的宣泄消极情绪

    如果不良情绪长时间的郁积心里,就会引起机体内环境失调。采取恰当方式,选择适宜对象,合理的宣泄消极情绪,能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和心理紧张度,恢复心理平衡。

    2.4 创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多阅读报刊杂志,提高综合素质。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业务,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赏,得到医院对护士工作的支持,改善护士的生活环境,提高社会地位。

    2.5 相信自己,自觉加强业务学习

    由于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不再仅仅是打打针、发发药的事情,医生和护士不再是主、助关系,而是共同为恢复病人健康而工作的合作关系。这一切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较好的人文学科修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又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护士要自觉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新技术,探索新课题、接受新挑战。要牢记一点:精湛的业务是自信心的源泉。

    2.6 自我增强体质 

    应增强自我保障意识,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均衡饮食和营养,积极强身健体,保持和促进自身的健康。

    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可以减轻身心疲劳感。

    2.7 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减轻心理压力对健康的影响

    以良好、平和的心态面对人和事。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节等心理保健方法,以改善、协调人际关系。

    2.8 增强法律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护士应主动学习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及工作责任心,避免护患纠纷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董生风,赵春.小儿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80-81.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自我和谐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47-01

当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很多,根据我国权威学者的多方面探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成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了个人的情绪、意志力、性格特征等等,客观原因包含了学校学习情况、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等。这些原因都会不同程度造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 研究方式

1.1 研究目标

通过对某市的一所医学学院、三所理工学校、一所文科学院中大一到大四学生随机选取300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据统计,回收280份,其中有效答卷为275份,有效率高达98%,调查目标的年龄评价是16―25岁。

1.2 研究用具

1.2.1 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

自我和谐量表是1994年王登峰编写的自我和谐量表测量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里面包括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三个部分。通过对大学生的测试实验,可信度较高,完全可以作为测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工具。

1.2.2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Y状自评量表有9个症状因子,通过90道题目,每道题都是从有症状的有到无分别为1―5分,得分越高,就证明症状越明显的方式进行测试。

1.3研究过程

在测试时以班级作为单位实施团体测试,都是运用统一的指导话语,问卷是采用无记名的方法进行收集。测试的所有数据都是通过SPSS 11.0 for Windows实施解析、管理,对这些数据实行统计。

2 研究结果

2.1 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解析

通过对自我和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的得分得知,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症状因子以及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分数是呈正比的。而自我灵活性与躯体化和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分数是呈反比的,和强迫、抑郁、敌对也是呈反比的。

2.2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自我和谐上明显不同

通过以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测试平均分为分水岭,可以发现两种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自我和谐量表上的分数也有明显的不同。这就表明了心理健康水平较为良好的学生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水平要低得多,并且自我灵活性要高一些。

2.3 症状自评量表的具体解析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个人的自我和谐水平在什么程度上,可以预知心理健康情况的改变,通过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因变量来进行具体解析。比如,在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和躯体化的因变量解析中,通过改变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可以预知学生心理情况为36%的异变率。通过躯体化作为因变量的解析过程中,带入的变量就是自我灵活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可以预知躯体化的情况为31.5%的异变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的关系

3.1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通过测试结果表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症状因子、症状自评量表的数据分布成正比,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情况良好的大学生的自我经验的不和谐程度要低于心理健康较差的大学生。这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关系的联系非常紧密,其中,自我的不和谐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我经验的不和谐,另一方面是自我内部的不和谐。当代华尔街著名人物罗杰斯认为,个体要具有保持自我一致性的机能,要按照自己的观点去选择行动的标准,并且只能选择和自我符合的经历。如果遇到了和自我选择有矛盾的经历时,个体就会由于害怕它通常具有的自我选择被摧毁而觉得焦躁以及受到恐吓。因为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缺少客观、全面的认识,所以还没有正确的自我选择,因此在外界的激发下,就容易遭受和自我选择不一致的情况。所以,他们就会采用一些防御手段来保持原来的自我选择,防止硬要改变自我选择而产生的精神痛苦。如果过分使用消极的抵制态度,就会直接造成无法适应的心理问题生成。

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都在飞速发展,所以出现了主观自我以及客观自我、理想自我以及实现自我的分离。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也会出现很多不平衡的情况。首先,在自我认识这部分,主观认识普遍都不等于客观认识,从而导致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不一致。其次,在自我情感这部分,一般是指自己的自尊心与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与自己的主观自尊不相符。这些都容易给自己内心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

3.2 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根据调查结果,自我灵活性的量表数据情况为敌视、强迫、抑郁等等,都是呈反比分布,心理健康情况良好的大学生自我灵活性要高于心理健康情况差的大学生。关键在于自我灵活性较低的学生,他们考虑问题的立场太过单一,在交际能力关系中,因为他们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不会为他人设身处地的去思考,这就会造成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紧张甚至破裂。他们的自我组成部分就更不会轻易的协调和统一。并且因为自我选择的刻板、僵硬,面对事物的态度也不在意,更容易和自我选择产生不同的经历,也更容易造成内心的矛盾,这就造成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4 结语

当前的大学阶段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会出现自我不协调的情况,这将会造成大学生因为无法适应而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的关系,表达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才能提早把握住学生的情况,逐渐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雅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分析[J].亚太教育,2016,(13):256.

[2] 热比古丽・白克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5,(06):553-556.

[3] 潘小{.大学生健康人格与心理健康、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127-132.

篇6

Application Value of Self Manage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Health Behavior and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PD/ZHI Yu-y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4):127-13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elf manage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health behavior and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PD.Method: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75 cases of COPD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had 37 cases,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38 exampl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which was a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lemented the self-manage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which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for patient education,the education projects mainly include disease correct understanding,symptom management,emotion management and daily life management.All the patients were intervened 3 months,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the measurement of health behavior scale(HPL) and self care ability measurement scale(ESCA) on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Result: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the respiratory symptoms,disease impact,restricted m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1.01±7.72),(40.93±9.04),(44.25±8.96),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47.31±9.26),(48.26±9.34),(51.26±10.49),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本次研究对患者加强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活动、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压力管理以及健康行为总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COPD控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的自我管理[15]。国内有关研究人员对自我护理能力的解释为:不断对自身需求进行满足以维持和改善正常的生命进程,属于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可受个体身心状况及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一种能力[16-1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自我护理能力更高的患者健康行为也更高,同时良好的健康行为又有利于自我护理能力的养成。

篇7

【关键词】康复俱乐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0000-00

腰椎问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易的复发的脊柱疾病,主要是因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疼痛。主要症状为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痛或腰部及下肢有异常的感觉等,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1】。该病治疗方法多,疗效肯定,但复发率高,究其原因是病人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我院中医康复科于2012年1月成立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俱乐部,由科主任、两名主治医生以及两名主管护师负责管理,凡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可免费加入,成为会员。俱乐部为每位会员建立健康档案,每周开展一次自我管理方法的健康讲座或康复锻炼的集体活动,提供免费健康咨询,通过参加康复俱乐部的方式,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中医康复科行牵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用方便取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5―63岁,平均(52.3±8.31)岁。病程5 d―11年,平均(21.2±34.5)个月。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3―65岁,平均(53.1±7。56)岁。病程3 d一14年,平均(22.5±35.7)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给予常规指导,包括注意腰部保暖,少弯腰,勿持重物,忌久行久坐,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等。

1.2.2 观察组 患者出院时由俱乐部管理者介绍康复俱乐部相关信息如活动目的,康复指导内容等,取得患者同意后,签署同意书。俱乐部为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针对每位患者患病的诱因、不良生活方式,潜在的危险因素,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设计个性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具体措施:⑴以俱乐部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教活动 ①集体专题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生理、病理、诱因、后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强化保健意识等全方位进行宣传教育。②小组讨论。针对有同一问题的患者进行小组教育,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自我管理相关知识,并互相交流对疾病的认识和经历。③个别指导。以电话指导和短信再教育为主,由专职护士负责对患者的全程追踪随访,每例患者每月至少随访1次,病情不平稳时,则增加电话随访频率。随访时,专职护士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再教育。⑵发放健康指导手册:指导内容包括如何行腰部放松运动、避免过度负重的方法、饮食起居注意事宜。⑶根据中医中药辨证分型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均衡营养。⑷应用视频进行康复运动教育:由俱乐部专职护士示范并指导,患者边看视频边模仿,如患者对本次观看内容提出疑问,即给予口头指导,并在下一次播放视频时提醒患者注意观看该部分内容,护士对患者动作要领加以指导【4】。⑸提供良好康复环境:营造和谐舒适融洽的学习气氛,为压力较大的俱乐部成员进行心理疏导,解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信心【5】。

1.2.3 调查工具 自我管理状况问卷 依据相关文献自行编制,该问卷从以下7个层面对自我管理状况进行评价:睡硬板床、带腰围、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合理负重、不吸烟、体质量控制。以上前五个层面每个按很少、偶尔、经常、总是四级评分,粗分1~4分,再折合成每个层面1分,≥0.80分认为管理佳;不吸烟、限酒/不饮酒、体质量控制则为二级评分,回答“是”得1分,“否”则不得分。该问卷每个层面总分为1分,共7分。总分≥5.20分为自我管理佳,4.30~5.19分为自我管理较好,3.40~4.29分为自我管理一般,

1.2.4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两组患者均由主管护师在患者出院6月后分别进行调查,在排除第三者干扰的情况下,采取面对面的方法收集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自我管理能力是通过患者的行为来保持和增进自身的健康,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减少疾病对自身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持之以恒地治疗自身疾病的一种健康行为。两组患者在出院初期对自己的伤痛未能忘怀,坚持服药或饮食调节、加强功能锻炼等方面遵医程度较高,所以短时间内采用传统的健教模式的对照组与参加康复俱乐部的教育模式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区别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疾病的康复,恢复原有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对照组电话随访、常规指导的传统单一健教模式已难以达到的满意的效果,观察组参加康复俱乐部后,多元化的健教模式集体学习积极愉快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和发挥了患者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自律性。集中人力物力,既学习了知识,又参与了活动,时间上也循序渐进,由被动的接受指导变为主动的参与管理,出现显著不同的效果。

本研究表明,参加康复俱乐部是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出院后健康教育的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患者亲力亲为参与集体活动,相互交流治疗方法和保健经验,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转变不良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健康行为。

参考文献:

[1] 候树勋.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54―766

[2] 王自平,蒋昭霞,顾春荚.针刀治疗腰椎病[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8.

[3] 李丽霞 李海花 黄英苗等 健康促进模式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8):1293-1294

篇8

【关键词】健康管理;慢性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31-02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在社区实施健康自我管理是就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它是建立在现代营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的角度来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的目的。水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对辖区居民开展“糖尿病、高血压俱乐部”,组织成立“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从源头上阻断慢性病的自然进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水部街道社区居民中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60-85岁,平均为68.3岁。所有人员自愿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一般健康情况尚可,意识清楚,生活能够自理,能正常配合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日常工作,其中糖尿病28例,高血压52例,合并有冠心病24例,其他疾病26例,但是尚不构成生命威胁。

1.2健康管理:根据每位参加者具体情况,制定各自的单独的健康管理方案,如健康教育管理内容及时间方案,自身的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自身的运动健康内容。根据个人相关信息及体检结果,通过评估分析,制定出每个人不同的运动、膳食处方,采用运动和饮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管理。例如,为患者提供包括健康教育和量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指导;监测患者每天的运动量,定时提醒患者运动量是否达标,真实记录运动的时间、强度、分析判断运动是否有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膳食食谱;定期进行健康教育,个体督导及心理疏导等,同时,我们开设“健康自助检测小屋”、“中医馆”、“慢病管理门诊”,进行强化,指导管理。参加者均经过首诊,定期复诊,监测相关指标,评估及指导。3个月后及每6个月进行小结,在定期召开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会上,根据不同情况再陆续调整各自的健康指导方案,详细记录健康自我管理前后各项相关指标。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通过健康自我管理,所有参加者3个月后健康情况开始逐渐好转,6个月后血糖、血压、体重指数、腰围等指标明显改善,较管理前有统计学差异(p

表1 健康自我管理前后参加者各项指标比较(x±s,n=80)

备注:与健康自我管理前比较,ap

3.讨论

健康自我管理是对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循环的不断运行。其中干预是核心,健康管理循环每循环一周,解决一些健康问题,健康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使管理对象走上健康之路。其目的是调动管理对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

对于慢性病的防治,普通存在重医疗机构的药物治疗,忽视社区预防的现象。例如对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虽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措施,有些患者用药量已很大,但血糖仍难以控制或血糖波动较大,这除了与糖尿病基本病因持续存在和未按时服药等因素有关,还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不够,未能很好地控制饮食,不知道如何运动有重要关系【1】。健康教育管理是慢性病治疗的最基本环节,只有让患者真正掌握了慢性病的相关健康知识,才能更自觉地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达到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2】。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自我管理督导,我们发现健康自我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健康自我管理,居民建立了规律有效的对个体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适宜的有氧运动,强调运动必须达到适宜的强度(心跳+年龄=170),才能减轻体重,降低血脂,降低血糖。另外,经过健康自我管理交流实践,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他们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药物的依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自我管理”不仅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管理,还适用于亚健康人群的管理,可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教会人们健康自我管理的方法,对于慢性病的早期预防至关重要。【3】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自我管理教育;健康行为;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44-03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与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传染病[1],常见症状为乏力、厌油腻、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和肝区不适等。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1.2亿人,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 000万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长,易复发,预后差,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心理问题,15%~40%的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2]。HBV的持续感染是我国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我国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患者约有30万人。乙肝问题是我国主要卫生问题之一。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口服拉米夫定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方法之一,治疗效果与患者健康行为密切相关。笔者在2009年6月~2011年5月对本院肝病科住院的51例HBeAg阳性、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自我管理教育,旨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督导患者依从健康行为,促进肝功能的恢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5月在本院肝病科住院的HBeAg阳性、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入选标准:(1)符合2009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ALT>2×ULN,HBsAg+,HBeAg+,抗HBe+,HBV DNA>1×105 copy/mL;(3)排除已发展至肝衰竭、肝硬化和癌变者;(4)有独立行为能力、自愿接受调查。

1.2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其中研究组男38例,女13例;年龄35~60岁,平均42.9岁;病程2~25年,平均10.7年;病情轻度9例,中度34例,重度8例。对照组男37例,女14例;年龄36~59岁,平均43.3岁;病程2~22年,平均9.8年,病情轻度8例,中度36例,重度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2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疗程1年。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持续自我管理教育,跟踪教育1年。

1.2.3 常规健康教育。住院时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和家属讲解乙肝相关知识和复诊时随机指导。1.2.4 自我管理教育。(1)成立自我管理教育团队。成员包括:a责任护士;b肝病医生;c营养师;d患者代表。责任护士由护师以上职称、3年以上专科护理工作经验、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担当。(2)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内容包括:a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检查记录;b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记录;c知信行问卷调查记录;d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等。(3)拟订自我管理教育目标。内容包括:a遵医用药、按时复诊;b戒酒戒烟、饮食合理;c避免熬夜、规律起居;d心态乐观、情绪稳定;e适量运动、避免过劳。(4)开展多形式的自我管理教育活动。内容包括:a集体教育,由责任护士和营养师讲解相关健康知识,并请患者代表介绍成功的经验;b小组讨论,由责任护士组织存在同一问题的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c个别指导,由责任护士以家庭访视和电话随访为主,根据知信行问卷调查情况结合自我管理现状制定个性化自我管理处方,重点考评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执行情况,并给予强化再教育。第1个月每周1次,第2个月每2周1次,第3个月始每月1次,持续自我管理教育1年。

1.2.5 评价指标。(1)肝功能ALT、HBV DNA定量及HBeAg转阴率。(2)知信行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等。该问卷由研究者根据有关文献[3]自行设计,并请经验丰富的肝病专家及护理专家审阅,证实其可行性。疾病相关知识(K)包含疾病的危险因素、治疗用药、保健康复等共计15个条目,每条有3个备选答案分别代表正确、错误、不清楚,将正确回答计1分,错误或不清楚的回答计0分;态度(P)部分包含对自己生活价值的评价和对疾病的治疗信心2个条目,备选答案分4个等级,并由最佳到最差分别计4、3、2、1分;健康行为(A)部分包含遵医用药、及时复诊,戒酒戒烟、合理饮食,避免熬夜、规律起居,适量运动、避免过劳,心态乐观、情绪稳定等共5个条目,以二分类选项(是、否或有、没有)作为备选答案,正确回答计1分,错误回答计0分。

篇10

[关键词] 乙型肝炎;自我管理;调查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009-03

乙型肝炎是常见的慢性传染病,其发病率高,目前尚缺乏彻底治愈的药物[1]。有文献报道,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较差[2]。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自我管理教育项目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3]。笔者对128例门诊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8月门诊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28例,男82例,女46例;年龄18~75岁,平均(37.0±11.7)岁;文化程度:初中42例,高中32例,大学44例,其他10例;职业:学生6例,有职业75例,无职业37例,退休10例;婚姻:已婚91例,未婚37例;符合乙型肝炎诊断标准:128例;患病时间: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参与调查有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1名。调查问卷包括9个方面内容,见表1。共20道题,每题5分。评分为三级,好评5分、一般3分、差0分。满分为100分,

2 结果

2.1 自我管理能力调查

见表1。

2.2 两组指导前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见表2。

2.3 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与肝功能水平的关系

评分

3 健康宣教

3.1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即“病从口入”。乙型肝炎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经血传播、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在口腔黏膜损伤时也可经消化道传播。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类似;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类似;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类似。家庭实行分餐制;单独使用日常用品;新生儿、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的配偶及其他危险职业者需接种乙肝疫苗。

3.2 诱因

常为过度劳累、暴饮暴食、酗酒、不合理用药、感染、不良情绪等。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过分焦虑、忧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造成免疫功能减退,不利于肝功能恢复;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恢复期患者可参加散步、体操等微体育活动,待体力完全恢复后参加适当的工作;避免长期劳累,不单指体力方面,也包括脑力与精神过劳;节制性生活,避免过度劳累而致肝功能恶化,而致发病;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但应避免长期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改正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不滥用药物,如吗啡、苯巴比妥类、磺胺类及氯丙嗪等药物,以免加重肝损害。

3.3 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

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如使用抗病毒治疗时,用药前应向患者说明抗病毒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反应、胃肠道反应、脱发、肝功能损害、神经精神症状、周围血象改变等,使患者有心理准备,便于坚持治疗[5]。患者不要自行决定停药或加量,用药不当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或HBV-DNA病毒变异。

3.4 疾病的预后

甲型、戊型肝炎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余各型均可反复发作,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妊娠合并戊型肝炎、年龄较大、有并发症的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高。慢性淤胆型肝炎易转变为胆汁性肝硬化,预后较差。

4 讨论

从调查分析,患者了解休息、定期检查的重要性及对遵医行为的认可并有所掌握。患者希望在对消毒隔离方法、肝病的发病原因、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疾病的预后等方面给予健康指导。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指导,从消毒隔离指导,预防复发指导,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指导,到疾病的预后指导,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从表2示,试验组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说明健康指导对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给予健康指导改善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肝脏疾病管理的基础。从表3中可以反映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肝功能控制越好,可见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对乙肝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给予健康指导改善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以减少疾病复发。患者自我管理疾病是三级预防的新途径,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提高自我管理,可以充分认识和了解肝脏疾病,熟悉和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技能,从被动管理疾病到主动地参与疾病的自我管理具有积极作用。提高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管理程度,对提高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6],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磊.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新标准——解读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山东医药,2007,47(26):119-120.

[2] 刘珊珊,施建秀,李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分析[J]. 护理学报,2006,13(10):13-15.

[3] 刘鹏飞,汪涛,王宜芝. 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4-356.

[4] Lok AS,McMahon BJ. Chronic hepatitis B: update 2009[J]. Hepatology,2009,50(3):661-662.

[5] 于乐成,何长伦,汪茂荣.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4):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