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提案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提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提案

篇1

【关键词】绿色会计;必要性

一、绿色会计概述

1.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又称环境会计,它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用专门的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它是一门环境学、社会学和会计学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交叉性学科,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主要反映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的社会效益。

2.绿色会计的特征

由于将环境因素考虑进来,使得绿色会计具有了自身的特殊性。

第一,核算范围的广泛性,具体包括对象的广泛性、收益的广泛性和成本的广泛性。即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不仅仅是企业,还把社会和环境考虑进来;核算的收益既包括企业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也包括经营过程中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核算的成本除了企业生产过程所发生的成本,还有经营中耗费的各项社会和环境资源成本。

第二,核算内容的复杂性,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多样性以及经济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决定了绿色会计的这一特性。

第三,核算周期的不确定性,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的周期很长且很难计量,并且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第四,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绿色会计不但涉及传统会计中常用的数学基本理论方法,而且还涉及到环境学、社会学等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所以研究方法就呈现出多样性。

第五,会计原则发生变化,绿色会计在会计核算中要体现出社会性原则、最小差错原则等。社会性原则,是指企业应站在社会角度来衡量和考察企业经济活动的真正效率。最小差错原则,是指绿色会计在计量上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因此要遵循最小差错原则,以达到相对准确。

第六,报告形式具有非财务性,绿色会计报告既要揭示财务信息,也应揭示企业的环境目标及执行情况、企业治理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等非财务信息。

3.绿色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绿色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持续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受到人们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比蒙斯(F.A.Beams)在1971年《会计学月刊》上发表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马林(J.T.Mar lin)在1973年《会计学月刊》上发表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揭开了绿色会计研究的序幕。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银行、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连续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绿色会计问题。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等四个保护生态环境的纲领性文件,掀起了世界绿色会计的研究。1995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三届会议上把“绿色会计”作为中心议题。同年,丹麦通过了《绿色会计法》,强制要求高污染企业提交绿色会计报告,内容包括企业消耗的能源、原料以及污染信息等,成为第一个采用绿色会计的国家。1998年2月,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五次会议上讨论通过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是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有关绿色会计和报告的国际指南。

为了紧跟国际绿色会计发展的步伐,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相继开征了资源税和排污费两个税种。在1992年我国中发办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偿使用,1995年初,我国进入“绿色GDP”阶段。2001年,国家财政部开始认真落实“关于实行绿色会计制度的建议”的提案,并召开了首届全国环境会计专业研讨会。2002年,财政部提出要启动绿色会计,及至今年的两会期间,绿色会计曾被多次提及。我国加快会计改革步伐,建立绿色会计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二、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适应全球性竞争的需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几年来,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国际上要求作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现代企业要把自然资源的损耗进行核算,建立生态化、集约化、可持续化相统一的绿色企业,谋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最优化。尽快实施绿色会计,是我我顺应国际潮流、提高全球性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2.改善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的需要

水、土地及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我们应当对其确切计量,并赋予一定的价值。我国虽然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拥有量极低,加上长期以来一直沿用资源高消耗、利用低效率、废物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来换取眼前利益,使得资源入不敷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其中固然有目前国家体制和法制不健全的因素,但是也与企业目光短浅,滥用、破坏生态资源有很大关系。为解决这一矛盾、顺应全球性保护“绿色”的热潮,我们必须加快建立一种将资源、环境和生态都考虑在内的新会计模式——绿色会计制度。绿色会计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以及解决其他资源生存问题当作自己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敦促企业转变“无偿使用”资源的错误观念,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社会和自然环境分别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企业要实现长期发展,必须树立环保意识。传统会计在环保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缺陷,无法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环境因素影响下的成本、产品价格的正确信息。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危害子孙后代的生存利益。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人们应该从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即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绿色会计建立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绿色会计能反过来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4.加快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企业传统发展模式的特点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低效益,这种发展模式必然会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从而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绿色会计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实施绿色会计制度是正确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准确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更是加快我国企业发展,增强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我们必须增大环保的投入,重视绿色会计。

参考文献

[1]张脉.浅议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J].现代商业,2010(7).

篇2

20__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事业长足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环保部门指导下,我局认真学习落实十七大关于 “生态文明” 建设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富顺”主题,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遵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和同步发展原则,扎实推进污染防控、总量减排、生态保护和民生工程建设,通过全局上下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环境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一)坚持宣传引导,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以“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线,深化环保法制宣传,着眼环保科普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环保素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法制宣传月”时机,采取上街设点散发资料、悬挂标语横幅、发表电视讲话、播放电视专题节目和字幕宣传等方式,面向社会开展环保法制和科普知识宣传,共散发宣传挂图800余幅、环保书册300本、节能减排宣传卡片和传单20__余份、悬挂宣传横幅30余幅,开展电视宣传10余次,组织环保志愿者210余人次;组织企业法制培训4场次,增强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举办环保法制讲座2期,组织环保知识“进厂矿、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10余场次,着力环境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全民环保意识,

(二)咬定约束指标,总量减排工程有序推进

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按照20__年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强化减排项目建设”的思路安排,我县认真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积极研究措施,全力推进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结构减排“三大减排举措”,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有序开展。今年总量减排任务项目有四类:一是完成城有纸业公司、安溪纸业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童寺化工建材公司废气治理工程;二是完成远大富源公司废水治理及清洁生产审核;三是力争于20__年底完成富顺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最迟20__年6月投入运行;四是完成永年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截止目前,城有纸业公司、安溪纸业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童寺化工建材公司废气治理工程已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远达富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已经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正在报省级有关部门审批,预计年底前能够完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基本[!]能保证在20__年6月建成投入运行,目前总投资601万元;永年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已完成可研究审批及工程详堪工作,由于资金筹措困难,土建工作未启动,今年难以完成,县政府已书面报告市政府请求调至明年完成。

(三)坚持惠民利民,环保“民生工程”取得实效

1、加强企业污染整治。今年城有纸业、童寺化工建材两户企业列入省政府限期治理企业。富顺县城有纸业公司生产废水整治工程采用动静平静、封闭循环、综合利用的术,工程累计投入180万元;童寺化工建材公司烟尘粉尘治理工程总投资255万元,机立密、生料磨、水泥磨、原料破碎、水泥磨破碎、熟料库、打包机等工序粉尘回收点颗粒物浓度均达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规定。两户企业于9月5日通过了市目督办、市环保局、市经委代表省级部门组织的现场验收。

2、切实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对县城饮用水源(镇溪河流域)按新的保护区划分规范,进行了重新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编制了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和环境保护规划;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要求对乡镇水源划定保护区范围;加强了水源地日常巡查执法,会同有关镇乡和部门清查、整治和取缔二级饮用水源的排污口,使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开展了每月1次的镇溪河水质监测和每半年1次的25个镇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镇溪河水源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25个镇乡饮用水源受

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影响水质多数较差。

3、加强县城环境综合治理。认真开展城镇煤(油)烟整治、噪声控制。一是实施餐饮业准入管控,在清洁燃料使用、油烟有组织排放方面严格把关,在规模酒店、火锅店安装油烟处理设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二是开展环境秩序专项整治,会同城管、工商、卫生、药监开展联合执法,整治县城区夜市摊点。三是加大县城区噪声控制力度,对钟秀路等音乐茶座、歌城,继续实施专项整治,落实夜间专人值守、处理投诉;配合文化等部门开展娱乐场所“阳光工程”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的娱乐生活方式;开展“两考”禁噪,加强了建筑施工行业噪声监控,严格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扰民,对居民住宅区内产生噪声污染的企业,及时查处整改,圆满完成了“两考”禁噪任务。四是参与县城区扬尘整治,在县城管委安排下合理布设监控点,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五是切实做好省级卫生县城复查迎检中的环保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复查。

(四)坚持依法行政,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有效控制新增污染。全面贯彻执行《环评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在项目建设管理上,执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制度,把好企业环保准入关。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规划调整工业布局。坚持战略环评制度,落实产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进步要求为导向,促进工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合理选址,严格审批,引导企业选择优良工艺和设备,促进污染治理技术进步。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有效防治环境污染,截止目前,共审批建设项目119个,其中审批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工业类25户,第三产业74户,其它类20户;建设项目办理竣工验收手续12户;“三同时”执行率为100%。

2、执行排污申报、排污许可和排污费征收制度。按照《环保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我局执行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对排污企业开始新一轮《排污许可证》核发。实施排污费征收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努力做到征收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3、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环境安全百日专项检查”。在“环保专项行动”中会同县安监局、经商局、监察局、人大城环资委等单位,集中检查了富世镇片区10个企业、东湖镇片区10个企业、安溪镇片区4个企业,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了口头和书面要求,对11户企业提出了口头要求,对9户企业发送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2户企业进行了处罚。在“环境安全百日专项检查”中,以食品、化工、造纸等危化品生产使用行业为重点,已对全县8个化工企业、4个造纸企业、12个加油加气站、1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晨光工业园工内已投产的5户企业、6个煤矿和7个危化品使用、储存企业的环境安全进行了检查。

4、加强环境安全监管,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一是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了县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应急预案》、《应急监测方案》,督促重点企业完善自身《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和试用,提高可操作性;严格执行污染事故报告制度,确保污染事故能得到及时处理,将损害降到最低。二是加大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监管力度,对涉源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督促办理环评审批、验收手续,指导企业做好换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全县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申报登记工作。今年8月,完成了富江水泥公司3颗废用辐射源的顺利送储工作,消除了重大辐射环境安全隐患。三是加大对企业的巡察力度,坚持对重点污染源企业每周两次、一般企业每月一次的巡察,严格执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316人次,对84户工业企业66台套治理设施进行了巡查,从巡查情况来看,治理设施运行率达到94%,达标排放率达到97%。四是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发挥自动在线监测平台作用,远达富源化工公司、富江水泥公司两户企业新安装的烟气在线监控系统已完成了的安装调试。

(五)强化环境服务,维护企业、群众合法权益

1、开展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为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单位形象,我局积极开展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落实一个窗口对外,将本单位履行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审批职能,调整归并到了一个股室——综合业务股。行政许可项目规范为5个,其中即办件3个,承诺件2个。切实落实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2、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在建设项目严格审批的同时,注重对企业在项目环评手续办理、项目选址、工艺选择等方面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一方面,对自身审批的项目,寓服务于审批当中。另一方面,对省、市审批项目,积极协助做好环评单位联系和省、市局相关处室的对接汇报工作,如威力富戎公司技改项目、吉泰龙迁建项目、县城垃圾处理厂项目、顺麒公司技改项目、2500吨/日干法水泥项目等,通过衔接,促成了项目推进。

3、积极为企业、乡镇争取上级资金,筹措本级资金,加大治理投入。今年,积极帮助指导企业、镇村编报国家、省、市环保补助项目,涉及工业企业治理、场镇污水治理、小流域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5大类项目,总投资1762万元,申请补助805万元,相关项目资金逐步到位。同时,县财政加大治理投入力度,今年已先期安排企业治理补助资金15万元,年底县级环保资金将向治污大户、减排大户企业倾斜安排。

4、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环保热、难点问题,切实为民办实事。 一是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邀请相关部门座谈,共同商量如何集中处理我县医疗废物,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参加“大接访”和“下乡”活动,今年共接待来访群众93人次,收到群众来信来电205件次,环保热线电话投诉80件次,办结率为98%,群众比较满意。

(六)坚持城乡统筹,生态县建设和农村环境建设启动

按照全国农村环保会议精神和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我县抓住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和生态县建设试点县契机,将环境保护的重点逐步向农村转移。根据生态县建设要求,着手编制全县生态建设规划,完成了小康环保行动试点县规划、部分环境优美乡镇规划制定。坚持实验示范和典型引路,开展“生态细胞”创建,今年被确定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试点镇2个(永年镇、板桥镇),共创建成省级生态示范村1个(东湖镇卷坝村)、省级生态小区1个(宝庆乡天池湖)、省级人居活动生态小区1个(西湖人居活动小区)、创建成省级绿色学校1所(代寺三中)、省级绿色社区1个(富世镇金山社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市级生态示范村5个、生态家园30户、生态示范区1个。板桥镇吴庙村、干竹湾村2个省级人居环境村庄治理试点工作启动。在农村环保方面逐步加强,着手开展了农村污染源调查,谋划河流、湖库环境保护措施,包装上报重点场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实施了重点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整治。

(七)狠抓基础建设,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全员素质。按照学习型机关建设要求,坚持每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学习政治理论和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制订了环保人员“十不准”规定,增强了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进一步宏扬了环保精神,增强了全体党员和职工拒腐防变能力。

2、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服务环境管理。狠抓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推进仪器装备配备和更新升级,今年预计可获得省级环保能力建设补助资金50万元,加大环保执法硬件设施和监测仪器设备投入,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和监测能力。县环境监测站按计量认证评审准则要求,顺利通过了计量认证复查工作,编修制订了4.0版《质量手册》、《质量文件》、《程序文件》的质量转版体系。

3、狠抓监测技术服务。一是完成了重点流域沱江河三个断面三个水期31个项目的水质监测和1月、5月16个项目的加密监测工作,完成四川省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富顺县高硐断面每月31个项目的监测工作;二是完成了城区3个大气监测点每季度一次,连续五天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任务,以及每月4个监测点的隆尘、硫酸盐化速率监测和每月1个监测点的降水监测任务,承担了全县城区全年两次4个监测点的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监测任务以及全年一次32个测点的交通干道噪声和204测点的区域环境噪声监测任务。共采集有效数据样品1319个,获得有效数据1048个,编制19份环境质量报告。开展了委托、比对、监督、现状、污染纠纷、应急监测,今年共对今年共对225个污染源进行了废水、废气、噪声监测,共出据监测报告242份,及时为党委、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提供了科学、翔实、准确的数据体系。

4、继续开展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在去年污染源清查基础上,在全县全面开展入户调查和数据审核、录入、上报和分析评价、总结等工作,通过调查,彻底摸清了污染源状况,据统计全县工业污染源356个、生活污染源1184个。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环境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相关单位和镇乡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优良人居环境认识仍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企业看中短期效益,片面追求效益最大化,有逃避环保监管倾向,在污染治理上不愿投入,即便是投入,也想方设法节约成本;个别企业在新、改、扩建项目上,存在办理环评手续不及时问题;排污费征收困难,部分企业不愿意承担缴纳责任,千方百计偷逃或少缴排污费,缺乏强制手段。

2、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艰巨。工业减排进展有序,年底前能全面完成,但是城市、集镇生活cod、氨氮等生活减排指标中水污染物的削减难度大。一是县城污水处理厂虽然已开工建设,但仍要在明年6月才能投入运行,县城生活污水目前无法处置;二是永年镇场镇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资金(249.2万元)尚在筹措当中,虽然已作为环保治理项目上报,但难度大,资金缺口较大;三是乡镇生活污染面宽量大,难于治理。

3、执法力量较为薄弱,执法人员结构老化,素质参差不齐,力量严重不足,执法水平不高。特别是因人员少,建设项目监管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难以及时到位。

4、环境管理、监控面宽量大,执法压力巨大。县内的重点污染企业近20家,中小企业几百家,而且大多是老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能较低,污染治理投入严重不足,治理设施运行不稳定,监察难度较大。大量的餐饮、娱乐、服务等三产业店数量大,铺遍布城乡,油烟、煤烟、噪声、污水扰民时有发生,各类纠纷、投诉不断,环保部门应接不瑕,鞭长莫及,牵制了大部分执法力量。

5、农村环保形势严峻。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薄弱,投入严重不足,镇乡工业发展有时“饥不择食”,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有向农村转移趋势;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普遍存在,乡镇场镇饮用水源保护形势严峻,环保部门力量有限,农村环保监管措施落实难。

三、二〇〇九年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阵地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基础环保知识,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的环保法制培训,增强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抓好减排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抓好减排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按照《十一五减排工作规划》和年度减排计划,分解减排目标,落实减排“一岗双责”责任,力争将总量减排任务入纳镇乡、部门、单位党政目标考核范围,营造全县上下抓减排,社会各方促减排的良好氛围。切实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减排措施”,确保“十一五”和年度减排目标实现。。

(三)强化饮用水源保护,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一是建设富顺镇溪河流域 、饮用水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植树造林,确保水源涵养;二是会同相关乡镇、部门加大农村水体特别是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重点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渔业污染;强化对水源积雨区内群众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积极力争沼气池建设计划,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三是继续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影响区范围内的农家乐进行清查,对不达标的制定整治方案,限期达标排放;四是加大对县乡饮用水源的监测力度,对水源水质有严重影响的达标项目进行跟踪监测;五是加大巡查力度,确保饮用水源水质逐步好转。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一是围绕“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能源”目标,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重点规模养殖企业实施限期治理。三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配合农口部门推进农村沼气能源工程,减少柴料燃烧和人畜粪便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施用,四是继续深入开展生态县细胞建设。五是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坚持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

(五)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优良人居环境。强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强城乡油烟、煤烟、垃圾、污水、噪声为重点的污染防治,积极稳妥处理好群众投诉,构建和谐厂群关系、商(家)住(户)关系;配合城管部门和乡镇推进县城垃圾处理厂建设和场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工程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和业主加快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重点场镇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

(六)严格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严控新增污染源。深化《环评法》的宣传、贯彻、落实,消除环境隐患,推行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切实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都应符合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二是加强晨光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及其建设项目的监管,督促晨光工业园区启动污水处理、工业渣场工程建设,协助晨光工业园区做好“省级园区”、“生态园区”申报、创建工作。三是严格执法,对所有违法建设项目,依法处理。

(七)加强环境监管,严防污染事故发生。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监管化工、造纸、制革、建材等行业,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企业的巡察力度,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转。加大执法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对屡查屡犯、恶意排污行为严厉打击,顶格处罚。

篇3

一、海南具备建立养老基地的先天条件

当代社会结构的一个显著变化是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大,事实上“421家庭”(4位老人,2位年轻人,1个孩子)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老年夫妇将不太可能与他们的子女一同居住。因为由两个独生子女结合的年轻夫妇,无力同时赡养和伴随四位老人,这就决定了中国社会沿袭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模式必然向“社会化养老”模式转变,诸多的社会养老机构和养老基地将承担以往子女“尽孝”的任务;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养老”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到养老基地欢度晚年不再为众人耻笑,相反成为一种时尚。

海南年平均气温23.8℃,拥有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全岛绿化率达55%。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达5~10万个立方厘米,是天然的“大氧吧”。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报告,按生物丰度、植物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污染负荷等5项指数评价,海南汇集了最优质的空气、阳光、海水、沙滩、森林、温泉等,环境质量名列全国第一。中国人均寿命为68.55岁,海南人口平均寿命82岁。

罗时祥提出“建设消费岛”,把国家关于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经济的方针与海南旅游特色和优势结合起来,把海南建成热带度假旅游胜地、现代服务产业示范区、休闲健康产业和消费产业中心。卫留成提出,要把海南建设成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的宜居地区,成为理想的“第二居住地”。因为素以健康岛、绿色岛、长寿岛享誉中外的海南,一直都是人们休闲、度假、康复、养老的理想场所。一些社会名流如李敖、余秋雨、杨振宁都曾说过海南是全球华人最为理想的养老胜地,他们愿到海南终此一生。同时,海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四季果园,物产丰富。海味海鲜有鱼、蟹、虾、贝等;鲍鱼、鱼翅、梅花参更是极品中的极品,有尝不尽的鲜美;肥沃的五指山拥有5,000多种珍奇野生动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看不尽的美景。

海南交通便利,海口已跻身国内十大航空港;美兰、凤凰两大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国际各大城市多条高密度航线;粤海、西线铁路通道早已开通;东线铁路通道也即将开通。

海南的经济也正在快速发展。除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政府注重培育一批长远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投资600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十个;“十一五”期间海南将计划建成中国海洋运输、石油、医药的重要基地。借助于中国澳门、美国拉斯维加斯、韩国的济州岛等典型“国际旅游特区”的成功经验,海南省政府部门已向国务院正式提出申报“建设中国第一个旅游特区”,计划投入5,000多亿元全力改造海南基础设施,树立中国唯一生态省;还邀请国际规划大师和国外大财团、描绘蓝图。海南正以其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吸引着世人的眼球,有着令人瞩目的发展前景。华人商业巨头李嘉诚、李泽楷父子将在海南巨额投资;上海家化也表示要在三亚海棠湾开发67km2的亚洲旅游度假胜地;香港霍英东集团也筹划将在三亚投资数百亿元。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著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国际现代化研究》中提出,建立海南岛自由贸易区,提升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合作水平和互动能力。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未来的海南将成为一个“生态型自由岛”,成为亚洲国家联合会的理想会所、“海上明珠”、资本人才技术高地,最后发展成为政治和文化高地。由此可见,海南建立养老基地大有天时地利的优厚条件。

二、海南作为养老基地存在的现实条件

老年产业蕴涵着巨大的市场和商机,被称为“银色产业”、“朝阳产业”。来自民政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到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6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2%。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达3,000~4,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潜在的市场购买力可望达到1.4亿元,社会化养老的市场相当广阔、潜力巨大。

由于到海南的老人越来越多,海南万勃投资有限公司、三亚东锣岛地产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三亚清平乐”项目。这个“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作为中国老年学学会老龄产业专业委员会老年住宅产业研究示范的养老基地,通过体现人性化设计及专业的老年住宅标准,营造出了一处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场所。社区内设有餐厅、洗衣店、综合超市、餐馆、银行、老年用品专卖店等,提供齐全配套的服务设施;同时还设有健身步道、泳池、健身房、舞蹈教室、多功能培训教室、图书报刊阅览室、书画室,满足了老年人娱乐、学习、健身等方面的需求。此外,社区医疗中心为老年人设置了一套健康保障服务体系:户户建立健康档案,配置个性化健康方案、紧急求助按钮、社区无线求助追踪;为重病、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接诊、免费送药上门服务,使老年人多了一份健康的保障。除“三亚清平乐”之外,还有位于海南文昌市政府对面占地面积300余亩,紧邻东郊椰林湾,集度假、休闲、养老等功能于一身的“金椰园”,只是因规模小,难以满足养老市场的需求。因此,随着首届中国老龄产业前沿论坛2006年10月22日在海口召开,大力发展海南养老产业、建立养老基地的呼声再一次高涨。

三、海南作为养老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门养老机构偏少,政策扶持不到位。目前,海南的专门养老机构不到10家。政策扶持不到位,特别是对民营养老机构扶持不够。

(二)整体规划性不强,部分资源闲置。据《南国都市报》报道,海南目前的养老产业并未像想像中那样红火。由于养老基地没有规模化,很多条件简陋、配套设施欠完善的养老机构,常年入住率偏低。

(三)海南医疗条件整体水平不高,存在着公费医疗体系不衔接等问题。很多外地老人来海南养老主要是为了避免当地的不适气候或者环境诱发的老年病,如支气管炎患者,到海南后往往不治而愈。但有些老年病,比如心脏病、脑血栓等疾病爆发力强,死亡率高,需要较高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遗憾的是,海南现有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整体水平不高,同时公费医疗体系不衔接。例如,内地省市的许多离退休老干部享受公费医疗,规定只能在所在地区看病报销,但是来海南养老,看病需要自费,加重了经济负担。

(四)文化建设滞后,归属感不强。由于文化建设滞后,老人难以拥有适合的休闲方式,缺少一种归属感。一些老人离开了原来的生活圈子,面临着新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如何消除老人对海南的游离感,需要养老基地以及老人自身双方面的磨合。

四、海南建立养老基地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民政部门有关人士指出,社会化养老既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观念,也是一项新兴产业,政府应该大力提倡和支持企业、个人参与社会化养老业这种创新行为。特别是养老产业具有投资大、风险大、长效微利的特点,发展初期尤其需要政策法规支持。

(一)明确海南省养老基地发展的目标,成立养老基地发展的工作协调小组,积极开展养老基地的试点工作

1、成立工作协调小组,整体协调解决养老基地试点工作。明确有关各方的职责,建立以土地和城市为依托,大型的、综合的、连锁的、企业化的、有经济活力的养老基地。

2、规划海南养老基地建设、位置资源等。选择东线一带,以三亚为核心,辐射到周边地区。该区域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有海、山、湖、温泉,气候适宜。同时,养老基地的面积至少在20km2以上,形成规模优势,利于服务配套、各种设施规划。

(二)争取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参与养老基地建设。由政府有关部门率先出台系列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保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的开发。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个方面参与、发展养老事业,并逐渐使之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养老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养老机构为骨干、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同时,将各级老龄组织设为养老基地的主管部门,制定基地管理、资金管理等具体政策,组织协调科研部门加强技术指导,科学管理等。

(三)夯实养老基地的根基。随着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许多老人有进入养老基地养老的意向。而另一个现实是,海南拥有众多各级各类疗养院,近年来由于养员不足,普遍处于闲置和亏损状态,闲置了大量厂房、招待所、托幼所等,为建立养老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建议在不断增加政府对养老事业投入的基础上,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以“三亚清平乐”为示范,国办、民办、内资、外资,高、中、低档一齐上,力争十年之内将海南建成全国最大的养老基地。

(四)促进多元投资,始终坚持“壮大一批、扶持一批、发展一批”这一政策思路。所谓“壮大一批”,即不断壮大国有养老机构实力,若财政允许,政府部分出资,对福利院进行改造扩建,全面兴建高标准的养老基地。

“扶持一批”,即政府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各类社会养老事业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可参照其他省市(如大连市)的先进管理经验。

“发展一批”,即以经济、法律手段,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此,规定建立养老基地的各类经济实体在征地、配套、审批、税收以及注册时,可以享受国家、省、市给予的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和跨区域组织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开办养老院、老年人公寓、日托护理中心,开发养老产品、兴办养老基地。

在发展养老产业的过程中,注重加强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养老基地的发展水平。通过加大对国办福利机构的投入,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基地建设,促进多元化的投资新格局,把老年服务机构纳入到社区服务管理之中,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同时,为达到养老与就业双赢的目标,必须大力培养各类养老服务人才;强化教育培训制度,严格按照国际养老服务标准,对新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定期组织专业培训班,借鉴国际养老机构的先进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全覆盖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开辟老年服务专业教育新路,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老年服务管理教育等。

(五)做好海南养老基地的老年人医疗服务等工作。如何解决海南养老基地的老年人就医问题,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但把急救工作做好,见效快、投入少,因此目前海南医疗部门的关键是做好急救工作。同时,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制定与之配套的异地养老政策,落实异地养老领取养老金、解决公费医疗报销等方面的限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