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安全基础管理

篇1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2008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44.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和媒体举报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瞒报伤亡事故等。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加强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篇2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2005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2008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篇3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

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规范是一个摆在我们管理部门的头等大事,为了很顺利的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基础,各个单位要团结协作,严格执行。无事故生产是煤矿开采单位一直提倡的标准,也是国家煤矿监管部门的提出的要求。煤矿开展生产离不开机电运输设备,要想使机电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的可控制的状态,必须监管部门加大机电运输管理力度,这样才能控制煤炭开采安全有序,长久发展。

一、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状况分析

1.1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管理局出台的新标准规定,煤矿矿井作业期间要建立完整科学的机电运输监管规范,井内也要严肃认真的推行机电运输安全章程,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矿井有安全生产章程,员工领导也都熟记于心,但是就是不实施、不执行,只顾抓生产,安全生产方一边,这样就造成了管理体系混乱有章不循。

1.2监察管理不到位

由于机电运输管理人员的监察力度不够,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不认真,对安全标准线控制不严格,深入调查动力不足,有时候查到了安全问题也要得过且过,不按章程处理,这样久了就会为煤矿机电运输埋下了安全隐患,好的事故都是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麻痹大意造成的。

1.3机电运输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人员流动性强

现在煤矿行业工人基本都存在人员素质低文化水平低的现象,还有很多人没有进行安全培训就上岗了,还都操作起来不按章程规定操作。根据一项调查数据统计,煤矿行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普及很多大部分都是小学文化,此外工人下井根本就没有什么安全意识,机械操作不按操作说明操作,再加上工人流动性大,跳槽事件每天都有发生,这些都是制约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给以会的安全生产自造了难题。

二、设备存在的问题

2.1机电运输设备陈旧

机电运输设备的老化现象十分普遍,在矿井开采的时候企业投入大量的财力购入配套的机电设备对这么一大笔资金企业难以在以后的生产盈利中很短时间内得到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老化,再加上有很多企业看中的是生产对机电运输设备维修更新投入的财力不够,有的甚至不投入,再这种情下井内好多设备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有好多设备修修补补超过了使用年限还在使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矿井内机电运输安全隐患。

2.2对机电运输设备的维护、检修不到位

煤矿企业为了确保产量,大部分机电运输设备都长期处于不间断的高负荷的运转状态,这样的高强的的工作,很容易导致机电运输设备出现事故,再不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我们要经常检查和保修设备,确保暂时的运行安全。有好多煤矿企业为了抢进度促生产,很多有安全隐患的地方根本就不及时,再加上维修设备工人工作不认真,都是为设备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最终造成机电运输设备故障频发。

三、针对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中所出现问题的对策

3.1建立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要做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基础在于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使管理有据可依;关键在于坚决执行相关规定,使各项措施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党和政府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各级相关部门应根据各自实际,在不违反《宪法》等基本法的前提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道路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而言,其首现需要面对的物的对象是机器设备,因此,在制定相关规定时,也应该首先考虑到设备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以设备的使用及安全生产作为重点内容。

3.2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及专业培训

只有提高机电运输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减少安全隐患。因此,煤矿部门应以人为本,从职工入手,加强对机电运输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并对专业性较强的员工,如输送司机、防爆工、绞车司机、电钳工、采掘司机等技术性、专业性要求都比较高的职工进行岗前安全生产培训, 只有其达到了工作所需的要求,具有了从业资格且持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3.3加大设备维护、改造和更新资金投入

设备问题涉及改造和更新两方面,其目的都是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首先,在设备维护方面,需加强安全投入机制的建立,以确保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在维护、维修时所需的资金能够及时到位,以确保设备的及时维修,保证安全作业,避免因为设备老化而造成灾难性后果;其次,加大对原有设备的改造力度,针对某些尚可以再利用的设备,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更新改造;再次,要保证煤矿主要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正常运转,要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的引进先进生产设备,这样既能避免老旧机电的安全隐患,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3.4加强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煤矿部门需按照有关规定对以下项目进行定期检验,已排除设备的安全隐患:(1)主提升设备、主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压风设备、供电系统、电缆以及防雷接地设备等,优化生产环境;(2)对各种仪器、仪表进行周期检验、校正,对于检验后不合格的产品应严禁使用,以促进安全生产;(3)每年进行一次混合提升系统的性能检测,每2——3年对其他提升系统进行性能检测,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4)定期按规定对提升设备的钢丝绳及连接装置进行检验,并对磨损严重及锈蚀断丝的钢丝绳进行更换,以预防为主;(5)每年雨季前需对水管、水泵、闸阀以及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线路进行检修,若条件允许可进行排水试验,已加强预防。

总之,煤矿机电运输在煤矿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涉及面广,要求的技术性强,并且特殊工种多,贯穿于井下生产的各个环节。必须对煤矿机电运输进行安全管理,确保机电运输设备能够安全运行,以此来保证煤矿的正常生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双基,煤矿安全管理,应用,分析

1.引言

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降低煤矿生产的安全事故,从而尽最大可能的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率,现今人们开始认识到煤矿行业的安全重要性,现今煤矿行业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

煤矿行业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是煤矿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第二,是煤矿施工的设施与设备的不安全因素,第三,是煤矿生产环境的不可控安全因素,这些都是造成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而我国提出的双基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煤矿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使用双基的管理与建设方式,严格的实施建设双基的规划与计划,从而实现良好的安全管理。

2.双基在煤矿安全管理的具体应用分析

双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两大点,第一点是双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自定项目的建设,第二是双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规定项目的建设,双基的实施,是通过对模式管理的规划与建设,全面落实煤矿安全管理的双基施工建设任务,从而降低煤矿安全生产中人为的违规事件的发生,保证煤矿施工现场不存在安全隐患。以下就对双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2.1双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自定项目的建设

双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自定项目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自定煤矿安全施工的重要管理内容,自定煤矿施工行为的规范方法,自定煤矿安全问题频发的改善措施。

2.1.1自定煤矿安全施工的重要管理内容

煤矿在进行生产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重点施工要点,煤矿的主要负责人要协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机电负责人等进行重点施工管理内容的制定,针对以往煤矿施工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区域部位,以及相关设备与设施,施工环境的因素等进行重点内容的研究,从而根据这些事故频发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对每一个重点的安全管理内容与部位进行责任到人,重点控制,还要完善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降低煤矿安全管理在措施方面的失误发生。

2.1.2自定煤矿施工行为的规范方法

在进行煤矿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煤矿的负责人要对所有的煤矿管理与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养员工对安全生产与施工的态度,提升安全技术知识水平,规范煤矿施工的个人行为,还要提高煤矿施工人员之间的团结合作,通过对不同的施工层面的人员进行各方面的测评,可以发现在施工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针对不同类型的施工行为加强煤矿施工行为的规范,从根本上提高煤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

2.1.3自定煤矿安全问题频发的改善措施

煤矿的主要负责人还要对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重点排查,对整个施工与生产系统内,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问题进行检查,一旦排查到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就要进行改善的措施,要对不同的问题,对进行全面的措施整改,责任到人,编制应对措施方案,从而改善煤矿安全隐患的发生。

2.2双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规定项目的建设

双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规定项目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规定煤矿基础施工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是规定降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漏洞方法,第三是规定煤矿施工人员的违规行为规范的方式。以下进行详细的分析。

2.2.1规定煤矿基础施工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中存在着重点与安全薄弱的施工环节,针对在生产系统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煤矿施工设备与实施的规格不合理、煤矿施工的装备缺失、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的失误、煤矿不牢固的基础安全设施、煤矿施工人员不规范的行为以及在煤矿生产施工中的安全漏洞等,要几何煤矿施工的基础状况,从而对基础薄弱的重点安全防护环节进行双基建设的计划制定。

2.2.2规定降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缺陷方法

规定降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缺陷方法主要有三点:第一,建立健全煤矿施工安全考核的制度与规范,煤矿的主要负责人要领导大家一起进入深井煤矿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的检查,要将安全生产管理放在第一位,煤矿的负责人还要定期的对煤矿是施工的安全与质量进行考核检查,通过这种方法降低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缺陷与漏洞;第二,要对煤矿重点安全隐患的区域进行防范与治理,提前做好支防范措施,加强对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的应用,还要制定规范的行为,严格执行双基任务;第三,要加强对安全监督人员的培训,发挥安全监督的作用,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力度,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

2.2.3规定煤矿施工人员的违规行为规范的方法

要保证煤矿施工人员的行为规范,就要贯彻落实双基的任务,从基础做起,主要的措施为:第一,要对不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以及技术的培训,加强对员工的行为规范,通过煤矿上岗的行为准则与标准约束施工人员,确保在上岗后能够严格的按照制度进行;第二,对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岗位要进行重点的培训,让每一个员工了解到施工的规范标准,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第三,要建立健全的基础安全管理的体系,从而使所有人员都重视到安全的重要性,做到人人重视安全;第四对煤矿违章施工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使其明白施工的注意要点,避免出现不安全的生产行为。

3.结束语

总之,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应用到双基,就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基础人员的安全管理,保障煤矿的安全管理,从而促进煤矿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双基在煤矿安全管理的应用[J].科技风.2013,27(8):13-26

[2]董金坡.王福云. 煤矿“双基”建设浅析[J].采矿技术.2012,26(11):22-35

[3]李红涛.王冰玉.黄思强.基于“双基”视角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研究[J]. 煤矿安全.2013,04(7):11-29

篇5

[关键词]煤矿企业 安全 质量标准 建设

中图分类号:U8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178-01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企业在多年质量标准化工作实践基础上, 深刻认识到质量与安全的密切关系, 吸收国内外安全质量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 不断创新, 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 煤矿质量标准化突出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 从责任意识、生命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出发, 通过量化的标准, 系统地概括了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各环节、各专业的工作要求, 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目标化,是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高度统一。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法宝。对于煤炭企业彻底改变事故多发、管理粗放、工作标准低下、环境脏乱差的现状, 向着安全、优质、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内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全部管理过程中, 自觉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和标准, 并将这些内容细化、量化制定出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和标准, 并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进行贯彻实施。它是对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拓展、规范和提升。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 可以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持续改进, 使企业的人、机、环境始终处于和谐并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 进而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施煤矿安全标准化的重要性

1. 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每一个煤矿企业的基础性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质量管理概念、技术和方法,是我国在煤炭行业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并经过众多专家认证,逐步发展形成的的一套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方法。

2. 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的标准、规范的具体体现。煤矿的每一位职工,大到管理者,小到普通的矿工,都必须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培训和学习,要让各级领导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同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保护好广大职工的生命与健康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要让每个矿工及其他一线工作人员认识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其安全、健康和家庭美满幸福的基础,是保护其安全权益的护身符。

3.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煤炭工业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按照不断发展进步的要求,深入组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建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夯实基础,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策略

1.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要与思想相结合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员工的思想工作和工作状态影响着安全系数的程度。进行质量标准化的同时不能忽略广大职工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认识和理解,应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认识自觉提高的思想上转变。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强化员工对安全质量的直接认识;更要让生产一线区、队的员工和领导从思想上认识到搞好质量标准化的必要性,安全与质量、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2.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要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

要搞好标准化建设,就是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等规定要求,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安全措施、奖罚办法等。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一定要体现科学化、人性化,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激励为主,奖罚兼顾。真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不能将制度流于形式。

3.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要与企业安全文化相结合

以人为本求安全,求真务实谋发展。先进生产技术是安全管理的基础;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可靠的责任心是安全管理的保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深入基层,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是推进质量标准化前行的前提,更是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职工高度认同,自觉地去遵守执行。

4.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要与培训教育相结合

培训教育对标准化建设的作用毋庸置疑,各煤矿企业要完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中、长期安全教育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完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办法,严格按工作计划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做好煤矿“管理团队、技术队伍、技能队伍”的素质提升教育培训和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工作,做好班组长安全培训,出台鼓励员工提高技能技术的奖励办法,建立表彰激励机制,促进和带动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国家对煤矿标准化工作的普及及重视力度表明, 矿山的标准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是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提高煤矿本质安全的需要。各煤矿企业应该在矿山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调整的大环境下, 积极主动做好自身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申报和评审工作, 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波波,袁梅,马科伟,何明华,王珍.AHP在贵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现状评价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01:87-90.

[2] 徐武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应着力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 煤炭工程,2011,03:127-129.

[3] 袁晓翔,屈永利,许满贵,宝银昙.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原理[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06:786-789.

篇6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2008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44.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和媒体举报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瞒报伤亡事故等。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加强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篇7

关键词:煤矿 采矿安全 防范 管理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37-01

煤炭是我国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主要能源来源,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丰厚的利润空间,又因为我国具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我国的煤矿开采业十分兴盛。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难以弥补的人员伤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煤矿开采事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煤矿开采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更多,影响范围更大,这不仅反映了我国的煤矿开采水平偏低,也说明我国煤矿开采管理水平低下。

1中国煤矿采矿与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1.1 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自从国家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之后, 煤矿企业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但是煤矿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有些煤矿甚至还存在亏损的状况, 这就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投入。此外,有的矿主对安全管理认识不足,使煤矿采矿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都浮于表面,安全措施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

1.2 没有严格的安全生产纪律

有的煤矿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煤矿,没有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进而导致了生产管理上的混乱,也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规则,例如,有的企业生产不稳定,所以只规定员工每月的工作天数,而没有正常的上班时间和轮休制度,也就无法保证员工遵守基本的安全生产制度。此外,有的企业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班组制度,或者是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其在安全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导致安全生产纪律方面的松弛。

1.3 没有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违规、违法生产的现象大量存在

据统计分析,很多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与企业的违法、违规生产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严律禁止,都是很多企业还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顾员工的生命的安全,进行违法违规的生产。企业管理层过多的将精力放在了企业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所以常常造成煤矿采矿安全措施不到位、营救设施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管理混乱等情况,一旦发生煤矿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

1.4 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强

目前,煤矿企业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煤矿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基本都是从一线生产工人中提拔上来的,虽然他们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但是对现代安全生产的知识知之甚少,也没有足够强的安全生产意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是依靠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这显然是不够的;(2)煤矿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没能真正认识和理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政策方针,没有认真贯彻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能力处理好安全管理与生产效益之间的关系;(3)基层生产工人文化水平降低,没能认真学习、理解和遵守《安全规程》、《作业规程》等作业规范和标准,甚至把承担采矿危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只管赚钱,而忽略了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

2 我国实现煤矿采矿的安全对策

煤矿采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条件多变性和不可知性,发生事故的机率较高,安全工作历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珍惜生命,建设安全型煤矿是煤矿企业的职责所在。因此,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安全型煤矿势在必行。

2.1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为原则。一个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如何,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另一方面,安全毕竟不等于效益,安全上去了并不等于经济效益就能提高。事实证明,效益与安全是煤矿企业的两项根本性任务。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如果摆不正两者的关系,效益一时上去了,安全出了问题,也会前功尽弃。同样,只抓安全不抓经济效益,企业没有经济实力,安全也不会搞好。

2.2加强基层、基础“双基”工作

把安全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班组。班组建设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重产量轻安全,是班组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要把班组建设纳入安全管理总体规划,彻底扭转重生产轻安全的不良倾向,夯实安全基础。建立有效的班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给班组提供规范、科学、具体的安全管理平台,提高班组自身管理水平,将懂安全、会管理,创新能力强、敢于碰钉子、大胆抓的人才选拔到班组长的行列。对班组工作要多指导、多帮助、多关心,积极鼓励班组自查自纠“三违”现象。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为班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班组要有兼职安全检查员,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指示指令在煤矿采矿中贯彻到底。从建立标准体系、达标、考核奖惩等环节着手,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建立企业内部全员、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认真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标准,提高门槛;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把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夯实煤矿安全工作的基础。

2.3加强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煤矿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抓安全生产的治本之举,把提高员工业务技术素质作为安全的基础工作来抓。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加强特殊工种和广大员工的安全培训,坚决杜绝无证上岗,实行定期强制培训制度,把安全理念落实到实处。深化安全培训,提高职员工安全技术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

结论

综上所述,煤矿采矿的安全性意义重大,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在煤矿开采工作实践中,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管理理念,通过安全管理工作的合理开展,可以实现对安全事故的有效防范。

参考文献:

[1]问孟强.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若干认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2]邱灼立.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的几个要点[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

篇8

面对××北地区煤矿存在的上述问题,部分煤矿企业的同志认为:××北煤矿落后的生产设施和安全生产条件,是由不利的自然资源条件决定的。虽然国家对煤矿的生产规模和安全条件不断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但由于受不利资源条件制约的特殊原因,××北煤矿生产安全条件也只能停滞不前,难有大的改观。因而,煤矿企业主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地方政府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的现状也已司空见惯,习而不察,即使偶然有心改变,也碍于法不责众而无所作为。因此,煤矿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了8年,又经历了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工作,××北煤矿的安全状况虽然有所改变,但进步不明显,距国家的标准和要求相距甚远。

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北煤矿目前存在的这种状况,关系到我们是否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关系到是否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煤矿安全发展上来的大事。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的观念,不能有半点模糊。

其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按照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煤炭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能源,必须先行发展;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煤矿安全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前提,必须提前为煤炭工业发展打好基础。所以,那种过分强调不利的自然条件,满足于××北煤矿落后面貌,不图改变、不求发展的思想,是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必须坚决扭转。

其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利、最直接的利益。如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无法保障,就没有其他任何权利和利益可言,我们放松了对煤矿安全的要求,就等于放下了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错误或者罪行。由此可见,那种一味强调客观因素,放任××北煤矿安全落后状况的观念,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一种漠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十分危险的错误倾向,必须坚决纠正。

我们必须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发展的紧迫感、以人为本的责任感,加速改变××北煤矿落后的安全生产条件。

一、提高认识。我们必须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树立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树立安全也是政绩的新观念,树立能否实现安全发展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意识,真正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切实抓好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下决心迅速扭转××北煤矿生产条件简陋、安全保障薄弱的现状。

二、打好基础。煤矿安全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从基础抓起,把基础打牢。××北煤矿要按照以下要求迅速改变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的落实面貌: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要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生产系统,完善安全生产设施;要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标准;要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深入进行煤矿安全专项治理,全面落实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

篇9

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省煤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为我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和持续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在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逐年减少,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全省煤炭产量从2002年的5001.13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13690.74万吨,同比增加了1.74倍,而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37.7%和51.3%,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了82.2%。2004年至2009年,全省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6年实现了“双下降”。

二是积极推动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的完善和落实。省煤监局会同省安全监管局等部门出台了《贵州省各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规定》和《贵州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规定》两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各级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作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方式方法的创新。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和“4个100%”的贯彻落实要求(即100%送达基层,100%学习,100%培训,100%考核),对进一步做好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取得了良好成效。省煤监局以小煤矿瓦斯专项整治为突破口,推进瓦斯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加大抽采力度、防止瓦斯事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省突出矿井及高瓦斯矿井均按要求安设了矿井瓦斯抽采系统,瓦斯抽采工作进展较快,每年的抽采量均以两位数增长。2009年抽采量为76336万m3,完成了全年抽采目标的119%,抽采量列全国第二位;利用瓦斯9204万m3,完成了利用目标的102%,其中发电6796万m3、民用2377万m3。煤矿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也连年下降,从2002年的158起、死亡483人,下降到2009年的32起、死亡80人。

从2005年至2009年,全省共公告关闭煤矿1098个。通过关闭整合,矿井单井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05年8月末,全省在籍矿井2697对,平均单井产量约为3.9万吨/年,到2009年末,全省矿井减少为1832对(含新建矿井),生产能力29130万吨/年,平均单井产量提升为15.9万吨/年。

篇10

[关键词]煤矿班组 安全基础建设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TS7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138-01

从煤矿生产的角度来讲,班组构成了基本单位,因而班组建设关系到煤矿整体的安全基础。落实安全生产,根本点就在于完善煤矿内部的班组建设,通过这种途径来夯实煤矿安全基础。相比于其他行业生产,煤矿生产蕴含了更高风险,与此同时也包含了更复杂的生产流程[1]。这种状况下,夯实煤矿安全基础不能够缺乏全方位的班组建设,通过班组建设的途径才能够切实杜绝煤矿生产流程的安全隐患。抓好班组建设,关键在于保障煤矿员工素养的提升,从而规范日常的煤矿生产。夯实班组建设的基础,这样做有助于为煤矿生产提供最根本的保障,以此来突显煤矿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煤矿班组建设的现状

煤矿生产本身就蕴含较高风险,与之相应的煤矿安全隐患也是相对较多的。然而受到利益影响,煤矿行业的某些企业单纯重视收益,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忽视最根本的班组建设以及安全基础的落实。从现状来看,煤矿企业在建设安全班组的过程中仍存在如下弊病:

首先,从基层角度来看,相关人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价值,因而很难在根源上扭转认识和思想。对于煤矿建设而言,班组建设应当构成安全日程中的重要部分。然而截至目前,很多煤矿班组中的组长以及其他组员并没能体现出必要的安全管理价值,欠缺班组建设的必要认识[2]。

其次,煤矿生产欠缺高水准的职工,以至于缺乏最根本的安全基础。在建设煤矿班组时,某些企业仍面对人才缺失的现状。这是由于,煤矿班组中的一线员工通常具备较低的综合素养,因而也欠缺安全防控的意识。同时,煤矿班组没能引进技术性的专门人才,针对关键性的岗位也并没有配备适当的技术人才。这种状况下,煤矿班组的各类设备就无法服务于安全生产。

第三,煤矿班组缺乏明确的安全机制和操作流程,职员无法明确必备的操作工序以及步骤。受到心态的影响,某些职工仍存在靠运气的侥幸心态,在进入现场时并没有遵照最根本的安全规程来实施,这种状态增加了班组生产的隐患和风险。

二、夯实煤矿安全基础的具体途径

近些年来,煤矿企业逐步意识到安全基础的重要价值,因而也逐渐强调了安全基础。通过落实煤矿安全培训并且增强技术改造,很多煤矿企业也保障了新时期的安全生产,进而从根源上提升了效益。在煤矿企业中,班组建设应当构成其中的重要部分,是不能缺乏的[3]。具体而言,建设煤矿班组并且夯实生产中的安全基础,需要遵循如下的途径:

(一) 做好组织建设

煤矿企业不能够缺少班组的基本细胞,如果班组缺乏活力,那么企业整体就会欠缺凝聚力。班组建设的前提在于落实组织建设,管理者有必要深入各个生产班组,倾听组员的心声。在选择班组长时,应当遵循平等和民主的思路来选择组长,这样做有利于汇聚班组建设的合力。同时,煤矿企业班组也需要构建适当的用人机制,培育优良的煤矿员工。

(二)明确安全规程

煤矿班组只有明确了基本的规划,才能服务于日常生产。在煤矿生产中,安全规程应当构成基础。确保有据可依,是夯实煤矿生产基础的最根本措施。班组在拟定了安全规程的基础上,就可以在根源上杜绝各类的煤矿违章作业,以此来杜绝盲目操作煤矿生产的各种行为。从现状来看,煤矿班组有必要遵照岗位责任的具体机制来落实安全生产,进一步夯实现有的煤矿安全基础。只有首先明确了机制,才能统筹并且协调班组内部的不同岗位,构建全方位的煤矿安全体系。

(三)落实标准作业

从标准化煤矿作业的角度来看,夯实安全基础的根本点在于遵照标准化流程来实施煤矿作业。作为煤矿班组,有必要遵照标准化的思路来推广更安全的煤矿作业,通过这种方式来杜绝隐患[4]。标准化作业在最大限度内防控了安全风险,减少盲目和随意的煤矿作业。这样做,有助于消除萌芽的煤矿安全隐患,从而保障煤矿工程的整体质量。

总结:

煤矿企业如果能够完善内部班组建设,就能够为各环节的煤矿生产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也夯实了煤矿生产所需的安全基础。从企业角度看,煤矿企业有必要更重视班组建设,把安全基础的夯实作为日常工作流程的出发点。煤矿生产的各部门都需要明确:煤矿安全与班组建设二者是紧密相关的,因此不能够割裂。在建设煤矿班组的进程中,有关部门都需要从根源入手加以改进,转变班组建设的观念。未来的实践中,煤矿企业班组的相关人员还需要不断摸索经验,从而确保煤矿安全基础的夯实。

参考文献:

[1]王锋.加强煤矿班组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4):45-46.

[2]刘帅,李圣民,王潘峰. 加强煤矿班组建设夯实矿井安全基础[J]. 山东煤炭科技,2012(01):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