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食品的小常识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安全食品的小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安全食品的小常识

篇1

关键词:高校餐饮 食品安全 长效机制 五常法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98-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社会餐饮业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高校餐饮规范化、专业化的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也越来越强。作为高校餐饮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是高校餐饮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在任何时候不得松懈。这就需要通过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来进一步筑高食品安全防火墙,保障高校师生身心健康。

1 高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高校餐饮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下,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均有了长足发展,但其自身的卫生安全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校餐饮硬件设施虽然普遍改善但仍然存在纵向与横向的不平衡。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深入,一些新建、迁建的高校餐饮场所硬件设备整体较为完备,其普遍特点是: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合理,远离有毒有害场所;与餐饮供应的品种、数量相适应,设立相应的原料处理、加工、存储等场所;通风、采光、照明、消毒、盥洗、更衣、冷藏、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齐全。但高校餐饮硬件设施的不平衡还是表现的非常明显的。从纵向来看,那些改造投入力度较大的高校整体硬件实力要优于改造投入力度小的高校;从横向来看,各个高校内部食堂之间的硬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个别学校个别餐厅硬件设施陈旧,不符合卫生管理要求。

1.2 高校餐饮整体管理水平有质的提升但在管理深度上仍然需要持续提升。高校餐饮管理属于软件建设的范畴,高校餐饮是生产量大、生产过程分工协作、产品相对稳定且供应时间集中的特殊饮食服务行业,根据就餐人数而加工等特点。近年来餐饮“五常法”管理模式已在多数高校实施并推广,通过实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有效的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并以此降低用工成本和生产成本,推动了高校餐饮管理上台阶,但由于受到学校管理体制、硬件建设、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员工技能水平以及员工稳定性等多重因素的制约,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深度还不够,必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1.3 近几年高校食堂面临的诸多突出问题对食品安全管理产生较大影响。经营管理压力、招工压力、用工成本压力是阻碍餐饮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几座大山。社会工资水平的普遍上涨并没有缓解餐饮行业招工难的问题,反而这一现象愈演愈烈。以我校为例,2012年餐饮服务中心核定工作人员288人,而实际在岗人数不到250人且流动频繁。在严重缺员和队伍稳定性差的情况下,各高校餐饮管理部门只能降低招聘标准,先保人员数量再求人员质量。这样就会出现员工年龄结构偏大、员工老龄化现象严重且整体文化水平进一步降低等系列问题。这也会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可控度构成较大影响,进一步增加食品安全隐患。

2 构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需以餐饮“五常法”管理为基础

为了加强高校食堂的安全管理,许多学校相继引进五常法管理,它起源于日本、是不断追求效率、追求品质、追求发展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五常法管理对高校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立的重要意义在于:

2.1 能营造舒适清洁的工作环境,保障食堂安全卫生。由于餐饮业工作繁杂,其操作间一直给人以脏、乱、差的印象,高校后勤餐饮业作为服务师生的餐饮服务部门,肩负着食品安全卫生的重任,食品安全卫生历来作为高校后勤餐饮业的重中之重,五常法管理方式的引进能从根本上改变食堂管理方式,改善了食堂环境,减少了食品卫生不安全因素,有效转变了食堂环境问题的同时也为食品安全卫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2 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食堂管理、用工成本。环境可以影响人和改造人,五常法管理体系的引进营造了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改变了员工原来草率应付工作,逃避工作责任的消极态度,有利的提升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由于五常法管理中实行对工作环境的合理、明确的区域划分及对工作人员任务的细致分解,明确了工作责任,对一些重复的岗位进行了合并,从而做到了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降低用工成本,对食堂管理工作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能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的餐饮形象。五常法管理体系的实行,使基层工作人员意识到管理的意义,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了对自我价值完美体现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增强了团队意识,强化了员工对食堂的归属感,最终使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由量的转化到质的提升。

2.4 能健全高校食堂管理体系,推进食堂标准化建设。五常法现场管理强调作业标准的重要性,注重现场细节的规范和有序有效的管理。员工能遵守作业标准,服务和安全品质就会得到提高,能有效控制问题的发生。

餐饮“五常法”与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一脉相承的,五常法管理效果的提升能有效促进高校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3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要点

高校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必须结合高校食堂经济运行体系的特征,建立一个符合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地做好预防、控制和善后工作。构建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制定高校食堂硬件投入改造计划,夯实硬件基础。食堂安全要有保障,良好的硬件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为此高校餐饮部门必须积极主动地向学校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对设备实施陈旧、布局不合理的食堂进行有计划地改造。同时要不断提高食堂机械化作业程度,既可以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又可提高劳动效率。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逐步建立中央厨房,实行食堂原材料集中加工、统一配送,减少加工环节;还可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中心,提升食品安全可控性。

3.2 加强食品供应链管理,建立“追本溯源”制度。食品安全管理的环节包括原材料(半成品)采购、原材料(半成品)验收、原材料加工(烹饪)、成品供应、食品存储、洗消作业等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纰漏都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因此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就必须将“点”与“链”结合起来,既要注重食品安全控制关键点,又要全盘考虑食品安全管理供应链。要重视HACCP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五常法管理体系在高校餐饮管理中的运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各类台账,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层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严把进货关、验收关、加工关、贮存关和消毒关,并在食堂全面推广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3.3 “农校对接”工作是长效机制推进的重要载体,要以“对接”促安全。“农校对接”工作是一项惠农惠校措施,它能形成采购过程的自动化、源头的可追溯性、环节的可控制性,并且通过整合交易、物流、金融等服务,实现高校食堂采购的全程协同,减少了农产品采购的中间环节,有效节约资源和降低高校食堂采购成本,建立起可追溯源头的食品安全保障,对做好学生食堂工作,促进高校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政府对“农校对接”工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强,在政府主导下的高校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将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可追溯源头的农产品食品安全体系,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提供放心的食品。

3.4 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高校的食品安全要有全面保障,高校各餐饮经营实体苦练内功是根本,然而也离不开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要使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有效结合,发挥最大监管效率,可以成立由地区卫生监督部门主导、地区高校餐饮管理部门参加的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通过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对口互查,反馈交流来发挥监管职能。这样既能提升政府监管效率,又能促使高校餐饮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与紧迫感,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5 搞活食品安全培训机制,引导员工养成“人人懂卫生”、“时时讲卫生”“事事讲规范”的职业习惯。员工队伍不稳定的现状增加了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难度,为此高校餐饮管理部门应针对员工的特点和接受掌握能力,利用多样化、趣味化的培训策略向员工传授食品安全知识,强化员工技能水平。同时还可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建立地区高校餐饮系统职工动态培训机制。

4 总结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下社会敏感话题之一,高校的饮食问题事关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因此,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刻不容缓,但要根据高校后勤餐饮工作的公益性、消费对象的固定性、生产加工的集中性和服务效益的特殊性等,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机制,不搞形式主义,把餐饮工作落到实处,使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得到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卫生办法监发[2001]1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

[2] 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文件、卫报法监督法[2001]100号,关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检查情况的报告.2001

[3] 高小蔷.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03)

篇2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积极深化食品安全责任网建设。

一年来,我镇根据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要求,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年初,我镇就在认真搞好调研的基础上,科学拟订并及时下发《*镇20*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确保了本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可操作性强。班子会上,镇主要领导多次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汇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好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分管镇长围绕各阶段食品安全工作重心,先后五次主持召开了食品安全专题工作会议,及时研究部署工作并多次带头深入一线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为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好各成员单位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今年,我镇在健全食品安全工作相关制度、深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建设上狠下功夫。一是与相关单位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在县、镇两级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后,我们根据本镇实际情况,随即与各村(社区)、有关企事业单位签订《*镇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及时配套出台了《*镇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镇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将食品安全责任区域的划分细化到村、社区、单位,并且明确了责任人,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各级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各单位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二是制定完善了《*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案》。该方案在确保镇食安委发挥统一、权威、高效的组织协调作用的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分工,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分解落实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三是修订完善了《*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为应对全镇范围内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我们根据新近制定《海盐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修订完善了《*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能快速反应,有效开展应急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察工作。四建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制度。为了尽可能减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盲区,化解监管工作中的难题,进一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工作,我们今年建立起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制度。质监、卫生、工办等食安委成员单位通过定期联系工作、共享信息、例会等方式,互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探讨加强综合执法和日常监管方面的措施、对策,及时协调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二、强化监管,突出重点,狠抓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措施落实。

食品安全从“田野到餐桌”,工作链长,覆盖面广,监管难度大。我镇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始终坚持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原则。镇食安委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突出重点,创新工作,积极落实监管措施,努力抓出监管工作实效。

(一)兽医站协同各行政村积极落实禽畜检验、检疫措施。认真吸取供沪生猪瘦肉精事件的教训,给每户养猪户发放宣传资料,并与其签订保证书,同时,强化对屠宰上市生猪的“瘦肉精”检测力度。积极配合农经、经贸、工商等部门整治生猪屠宰秩序,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强化源头治理,严防各类问题猪肉流入市场,确保了我镇群众能吃上放心肉。

(二)质监站积极做好本镇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日常巡视巡查及食品抽检工作。我镇共有8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具体涉及糕点、饮用水、酒类、饮料及食品包装容器等的生产加工。一年来,质监站对这8家企业全部进行了巡检,共出动检查人员216人次。通过日常巡视巡查,实现对每一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从原料把关、添加剂使用、到出厂检验等各环节的全程监管,并及时将检查情况录入数据库,实现了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长效动态管理。同时,在日常巡查中,他们还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起票证档案和进销货台帐,从而有效地防范了各种违法食品进入市场。其次是做好食品中微生物、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等重点指标监督抽检工作及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监管工作,努力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关。对于连续二次抽检同一种食品不合格的企业,他们进行加严检验,加大执法检查和后处理力度。二次以上抽查不合格则将该企业列入“黑名单”数据库,进行重点监管。

(三)流通领域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工商所创新监管机制,努力为我镇群众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所里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食品安全片区责任制度和执法人员责任连带追究制度,同时将辖区划分为若干责任区。将所长、分管所长、巡查人员定为三级责任人,形成三级责任体系,将责任层层分解到人。同时将责任区的特殊事件应急预案纳入检查过程中,形成组织有保证、遇事有人管、急事有方案的良好局面。二是切实抓好食品流通环节的日常巡查与管理。重点对本镇辖区内的商店、市场、超市、农村副食品店、校园周边小卖部等进行检查。在巡查中坚持“六查六看”的监管原则,共出动检查人员127人次,检查对象覆盖全镇所有食品经营单位。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即提出解决措施,该取缔的立即取缔,该整改立即要求整改。截至目前,已取缔无照经营食品店、小吃店6家,下架各类不合格食品12件;要求限期整改并取得证照的有10家。检查整治措施的落实,杜绝了食品安全隐患,有效地净化了市场环境。三是开展好食品质量抽查,筑牢食品安全线。每月至少一次对本镇辖区内的2个农贸市场开展以蔬菜、豆制品、水发产品等食品为重点的农药残余、甲醇含量的市场检测。从检测结果看,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食品超标的情况。对于巡检中发现个别小商贩用化工原料脱皮芋艿的行为,检查人员当即将产品查扣作销毁处理,并对经营业者予以严肃的批评教育。

(四)今年以来,镇卫生部门切实加强了餐饮业、食堂卫生的监督管理及以防控急性肠道传染病为中心的食品安全管理。从3月起,镇卫生监督员坚持每月对全镇40多家餐饮店及5家学校食堂进行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卫生隐患,积极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6月份,对全镇610名食品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年度体检,参检率达到近100%。8月份,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对本镇辖区内的39家餐饮单位量化评分,为全面推行餐饮业分级量化管理打好基础。10月份又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了“餐饮业鲜肉品专项检查”,积极防范问题肉品端上餐桌。另外今年还着重抓好了豆制品加工经营小作坊的调查摸底及专项整治工作,共对全镇8家豆制品加工店进行了检查,关闭了1家加工作坊,为配合上级部门扎实推进“豆制品”放心工程创造了条件。

在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各有侧重的抓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上,镇食安办协调各方力量,协同作战,有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对本镇辖区内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及整治活动,以期更好地发挥联合执法优势,完善综合执法机制,从而更好地保障本镇食品安全。

一是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和夏季等重要时段抓好重点整治行动。春节前夕,镇人大、食安办会同县卫生监督所、镇工商所等单位对本镇的19家餐饮单位、2家副食品批发户、5家超市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共查获不合格食品25千克,价值约600元,联合检查组提出整改意见65条,要求相关经营单位限期整改。二月份,镇政府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我镇董司村一村民在家中自制酱油并出售。镇食办会同质监站、工商所、医院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取缔了这家私制酱油窝点。在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中,镇食安办组织工商、质监、卫生、工办等成员单位,以冷饮、饮料、饮用水、糕点、奶制品、豆制品、儿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对全镇范围内的部分食品生产企业、所有的超市、批发部、商店、小卖部开展了联合执法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170多人次,发现部分小餐饮业存在证照不全、进货索证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及部分超市、小商店将生活用品与食品混放等问题,检查组都要求限期整改到位,从而有效地杜绝了食品安全隐患。

二是围绕“防控急性肠道传染病”为中心抓好食品安全,主要措施是落实了农村家庭宴席申报备案与指导相结合的管理办法。首先是抓宣传教育。镇食安委通过各村食品监督员上门分发宣传资料、广播站举办家庭宴席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宣传,让农民群众特别是家庭宴席举办者和农村厨师切实增强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知晓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等方面的卫生知识,共发放宣传资料300多份;其次是抓申报备案,镇食安委要求各村食品安全监督员在农村家庭宴席举办前三天做好申报备案相关工作,摸清情况,把握工作主动权,截至目前,共对19名农村家宴作业厨师进行了基础情况调查,并对90多次农村家宴实行了申报备案;最后落实在上门指导。在宴席举办前由村监督员及社区卫生专业人员到每一户举办者家中开展上门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

三、完善网络,下移重心,着力推进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管理。

抓食品安全要“治标”更要“治本”,而扎实推进“三网”建设正是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的一项治本之策。今年,我镇在积极深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建设的同时,又努力在巩固深化“基层群众监督网”、“农村现代流通网”上做文章,着力推进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打造农村安全消费环境。

一是积极抓好群众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努力下移监管重心。农村是食品安全监管力量最薄弱的地方,为改变这一局面,我镇在今年切实加大了各村(社区)食品药品监督员和消费维权联络员队伍建设,举全社会之力,打食品安全之基。5月,镇食安办联合卫生部门对各村的监督员进行了农村家宴指导知识培训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8月,根据县食安办的统一部署,我们又组织全镇的食品监督员参加了县级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另外,今年上半年,镇消协分会还对全镇各村的维权联络员进行了消费维权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全镇食品监督员队伍的业务知识得到更新,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食品安全群防群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增强。群众监督队伍建设的日臻完善,大大充实了农村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下移了监管重心,减少了监管盲区,扩大了监管的覆盖面,增强了监管的时效性。一年来,各村食品药品监督员和消费维权联络员除了做好食品监管法规、消费维权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及消费争议的调解工作外,还积极履行食品安全教育监督职责,及时发现并上报涉嫌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案件线索,确保了农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二是建好区域配送中心,积极深化放心店长效管理。为进一步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今年,镇食安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在我镇建成了海盐县首家区域配送中心——*镇大众商行。该商行与浙北配送中心紧密链接,大部分商品从中心进货,质量有保证。目前,该商行二次配送已覆盖我镇及周边80多家农村放心店和其他商店,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农村群众消费安全。为巩固深化“百村放心店—示范商店”创建成果,实现放心店长效管理,今年镇食安委协同工商部门对已验收通过的“百村放心店—示范商店”,在“五个统一”的基础上,又建立健全了示范商店督查、退出制度,进一步增强了经营业主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规范经营意识,让每一家示范店真正成为农村群众放心的消费场所。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努力形成各方关注食品安全工作的强大合力。

食品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镇食安委十分重视宣传教育。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食品安全“人人重视,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来关注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达成群防群治、综合管理的目的。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期间,镇食安委早作安排,开好协调会,与工商、质监、卫生等成员单位共同制订好宣教计划。镇工商所通过展板向群众宣传了一些假冒伪劣食品的辨别知识;镇消协分会、卫生部门通过向过路群众赠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手册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法律维权等知识。宣传活动当天,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300余份,接受咨询服务2*人次,现场受理消费者投诉2件。质监部门则通过召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培训会的形式,宣传贯彻产品审查细则相关内容和法律法规知识,督促企业及时做好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报工作,提高其法制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为扩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从今年起,镇食安办在春节、五一、国庆等食品消费高峰期,都通过农民信箱短信平台,向辖区内群众发送食品安全小常识或警示短信,教育群众积极关注食品安全。另外,工商部门还通过不定期“消费警示”,对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通报。今年共消费警示4次,内容涉及劣质奶粉等多种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