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表现及评价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益活动表现及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益活动表现及评价

篇1

【关键词】生存压力 心理辅导 公益活动 教育培训

“十二五与中国青年”(2011-2012)——中国青年20年跟踪研究陕西省调研有效问卷回收占到总问卷的99.4%,因此本次调查统计结果能够正确反映陕西省青年的基本生存与发展状况。问卷中涉及青年基本生存与发展的题目包括调查对象现在的职业身份、所属单位的类型、住房现状、月工资收入、救助、赈灾等捐款或物品数额、参加志愿者等义务活动的次数、对参与公共事务、社会公平公正、个人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满意度调查、目前最迫切的需求多样性调查和对理想的文化程度调查。

调查对象大多为在校学生,占总人数的53.8%。其次,从事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等人员占比为12%,城镇待、失业及丧失劳动能力者占6.4%,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人员占4.5%,其余23.3%调查对象为其他各行业工作人员。而在调查对象工作单位类型中除在校学生外,其他调查对象大多在集体企业(12.1%)和私营、个体企业(9.6%)工作,个别青年在外资企业参加工作(2.2%),有14%的调查对象在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

一、陕西青年生存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陕西省青年现在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将其生存、发展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四个:

(一)收入较低、居住环境一般。由于在校学生占比较大,50.7%的调查对象没有收入来源。除在校学生外,参加工作的大多数青年月收入并不高,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到7%,月收入2000元至3500元占22.3%,月收入3500元以上仅占7%,这种收入呈两极分化的现象说明现在青年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所占比例较高。

由低收入前提决定了当前陕西青年的居住环境较差,40.3%的调查对象与父母合住,通过各种方式拥有自己住房的占19.6%,租房居住的占11.4%,剩余27.9%人员选择其他如宿舍等。因此购房将给陕西青年将带来非常大的物资、精神压力,降低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二)社会公共服务意识表现一般。大多数陕西青年积极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勇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仅有少数青年缺乏社会公共服务意识。调查结果显示,69.7%的调查对象去年曾捐助100-200元,约23.2%大多为生活条件较差的在校学生,基本没有参与各项社会捐款。

陕西青年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44.5%的调查人员去年积极参与1-2次志愿者等义务活动,16.7%的青年曾参加3-5次,但同时有近30%的青年未参加社会活动,未展现出新时期青年应具有的精神风貌。

(三)关注社会公平、重视个人发展。陕西青年比较重视个人职业及自身发展,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公正,正视自己的社会地位。

对参与公共事务持满意态度的人员占到48.2%,仅3.1%的调查人员感到不满意。在看待社会公平公正满意度评价上,42.1%的调查人员认为目前社会是公平的,不满意的仅占8.8%。在个人发展机会满意度评价方面,41.4%选择满意当前面临的各种发展机会,不满意当前发展机会的仅占6.3%。在社会地位调查项下,其中40.5%选择满意当前社会地位,仅约6.8%的人员选择不满意。这些数据说明陕西青年积极关注社会事务、参与社会事件的公平讨论,重视社会及企业为他们提供的个人发展机会,正视自身社会地位,具有强烈的社会竞争意识。

(四)生存压力较大、学习意愿强烈。由于陕西青年生存环境不容乐观,他们表现出明显的危机感,因此不断要求自己,希望继续学习,提高生存技能,改善生存条件。数据显示,目前陕西青年最迫切的需要是继续学习、进修,占到30.7%,其次是希望增加收入,占比25.6%。在文化程度追求上,陕西青年显示出强烈的求知欲。选择追求大学及研究生学位的青年占总人数的74.4%,仅6.7%的人员对学位没有要求。这充分说明陕西青年在面临各种压力时性格坚强、乐观,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

二、改善陕西青年生存环境、提供便利的教育资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陕西青年虽然面临的生存压力较大,但大多青年具有积极的心态,在生活、学习中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进取。为了给陕西青年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社会应提高其收入,提供更多途径的学习进修机会,引导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具体来讲,当前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稳健地增加收入,改善生存环境。陕西青年收入普遍较低,加上较高的通货膨胀,这无疑使得陕西青年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因此,要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必须提高陕西青年的收入水平。

1、提高自身知识水平。陕西青年应在完成当前工作学习的前提下,通过继续学习、参加培训等其他方式提高自身技能,在掌握多项技能的同时突出专项技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改善生存环境。

2、调节收入分配方式。当前我国实施的是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分配的公平性,为此社会应提供公平的竞争工作环境,适当调节收入分配方式,增加劳动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为当代青年获得稳定的报酬提供政府支持。

3、鼓励青年参加创业,培育创新意识。通过创业培训及调查走访来选择创业项目予以经济支持,同时成立创业协会指导青年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增加就业,同时为当代青年培训了生产致富技能、提高收入水平。

(二)重视心理辅导、引导积极健康心态。由于当代青年面临的生存压力较大,加之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一些青年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应重视广大青年的心理辅导,减缓他们面临的各种精神压力,积极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形成健康的人格魅力。

1、生活辅导。帮助青年正确认识社会,学习如何自我调控和情绪宣泄,处理好与朋友、家人和同事的关系,建立积极、乐观、成熟的生活心理。

2、思想修养辅导。帮助青年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接纳,树立自信、自立的心理,锻炼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

3、择业辅导。要帮助青年了解自身性格特征和职业兴趣,对其择业方向提供就业咨询或建议,对选择自主创业青年进行毕业的创业辅导。

(三)开展多方面社会公益活动,陶冶当代青年情操。引导当代青年积极开展、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关注弱势群体、感恩社会的爱心与公德心,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另一反面还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公益精神。培养当代青年的公益精神,将被动公益活动变为主动公益活动。

1、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公益精神是社会公益活动得以发展的精神动力。对社会有爱心、学会关心他人、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和能力是公益精神培养的重要内容和直接途径。要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感恩意识,并将这种感恩意识传递给社会上的其他人。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促进公益精神建设。公益精神建设虽然应以精神激励为主,但不应忽视物质激励的成效。比如政府可以为提供公益活动的个人或组织予以政策或其他物质奖励,以号召更多的慈善、公益行为。另外,应给予提供公益活动的个人或组织以精神褒奖,使公益活动参加者感受到公益活动的社会价值、获得从事公益活动的自豪感,倡导一种全民参加公益活动的社会公益精神。

3、建设公益文化、促进公益精神建设。社会公益文化是公益精神建设的基础。完善的公益文化可以强化全民的公益意识,提高他们的公益精神。可以通过树立“乐善好施”的精神和典范、开展更多的小额募捐活动、多种媒体宣传等方法把公益文化当作社会公益精神的重要主题来宣传与建设。

(四)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增加培训、学习机会。依托陕西省庞大的教育资源,可以经常举办各种针对青年就业、创业方面的培训学习,为他们提供多方面知识,为广大青年提供多途径再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水平和相关技能。

1、以专业技术培训为重点。当代青年在年龄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高学历的专业技术青年人员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高水平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培训内容应以服务生产、服务青年急需的技术为主,要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培训内容。

2、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为培训服务。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高科技技术,使培训教育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习操作方面实现高度现代化。引入多媒体教学和创新培训教育实验等手段都能提高培训质量。

3、坚持“短平快”的培训原则。培训应紧跟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坚持“短平快”的培训原则,使培训内容与当代科技水平相适应,这样才能快速解决生产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尽快地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应用到生产实际,还可以维持产品的技术优势和行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玲珑,网络对青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1.03:82-86.

[2] 张芸芸,社会转型期青年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60-63.

篇2

关键词:慈善;捐赠;贝因美公司;公益事业

Abstract:With the constant socialist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the native enterprises gradually turn to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good; though, many of them have not established a regular pattern for that. The paper samples Beingmate for a case study about Chinese corporate brand strategy for public good in terms of strategy selection, positioning, and decision making, etc.

Key words:charity; donation; Beingmate; public good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的企业开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但是总的来说,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发达国家企业仍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中国企业在参与慈善和公益活动的时候随意性比较大。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社会活动也是它们实现各个经营目标,提高自身的品牌和声誉的机会与途径,企业很少考虑如何通过这些慈善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国外的很多公司都早已通过公益活动,树立企业品牌的战略,认为企业公益行为应追求“互益”和多赢。

二、公益品牌策略及其应用现状

企业公益行为理论在西方主要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论、公益-品牌战略论、企业慈善行为矩阵、企业慈善行为无意识心理障碍化解方法论。其中公益品牌战略论的代表人物卡罗尔可尼等认为,长期以来企业迫于社会舆论压力而被动捐赠钱物,此乃消极被动型慈善行为。波特战略性慈善行为模式的目标过于宏大而让人望而却步,公益品牌战略则能够兼容社会公益与企业的商业目标[2] 。笔者采用卡罗尔可尼等人[3]的经典定义,将公益品牌战略定义为:企业通过从事公益和慈善活动提升企业品牌,其实质是将通常被视为义务的企业慈善活动转化为有价值的企业资产,从而实现公益与商业目标的双赢。

目前 ,国外的很多企业都已开始利用公益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它们通过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知识,精心选择最合适的公益项目,然后向全世界广泛传播自己的目标和贡献[4]。例如,雅芳公司通过经销商唤起低收入女性及整个社会对乳癌的关注和预防意识[5]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开展了福特基金课题“公司捐赠研究”[6]课题研究中提出的,跨国公司在捐赠模式、组织化和制度化程度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成熟,将企业捐赠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商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

在中国,“企业公民”的概念还处于萌芽阶段,企业慈善理念的认知还不成熟,尽管许多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捐赠活动。

目前,中国企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捐赠[7]:一种是直接捐赠到某些慈善项目;另一种是捐赠给各类慈善机构或者政府,再由他们有的放矢的用于不同领域的慈善活动。但是,国内企业在参与慈善活动的时候随意性很大,难以实现“互益”和多赢。

三、案例:贝因美公司特色的公益事业

贝因美公司是中国婴童业的综合运营商、领跑者和最大规模企业之一,全方位服务于中国母婴。它始创1992年,其品牌定位是“您的育婴专家”。笔者以贝因美成功的社会公益活动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企业的公益品牌策略的选择提供借鉴。

(一)爱婴工程

这是贝因美实施的一项公益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贝因美品牌形象。主要内容包括:对特殊困难的婴幼儿家庭进行资助,如多胞胎、残疾人家庭;向特殊新生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如弃婴、孤儿等。设立“爱婴基金”,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婴幼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 “爱婴工程”开展十几年来,已无偿向全国近300家多胞胎家庭、数千家困难婴幼儿家庭提供援助,捐赠儿童福利院300多次,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这些塑造品牌形象的工程在贝因美已经被无限地放大,公益品牌的理念早以渗入企业的肌体。

(二)育婴工程

出发点以顾客需求为核心,契合社会利益。宗旨是通过持续的努力,传播科学育儿知识,促进中国婴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具体内容包括:系统开展科学育婴咨询活动,资助有关机构及研究人员深入开展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的科学研究,资助、组织交流科学先进的育婴知识、研究成果和经验,向全社会传播科学的育婴知识。目前已经开展以下工作:(1)设立贝因美育婴咨询服务中心,建立用户数据库,以会员制形式向目标消费者提供《会员通讯》等各类服务;(2)在婴童行业率先开通8008571051等12条育婴免费咨询电话,由训练有术的育婴专家解答有关婴幼儿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的问题;(3)独家斥巨资创建中国育婴网;(4)编著出版中国第一部成功学育婴专著——《育婴指南》,普及育婴知识;(5)免费向全国新生儿家长发送贝因美育婴科普资料。

(三)亲母工程

在“爱婴工程”和“育婴工程”开展13年后,“亲母工程”也加入到了贝因美公益事业的行列中。2006年1月25日在杭州举办的“浙沪百名留守儿童家庭共团圆”活动拉开了贝因美集团“亲母爱婴工程”的序幕,“圆好妈妈一个幸福梦想”,“亲母工程”是在“爱婴工程”、“育婴工程”基础上的拓展,从对多胞胎家庭、贫困婴童家庭的资助以及对婴幼儿喂养、教育的关注,拓展到对整个母婴群体的关爱。

(四)其他介绍

以前,爱婴工程和育婴工程都是由食品运作系统来执行,自2005年来因为有贝因美集团所属的婴童用品专营店这个平台,公司可以将“两大工程”的区域操作主体,移交至专营店。这样既能迅速提高当地专营店的知名度、美誉度,为贝因美加盟店增加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大量的加盟店爱婴工程育婴工程的开展,在全国形成累积效应,更加促进了贝因美公司品牌的提升,最终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四、贝因美公司公益品牌行为的特点

(一)数量表征

公司公益活动频率比较。通过对公司网站的跟踪,可以看出公益活动在公司的发展速度。笔者选取了2004年、2005年度、2006年度贝因美公司网站上公布的集团信息,并将公益活动方面的信息进行了整理,见图1。

将2004年度和2005年度的公益活动进行了加总,然后和2006年度贝因美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前两年的加总和还没有2006年的多,可见公司公益行为的发展非常迅速。

(二)公益事业的选择符合企业的品牌定位

无论企业的规模有多大,都没有一家公司有足够的能力涉足多方面的公益事业。贝因美的品牌定位是“育婴专家”,它所进行的两大工程“爱婴工程”、“育婴工程”是围绕着帮助有困难的婴幼儿及促进中国宝宝健康成长来进行的。显然,这些活动符合贝因美的品牌核心价值以及目标人群的喜好。比如,贝因美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成功生养教”育婴讲座。它从优生优孕开始,从人的初始状态入手,用“意识发生论”指导教育,帮助父母成功把握孩子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同时养育与教育并重,注重婴幼儿合理营养与良好习惯、健康身体与健全人格的全面养成。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把贝因美成功生养教的教育理论传播到了全国各地,更把“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企业宗旨以鲜明直观的形象,呈现到了消费者面前。

(三)公益行为成为公司的长期战略行为

对贝因美来说,公益营销不仅是一个活动、一次捐赠,而是长期的战略行为。作为公司公益事业的主工程,“爱婴工程”开展至今已经13年了,对困难多胞胎家庭的赞助帮扶也已坚持了长达十多年。贝因美的多胞胎之家已经成为集团爱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向全国近300多家多胞胎家庭提供了帮助,也向数千家的困难婴幼儿家庭提供援助,捐赠儿童福利院300多次,这也使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前是公司去发现、寻找多胞胎之家,然后给予帮助。而今,多胞胎之家遍布全国各地,几乎众所周知,那些新生多胞胎的家庭会主动找公司来寻求帮助。贝因美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是一个可以信赖,会无私的提供给帮助他们的品牌形象。

(四)公司高层对公益的重视

贝因美集团总裁,在接受阿里巴巴网站的直播采访时说:“我们有一个理念:宁可广宣费预算少一点,但是做公益这块一定要保证,我们更注重品牌美誉度”。笔者追踪了最近两年贝因美公司网站的信息,对集团信息进行了统计,见图2。

在2004年、2005年度两年一共四十条的集团信息中,竟有13条都是有关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相关信息。其中公司总裁亲自参与的达5次之多。同时,2006年贝因美公司还设立了爱心大使,由总裁助理亲自担当。三、四月份爱心大使亲自前往杭州、上海等地拜访江浙沪多胞胎家庭。爱心大使代表贝因美集团送去礼物,并了解了孩子们身体、生活情况,以及需要帮助的地方。

(五)公司硬件设施上对公益事业的支持

目前正在火热开展的2006贝因美冠军宝贝大赛,在其公司的OA系统上设有专用的大赛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各业务部用于:下载大赛资料、当地DM报名和现场报名信息的录入和修改、比赛结果的上传。刚刚落幕的贝因美“亲母工程”——圆好妈妈一个幸福梦想,同样在贝因美的OA系统上设了链接窗口。可见,该公司对公益事业给予了较强的硬件支撑。

(六)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贝因美公司开展的公益活动非常之多,有些是独立操作的,但许多大型活动都是和其他组织进行合作的。笔者对该公司2006年一至四月份的活动进行了收集,见表1,以此了解公司开展公益活动时的合作情况。

从表1可以看到,在公益活动中,贝因美公司选择的合作组织很多,既有行业协会、福利院、高校,也有报纸、杂志、网站、可谓非常丰富。仔细研究一下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组织和机构都和婴童、母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和贝因美的品牌定位以及所开展的活动主题非常切合。

在非营利组织方面,全国妇联中国儿童中心、杭州市婴童行业协会、浙江省计划生育协会,这样的非营利组织都有其权威性。贝因美公司在专业知识、可信度、信息以及实践经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杂志方面,《婴儿世界》、《宝贝,因爱而美》都在关注婴幼儿,他们在婴幼儿方面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在网站方面,与在非营利组织和杂志方面的选择一样,该公司对于网站的选择也是集中关注母婴,这些网站在母婴事业上拥有较强的专业性。

五、对中国企业公益品牌策略选择的启示

(一)选择与企业品牌定位协同配合的公益事业

企业所选择的公益活动必须符合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以及目标人群的喜好。企业做好事绝不能见好事就做,不管公司的实力有多大都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来运作多方面的公益事业。如果能选择其中一些适合公司的公益,把它做好就能帮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如果公益行为与品牌核心价值不符就会使品牌形象模糊。公益行为越多,大家就越不知道这个品牌代表着什么。因此,公益活动的具体策划,必须注意定位问题,公益活动要与企业主营领域、特别是营销任务的主体有着明确的相关性。当企业对合适的公益事业做出贡献时,消费者的信任感也就随着增加。

(二)选择公益事业的关键群体

当所选择的公益事业受到企业关键群体关心和重视时,企业对社会活动的支持就会发挥作用。由于绝大多数的公益项目都是针对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社区等。事实上,企业可以选择的公益项目非常的多,而且可以分别锁定在不同的领域。因此,企业在选择公益活动时,一定要清楚活动的目标受众。在具体的公益活动中,对目标受众的定位更应该是具体的,例如贝因美的冠军宝贝大赛就把目标受众定位于6-24个月的宝宝,而案例中所列举的贝因美公司的九项活动中有五项的目标受众都是以母婴为主体。

(三)视公益品牌策略为企业的长期战略

企业形象的建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公众是通过多次参与对企业形象的评价,才建立起对企业较为确定的看法。因此,企业要确立相应的保障体系,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公益活动。正如企业良好公益形象的树立不能一蹴而就,企业对公益事业的经营要进入企业的战略规划视野,保持相对长期和稳定才能收益良好,否则就会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四)高层管理者的重视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在公益品牌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领导非常重要。高层管理者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动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公益品牌策略的积极态度,并且不断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调整。高层管理者中,通常都有一个具有远见、不断创新的“统帅者”,尤其当公益品牌策略成为企业长期战略时候,均由企业高层直接管理不同地区和市场的公益项目。

六、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逐渐开始尝试将企业的慈善活动与企业自身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公益行为树立企业品牌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并对国内慈善行为和公益行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国内婴童业著名贝因美公司公益品牌策略的成功运营进行分析,以期对国内企业对公益品牌策略的运用提供借鉴。但是,笔者只是对一家公司进行分析,对公司的数据跟踪也只是该公司建立网站的最近两年,因此数据的时间考证具有局限性。该公司的公益品牌策略也有着明显的行业特色。在后续研究中,读者可根据不同行业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企业公益品牌行为策略的选择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唐更华,王力学.企业慈善行为策略研究新进展[J].管理评论,2004(9):41-45.

[2] 卡罗尔科恩等. 善因营销如何得善报[J]. 最佳实践,2003(10):112-118.

[3] Carol L.Cone, Mark A.Feldman.Cases and Effects.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3(7):112-118.

[4] 杨团,葛道顺.公司与社会公益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 刘海玲.雅芳:粉红色的善因营销之道[J].业界经验,2002(6):52-55.

[6] 马伊里,杨团.公司与社会公益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50-177.

篇3

关键词:事业关联营销 利益相关者 企业

20世纪80年代,事业关联营销模式在美国崭露头角。一般认为,美国金融业的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资助“自由女神像”修复的活动是事业关联营销的开端,Cause-Related Marketing这一专用术语就是美国运通公司创造的。事业关联营销(Cause-Related Marketing,CRM)是将企业与非赢利机构尤其是慈善组织联系起来,将产品销售与社会问题或公益事业相结合的营销行为,是一种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多赢型的社会营销观念。通过事业关联营销,企业在盈利的同时承担起了社会责任,获得了非赢利组织或慈善组织和消费者的满意。

现如今,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和运行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投入,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引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要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展开。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为利益相关者谋求利益,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的同时必须以更加长远的目光来管理经营企业,通过制定各种战略来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和企业价值。而事业关联营销,作为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合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形式,正是企业在营销领域对上述思潮的奉行与实践,在此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影响着企业每一个利益相关者。本文着眼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究企业的事业关联营销行为与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影响作用。

一、事业关联营销和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影响

企业的事业关联营销行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企业事业关联营销行为直接影响着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也会对企业事业关联营销的决策和行为产生作用。而本文所述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股东和投资者、员工和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外部的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政府、媒体、社区等。

(一)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

1、股东和投资者

从短期来看,企业从事事业关联营销行为与股东利益最大化是有一定冲突的:一方面,企业无计划的事业关联营销可能危及企业资本的稳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企业事业关联营销可能会使企业董事滥用该权利而达到谋取自身利益的目的,从而增加股东的道德风险。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从事这种公益活动与股东利益最大化并不矛盾,适当的事业关联营销活动会达到比广告宣传更好的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企业的产品,企业的销售额和营业利润肯定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相应的净资产也会增加,因而股东可分配利润的数额会上升。与此同时,企业的形象、知名度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知名度等又会促进企业销售和利润的上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会导致股东利益的增加。

企业从事事业关联营销活动,也会对股东的投资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从事有关公益活动如事业关联营销时,最重要的是获得了更好的宣传效果,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这样可能会使企业的股价上涨或者提升企业的价值,因此吸引更多的股东或其他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得到更多的资本注入,从而进行扩大再生产,获取更多的利润。

2、企业员工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之一,企业人员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从事事业关联营销,不仅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而且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可以起到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作用。

就吸引人才而言,由网络影响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100个MBA学员中,过半数学员表示“为了到一家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工作,他们愿意接受较低的薪水。”可见现在高素质人才在关注自身发展前景的同时,对公司的社会责任承担程度也极为重视。而企业从事事业关联营销正是对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践行,正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然可以吸引到与企业具有相似价值观和相同目标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以后发展提供更好、更强的人才储备。

就人才激励而言,企业从事事业关联营销活动还可以提高普通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因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对员工的思想具有良好的触动作用,有利于员工更努力地工作,员工通过亲身参与企业的事业关联营销活动,会有更强烈的自主独立性、责任感和归属感,也会更注重奉献精神。

3、企业管理层

管理层是企业主要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对企业从事事业关联营销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作用。对于管理层而言,总是希望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声誉不断增加。企业参与事业关联营销行为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品牌资产,增加长期利润,而且能为管理层自身带来无形的资产,因此从意愿角度看,管理层更倾向于从事企业事业关联营销活动。

另外,从事业关联营销活动的具体决策方面看,管理层个人的因素可能影响会比较大,有调查显示,在中国很多企业从事事业关联营销都是因为管理层带有某种“个人情结”,例如某一家的企业总经理自己年少饱尝家贫之苦,可能倾向于冠名希望工程,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表明,管理层的背景对企业事业关联营销活动影响显著,尤其是政治背景。

(二)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

1、消费者

消费者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消费者在选购商品和服务时也不再单纯考虑性价比,而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作为其选购依据之一。此前,不少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当消费者获得一家企业为承担社会责任(如从事公益活动)做出努力的信息后,更愿意购买该企业的产品。而英国国际调研企业1996年所做的一项消费者定性调研中也特别提到:86%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与公益紧密结合的产品,64%的消费者认为企业应把公益营销作为标准商业实践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采取事业关联营销即对承担社会责任和从事公益活动的一种践行,必然会带来产品销售量的增加。

企业公益活动的参与度除了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以外,也会影响其对产品信念和态度的认知,及对企业的评价。消费者一般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其自身有利,并相信企业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有责任支持社会事务,而企业实行事业关联营销正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企业帮助社会、回馈社会的良好动机,这对于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良好形象的树立产生积极影响。

2、供应商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企业采取事业关联营销的经营模式时,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该企业产品或接受企业服务,继而促进企业销售额的增长。销售额的增长伴随着企业存货周转率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便会增加有关原材料等的进货量,零售业也会增加商品的库存,进而提升了供应商的供应量,带动了供应商的盈利。因此企业选择此种营销模式会间接对供应商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供应商也可从事业关联营销中获取直接收益。现如今,一种常见的做法是企业通过与供应商达成协议共同参与事业关联营销,在商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与供应商可以促进良好合作关系并加强沟通,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提升企业与供应商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促进两者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3、债权人

债权人是企业借入资本即债权的所有者,一般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其他非金融机构和个体构成。相对于股权而言,债权必须由特定的债务人即相关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用自己的资产或劳务来偿付,所以债权人利益的维护需要企业的有效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企业的经营绩效及未来盈利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债务的偿还情况,进而关系着债权人的利益。企业实行事业关联营销提升了企业的销售额,增加了现金流入量,总体提升了企业经营绩效,为企业债务的偿还提供了经济保障。此外,通过事业关联营销企业可树立一个更加负责的、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了债权人对企业的信心。

4、政府

作为企业行为的引导者,政府对企业的事业关联营销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上,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政府通过颁布法律法规等条令或者文件大力提倡承担社会责任,鼓励企业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活动,促进社会的进步;第二,政府通过颁布法令来规范企业的事业关联营销行为,防止出现随意性等造成不良的后果,例如政府制定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来提高企业从事公益活动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总之,政府引导和规范了企业的事业关联营销行为,帮助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5、媒体

现如今,媒体、网络、短信等传播媒介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客观上使企业更可能受到公众的关注和监督,不同的宣传中介对企业从事事业关联营销的效果也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媒体对企业事业关联营销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媒体对企业事业关联营销行为的报道使民众能够更方便、更详尽地了解企业的行为,可能达到比广告宣传更好的效果,从而提升企业品牌资产的价值,吸引潜在的消费者,实现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一旦企业事业关联营销行为不符合公众要求,媒体的宣传作用就会适得其反,扩大负面效应,给企业造成损失,在这种舆论压力的监督下,企业只有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才能达到更好的事业关联营销效果。

6、社区

区别于传统营销,事业关联营销最大的特点在于企业在营销时会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如为慈善机构捐款、保护环境等),这些合法的公益往往能获得相关社区的支持和赞许。例如,当企业以销售额的一定比例作为慈善捐款时可以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增加社区劳动力储备、提高社区文化水平等,这些行为会为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竞争优势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从一定角度来讲,企业从事事业关联营销活动也是对公益活动的一种参与,有利于保持企业和社会公众、社会组织的良好关系,加强企业与社区政府、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其他企业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帮助企业扫除社区中的发展障碍,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竞争和生存环境。

二、结束语

事业关联营销作为一种“多赢型”的“慈善营销战略”,已被企业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为利益相关者谋求长期经济利益,同时也能使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为社会慈善事业服务,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形象和品牌资产价值。企业在确定具体的事业关联营销策略时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选择最好的方式,力求获取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王绍青.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

[2]谭光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J].经营管理者,2010;2:044

[3]李勋.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捐赠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2:070

篇4

【关键字】大学生,公益教育,公益课程,必要性,服务学习

教育一定要面向现在,面向未来,为社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当前的高等教育需要更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安排,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其掌握知识外,还应该重视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公益教育,这是时展的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对于我国来说,我国正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益教育则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器,其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立足于国情,立足于当前社会,用于为社区的发展和进步施展才华,从而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支持。近几年,汕头大学通过开展公益类课程,让学生参与公益事业,并把服务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为国内大学生公益教育开创新的思路。

一、开展公益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讲,其本身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国家的利益和集体利益这两种公共利益。对于人类社会来说,重视公共利益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人人都重视他人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去破坏他人利益,才能使社会更好地运转。可以说现代公益对于社会运转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无论是各种形式的捐款、捐赠以及公益广告等,还是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建造公益网站等都是参加公益的途径,其为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社会也需要这种公益精神。汶川大地震以及一系列灾难降临到我们头上,如果缺少了公益的力量,灾区同胞就少了一份力量帮助他们重获新生。由此可见,公益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我们整个社会大众而言,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便是我们的大学生群体,因为其本身拥有较为丰富并且全面的知识以及能力储备,掌握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国家的未来需要这些高素质的人才,而大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因此,让大学生在学到了必要的知识时,让其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其重视集体利益是无比重要的。只有让大学生具有了一种公益精神,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正因为如此,高等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公益教育力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加强对大学生的公益教育力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公益事业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想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除了要大力发展经济外,更要重视公益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公益问题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长远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更不要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了!而作为大学生,其肩负着建设我国的重任,对其进行公益教育也就成为了必然。

(二)公益事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想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公益事业的发展情况是一个重要的标尺。公益事业绝对不是简单的活动和行为,其是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人民的责任和义务,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重要体现,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素质水平。公益还是一种正能量,其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能量和动力支持。不仅如此,公益还是一种文化,其是一个国家文化生活以及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因此,大力发展公益事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人群,其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其公益教育的力度是促进国家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国家进步的重要保障。

(三)公益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我国的经济开始进一步转型,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加上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国际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等环境背景,使得我们需要对高校教育进行革新,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公益精神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公益精神和公益理念,可以有效推动整个社会的公益实践活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公益素养状况分析

文化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的公益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的公益事业发展还并不完善。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公益素养并不是很高。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个人因素。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经济来源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大学生的资金都是来源于家庭。正是因为经济的原因,让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树立起参与公益事业的观念。不仅如此,大学生对公益事业并不是非常了解,他们缺乏相关的渠道和途径去获取相关的信息,因此,他们并没有很多机会去接触公益事业,进而影响到其参与公益事业的观念。

(二)学校因素。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开始对公益教育提高了重视程度, 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大学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公益精神中的微小作用。大多高校并没有鼓励并引导学生们去参加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也缺乏相关的校园宣传,很多活动形势仅限在于加强志愿服务教育或加强奉献精神教育上,这让大学生们缺乏参与公益事业的途径,更缺乏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不仅如此,高校对大学生公益教育的系统课程少之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公益教育课程,这让大学生们并不十分了解公益活动,也会导致极度缺乏公益精神。

(三)社会因素。我国当前社会上并没有提供很多渠道去让学生参与公益事业,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机会少之又少,很多大学生是在偶然间才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的,偶然性较大。此外,由于当前我国的社会诚信度缺失,出现了很多欺骗公众的行为,比如诈骗捐款等,这使很多大学生都提高了警惕,不敢轻易地去相信社会上的公益活动。而我国的公益活动透明度不高也让大学生无法对公益事业相信,进而导致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参与热情非常低。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对社会公益活动的管理还是有些不到位的,对公益事业的监管并不是非常有效,且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这使得监控工作并不能很好地进行,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并不敢轻易去相信社会公益活动,进而阻碍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三、开展大学生公益教育的策略

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公益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增加公益课程,对大学生传输公益思想这么简单的。这样的课程只会成为形式而根本没有实际效果。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公益教育时一定要全方位地去加以考虑,将公益教育的目的和重点充分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公益教育的目的。具体说来,在开展大学生公益教育时,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培养公民教育。只有拥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个人才能够去重视一件事,才能够真正承担起重任。社会责任是一个国家文化和价值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开展公益教育时,高校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时展,能够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而为了做到这一点,高校在开展公益教育时一定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让学生们可以正确处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绝对不能够为学生灌输社会价值高于一切,自我价值是不重要的这样的思想观念,因为这是非常不现实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们努力去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让大学生能够正确分析个人得失与社会价值间的关系,进而让大学生拥有更强的责任感。

不仅如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公益教育时还应该重视引导学生们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要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责任意识,并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以及团队精神,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大学生的责任感大大提升,使大学生拥有奉献精神,进而让大学生们更加爱护他人、爱护集体、爱护国家。

(二)重视大学生的公益实践活动,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努力开发新的实践途径。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以及学习知识的能力,并将这些知识与能力有效地运用至实践中去,这就决定了高校在进行教育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正因为如此,高等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公益教育时,一定要认识到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大学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汕头大学通过对公益教育的分析,积极引进服务学习这一先进教育理念,投入大量经费,在校内开展公益类课程。公益课程通过学生参与公益事业,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开展素质教育的课程。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关怀社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公益实践活动实现与学术课程相结合,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其在公益课程中更好地接触了社会,并能够更好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可以为社会奉献很多,从而使学生的责任心大大增强。

(三)教学中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公益教育途径及方法方式。高等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公益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掌握正确的公益教育途径。对于我国的公益教育来说,其最核心的价值体系就是遵循社会主义,并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我国五千年发展史的沉淀,是指引我国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公民精神。高校开展公益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大学生可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并增强学生的集体感,让学生们更加重视集体荣誉,进而提高学生们的责任心,并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公益精神。

另外,在公益教育的培养中,需要重视合适的方式方法。只有找对途径和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汕头大学在开展公益课程时,引进服务学习的理念,并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个理念适合中国大学教育的现有国情。服务学习是学习、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一种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指的是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将提供给社区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从做中学”。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学习这一教学模型在国外及境外大学、成人教育中得到广泛开展。作为一种有别于社会实践服务和传统的课程学习的新模式,服务学习在提升课堂教育水平、促进学生教育培养以及改善社区服务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具有独特优势。对于内地高等教育而言,服务学习为学生教育模式改革和发展上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迄今为止,服务学习在内地多见于学者的研究,仅有少数高校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推广。汕头大学在长期开展志愿服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上,自2008年起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全面引进服务学习模式,深入推广基于服务学习的社会服务、校园活动乃至课程建设,探寻不一样的教育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结论:公益事业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如果社会上拥有非常好的公益精神的话,就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和谐,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其进行必要的公益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何让公益教育和大学教育相结合,汕头大学经过不断探索,开展公益课程,培养大学生具有公益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我国的公益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宇,金永东.高校德育工作走向现代化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疲软原因及对策[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蒋琴雅;创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曾德明;汪忠;孙耀吾;李平;;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金融经济;2009年06期

[5]梁明辉;张黎;赵义泉;;地方农业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意愿调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6]严中华;杨丽;杜海东;;美英公益企业发展的比较研究及其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02期

[7]许敏燕,于希勇. 在协商中实现公益――美国公益教育借鉴及超越[J]. 教育学术月刊. 2008(04)

[8]林美莺.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论大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意义及策略[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9]张欣阳. 社区公共服务与大学生公益课堂的调查与思考[J]. 大众文艺. 2010(08)

[10]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Trust Act of 1993, http://nationalservice.gov/about/role_impact/history.asp

[11]民主主义与教育[M].杜威著,王承绪s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170

篇5

小学:南京市成贤街小学

初中: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

高中:南京外国语学校

部分成绩:SATI 2360分(总分2400分)、SATII2380分(总分2400分)、托福118分(总分120分)

录取学校:2011年12月16日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

自我评价:我是典型的处女座,完美主义者,很自主、很坚定。

清秀的面庞、可爱的牙套、灵动的眼神,乍一看殷玫然跟普通的“90后”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和记者谈起话来她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地方:缜密的思维和超出同龄人的深刻,这是得到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全额奖学金的女孩!

普林斯顿大学是世界知名高校,靠什么才能赢得它的青睐?面对记者的疑问,殷玫然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应该跟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也许是我去美国高中交流学习的经历,也许是我的SAT(类似中国的高考)和托福分数,也许是因为我的模拟联合国、辩论等奖项。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看到了我的整个申请材料,尤其是文书当中表现出来的对各种公益活动的热情。”

殷玫然跟公益活动的结缘始于初二,那一年她14岁。在一次上网的时候,殷玫然无意中在西祠胡同上看到了一个征召义工的帖子,她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就报名参加了。从此,每个星期天上午只要有空,殷玫然都会前往南京中华门附近的一家康复医院做义工,陪那里的老人说说话、做做按摩、推着轮椅带老人晒太阳。4年多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殷玫然觉得自己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那些老人真的很可爱,他们每次看到我时都会笑得合不拢嘴,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就觉得我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可惜,马上就要去美国了,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见不到他们了……”说着说着,原本兴致高昂的殷玫然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高二的时候,殷玫然得到了去美国高中交流学习一年的机会。在这一年里,她成长了很多。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模拟联合国”很有名气,殷玫然是主力队员,但她交流就读的那所美国高中却没有这样的社团。于是殷玫然直接跟校长“约谈”,取得校长同意后,在一个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贴海报会找同学,硬是建起了队伍,还出去参加了比赛。“我跟那个老师现在还有联系,他告诉我,这个社团一直会做下去,而且喜欢上‘模联’的同学已经越来越多。”

也就在这一年,殷玫然的公益活动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课题时,殷玫然偶然在网上发现了一个美国小额信贷组织,专门帮助中国贫困地区的妇女募集创业资金。她觉得应该利用自己中英文双语都比较优秀的优势做些什么,于是在顺利通过英文水平测试后,她成为了该组织的翻译,开始了自己全新的公益服务。

殷玫然的任务就是把中文的创业计划书翻译成英文,“先要能找到比较‘靠谱’的计划,然后跟她们联系,帮她们完善计划书,这样申请通过的机会会比较大。最重要的是要后期跟进,就是要关注善款的流向和她们的创业进度,并向社会公开,以确保公平公正。”

也是在高二这一年,殷玫然和一位来自河北唐山的网友策划创办了“拒绝无知”青少年健康项目,这是一个关于青春期少年生理、心理健康方面的公益活动。“无论是跟国内的同学聊天,还是看新闻,我发现国内对于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不够。往往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他们就会做出极端的行为。而国外对这一块的研究比较深入,有很多很好的文章,我觉得我有义务将这些知识普及给大家。”殷玫然认真地说。如今,在殷玫然的不懈努力下,这个项目的影响越来越大,有了超过150个志愿者。他们翻译的科普文章多次登上了各大网站的首页推荐。

但是,与加入一个公益组织相比,创办一个公益组织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有些问题对于这个现在只有18岁的小姑娘而言,几乎无法解决。“现在我们主要依托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开展活动,制约因素非常多,影响了项目的规模与效果。但是如果建立自己的网站,又牵涉到人力、物力、财力等一系列问题。另外我们的邮箱里经常收到一些邮件,是具体地咨询一些问题。我们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只能翻译国外的文章,无法回答具体的问题。我们非常需要心理咨询师帮助我们。”

但是,在这些困难面前,殷玫然从没有想过放弃:“这么多年来做公益,从开始单纯的爱心,已经演化成今天的社会责任感。我相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世界能到达金字塔顶的除了雄鹰还有蜗牛,蜗牛背着那么沉的壳,照样能慢慢爬到塔顶。有些问题我们现在解决不了,不代表以后解决不了。等我到了普林斯顿,也许就能获得一些支持了。”

篇6

一、“德行”考评困境

目前干部“德行”考评在执行中存在“虚”、 “窄”、“ “空”、 软”等现象和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考评内容虚化。考评中只是简单地考核干部的“德行”情况,比较笼统,并没有深入细致地针对“德行”内容进行细分,没有量化的指标依据,较难准确定性,往往以偏概全,结果使得“德行”考评成为一项虚设的干部考评内容。

二是考评范围狭窄。参与考评的人员通常是上级领导、组织部门以及被考评对象所在的部门人员,忽略了与被考评对象有业务联系和服务管理管理对象,容易导致考评干部“德行”时,参评者了解不多,而了解较多的群众未被列入考评参与范围,达不到全面了解考评对象的目的。

三是考评手段空洞。考评通常以问卷的方式完成,简单机械地设置一些问题和答案,缺少“德行”指标的具体分解,标准空泛,方法简单,缺少对被考评对象的问题反映,效果不明显。

四是考评执行力软弱。组织部门和群众对干部“德行”考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也没有运用好考评结果,导致少部分能力较强、道德水平不高的干部被提拔使用,失了干心、民心。

二、应对方法

一要科学设定考评内容及标准。干部的“德”应当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公德”,二是与个人日常生活相关的“私德”。“公德”应当包括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在干部“德行”考评中应当占据60%的权重;“私德”应当包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在干部“德行”考评中应当占据40%的权重。根据干部“德行”考评重点,可以将考评内容进行细化,政治品德可包含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政治纪律、民主作风;职业道德可包含大局意识、事业心责任感、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公正诚信;社会公德可包括情操追求、拥政爱民、参与公益活动、遵守公共秩序;家庭美德可包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夫妻和睦。每个评价指标都设立优、良、中、差四个档次,权重比为1.0:0.8:0.6:0.2,总分100分,具体设置见下表。

二要适当扩大考评参与对象范围。在干部“德行”考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扩大考评参与对象的范围。考评参与对象应当包括上级、同级、下级、干部本人、干部家属与亲戚朋友,以及其他对干部情况熟悉和了解的人员。干部上级可以全面分析和评价干部的“德行”表现,及其在同级干部中的优劣;同级干部对干部了解比较具体,某些问题也比较深刻;干部下级对干部的“德行”问题感受直接,反映问题也直截了当;干部本人对自身“德行”情况能有基本的判断,同时通过考评也可以直观地考察干部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等;干部家属与亲戚朋友对干部“私德”情况了解很深,但同时也要对考评中反映的问题做全面分析,防止片面性。

篇7

摘要:随着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市场化进一步加深,明星运动员一言一行成为青少年及大众效仿学习的范本,良好的形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大众英雄崇拜以及明星运动员如何员何塑造良好公众形象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英雄崇拜;明星运动员;形象塑造

现代竞技体育职业化、商业化、市场化运作以及媒体的广泛参与和报道,人们的日益关注等因素造就了一批明星运动员。竞技体育的观赏价值以及娱乐价值,使其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备受瞩目的明星运动员应当传递出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明星运动员形象塑造至关重要。

1.英雄崇拜释义

无论在什么时代,英雄都是时代高昂的主旋律。英雄本是一种理想人物,范畴很广,行行有英雄。英雄是理想的人物,是我们羡慕和追随效仿的对象。关于英雄崇拜,历来就有两种观点:一种看法是“英雄造时势”,英雄值得崇拜。另一种看法是“时势造英雄”,奉劝众人不要盲目崇拜英雄。崇拜的英雄可能是体育明星,或是著名的成功人士等等。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对英雄的理解各不相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对英雄的理解各部相同,但对英雄崇拜的情感成份远远超过理智的成份。就本质而言,体育明星是运动员自身形象“异化”的产物。大众所迷恋、追逐、崇拜的偶像明星,并不是运动员本真的“我”。任何明星都会身不由己被赋予一个身体的甚至于人格的面具,作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载体。在繁荣的文化工业的背景之下,对明星的崇拜必然伴随着对形象化的文化的一种消费,或者说,明星崇拜本身就是对外在形象的一种崇拜。体育明星身上一般都有一种相同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这种精神被汲取后会转化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鼓舞更多人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大部分人谈及自己所喜爱的体育明星,首先注重的是他的才能、技艺和所取得的事业成就,这也是体育明星们之所以令青少年敬佩、尊崇和向往的资本。

2.大众对明星运动员的崇拜原因

明星运动员是指在体育领域成就卓越,表现突出,社会形象良好,为公众瞩目的杰出体育界人士。在我们国家如:刘翔、姚明等等。他们再竞技场上的突出表现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这些明星运动员多产生于奥运会、国家运动会、地区运动会、专业锦标赛、职业联赛等职业赛事,这些赛事的公共性、广泛性及公益性特点使得体育明星具有公众代表性,尤其通过媒体的传播运动员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崇拜明星运动员既有心理因素、 文化教育因素, 也有社会环境因素; 既有主观因素, 也有客观因素。崇拜心理或主观因素包括情感投射、 榜样认同、 审美认同等; 客观因素或文化教育、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共同利益、 社会环境影响等。一个运动员能够再运动场上叱咤风云,为国家和民族争光,他就是理所当然的成为大众崇拜的英雄,他就应当受到民族的尊敬和爱戴。当然运动员不一定在比赛中获得金牌也可能成为明星运动员,如埃蒙斯在雅典奥运的比赛中脱靶,在2008年奥运会上出现同样的事情,但他一样能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明星运动员。皮埃尔・德・顾拜旦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体育大会上通过的《奥林匹克》中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顾拜旦的一句名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奥林匹克精神蕴含了公正、公平、平等、正义的内容,承认一切符合公正原则的优胜,唾弃和否定一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公正原则使奥林匹克精神具有了极大的魅力。友谊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活动,其最高目标是通过体育活动的手段,把世界上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进而达到世界团结、和平、进步的目的。

3.明星运动员公众形象塑造

所谓明星运动员形象,就是指运动员本身、运动员行为、运动员的各项比赛及其成绩留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相对稳定的地位和整体印象,是社会公众对运动员全部看法和评价、整套要求和标准。所以明星运动员作为强势体育文化的载体,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媒介的作用下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积极向上的形象会得到人们的赞许和褒扬。而不良的举动就会招致社会的关注和舆论的谴责。如菲尔普斯吸食大麻、奥运飞人博尔特在公共场合的不道德行为、田亮被开除出国家队、孔令辉酒后驾车、王治郅打人事件等。不管媒体报道真实度有多大,但是在客观上给当事人造成的负面消极影响已成事实,因此明星运动员的形象塑造尤其重要。

3.1满足公众的要求。一个好的明星运动员形象,要满足公众的利益,就是明星运动员能站在公众的视角,研究公众的需要,满足公众对体育运动的要求,从而赢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这样也有利于运动员个人发展如姚明集身高,好的品质,高超的篮球技艺,还有财富于一身,可以说是中国体育界的名片,是国人的骄傲,大众很难发现有不去支持他的理由。

3.2提高个人技术和战术水平。个人的技术战术水平是运动员能否在赛场取得优异运动的主要因素。明星运动员要想被公众认可,就要不段的提高个人的技术和战术水平。出众的运动技术战术水平是体育明星在赛场上出色的表现的基础,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勤奋和运动潜力都是明星运动员树立良好形象十分重要。

3.3 良好的比赛作风、拼搏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中国国家奥运队在与切尔西预备队的比赛中,国奥队队员已经表现出作风不良让广大的公众感到痛心。明星运动员能在运动场赛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取得良好形象的基础,赛场上的形象除了优异成绩,另外还有运动员的比赛作风、拼搏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等都会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4提高文化素养,加强文化知识学习。体育明星从小就把大部分经精力投身于运动训练,很少有过多的精力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造成他们在文化知识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体育明星尤其要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丰富自身的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具有一种人文精神,净化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思想与社会和时代文化的发展保持同步。只有这样体育明星在媒体记者的狂轰乱炸下在不致顾此失彼、无言以对,才能应对自如、充满自信。同时,具有人文意识的人能远离精神附庸,专业队的人文精神可以规范运动员的职业道德,籍以抵御经济大潮中金钱至上的雇佣思想,帮助运动员提升思想境界,达到授业、解惑而升华为传道之目的,从而让文化素质内化成个人品质。

3.5体育明星的自控能力。遵循“可行与不可行”、“应该与不应该”、“恰当与不恰当”的行动原则。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用宽容争得支持,以胜利换取尊敬的比赛方法,切忌一时冲动、放纵自己,在场上出现恶语伤人、辱骂观众等不良行为。这不仅是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也是运动员良好品牌形象的体现。

3.6积极参加公益性活动。体育明星的运动生涯短暂,奥运会冠军以及其他一些头衔并不能保证自己永远拥有极高的曝光度。因此,体育明星应该积极地参加公益性活动来保证自己的地位,如库尔尼克娃,虽然已淡出网坛,但她参加海啸赈灾表演就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如2007年1在月21日无锡体育中心体育馆联合举办的“中国体育明星慈善夜”大型公益晚会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前跳水运动员高敏以及110米栏运动员刘翔及教练孙海平夜从上海赶来参加这次公益活动。又如2007年9月14日晚北京首钢体育馆,随着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与NBA明星队慈善义赛。公益性活动是运动员提升自身形象的绝佳手段,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性活动,可以增进与社会各界的信息交流,获得舆论媒体的软性公益报道和硬性广告宣传。运动员的形象“效应”不会自动产生,必须通过大众媒体与其联动才能发挥作用。以此来提升运动员的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形象。公益活动本身是富有爱心奉贤的事业,体育明星参与公益活动,体现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引领着社会公德,让公众更加的信任和欣赏他们,公信力得到提高。

4.结语

明星运动员作为一个备受大众关注的特殊人群,不论在赛场上还是在生活中逐渐的成为大众心目中崇拜的英雄,明星运动员更应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并积极有效地保持或提升自身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邹克宁,余文龙,刘 彤.当代体育明星崇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31(4) :14 -16.

[2]刘少华.大众文化时代的体育明星-以姚明为中心[J].体育文化导刊,2003(6):20-22

[3]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青年研究》,1999. 7

篇8

反观高职学生的现有沟通能力却是令人堪忧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日常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能做到侃侃而谈,但一旦面对大庭广众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就会糟糕得出人意料。笔者曾要求学生在讲台上面对同学作1-2分钟的自我介绍,结果语无伦次、表述不清晰、声音语调失常、表情动作僵硬、全身或局部颤抖等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个别学生还出现了说了一两句话后就不知所措地哑然枯立的情况。此外,缺乏主动沟通意识、不懂倾听、错别字病句满纸跑都是极为常见的问题。以至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在2007年末的《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上指出:“现在不少新毕业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比较欠缺在表达能力上,不是很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一边是沟通能力越来越被企业和社会所重视,一边是高职学生令人担忧的沟通能力现状,因此,高职教学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及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然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相关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却遭遇“不招人待见”的尴尬局面。讲台上教师讲得声嘶力竭,课桌前学生听得无精打采,这是《应用文写作》、《口才实训》、《沟通技巧》等沟通能力培养课程在课堂上的常见景象。久而久之,这类课程就成了学生不想上、教师不愿上的“弃儿”。于是,有些高职院校不再开设这类课程,有些虽然还开设但也仅限于极少数班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微乎其微;其二,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这些课程的内容,认为很多内容跟他们的需要不符;其三,几乎所有学生都不认同这些课程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认为教师总是从概念、特点讲到技巧、方法,然后就是“依样画葫芦”环节,这样的课堂让人觉得“无趣”又“无意义”。

2高职沟通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相关课程中有机融合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讲授课”改革成生动实用的“能力训练课”。

2.1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强化职业能力的课程内容

沟通能力培养课程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因此我们首先将《应用文写作》、《口才实训》、《沟通技巧》等性质相同或内容相似的课程进行整合。在整合课程的基础上,编写偏重能力训练的教材《大学生实用口才与应用文训练教程》。这本教材在编写模式上,汲取了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理念与模式,突破强调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传统体例,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借鉴劳动部职业核心能力体系系列教材的做法,以职业活动要素中的能力点作为教学重点,按照“OTPAE五步训练法”(即“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进行编排,力求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在课程设计上,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本位,以仿真或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师生互动和综合实训为平台,贴近现实地选择与学生今后工作及目前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笔者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常用沟通能力设计了“竞聘与组建团队”、“团队沟通与风采展示”、“公益宣传活动策划与方案推介”及“公益宣传活动实施与总结汇报”四个项目任务,这四个真实的项目环环相扣,贯穿整个课程内容。在“竞聘与组建团队”项目中,学生先自学并摹写自荐书、个人简历,经教师指导修改完善后,再通过竞聘演说来组建或加入某个团队。团队组建完毕后,就进入下一个项目“团队沟通与风采展示”。在这个项目中,学生要着重学习和训练倾听能力、团队沟通能力,不仅要充分地介绍自己、了解他人,还要给自己的团队取名、设计标志、提炼口号、确定目标和愿景,以及进行合理的团队分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准备,最后以PPT配合演说的形式向观众展示自己团队的独特风采。接下来的“公益宣传活动策划与方案推介”项目,是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去策划一次紧贴实际、有意义、有创意的公益活动,并向大家推介,以赢取嘉宾(教师邀请)的活动经费支持。在此项目中,除了团队沟通,学生还会学习到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报告和活动策划书的写作,以及再一次训练公众演说能力。最后一个项目“公益宣传活动实施与总结汇报”是建立在前几个项目基础上的一个重头戏。如果说前三个项目的情境还只是仿真模拟的话,那么这个项目就是完全在真实情境中的一次实训。它首先需要学生自己联系相关部门与人员进行沟通,做好活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这个过程可能会让学生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与困难,但这也正是训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最好的实战演练;接下来的宣传活动现场,需要学生采取散发宣传单、宣讲与演说、沟通与说服等多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完成公益宣传活动的预期成果;最后则需要学生对这次公益宣传活动做一个总结,其中包括总结的写作与汇报演说。以项目为载体、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简单被动的师教生学、师讲生听、师考生答,而是主动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它将带来异常活跃的课堂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2.2以任务为驱动,探索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应用文写作》、《口才实训》、《沟通技巧》等沟通能力培养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都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角色主要是作为听者、记录者、问题回答者,而不是交流者和表达者。以任务为驱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以往这种讲座式的教学方式,以完成职业能力任务为核心,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使教师从“主演”变成“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成“主角”,将呆板的课堂变成仿真乃至真实的职场。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的要求为教学内容,依靠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来引导基本能力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法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团队合作完成项目、案例或课题等既定的任务,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能力训练的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方案陈述、成果汇报等形式成为课堂常态。学生经常被要求走上讲台,面对公众进行演说。演说的内容基本上是上一堂课的作业,学生们将自己的作业或活动成果配以PPT进行展示,有时也可以是多人演说,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一份演讲任务。展示完毕以后,若有老师、特邀嘉宾或同学提出问题或质疑,就必须再作答辩。这类似于美国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说作业”。以“公益宣传活动策划与方案推介”项目为例,在学生完成活动方案策划后,笔者模仿《职来职往》、《非你莫属》、《赢在中国》等各大电视台的求职创业等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做法邀请了三位嘉宾,并给予每位嘉宾一定数额的活动经费。在听完所有团队的方案推介后,嘉宾们用经费投资的方式来表示对策划案的认可和支持程度。因此,每个团队要想赢得嘉宾及老师手中尽可能多的活动经费,除了活动策划方案本身以外,如何准确清晰地陈述策划案、如何合情合理地打动说服评委以及如何富有逻辑地答辩就显得至关重要。这种“说作业”的方式相比以往单纯的“写作业”更考验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更有助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对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倾听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行动导向教学法重新构建了教师与学生的“施”与“受”关系。它使学生从传统教学的“受教”个体转变为“行动着的主体”,教师从“施教”主体转变为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咨询者、协调者,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强调能力本位、实训性极强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而言富有成效。

2.3以能力为本位,实施注重过程的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相对注重学习结果,往往缺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也无法体现学生沟通能力的发展情况。因此,这种过于笼统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教学需求,也不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业评价体系是一种全新的评价形式,它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注重过程性评价、开放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差异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改革后的学业评价方案在内容上包含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三大块。其中过程性评价占80%,主要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学习态度等六大方面,且不再以最终的考试考查结果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而是注重学习的过程性,包括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过程;终结性评价占10%,以项目完成情况为依据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性评价占10%,主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过程,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时表现、每一点进步和需要努力的地方,并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方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开放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和差异性评价上。在开放性评价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评价客体,它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在课堂及团队活动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综合性评价,则主张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能力与知识、态度相结合,个人成就与团队成就相结合。差异性评价,主要基于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实践证明,只有这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注重过程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职业核心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篇9

关键词:德育课 学习动力 激发

由于技工学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加之德育课又不是专业课,久而久之德育课成了技工学校里面的“鸡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笔者在此结合教学实践,浅析了技校学生德育课学习动力缺失成因及其有效举措。

一、德育课学习动力缺失成因

学习动力是指推动和维持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力量,它为学生想不想学、学什么、持续时间提供指向、产生影响。笔者认为,技校学生德育课学习动力缺失成因有两方面。

1.学生方面

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有偏差。进入技校后,由于没有高考压力,学生对德育课不重视,且技工学校学生文化基础不理想、学习主动性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严重等状况。

2.教师方面

生源基础差,教师无法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知难而退,上课时偷工减料,甚至脱离教材:有的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有的以说教式代替启发式,教学手段简单到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严重影响了学生积极性。另外,学校对德育培养不够重视,德育教研活动氛围欠浓厚,德育教师的创新教学遇到阻力。

二、激发学生德育课学习动力

德育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通过教学创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1.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要通过发掘学科与生活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兴趣,打消学生对学科的排斥感和无用感,增强知识的亲和力。如:在讲“科学合理的消费观”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问:“有哪位同学愿意把上星期的消费情况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很多同学会兴趣盎然地跃跃欲试,教师可以随机提问两个学生,其他同学对此展开讨论。教师要求同学们算一算在校三年的学习需要多少花销,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三年的学费、生活费加起来是笔不小的开支。有些家境不太好的学生此时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此时竟留下了眼泪。这时教师适时提出讨论问题:“我们该如何消费呢?”,同学们一定畅所欲言,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本课内容,学生很容易掌握。德育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砺。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力的前提,可采用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发展学生的智力;运用辩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如在讲“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一课题时,首先给学生展示漫画《给第六指动手术》,并创设情景问题,在辩论中,同学们达成共识,认为漫画中医生没有分清主次,误将大拇指切掉,违背了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进而引导学生坚持辩证法,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教师也可运用播放视频、音乐等调动学生兴趣,如在讲“关于和谐的内涵”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励志性短片《无手无脚无忧虑》,反映力克明哲这一身残志坚者的人格魅力,然后再播放《怒放的生命》这一脍炙人口的歌曲,学生在欣赏后有所思考,深刻领会人生和谐的真正内涵,让学生既理解了课程内容,又受到音乐美的熏陶。

3.倡导有效的多元化评价

多元化评价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就德育学科而言,在纸质考试评分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说理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考试答案的标准性,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给分数。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和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把德育与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学校推行德育学分制以来,教师经常与德育部门、班主任联系,为学生创造加分机会。如创设公益服务岗,鼓励同学参与校园公益活动,一方面为美化校园做贡献,另一方面通过做好事来弥补所扣学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老师,你们办公室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做的事情吗?”对于这样的学生即使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教师也能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既分散了考试的压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也不会因考试成绩不好而苦闷,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篇10

企 业社会责任(CSR)概念自提出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对于“企业是否应该履行CSR”的争论却从未停止。持否定观点的人指出,企业是基于盈利目的设立的,其肩负的唯一社会责任就是最大化企业利润,企业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是以牺牲企业利润和股东利益为代价的,是一种违背企业伦理的行为,“会彻底破坏自由社会的根本基础”;持肯定观点的人则认为,作为“社会的器官”和“社会公民的人”,企业有义务在政治、技术、慈善等领域积极为社会贡献力量,不管该行为能否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企业公民观)。显而易见,企业公民观和股东资本主义思想的拥护者都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和“最大化企业利润”之间完全对立,二者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履行社会责任与追求企业利润,企业应该何去何从?

20世纪90年代,包括美国管理学家安德鲁斯、现代管理宗师彼德・德鲁克,世界著名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以及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等学者,都纷纷强调企业应从战略的视角看待CSR,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实现协同发展。当企业基于上述思想,综合考察不同类型的CSR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出时,该行为便具有了“战略性”色彩,战略性CSR由此应运而生。

与传统CSR的差异

战略性CSR是对CSR中的商机进行广角审视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强调企业在面对非强制性CSR问题时,应基于不背离利润目标的考量,发掘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交叉点,推动“企业利润”与“履行社会责任”,由 “赢输”或“输赢” 向 “共赢”状态转变。通俗地说,就是实现“鱼”和“熊掌”兼得。战略性CSR并不单纯强调企业应该“做好事”,还涉及如何能使企业通过“做好事”实现“做得更好”。

与传统CSR相比(表1),战略性CSR已经不单纯停留在伦理层面,而是强调基于企业和社会“战略共赢”视角,审视CSR活动中蕴涵的巨大商机,致力于寻找社会和企业的“共享价值”,更多地关注了企业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这既未否认或改变企业的盈利本质,同时也有效兼顾了社会利益,是实现“企业和社会整合”的最佳路径。

典型案例

近年来,国内不少企业在践行CSR过程中,逐步跳脱了“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完全对立”思想的约束,并按照战略性CSR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

案例1 联想―缩小数字鸿沟与开拓农村市场并行

作为全球领先的IT 厂商,联想较早开始探索平衡“企业利润”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新路径。面对中国城乡经济、教育和信息化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现状(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指数高达0.67,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联想秉持“让世界因联想更美丽”的宗旨,凭借IT方面的技术优势,自2003年至今在“普及电脑知识,推广电脑实用技术”,即弥合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图1)。

承继“电脑下乡”活动,2010年,联想进一步启动“跑步下乡”、“圆梦万镇行”、“电影下乡”等活动,足迹遍及全国一万多个县镇。

上述案例中,基于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导向,联想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源、技术和能力上的独特优势,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贡献了自身特有的力量,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同时,将“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与企业产品创新和业务推广紧密结合起来的创新性举措,也为联想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调查显示,2009年联想在县级及以下市场的份额达到45%,农村市场已占联想整体销量的30%,同时也为联想在海外开拓类似条件的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案例2 陕西万安药业―用“女性健康知识讲座”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无独有偶,陕西万安药业同样借助所开展的公益活动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2000年,万安药业研发的防治妇科病的“姊妹舒”高科技妇科系列产品问世。在制定产品推广策略时,万安药业果断放弃了通过巨额商业广告投入,实现在制药行业竞争“红海”中争夺市场的常规性手段,而是另辟蹊径,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合作开展“女性健康知识讲座”公益活动。承载着“促进妇科医药保健品行业发展,提高中国女性生活质量”的责任使命,万安药业10年来广告接近零投入,但在公益讲座方面的投入累计已接近1个亿,通过免费流动课堂的形式,累计开课11.2万场次,为全国近600万女性普及健康知识,被评为“中国最能坚持的公益活动”。

尽管当前万安药业的名气在社会上尚未能“如雷贯耳”,但参加过该企业讲座的听众都表现出对万安及其产品的高度信任。与此同时,10年来万安药业年销售收入始终保持着非常高的增长速度,现已实现销售收入800%的增长。经过十多年的精心策划运作,公司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经营的历史性跨越,现已成为拥有资产6800万元、营销网络遍及全国的现代化制药企业。

万安药业用公益讲座代替商业广告的营销方式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找到了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的最佳结合点,企业充分认识并发掘“妇科知识匮乏致发病率居高不下”所产生的社会需求,以及与自身产品特性之间的内在关联,运用自身拥有的女性保健专业知识和特有能力,针对潜在客户群开展大规模女性健康知识公益讲座。这既兼顾了“提高中国女性生活质量”的使命,又很好地实现了品牌知名度提升和市场拓展的目标。

上述两个企业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所选择的CSR项目都是从企业和社会的利益交叉点出发,充分发掘了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共享价值”,不但高效缓解了CSR活动主题所指向的特定社会问题,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回报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六步实施战略性CSR

CSR项目实施最终能否实现“社企共赢”的战略性目标,取决于CSR战略理念的科学性、战略项目策划的合理性以及战略执行的创新性,同时还需要保持宗旨理念的一贯性与实施行动的动态性的统一。企业在战略性CSR项目具体实施中,可以遵循如下六个步骤来操作(图2)。

步骤1 理念革新

为了实现从传统CSR向战略性CSR的科学转变,企业需要做到理念先行。

国内企业缘于“行善不求闻名”的传统理念,参与的CSR项目与企业业务和战略目标是完全分离的,CSR最终演化为企业的一种“沉重”经济负担,企业社会表现再好最终也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另一方面,迫于来自社会的压力,近年来不少企业的年报附带了CSR信息,但多数与捐款和希望工程相关,形式化的倾向较为明显,很大程度上将CSR活动当作“做秀”工具,或企业应对责任危机的“灭火”工具。国内企业这种毫无“策略”和“个性”的社会参与活动,与企业商业利益完全分离,甚至存在内在的矛盾和冲突。

因此,转变理念是国内企业实施战略性CSR的第一步。国内企业在正确理解战略性CSR的内涵及其“战略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应推动CSR经营思想实现从“为他人做嫁衣”,到“利益共享”的转变;从“盲目跟风”,到“突出个性与优势”的转变;从被动的 “救火式”危机处理,到主动“经营社会”、“我主沉浮”的转变。

步骤2 内外部环境扫描与分析

企业内外部环境扫描与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咨询,是战略性CSR主题选择和项目策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CSR活动与企业发展战略及管理融合的重要基础。

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应主要包括社会问题与利益相关者要求两个方面。为了确保公众对CSR的关注度和价值认同度,企业应首先调查了解当前或不久的将来,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及其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社会问题的内在本质,并进一步分析哪些或哪类问题有可能和企业运作联系起来。

其次,为了保证利益相关群体积极的责任响应行为,企业需要明确谁是自己的利益相关群体,以及其伦理需求是什么,尤其要精确把握核心利益相关群体的需求。

对内部资源与能力的分析,主要解决“企业能做什么”的问题。企业应该对自身拥有各类资源和能力,尤其是专有资源和核心能力进行仔细检视,并结合外部环境扫描结果,确定企业在解决与核心利益相关群体需求相关的社会问题时,在哪些领域更具优势,以及其中哪个领域的社会活动能实现与企业业务和发展战略的高度融合,进而找到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区间。

步骤3 项目规划与可行性研究

为了实现“社企共赢”战略目标,在方案设计阶段,要求企业在项目主题选择和方案确定过程中,遵照与企业其他投资项目相同、或同等严格的标准。

首先,企业应基于内外部环境分析结果,选定跟企业运营内在关联度高的若干个社会活动主题,并分别形成初步的活动方案。除了说明活动主题的合理性外,方案应重点包含实施纲要、预计成本、预期企业和社会收益、实施难易及复杂程度、实施风险、实施成功率等。通过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选择能最大程度支撑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CSR 主题。

最后,要求企业在现有的战略规划中,添加推动该CSR主题实施的规划内容和行动的具体方案,以推动企业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实现。

步骤4 战略实施

合理且精巧的CSR项目策划描绘了实现“社企战略双赢”的蓝图,但系统且创新性的项目执行,却是将蓝图变为现实的关键环节。传统的CSR项目由于随意性较强,且多为“一锤子买卖”,企业的实施过程多是“开张支票了事”,因此谈不上项目实施的系统性,也很难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为了确保“社企共赢”战略目标的实现,在项目实施阶段企业应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从项目执行层面看,企业应首先将项目总体目标细化分解为明确、可测量的子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明确各职能和业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职责,以实现协同运作;其次,根据项目实施难易和复杂程度确定组建CSR合作联盟的必要性。必要时企业可基于优势互补原则选择合作伙伴(包括政府、NGO、NPO、媒体以及价值链上的合作企业等),通过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和竞争优势实现“1+1>2”的战略协同效应,推进CSR战略的顺利实施。这种广泛分摊成本和风险的集体行为,不但有助于化解“搭便车”问题,还能使企业摆脱有限资源和能力约束,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实现企业、CSR活动战略合作伙伴及社会多方的“共赢”。万安药业“女性健康知识讲座”,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最能坚持的公益活动”,离不开合作单位全国总工会女工部的鼎力协助和支持。联想CSR高级经理傅琳也直言不讳地指出,联想实现“社企战略双赢”的一个重要秘诀,就是“合作共赢”。

从企业运营层面看,CSR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意味着企业在推进新型业务或运作模式。因此需要企业基于战略匹配思想,对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做出相应的调整,并确保与企业其他正常运营活动的协调性。为了确保CSR项目的高效实施,联想不单设立了专门负责CSR事务的委员会和高级经理,统一管理和协调相关事务,为了实现部门协同,还指定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该部门CSR责任人,此外,还创新性地建立了员工带薪志愿者制度,全力配合战略性CSR项目的实施(图3)。

步骤5 效果监控与评估

随着对CSR认识的不断深入,公众不但关注企业参与了哪些社会活动,更关注该活动产生了哪些实际的社会效果。这要求企业必须对CSR项目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全程监控和效果评估。另一方面,战略性CSR活动已经完全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或者说已经演化为企业的新型投资工具, 理应遵循与其他商业投资行为一样的准则, 从进行社会投资的视角,对该项目进行过程控制和商业价值结果验收。

除了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外,监控内容还必须包括项目社会效果产出与预定目标的动态比较,该项目实施对企业整体运营的影响,以及项目实施带来的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变化,并结合监控和评估结果,对项目实施和管理进行必要的调整。

步骤6 信息反馈与企业社会战略的完善与升级

企业通过及时的对外信息传递,可使外部利益相关群体,明确企业在社会参与方面所做的各种努力及取得的成效,增加公众对CSR活动及企业的关注度和认同感。此外,基于核心利益相关群体需求设计的战略性CSR活动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其切身利益,因此愿意就项目实施给出中肯的评价和实施建议,这既是企业调整和升级CSR项目方案的重要参考,也是企业追踪核心利益相关群体需求变化的重要渠道。

从企业内部看,作为项目计划的实施者,员工掌握着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使项目实施更高效的一手信息。因此通过内部信息沟通和反馈,一方面可以鼓舞员工士气,坚定包括出资者在内的内部利益相关群体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使企业结合对KPI等的监控结果以及员工等给出的建议,及时对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的CSR项目及运作模式进行调整,实现项目的不断完善和升级。

通过开放式利益相关方对话机制的建立,联想借助品牌推广、内部沟通、人力资源、投资者关系等部门和渠道,与各利益相关方在CSR理念、目标、政策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沟通。除此之外,联想还通过定期CSR报告、发放调查问卷、建立CSR专题网页、参与CSR论坛等形式,主动扩大和深化与各利益相关方的交流。这种及时的信息反馈和沟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项目方案和战略调整,是联想实现“社企双赢”战略目标的有效保障。

今天,企业的竞争已经从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型,从依靠产品和技术竞争力向企业责任竞争力转型,这要求企业必须变革固有的CSR理念及运作模式。致力于以更少的资源,服务于更多的社会大众,同时最大化企业商业价值的战略性CSR活动,不但有可能帮助企业突破内部资源、能力局限,克服外部环境的约束,更有望成为企业新的商业机会、创新及竞争优势的源泉,理应成为企业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