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课程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妇产科护理学课程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教学以其直观性、可重复演示性成为了现代教育中非常热门而实用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妇产科护理学》这种操作性较强又不可能将所有课程搬到实习室进行的课程,网络课程发挥了最大优势,直观而生动地为学生呈现了大量图片展示、案例操作过程视频等,这些对学生学习有很大帮助。本文就对《妇产科护理》网络课程的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以期使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得到更优质的课堂教育。
一、网络课程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优势和意义
《妇产科护理学》是专门针对解决女性健康问题,帮助女性进行疾病诊断和常规保健的学科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医护保健增加了很多新课题,这就给当前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内容加大了难度,要求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若仅依靠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因这门学科偏重于实际操作,就很难达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目的。而网络课堂这一授课形式则可以解决《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一系列难题。它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图片、影像、声音、视频相结合的形式,直观而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了护理的具体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可以做到边演示边讲解,而且更方便人机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②,从而使教学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二、《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的网络课程,无论是在规模、质量还是构建效率上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因制作者经验和技术有限,导致课程内容和传统授课没有太大差别,浪费了教育资源,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技术开发不足,不能做好人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达不到最佳教学效果。所以,如何将这种先进的技术很好地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教学中,产生良好教育效果,就成为了目前《妇产科护理学》教育者以及研究者的重要任务。
三、《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的设计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倡导改变以往的传统授课模式,开展网络教学,并且尽可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③。在此趋势下,我们以实用性和增强学习效果为目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了《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课程以教材为依据,将符合国际标准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其中。课程导航包含五个模块,分别是:教师团队、同步课堂、课程资源、互动答疑、考试测验。本课程中运用了powerpoint、flash等多种媒体软件,充分利用了教育和媒体资源,课程结构明晰,使用方便。另外,课程还包含大量的知识信息:将近20G的图片、flash影像以及视频资源,且这些内容与课程同步更新。
四、《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的实际应用
1.《妇产科护理学》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性知识枯燥难懂,所以网络教学要注重用具体影像解释抽象理论,改变以往单机课件内容简单、缺乏素材的缺点。如在讲解卵子的受精过程时,教师仅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很难将其讲述清楚,更不要提让学生理解了。此时,利用flas形象将整个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就可以对受精卵的形成过程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感官了解,教师再加以讲解,便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解④。
2.《妇产科护理学》因内容繁复,所以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速度,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将重点章节的授课进行了录像,且将这些录像内容及时更新到了课程软件的“同步课堂”目录下,以备师生随时回顾查看。有疑问时还可以进行在线留言,使问题及时得到了解答。这种无阻的交流信息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人力和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和提升能力。
3.妇产科的学生进行临床操作演练的机会很少,教师可以将模型辅助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进而帮助学生弥补临床实践演练缺失的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网络课程中的医疗影像让学生了解操作过程和要点,然后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利用模型进行模拟操作,借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沐浴和抚触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授课。
五、《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取得的成果
自《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试行以来,可以分享网络课程资源的学生在学期终进行的教学满意度调查中,学生对网络课程涉及到的科目的满意度都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评分,达到了88%。可见网络课程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虽然网络课程的试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对其逐步进行完善和改进。
六、结论
网络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妇科护理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对促进《妇产科护理学》这一学科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网络课程的制作和使用成本较高,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建设这种大型而完备的网络课程体系时,我们应集合校内的各种人力资源,分别设计构架、填充知识与技术支持,从而使网络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和利用。
注释:
①郭冰滢.朱修文.冯春燕.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护生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6).
②乔楠.沈宁.国内外护理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5(1).
③付霞霏.何援利.妇产科学网络课程的设计及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11(1).
篇2
郭娟:女,本科,实验师
郭娟
摘要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级护理学专业266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学号分组,单号为试验组(n=133),双号为对照组(n=133)。对照组采取传统灌输性实验,试验组则采取角色扮演实验方法进行授课。自行设计实验教学效果和培养综合能力评价问卷,比较两组学生在教学效果和培养综合能力方面的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实验教学效果和综合能力有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角色扮演实验法在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培养综合能力方面具有优越性,角色扮演实验法是一种确实可行且有效的试验方法。
关键词 角色扮演法;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72
随着我校省级护理特色专业和《妇产科护理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深入,《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团队一直围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之目标进行实验的改革,开展了角色扮演实验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批应用性护理人才创新实验区。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校2010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共266名作为研究对象,男16名,女250名。年龄22~25岁,平均23.9岁。均为高考统招生。按照护生学号分组,单号为试验组(n=133),双号为对照组(n=133)。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专业背景、学习环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输性实验法,将133名护生分4次进行实验教学,每次约33名护生。实验按照所编的实验指导进行,整个实验先由教师演示1遍,然后由护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试验组采用角色扮演实验法,也将133名护生分成4次,每次约33名,不同之处是在实验前2周,按照每组4~6人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拿到老师根据实验教学计划所提供的1份病例,结合自己的临床课堂知识,并利用课外时间上图书馆或医学网络查阅相关文献,由小组通过讨论、沟通决定所用的仪器、设备等角色扮演的场景,以及护理表演的方法、步骤等,然后确定出角色扮演实验方案。最后,每个实验小组分别扮演护士、病人和家属等,反复演练后在课堂上实施角色表演,一般不超过10 min。整个过程老师全程指导,老师和观看同学可在表演时自由提问,最后再由老师、同学进行点评。
1.2.2实施老师给出一个子痫的病例,护生在老师帮助下布置了模拟暗室及药物、病床、吸氧设备、开口器、舌钳、血压计、留尿管、监护设备,等等,几位学生在课前老师辅导和自己演练后扮演了护士、病人、家属等角色,护士轻柔地对病人实施集中抢救,从静脉给药、给氧、吸痰、用开口器和舌钳、测生命体征、留置尿管、准备引产等,病人和家属配合护士进行表演,表演过程中教师和同学提出硫酸镁、地西泮的使用等问题,整个表演用时10 min,最后老师和观看的其他护生指出角色扮演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1.3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和综合能力评价问卷,通过预实验和专家组审核修订,内在一致性系数值分别为0.80和0.79,内容效度指数值为0.96和0.93 ,评价是在本课程实验教学结束后,由带教老师统一发放,当场收回。试验组发放133份,对照组发放133份,均有效收回,有效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将教学效果评价和培养综合能力的回答人数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生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表1)
2.2两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比较(表2)
3讨论
3.1角色扮演实验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角色扮演实验法可以使护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她们通过采取病例、模拟病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实验,而不是简单地执行基础护理工作[1],即通过自主实施等提高了护生的整体实验技能,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角色扮演法让护生亲自经历整个实验过程,自主独立地完成实验各个步骤的操作,占有实验课的主导地位,使实验课从单一的教师主导教学,扩大到学生自学、自己实践等方法中来,把普通实验接受知识变为知识发现与运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表1结果显示,角色扮演实验法比传统灌输性实验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性、寓教于乐、互相配合,形成团队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存在优越性。护生从角色扮演实验方法中学到了怎样在临床实例中去对待病人,他们的分角色联合团队表演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一样;另外,角色扮演实验强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的融会贯通,让护生在操作中将各种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让他们感到实验课受益匪浅,所以在实验实际效果上优于传统灌输性实验,护生也特别赞同这种实验授课形式。
3.2角色扮演实验法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角色扮演实验使护生在操作过程中互相提高、互相质疑、再释疑,随着问题一个一个提出和解答,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2]。表2显示,试验组对培养护生综合能力要优于对照组。角色扮演法中护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注重自己动脑、动体、动手。动脑是让护生分析病例,自己确定疾病的病因、护理评估和措施;动体是护生扮演护士、病人、家属,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动手是亲自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生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护生的现场模拟表演,使护生把提问等所有问题现场解决,而且针对病人进行个性化的护理,使他们体会病人的心理变化和感受,体验护士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并进行病人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和配合,这无疑培养了护生的应变能力、人性化护理意识及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在角色扮演实验中不只是被动地跟着护生的思维转[3],并且教师把自己的引导贯穿到课堂的始终,并且注重对护生全面培养,从头到尾的每一个步骤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采用指导、设计、提问、参与、帮助等方法,不仅活跃了实验课的气氛,而且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使实验课的效果得到极大的彰显,有利于提高护生整体的综合能力,也为临床实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4]。
3.3存在的问题虽然角色扮演法较传统灌输式实验教学存在优越性,但对于开展角色扮演实验法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角色扮演实验法比传统灌输性实验法对实验室要求高,进行角色扮演实验的时候,护生的人数、分组以及不同实验项目的开展,就迫切需要增加实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为角色扮演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提供物质保障。第二,角色扮演教学耗时较多,师生投入精力也较多[2],角色扮演实验法数量不足,在每学期的实验课安排中,角色扮演实验课仅4学时,这只相当于传统灌输性实验的1/4,学生感到角色扮演实验学时太少,实验课结束后,有种意尤未尽的感觉,他们都希望开展更多的角色扮演实验,用其代替传统的灌输性实验。第三,角色扮演实验相对传统灌输性实验实施时护生无法适应角色要求,在进行现场模拟时,部分护生只重视扮演,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不能完全进入角色;另外,由于病例中病情各不相同,护生在扮演角色时处理,表演不同,常有超过预期时间没有达到较好效果的情况,这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合现代学习观,使学生想学、会学[5],在教学改革中,通过角色扮演实验可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清清,林小兰,龙波,等.双因素理论在护生实习后期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903-3905.
[2]叶艳娜.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74-75.
[3]杨唯真,张霞.情景教学在护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32-133.
[4]成敏.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0):1580-1581.
[5]杨翔宇,高静,吴晨曦,等.角色扮演法在《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3):318-319.
篇3
【关键词】护理专业 教研室建设 思考
教研室是学院根据专业设置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依照学科特点或课程性质而组建的教学管理基层单位,是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从事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基本单位,在落实职业教育理念、执行教学方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开展社会技术服务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教研室的具体职能主要是教学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实施与参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教研科研活动的组织等。下面,结合我院护理专业教研室建设的实际情况,粗浅地谈谈个人的分析和思考。
一、护理专业教研室建设的现状
1.护理专业教研室的设置
护理专业的教研室设置,分为医学基础和临床护理两大类,前者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教研室;后者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护理人文等七个教研室。
2.教研室的作用
护理专业的教研室成立至今,在组织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青年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履行管理职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在系部―教研室―教师的管理模式中,由教研室主任负责,较好地实现了对专职、兼课和外聘教师的管理,保证了教学工作按质按量完成。此外,在学习、传达学院政策与精神、完成临时工作任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项目申报等)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参与教材建设,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近年来,各教研室组织教师积极参加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材的编写,共主编、参编16部规划教材,编写了8门课程同步训练的校本教材;购买教学光碟、参考资料,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落实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任务,提升专业办学质量。护理专业办学质量的高低,现阶段可从毕业生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两方面进行评判。而检测理论水平最权威的指标,则是毕业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临床护理各教研室在充分解读执考考纲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自的培训教学内容,集体研究和统一辅导重点、难点,认真落实培训教学计划,使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执考通过率在近3年来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势头。
二、教研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研室管理机制不健全,教改教研活动单一或流于形式
院、系二级对教研室管理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如“教研室主任职责与奖惩制度”“教研室教研活动制度”等都缺乏明确或量化的规定。管理制度不健全,使个别教研室主任对职责认识不到位,造成教研室工作偏离教学研究这个核心,陷入日常琐碎、事务性的工作之中,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研究等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甚至流于形式。
2.科研意识不强,带有明显的中专教育烙印
护理学院的大部分教师曾经长期从事中专教育,较多受到传统的“科研与中专教师无关论”的影响,认为搞不搞科研无所谓,还有的教师认为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搞教研。这些思想观念已经跟不上当今科技进步与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高职院校教研室科研协作功能的实现。
3.教研室的职责与权利不对称
有一定的职责,就应该承担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而事实上,教研室除了职责外,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学校实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责任大任务重,要发挥职能必须拥有与之相对应的权力,以便对教师进行管理、监督。而现在是院、系两级强调专业建设较多,考虑教研室建设较少,教研室缺少必要的活动经费,横向联系和学习的机会少,难以调动教研室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研室主任的付出与所得不对称,也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研工作难以推动。
三、加强教研室建设的思考
1.提高对教研室建设的认识
加强教研室建设,必须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从高职教育发展的高度认识教研室的重要作用。教研室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教研室工作的状况与水平直接反映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教研室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确保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学院应高度重视教研室建设,努力为教研室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重视教研室主任的培养和选拔
教研室主任应该是本学科的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应具有责任心、事业心、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院要做好教研室主任的选拔与培养工作,把教研室主任纳入学科带头人系列,坚持使用与培养相结合原则,培养优秀的教研室主任。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改教研活动
教研室要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利用教研室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教研室应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系列教学方法研究活动,并坚持做到有主题、有准备、有研讨记录。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形成最佳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树立“科研兴教”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是提高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教研室应注重开展科研促教学活动。教研室的教师应该自觉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通过项目研究,获得新信息、新成果,并将其渗透于教学中,使教学活动由传统的经验型、继承型向创新型、学习型转变。
5.强化教研室在职业技能培养中的作用
培养技能型人才,始终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所在。教研室应参照临床护理行业的标准和要求,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认真组织校内实践(实训)教学,严格考核,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技能;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抽考和专业技能竞赛,提升护理专业办学的社会声誉;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检查、指导与分析,找出普遍问题,用以指导、改进校内实践(实训)教学的方案与质量。
6.突出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研室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以大学城、职教新干线等为平台,展示电子教案、课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及成果等,与其他高职院校的同类学科进行横向交流,取长补短;并可通过视频教学、网上辅导答疑、网上批阅作业等方式,实现与学生更为广泛的互动与沟通,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教学;网络课程;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04-02
医学教育面对日益迅猛发展的医学科学,不应满足于医学生对理论医学知识的掌握,而更应注重他们在能力实践方面的培养。为了高效、快捷、方便地开展临床课的教学,需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克服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弊病。
一、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是能高效、实时地收集、处理和播放图、文、声、像信息,充分发挥现代教学的潜力与效能,它突破了传统的挂图、板书、单调语言的教学形式,具有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直观生动、形式丰富、易于理解等优点,教学效果良好,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它的优势在于:
1.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网络课程教学手段可以使许多难懂抽象的病因病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枯燥复杂的病因机理简化,增强动态效果。比如在外科护理教学上实训课中,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操作,如果引流管在胸腔内出现弯曲、卡压、堵塞、等情况时,是无法通过挂图、板书做到直观讲授的,而网络课程则可以通过胸腔镜摄影录像的形式,将以上出现的问题及发生过程、危害和处理方法等都能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有利于实训课的教学效果。
2.信息传递整合性强。利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和吸引力,能创造出最佳的学习环境,因为网络课程资源能将动画、图像、声音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展示于学生面前,可以较好地搭建本学科的临床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桥梁,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在理论讲授中对外科手术正确打结的方式手法理解较困难,那么在教学实践时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教学采集正确打结的视频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很清晰的了解到打结的每一个步骤,通过声像和文字说明就能很顺利的掌握这一操作技能。
二、将网络课程资源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1.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趣味性。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和条件1]。外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临床课程,具有内容繁杂、难记等特点,教学难度也较大。在当今科技日益更新的时代,理应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有效的四十五分钟。在教学中通过网上外科护理学某些章节融合进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掌握该门课程。因此,引进网络课程资源能在背景的选择、字体和颜色艺术效果等方面,增强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备课也能通过互联网途径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各种资料,将生动的教学素材有机地整合起来,增强教学课件的艺术性,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2.课堂引入网络课程资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上,网络课程中能把教材中一些重点内容的文字以动态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外科手术后护理根据麻醉和手术方式的不同,要求患者的也不同,通过抽象的文字和板书描述学生只是听听而已,无视觉冲击力,为了加强学生深刻记忆,利用网络载体,可以呈现真实患者不同的,立刻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再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生动、直观、声像俱全的网络课件展示,带领学生进入到一个外科手术的真实现场,让学生对手术护理有更深的了解,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反应既新奇又兴奋,注意力相当集中,向老师提的问体也较多,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气氛,加强了教与学的互动。同时网络资源能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教学内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信息量,使理论教学更形象更生动,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三、将传统模式的“教”转变为“学”,优化了知识结构
1.改变传统的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将网络课程资源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是与传统的讲授完全不同的一种新型教学法。教育只有与最新的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使整个教学模式与教育观念彻底变革,才能适应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2]。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学信息,自主性学习和主动探索能力较差,也禁锢了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而网络课程资源能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从而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跨时空的资源共享,把多临床学科的知识融合、交叉,并且能充分、及时地把外科前沿知识和辅助技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还可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每个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理解能力不同,进行适当地教学调整。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式学习、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和获取新知识。
2.缓解“教”与“学”的矛盾,优化知识结构。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价值已凸显在整个教育领域。目前,教育技术领域对在线学习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教材、粉笔、黑板、挂图和灌输式教育,在外科护理学中常常会涉及到很多概念和非常复杂抽象的病理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和讲授,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难度,导致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吃力和费劲。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任务很难有效地完成,存在着“教”与“学”的矛盾。随着网络课程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后,缓解了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教师将丰富的教学内容直接显示在视频上,同时将本学科相关的基础知识、人文知识、护理措施等融进多媒体课件,将多层次的教学内容非常清晰的以动画效果,准确、生动、形象、动态地展示出来,不仅节省讲述、板书的时间,而且很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进度的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总之,欧洲委员会把网络学习定义为“通过促进利用资源与服务的机会以及远距离的交流与合作,用新的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改进学习的质量。”外科护理教学网络课程的应用让同学们对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了新的思路,丰富多彩的授课内容让同学们在临床专业课程面前更添一份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对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培育了临床医学大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容,谢幼如.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9上):40-43.
[2]桑志国,闰明.浅谈教育信息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