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复护理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康复护理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

篇1

关键词:康复护理;膝关节人工置换术;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是一种疗效比较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不过患者接受这种手术治疗后,还需采取康复护理措施,促使其术后的膝关节屈曲度增加,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康复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行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本文主要分析康复护理在膝关节人工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病患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行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患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在37~75岁,平均(49.19±6.43)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在36~75岁,平均(48.57±7.5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症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干净等。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术后6 h,待患者的麻醉作用消失之后,可开始接受绳肌与四头肌等长缩活动,方法:可用力伸直腿部,将足后跟用力朝着后方蹬,每次时间在15~20 min,锻炼4~5次/d。术后3 d起,患者可接受被动运动,最初的CPD角度为30°,随后需增加5°~10°/d,坚持至术后2 w,患者在进行伸屈活动时,每个动作坚持时间为45 s,运动时间在30~45 min/次,2次/d。在被动运动间歇,患者也可进行伸屈膝运动与足部背伸运动,30 min/次,4次/d。当处于平卧状态时,要伸直患肢膝关节,足后跟朝着后方蹬,与此同时,患者需主动将腿部抬高30°,动作保持5~10 s的时间,然后才可将患肢放下。被动锻炼时间为3~5 d,随后可转为主动锻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评分[2]:利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有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度、功能、疼痛、屈曲畸形、肌力等,总分为100分,优:≥85分;良:70~84分间;可:60~69分间;差:≤59分。

1.4 y计学方法 经统计软件SPSS 15.0分析数据统计结果,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表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表检验,P

2 结果

2.1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 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通过研究了解到,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感染,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4例、假体松动症2例、感染2例,并发症率为17.78%。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骨科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不过患者接受这类手术治疗之后,还需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往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需求,康复护理对于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引导,鼓励患者接受康复训练[3]。康复护理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若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则护理人员还需给予心理安抚,向患者讲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与作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4]。康复护理有利于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使并发症率降低。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大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康复护理在膝关节人工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巩固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舜銮,李惠卿,洪瑜玲,等.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01):4-5+11.

[2]刘立波,陈朝军,凌洁.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12-113.

篇2

关键词:骨科病人 心理 肢体 康复护理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 1月三年时间共收入骨折病人793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00例,肋骨骨折162例,上肢骨折170例,下肢骨折174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87例。病人因车祸占住院人数的70%,年龄以中老年人偏多,住院时间平均23天。针对骨折病人,我科的康复护理主要采取如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把患者的功能预后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指标,取得了病人的满意和信任,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1 更新观念

实施康复护理的前提是转化观念,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从单纯的治疗护理延伸到预防、康复和保健综合型的护理,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强化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护理意识,使其认识到康复护理是一项经济的康复途径,以此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要求全面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素质。新时期下,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德才兼备的康复专业人才,并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接受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教育,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包括康复医学知识和边缘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新进展、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并定期选派护理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参观培训,以此提高自身的康复护理水平。

2 心理护理

对病人加强有关康复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并能够科学的评估自己伤残程度,使事故造成的心理障碍逐步减轻或消除,打消患者顾虑,增加康复信心,帮助患者及早树立实事求是的生活目标。及时肯定病人在功能锻炼中每一细微的进步成绩,使病人对护理工作表示信任,为以后的协助锻炼打下基础。

3 做好患者家属的指导

大多数骨科患者生活自理存在障碍,心理负担较重,在此情况下,家属的陪伴与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做病人心理护理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指导,鼓励家属对患者多加关心、体贴照顾,满足患者需要,并向其介绍同类病人的康复经验。在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的过程当中,家属可以起到积极参与、协助、督促的作用,尽力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4 知识宣教

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的培训,使其尽快掌握相关的康复护理技术和医学基本知识,便于护理人员尽快开展康复护理工作。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黑板报、墙报、科普读物等宣传资料向社会宣传康复护理学、康复医学的工作规律、技术、特点和方法,让人们认识到康复这一科别,并明白其实用性和必要性,将康复护理、康复医学推广到人们之间。

5 规范操作标准

规范操作标准主要是指规范护理内容与行为。对各项康复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建立健全完善的康复护理评定系统,对各种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要熟练掌握,并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对康复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加强教育,鼓励其努力学习康复护理新技术,并建立严格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案,保证每一项康复护理技术都要有相关医学依据做论证,每一种功能障碍均有一套完善的康复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康复护理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护理经验,制定出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各项康复护理常规。

6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和局部的功能锻炼。全身的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伤肢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减轻肢体肿胀,促进骨折愈后,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量身定制为病人制订个案的功能锻炼,每天有专职的康复护理护士为病人进行康复护理。骨折初期由护理小组按个案护理训练内容循序渐进进行功能训练,与病人交谈,将健康教育内容向病人、病人家属介绍。骨折中期护理小组让病人家属参与其中,手把手教病人家属,利用前期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实践。骨折后期宜强调肢体功能锻炼,期间家属或病人唱主角护士在一旁指导进行康复护理,随着训练的加强和病人体质的恢复,使病人获得感情上的满足并培养其生活自理的成就感。

7 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个全面的骨科护理人员,不但要求仪表端庄、服务亲切;还要具备丰富的骨科护理知识理论、人文知识、科学情商,这样才能顺利赢得病人的信任,真正达到护理人性化服务并彻底摆脱片面的追求服务好、态度好的旧观念,如:在截肢病人做手术前准备的时侯,护理人员除了做一些常规的术前准备和健康指导外,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如患者担心术后身体结构的改变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及时讲解截肢的必要性及如何做好术后安全防护;对疼痛的病人,要对其认真分析讲解引起其疼痛的具体原因,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使患者认识到护理人员是自己的科学指导者,使其再次加深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这样只有展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才能使患者满意度逐渐提高,并使其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

8 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25-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健康教育是护士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积极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我科为康复科,收治对象是工伤后的残疾者、骨科恢复期、老年病及有功能障碍者、慢性病病人等,康复护理措施除一般的基础护理外,均需对病人进行残余功能锻炼,以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我科初步实行健康教育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一下如何把健康教育运用于康复护理工作的一些方面。

1 健康教育的方式

1.1 文字卡片。

1.2 口头讲解。

1.3 提问与讨论相结合。

1.4 示教与指导相结合。

2 制定规范合理的健康教育内容

2.1 康复治疗的宣教重要性。

2.1.1 加强病人对康复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不服从治疗,不认真锻炼,均可导致不应有的并发症,造成或加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2.1.2 康复治疗前将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并将功能锻炼的计划步骤、练习方法、注意事项告知病人,使之了解及掌握,自觉配合医护人员完成锻炼计划。鼓励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及疑问要随时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确保康复治疗的效果。说明所做的治疗项目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鼓励患者报告任何副作用的征象。

2.2 康复护理的宣教内容。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总的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紧密配合康复医学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而进行工作的[1]。它是工伤康复医疗体系整体的一个环节,与康复临床医疗、康复治疗并列,为工伤康复的三大支柱之一,共同为工伤职工恢复其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劳动和社会工作能力提供医疗保障。康复护理宣教能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可促进和巩固效,缩短患者工伤医疗期。康复护理的宣教内容如下:

2.2.1 及转移术:如保持良肢位,轮椅移动,床上移动等。说明保持良肢位可以预防继发性残疾,落实相关安全措施,如防跌倒、防烫伤等。

2.2.2 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技术:翻身拍背防压疮,排尿及排便功能训练,关节活动能力训练,预防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等。

2.3 “自我护理”及“协同护理”的宣教内容。“自我护理”指根据不同疾病、功能障碍程度,在康复护理评估后,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残疾病人,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他们部分或全部地照顾自己,同时鼓励家属参与,以适应新生活,重返社会。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宣教内容:穿衣、洗漱、梳头、进餐、写字、握物等动作训练,假肢、矫形器、辅助工具的使用指导及训练技术等。掌握康复的简单康复技术,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矫正等。

3 职业康复的宣教内容

职业康复治疗就是通过对病人残疾之前职业专长、兴趣、工作、习惯、作业速度、工作技能、身心功能状况和就业潜力及职业适应能力做出综合性分析评定,对适宜参加的工作提出建议,对需进行就业适应性训练者进行就业前训练,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4 《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规讲解

我科收治以工伤病人居多,通常,工伤事故是在患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涉及事故的人员基本上为青壮年,在整个住院的过程中,困扰他们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三大点:①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②担心病情预后不佳影响日后工作和生活;③对工伤医疗保险政策法规系列知识的了解和缺乏[2],护理过程中对工伤医疗的程序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政策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康复的认识,解除思想顾虑,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和护理,为工伤患者全面康复打好基础。为此医院准备最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应的法制法规,用于派发给患者,并为患者讲解其中的条款,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权利,维护了合法权益,减少可社会不安定因素。同时拉近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5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对工作的潜在作用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就会对护理工作充满信心,热情主动,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语言就会有情感,就有亲和力,使患者放松,减轻因患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患者就能很快的熟悉环境,适应病人的角色,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配合医护人员顺利进行检查和治疗。因此,护士自身心理健康对患者的康复起着促进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康复护理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丰富康复护理的内涵,注重早期康复护理的介于,将功能指导与心理疏导、预防和保健及健康教育相结合,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技术[3]。通过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临床护理之后,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增加,有利于病人对护理各项操作的配合。通过健康教育,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健康教育,消除或改变了病人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增强和提高了患者自觉认识和预防能力,让病人充分意识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确保了疗效;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尊医行为,并提高了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8:2

篇4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早期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7562(2010)04-0420-03

doi:10.3969/j.issn.1671-7562.2010.04.036

脑卒中的有效治疗和康复训练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作为与康复医学密不可分的康复护理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者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早期临床护理相结合,对73例脑卒中瘫痪患者入院6周内实施了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把患者的功能预后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作为护理管理的重要临床护理目标,并与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与评估,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8至2009年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别、患侧比较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 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意外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2) 意识清醒、查体合作,无严重精神症状、智能障碍或其他脑器质性疾病;(3)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4) 无合并严重的肝肾疾病者。

1.3 方法

康复专家普遍认为, 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 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 , 48 h 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2]。因此观察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48 h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均采用HAMD评分、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价在入院后及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评定工作由同一组护理人员完成。

1.3.1 制定护理计划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的变化;(2) 基础护理的落实,包括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等;(3) 心理护理;(4) 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5) 在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病程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帮助、指导患者及家属完成康复训练,减轻后遗症。

1.3.2 康复护理训练程序

1.3.2.1 刺激患者患侧的感觉 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知障碍,查房、与患者交谈、护理时护士尽可能从患侧接近患者,所有的活动尽可能发生在患侧,促使其认识到患肢的存在。在患者急性期肢体弛缓瘫时经常给予病人毛刷、冷热毛巾刺激及触摸、轻敲、拍打、震动等各种刺激,促进感觉的输入。每日2~3次。

1.3.2.2 教会并协助家属做好摆放 (1) 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伸展位,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2) 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躯干上。(3) 仰卧位: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垫毛巾卷,保持伸展微屈。以上2 h必须更换1次。

1.3.2.3 翻身训练 (1) 向患侧翻身:将患侧上肢外展防止受压,屈起健侧下肢,头转向患侧,健侧肩上抬,上肢向患侧转,健侧下肢有力蹬床,将身体转向患侧。(2) 向健侧翻身:健侧手握住患侧手上举,健侧下肢插到患侧腿下面,健侧腿蹬床,同时转头、转肩,完成翻身动作。

1.3.2.4 被动及助力运动 协助患者屈曲肩关节后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的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练习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肩肘关节各项自主活动、腕指的自主活动和肩胛带的活动。桥式运动练习髋关节伸展控制,协助患者进行髋内收、外展控制练习,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练习,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练习,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曲、伸展控制练习,俯卧位屈伸患膝、踝关节练习。患肢悬垂位练习下肢预备负重运动。训练要缓慢进行,勿使患者疲劳,切勿过猛粗暴地活动每个关节,尽量不引起患者疼痛。每日2~3组,每组10次。1.3.3 心理护理

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脑卒中后抑郁总发生率为 29.17%[3]。 患者脑卒中后发现自己瘫痪失语时, 容易出现自悲自怜、恐惧、悲观绝望及焦虑不安,自控能力差者甚至发生抑郁,不但导致躯体症状加重, 还可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这些不良心理障碍大大影响了病情的治疗和康复。对脑卒中后有心理障碍的老年患者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配合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加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4]。首先应从感情上对患者予以支持和理解,使其感到家庭和亲友的关爱,并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如内疚、焦虑、失望等,耐心讲解疾病的起因、治疗方法、预后及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鼓励患者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适当降低患者的期望值,让其明白身体恢复的切实可能性,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肢体康复训练。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初次评价HAMD、FMA、BI评定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前末次评价显示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MA、BI评分较前均有提高,但观察组改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约75%遗留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极大地改善这种状况,使得相当一部分患者生活自理并重返社会[5]。而康复护理学是随着康复医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6],在我国正经历着专业知识的初步积累、传播、实践和发展的阶段。康复护理知识还未被人们所认识、重视,康复护理技术还未完全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特别是脑卒中早期患者,由于病情变化快、对护理的技术要求亦高,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也要求较多的预防性康复和对症性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工作应密切配合临床的治疗工作,在不影响临床治疗工作的前提下,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适量的康复、被动关节活动等。本组结果表明,对观察组7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后各项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对脑卒中病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可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增强康复信心,激发病人与疾病斗争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主动加强功能训练,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为整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使患者尽快恢复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能力,能在家庭和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达到全面康复。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其治疗效果就会越好,患者恢复就越理想。而康复护理始终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中,对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康复护理技术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增强了护理人员素质、建立了新型的护患关系,更重要的是能使由于损伤、急慢性疾病和老年病带来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预防性康复护理,避免身体残障的形成和尽量减轻残障,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急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修订方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3(6):670.[2] 吴秀英,孙瑞仗,李长贵.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4):371-374.

[3] 李晓华,姜岩,张敏.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2007,35(1):52-54.

篇5

方法:运用早期心理康复护理措施帮助脑卒中患者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最大限度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结果: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结论:通过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使患者消除了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强患者康复意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对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 早期 心理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87-01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除引起多种躯体功能障碍外,还常导致各种心理问题。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能及早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护理,可明显减轻病人的消极情绪,有助于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改善预后。

1 脑卒中患者早期的心理特征

1.1 恐惧和焦虑。由于脑卒中患者多呈急性发病,病情急而危重,往往预后不理想,使发病患者在很短时间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此时患者表现出的就是恐惧焦虑的心理特征。而导致恐惧焦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患者对于疾病的不了解和错误认识以及医院环境的不良刺激。

1.2 悲观与忧虑。这也是脑卒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特征。患者由于失去正常的生活方式,社会和经济地位,对突然发生的疾病难以接受,对疾病的预后未知感到消沉。

1.3 怀疑与对抗。脑卒中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临床病状多,患者总是容易对自己的疾病有较多的顾虑和担忧,特别是病人对疾病的预后了解到即始通过治疗也难以达到原来的生活状态时,会表现出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而不配合。

2 脑卒中患者早期心理康复护理措施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使患者有家的感觉,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促进与患者之间良好的情绪交流,了解患者的社会、心理、生理状况,征求患者的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做患者的知心朋友,及时给予患者关心体贴、安慰开导和鼓励支持,给患者以信赖的安全感,使其对疾病治愈充满信心,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清除恐惧心理,配合早期。

2.2 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由于脑卒中病人对疾病不正确的认识会导致一系列不良情绪的产生,还会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了解并掌握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相关医学知识、给予相关知识知道、饮食指导、使患者严格遵守医嘱,戒除烟酒嗜好,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焦虑、悲观的不平衡心理,放松心情,增强自我保健能力,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2.3 改善患者社会支持系统交流。做好患者家属和亲友的思想工作,多和患者家属沟通,特别是其配偶,嘱其要多关心体贴患者,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参与患者日常生活安排,鼓励患者生活的勇气,使患者感到自己还是被需要和被尊重的,让患者认识到自己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一起面对疾病、战胜疾病,亲情呵护是心理康复的必要条件[1]。

总之,脑卒中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尽快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虽然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赖于病因的治疗,但是良好的心理康复护理更为重要,它不仅能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而且还可以防止脑卒中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在脑卒中病人的康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6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所治疗160例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患者,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脑卒的病因:大多数是由于脑部受到严重的刺激,造成了神经受到损伤,发生脑卒现象。

结果:本研究中大部分神经内科患者术后的脑部发生问题的发病率远远的高于正常人。

结论:神经内科患者脑部发生脑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相关的医疗护理是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40-02

脑卒中单元是脑血管病变的新的一个地方,因此针对脑卒中单元的患者的管理和治疗也是医疗的一种新模式,在针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治疗,对病人的脑部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病人的患病地方,然后再利用各种药物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只有全方位的治疗才能保证病人的病情不会加深,所以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需要针对脑血管病人进行一些基本的物理药物的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辅助一些有助于患者肢体康复的一些治疗活动,这个就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帮助和指导,除了为病人进行医疗上的治理之外还需要有专门的人对患者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康复治疗,因为患了脑部疾病的病人通常都会有一些心理的遗留问题,所以需要有心理辅导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只有有效的指导才能保证患者以后不会有许多遗留问题,除了心理治疗以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些必要的语言训练以及健康教育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对160名神经护理人员进行了有效的问卷调查,了解一些基本的情况。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为了更好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的相关问题,需要抽取6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160名,其中包括男6名,女154名,这些护理人员的年龄分布是22到53岁,平均年龄33岁。这些护理人员的学历从高到低也是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中专50名,大专66名,本科44名。护理人员的职称也不同,主要有:护士90名,护师36名,主管护师28名,副主任护师4名。在医院的职务:护士长10名,护士150名。这些人都是没有接受过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的培训的一些护理人员,对他们的有效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有用的信息。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这次的研究主要应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有着许多的方法没有的优点,问卷调查可以和被调查者直接对话,能够得到想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本次调查问卷是非常有经验的康复医学科4名教授、6名康复师、4名康复科护士在参考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共同设计完成。

1.2.2 调查过程。本次调查问卷的实际调查过程由参与问卷设计的四名康复护士完成,主要的工作包括问卷的发放,监督问卷的填写,保证问卷的完整性等问题,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为使调查顺利进行,也有一些帮助人员,协助完成问卷的点查核发放等工作,主要委托调查医院护理部及神经内科护士长协助。在问卷调查完成以后,还需要收回问卷,因为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问卷都成功的收回,还会有一部分问卷不能准确收回,从而成为无效问卷,在问卷的发放以及调查过程中,需要当场发放当场收回。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64份,但是实际收回的有效问卷是160份,因此本次的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是97%,属于要求范围之内的。

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15个问题,这15个问题都是针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的有关情况设计的,通过问题的调查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具体的临床护理中关于脑卒中的护理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非常有帮助的资料。

调查问卷的15个问题分别是:康复护理的有关概念,脑卒中患者护理理念,脑卒中患者护理内容,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措施,脑卒中健康恢复的标准,病人自我护理理论,病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护理介入时间,脑卒中发生痉挛的概念,脑卒中痉挛模式,人体内神经抗痉挛模式,良肢概念,受损伤后头部保护,脑卒中各种病的分区。

3 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收回之后,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对问卷中提出的15个问题能够全部了解的人只有23%,大部分的护理人员对护理的专业知识还不是非常了解,尤其是针对神经内科护理的相关问题就更是如此,所以可以得出的结果是:大部分护理人员对神经内科病人脑卒中康复护理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再工作中针对病人进行良好的护理,并且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有效的介入时间存在明显认识错误,所以可知医护人员对脑卒中专业知识还存在一些存在不足。

4 讨论

脑卒中康复护理是脑卒中患者得到康复的基本治疗内容之一,这个过程就是在最基本的治疗过程中加上一些辅助治疗,是在总的康复治疗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不能有错误,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恢复,医疗人员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护理人员必须要严格地执行自己的任务,把为病人护理当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躯体和精神的健康,这也是座位医护人员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以及职业道德,作为病人就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紧密配合康复医生的指导,康复专业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基本功能促进的相关护理。在临床工作研究中,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这些遗留问题会对医护研究造成影响,所以在工作中必须要明确护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了一些医护人员在对神经内科护理知识的不足之处,所以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还需要继续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医护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玉红,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9)

[2] 陈佳丽.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32)

篇7

关键词:中风偏瘫;康复;护理

    中风作为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其主要特征是起病急骤,神经功能出现局灶性缺损,同时其具有很高的患病率、发病率以及致残率[1]。大多数中风患者所留有的后遗症的程度是不同的,在早期即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有利于残疾程度的降低。文章通过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77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护理的77例中风偏瘫患者,该7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其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28~83岁。该77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是由于脑血栓引起的,20例患者由于脑出血引起。同时,该77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上肢肌力<3级,27例患者上肢肌力>3级;51例患者下肢肌力<3级,26例患者下肢肌力>3级;患者均没有出现意识障碍,住院时间18~62 d,平均35 d。

1.2  方法:对该7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施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技术,并评定患者肢体功能。为了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定,我们采用了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法,特别是针对初期评定时,我们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记录表格,并根据表格拟定康复护理目标及计划。

2 结果

    文章通过对77例中风导致偏瘫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并在其出院前按照ADL评定方法,Bary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分级法进行检查。有45例患者评分在60分以上,30例患者评分在40分~60分,2例患者在40分以下。

3 护理体会

3.1  评价患者功能:对入院后的中风患者要先观察,并与其本人及家属交谈,对其意识状态、认识能力、言语、吞咽状态、偏瘫程度、肌力大小、病程长短、大小便控制能力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同时制定早期康复护理目标及计划。

3.2  加强生活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当对生活起居方面给予指导,并为其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同时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①预防发生坠积性肺炎,将患者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②预防发生口腔及眼部炎性反应,做好患者口腔护理,使用无菌盐水纱布敷盖眼睛;③预防发生压疮及尿路感染,对患者皮肤要加强护理,定时翻身,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必要时使用气圈。同时要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平整、舒适。对尿失禁者要保持会的清洁干燥。

3.3  饮食护理: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使其机体的抵抗力得到提高。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插胃管给予鼻饲的时间应当在其发病后的72 h后。

3.4  心理护理:在患者康复中,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中风患者从正常人变成残疾人是发生在一个极短时间里的,其不能自理生活,不能从事任何活动,遭受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及创伤,由此感觉恐惧、悲观、失望、紧张等,尤其是失语患者,其感受更为突出。护士在对其进行护理时要有针对性的按照患者的病理心理特点,多接触、多询问、多关心鼓励患者,在照顾其生活时要耐心细致,同时要做好基础护理。在取得患者信任和合作后,要树立患者积极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在进行治疗和康复护理的时候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

3.5  护理:良肢位是早期康复护理的关键,主要是为了防止或对抗出现痉挛姿势,使肩关节得到保护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的。护士应当从患者入院即将自然改为康复卧位,为患肢康复奠定基础。时刻保持肩关节的外展外旋,前肩伸直外旋,髋关节内收内旋及手指伸开的抗痉挛康复姿势有利于使患肢的恢复。应将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伸展,同时为防止足下垂,踝关节应当稍背曲,在下肢外侧部放置沙袋或其他支撑物,有利于防止下肢外旋。患者每种卧位尽量不要超过1 h,这对于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及康复进展都是非常有利的[2-3]。

3.6  训练患者自我护理:患者康复情况良好,应当逐步将患者的训练过度到自理方面,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指导时,要确保其安全,始终守在其身旁,并适当的给予协助及鼓励。当患者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要在日常生活中将ADL训练贯穿进去,如洗脸、刷牙、进食、脱衣等训练。

    总之,通过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及训练,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机体内部的潜能,同时对脑神经功能的重组再现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从根本上对偏瘫肢体功能进行改善,使患肢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有利于各种并发症的减少。在进行康复护理训练中,不仅可以使医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同时也可以促进患者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从而及早重返社会和家庭。

4 参考文献

[l] 毕俊红,张  清.老年脑中风康复的早期护理干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4):459.

篇8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2岁,因头痛、头晕、神志不清15分钟于2011年6月16日上午9点收入院,入院时,体温36.6℃,呼吸18次/分,血压130/100mmHg,青年男性,中度昏迷,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约1.6mm,右侧约1.3mm,对光反应迟钝,双侧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角膜反射减弱,腹壁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克氏征阳性,颅脑CT示:右侧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经亲属同意,行脑室穿刺减压术,术后给予脱水、抗感染、止血、激素支持疗法,鼻饲、物理降温等综合处理,病情得到控制,意识由中度昏迷逐渐转至清醒,病人在语言障碍,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开始了康复治疗过程。

2 开展康复护理

我们认识到病人的病情虽然已经稳定,但并未达到康复的水平,如随其自然发展,不仅可能延迟健康的恢复和提高,还可能发生新的严重的健康问题,所以责任护士应制定好严密的康复护理计划,对病人进行周到有效的护理。

2.1确立护理问题

康复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针对病人的情况,我们确立的主要护理问题有,语言障碍—脑出血所致,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由于脑出血引起的偏身运动障碍,心理障碍—因健康的损害引起。

2.2做好准备工作

在开展康复护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对病人及家属做卫生康复知识的宣教,使其正确认识自己角色的转变和对待方法。其次,强调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争取病人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再次,让家属见习一些基本的护理技术和技能,如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及要求等。

2.3围绕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康复护理

病人在健康方面现存和潜存的问题较多,我们重点做了以下方面的康复护理。 转贴于

.3.1做好心理护理

病人开始很担心自己丧失生活能力,怕给家庭增加负担,常常沉默不语,此阶段我们主要进行疏导安慰,说明健康是可以通过锻炼而恢复的,并举一些病人康复的例子。对其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表扬。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嫌恢复太慢,出现焦躁情绪,我们要让他正确对待现实,病情恢复取之不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总之,病人的心态不是一成不变的,护理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病人心理的变化,随变化及时予以正确疏导,使患者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促进病人最大限度的恢复健康。

2.3.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病人思维与语言能力,增强记忆力,我们对病人加强脑功能及语言的训练,以发单音节、单字、单词到简单句,认人、物品名,做到反复读、反复认,经常与他进行简单对话,要不断鼓励病人及时给予表扬,增强病人的信心。经过两个月的训练,病人已恢复了语言表达能力,基本上达到了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能力。

2.3.3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

对病人体力体能的锻炼从抬腿、握拳、抓物、行走开始,上午、下午各锻炼一次,逐渐加大活动量,家属认真协助他锻炼。通过两个月的功能锻炼,病人可在家属陪同下上下楼梯、外出散步。自理能力得到恢复,病人有了生活自理的满足感。

3 效果评价

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护理,病人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生活基本达到自理,健康水平有很大提高。

开展康复护理,有利于护士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患者的情况各异,不仅要求护士有责任心、事业心,还要求护士掌握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以适应角色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篇9

关键词:冠心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82-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球流行广泛的疾病,我国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趋势。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跃居首位,而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1]。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冠心病康复护理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2]。冠心病病人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病人有临床表现时开始采取康复措施;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康复,并维持良好的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病人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3]。

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4]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2.1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4]: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等)、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注意事项:活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心率不低于50次/分或不高于120次/分,无不适症状为宜。有研究证明,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可降低病死率,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5~6]。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病人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7]。病人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仍然是影响康复效果的一个显著问题, Baird在研究中发现,让病人执行自我护理的康复措施和提高对危险因素的意识能够增强其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8]。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病人,在家自行康复锻炼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炼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病人的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如:①散步,2次/天, 30 分/次;②看书或看电视2次/天, 30 分/次;③降压舒心操,保健按摩2次/天;④缓慢上下楼3层2次/天,运动时注意掌握运动量,以靶心率=180-年龄为宜[9]。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病人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病人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病人修订运动方案,教会病人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2.2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放松训练等[10~11]。如:①有氧训练。常用方式:步行、踏车、游泳、慢节奏的交谊舞等,强度一般为50%~70%最大心率或40%~60%最大吸氧量。②循环抗阻运动。做大肌群的抗阻收缩(肱二头肌、腰背肌、胸大肌等),在10~30 分钟内重复8~15次收缩为一组运动,各组间休息15~30 分钟, 10~15组为1个循环。③放松训练。入静(气功):中国传统气功的入静训练包括动功和静功两大类。通过调心(意念集中)、调身(姿势或动作)、调息(呼吸)来改善全身功能。降压舒心操:中国民族形式的拳操、太极拳。其他:放松性按摩或穴位按摩、音乐疗法等。有研究发现,如果在康复运动时播放适宜的音乐,可提高运动的效果[12]。

急性心肌梗死经救治生存者的运动训练可增加病人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继发死亡的危险性[13]。庞妙玲等对173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后指出,适当的运动训练可改善身体活动功能,改善血脂代谢,减轻体重,可使血糖下降[11]。

2.3 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心理护理是冠心病康复护理的关键措施之一。冠心病病人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常表现为不耐烦。有些病人担心康复训练使病情加重,且一些康复训练需持之以恒,要求病人有坚强的毅力[14~15]。病人由于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不同,其心理状态也不同。逢锦波、逄晓在研究中大致将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类:①紧张型,病人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②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者,病人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对于前者,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病人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病人得到心理支持;对于松弛型病人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视预防和治疗,指导、加速病人角色的适应[16]。男、女心脏病病人的真正应激源不同,护士应找出这些应激源,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减轻或清除[1];庞妙玲等采用说理疗法、放松静默疗法、疏泄疗法、移情疗法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理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

篇10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是当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例为200万左右[2]。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复发率达40%[3]。其较高的致残率导致很多患者无法参与社会工作和活动,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受到很大影响,给社会家庭带来了诸多问题。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逐步改善日常生活行动能力,是减轻家庭社会压力的必要途径。由于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身心各方面障碍的特殊性,在常规护理工作之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床单位护理、皮肤护理等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认识脑卒中后自身功能障碍情况,树立正确的康复目标,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并在常规训练同时主动进行自我训练。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我院康复医学科在多年的康复护理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于近期开展了临床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乐都医院康复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4]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初发脑卒中患者。病程≤3个月,生命体征平稳,认知情况可,配合治疗和查体,年龄20岁~80岁。

排除标准:原先有脑血管疾病且留下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原发性疾病的患者;文盲及严重听力视力障碍者;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及其他无法配合治疗患者。

1.2方法

1.2.1分组及一般情况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4~77岁。其中脑梗塞21例,脑出血9例。右侧偏瘫12例,左侧偏瘫18例。语言功能障碍10例。吞咽功能障碍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6岁。其中脑梗塞17例,脑出血13例。右侧偏瘫10例,左侧偏瘫20例。语言功能障碍9例,吞咽功能障碍2例。

1.2.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医院常规护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进行康复护理,在参与康复小组评定后制定相关方案,增加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床单位护理、皮肤护理、娱乐康复护理及肢体康复指导,并以入院首日、治疗4w为时限进行康复评定,了解患者功能变化情况。对照组相关心理疏导及床边活动指导由治疗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宣教。入院首日、治疗4w进行康复评定,了解患者功能情况。

2结果

2.1 评定标准 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表[5]。

2.2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Fugl-Meyer评分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ugl-Meyer评分:t=0.37,P>0.05;MBI评分:t=0.2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MBI均有提高,观察组提高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提高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ugl-Meyer评分:t=3.04,P

3结论

康复护理的干预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4讨论

康复护理延伸了康复医学科日常护理工作的内涵。心理护理、床边的坐、卧、站位指导和病区内的转移和患者住院期间日常生活动作的现场指导均是对系统康复训练的强化和补充。在目前的康复机构中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少专门的心理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与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紧密接触,在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正面的肯定鼓励,对促使患者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康复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康复治疗完成后,对于不同障碍程度患者的患者,在病房中的休息和生活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及健康宣教,如处于软瘫期且坐位平衡尚未有所改善的卧床患者,进行良肢位的摆放指导、定期的翻身和适当的抬高床头起坐训练,可以减少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对抗痉挛出现、保护肩关节等功能[6]。除了每天适当的康复训练,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病房中度过,因而针对患者卧床、坐位、转移及床边活动的护理指导是康复治疗之外的重要补充部分,因患者在脑卒中后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受损及情绪心理障碍,在缺少他人指导和鼓励的情况下,往往无法正确地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及康复练习,加之日常陪护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且未进行过相关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培训,无法很好地帮助患者进行日常康复,因而在缺少康复护理的患者群体中,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不及康复护理组的患者。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认识脑卒中后自身功能障碍情况,树立正确的康复目标,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并在常规训练同时主动进行自我训练。床边活动的指导对于预防并发症,纠正不良姿势,提高坐位站位平衡等都有良好的帮助。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3,24(3):236-239.

[2] Langhorne P, Stott DJ, Robertson L, et aI. Med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stroke:a multi central study[J].stroke,2000,31(6):1223-1229.

[3] 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1.

[4]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