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篇1

从去年开始,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取消了“综合素质考核”一项,这令广大观众十分失望。本来“综合素质考核”是最有意思的看点,是青歌赛的一大亮点,是观众对参赛选手综合素质考察的重要方面。在往年的青歌赛中,竟有选手连我国的国歌都不知道,连大名鼎鼎的聂耳都不知道,有一部分选手在综合素质考核中洋相百出,让观众大跌眼镜。

主办方取消了“综合素质考核”的原因,说是因为地方上在推选歌手时也重视了综合素质的考核,一部分声乐素质好的苗子因为综合素质考核不合格被刷了下去。其实,这纯粹是只重视声乐素质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遭到了广大观众的猛烈讨伐。青年歌手不仅要唱好歌,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只会唱歌,这样的歌手也不会有大的前途。

二、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的音乐教师,其任务和青年歌手虽说不一样,但是对自己的素质要求不能低。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实际上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音乐教师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做一个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深厚文化素养的教师。

然而,目前音乐教师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一是专业知识不深厚,很多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粗浅,只是在学校学习的那点可怜的知识,几乎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需求;二是专业技能不精湛,有些音乐教师仅仅会点皮毛,没有特长和专长,有的甚至不敢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技能;三是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还不强,有些音乐教师仅仅能欣赏一些浅显的歌曲和节目,对一些水平高、层次高的作品不能进行鉴赏;四是教学和科研能力不够,好多音乐教师的教学仅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授上,缺乏创新,缺乏钻研,缺乏深度和广度,根本谈不上什么科研;五是课堂驾驭能力不够强,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把握教学的脉搏,不能操控课堂的节奏,有的甚至造成课堂严重失控;六是综合素质不够高,有些教师知识单一陈旧,视野不够宽广,综合能力较差。

三、提升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

1.注重音乐理论的学习

音乐理论的缺失,是音乐教师素质缺失的关键。现在,大部分音乐教师对音乐理论不感兴趣,不愿钻研,持一种消极态度。没有理论做指导,这是不行的。丰富音乐理论知识是广大音乐教师面对的首要问题。

2.注重各种表演能力的训练

表演能力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也是最吸引学生的一个方面。有些音乐教师自己都不敢张口,不敢示范,只是放些录音带,学生在音乐课上当然提不起兴趣。音乐教师不会表演,只会说教,根本拿不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怎么指导学生、引领学生?音乐教师应该下大力气训练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的表演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使各种技艺更加熟练精湛。只有如此,才会吸引学生,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才能让学生跟着教师走。另外,教师还要大力提高伴奏、演奏能力。有些音乐教师器乐水平不高,特别是键盘水平一般,在学生面前不敢伸手,不敢展示,这样就使得音乐课堂单调乏味。快速提升音乐教师的能力,特别是表演能力,让教师在学生面前露出自己的“绝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提高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就要多读书,多开眼界,多欣赏,多学习。要多听,多揣摩,多比较,多思考,多分析。一旦一个人的鉴赏能力上去了,眼界也就开阔了。所以,提高音乐教师的鉴赏能力非常重要。

4.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

篇2

关键词:数学;综合素质;培养策略;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75-01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很大影响。当前,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顺利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和改进,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未来的顺利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将自己错误地定位为课堂的主人,对学生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是否跟得上教学进度。这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枯燥,慢慢地会产生厌烦心理,更不要说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想要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自身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处于心智发展阶段,很容易对一件事物产生好奇心,但是这样的好奇心并不会长久,会在一段时间后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征改进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能够一直停留在数学学习中。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能得到培养。学生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之后,才能保证自身数学素质的有效提升,他们也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探索未知的数学领域,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教学时,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述加减乘除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很多方面都要依靠加减乘除的帮忙,使得学生慢慢地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加减乘除知识的讲述,学生就会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综合素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培养。这样,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得到了增强。

二、贴近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变得轻松。这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数学的各个方面均衡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学和生活实际的贴近,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并且慢慢地发现数学知识潜在的魅力,使得学生培养起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贴近的最好方法是进行情境的创设,要创设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进行知识的理解时变得更加轻松。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应用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体现方式。因此,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很大意义上意味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情境的创设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学“方程”问题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商场中进行购物:某商品本来是5元一件,自己身边有40元,能买8件,但这次降价为4元一件。教师让学生通过方程的方式计算一下,看自己能够买几件。这样的情境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也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也得到培养。

三、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好处。多媒体设备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且能构建一些在实际课堂中不能构建的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提升。但是,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也需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在所有教学中都使用多媒体,不然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使得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顺利,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文章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贴近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等方面,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式,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未来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2]常丹.如何利用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J].黑河教育,2009.

篇3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科学类学科,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技能,更需要注重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主要研究应试教育背景下提升高中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原因以及主要方法。

关键词:应试教育;高中数学;综合素质;研究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逻辑思维不断强化的过程,高中数学是学生课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数学“题海”战术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味强调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忽略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种情况要有所改观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法,促进教学改革。

一、提升高中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原因

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真正的合格人才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教育的目标始终围绕学生本身,需要总体把握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围绕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时代进步的主题,培养具有社会精神和开拓精神的劳动人才。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由于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提高,学生容易感到厌倦和疲惫,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最终数学成绩下降,影响升学。而教师和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是以焦虑的心态和责备的态度,利用大量习题逼迫学生练习、掌握知识点。这种学习和教学方式本质上偏离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初衷。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成绩、分数、升学率固然重要,但是这种被动的、三方干预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要真正帮助学生学好数学,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综合素质。以下是高中数学综合素质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高中数学综合素质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

二、提升高中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方法

1.启发、猜想式学习

高中数学学习是一个“教”“学”结合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常规的概念讲解,学生被动听讲,因而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固化的、既定的学习模式。直接借用前人的理论成果进行记忆、套用,起不到实质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对数学理论、定义等进行猜想、释义。例如高中数学中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内容,两者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通项公式”。针对这一点,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先列举出一排具有一定规律的数字,让学生自己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底植孪耄自己反推公式,得出结论。在这种启发式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数学猜想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讲解,培养自己的自主探究精神和数学逻辑能力。

2.加强互动和交流

任何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交流与合作,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首先强调的就是互助互利、合作探究的精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合作探究精神和交流分析能力是数学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在一般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讲解一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课堂学习不只是单方面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理解程度和基本思路都是不同的。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借鉴别人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一定的丰富和完

善,才能促进共同进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需要强调学生的交流,在学习中成长和进步。

3.鼓励创新

数学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学生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创新。数学问题的答案是固定的,但是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数

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寻找不同方法答题,并从中发现、选择出最有解答效率的一种。例如一般函数方程的解题方法有类比式、合并式、消元式,学生在实际探究时,可以根据不同函数式的特点进行总结、反推和归纳,从而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多种方法,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教学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勇于质疑,并且善于在交流中合作、分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4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人文教学理念;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逐渐进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开始重视“人”的因素,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这些教学理念的转变,给当前中职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本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一直是以教学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人文关怀,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思想和道德观念上,缺乏正确的引导,使得当前很多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在中职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人文教学理念的渗透,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中职思想政治人文关怀不足的现状

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中职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不足是教师教学的一个普遍现状。社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要求人才需要具备多样化的技能,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人文关怀的不足,将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中职思想政治人文关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具有人文性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尺度。在中职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但是,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都缺乏人文关怀精神,教师的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制定上,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接受水平,只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进行授课,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当前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

2、缺乏具有人文性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制定,应当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体差异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很少渗透人文性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不同价值观的树立,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严重阻碍了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3、缺乏具有人文性的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的选择也应当具有人文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在实际的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关注一些枯燥乏味的教条,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苦不堪言,难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中职思想政治人文教学理念的渗透策略

面对当前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不足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当积极思考,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标准,不断促进人文教学理念在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彻底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民主,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从根本上讲,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会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不断的改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总之,人文教学理念的渗透,需要以师生之间的和谐、平等、民主关系为基础,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2、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目的,因此,在中职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通过学校的在职培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二是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保障人文关怀理念在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的保障。同时,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形成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封闭、独断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要想促进人文教学理念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形成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有效教学手段的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总之,人文关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的问题。面对当前中职思想政治教W中人文关怀不足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认真思考其中的原因,并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标准,不断改革和创新,形成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促进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推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广华.论人文关怀的现实含义[J].兰州学刊,2006(11).

篇5

关键词:行为;模式;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本论文是2014年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14575。

G711

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服务,要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在高职教育领域,要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培育与市场相契合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各个层面进行再塑和培育,从行为学的模式和角度之下,分析高职学生的素质状态,并运用教学手段,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一)高职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念有待强化

高职学生的基础素质相对较差,思想性和纪律性也还较为松散,在长远的人生规划和思想观念上,高学生还较为欠缺,尤其是在价值观念的构建方面,高职学生的整体价值观和责任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强化。

(二)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还不足

高职学生在应试教育的长期熏陶之下,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较为弱势,对于抽象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存在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倾向,致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薄弱,在实践工作应用中呈现出弱势。

(三)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有待健全和完善

在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由于他们是与本科类院校无缘的状况下就读的,因而,在心理上存在一种无奈性和自卑心理,流露出对自我的“失望感”,这种心理状态使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忧郁的心理,怀疑心理较重,这不利于高职学生正常的心理建构,不利于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完善。

(四)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还有待提升

在多元化的思想浪潮冲击下,各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抬头,高职学生受到这些思潮的影响和干扰,注重应用知识而忽略人文知识的学习,这就使一些高职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偏低,在语言文字表达、文学艺术修养等方面则较为薄弱。

二、行为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实践路径

从行为学的角度,我们要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育和教学,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实践:

(一)从行为学的心理教育角度,探讨高职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培养策略

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方法,主要包括:(1)讲演引导策略。在这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中,由教师激发、讲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给予提示,并让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操作步骤,通过这种反复讲演式的内部定向思维,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教师还要选择一些恰当的实例,由一的学习策略向多元化的学习策略转变。(2)程序化引导策略。在学习层次理论的引领下,教师可以将学习活动进行细化和分解,将其分化为不同的小步骤,并固定为学习程序,让学生依照这个固定程序进行学习,并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得到巩固和提高。(3)完形训练学习策略。对于某一种学习策略和方法,教师可以提供不同完整程度的材料,让学生加以练习,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逐步降低材料的完整性,直至学生能够自己完成所有的学习步骤。(4)合作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讲解学习步骤,并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在纠偏的过程中,形成激励性、发展性的合作评价机制,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能感。

(二)从行为模式的角度,分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育策略。

1.通过职业活动的再造,生成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的生成和培育离不开职业实践活动,要通过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拓展活动的全方位设计,以层次性和系统性为原则,生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为:

(1)课堂实践教学的职业素质培养。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要采用项目化的教学形式,将项目管理理念融入到学生的职业实践活动之中,在有限的资源设定下,实现项目的整体目标,这样,可以通过项目这个载体,让学生通过项目来源设计、项目形式设计、项目实施设计、项目评价设计等内容,实现课堂实践教学的学习,生成职业素质。

(2)课外拓展活动中的职业素质生成。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育,还要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并首推创业活动这个有效的载体形式,使学生在创新性的、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诸如:各类社团活动、学生组织活动、创业竞赛等,可以将学生的组织活动视同为企业的管理组织活动,通过企业项目的策划、组织、运作实施等活动,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合作创新精神。

2.通过职业环境的塑造,生成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主要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它可以成为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重要载体,成为高职学生职业环境的载体和平台,学生在这里可以接受各种技能训练,有效地改善职业环境,仿真企业的现场管理情境,体验到企业真实的管理组织方式和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思考自身的价值标准等。

三、总结

在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任务上,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从行为模式的角度,探索学生的各项素质的生成和实现方式,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将人文知识的要素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之中,并使之根深蒂固。从而使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吴卫东. 技师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缺失探析与对策[J]. 江苏高教. 2016(05) [2]隋淼. 浅谈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 现代交际. 2012(08)

[3]石美荣.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之探讨[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篇6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绩效管理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概述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自己关于学生综合

素质测评的一套方案,并以此为基础之一用以确定学生的奖学金等情况。罗定人才网对人才素质测评有以下定义:人才测评就是通过科学、客观、准确和有效的方法对人才作出评价。而大学生素质测评也应该是通过科学客观准确有效的方法对大学生作出评价,进而为指导大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从理论上来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很有意义,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其《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条例》第二章里写道:(1)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全新要求。(2)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活的调节器和方向仪。(3)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认识自己、衡量自己的一把标杆和尺度。(4)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不断激励自己的一面镜子。虽说就理论而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确实对学生而言有很多好处,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确实犯了“买椟还珠” 的错误了,高校在很大程度上都仅仅将综合素质测评作为了一个简单的评定奖学金等奖励的工具,却忽视了其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仅重视测评的鉴定功能,而忽视了其在预测学生未来发展、诊断其现有不足、引导并激励其制定并迈向目标等方面的功能。下面就以作者所在四川农业大学为样本,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相应建议。

2 四川农业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简述

该指标体系一共分为4级指标,共4项一级综合指标下设6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及41个具体的四级指标,4项一级指标分别为“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及“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分别赋以25%、55%、10%、10%的权重,其中“思想道德素质”一栏设有80分的基础分,在“参加政治学习组织”等14项加分项之外还设16项减分项;业务素质部分由必修课平均成绩的65%与其余9项加分项得分总数的35%构成;文化素质由70分的基础分及5项加分项组成;身心素质由体育课成绩的65%与其他三项加分项组成。另外根据班级是否为优秀班集体等规定项目还有不超过4分的附加分,五项加总得分即为当学年综合测评总分数。

3 存在的问题

3.1 测评思想的错误: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正是为了构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将学生综合测评当做了“绩效考核”,而并非“绩效管理”,这样虽然简化了工作,但是却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绩效管理的流程如图下所示,本文将根据该逻辑顺序分析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

3.2.1 计划与指标构建:在设定绩效计划的过程中,有“绩效计划沟通”这一阶段,在学生测评的情况下,就是说要将整个测评的计划、方法等相关信息与学生进行沟通,考虑到工作量可能变大,那么至少大一入学教育时应有专门的课程,但是实际上却只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大一新生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加之加权算法较为复杂,通常会忽视这一部分,有的学校还采取了更为复杂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或是模糊学方法,这就更加大了理解测评体系的难度,可见相关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在指标的构建中没有注意“差异性”的重要性,例如在文化素质方面,基础分所占比重过大,直接导致部门较为活跃的同学不满;又如在指标设置方面没有注意SMART原则,在A(attainable),“实现性”方面有所欠缺,体系中的大多数指标有利于理工科的专业,对一个综合大学而言是不利的。

3.2.2 绩效管理的过程控制:学校的综合测评一般都是在新学年伊始最活跃,平时却没有相应的过程控制及持续沟通,从学校方面来讲,控制过程可能难度较大,会增加成本,但是将各个班同学锁定在其负责指导员的身上,工作就容易进行了,这样就不易再有缺少清晰的技校记录资料等不利情况的出现。

3.2.3 绩效考评与评价:在具体考评的构成中,四川农业大学采用的是学生自评+综测小组审核+院系相关负责老师审核,其中综测小组是由班上同学推选得出,但是由于前期的沟通工作不到位以及群体思考及从重压力等因素,会出现评价者主管因素过重,凭自我理解行事,在小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利益相关者时容易出现对指标理解的恶意扭曲。

3.2.4 绩效反馈与面谈:这是提升个体绩效,也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馈了解自己的问题症结,通过沟通消除误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只有最后的分数,没有任何反馈与沟通,这导致了同学由于误解而造成的不合,同时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3.2.5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很明显,综合测评考核的结果一般用于奖学金等的评定,除此之外别无他用,导致有的同学直接将综合测评当成了私利的工具,这背离了原始的目标,根据考核结果帮助同学找出自身的“素质短板”,指导制定相应计划查漏补缺以提高自我素质才是对测评结果的有效利用。

4 提出建议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能更有效的利用综合测评这一工具,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4.1 改变对综和测评的看法。学生及校方都应重视综合测评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指导行动。

4.2 提高实施效益: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测评体系相关问题,建立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测评指标,加强平时的过程控制,另外在考评过程中也应注意考评小组人员的筛选及同学的监督,避免出现潜在的道德风险问题,最后还应注意反馈,就测评的结果与被测评人的沟通,帮助找出自身问题,并得出相关改进计划等以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处.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手册[M].出版社不详,2006

篇7

【关键词】知识经济 财务 素质

一、财务人员素质现状分析

在知识经济之前,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环境发生了转变,经济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转变。知识经济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财务人员的素质呈现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素质较低

从目前财务人员所具有的能力来看,专业技能较强,尤其是在处理一些财务问题的时候,其能够灵活的对财务问题进行解决。但是,财务活动和财务行为都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托于其他行为,比如说企、事业单位等。因此,财务人员不仅仅需要具有专业素养,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技能,在人际关系的处理、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等各个方面。从目前来看,综合素质较弱是当前我国财务人员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道德水平不高

财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衡量公平的工作,尤其是在不同的企、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通过自身的行为能更好的协调企、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并且对资金的流动起到监督和规划的作用。这就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尤其在财务专业基础上的道德情操,避免一些因为道德素质低,而导致的违背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财务人员具备更高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并能够熟练的掌握现代技术,应用现代技术优化财务行为。

(一)知法用法

对于财务工作来说,其本身就是一项将财务行为限制于或者是规范于法律之内的一种行为,通过财务行为能够更好地规范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同时,财务人员的工作也很有可能触及法律。那么,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是作为财务人员的首要素质,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中必须具含有法律素质,需要知法、懂法、用法。

(二)道德素质

高尚的道德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尤其是在面对知识经济复杂的环境下,更需要道德素质来进行自我约束。如果说法律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是一种外在的规范,那么,财务人员的自身道德修养就是其内在的约束和规范。

(三)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不仅仅是财务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专业技能的运用,还包括对于财务相关的其他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环境下,需要财务人员掌握一定的技术,能够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提取与财务工作相关的科学技术,这样既有利于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也能促进财务人员自身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融合。

(四)吸取能力

这种吸取能力是对外来事物的吸取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与世界经济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交流和合作,作为财务人员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对外交流能力,同时财务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情况吸取国外先进的财务行为经验和技术,不断壮大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知识经济时代提升财务人员素质的具体措施

(一)培养综合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财务人员要想切实地保证财务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说在知识上进行拓展,在技术上进行交流,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社会动态的时候,能够具有自己独立的主见等等,这些都是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人员所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作为财务人员,还需要积极主动的适应知识经济环境,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去丰富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扎实基础知识

作为财务人员,首先就需要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人员只有对财务知识不断地学习,使自己财务基础知识更加牢固,才能保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财务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工作,在财务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新的理念和知识,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工作更需要与不断更新的知识相适应,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财务人员能力的提升。要想适应环境的变化,吸收更多有利的知识,就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和再创造。

(三)学习新技能

这里的新技能是指知识经济环境下所出现的一些与财务工作相适应的技能,比如利用计算机处理财务数据的技能,通过网络获取财务信息的技能等等,这些都是财务人员需要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所必须具备的素质。随着我国乃至是世界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科技对于各行各业都有重要的影响,对于财务工作亦是如此,极其需要财务人员学习更多与财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四)强化道德水准

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高低决定着财务人员工作能力高低,更决定着财务人员工作效果的好坏,在知识经济环境下,道德素质是财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的素质。知识经济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知识经济更为人们展现了不同种类的诱惑,财务工作人员需要拥有端正的道德水准,以此来带动财务工作的有序展开。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财务知识和财务技能,同时,还需要熟练的掌握科学技术及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综合技能,并在道德素质和道德情操上得以提升,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智娟.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结构分析[J].中国水运,2008(02) .

[2]王秀敏.网络财务时代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1) .

篇8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行各业对就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和潜在资源,其综合素质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其就业问题和高校的发展前景直接相关。所以大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改善方法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而综合素质是指人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心理外部形态和内部涵养等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是指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和应对社会的综合能力。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发掘自我的能力,能够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生存、发展。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概括:

思想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意识形态、思维活动、行为和作风等所显示的思想、道德修养、品性、认识等实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等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真诚、谦虚、礼让、勤奋、有责任感等思想道德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历史知识、文学底蕴、社会知识、人际交往能力等人文社科知识以及大学生对理想世界和健康人格的执着追求及个人的社会文化修养等人格培养。

心理素质:是指在环境中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内在动力。具体体现在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方面。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度和灵活度等。要求大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专业素质:是指为了顺利从事某种具体的实践性活动而必须具备的特殊品质。包括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有研究资料表明现阶段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态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一些媒体的报道和我平常的接触观察,发现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个人主义严重,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的生活习惯和经验导致办事情总是从自我立场出发,只关注自我感受和荣誉。对于集体活动及他人的事情总是表现的不那么积极,有些漠然。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及合并使得学生的来源地更加复杂,地区差异显著,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也大不相同。加之学生个人空间、自我意识强化等原因,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间的相处通常都是小心翼翼。对集体欠缺归属感,团结意识较为薄弱,而且在思想层面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具体反映在行动上团结协作能力的欠缺,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缺失严重。

心理不成熟,行为易偏激

由于生长环境少挫折、少磨练,许多大学生都比较任性,性格情绪都不太稳定。遇事容易激动,易做出偏激行为。当大学生面对残酷的竞争与利益抉择,面对个人得失与进退的取舍的时候,许多的苦恼和压力使不少大学生表现出较差的心理素质,出现了脆弱、忧郁、焦虑等心理障碍。部分学生过分自负或自闭,导致人际交往关系紧张,心理承受能力过于低弱,经不住一点点失败与挫折,大学生跳楼事件也是时有发生。而且缺乏奉献精神,较多大学生都认为有付出就要有回报,认为付出的多少取决于得到的多少,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中“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较为严重,与我们倡导的对社会的奉献精神相背离。

专业知识的缺乏和对非本专业知识的忽视

一些大学生只看重本专业知识,片面重视外语和计算机考级,忽视了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文理分割严重。据媒体报道,现在不少大学生专业成绩好,外语好,经济头脑好,但对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不了解五岳、五大湖,不了解文天祥、陆秀夫,不了解《诗经》、《论语》和《中庸》等等。一个对祖国没有了解的人,不可能会有感情、有责任地为祖国服务和献身。这种缺乏创新活力的知识结构也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影响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追求物质享受,忽略精神追求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条件下,人们对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追求物质的高档化和多样化。受环境的影响,还未能挣钱的大学生也开始追求时尚的生活方式,不愿过艰苦朴素的生活。还有一些爱慕虚荣的大学生,为了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开始在学校拼爹、拼妈。然而,作为在礼仪之邦成长的大学生,却连最基本的一些礼仪都做不到。看到他人闯红灯,自己也紧跟其后;看见他人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自己也心安理得地继续坐着;知道出入公共场所要穿戴整洁,却拖着拖鞋出入教室和图书馆。在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的时候,精神世界呈现的却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身体素质低下,呈现亚健康状态

大多数大学生过于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饮食习惯不注意,喜欢宅在宿舍,不爱运动,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许多大学生都不能坚持体育锻炼,害怕吃苦,没有坚强的意志力。面对体能测试的八百米、一千二百米都叫苦不迭,更别说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身体趋于肥胖,抵抗力降低,而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课容易分神。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建设国家发展国力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这样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很难担当大任。

三、改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状态的方法

1、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决定行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就得从思想的改变和提升做起。这需要学校和我们自己共同努力。首先,要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关于思想道德素质修养的课程,如思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也能帮助我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其次,要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与诱惑。在大学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需要我们用坚强的意志力去抵制它,要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波逐流,就像屈原说的那样,“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2、加强其他非专业知识的学习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趋向综合,各学科广泛交叉、相互渗透,有很多问题都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大学生必须广泛涉猎各科知识,使自己具备宽广性和交叉性特点的综合性知识,在此基础上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习一些非专业知识也能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3、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学校应该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融入集体,发展个人的特长和兴趣,使同学们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与社会相协调。另外,学校可以聘请相关专家来校举办有关提升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及有关知识的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处事观,学会尊重并热爱他人,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多渠道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培养大学生吃苦的精神

学校应积极向学生提供有关公益性活动的信息,并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性活动,如下乡支教、百公里毅行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成就感,开阔心境。

5、加强体育锻炼

篇9

[关键词] 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5?0077?03

“核心竞争力”是美国经济学家普哈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首次提出来的,是指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被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可以持续产生独特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的借用,是指大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最重要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院校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是,传统的“农业院校就是培养农业人才”的思想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农科、植保、动科等专业优势突出,社会影响力大,行业认同度高,相比之下,其他同样具备较强优势的学科,社会影响力偏弱,就业受影响。要提升农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应从学生的主观方面入手,调整学生们的就业心态,使他们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2]。张海滨在《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一文中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要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张互桂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中阐明了制度政策、高校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的重要性;张剑仲等也通过《农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对农科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拟从分析农业院校大学生在就业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入手, 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改进途径。

一、导致农业院校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

1. 学生对农业院校认识上的偏差,使自身就业的底气不足

社会传统观念对农业和农业院校存有不同程度的偏见,这使很多农科院校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在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教学环境、人才培养方向和指导体系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做事懈怠,学习不积极努力,不重视就业。据调查显示,45.92%的农业院校学生认为自己和其他综合类高校学生在就业竞争力方面相比“没有优势”(见图1),31.63%的学生认为“学校名气小”是影响自身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就业过程中,农业院校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具备的信心不够,在与其他名牌大学及综合类大学毕业生一同求职时底气不足,致使就业面临困境。

2. 学生就业思想准备不足,就业观单一

就业思想准备是就业者对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人才供需等问题的认识和预测,以及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统筹考虑,以便自己在就业时有充分的准备。调查显示,42.86%的学生认为“对就业信息不了解”是影响自身就业的重要因

素。很多农业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对就业关注很少,只关注自己所学的专业,也缺少“广泛学习,涉猎多种专业”的思想,临近毕业才去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这样,由于缺少必要的就业思想准备,导致自己在校期间的努力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就业困难。其次,就业观狭窄,择业观单一,就业思维模式固定。绝大多数农业院校毕业生希望留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城市,很少人选择城镇及农村。调查显示,毕业后想留在“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学生的比例高达67.35%,在“中小城市”工作的学生比例为28.57%,而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去“城镇和农村”(3.61%)及“边远地区”(0.47%)。除此之外,47.96%的农业院校学生认为“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导致就业难。很多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能力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对某些岗位的过分追求或一味追求专业对口,或不能胜任自己专业以外的工作,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3]。

3. 就业能力不足

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就业难,41.28%的毕业生认为解决办法是“提高自己的技能”。这表明毕业生对自身的实践技能能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缺乏信心。根据2011年对300名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信息来看,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中有75%认为就业难是由于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的分析等涉及将来就业的知识和应用缺乏了解,对就业市场的分析能力较弱[4]。调查进一步显示,48.98%的学生在就业中“缺乏主动性”,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动力。农业院校的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缺乏主动性,技能单一,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在求职中失利。

4. 素质低导致就业难

这不仅是农业院校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育才以育德为先”,这个“德”字就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的就业状况和以后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片面强调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文教育和人文关

怀,导致了许多大学生素质不高[5]。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能力素质因素”调查中,85.71%的学生认为“工作态度和环境适应能力”最重要,73.47%的学生选择了“心理素质”,71.43%学生认为“专业素质”居第三(见图2)。由此可见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而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讲,低素质成为大学生就业中的软肋。

二、大学生提升核心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1. 农业院校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就业信心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源于健康的心理。”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种种障碍,走出自卑、自信心不足等心理误区[6]。农业院校的学生要通过学会比较、自身体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进行自我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养成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7]。

2. 树立多样的择业观,增强创业意识

由于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农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需求普遍存在单项就业心理,就业观单一,就业眼观狭窄。农业院校学生要看到就业渠道的多样化,可以考虑继续深造,或支援偏远地区,服务“三农”,或走进基层地区和中小民营企业进行锻炼,这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应该增强自身的创业意识,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带动就业。农业院校学生要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具备发散思维,突破传统思维固定模式,关注创业,了解创业的相关内容,不断增强创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向创业方向迈进,争取在毕业后从相关专业角度出发,在激烈的就业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以创业实现就业。

3.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自身特色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对以后的职业定位有较好的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拓展指明方向和提供途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在对自己的天赋、自身能力、动机、目标需求、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对自身和就业需求越来越了解,学生就会越来越明确自己对未来职业的定位,然后再通过与现实自我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找差距,最后确定奋斗目标。同时,学生在不断比较和奋斗中,形成自身的特色,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优势,在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增加别人没有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机会。

4. 加强社会实践,增强就业能力

大学生最终的归属场所是社会,社会实践是走向社会过程中获得社会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农业院校的学生要敢于、乐于并善于从基层做起,加强自身的锻炼,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比如农科专业的学生可以走进农村,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农民解决农业上的问题。这样的实践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帮助学生积累了经验,拓展了视野,有利于他们的就业。其次,要多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加拿大著名学者、幽默散文家斯蒂芬·利考克教授曾说,“对于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一切他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自己智力的积极活动并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而学到的。”[8]农业院校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锻炼自我和完善自我,增强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在求职就业的道路上增加亮点。

5. 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社会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基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等几个方面。如今,企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看重[9]。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的很多企业正在走向成熟,在市场上逐渐占优势地位的企业在招聘时更多地关注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就职业素养方面,有89%的企业希望大学毕业生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农业院校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与其他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时占据更大的优势,就要不断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农业院校学生要在平时就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参加德育课培训、其他课程教学培训、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与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党团组织建设和学生会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教育等多种活动,从课内外、校内外、组织和管理、环境和服务、指导和实践等不同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在激烈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赵洪娥,王雪,王燕,高喜军.都市型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求实,2012(1).

[2] 王蕴慧.改变认识误区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理论观察,2011(1).

[3] 张海滨.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10).

[4] 廖迎春.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7).

[5] 郭建平,郭亮.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以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6] 杨碧瑜.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窥探及对应之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0(1).

[7] 陈根.大学生就业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篇10

大家好!

我被区域授予“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深感鼓舞和鞭策,同时也给了我向更强、更高目标前进的动力和压力。我个人的进步,是各位领导长期关怀的结果,是各位同仁长期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中专毕业之后的四年里,是我工作的动荡期。四年时间拿到了两个毕业证,服务过四个行业,经历过兼职的劳苦,体会过工作的苦乐,深感工作的来之不易。进入中油以来,工作进入了平稳期,不仅仅是企业带给我的安全感,最重要的是思想稳定了。所以公司的体制改革,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只放入沙丁鱼池里的鲶鱼,只有游得更快,才有可能不被淘汰。

一、顺应改革,定位准确。

能否抓住机遇,提升自我,主要取决于自己。作为一名党名,作为一名快速发展企业中的一员,认真学习上级公司改革的文件,深刻体会改革的意义,始终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不断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认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理念,努力实现主动服务。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坚持把做好协调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在人员少,工作多的情况下,加快工作效率,始终想着“明天怎么做”,把工作想在前,做在先,协调左右、联系内外、沟通上下,分清“轻重缓急”,确保大事不误、小事不漏,努力当好一名“勤劳兵”,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努力做好一名“合作者”,积极配合各岗位的工作,为企业正常运转提供及时、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