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配音练习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播音配音练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播音主持专业的根本属性为新闻性,播音创作离不开新闻性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从事的工作也主要是和广播电视密切相关。影视配音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播音主持根本属性来展开,以广播电视实际工作内容为导向,设置与广播电视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主要活跃在广播电视机构一线,日常工作内容主要以新闻播报,出境采访,节目主持及配音工作为主。在实际工作中,和配音相关的主要是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专题节目配音及一些商业配音。在目前教学体系中对影视剧人物、广告配音及专题配音课课时安排较多,对新闻配音课时安排较少,与实际需求脱节,较少涉及音视频软件操作技能的提升及与音视频制作单位衔接交流的安排,对学生就业及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结合播音主持专业特点优势及目前影视配音人才需求实际,可建立以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为主,专题片配音、影视剧配音为辅,结合课程汇报展示、一线配音人员指导及音视频软件学习,培养贴近播音主持工作实际又强化专业技能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及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2教学体系优化策略具体分析
2.1以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为主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新闻节目不仅包括常见的时政新闻,还包括财经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及新闻评论等。在新闻节目中,除去出镜播音员负责导语播报外,新闻主体及结尾部分大都通过视频画面与配音结合来呈现,配音工作一般由播音员轮班或由专职配音员来完成,一般播音主持毕业生刚入职新闻栏目组也主要承担新闻节目的配音工作。虽然新闻配音内容在电视播音主持或新闻播音课程中有所提及,但侧重点更多是提升学生新闻播报水平,从配音角度讲授内容较少,加之学生新闻配音练习量不够,很难达到新闻配音的播出要求。在这门课程中,课程内容设置应该以新闻节目配音为主,以适应广播电视媒体需求及学生就业发展。广告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声音作为电视广告的必要组成部分,一般都是由所在媒体广告部或专业广告制作机构录制,一般都由播音员主持人配音播出。对于播音主持从业者来说,广告配音是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所以增加广告配音课时量,加强对学生广告配音练习尤为重要。
2.2专题片配音、影视剧配音为辅
专题节目因为表现形式多样,且节目主题鲜明,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最常见的节目形式之一。专题节目特别是纪录片对配音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需要丰富的配音实践及熟练的语言表达技巧,大多数专题节目配音对于刚入职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难度较大。在影视配音课程中,应从学生工作实际出发,在教学中适量对专题片配音进行理论阐述、示例讲解及例稿练习,让学生能够明晰专题片配音特点及掌握配音技巧、规律,为在播音主持工作中专题片配音奠定良好基础。影视剧人物配音因为影片选择面广,剧中角色众多,影视情节丰富细腻,对于增强学生语言表现能力、把握人物性格及锻炼声音的适应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但遗憾的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接触到影视配音的机会极少,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影视剧配音章节的学习可通过对不同类型影视剧进行练习,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水平为中心来进行教学。
2.3课程汇报展演、一线配音人员指导及音视频软件学习
除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进行配音练习及回课指导外,可在课程结束时举办专业汇报展演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对汇报展演中的作品进行反复练习来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并通过作品选拔来激励学生加强专业练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活动组织能力。如果课程汇报展演条件不成熟,也可以通过将学生作品制作成光盘或上传到视频网站的方式来进行。专业教学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练习提高,还应该走出课堂,到配音制作专业机构进行观摩考察,并邀请一线配音人员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同时邀请他们到校进行专业讲座或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尽可能地让学生走近一线,知晓自己自身水平与市场需求所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有效地促使学生明确方向,主动学习。影视配音离不开音频、视频软件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可抽出课时对学生进行音频、视频软件制作指导。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配音学习阶段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意识,即配音学习最核心的是语言表达技巧能力的训练,不能完全依靠后期制作技术来提升配音水平,后期制作只有在配音水平较好的前提下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篇2
因为受家庭氛围的影响,我从小在媒体的环境里长大,经常陪父亲去录音棚,听他和同事吊嗓子、练习和保护他们的声音、校对稿子等等,从小也就了解了配音的一些技巧和秘密。
后来我发现每个国家的播音、配音行业从业人员也略有不同。有的主持人早上喝一杯橙汁加生鸡蛋,有的不喜欢早上录音等。不过大部分的人都是录音之前不喝酒也不吃东西。
对我来说,配音方面国外和中国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国外比较喜欢少一点用配音,喜欢让画面“说话”或者说“呼吸”,配音的内容一定要少而且短。配音和字幕有时不同步是因为国外一些国家包括美国的观众不喜欢看字幕。
我在中国也做配音的工作。最近五年以来,我开始为中央文化交流中心做西班牙语配音的工作。片子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通过“黑脸琵鹭、中国器乐、象棋、家在漓江”等等这些题材的纪录片,我接触了很多中国事情。
刚开始在中国做配音工作时发现,跟国外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就是说,录音师的母语并不是那些要配音、录音的语言。不过通过几次的合作我发现,录音师徐先生的耳朵不仅仅能听到最关键的问题,而且对语气和发音的错误也能非常敏锐地马上挑出,他就是因为有经验所以能负责这个工作的人物。他平时经常提醒我和其他配音工作人员关于地名和人名的标准发音。
篇3
然而,有谁知道,这位深受听众喜爱的主持人竟是一位半路出家的“的哥”。从一位天天为生计奔波的“的哥”到国家级电台的主持人,他究竟走过怎样的人生历程?又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带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呢?
心中有梦,优秀“的哥”想当主持人
1982年,周建平中学毕业后去学开车,半年后成为北京小小汽车出租公司(现为北京友联汽车服务公司)的一名的士司机。
平时,周建平不仅愿意收听广播,而且特别喜欢看一些文史、地理类书籍,这样,知识丰富起来的他和客人聊天时话题自然多了,这让他觉得工作比以前更有乐趣了。
那天,周建平遇见了一位昆明来的客人,他便主动和客人聊起了昆明的滇池、大观楼等旅游景点。客人很高兴,便随口说道:“大观楼还有个著名的天下第一长联呢。”周建平闻听,马上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惊得客人连连赞叹道:“了不起,了不起!”然而,周建平还没来得及高兴,客人却紧接着又说:“你们北京人讲普通话怎么不太标准啊?”
听着客人的话,周建平感到羞愧不已。北京,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地方,而出租车行业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司机应该以一种更高的层次来服务大众,不能因为细节影响北京的形象。而且这样讲话,怎么能实现自己的主持人梦啊!从这以后,周建平在丰富知识的同时,特别注意自己语言表述的能力。比如北京人说话经常“儿”字不离口,他就尽量字正腔圆,并且更加注意与广播电视主持人的发音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1999年5月的一天,周建平听乘客说,北京一个广告公司在招聘兼职配音员。来不及犹豫,周建平便立刻开车赶到位于中央电视台附近的这家广告公司。然而,工作人员一听他是个出租车司机,马上语气中略带讥讽地劝他离开,但周建平依然诚恳地说:“我一直喜欢这项工作,朗诵比赛还是学校冠军呢,让我试试吧!”可对方根本不听他解释,拒绝道:“我们要求应聘者必须有专业资质。”无奈,周建平只好失望地转身而去。出门时,他听见接待小姐小声嘀咕说:“一个出租车司机也想配音,也不照镜子看看自己!”听着身后的窃笑,周建平感到痛心极了,他万分沮丧地铩羽而归。
从这以后,周建平经常来到位于北京城东边的北京广播学院,这里是培养过很多著名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地方。周建平把自己的出租车停在马路对面,默默地望着学校大门,看着那些大学生们有说有笑地进进出出,像看着自己难以释怀的梦想,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天道酬勤,一路汗水一路歌
周建平是个有毅力的人,尽管想当主持的梦一再受挫,但他一直没有中断自学语言,他心中有个信念:“只要不懈地努力再努力,就是向梦想靠近再靠近了。”
那是1999年下半年,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周建平代表小小汽车出租公司参加了比赛。结果,他以“倡导提升的哥形象和素质”为主题的演讲,凭借真实感人的故事与声情并茂的现场表现,夺得了比赛的冠军。那一刻,周建平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01年春天,为配合北京申办奥运,北京市出租车行业举办了一个大规模的申奥誓师大会,周建平顺理成章地作为司机代表,在会上做了誓师发言。没想到他的发言还没结束,在现场采访的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道的记者刑立军和主持人李洋就找到了主办方的领导,半开玩笑地说:“刚才发言的‘司机’发音很专业,该不是你们请来的主持人吧?”
公司领导笑着解释说:“他是我们公司一线的司机啊!”刑立军和李洋听后十分惊讶,立即找到周建平进行采访,对周建平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表示了赞赏。
恰巧,李洋主持《的士空间》节目需要邀请一位特约嘉宾,他第一个反应就想到周建平。没想到多年的梦想这么快就真切地来临了,周建平激动万分,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知识积累,用最标准的“普通话”,在节目中侃侃而谈。结果首次“触电”,就得到了台里工作人员的高度赞扬。
2001年底,北京申奥成功,北京交通频道也发起“提高北京出租车司机素质”的倡议。很快,司机纷纷给电台写信,打电话畅谈感受表达决心,推荐同行的感人事迹。节目组认为,如果能请一位出租司机作为特约主持人讲这些故事,可能使听众更感亲切和真实,大家又想到了周建平。
那天,正在路上开车的周建平接到李洋从电台打来的邀请电话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做一名主持人是自己多年的愿望,机会突然来临,他除了兴奋还十分紧张:“我,我能行吗?”李洋在电话中激励他:“机遇总会偏爱有准备的人,你能行!”
就这样,周建平在击败众多竞争对手后,于2002年元旦正式成为《的士空间》栏目的特约主持人,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虽然只是一个特约主持人,但周建平十分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尽管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播出时间,但周建平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确定选题、准备资料,甚至外出进行现场采访。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一想到每天有那么多听众在收听自己的节目,他都感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随着对电台工作的慢慢熟悉,周建平渐渐感到来自业务水平本身的压力。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他的经验完全能够解决节目中同行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但在播音主持专业方面,他却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与其他主持人有着很大的差距。
有一天,周建平凌晨收车回到家后,上初中的女儿一见到他就着急地说:“爸爸,您今天在节目里读错了一个字。客人第一次看见天安门,十分兴奋的‘兴’应该读一声,而您读成了四声。”周建平找来字典,果然是一声,忙向女儿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女儿的提醒让周建平意识到,虽然自己只是一个特约主持人,但毕竟代表首都北京的形象,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听众在听自己讲话,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会给听众带来不好的影响,他觉得自己必须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为此,周建平便虚心向电台的老师们请教,并悄悄地把自己每天的节目都录下来回放,结合播音主持理论仔细揣摩自己的语气、发声,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
这样一来,周建平的出租车里又多了一个小录音机。有一次,他正在播放自己的节目录音时,上来两位客人。客人发现他在反反复复听一段内容,觉得很奇怪,问他怎么回事,周建平正听得认真,便简单回答说:“这是我自己的录音。”两位客人互相看了一眼,竟提出要提前下车。并相互议论说:“这人不是有毛病吧?”
然而,付出总有回报。随着主持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开始喜欢上周建平主持的节目。每天中午12点节目一结束,大家便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留言等,纷纷表达对他的支持、喜欢,甚至钦佩。在他们的心目中,周建平不仅是司机们的“代言人”,更是20余万名出租车司机的骄傲,虽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和周建平见过面,但周建平用汗水、勤奋谱写的追梦故事,却在他们中间广为流传。
自豪:半路出家的“的哥”登上主持人殿堂
渐渐地,周建平主持的节目也引起了台里其他人的关注。一位老播音员在听了他的节目后,高兴地对他说:“你的声音和语言基础都很好,将来可以去考一个普通话证书。”这位老师所说的证书是指广播电视主持、配音等专业人员上岗必备的一个资格证书,即普通话水平测试证书。这个证书分为三个等级,代表最高水平的是一级甲等。一般说来,要想获得省级广播电视主持人的上岗资格,必须达到一级甲等水平。
周建平觉得,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的学习过程,也能使自己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他决定向着更高的梦想起飞。于是,在电台老师的指导下,他买来专业书籍和磁带,开始重新学习汉字,练习发声发音。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通过重新“识文断字”,周建平发现很多以前自己认为读音正确的字,不是四声没分清,就是读成了别字,有的甚至模棱两可。想到自己以前在节目中犯过这么多错误,周建平有些不安起来。为此,周建平把一些把握不准的字、词抄录到小本子上,有空就拿出来读几遍,以强化记忆。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教材里的字音周建平都能认准了,可练习发声比认字枯燥多了。
从2003年7月开始,周建平每天都推迟一个半小时出车,按照教材讲述的方法练习发声。那天,妻子和女儿吃完早饭出门去了,周建平便在家里对着镜子开始练习起来。可没过一会,隔壁老太太就敲门来了:“一大清早在喊什么?我四岁的小孙子被你吵得哇哇直哭呢。”见状,周建平只好赶忙给老太太赔不是。
然而,练习并不能停下来,周建平再练习时便把自己家的门窗都紧紧关起来,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朗读。就这样,周建平每天早晨都会将门窗关紧,练习一个半小时。由于时值盛夏,每次练完,周建平都又累又乏,但他简单洗漱之后,又继续出车赚钱。
经过将近三个多月的练习,周建平的普通话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初,他第一次参加了普通话水平考试,结果考了96.4分,虽然这个成绩只能拿到一级乙等证书,可对很多专业人员来说这已经很难得了,但好强的周建平却仍心存遗憾,因为他的目标是要拿到代表最高等级的一级甲等证书。
回到电台,周建平便请资深的播音员帮忙分析自己的不足,电台著名播音员葛兰老师被他的精神所打动,常常在百忙之中抽空亲自给他做指导。就这样,周建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练习。
篇4
阿杰,网名ketsu,从网络配音转入专业配音的国内第一人,也是729网络配音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其声音清朗华丽。代表作:《阴阳师》、《搞笑漫画日和之世界末日》、《宫•锁心玉》、《欢喜婆婆俏媳妇》和《歌舞青春3》。
罗嘉玲,香港知名配音员,2010年2月荣获Yahoo Hong Kong主办的首届“Y!ou Judge Talent” 配音大赛冠军。她的音域非常广,无论是少女、老人、动物等都能模仿。代表作:《樱桃小丸子》、《哈姆太郎》和《通灵王》。
枫仔,动漫爱好者,曾负责策划广州YACA动漫协会(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动漫画协会、中国首个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民间组织)第一届声优大赛,并获得第二届声优大赛冠军。代表作:《高达seed》和《叛逆的鲁鲁修》。
龙吟,知名配音人,草根娱乐节目《龙颜大悦》的导演兼首席配音。2009年,他在天涯论坛发起“百种语调朗诵诗歌《我爱我的祖国》”活动,获包括中央台在内的500多家媒体关注。代表作:网络游戏《古剑奇谭》和广播剧《雁舞西风》。
3月6日下午1点,香港工会联合会(朗屏)配音班正式开班。
30多个学生兴致勃勃地坐在下面,听导师表演“声音过山车”。大部分学生都是年轻人,但也有六名中年男女。
“给卡通片配音,我们有时候需要夸张一些,让声线发生高低有致的变化,这样才能做出效果。”导师罗嘉玲讲解道,“例如要表现角色急切征求意见时,我们会问‘得()唔()得()(行不行)?’。字与字之间的声调切换要干净利索,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接着,轮到学生逐个练习发声――用不同的声调喊出自己的名字。
“马日升(低音,软弱无力)……马日升(中音,软弱无力)……马日升(高音,软弱无力)……”
“马同学,发声的时候要让你的‘六块腹肌’硬起来――感觉得到你的腹部是胀的,否则声音就不够厚实啦。”罗嘉玲作出指导。
课堂上,你不会听到深奥的配音专业名词(如丹田运气、声腔震动),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独特声线遭到嘲笑,快乐学习和共同进步是罗嘉玲配音班的宗旨。因此自十多年前开设以来,配音班就受到了众多香港“声迷”的欢迎。
学习配音的热潮不仅限于香港。今年2月,浙江传媒学院开设影视配音专业,计划招收35人。这是继北京电影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和同济大学之后,第四所开设配音专业的高校。在民间,多家教育机构的配音班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
入行:一切从动漫开始
阿杰:别人追“星”,我却追“声”
小时候,大家都会追某个明星,我也不能免俗,只是,我追的是“声”――配音员。当时“辽艺”制作的卡通片,片尾字幕都没有把配音员与角色对应地标示出来,只有一个总名单。我从小就对声音比较敏感,只要看过几次卡通片后,就能根据每个角色的戏份,把它与字幕中出现的配音员名字对应起来。比如《聪明的一休》里,一休是王晓燕,长老是方树桥,将军是陈大千。在这种“认声”的游戏中,我获得了很多乐趣。
后来,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者,于2005年7月29日组建了“729网络配音组”,开始做一些作品。起初,我们配得比较多的是广播剧,因为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不用跟着画面对口型,而且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阴阳师》广播剧系列便是我们配音组的代表作,我在里面出演主角安倍晴明。第一次配音,我不敢马虎应对,于是找了很多关于安倍晴明的资料来看,了解他的个人气质。只有把角色揣摩透了,才好用声音来演绎。
这个系列推出后在网上大获好评,我也因此开始被大众认识。2006年,朋友带我去拜访一个从事专业配音的老师。后来,那位老师打电话给我,帮我介绍了几个角色。就这样,我慢慢进入专业配音这个领域。还记得我第一部参与配音的片子叫《明宫夕照》,但我当时连个角色都没有,只是负责配背景音。刚开始很难熬,因为大多数时间只能从旁学习,偶尔才有一两句配音,用行内话说,我当时只是个“群杂”。但熬过之后,机会就慢慢多起来了。
枫仔:动漫为我打开了配音之门
我是广州人,因此关于配音的记忆都与香港的卡通片有关。《多啦A梦》就是最好的代表,林保全先生可爱的声音演绎,到现在仍让我难以忘怀。
真正接触配音,要从我进入本地的动漫圈说起。我是学美术出身的,1998年夏天,我进入了本地最早建立的动漫机构――YACA动漫协会实习。进入那里后,我开始接触动漫圈子,也认识了一些喜欢配音的朋友。当时,卡通片《机动战士高达seed》在日本热播,可它还没有粤语配音。我突发奇想,就试着做了好几段配音,除了给男主角基拉配音外,我还配了女主角的声音,然后把它们放到YACA漫协的网络平台上。没想到,不少网友听了后都感到很喜欢,有的朋友在漫展中见到我,还要让我现场演绎几句。
2007年,YACA漫协想搭建一个声优交流平台。因为我已经在动漫圈里小有名气,他们邀请我负责第一届声优大赛的筹备工作。为了把大赛办好,我自己担任主持工作,并且配了好几个角色,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参赛者。比赛后,不少观众都跟我说,希望这个活动能继续办下去,发展成为“追声族”的大本营。这次活动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深入了解到配音的魅力。
业界评估:作为一个依附型行业,配音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漫产业和影视产业的发展。在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成熟,相关的配音行业也自成规模。声优有所属的事务所和经纪人,除了担任动画、影视剧和广播节目的配音工作外,一些知名声优还会出唱片、接广告、演影视剧。当地的声优学校、培训班也发展成热门产业,而且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性的声优大赛。但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还没有真正蓬来,这导致了配音业的发展处于瓶颈状态。
练习:发声不仅仅需要爱
龙吟:广告牌也是练习配音的好材料
我从小就对配音感兴趣,当时的梦想就是要当播音员。为此,我高考时还报了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可没有考上。也许是我的声音底子还不错,2008年,朋友介绍我做商业配音。说实话,我虽然喜欢配音,但一点基础都没有,连基本功的绕口令都说不好。所以刚开始配得特别烂,没赚到几个钱。
于是,自己就在网上到处搜索跟配音有关的信息。那时候,天涯社区里聚集了一批喜欢网络配音的人。在加入他们的Q群和讨论组后,我才发现这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一些朋友会不定时地配音任务,然后组织大家尝试。为了尽快提高自身水平,我很积极地领任务,然后一个人在家里拼命练习。群里的人都很愿意教你,比如说,他们会指导你怎样通过变声以获得特别的效果,或者是一些吐字、语速的技巧。整个网配圈的学习和交流氛围很浓。
我有个习惯,就是看到一段文字就会把它读出来,所以广告牌、指示牌、宣传单等都会被我当作是练习发音的材料。因为配音员的行业特点就是如此,拿到文稿就得马上演绎,准备时间很少。关于那个“百种语调朗诵诗歌《我爱我的祖国》”事件,其实也是我的一次练习而已。当时在天涯社区看到这首诗歌,我觉得还不错,就想着录一段朗诵。第一遍,我是按正常的朗诵标准来演绎的,结果网友听了后,觉得我的朗诵字正腔圆,还给它封了个“CCTV音”的称号。有些网友建议我尝试其他版本,于是,我又录制了伦敦音、绵羊音、电视购物版、京剧念白配音等多个版本,竟然越来越受欢迎。最后,这次活动居然诞生了200多个版本。既能与大家互动交流,又能够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是网络配音让我最满足的地方。
罗嘉玲:懂得养声比经常练习更重要
配音员最担心的是什么?那肯定是失声了。我们是靠声音吃饭的,要是患个感冒或者声带受损,那就意味着你那段时间将颗粒无收。所以,懂得养护自己的声音十分重要。
因为想尽快出人头地,很多刚入行的配音员都会抓紧一切机会去练声。这样的动机是好的,但如果做得太过,就会适得其反了。我认识的一位男配音员,本来有一把比较沉厚的男低音,但是他为了想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更加有中年男人的魅力,就去抽烟、喝酒,希望用这些刺激物来改变。起初,冒险带来的效果还不错,他确实也得到了很多片约,可久了之后,他的喉咙就经常发炎,而他最原始的声音也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不主张新人用过激的方法来“磨练”自己的声音,还是要循序渐进。
要保护好声音,不等于说就不能去KTV唱歌,但飙歌是要避免的。尽管你有天籁的声音,但像陈奕迅的《浮夸》、信乐团的《死了都要爱》等需要声嘶力竭的歌曲,还是不唱为妙。另外,饮食也是值得注意的。做配音这行,冷饮和辛辣物都是禁忌,因为这些食物都会对声带造成不良的刺激。要滋润声带,最好是喝暖的蜜糖水。
业界评估:配音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想在行里有所成就,就必须拓展自己的声线表演技巧。除了参加专业的配音培训班之外,对配音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加入网络配音的讨论组,跟随有经验的人士学习。同时,配音员因为经常要用夸张的声线来演绎不同的角色,声带长期劳损,有可能患上慢性咽喉炎等职业病。因此,保养声带是配音员的重要工作之一。
工作:戴着镣铐跳舞
阿杰:在有限空间内发挥无限可能
很多人会觉得配音很好玩,因为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话虽如此,但真正做起来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
卡通片和真人影视作品就很不一样。为卡通片配音,配音员可以不太受画面限制,只要注意配合角色的开闭口动作就好了;但为真人影视作品配音,你得观察人物的各种表情、动作,然后根据观察所得来演绎声音。当一个配音员,不能光有好的嗓音,更重要的是表现力。一个角色,有的人配出来的效果像在朗诵,而另一个人配出来的效果就很自然。光有动听的声音,你只能去当播音员。
配音员经常要配不同的剧种,这就很考验个人的创造能力了。以日剧为例,日本人经常说“谢谢”,可这个“谢谢”在日语里要发8个音,角色的嘴巴要开合8次。这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加字,在保证意思不变的情况下配合人物的口型。一般我们都会说“真的是非常地感谢!”或“真的是太感谢你啦!”这已经是最基本的了,除此之外,配音员还需要根据角色的性格为其设置符合身份的台词,而又不能违反口型的配对原则。所以我们只能在各种限制中尽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另一个困难的地方在于,个人的说话习惯有时候会影响角色的发挥。有些配音员平时多是配一些高贵公子的角色,而一旦要为山野村夫的角色配音就反应不过来,这在业内是一种大忌。配音员需要面对各种类型的角色,如果只局限于某种类型,那你的发展路子就很窄。
罗嘉玲:客户的挑剔有时会让你抓狂
身为自由身配音员的好处是,我除了可以像签约配音员那样为卡通片和影视作品配音,还可以接受一些广告商或教育机构的邀请,为其录制宣传声带,这样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在香港,目前为一个广告配音的收入大概在300~1000港元左右。报酬虽然不多,但如果配音员的口碑不错,他还是可以获得多家商家邀请,获得不错的薪水。然而,配音员很多时候都要面对客户的挑剔。
我曾经帮某航空公司录制电话声带,其实就一句话:“某航空公司真诚为你提供优质服务。”我去到配音棚,第一遍用比较平稳的声音说了,心想这样的效果还是可以的。但客户听了之后不是很满意,他建议说,“你能否用一种温柔的声音再演绎一遍?”既然客户提出建议,我也只能按照他的要求再录一遍。然而,客户还没满意,他又提出“你的演绎是温柔的,不过我希望可以正式一点,你能否再试试?”无奈,我又再尝试一遍。“这一遍比前两遍好多了,但我认为你还可以把声速放慢些……”我心里恨不得想说,不如你来为我演绎一下,怎么把各种要求融进配音里好了。结果,那次配音用了将近一小时。
业界评估:配音员能拿到的薪酬并不高。在日本,工薪阶层的年薪约为300万日元,但在5年前公布的日本声优年收入排行榜上,大多数知名声优的年收入都在300万日元以下。在国内,配音员的待遇十几年如一日,没多大改善。配音员出身的张涵予曾透露,“15年前,配电影是300~500元左右;15年后,海外大片配主角也不过1000~2000元左右。”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物价上涨速度,很多配音员往往需要出去兼职(如为广告配音等)才能维持生计。
业内:并不是人人都会“声声”相惜
罗嘉玲:争当主角,洁身自好
在配音业内,千万不要自贬身价。一套电视剧,配主角和配配角的收入差不多,但我绝对会选择配主角。配配角的工作会相对轻松,可一旦你选择了配角,就意味着别人也能替代你的位置,你以后想配主角就难多了。
由于薪水不稳定,有些配音员甚至会去给配音以增加收入。但这样做其实等于自毁前途,把自己陷入了低俗的境地中。商家或导演一般都不会选择这些配音员给自己的商品和影视作品配音,害怕有损企业和个人形象。所以,我一直坚持洁身自好,这也是为什么我可以获得香港教育局、各大出版社的青睐。健康的形象对配音员来说也很重要。
枫仔:威胁并不来自明星和字幕组
近年来,一些明星也涉足配音业,像吴君如和黄秋生为《麦兜的故事》配音,何炅为《熊猫总动员》配音等;而网络字幕组的兴起也让更多人选择看原声作品。不过,这些对配音员来说都不算带来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明星拍的片子,很多时候都要配音员重新配音,这是因为片子在拍摄过程中的收音效果很难控制,而且有些明星的声音确实不好听。只要你有一定的实力,在这个市场里还是能站得住脚。至于字幕组,他们只是负责翻译文字,方便上网的观众收看原声作品。但目前,大多数人还是会通过电视机收看影视作品,所以我们依然有大量的片源。
威胁配音员生存的,其实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影视制作方和不专业的配音团队。由于经费有限,一些影视剧制作方会聘请价格低廉、质量低劣的三流团队配音。另外,一些地方电视台在引入电视剧的时候,都要重新配一次音。他们美其名曰是本土化策略,但实际上也是受利益的驱动。因为直接引入一部没有配过音的影视剧,比去购买配好音的影视剧要便宜;有时候,重新配音后的花费也比购买配好音的影视剧的费用要低。长期以往,精品的配音作品就少有人问津,配音员的激情也大受打击。
业界评估:配音行业需要百花齐放,但配音员却不希望自己的蛋糕被别人分去,这正是配音行业里的一个悖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寄望于国内动漫产业和影视行业规范有序的发展和政府、社会对配音业的重视和扶持。
(感谢729配音组组长程涵、陈家亮和唢呐的姐姐提供采访协助。)
伴随80后成长的声优们
普通话配音员
乔榛代表角色:《偷天陷阱》的麦克、《狮子王》的豹子巴克拉、《哈利波特》系列的邓布利多校长。
王晓燕代表角色:《美少女战士》的小兔、《七龙珠》的孙悟空、《聪明的一休》的一休、《足球小子》的大空翼和《灌篮高手》的彩子。
金锋代表角色:《蜘蛛侠》的托贝•马奎尔、《危情二十四小时》的雷奥,内地演员钟汉良和保剑锋的常任配音员。
季冠霖代表角色:《倚天屠龙记》的赵敏和周芷若、《赤壁(下)》的小乔、《阿凡达》的奈蒂莉等。
粤语配音员
卢素娟代表角色:《多啦A梦》的大雄、《名侦探柯南》的柯南、《棋魂》的筒井和《忍者乱太郎》的乱太郎。
林保全代表角色:《多啦A梦》的多啦A梦、《名侦探柯南》的目暮警官,内地演员王刚的常任配音员。
郑丽丽代表角色:《樱桃小丸子》的小丸子、《美少女战士》的爱野美奈子和《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美雪。
苏强文代表角色:《钢之炼金术师》的莱•马斯丹,日本演员木村拓哉、中国台湾演员周渝民、内地演员黄晓明等帅哥的常任配音员。
辑 / 曾美芬
罗嘉玲在表演“一人多声道”
1.扮演坏人
2.扮演暗器飞出
3.扮演老太婆
4.扮演溺水
阿杰的部分配音角色
《金大班》盛月如
《宫•锁心玉》二阿哥胤
篇5
张杰,70后北京土著,目光炯炯,腰板挺直。他从小就喜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配制的动画片,更崇拜幕后配音的“英雄们”。他看完动画片后不会忙着换台,而是认真地把片尾字幕里的配音演员表看完,把他们每一个人在不同影片里配音的角色都整理出来,记在本子上。在这过程中,张杰开始模仿这些人说话,幻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演绎这些人物。尽管如此,上大学时他学的是旅游英语专业,毕业后从事着与配音完全无关的工作。
2002年,刚买电脑不久的张杰在中国配音网上按网友教的方法制作并上传了自己录制的第一个作品——《棋魂》之佐为。他还与混迹于网站的X-Ray、Harry、雷音、老房等年轻网友成了朋友。2005年7月29日,他们录制的广播剧《阴阳师·栀子女》被传到了网上。
2005年10月的一个晚上,同是配音爱好者,又是网络配音达人的小麦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慵懒地躺在床上玩着电脑,听论坛里的各种录音。她“路”过中国配音网时,点播了广播剧《阴阳师·栀子女》。
“辽远之中,夜渡心河……”华丽的独白描绘出“百鬼夜行”时的宏大场面,长达40分钟的广播剧,简直就是一部“用耳朵欣赏的震撼大片”!主人公华丽动听的声音深深吸引了她。听完,小麦记住了网络 “729” 配音组的配音演员——张杰。从那一刻起,她就成了张杰的铁杆粉丝,经常在论坛给他留言。
小麦的留言引起了张杰的注意:“配音的确赋予了动画片第二生命!但宣传画也需要改进,毕竟现在是眼球时代嘛!”张杰惊奇地发现,这叫小麦的湖南姑娘一直关注着自己,而且她也翻配了大量网络作品。
交换电话号码后,他们经常通电话,一来二去成了很投缘的朋友。此外,他们还经常在网上聊天。“配音演员是要用自己的声音去表演,去赋予角色灵魂”,小麦的很多意见让张杰觉得特别温暖,他们发现彼此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当阴阳师第二集《阴阳师·蟾蜍》即将制作完成的时候,张杰迫不及待地问小麦:“如果我们请你做宣传设计,你愿意吗?”小麦欣然同意。有了小麦的帮忙,张杰更加收放自如。休息时,张杰会模仿前辈童自荣塑造的“佐罗”,调侃大家:“我是来自中国的‘佐罗’。 虽然配音是业余的,但态度却是最专业的。”配音结束后,他又成了主厨,兴冲冲地从菜市提回大袋小袋,然后亲自下厨为大家准备一桌美食。每每此时,小麦都会默契地搭把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麦在张杰的脑海里晃动,令他寝食难安。
2005年11月,《阴阳师·蟾蜍》的配音完工了,小麦为其特别绘制的宣传画成为了该剧广为人知的平面标志。这样的朝夕相处,让两颗年轻而懵懂的心慢慢滋生出一种别样的情怀,平凡的日子开满了灿烂的花。张杰过生日那天,配音小组相约登八达岭长城。
登上长城,张杰不由心潮澎湃,望着小麦调皮地说:“小麦,我要对你提个意见。”
“什么意见?”
“你以后可不可以只叫我阿杰,不要喊我的名字?”
“为什么?”
“你要把‘阿杰’这两个字喊顺口啊,因为它将是你男朋友的名字!”小麦幡然醒悟,一顿粉拳落到了张杰身上。夕阳映照着她羞红的脸,红艳艳的。两人相视莞尔,连空气都有了甜蜜的味道。
一“音”定情,爱为他打造华丽正直王子音
2006年初,朋友带张杰拜会了配音界的前辈姜广涛。5月的一天,张杰突然接到了姜广涛的电话,说《明宫夕照》剧组正在找配音演员,让他去试试。
挂断电话,张杰半天没回过神来:“给电视剧配音我完全是门外汉,能成么?”
小麦支持他说:“我对你有信心,能够参与大制作的机会非常难得。”小麦的话让张杰有了试一试的勇气,稍微收拾了一下,他就赶到了北京《明宫夕照》剧组。
经过几次试音,背景的配音工作正式交到了张杰手中。张杰很激动:“我的声音终于能在电视中出现了!”电话里,他几乎是喊着告诉小麦。
不过,这次“试音”让张杰很惶恐,毕竟他没学过专业配音,而且还是第一次进专业的录音棚,张杰配音的水平起初达不到导演的要求。他羞红了脸,懊恼地想放弃,可小麦给了他很大的支持:“既然入选了,证明你是块料,只要你坚持,一定能行,有我陪着你呢。”张杰坚持了下来。之后有一次,张杰见到小区门口等自己回家的小麦,隔着一条宽宽的马路,他真想扯着嗓子冲对面叫:“小麦,我一定要让你过上好日子……”
给电视剧配音虽然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没有想象中的轻松,配不好就得走人。巨大的压力与创造的快乐一直伴随着张杰。用行内话说,张杰当时只是个“群杂”。为了弥补非科班出身的缺点,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播音补习班,恶补播音技巧。
之后的每一次配音,张杰都会观察导演、录音导演是如何帮助配音演员一点点抠台词,如何把握人物角色,怎样搭配不同的声音,甚至一个手势、一个口形,他都在暗暗学习,牢记在心。在创造一个角色的过程中,张杰无时无刻不在琢磨:原片演员所表达的内在感情是什么,什么地方自己表达得还不到位,是否达到了导演要求。同时心里渐渐滋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辞职,成为专职配音员。
这个看似“不靠谱”的决定得到了小麦的支持。不久,张杰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潜心配音。而且,话筒前的他越来越收放自如,“胆子”也越来越大。2007年10月,偶像剧《恋爱兵法》杀青,配音导演正为寻找男一号金正浩的配音发愁,当他听到张杰之前的配音片段时大叫一声:“就他了!”几年“群杂”配音生活的沉淀,让张杰将这个一脸阳光的英俊小伙子演绎得活灵活现,《恋爱兵法》播出后好评如潮,张杰因为华丽王子音在专业圈内渐渐有了人气。
2008年2月14日,小麦刚下班回到家,就被张杰捂着双眼。“除了声音,你是上帝赐予我的最好的礼物。别睁眼,让耳朵醒着就行。”说着,张杰打开电脑,乐曲缓缓流淌,仿佛窗外的云一朵一朵地流过。电脑里,张杰用动情的王子音说道:“每一个走过的人都脚步匆匆,目光灼灼,只有你,一直陪我看书,看电影,听音乐,开车去看夕阳。感谢有你帮我成就梦想……我们的爱从声音开始,也会在声音里延续。”小麦睁开眼,张杰诚恳地说:“嫁给我吧,我爱你。”小麦怔在那里,仿佛第一次听张杰的声音,脑子里都是滔滔的流年,就是这个声音,如今换成温柔的调子,怎么能抗拒?小麦高兴地点了点头。
声音黏住彼此的幸福 成功练就“百变声君”
在《恋爱兵法》里大获成功后,很多类似“华丽王子音”的角色都找到了张杰。面对模式化的配音作品,张杰很苦恼:“好的声音可以给角色鲜明的穿透力,让角色的魅力历久弥新,真期望自己能够自然地、不留痕迹地进行声音塑造,哪怕观众听不出来是我的声音,在演职员表上找不到我的名字都不要紧。”
小麦说:“个人的说话习惯有时候会影响角色的发挥,你的特点有时也是你的弱项。如果只局限于某种类型,发展路子就很窄。”小麦的话对张杰的触动很大。
于是,他开始钻研起各种角色之间细微的不同。他发现,同样一句话,加个助词,改变一下语调,调整一下说话的力度,感觉就会完全不同。卡通片和真人影视作品也不一样。为卡通片配音,配音演员可以不太受画面限制,只要注意配合角色的开闭口动作就行了;为真人影视作品配音,得观察人物的各种表情、动作,然后根据观察来演绎声音。碰到自己无法把握的角色时,张杰都会琢磨半天,有时求助小麦:“你帮我想想,我是……”就这样两人一个练,一个听,配合练习非常默契。
高强度的训练中,张杰迅速褪去了青涩,原来风格单一的他现在成了“百变声君”。面对屏幕接受导演和录音师的“审判”,十几个小时下来,张杰的嗓子也有吃不消的时候。他吃了些润嗓药,又坚持了下来。那一段时间,善解人意的小麦就常拉张杰到户外散步,帮他舒缓紧张的情绪,释放工作压力,跟他讲刚发生的趣事,或者干脆捧起笑话书读上几段。张杰开怀大笑的时刻,也是小麦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渐渐地,张杰发现配音演员的主要工作只是为国产电视剧配音。繁重的工作令很多人最终选择了离开,近乎流水线般的作业,又能期待有多少精品呢?“用最舒服的状态配出最自然的声音就好了,真正要做些理想的东西,那就到网上来做吧。”一直坚守网络阵地的小麦支持他说。
取得成功后的张杰仍并不满足,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周末,他常和小麦一起模仿学习各种配音;这样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成绩,一些大明星主演的影视剧也开始找他配音,他开始成为明星,甚至是国际大片经典的幕后英雄。
在成功翻配《终结者4》里的卡尔·瑞斯和布莱尔·威廉姆斯两个角色以后,渐入佳境的张杰又成功地给《2012》《变形金刚》《国王班底杰克》《再世俏郎君》 等美国大片配了音。
从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张杰分外忙碌,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接了10多部影视作品,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有时候他是《宫·锁心玉》中充满古典时代气息的十四阿哥胤礽;有时候他摇身一变成为偶像剧《夏家三千金》里戴劳力士手表的成功男严立恒,一不留神又变成了《国色天香》里歇斯底里、为爱不择手段的香浩泽。
篇6
他也有一副好嗓音。如果不是初中毕业就开始工作,他大概会一直读书,最后考上大学,学播音,最终坐在主播台前,对着话筒,隔着透明玻璃窗,向听众说着城市的车水马龙……这些,也是他每天晚上乘着想象的翅膀,终会抵达的地方。
一天清晨,他在一片空地练声。说是练声,其实,没有专人指导,也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他只是凭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找本书,挑喜欢的文章去读。他也确实读得很好,以至于,这一天,刚好有电台的工作人员上早班,路过他,停下来,听他读,然后问:“小伙子,你要不要来我们电台试一试?只是没有钱。”对方感到抱歉,而他已忙不迭答应。
为此,他必须起得更早――早点去修车,下午3点前就要结束一天的工作。也睡得更晚。做了一段时间兼职,小城电台便给他一个时段,还是没有钱,但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听众。“即便在新疆,晚上12点到1点,也已经很晚了。”他对我说。
一次,他在这档夜间节目中提到,白天的他,满手油污,与汽车零件为伍,还透露了他修车的地方。第二天,竟真有人来找他,而他真的正满手油污。
很长一段时间,他做两份工作,分裂成两个人,处理得很好。除了一次,他听说,邻市有一个短期的播音培训班,为时一周。请不了假,他便豁出去了,当月的奖金不要了,旷工去参加,待走进教室,他发现,他是求学者中,年龄最大的。
那时,他26岁,在小城,大部分人已结婚、生子,而他,还深藏着一个“不切实际”的主播梦。
忽然,他发了一笔“财”。企业倒闭,16岁就上班的他,算算已有10年工龄,被买断,拿到3万6千元的补偿。他的工友们,一些人拿着钱买房,一些人做生意,他则买了张车票,目标明确、目的地明确:去北京,学播音。
他仍是年龄最大的。无论在广院的进修班,还是之后,他考进一所女子大学,是的,女子大学,只有这所大学肯招他,读播音系的成人大专。
“你知道当时我是怎么准备成人高考的吗?”他问,轮到我摇头。“很多年没上学了,别说考试,阅读都有障碍,于是,我每天4点多钟起,在路灯下读英语,那是北京冬天的早晨,路灯外,一片漆黑。”
“我再用一整天的时间做数学题,抽空练声。下午就在食堂上自习,这样,晚饭才能抢到最便宜的菜。室友们都劝我,考上又如何?况且,考的是成人大专,毕业后你已经30岁了,又能如何?”
“可我顾不了那么多,我就想坐在主播台上。我有一副好嗓子,但不能只有它,我想好好学播音,哪怕30岁才开始。”
他坐在透明玻璃窗前,和我说这些时,导播在一旁调试,9点节目开始,此刻八点半,我们还没进演播室。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演播室。
他坚守在此地,已经13个年头了,眼下,主持一档读书类节目《品味书香》,今天,我是他的嘉宾。
大家都喊他“小马哥”,他的微博、微信名均是“小马DJ”。他告诉我,从进台起,就被称为“哥”,因为那一年参加招聘的1500人以及最后留下来的8个人中,“我年龄最大,当时已经30岁了。”
我好奇:“你年龄最大,学历最低,主考官看中你什么?”“我的声音、经历,我求学期间不断兼职、四处配音的练习,”他顿一顿,“它们代表我适合这份工作,热爱这份工作,事实上,那8个人中,现在还坚持做主播的,只有我一个。”他不解释,我也明白了,他的名字总绑定“DJ”,因为,这身份,他最珍惜,来之不易。
他坐在主播台前,清嗓子,提醒我把手机收起来,提示我离话筒近点儿,“你的声音有点小。”他的面孔很严肃,但片头音乐起,他的表情瞬间生动,嘴角含笑,仿佛听众就在他面前。
“今天,我们来分享林特特的新书《仅记住所有快乐》。我们的话题也是这本书的主题:走过的岁月中,你坚持了什么,放弃了什么,为什么?”我有种错觉,他在问自己。
问十几年前的夜里,躺在床上,收听广播,展开无垠想象的他;问清晨在家乡空地朗读、练声的他;问洗净满手油污,赶场去电台做一份无薪兼职的他;问4点多起来读英语,做数学题,只为得到正规的播音教育,哪怕30岁才开始的他。
篇7
[关键词]传媒类专业;专业导向;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
一、传媒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分析
(一)文化课成绩较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传媒类专业一般主要指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摄影摄像、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大都属于艺术类考生。在我国,艺术类考生高考成绩由专业课和文化课两部分构成,通常情况下高校都赋予专业课成绩以更大的权重作为录取的重要考核指标,这也就导致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的录取分数线要远低于其他专业的录取分数。文化课入学成绩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同时,包括传媒专业在内的艺术考生,为了通过专业考核,往往高中阶段就开始进入各类学校、培训班强化专业基础,与普通类考生相比,又失去了三年高中系统的文化课学习的训练和经历。势必造成其包括英语在内的文化课基础薄弱,更有一部分学生是直接从职业高中和中专考进大学的,中学阶段就缺乏系统的英语学习经历,适合于普通类高校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对于这些艺术生来说是很吃力的。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英语的信心,甚至造成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
(二)传媒类专业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学习
不同专业领域的人群,受专业特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会形成特有的思维模式与心理、行为特征。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受其艺术生背景的影响,大都带有以下共同特征:做事比较感性,理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相对较弱;从思维习惯上看,艺术生的思维往往带有发散性的特点,思维的跳跃性比较大,常常天马行空、突发奇想;传媒专业的学生通常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不拘一格,喜欢追求新生事物,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从心理特征和意志品质上看,传媒专业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持久度都不够,自主学习精神和自控力不强,往往三分钟热情、一曝十寒,课堂英语学习容易分心走神儿,专注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十分欠缺。
(三)传媒专业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要想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必定是存在着外在的压力或是内在的动力。前者比如升学、就业、考试,后者比如专业或职业兴趣,个人爱好等。就大学英语的学习而言,一方面国内高校普遍已经将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学位证的获得脱钩,公共外语等级考试、四六级考试等语言考试已成为学生的自愿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的特点导致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没有考研和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的欲望,就业是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的主要目标,这是导致其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同时,就大多数传媒专业本科生来说,他们感到自己未来的工作接触英语的机会不是特别多,况且本身英语基础又都薄弱,学习英语的兴趣不足,考虑到与自己的专业学习以及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关系不大,必然导致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匮乏。
二、传媒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与人才培养方案脱节,缺乏应用性和实用性
传媒类各专业不论是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摄影摄像、表演、网络还是新媒体与传媒策划,其培养目标都是要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具备广播电视相关专业知识和互联网传媒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并掌握一定的新闻学、经济管理学、网络传播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电台、电视台、互联网传媒公司、IT行业、各种影视剧、电视栏目及广告制作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新闻采编、网络媒体经营与管理、网络策划与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创业型人才。教育部于2007年7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我国高校开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指针,其中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可见,不论是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将“应用能力”和“实用性”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而目前高校传媒类专业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实践却仍然可以看作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延续或者说是“2.0”升级版,仍然将教学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等知识的灌输和训练,侧重点仍在“输入端”而非“输出端”,学习效果的考核也依然是以包括四六级在内的过级考试为目标,偏离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和国际交流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没有与专业有效结合,缺乏专业教学特色
适应时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教育部于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作为对《课程要求》的修订和完善。《指南》特别强调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体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学校的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等,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2]然而现实情况是,国内大多数传媒类专业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与普通类学生如出一辙、别无二致,通常为两年四个学期,修完大学英语1至4级,计16个学分。使用的教材也是各种综合类的《大学英语》统编教材,教学内容也完全与传媒类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相匹配,未能如《教学指南》中要求的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类型、生源和办学定位,反映本校特色。正因为大学英语的教学与传媒类专业几乎没有任何的相关性,导致学习内容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英语学习只是成了应付考试拿学分的不得已行为。
(三)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从笔者所在的高校传媒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来看,课堂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与普通类学生毫无区别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以讲授单词、词组、语法、篇章为主,穿插一些英美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于其中,学生完全是被动地、填鸭式地接受课本知识,毫无主动性与主体性而言。受教材和教师本身知识结构的限制,教学内容很少能真正将所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及未来职业想联系,由于教学内容都是在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下“抽象的”语境下进行的,这样的学习必然是脱离生活、远离专业和职业,必然是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单纯的记忆,而实际上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样的语言只能是一种“死语言”,一旦离开了课堂,应付完“考试”和“试卷”,自然也就“自生自灭”。英语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构建基于专业导向的传媒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全程ESP教学
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当属语言环境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从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开始学习外语,一直到大学毕业后有的人还在继续学习,学习效率和效果却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的外语学习和我们生活工作实际上是“两张皮”。离开了课堂和学校,我们并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和需求。这种脱离真实环境和实际需求的语言就是一种“死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那么,在我们无法解决真实的语言环境(很多在国内英语考试成绩平平的人在国外生活居住一段时间后,语言能力都得以大幅提升很快就能正常沟通)情况下,更现实的方法就是将语言学习与专业或职业相结合,创造一个人为的语言环境。而这方面,ESP(专门用途英语)作为一种内容与语言有效结合的语言教学方法就成为有效的解决之道。ESP(专门用途英语)是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缩写,20世纪60年代由语言学家Haliday在TheLinguisticSciencesandLanguageTeaching一书中首次提出。指的是与某一学科或某种职业相关的英语。Strevens(1988:1-13)认为ESP的目的和内容取决于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它具有四个特征:(1)教学目标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教学内容必须与某一个专业、职业及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3)教学重点落实在与特定的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词汇、语法和语篇运用上;(4)必须具有与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相对照的特征。[3]可见,ESP的核心理念重在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工具性、服务性和专业性,是一种为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的需求引领型英语学习。我们希望通过将目前高校传媒专业普遍实行的通用英语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变为与学生专业深度融合的与未来职业密切关联的专门用途英语,以传媒学科专业内容为媒介,以英语语言为载体,在向学生呈现传媒类专业所涉及的专业术语、专业词汇、句法结构和交流策略的基础上,将英语学习与传媒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机结合。由于结合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因而都能有效刺激和维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新的兴奋点,大大提升英语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们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胜任未来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由于ESP教学是学科教学与语言教学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学生们能够将英语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去,从而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词汇和结构,并在专业实践中运用和强化所学到英语知识;而学生在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也能有效促进其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因为专业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情境。[4]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大学ESP课程可采取“两步走”的方法,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的ESP课程是以宽基础专业知识为载体的大学ESP基础课程,即大一两个学期可安排《传媒英语综合教程》,每学期2学分,32学时,介绍传媒类专业的基础和通用知识;高级阶段的ESP课程为高阶大学ESP课程,以窄基础专业知识为载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专业选择相应的课程,大二两个学期可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传媒英语教程》的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动画、网络与新媒体分册。
(二)探索与传媒专业结合的教学方法
1.“微剧”表演
可在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播音主持专业开展。首先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定主题,由学生依据教师给定的主题编写微剧本。“微剧本”通常可以以某个剧本为蓝本或以当下发生的时事新闻、生活故事,进行改编创作,也可改编自经典电影、古典名著。在课堂上学生们根据自己编写的剧本进行表演。通过微电影表演的模式开展传媒英语教学,由于贴近学生专业,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在微剧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解决了以往口语难练的问题。
2.英语新闻播音和英语节目主持训练
与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结合最紧密的当属新闻播报和节目主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分组用英语播报当天的新闻,或用英语主持一段“脱口秀”节目。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语速、用词、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课上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BBC、CNN经典的脱口秀节目和有影响的电视节目,也可选择国内媒体中一些比较好的英文栏目,比如CCTV-news或是杨澜访谈录等英语访谈类节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观摩学习。长期的英语播音和主持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发音的准确度和表达的流利度,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及高频的词汇。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新闻灵敏度,丰富他们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并且从这些国内外成熟的电视栏目和知名主持人身上,同学们也能学习节目主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和一些主持技巧,这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都是大有裨益的。
3.原声电影的配音训练
电影被公认为世界第七大艺术。经典的电影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历史风情、人文风俗的集中展示。好的英文影视作品大都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用词、节奏、思维、感情等元素。原版电影中纯正的语言环境,既能让学生不断提高听力,丰富口语词汇,还为学生创设了实际的英语口语情境,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模仿能力。在训练的初期,可选择一些发音准确清晰、语速适中的迪斯尼的动画片起步。刚开始配音练习的片段不宜太长,从一到两分钟逐渐递增。配音训练可以先从听力训练开始。能够听懂故事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跟着影片进行配音。先注重流利度,再加入感情及声音的模仿。在模仿的训练结束以后,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来进行配音。
4.用英语介绍说明自己的作品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摄影摄像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英语来对自己编辑的影视作品、制作的网页或摄影摄像的作品进行介绍和创作说明。这是一种对专业知识与语言训练有效整合的锻炼。虽然作品说明的时间不长,所用的词汇量也并不太大,但要说清楚一个创意的实现过程,却要求学生对于内容与语言的有效且精准的拿捏与结合,是对学生专业沟通能力的训练与检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施建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视域下的传媒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4).
[3]杨枫,孙凌.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
篇8
关键词: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播音;作品创作
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了新的要求,推动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高校教学改革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理念起源于苏联唯物主义学习和行动理论代表人物维果茨基、列昂耶夫、加里培林和德国的批判心理学家及一些工作心理学家的行动内化理论和行动的等级结构理论等。我国学者姜大源在其主编的《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一书中将则“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划分为两大块,即行动理论和教育学理论,并由此划分了行动导向教学中的两个体系: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在此基础上,我国职业教育者和高校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开发设计和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设计。
一、“行动导向”理念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意义
“全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范式要适应媒体快速发展变化,需要新型的教学设计理念———“行动导向”理念,建立与媒体工作过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对职业实践的整体性把握。“行动导向”教学非常适合在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中运用,它可以把广播电视媒体不同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充满矛盾的生活工作实际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做”的实践中运用习得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完成活动任务,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尤其是经验共享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代传媒日益互联网化的媒体操作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学风建设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学习,行动构成学习的起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行为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进行自主控制的学习。这一过程能够改变高校传统教学刻板、抽象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不足,以学生行动为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此外,这种教学的激励是内在的,是通过由不会到会的喜悦的心理感受来实现的,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要学。培养善于解决问题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媒体策略型人才,需要提高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是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基于媒体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有助于对播音主持专业现有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整合、提炼和深化,有关方法和规律的探索将进一步推动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改革,完善以培养媒体策略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符合媒体从业者职业核心能力要求的学生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二、基于“作品创作”的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播音专业的应用
当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仍面向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但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基层广播电视媒体的变化对就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职业能力的核心要求就是独立或团队合作完成广播电视节目产品的制作与播出。项目教学法作为“行动导向”理念下的重要教法在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被发展为各种具体的实践训练方式,但基于“作品创作”的项目教学法无疑是其中具有整合与融合意义的教改形式。
(一)基于“作品创作”的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部分,其中,专业课与媒体实践结合最紧密。以《中国播音学》为理论体系的播音主持专业核心课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节目创作的基本能力,那么,如何将各种基础能力整合并融合为职业力呢?最终形成作品成果的项目教学法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1.选择适合“作品创作”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或载体
“作品创作”项目教学法比较适合在大二下学期及以后的课程中应用,先修课程的学习使这一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开展项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熟识的同学关系便于项目小组成员的组合与沟通。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中适合“作品创作”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或载体有三类:一是学习后以创作的作品为作业或结课考查的课程,如广告播音、文艺作品演播、影视配音等,这类课程学习后可以通过创作形成作品,并通过媒体上传直接面向受众,有的甚至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第二类是与课程形成呼应和互动的项目或比赛,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媒体或相关机构组织的广播剧、微电影、广告等各类作品创作比赛;第三类是与课程形成呼应和互动的结课活动,如结课汇报演出、应聘作品创作等。
2.合理设计“作品创作”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案
在培养方案中将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是值得肯定的方式,大模块下还可以围绕核心课程或者能力课程聚集下一层级的模块,并展开课程之间的整合与互动。开展以作品为目标的项目教学法应当明确学习与行动的双重目标及其关联的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能获取行动成果的教学方案。确定的任务目标难易适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项目小组的划分可打破班级界限,以寝室室友等良好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小组常常能更有效地开展项目活动;项目策划和步骤实施的设计最为关键,这一部分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和作品的艺术水平,教师可在了解学生创意后给予启发、指导,但应以学生的动机为主;创作计划实施阶段要注意项目的推进,可通过制定推进时间表或关注阶段性进展的方式实现项目按时完成;最后需要对项目成果进行检查评估,传统方式是学生互评、教师和专家点评,可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平台,让作品直接面向受众,实现作业向作品的实质跨越,此阶段,教师应发挥把关人作用并做好反馈与总结。
3.科学协调学习领域和行动领域二者之间的关系
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不是产品说明,而是围绕行动的知识单元,同时,不完全拒绝传统学科体系的内容。对于播音专业课程而言,既包括理论常识,也包括关联知识和具体功能性知识。学习与行动应处理好时间、空间的关系,有机互动,相互融合。
(二)基于“作品创作”的项目教学法的案例
“广播剧演播与制作”1.项目任务演播制作1部时长不少于5分钟的广播剧作品,并在完成作品后撰写心得报告。广播剧作品类型不限,要突出广播剧特色,合理安排广播剧三要素;心得报告包括广播剧名称、时长、演职人员表,所担任角色或工作的任务分析,本次广播剧演播制作的收获和心得;可附其它相关资料(如网络的地址、安排表等)。2.教学安排本课程为8周32学时的选修课,根据广播剧制作的一般流程安排相应教学计划。第一周教师的作用是要点讲解、布置任务,学生自主组成小剧组;第二周学生提交剧本、阐述编导思想、角色分工,教师可协调、启发和引导;第三、四周学生进行预演练习,教师做指点;第五周教师讲解音乐、音效运用和后期制作,学生自主选择制作作品的相关素材;第六、七周学生独立完成广播剧的正式录播和后期制作;第八周进行作品展播、点评研讨,教师及时总结相关经验。3.其它说明课程需限选,合理安排音频教室的使用。结课展播可安排多媒体演播中心等容纳人数较多的教室,邀请学生、听众、广播电台及相关行业专业人士参与点评,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激励学生主动探索与创作。
三、“行动导向”理念对高校播音专业教学的启示
播音主持专业伴随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但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的反差为播音教学研究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其中,教学体系的更新问题亟待解决。中国播音学的基础理论已经比较成熟,但实践体系则没有形成符合当代媒体要求的模式。就此而言,“行动导向”理念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启示如下。
(一)构建课程体系,创新实训方法,推动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培养规律的教学方法,如“小课训练法”、“节目带教学”、媒体实习等。这些方法或与媒体岗位具体工作实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或将学生直接推向媒体,缺乏后续指导,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少理念的统领和课程体系的确立。在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理念,主张创设真实工作情境,将工作项目引入课程教学,创新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实训方法,对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现一专多能,培养复合人才,形成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本科人才特色
目前,我国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区分不明显,本科与大专、双学位、研究生在专业教学上区别不大,还没有完全形成各自的体系。基于媒体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将把媒体岗位进行区分,并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才标准进行定位,研究开发相应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设计。课题的确立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符合媒体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切实的意义和价值。
(三)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形成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课程的教学联动
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实践教学主张通过完整的行动过程实现工作任务目标,使播音主持专业本科学生的策划、采、编、播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得到同步培养和提高。通过“全过程、有目标”的行动构建提高学生能力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鲁景超.电视口语传播理论和实践:校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启示录[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篇9
1运用多媒体编制故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喜欢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不仅喜爱听故事,也喜爱看故事、讲故事。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生理特征,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把美术课的内容寓于故事之中,效果十分理想。如:我在上美术课《小鸟》一课时,参考小学语文中《鸟的天堂》将教材编成一个故事,根据故事情节,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棵大树,然后一群小鸟飞到大树上,小鸟们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着。突然“砰”的一声,一个不懂得爱护鸟的人用小石头把小鸟们惊飞了,小鸟们再也不敢回到天堂里来了。边讲故事,边渗透爱护益鸟的教育,最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把飞走的小鸟找回来,送到鸟的天堂中。学生们兴趣很浓,跃跃欲试,再通过课件展示小鸟的基本特征和各种姿态的画法后,同学们就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创作中,聚精会神地绘制自己心中的小鸟。这时打开录音机播放伴有鸟鸣的轻音乐。鸟的叫声清脆、悦耳,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自由飞翔。最后,同学们把画完的鸟剪下来,贴在黑板上的大树上,让小鸟回到天堂中。就这样,一节美术课在故事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中圆满结束,使学生乐中求知,知中有乐。
2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情感陶治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把欣赏课的内容制成课件,通过课件展示画面形象,看到“形”、体验到“情”、感受到“美”。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使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之中”,每次欣赏都让学生在细心观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谈自己的感受。如美术欣赏课《祖堂教学国风光》、《未来世界》等,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美丽壮观的大好河山,未来世界的奥妙。
3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思维创造能力
美术课中的一些课业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比如色彩、图案知识等,而学生的思维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借助具体形象进行思维,进而理解和掌握较为抽象的知识。多媒体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如《色彩的冷暖》一课中,色彩冷暖的概念就是一个较抽象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展示冬天的景色,大地一片银白色结合学生看画面想象,描述冬天寒冷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情景,接着课件展示两间布局一致而冷暖不同的房间,适时设问,此时你会选哪间?为什么?为此,很轻松、别致的导入了知识点――色彩的冷暖,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很快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中去,大胆想象,创造出内容丰富、画面新颖的作品。
以上这些效果,运用其它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的。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如:以往美术教学,一般是讲授、练习、讲评,而现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很轻松地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创设情境、设疑解难、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四步,来优化教学结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国家合格人才。 【背景介绍】
评比课堂教学,课题:《飞天之梦》
出现课堂火花之简述:课堂导入,老师先给学生放一小段视频,学生纷纷叫嚷:“老师没声音、教师没声音。”(导火线)在学生的催促下,教师先是愕然,拨弄了几下音响设备,还是没有声音,此时并不慌张,而是面带微笑,笑着抛出了学习任务:没声音是吧,下面就由我来播报这段视频,看看你们听后能记住多少?到底教师是优秀的演说家,还是你们是很好的听从。学生一下很兴奋,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老师那里,等老师报完内容时,问:播放的怎么样?生:还行。师:那你们记住了多少?学生只零星地讲出几点。师:“看来这一课我们一定要学了,就是演示文稿中在视频播报的同时有一个简要内容提示的表格,是不是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视频的内容。”学生各个说:是。老师:那么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飞天之梦》,教师希望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中诞生一位在我之上的视频播报员(臭美一下),可以吗?
创作反馈情况:学生很认真地设计自己的表格,处处要求完美,在完成当前任务后的多余时间里频频进行视频与台词的互练,时时检验台词跟视频是否一致。
篇10
缘起而生 此去经年
“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听音乐了……”他笑侃,带着一阵天真的笑声,清脆如乐,还夹带着孩子般的调皮语调,着实让人感动。知命之年,是返璞归真,还是从来如此?
这位就是张家诚先生,虽年逾半百,依旧满面春风,这得益于音乐的滋养。当问及他是如何踏上音乐之路时,他如此回答:“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时常听妈妈唱歌,是胎教做的好啊!”如此看来,张家诚先生确实是因音乐而生,更是为音乐而来。
自幼跟随口琴大师梁日昭先生学习音乐的他,在恩师过世后,一马当先继续完成其遗愿――推广口风琴、口琴。在交谈中,张家诚先生流露出对恩师梁日昭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而今精神上的富足,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和栽培。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梁日昭先生已在香港默默耕耘,以小小的口琴推广音乐艺术,也许在《春晖》《小太阳》等影视剧中还能听到他吹奏的音乐遗韵。
张家诚先生回忆说:“我从初中开始跟随老师学习口琴演奏,周日上午到电台演出,下午到琴行练习。老师要求很严格,很负责任,经常‘骂’我,他的教诲现在依然谨记,如今只希望将老师的工作继续下去。”说起老师梁日昭的时候,张家诚先生纵有怀念不舍,但他依旧欢颜,因为他们终身所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前途越来越光明了。
与老师的缘分仿佛命中注定,张家诚先生很开心地说:“我和恩师及两个女儿同一天生日。”这种缘分纵使不能说明什么,但暗地里不自觉的总能激发人的情感,因为这种联系,所以大家的心更近了,尤其是为音乐。此去经年,三十个寒暑悄然而逝,他仍在路上。
实践所爱 音乐之旅
十五岁跟随梁日昭先生学习口琴、口风琴及节奏乐,后跟随梁乐声、孙立功先生学习作曲、和声及编曲,三十年的教学,这些都是张家诚先生的修行,只为将口琴、口风琴的快乐带进千家万户。1981年,张家诚先生开始教授学生,实践所爱,他的音乐之旅踏上了新的征程。“只要小孩子开心,我就开心了。”这是他的心声。
为了完成恩师的遗愿,也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张家诚先生先后创办了香港口风琴音乐学校和闻声音乐研习中心,这是他传播音乐艺术的基地,是他实现两代人梦想的乐土。据张家诚先生介绍,香港口风琴音乐学校有专业的等级考试测评,1965年口风琴从日本引进至香港,虽经其恩师梁日昭先生半个多世纪的推广,但仍没有考试制度。为了填补这个空白,张家诚先生自己创学办考级考试,尽管花销巨大,但他仍坚定不移。他说:“来此参加考试的孩子都很开心,这就足够了。我个人的力量有限,很多有心人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感谢他们的支持和付出。”
口风琴简单而独特的设计,正适合学前年龄阶段的幼儿操作,孩子并从中获得成功感和信心,陶冶性情及抒感。张家诚先生致力于推动口风琴成为普及音乐教育的乐器,口风琴的发明者铃木万司先生说:“一心一意做好本分工作,成功就在你面前。”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学习口风琴的人越来越多,长者学习口风琴也蔚然成风。口风琴用气少,对长者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乐器了,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功夫。长期吹练可以训练脑部活力十足,降低失忆、痴呆的机率。从恩师手上接手的明爱耆声合唱团,在2002年全港老人大合唱比赛中荣获三连冠,这是张家诚先生最愿看到的景象吧,也不负恩师所托。
以香港口风琴音乐学校和闻声音乐研习中心为桥梁,以各种演出活动为依托,让更多的人认识并热爱口琴和口风琴,张家诚先生积极协助各大型音乐会表演。1981年他带领一千名学生参与演出香港青少年口琴口风琴大汇演;1983年他更是集结五十间学校一千五百名学生演出“乐韵嘉年华”;1997年庆祝祖国,在“师生同心庆回归大汇演”中,他协助指挥一百间学校精选三千人表演口风琴,并接受余黎青萍女士颁赠的纪念品等等。这些成功的演出,既让大众领略到了口琴口风琴的风采,也给大众带来了欢声笑语。闻声音乐研习中心今年迎来十岁生日,而六月六日端午节假荃湾大会堂演奏厅举行了“闻声综合汇演”,超过两百多名幼稚园及小学学生、长者一起演出,表演口琴、口风琴、牧童笛等,这又是张家诚先生呈现给口琴、口风琴爱好者的一场视听盛宴。
“我热爱音乐,在音乐的世界里什么烦恼都忘掉了。但是,如果只是热爱,没有爱心是不行的。”张家诚先生坦言,一脸的赤诚。四川地震,他给灾区的小朋友送口琴,指挥灾区儿童合唱“龙的传人”,为他们带去精彩的音乐表演。并亲自教授灾区儿童肖龙吹奏口琴,培训口风琴老师,探望老人等参与一系列活动。这就是他们的四川泸州“实践所爱”之旅,张家诚先生用音乐将爱心播撒,给灾难中的同胞送去最温暖的祝愿,“孩子们开心,我就开心了”,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人怀疑他的真诚。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张家诚先生继承恩师之事业,一直希望音乐普及化,为此他多次策划国内外音乐活动,让学生、家长及老师增广见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澳门、台湾、北京、上海、珠海、深圳等地都有他们的音乐之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亦见证了他们的音乐之旅。走出校园,冲出香港,张家诚先生殚精竭力,无怨无悔。“我们参加很多的音乐交流活动,每年都获奖,但这些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学生的努力,老师的帮助。”尽管张家诚先生所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但他为而不争,更不居功自傲,而是归功于学生和老师。一曲结束,也许听众给他的掌声是对他最美的赞扬,最诚挚的慰问。
默默笃行 累累硕果
在音乐的路上,张家诚先生没有艺术家的张狂,更多的是宛若赤子一般的笑容。从1975年开始学习口琴口风琴,1981年走上讲台,三十六年他默默笃行,将口琴口风琴教育发扬光大作为自己人生目标,风风雨雨中,他脚踏实地的做实事,为梦想的家园带去歌声与微笑。
张家诚先生作词作曲、教学指挥、唱歌演出,一样都不落下,他多年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各界的肯定和支持。1994年他获泛亚交响乐团指挥叶惠康博士邀请,与恩师同台演出三场音乐会;1995年获明义合唱团指挥费明义女士邀请表演口风琴,此属首创;1999年获教育署辅导视学处音乐组督学视学,得到很高评价;2000年指挥千人合唱口琴、口风琴、牧童笛和节奏乐大合唱,获优质教育基金督导委员会主席顾尔言先生高度赞赏。诸如此类的演出不胜枚举,是张家诚先生对音乐的诚意感动了他们,他对音乐的执着为口琴和口风琴敲开了更多的门窗,迎来了喜人的曙光。
张家诚先生曾获和平制作有限公司邀请,制作《儿童自学O.K.精选》书及录音带;1996年恩师出版口琴口风琴CD一张及《口风琴吹奏法》一书。而今,张家诚先生亦出版了口琴、口风琴、牧童笛CD,近年来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多个节目担任口琴及口风琴配音,在《十月初五的月光》《流金岁月》《西关大少》等影视剧中,你都可以听到张家诚先生对人对事对音乐的赤子之情。
张家诚先生出书出CD,为影视剧配音,令口琴口风琴走进千家万户,他享受着音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而他更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份纯粹的快乐。“希望多一点喜欢口琴口风琴的朋友”,这是他的心声,亦是他三十多年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
张家诚先生所做的音乐积极向上,情之所系,他还现场为我们高歌一曲,他唱道“为社会公益,青年莫怕艰苦艰难,凝聚一心发奋迈向前进……”
从一而终 赤子情深
“从一而终,从未想过其它事情。”当问及张家诚先生是否有其它爱好时,他斩钉截铁的回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就是他对人对事对音乐的赤心。
他说:“我希望之后,香港的学生都有爱国心,通过听歌学习普通话,我很喜欢《中国就是我的家》这首歌,要将爱国心唱出来,将爱国切实融入中国教育之中。我希望将这首歌推广,希望小朋友长大后知道什么是‘爱国’‘爱家’,将‘尊老爱幼’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用歌声传向四海。”很令其骄傲的是在新灌录的CD《听歌学普通话》中,主唱的小朋友陈颢心在北京、广州的歌唱比赛中获普通话金奖。张家诚先生将爱国教育融入音乐,融入生活。
“如果只是热爱音乐,没有爱心是不行的。”张家诚先生用珍贵的时光诠释这珍贵的誓言。因为热爱,他不辞辛劳不图回报,因为爱心,他将音乐的快乐与众人分享;因为热爱,他用一生去演绎,因为爱心,他将美好用音乐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