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教材变化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实务教材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教育 问题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55-02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会计实务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当下,会计实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一变化要求中职会计教育与时俱进地予以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改革中求毕业生就职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理念落后、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发展,还有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手段陈旧、教材泛滥等负面因素影响着教学的水平和思路。由此导致部分学生业务实践能力差、缺乏职业素养,给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带来危机。所以,论文分析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令人担忧的现状,从更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理念入手,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会计教育改革。
一、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要求中职学校会计教育与之适应
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的信息化,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以互联网络为核心,以计算机、服务器为支撑的信息化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对中职会计教育带来的影响是和会计实务的变化相联系的,传统的“手工会计”的实务模式被打破,将会计人员从以往的笔头子、纸片子上的理账、算账、报账的繁杂劳动中解放出来,代之以电算化、网络化的会计实务模式,进而也带来了会计工作的高效率。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实务模式的变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工作者被定位为“知识工作者”,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拓宽知识结构,突破传统的专业领域。因此,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将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为主的会计人才。
二、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种种问题
1.目标定位的问题
我国中等职业会计教育的目标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形成了固有的目标定位,即培养会计实务的专门人才。在这样的目标定位下,教师和学生只能被动、不加选择地理解、记忆、操作会计知识。容易使学生片面地认为经过三年的学习就已经成为了会计方面的专门人才,导致在工作选择上盲目攀高。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教育界制定其培养目标的依据和指南,会计实务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知识工作者”的身份认定都说明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内涵上有所变化,以使得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竞争力和实际能力素质上更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
2.课程设置的问题
从课程设置的现状看,现在的中职学校会计教育课程由三方面组成,即:教育局指定课程;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学校自行安排的课程。这种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国内理论与国际前沿理论结合不足;知识内容的安排上衔接不足;缺少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等相关课程。
3.教材泛滥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有些学校选择教材比较随便,这一年选这个出版社,下一年又选另一个出版社,造成知识学习不连贯,而且有重复知识;有些学校选择校本教材,然而这些学校编写的教材中,科目间的知识重复率高,只是知识的零散拼装,没有形成各科目的融会贯通,体现不出系统知识体系,影响教学质量。
4.教育效果问题
从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效果看,在两个方面明显不足:一是学生业务实践能力差,因为在会计教学中会计实践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和适当的安排,造成学生业务实践能力差。二是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因为在会计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乏,影响了会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而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会带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而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发展,给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和障碍。
三、针对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中存在问题提出改革的相关对策
1.调整培养目标,更新教育理念
要调整并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树立学历教育与后续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教育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改革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一定的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样的目标定位是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吻合的,也是与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走向工作岗位适应于实际需要相吻合的。要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式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习惯。
2. 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育手段、科学系统地选用教材
其一,要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知识经济时代下,中职会计教育必须打破传统模式的局限,首先就是要对课程设置予以改革,使之趋向合理化。一是瞄准培养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够用的会计实践课程;二是体现会计课程国际化的新变化,增设跨国公司会计、国际审计、WTO法、国际税收等涉外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提升学生国际会计实务能力;三是优化组合课程,对于重复的课程内容、关联性小的课程内容、无关紧要的课程内容,该调适的调适,该删除的删除;四是根据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设置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等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其二,更新教育手段。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学”更为重要,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和积极学习、刻苦钻研的状态。要提倡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模拟实务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录像、多媒体、互联网等进行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可视性,增加信息量,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化低效为高效。
其三,科学系统地选用教材。必须打破教材选用上的杂乱、重复实务现状,加强学校对选用教材的管理,以教材的质量为选用的标准,首选本校自创教材;一醚生的专业课最好一直用一个出版社的教材,如想换要等到下一届以保持教学连贯性。
3.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加强实务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要在加强对学生的会计实务能力培养上下力气。会计实践教学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会计校内实验。即建立会计实验室;二是会计社会实践,即组织学生到会计实务岗位上实习,要将这两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一并抓起来,坚持下去,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实践学习的机会,不断地通过实践锻炼来消化理论知识,提高实务本领。
要加强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会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责任重大,为单位理财,为单位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会计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能受到任何“逐利”因素的影响。因而,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绝不能仅仅限于专业技能教育,更必须包含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爱岗、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真实披露、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篇2
大学教育的使命是文化的传授、专业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未来的科学研究人员(奥尔特加?加赛特,2001)。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需要推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而研究性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学专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正所谓“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然而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专业培养方案雷同、课程体系设置相近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偏重于会计实务的教学,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各高校纷纷采取措施来增加会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据笔者不完全统计,70%左右设有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高校现在已经开设了会计理论课程,但课程名称并不统一,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名称:第一类称为会计理论,第二类称为会计理论专题,第三类称为会计理论基础。尽管名称不统一,但是其教学内容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涉及会计基本理论的讲授。根据笔者近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开设会计理论课程的高校中,有些教师仍然像会计实务课程一样,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研究性课程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性质
会计理论课程主要是面向高年级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开设,重点介绍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理论、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理论、会计前沿理论、管理会计理论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探索研究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升学深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它一般设置为选修课,也有高校设置为必修课。通常一周安排2―3课时。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教学目标设置
对本科生而言,学习专业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习会计理论有助于其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分析,并对会计实务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加深对会计实务的掌握,因此开设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不但能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根据这一思路,可将本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巩固已学会计实务知识。学生前期所学的专业课程大多数是实务性课程,包括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通过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到系统的会计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实务后理论,先简后难,不断拓展实务的范围,启发学生探究在其他可能情况下该如何处理类似问题,总结提升理论知识,使学生具有更高的应用会计基本知识的能力和处理现实会计实务的能力。亨德里克森(1992)指出,会计理论是一套逻辑严密的原则,能够使实务工作者、投资者和债务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会计实务,提供评估当前会计实务的概念框架,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建立。可见会计理论对于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训练学生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会计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设计上,可以围绕某一理论专题进行课堂研讨。由教师布置研讨专题内容,再由学生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利用课堂时间由学生来展示其研究成果或观点并展开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献资料向学生介绍会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比如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文献资料搜集方法的同时了解会计研究方法,这为今后学生进一步深造或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一定的研究基础。
3.提升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和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理论课程的内容之间逻辑性是非常强的,比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就是一个理论较为严密的逻辑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理论与实务之间有了一个联系的桥梁,据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在学生学习会计理论课程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清晰了,特别是遇到较为新颖的业务,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来进行解答。学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专业课程成绩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选取
(一)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
会计理论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理论主要是指财务会计理论,广义的会计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理论、审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作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可将会计理论按照内容划分为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理论前沿三个部分。
1.会计基本理论。这部分主要是围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内容,包括会计目标的内涵及主要观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内涵及国际比较。这部分内容是会计理论的主体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2.会计应用理论。这部分主要是有关会计准则理论的内容,包括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渊源、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问题、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评定标准问题。这部分内容与现在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协调密切相关,也是各国规范会计实务的主要依据,与当前实际联系紧密。
3.会计理论前沿研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涌现出的新的会计问题和热点问题,会计理论需要对其做出解释,比如会计行为理论、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碳会计等,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作一定灵活的安排,也可以学术报告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与研究。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材选取
教材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参考,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依据,尤其对本科生来讲,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综观国内高校会计本科会计理论课程的教材,下面选择以下几本有影响力的著作:
1.《会计理论》,葛家澍、杜兴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该著作较早地引进了西方会计理论,并且注重结合中国会计的实际和作者自身的观点来撰写,创新发展了我国的会计理论,是一本会计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主要内容如上页表1所示。
2.《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该著作引用、吸收了美国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依照西方会计理论内容和结构撰写,侧重于财务会计理论,其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3.《会计理论》(第四版),魏明海、龚凯颂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该著作按照财务会计理论、成本控制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三部分进行撰写,其特点是内容由浅入深,教材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做到及时更新。其主要内容如表3所示。
根据对三部教材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会计理论相关著作既存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也存在不同之处,作为研究性课程,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其中一部作为教材,其他相关著作作为教学参考,博采众长,使得学生既能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又能关注当前理论前沿的动态和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发展。
四、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方法
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会计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并不断发展。鉴于在讲授会计理论时,学生已经学习完了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实务性课程,因此在讲授会计理论课程时要突出其理论性与研究性,一方面要系统介绍会计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现有的会计实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在每一章节讲授理论之前,给出简短的案例来引导、启发学生。例如通过安然事件,引出高质量会计准则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以问题导向来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有更为广泛的知识面。
(二)合作互动式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项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需要讨论的专题,由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研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凝练成为研讨小组的观点,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展示。例如在讲授会计准则国际比较这一专题内容时,笔者就把授课班级分成10个小组,每一小组负责某一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情况资料的搜集,然后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教师在他们讲解的基础上对不正确的地方给予纠正,接着再进行国际比较分析,这样使得学生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都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协调也会有更深的理解。合作互动式的教学达到了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享学习成果的效果。
(三)名作名篇评析课堂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精品力作或专业权威期刊最新的名作名篇,比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杂志上发表的会计类论文,由学生事先进行仔细阅读,并且撰写读书笔记,教师再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进行一定的评析,主要围绕论文的选题、论点以及论证方法等几方面展开,这样使得学生对会计论文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了最新的理论前沿动态和创新观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今后学生的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3
[关键词]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一、工学结合下高职基础会计实务课程设计思路
(一)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根据高职院校“综合性、技能型、区域化”的办学定位,按照会计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就业需求、以及该课程在会计专业后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它与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企业纳税实务》《审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后续课程一起,构成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会计专业这些后续课程的先导课程,还是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一门必考课程,是学生专业发展的“奠基石”。在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会计专业建设、对学生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会计职业理想的树立、会计职业资格和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考取、会计职业能力的发展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按照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本课程定位,《基础会计实务》课程以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为指导,结合行业出纳岗位、制证岗位、记账岗位等岗位能力要求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来构建其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能运用借贷记账法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正确的设置和登记各种账簿;会进行对账、结账;能正确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能正确运用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熟练完成一个小型工业企业一整套账务处理业务(即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建账、记账、对账和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具备基本的会计岗位能力,为学习后续会计课程和有关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知识目标了解会计职业,明确会计职业要求;熟悉会计法和会计工作规范;能理解会计的职能、目标、对象;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体系;能理解并掌握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记账基础(会计科目与帐户)和记账方法(借贷记帐法);熟悉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掌握实现能力目标所必须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体系。3.职业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熟知会计从业资格、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体系,树立法制观念;培养其具有严谨工作作风,细致、准确、有条不紊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不做假账;具有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就是要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看成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都要服从于这个核心任务,因此课程建设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纽带,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重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2.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采用每个单元为一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安排有具体任务,结合会计从业资格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围绕会计职业岗位要求,突出会计岗位基本能力的培养,借助校企共同建立的具有真实工作岗位氛围的学习环境、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场所,通过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等途径实现本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2)教学内容取舍依据和组织安排思路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将原“基础会计实务”课程的内容,重新编排和设计成6个教学项目、19项具体目标任务,每项任务都是一项具体的行动化学习任务。同时将本地业务规范企业的真实会计工作流程引入教学,根据其财务工作的特点分别设置出纳、材料核算、销售核算、资产核算、资金往来核算等岗位,学生根据这些会计工作岗位的特点和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在该企业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体验。在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序化中,为避免与后续财务会计课程的重复以及更加序化,按照会计结账前的准备工作内容,将“财产清查的方法”组合到“对账”的工作内容之中;将“账户按照用途结构分类”作为对账户应用的总结组合到项目六“综合运用会计基本技能”之中。这样,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相关技能的掌握。(3)教学模式各项目及工作任务采取先做后学,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的引入、工作任务布置、相关理论知识的链接、小组合作、社会调研、工作方案的制定、实施完成任务的方案、成果的展示、总结评价等活动过程,在企业真实的财务环境下实现教学目标。
二、构建高职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会计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序化,并全部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适合高职学生特点,表现在:总之,本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的结果就是要为学生设计一年级考取会计资格证书、二年级考取助理会计师、三年级去企业做兼职会计的成长和发展进程。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无数次部分内容的调整变化,使会计内容的变化频率极快,而会计教材滞后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满足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需要,应及时调整该课程教材内容,以解决教材滞后问题。而要调整教材内容又需要根据多年对该课程的研究、探讨与实践,使重新整合、序化的具体教学内容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证融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结合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内容和“岗证一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为主线,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为重点、岗位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其创新体现在:(1)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以会计工作从制证、建账、记账到编制报表的典型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首先,提出学生应完成的工作,第二,根据工作需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学习资料,整理学习笔记,第三,小组内交流学习新得。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在学习小组研讨学习的基础上,各组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方案。通过实施工作方案,实现学生将书本知识内化为会计工作过程的知识和技能。(2)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为了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完成工作任务,该课程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大部分课程安排在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的“嵌入式”实训室教学,使会计工作氛围更加浓厚。(3)实训资料真实化学生在完成从编制凭证———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编报会计报表整个会计核算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中,所选取案例资料的原始凭证是真实的,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使用的凭证、账簿、报表也都是企业真实的,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4)与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内容进行了科学而有效的融合由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即:选择、判断题),所以,在每个教学项目结束后,都以考证题型设计了考证模拟练习题,使学生既学会了会计工作过程的账务处理技能,又掌握了考证要点,为学生双证书的取得奠定了基础。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根据该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以及项目课程的要求,主要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这种授课模式下学生担任主角,在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决策方案付于行动检查过程反思与评估这一完整的思维过程中来完成凭证编制的整个工作过程。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且置于相应职业情景或与职业情景类似的学习情景之中(一般是在全真模拟实训室授课)。老师只是扮演一个“咨询者”、“协调者”和“观察员”的角色,引导学生的行动过程,提供资源、给予建议和记录等。这会使学生通过探究行动学会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3.学习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是由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产生的。一是建立了与企业共同评价的考核办法:二是增加了学生能力考核、鉴定的内容和方法,制定了“学生校内、外实训考核办法”。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分为知识测试成绩和能力测试成绩两部分,其中知识测试成绩和能力测试成绩各占40%、60%,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对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和掌握。
(三)实践条件
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为保障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在校内应建立下列实训室。(1)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内嵌式”实训室。由于每一实习单位不太可能一次性的接收太多学生到财务岗位去实习,可以采取校企合作育人的新模式,即根据某一规范企业的财务流程和具体业务,在校内建立“内嵌式”实训室。这种内嵌式实训室,是根据企业真实的财务工作流程设置若干财务工作岗位,使学生对各种不同的业务的工作程序及工作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使用该企业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实训资料,能够在真实的环境和业务岗位情境下开展实训。实训期间学生还能够直接根据企业的岗位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实训由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使学生及既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学会了管理,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同时又解决了大批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难的问题,学生经过这样全真“内嵌式”实训后,就相当于在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了实际工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和校企合作、共同育人。(2)多媒体教学为适应教学需要,基础会计实务课程要全部实行多媒体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充分利用学院局域网平台,实现互动教学。(3)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4)会计电算化实训室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学校应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新增企业实习基地及对之进行系统的功能开发,充分利用实习基地接收和安排学生阶段性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写组.会计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会计学会考试辅导教材编审组.会计基础[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企业会计实务 课程教学 改革
一、 引言
《企业会计实务》作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和重要教学环节,其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高低,从而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升《企业会计实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需要, 也是实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式上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二、 研究背景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
(一)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技术和教育观念也随之产生,《企业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使用IT技术,把多种学习方法组合在一起,伴随着自学加集体培训相结合的两种方式,促进学生将现有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创新。与一般的课程教学类似,一直以来,《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的重点就是首先由老师将理论知识传授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其主要任务就是获取知识,理解其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其他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很大缺点就是,老师很可能会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教师对新的信息化工具的使用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师除了需要掌握新的会计课程建设理论和方法外,更需要掌握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新的课程建设观念。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
2007年,伴随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的全面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提前执行的举措,相关会计事务方面的课程教学也面临着重大改革。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对其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是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例如过去对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着重于对其会计事务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着重培养其对现代会计理念,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的理解应用能力;过去主要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很多工作经验累积,而现在不仅要求其工作经验的加强,还对其职业经验判断能力具有较高要求等。其次对会计课程的师资力量队伍建设也有了新的要求,重在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懂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三、 《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整合”教育理念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整合是指在会计专业《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将IT技术、IT资源、IT整合方法和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完成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结合信息时代这一背景,本文认为,《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应趋向于集主题、模块、开放、动态特征于一体的多层面的知识体系。具体而言就是,首先会计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应广泛涉猎,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职业能力,将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类别,如不同系列,不同岗位进行模块化的分层教学。其次,会计教学的课程设置应该通过开放的教学方式进行,充分利用现代社会资源,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等实施教学内容管理,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准备。最后,由于在信息化时代下,课程内容应该与时俱进,由于可能会有新的思想、理论、政策和方法不断涌现,在会计教学课程建设中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其作出适当调整,课程体系要有弹性,处于动态过程。
(二)“业务循环式”教育体系的应用
“业务循环式”教材体系,是指通过借鉴审计中普遍使用的“业务循环法”原理,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环节及交易事项间的联系来构架《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材体系。这种“业务循环式”的教育结构更加明确了企业会计业务处理和企业经营交易事项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会计主体意识,明确各角色的定位,还可以避免学生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学生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知识和对企业日常业务流程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将来的职业发展。
(三)建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教学”实质上就是“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讲解每个项目之前,首先设计出一个与讲授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景,然后由学生主动和积极地回答这些问题。通过任务的形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用项目知识来指引学生加速将企业会计核算知识转化为会计实践能力。
(四)加强过程性考核设计
篇5
【关键词】 会计实训 实训教学 会计实训
会计专业学生针对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一线会计操作人员,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应该把实训教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传统的实践教学是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所谓的顶岗实习。但是现实的操作并不尽如人意,企业的会计部门具有严密的组织和分工,如果学生进行短期的实训,无法在企业中安排具体的岗位,所以所谓的顶岗实习也就流于形式,学生很少接触企业的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往往就是在一旁看看流程;如果实训时间安排过长,又会对正常的校内教学工作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计和实施会计实训,实现培养动手和适应能力强的会计专门人才的教育目标,为社会提供高技能的会计人才或者熟练的社会劳动者,成为各会计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1. 会计实训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会计专业普遍对会计实训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将原来单纯的顶岗实习改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校内按照课程进度和会计工作流程安排会计单项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会计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等实训内容,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几点不容忽视的问题。
1.1会计实训教学的教育观念落后。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参加工作以后的主要竞争优势,也是他们在本职岗位上的立足之本。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仍然停留在较低层面的“师父带徒弟”的方式上,这主要是由于受到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只是一味地将自己的做法和观念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则只是照搬照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1.2会计实训教学的教学环境欠完善。在当前情况下,会计实训一般都要在专门的实训室里进行,因此会计实训室是完成会计实训教学的重要条件。目前大部分都建立了手工会计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设置了类似于财务部门的仿真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实际模拟和操作会计流程。但是随着市场需求以及实训教学内容的更新,在企业的实际业务中,会计部门已不再是孤立存在的部门,而是和其他部门高度整合进行会计信息共享。
1.3会计实训教材不合理。会计的实训教材应该包括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即不仅应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还应包括税法、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课程。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实训主要集中在前三者,后三者几乎没有相应的实训教材。这样一来,学生的实训学习内容不全面、不完整、不系统,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只会会计核算等基本的操作,而对于如何报税、纳税和合理避税,如何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以及如何进行内部审计都无从知晓,当然他们在这方面的操作能力也就比较差。另外会计实训教材一般只是某一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而现实中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领域。
1.4会计实训的指导教师实践经历缺乏。从会计专职教师的来源看,目前主要是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中直接选拔,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非常缺乏。由于受到传统精英教育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影响,他们中大部分会计教师较少甚至没有实践经验,更谈不上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能力都处于弱势。再加上从事会计工作,企业的待遇比学校要高很多,因此很多会计学博士和硕士毕业后不愿从事教学工作,也就直接导致了高校会计教师缺乏。
2. 完善会计实训教学的几点建议
2.1在会计实训过程中,精心设计实训任务,利用“任务驱动”来提高学生进行实训的积极主动性。实训方式可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即单人全过程综合实训和分岗轮换操作实训。单人全过程综合实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设立账簿、登期初余额、填制凭证、签字和审核凭证、登账、对账和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实训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及全套账的资料。
2.2多层次建设会计实训室。会计实训室只有进行了多层次建设,才能使会计实训内容最大限度地涵盖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最终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有能力的应紧随市场的变化,建立起ERP实验中心,以及沙盘演练实验室。在ERP实验中心中可以开设财务会计、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人力资源等实训课程,也可以和沙盘模拟对抗演练结合进行综合性实训,这是适应新形势进行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用技能同步发展需求,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2.3建立操作性强适应实训要求的教材体系。针对会计专业就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增加分行业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对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近年来容纳会计毕业生比较多的行业进行专项的实训,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多个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实训教材的设计环节有针对性地将会计和报税、纳税和合理避税结合起来,使实训的过程更加贴近实际。新会计准则的修订和不断完善,对教师教学提出了要求,会计实训教学内容也要使用法律法规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将相关法规准则的最新内容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以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4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要保证会计实训的效果,指导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对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有透彻的了解,同时,要熟悉会计实务,留意实践中的细节问题。为了实现这些要求,有必要加强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训练,学校应尽可能为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接触会计实务和审计实务的机会,制订教师的会计实务培训计划,多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单位锻炼实务操作能力,参与一定的会计和管理工作,对一些具体业务处理系统,有目的地进行调研,增加专业新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2.5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会计专业到企业中去实习存在着非常尴尬的局面,因为会计资料属于公司的内部核心资料,因此如果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而学生到企业中又不能接触到实际的会计资料和会计业务,这样就会使实习流于形式,所以探索新形式的企业合作模式非常必要。
结束语
篇6
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存货(未实现增值)同时,借:发出商品(价值含商品的销项税)
贷:应收账款
这样就解决了会计教材和会计准则上没有明确说到,而又需要抵销的经济业务。
事例二、随着经济事务的发展,当前“券”类事务(此处指非股票、债券等金融证券),频频出现在会计实务中,比如积分券、优惠券等,这类“券”事务,同样在当今的会计教材或会计职称考试用书中找不到具体操作规定,当然会计教材也不可能具体到现实会计事务的方方面,那么遇到这些会计教材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事务,就需要财会人员运用会计哲学思维来处理具体问题。我公司一项业务就是替合作银行处理银行客户的“积分券”业务。银行为了拉拢和挽留它的客户,会依据客户在银行的存款额及存款期限等多项客户关系管理指标,授予存款人一定的“积分券”,存款人凭借这个“积分券”到银行指定的平台兑换商品或其他服务,按照经济业务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银行自身往往并不直接购买商品然后将其发放给客户,而是委托第三方来给其客户发放商品,然后依据第三方的商品发放清单,同银行进行结算。我公司就是银行委托的第三方。每月银行将其客户“积分券”清单传递给我公司,这个“积分券”清单,一方面是银行授权给我公司的商品发放指令,另一方面,对我公司来说,我公司必须承诺按银行要求发放商品给其客户。那么对这项业务来说,我公司一方面承接了一项现实承诺,这承诺必须要兑现,但当前客户还没有来实际兑换商品,则对我公司来讲,这项以承诺表现的或有负债,由于完全能确认,就实际转换成了一项“预计负债”,为真实反映我公司的资产及负债情况,这项我公司承诺的兑换义务必须要在会计记录中给予记录,即需要记录“预计负债”科目;同时,这个银行对我公司授予的“积分券”兑换资格,又是我公司取得的一项权益,因而我公司将其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
所以我公司做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一积分券
贷:预计负债一积分券兑换
当银行客户来我公司兑换商品时,我公司做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一一xx银行,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一增值税一销项税
并相应地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同时,由于客户已到我公司来兑换了商品,也就是说,我公司答应的银行承诺已经兑现,那么这个“预计负债”已经完成,就必须按向银行应收款额冲减“预计负债”的金额。自然地,依附于这项负债上的权益(无形资产)相应灭失。所以做会计分录:
借:预计负债一积分券兑换
贷:无形资产一积分券
若出现“预计负债”科目仍有余额的,表明我公司的承诺还没完全兑现,仍然还是我公司要继续履行的一项负债,直至履行后方能消失。
此处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在会计上确认我公司承诺的这项“预计负债”,绝不能做备查账记录,不能做表外反应,否则公司的真实资产和债务,就不能得到正确记录,企业的会计信息就有失真之嫌。
篇7
关键词: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国际会计学
一、会计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教育部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精神的号召下,我国多数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课程比例得到了持续提升,如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会计专业英文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国际会计学(InternationalAccounting)作为一门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讲授国际会计实务体系的发展和分类、世界主要国家会计制度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国际会计的协调与趋同、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和会计问题等内容。这是一门能够开拓国际视野,探索国际会计发展史以及见证国际会计协调趋同的学科,所以,大多数高校选用英文教材、双语授课、英文考试。这在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会计准则与欧美相比发展较晚,但作为国际会计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会计理论、准则与实务均将在国际舞台发挥巨大作用。从专业角度看,了解国际会计发展历史,比对国际会计差异,有助于我国会计专业水平提升和健康发展。从学科的角度看,会计学科的成熟与成长,要求会计专业教育具备国际视野,积极坚持开放姿态。从专业就业的角度看,国际会计学等双语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毕业生适应国际一体化的经济、文化和工作环境。因此,如何认清把握会计专业英语双语教学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方法,已成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改进的要点所在。
二、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首先,从课程的性质上来看,《国际会计学》讲授的会计实务大体是针对跨国公司而言的,而跨国公司的会计实务又受到具体国家的会计准则以及这些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发展,使得国际会计具有很强的动态性,这也要求《国际会计学》这门双语课程也要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准则的变化,在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兼顾传统会计知识和前沿会计知识。其次,从教学目的上来看,《国际会计学》作为一门双语教学的课程,不单纯是为了丰富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提高英文水平,而是通过双语语言环境的创造,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外语的环境中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符合国际惯例的专业课程,开拓国际视野,锻炼思维能力。国外教材拥有较多的案例,实用性强。学生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和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加快高层次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培养出色的、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会计人才。第三,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双语课程涉及语言的学习,涉及对专业术语的把握;另一方面,双语课程也涉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就《国际会计》而言,不仅涉及对会计科目英文的掌握还涉及外币交易、外币报表折算、汇兑损益等相关术语的学习;此外,《国际会计学》中的相关会计实务与中国的会计实务存在一些差异。这些都使得《国际会计学》的双语学习相对较难。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语言方面的基础,还要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作支撑。
三、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方法的实践思路
1.创造沉浸式阅读的环境。沉浸式教学最早源于加拿大的法语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具体学科内容学习而非正规语言教学来学习语言,实践证明特色突出,效果出众。因此,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应采用原版教材,并鼓励学生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公告等材料,查阅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由于英文原版教材和国内汉语教材之间的差异广泛存在,不仅仅区别于词汇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区别于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从根本上讲利用中文资料并不能真正理解一个专有名词,只有原汁原味的英文资料才能搞清楚一个专有名词的含义、用法和来龙去脉。同时,随着查阅方法和路径的熟练以及专业词汇量的扩大,阅读英文教材和原文资料的兴致会越来越高。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更加广阔的领域汲取相关的专业养分,实现真正的沉浸。因此,从英文教材到英文资料的查阅就是在学习地道的国际会计学专业知识,而非局限于被和截取的特供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读原汁原味的英文素材,才是专业知识国际化的开始。这些素材中的专业知识和语言不再为照顾阅读者语言和专业水平的需要而改编,而是专业信息真实、深刻、有效的自然表达。同时,特别是与国内改编教材相比,这些资料具有更强的时效性,能够把学生代入更为真实的专业前沿。
2.坚持精读打造坚实基础。任何大规模和范围的专业资料文献的阅读,都必须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基础为前提。而对于拥有初步专业知识和一定英语基础的大二、大三的学生而言,需要将对专业知识的关注向国际视野转移并适应应试型英语向应用型英语的转变。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英文教材的精读必不可少。在原版英文教材之中,赋存一种全新的专业文化及其表达,包括了会计沿革、会计准则、会计理论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初涉其中,有助于学生模仿利用简单而地道的英语表达专业知识,感受商业语言的变换,体验地道英语的味道,培养专业英语的语感。在精读的过程中,会计英语的专业词汇、习惯用法、固定搭配、简洁有力的表达等均可迅速积累。这种积累对于他们即将面临的升学或就业都有很好的助力。
3.尝试专业英文的书面表达。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阅读、听力和口语的练习都是必要的学习环节,这些决定了在日常交流层面,一个学生是否能够融入专业领域,当前国内也多以这几方面为主对英语课程进行考核,专业英语课程的考核大多局限于阅读层面。但是书面表达才真正是最严谨、最讲究,需要反复推敲的语言,在正式或官方场合,一个专业人士英语水平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书面英语水平上。口语追求简洁易懂,阅读和听力追求理解深入,但是书面表达真正体现出一个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专业英语的驾驭水平。在商业、学术、新闻等领域,最具应用价值的也非书面表达莫属。因此经过沉浸式阅读和精读的阶段,专业英语写作练习的引入顺理成章,通过持续练习与改进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本功。在课程考核的环节上,也应降低选择、判断等客观题型比例,消除侥幸心理,鼓励学生从基础做起,尝试练习专业英语写作,注重点滴积累,提高专业英语技能。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是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从目前现状看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希望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教材和环境等配套能够同步改进,共同助力我国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上升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郭振宇 万敏 李娜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J].英语教师,2010
[2]袁平华,俞理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沉浸式双语教育及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
[3]钱明才.沉浸式教学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J].国外外语教育,2003
[4]韩晴,周红山.会计学本科生《国际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J].经济师,2009
[5]朱锦余,陈红,徐融.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优秀会计学专业人才的思考——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想[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
篇8
关键词: 会考改革 教学改革 启示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革新求变的重要时期,全面推进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强会计管理改革,已成了增强经济发展内驱力的必然要求。2012年12月5日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自2013年7月1日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这一改革措施应势而生,必将显著提升我国当前会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2013年江苏省按照财政部的要求进行会计考试改革,首次采用新考试大纲和题库,由于在认识、准备、教学、培训等方面的不足,实施结果是考生通过率迅速下降。客观分析会考改革的目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变化及影响,对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改革有着诸多启示。
一、会计证考试改革的目的分析
事实证明,经济发展与会计发展紧密相连,会计理论水平和会计执业能力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非常重视会计从业的准入管理,推行从业资格考试准入制度,但长期以来,会计从业证的考试是以各省为单位自行组织,由于教育水平、考试内容与标准、考试方式等方面存在地区差异,加上考试过程中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各地会计人员的执业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本着统一标准,规范从业考试管理,提高会计执业水平的目的,自2013年7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
二、江苏省执行会考新标准对会计从业考试的影响分析
(一)会考新标准带来的变化。
按照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2013年江苏会考改革可概括为“三个统一”,即“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试题库、统一合格标准”。与过去相比,变化较大。
1.统一考试大纲,即财政部的2013版新大纲。新大纲中各科考试内容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三科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内容进行了部分调整,《初级会计电算化》内容变化最大,首先是考试中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改变。原江苏省初级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的是新中大,现改为用友T3软件。在T3系统中主要考核系统管理模块、总账模块、财务报表模块、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和应收应付账款模块。其次是考试评分制度的改变。原《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分为计算机基础和会计电算化两部分,分制为各占100分,120分及格,但必须两部分均不得低于60分。现在全国统一题库改为客观题90分,实务操作题10分,且实行统一计分制,即总分达60分即可。
2.统一考试题库,即由财政部组织编写,每科题量约两千五百多道试题,但试题会隔一段时间更新一次。出题范围进行了拓展,试题难度趋于初级职称考试,考试方式、题型上变化更大。江苏采用了升级后的考试系统,3科连考,考试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120分钟统一改为每科60分钟,考试题量除电算化为92题外,基本保持在150题。《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题型在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不定项基础上增加了计算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新题型。
3.统一合格标准,三科都要达到60分。
(二)考试结果统计及原因分析。
截至2013年11月月底,江苏各市县相继完成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组织,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的通过率总体上呈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不少地区平均通过率低于20%。其原因主要如下:
1.江苏会考改革配套文件、考试新大纲和考试要求公布较迟,加上新考试辅导教材推出较晚,考生等待考试改革信息时间较长,客观上造成考生的备考时间不充分。
2.第一次使用全国统一题库,对考试难度、考试范围及考点分布把握不准。更新后的考试题库三科考试难度都增大,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并重,有少量的初级考试难度下放,有些试题的考点,现行配套教材匆忙推出尚未解读到,指导不够。
3.考试题量大,时间短,特别是《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科,60分钟内完成150题,每题答题时间仅24秒,加剧考生紧张心理,因用时不合理造成能做会做的题目来不及做而失去不应失的分。
4.新增题型计算分析题与案例分析题考点多、知识活、实务性强,新的题型要求考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更要做到融会贯通,能用基本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用友T3实务操作题,因缺乏系统训练、不熟练而失分较多。
5.考核标准要求三科一次性通过方可拿证,成绩不累计、不能补考。
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对职业院校会计教学的启示
(一)与时倶进,转变思想,树立全新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
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实务的革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在会计实务中已经广泛应用。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能力、实用技能和素质,已成为用人单位衡量财务人才的重要标准,也成为会计从业考试题库改革的重要参照。目前,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指导思想普遍落后,仍然推行基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讲授会计理论实务并开展会计实验的专业教学计划,因此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会计岗位的要求。因此,职业院校会计教学要转换教学理念,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摆脱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思维模式局限,并运用会计信息化理念及工具处理会计实务和解决会计问题,为学生的学习、从业资格考试和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加快推进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整合。
会计教学目标要与会计实践要求协调一致,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要能反映会计业务的发展需求。从本次会计从业考试改革不难看出,考试内容丰富,知识面广且新,完全顺应会计实践会计需求的改革。当前,职业院校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多具有滞后性,不能及时反映新的会计理论、新的会计方法等,对企业会计实务中新的要求不能同步。这就要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加快课改步伐,关注会计专业发展动态,善于吸收和传递新的知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要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着力研究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研究,打破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会计教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应对各种考试的基础上,真正学以致用。二要加强信息化教学建设,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化教学系统建设的投入,让学生熟悉电算化业务流程,熟练掌握电算化操作技能。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电算化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技能培养与企业会计信息化实践要求的融合,夯实基础,注重培养综合能力。
会计工作专业性比较强,无论哪种单位,其会计工作的基础都必须扎实过硬,尤其是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经济管理工作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信息反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来看,从业人员不仅要能熟练完成一般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化过程,还要对固定资产、工资管理和购、产、销等与企业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各项会计工作要求。从考题设置来看,增加计算分析或案例分析题题型传递出了会计从业人员需有扎实牢固的会计基础和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这一信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量增加和考试时间缩短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应变能力、考试能力、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学要求实、求新、求变,必须及时针对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采取相应措施,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在不弱化基本理论与业务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识记、计算、实践操作和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出与我国经济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盛.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J].财会月刊,2012(6下):95-97.
[2]陈冬英.论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2013.11.
篇9
这实际上与学校的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增加,这确实是现状,但是对于人才的条件和标准要求更高,更多的单位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素质能力、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以及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从毕业生的实际来看,他们中的很多人专业技能不是很过关,而且,由于受学校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影响,很多学生动手能力差,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社会的发展对于职业学校财会人才的需求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线的教师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调整我们的会计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财会人才。
一、结合学生实际,夯实专业技能
就目前来看,虽然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使职业中学的办学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但从生源的质量来看,学生整体素质依然处于偏低的状况中。很多学习财会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也比较差,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要把教材的标准和学生实际进行适当调整,不能是为了教教材上的知识而教,这样学生极容易学不会、学不懂,从而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分解知识难度,分层次地逐渐使学生接受。
教学过程可以适度调整,但教学目标一定要保证实现。因为会计学科的知识相对较难而且专业性很强,尤其是学生以后从事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一定要学实、学透,这样才能使学生胜任日后的工作,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强化教学技能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工作职能是教好学生,教好学生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扎实的学习,方方面面的能力都能提升,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需求所在。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日新月异”是我们形容社会发展经常用的词汇,而我们很多教师,大都从学校毕业以后就走上了教学的工作岗位,知识往往还停留在毕业时期,而社会的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走出课堂,多了解社会对于我们会计人员的具体需求状况,力争做到教育目标明确,这样我们的学生进行社会以后才会使有竞争力。
三、开展实践性教学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为此必须要重视实践性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取得立足之地。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务与会计综合练习题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飞跃。当前,主要建设好两个层次的会计实验室,以完善会计实验层次和内容。
1.手工模拟实验,含基础会计实验和专业课程实验。一般采用真实资料,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设计,通过模拟的记账活动,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际操作一遍,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达到“了解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的目的。
2.电算化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称,会计专业不但在理论教学中应开设有关计算机知识和电算化会计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要体现这一趋势,进而推广到全部会计主干课程上。
3.会计实践教学与会计实务界的合作。会计社会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基地,要加强教育界和实务界的交流和合作,形成人才和资源整合的机制。
篇10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是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从事会计工作,并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
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 上一篇: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
- 下一篇:公益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