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专业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专业行业分析

篇1

(武进开放大学,江苏 武进 213149)

摘 要:以无锡市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现状为依据,对无锡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展开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将无锡市19个主要行业因素作为公共因素,将行业综合因子与招生比例依据行业因素进行排序,客观的构建出基于无锡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专业设置评价体系。体系能客观的分析无锡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方案,解决无锡在经济发展中对专业人才需求和产业结构优化等问题。

关键词 :因子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58-03

基金项目: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13SEW-Y-028)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保持高吻合度,才能形成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本文以无锡为例,构建基于无锡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专业设置评价体系。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濒临太湖,距离上海只有120多公里,属于沿海经济开发城市。2013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无锡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稳步增长,三次产业比例为1.8:52.2:46.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基本相当。[1]近几年,无锡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包括物联网与云计算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工业设计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长明显,全年实现总产值(营业收入)8073.73亿元。

1 无锡市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估

依据2013年度无锡市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分别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能源消费量、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公共财政支出等指标作为反映无锡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设为X1、X2、X3、X4和X5.以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专业大类为准,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无锡市19个主要行业。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相关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利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对数据进行适宜性检验,得出KMO=0.812,该值高于通常情况下规定的临界值0.8,说明变量间相关性强,具有较好的效度,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其次采用方差极大法进行因子旋转,基于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主成分,最终选取两个主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90.320%,高于85% 的临界值,包含了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1.表1中,第一主因子在X1、X2和X4等3个指标上的系数较大,方差贡献率为80.270%,主要反映社会生产和经济方面的内容,称为生产因子。第二主因子多包含能源和公共福利等方面的内容,称为消费因子。然后对公因子做回归分析,确定因子得分矩阵和线性方程,求得经济社会发展评估函数:F(X)= 0.71383F1+0.15564F2,如表2所示。最后将19个主要行业标准化后的数据代入函数计算,得出各行业的生产因子、消费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结果如表3.无锡主要行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制造业以综合因子得分1.184位于榜首,排在末尾的是公安,得分为-2.124(这里的负数仅代表影响水平在平均值以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负值)。从因子得分值的分段来看,得分为正的仅有11个,仅占总行业的61.1%,其中,除城市支柱的制造行业和基础的农林牧渔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旅游、材料与能源等行业的综合因子得分已达到了平均发展水平以上,对无锡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7个得分为负的行业中,资源开发与测绘、环保、气象与安全等综合因子得分也在水平轴附近振荡,这类新兴产业对无锡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2 无锡市高职专业设置现状

对照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目录》,对无锡市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2]无锡市现有高职院校11所,2013年总计划招生13572人。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指导性专业目录所有一级19个专业大类的14个,覆盖率为73.68%;531个子目录专业中开设专业数为117个,占总专业数的22.03%,开设专业平均比率为23.48%。其中,电子信息、财经、艺术设计传媒等大类,每个学校都有所侧重的开设了子专业;制造、土建、文化教育等涉及民生的行业开设专业也相对集中;相较而言,生化与药品、医药卫生、公共事业等大类只有个别学校开设。如,针对医药卫生行业仅有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眼视光技术专业,当年计划招生41人,实际录取20人,仅占招生计划的48.78%。而农林牧渔、资源开发与测绘、公安和法律等专业11所学校都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在2013年高职院校招生计划中,制造业仍然位居榜首,达到总招生比例的26.6%,其次是电子信息、艺术设计传媒和财经类,比例都超过了10%。值得一提的是艺术设计与传媒专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与无锡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很大关系,各大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做了很多探索,相继开出的子专业达到了28个,招生比例也从2010年的9.63%上升至15.7%,上升速度明显,从侧面也反映了无锡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招生数量上,环保、气象与安全、医药卫生、生化与药品等所谓的冷门专业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人数也都在50人左右。

3 基于无锡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专业设置评价体系构建

综合分析表3、表4,表3中行业名称与表4中一级目录名称一一对应。表3中行业综合因子得分高低及排序反映了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得分越高,发展水平越高,反之亦然。表4中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主要依据的是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从侧门反映出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即招生比例越高,该专业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前景越好。表4中专业招生比例的高低及排序反映了行业经济发展水平或未来发展前景。

依据行业名称与一级目录名称的一一对应关系,将行业综合因子与招生比例排序集于一张综合表中,即可客观的构建出基于无锡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专业设置评价体系。将2013年度无锡市各行业的综合因子得分及排名情况与2013年度无锡市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比例排序情况有机整合,见表5.可以发现,无锡市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有一定的差异,这与无锡市现状基本保持一致。无锡的制造业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排名第一位,各大高职院校专业开设比率达到68.75%;2013年,制造类专业计划招生人数达到3614人,数量上已基本满足了社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但从学校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录用高职学生的情况反馈来看,专业设置的有效性不明显,企业真正能用的人才缺口很大。在行业综合因子排名中,无锡的农林牧渔业排名位居第二,而目前在高职专业设置中针对该产业已连续八年没有开设相关专业,仅有个别中职学校开设了园林技术专业,专业设置单一。无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自然优势,水产养殖、畜牧兽医类高级技能人才奇缺,阻碍了无锡现代农业的发展,应适当增设水产养殖技术、观光农业和畜牧兽医等专业。随着无锡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无锡已借助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实现海陆空的全方位衔接。2013年高职院校交通运输大类计划招生294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等三所学校新开设了航空服务、高速铁路动车乘务等专业,占该类招生比例的32.65%,未来几年包括上述学校在内的高职院校可结合学校特色开设城市轨道等相关专业已满足高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的要求。公共事业涵盖的内容很广,未来无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老龄化、社会福利、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问题将日益突出,目前仅有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开设了涉外事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门课程,实际招生76人。事实上,包括很多本科类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该类专业,但因跟风追求市场效益,缺乏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学生真正能学到的东西很少,就业竞争力差。要满足公共事业发展的要求,保证无锡城市现代化的全面铺开,必须注重对该专业的优化设置。近几年,无锡动漫、艺术设计产业发展前景良好,11所高职院校都纷纷瞄准市场开设相关专业,招生人数也由2006年的1300人增加到2013年的2131人,增长了1.64倍。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就业形势严峻,相关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下降。所以在专业设置上,不应批量生产画图的流水工人,而是要培养具有专业特长,能在该领域有所创新、独当一面的高级人才。另外,电子信息类专业尤其值得关注,行业综合因子排名降幅最大,而招生人数不减,高职学生毕业后真正能胜任电子信息类工作的聊聊无几。高职院校一定要以此为警示,结合企业实际设置专业课程,教学环节更讲求实效,注重运用。

高职院校只有保持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高度一致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专业技术人才不相匹配的问题。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客观的分析无锡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方案,解决无锡在经济发展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问题,优化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21-03

导言:会展业是发展势头较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会展经济所表现出的强大的产业关联带动性与增长潜力使之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又一新的增长点。在我国,与快速发展的会展行业相比,会展教育尤其是会展高等教育显得滞后许多,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那些既具有一定会展理论知识素养、又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级会展专门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

对于独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和探索,是在对当下中国会展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背景研究下,探索出会展才人的实践性培养方式,开设于会展专业课堂之中,更好的培养会展专业学生的应用素质能力,以适应行业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就业。

一、实践教学在会展专业教育中的意义

截至2004年,我国约有三十所高校开办会展类专业,这些专业基本属于二本和三本专业,目前,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还有部分的高职院校。在专业的设置方面,大体分为四个方向,一类是在原有的国际贸易类专业基础上开设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偏重于从经济的角度研究会展业;一类是从旅游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会展专业,偏重于会展发展带动的旅游相关行业的经营和管理;一类是从艺术设计的基础开始的会展设计专业,主要立足于在会展运作过程的设计环节;还有一类是从外语专业衍生的会展专业,主要偏重于行业英语和商务英语。

目前,我国长三角地区的院校会展专业的教育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的高校。在上海,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以及世博会的召开给上海的会展业带来了大发展的契机。在我国的会展业刚刚起步的现状下,会展人才的缺乏成为会展业发展的瓶颈。这使得近年来,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会展专业或会展方向的课程,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会展人才以适应会展市场的需求。

来自上海会展行业的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地区开设会展专业或会展方向的学校达44所,在校学生7904名,其中,本科9所,在校生1982名;大专24所,在校生4690名;中专11所,在校生1232名。2004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这几年每年的毕业生不下几千人,但对部分院校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的调查来看,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是在会展行业的公司就职。从行业分析,上海的会展人才紧缺,而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却不能填补此空缺,不得不让人思考会展教育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

从会展行业的职位需求来分析,整个会展职位组织构架中,会展专业相关的职位主要是会展管理、会展设计和会展策划。会展公司或会展场馆的中高层管理职位一般由在本行业或相关行业具有管理经验的人才担任;会展设计方面的工作,会展策划公司一般会招聘装饰设计或展示设计专业的学生;而展前工作的重点即会展策划的相关职位,也适合营销策划专业或广告策划专业的学生。这里存在的,不仅仅是职位和专业的交叉引起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有会展专业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缺乏。

二、独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从会展专业方向的设置来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下设置的专业方向,侧重于培养会展管理人才和会展策划人才。专业方向的市场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专业教育的实际操作还存在各种问题。

1.会展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会展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专业核心课程不明确,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德国、美国等会展大国的专业教育,会展专业课程如会展概论、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管理、参展实物、会展营销等课程是作为核心课程,并且配有统一的教材。我国会展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基本参考德国、美国会展专业的方式,但目前国内的会展教材丰富多样,却不够成熟,专业度不够,因此教材的选用上,还缺乏高质量的材。

第二,专业的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专业特点缺乏深刻理解。高校教育中,实践教学一直是探讨很多的问题,实践性的教学也必须立足于行业的特点。会展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大二、大三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已经有一个普遍的认识,而面对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却无法应对。会展行业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需求很大,因此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需要比对扎实基础理论的要求更为迫切。而目前的会展专业课程设计中,虽然都有实践环节的教学计划,但实践性的课程还不够成熟,方式方法各不相同。

第三,课程设计大多依照传统的思路,针对性不强。课程设计中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阶段性的教学计划,课程之间关联性不强。学生在知识的接收上和理论和实践的运用方面,很难把每门课的知识作以延续性的掌握。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是作为被动的“接收者”,使得学生作为“创造者”的能力被忽略掉。因此,课程环节的设计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

篇3

关键词:先行一步;贸易开放;产业专业化指数;广东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11-0025-06 收稿日期:2008-07-28

一、改革开放30年的广东经济

自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至今已有30年。在此期间,广东先行一步对外开放,在全国充当“排头兵”的角色。近年来,广东经济增长飞速,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也逐渐增加。2002年广东地区经济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1.3%,2003年提升到11.7%,2006年再次提升到12.3%。我们从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两方面来看看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广东经济的“奇迹”:第一,从经济增长率真来看,广东经济增长率领先于全国水平。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经济在高存量的同时实现了高增速的发展,创造了比亚洲四小龙更快的“经济奇迹”。2003-2006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分别为14.8%、14.8%、13.8%和14.1%,见图1。第二,从国际化比较的视角下,广东省的经济规模在全球引人注目。作为中国内地经济规模最大的省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广东经济总量已超过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与中国台湾相差无几。若将广东省看作一个国家进行经济规模比较,按照2006年世界银行对全球各国(地区)排名位居全球第22位,达到全球中等以上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

广东省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15.92亿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5272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3%:同时吸收PDI从1979年的3074万美元跃升至2006年的145.1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6%。如果用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判断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广东对外依存度从1978年13.81%(包群等,2003)到2006年超过150%。贸易总额所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7.71%,最高上升至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40%以上,现在仍然保持占据全国1/3的份额。各地纷纷以广东为模式,大力吸收外资,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广东在政策的先发优势逐步减弱,广东先行一步开始产生明显的正向效应,广东的相对地位从改革初期1984年FDI所占全国的43.1%逐步下降,到2005年20%,广东进入稳定增长的阶段。对外开放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2005年,广东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2045.3亿美元和1044.4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67.7%和34.6%。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出口总额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经济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广东在对外开放方面做到了“天时”(政策优势)+“地利”(区位优势)+“人和”(华侨因素),在全国取得了先发优势。首先,中央政府赋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政策优势和制度创新优势,经济特区中有三个来自广东,1988年率先在深圳成立沙头角保税区,1992年10月在我国批准的12个保税区中,广东就有三个,拥有两个沿海开放城市,四个经济开放区,六个高新技术区,近40个经济试验开放区政策。政策的进一步倾斜带来了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无论是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还是第一家新型的集团式企业(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成立于1984年7月)均诞生于广东,广交会就是全国贸易的“晴雨表”,极大促进了广东的对外贸易。其次,比邻港澳和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使广东获得了经济发展的地缘优势。香港是自由贸易港和世界转口贸易中心,港澳和海外资本一方面直接投资于广东进行生产以获取更高的利润率,交通的便利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让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另一方面遵循产业转移规律,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放在广东生产,促进了广东经济的“原始积累”。最后广东省拥有遍布全世界的“人力资本”优势,广东有近2000万华侨和港澳同胞无限的支持和关注。基于无法复制的“血缘优势”,地缘和文化的相似性吸收来自港澳和海外华侨大量的直接投资,1979-2004年广东省吸收FDI投资达到1504.9亿美元,港澳台三个地区投资达到1087.67亿美元,所占比例高达72.3%,在外商直接投资多元化的今天,港澳台对于广东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兴起,促进了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黄新飞、张娜,2008)。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广东对外开放的“先行一步”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第一,广东在吸收外资、设立特区和体制改革的先行一步,全国其他地方不用承担任何成本享受广东模式带来的制度效应。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表现出“世界走一步,中国走三步,广东跨四步”的先发优势(傅高义,1990),改变了广东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广东省在改革开放初期按照资源禀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随着开放进一步深入,这些传统产业将会逐渐转移到周边省份,从而形成经济辐射力。

Edwards是最早研究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学者,他运用跨国数据分析人均GDP增长率和贸易开放度的关系时发现(黄新飞等,2008):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之后,经济学家认为贸易开放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效益,如要素生产率、规模经济、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等,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实证分析缺乏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影响机制的理论解释,使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Rodriguez&Rodrik,2000)。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广东省在对外开放的发展轨迹以及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我们将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程度与经济增长纳入一个分析框架,构造衡量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指数,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中国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二、贸易开放促进广东产业专业化的影响机制分析

关于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的研究,Feder(1982)认为贸易开放度的增加不仅允许更加有效率的厂商进入到国际市场,并且出口厂商会通过管理模式和改进的生产技术对非出口商的生产率产生正的影响;Edwards(1992)认为更加开放的国家有更强的吸收先进国家新思想的能力;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贸易开放度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主要是贸

易带来的规模经济(Kmgman、Helpman,1985;Baldwin,2003);以Romer(1986)、Lucas(1988)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认为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主要通过加快本国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等。国内研究主要是以国外学者的模型为基础,从构造贸易开放度的指标以及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两方面进行分析,如杨全发和舒元(1998)、沈坤荣和李剑(2003)、包群等(2003)、赖明勇等(2003)、黄新飞和谭秋梅(2007)、黄新飞和舒元(2007)等。

学者们认为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主要是提高贸易开放度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效益,如要素生产率、规模经济、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等,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加以检验。我们从产业专业化的角度来分析改革开放30年的广东经济增长:第一,贸易开放提高了优势产业的专业化生产。贸易通过专业于从事生产本国最擅长的商品与服务生产,并与他国交换优质低价的其他商品与服务,各国都可从中得到好处,在这种安排下,各国的生产效率提高,消费者选择增多,商品与服务趋于物美价廉。贸易带来竞争,促使企业创新,寻找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并推动技术进步,贸易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都至关重要。Dixit&Norman(1979)在两国两产品模型得出了贸易开放将提高具有生产率优势产品的专业化指数(黄新飞等,2007);Ethier(1982)在Richdian模型基础上发现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会导致国际贸易产品的专业化,以此推进国内专业化生产;Quah和Rauch(1990)的模型发现由于中间投入品的增长缓慢会限制了具有比较优势的最终产品生产,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可以加速中间投入品的生产,使资源更多集中于具有更高学习系数的部门生产,促进经济增长。黄新飞和舒元(2007)利用中国1986~2004年39种行业的数据构建了三种产业专业化指数,得出的结论是在长期内贸易开放提高了中国具有优势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并通过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加以证实。

第二,更高的产业专业化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率。Romer(1986)认为专业化生产能够产生规模递增的报酬,促进经济增长。Lucas(1988)证明了在比较理论框架内,一国若专业于具有更高学习能力的产业生产,其经济增长率越高。实证研究揭示了产业专业化程度与人均GDP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Kim(1995)研究1860-1987年美国经济时发现产业专业化指数与人均GDP成的关系成倒u形曲线,在经济发展初期和后期产业专业化指数的提高能够促进人均GDP的增长。Weinhold和Rauch(1999)采用39个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数据研究发现产业专业化指数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呈正相关的关系。

在对外开放初期,广东以优惠政策和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积极承接港澳制造业的转移,粤港澳三地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经济关系。由于生产成本较低,交货周期短,广东以服装、鞋帽和玩具为主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大大增强。“三来一补”企业的兴办,促进了港澳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广东的转移,林毅夫等(1999)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人均资本型拥有量提高,资源禀赋结构得以提升,主导产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变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乃至信息密集型。1965-1973年香港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9%,经济的迅速增长使香港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支柱产业由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银行与金融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转移到广东。广东以优惠政策和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积极承接港澳产业转移,并且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随着资金积累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广东逐渐将主导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广东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连续多年名列全国首位,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出口总额的54.4%和18.5%。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出口总额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加入WTO后,广东不仅是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制造基地,也逐渐成为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加工基地。2006年,广东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2045.3亿美元和1044.4亿美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2.7倍和3.7倍,占当年出口总额的67.7%和34.6%,分别比2001年提高了9.7个和11.2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实证分析:协整分析

(一)广东产业专业化指数的构造Kim(1995)将专业化分为两种:一种是规模效应,以产出的集聚作为专业化生产的基础,另一种是生产率效应,即产业专业化的生产带来干中学效应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黄新飞和谭秋梅(2007)在此基础上采用国际通行的反映专业化效应的Heffindahl指数,构造了体现规模效应的增加值产业专业化指数和体现生产率效应的生产率产业专业化指数,实证结论发现中国的生产率产业专业化指数的提高能够在长期内促进经济增长。根据这一思路,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对各行业的细分,运用广东14个行业的数据构造了基于生产率效应的产业专业化指数,该指数基于各行业的生产率和增加值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it是指行业i的从业人数,为i行业的增加值,是行业i的劳动生产率。我们认为在构造产业专业化指数时必须考虑了技术进步对产业专业化程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专业于更高学习能力的行业生产,会产生更大的产业专业化程度(Lucas,1988),提高该行业的生产率。该产业专业化指数很好地刻画了技术进步和学习能力对产业专业化程度的影响,生产率越高的行业具有更高的权重,产业专业化指数也越高。产业专业化指数取值均在[0,1],更高的取值表示更高的专业化程度。

这里采用协整分析法来度量贸易开放与广东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是由于不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容易产生缪回归(spufious Regression),OLS回归只能解释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能揭示各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以及因果关系,因此我们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然后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单位根检验按照研究的目的,我们选择GDP、FDI、OPE和HERF表示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贸易开放度和产业专业化指数,数据采用年度时间序列,将产业三次产业细分为14个行业,样本期间1978~2006年。GDP以1978年为可比价格计算的实际地区生产总值,OPE是广东进出口

贸易总额占广东GDP的比重,HERF用生产率产业专业化指数,计算贸易开放度所涉及到的汇率是年平均汇率,所有数据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

我们采用Dickey和Fuller(1981)提出的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数据的时序图选择检验议程,同时检验单位根方程中截距项和时间趋势的系数显著性来判断单位根检验模型的设定。滞后阶p的确定是基于最小信息准则(AIC和BIC)原则做出的。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在显著性水平为10%的ADF检验中都存在单位根。而它们的一阶差分都在10%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下拒绝了单位根假设,从而各变量都是I(1)序列。基于ADF检验我们就可进行协整分析。

(三)协整分析两个变量服从随机游走(random walk)过程。但是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的,即为Ro)过程,我们就称两个变量具有协整关系(cointegrafion),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经济联系。我们用Johansen(1988)最大似然法分析各个变量的协整关系。协整模型的设定和滞后期确定原则是先根据最小化AIC和SC信息的标准选取,然后进行模型检验(如Cochrane-Orcutt和CUSUMS等方法修正残差自相关、正态性检验和稳定性),若不能通过检验,则重新设定,直到找到相对更好的模型。经过反复检验确定协整模型,我们采用显著性水平为5%的检验水平。

1 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指数与广东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分析。

协整模型包括广东的GDP、产业专业化指数、贸易开放度和FDI,模型确定为协整变量具有线性趋势、时间趋势并有截距项,选择滞后2期,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

r表示协整关系的个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拒绝的假设,其对应的协整关系为:

LnGDP=0.08LnFDI+0.15LnOPE+1.15LnHERF

(-10.88)(-10.16) (-12.93)

+6.9+0.11t (2)

下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各个系数的t统计量,可以看出所有系数都通过显著性为1%的t检验。在长期关系中,广东经济增长率与外资、贸易和产业专业化指数呈正相关关系,FDI与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分别为0.08和0.15,而每增加l%的产业专业化指数可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1.15%,验证了上面的理论分析。

2 FDI促进广东产业专业化的协整分析。

同理我们可以得出广东FDI与产业专业化的协整关系。HERF和FDI的协整检验模型具有线性趋势并有截距项,选择滞后4期,检验结果见表4:

协整方程检验表明,协整关系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统计检验,产业专业化指数与贸易开放度在长期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表明FDI确实能够带来广东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专业化发展,两者之间的拉动系数为0.42:

LnHERF=0.42LnFDI-2.99 (3)

(-2.02)

3 贸易开放与广东产业专业化指数的协整分析。接着分析贸易开放对产业专业化指数的影响,贸易开放度与产业专业化的协整检验模型具有线性趋势并有截距项,选择滞后4期,检验结果见表5:

协整方程检验表明,协整关系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统计检验,产业专业化指数与贸易开放度在长期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为:

LnHERF=0.11LnOPENNESS-1.56 (4)

(-1.75)

式(4)表明贸易开放带来了产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每增加1%的贸易开放度可以促进产业专业化指数提高0.11%。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常规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前期性检验当中的一个环节产生错误结论,那么将直接影响到Granger因果检验的最后结论。对此Toda和Yamamoto(1995)提出扩展的因果关系检验,即在水平VAR(L)模型中加入滞后阶数d(d为各变量的最大单整阶数),运用OLS方法估计VAR(L+d)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假设二元变量的扩展VAR(L+d)的因果检验为:

表6的结果可以表明:在显著性水平为10%的检验中,广东FDI、贸易开放度与产业专业化指数互为Granger原因,而产业专业化指数的提高是引起广东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四、结论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省的对外开放在全国先行一步,极大促进了广东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广东省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加上拥有近两千万的华侨同胞和港澳同胞,文化血缘的特殊关系使广东最有可能成为港澳投资和华侨投资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资源禀赋的差异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都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推动力。而且广东省历来都具有对外开放的优良传统和改革的深厚底蕴,按照试验一推广一趋同的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道路,广东省作为中央政府进行对外开放的试验地和窗口,获得了政策上的倾斜(比如经济特区的设立、外贸体制改革等)和暂时的排他性收益,在全国先行一步。

篇4

关键词:卫生经济;分析报告;档案管理

几年来,我们坚持撰写卫生经济分析报告,对于促进医院卫生经济发展,给领导提供科学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卫生经济分析报告的特点是及时快速、预测分析,可以对医院整体或某个科室的经济运作快速点评,发现新情况,出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预测发展趋势,把握发展机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凭借我们档案管理中的丰实资料信息,立足为经济建设服务,在实践中探索一些规律,积累了一些经验作为学习交流。

一、卫生经济分析报告定义和实质

什么叫卫生经济分析报告?这在文本里找不到的,它是实践中的具体总结。我想,这样来概括:卫生经济分析报告是对医院经济运行,卫生改革经济建设中某一时期出现的新经验、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预测的报告。它要求对新经验进行总结,对新情况进行梳理,对新问题进行剖析,对发展情景进行预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预警,对未来的发展机遇予以揭示,对下一步工作措施提出对策建议。

卫生经济分析报告与传统的报道体裁相比有什么区别?特点在哪里?卫生经济报告有情况、有数据、有分析、有文字、有图表还有网络媒体,它让人看了以后知道情况,知道前因后果,知道趋势,还能够发现机会,看到风险,并得到对策。

怎么撰写卫生经济分析报告呢?首先要领会文体实质,它有五大特性。

系统性。卫生经济分析报告是集中、全面的分析,是一个完整的链,它涵盖行业宏观经济,关联医疗服务及专科行业间的情况,包括历史数据和最新业绩数据研究。从整体看,有月度、季度、年度卫生经济分析报告,有不同专业科室和特色专科,单病种和多病种的分析报告。因为卫生经济分析报告能够系统反映一定时期医院整体或某个科室卫生经济、服务质量的全貌,能为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具有史料价值,因而具有生命力。

前瞻性。卫生经济分析报告不仅要对昨天进行总结,对今天进行剖析,还要对明天进行预测,既预测风险,也预测机会。特别注意的是,预测必须是在数据、事实和分析基础上的预测,而不是主观的臆断或者猜测;是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预测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经济报告的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

操作性。卫生经济分析报告要提出措施和建议,而且要切实可行、具体明白,报告中的观点和建议贴近实际,切忌抽象笼统难以实施。

专业性。卫生经济分析报告面对专业人士,分析专业问题,分析的视觉要专业,分析的问题要专业,分析的过程也要专业,让专业人士看了认同;让非专业人士看了受启发、有收获。做到专业性的前提熟悉某一个专科、某一个病种、某一个医技部门的变化,把握这一学科领域的走势,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具备数据分析能力,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

多手段。卫生经济分析报告不仅有文字、有数据,还有图片、图表、网络媒体的手段,将专业的道理讲的深入浅出,一目了然,建立让决策者掌控医院了解市场的有效渠道。用别人都看得明白的方式揭示别人看不明白的道理,不可用别人看不明白的方式揭示别人早已明白的道理。二、撰写卫生经济分析报告要把握六个要素

怎么撰写卫生经济报告呢?还要把握住六个要素。

一要有鲜明观点。卫生经济分析报告需要鲜明地亮出档案管理者自有的观点,不需要借他人之口表述。观点要鲜明,不能似是而非,体现档案管理者掌握丰实调研资讯,独立的判断,不是简单集合他人的观点。观点的形成必须从履行职能出发,贴近实际,富有理论上的创新精神。

二要有深入分析。分析报告,顾名思义,分析是核心内容。离开了分析,分析报告就不存在了。分析的重点在难点和热点上,要学会别人都懂的文字说清别人不懂的道理,在说服力上下工夫。

三要有趋势预测。有了深入分析,才有可能做出预测。预测要着眼大局,把握方向,预测的正确与否是要接受实践检验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是卫生经济分析报告的基本要素,见人之未见并得到事实的印证更是分析报告追求的境界。

四要有风险预警。帮助医院和基层科室规避风险等为他们创造经济效益。有了分析,有了前景的预测,也就不难看出风险。风险提示有三个要素:一是明确提出风险之所在;二是提出风险之措施,不能只看病不开药方,或开出的药方治不了病;三是及时,只有及时向受众提出预警,才有研究风险、研究措施、出于防范的时间和机遇。

五要有机会揭示。帮助医院和科室创造效益。卫生经济分析报告不仅要预警风险,还要揭示发展机会。在这里要注意三点:一定要准确揭示,不能产生误导,让机会成陷阱。二是可行性。三是合法性。结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和具备的条件把握发展机遇,做出正确的抉择。

六要有对策建议。卫生经济分析报告有理论分析,有规律揭示、有措施、有对策。

以上六个要素只能说是撰写卫生经济报告的重点。有了这六个要素,加上数据图表比对表现形式,就构成了卫生经济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质,这些特质就决定了卫生经济报告的文体写法。

三、卫生经济报告策划和调研

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行业背景动态;理实一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62-02

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现状是:专业设置缺乏对各个行业的深入调研,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设置结构和人才培养层次结构没有明显界定,如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医药营销、服装营销及电力营销等,各个行业在营销原则、营销手段、营销策略及营销技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也明显不同,例如,近几年市场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要有娴熟的营销技巧,还要懂得汽车结构,汽车行业相关知识及汽车行业营销规律。而我国目前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设置多只重视营销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系统教育,而忽视行业差异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因而毕业生的行业知识缺乏,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较弱,致使市场营销人才市场上的专业性和结构性人才比例失衡,导致企业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出现障碍,用人单位对营销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下降。为此,本文对市场营销专业理实一体动态行业背景系统学习方案进行了设计,以探索解决目前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为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市场营销专业要面向经济建设需要,即按市场需求来抓好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这是人才培养工作主动、灵活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在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时,一定要深入各个行业和市场进行调查,邀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和各个行业的代表进行论证,要从当地相关产业体系出发,从各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所需专业,构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因此高职高专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依据当地区域经济及具体行业需要进行定位,具体应描述为培养适应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满足行业营销业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营销职业道德,掌握营销专业基本理论和某个或多个行业(如汽车、通信、房地产、零售、电力行业等)的专业知识和营销方法,具有进行营销调研、市场分析、产品推销、营销策划与销售管理等能力的技能性应用型人才。

二、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依据构建动态理实一体动态行业背景课程学习方案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于构建理实一体的动态行业背景学习方案,即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础充分调研各个行业对营销人才的知识要求及技能要求,以此作为构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重要依据。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从对郑州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研究出发,以房地产行业、电力行业、汽车行业、计算机行业为切入点,在课程设置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每个行业背景课程以两周实践课程的形式呈现在第三学期到第六学期,专业负责人及专业课程组成员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地方经济的调整、前序及后序课程的安排,对行业背景课程及课程具体内容进行动态调整。行业背景课程的实现方式以理实一体为基本方法,具体教学方法及教学实施手段以行业不同加以调整。下面,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汽车行业背景和电力行业背景实践课程为例阐述如何构建行业背景课程学习方案。

1.汽车行业背景营销实训。汽车行业背景实践放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第四学期,课程共分八个模块,以两周集中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实现。第一个模块让学生了解汽车行业、汽车产品和汽车文化,建议学习课时为3小时。第二个模块学习汽车营销礼仪与沟通技巧,建议学习学时3个小时。第三个模块进行当地汽车市场调研,分别用焦点座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当地汽车市场调研,并要求撰写汽车市场调查报告,建议学时4学时。第四个模块训练汽车市场顾客购买行为分析与引导,包括顾客购车心理分析与引导、顾客购车动机分析、引导和购车过程分析与引导、综合训练,建议6学时。第五个模块学习汽车推销技巧建议学时数6学时,包括顾客接待与咨询技巧、座店式销售技巧、访问式销售技巧、达成协议技巧、验车与交车、售后跟踪服务技巧、综合训练。第六个模块进行4S店销售与管理理论学习与训练,建议学时数6学时,包括4S店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能、店内销售人员职务说明、汽车产品展示、展厅营业活动管理、顾客(关系)管理、综合训练。第七个模块汽车营销策划训练,建议学时5小时,包括汽车营销策划书的编写、汽车广告传播策划、汽车促销活动策划、汽车公关活动策划、汽车展销会策划、综合训练。第八个模块了解二手汽车市场营销,建议学时2小时,包括二手汽车鉴定评估和二手汽车营销技巧和综合训练。

2.房地产行业背景营销实训。房地产行业背景实训放在第五学期,包括六个模块,以两周集中理论实践结合的实训方式实现。第一个模块进行房地产营销的市场调查,建议学时6小时,包括房地产市场环境调研、购房人信息调研和房地产市场竞争对手分析调研。市场环境调研具体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调研;购房人信息调研包括家庭收入、年龄结构、家庭结构、购房需求等调研,房地产市场竞争对手分析调研包括竞争项目调研和竞争企业调研,竞争项目调研包括房地产产品调研、价格调研、广告调研和销售情况分析,产品调研即区位、产品特征、公司组成调研,价格调研包括单价和总价和付款方式调研;广告调研包括售楼处、广告媒体、投放强度、诉求点等内容的调研;销售情况分析包括销售率、销售顺序和客户群分析等内容;竞争企业调研包括竞争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品牌知名度、商品房质量、纵向整合、成本状况、价格策略、与母公司的关系、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等内容调研。第二个模块是房地产营销的市场预测,要求应用定性分析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分析方法对某一房地产市场进行预测。其中定性预测方法包括购买者意图调查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和专家意见法,定量预测分析方法包括时间序列预测法、简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回归分析预测和市场因子推演法,建议6学时。第三个模块进行房地产营销的渠道管理实训,内容包括目前我国房地产营销渠道的三种方式,即直销、和网络营销各自的优缺点,建议学时12学时。第四个模块房地产营销的原则,要求找出当地房地产营销的真实案例3~4个,对照房地产营销的创新原则、资源整合原则、系统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进行分析,建议学时8学时。第五个模块房地产营销的技巧训练,可以在线观看世界第一房地产销售大师霍普金斯的房地产营销技巧和话术视频。实地考察和观察4~5家当地房地产营销企业,总结其营销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建议6学时。第六个模块房地产营销的价格策略,包括定价策略和调价策略,定价策略包括分级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加权定价策略和折扣定价策略;调价策略包括“高开低走”策略、“低开高走”策略和“螺旋波浪”策略。可采用实地考察、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价格调查,并针对2~3个当地房地产公司的定价及调价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学生自己的价格制定建议,建议学时6学时。

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理实一体动态行业背景课程的设置和学习方案的设计,将真正提高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为学生毕业后的营销领域选择和行业选择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缩短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时间,大大提高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营销专业学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模式特色环节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2).

[2]朱丽叶.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22).

篇6

[关键词]工程造价 人才需求 岗位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工程造价行业为了适应新的建筑市场形势而迅速的改进和壮大,致使社会各行业如房地产公司、建筑安装企业、咨询公司等对造价人才(包括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步入了空前迅速和繁荣的阶段。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要求毕业生具备工程造价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及造价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具有独立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程预算、结算及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能力的专业,它强调工程造价专业的实用型作用和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紧贴社会对实用性人才需求的脉搏,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得想方设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对工程造价专业就业市场的调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掌握本专业就业市场的准确需求信息,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

1. 工程造价专业在建筑市场的就业大环境分析

建筑业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和建筑生产的集约化进程,对建筑业的经济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在设计初期就强调“适度、够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强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针。可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实施主体越来越注重工程造价和工程设计及工程施工之间的关系。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作为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专业,随着社会市场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

2. 造价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据中国建筑业研究院对2012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开工工程中标造价统计发现,全国工程中标造价共计10552.2亿元,比上季度上升67%,全国新增工程中标个数 65490项,比上季度增加 13082项,环比增加 25.0%。其中: 4月份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投资造价共计3626.5亿元,环比上升21.3%;工程项目个数共计28326项,环比上升13.2%;5月份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投资造价共计6925.7亿元,环比上升91.0%;工程项目个数共计37164项,环比上升31.2%。

由此可见,随着国家对建筑行业的投入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我国建筑业也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建筑业在发展的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引入大量的高素质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才,而目前我国从事工程造价专业技术的人员(尤其是造价工程师)还远远不能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工程造价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更加看好。

3. 工程造价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率分析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培养具备工程造价管理知识,能熟练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由于工程造价专业所学课程基本涵盖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标与投标和工程概预算三大模块,根据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招标公司、建筑施工企业、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 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 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自2001年开设至今已有7届毕业生,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90%以上,部分专业技能优秀的毕业生甚至需要用人单位预定。充分说明了工程造价专业是十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就业范围广,就业路子很宽。

4. 造价行业主要招聘职位及人才申请职位排名对比分析

通过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从造价企业招聘职位的需求来分析,需求最多的是造价工程师,其次是造价员、项目经理、造价技术负责人等职位,注册造价工程师,这类人才一直以来都是供不应求,每个企业都需要,且人员需求量大。注册造价工程师作为中高端人才一直以来都是企业青睐的对象,不论是作为工程管理还是企业资质升级,注册造价工程师都是不可或缺的职位。

从造价人才申请职位排名来分析,造价工程师依然是人才需求最多的职位,其次是造价员及项目经理。而在造价行业,造价工程师是最重要的职位,它承负着提高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责。

造价行业主要招聘职位及人才申请职位排名对比

排名 主要招聘职位 主要申请职位

1 造价工程师 造价工程师

2 造价员 造价员

3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

4 造价技术负责人 造价技术负责人

5 注册咨询工程师 招标工程师

6 招标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

7 注册会计师 招标员

8 招标员 注册会计师

5. 造价行业人才薪酬情况调研分析

篇7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学位 行业特色型大学 产学研结合 创新能力

专业硕士又被称为应用型硕士,是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硕士类型。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处于同一培养水平。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类型,全日制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简称经管类专硕)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具有硕士授予权的学校都在大力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点的建设。截至2016年,专业学位的招生量将大致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招生量相当,而这其中,经管类专硕又占专业学位的相当比重。

其中,获得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位授予权相当数量的高校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对于这些行业特色型大学而言,其自身的学科特色及经管类专硕的培养方式与综合性大学以及财经类大学有着一定的差异。在此背景下,如何立足于自己的特色发展经管类专硕教育,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卓越的创新能力的经济管理领域专业人才,是摆在行业特色型大学的重要任务。

一、行业特色型大学经管类专硕培养的优势

(一)具有相对强大的品牌效应

行业背景,优势学科和人才培养形成了行业特色型大学相对强大的品牌效应。尽管就整体水平和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而言,行业特色型大学与一流综合大学和财经类专业高校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其主干学科具有优势,整体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得到广大考生的普遍认可。

(二)具有较为雄厚的理工科基础

行业特色型大学一般依托于特定的行业,为该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提供知识和技术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这就决定了行业特色型大学实际上是理工科大学更加细分的一种类型。相对于一般文科院校,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理工科基础为培养经管类专硕带来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三)经管类专硕培养容易形成自己特色

相对而言,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文科历史较短,整体基础较弱。这一方面意味着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发展文科类专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一般而言,相对于理工科类的专业硕士而言,金融硕士的办学成本相对较低。行业特色型大学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以需求为重点,以质量和特色取胜。

二、行业特色型大学经管类专硕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动力-产学研结合

研究生教育中的产学研合作指的是充分利用高校与科研单位、企业等多种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过去单纯的高校课堂授课为主转变为学校教育与获得实际经验与实践能力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当前对于行业特色型大学而言,通过产学研结合是提升经济管理类专硕创新能力的有益探索。

(一)适合行业特色型大学经管类专硕自身特点

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有利于行业特色型大学经管类专硕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相对于在职专业硕士而言,全日制经管类专硕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具有自己的优势,但实践能力的不足却是他们的软肋。尤其是对于行业特色型大学而言,经管类专硕往往要和学校的行业特色相结合,这种情况下,要获得特定行业用人单位的认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缺的。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可以提升行业特色型大学经管类专硕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行业特色型大学经管类专硕的培养质量

目前,经管类专硕的学制相对学术型研究生较短,一般为两年。要在短期内提升其创新能力,除了课程授课外,必须广泛参与生产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构建了以实践创新为导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经管类专硕的培养平台。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能够结合各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具体实际,为行业特色型大学人才培养搭建实践保障平台。行业特色型大学应当利用自身的合作资源,突出应用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创新思维,进一步增强经管类专硕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行业特色型大学有别于一般综合性大学与财经类高校在经管类专硕培养的目标。

三、行业特色型大学产学研结合培养经管类专硕创新能力的问题分析

(一)现有课程设置不能适应产学研联合培养经管类专硕创新能力的要求

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看,行业特色型大学经管类专硕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总体上还是偏于基础理论研究,与企业需求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虽设置了一些相关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但行业特色与职业特点不够明显,没有按照学校所处的行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课程。这种课程的设置使得经管类专硕学到的知识与财经类高校没有显著区别,与学术型研究生也没有本质差别,知识广而浅,在特定的行业方向和职业方向获得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明显不足。

(二)现场导师的选拔考核不够规范,校企双方产学研合作的动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而从企业和导师两个角度来看,能够和行业性密切相关的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还属稀缺资源,企业经营对经管类专硕接纳的意愿还有待加强。同时符合条件的导师一般在企业中都具有较为繁重的经营任务,从而造成现场导师对经管类专硕的指导无法从时间和精力上得到保障。

篇8

应用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统计学一般来说分为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作为财经类学校,主要发展方向是经济统计,而这里的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又是将经济统计具体化,统计学偏向于学术研究,适合考研。而应应用统计学偏向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包括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更注重实践操作性。专业其实也是一个理学专业,但在考研当中,这个理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要比很多热门工科专业高很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是不错的。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大型企业、公司对数据都非常重视,尤其是银行、证券公司,因为数据当中隐藏着企业或者公司的发展状况、用户的喜好以及消费习惯。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企业、公司对数据统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所以,未来几年,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拓展阅读: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好;主要到政府统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信息咨询公司等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到大型企业部门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互联网、新能源、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互联网/电子商务;

2、新能源;

3、金融/投资/证券;

4、计算机软件;

5、其他行业;

6、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8、外包服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ui设计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销售助理;

2、会计;

3、人事专员;

4、行政专员;

5、仓库管理员;

6、行政前台;

7、出纳;

篇9

一、中国旅游经济的现状分析

(一)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低。

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旅游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比的就是服务质量。目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旅游服务质量并不高。首先,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重视度不够。很多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旅游企业不能体会到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也很弱,甚至对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的提高漠不关心。其次,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速度与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提高速度不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旅游业也随之迅速发展。1999年实行黄金周制度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夜之间,各大景区旅游者爆满,出现游客露宿街头,抢饭吃等现象,餐厅工作人员,景区工作人员,酒店工作人员等旅游从业人员根本无法应付这种人员爆满的状况,更不用说提高服务质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旅游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旅游从业人员也就将提高服务质量的事情抛诸脑后了。再次,我国的旅游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不高。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中职院校,高职院校,综合性大学等陆陆续续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等旅游相关的专业,培养了大批的各个层次的旅游专业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尤其是本科学历以上的高学历人才真正从事旅游行业的并不多。目前在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的现象,这就增加了旅游企业提高整体服务质量的难度。

(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机制不健全。

我国旅游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所以从制度上来看,还存在机制不健全,行政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第一,我国的旅游行政管理体质错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是旅游行业的服务机构,但是目前,我国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官僚气很重,虽然国家对其进行了改革,但是改革并不是很到位,我国目前的旅游行政管理综合性不够,服务性也欠缺。第二,我国的旅游法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很多旅游经济行为是用行政法规来规范和约束的,缺少专门的针对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法规很多已经与现实经济发展严重脱轨,导致旅游消费者在遭遇侵权时,维权,索赔等非常困难,直接影响旅游经济的良性运转和发展。

(三)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粗放。

国外的旅游经济属于产业经济,而国内很多地方的旅游经济尚且处于门票经济阶段,旅游经营者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旅游线路产品单一,个性化服务很少,粗放发展等问题。

二、促进我国旅游经济良性发展的措施

(一)整体提高我国旅游行业服务质量。要发展我国的旅游经济就必须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我国的旅游业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经济不断提高的主要途径。首先,要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增强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道德、专业水平,要不断满足国内外旅游服务的质量需要;其次,吸引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加入到旅游行业当中来。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离开旅游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的原因是我国旅游行业内总体薪酬,福利,保障等各方面跟不上,随着年龄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很难转岗等。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到旅游行业中来,就要在这些方面狠下功夫。

(二)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投入,提高旅游业的硬件保障。要想避免出现假期旅游高峰期出现的抢饭吃和露宿马路的现象,就要在旅游业硬件上增加投入,提高旅游景区的接待能力。这样可以有效的调整旅游经济的供给和需求,有利于做到旅游行业的质价相符,诚信经营。

(三)完善旅游行业法律法规,规范旅游经营行为。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调整旅游市场秩序,当旅游消费者遇到侵权事件时能够顺利维权,通过奖罚机制调动旅游经营者的发展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江苏;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标准;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20-02

目前,模具行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开发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江苏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模具专业现状调研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针对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进行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对毕业学生采用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调研,对模具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调研,对开办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多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并委托第三方调研公司进行全面调研,其内容包括模具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去向等。从宏观上了解江苏模具行业企业的经济状况,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模具专业,明确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确定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工作任务分析

聘请模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与校内领导、专业带头人等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方式,结合江苏模具行业岗位的现实需求,针对模具应用、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管理等四个岗位群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确定江苏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标准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形成“模具专业工作任务分析表”,如下页表1所示。

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应用、模具管理等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确定装备制造业及模具行业对员工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结合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模具制造工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在国家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依据模具生产流程划分课程门类,以典型模具生产任务设置课程,以具体生产项目组织教学,构建基于典型模具生产任务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全面开发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一个综合性专业纲要文件。它涵盖专业名称、招生对象、学制学历、就业面向、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指导性教学进程安排、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实践条件、毕业条件等内容。

课程内容分析及课程标准开发

与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模具专业课程分析,围绕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加工与模具装配产品成形模具管理等典型生产岗位所要求的岗位能力,结合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等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典型零件、产品及装备为载体,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置项目或模块,如“注射模设计”课程,流程为:肥皂盒单分型面注射模脸盆双分型面注射模杯托侧向抽芯注射模。项目或模块内部教学内容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知识为重点,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来设置(如图3所示)。

现已开发的江苏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标准将是高职院校开设模具专业、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当然,在师资配备标准、实训装配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还需进行开发,形成完整的专业教学标准。除此之外,所开发的模具专业教学标准只是基于江南装备制造业及江苏模具行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和调整,最终形成完整的、指导性文件。

参考文献:

[1]杨延.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工学结合深层次改革的关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2).

[2]何昌德,刘二强.基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3]王金双.“五合”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