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和护理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和护理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矽肺是由长期吸入大量的石英粉尘而导致的一种以肺部出现弥漫性的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目前在我国属于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职业病。矽肺的发病率较高,且极易部分气胸,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如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很可能发生呼吸衰竭,危急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对矽肺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康复护理意义重大[1],本文旨在探讨分析矽肺合并气胸的临床观察与康复护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矽肺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5.0±8.5)岁。患者的职业均为工人,患者为文化程度均较低。其中10例患者为Ⅰ期矽肺,20例患者为Ⅱ期矽肺,10例患者为Ⅲ期矽肺,所有患者均符合气胸的相关诊断标准。发病诱因:25例患者为剧烈咳嗽、咳痰导致,10例患者为弯腰持重导致,5例患者为剧烈运动导致,5例患者的发作原因不明。
1.2临床表现 40例矽肺合并气胸患者临床均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胸痛、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并伴有严重紫绀、大汉淋漓。其中18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6例患者合并呼吸衰竭。16例患者出现呼吸音减弱、消失,患侧的胸部膨隆,气管移位等体征。经X线检查,14例患者的肺部组织的受压程度50%。
1.3方法 40例矽肺合并气胸患者均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
1.4康复护理
1.4.1常规护理 注意患者病房卫生,保持病房安静,保持适宜温度,定时进行开窗通风,保证病房的空气流通,注意进行保暖,预防患者感冒;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对口腔和气管内的痰液与分泌液进行及时的清理。对体质较弱咳痰无力的患者,给予定时拍背、翻身,叩击背部、胸部,使肺内的分泌物排出。叮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咳出痰液;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教授患者呼吸操或者缩唇腹式呼吸,坚持进行有利于肺部换气功能的改善和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缩唇腹式呼吸的方法为一只手放在胸前,一只手放在腹部,缩唇收腹前倾胸部,由口呼气,由鼻吸气,尽可能挺腹,保持呼吸时间比在2∶1或者3∶1,进行5~7次停息1次,呼吸练习时间为10~20 min/次,2次/d。
1.4.2氧疗护理 氧疗可以使胸闷、发绀、气促等缺氧症状改善,使动脉的血氧含量提高,还可使胸腔气体吸收加快,肺活动度减少,有利于胸膜裂口的愈合。由于矽肺患者的肺功能较差,需要进行低流量、低浓度、持续性的吸氧,并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或者血气分析的结果调节氧流量,可以面罩、鼻导管、鼻塞给氧法给氧,在必要时应以高频喷射呼吸机进行给氧。在吸氧过程中应保证患者气道畅通,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并定时进行深呼吸,以利于胸腔内痰液、气体的排出,对肺复张非常有利。
1.4.3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术前准备:在置管前进行有关事项的讲解,向患者讲解引流的目的和相关注意事项。对引流瓶内最初液面进行标记,保证水密封;术后护理:患者术后以半卧位休息,要求引流瓶内的液面在患者胸壁引流口的平面下方60~100 cm,引流管应浸入到液面内3~4 cm,并保持引流管的密闭和畅通,防止引流管发生阻塞、扭曲、脱落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的征象出现。如出现轻度的皮下气肿无需处理,气肿可随气胸的好转而自行吸收。如出现严重皮下气肿,可以针头抽气和排气的方法处理。对引流管内的水柱波动和气泡溢出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在引流不畅时应进行调整。如出现水柱波动停止,应对停止原因进行及时查找,要求患者进行咳嗽和深呼吸,观察引流管是否有气体、液体排出。引流管如发生堵塞,应重新进行置管。在进行持续性负压吸引时,应对引流瓶和引流管的连接情况和密封情况进行检查,采用持续性低负压吸引,对压力的大小进行缓慢的调节,以无不适感为宜。对患者胸部插管处的进行观察,观察有无皮肤红肿、感染、出血、渗液、皮下气肿、导管脱出等情况,如发生上述情况,应及时给予处理;拔管护理:如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引流后,患者未有呼吸困难、气急症状出现、呼吸音恢复,引流瓶内未有气泡逸出,水封瓶内的水柱波动完全消失或者无明显波动,在夹管24~72 h后进行胸部X线的检查,在显示肺复张和无气胸指征后给予拔管;胸膜固定护理:在硬化粘连剂注入患者胸膜腔前,使用利多卡因注入胸腔,对胸膜进行麻醉。在硬化粘连剂注入患者胸膜腔后,每10~20 min帮助患者变化1次,使药物在胸膜表面均匀分布,在2~4 h后将夹管放开,进行持续性闭式引流。如患者无法耐受或者胸闷加重,则给予开管排气,将胸腔内的多余药物排除,也可重复多次注入药物;疼痛护理:如患者出现剧烈胸痛,则应指导患者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疼痛,或者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对于无法耐受疼痛的患者给予肌注杜冷丁(50 mg)或肛塞双氯酚酸钠(25~50 mg),正常情况下1~2 d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2]。
1.4.4心理护理 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由于矽肺患者的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较低,对疾病认识较差,多数患者会出现抑郁、烦躁、焦虑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使病情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应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患者的病情,使患者了解病情。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的配合医治。
1.4.5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增强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食用水果和蔬菜,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热量、微量元素。保持大便通畅,不可用力咳嗽,戒烟忌酒。
1.4.6康复锻炼 矽肺合并气胸患者康复出院后,应远离粉尘作业环境,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适当进行打太极拳、散步等的户外活动,提高活动的耐受性,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和免疫力的提高,避免屏气、用力咳嗽、抬举重物。
2结果
本研究所选患者经引流治疗,患者的引流时间为3~40 d,平均引流时间为(11.5±3.4) d,配合相应的康复护理,均痊愈出院。
3讨论
矽肺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现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和胸闷症状,部分矽肺患者在气胸发生后未出现其他的症状表现,所以临床具有将气胸和原发病相混淆。且矽肺患者的年龄较高,机体的敏感度下降,胸痛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且气胸部位较小,肺压缩的面积较小,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的气胸体征。所以,应加强对矽肺合并气胸的临床观察,避免误诊、漏诊情况发生。临床对矽肺合并气胸患者进行氧疗,能够有效纠正患者的缺氧症状,对组织愈合也也有促进作用。矽肺合并气胸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加之病痛的折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出现程度不同的悲观焦虑、恐惧情绪,而不良情绪会使病情加重。因此,临床对矽肺合并气胸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意义重大,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配合医治。气胸是矽肺患者在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病后因肺功能下降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主要以胸腔闭式引流为主,同时配合吸氧、止咳、平喘、抗炎等对症治疗。对矽肺合并气胸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感染,避免肺压升高,患者在指导下进行肺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肺功能的恢复,使生活质量提高[3]。本研究显示,我院收治的40例矽肺合并气胸患者,以胸痛、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严重紫绀、大汉淋漓。经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并配合相应的康复护理,均痊愈出院。
综上所述,矽肺合并气胸的病情危急,临床应掌握症状表现准确诊断,并给予有效的处理,在康复期间配合相应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宋桂丹.矽肺合并气胸的临床观察与康复护理中国社区医师[J].医学专业,2011,13(10 ):352.
篇2
【关键词】 膝关节韧带; 联合损伤; 关节镜; 康复护理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通常合并有半月板损伤或是侧副韧带损伤,非手术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是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然而,临床治疗后膝关节不稳定和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1]。随着我国关节镜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应用范围的逐渐推广,该技术被逐渐应用到了膝关节韧带损伤重建和修复过程中,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2-3]。本次临床研究对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关节镜治疗后康复护理的措施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关节镜治疗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2~78岁,平均(54.5±11.2)岁。其中,5例内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后外侧结构和外侧副韧带损伤并发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外侧副韧带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5例内侧副韧带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
1.2 康复护理 患者术后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伸直位使用卡盘式膝关节支具进行固定,抬高患肢并行1~2 h的膝关节冰敷,以缓解患处术后疼痛和肿胀症状。对患者足部末梢肤色、温度和循环状况进行严密监测,避免过紧包扎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畅[4]。术后当天实施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每次5 s,200次/d,共分4~5次完成。踝泵训练方法为:患者有节奏地大幅度屈伸踝关节,且应控制好运动频率,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手术2 d后帮助患者将患肢抬高10°,并逐渐放下,并嘱患者自主进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和直腿抬高运动。将患肢由被动至主动抬高35°,且应控制在45°以内,保持3~5 s后放下,每次持续5~10 min,每隔2~3 小时锻炼一次[5]。
手术1周后可行CPM功能膝关节锻炼,由30°开始逐渐抬高至100°,每天增加5°,同时实施支架保护部分负重运动,每次持续1 h,2次/d。大部分患肢术后会担心重建韧带断裂或松动以及术后疼痛,因而不愿意接受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此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功能恢复性锻炼有助于避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患肢血液循环状态,快速消除术后肢体肿胀,避免发生股四头肌萎缩。手术2~4周后,患者可逐渐增加负重力量,患者负重30%持双拐下地活动,手术4周后则能够完全负重,且无需拄杖[6]。
手术5~7周后,患者持续进行膝关节完全屈曲锻炼以及伸膝锻炼和半蹲屈锻炼,双腿0°~45°伸屈练习,3次/d。手术8~10周后,患者可进行下蹲连续,在床腿处抵住患肢足见,保持身体稳定,分开双足与肩同宽,下蹲过程中双手抓住床栏。手术11~12周后训练方法为:术侧足跟与臀部相接触,并持续数分钟。同时开始跪坐锻炼,即强度中等的阻力固定自行车练习。手术13~18周后,若患者股四头肌力量恢复至正常的65%以上,且关节全范围活动度较好,无积液征象,关节稳定性较好,则可适当进行游泳和慢跑等运动[7]。
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共包括四个阶段,即早期被动练习、早期本体感觉练习、早期完全负重和早期等长肌力练习。针对患者肌肉灵活性、本体感觉、关节活动度、肌力等各个方面,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且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应向患者详细解释训练的方法和康复内容,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患者出院后嘱其定期回院复诊,并接受电话随访。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Cameron制定的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关节镜疗效Lysholm评分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其中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7]。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6~12个月不等的随访,随访结果证实,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髌骨骨折、血管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1例患者髌腱部位发生弹响,且1年后自行恢复。患者Lysholm评分均在70~92分之间,其中,2例为优,8例为良,2例为可,无一例患者低于70分。所有患者关节稳定性都较为良好,仅半腱肌肌腱重建2例患者抽屉试验结果为I度阳性。9例患者关节屈曲度大于120°,3例在90°~120°之间。
3 讨论
膝关节是较为复杂的一种关节结构,其功能和稳定性会直接受到关节内交叉韧带与半月板结构的影响,而且,关节外韧带和肌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8-9]。在膝关节损伤中,膝关节韧带损伤最为常见,一旦受到损伤,会引起肿胀、淤血、压痛以及关节疼痛,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以及生活[10]。及时、有效、合理的功能训练,能够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至损伤前水平,改善关节的活动度,提高关节和肌力的稳定性,及时恢复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之间中断的联系,并为组织提供更多的营养供给,改善膝关节的血液循环状态,本次临床研究在重建较差韧带治疗后,使用伸直位支具进行内固定,从而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和伸膝受限的发生率。术后抬高肢体的基础上进行冰敷治疗,能够缓解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改善肢体末梢血液循环状态,并避免术后并发症。随着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术设备的不断创新发展,在关节镜下实施重建,是当前临床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方法[11]。该种手术方法所造成的创伤小,且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患者病症较易恢复,但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并发症,如膝关节活动首先以及髌骨骨折病症[12]。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极易引发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以及关节积液等并发症。对患者实施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帮助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手术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因而术后康复护理,对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患者关节稳定性、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提高,以及关节运动水平的恢复。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应针对患者心理,充分调动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增强患者的自主参与意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同时与患者、医生进行沟通,让患者了解实施锻炼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保证有效实施膝关节韧带损伤关节镜重建手术。有效、合理、及时的功能恢复性锻炼有助于患者膝关节的快速恢复。另一方面,功能恢复性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之间曾中断的联系,并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为组织提供充分的营养供给,及时恢复和保护正常的关节灵活度和肌力。在重建交叉韧带后,通过支具伸直位固定,能够避免膝关节术后活动受限。肢体术后冰敷抬高能够改善末梢循环,缓解肿胀和疼痛,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性锻炼具有防止关节粘连、改善滑液循环、止痛、消肿的作用,有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功能恢复性锻炼实施前应制定系统的锻炼计划,选择有效、安全的锻炼程序,以改善锻炼效果,保证患者及时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肌力早期训练有助于改善和维持关节稳定行,加强膝周肌力,进而恢复正常膝关节运动的关键措施。在早期康复锻炼过程中强调被动锻炼是最重要的,并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为主,从而减轻患肢疼痛及肿胀,以避免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的发生,同时必须遵循早下地、晚负重的原则。这可有效避免和预防关节粘连、关节软骨缺乏承重刺激引起的退行性变,并减轻了术后制动造成的废用性肌萎缩以及本体感觉的过度下降。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实施治疗后,所有患者关节稳定性都较为良好,仅半腱肌肌腱重建2例患者抽屉试验结果为I度阳性。9例患者关节屈曲度大于120°,3例在90°~120°之间。由此可见,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患者接受关节镜治疗,且术后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有效实现关节功能的正常活动,便于患者进行日常工作与生活,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海燕.膝关节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10):52-53.
[2]林东宁,孙向群,李百川.康复护理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0):1759-1760.
[3] Nelda, McCall,Jodi,et al. Reforming Medicare payment: early effects of the 1997 Balanced Budget Act on postacute care[J].The Milbank quarterly,2003,81(2):1023-1027.
[4]但小红.膝关节韧带拉伤的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6):138-138.
[5]王颖.膝关节韧带拉伤的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2):283-284.
[6] Akkaya N, Ardic F, Ozgen M, et al. Efficacy of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llowing arthroscopic partial meniscectom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12,26(3):224-236.
[7]刘得全,冯华,洪雷.急性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早期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2):719-722.
[8]夏春,黑板昌弘,吉矢晋一.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镜再视观察[J].中华创伤杂志,1998,14(1):176.
[9]吴毅.速技术在膝关节损伤后功能评价和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现代康复,2000,4(1):8-10.
[10] Saitto C, Marino C, Fusco D, et al. Toward a New Payment System for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Part I: Predicting Resource Consumption[J]. Medical care,2005,43(9):844-855.
篇3
[关键词] 康复护理;护士;角色
康复医学是对患者在身体功能、精神和职业上实施康复的学科。服务对象包括残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和以及疾病恢复期患者等。其目的在于使患者减轻痛苦,尽量减少继发障碍,使残余的功能和能力得到维持和强化,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由于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治疗目标和工作方式不同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所以康复护理和临床护理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康复护士以特殊治疗手段和优质服务赚得病人的信誉,充分施展了角色的作用.“角色”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的专门术语,是在社会结构或社会轨制中一个特定的位置,每一种角色只是一个人的一个方面。在康复护理中,护士的角色呈现出了多元化,以下本文予以详细阐述:
1 护士在康复护理中的角色
1.1教练的角色
康复护理的对象是主要是残疾者和慢性病患者,因此恢复患者的残余性能和能力,减轻残疾和因残疾带来的对社会交际、工作以及日常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以使他们能重新回到社会是康复护士的任务.康复护士结合护理工作,把握康复时机,在障碍还未泛起时,制定康复护理计划,采用理疗法,以自动运动为基础的,包括理疗,磁疗,以增强肌肉的锻炼、传统医学治疗、心理治疗、功课治疗等方法,特别是对残存性能强化练习、糊口流动能力练习。如一房距离缺损修补术后第一天因脑拴塞引起肢体瘫痪的病人,在天天作cPT(胸腔物理疗法),针灸,穴位磁疗,穴位推拿的同时,应加强病人的患侧功能练习、辅导器具使用联系,此外,“根据不同性质、程度和种别的患者,教会不同的处理和转移,把握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如预防发生褥疮,呼吸道感染,关节挛缩,畸形和肌萎缩,关节流动能力练习和呼吸功能练习,冠心病预防措施和运动治疗方法等。”
1.2知心朋友的角色
护士应首先接受病人的残疾或疾病,并评估病人对其残障疾病的反应.以真诚、同情和关心的立场,鼓励他们,让病人知道他是全然被接受的个体。籍此病人可获得勇气,以承信自己与凡人的差异之处,而不感觉到羞耻或悲伤.护患关系属于介入一匡助型,两者之间应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激励的合作关系.匡助他人不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应毫无前提地真诚对待,精心护理,热情接待,互相沟通,用真诚的心去感化那已破碎的心,使病人鼓起勇气,面临现实,进步糊口的决心信念。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通过观察病人的言行,准确理解病人的感情和需要,同时通过与病人的交谈和对病人的匡助取得他们的信赖,才能施展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介入我们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唯有此才能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3辅导员的角色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影响健康和导致疾病的因家除生物因素外.还有环境、糊口方式、卫生服务和生物遗传因素。此外,还认为心理状态与躯体性能状态有紧密亲密关系,心理状态影响着健康,心理因素能导致疾病.因此,要把康复对象当整体来考虑,使健康服务不限于解决躯体方面的题目,还要全面考虑精神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需要.在护理过程中,要了解病人心理、糊口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致病因素,健康状态决定因家和不良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结合病人的文化涵养,受教育程度及致病危险因素的熟悉,制定适应各个病人的康复教育计划,如:防止疾病发展的教育,护士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使病人知道更多有关健康和疾病的信息,不是被动接受康复护理,而是熟悉到介入护理的价值,并主动介入;病因预防辅导,我们对冠心病和手术患者利用讲课,个别交谈,图书、宣传册幻灯、录像等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时举办各种不同类型学习班,目的是减少或消除致病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临床预防教育,主要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减轻伤残程度,促进功能性康复和心理康复.”
2 康复护理中对护士角色的素质要求
2.1崇高的职业道德
作为康复护理的护士应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三心,爱心、同情心和耐心,能够充分体谅和理解患者的遭遇和处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面对身心残疾的服务对象,面对生活护理上需要作出巨大努力,语言沟通上需要不厌其烦的患者,面对福利待遇不如综合医院的现状,护士应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2.2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产业与科技的发达,意外事件和交通事故增多,致使残障者人数愈来愈多.在整个疾病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贯串康复的思惟与实践,从早期开始的康复护理对于保护功能,加快恢复和预防残疾起到非常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康复护士的责任是了解病人所面临环境变化.匡助他改正不恰当的适应行为,增强适应能力,并充分利用个人的能力或潜能来达到最大程度的健康(功能)水平。因此,康复护士留意增强康复护理意识,并有健康体魄和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充沛的潜力、饱满的精神,丰硕的知识,如懂得一些物理治疗,功课治疗,心理治疗,语言治疗,运动治疗,体裁治疗和中国传统治疗等知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流动。由此可见,康复护理有自己的特殊性,康复护士在思惟素质,知识结构,技术及技巧方面也需要更高境界的追求。
2.3敏锐的观察力与良好的表达能力
在与病人接触过程中,应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了解病人,运用各种感观获取病人的直观资料。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提出并解决问题,同时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新发生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宣教方法要得体,病人及家属易于接受。对于住院后产生恐惧、孤独、焦虑的患者要给予适当的关心与安慰,用温暖、平近的话语与他们进行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感受,帮助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适应各项制度,建立遵医行为。
2..4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首先,护士要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健康的恬静治疗环境,包括糊口上的恬静感和心理上的安全感。护士要知足病人的生理基本需要,如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营养丰硕的饮食,排泄体内废料等,还需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糊口习惯,多方面知足病人需要,并用康复护理程序解决碰到的护理题目。对病人要热情,真诚。护士的热情,应与非语言的沟通结合起来,表达感情,沟通思惟。非语言的沟通是以人们的步履和立场进行的,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音量,步态,手势,抚摩和眼神等。常常留意观察病人的真实感情,如病人向护士叙述自己的病情或询问治疗时.护士表现出不耐烦或问非所答.使病人感到护士不尊重他,不愿意匡助他减轻优虑,影响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俞晓萍,陈燕梅.《浅议康复科护士的角色》,载《中国临床康复》.1999年第8期,第34页。
篇4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 特点 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22-02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问题重视度的提高,以及传统医学模式的变革,病人的康复护理工作已经由专门的医疗机构扩展到了整个社会当中,护理工作向居民社区推广也是现代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再加上国内人口结构正趋于老龄化,推进社区康复护理进一步走向专业化是当前普通民众的迫切要求。
1 社区康复护理及其特点
所谓的社区康复护理,是社区康复计划的康复策略之一,指的是病者、伤者、残者在社区康复的过程中,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的指导下,社区内部的护理人员以全面康复为目标,针对相关人员开展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整体性康复指导,督促他们科学地进行自觉康复训练,逐渐减轻伤痛所带来的痛苦,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以求最大程度实现病人及伤者的康复。
社区康复护理的对象包括因意外损伤或急性、慢性病所导致的生理、心理障碍者,还有因老龄而导致的机体功能,以及先天性发育不良等等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的人群。针对不同的人群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及其对家庭、社会的参与性。当然,由于此类人群病情各异,而且又有各自的家庭,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复杂,因此,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分散性、指导性以及复杂性;但同时,相对于专业的医院护理工作,社区康复护理具有费用少,效益高的特点,对于病患家属而言更加省心省力,成本也更低。
2 社区康复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区内服务对象的健康情况不同,康复需求不同,决定了社区康复护理工作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别。
首先,对于刚刚痊愈后出院回家的对象,需要对其开展康复期宣传教育,尤其是年幼儿童、高龄老人、产后妇女等等,要对其开展日常行为、个人卫生、休闲运动、康复期饮食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帮助他们开展康复期自身护理,并且引导他们远离不良习惯,还应定期联系其家属,争取服务对象家属的配合。
其次,对于慢性疾病对象,社区康复护理护士需要单人联系一部分康复对象所在家庭,对其康复对象进行专门的定时打针、喂药、翻身、褥疮等护理,另外如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定时监测血压并指导服药、乳腺癌术后做肢体活动指导等等,可根据情况轮流进行护理。
再次,向服务对象家属普及诸如口腔护理、为行为不便的患者开展肢体被动运动、身体清理等等技巧性要求不高的知识,吸引家属参与服务对象的康复工作,与社区护理人中相配合,帮助服务对象更快恢复健康。
最后,对于病情相对复杂而且有复发可能、但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长期住院类康复对象,护理人员应当为其建立特殊护理档案,与社区康复机构的医师等工作人员每天定时检查,如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且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动,为有效治疗作好准备。
3 社区康复护理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在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更有效地更有针对性地为伤者、病者服务。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做好服务区域和对象的实际情况调查工作。先对社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调查,了解服务对象的生存条件;然后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文化层次、家庭生活水平、卫生理疗要求建立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社区服务对象健康档案,选择设置与所在社区相适合的康复护理项目,必要时可与所服务对象签订护理合同。
其次,在社区内广泛进行康复护理宣传工作。树立社区康复护理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是社区康复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社区卫生人员应当全力动员社区领导、民政工作人员、志愿社团等等力量,通过宣传栏、社区广播、以及免费发放易懂易读的社区康复护理手册等等手段,帮助社区居民树立对社区康复护理工作的科学认识,进而将康复护理工作真正送到患者面前,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大程度上的康复护理,帮助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还可以帮助社会专业医疗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加快大型专业医院的床位周转速度。
再次,创立专门的社区康复护理中心,并配有2~3名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以及一定数量的护士。中心护理可由医院调派2~3名,其它人员可由社区内退休护理人员或者通过护理考核的人中选用,当然中心人员无需常驻,只要中心有需要时再具体联系即可,这样在保证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能减轻护理中心的费用负担。医护人员虽然无需长驻,但康复中心必须设立24h全天服务电话,安排有人全天侯当值,以便即时接收护理人员以及服务对象家属的咨询,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如果有条件,可另外开设社区居民咨询热线,由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护师专门负责,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解答社区居民开展日常护理技巧、普通康复常、以及意外伤病的紧急处理等方面问题。
4 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
社区康复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健康环境的建立。因此从事社区护理事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使命,不仅要求其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高水准的康复护理技巧,而且还要求其知识面广泛,有一定的心理疏导水平、教育学常识、营养学知识等等,从维护社区居民健康的角度出发,做到热情为康复对象服务,对社区内的康复对象实施科学护理,不断增强康复对象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配合康复护理工作,以便尽快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5 结束语
目前,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服务对象的好评,但由于社区康复护理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经验还不够全面,还需要更广泛的社会支持以及社区康复护理机构自身的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以便将社区康复护理工作推向科学化可持续发轨道展,为广大康复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苏元英,杨丽莎,覃桂玲,王叶玲.亚健康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社区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13):60-63
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25-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健康教育是护士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积极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我科为康复科,收治对象是工伤后的残疾者、骨科恢复期、老年病及有功能障碍者、慢性病病人等,康复护理措施除一般的基础护理外,均需对病人进行残余功能锻炼,以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我科初步实行健康教育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一下如何把健康教育运用于康复护理工作的一些方面。
1 健康教育的方式
1.1 文字卡片。
1.2 口头讲解。
1.3 提问与讨论相结合。
1.4 示教与指导相结合。
2 制定规范合理的健康教育内容
2.1 康复治疗的宣教重要性。
2.1.1 加强病人对康复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不服从治疗,不认真锻炼,均可导致不应有的并发症,造成或加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2.1.2 康复治疗前将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并将功能锻炼的计划步骤、练习方法、注意事项告知病人,使之了解及掌握,自觉配合医护人员完成锻炼计划。鼓励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及疑问要随时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确保康复治疗的效果。说明所做的治疗项目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鼓励患者报告任何副作用的征象。
2.2 康复护理的宣教内容。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总的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紧密配合康复医学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而进行工作的[1]。它是工伤康复医疗体系整体的一个环节,与康复临床医疗、康复治疗并列,为工伤康复的三大支柱之一,共同为工伤职工恢复其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劳动和社会工作能力提供医疗保障。康复护理宣教能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可促进和巩固效,缩短患者工伤医疗期。康复护理的宣教内容如下:
2.2.1 及转移术:如保持良肢位,轮椅移动,床上移动等。说明保持良肢位可以预防继发性残疾,落实相关安全措施,如防跌倒、防烫伤等。
2.2.2 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技术:翻身拍背防压疮,排尿及排便功能训练,关节活动能力训练,预防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等。
2.3 “自我护理”及“协同护理”的宣教内容。“自我护理”指根据不同疾病、功能障碍程度,在康复护理评估后,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残疾病人,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他们部分或全部地照顾自己,同时鼓励家属参与,以适应新生活,重返社会。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宣教内容:穿衣、洗漱、梳头、进餐、写字、握物等动作训练,假肢、矫形器、辅助工具的使用指导及训练技术等。掌握康复的简单康复技术,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矫正等。
3 职业康复的宣教内容
职业康复治疗就是通过对病人残疾之前职业专长、兴趣、工作、习惯、作业速度、工作技能、身心功能状况和就业潜力及职业适应能力做出综合性分析评定,对适宜参加的工作提出建议,对需进行就业适应性训练者进行就业前训练,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4 《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规讲解
我科收治以工伤病人居多,通常,工伤事故是在患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涉及事故的人员基本上为青壮年,在整个住院的过程中,困扰他们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三大点:①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②担心病情预后不佳影响日后工作和生活;③对工伤医疗保险政策法规系列知识的了解和缺乏[2],护理过程中对工伤医疗的程序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政策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康复的认识,解除思想顾虑,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和护理,为工伤患者全面康复打好基础。为此医院准备最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应的法制法规,用于派发给患者,并为患者讲解其中的条款,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权利,维护了合法权益,减少可社会不安定因素。同时拉近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5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对工作的潜在作用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就会对护理工作充满信心,热情主动,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语言就会有情感,就有亲和力,使患者放松,减轻因患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患者就能很快的熟悉环境,适应病人的角色,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配合医护人员顺利进行检查和治疗。因此,护士自身心理健康对患者的康复起着促进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康复护理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丰富康复护理的内涵,注重早期康复护理的介于,将功能指导与心理疏导、预防和保健及健康教育相结合,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技术[3]。通过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临床护理之后,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增加,有利于病人对护理各项操作的配合。通过健康教育,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健康教育,消除或改变了病人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增强和提高了患者自觉认识和预防能力,让病人充分意识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确保了疗效;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尊医行为,并提高了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8:2
篇6
关键词:精神障碍;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选量表(SDSS);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SIE)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2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7月收住上海市闸北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疾病患者60例,均符合CCMD-2R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经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急性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稳定后,能顺利接受康复护理。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在19~53(38.4±15.0)岁。其中精神分裂症31例,躁狂症5例,酒依赖精神障碍9例,反应性精神症3例,抑郁症12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6个月,平均(4.20±2.80)年。文化:初中及以上28例,高中14例,中专6例,大专以上12例。住院天数100~116(114.60±8.60)d。将60例患者随机抽取,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及治疗前阴性症状量表(SANS)、精神科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选量表(SDSS)[2]——评定差异无明显性意义(均P>0.05)。
1.2 实施方法:2组在接受药物治疗4~6周后,症状处于稳定状态,开始接受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病房护理,试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常规护理按照传统护理模式,另加入无针对性的森田治疗、工娱治疗。试验组康复护理措施包括改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兴趣爱好培养,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和措施。从接受系统康复护理开始到结束,时间为3个月,无脱落病例。其内容为:(1)生活行为的技能训练,精神患者常常生活自理能力差,行为懒散,鼓励患者为自己做力所能及的生活护理。如:早晨6:00按时起床,整理床铺、洗漱,督促患者勤换衣服并自己洗衣;督促患者修剪指(趾)甲;开展日常生活卫生小常识的宣教工作,纠正患者不当的卫生习惯,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条件的可以展开周卫生评比项目,采用抽查检查及评比、奖励等方法激烈患者的信心。并以讲解、督促、培养和强化手段帮助患者增强自理能力,(2)兴趣爱好的技能训练,患者在病区的康复护士的带领下,接受绘画、下棋、扑克、文学阅读、唱卡拉OK等兴趣爱好的兴趣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并不定期地组织病房的文艺活动,康复护士带领患者编排节目,同时在病房中将患者的作品展示出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聘请专业的老师指导,给予患者鼓励,提高患者的兴趣。(3)人际关系的技能训练,精神病患者由于情绪不稳定,容易有起伏,易激动,自私、心胸狭隘,多疑,自控能力差,在住院期间容易产生冲突,轻者口头冲突,重者身体冲突,拳打脚踢等。由于正常的情绪发泄不良,使得精神疾病患者心理负担更加严重,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不安全因素。常规的护理中发生以上情况,往往用处罚的方法使患者了解错误。康复护理的要求是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试验组每周开展情绪管理方式的讲座,教会患者使用有效的方法释放不良情绪,逐渐建立起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并且当班护士需观察患者心理变化,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找患者谈心,化解矛盾。在病房中适时开展人际关系的知识教育,通过教育和心理疏导逐渐改变患者之间的交往能力。(4)就业行为的技能训练(功能恢复),长期住院患者的社会功能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往往时间越长损害越大。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减缓社会功能减退的速度。首先,要求住院患者轮流负责病房整体卫生,协助当班护士管理病房秩序,并帮助不能自理的患者料理日常生活。一般先从简单的轻体力劳动做起,如打扫卫生,搬桌椅,布置病房理的装饰画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患者学习一样有用的技能,使患者恢复回归社会的信心。
1.2.1 评价方法:依照“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RS)、自制的社会功能恢复治疗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选量表(SDSS)、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分别进行评定,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让2组患者每月进行1次填写并评定,其评定时间为6个月,6个月结束后进行总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包括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活动能力,劳动能力4项内容。其中适应能力包括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生活能力的自理程度,遵守制度的情况,冲动行为的控制情况;交往能力包括对周围的兴趣程度,与周围人之间的互动情况;活动能力包括活动量的多少、参加娱乐活动的积极性;劳动能力包括参加公益活动的积极性、料理个人卫生的情况,参加工疗的情况。计分标准为正常、较差、差、很差,分别为0、1、2、3,分值越小,社会功能损害成都越小,分值越大,社会功能损害程度越大。
1.2.2 统计学处理:对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n=30,观察组:n=30)
篇7
关键词:心理护理;临床;康复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提高使疾病的死亡率逐年下降,需要康复的对象日渐增多[1]。康复患者在患有躯体功能障碍的同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躯体和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制约,往往会加重病情[2]。因此在临床康复护理中,帮助患者克服挫折感、增加治疗信心来消除心理障碍,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现将心理护理在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环境安排
患者由正常的社会角色突然变成患者,由于患者对疾病的不了解,比如疾病的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对疾病不正确的认识,担心疾病影响以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担心给家庭造成经济、精力上的负担,以及医院的陌生环境都会引起恐惧、焦虑的心理。护士可以将性格开朗的与消极抑郁的患者安排在同一个房间;康复迅速的与病情反复的患者安排在一起,以方便交流,让患者迅速了解疾病的预后,激发患者积极的心理状态,取得良好的康复疗效。
2心理护理的方法
2.1倾听 护士是心理护理先导者,与患者接触机会多,时间长,可以及时观察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倾听不仅是听懂语言,更重要的是观察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信息,从而真正理解、体会患者的真实感受。患者感受到关注和尊重,便于形成的良好护患关系。
2.2擅用非语言行为 语言信息对人产生的影响仅占7%,非语言行为对人产生的影响占93%[3]。非言语行为包括:面目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势、沟通距离、触摸、语调表情。在沟通时可以适当地给予患者鼓励性的回应,比如点头、目光注视、微笑。在语言、态度和行为方面让患者感受到支持和鼓励。恰当的非语言信息,患者因护士的理解而有共鸣和欣慰,有利于交谈顺利进行、也利于护患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如目光患者可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信息接收的程度。微笑能让人感到抚慰,但若患者正伤心时,微笑则另人反感。当患者紧张时可以把手给患者握,触摸可以让患者感受情感支持与关注。
2.3善于交谈 交谈是临床护士收集资料、建立关系、解决问题的最主要方式。
2.3.1充分准备 交谈前确定初步的问题,选择适当时间、地点,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了解患者的基本背景资料,有助于护士控制交谈过程,抓住主要问题做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交谈效率。
2.3.2提问方式 以开放式提问为主,常用"什么、怎么、如何、为什么"等方式发问,这样引导式发问有利于患者充分发挥,让患者就有关问题、思想给予更详细的说明。如想核实或澄清患者的反应,宜采用封闭式提问,如"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把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2.4恰当反应 在临床调查中有80%左右的患者都关注护士的态度和反应[4]。常用的技巧有:复述、澄清、沉默、共情。复述患者所述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可鼓励和引导其表达想法和感受。当患者勾起伤心事时,如能保持一段沉默,患者会感到护士能体会其心情,鼓励患者宣泄负性情绪,释放内心的痛苦体验。了解患者的痛苦,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
2.5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护士要向患者家属详尽地介绍病情、治疗及预后情况,消除因对疾病无知带来的心理压力,取得家属配合。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家庭成员的关爱是患者康复的巨大心理动力,让家属了解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并尽力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康复训练,让患者感到温暖,保持情绪稳定,提高治疗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
3体会
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通过创造环境、倾听、擅用非言语信息等方法提高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来鼓励患者,使他们能正确面对各种躯体功能障碍,积极参与康复治疗,才能确保康复治疗的成效,最终提高人的生存质量,重返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燕铁斌.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5.
[2]刘润兵,杜美芳,张翠兰,等.浅析心理护理重要性和方法[J].中外医疗,2009,(30):135.
[3]贾玉秀.非语言沟通在多元文化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5):44-45
篇8
【关键词】整体护理;轻中型颅脑外伤;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51-01
急性颅脑外伤是临床上的多发病,轻中度外伤患者经治疗后往往伴有一定的功能障碍,若不加以防治,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社会均造成很大的伤害和压力。通过对轻中度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采取整体护理,患者的功能康复得到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入住我院的80例轻中度颅脑外伤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7-56岁,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40例。病例纳入标准:①颅脑损伤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CT或MRI证实;②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病例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病史及颅脑损伤前已知存在认知障碍或可疑认知障碍患者;②严重视力或听力障碍者;③并发其他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④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1.2 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待病情稳定3周后进行康复护理,整体护理组采用整体护理组采用如下方法护理。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首先消除患者家属的恐惧、焦虑的心理,耐心细致地做好家属入科宣教,并用眼神、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显示出对他们的充分理解和同情,使他们视护士为亲人,愿意向护士倾诉消除或缓解其心理的不良因素,以便他们与医务人员配合,促进患者康复。
1.2.2 保持舒适:在患者伤后及生命体征平稳后48h内保持患者良好的肢,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肩关节外展,肘腕伸直,手指分开,下肢屈曲膝下垫软枕,双足跟垫软圆圈垫,健侧卧位时头部保持自然舒适,健侧上肢自由摆放,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患侧上肢自然放置于体侧,用软枕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患侧下肢放置在健侧下肢前,膝关节呈>90°弯曲,并在膝内侧至足底部置一软枕,患侧卧位时,后背垫楔形软枕, 60~80°倾斜为佳。
1.2.3 生命体征平稳48h后至2周内促醒护理、被动运动、肢体按摩以及膀胱功能训练。采用皮肤刺激、穴位刺激,每天2次,由轻刺激逐渐增强到强刺激。被动活动关节,由健侧到患侧,由近端大关节到远小关节依次进行,上肢做肩关节外展、外旋,前臂后旋及肘、指关节的屈伸运动,下做髋关节内外旋,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屈及足趾的屈伸运动,每个关节每天3~4次,每次5~10遍。按摩患侧肢体,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手法应先轻后重由慢到快,每天2次,每次15~30min。
1.2.4 生命体征平稳1周后至功能恢复,对意识未清醒者继续重复前面的康复训练。对意识清醒者给予心理护理和运动训练,树立患者完全康复的信心,上肢进行举、握、拉运动,下肢增加抬、蹬动作,在患者坐位能够耐受30min时尽早离床活动,进行有依靠的站立练习,每次20~30min,逐渐独自站立过渡到步行及进行上下楼梯训练。
1.3 观察指标: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ithel指数评分,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定。日常生活活动完全完成: >60分,基本完成: 41~60分,部分完成:20~40分,完全帮助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后,整体护理组的Barther指数评分疗效、Fugl-Meyer评定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P
3 讨论
现在康复医学认为,轻中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后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可促进部分神经元再生,实现中枢神经功能代偿和功能组合[1]。颅脑外伤后的前三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过去的康复治疗往往从恢复期开始,但目前的观点趋向于在早期康复训练,并认为康复效果与康复锻炼的早晚有关,与康复训练持续时间关系不大[2]。早期成功的康复护理,尤其对于促进肌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等,尽早使患者生活能自理,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到家庭或重返社会。
随着医疗护理观念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逐渐成为各种护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3]。护理人员掌握整体护理理念,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轻中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提高生存质量。通过本研究,整体护理组患者出院时,Barther指数评分疗效、Fugl-Meyer评定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说明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好。
总之,整体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轻中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强治疗后的功能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Oh H, Seo W. Functional and cogni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rediction tree model versus general model. Crit Care Nurse, 2009, 9 (4):2-22
篇9
【关键词】 脑梗塞后遗症期;康复;护理体会
脑梗塞是我国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之一, 患者死亡率高, 健存患者通常会遗留有程度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口眼歪斜或者半身不遂等后遗症, 而偏瘫的发生率高达60%~80%, 给患者家庭造成相当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1],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康复治疗的68例脑梗塞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为本院2011年1 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康复治疗的脑梗塞后偏瘫患者, 全部患者均经颅脑CT证实, 无意识障碍及严重的智力障碍, 同时均有一侧偏瘫, 全部病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15例;患者入院72 h内根据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 根据Katz分级法ABC级9例, DE级36例, FG级33例。患者年龄分布:
2 护理措施
2. 1 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由于疾病发病快, 患者一般会有头痛、失语以及偏瘫等各种表现, 以及患者对于疾病的不能正确全面认识、对于死亡的恐惧, 大多数患者患者对生活的悲观、失望, 对于疾病的不接受, 出现焦虑、烦躁不安、忧郁、恐慌等不良心理反应, 部分患者不愿配合甚至拒绝治疗, 因此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多于患者及家属沟通, 态度诚恳、和蔼, 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鼓励患者多和康复效果好的患者交流, 增强其信心, 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康复治疗。
2. 2 语言康复 护理人员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语言功能下降情况判断患者的失语类型, 如感觉性、运动性以及混合型失语等类型, 根据患者的具体失语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语言康复计划。 ②强调语言康复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从最简单的单音节逐渐过渡到字、词, 再逐步过度到段落等, 在患者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后, 再逐步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康复训练[2]。当然, 若患者实在掌握不佳, 也可先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训练, 从简到难, 从少到多, 逐步推进。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讲述患者最为感兴趣的事情, 让患者在和谐的语言环境中增强其说话的兴趣。同时根据患者的爱好, 在患者周围摆放患者感兴趣的书籍、图片, 播放患者感兴趣的相声, 歌曲等, 增加对患者的听觉以及语言刺激功能。根据患者的表现及反应适时的转换训练内容, 尽量选择患者感兴趣的内容, 激发患者学习语言的欲望。不断的给于鼓励, 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保持其学习训练的兴趣。
2. 3 肢体康复 功能锻炼在整个康复护理中占据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具体制定锻炼计划, 及早进行肢体锻炼, 循序渐进的过程, 同时配合必要的针灸、按摩, 帮助患者恢复气血运行的通畅。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合患者锻炼的内容, 首先是被动活动:护理人员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 帮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训练。遵循由大关节到小关节顺序, 尤其是必须保证患者的小关节多做运动, 防止肌肉萎缩, 保持其关节灵活性。其次主动活动: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左右翻身运动、摆肩等主动性躯干肌康复训练, 进行双桥运动以防止足内翻, 进行摆腿运动以防止足外翻, 逐步增加其难度, 使患者学会自主翻身、“单桥”运动、由侧卧位向坐位的移动等[3]。最后进行床下活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最后患者要下床直立、单腿扶拐行走直至过渡到独立行走等, 并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适当调整康复计划, 保证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的致残率高、并发症多, 患者恢复慢, 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需要早诊断、早治疗, 临床上脑梗死患者从发病开始起患者均会有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患者的预后效果与患者能否在发病之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康复效果与患者年龄、病因、病变部位、程度、药物作用等多个因素有关外, 越早期介入的康复, 患者的体力、耐力以及肢体运动的协调能力均会有明显的提高。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的康复治疗, 可显著减轻残损程度, 改善躯体运动功能, 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4]。在整个患者康复过程中, 有计划的整体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语言训练、肢体功能锻炼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的对缩短患者的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Ashburn S L A. The Bobath concept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a focus group study of the experienced physiotherapists' perspective.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 2000, 22(15): 665-674.
[2] 郑英华,冯鹏雄,郑纯.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31(3):538-539.
篇10
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需加强治疗和康复护理知识的学习,加强主要照顾者心理护理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关键词]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健康教育;知识;技能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3-0056-03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作为护理场所,护理人员在家庭成员的配合下,为在家中休养的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的一种护理形式,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庭条件下的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我们对共和新社区部分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的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取2007年9月~2008年12月我院120例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为:家庭病床患者的家属;主要照顾者(承担患者的主要照顾任务);年龄大于等于20岁;照顾时间大于等于1个月;意识清楚,与研究人员沟通无障碍。在纳入的照顾者中,男性46例(38.3%),女性74例(61.7%)。年龄范围是20~65岁,平均年龄为(42.0±3.2)岁。120例主要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配偶33例(27.5%),子女52例(43.3%),保姆35例(29.2%)。文化程度:文盲10例(8.3%),小学13例(10.8%),初中50例(41.7%),高中(中专)25例(20.8%),大专及以上22例(18.3%)。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照顾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与患者的关系、文化程度);第二部分为健康教育的内容,共4个方面,即疾病知识、家庭护理方法、治疗和康复护理知识、心理护理知识4大类共17题。采用单项选择,填写时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只回答“是”或“不知道”,统计时按每项的累计人次计算构成比。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14.0建立数据库,用SPSS14.0作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疾病知识方面(编号1~4),疾病的常见症状回答正确和基本正确率合计达90.0%,疾病的危险因素的不正确例数最低,为20例(16.7%),疾病的诱因和可能的并发症的正确与基本正确率较高,分别为94.2%与95.8%。家庭护理方法方面(编号为5~8),安全防范正确和基本正确的合计比例达90.0%,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技能不正确例数为26例(21.7%),患者饮食护理知识的不正确例数最低18例(15.0%)。治疗和康复护理知识方面(编号为9~12):康复护理方法不正确比例最大,为60.8%,远高于基本正确及正确比例,康复运动注意点不正确比例也达到42.5%,疾病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与疾病的防治方法的正确及基本正确率也分别为80.0%与77.5%。心理护理方面(编号为13~17),对患者心理状况的了解和患者情绪的观察的不正确率分别为24.2%和25.8%,患者不良情绪的应对及自我放松方法及技巧的不正确率更高达47.5%和42.5%,照顾者自我情绪的观察的不正确率也高达33.3%。见表1。
3 讨论
家庭病床护理效果最终离不开家庭成员的配合。从表中可以看出,疾病知识这一部分在整个调查表中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和“基本正确率”,说明80%以上家庭病床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对疾病的知识有较好的了解,对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时症状的相关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护士在上门做治疗护理时经常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讲解和教育的部分。
调查显示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在安全防范、饮食护理、应用药物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做得较好。但对被动关节运动、长期卧床患者如何进行床上活动、如何预防肺部感染等技能部分欠缺,提示在上门做家庭治疗护理时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照顾者进行护理技术指导,还要注意通过演示、示范把抽象的不直观的护理知识直观地表达出来,以利于患者和照顾者更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