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概述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护理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综合护理;改善;剖宫产;术后康复;护理满意度
在产科中,剖宫产属于较为常见的妇科手术,主要应用在巨大儿、高龄化、胎盘异常、妊娠综合征等孕产妇中。作为一种有创手术,若术后未能采取正确方式进行护理,产妇伤口愈合时间会延长且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术后恢汀N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康复[1]。现本文主要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60例作为代表,研究综合护理对改善剖宫产患者术后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详细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中,年龄为23~40岁,平均年龄为27.4岁;研究组中,年龄为22~38岁,平均年龄为27.1岁;所有患者均在自愿情况参与到本次调查研究活动。均排除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及不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年龄、体质、病情)对比分析后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有意义。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所需,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在合理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很多产妇术后由于伤口疼痛加之子宫收缩疼痛,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此时,医护人员应该要及时进行心理疏通,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术后各项护理工作[2]。
1.2.2护理 术后大约6、7 h,患者以平卧为主;术后8~10 h要告知产妇半卧位休息,促进肠道的恢复。每间隔2 h,协助家属帮患者更换,保持舒适感。
1.2.3疼痛护理 术后麻醉过后,患者伤口会出现疼痛感。此时,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缓解疼痛的方式。若产妇下腹疼痛且越来越严重,可使用缩宫素给产妇进行静脉滴注,若产妇宫缩情况良好,及使对滴注速度进行调整。若产妇手术切口疼痛,可正确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与其交谈孩子情况,告知孩子很健康,分散产妇注意力,减轻伤口造成的疼痛感[3]。
1.2.4饮食护理 帮助患者家属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并严格执行,确保产妇术后营养的摄入,饮食应以清淡为宜,促进肠胃消化,防止便秘[4]。
1.2.5活动指导 鼓励产妇及早下床活动,运动以慢步走为宜,促进肠胃恢复,防止长时间卧床发生静脉栓塞以及肠粘连,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早日出院[5]。
1.3效果评价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率率=并发症例数/30×100%。最终的治疗满意度可分为满意、非常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治疗总体满意率=(满意+非常满意)/30×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获取的数据均使用SPSS 22.2软件进行计算,最终计算结果如果P
2 结果
2.1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之后,对照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9.1±1.2)d,研究组为(7.0±0.8)d。对照组有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率为10%;研究组有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率为3.3%;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的护理总体满意率(96.3%)要比对照组要高(83.3%),组间数据对比具备显著差异(P
3 讨论
在产科手术中,剖宫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术,它可帮助生产困难的产妇顺利完成生产,保障母婴安全。但该手术属于一种有创手术,伤口较大,术后产妇出现疼痛感,若护理不当,将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影响预后。为此,采用良好的护理措施显得极其关键和重要[6]。综合护理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模式,它从心理、、饮食、疼痛以及活动等方面对产妇进行全面指导以及护理,及时消除产妇不良情绪,定时协助产妇更换,增加舒适感,通过科学的饮食计划确保产妇得到充足的营养摄入,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缓解术后造成的疼痛感,并科学指导产妇进行术后活动,促进产妇快速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之后,对照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9.1±1.2)d,研究组为(7.0±0.8)d。对照组有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率为10%;研究组有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率为3.3%;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王莉娟.剖腹产术后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5,16(11):773-775.
[2]李少琼,聂玉敏,伍靓.浅谈对剖腹产病人的整体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5,17(02):990-993.
[3]苏晖,高军,杨艳秋.92例急症剖宫产产妇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4(02):190-192.
[4]虞风英.剖腹产术后病人的临床护理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2(15):44-46.
篇2
关键词:辅助器具;养老机构;康复护理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江西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10.9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3.45%。有数据显示,该省自2005年开始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主要表现为高龄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加及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不断增加,这些都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现阶段,高龄老年人的康复护理成为社会、医院及政府关注的重点及难点,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辅助工具在老年人功能康复中的重要性,这也使更多人看到了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应用的广阔前景和应用价值[1]。本文主要探讨江西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情况。
1 老年康复护理的概述
"十二五"开展以来,江西省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截止2014年底,全省各类养老机构达到1730余家,床位超过17.4万张,其中有550家养老机构和各类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服务合作。通常所说的养老机构主要有:敬老院、荣军疗养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
1.1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 目前,老年人的功能障碍大多数是因老年各类疾病所导致的,还有一些则是因老化过程,即衰老所造成的。老年人的功能障碍主要有这些:感觉和运动障碍、机体脏器功能、骨关节和肌肉功能障碍、语言沟通和交流障碍、精神、心理、活动能力障碍与社交能力局限等。现阶段的养老机构中,高龄老人比例相对较大,大多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特别是运动功能障碍、视听障碍,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强[2]。
1.2康复护理概念 当前,康复护理已成为功能障碍老年人康复治疗中重要组内容,在养老机构各种服务中,康复护理已被纳入新时期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3]。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已明确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主要有肢体康复、日常活动、康复效果评估、群体康复方案和个体康复方案制定等。在辅助器具的应用上,主要是指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在最新出台的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标准中,除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外,还新增了个人移动类、防护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及相应护理服务。先进的辅助技术和适用的辅助器具可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优质化服务,也使得老年康复护理更为人性化、个性化,在养老机构的康复护理中应加大投入,提高应用效率。
2 辅助器具在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1辅助技术的概念 辅助器具是现代辅助技术中一个重要组成,广义层面的辅助技术主要指辅助器具的研发与服务两个方面[4]。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辅助技术的认识日益提高,其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现阶段普遍观点是,辅助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硬件和软件方面,即器具和应用方法;②服务方面,适配与供应服务;③系统方面,主要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管理。辅助器具是辅助技术实际应用的一个载体,依据相关标准,辅助器具根据其实际功能分成12个大类、93个次类。通常而言,凡可有效解决或克服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改善和提升残障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的器具均属于辅助器具,比如:电子耳蜗、拐杖等。辅助器具的使用对象不仅单一指残疾人,而高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也是重要的适用对象。
2.2关于老年人辅助器具 大多数辅助器具可适用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主要包括这几类:移动类、视听类、防护类及生活类等辅助器具。根据南昌市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924名残疾人开展残疾等级的鉴定和康复需求的评估,通过集中和社区个别评估法,获得的康复需求评估结果表明,级别和类型差异的残疾人士对辅助器具的需求情况分别为:视力方面77.4%、听力方面75.6%、肢体方面74.3%,尤以语言、智力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最少。从该市残疾人的辅助器具需求情况看,视听功能障碍者对辅助器具需求最高。
3 强化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原则和对策
3.1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为提高养老机构康复护理的水平,及提升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应确保各类辅助器具能遵循人体活动规律,满足人的生理功能[6]。具体而言,需要遵循这几个原则:①遵循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选用辅助器具,养老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经专业评估后选用合理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护理。比如:设计具有在紧急状态下预警及求救的辅助器具,在老年人跌倒、心脏病突发等情况下可迅速和医疗中心联系;再如设计适合视力障碍老年人的语音测温计、语音血压计等;②严格遵循必要即最简原则,也就是尽量选用简单,适合老年人力量大小的辅助器具,且以临时应用为主,通过临时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最大限度解决存在的问题;③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应用教育,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老年人没有掌握辅助器具的正确应用方法或使用不当,即便极为适配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也会造成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会导致辅助器材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而,需要告诉老年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维修方法。
3.2强化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对策 根据当前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以及配置率不高的情况,可从确立养老护理人员新标准、强化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老年辅助护理课程的改革、专业人员进驻及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来有有效解决。
3.3积极引进辅助技术人员入驻养老机构 辅助器具的康复护理服务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养老护理人员的职责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而仅仅依靠培训来获得辅助器具相关知识是很难为老年人提供系统性康复护理服务的。一些辅助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也有些并非随买随用的产品,而应要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情况,开展需求调查、适配评估、量身定制及跟踪随访等工作。所以,科学合理地选用辅助器具还应有专业人员入驻养老机构以提供全面的服务。
4 结语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要求社会、国家及家庭充分重视老年人的权益,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实际需要,积极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新时期,为促进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应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科学合理应用,加大投入,培养护理人才,提高辅助器具的适配率,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化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1,(05):32-35.
[2]屠其雷.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10):134-135.
篇3
【关键词】 癫痫;患者;康复;护理
1 概述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病症。表现为突然发作,自动终止,反复出现一时性的运动、感觉,行为、知觉或意识方面的障碍,且多伴有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改变,病程较长,病势缠绵难愈,部分患儿可有智能落后,呈持续状态者预后不良,癫痫以4―5岁儿童较多见。
癫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表现为抽搐、精神行为异常、伴有意识障碍,是多种原因引起大脑神经元反复异常的阵发性超同步化放电。反复发作无论在体质上、智力上、精神上给患儿带来较大的影响。小儿癫痫是小儿时期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难治型疾病之一,其发作不分时间、地点,同时也非主观所能控制,一旦发作,危险性大,给小儿带来很大的伤害和身心痛苦,同时由于癫痫是慢性病,如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恶化,对儿童神经功能的缺失具有重要的危害,影响儿童身体发育和认知功能。小儿癫痫的康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专业,对于小儿癫痫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2 小儿癫痫康复护理的影响因素
小儿癫痫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其康复与很多因素相关,必须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树立治愈信心,才能更快康复。正确的护理和照顾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消除诱因,避免癫痫的发生,如情绪的变化可能诱发癫痫的发作,长时间的玩游戏机、看电视、睡眠不足、饮食过多也可诱发癫痫的发作,饮食起居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由于儿童大部分时间处于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中,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更有助于其康复。
2.1 家庭的关心和照顾 在家长的配合下,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消除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增强抗病信心,加强智能训练,对改善癫痫的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平时应注意避免引起发作的各种诱因,例如饮食过量、饮水过量、睡眠不足都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平时注意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另外,过度精神紧张、激烈的体力劳动等常常导致癫痫发作,小儿居室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防止噪音和恐吓以预防惊吓,以及注意其动作行为安全,都是平时值得注意的预防措施。
有的家长因为存在可能长期护理的烦恼、药物的副作用等等诸多问题的困扰,而性情焦躁,有时因过度注意发作而夸大程度,医生据此增加药物,因而可致意外。平时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规律的生活、正常进餐,避免可能的诱因,这些对康复效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2 学校的理解和特殊照顾 患癫痫的孩子能否参加体育活动,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其实,只要是发作不大频繁的病,都可以参加体育活动。实践证明,孩子如果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减少发作的次数。但要注意运动量不能太大,注意休息。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兴趣而选择相应的体育活动,例如幼儿可以参加一些游戏、拍皮球等,年龄稍大一些,可参加武术、体操、各种球类活动;如果有成人在旁监护,还可以参加游泳。
在小儿癫痫康复护理方面,应注意合理应用药物,坚持长期规律服药;灵活应用中成药、汤药、辅助按摩、针灸等各种治疗方法,完善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护理等对小儿癫痫的预防、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对小儿癫痫患者实施护理的对策与建议
(1)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开展癫痫儿童患者的家庭干预是有效地、积极的、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癫痫儿童家长癫痫相关知识,提高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改善癫痫儿童家庭的家庭环境、促进癫痫儿童的全面康复;正确指导癫痫儿童家长合理用药,正确认识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不仅是医疗卫生人员的义务,同时也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具体体现,重视癫痫儿童家长的对待患儿的心态,树立积极的稳定的心态,促进癫痫儿童心理等社会行为的康复,使癫痫儿童更好的回归社会。
(2)强化家庭支持力度 家长应努力控制发作诱因,如高热、惊吓、紧张、量等;不宜吃兴奋性食物如巧克力,劳累、情绪激动、饥饿、饱食、饮水过忌食牛羊肉、无鳞鱼及生冷油腻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患儿体质,增加患儿的自信感,使患儿感觉自己可以和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平时注重与患儿以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如抚抱婴幼儿,陪其做游戏,同年长儿思想交流,以满足患儿感情上的需要,唤起患儿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3)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指导患儿及家庭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动员与患儿关系密切的人参与对癫痫患者的管理。例如患儿的老师、校医、朋友等。主动联系患儿老师,了解患儿在校的学习情况,和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情况,目的旨在调动老师,为患儿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协调患儿与老师、同学、亲友间的关系,让孩子有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校园活动的机会,让孩子形成良性自我概念,获得成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培养自信的个性。
4 结论
小儿癫痈是一种病程较长的顽固性疾病,无论西医治疗或中医治疗,规范化护理是其康复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儿癫痫患者受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偏见等因素的影响,使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得到正规护理,加强小儿癫痫护理的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波.小儿癫痫持续状态7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4):23―24.
篇4
【关键词】血管外科;静脉曲张激光闭合术;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03-01
下肢静脉曲张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药物和弹力袜作为静脉曲张保守治疗的主要手段,只能延缓病情的发展而不能治疗静脉曲张的病根。医学的发展使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越来越微创。微创手术的应用使得过去需住院一周时间缩短到只需要两天,大切口多切口变成了微切口少切口。但微创手术只适合早期的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激光闭合术(静脉EVLT技术)是应用半导体激光传导的特性,将细细的光导纤维穿刺进入血管内,通过传导激光,从而达到精确损毁血管内膜,是静脉纤维化达到血管闭合的目的。迄今为止,EVLT激光治疗术是治疗静脉曲张损伤最小、操作最简便、方法最安全、名副其实的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广为应用,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静脉曲张激光闭合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术后护理也是帮助患者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术后护理
1 放置
术后护理取仰卧位,患肢下垫软枕将足部抬高15-30度。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做足的背跖屈活动与小腿伸屈运动,利于下肢静脉回流。
2 生活护理
加强锻炼,减去多余的体重,这样可以减少静脉负担,在睡觉时抬高患肢可以减少水肿。静脉曲张患者要立即戒烟,因为抽烟会使得血压升高及动、静脉受损。要避免服用避孕药、避免穿过紧的衣服及高跟鞋、翘二郎腿及久站久坐。
3 饮食护理
术后6h可进流食,无恶心呕吐,可进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鼓励患者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4 运动护理
术后第一天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定时更换。术后缺少活动,会使下肢血液处于相对滞缓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容易形成。患者应通过主动和被动的收缩下肢肌肉,促进静脉内的血液向心回流。正确的活动方法包括:用力伸足、屈跖,以收缩小腿肌肉;用力伸膝,以收缩股四头肌;被动按摩小腿等。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适度活动。每12h下床活动1次,每次5-15min,活动量以患肢不发生穿刺点渗血及切口疼痛为宜。老年患者可推迟下床时间2d,卧床时适当活动膝关节;限制剧烈活动、久站,避免双足下垂、双膝交叉,以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
5 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包括皮温、颜色、动脉搏动、感觉及活动情况。并且注意是否有皮肤烧灼伤、肢体肿胀、局部有无红肿压痛感染等征象。术后部分患者沿大隐静脉有条索状硬结,属正常反应,一般在数周内消退。检测血压、脉搏、呼吸。
6 康复训练指导
术后协助患者床上被动活动。6h后指导患者自主下床行走,行踝关节伸屈或跖屈运动,2次/d,5-15min/次。[2]术后一周指导患者行直腿抬高运动,平卧或坐位应膝关节伸直,患肢缓慢抬高30度,再慢慢放下,反复练习。运动应以患肢能耐受为宜,并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久站久坐及热水浴。[3]
7 弹力绷带护理
应用弹力绷带自上而下包扎,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并保持合适的松紧度,以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和保持足部正常皮肤温度为适宜。因此,术后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包括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并行双下肢对比,并询问病人弹力绷带包扎情况,一般术后6h可松绑一次,观察伤口情况及减轻压力,防止末梢缺血。弹力绷带一般维持到拆线后改穿医用弹力袜,更有效促进静脉回流,增加手术效果,预防复发。
8 并发症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曲张术后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应嘱患者抬高患肢制动,以防血栓脱落至肺栓塞。督促患者在下肢效消失有感觉后,及早进行足背伸展活动,促进血液回流。并鼓励患者术后24h在弹力支持下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及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由于激光治疗是温度高,致小腿隐神经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损伤,患者感觉小腿局部有麻木感或感觉障碍,可给予维生素B等神经营养药及理疗,术后1-3月症状消失。[4]
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沿大隐静脉条索状硬块,有牵拉感,多于术后2-4周消失。[5]
皮肤灼伤一旦发生,通过换药7-10天能愈合。
9 健康教育
9.1指导下肢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适当行走,每天4-5次,每次30min,速度为每步1-2s,
9.2 保持良好的习惯,避免复发静脉曲张 睡前养成热水洗脚的习惯,可消除疲劳,有利于睡眠,更能活血化瘀,忌用冷水洗脚;保持患肢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碱性肥皂或沐浴液洗澡;戒烟,坚持适量的活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习惯性便秘者睡前饮白开水一杯或口服轻泻剂,避免长期长时间蹲位。
9.3 出院指导 术后10-14d返院拆线,拆线后行医用弹力袜弹力支持3-6月。正确使用医用弹力袜及其保养。适当体育锻炼,增强血管壁弹性。平时保持良好姿势,避免久站、坐时双膝交叉过久等,休息卧床时抬高患肢,行走活动时行弹力支持。避免过紧的腰带衣裤,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肥胖。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引起复发。术后1、3、6个月各复查一次,超声检查确定治疗的静脉是否闭合。[6]
小结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精确损毁血管壁,使其闭合并纤维化,达到治疗目的。其目的是在取得与手术疗效相同或更好的同时,降低手术风险率。并较大的减少手术创伤的程度,同时考虑患者对美观的要求。术期的康复护理可使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保证手术成功。术后放置合适,一般护理,包括生活、饮食、运动护理,指导正确的肢体恢复锻炼,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病情,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指导,在患者恢复健康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冯英,杨月玲,张丽萍,等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65例术后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4):45.
[2] 黄淑萍,魏树华,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康复护理.中国实用医学,2008,3(10):175-176.
[3] 王桂玲,孙丽波,王江滨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围手术期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64-265
[4] 王深明,性静脉疾病的外科治疗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6(20):371
篇5
【关键词】舒适护理;外科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46-01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行业品质提升已逐渐成为现代医疗竞争的核心优势,各大医疗机构纷纷对护理品质投以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适时加强护理品质,为我国医疗机构及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舒适护理作为新时代下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它提倡在医护关系中将病人当做主导者,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且深入人心的护理。下面对舒适护理在临床医学及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作详细论述。
一舒适护理的概述
舒适的基本定义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疼痛的状态。从病人住院需求角度分析,病人因病住院后最希望得到的两大需求是治疗和舒适,治疗是医生给予的,舒适则由护士承担。舒适的最高要求是生物个体感觉自身体力充沛、精神舒畅,心情放松,生理和心理两个方便都能得充分的满足。从舒适概念递推舒适护理,可得出以下结论:舒适护理是一门护理学科,研究对象是护理活动,希望通过护理活动来放松病人的心情,使病人在心理、生理上都达到愉快的状态,保持心情舒畅,并适当减少疼痛,便于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达到尽早康复、出院的目的。
比起其他护理方式,舒适护理具有易懂、务实、迅速的特点。首先是易懂,舒适护理能利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来减少患者的疼痛与不适,常见的如调节室内光线,减少光线对患者眼睛的刺激等;病房内轻声说话,不打扰病人休息等。这些简单、易懂的行为都能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养病环境,使其感到舒适。其次是务实,舒适护理要求利用适当的护理措施来获得效果,让患者满意,并感到舒适。舒适护理能切实解决患者遇到的生理、心理难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最后是迅速,舒适护理要求利用最快捷的方法在第一时间内消除患者身体的不适,如减小疼痛等。
二舒适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
本文现以肝癌介入治疗为例,对舒适护理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与应用效果作详细分析。
1、临床治疗资料和治疗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该次实验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最近两年内在某医院接受过肝癌介入治疗的100名老年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共58名,女性患者42名。在58名男性患者中,年龄最高的有82岁,最低为65岁;女性患者中的最高年龄为86,最低66。在所选取的100名老年患者中,其中有50人采用了舒适护理方法加以护理,将其视为对照组;剩余50人采用了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将其定为观察组。
1.2治疗方法
1.2.1护理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中所采取的外科护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即常规护理法,另一种为舒适护理法。
(1)常规护理法
所谓常规护理法是指护理人员按照常规饮食规律、疼痛情况等对病人进行常规性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饮食、疼痛、胃肠道和肝功能损害康复护理。
(2)舒适护理法
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区别极大,它在护理时会重点控制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患者的心理护理。实际护理时,护理人员会照顾到病人情绪,会尽心尽力的待好每一位患者,给予其必要的关心和体贴,并采取务实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减少患者疼痛,让患者保持身心愉悦;二,患者的生理需求。舒适护理会依据病人实际情况来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会适当调节病房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纤,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三,环境舒适。舒适护理会每天都对病房进行清扫,保持病房的干净和整洁,并且在同一个病房中,病床与病床之间会设置吊帐,利用吊帐将床位隔开,保护了患者的隐私。
1.2.2临床疗效评价
(1)显效
临床症状缓解明显、肝功、凝血系列、血常规有小同程度改普,AFP小同程度的下降。
(2)有效
临床症状缓解明显,肝功、凝血系列、血常规、AFP无变化。肿瘤缩小25%-50%。
(3)无效
临床症状缓解小明显,实验室检测无改普,肿瘤增大25%以上,或发现远处转移。
1.2.3统计学方法
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将实验中得到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汇总,随后利用相关的统计学软件对实验得出的统计结果进行X2检验,分析出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如下。
2、应用效果分析
2.1临床治疗结果展示
实验中所采用的两种护理方式所对应的护理效果如表1。
3实验结果讨论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舒适护理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比常规护理效果要好,且舒适护理过程充分体现出了人文内涵,体现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舒适护理理念及护理方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不仅可帮助患者治疗,使其早日康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愉悦感,保持其心情顺畅。对于人类来说,追求最大化的舒适感是天性使然,尤其是对于身患疾病,身处病痛中的患者来说,追求舒适性天性的表现会更加突出。基于此,护理工作的唯一目的便是找出影响患者舒适感的原因,并保证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前提下,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舒适感影响因素,减轻患者住院休息中的不适,实现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是医院住院治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保证医院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篇文章对舒适护理在外科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作了详细分析,指出舒适护理在临床治疗中占据重要位置,比起常规护理方法更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郭红霞,吴晓燕.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 2008(23)
[2] 向双琼. 舒适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18)
篇6
[关键字]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临床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这和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直接的关系,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通常会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方式,本文结合实际的临床经验分析了具体的治疗方式和治疗心得。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希望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高血压脑出血概述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脑血管疾病,是高血压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在我国属常见多发病,国内神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年发病率为50―80/(10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严重威胁着老龄化社会中人民的健康。高血压脑出血部位依次为壳核、大脑半球皮质下、丘脑、小脑及桥脑出血,其中壳核出血常见,约占60%。通常出血后20―30 min血肿形成,出血逐渐停止,6―7 h后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血清渗出及脑水肿,此种继发性损害往往较出血本身更为严重。这即是当前采取早期或超早期手
术治疗的重要依据。目前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比较认同的是及时的微创治疗(高压氧)配合内科以及其他治疗。
二、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临床治疗
2.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了一定阶段的40个临床病例,患者的年龄在35到78之间,其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占有17例。患者经过急诊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并符合各项治疗防范,患者的发病时间在1到12小时,平均的发病时间为3.2小时。
2.2 院前诊断
在患者进行内科临床治疗时,要进行院前诊断,确定患者的病情状况符合内科治疗的标准。院前诊断的标准为突然发病,进展较快,同时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明显升高,出血量大者意识存在着障碍,并伴有偏瘫症状。
三、内科治疗的方法
3.1 常规的内科临床治疗方式
患者要保持平静,患者家属不能搬动患者,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对于发病患者要以就地抢救为主。要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和鼻腔内的呕吐物和异物,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避免出现呼吸窒息的现象,同时要把患者的头部抬高大约20度,并及时的输氧。及时进行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并保持足够的营养支持。要患者维持适当的,防止患者出现肢体的损伤或者畸形,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和严密监测生命特征变化情况。
3.2对症治疗方式
所有患者均采取内科保守疗法,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实施相关工作,如止血、脱水以及降压等,具体操作如下:对患者的症状予以明确之后给予适当的脑细胞营养剂,如哌拉西坦100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的时间为1 天 /2 次。实施脱水处理时利用适当的 20%甘露醇快速静滴,如果患者的肝功能严重损害可利用甘油果糖进行脱水处理,如果患者脑水肿严重,则可以用呋塞米进行间断静注。
四、护理方式
护理方式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因此要给予患者舒适的护理,这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下面详细阐述具体的护理方式:
4.1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首先要调整室内的湿度和温度,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要对患者的房间进行定期的清扫,保持房内的空气清新。房间温度与湿度一般在 22-24℃和 55%为最佳。同时要防止出现患者的感染情况,对于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衣物、药品等及时的清除,保证环境的整洁干净,注意无菌环境操作,避免出现患者的交叉感染。
4.2心理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患者对于内科治疗结果抱有极大的希望,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初次治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害怕,因此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劝解,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内科治疗的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以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
4.3生理护理
首先,要让患者充分卧床休息,休息时要采取仰卧位,抬高头部 15―30°。尽量让患者睡在气垫床上,并帮助其每2h进行一次翻身。如果患者有躁动症,可以把床档加高。其次,要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患者进行输液,穿刺时尽量一次成功。如果患者有偏瘫则要避开患肢进行输液,在对甘露醇进行输注当中可以进行局部热敷。同时,护士在输液当中要提高巡视力度,对患者的各种疑虑进行详细解答,遇到昏迷、意识障碍抑或药物过敏的患者,则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再次,要做好患者的基本护理工作,如口腔和皮肤等的护理。在制定
并实施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计划当中,要从患者的实际患肢情况出发来进行,要求制定的计划要有针对性,并对患者的肢体被动活动以及关节被动活动进行指导。如果患者有语言障碍则可以利用有效方式,如写字和手势等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表示尊重患者,而且还能够让患者的心理舒适。最后,要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对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定期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包括按摩、针灸以及推拿等,让患者早日进行肢体锻炼,加快患者的康复效果。
五、结果讨论
通过对40例的患者进行内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5.6天,基本痊愈的患者有20例,同时有11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地采取措施降低患者的脑颅压和高血压,其总体的治疗率达到了87.5%,其致残率、死亡率较低。在内科临床治疗中,发现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关键,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脱水治疗,尤其是对于心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以甘露醇的治疗效果最好。
六、总结
总而言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断增多,这也为其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践显示,采用内科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舒适的护理也有助于提高康复速度,同时降低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在内科临床治疗中,关键是控制脑水肿的出现和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神经细胞的死亡,这也是内科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罗凤琼;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护理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
(1).
篇7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同时,老龄人口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如此迅速的增长速度,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的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概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以社区为中心,养老服务由社区为依托的各种社会力量来提供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老人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由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其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自己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能够自理的老年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结构主要包括:(1)老人日间护理中心。主要是为白天缺乏家人照顾的体弱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护理、生活照顾等方面的服务,如膳食、个人卫生、健康护理、护送看病等。(2)老人医疗保健中心。为老人提供送药、体检、心理咨询及疏导、康复护理、健康调查跟踪及养身保健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服务。(3)老人家务服务中心。到老人家中提供各种家务服务,如做(送)饭、居家清洁、料理家务、帮助购物、维护维修等。(4)应急救援中心。主要是开通24小时老人服务热线,并建立事故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紧急处理老人遭遇的各种意外生活事故,有效地进行危机的干预。(5)老人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是集文体、教育、社交与日常生活辅助于一体的服务场所,满足老年人对文体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二、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得到日益重视,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实现福利社会化的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民政部门以社区服务为平台,致力于推广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事业,鼓励社会承担部分养老责任,为社区养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作体系,各地区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管理、服务方面也已经具备了一套比较系统、规范的管理方法。各地正努力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部分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了设施服务、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保健、文化娱乐、参与社会以及权益保护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社区养老服务格局。截至2002年,我国的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已达到23.8万个,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15.8万个,社区服务志愿人员900多万名,民办社会福利机构1600余家。根据2005年全国范围的城乡老年人口的抽样调查,71.9%老人希望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
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还只是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各项职能还不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社区居家养老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撑。比如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地位尚未得到承认(如在登记注册方面受到限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扶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此外,为了促进民间资本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政府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二)社区居家观念落后,服务意识相对薄弱
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没有认识到我国城市养老职能已经由以家庭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社会为主;没有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是未富先老国情的需要;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认识不够,服务意识相对薄弱。
(三)政府职能不清,政社未能真正分开
由于我国的改革正在进行,社区服务发展在总体上仍属于政府推动型,社区养老服务还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同时,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中也出现职能缺位的现象。表现在:第一,基层社区组织责权不一致,街道办事处作为区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由它承担的职责,又把居委会当作政府部门的延伸,经常给居委会分配任务,致使居委会没有精力为居民办实事。第二,政府职能缺位。从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状况来看,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是不够的,主要表现在对非营利组织的培育不到位、投资社区养老服务的民间资本所应享有的相关优惠政策不完善等。
(四)资金短缺,资金来源方式单一
从目前的情况看,社区管理资金来源有限,主要是民政局投入,资金严重缺乏。这些经费对居家养老工作的启动,为一部分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若要提供较为全面的居家养老服务,无疑是“杯水车薪”。
(五)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不完善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设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老年服务设施设计不合理,适用性较差;其次,服务设施不够齐全,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第三,基础设施较差,配备也比较单一。
(六)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服务内容过于简单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区管理及服务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社区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社区工作的岗位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第三,专业化的服务项目较少,医疗护理、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专业化服务迫切需要开展。
三、完善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针对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应加快老年人权益和老年社区建设的立法,对其发展做出长期规划。同时,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支持程度。政府应从宏观的角度制定各项支持社区养老的政策,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用房优惠政策、养老服务设施收费优惠政策、减征或免征社区兴办老年服务福利事业企业所得税、放宽注册条件、免交注册手续费等,政府应建立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项目的财政支持计划、城市公建配套法规、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章以及社区养老服务实施管理规章等。
(二)加强社区居家养老的理论研究,改善居家养老的观念
养老方式的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应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加强养老方式,尤其是新型居家养老方式的研究,从科学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分析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提供预测和规划的工具。同时要转换思维,改变居家养老的观念,增强对社区的主体感和责任感,使社区内的居民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产生一定的感情和归属感,自觉将自己融人到社区的集体中,并对自己居住的社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社区服务的思维模式的培养和转变将更有利于社区居家养老的健康发展。
(三)明确政府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定位,政社分开
政府应退出社会福利服务生产领域,其角色转换为社会福利的推动者、提供者和监管者。政府要明确自身在开展社区养老中的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功能。同时,政府应摆正自己和社区的关系,政府只能是参与,并且其参与行为应该是启发式、动员式的政策引导,而不是替代。政府应当从不该管的职能中退出来,并将这些职能还给社区组织。政府要把社区养老服务所划拨的资金真接交给社区自己管理,政府只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社区要积极协调社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负责管理社区养老服务的总体事务,自主地开展各种活动,调动社区中的财力、物力、人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而非单纯地完成政府指派的任务。
(四)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
要建立以社会筹集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的投资发展体制。继续扩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养老事业,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捐资、捐物或提供无偿服务。同时政府应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适当加大对社区养老的资金投入比例,兴建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形成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实行有偿服务、抵偿服务。这样既实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又满足了社区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同时也能吸引私人投资,拓宽资金来源。
(五)完善社区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尤其是医疗康复设施
完善社区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改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使用功能;其次,要完善医疗保健康复设施,开展保健康复、常见病预防等知识讲座;再次,完善社区老年文化体育设施。
篇8
关键词:昆山市;公益项目;阶段评估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045-02
一、概述
(一)背景
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花溪社区位于花桥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地带,辖区内户籍人口5 355人,截至2012年3月10日,患各类大重病的居民有61人,涉及家庭59户,病种涉及尿毒症、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淋巴瘤、重型糖尿病等。
(二)服务对象描述
1.服务对象
本项目旨在为社区内300名大重病居民及其照顾者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并根据需求进一步扩大受益对象。因为受条件限制,未获得服务对象个人及家庭更为详细的资料。白血病1人;膀胱癌1人;鼻癌1人;肺癌4人;肝癌1人;宫颈癌1人;红斑狼疮4人;结肠癌1人;淋巴癌1人;鳞癌1人;脑瘤3人;尿毒症2人;癌6人;食道癌2人;胃癌8人;血友病1人;细胞癌1人;胰腺癌5人;直肠癌2人;其他5人等。
2.大重病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重病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医疗知识层面。大重病居民及其家属,往往通过病友介绍、朋友打听等渠道获得一些零碎的康复方法,缺乏较专业、系统的康复知识;二是心理层面。大重病居民和家属生活态度普遍消极;三是社会参与层面。大重病居民和家属生活质量低,不愿与社会接触。
3.服务对象需求分析
减轻心理压力:大重病居民及其家属由于病痛的折磨,生活态度消极,较普通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消极等负面情绪,抑郁、自我封闭,缺乏对生活的信心,往往成为这一特殊群体的“并发症”。
获取康复护理知识:大重病居民及其家属,往往通过病友介绍、朋友打听等渠道获得一些零碎的康复方法,缺乏较专业、系统的康复知识。
提供经济支持:高额的治疗费用对每一位大重病患者及其家属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特别是对原本家庭经济情况就比较困难,又没有相关医疗保险的家庭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家庭困难的患者往往由于经济问题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期。
提供适当临终关怀服务:目前多数大重病患者服务多注重身体康复,缺乏对大重病患者临终服务的直面关怀。此次是对临终关怀服务的一个尝试,希望摸索出符合本社区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
(三)项目的设计框架
1.明确机构服务理念
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为花溪社区大众病患者及照顾者提供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相关服务。这些服务对象首先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经济困境,常青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需要帮助其争取一切可用保障资源,减轻其经济负担;服务对象需要的不是社会同情,而是接纳,各类服务人员充分利用人生阅历经验以及沟通等技巧平复服务对象的情绪,引导其如何管理好情绪,树立治病和生活的信心。
2.整合社会资源
首先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倡议社区内有相关大重病医疗背景的专业人士为其提供正确的医学知识;其次开展大重病小组互助,组内相互支持关爱,组外寻求社区内已愈患者的康复指导,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最后帮助其争取各项救困保障资源支持,减轻其经济上的负担。
3.专业干预
邀请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人员进行项目督导,每两个月见面交流,及时沟通处理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对项目中独立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审核指导;同时聘请上海壹方盛世安康培训团队给予专业培训支持。邀请专业医师、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师策划和开展专业服务活动,通过专业干预提供科学治疗康复途径和知识,并且缓解服务对象心理压力。
(四)评估方式
1.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
此次大重病居民关爱服务项目评估分为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两部分。过程评估侧重于项目的覆盖面和主要项目活动的质量、满意度。效果评估侧重于两个层次,一是服务对象医疗知识的获得、生活态度和信心的形成;二是考察花溪社区常青藤服务中心等涉及的机构和人员能力的变化,以及在不同的地域、政策和支持环境、大重病居民关爱服务相关工作模式的建立。特别注意的是,在干预的过程中,是否会因技巧等原因,造成负面效果,经过干预反而加重服务对象的心理负担,引起服务对象的排斥。
2.具体评估方法
评估资料的来源包括回顾所有搜集到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及本次项目文件、国家政策文件、适当的问卷调查和对个案分析的定性资料。
评估指标包括过程评估指标和效果评估指标两类。过程评估指标主要侧重对主要的项目活动、材料准备以及服务的覆盖率、执行的质量和满意度等。效果指标包括个人对自身患病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在组织层面,不同场所,服务中心、医院、工作单位和居民社区的固有服务目标、服务策略和服务方式是否改变,最大化的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一种支持行为改变的环境,改变其家庭、社区的生活氛围。
活动中期,聘请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组成小组,通过现场督导方式对项目进行评估,同时提交中期报告并进行内部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项目进行评估,形成(阶段性)项目报告,申请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审核与评估。
(五)项目评估的目的和具体目标
1.目的
本项目旨在为昆山市花桥镇花溪社区300名大重病居民及其家属提供包括心理治疗、饮食保健、康复技能指导等方面的专业培训,组织医患交流、入户探望等关爱活动,并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搭建“医院—社区—志愿者”联合的工作平台,为大重病居民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并根据需求进一步扩大受益对象。本项目旨在通过社工师、医务工作者、专业志愿者为59户大重病家庭提供人文关怀和生活方式干预服务,营造“兼相爱,爱无垠,生命因爱更美丽”的良好人文环境。
2.具体目标
项目年度内达到在册服务对象100%覆盖,每次活动不少于20人,服务影响力不少于10 000人次;服务对象获得需要的医疗康复知识;服务对象理性面对现状,重新建立面对生活的自信心,尤其是照顾者学会情绪管理;通过获得更多的保障救助等,减轻经济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项目设计评估
(一)评估框架
理想的项目执行和效果之间的关系,该次评估的基本框架紧紧扣住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之间的关系,每一类的评估都包括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而且二者之间均存在时间先后次序,以确保项目效果和项目活动有关。
(二)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分为过程评估指标和效果评估指标两类。
1.过程评估指标
包括项目执行的进度、执行的质量、覆盖人群的范围和扩展程度、对象的依从性。过程评估资料来源于项目进度报告、案例分析结果、定量调查等多方面资料。
2.效果评估指标
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两个角度来考虑,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来比较过程和效果。
(三)分析方法
1.定量数据的分析
在服务项目开展前中后利用问卷或者量表进行测试,利用SPSS软件及时记录服务对象的变化情况,了解其相关知识、政策获取以及人生态度等方面的转变。考虑到患病服务对象的自身情况一般采取委婉侧面的问答方式,主要对照顾者进行问卷测量。
2.定性资料的分析
定性资料来源于服务对象特别是照顾者的深入访谈和项目督导、常青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盛世安康外部支援团队的项目执行观察记录。设计结构式或者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在开展活动和平时走访时记录服务对象的情况,整理成专业案例,及时进行反思。
三、干预和行为改变
通过以下干预的策略,达到预期的项目干预结果:志愿者培训及上门走访大重病居民,了解情况,进行心理疏导,与病患及其家属沟通,缓解他们的压力;开展健康指导活动,树立可以就医的观念;开展专家会诊活动,帮助服务对象缓解病痛烦恼;开展大型心理康复讲座,减轻服务对象心理压力;组织大重病人及家属开展联谊活动,包括专题交流、才艺展示、趣味活动等,提高交际能力;对住院治疗的大重病人进行走访慰问,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对晚期大重病人给予临终关怀。
四、项目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障碍
(一)项目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1.个人支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日进人心。本项公益项目的开展不仅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更是服务社区困难居民顺民意的好事情。只要服务活动执行有效果,让服务对象切身体会到好处,服务对象和社区居民自然会大力支持相关活动的开展。
2.政府支持
如今“小政府,大社会”管理理念的提出,要求由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一方面减轻政府行政事务一切包办的压力,另一方面充足的资金可以吸引优秀专业人士的加入,服务对象可以获得更加亟须专业的服务。
3.社区、社会支持
社区服务中心将以此项目为契机,探索志愿者服务机制在为大重病居民及其家属提供相对专业服务的可能性和长效机制;探索特殊困难群体社区关怀和融入社区的长效机制。借助公益项目创投的机遇,引进专业社工工作理念,调动社会更多的资源,在新的机制下推进关怀特殊人群的民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相关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一部分专业人士以此作为自己的事业,在用自己的专业才能帮助更多弱势群体的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事业。目前各种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会服务、公益项目正在城市社区蔓延。
(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项目成果推广的障碍
1.服务对象心理障碍
项目宣传阶段,宣传发动的效果可能不佳,目标对象存在普遍的消极情绪,当他们从相对封闭的环境走进社区,走到阳光下,能否突破自己心里的障碍。
2.社区居民接纳
让服务对象与社区居民接触,倡导社区为大重病居民提供良好的接纳氛围,关键在于服务对象能否为其他社区居民所接受。
3.人力资源缺乏
项目在没有形成机制之前,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特别是专业医师、专业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社工能否到位。
4.财务资金运作问题
社区没有专业财务人员,对财务做账各方面存在问题。目前状况下,公益项目只有月收支报表作为监督,具体支出缺乏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9
【题目】企业退休员工社保管理模式优化探析
【绪论】退休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探究绪论
【第一章】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现状
【第三章】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不足的原因
【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控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完善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措施
为了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就需要有效措施与方法来解决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本章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更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体系。
一、推进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格局。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是一项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整体业务流程。在每一个参保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时,各部门之间需要协作好,确保退休职工的档案信息可以快速、无误地交接给所属街道、社区,不让任何一个企业退休人员被遗漏在社会化管理的体系之外。
在企业退休人员被所属社区接收后,让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有效进行。在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各个部门的分工合作,使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真正发挥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进程。
自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相关部门初步建立了激励社会力量来投资和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体系。
通过一系列相关激励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进,建立信用体系。
三、完善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社保管理社会化体系。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退休老人不愿意住进养老院,一方面是老人自身信不过养老院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传统观念也不愿让子女背负道德舆论压力。但居家养老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子女不能全天候在老人身边,这就缺乏日常贴身式护理。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保养老管理社会化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双塔街道进行调研时发现以杨枝社区为试点的时间银行在其辖区内逐步推行。以爱心储蓄的形式为辖区内年轻、健康的退休人员建立付出、积累、回报机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帮助。
互帮互助老有所为,互帮互助组织要收到要充分鼓励和大力扶持,发挥企业退休人员的奉献精神,加以引导。积极鼓励这些互帮互助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助活动。让合得来、兴趣相投的老人们可以抱团一起生活,让晚年生活不再乏味单一。
四、加大推广社区志愿者义工的社会化服务。
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志愿者制度,可先在一些条件允许的社区先进行试点,再影响全局,逐步促使全社会都参与到为退休人员服务的行列中来。专业的志愿者队伍,为社会所急需。有一些老年人反映,他们在意的不是物质上的关怀,更需要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体娱乐等服务。此外,电器修理、法律援助、家政等也都是老年人所需。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评估和激励社区志愿服务,建立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志愿者管理体系,进而吸引更多人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难题。
在大力发展志愿者时,可以积极争取企业退休人员的加入,相对其他志愿者而言,退休人员有一些天然的优势。一方面,退休人员的业余时间较多,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另一方面,退休人员对退休后的生活有切身体会,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更加了解,在进行志愿者活动时更有针对性。
第二节 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信息库。
一、建立有效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数据库。
为了更好地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管理服务工作,一定要对企业退休人员的信息进行重点维护。在系统现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打造企业退休人员完整信息库。
建立有效全面的企业退休人员数据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好对新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录入;其次要登记好企业退休人员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个人特长等;最后要通过走访的形式来掌握企业退休人员最新的信息,并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在整个数据库中对各类基础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各类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构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管理平台网络。
实行退休人员管理的社会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金保系统对企业退休人员实施联动管理。参保人员一旦进入社保系统,其相关信息就可以在社保机构和社区信息平台之间无缝衔接,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开拓创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移动网络平台的建设,简化办事流程,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和智慧化水平,探索建立掌上操作、实时响应、多级联动的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服务体系,推进苏州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异地退休人员的生存现状认证网络社会化共享。
加快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现状认证的全国网络建设,将还没有纳入全国生存现状认证网络的地区及时全面地将信息共享至全国认证网络平台,今早实现全国各地统一纳入认证网络平台,统一信息化资格认证标志,方便异地企业退休人员方便快捷地完成生存现状认证手续。
同时要加强社保生存现状认证信息系统与公安信息系统的交互比对,可在系统中加入失踪、判刑等比对参数,一方面使企业退休人员得生存现状认证手续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可及时比对出错误信息,以防损害企业退休人员的个人利益以及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利益。
第三节 建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长效机制。
一、调整和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服务项目。
首先要明确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将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各项政策、信息的查询服务,建立健全退休人员个人及家庭全面的基本信息,及时掌握其生存和流动状况,每年定期开展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工作,为企业退休人员代办各项社保业务,帮助亡故人员家属申请亡故待遇,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免费的健康体检,协助做好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学习和公益活动,将各类文体活动等管理服务内容固定下来,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各类服务流程,不断改进社会化服务质量。
坚持调研常态化,服务送上门的工作思路,以解决居民群众最为关注和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导向,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差异化的需求,细分服务人群,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化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苏州市辖区社会化管理人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保管理社会化增长机制。
随着近些年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各类消费品的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因此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保管理社会化自然增长机制尤为重要。
(一)企业退休养老待遇的增长机制。
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每年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进行上浮调整,基本养老金待遇主要以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长短、退休人员的年龄段、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来调整。这在建立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征途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未来可引入更为细化的调整标准,如工资基数的高低、夫妻双方综合退休待遇水平高低等。
(二)企业退休社会化服务标准的增长机制。
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可以享受的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免费健康体检、传统佳节慰问、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服务,其标准虽然较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开始时的水平有所提高。但与企业退休人员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在继续做好这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可将相应标准逐渐提高,让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美好成果。
三、定期对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机构进行考核培训。
不断加强对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开展各类法律法规、业务实操培训,组织社保工作人员走进基层机构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与协管员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开展以老带新,请老协管员当老师,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传授服务经验、业务技能,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业务管理,不断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使其做到三通,即:政策通、业务通、民情通,以便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可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 APP 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来普及社保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相关知识。
同时要加强对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机构进行考核,优化调整相关考核方案,改变以往主要参考平台数据的考核思路,综合考虑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特色工作开展情况和居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因素,留给各街道社区更多的自主空间,便于各街道社区充分发挥辖区优势资源,开展特色的活动和服务,通过改革考核制度,减少规定动作,创新思路,为各街道社区开展特色活动预留充分的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活动有特色,群众得实惠,努力为老年人的夕阳晚景增添乐趣。这些老年群众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各类活动,为享受优质服务提供便利,也充分展现了银龄群体夕阳如火的风采。
第四节 不断创新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管理手段和模式。
一、加强基础机构建设。
(一)加强机构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强各种老年设施的建设,从现在开始就应列入各级地方发展建设规划,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既可满足社会化管理的基层物质需求,也可避免在短期内集中投入大量资金的财政负担。同时要充分挖掘街道、社区现有资源,尽量做到办公用地最小化、居民活动用地最大化,充分保证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到一流的硬件设施。笔者在苏州吴门桥街道调研时观察到当地街道、社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给辖区内退休人员提供额外的服务,如开设家外家影院,为辖区内退休人员提供集体观看电影的场所;社区还为辖区内的退休老兵们设立老兵驿站,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活动交流场所。这些举措都是街道、社区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资源,来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加强机构软件设施建设。
各个负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管理机构还需要在自身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的软件建设上下足功夫。要重视民情民意的收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一方面,不断通过与退管义务监督员们联系,收集、整理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和评价,另一方面,利用各种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积极查找问题,整改落实,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增强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依托现有场地及设施,为辖区空巢独居、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企业退休人员提供送餐和日托服务,同时配备训练有素、富有爱心的送餐服务队伍,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按时吃上可口的饭菜。
加强企业退休人员业余生活,培养组织相应的爱好团体。笔者在白洋湾街道调研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时发现,和美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不少歌唱爱好者,退休老人们尤其爱唱红歌,于是在街道和社区的协助下将她们组织了起来,2017 年 1 月和悦歌咏队在和美社区正式成立了,辖区参加老年大学合唱班的阿姨主动担起了教学的重任。成立以来,曾多次参加街道、社区的各类表演、比赛,这支团队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可,在辖区小有名气。金筑社区的居民近年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纷纷种植起了盆栽蔬菜,社区将热心公益的退休人员组织了起来,成立了筑绿蜂志愿者服务队。这支团队平时肩负着普及盆栽蔬菜技术和监督毁绿种菜的任务,在一些节假日,他们还会将自己悉心照料种植在社区农庄的盆栽蔬菜上门赠送给困难家庭,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白洋湾街道的新渔村是白洋湾山歌的发源地,老一辈人几乎都会哼唱几句白洋湾山歌,2016 年 8 月,新渔村成立了退休人员山歌队,定期组织一起唱山歌,切磋技艺,交流感情,寒暑假还组织退休人员教小朋友们学唱白洋湾山歌,让这一传统文化在下一代手中传承下去。白洋湾街道组织的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退休人员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做到了对苏州传统文化的传承。
另外笔者在双塔街道调研时发现双塔街道根据自身文化特色,为退休人员提供和很多人性化的举措。双塔街道是苏州古城区典型的文化型街道,素有文化双塔之称,辖区内有众多的文艺爱好者,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非常迫切,退休生活单调。根据退休居民的需求和建议,街道人社中心联合二郎巷社区推出了社区学院。以社区退休居民为服务对象,开设茶艺、吴文化交流、英语、摄影、书画等免费菜单式课程。通过社区学院的实施,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技能的同时促进邻里间的相互认知,为居民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另外街道人社中心联合网师巷社区,携手虎丘书院、苏州大学唐文治国学研究会,利用辖区资源网师园,开设网师国学大讲堂。旨在弘扬国学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传授中国的传统忠、孝、礼、义、传承好家风、感受民俗、名人典故、诗经歌赋的经典魅力。网师国学大讲堂将作为提升退休居民人文情怀的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不止文化方面,还结合个人爱好举办特色活动,位于里河社区天台的空中绿苑,里面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近千盆各式盆景,免费向市民开放,负责人张国斌老师还免费为辖区退休老人开展一月一次的盆景种植学习课程,解决居民朋友种植上的疑难杂症。不仅努力把社区营造成层层有绿、幢幢有花的美好家园,也让辖区的退休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盆景,享受健康,品味艺术。
企业退休人员退休生活常常比较单调,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根据退休居民的需求和建议,可以推出一些社区学校,以社区退休居民为服务对象,开设茶艺、吴文化交流、英语、摄影、书画等免费菜单式课程。通过社区学校的建设,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技能的同时促进邻里间的相互认知,为退休居民打造一个精神家园,也为退休人员提供一个再充电的条件,让退休人员始终保持与社会共同进步。
苏州作为全国着名的旅游城市,各个街道、社区可以结合苏州古城保护古城保护、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银龄群体的优势资源,发挥企业退休人员在挖掘、传承、宣传和保护古城区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发起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动员企业退休人员积极参与到古城保护行动中来,凝聚强大合力,成立古城保护志愿者小分队,这样既可以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生活,也为苏州古城的保护出一份力。
三、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退休老人人数的增加,养老服务已变得供不应求,单靠政府单方力量已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的养老需求。《2018 年民政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专门化目录》已经确定,其中涉及养老服务的项目达到 11 项,包括基本养老规划与政策研究、养老服务、临终关怀服务、公办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其他政府委托的基本养老服务等。
1民政部门将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承接主体进行考评,提高服务水平。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承接主体不得参加下一年度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竞标。经等级评估,3A 及以上的社会组织可优先获得这 11 项养老服务项目。
另外,长期护理保险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是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的形式之一。苏州作为全国 15 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城市之一,不断探索试行。在苏州,长护险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交由第三方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管理,同时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将长护险的实施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2017 年到 2019 年,第二阶段从 2020 年起到国家正式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四、鼓励和吸引专业人才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
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保障基本的养老医疗需求。首先可以与辖区内的医疗机构进行协力合作,同时大力引入具备相关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技能的人才,为企业退休老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社区的为老服务志愿服务队,吸纳各方力量开展各类助老医疗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一线工作人员人手不足,工作繁杂的问题,可以挖掘热心好人、才艺达人充实到社区自管小组长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中,发挥群众自身内在的力量,让退休人员在各个自管小组中找到社会归属,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从而享受安定的晚年退休生活。
第五节 拓宽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经费筹措渠道。
一、政府加大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财政经费投入。
每年的活动经费和管理经费经过政府财政预算,并由财政局对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部门预算经费和退管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通过跟踪问效和支出效绩检查评价等方法规范支出管理行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由社保中心按照积极扶持、量入为出、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对文体活动经费的使用管理。可按照不超过下拨经费总额 30%的比例,由区社保中心集中统筹,用于本辖区内退管活动重点项目。
各区在组织和指导街道(镇)、社区(村)开展文体活动时,应坚持安全、小型、多样、就近的原则,结合基层实际,拟定计划、征求意见、组织实施,可根据文体活动开展情况统筹兼顾酌情贴补。当年度经费结余应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经费使用情况应定期公布。 根据退管工作实际,如需对退管经费使用范围及标准进行调整的,由市社保中心提出,经市人社、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为了更好地组织企业退休人员活动,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退休生活,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待遇,政府可适当加大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各项工作的财政经费投入。
二、按比例提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作为社会化服务管理经费。
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作为社会养老的必然趋势,不仅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经费也可以从每年征缴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用来弥补企业退休人员社区服务管理组织各类活动经的费不足。
通过国家统计局近十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结余数据可看出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金额呈现增长态势,有条件支出部分基金用于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工作,进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
三、收取企业退休人员一定的费用作为社会化服务的经费。
在扩大社区服务项目后,如组织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创办老年大学时,可以对参加对应活动的企业退休人员收取适当的学费、活动费等。收取少量费用一方面可以让真正有需求、有相同爱好的退休人员聚集起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区开展更多各类丰富的社会化管理活动。
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
按照《苏州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除单位缴纳和财政拨付外,鼓励以社会自愿赞助和捐赠等方式筹集。社区服务组织可以面向社会开展一些有偿性的活动,用来弥补退休人员活动的经费不足。
1同时加大社区所在个人、单位、社会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活动进行捐助的宣传,让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多多关注和支持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共同推进社会化管理工作进程,让所有企业退休人员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第六节 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医疗社会化的医疗体系。
一、建立政府出资补贴的医疗补足机制。
现行企业退休医疗待遇享受一次性补足的政策,在补足金额上对企业退休人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而当有些退休职工无法承受时,他们就无法正常享受职工退休医疗待遇。因此国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经济困难、同时又长期需要享受医保待遇得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一定的补贴,来帮助他们补足医保缴费年限,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真正实现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医疗保障权利。
二、继续调整企业职工的医疗缴费年限。
在 2016 年,国家调整了一次医疗缴费年限,2016 年 9 月底前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办理职工医保退休待遇核定手续时,其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按原规定男满 30 年,女满 25 年来执行,2016 年 10 月之后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办理职工医保退休待遇核定手续时,其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按原规定男满 25 年,女满 20 年来执行,缩短了企业职工医疗缴费 5 年年限,这大大减轻了退休人员在做医疗待遇享受一次性补足时的经济压力,在以后的医疗缴费年限执行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缴费人群实行不同的缴费年限,可以考虑进一步缩短在实行现有医疗保险政策前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职工的医疗缴费年限,从而减轻他们的医疗保险补足年限的经济压力。
三、扩大养老医疗机构建设。
在加强综合医院的养老医疗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各城区和城镇以步行 10~15 分钟就能得到社区卫生服务为机构设置要求,城市每个行政街道或 5~10 万人口设立 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一般控制在 50~100张,其中应按一定比例设置护理康复床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下设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镇每 5~10 万人口左右设立 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中心卫生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下设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制镇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非建制镇卫生院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康复护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