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账务处理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类账务处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户口所在: 肇庆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43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财务顾问:,会计:,税务专员/助理:
工作年限: 6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会计/审计
担任职位: 会计
工作描述: 1、对客户的全盘账务处理
2、熟练各行业(如广告业、国际货物运输、国内货物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商业一般纳税人、工业一般纳税人、工商业进出口等)的全盘账务处理
3、办理一般纳税人申请
4、办理公司注册、增资
5、办理工商变更、年检等服务
离职原因:
广州众媒广告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5-04 ~ 2007-11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广告/媒体
担任职位: 会计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公司各项收支、银行业务往来账,纳税申报等全盘账务处理。
*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等。
离职原因:
DCS递速国际捷运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3-06 ~ 2005-03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 所属行业:交通/运输/物流
担任职位: 财务文员
工作描述: *编制凭证、登记账薄、编制财务周、月报表。
*负责每天现金、费用报销等
*负责该公司往来账项核算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 自考大专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08-12
专 业 一: 会计大专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4-02 2004-06 侨光财经学院 会计考证培训 会计从业资格证 - 语言能力外语: 其他 一般 粤语水平: 精通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本人为人坦诚、办事利索,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国家财经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熟悉各行业(如广告业、国际货物运输业、国内货物运输业、建筑安装业、保险业、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商业工业小规模纳税人、商业一般纳税人、工业一般纳税人、进出口退税等)的全盘账务处理。
详细个人自传本人已有六七年会计工作经验,曾于广州某财务公司工作,熟悉各行业(如广告业、国际货物运输业、国内货物运输业、建筑安装业、保险业、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商业工业小规模纳税人、商业一般纳税人、工业一般纳税人、进出口退税等)的全盘账务处理。现专职从事记账工作,主要工作范围如下:
一、各行业建账、记账
二、清理旧账、乱账
三、代办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四、代办工商变更、续期、年检
五、公司注册、增资
六、代办社保
篇2
非独立核算建设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于建设资金由财政预算安排,且建设周期短、建筑结构简单或从市场上直接购买的建设性项目,其项目建设支出不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而是与日常行政事业经费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按《气象部门会计核算指南》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所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财务处理。
(1)会计科目设置。当基建资金为除地方财政经费以外的资金来源时,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项目支出”二级科目,根据是否发展与改革部门安排的预算拨款,设置“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三级会计科目进行基建投资的会计核算;当基建资金为地方经费时,通常的作法是设置“专款支出”科目,根据是否是地方气象事业费、人工增雨防雹经费等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同时下设三级科目“其他资本性支出”;三级科目“基建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根据气象部门实际情况分别设置“房屋建筑物购建”、“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等四级科目;上述所有科目在电子账务处理系统中按照项目类别分别设置辅助明细账。
(2)非独立核算方式下的账务处理方法。收到基建资金,借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拨入专款(地方拨款)”、“财政补助收入(中央拨款)”、“其他收入”。支出基建资金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经营支出”、“其他应收款”、“其他投资”,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现金”、“库存设备”、“材料”。
独立核算建设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直以来,气象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均规定基建项目必须独立核算,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基建项目资金均来自于单位大账的银行账户,实际收支是通过单位大账进行,由于涉及到银行对账、单位大账的完整性等许多问题,在实际会计处理过程中,从账务的设置到科目的使用都显得不太规范。针对建设周期长、建设项目复杂的基建工程项目,参照《建设单位会计》,结合气象部门实际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1)基本建设资金来源的核算。中央预算拨入基本建设款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基建拨款――本年基建基金拨款”、“基建拨款――本年国债专项补助”。通过基本户收取的各项地方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资金、上级补助收入等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基建拨款――本年自筹资金拨款”、“基建拨款――地方财政拨款”。
篇3
关键词:合同;勘察设计企业;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194-01
一、前言
很多勘察设计企业领导者都是勘察设计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一般都注重专业技术管理,而忽视财务管理,更意识不到合同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很多企业财务人员不参与合同审批会签,财务难以融入项目管理,导致后期款项结算中陷入被动,很多款项无法及时回收;财务账务处理、税务处理与合同约定不一致,出现错帐假账现象,企业面临被税务稽查的风险。
二、合同对勘察设计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合同对财务结算、资金的影响
合同结算方式、履约担保、违约赔偿等条款直接影响着应收账款的结算期限,制约着企业资金周转。
(二)合同对账务处理的影响
合同条款决定了企业的发货、收款等业务流程,而发货、收款的业务流程又决定了企业账务处理,如果企业账务处理与合同约定不一致,就会导致财务出现错帐、假账现象。
(三)合同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合同决定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决定税收,企业交多少税、何时交税不是由财务人员账务处理决定的,而是由合同决定。企业账务处理和发票开具与合同不一致是导致企业税收风险的重要原因,财务部门一定要根据合同约定开具发票,进行税务处理。
三、如何在财务管理中加强合同管理
(一)保证财务参与合同审批会签
为了避免合同签订不慎造成项目结算的被动及税务风险,勘察设计企业应保证财务人员参与合同审批会签。财务人员审批合同时应重点关注结算时间、结算金额及结算方式,对违约赔偿、履约保证等条款应慎重接受。
(二)重点关注影响纳税时间的合同条款
1.合同约定按收款时间开具发票确认收入
增值税条例第十九条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增值税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而勘察设计行业的特点决定其应收账款结算跟项目建设周期相关联,很多项目都是分期结算,结算周期较长。因此,勘察设计行业签订合同时应明确依据建设周期确定款项结算时间,按实际收款时间作为自己确认收入的时间,合同应约定未收到货款不开具发票的结算方式,防止因合同跟税法的分歧导致企业提早缴纳税款。
2.分包合同优选一般纳税人企业,约定按付款时间开具发票
勘察设计行业已于2013年8月1日完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就要求勘察设计企业外包劳务时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从而降低自身增值税税负。合同应约定根据实际付款时间,由对方开具发票,保证及时取得进项发票抵扣,降低自身税负。签订外包合同时应避免出现如下条款:劳务提供方在全部款项付完后开具发票。这样会有一定的税收陷阱,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取得进项发票扣税。
(三)避免不同业务混合签订合同
“营改增”政策是按行业性质分阶段进行的,虽然按照国家规划,“营改增”最快有望在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但2015年建筑业、房地产业“营改增”并没有如期而至。即使建筑业完成“营改增”,勘察设计行业和建筑业也是执行不同的增值税税率。
(四)改劳动合同为劳务派遣合同,降低个人所得税
勘察设计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人工支出是最主要的成本内容。很多企业为了给职工规避个人所得税,本来应该计入工资的成本让职工按费用报销的方式。
(五)建立合同台账
勘察设计企业在合同签署后就应及时建立合同台账,将合同纳入财务管控范围。合同台账应包括合同编号、签订日期、项目名称、业主名称、合同金额、收款日期、收款金额、负责部门、项目负责人、项目工作量等相关内容。
(六)加强合同信息化管理
勘察设计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特色,开发以项目管理为结点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合同相关内容及时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做到资源共享,降低管理费用,保证财务及时掌握各个项目结算金额、结算时间、完工程度、项目各项成本、项目回款情况。实现财务管理从事后分析到事前、事中、事后业务及财务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从而建立及时准确的动态分析体系。
四、结语
勘察设计行业项目的单独无重复性决定企业财务管理中应重视合同管理,要保证财务参与合同审批,及时建立合同台账。结算期限跟建设周期相关联性决定应依据建设周期确定款项结算时间,按实际收款时间作为自己确认收入的时间;分包合同要优选一般纳税人,约定按付款时间开具发票,从而延迟自己的纳税时间。要避免不同业务混合签订合同导致企业重复征税。勘察设计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应改劳动合同为劳务派遣合同,降低员工个人所得税税负。在合同管理中应加强信息化管理,做到资源共享,降低管理费用。
篇4
一、破产清算会计核算的内容
企业一旦进入破产程序,财会人员就必须结合破产清算的内容、特点进行真实的会计核算。其重点应放在破产财产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等清算内容上。主要内容应包括:
1、接管破产企业移交的全部财产、账册及其他有关资料;
2、实施财产清查、清理,编制财产清查清册,调整会计账务,编制财产清查资产负债表,并过渡为编制清算资产负债表;
3、落实其债权、债务,依法收回企业债权,确认债权人债务;
4、依法界定破产财产的范围和数额;
5、进行财产评估,确定其评估价值,并据以调整会计账务;
6、依法进行清算,编制有关清算资料,制定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确定破产财产处置原则;
7、依法进行财产变现债权清偿,办理财产移交手续,处理善后工作。
二、破产清算会计科目的设账及账务处理
根据破产清算期间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特点,一般企业应设置以下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科目
1、抵押财产。主要核算破产宣告前成立的作为某项债务的抵押物的财产。其明细科目应设: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在建工程和土地使用权)、有价证券、抵押差异。在资产评估后将原账户过账时调整账务,借记本科目,贷记原账户固定资产等有关科目;在变现后,贷记本科目,借记货币资金科目。
2、职工福利设施。主要核算按规定不作为破产财产的职工住房、食堂、幼儿园、卫生室等福利性设施。在资产评估后将原账户过账时调整账务。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等有关科目。
3、坏账损失。主要核算企业债权中确无法收回的呆坏账损失。在制定初次分配方案时调整账务,借记本科目,贷记破产财产──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分配方案经债权人会议通过后,再借记变现损益,贷记本科目。
4、破产财产。主要核算可供分配的破产财产。其二级科目应设: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抵押财产差异等。在资产评估后将原账户过账时调整账务,借记本科目,贷记原相对应的有关科目;在变现移交时,贷记本科目,借记货币资金科目。财产变现后账户无余额,若出现余额则转入变现损益账户。
(二)负债类科目
1、抵押债务。主要核算与抵押财产相应的有效抵押债务。在资产评估和对抵押财产清算确认后将原账户过账时调整其账务,借记原账户中的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科目,贷记本科目──短期借款(将长期借款并入短期借款中核算);在清偿后,借记本科目,贷记货币资金科目;不能清偿的余额转入投资人净权益科目。
2、破产债务。主要设置以下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1)应付工资。主要核算已确认的欠发职工工资性款项。具体包括:所欠职工工资、集资本息、医疗费、差旅费以及职工住院的未付费用等款项,破产期间从有关部门筹借的职工生活费、自谋职业职工安置费等垫支款项,以及所欠的劳动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等。在财产清查后调整账务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账务处理。企业在破产前结账时应将应付工资原核算的内容调整为欠发职工工资性款项,这样与破产清算的内容相适应,账务处理就节省一步。
(2)应付职工安置费。下设正式职工安置费、离退休职工医疗费、职工遗属抚恤金和下放职工生活补助费四个明细科目。应付职工安置费一般在财产变现之前可暂不入账,但在制定分配方案时从清偿财产中预留,待财产变现后进行账务处理时再入账,借记投资人净权益,贷记本科目;兑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货币资金科目。
(3)应缴税金。下设国家税款和地方税款两个明细科目,核算所欠的各种税款。在财产清查后调整账务时,借记应缴税金科目,贷记待摊费用或有关科目;在对原账户过账时,借记应缴税金科目,贷记破产债务──应缴税金科目,清偿后本账户无余额,不能清偿的余额转入投资人净权益科目。
(4)短期借款。主要核算未办理抵押和确认抵押无效的银行借款,它属于一般债权按比例清偿的性质。在对原账户过账时,借记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科目,贷记破产债务──应付账款。
(5)应付账款。主要核算一般债权人的债权。该科目通过债权申报来归集确认其债权数额,并且要划清申报与未申报的户数和数额。在对原账户过账时,借记应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破产债务——应付账款。
对债权申报确认的差异,申报确认数大于原账面数的差额,借记清算损益,贷记本科目;反之,借贷科目相反。清偿后本账户无余额,不能清偿的余额转入投资人净权益科目。
(三)权益类科目
1、投资人净权益。主要核算企业的原所有者权益与财产清查调整的损益两部分之和。在财产清查后调整账务时,将财产清查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损益、应付福利费、预提费用等内容或账户的余额一并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在对原账户过账时,将原账户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一并转入本科目,本科目的数额一般不再调整,一直保留到清算的最后。这样归集醒目,有利于分清破产责任。
2、清算费用。主要核算破产清算过程中发生的职工生活费、劳动保险费、案件受理费、资产评估费、财产维护费、职工医疗费、清欠差旅费、汽车燃修费、财产变现费、清算办公费(电费、水费、邮电费、打印费、会议费、办公用品费)、其他费用等。清算费用发生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货币资金科目。对已发生尚欠的清算费用,应在制定分配方案时以预算的形式从清偿财产中优先预留,待财产变现后优先偿还,本科目偿还后无余额。
3、清算损益。主要核算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所形成的财务成果,借方登记提前兑付的自谋职业职工安置费、统计的账外欠发职工工资性款项、债权申报的账外欠款等潜在的损失,贷方登记其收益性的款项。在债权清偿后调整账务时,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投资人净权益科目。
4、变现损益。主要核算企业财产变现过程中的盈余或损失。主要包括应收款项的坏账损失和挂账费用、评估增减值、财产变现损益等内容。借方登记损失,贷方登记收益。在债权清偿后调整账务时,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投资人净权益科目。
5、实收资本。主要核算确认的不列入破产财产的职工福利性设施。本科目应随着职工福利设施的去向登记入账。在职工福利设施移交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职工福利设施。接收单位接收后再按相反的会计分录入账。
三、破产清算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
(一)财产清查过程中的账务处理
1、债权债务的账务处理。一是将应收款项的贷方余额调入应付款项,应付款项的借方余额调入应收款项。二是将应收款项中的挂账费用和已取得证据的坏账损失予以调整账务。三是结合实物资产的盘点,将未估价入账的财产估价入账,同时挂入往来账户。四是将账外的债权债务进行统计入账。五是企业的债务最终通过债权人的申报与企业账目的核对予以确认,调整会计账务,等等。
2、实物资产的账务处理。一是对盘盈的要估价入账,盘亏的要查明原因,借出、租出的要依法追回。二是注意查清未估价入账的财产,不能作为盘盈处理,应挂入往来账户。三是将原挂账的待处理财产损益、应计未计、应摊未摊的费用等资产性损益,一并转入利润分配账户中核算,预提费用、应付福利费余额也转入利润分配账户中核算,等等。
3、其他财产。行政、食堂、低值易耗品以及企业组建投入到三产部门的财产,通过财产清查,并入企业财务账户,低值易耗品应估价入账。工会财产单独盘点造册,妥善保管。
(二)破产清算过程中主要的账务处理
1、原会计核算与破产清算的会计核算的过渡程序。
(1)财产清查后,通过调整会计账务,在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财产清查后的资产负债表。
(2)根据财产清查后的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查明细资料,确定评估资产,由清算组到国资部门立项,同时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确认后,财务部门应据以调整会计账务,评估的增减值记入权益科目下的“变现损益”明细科目,账务调整后,编制资产评估后的资产负债表。
(3)编制资产评估情况衔接表并对抵押财产进行确认,编制抵押财产确认情况表。
(4)根据上述清算资料和设置的破产清算会计核算的科目,编制有关过账会计分录进行账务处理,然后结账编制破产清算适用的清算资产负债表。
2、财产变现后的账务处理。债权人会议通过的破产财产初次分配方案和财产处置原则,要真正实现债权清偿,就要对破产财产进行依法变现。从理论上讲,破产财产应全部变现用于清偿,财产全部变现后,其账务处理后所反映的结果为:
(1)资产类中的有关实物资产类将转化成为货币资金;应收款项中已收回的资金在收回时也已记入了货币资金账户,对确无法回收的呆坏账损失应依据人民法院的裁定全部转入变现损益账户。这时的资产类基本上变为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职工福利设施三大类。
(2)负债类的欠款和债权因尚未清偿,所以负债类的账户基本没有变化,仍有优先清偿的“抵押债务”;第一顺序清偿的“应付工资和各项劳动保险费”以及“应付职工安置费”;第二顺序清偿的“应缴税金”;第三顺序按比例清偿的“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
(3)权益类有“原投资人净权益”、“清算费用”、“清算损益”和“变现损益”以及未用于清偿的职工福利设施资产所形成的“实收资本”五大账户。
篇5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篇6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篇7
关键词:消费型增值税 购置固定资产 账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61-02
一、对消费型增值税主要内容的解析
1.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均可按有关规定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2.企业购进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购进的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发生非正常损失的,已经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当转出。其计算公式为:“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
3.企业出售2009年1月1日之后购进的、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时,应当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4.自2009年1月1日起,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停止执行。
5.小规模纳税人仍采用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设置工业和商业两档征收率,将征收率统一降至3%。
二、购置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1.外购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企业从外部购入生产性固定资产时,应按专用发票或完税凭证上的增值税和运费单据的7%部分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其余部分计入“固定资产”,按照实付或应付金额记货币资金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借记“固定资产”(实际成本)、“应交税费――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应付款等)。
例1.2009年5月5日,乙公司用银行存款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买价为6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02000元,支付运输费10000元,支付安装费30000元,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乙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购入进行安装时:
借:在建工程 609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700
贷:银行存款 712000
(2)支付安装费时:
借:在建工程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3)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639300
贷:在建工程 639300
2.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企业接受捐赠生产经营固定资产,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按照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确定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已扣除增值税),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借贷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若接受捐赠后,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等固定资产,根据财税[2008]170号文件第五条规定:应按财务制度计提折旧后的固定资产净值乘以其适用税率作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处理,转入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例2.2009年6月10日乙公司接受捐赠新固定资产一台,发票价格为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支付运输费2000元。增值税由乙公司支付,各项合法凭证均已取得,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乙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1018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140
贷:营业外收入 117000
银行存款 2000
3.接受投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企业接受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含增值税),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投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与进项税额之和,贷记“实收资本”等科目。
例3.乙公司注册资本为6000000元。2009年7月5日,接受A公司一台设备投资。该设备原价为1000000元,已提折旧400000元。该投资占乙公司注册资本的10%。A公司向乙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600000元,税款102000元。
乙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6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0
贷:实收资本 702000
4.自制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自行建造生产用的机器设备时,购入自建用的原料等物资,按抵扣凭证上的增值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其余金额计入“工程物资”。如果企业在自制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发生领用生产所需原材料或消耗自己所生产的产(商)品等行为时,其增值税应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领用生产产品用的原材料。在消费型增值税征税模式下,建造固定资产领用原材料不须转出增值税,账务处理和一般生产或销售领用原材料一样,其进项税额允许抵扣。账务处理为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
(2)领用企业自己所生产的产(商)品。由于在消费型增值税征税模式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已经被纳入增值税应税项目,因此,企业在自制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消耗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商品和货物时,则应将销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其账务处理应为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例4.2009年8月1日,乙公司开始改造和完善一台机器设备。改造过程中领用本企业原材料一批,买价为20000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0元。另外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本企业所生产的商品20件,实际成本为40000元,计税价格为50000元,适用税率为17%。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
贷:原材料 20000
库存商品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取得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业务,实质是将换出的商品和抵债资产看作是销售,用销售的价款抵付换入资产(看作购进)价款或前期债务,对于这两部分固定资产增加的增值税应作为视同销售处理。即在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中,对涉及的固定资产增加项目,首先应区分生产性和福利消费性项目,在此基础上,对于生产性固定资产取得抵扣凭证的增值税可以抵扣,列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抵扣凭证或消费性固定资产不需考虑单列增值税,而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处理。
例5.2009年9月1日,B公司用2009年2月1日购入的生产经营设备与乙公司所生产的一批钢材进行交换。B公司换入的钢材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乙公司换入的设备继续用于生产钢材。B公司设备原值700000元,已提折旧50000元,公允价值600000元,乙公司钢材成本500000元,公允价550000元,双方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17%,乙公司以银行存款另付补价10000元和其他运杂费用3000元。根据以上分析,乙公司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换出资产公允价550000元+增值税93500元(550000×17%)+支付补价10000元+承担的杂项费用3000元-可抵扣增值税102000元(600000×17%)=554500(元)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借:固定资产 554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3500
银行存款 13000
(2)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000
贷:库存商品 500000
若B公司换出的是2008年12月31日前购入的设备,则交换时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开具普通发票,按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因此乙公司不能取得抵扣凭证,增值税不得列入进项税额,而应全额记入固定资产成本。
例6.2009年1月1日乙公司销售一批产品给C公司,应收款项共为1000000元(包括应收取的增值税)。2009年11月1日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双方协商进行债务重组,C公司以生产的一台设备归还债务,该设备成本560000元,公允价800000元,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人。C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8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0
营业外支出 64000
贷:应收账款――A公司 1000000
三、结束语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消除了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使企业的增值税额明显降低。税负得到降低,短期可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财务人员应及时理解其精神实质,依法抵扣和纳税,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文件,2008.12.18
2.王玉娟.固定资产增值税相关处理解析.财会月刊,2009(6)
3.陈郁珍.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涉税业务之会计处理.财会月刊,2009(8)
4.张译文.增值税转型下固定资产的纳税筹划.财会月刊,2009(6)
篇8
一、紧抓基础工作
本年工作中,我对于每一笔报销的原始凭证都认真仔细的核对,确保原始单据完整、真实、金额准确并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每月按时提及融资利息、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及时归集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按照建造合同进行成本收入的确认。
今年,我处理福清、永泰、福州地铁二号线项目以及中交海峡项目公司资金结算超过5000笔,审批单据超过3000笔,发起付款超过500笔,没有出现一笔错误。每月底,我都会认真检查当月的凭证是否正确,会计科目使用是否合理,往来单位挂账有没有错误等,保证每笔凭证都正确、规范。月末、季末、年中以及年末,我会按照要求及时准确的填报月报、季报、中报以及年报及统计各类财务数据的电子表格。此外,我还按照领导要求,每月5号之前做一个简要的财务分析报告,用于时事反应项目的财务状况,让项目经理等领导时事把握项目的资金、债权债务、收入成本以及利润等重要财务指标。
二、夯实业务技能,不断学习,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入职以来,我针对建筑业建造合同核算,一是努力学习会计准则和集团、公司下发的核算办法;二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经常学习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老师对各类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方法,并对产生疑问的单据向共享中心的老师进行请教;三是通过培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总承包公司经常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新的会计准则的培训,把会计准则的变动及时讲解清楚,指导我们日常的账务处理,保证与时俱进,账务处理规范,经得起审计;四是通过网络学习,不仅仅是每年进行会计继续教育学习,还会通过国家税务总局等网站,及时了解各类税务新规等制度,用于指导日常工作。日积月累,我现在基本掌握了建筑行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并能够独自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三、协助融资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供给
本年,为了支持工程施工,中交海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以应收账款保理、信用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的短期融资。融资管理不仅仅需要预测月度、季度和年度的工程产值对应的工程款支付金额数量和时间,预测工程款收回金额及时间,规划偿还借款本息的时间;更要统筹考虑国家财政政策、金融市场资金情况等因素对融资成本和融资成功率的影响。本年中交海峡与国开行进行了超过20亿元的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保理,不仅仅保证了项目的资金需求,更是有效地降低了应收账款余额,优化了资本结构。此外,还与中国建设银行、广东发展银行钱到了超过10亿元的短期流动贷款合同,用于满足项目资金需求。
四、遵守规章制度
进入公司以来,我不断学习公司各项制度,在工作中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公司制度的规定办事,在实务工作中我本着客观、严谨、细致的原则,在办理报销业务时做到实事求是、细心审核、加强监督,严格执行财务纪律,按照公司和项目有关规定进行财务报账工作。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对不真实、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敢于指出,坚决不予报销;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通过认真的审核和监督,保证了会计凭证手续齐备、规范合法,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切实发挥了财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
五、总结
总之,在2018年,我能够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扎实工作,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在财务岗位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
六、2019年工作计划
我将继续完成以下12点工作:
1、负责所管项目建造合同核算,审核相关支持性资料的合法、合规性;
2、负责各项目与业主的工程计量结算、债权的确认,坏账准备计提、 折现等工作;
3、负责各项目工程分包、物资设备的核算工作,定期与各单位进行债务往来核对;
4、负责各项目主分包合同台账、资金收支台账的登记工作;
5、负责根据资金计划审核资金收付单据及制单,及时掌握各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并向相关人员反馈;
6、负责所管单位税金、安全生产费的计提;
7、负责审核并核算各单位费用报销的初审及记账工作,及时反馈、纠正、解决存在的问题;
8、负责中心定额备用金及各单位备用金的会计核算,并按制度要求定期清理;
9、负责在建工程、临时设施、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的核算,负责折旧计提、资产摊销、资产跌价准备等;
10、负责职工薪酬的核算工作;
篇9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一、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过程。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存储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1979年起步,迄今30多年的时间,在企业推进的较快,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较晚。从开始的自发发展,后来的稳步发展,到深入发展阶段,起步较早的,已经探索进入深度融合阶段了。
(二)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功能
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包括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预算决算、项目管理、纳税申报、政府采购、非税收入上解、银行账户年检、统计报表等模块。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经常使用的只有账务处理模块,具体包括系统初始化、记账凭证输入、记账结账、账簿处理、报表处理等环节。部分省级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等模块也有所涉及。
会计电算化已经从普通的会计核算系统向以会计软件为核心,集财务管理、财务计划、统计报表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转变。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需要采取应对措施。
二、事业单位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发展不平衡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起步晚,一些管理者认识不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当今信息化时展的趋势,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跟企业相比年龄较大,习惯长期手工记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一些会计人员简单地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不积极主动更新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严重质疑,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2016年,我省建筑业劳保统筹系统对全省是市本级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了升级,升级为最新的网络版,由于相关人员对网络版安全性的质疑,此项工作进展缓慢。目前,省属事业单位和市属单位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部分县级和乡镇事业单位几乎还在用手工记账,尤其是乡镇事业单位,严重缺乏会计人才,对复式记账方法都不是很了解。我系统县级单位目前还没有进行会计电算化核算。
(二)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利用不充分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可以进行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成本核算、工资核算以及销售和利润核算、报表分析等。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主要使用账务处理模块,进行着与传统手工记账方式很相似的会计核算模式,也有单位尝试用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和工资管理模块。会计电算化系统其他的功能还没有完全普及,电算化软件功能利用不充分。
究其原因,一方面,事业单位只是初步改变了无从业证书在岗会计的局面,会计人员也只能进行简单的账务处理工作,不具有财务分析从业的能力。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非常薄弱,很多事业单位只有一名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的制单、记账以及审核都由同一个人操作完成。人员配置不足,不能做到职权分离。
(三)缺乏复合型人才
尽管目前事业单位中的财会人员都经过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取得了会计电算化证书,但是只限于初级的操作方法,没有经过更高级的培训,特别是既懂计算机又懂财务软件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几乎没有。
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相当于是“铁饭碗”,加上编制人数及职数的限制,工作人员没有提升自己的动力,财务人员的工作繁琐,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动力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缺乏安全性、保密性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是计算机根据既定的程序生成,数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丢失。比如电脑硬盘毁损、被黑客攻击、操作员密码泄露等。
此外,由于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对于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权委托软件销售商进行处理,包括管理权限的设置、电脑维护甚至初始建账以及日常账务处理的小问题都由软件公司出面解决,操作员的账户密码长时间泄露给软件公司人员,加上软件按公司人员的流动性大,也带来极大的财务数据安全隐患。
(五)会计电算化软件缺乏维护升级
目前事业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良莠不齐,不同程度的存在版本较低,软件后期维护不到位,有的单位所使用软件的供应商已经不存在了,无法进行软件升级和售后服务。不同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难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措施
(一)全面普及会计电算化工作,提高认识
会计电算化的好处显而易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加大宣传,让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转变观念,重视会计电算化的开展,积极面对出现的问题,稳步向前推进。
因地制宜,区别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促进基层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对于看站电算化初期的单位,鼓励其采用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和业务部门推广的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对于已经有一定会计电算化基础,且通用软件不能满足财务管理要求的单位,鼓励其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适用于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在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制度建设的同时,逐步与单位内部其他管理系统对接,推进单位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现代化。
(二)积极培训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瓶颈。建议更新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增加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编制,鼓励财务人员考取职称,同时将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分阶段纳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必修课程之一。
建立电算化人才考核和激励机制,全面提高电算化人才的专业水平。目前,关于电算化人才,没有专业的分等次的认证,只是进行基础培训后上岗操作。将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水平纳入单位的目标任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适当奖励。电算化的规范决定了账务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理的规范,而账务处理直接关系到单位内控和执行财经纪律的规范程度,提高电算化水平有助于提高单位的内部控制,同时也全面提升了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的素质。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
将重要数据备份储存2份,放在合适的地方保存。定期对数据进行检查和复制,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储存、网络防毒、身份识别等措施的采用,防止黑客和病毒的侵袭。也可以针对本单位的特定状况,开发相应的技术来保护系统,要实现软件维护工作的日常化、正规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出现变动后,要及时有效地对一系列软件进行修改和加密。
(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
在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会计电算化中也出现不断更新换代的问题,针对问题,对现有的程序和方法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加规范化,建立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规范,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建立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统一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行业标准,将内部控制设计在电算化软件系统里,遵守不兼容权限分离原则;相互制约原则;安全、保密原则;内部防范原则。
(五)加强对事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监管
目前的审计主要针对账务本身进行,重点在于审计单位收支往来的规范性,而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审计几乎没有涉及。建议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监管,通过单位内部自查和上级主管部门督察等方式定期对从会计电算化系统初始化到操作员权限设置,以及账务处理到账表输出任意环节全覆盖审计,排查漏洞,提高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的规范性。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事业单位全面普及并深入发展会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会计电算化将向一体化方面、向管理会计方面发展。随着软件市场的规范,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也将实行统一的标准,全面推进会计电算化软件向知识处理、职能型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为陕西省建筑行业劳动保险基金统筹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赖建英.企业会计电算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
[2] 邹艳.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完善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1):126.
[3] 叶礼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150.
篇10
一、林地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林地资源会计的可行性:资产的可计量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第5号概念公告(SFACNo.5)中提出了较为明确的会计确认前提条件:会计确认需要符合重要性原则和效益大于成本两大前提,以及可靠性、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四项基本标准。其中,可计量性(连同可靠性)与账务处理高度相关,是相对更为严格的标准。普遍认为,许多决策有用的资产信息之所以被拒绝于会计系统之外,就是因为其难以用货币来计量自身的入账价值,如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含林地资源)等。从广义的角度看,会计本身就是一个计量系统。在会计开始产生之际,其所采用的计量标准不是货币而是实物。所以“难以计量”不等于“无法计量”。难以用“货币计量”不等于不能采用“其他方式计量”,如模糊计量、实物计量等。此外,可靠性也不等于精确性。会计计量本身就具有“近似精确”的特征,如自行研制无形资产的确认其实就只是“近似精确”的计量①。基于上述讨论,可以认为,林地资源以及作为其依附基础的土地资源都在理论上符合资产的特征,具有确认与计量的可行性。
(二)林地资源会计的可能性:对土地资源会计的借鉴与依附叶艳妹(1996)认为土地作为一种资源,是由土地的物质和能量对人类社会需求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所决定的,是人类资产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土地资源表现出强烈的资产化特征(叶艳妹、吴次芳,1999)。因此,可以按照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资产”的概念,对土地资源进行确认与计量。其特殊性在于,“有限的”可定义性(即没有所有权但有一定的可分享的“财产权”)、近似的可靠性(要使用特别的技术手段甚至主观规定来确定其价值)和多元的可计量性(同时计量其实物量与价值量)等。林地资源作为土地资源的一种,同样具有强烈的资产化特征。首先,人类越来越意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及其稀缺性问题,而这种重要性与稀缺性将直接导致林地资源的市场价值。其次,林地资源在森林资源中带有根本性,是其他森林资源的载体和依据,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森林资源商品生产的成本和收益。最后,随着技术进步、信息占有量增加和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林地资源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可选择性日益增大,资产化特性随之进一步显化。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借鉴与依附土地资源的确认与计量来对林地资源进行“资产化”的会计处理。
二、土地(含林地)使用模式:林地资源会计的实务前提
正在发展的我国土地(含林地)使用模式为林地资源的确认与计量提出了必要性的要求,是林地资源会计的实务前提。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土地(含林地)使用制度基本上是采用土地公有,土地使用由国家统一安排,土地使用者无偿无期限使用的一种“绝对公有”模式。在这种使用模式下,使用单位不能承认土地的财产属性,因此也不必对土地资源进行会计处理(卢新海,2002)。近年来,土地(含林地)使用制度正慢慢转变,在国家有效控制下的市场模式,即在土地国有的前提下,将土地资源资产与所有权相分离,并采取诸如拍卖、招标、挂牌、协议等方式将土地资源资产有偿有限期地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可在使用年限内将土地资源资产转让、出租、抵押或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其合法权益受国家保护;使用期满时,该土地资源资产连同地上附着物(如建筑物和生物资源等)均由政府无偿收回;需要继续使用的,经过批准,期限可以延长,同时根据届时的市场情况补交土地价款(卢新海,2006)。在这种模式下,除特定国家政府部门之外的普通土地(含林地)使用者,虽然不能拥有土地(含林地)的“绝对公有”的所有权,但是可以拥有“相对私有”的财产权。这种“相对私有”的财产权实质是原有计划体制下土地使用模式中的土地使用权(非实物财产权),再加上现有市场体制下土地使用模式中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有限交易的”的财产权(实物财产权),必须通过市场交易才能形成与实现。但反过来说,这种“相对私有”的财产权事实上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它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正是因为这种“相对私有”的财产权,才使得土地(含林地)资源的确认与计量成为必要与可能②。因为上述财产权中土地(含林地)使用权的概念及其计量方法,在近几年的转型期中已经较为清晰并实践运用了,所以对林地资源进行确认与计量的关键在于:分辨并计量上述财产权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即“林地资产”(价值)。这一点需要借鉴与依附土地资源的确认与计量,即首先利用土地所有权的价值评估方法计量与确认“整体”林地资源(资产)的价值,然后再将其“分解”为“林地使用权”和“林地资产”两个组成部分。
三、林地资源的账务处理要点:对林地资源价值的“分解”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单位需要设置“林地资产”和“无形资产———土地(林地)使用权”账户,用以完整反映林地资源(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其中“:林地资产”账户对应林地资源中的“实物资产”,用于反映林地资源价值扣除土地(林地)使用权价值之后的“林地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化情况,同时,根据附着生长林木的不同属性,还应在其下设置两个二级科目:商品林林地资产和公益林林地资产,分别反映不同林地资源的取得成本和入账价值“;无形资产———土地(林地)使用权”账户对应林地资源资产中的“非实物资产”即无形资产,用于反映林地资源价值中可以分辨或分离的土地(林地)使用权价值的增减变化情况,其价值摊销计入“累计摊销———土地(林地)使用权”。如果单位只是拥有林地使用权,则不必确认“林地资产”,而只涉及“无形资产———土地(林地)使用权”与“累计摊销———土地(林地)使用权”两个科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是“林地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土地(林地)使用权”,所附着生长的林木资产价值都应从中分离出来,计入“生物资产———林木资产”。“生物资产———林木资产”的后续处理与林地资源的后续处理各自为政、互不相干。
(一)林地资源取得的账务处理按照林地资源取得途径的不同,林地资源的确认与计量及其注意事项如表1所示。
(二)林地资源的后续计量林地资源的后续计量主要是林地资源在使用期的成本摊销。由于商品林和公益林具有截然不同的经济性质,两者价值补偿的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其成本摊销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商品林占用林地的成本可通过其林木及林下经济的经营得到补偿,这种价值周转形式和多数单位基本相同。因此商品林林地资源应采用直线摊销法在使用期内逐期摊销其取得成本。需要摊销的商品林林地资源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按照我国现行经济的特点,林地资源的实物资产部分不存在贬值的情况,所以需摊销的主要是指林地资源的非实物资产部分,即林地使用权。按照我国的现行有关规定,一般单位无形资产的摊销费,一律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但是,基于商品林地资源是直接用于商品林生产,所以,其摊销费用应借记“营林费用———林地使用费摊销”科目,贷记“累计摊销———土地使用权”科目。公益林的经营目标是保障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并且满足社会成员对森林非物质产品的需求。与商品林的成本可以通过价值周转得以弥补不同,由于其生态产品的外部性,公益林占用林地的成本就不能直接在其生态产品价值中得到补偿。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公益林林地资源的价值应该采用永久保留法,在其使用期不进行摊销。此外,国家无偿划拨的,没有明确使用期限的商品林地资源以及使用期满可以继续无偿延期使用的商品林地资源,在使用期也不需要摊销林地资源的价值。
(三)林地资源处置的账务处理林地资源的处置与单位的其他资产处置一样,根据处置的程度可以分为出租、出售及对外投资等方式,此外还包括一种林地资源特有的处置模式,即林地经营目的的转换带来的商品林林地资源与公益林林地资源用途转换。各种处置方式的具体账务处理如表2所示。
四、结语
- 上一篇:学生综合素质个人总结
- 下一篇:企业年会活动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