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唤起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那么不管他的老师多么的优秀也会感到措手无策。学习钢琴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学习钢琴前最先需要他们对钢琴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孩子学习钢琴才能够开始。儿童的最初审美情感体验处在低层的美感水平以“悦耳悦目”为标准,他们只会用自己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作为依据进行评定事物。因此作为他们的钢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把“听觉”“视觉”作为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第一步,让他们对钢琴充满好奇,产生兴趣,从而自己主动的去学习钢琴。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一)灵活运用“感受入门”萌发儿童学习钢琴兴趣
儿童的审美情感体验处在“悦耳悦目”较为低层的美感水平,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怎样才能让孩子萌发兴趣呢?
钢琴教师可采用“听为先导,感受入门”的途径,推动儿童兴趣的萌发。
1、播放优美的钢琴曲让孩子聆听,播放音乐会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弹奏简单的儿童律动曲、游戏曲,让孩子们舞动起来,让他们感受钢琴的神奇,把“听”作为教学的第一环节抓好。
2、采用“奥尔夫教学法”通过最简单的拍手或打击乐器(物体),培养他们的兴趣,并挖掘每个孩子的内在节奏感与音乐潜能。[1]
3、运用“达尔克罗滋体态律动教学”的训练方法,让儿童跟着不断变换的音乐节奏和速度击掌打拍来体验节奏感,从而训练动作的协调性、反应的灵敏性、节奏的敏感性以及对音乐的感受性,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玩耍气氛中进入审美情景,情不自禁的随着节拍手舞足蹈,当孩子们内心被刺激,从而引起他们对钢琴产生好奇的心理,强烈的想去触摸琴键,模仿教师弹奏的乐曲,从而让他们开始进入学习钢琴的阶段。[2]
(二)通过深入浅出,启发儿童学习钢琴兴趣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要做到深入浅出,就应该掌握两种基本的方法。
1、“善譬”。即善于打比方,儿童审美心理具有奇特的“拟人化”,他们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把握孩子的这个奇特心理,用充满童趣的幽默的语言表达训练要求、用直观形象的语言描述教学目的。
2、“善问”善问即要善于提问,要善于启发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儿童真正全身心的投入,能很好的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五线谱、音符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五线谱像什么?音符像什么?启发儿童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各自回答,然后教师再加以补充,把五线谱比做楼梯,音符比做小蝌蚪,在每一节楼梯上的小蝌蚪都有不同的名字,就像孩子们都有不同的名字,这样孩子们对五线谱、音符的音高记忆深刻。
二、儿童钢琴启蒙的教学方法
钢琴演奏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是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的乐器,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兴趣很浓烈,但是会因为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而使兴趣减弱,甚至丧失兴趣。因为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作为依据的,所以在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启发教学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故事法、儿歌法、游戏法。都属于启发教学。
(一)故事法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乐曲的结构特点,创编小故事。如:在学习四分音符和全音符的练习曲时,可以根据乐曲的结构特点,创编《勤劳人和懒惰人》的故事。第一小节全音符说的是D娃娃在睡懒觉,弹奏时大拇指躺下来弹并保持住四拍。第二、三小节四分音符说的是rei哥哥起床刷牙,刷了四下,mi哥哥修椅子,敲了四下榔头,弹奏时中指也要像敲榔头一样一下一下的弹,第四小节全音符还是D娃娃在睡懒觉,跟前面一样的弹奏。把四分音符和全音符练习曲的学习编成这样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不仅使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而且很容易掌握其手指的弹奏要领,又能使孩子们又快又准的记住谱子。
(二)儿歌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孩子们难以改正而且又很容易就范的问题,教师不妨编制简单易懂的儿歌,使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自觉的改正错误。如:在教孩子们学习钢琴过程中,由于孩子比较小,手独立性不强,经常一弹琴手就塌下了,教师在面临教孩子们掌握弹琴的正确手型时,可以编制这样的一首儿歌:“小手弯弯像小桥,五个小手指像桥柱,桥柱撑起就能过小船,桥柱倒下就要压倒小船。”每次弹琴前,就带着孩子们一边唱儿歌,一边纠正手型,孩子们在欢快的歌声中,认认真真的撑好自己的桥柱,不让桥柱压倒经过的小船,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教师反复强调手型的问题,而且还养成了好的手型。[1]
总 结
在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用适合儿童的科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孩子在学习中不但学到知识,还能得到快乐。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只要掌握并运用适合儿童的科学方法,并与实践相结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加之对于新时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切人间的奇迹都有可能创造出来。21 世纪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随着国家的进步,人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也日益增强,社会需要大量的艺术人才,为培养出优秀的艺术人才,必须着眼于儿童,因此,作为一名钢琴教师有责任担负起这个伟大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篇2
一、钢琴启蒙的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孩子成为了很多家庭唯一的寄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学习各种艺术特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天赋与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甚至有些家长存在攀比的心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孩子更显得优秀,逼着孩子长期进行钢琴练习,这样一来,让本来就辛苦的钢琴练习变得更加无趣,使得孩子们对钢琴更加没有热情,启蒙教育也就变得急功近利,甚至可能影响孩子后期性格的变化。
另一方面来看,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由于需要长期的钢琴练习,但是受孩子年龄特点的影响,在弹奏钢琴时很容易出现姿势错误的现象。在练习钢琴时,由于孩子的身高不够,双脚很难落地,为了保持自身的平衡,许多人会习惯性的用手扶着钢琴,这样一来弹奏时的姿势就出现了错误。时间久了之后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
此外,启蒙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兴趣培养。如今很多钢琴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不太在乎孩子的天赋问题,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进行练习。但是幼儿很难自己产生对钢琴的兴趣,而且钢琴是一门技术性要求很高的乐器,短期的培养很难看到实际的效果。所以启蒙教育在最开始很难看到效果,时间长了很容易给幼儿留下枯燥无味的印象,在心理上让启蒙教育变成了被动学习,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形势下钢琴启蒙的发展要求
新形势下的钢琴启蒙教育要解决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将钢琴启蒙教育与学生发展联系更加紧密,而不是忽略儿童启蒙的重要性。新形势下钢琴教育要求突出学生艺术与心灵的交流,练习曲目只是开发智力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应该注意到儿童个体的发展,给孩子适当的休息和鼓励,用兴趣指导儿童进行钢琴练习。
(一)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幼儿启蒙教育更是如此,只有以兴趣为教学导线,通过兴趣的培养来促进儿童对音乐以及美感的培养。让儿童将钢琴学习看成是快乐的事情,这样才能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才能通过钢琴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比如,在进行钢琴启蒙教育时,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各个音符代表的节奏。结合动画片的效果让幼儿了解音符的变化。也可以教幼儿弹奏简单的儿歌或者是动画片主题曲,结合动画的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或者让他们进行演奏,给幼儿适当的鼓励,孩子们都是需要被安慰和鼓励的,通过动画的影响让他们在钢琴练习中能够参与到动画中,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来弹奏钢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启蒙的真正目的就是激发孩子身体中的潜能,而兴趣性的钢琴启蒙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跟着音乐想象场景,并利用钢琴来表现场景,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
有心里学家认为:“愉悦,是儿童最初的美感本能”。音乐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够在儿童在耳濡目染中进入到音乐的氛围中来,并在音乐中感受另一种美的存在,也就是说,让儿童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下学习钢琴,能够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兴趣。再加上优美欢乐的曲目联系,也有周培养儿童的心境,让他们保持一种愉快美好的心情。在平常的钢琴启蒙教学中,可以刻意让儿童多听一听优美欢乐的曲子,固定练习钢琴的时间,通过规律性的学习,能够保持儿童练习的稳定性,让他们能培养起自己的认知能力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三)适当的肯定与表扬
另一方面来看,儿童都具有渴望引起关注的被人肯定的心理。因此在钢琴教学中,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学会认真的聆听孩子的弹奏,并给他们适当的鼓励。亲切和蔼的感情能够让儿童产生那个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也能够让他们更有认真练习钢琴的热情。如果儿童长期压抑的独自练习钢琴很容易封闭自己的内心,变得孤独沉默,因此,家长和老师能够参与到儿童的练习中,并给他们鼓励表扬,将促进儿童积极的心理状况的发展。
篇3
关键词:俄罗斯;钢琴学派;启蒙教育;兴趣;特点
中图分类号:J624.1
俄罗斯钢琴学派凭借极致的技巧、完美的音乐来被后人所称赞。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教学、演奏风格一直流传到现在。
一、俄罗斯钢琴学派启蒙教育重视培养、保护学生的兴趣
儿童钢琴教学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要让学生感受到演奏钢琴的乐趣。在刚刚开始钢琴教学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问题浮现出来:如何给孩子们上第一堂课呢?大部分老师会选择先教给孩子中央C;或者,先教给孩子节奏、C大调音阶。其实,这些方法都不能完全将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都激发出来。
为了能够激发起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在启蒙学习阶段,要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作品欣赏,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美。在欣赏完一首音乐之后,教师要让孩子谈一谈自身的感受,引导孩子在脑海中想象出音乐作品中所蕴藏的形象。并且让孩子明白音乐作品中蕴藏的形象,是可以通过熟练的演奏技巧,在钢琴上完美的演奏出来的,这样做不仅让孩子从启蒙阶段就学会用心感受音乐,而且还增强了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同时,也为日后的学习中,培养孩子能够准确的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完美的表现出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俄罗斯钢琴学派认为每位儿童都具备音乐细胞,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其应该找到每位孩子的切入点,将音乐带入到他们的世界中。无论课上,还是课下的作业,教师一定要亲自演奏音乐作品,并讲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艺术形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孩子的“口味”,找到最适合孩子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要及时的表扬孩子,让孩子们享受在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只有被肯定才能获得快乐,只有快乐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另外,正确选择适合儿童的钢琴教材,是保护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俄_斯钢琴学派启蒙教育重视科学性的训练方式
所谓科学的训练方式是指教师要引导孩子借助与生俱来的能力来弹奏钢琴。我们以刚开始弹奏钢琴的手型为例子,在学生刚开始演奏的时候,教师不要告诉学生弹琴的手型,而是让学生站立起来,双手放松呈垂直。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当前双手的手型,并且告诉学生这是弹奏钢琴最好的手型。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俄罗斯钢琴学派启蒙教育中所蕴藏的科学性。
二、俄罗斯钢琴学派启蒙教育重视音乐性训练
在音乐性训练中,俄罗斯钢琴学派比较关注音乐与语言这两者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音乐也作为一门语言而存在。它就像我们日常的会话一样拥有着标点符号,需要呼吸,有表达重点,有着各种语气。为了能够让学生准确了解作品中所蕴藏的音乐性,那么就要给音乐作品填词。在填词的过程中,不仅要与作品本身具备的音乐性相一致,还要将其与作品中的其他句子相结合起来。通过进行音乐性训练,学生能够借助音乐作品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
当我们谈到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时候,总会联想到俄罗斯钢琴学派高超的技巧。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弹奏钢琴的技巧一一教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这些技巧来将音乐作品演奏出来。
三、俄罗斯钢琴学派启蒙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所谓表演艺术是指借助演唱、动作、表情等来传达情感,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我们要将自己最好的才能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让观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作品中所蕴藏的情感。在俄国,不管是音乐学校的学生,还是非音乐学校的学生,其每年都要参加两次音乐考试。在这种正规考试的熏陶下,学生的表演能力能得到提高。俄国的孩子几乎每天都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他们能够近距离的与艺术家接近,此时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完全被激发出来。在国内,音乐教育并没有普及到一定程度,所以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比如:定期的组织观摩课,或者参加钢琴比赛等等。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为孩子创设学习音乐的氛围,让孩子喜欢上钢琴演奏。当孩子内心真正喜欢上钢琴演奏之后,其可以将自己内心中的情感用琴键一一表述出来,并且孩子所演奏出来的作品也是有生命力的。
四、总结
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特点各自都有着训练的侧重方向,但相互间又能够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些特点可以体现俄罗斯钢琴学派启蒙教育的科学性和成熟性。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学校、家长也开始重视孩子的精神教育,选择让孩子学习钢琴,既陶冶了孩子的情操,也提高孩子了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启蒙教育;钢琴教学;节拍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37-02
一、儿童钢琴启蒙的重要性及儿童学琴心理
(一)儿童钢琴启蒙的重要性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阶段是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启蒙的重要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学习钢琴的进度和发展。儿童初学钢琴一般以5岁左右为宜。年龄太小,柔软的手指会难以适应钢琴键盘的重量;年龄太大,就会错过脑神经发育的最佳时期。5-6岁的儿童正好处于骨骼、体力、智力的发育阶段,对于声音、色彩、形状都有极其敏感的反应。同是初级钢琴弹奏方法与技能的关键阶段。在此时期,钢琴弹奏的基础、和方法对未来钢琴演奏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5-6岁时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想象力的黄金时期。对于钢琴启蒙教育者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儿童学琴心理
研究儿童心理,可以帮助认识儿童所处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语言水平及生理限制等。然后按照不同儿童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些适当教导儿童的方法,有效地把练习钢琴正确方法传授给儿童。由于儿童知识水平有限,很多时候自己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钢琴,而且学习感情主要是模仿老师或家长,通常较被动地学习。儿童年龄小,很难长时间专心去练习一首乐曲。因此,教导儿童主要掌握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令学习变成主动、有创意、活泼、有效率、愉快等。
(三)教师应如何正确引导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动机,创造一个音乐环境,让儿童聆听美妙的音乐,利用舞蹈与歌唱来让儿童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欢乐。儿童注意力较短,为了不让儿童产生长时间上课和长时间练琴所带来的厌倦感,可以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音乐,用钢琴来演奏大自然所让我们感受到的轻松旋律。这样可以增加儿童对钢琴的兴趣和信心。在授课中,也要因孩子性格的不同,用不同的欢快授课法来引导孩子。在讲钢琴弹奏手型时,可以用“握苹果”来比喻,双手放在琴键上要像握一个苹果一样。手指在钢琴上的演奏,就像“走路”一样,一只手指落下去,其他的手指就要抬起,然后不断地交替;弹音阶时就像爬楼梯,手指在琴键上左右移动,手腕随着音符的方向走;当遇到断奏时,就用拍皮球来做比喻,手腕就像皮球,手指落地就会弹起来,触键时间短,要使声音有弹性;而跳音就像啄木鸟一样,动作快速的啄虫子一样等等。运用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充分地调动儿童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钢琴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他们模仿。在对钢琴曲的演奏中,同样一首作品,不同规格的教学目标、不同儿童演奏,可达到的程度和效果是不相同的。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来说,不论是业余方向发展还是专业方向发展,其教学强度和对其的要求都是值得慎重考虑的。
二、钢琴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识谱
儿童初接触钢琴,对五线谱记谱法非常陌生,熟练的识谱对以后的练习起着重要性。
教学中应注意适时地将加线、加间及不同节奏音型的重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后得出结论。如帮助孩子总结小字一组的c音在大谱表中处于正中的位置上,从此音反向而行可以发现“C-c-(c1)-c2-c3”分别处在大谱表中与c1各自对称的线间位置上,这一知识的掌握利于孩子在识谱时产生迅捷的反应能力;还有通过建立音型形状与弹奏动作的条件反射联系等,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总结、积累各种音型的演奏技巧,逐步提高识谱能力。转贴于中国
(二)姿势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初学钢琴的儿童往往在坐姿上都不标准,因为儿童年龄小,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所有经常像做沙发一样慵懒的坐在钢琴凳上。这样的坐姿是无法正确而有效的学习钢琴和练习钢琴的。
正确有效的弹琴坐姿:
1.不能坐满琴凳,只可以坐一半,因为坐一半会方便身体前后左右的活动。
2.琴凳不能有厚软坐垫,以免影响臀部支撑身体的能力。
3.琴凳不能太高或太低;也不能离琴太远或太近。要根据每个练琴钢琴人的身体及高矮不同而调整。
4.腰部、胸部要挺直,颈部自然放松,头向前望。
5.很多人忽视了脚的摆放位置,在练习或演奏前除了要坐得端正而不僵硬以为,无论是否一开始弹奏就需要用踏板,双脚都要习惯性放在踏板上,以备随时使用。儿童由于身高问题可能坐在琴凳时脚会悬空不能着地,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拿来小板凳放在儿童脚下,不要让儿童脚悬空,那样会影响儿童身体平衡,不利于练琴时身体前后左右的活动。
正确的练琴坐姿,能大大提高我们练琴效率,也能反映儿童练习时的心态。
(三)手
儿童学习钢琴因年龄小手太软。经常出现手指凹陷俗话说的折指、手指立不起来手、掌下榻、手背不平、手腕对键不正、高抬指不够、手腕上下晃动等很多问题都需要解决。
针对五个手指各自的弱点,要“对症下药”,进行目的明确的训练。下面总结几种矫正钢琴手型的方法:
1.如果孩子掌关节凹陷,可把一只乒乓球放进丝袜中,绑在孩子的手上(球在手心部位)再练琴,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会有一定的效果。
2.让孩子双手十指相对做抱球状,每对手指不停地做分开、相碰得动作。(但手指必须是自然弯曲状)。
3.也可把以上两点结合在一起,双手放在桌子上,十指有顺序的高抬快速落地来轮番敲打桌面。也能达到训练目的。
4.分手慢速练习,要求孩子弹奏每个音的时候,手指动作都要达到标准要求。
5.儿童初学习钢琴时不要心急,基础打好很重要,一定要先分手断奏练习,吊臂、提手腕、落键不要发力,手自然落到琴键上即可。练习高抬手指是为了训练手指的灵活性,但是建立在手腕放松的基础上,吊臂练习可以放松手腕,训练手指的独立支撑能力。手腕弹奏钢琴时的力度调节器。是训练非连奏、连奏以及断奏跳音的基础,对以后的演奏技巧训练和乐感处理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手腕放松、手指尖立住手型自然拱起就好了。
(四)节奏
在钢琴教学中,普遍重视基本功训练,在于手指力量、触键状态、跑动速度、动作准确等方面,但对于节奏要素的几种训练往往不够。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子。节奏是音乐时间组织的总体名称,而节拍、拍子是构成节奏的因素。因此,节奏是一项需要进行专门训练的基础元素。
有相当多的学生弹琴是不太数甚至完全不数拍子。有些同学竟认为节拍不是重要的。儿童练习钢琴时更加不注重节拍,音和音之间的间隙时间往往由孩子们自己决定。家长也不重视。这是很大的误解,在练习钢琴时要有严格的节奏分解训练:从最基本的一拍一音、一拍两音、一拍三音、一拍四音来练习,熟练后可以继续练习一拍五音、一拍六音、一拍七音、一拍八音的均匀分割训练。然后才能均匀的弹奏曲子,加强节拍意识。
三、钢琴演奏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演奏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对我们的演奏带来影响。
(一)心理
演奏者在演奏时关键地方容易出现“抛锚”的现象。这些都是由于心理过度紧张,失去了正常的演奏状态。过度紧张会使思维停顿,不能完整的表达音乐。有些演奏者的演奏虽然没有停顿,但失误比较大,从头至尾都在“混”,似乎只要音响不停就达到了演奏的目的。没有真正的了解音乐的实质,当然谈不上有丰富的音乐表现。所以调整自己心理态度,才不会使音乐偏离音乐表演的轨道。
解决紧张心理:
1.首先要有充分的练习,把曲子的每一小节都要练好。平日的练习中没有处理好的地方,在演奏中必然会显露出来。
2.在准备练习一首曲子前,应翻找相关材料,听本曲音频,熟悉曲子。
3.寻找机会,在多人面前进行演奏,增加自信。
(二)双音
双音的使用对于乐曲的表现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演奏和练习双音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如肩、臂、手腕以及手指的紧张,双音的音响不整齐等等。
解决双音不整齐方法:
1.肩部的放松,要克服“端肩膀”的姿势。练习双音前先体会肩膀轻松、随和、下沉的感觉。然后再在练习的过程中保持住这种感觉,随时注意肩部的状态。
2.前臂的状态。前臂自身是不能有动作的,前臂的活动主要有肘关节控制,其次要由腕关节带动。抬指的不积极造成前臂紧张、僵化。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用力得当,用手指自身的力量下键弹奏,将力量完全控制在手指上,不要将力量转移到前臂。让前臂保持平静和放松。
3.手腕的作用。在进行双音练习时,手腕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僵硬”。手腕僵硬,使腕关节失去了灵活性,这样会带来手指和前臂肌肉的紧张。在练习之前先找到手腕放松时的状态,保持这种状态,这样才能使手腕非常的灵活和放松。在双音练习中应该时刻保持放松状态。
4.手指的触键。保持最自然的手形,手指完全放松掌关节稍稍拱起,手指有一个天然弧线的弓形手型。手指触键结束后马上做到放松,时刻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放松。
5.加强4、5指的单独练习。4、5指是天生较弱的手指,在双音练习中往往4、5指立不起来、力度不够。需要加强力度练习来解决这一问题。平时可专项重复训练4、5高抬指快速落键练习。
(三)踏板
在练习钢琴中,踏板的使用是钢琴弹奏方法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踏板在作品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和声变化
弹奏一个强奏需要踏板的帮助,使主音有共鸣,更加响亮,但要注意在不同和弦的更换上,踏板一定要换的干净,以免影响和弦的和声色彩。
2.作品风格
(1)巴洛克时期风格:欧洲巴洛克时代的乐团,大多是变调音乐,要少用,慎用踏板。如果用不好,很容易把曲调线弄模糊,而这种音乐主要是由同时进行的几条曲调线组成。
(2)古典音乐时期风格:在这个时期,主调音乐为主,踏板的使用量则大为增加。
(3)浪漫时期风格:在这个时期的音乐,几乎没有不用踏板的。
(4)现代时期的风格:徐缓、悠长、抒情的风格,大多要使用踏板。
四、结论
学习钢琴开发儿童智力,激发学习、生活的兴趣,对孩子成就美好的未来起着牵引作用。教育工作者就要时时做到尽心尽责尽力,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完美的钢琴演奏,我认为应牢固的做好最基础的练习。熟练、巧背、深理解、多听音频音乐会会对我们的演奏有更大一步地帮助。演奏是一种享受,是思维、身体与音乐的美妙结合。
参考文献:
[1]杨朝忠.谈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科学引导[J].凯里学院学报,2008(4).
[2]丛滋艳.论幼儿钢琴入门教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篇5
关键词:音乐 幼儿 键盘 趣味性
近几年,我国引进多种外国版本的儿童钢琴启蒙教程,他们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但是由于外国版本的儿童钢琴启蒙教程缺乏一些我国的本土元素,有着巨大的文化背景差异,我国与外国的儿童审美需求、审美心理等也有很大的差异,外国版本的儿童钢琴启蒙教程会让我国的儿童难于理解。由此可看出我国缺少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钢琴启蒙教程。正是基于以上的需求和责任,段晓军、段学军老师编著了《键盘上的游戏——儿童钢琴启蒙教程》,全教材共有6册,每册书有3-4个单元,由点到面,逐步渗透音乐知识,把趣味性放在突出地位;把多重音乐知识与钢琴弹奏技能有机融合,多角度发展儿童音乐才能,形成了独特的入门方式和读谱体系。
一、现代音乐教育观念
现代音乐教育观念早已不是照本宣科,把一些知识去“硬塞”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知识。现代音乐教育观念提倡学生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思想,提倡教学的民主化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音乐才能的全面培养,强调兴趣爱好是学习的重要动力。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一样,但是如果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同,他们所掌握知识的程度、所接受知识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很明显,从这套教材的标题“键盘上的游戏”就可看出,这本教材把趣味性的学习放在重点。我们经常会听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在教材中,就是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活动、游戏来引入音乐知识,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全面主动的学习,充分的感受音乐。这套教材力求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审美需求,所编选的作品很多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充满童真童趣,内容反映的是儿童的生活及他们的所思所想。
二、现代音乐教育观念融入教材
(一)对教材基本框架的介绍
整套教材中,每个版块所选用的作品都是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同时旁边配有和作品相应的彩图,这个彩图的设置犹如一个有故事情节的场景,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达作品,便于儿童的理解与学习。作品下方,设置了一个可爱的卡通精灵,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儿童学习。通过彩图和儿童化的语言,可以让儿童对这个版块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有助于儿童对知识的巩固学习和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每当有新的节奏引入的时候,就会有生动的歌谣念读辅助教学。每个单元还设置了若干的“音乐宝盒“和”巧巧手,用以引入音乐知识和进行音乐练习、创作、探究活动。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儿童学得轻松、学得牢、记得住。
(二)举例说明现代音乐教育观念融入课堂的利与弊
1.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
就拿教材中《小朋友,踏步走》这首作品来说,主要是让儿童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感受他们的长短关系。如果直截了当的去告诉一个孩子: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分别是多长。这样孩子可能会难以理解,就更加没有兴趣继续学习。在这套教材中,《小朋友,踏步走》作品旁配有彩图、可爱的卡通小精灵、音乐宝盒。彩图上四个小动物依次排开踏步走,四种可爱的小动物,用鲜艳的色彩来描绘成,直观的表述这个作品。这种用图形来展示音符的方法,最早在柯达伊教学中出现。在柯达伊教学法的影响下,这本教材同时加入了现代音乐教学的观念,当学生们看到这些图形,会对整个作品提起兴趣。再来看可爱的卡通小精灵:边念歌谣边踏步。想一想,在二分音符上踏几次脚。“边念歌谣边踏步”让学生们从实践中学习,来亲身领会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到底多长,这就是所谓的在游戏中学习,让学生轻松的感受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长短。“音乐宝盒”在这个作品的右下角,在认识感受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长短的同时,可以学习到在作品中出现的一些知识,什么是小片段、小节、终止线。这样以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倡先实践,通过体验和感受理解知识,表现音乐。
2.从兴趣爱好出发,针对低幼儿童,要注重引导
笔者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会有一些弊端。如果是针对低幼儿童来教学,可能有一部分儿童看到这个彩图,就不会考虑彩图以外的任何知识。很多低幼儿童看到这样的彩图会很高兴,会看这是几只可爱的小动物,会觉得很好玩,可能并不会融入到这个作品中。在这方面,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定要将图片和作品融合,引导儿童走进作品。可爱的卡通精灵:边念歌谣边踏步。几个孩子可以拉着手,像图片上的小动物一样,边念歌谣边拉着手踏步走。大点的孩子可以做到这些没问题;对于低幼儿童来说,这种游戏中的学习,孩子确实会很有兴趣,但是很有可能会乱成一片,更不会去考虑在二分音符踏几次脚的问题了。
三、结语
整套教程逐步引入,细化了每个知识点,做到了循序渐进。教程注重了节奏、节拍的训练;西方经典名曲主题改编曲丰富,使儿童获得了良好的熏陶。教程整体来看力求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和需求,从兴趣、实践出发,让儿童去亲身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1]廖乃熊.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篇6
众所周知,钢琴乃乐器之王。因其独特的音响,广阔的音域为广大音乐家所钟爱,在众多音乐形式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贯穿古今。无论是辉煌的古典乐,还是浪漫的流行乐,都有着它的身影。它不仅是乐器之王,更是音乐知识汇聚的殿堂。从最早的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无数的音乐大师谱写出了一首首流芳至今的钢琴作品,这是一笔无价的,具有永恒魅力的音乐财富,更是人类音乐史上璀璨的明珠。
学习钢琴引领少儿步入音乐殿堂,它为少儿的各方面发展都奠定良好基础。世界上无数的知名音乐家,无论是钢琴演奏家、作曲家,或是理论家,几乎都是从小学习钢琴并具备一定水平的钢琴演奏能力的。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知识的涉及也是十分广泛的,不仅有和声知识、复调知识和音乐史知识,更有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音乐风格等音乐美学知识。对这些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的少儿普遍在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创造、审美能力上都显著高于普通孩子。
一、钢琴启蒙教育与少儿身心发展
(一)锻炼少儿肢体协调,促进智力发展
人的左右两半大脑各司其职,左脑具有语言、数学、逻辑推理等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图像,体育,音乐等思维功能。在漫长的人生中,左脑不停的为各种问题进行推理演算,而右脑却缺乏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而音乐训练,尤其是钢琴的学习,是一项需要大脑协调起眼、耳、口、手、脚同时参与的综合性活动,它能锻炼大脑复杂性,增强右脑思维能力,使左右大脑均衡发展,促进少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学习钢琴可以促进少儿智力发展,锻炼肢体协调性。
(二)促进少儿情感饱满,提高审美能力
少儿对音乐的感知与表现往往丰富于成年人,鲜明的节奏速度,音响效果的变化,都可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通过对钢琴的学习,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体验乐曲中力度的跌宕起伏,感受音乐速度变化,从而充实少儿的情感世界,使他们学会区分“愉快”与“悲伤”的音乐情绪,由此达到情感的平衡。
钢琴启蒙除了强调对技术基础的重视外,同时还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音乐之美是在各音乐要素之间的配合与关联下构建出来的,是能够激发人们情感共鸣的。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就是提高他们的音准,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加强音乐记忆力,使他们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音乐,从而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品质。
(三)集中少儿注意力,提高联想能力
少儿智力发育不成熟使他们的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而钢琴的演奏对于提高少儿注意力大有好处,音乐是乐音的有序运动,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运动,易于引起欣赏者的无意注意。音乐的演奏与表现,更是需要演奏者与表现者集中注意力,才能流畅进行乐曲,体现音乐整体感与情绪,构建出意境。并且,通过实际教学,笔者也发现,随着少儿学琴的时间越长,注意力的集中度就越高,开始可能是十分钟,后来就可能聚精会神的练习三十分钟以上。同时,钢琴的演奏还能提高少儿注意力分配的能力,弹琴需要左右手相互配合,同时还要眼看耳听,注意着乐谱上音符横向与纵向的发展,如果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是很难成功的演奏出完善的乐曲的。
音乐是自由的,它是丰富想象力的产物。从“大珠小珠落玉盘”到“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的声声演奏激发出白居易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小小一只琴,却激起了李白内心的汹涌澎湃,不禁联想到那古朴苍劲的松树。钢琴音乐在孩子的认知世界中,跳音的演奏就像是活泼的小兔子,力度强弱的起伏更像是上下楼梯,酣畅淋漓的琶音就如同奔流涌动的河水。由此可见,钢琴音乐引领着孩子积极的去想象、联想,活跃着他们的思维。
二、钢琴启蒙教育教学方法
(一)选择合理科学系统的钢琴教材
21世纪敲开了经济迅速发展的大门,人们的精神物质需求也随之而上。家长们在要求孩子学好学校知识外,也让孩子进行着各项兴趣特长培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众家长一致认同的观点。因此,音乐教育尤其钢琴教育一时成了当下热门的兴趣特长培训。随之而来的钢琴教材的引进与编写也层出不穷,钢琴启蒙教师们在教材上的选择更需要再三斟酌,既要符合少儿的心理特点: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又要科学实用。
在此,笔者对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钢琴启蒙教材进行简洁的介绍:由汤普森所编写的《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以下简称《汤》)作为启蒙教材在我国广为使用,该教材从中央c开始教授,高低音谱同时学习,循序渐进的安排知识点,每个新知识点都会配有几首曲子进行强化练习,并且部分曲子还配有教师伴奏,增加了师生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还有练习题。集唱,弹,写为一体,为少儿学琴打下坚持基础;《拜尔钢琴基础教程》也是常见的钢琴启蒙教材,该书对于双手的技巧性针对更强,结构内容、进度安排都具有更强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另外,我国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儿童钢琴初步教程》乐曲丰富,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由于乐曲量太大,内容结构稍显累赘,并且知识点的上下联系不强,使得它并不常用。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书籍特点,搭配使用,比如《汤》搭配《儿童》,挑选《儿童》中的曲目作为《也可搭配《拜尔》增加技巧练习,使它们相互扬长避短,共同发挥指导作用。
(二)正确的钢琴技巧指导与规范的训练练习
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钢琴基础弹奏技巧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它影响着少儿的整个学琴生涯。由于少儿的骨骼与肌肉处于发展初期,弹奏力度较小,为了达到特定音响效果,可能产生耸肩,压指,压腕等不正确的弹奏方法,因此,启蒙教师必须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少儿进行正确的弹奏。
学琴是从基本的坐姿开始的,坐姿对弹奏方法有很大的影响力。一般要求稳坐于琴凳的三分之一处,腰部挺直,上身可自然倾斜,这样便于将手臂的重量力量传送到指尖。其次,培养少儿正确的手型是重点,弹奏时双臂自然放松,垂于身体两侧,双肩放松。两手立于琴面上,手指与手掌成为一个拱形,我常对学生比喻“如同手握一个鸡蛋”。同时,在弹奏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手型变化,时时提醒,督促学生形成正确手型。 学琴的第三阶段,便是接触基本弹法:断奏,跳音,与连奏。选择科学系统的启蒙教材,有针对性的分别练习熟练后,可以选择有关三种奏法的练习曲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学会找到异同点,促进更快掌握正确的演奏方式。同时,除了课堂上老师的教导外,也需要家长在课下监督孩子保持每天至少一小时的练琴时间,促成孩子尽快掌握重难点,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三、现代少儿钢琴启蒙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与提高
韩愈的《师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还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iv。
现在随着琴行与兴趣培训学校的增加,行业圈的壮大以及师资的良莠不齐,使得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教学质量成为必然要求,老师们要做到肩负师德,认真负责,重视反思,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且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尤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少儿身心健康与钢琴技巧获得长足发展。
钢琴课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身发展特点,教师必须尊重孩子之间的能力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由浅至深的安排课程。
(二)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少儿学习
学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孩子的认真学习以及家长的监督配合。为了促进少儿钢琴学习的长足发展,老师必须做到常常与家长沟通,告知他们孩子的优点与进步,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孩子在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也能及时发现与纠正,督促孩子认真练琴,保证充足的练习时间,做到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练习要求,这样有利于新的知识与技巧的巩固与完善。
篇7
关键词: 幼儿 成人 钢琴启蒙教育 差异 启示
目前,各种音乐培训中心繁多,足以看出人们对待学习音乐的热情,而钢琴作为打开音乐殿堂最方便的钥匙成为众乐器中炙手可热的“明星”。一方面钢琴本身具有无可比拟的丰富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它是众乐器中唯一能让人以最轻松自然、最没有负担的姿势――坐姿演奏的乐器。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们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学习钢琴能使脑、眼、手、脚、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且协调配合。长期训练必将使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听辨能力及观察力、注意力、忍耐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发展。另外,人的性格、教养、兴趣也会在无形中发生质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经久不衰的少儿钢琴热。进入新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更注重精神陶冶。为了丰富生活、提高修养,成人钢琴热也在悄然兴起。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学习钢琴的队伍大军中,不同对象的钢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幼儿与成人钢琴启蒙教育的差异。
一、从生理方面比较
1.年龄
“启蒙”意为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由此可见,启蒙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直接影响着日后的学习发展。良好的启蒙犹如坚实的地基,让学生终身受益;而失败的启蒙严重的能贻害终生。启蒙如此的重要,那么启蒙的年龄就决定着学习者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那么我们来分别看一下幼儿与成人钢琴启蒙教育的年龄及他们的优势和缺憾。
(1)幼儿年龄的优势和缺憾。众所周知,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对象大多都是学龄前儿童,一般在五岁左右,多数都是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和开发智力而让其学习钢琴,但是启蒙时目标并不明确。由于年龄还很小,身体各部分还在发育,无论是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还是对自身的控制以及协调能力都不够强,但是柔软的手指具有很高的可塑性,韧带的弹性、指间的伸展、肌肉的反应等这些先天性条件都比成人优越很多。
(2)成人年龄的优势和缺憾。成人钢琴启蒙教育的对象多为青年人,包括各级各类音乐高校非钢琴专业的学生,还有一部分为年过花甲的离退休老人,他们中大多数都是为了自娱自乐或是辅导第三代而学习钢琴。还有一个特殊人群是为了参加艺术类高考而突击学习钢琴的学生。上述几种人群都统称为成人。虽然他们错过了人类音乐天赋开发的最佳时期,而且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造了单维思维方式,会成为多声部音乐学习的负力,突破双手协调配合的难点往往较为费劲,但是他们的肌肉和骨骼已经发育成熟,学习目标相当明确,理解能力、自身控制及学习能力相对幼儿来说要强很多。
2.坐姿
在钢琴启蒙教育中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坐姿,演奏者坐的位置要对准钢琴的正中,也就是钢琴的钥匙眼或d1与e1的键缝。座位高低以小臂与键盘同一水平,座位前后以肘弯略大于直角为宜。上身端坐时要自然放松,只坐座凳的三分之一并且使双肩微微前倾,要感觉到臀部和脚对身体重心的支撑。双脚至于踏板前,与肩同宽并踩实地面,以便支撑身体。
幼儿与成人坐姿上的差异:儿童身高较矮,双脚不能直接踩到地面,所以在他们学会正确的坐姿时我们一般可以在他们的脚下垫一个小凳子之类的物品,让他们的双脚能够踩实。加上小孩子刚开始学习时对坐的环境不熟悉会有紧张感,那么就尽量让他们自然坐稳,保持肩肘自然的放松才是最重要的。而成人在启蒙教学中可以快速掌握正确的坐姿,也无需板凳等物品,那么就要强调双脚踩实地面,让身体得到很好的支撑,上身微微前倾,使自身的力量更好地传递到弹奏钢琴中。
3.手型
演奏者手的姿势应当形成半握空心拳的弧形状态,掌关节撑起,指关节突出,手指弯曲的程度因手指长短而各异,手腕自然放平,肘部放松,自然摆放在身体两侧。手型对于弹奏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这点上没有过关就急于求快走入下一步的话,只会事倍功半。
幼儿与成人手型上的差异:幼儿的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手指柔软,所以较难做好前三个关节的支撑,这时我们一定要把掉臂练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且督促孩子反复练习,让手指能够更多的体会自然落下的重量感和关节的支撑感,在这期间可以穿行基本音符的认知与学习,一般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让他们基本掌握手型的要领。成人的手型跟幼儿的要求是一样的。由于成人理解能力高,再加上控制能力好,手型练习是很容易做到的。这时我们可以对其手型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其尽早掌握正确的手型。但是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成人的手部骨骼已经发育完全,跟幼儿比起来会有点不太灵活,往往摆手型时会有畸形的感觉,此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手型提出要求,只要他能指尖正面触键,掌关节很好地支撑,手肘放松,就不要过于强调手型的标准和美感,尊重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也是很重要的。
整个学琴过程中都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与弹奏手法,长期坚持下去,每个人都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来。
二、从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
1.在对幼儿与成人进行授课时的差异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低,又有极强的依赖性,所以在启蒙教育中老师要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且尽量以简单而生动的语言来对幼儿进行讲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幼儿一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上进心和好动、好想、好问的特点。因此要在正式学琴前利用这些特点,让孩子与钢琴亲近起来,成为朋友,消除孩子的紧张与拘束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相信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相比较而言,成人的理解能力就高多了,也有较高的自控能力。但是成人在学习钢琴之初,往往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生怕笨手笨脚驾驭不了庞然大物,赶不上小小琴童,而有失颜面,因此在上琴之前可以先让他们了解钢琴乐器的结构、历史、发音原理及性能等,让他们有个比较深入透彻的了解,从而消除畏难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对待老年学生的时候语气要柔和,并且要有耐心,因为老年人反应能力较慢,遇到错误时要耐心指出他们的错误而不能批评,要多讲解,让他们多体会,不要急于弹琴。
2.幼儿与成人选用教材上的差异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幼儿与成人所用的教材也是不同的。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他们主要是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画材料,并且喜欢反复阅读自己熟悉的内容,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画面的生动性,在从中获得乐趣的同时学习知识。而成人主要是阅读文字性的材料,注重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实际的意义,喜欢材料的内容不断变化,对自己的学习发展有启发作用。所以在教材上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受幼儿欢迎的一般都是《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系列或者是《孩子们的拜厄》和《孩子们的哈农》,因为上面都有趣味性的图画,能寓教于乐,也可以通过这些图片让孩子们活跃的思维产生联想,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而成人一般选用高等师范学院出版的《钢琴基础教程》等。
3.幼儿与成人上课时间规划上的差异
(1)幼儿上课时间的规划。在上课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最多只能维持15分钟,所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安排好时间,建议分段来上课,每段时间都有明确的内容让幼儿了解老师的计划,并设置课间休息,休息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跟着琴声唱唱歌跳跳舞活动一下,然后再继续下面的课程。也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品,用来鼓励孩子们,以便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的能力。每次学习的时候应该让幼儿先弹他们最喜欢最自信的曲子,让他们充满信心地表演,不要一错就打断,直到他们弹完,先表扬他们进步的地方,然后再指出不对的地方,不要总是批评,以使他们越来越失去兴趣,甚至厌学。布置作业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说给家长听,这样可以让家长督促孩子们练习,所以对待不懂的家长更要说得详细,并且指出重点、难点及练习方法。
(2)成人上课时间的规划。成人学习目标一般都非常的明确,学习意愿也较强,要给他们清晰的教学指导。在授课时,可以在重点和难点出现时提醒学生重点练习,可以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点,并告知学生课后应当如何更加有效地练习,可以细化到速度、力度和要达到的效果等。甚至在重要的地方可以指出一天至少练多少遍的要求,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的练习和掌握。有些学生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这时就要指出他们的弊病,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心平气和地学习。
三、启示
综上所述,幼儿与成人钢琴启蒙教育的差异主要从生理方面和教学方式方法上体现出来的。幼儿在生理上限定性大,但是可塑性强,只要加以充分的引导、严格的要求、适当的鼓励就可以培养成好的钢琴演奏者。而成人生理已经发育成熟,对于提高演奏技巧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教学上确实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从各自特点来讲,儿童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并且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耐挫能力都很欠缺,但是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而成人在智力、能力及意志力方面都优于幼儿,加上学习目标明确,只要方法得当、扬长避短,相信在相同时间内学习进度可以快于幼儿数倍。他们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能使他们更好地领略钢琴艺术。只要了解二者的差异,掌握二者的共性,科学引导、因材施教,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
篇8
关键词:钢琴;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28-01
目前国内外对于钢琴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问题有很多的研究,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个人的学习以及通过与老师深入的交流分析了钢琴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实质的结合,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争取改进,才能更好的发挥最大的才能。
一、钢琴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如何使钢琴启蒙教学适应处于不同认知阶段的不同年龄的儿童,这不仅需要充分掌握各种钢琴启蒙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更有赖于充分了解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学习心理,了解儿童学习的渐渐分化的心理过程,使钢琴启蒙教学与儿童所处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相适应,把所要传授的知识转化成适合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能力水平的语音,如此才能有效的把钢琴演奏方面的知识正确的传授给儿童,在儿童钢琴教学中,主要的学习内容可分为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演奏技能的学习两部分。这个时候儿童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法。接受学习只要是老师按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想学啥传授系统的钢琴演奏知识,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能被接受的教学方法,使儿童主动性的,高效率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法,而不要将它变成机械的被动的学习。发现学习主要是有儿童用过亲自参与实际活动,独立思考探索,通过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来获得有关经验的学习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钢琴键盘上的中央C所处的位置是在两个并排的黑键的左边时,可以由学生根据这个规律找出其他C的位置,然后再通过聆听来分辨这几个C的不同高低差别。这种方法对于发挥儿童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虽然学习在幼儿时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教育必须通过儿童的积极活动才能实现,而不能直接地引起幼儿的心理发展。儿童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建构,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儿童的心理结构才能从量变到质变的现实心理的发展。
二、钢琴练习过程中的心理分析
钢琴的练习过程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钢琴练习的过程中,弹奏者要建立起运动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条件反射的高度协调的练习。练习的目的,是保证基本动作正确的神经支配以及肌肉组织的协调发展,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练习,逐步熟练和完善重负的动作正确的神经支配以及肌肉组织的协调发展,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练习,逐步熟练动作,形成一种”动力定型“。既形成并掌握了各种演奏技能和技巧。从初级练习到形成演奏技巧,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开始阶段。这一阶段,练习者在心理活动与实际操作中表现出一下特点:注意范围狭小,注意力难以分配,不能控制动作细节,主要依靠视觉控制,知觉范围窄,动作不协调,紧张忙乱,故此失彼,易出现多余动作,难以觉查练习中的缺点与错误。这一阶段对练习中提出过高过细的要求者不实际。
2、技能协调阶段。这一阶段有一下特点:个分解的局部动作逐渐结合,但结合不够紧密,紧张程度有所减弱,动作的相互矛盾和干扰相对减少,渐趋协调,知觉范围扩大,注意力能分配,发现错误的能力增强,能在完成动作以后或动作进行中发现自己的错误。
3、技能熟练阶段。这一阶段由于经过前面的练习,各分解动作形成协调的系列动作。动觉得控制作用逐渐代替视觉,甚至在脱离视觉控制只依靠动觉控制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弹奏,如有些人蒙住双眼或挡住键盘也能演奏。弹奏的系列动作已经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并巩固下来,无须视觉控制,靠听觉和动觉的控制,调节,相互协调的各个动作能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在琴上弹奏,意识控制减少,自动化动作形成注意力分配广,记忆清晰,动作准确协调,弹奏得心应手。
了解以上在钢琴练习过程出现的心理特点,对于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练琴习惯以及提高练琴效率有理论指导意义。到二十世纪中期,以人为本,以人为音乐主体的理念越来越多的体现在音乐作品中,体现在音乐教育学内容里。有不少的音乐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在进行如何将音乐教育与心理学研究进行有机结合的科研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庆钢.钢琴的演奏与教学.
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 钢琴教学 改革
一、根据专业要求设定教学目标
通过学钢琴来学习音乐是一种好的手段。钢琴既是教学工具,又是学习的内容。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技巧,进而通过钢琴这个工具,更好地为幼儿教学服务。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决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弹钢琴是为了教小朋友们学习儿童音乐。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第二个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进行儿歌的钢琴编配能力、自弹自唱能力。
当然,今天的幼儿园教师还会碰到一个社会要求,那就是学院每一个幼教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群众歌曲伴奏的能力。因为社会上群众文艺活动的经常需要懂音乐的教师的帮助。这时,能够进行群众歌曲的伴奏就派上了用场。很显然,一个幼儿园教师,不能对群众歌曲进行伴奏,将会是多么尴尬的事情。所以,根据幼教学生未来的工作方向,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应该侧重简单歌曲伴奏编创能力的弹奏。也可以说要会对儿歌、群众歌曲进行伴奏设计。
二、教材内容合理改革
虽然目前也出现了不少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材,但是,儿歌内容涉及的却很少;即使有的教材内容涉及到儿歌了,但是也有两点很明显的硬伤:
1.所选儿歌太老。很显然,曲目与时代有些脱节。
2.教材中儿歌的编曲范例单调老套、缺乏新意,伴奏设计的讲解也不够体系。
所以,我们的教材内容应该加入当代的儿童音乐;我们的伴奏编曲内容应该更体系化些,伴奏范例歌曲的编配应该在简洁的同时,再生动、巧妙、时尚。
三、钢琴教学法的改革创新
现代教育理论和钢琴教学新思维强化了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强调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钢琴课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使之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就业要求。
1.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
从教材入手引发学生钢琴学习兴趣,注重钢琴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时俱进。除常规使用的教材内容外,还可选用辛迪编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儿童歌曲68首》等教材。这些教材学生比较熟悉,简单易行的伴奏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2.钢琴集体课中采用“小先生制”
采取钢琴集体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方法,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钢琴有特长的担任组长,承担小先生的责任。集体课主要完成读谱和范奏任务,解决难点,布置练琴任务和要求。在个别课辅导中,小先生首先完成自己的回课任务,得到老师指点和认可后,将配合老师深入各小组,协助老师完成个别辅导任务。
3.教学法的渗透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目的的,学生将担任幼儿园的钢琴启蒙老师这一重任,开设学龄前儿童常用的钢琴启蒙教材的教法课,通过曲目的讲解和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逐步意识到教授学龄前儿童将会遇到哪些教学法上的问题。
四、考试评定形式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钢琴的弹奏能力,但不仅仅是演奏技能,考试内容也应扩大范围。学前专业钢琴课的考试内容应是各种能力的综合测定,使考试与考查结合、平时测试与阶段评价结合,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可尝试以下两个部分的结合。
1.钢琴演奏和视奏考试
在传统的考试内容为演奏练习曲、乐曲各一首的“演奏式”考试基础上加入视奏考试内容,由教师当场评分。这种考试既检查了学生的演奏技术学习情况,又能检查学生在短时间内识谱及钢琴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2.角色互换的授课考试
角色互换的授课考试(分析乐曲的风格,乐曲包含的技术难点从中体现了钢琴教学法的运用),学生不仅能演奏此作品,还能讲解作品的内容。为学生以后独自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当教师所要具备的技能。通过每学期的考核与考查,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已学知识,并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形成各种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幼教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雷琼 《幼教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J].《黄河之声》,2011年,第23 期。
篇10
【关键词】幼儿钢琴;启蒙教育;音乐素养
一、音乐素养在钢琴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音乐素养是钢琴学习的调味品。
在钢琴教学中加入音乐素养能够使枯燥的教学和学习充满趣味。过分强调技能的掌握,缺乏音乐素养的润色,容易造成学生学习钢琴过程中的反抗情绪和疲劳心理。在《音乐生活》2010年10期的“谈音乐素养对钢琴启蒙教育的影作用”一文中谈到,“缺乏正确的音乐素养教学的支撑,钢琴启蒙学习就成了枯燥的反复的机械的动作练习。”确实,一些孩子学习钢琴,往往只是为了每年夏天的考级而练习,一年内下来能完整谈完的曲子不超过十个,除了一纸证书,几乎没有关于音乐本身的收获。在功利的动机和目的下,钢琴启蒙教育只能是无奈了。常年累月的手指基本功训练,老师强调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数量,家长们对学习进度的关心,这些都促成了音乐素养在钢琴启蒙教育中的缺失。掌握技巧确实需要反复无常的练习,但是人,特别的小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力是有限的,过分强调训练的时间和数量上的强度,非常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大脑的疲劳从而使钢琴的学习变成一种机械的手指跑动,在这种情况下钢琴学习不但不能提高人的音乐才能,还可能让孩子产生对钢琴学习的厌学心理并且迁移到其他的学科上去,这样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二)音乐素养可以提高钢琴学习的效率。
在钢琴教学中加入音乐素养的学习能够提高钢琴启蒙学习的效率。在学习一首乐曲时,在还没有了解乐曲创作背景,作品风格,音色的处理,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曲子的调号的前提之前,学生就开始视奏,这样一来,一是毫无美感而言,往往也出现一大堆识谱和节奏上的错误。甚至在弹错了之后,学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继续错误的练习,这一点是着实可怕的。在教育家应诗真的钢琴教学法一书中提到“学生对谱的效率很低的原因是在视奏阶段只是照本宣科,对于乐谱当中的调性、和声以及曲式等一些基本乐理知识模糊不清。”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讨论的是幼儿钢琴教育,不能把音乐素养等同于高等音乐教育中的音乐素养,但是教育从娃娃抓起,在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就应该注重音乐素养的导入,让学生有理论的概念,学习钢琴不仅仅是乐谱上的那一点音符,不然就会出现上文中讲到的教学误区和学生的练琴瓶颈情况。
(三)在钢琴教学中加入音乐素养的学习可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在廖乃雄的《音乐教学法》一书中提出“音乐应该有起伏,有强弱。”一方面,音乐力度上的变化需要通过手指的控制力来体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学生需要了解乐曲的结构,乐谱中出现的强弱记号以及背后所代表的音乐感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弹奏一首乐曲的最终目的是要感受音乐,向观众表达这种音乐中的情感并且能让观众也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可悲的是,学生往往没有音乐审美能力,对于古典乐曲没有模仿能力,这是我们钢琴教学的一种失误。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能看到,弹奏的非常流利的学生,手指基本功已经超过了同龄人的水平,甚至可以演奏古典名曲,但是在他们弹奏的乐曲中却不能感受音乐本身的美感和音乐所要表达出来的艺术意境。
二、我国钢琴启蒙教育中的音乐素养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音乐的入门级学科,音乐素养反倒成了钢琴启蒙教学的边角余料这样一种角色。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大城市里的孩子大都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和受教育资源,深谙世事的父母知道,让孩子专业知识好只是孩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标准,但是并非唯一标准,要想在大城市里安家立命,出了优秀的文化知识,还得多才多艺,因此,学习一门乐器,尤其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成为大家的首选。但是本身学琴的动机已经功利性了,开始学习的时候才发现学习钢琴原来是一个系统而繁琐的工作,包括要家长陪着上课,认真做笔记,下了课之后,还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陪着孩子练琴,对大多数家长而言确实有吃不消的现象,所以,就总会听到家长们托词说孩子不作专业的学习,只是业余练练琴陶冶情操,随之而来的便是松懈和敷衍,这种情况下的钢琴教学从老师的角度看上去就往往有心无力了,音乐素养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没有一定的时间人力财力是没有办法完成的,久而久之,老师的教学热情也慢慢褪去了。
(二)教学模式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