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康复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实际的生活中,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是目前社会发展研究的最主要的难题,一旦研究成功则对于人们的身体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脑梗死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刺激环境变化,其他不良因素等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不利于后面的治疗和干预,因此必须及时地进行干预护理。而该文采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2种方式的对比实践,逐步理解其中的护理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效果的某些差异。
1 护理方式
1.1 情志护理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护理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情志护理,情志护理符合中医内经中所提出的思想,逐步根据现有的喜则气散和怒则气上等原则,针对原有的脑梗死疾病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亲切和蔼的态度,这样可以逐步揭开患者的心结,树立起其面对疾病的信心,缓解心中的不良心绪,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使其提高积极面对生活的热情,这样可以与患者之间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渠道,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使其了解并所获取的专业性的护理知识。
1.2 饮食护理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必须要根据实际需求将由于脑动脉血管硬化引起脑梗死疾病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控制,减少其中脂肪的摄入量以及做好蛋白质纤维的饮食管理,使得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营养均衡效果,提高对外界的病菌的抵抗力,使得原有的疾病能够尽快痊愈,能够减少由于饮食问题所造成病情恶化的概率。不仅如此,对于护理工作来说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饮食需求来对其进行调整和管理,这样可以加强其足够的功效,充分体现设计因素,做到最好的饮食管控结果。
1.3 运动护理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可以通过运动护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管控,与实际的患者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其四肢血液的循环,为恢复四肢的功能和患者的行走活动奠定基础。在进行护理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将患者的锻炼事项进行调整,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其锻炼强度,逐步地帮助恢复患者的基础性的身体功能。
1.4 起居护理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必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合理有效地安排休息时间,保证患者具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逐步地促使患者体内的阴阳得到平衡,保证身体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强患者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御功能,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患者的自身恢复效果。而与常规护理不同的是,中医的辨证治疗能够保证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逐步了解患者的身体内部的各项指标,根据患者的实际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式,提高其护理效果。
2 护理方式相关讨论
在中医学的治疗管理中,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脑梗死疾病进行有机分类,一般来说,其应该是属于中风类疾病。在实际的治疗中,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每一个阶段进行有机划分。一旦患者体内的阴阳产生失调就会产生一定的真气脱散情况,四肢也会出现麻木瘫软的症状。脑梗死患者疾病的产生是医学治疗与护理上的一大重要难题,也是社会管理中重要的、全面性的要点因素,必须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与配合性,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与机体免疫力,制定好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实践能力,以此来对护理方案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以将不同的护理工作进行有机的开展。
3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3.1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不足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经过详细地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医院普遍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自身没有做好具体的工作培养和岗前培训,综合素质水平不足,未能照顾到患者的病情需求,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实际的工作中,医院部分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人员没有进行基本的岗前实习培训,对于基本知识的理解不足,在护理过程中一旦遇到不会的知识就容易脾气暴躁,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准水平较低,基本的工作职业道德缺乏,容易与患者之间产生一些矛盾。不仅如此,这样的医护工作者还容易使得患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患者病情难以得到有效的平静和修复,这会严重影响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会造成整体的护理效果低下。
(2)在实际的工作中,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以及相应的证书。并且在实践中有专业的老前辈进行基本的授课,保证自己能够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及时在工作中获取患者的信任,也能加深与患者之间的默契,保证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提升。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患者大部分在进行具体的工作中都没有及时地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未能充分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而且很多时候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对于基本的护理技术掌握不扎实,往往会出现一些明显的错误,这样会严重影响实际的工作形象和医院的声誉。
3.2 脑梗死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原因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大多数患者都会惧怕治疗所带来的疼痛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工作很难在患者具有抵触情绪下进行开展。但是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患者的家属容易把患者现阶段情况恶化产生的结果的责任推卸到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身上。因此,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熟练的技术,具备专业的知识理论,给患者带来安全感,使得患者能够给予护理工作人员信任,进一步推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治疗时,很多家属都不理解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者的具体内容,往往把很多责任都推卸到护理工作没有做好,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不理解,偏向于自己的家人。
3.3 医院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环境原因
在实际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中,医院的周边环境也会对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安全产生一定的问题干扰。一般来说脑梗死患者总是要寻找护理技能较好的护理工作人员来进行疾病的治疗。但是就我国现阶段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的情况来看,医院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技术熟练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不算太多。因此,工作人员的有限性,也使得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往往要等待过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医院安排合理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陪护工作,避免患者等待时间过长,而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4 对策
4.1 建立健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体系
在实际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出现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安全的隐患,首先要保证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护理工作知识或者丰富的护理经验。这样可以在实际护理中能够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完成具体护理工作不会出现差错。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考核,加快工作人员的思想变革和加深知识的巩固理解,考核合格后需要进行1~3个月的岗前培训,加强新员工对于知识的理解和科室的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举行相关的讲堂知识培训,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体系培养重要的人才。不仅如此,针对实际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必须及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理解现阶段患者的实际需求,减少部分隐患的产生。
4.2 优化医院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环境
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及时解决工作中所出现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医院也要定期的优化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环境,为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提供一个有效干净的场所。不仅如此,对于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人才也要及时进行招聘、培养和挖掘,进一步提高整个医院的人才资源队伍质量。在进行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时必须要及时教导相关人员学习新进的知识、掌握进鲜的技能以及和工作相关的技术。与患者进行交流的同时,及时了解患者新阶段的病情,并且针对现有的病情及时查找相关的资料文件,对某些症状进行特定性的分析,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进行护理时,了解患者病情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情况,与医生相互讨论,为患者的有效治愈增加助力。
4.3 加强护理工作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根据现阶段的研究调查发现,很多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就是护理工作人员与脑梗死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沟通有效性不足,并且时常会出现一些分歧矛盾。针对这些情况,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服务工作态度,及时对每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让患者和家属都认识到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的价值与作用,并且能够让他们认可这种工作的实际效用。不仅如此,在后续的护理中也要加强与脑梗死患者家属之间的联系,及时反馈一些患者在医院的现状以及现有的情绪波动问题,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及时地从根源上排除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为患者能够有效治愈奠定基础。
4.4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
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积极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学习医院的护理工作条例,加强护理工作病历的书写规范。从具体情况出发,理论上降低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不仅如此,还可以与其他医院进行交流合作,定期组织相应的专家进行知识的传授,以专人代教的方法,保证每个护理工作人员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考核标准。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鼓励护理工作人员加深自身的思想学习觉悟,主动学习和深造,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建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定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考察,明确基本的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护理工作造成的威胁,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其疾病的变化情况及时记录,逐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促进该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瑾.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7):115-116.
[2]毕茹,李娜.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名医,2019(8):202.
[3]李成香.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5):218-219.
[4]王萍,汪芳.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比较[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11):1723-1724.
[5]张娜.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314-315.
[6]吴春妍,谭玲,赖春燕.时间康复护理方案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1):1585-1586.
[7]康志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OL].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4):162-163
[8]刘连红.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J].心理月刊,2019,14(23):105-106.
[9]邱伟红.家属参与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273-5274.
[10]刘芳.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对比[J].中医药导报, 2014(11):104-106.
篇2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手外三科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
作者在继承中医理论及其治疗方法的甚础上,结合西医观点,垠据长期的临床买践经验总结,对损伤后导致的手腕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的病因、病机作了初步探索。同时提出了对本病的独特的辩证康复护理方法及其预防措施。并通过100例患者的临床验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手腕关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88-02
损伤后致手腕关节屈伸不利是伤科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往往因手腕关节功能活动障碍而影响生活、工作,甚至痛苦终身。损伤后及早恢复手腕关节的功能活动和防止手腕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的发生,是伤科治疗各类损伤,尤其是手腕关节或手腕关节邻近部位损伤的重要目的。历代医家对此虽多有论述,但单独提出、系统讨论者尚属少见。笔者通过数年的临床观察和总结,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其预防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并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经脉、筋膜、骨节、肌肉及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灵枢·本脏》指出:“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手腕关节清利也[1]”。说明气血和畅,筋骨劲强是手腕关节活动自如的内在基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肉为墙,是固护筋骨手腕关节的屏障。肝藏血主筋,筋“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其主则属肝`”(《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源流》)。肾主骨,骨为干,筋络骨.骨是手腕关节活动的支柱。因此,凡经脉破损,气血癖滞,筋骨肌肉等的粘连、萎缩、僵硬、断裂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2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2.1伤肢长期固定而不注意早期功能锻炼,静脉血和淋已回流不畅,使创伤性水肿或坠积性水肿长期不消散或反复出现。伤肢组织间隙中浆液纤维渗出物或纤维蛋白沉积,犹如“胶水”可使手腕关节内外组织发生纤维性粘连。同时,由于手腕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肌键、肌肉等挛缩,.导至手腕关节功能活动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2]。
2.2手腕关节邻近或波及手腕关节面的骨折未能准确整复,使手腕关节面歪斜或不平整,导致手腕关节面磨损或异常增生,限制手腕关节的功能活动。
2.3韧带、肌键、肌肉等断裂未得到及时修补或接续,手腕关节失去活动动力而障碍。
2.4对损伤或撤除固定后出现的暂时性功能活动障碍认识不足,急于求成,,盲目施用暴力被动或主动牵扯,可使已经恢复的骨膜和部分粘连的滑膜反折处再次撕裂,造成更多的反应性渗出物沉积于组织内,发生更广泛的新的粘连。导致手腕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程度更加严重,甚至最终形成创伤骨化,使患肢永久失去功能活动[3]。
3辨证康复护理
3.1气滞血癖、筋脉不舒、手腕关节失利型(简称气滞血癖型):症见伤处肿胀或青紫、胀痛或刺痛、痛点固定、拒按,手腕关节屈伸不利或畸形,舌质正常或见癖紫,脉弦紧或弦涩。治以行气活血、散痕消肿为主,佐舒利筋脉手腕关节。①内服自拟三五饮:三七8g(研末冲服)、五加皮12g、川穹9g、木香5g、泽兰12g、水蛙4g、通草6g、地龙9g、元胡9g(醋制)、甘草6g。上肢加桑枝;下肢加牛膝(酒制);肿甚重用泽兰、通草;痛剧加制乳没;便秘、局部灼热加大黄、银花。②外敷消肿止痛膏。③严格督促患者完成练功计划[4]。
3.2气癖凝结、筋拘肉僵、手腕关节阻塞型(简称气癖凝结型):症见气滞血癖型症状外,以局部动则痛剧,筋脉拘硬,肉僵似板,肢凉不温,脉沉涩或弦涩为辨证要点。治以通阳化癖、消肿散结,兼舒利筋节。①内服自拟温通汤:肉桂3g、三七8g(上两药研末冲服)、细辛6g、五加皮9g、上鳖虫9g(酒制)、制乳没各9g、威灵仙18g、黄茂30g、大枣15g。上肢加羌活、桑枝;下肢加牛膝、独活:食少纳呆加白术、焦山植、焦神曲;筋肉拘跳加白芍(醋制);骨损筋裂加骨碎补、续断;癖肿不消重用黄花至60g,加水蛙、蛇虫各3g(酒制)。②外用自拟熏洗方:生川乌30g、细辛15g、威灵仙30g、五加皮20g、水蛙6g、蛇虫4g;木瓜15g`皮肤容易过敏者加乌梅20g)。上药共煎热敷熏洗泡,日二次,每次半小时以上。③手法治疗(教患者或其家属与热敷熏洗同时施行):先轻揉缓摩患处及其远近端,后反复弹拨硬筋僵肉,同时嘱患者主动活动患肢手腕关节。④督促患者完成平时练功计划。
3.3癖血结硬、筋僵肉萎、手腕关节强直型(简称癖血结硬型):症见气疲凝结型症状外,以伤处僵板,筋拘硬、肉渗瘦,顽肿不消或反复发作,甚至手腕关节强直为辨证要点:常兼有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耳鸣发枯、甚或肌肤甲错等症。脉沉迟弱或沉细弱数。治以补益肝肾、软坚散结为主。①内服自拟伤科软坚`汤:土鳖虫6g(酒制)、甲珠12g、脆蛇5g、制乳没各6g、龟板、鳖甲各12g、千年健9g、五加皮12g、威灵仙24g(醋制)、甘草12g〔蜜制)。偏帕虚者加附片、肉桂;偏阴虚者去脆蛇加何首乌、酸枣仁、丹皮;气虚重用黄蔑;顽肿不消加水蛙、革薛、土获荃。②外用自拟熏洗方加三棱、羲术。用法同前型。③手法治疗及练功方法与气癖凝结型相同。
4病例报告
4.1一般资料:2012年至2014年共诊治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8岁;脱位9例,手腕关节内骨折24例,手腕关节邻近骨折3例,脱位并骨折14例,其它损伤10例;就诊时间最短4周,最长70周;手腕关节主要功能活动受限程度最轻40%,最重94%,其中40-60%者36例,60-80%者52例,80%以上者12例:属气滞血癖型者3例,气癖凝结型者78例,癖血结硬型者19例。
4.2疗效评定标准(均以连续治疗l月内手腕关节功能活动改善的程度为标准):痊愈:手腕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显效:改善70%以上;好转:改善30-70%;无效:改善程度不足30%。
4.3治疗结果:共治疗10例,痊愈83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6例。
5分析与体会
5.1在100例损伤后遗手腕关节屈伸不利的患者中属手腕关节邻近部位骨折者共3例,从而提醒医者,在治疗损伤中.不要忽视非手腕关节内损伤对手腕关节功能活动的潜在危害性。
5.2本组共100例患者,因专-注重固定而未进行早期练功活动,癖肿消散不及时或反复发作者共83例;伤后有被暴力被动牵拉者1例(其中6例无效者最终形成骨化性肌炎);属患者自行盲目强力锻炼者2例:伤后未作任何医治者4例。因此,除准确整复好骨折、脱位和及时修补断裂的软组织外,早期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及早使用行气消肿、活血散癖的药物,避免盲目的暴力牵扯和强力锻炼等都是防止和治疗损伤后遗手腕关节屈伸不利的良好措施。
参考文献
[1]岑泽波主编:《中医伤科学》.第1版,第17、65-161页,上海科学枝术出版社,2012.
[2]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骨科学》,第1版,36-37页,上海再学枝术出版社.2005.
篇3
武汉市中医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13
【摘 要】目的:探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中医康复护理的实效性。方法:选择2014.1-2015.1 在我院治疗的72 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A、B 两组,每组36 例。A 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B 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 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要低于相应B 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方面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医康复护理;实效性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骨折,一般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问题,故该病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对象。保守治疗是治疗该类骨折最常见的方法,但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常需长久卧床,增加了其发生便秘、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几率。为尽量促进骨质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中医康复护理从中医的角度,运用康复护理方式,训练患者自我康复意识,以达到康复为目的[1]。本文为评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中医康复护理的实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1~2015.1 在我院治疗的7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6 例。其中A组男22 例,女14 例,年龄64~88 岁,平均(68.9±4.8)岁,住院时间9~22 天,平均(14.2±4.0) 天;B 组男20 例,女16 例,年龄63~89 岁,平均(69.3±5.6)岁。住院时间10~23 天, 平均(13.9±3.2) 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准许。
1.2 护理方法
B 组实施常规护理,A 组除常规护理外还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具体:①心理护理:骨折患者常伴有焦躁、恐慌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使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骨折患者早期多有瘀血,易伴随有腹胀、便秘等症状,故饮食方面应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鼓励其少食多餐,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中后期多吃钙质类食物,注意健脾胃、补肝肾、强筋壮骨,多吃骨头汤、鱼汤等食物促进骨折愈合。③疼痛护理:为消除瘀肿早期可用四黄散外敷,中后期为促进血液循环,可外贴狗皮膏等。④护理:卧床期间最好保持脊柱平直,躺于硬板床上,最好处于平躺仰卧姿势。⑤并发症的护理:骨折患者的胃肠功能常出现紊乱,此时除了做好饮食护理外,还可对患者腹部实施热敷或按摩,鼓励患者多饮水,并指导其按揉下腹部促进排尿。⑥功能训练:早期指导患者在床上开展上肢体运动,中后期可指导患者用仰卧姿势进行功能锻炼。定时对患者全身各部位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或按摩。⑦药物护理:指导患者服用汤药进行调理,对体寒患者给予热性汤药,体热患者则给予寒性汤药。还可在骨折处用适宜温度的中药包进行外敷。
1.3 评价指标
将治疗效果评定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2]。其中,若护理后患者大便正常,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则可评为显效;若大便、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则可评为有效;若缓解或加重则评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对所选骨折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行X2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8,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医康复护理主要指患者身心的康复护理。其在康复护理过程中不仅包含形体功能的康复,还包含心理情感的康复。本文探究了中医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中医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常规性护理组的75.00%,且前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也明显降低。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心情难免会低落,由于骨折部位的特殊性,该类骨折患者需长时间的卧床恢复,此时患者极易出现焦躁、忧愁等情绪。且脊柱骨折患者一般都存在血虚气滞,胃肠功能紊乱,失去自主排泄大小便能力等多种问题。故本文中医康复护理组从心理、饮食、、并发症、药物以及功能训练等多方面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了细微科学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促进其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伍洁云. 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1):98-99.
篇4
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也随之逐年增加。因为糖尿病易发生并发症,且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坚强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去读良好的护理效果,详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 52.3士2.6)岁;研究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平均36 82岁,平均年龄(53.5士3.1)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无显著性禅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主要有饮食控制、自我检测、健康宣教以及运动护理等。对照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情志调理护理、生活方式指导、针灸按摩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干预等。
1.3 评价指标。
病情稳定:患者血糖显著降低,维持在正常水平内,未见并发症的发生;较为稳定:患者血糖有所降低,偶有变动,但不会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未见并发症的发生,不稳定:患者血糖未见减少或上升,有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借用统计写软件包SPSS19.0进行分协和处理,计数资料率(%)表示,计量资料借用平均值士标准差‘牙士s)表示,组问对比值用T或X检验;若对比P<0.05,则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相应护理措施予以护理后,厌旧祖45例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是 95.56,对照组45例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是80,组问护理效果对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X2=5.057 , P=0.024)。具体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因为患者胰岛功能发生衰退造成代谢发生障碍性的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与生活习惯都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有研究者表示,在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强化中医护理方面的调理,可以有效维持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对我院研究组糖尿病患者实施了积极的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护理效果,具体干预措施包括:
3.1 情志调理护理。
现代医学认为诱发糖尿病的原因之一是情志失去调节,传统中医学认为长时问抑郁会形成肝火,发怒会涉及肝脏,对肺胃阴津造成灼伤,形成消渴。因此,要耐心地疏导患者情志,保证精神舒畅,以此实现气血平和及气机调畅的护理目标。
3.2 生活方式指导。
嘱咐患者家属为患者塑造宽松与温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告知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法与运动强度。严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若发现异常应当及时告知医师,便于及时处理。
3.3 针灸按摩护理。
针灸能够降低血液中的甲状腺素含量,实现减少血糖的目标;还能改善微循环障碍,以免发生血栓,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对胰岛素与肾上腺素的分泌产生影响,改善糖代谢。通常选择患者的足三里、三阴教、脾俞以及隔俞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一天一次,每次20 30m in.指导患者自我按摩的方法,,让患者学会自我保健,从而控制好患者血糖。通过针灸与按摩,能够综合条例患者的脾、肾、胃等脏器,促进患者康复。
3.饮食护理。
篇5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康复护理 腰椎功能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ANG Yanqiu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Dal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In 78 cases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surgery,the odd number of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and even number of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outine nursing group. The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and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were further implemented in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JOA lumbar function score at 3 weeks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urgery,the implemen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ha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promotion.
Keyword:lumbar disc herni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lumbar function;
在骨科的各类疾病当中,腰椎间盘突出是相对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的健康、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均有非常不利的影响[1]。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快速、直接的方式,不过有诸多的因素可能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造成影响,为此我们便需要重视并切实做好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措施,以确保其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39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术后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相关的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顺序,对其从1~78号进行排序,并将序号为单数的患者划分为康复护理组,将序号为双数的患者划分为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39例。分组后康复护理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41~65岁,平均(50.53±2.53)岁;病程2~6年,平均(2.14±0.56)年;突出位置L4~L5有16例,突出位置L5~S1有8例,突出位置L3~S4有6例,突出位置L2~S3有5例,突出位置L1~S2有4例。常规护理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42~66岁,平均(50.21±2.48)岁;病程1~7年,平均(2.08±0.46)年;突出位置L4~L5有17例,突出位置L5~S1有9例,突出位置L3~S4有5例,突出位置L2~S3有5例,突出位置L1~S2有3例。上述各项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的可行性充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MRI、CT或腰椎X线平片等影像学检查确诊。(2)具备下述手术指征之一:(1)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效但经常复发;(2)马尾神经受压;(3)首次病情发作便具有剧烈的疼痛感,下肢症状突出;(4)病程超过3个月。(3)对本研究完全知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恶性病变;(2)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手术禁忌证;(3)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
1.3 方法
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如观察患者术后手术恢复情况、遵医给药、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予以对症护理等。对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方法如下:第1个阶段为手术后的第4小时到第3天。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导患者进行卧床锻炼,通过被动抬腿等,保持膝关节伸直位,抬高越30°~60°,抬高到位后保持10~20 s,两侧下肢依次进行。同时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运动,如跖屈、环转和背伸[2]。患者情况允许,鼓励其自主抬腿,自主抬腿时,幅度和频率逐渐增加,以患者自身可以承受为限。第2个阶段为手术后的第4~14天,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内容和强度,并由被动运动转向主动运动。如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贴墙运动,佩戴腰围背靠墙,保持头部、双肩、臀部、足跟贴近或靠墙,每次保持5 min左右,每组3次,每天2组。也可进行伸背运动,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并用下肘部撑床,保持小腹贴住床面,然后将头部抬起,上半身尽量向后仰,保持10~20 s,每组3次,每天2组[3]。第3个阶段为手术后的第15天开始,无具体结束时间,患者出院或是康复后,也可自主进行锻炼。可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五点式运动,让患者取仰卧位,屈肘、屈髋、屈膝,并用双足、双肘和枕骨作为支撑,使腰背部举起,动作到位后,保持20~30 s,每天3次。再者是伸腰运动,佩戴腰围双手护腰,然后分开双脚,保持与肩部相同的宽度,再将腰向后伸,动作到位之后,停留20~30 s,每天3次。最后是腰背肌飞燕式运动,指导患者去枕平卧,双手放在背后,抬头、挺胸,并伸直膝关节,使大腿、胸头尽量离开床面,动作到位后,保持3~5 s,每天6次。
1.4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计算疗效优良率。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手术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活动功能不再受限制,治疗效果评为优;手术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轻微存在,活动稍受限制,治疗效果评为良;手术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较为明显,活动受限较大,但可见改善,治疗效果评为可;手术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无缓解,活动受限依然如初或加大,治疗效果评为差。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治疗效果评为优的患者例数+治疗效果评为良的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2)术后3周、3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方法如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的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对患者的腰椎功能进行评分,满分29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腰椎功能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过程当中,所有涉及到的数据统计、分析,均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数据记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优良率
术后4周,康复护理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
2.2 腰椎功能评分
术后3周、3个月分别对比2组患者的腰椎功能量表评分,康复护理组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评分对比
3 讨论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是病情过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只能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这确实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起到快速、直接的治疗效果,但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如何,却深受护理工作的影响[4,5]。要想真正地巩固和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我们就必须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进一步的康复护理,引导、帮助其进行科学、安全地术后康复锻炼。本研究也切实证明,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可以保障和提升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地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雯.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61-62.
[2]石爱华,韩霞.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5(15):127-128.
[3]丁红.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行快速康复护理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6):162-163.
篇6
【关键词】 颈椎病;中医康复治疗;护理;患者满意率;复发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2.6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5411-01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中老年发病率较高。常因不良姿势或慢性劳损导致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椎间盘增生、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等病理变化。若病变压迫或刺激到颈脊髓、神经或血管等则会出现头痛头晕、肩颈疼痛麻木、上肢麻木感知功能减退,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肌肉萎缩,进而影响肢体运动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医治疗尚无良好的疗效,临床上常用的牵引治疗、针灸治疗、药包热敷等中医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有研究证实,在中医康复治疗过程中配合护理操作较单纯康复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率高,复发率低等优势。我院对护理在颈椎病中医康复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研究,证实了以上结论,现将研究过程简介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3月-2012年7月采用中医康复治疗颈椎病患者86例,按照分组统计,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①观察组:观察组研究对象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在42-73岁之间,平均年龄56.8岁;病程在6-39个月之间,平均病程22.4个月;伴有高血压12例,糖尿病11例。②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对象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在43-75岁之间,平均年龄56.5岁;病程在6-38个月之间,平均病程22.6个月;伴有高血压14例,糖尿病12例。研究对象经入院检查均确诊为颈椎病。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及发病部位等基本临床数据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操作 对照组研究对象按常规进行治疗,不配合护理操作。观察组研究对象配合护理操作,具体护理内容及操作方法如下:①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对于头晕、呕吐严重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应安置床位,让其卧床休息,并嘱其减少活动,尤其是头部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注意事项及出现症状时的应对措施;②牵引护理:牵引过程中应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指导,根据患者感觉调整牵引的拉力。若患者出现心悸、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牵引,并进行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指征的检测,一旦出现异常,则立即进行对症处理[2];③热敷治疗护理:热敷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及时更换热敷袋,防止烧伤;若热敷过程中患者出现口干等症状,可给予适量温开水。同时做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④针灸护理:针刺过程中严格控制留针时间,耐心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中出现酸、麻、胀、痛的原因,消除疑虑。艾灸过程中要及时更换艾柱,防止烫伤;患者出现疼痛时可以轻叩痛处,以缓解疼痛;⑤心理护理:因颈椎病患者多为长时间患病,具有较大的痛苦,加之中医康复治疗需要较长的过程,有时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反弹。常导致患者出现紧张、悲观、焦虑、对治疗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消除不良情绪,摒弃不良习惯,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3];⑥健康指导:治疗过程中及治愈后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向患者介绍生活及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如预防颈部外伤,不要长时间低头工作,长时间上网,减少颈部剧烈运动,改善不良坐姿等。长期固定姿势工作时,用注意劳逸结合,一般每间隔30min应进行颈部活动,常用的活动顺序为前、后、左、右活动及左、右旋转活动;并对引发颈椎病的因素、注意事项、发病时采取自我治疗措施等进行宣教[4]。以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
1.3 研究项目及标准 为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研究制定了研究项目的评价标准,具体如下:(1)疗效:①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③无效:患者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中途改用其他疗法方法。有效率=(痊愈+有效)/研究对象数*100%。(2)患者满意率:患者治疗结束后,采用问卷形式对患者对治疗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满意率=满意研究对象数/研究对象数*100%;(3)复发率:研究对象出院3个月后,对其进行回访,对临床复发率进行统计,复发率=复发病例/研究对象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并使用SPSS1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 结 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有效率为88.4%优于对照67.4%的有效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
3 讨 论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多因颈部外伤或慢性劳损而导致颈椎发生退行性变,而导致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多发病。临床使用中医康复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存在复发率较高,患者满意率低等弊端。有研究证实,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护理操作,不仅能够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率,而且还能提高临床疗效[5]。护理操作对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颈椎病患者长期患病,且久治不愈,常伴有紧张、焦虑、悲观等不良心理,直接影响中医康复治疗的疗效和依从性。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对治疗各环节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患关系的融洽发展,从而提高患者满意率;通过康复教育,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指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时进行锻炼,预防复发的方法等,可以有效地降低颈椎病的复发。各个护理环节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达到改善临床疗效的目的。
综上所述,护理操作应用于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中,能够提高疗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潘,农小珍,刘积平,等.中医护理干预对颈椎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01):256-258.
[2] 叶润明.颈椎病中医康复治疗时的护理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12,18(06):321-322.
[3] 欧阳翠姣.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22(02):188-189.
篇7
目的:总结有效中医护理方法对心悸患者的康复作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68例住院的心悸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心悸的临床中医证型,采用情志、饮食调护等养护统一、寓护于养的中医护理方式。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卫生宣教,比较干预后两组观察对象康复情况。结果:两组观察对象干预1个月后症状体征、精神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合理饮食依从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实施全面的循证施护,有助于促进心悸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医;心悸;康复护理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或脉跳三五不齐,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刺激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伴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属现代医学心律失常范畴。根据中医证型对在我科住院的68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干预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符合诊断心悸的病例共68例,无智力障碍,能接受交谈且合作者。患者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失眠、心悸心烦、心悸胸闷等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6.8±3.4)岁;初中及以下学历19例,高中13例,大专2例;对照组33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57.6±4.1)岁;初中及以下学历17例,高中12例,大专5例,经比较,两组观察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卫生宣教,比较两组观察对象干预1个月后的康复状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心悸的临床中医证型,采用情志、饮食调护等养护统一、寓护于养的中医护理方式,具体包括:
(1)饮食护理:心虚胆怯证:患者善惊易恐,坐卧不宁,少寐多梦,舌苔薄白,脉动数。宜食补中益气的食物,可用黄芪开水冲泡代茶饮;心血不足证:常表现头晕、面色不华、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宜食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的食物,可选用桂圆、红枣、莲子、牛奶、猪心等食品。忌烟、酒、浓茶及咖啡。适当休息,避免过劳;阴虚火旺证:经常心悸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燥,或有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饮食可适当清补,补益心肾之阴,可食用甲鱼、银耳、红枣、鲜藕等。戒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心阳不足证:、症见心中空虚、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饮食宜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食物,如红枣、豆浆,忌食生冷滋腻物品;心血瘀阻证:自觉心悸心痛、胸闷不舒、憋气隐痛如刺或胀、舌紫或有瘀斑。要密切观察脉象等病情变化,若病人出现剧烈胸痛、面色苍白、脉结代或细微欲绝,则属心阳暴脱之危证,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即予头低卧位或平卧位,测呼吸、血压。配合医生抢救[1]。心悸伴有胸闷不适者,需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及肥甘厚味、忌食动物油脂及内脏;水气凌心证:自觉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弦滑。饮食注意营养,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记录24小时出入量。做好皮肤的护理,避免皮肤损伤;
(3)给药护理:应用洋地黄类强心药之前,要测心律、心率(测1min),并做记录。用时准确掌握剂量,用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以及有否纳呆、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的情况,有否黄绿视改变等,心率低于60~70次/min及时报告医生[2];中药汤剂宜温服,心阳不振者应趁热服用。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4)健康指导: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指导患者畅情志,避免恼怒忧思等不良刺激,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同时指导亲属要尽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的因素[3];丰富生活内容,怡情悦志,使气血条达,心气和顺;起居有常,避免过劳。保证足够的睡眠,预防外邪的侵袭;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少食多餐。控制食盐摄入量,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
1.3疗效判定:
(1)效果判定: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善。
(2)测定方法:测定内容包括与疾病和治疗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精神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和合理饮食依从性。调查内容为12项,于患者出院前进行测定。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干预1个月后症状体征、精神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合理饮食依从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悸因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所致。以心跳异常、自觉心慌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脾、肾、肝、肺四脏功能失调相关。在护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准确地予以治疗和护理,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疏导,根据不同证型给予有效的情感支持、指导合适饮食,不但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还能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心悸的临床中医证型,采用情志、饮食调护等养护统一、寓护于养的中医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以全程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学会了自我调节不良的情绪,心理压力减轻,通过对饮食方面的指导,使患者及家属懂得合理地选择食物,有效地保证营养的供给,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患者能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自理能力增强,心情变得开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侃.心悸的中医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3(2):235.
[2]汤均其.谈中医优质护理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2(11):31,34.
篇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41-01
随着医学的发展,颅脑外伤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许多严重颅脑创伤的病人虽然保存了生命,但丧失了自我生存的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甚至处于持续的植物状态,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降低致残率,颅脑外伤后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1]。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31例,经积极的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31例,年龄16~84岁;重度颅脑创伤、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16例;严重脑干损伤4例;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11例。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3分4例,4~6分16例,7~9分11例。
1.2方法
1.2.1早期康复护理 在生命体征平稳后4~5d,病情趋于好转,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以1年为训练评价阶段。
1.2.2评价标准 ①恢复良好:生活完全自理,语言、思维恢复正常,肢体活动无残疾,已经恢复工作。②轻残:生活可以自理,但语言、思维运动迟缓,肢体活动存在不协调等残疾。③中残:生活自理需要别人帮助,协助进食,能做简单的语言交流及肢体无阻力运动。④重残:持续植物状态。
2结果
本组31例病人中,恢复良好13例,轻残6例,中残7例,重残5例。
3康复护理
3.1知觉训炼
3.1.1昏迷期:听觉是人体最后丧失的功能,有作者认为,在病人昏迷期间,视其为清醒者进行对话,呼唤病人的名字及做解释工作。做各种操作时都主动与病人交谈。打针时说“某某,你忍一下,打针不会很疼的,它就像是蚂蚁叮的一样”;吸痰时说“我准备给你吸吸痰,请你坚持一下”等等。鼓励家属与病人交谈,呼唤他“醒一醒、睁开眼”等鼓励性、刺激性话语、给其听受伤前喜欢的音乐、广播等,使病人始终保持在其熟悉的语言、语境中,改变大脑皮质的抑制状态,达到自身调节而加快意识恢复。
3.1.2苏醒期:在病人意识的恢复中,使用语言的暗示或实物做视觉、味觉、听觉的刺激。清醒后让病人张口,将舌尽力外伸舔涂有蜂蜜的上下唇及口角,然后将舌缩回,闭口咀嚼,以锻炼颊肌。使用鼻饲管的病人,如吞咽功能恢复,及早拔除胃管,经口进食,以促进味觉及咀嚼能力的恢复。早期饮食以流食为主。昏睡及嗜睡病人,应多鼓励,予一定的刺激,使其保持在清醒的状态下进食。
3.2触觉训练
昏迷期,在做护理操作时,要用手轻轻地为他翻身拍背,触摸一下病人的皮肤。指导家属每日6~8次拉病人的手,抚摸病人的脸。另外,白天反复给予适当冷热、疼痛、抚摸等不同的刺激,使其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其他时间让患者安静休息,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人为地创造觉醒睡眠周期以促进触觉的恢复。
3.3视觉训练
3.3.1昏迷期 采取光照刺激,每天用手电筒的光照射病人,一方面起到观察瞳孔的作用,另一方面让病人对光产生反应。
3.3.2恢复期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扶病人坐于病室内不同位置,或者让病人收看电视节目,以动态的画面训练病人视觉的适应能力。
3.4运动训练
3.4.1昏迷期 病人大脑皮层受损,常出现一些异常的姿势,这种姿势将加重病人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恢复期运动功能的恢复。因此应保持肢体处于良肢位摆放。每日进行四肢肌肉的拍打、揉、捏,以防止肌肉萎缩。肢体被动运动对大脑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帮助病人苏醒和预防关节挛缩。护士站在病床一侧,从近端至远端进行四肢关节无痛范围内的屈、伸、内旋、外展的被动运动。
3.4.2恢复期 鼓励病人床上活动,对肢体各个关节以手法施加阻力锻炼,加强肌肉收缩力。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先作站立练习时,开始在有依靠下站立,如背靠墙、扶拐等,每次10min~20min;指导坐站练习、登台阶练习以改善下肢肌力,可协助病人抬腿、迈步、转弯等。同时从生活中每个环节,如穿衣、吃饭等方面进行肢体精细动作的训练,尤其是偏瘫患侧肢体的练习,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开始学习用手提物、放下,逐步提放较大和较小物件。练习各种捏握方法,学习使用匙、梳、刷子等。在学好抓握基础上练习自己洗脸、刷牙、梳头、洗澡。
3.5语言训练
3.5.1昏迷期 使用语言刺激,积极与病人交谈,使病人始终保持在其熟悉的语言环境中。
3.5.2恢复期 ①强化口语训练。指导病人先学会噘嘴、鼓腮、叩齿、弹舌、舌舔上腭的运动,再教其学习发“啊”“喔”等单音字、数数字、念自己的名字及一些简单的会话,注意语言、表情、目光的交流诱发其发声说话,由词、词组、句到文章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对于严重的语言功能障碍的病人,指导其看训练者的口型和声音联系,并配以物和图,以达到理解的目的。②强化读写训练。让病人写亲人姓名、住址,并编小故事以恢复记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图片、字片、实物等强化病人的记忆。个体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每隔2~3d检查训练效果,记录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大部分病人可恢复语言功能[2]。
4小结
神经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某些神经通路中断不能再通,功能的恢复依赖于神经系统的代偿,代偿不会自动发展,有赖于学习和训练。颅脑损伤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一方面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修复能力,另一方面还可防止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同时训练过程中的各种刺激对唤醒和强化病人神经系统的恢复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早期性:康复护理应在急性期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开始;②适量性: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在病人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③持续性:康复训练须长达数年之久不间断、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④培养自我独立性: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一定要让其自己独立完成;⑤心理支持:去除不良焦躁情绪,以饱满的态度积极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股骨骨折; 老年人; 快速康复护理理念; 中医护理; 髋关节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ncept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o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senile femoral fracture. Methods:A total of 68 senile patients with femoral fracture undergo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perioperative nursing,and the study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ncept and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nursing for 10 day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and drainage tube removal tim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hip joint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as evaluated by the Harris hip joint function scale. Results: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rainage tube removal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s being significant(P<0.05)。 After nursing,the scores of pain,function,deformity and activity and the total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s being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he therapy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ncept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for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senile femoral fracture can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hip joint function.
Keyword:Femoral fracture; The senile;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ncept;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Hip joint function;
股骨是人体最大的骨头,股骨骨折通常由车祸撞击、高处坠落等严重外力冲击引起,也可发生在从床上跌落、滑倒等轻微外伤的老年人群中[1].股骨骨折包含4种类型,分别为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远端骨折,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大出血等不良反应[2].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骨折,其中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进程有重大影响。故本研究将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及中医护理用于股骨骨折围手术期老年患者,观察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考《实用骨科学》[3]中相关诊断标准制订。(1)股骨颈骨骨折: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无法站立或行走,患肢可有轻微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髋正侧位X线或CT、MRI检查提示股骨颈骨折;(2)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且无法行走,可有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患侧大粗隆升高,局部压痛肿胀,可通过X线检查确诊;(3)股骨干骨折:通常由于局部遭受猛烈外力、暴力所致,有明确外伤史,患肢局部肿胀短缩,远端肢体外旋,通过X线检查确诊;(4)股骨远端骨折:临床表现为骨折端出血引起大腿远端及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合并韧带肌腱和关节囊的撕裂会引起膝关节畸形,骨折端可以触及骨块的运动或骨擦音,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1.2 纳入标准
确诊为股骨骨折,年龄≥60岁;无股骨骨折手术治疗禁忌证,并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富阳中医骨伤医院顺利完成手术者;无精神障碍、意识清晰、能正常交流沟通者;患者知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严重肝、肾、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骨关节疾病;有严重药物过敏史。
1.4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治疗的68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61±5.2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5例,股骨远端骨折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6例。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39±5.7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例,股骨干骨折5例,股骨远端骨折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包括术前告知病情、健康宣教、冰敷镇痛消肿、鼓励患者适当屈伸踝关节及足底按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中使用常规麻醉药物及止血药物,留置导尿管;术后给予常规镇痛药物,饮食由流质、半流质、普通食物逐渐过渡,术后1周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下地活动。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及中医护理。(1)术前护理:为患者详细讲解骨折相关知识、手术方式及术后康复方案等,鼓励其术前进行适当屈伸练习以避免卧床过久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时给予镇痛治疗,嘱患者术前6 h避免进食,于术前2 h给予碳水化合物液体,术前控制血压、血糖,并监测体温。(2)术中护理:控制手术室温度、湿度,预加热用于冲洗的生理盐水,术中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麻醉师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术前诊断选择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导尿管,术后未发生尿潴留、尿失禁者应及时撤去导尿管。(3)术后护理:采用自控性止痛泵镇痛,鼓励患者多进行适当活动、锻炼肺功能以防止术后并发症。根据中医"瘀不去则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的理论,调整患者的饮食方案,以营养、清淡、易消化为主,气滞血瘀者饮食应注重活血理气,可将柴胡、等中药材煮水代茶饮;肝肾亏虚者饮食应注重疏肝养肾,可食用黑米、枸杞子、核桃等;气血亏虚者饮食应注重补气养血,可食用猪肝、薏米、粳米等食物。为防止患者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对其自小腿远端向小腿近端沿足三阴经进行循经推拿,双手推拿方向与下肢静脉血回流方向一致,推拿过程中点按足三里、阳陵泉和三阴交,每天1次,每次20~30 min.同时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运用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向患者说明情志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如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通过讲笑话、分享励志故事等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达到以喜胜忧的护理效果。
2组均连续护理10 d.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2)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2组护理前后髋关节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及总分,疼痛分为6个等级,得分0~44分;功能分为步态和功能活动,其中步态得分0~33分,功能活动得分0~13分;畸形根据程度分别计为0~4分,活动度分为6个等级,每级得分0~5分,分数越高则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研究结果
4.1 2组手术指标比较
见表1.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引流管拔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 2组护理前后Harris评分比较
见表2.护理后,研究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股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低能量损伤后的骨折类型,保守治疗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在满足手术和麻醉指征的前提下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疼痛和促进疾病康复有明显效果,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维持围手术期机体平衡非常重要。快速康复护理指通过循证医学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科学有效地处理措施,最大程度缓解其因手术引发的应激反应、疼痛,避免术后并发症,保护脏器正常运转,加速康复,不仅与骨外科学有关,也与麻醉学、营养学、康复医学等有关[4].术前进行病情宣教有助于患者了解病情、更好地配合治疗。麻醉前6 h禁食有助于胃排空,避免术中发生不良事件,而术前2~3 h给予适量碳水化合物溶液则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胃肠道功能,避免低血糖反应[5].术中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对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降低创伤应激性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患者体温过低则有可能引发机体氧耗过大,增加出血风险,不利于预后[6].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模式,特点在于注重整体,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护。患者骨折后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亏虚型等,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肾气不足则骨骼不健,"肝藏血,肝肾同源",肝不足则血气不足,故术后可在饮食中添加补益肝肾、养血补气类食物,同时也可给予柴胡、等煮水日常饮用,以理气疏肝。由于骨科手术的特殊性,患者在术后1周内通常需静养,期间由于长期制动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利于快速康复。本研究在指导患者进行屈伸踝关节锻炼外增加了循经推拿法,该方法以中医气血、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不仅可有效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治深静脉血栓,还可防止肌肉萎缩。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按摩此穴可达舒筋健骨之效;三阴交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交会穴,可补益肝肾、健脾养阴。通过点按以上穴位,使气至病所,共同作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情志护理是中医护理中的重要部分,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大、身体虚弱,术后可能因疼痛、治疗费用、并发症等因素产生不良情绪,思伤脾、悲伤肺、怒伤肝、恐伤肾,不利于患者康复。通过讲笑话、分享励志故事等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可调节其忧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提升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引流管拔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结合中医护理用于老年股骨骨折围手术期,可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和引流量,对缓解疼痛及改善髋关节功能有较好的效果,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文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联合PFN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9,25(4):629-633.
[2]赖华平,邹贵娇,朱绍琼。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路径在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3):4741-4743.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928-997.
[4]刘翠玲,杨海霞,冯喜萍,等。快速康复理念在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335-336.
篇10
【关键词】中风;气虚血瘀;中西医;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64-02
近年来,我国中风发病率不断增加。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风救治率明显提高, 但后遗症仍然较多,加强护理可明显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对41例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41例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57.41 ±4.29)岁,左侧肢体瘫痪26例,右侧15例;观察组41例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56.69 ±4.41)岁,左侧肢体瘫痪25例,右侧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包括帮助患者进行转移训练、穿脱衣裤及鞋袜训练、关节屈伸、蹲起等上下肢运动、坐位平衡训练、上下楼梯、梳头、吞咽等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选取足三里、百会、内关等穴位进行穴位疗法,同时多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给予饮食护理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SIS量表评分 对照组干预前后除力气、移动能力、参与、生活质量外,其他维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各维度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SIS量表评分比较
2.2 改良Barthel评分 对照组干预前评分为(51.19±
9.14)分,干预后为(67.09±8.23)分,干预组干预前评分为(52.27±5.97)分,干预后为(6.43±7.62)分,两组均为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认为,中风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治疗原则应以补中益气、行气活血为主。康复理论[1]认为,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能力或可塑性,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这些神经重新进行组织,建立新的神经通路,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而我院在中西医治疗中风的基础上,对气虚血瘀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显著。
中风患者常合并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常有情绪低落、失眠、悲观、易焦虑等心理问题。本资料进行穴位疗法的足三里、百会、内关等穴位,均为心包经之络穴,有通脉活血、安神宁心、清心开郁的功效[2],并能补中益气、行气活血。本研究选取这些穴位进行穴位疗法, 同时给予患者各种形式的心理护理,包括鼓励、开导、倾听患者需要等,以缓解患者忧虑、烦闷心理,增加患者信心,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忧郁心理。并通过包括帮助患者进行转移训练、穿脱衣裤及鞋袜训练、关节屈伸、蹲起等上下肢运动、坐位平衡训练、上下楼梯、梳头、吞咽等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3]和运动训练,可以早期改善患者肢体无力、麻木等症状, 促进神经系统功能重组, 肌力得到恢复, 从而改善肢体功能障碍,使机体功能尽快恢复。
本组患者干预后,干预组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P
总之,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较快地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祝朝民. 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及其功能训练时间[J]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6(3 ):314 .
- 上一篇: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 下一篇:老年病人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