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2 18:0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工程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信工程的质量作为整个通信企业的关键,从通信工程开工至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都贯穿了技术管理。强化通信工程技术成本、技术人才以及光缆数字化的管理,确保通信工程的质量,从而保障技术和经济、质量和人才的协调发展。现阶段,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是在现代通信市场的发展基础上,对整个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地管理控制,按照行业有关规范对通信工程技术进行有效地协调。我国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路径包括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通信光缆的数字化管理,通过强化通信工程成本控制,合理调配所有的资源;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强化光缆的数字化管理,保证光缆线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1]。
1.1成本控制
通信工程领域的成本控制,要求联系实际情况、通信工程线路运行的具体条件和其他的气象状况等,制定最合理的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全面降低该通信工程的技术成本。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强化技术培训,严格遵循有关的施工准则,利用安全有效的防范方案。在通信工程开始施工前,清理沿线交叉跨越的施工现场,补偿沿线的厂房征收与民房征收等。此外,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施工工艺,以此降低该通信工程的返工率,结合相关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施工,对于通信工程的施工进度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合理地调配所有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等。
1.2培养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通信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这使得通信行业出现了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通信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求人才具备扎实的通信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2]。
1.3光缆的数字化管理
光缆是整个电力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光缆线路的稳定畅通对整个通信工程造成直接的影响。现阶段,光缆线路包括了:“8”字型、OPGW、ADSS这三种,由关断机与光缆线路共同组成完整的光纤通信网络,为我国城市电网调度的自动化、视频监控以及城区配网的自动化等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基础。对光缆进行数字化管理,把所有线路名称、光缆类型以及杆塔标号绘制成完整的CAD图纸走向图,并载入至管理系统中,为缩短故障抢修时间提供技术支持。
2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通信工程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而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国内信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在我国通信工程领域缺乏了专业的优秀人才,产业的发展基础不够稳定,这些均对我国通信行业的市场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外,通信工程技术的市场发展趋势更加宽频化,容量逐渐扩大,通信距离逐渐增加,同时还能够实现多用户的实时通信,高效灵活,保密性较强,笔者结合通信工程技术的市场发展情况,总结了通信工程技术今后的趋势发展[3]。通信行业是由通信服务行业以及通信制造业这两个部分组成,然而现阶段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网络不完善,主要利用网络技术运营来完成通信服务。因为我国现代通信已经发展成衣数据传输为核心,利用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完成数据的传输成为了通信工程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一项主要技术。电信3G网络的普及应用,以及4G网络的高速发展,为通信有关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例如三星、摩托罗拉等国际大型制造企业投入中国生产。这也说明中国通信制造行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通信工程面临着庞大的信息量,信息员的类型在逐渐增多,所以大容量以及宽频带的传输技术将会成为通信工程技术的另一个发展趋势。由于光纤频带非常宽,能够传输十亿路电话,因此在节约成本以及提高效率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光纤通信的核心是节点光的交换技术以及高速光的传输技术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求对下一代光传送网的核心技术进行深入性研究。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方面而言来看,WDM技术将会朝着更高信道速率、更多信道数以及更密信道间隔等方向逐渐发展[4]。
3结论
篇2
关键词: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是指对通信工程建设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进行的管理,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所进行的行业管理和从事建设活动的主体对自己建设活动的安全生产所进行的企业管理。从事通信工程建设活动的主体所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包括通信工程建设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通信工程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通信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管理等。
一、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证机制的形成通过实施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能够使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即形成了施工企业负责实施安全管理、监理单位对安全监督和政府对安全监管,从而保证通信建设市场领域的安全生产。
2、 有利于提高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家通过对工程安全生产实施三重监控,即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施工单位自身的安全控制、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一方面,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改进市场监管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监理单位的介入,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进行时时的监督管理,改变以往政府被动的安全检查方式,从而提高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3、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发生通信工程建设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基本原则是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能最大限度的消除事故隐患,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目前,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缺少不了监理单位的参与,监理工程师是既懂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又懂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士,有能力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消除,从而有利于防止或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了国家公共利益。
4、有利于实现通信工程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通过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通信工程质量,也保证了施工进度和工程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投资的正常回收,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二、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任何通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都不是绝对安全的。尤其是通讯工程行业,更是随时都伴随着风险。而在通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这种风险的存在更是不可避免的。其中,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项目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或者是由于安全施工理念贯彻不到位造成的。这是很多管理者都没有足够重视的问题。在通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从以往的经验中对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评估,更重要的是基于不同的项目情况,切实的按照规章流程来进行项目施工。
2、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安全管理是工作的第一要素。在通讯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管理缺失的主要表现如下:权责不明、管理方式传统单一、没有有效地安全管理手段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3、在施工整体过程中对风险的预计不足。尤其是我国现阶段的通讯工程施工中对出现的问题没有有效地进行总结和检讨,造成了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极大的威胁着我国通讯工程建设行业的正常发展。
三、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措施
1、在企业文化中建立安全文化的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体现了企业的品牌层次和企业的精神财富。在企业文化中应当包含良好的安全文化,这体现在员工思想层面的安全意识和通过个人行为的规范表现出来的外在
效果。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建立企业的安全文化重要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度的建立上,体制的运行上要充分体现人的安全权、生命权、健康权,充分激发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的思维模式,让所有员工建立自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工作热情,把企业安全管理同个人行为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制度更加可行,安全体系运行更加高效。
2、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在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中是一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安全机构的设置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的内容进行,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首先应当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加强监督”的管理体制。其次是设置安全职能部门,安全职能部门的职责是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规定,统筹规划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生产安全问题,安全措施计划;对安全生产进行考核及分析安全事故原因改进安全措施等。在本企业或其它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发现较大安全隐患后,安全职能部门还应组织分析事故原因,对现存的隐患及时有效的整改并将研究结论向其它部门传达,直至每位员工,从而避免相同事故的再次发生。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同时,应当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制要落实到单位、部门和每位员工。
安全规章制度是对安全管理的内容进行书面化和条款化,带有约束和强制执行的意义。首先,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其次,安全生产制度应当内容齐全、针对性强,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通信建设相关企业应当明确事故多发环节的控制保障,例如,通信线路施工、维护必须配备必需的安全防护、检测器材,防止强电侵入、触电、高处坠落、倒杆、机械伤害和气体中毒、爆燃等事故发生。做好通信线路“三线交越”防护、过路警示、拉线保护等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全制度中应当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资源保障,包括安全防护的经费、安全培训经费等。做好安全生产是需要产生成本的,但是生产安全得到保障,安全事故的消除本身就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另外,出现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好、安全责任感强的企业更能够给客户带来信任感, 为企业增加更多潜在的效益。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员工行为并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3、做好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
企业在对全体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1)从业教育。即对于新进入企业工作的员工、调换专业和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工作的员工结合技术培训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可以编制专门的培训教材,内容可以包括安全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本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现场安全操作手册以及案例等。
(2)特种作业的安全培训。对从事消防监控、锅炉、压力容器、电气、起重、电梯、制冷、焊接、车辆驾驶、易燃、易爆、高处作业等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经国家指定的有关部门严格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3) 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企业应当结合本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经常性、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在教育的同时可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及时发现生产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改进安全措施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4、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安全检查制度是一项监督制约机制。检查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内部的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检查,也可以是项目参建单位联合进行的工程安全检查。开展检查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内容,检查前应制定检查实施方案;检查情况应及时通报,及时处理。通过安全检查使反映出的安全问题更真实更客观,解决处理安全问题更有效,目的在于扎扎实实的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要做好安全管理必须指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和管理。规范生产流程,做到安全无死角,切实的观测安全无死角的安全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赵玉春.突发通信工程的应急管理与监理[J]. 科技资讯. 2012(02)
[2] 刘磊.通信工程监理组织结构模式及其有效性研究[J]. 科技资讯. 2012(02)
篇3
关键词:通信工程 项目管理 阶段管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972.7+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深入,通信市场发展势头迅猛,通信工程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大量通信项目不断建设落成。相应的相关企业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网络的新建、扩建、升级等。项目管理,作为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用于通信工程建设中,存在着其必然性,做好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尤其重要。通信项目不仅具有一次性、临时性、目的性等一般项目的特征,又具有技术导向性、项目干系人众多等特点,对项目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工程项目施工与建设过程中所遇常见问题
1.不确定因素存在导致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无法顺利进行,比如站址的落实、传输管道的开挖、设备的到货时间、传输电路的租赁等。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进而导致整体进度无法预估。
2.自身行业的特点导致最终需求不容易一次性表述清楚,常常在实际通信工程项目施工中因为项目需求而造成争议、返工等。
2.1通信工程有着涉及范围广、涵盖领域多、等特点
2.2需求目标多样性
2.3通信工程项目的相关需求充满着不可预见性
二.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相比于传统电信公司,现今的通信工程项目具有时效增强、周期缩短的明显特征,针对这种改变,现代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也应发生改变。只有项目管理产生更大的灵活性、时效性和标准化的特征,才能保质保量更好的完成工程扩容业务,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等问题才能被及时发现,避免出现更大的经济损失为企业产生信誉上的不良影响。
1.关于施工沟通的管理
通信工程的项目特点决定了沟通对它的影响巨大,通信工程存在异地建设,相应的有着大量的异地管理项目。这些项目需要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不能建立很好地沟通就会导致整个团队凝聚力低、团队工作效率不高等工程项目管理上的难度,当工程管理系统各子项目进度难以协调、系统互联和协作工作出现争执势必影响项目管理效率,良好的团队沟通与协作是保证整个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
2.关于工程进度管理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在通信工程实际施工中有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资金因素及其他不可预料的因素等,其中人为影响是尤其严重的。当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或缺乏相应的管理组织结构时,出现原材料及施工设备质量不合格、工程计划编制不合理、工程设计方案不完善、施工进程拖延等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工程进度管理不当,工期拖延且施工工作衔接不畅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导致整个工程无法顺利的按照规划保质保量的完成。
3.关于项目风险管理
任何项目工程管理都会存在各式各样的风险,但在合理的管理之下,有的风险是完全可以降低甚至是避免的。通信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存在着很多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进度缓慢、成本超支、质量不合格及安全隐患等一些不良后果。这样的风险主要在项目管理、沟通、环境、技术等管理流程上体现出来,再加上其他多种难以确定的风险,如果未纳入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控制不足,识别不正确、不及时,必然会导致很大的经济和时间损失,甚至是对企业的信誉产生严重影响。
三.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深入,通信市场发展势头迅猛,通信工程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大量通信项目不断建设落成。相应的相关企业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网络的新建、扩建、升级等,对通信工程项目有着周期短、高时效、高创新的高标准要求,只有加强对项目管理的足够的重视,才能不断提高电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处于优势发展地位。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对于项目完工后的有效评估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根据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总结报告全面分析项目施工经验及教训,同时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所积累的管理知识书写整理成册,为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积累宝贵的一线实践知识财富。为以后类似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经验基础。
2.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利用管理知识对项目建设阶段的项目成本、进度和质量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管和控制、规避。为企业的整体收益做好良性铺垫,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与风险。
3.科学的、专业化的、健全的通信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工程项目在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指导管理下,建设的更加合理、规范,一定程度上加快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减少返工与扯皮现象的出现,保证整个通信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
4.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建立还可减小项目风险,工程项目管理中建设目标专注,而且对项目成本、质量和风险掌控都是降低通信工程建设中不确定性的重要工作,尽量规避了一些项目工程中小的风险。
5.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做好工程规划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便于简要制定项目工作分解、进度计划、成本预算计划和工程质量计划等,奠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基准
6.通信项目安全管理的建立,从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可使项目管理人员不断增强项目管理意识,提高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从而更有利于实现通信工程项目的专业化和技术化管理。为整个通信项目的安全快速竣工,做好必要的保障。
四、通信工程问题的解决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严抓施工管理
1.1通信工程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建设施工人员的素质,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计划周全、施工明确,协调各个施工队相互配合,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1.2要制定有效地制约机制与规章制度,杜绝通信工程的发放随意性的问题,严格控制领导意志与人情关系问题,对于计划的总体安排、工程设计规化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充分的论证,1.3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严格监督,提高施工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施工单位要做好工程的验收资料,进行验收时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根据规定和标准认真检查每一个细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
质量是通信工程使用价值的集中体现,质量的优劣关系到通信工程的安全保障,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一定要严格检查,通信工程属于系统工程,在施工之前要进行详细的计划与认真的准备,器材物资准备充足,施工职责明确,按照合理的设计程序进行设计施工,并且要进行科学的论证,严格检查,以数据为依据,保证通信工程的质量。
3.加强工程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3.1加强工程管理,严格控制因为工程任务太重而导致的管理不严的问题,要加强思想教育,严抓每一项工程,
3.2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新业务、新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3.3严把设计变更关, 严格控制来自施工方的各种预算外费用,对于必须变更的工程,要经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单位与监理要审查签证,补充相应的说明和图纸后,在各个手续齐全后方可变更。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整个通信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发挥着良性的促进与监督作用,它的存在在根本上节约了施工的成本,从源头上控制了资源的流失,与此同时有效地加强了对人力物资的合理协调安排。为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以及顺利完工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项目管理在更多制度的支持下,以不断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深入的科学研究成为通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曾婉.提升电信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思路探讨[J]. 电信技术. 2012(02)
[2]林敏.移动互联网发展对运营商的挑战及机遇[J]. 移动通信. 2011(01)
[3]费毅.项目管理在电信网络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4]傅青松.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风.2012(05)
篇4
一、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锻炼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不仅有利于避免以往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和抽象的说教,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新鲜生动的事物和事迹,使其在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接触、了解社会和自然,培养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能及时了解社会各行业对学生的需求状态,从而明确专业建设、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方向,从而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搭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的实践平台、素质平台。结合市场导向,有针对性地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解决人才供需矛盾,既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促进了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校企合作拓展了学校的办学视野。地方院校由于区域位置、资源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其必须以服务地方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把专业发展与行业、企业融合起来,积极寻找专业的社会土壤,不断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这是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出路。
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共建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是校企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校企共建实验室须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自身的专业优势、服务区域的工业环境和人才需求、合作发展战略、实验平台建设、师资力量等因素。我校在校企实验室共建上就与中兴通讯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长期以来,中兴通讯致力于与高校开展专业共建项目,向高校输出中兴通讯学院的企业培训资源,实现在大学校园里的企业化训练过程。中兴通讯以程控交换、光网络传输、移动通讯、智能网和GSM等设备为主构筑了局运行通信网实验平台。这个平台依托先进的通讯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够模拟近于真实的局运行环境,实现以工程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通信专业工程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实践环境。正是基于这种良好的实践条件,结合实验室建设规划和现状,我们与中兴通讯合作共建了程控交换实验平台和移动通讯实验平台,并以此获得了中兴通讯在设备上的优惠政策和教育资源。通过实践教学证明,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能将所学知识融合在实习过程中,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对专业技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初步具备在本领域岗位的工作能力。为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各方面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合作制定教材内容
合作制定教材是为充分借鉴知名通信企业在培训资源方面的巨大优势,包括技术培训课程、教学方法、实验方式,以及在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上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以此提升实验教学总体水平。在与中兴通讯合作中,秉持教材开发的针对性和职业性,中兴的NC教育充分吸收高校教师加入NC课程开发团队,开展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材编写合作,竭力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中为学生提供有较强针对性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训练。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秉持的是“以实验为主、理论够用”的原则;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在知识内容上及时追踪新技术与前沿技术,保持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和可读性,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2007年开始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在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字信号处理、程控交换等课程教学中试用中兴通讯的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我校在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课程上全部采用了中兴的课程教材。对学生来说,不仅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而且还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中兴通讯的NC认证,这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敲门砖,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师资力量建设
师资力量建设是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议题。在校企合作中,我们与中兴通讯在师资力量上采取的是互补的形式。大学教师拥有企业培训师不具备的理论知识素养和课堂经验,而企业培训师拥有大学教师不具备的特质,包括教学内容的工程化、教学方式的互动化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在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中,师资力量和实验平台是工程教育的两大核心要素,大学里的企业训练要取得良好效果,没有具备实际工程技术的教师,是无法开展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也无法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平台的最大效用。可以说,与平台建设相比,师资力量投入的产出比是高的。我校通信工程专业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尤其是在与知名企业的合作中积极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2009年派出2名教师参加中兴通讯的督导师培训;2010年派出3名教师参加思科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培训;2012年受中兴通讯邀请派出3名教师到中兴通讯学习3G移动通信技术;2013年又有2名教师到中兴通讯学院学习光传输与程控交换技术。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引进企业高级工程师进校园,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企业工程实践环境,提高学生参与工程技术实践的积极性。
(四)校外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是专业实习的质量保证,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的教学培养目标,采取大工程、大实践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工程教育、实践教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模式的校企合作,实现实践教学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我们与省内的移动和联通通信公司签订了长期的毕业实习协定,实现了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的机会,并成为一种长期稳定的态势,学生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与中兴通讯合作建立了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通信工程实验室,在获得企业优惠政策的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优质培养资源,不仅丰富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形式,而且完善和优化了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同时,通过实践基地建设,教师也成了真正的“双师型”,现本专业已有多名教师获得中兴通讯的NC认证,师资力量也因此获得较大提升。知名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各种教学要素,而所有的要素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市场岗位适应能力。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教学做一体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NGN和3G等新技术的出现,通信产业的发展已经迎来又一个高峰期,通信人才匮乏问题日益突显,尤其是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切实走出一条不同于学科型教育的职业教育之路。因此,我们针对高职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如下经验和结论。
2 问题研究
2.1 充分进行企业调研,做到专业建设与地区经济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就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用人情况,针对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在本市就业的现状,我们通过走访毕业生、联系朋友、企业推介、直接到访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调研了55家企业,获得大量一手资料。经过统计和归纳,最终确立了我校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在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中从事通讯设备的生产、检测及调试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培养在通信工程建设企业中从事通信工程施工及调试、运营商代维基站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以及在通信设备销售企业中从事通信设备售后维护、产品技术支持、产品销售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2.2 坚持进行校企合作,做到专业发展有企业的参与和支持。通信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外界存在一定壁垒性,但是要培养技能型通信人才对实训条件又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学校自建实训基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必须坚持进行校企合作,而且要尽量争取同国内外通信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经过1年多的协商与运作,我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NC教育学院正式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招收“中兴班”,共建通信实训基地,按照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实用型人才。这就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3 努力进行师资强化,做到师资力量尽量满足专业发展需求。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通信专业师资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缺乏有实际工程技术经验的专职教师,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与高校的收入差异所造成的。由于国内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北方院校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个问题,必须从学校层面出台人才高薪引进的相关政策以吸引企业人员。如果财力有限,至少也要以兼职任课或者定期做讲座等形式柔性引进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问题是专业教师普遍学历高、年龄小、职称低。根据通信技术日益更新、迅猛发展的特点,这一特点对通信专业本身的发展未尝不是件好事。但是鉴于目前在高校中职称等级仍然是衡量教师各方面水平的主要依据,在课题立项、成果申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一问题也成为发展壮大通信专业的瓶颈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可以采取前面所述引入企业高工的做法外,也应该多为教师提供或争取企业实习、技术培训等机会,多多鼓励他们参与科研项目,尽早完成职称的晋升。
2.4 深入进行思考研究,做到人才培养方案贯彻学生培养的始终。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只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条件,有效的实施策略、正确的实施方法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制定得科学、有效。我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是首先根据企业调研报告归纳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然后从这些工作岗位中提取出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并筛选出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再根据这些典型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学习领域),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具体安排课程。我们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职业能力训练课程”、“职业素质课程”和“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四大模块。其中“通识课程”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选取和设置课程。“职业能力训练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尽量采取“教学做一体”的方法。“职业素质课程”主要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而设置,且应为“职业能力训练课程”服务。“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职业能力。基于本地区以制造业经济为主的特点,我们课程体系的设置思路是以电类课程作为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课程,在此基础上2个不同的专业方向采用不同的核心能力课程,而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即是另一专业方向的核心能力课程。此外,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实施保障的各方面问题,目的是保证该方案能够贯彻学生培养的始终。
2.5 持续进行课程改革,做到所学即所用、就业即上岗。授课环节是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因此课程改革是整个示范校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的好坏是关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的建设思路是以“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作为切入点,逐步进行课程的建设、审核、修改,最终做到所有核心课程都要采取“教学做一体”的授课方法,让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以实现学生所学即所用、就业即可上岗的目标。通信专业的课程要做到“教学做一体”,前述的实训条件和师资力量是症结之所在。此外,我们的经验教训是课程建设必须要兼顾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各自为政”;必须要组成相应的师资团队,不能只是主讲教师“孤军奋战”;必须要与相关企业人员合作,不能只是“闭门造车”。课程建设的思路是首先确定课程定位,然后进行整体设计,选取教学情境,接着进行单元设计,细致考虑具体实施问题。需要强调的是课程建设不可能是朝夕而就的,审核通过只是对课程整体设计思路的肯定,课程具体的实施甚至整体设计必须要经过反复的、不断的修改和调整,经过多轮次的教学过程验证。
3 结论
这次高职示范校建设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一次翻天覆地的改革,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深化改革,才可能真正取得成效,才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长久、持续、良性的发展。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必须借着示范校改革的东风适时而动、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 万红.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09)
2 严云洋等.计算机与通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2007(14)
3 胡远萍.高职计算机通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09)
篇6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 plans, it'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practice, discussed how to constru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 on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optimize the existing practice teaching resources environment, reform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关键词: 实践教学;卓越工程师计划;实习基地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outstanding engineers plans;practice base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252-02
0引言
国家提出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按照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借鉴发达国家的工程师培养模式以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所积累的经验,着重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及加快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我国高校在本科生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体系单一,外部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等问题一些问题,如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型人才已成为当今高校刻不容缓的工作。
1本科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1.1 实践环节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实习环节过多,且大都分散在几个学期,实习效果大打折扣;验证性实验多自主设计实验少 单科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生产实习实践时间过短学生不能实际参与到生产环节中去,学生实习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实践教学大纲陈旧单一,学生对各类实习环节基本没有可选性,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更不谈不上工程素质的培养。
1.2 实习单位落实困难企业的现实生产环境与接待能力和高校投入的外出实习经费预算是高校在选择企业时经常遭遇的矛盾,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
1.3 学生外出实习制度不完善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一直没有建立“实习制度”。学生实习时间短,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日常工作,实习经费预算太低,单位不愿接受。
2建立面向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卓越工程师计划”应用型工程人才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与传统本科培养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3+1”模式,即3年学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本科阶段学生在低年级学习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三年级后开始进入企业学习。在企业充分参与下,探索培养符合时展需要的工程专业人才。
2.1 面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面向工程,注重宽基础、重应用。实践环节设置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工程教育面向实践的思想。
2.1.1 加强工程基础实践教学在工程基础实践环节中注重培养工程人才必备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设置数学、物理类基础性课程及有关实验,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得到实践技能训练。
西安科技大学通信学院(以下简称通信学院)注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其特点是一条龙、分层次、不断线。我院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对一些工程学科基础教育中,例如工程数学,通过设置数学建模方法课、专题研究和大作业等实践环节,加强工程基础的实践环节培养。
2.1.2 突出面向工程的专业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重点设置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与理论相结合的实习实践、专业技术课程以及课程设计,各类工程应用与实践课程是以工程科学研究训练为载体的工程专题课程和工程实践训练。
西安科技大学通信学院专业实践教学设置了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的特点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学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和宽松的实验环境,允许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题目,自主设计整个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
2.2 基于校企结合的综合型实践教学体系卓越工程师培养强调“3+1”模式,3年校内培养加累计1年时间学生在企业进行培养。企业学习阶段是在学校学习阶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对知识、能力、素养的深化培养,通过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工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落实。
2.2.1 整合校内资源建立校内实习平台校内实习平台建设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充分发挥校内现有实训基地的作用,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校内实习平台可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实行主管教学院长负责,统筹安排、调配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高效落实实验教学任务。
西安科技大学通信学院设立了校内实习基地。由电网安全监控系统实验室、数据网络系统实验室、交换系统实验室和传输系统实验室构成,主要进行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实习。根据专业的特点,实习基地中的专业基础实验室建立全天12小时开放管理模式,由专职教师排班负责,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主的安排实验。借此提高学生对实验环节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相应的实验平台。
2.2.2 强化基于企业结合的实习基地建设西安科技大学通信学院经过多年探索,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在校企共同指导的培养模式下采取了以下措施:①设立校内本科生导师组,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企业生产现场实际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工程科研训练②充分发挥教师、校友等多种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由学校与拟建校外实习基地单位洽谈合作协议。③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学术问题交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研究兴趣和科研探索精神。④建立“双导师”制,依托企业建立培养基地,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⑤依托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工程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学生在企业开展现场实践和课题研究。
西安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已建立了4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实践基地9个。如山东兖州矿务局信息中心、黄陵矿务局信息中心、洛阳牡丹通信公司、华为先通通信技术培训中心、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大唐电信、西安高新区的软件外包园等校外实习基地。
2.2.3 积极探索建立规范的校外实习制度①建立与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很多大企业有着较为完善针对于学生的实习项目。高校可与这类企业签订合作项目,以项目为驱动使学生校外实习更加有保障和针对性,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也更具有针对性。②建立科学的实习成绩考评管理制度。不同专业应有明确的实纲、实习任务书、实习计划。建立实习工作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案,加强质量监控。对已实习基地,制度性的进行组织评估检查,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做出成绩的个人及部门,给予奖励和表彰。③协调教师与企业指导工程师加强合作。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由企业工程师指导为主,学生实习考核由企业教师考核,在实习完成后,“双导师”沟通合作根据实习质量评价指标评判学生实习效果。
3结束语
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借鉴发达国家的工程师培养模式以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5]8号文件.
[2]李惠,廖炼忠,郭磊.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规范的建立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17-120.
[3]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篇7
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教学策略,已成为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的必然,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一项与国际接轨的举措。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Polytechnic,以下简称NYP),是新加坡国立的五所理工学院之一,在新加坡及海外国际高等职业教育中享有卓越名校的盛誉。它所传立的办学思想、策略方法,教学与科研成果,大量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表现,吸引了国内众多高职院校组团前往学习考察。本文作者也曾多次到NYP学习,进行专业研修及教学考察,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体验,对所见所闻颇有感触,并引发许多思考。
本考察报告试图对NYP的IT专业做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和反映,对所获取的大量一手材料及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由表及里、深入分析,探求其办学理念的真谛,人才培养与教学成功的精髓,期望能对我国高职IT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启发,供国内同行借鉴和吸收。
本文将从IT专业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教学及科研工作成果四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对高职IT教育改革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1NYP的办学理念
1.1建校历程与办学使命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发展脉络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新加坡政府的国家经济发展局为适应当时新加坡技能密集型工业发展状况的需求,建立了所属旗下的四个技术培训中心:即Tata(印度)培训中心(1972)、Rollei(法国)培训中心(1973)、菲利浦(荷兰)培训中心(1975)与日新(日本)培训中心(1979),以期解决新加坡当时外向型经济、以加工工业为支柱的大量技能性人才的需求。经过近10年的建设,学习和引进许多国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策略,积累了职业教育办学的经验。80~90年代,又在上述四个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开拓发展了四个科技学院:即德新学院(德国―新加坡,1982)、法新学院(法国―新加坡,1983)、日新学院(日本―新加坡,1983)与精密工程学院(1989),以适应新加坡在该历史阶段的科技密集型工业发展时代对科技型人才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新加坡政府将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确立为创新及科研工业时代,由此,1992年,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在上述四个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并于1993年移交新加坡国家教育部隶属。
NYP的办学历史与发展历程表明了与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联和战略性发展进程。对于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这样评价:“经发局的宗旨在于推销新加坡是一个高附加值产业与服务的全方位商务中心,而这有赖于行业优质的工作环境和顶尖的劳动队伍”。今天,NYP的办学使命就是为了适应新加坡当前创新及科研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为迎接逐步到来的知识型经济时代而培养新型、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1.2办学基本状况
下面是NYP 2007~2008学年度的有关数据。NYP的学制设定:全日制三年和业余制高级培训两种结构,招生来自新加坡及海外的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毕业生(含外国留学生)、新加坡社会与企业在职人士。目前在校生规模1.5万余人,教职工总数125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950余人(不含校外兼职教师,生师比约16:1),师资数量充足,素质和质量较高。
NYP目前设立工程/信息技术/设计/工业设计/生命科学/化学技术/商业管理/食品科学与健康科学共9个专业咨询委员会。
NYP教学单位设立7个学院(学系),分别是:工程学院、信息学院、设计学院、交互与数字媒体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及健康学院,共开办32个文凭专业及业余制专业课程。
NYP的两级机构设置合理、职能完善、责任明确、协调有致、运行高效,充分发挥了两级组织的作用和职能。从管理运行体制上看,学校一级的组织主要在办学宏观指导、协调与服务方面承担责任,专业学院在专业设立与发展、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负责任,并有较大的办学自和灵活的管理机制。
NYP在所开办的专业中,重点发展和办学规模较大的是在新加坡科技工业中具有创新特征的专业领域,这些专业涵盖和服务于当前乃至今后新加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都与新加坡当前及未来国家的发展战略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专业涉及工程技术(计算机、通信、机电等)、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等领域。如工程学院与信息学院的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目前在校生达到了4900余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2%),开办9个专业文凭课程(约40个专业方向),配备师资460余人,建立了近50个专业教学组织机构和科技中心、实验室。工程学院建有应用研究、生物信息技术、电子系统、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中心、嵌入式技术中心、IC设计中心、影像技术中心、无线技术中心、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工程设计中心、制造系统与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与系统集成、精密工程中心、快速原形中心、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中心、训练支持与关联学习、工程数学与科学、交流沟通技能等教学组织与科研机构;信息学院建有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软件方法、软件改进、商业信息、电子商务开发、企业系统、金融信息、互联网技术、电子贸易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服务、应用系统、工程信息、软件应用、系统集成、网络管理、通信与网络、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汇聚、互联网解决方案、互联网移动网等24个教学与科研中心。实验室和科技中心的建设投资巨大,拥有各类专业的、国际先进水准的技术装备和系统。由此可体现出NYP在办学侧重、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师资力量配备、教学科研装备等方面的真实状况。
NYP实施开放策略与广泛的国际合作,使办学与人才培养的水平具有国际水准,视野开阔、博采众长、借鉴吸收,紧跟世界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潮流,保持和增长师资的专能,为学生建立广泛、畅通的上升通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各类学生个性化成长,非常人性化。开放的办学策略与方针使得NYP能够始终具有良好的声誉、优秀的生源,培养的人才具有高质量,不断注入办学活力,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持一流的教育水准。目前,NYP与全球240多所高校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与联合办学,合作方式包括互派师资进修或授课,进行学术与科技方面的交流,互派留学生,毕业生直接升入大学本科深造(接受的院校均认可NYP的专业课程及学分)等多种形式。现在,NYP每年约有18%~25%的毕业生直接升本深造,或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行升学或进修。据介绍,学生毕业5年之后,有50%~60%的学生升入或完成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提升及教育。接受NYP毕业生升学的高校中,英联邦国家院校最多,许多国际著名大学,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麦吉尔大学,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路丁大学、约克大学,美国德福瑞大学、密苏里大学、俄勒冈大学、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等著名学府都是NYP毕业生的深造目标。
2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2.1NYP的IT专业设置
2.1.1学科专业的设置方向与定位
新加坡政府推行“教育必须配合经济发展”的方针,因此把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基本放在了实用(或应用)领域,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不搞小而全,不平均财力,而是发展那些与新加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凡是耗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性学科,即使是像新加坡国立大学,也基本上实行“拿来主义”。NYP这样的理工学院,依照国家这个办学总方针,基本上不搞基础性的学科研究,但对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先进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视,如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和信息技术学院应用生物科技与信息技术研制成功便携式DNA检测仪,便于远程、实时地采集和传送DNA数据,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刑侦办案、法庭案件审理等诸多领域。
专业设置的方向明确、清晰和定位准确,十分强调专业在行业领域的应用特征,坚持以学科(知识)基础为特征,以掌握技术原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实现策略及运用为目标的专业特征。因而专业的领域及应用特色非常鲜明,专业适应面适中,而深度方面却很突出。专业设置的另一特色是对应用领域中的背景知识介绍和研究到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的细化与扩展,由此加强了专业领域的应用性和深广度。
为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领域应用而办学和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十分强调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师生创新意识,以Innovation(创新) 一词为主要表达理念的大幅标语和宣传画像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十分抢眼和醒目,起到随时随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树立创新意识。NYP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宣传方面,在办学策略、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过程中处处得以体现。如课程体系的创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并驾齐驱”,分别体现课程内涵,实现课程的整体功效。
2.1.2IT专业(Diploma)设置解析
NYP的IT专业集中设立在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工程学院(School ofEngineering)。信息学院设置5个专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工程领域信息技术(Engineering Informatics)、商业领域信息技术(Business Informatics)、多媒体与信息通信(Multimedia & Infocomm Technology)、企业领域信息技术(Business Enterprise IT);工程学院开设电子、计算机与通信工程(Electronics Engineering,Computer &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综合性的1个IT类专业。每个专业有开设3~4个专业方向,以培养专业领域人才多样化,突出特色和适用不同职业范围。这里以信息技术专业为例,对专业设置进行分析,以观其貌:
(1) 专业概要
综合学习软件设计技术与创新策略方法,目标为培养现代的IT专业人才,适应和服务于多个工业领域。进行软件的开发与创新,应用并集成软件分析、设计和开发技术,用于工业领域的知识增值与服务,并保持在技术动态变化中的适应性和个置。专业能力培养集中于以下4领域,即4个专业方向:
① 互联网,信息安全和移动计算
② 数字(媒体)娱乐
③ 金融与投资领域中的信息技术
④ 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Course Aims)
① 强有力的程序设计技术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软件开发技能
②IT的广泛技能,从软件设计、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数据库设计、移动计算到企业应用的软件开发
③ 软件工程和在各类工业企业中的集成技术,包括电子商务、银行和财务服务、数字娱乐、生命科学和系统集成的领域
(3) 专业(职业)前景(Career Prospects)
具有信息技术专业文凭资质,在软件开发和创新方面具备高素质和多技能。在工业界具有广泛的职业前景,可承担软件开发工程师、Web开发技术专家、项目管理职责。毕业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开始在工商业界和在IT技术方面建立业绩,并通过知识更新和技能的提升继续新的职业定位,或获得在当地及海外大学的深造机会。
2.2专业课程体系
2.2.1课程结构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设置核心课程(Core module)、规定选修课程(Prescribed Electives)课程和补充学习内容(Complementary Studies)。在第一、二、三学年均设置核心课程,二、三学年则增设规定选修科目,从一、二学年就开设专业应用方向的背景知识等补充学习内容。表1是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开设的全部课程与学期进程安排)。
2.2.2专业课程特点
专业方向课程的方向性十分明确,强调技术在行业的应用特征,专业设置以应用为方向、以学科和技术为基础。专业领域的特色鲜明,深度显著,广度适合,所需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掌握到位,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的细化与扩展。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并驾齐驱”,分别体现课程的内涵,实现课程教学的整体功效。
NYP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具有同一结构和特征,即:不设置公共基础学科,如外语、文化基础、政治类别方面的课程,体育素质训练及活动以俱乐部方式在课余开展。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就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课程门数设置约50门,课程时数基本分为30/60/120(个别课程45/90学时),总教学课时达到2700小时以上。专业课程的学科基础性较强、内容多、形成模块系列,学科知识与实践衔接性好。如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52门,但针对每个学生则只有32门。在该课程体系中,学科基础课程10门,技术基础/技术应用课程7门,专业方向课程20门(每人选5门),应用项目实践课程12门,职业素质课程3门。课程体系中单独设立实践环节课时数为480小时+24周的实习或毕业项目,各12周。实践环节所占学时比例很高。在NYP课程体系中,基本不安排软件工具及操作使用类的课程,这些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教学过程及实践环节由学生自学掌握,课时利用率高。
NTP的课程体系既有较强专业(方向)针对性,又具有基础理论的相对深入与宽广特色,并认为学科基础和技术理论的奠基特征与专业能力形成的根本,同时设置不同的专业领域主流应用方向课程,引导学生向专业个性发展和发掘学生潜力,同时,也使学生未来就业和升学的通路多样化,对职业的选择性强、职业岗位覆盖面广。
NYP的课堂教学全部精力集中在知识传播、技术方法理论的分析与技术掌握上,或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的思路和实现的策略方法方面的引导和实践,教学启发和创新意识十分突出,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得到较好的优化,教学的实效性很高。
我们注意到,NYP的教学改革注重的是内涵,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理论课程依然采用传统大课堂讲授方式上,传承高等教育经典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作为教学目标的先导和基础,重视专业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学科知识、技术要领、工程规范、项目经验)的必备和掌握,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模式、综合运用模式。
NYP的一般课程(非项目课程)基本由三个部分组成:理论讲授、实践环节和辅导课。课程聘请课程经理,负责课程的设计、教学大纲制定、师资配备、教学内容及材料的准备。通常课程经理将组成教学团队,配备3~5名教师,理论课程由主讲教师担纲,实践课和辅导课配备团队其他教师实施教学,即课程的教学是由整个教学团队进行运作。在实践课和辅导课中实施小班授课,师生比通常为1∶22~25,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得到保证。实践教学与辅导教学活动完全要求配合、消化、巩固和补充融合理论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解决课程学习中的问题,完整实现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教学活动是一个团队协作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是NYP的教学特色。在一般课程教学期间,实践项目(内容)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并不强调项目的综合性(实际上这个时期也难于做到),项目的实际带有层次性和递进特征,综合性的项目实践通常设计为12周。
2.2.3学术管理及课程开发
NYP的学术管理架构为专业课程开发、学术评估两部分,它们的关系为循环机制,不断实施改进和调整,专业课程开发组成与过程如图3所示。
专业课程开发分为六个阶段,也设计成循环改进的机制,如图4所示。
2.2.4课程的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