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土地利用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区土地利用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篇1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

一、土地规划认知

土地规划指的是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本国的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等,所作出的长期安排的活动。土地规划的目的在于保证土地的利用,同时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是土地规划的依据,最终使得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市以土地为载体,它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人口聚集地,不言而喻,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我国,城市规划主要是根据城市的客观条件而因地制宜,在合理统筹安排部署下,使得其余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协调地发展,但是,对于土地利用中的总体规划来讲,其主要关注的是耕地数量的保护以及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对于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在农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规划以及旅游发展等规划在次要等级的规划之中。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领域的现代化建设都处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之中。自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我国政府不断进行着土地利用相关制度的建设,同时也颁布、修订了诸多的法律及法规,使得土地利用规划受到了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与之相应的,各级政府按照规划规划使用、管理土地的意识大大的增强。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整体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实践仍然不尽协调。对比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本质概念、特征属性两个方面,不难发现,城市规划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一种,其与总体规划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中,由于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不完善性,使得规划实施环节容易造成脱节,导致土地利用方面出现整体与个体利益相悖、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脱节问题产生。其只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规划的种类较多,分工不明确。土地利用规划三大类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又分为五级,分别是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按理说是层次完整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各级总体规划职能分工的不明确性,以及内容相似雷同,其他专项规划的编制则相对缺乏,致使详细的方案规划活动不能够积极地去开展。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而言,国外最高级别的土地利用规划,往往是比较宏观的,只是对下一级别的规划,单方面的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在其他的地方制定的土地利用规划则上,内容详实,分类细致,有的甚至是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不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等等方面各成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上无法有效发挥对于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土地利用需求的整合作用。同时,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一般是属于计划性规划,其出发点是土地供给,前提是上级下达的非农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重心在控制,有效引导需求;而城市规划,则是按城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客观规律编制来进行,着眼于发展。二者在规划的目标、时间、部门职能分工以及编制规划所依据的技术标准等等的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城市发展规模不断的突破各种规划的失灵现象。其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部体系,在目前而言,仍然存在协调性与衔接性差、形式死板的缺陷,这些原因导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的控制规划失灵。

3、政府规划干预政策存在缺陷。政府干预政策的存在的原因是市场失灵,而政府干预手段的一种体现即是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政府规划干预措施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往往也存在缺陷,比如规划指标下达依据不充分、规划指标设定不科学等等的因素造成非农建设用地量稀缺导致城市规划与总体规划相悖以及缺乏公共参与等。

4、激烈竞争。激烈竞争导致了城市间冲突和区域性矛盾不断地加剧,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家、区域、城市越来越受到重组化的影响。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市场化和全球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开始存在愈发激烈的竞争关系,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由原先变成了发展地区经济、增强城市竞争力,由于城市之间竞争的关系的进一步加剧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城市间区域性的矛盾激化。

三、应对措施

1、规划编制。强调的保护基本农田、维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等方面,向全面保护国土资源方向转变,最终目的是达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理想是保障区域发展的公平性和人与自然共存的和谐性。

2、转变控制体系。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应当由以指标控制体系为主向,同时结合以宏观控制手段为主、与空间布局相结合的概念转变,弱化单纯的指标控制、分配作用,不断地加强产业布局优化、用途管制的规模等,做到少说假大空话,一定要切中要点,提高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效率。

3、保证指标设置的弹性化。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指标的控制是无可避免的,因此,规划的制定必须要保证指标设置的弹性化,其目的是降低信息不完整的特点带来的规划制定不科学,以及脱离实际情况的带来的风险。

4、引入适当的公众参与机制。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公众参与的机制,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资源配置,使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5、规划实施。构建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各级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数据的透明化。同时,实施保护规划的价格屏障,加强重视价格机制,以期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间的空白。此外,还应该不断的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保证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城市规划、甚至其他的下级规划,在各级政府单位的职责范围内都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耕地;建设用地

一、引言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保持土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从而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二、永川区土地利用现状

重庆市永川区位于重庆市西部,长江上游北, 处于川渝城市群核心位置,是重庆市的第三大经济城市,是重庆规划建设的现代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区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19个镇、3个街道、45个社区居委会、以及201个行政村;地貌分为低山,丘陵,缓丘平坝三大类。

根据永川区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永川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各类用地分布及土地利用二级分类情况见表1。2010年,全区以农用地为主,占全区总面积81.80%,其次是建设用地,占15.65%,再次是未利用地,占3.64%。

三、永川区土地利用问题浅析

1.耕地总量不断减少、同时质量下降。永川区近几年来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外延扩张明显,大量占用耕地,2002到2010年,耕地总量从72952.07 hm2减少到65698.53hm2,九年间共减少了7253.54 hm2,年均减少805.95 hm2。建设用地21953.2 hm2增加到22894.55 hm2,共增长了941.35 hm2。

2.土地资源利用浪费严重、用地补充不足。永川区内大多数园区规模不大,缺乏特色,产业低、水平重复现象普遍,产业产品附加值低,大多是属于同类重复。多年来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上升趋势,但是提高空间仍然很大,土地产出率低,土地浪费现象仍然严重。土地资源的闲置,耕地的撂荒,以及土地破坏情况突出,对土地的保护尤其是农用地保护的宣传、措施力度不够,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较小。目前,永川区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的补充不足,对灾毁地的恢复、土地复垦,土地改良的措施及力度仍较小。

四、永川区土地利用问题原因

1.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几年来,永川区建设“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以主城为核心,加快凤凰湖、三教、港桥三大工业园区建设,2010年全区工业园区工业产值突破190亿元大关。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建筑业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300亿元,建筑业总产值达111.4亿元,建筑房屋施工面积619万m2,完成房屋竣工面积380万m2。大城市建设和城市新区拓展,大量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2.生态退耕。生态退耕政策的实行,让一部分耕地转变成为了林地。森林永川建设成效显着,新造林10.5万亩,完成9座城区山头绿化、10公里城市主干道绿化提档升级,实施通道绿化工程2500亩,水系绿化4000亩。新增城市景观林384万平方米、公共绿化面积21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20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7%,其中大部分来自于耕地的转化。

五、永川区土地利用建议

(一)农用地

深入落实保护“基本农田”的国策,严禁任何项目占用基本农田;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通过复垦、土地整理等项目努力保证农用地的数量平衡;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时,尽量优先保障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用地,通过创造条件使用未利用地或者创新使用闲置的建设用地;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保障耕地保护主体权益,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二)建设用地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指标和布局,合理安排城镇、工矿、交通水里等基础设施用地,适度增加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建设用地项目的审批和布局,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转用;运用行政手段,完善建设用地指标标准和准入制度建设,以政策导向促进要素资源的集聚,加强节约利用建设用地;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充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杜绝建设用地使用中出现违法情况。

(三)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的开发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宜耕则耕,宜林则林,要做好规划,注重质量,分期实施。改善未利用地的保护和使用机制,努力使其成为土地后备资源的强有力保障;创新未利用地的开发和使用机制,使未利用地能够满足需求的同时,使用充分合理,节约利用。

六、总结

永川区在重庆市“一圈两翼”的规划和“渝西高地”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出现了建设用地大量扩张,耕地数量锐减、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情况。根据《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建议永川区在实施土地利用的过程中,要严格保障基本农田总量,控制耕地减少,充分盘活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要有序、科学增加。落实《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全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效益最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用地保障。(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郝晋琅.土地利用规划[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149-156

[2]钟佐沉.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02):63-67

[3]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网站.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1

[4]中国统计信息网.重庆市永川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3

[5]李广东.邱道持.耕地保护机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 2011 (01):15-18

[6]田茂强.李妍均.重庆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4):252-254

篇3

关键词:农业区域规划;图纸;设计思路;绘图软件;平面布局图

中图分类号:F123.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2.025

The Design of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Drawings

LIU Xin-yu,HUANG Xue-qun,NIU Gao-hua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Tianjin,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design principles, ideas, drawing content and technical support, which also analyzed the drawing designs with this kind of programming by taking examples of general plans including modern agriculture in Beichen District and Binhai aquarium fish science park in Tianjin, so as to propose sugges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esign of planning drawing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drawings; design ideas; paint software; layout diagram

农业区域规划是指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农业生产,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编制好农业区域规划,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任务[1]。

农业区域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件两部分。规划图件是以各种符号反映农业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包括农业资源的种类、特征、数量、质量,以及农业类型或农业区域的空间位置。表达某些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区域差异,用制图手段清晰地定位、定性和定量,反映农业资源状况及其变化。为因地制宜指导农业发展服务,为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2]。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空间上表述规划的内容,为规划提供更形象、更直接的描述。具有空间定位性强、表达准确、直观性好等特点。

1 农业区域规划图件设计原则

1.1 遵循实际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编制图件所采用的各种资料要准确可靠,在图中所表示的线条、面积、位置要力求准确,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1.2 遵从文本原则

图件要与文本内容相符合,要遵从文本、服务于文本。合理确定图件比例尺、色彩风格,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准确表达文本中的重要内容。

1.3 创造性原则

图件要基于文本的表述性之上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现规划内容,就要有独特的创新性,要敢于突破以往的图件模式,尝试用更新奇及生动的形式表现规划内容,这要求图件编制人员具有良好的规划水平并能充分理解规划文本的内涵,敢于突破传统。

1.4 艺术性原则

图件的内容是通过它的特殊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一个好的图件,直观易懂,要通过其特殊的艺术特点表现出图件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更好地传递规划内容的信息,使得规划更具有说服力和表述性[3]。

2 农业区域规划的类型及编制内容

农业区域规划按照其规划主题方向可分为两种类型,区域性农业规划和农业园区规划。

2.1 区域性农业规划

区域性农业规划是以一定地区的农业布局为研究对象。而地区是指某一地域整体的组成部分,即地域单元。区域性农业规划是以整个地区的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欲解决整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发展综合配置问题。此类规划图件的编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3方面。

(1)区域总体综合规划布局。其主要是表现规划地区农业的分布及分区等总体情况。

(2)分产业农业规划布局。通过农业的各个分项分别表示,及农林牧渔等,表现各产业规划的一般情况、特点及分布,规划的主要意图和具体内容等。

(3)分块农业规划布局。在规划地区以下,根据合理分区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划为若干规划分区,并对各个区内的农业资源等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如按照地区的各个行政单位进行划分,及各个镇或者村等。

2.2 农业园区规划

农业园区规划是指以单个地块的布局为研究对象。以单个园区性质为基础的规划,此类规划面积一般不大,且规划内容比较具体,是属于详细性规划。此类规划图件的编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2方面。

(1)园区总体布局及规划分区。主要表现园区内的各个功能区及其内部详细规划内容。

(2)园区附属设施规划布局。包括园区内部道路、给排水、电力、卫生设施、绿化及旅游路线等布局。

3 农业区域规划图件设计思路及技术支持

3.1 设计思路

农业用地又称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捕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如水库、闸坝、堤埝、排灌沟渠等),以及田间道路和其他一切农业生产性建筑物占用的土地等[4]。

在收集所设计地块的综合背景下,根据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规划,确定农业产业发展的空间范围,对农业用地现状进行分类,重点区分开一般农田、基本农田和养殖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并严格按照土地类型进行后续的规划设计。

按照区域农业结构类型,各个地块性质及特点区分其产业类型及功能,绘制出功能分区图和布局图。根据所处区域及其与外界区域关系等绘制出区域位置图、相对位置图以及道路、水系图等。

3.2 技术支持

农业区域规划图纸的设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选择好的绘图软件首先要看其操作是否方便快捷,界面是否简洁明了,是否简便易学等,最后看其提供的功能是否适合于规划。

目前广泛应用的绘图软件主要有:CAD、Adobe Photoshop和Adobe Illustrator等。

采用的其他软件还有Google Earth,3D MAX等。

4 规划图件设计的实证分析

4.1 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地处天津津南区八里台镇,在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区内,是市农委、市滨海委、市科委建设天津市6个滨海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规划的依据及参考资料包括:津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津南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津南区八里台镇域总体规划、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该园区地块现状图及CAD图件等。

经过对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CAD图的测量,园区地块总面积70.81 hm2,地块呈长方形(南北向延长)。根据园区现状图,园区地块南部有大片的水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原有自然条件进行水面养殖和景观创意;园区地块北部紧邻津港公路,交通优势明显,是园区物流交易场所选址的最佳位置,有利于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交易,故在此处设立出入口和交易中心最为合适;园区地块中部土地平整,面积开阔,很适宜进行观赏鱼的生产设施建设(图1)。

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将建成中国北方观赏鱼研发中心、北方观赏鱼综合服务平台、高水平现代化观赏鱼产业化示范基地、北方观赏鱼集散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园区将形成观赏鱼养殖业、物流配送业、科技服务业、休闲文化产业4个主导产业。由此,基于对周边环境、交通组织的分析和对区域环境的综合考虑最终将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从北向南依次布局为研发服务区、物流配送区、标准化养殖区、新品种展示区和种苗繁育区,形成物流研发、设施生产、展示繁育等有分明区域特点的园区分布。

依据整体规划、主导产业及观光休闲的需要,规划园区道路时,选线位置要合理,主次分明,功能明确,分级布置道路。园区的过境道路要与其内部道路连接畅通,道路密度适当、位置合理,规划道路的骨架应将各个功能区完好的连接。主要过境道路有北部的津港公路、西侧的天嘉湖路、中部的友谊南路延长线和南部的唐津高速,构成园区对外交通体系。园区内设定“二纵五横”的主干道路体系,各功能区配合主干道路建设多种形式的甬道、简易道路等,实现路网体系畅通。园区设出入口3处,其中2处分别位于津港公路上,1处位于天嘉湖路与新品种展示区交界处(图2)。

园区内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主要为耕地、河流、坑塘水面等。园区在规划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设施养殖用地、生态养殖用地、物流加工用地、科研办公用地、科技试验示范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

根据以上方法,确定图件比例尺,确定图件主要反映的内容,设计图纸21张,主要类型包括以下5点。

(1)位置及区域图。包括区域位置图、产业空间布局图、农业园区分布图,共3张。

(2)土地利用图。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共2张。

(3)园区功能及布局图。包括功能分区图、平面布局效果图、园区鸟瞰图,共3张。

(4)园区设施分布图。包括道路分析图、给排水分析图、旅游线路图,共3张。

(5)园区意向图。包括物流研发意向图、标准化养殖意向图、种苗繁育意向图、新品种展示意向图、绿化意向图,共5张。

4.2 北辰区现代农业总体规划(2009─2015)

北辰区地处城市近郊,其农业必须以发展高水平设施农业和高科技现代农业为目标。该规划的设计是针对北辰区农业地面积逐年减少的问题,通过规划主要解决未来北辰区农业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各主要乡镇农业结构分布问题。

规划的依据及参考资料包括:《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北辰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指标落实方案(2006年―2020年)》、北辰区区域图(CAD版本)以及各乡镇提供的镇域图。

此类规划一般是采用由点到线和由点到面的方法。点就是在规划范围内,农业分布的聚集地(如园区的分布等)。线和面就是点有一定规律分布而形成的条状带和块状(如产业带和功能区等)。通过点的分布,总结出其分布规律,并将其以线和面得形式表现在图上。在此利用了系统分析中的演绎法。

根据规划内容,先在《北辰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指标落实方案(2006年―2020年)》上区分开一般农田,基本农田和水域,在草图上分不同颜色标出,并根据提供资料标出北辰区近期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及占用土地。

根据各乡镇提供的资料,统一标出各种种植业类型用地,如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生态种植等;标出养殖业小区分布,如生猪养殖小区、奶牛养殖小区、蛋鸡养殖小区等;标出水产养殖小区分布;标出种源农业、旅游观光小区等分布。

通过系统的分析,将以上各种农业要素进行整理并分类表现在图纸上,及形成了各种产业分布图和功能分区图等。如将种植业分为设施种植用地,特色种植用地,生态种植用地等,并根据其在北辰区的分布形成三带两区:设施种植的3条发展带,特色种植和生态种植的两个发展区,同时标出各个重要发展节点(图3)。

根据以上方法,规划共设计图纸21张。主要类型包括以下5种。

(1)北辰区位置及区域图。包括区域位置图、区域交通图,共2张。

这主要体现了北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北辰区周边交通情况,用以说明北辰区有利的的地理、交通状况。

(2)北辰区农业布局及功能分区图。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图、农业功能板块布局规划图、特色农业园区布局规划图,共3张。农业功能板块布局规划图(图4)将北辰区未来农业分为3大板块:西部特色农业板块、中部精品农业板块、东部生态农业板块。农业特色园区布局规划图表现北辰区未来构建的“一区九园”的现代农业空间布局。

(3)北辰区水系、道路、绿化图。包括道路分析图、水系分析图、绿化系统分析图,共3张。分别表现了北辰区区内道路交通、水系以及绿化的状况。道路分析图表现了北辰区区内高速公路、道路和铁路分布状况。水系分布图根据北辰区水利局提供的资料,在表现全区主要河流的基础上标注了扬水站、倒虹吸、涵闸、桥的位置。绿化系统分析图分别表现了道路、铁路、高速公路、河道两侧的绿化以及主要节点的绿化。

(4)北辰区农业主要产业布局图。包括优质高效种植业(图3)、健康水产养殖业、生态畜禽养殖业、种源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布局规划图,共6张。

(5)重点镇农业规划布局图。包括双街镇、双口镇、青光镇、小淀镇、大张庄镇、西堤头镇农业布局规划图,共6张。这几张图件的主旨是将各乡镇农业根据其农业类型划分出设施种植区、水产养殖区、果品种植区、生态种植区、休闲观光区和畜牧养殖小区等。同时标出乡镇在北辰区的地理位置和一区九园在各乡镇所处位置及其功能分区图(图5)。

5 进一步提高图件设计水平的建议

农业区域规划图是农业区域规划成果最直接的表现,在各项农业区域规划工作中不可缺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日益更新,农业区域规划图的编制的技术和要求也逐年提高。同时,图纸设计的基础资料也更加详尽,以前的底图一般都是纸质,需要进行扫描,并在CAD中描绘出线条,现在底图已经基本电子化,直接就可在CAD中打开并导成图片格式。这样绘图的速度和质量也得以大大提高。

农业区域规划图的设计有一定的规律和版本参照,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5.1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设计农业区域规划图不仅要熟悉农业规划的知识,也要不断提高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更加熟练地使用各种软件,每一款软件的功能都有其侧重点,一个好的图纸是利用多种软件相结合的作品。同时,充分挖掘使用的绘图软件的功能可以使绘图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 借鉴其他规划图件

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多参考其他农业规划图,不能生搬硬抄,而是学习和借鉴其他图件中所运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取百家之长,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可以形成一套自己独立的风格。

5.3 不断探索更加新颖的绘图内容

好的农业规划图件是可以最直观的表述文字的内容的,因此能够更全面、更出色地将文字的内容表现在图纸上就是绘制好的规划图件的一大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图纸类型将文字中所阐述的一些特定性问题,如文字中的规划依据、优劣性分析用图片的形式,更好的表现等。

农业区域规划图纸和文字都是规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目前文字与规划仍然为独立的两个部分,笔者认为能够将文字和图片更好地结合,在文字中穿插图件,图件中形象的表述文字的内容,将两者融为一体,必将使得农业区域规划的内容更加丰富、直观,也必将使得农业区域规划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文飞.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区域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26-29.

[2] 热拉尔・希巴里斯,唐正平.多语种土地词汇手册(中文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30.

篇4

关键词:建设用地 节约 集约 利用 技术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041-02

1 在技术层面上

一种良好用地管理办法,必须要有相适应的制度和可操作性的规程做保证。

研究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应用规划的手段,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用心捕捉能带动城市扩张,又能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的基本措施。把土地的开发强度与产出率作为一个因子,扩大研究成果,满足建设用地市场需求,有序实现集约(如图1)。

1.1 坚持从规划入手,提高规划的功能和作用,力求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注重规划的前瞻性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完整、长期的系统工程,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科学利用土地的前提,它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时序的规划所构成的交互网络系统。要建立健全逐级控制、分工明确、重点突出、衔接统一的规划体系,必须强化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和政策性,提高地(市)级以下土地利用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划不论大小,但都不能偏离有理、有据、有序、有效的基本原则。有理就是说编制或修编规划必须从长计议、理由充分、观点鲜明,发展方向清晰,理得清、挑得明、有说服力,可操作性强。有理有据就是说土地利用规划在编制期间必须分析过去发展中的利弊,着眼编制后的发展前景,从战略的高度和对未来发展的深度提出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数据、指导规划编制,体现规划的实用性。有序就是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必须坚持短、中、长规划结合,体现规划的阶段性和实现规划的长效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就是说规划不是一纸空文,是付诸实施的指导性文件,规划编制过程必须把有效性作为发展方向,在编制中注重其土地利用的节约与集约的基本要求,规划在实施过程必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1.2 从产出入手,坚持土地利用的开发强度与产出率挂钩

土地是不能再生的稀缺资源,土地的开发利用不加以控制,没有一个定量的经济标准,不仅是浪费资源,严重的说是通过毁灭资源。实施土地的综合利用,必须把开发强度与产出率一并加以研究,力求低开发实现高产出。特别是工业项目的开发,不少地方圈地现象严重,几百亩的用地仅见一层的厂房,建筑密度不到25%,年产值也聊聊无几,给国家提供的税收也很少,这样的开发必须限制,考察土地利用是否集约、节约用地产出率是个基本要求,工业用地是这样,房地产开发用地,第三产业用地、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都必须坚持以产出率为基础,鼓励支持高产出的用地项目,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做到用地节约、产出集约。

1.3 要从标准入手,城乡规划要把用地标准作为土地利用的强制性内容加以控制

以人口总量、建设用地的规模为基础,制定规划利用土地标准,推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对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分区、基础设施配置进行科学安排,确定合理的城镇用地规模,加强与土地利用相关行业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制定出土地利用的标准化文件。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客观和微观用地指标控制体系。宏观方面,城乡总人均用地、城镇人均用地及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分别控制着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城镇用地规模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实现对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要求,合理制定各项人均用地控制指标;微观方面,抓紧各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制定和修改工作,优先开展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教育和公共文化体育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编制工作,重点做好城市、集镇和村庄内部各项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道路等市政工程建设用地指标的编制工作,其中要特别严格把关控制农村宅基地标准,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用地指标、居住区用地指标及其环境生态相关建设用地指标。

1.4 从空间入手,加大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程度

城乡用地空间的整合,不仅仅是城乡两种地域景观的物质空间整合,它还是包括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整合。因此,城乡空间规划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用地空间规划,应该是土地、经济、社会和生态规划的结合和统一。需要国土、规划、计划、经济、环保等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建立横向联系机制,避免各自为政,相互制约。然而要实现土地利用的节约与集约,还必须从建筑物用地的纵向来考虑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即开发土地上下空间布局的利用:一要坚持节地升空,出让土地时就要科学提出容积率的标准,让更多的建筑物升向空中,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二要节空伸地。空中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仅是节地的一个方面,同时要考虑向地下要资源,把建筑物能向地下延伸的部分都往地下延伸,开辟地下建筑空间,更多地满足建筑的配套需求。

2 管理层面上

管理是一种制度与行为的统一体。城乡建设对用地的需求,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当前土地资源严控,各地争相寻求建设用地,以实现城市扩张、项目落地而不顾土地在使用上的节约与集约的前提下,不顾影响环境和无序建设的情况下,必须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体制和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为经济的发展找到双赢的路子,着力做好城乡土地利用规划。

2.1 加强规划对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指导

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新土地管理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加强对土地清查、实施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上,以节约和集约用地求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合理、节地挖潜、集约利用土地为原则,合理地编制、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真正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上的龙头作用。

加强各规划间的协调配合工作。一方面要切实做好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互衔接工作。土地管理部门要与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城市建设和耕地保护、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城乡规划在用地规模及布局上服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修订和实施中保持协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近期建设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近期各类、各级建设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相互衔接,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通过合理制定土地供应计划,统筹安排规划期年限内各类、各级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比例和开发时序,确保节约和集约用地目标的实现。

完善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针对当前城乡规划的薄弱环节,完善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可以采取下面三个方法。

(1)加强城镇体系和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大力度整合土地资源。

(2)加强村镇规划的编制。村镇规划要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数量、布局和建设用地规模,在符合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农村居民点,迁村并点。统筹安排乡村工业用地,严禁零散布局。通过村镇规划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从而减少农村建设用地。

(3)加快城乡规划立法,在已编制完成的城乡规划与规划管理工作间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性联系,从而使城乡规划从编制到实施的过程能有效地得到保障。

2.2 制定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规划控制标准

建立科学合理的宏观和微观用地指标控制体系。加快制定建设用地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宏观和微观用地指标控制体系。宏观方面,要根据城乡总人均用地、城镇人均用地及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的要求,确定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城镇用地规模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从而合理制定出各项人均用地控制指标;微观方面,要抓紧各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制定和修改工作,优先做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教育和公共文化体育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编制工作,重点做好城市、集镇和村庄内部各项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道路等市政工程建设用地指标的编制工作,其中要特别严格把关控制农村宅基地标准、各工业集中区、开发区建设用地指标、居住用地指标及其环境生态相关建设用地指标。

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凡不符合节约和集约用地标准的规划,不得审查通过,必须按规定进行修改调整。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的外延扩展,实行城乡规划和用地总量管理,即在建设用地规模上要受土地利用规划的制约,在城市用地上要依照城市规划组织实施,从根本上实现城乡建设用地从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的转变。

2.3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用地布局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客观上要求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也应随之进行调整,特别是城市房地产业,工业用需求的加大,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以实现建设用地的节约与集约。如可以用收取级差地价的方式允许企业用地的变更,达到充分、合理、高效利用土地的目的,同时应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用地实行土地置换。

2.4 建立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制度

全面掌握城镇和开发区存量土地面积、类型、用途、权属、分布等状况,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体系,开展城市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定盘活存量土地的实施方案和积极稳妥的政策措施,促进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

2.5 建立和完善规划执法监察制度

建立和完善规划执法监察制度可以通过建立规划巡回执法检查制度,实行规划执法监察公开制度,建立纠正行政违法、不当行为制度,建立违法案件统计报表制度,以及完善规划动态监察制度来实施。

2.6 建立规划审查制度和规划调整管理制度

建立规划审查制度和规划调整管理制度可以通过下面四项措施来实施。

(1)强化建设用地项目的规划审查。(2)加强对城市和城镇规划的审查、审核。(3)加强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的审查。(4)完善规划调整的管理、规划调整和修改制度、违反规定随意调整修编规划的责任、规划的公众监督。

参考文献

篇5

郝晋珉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土壤改良与利用、区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著有《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控制》、《迷人的生态世界》等著作多部。

支撑行业振兴,规划修编已有充分准备

《中国土地》:十大行业振兴规划被陆续通过,不但蕴含着积极的救市因素,也给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行业的扩张与调整会不会冲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是许多人所关注的。作为土地规划方面的专家,您是怎么看的?

郝晋珉:这些问题必须从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大背景去考虑。第一是“救市”,十大行业振兴不是简单的救市,更不能理解为救一个市场。世界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出口,你如何救?我们救了中国,也救不了世界。尽管政策有积极的救市因素,但不是主要的。中央的政策是从国家长远发展、整个经济结构的重新调整来考虑的。过去拉动我们GDP增长的三驾马车,现在有两驾差不多都被堵死了,剩下的就靠拉动内需了。到底怎么拉动内需?我觉得包括投资、需求这两个方面,并借这个机会调整、整合产业,扭转以往过度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被动局面。

第二是土地,这一点我比较乐观。十个产业的振兴规划,既拉动内需,又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既有新增投资,也有企业改制整合。所以,占用土地是肯定的,对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冲击也是必然的,但我认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影响不大。

总体上在于,正在进行的规划修编对此已有充分准备。国家政策出台之时也正是我们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在修编的阶段,这就给予了充分考虑这些政策的时间与机会。如产业结构调整,既然大家已经看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在做规划的时候就会考虑到这些问题。冲击的方面具体在于,我们做的是长期规划,可能是二十年或一个较长时期内的用地。十个行业振兴规划出来后,我们可能会把五年或十年以后的事提前来做,土地供应量在时间结构上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即把以后用地提前释放出来,这是审批时需要把握的。但这只是时序上的调整,后面的用地集中到了前面,在供地总量上不会有太大的突破。现在,从上到下大家都已经认识到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一个死杠,谁也不能再去碰。所以我个人乐观地认为,突发性冲击不会太大。

现在我真正担心的是4万亿元从哪来?我经常往地方跑,参与规划修编。从申请的项目看,恐怕已经不止4万亿了,甚至10万亿都有。但有没有这么多投资投进来?准备好的土地是否能按计划供出去?都还难以预料。

不同的行业,土地需求不同,影响不同

《中国土地》:十大行业几乎囊括了当今的主要支柱产业,它们的土地需求有无不同?影响有无差别?

郝晋珉:特点不同,影响也不一样。可以分类来看一下:首先是钢铁、汽车、造船、有色金属这几个产业,更多的是结构重组与调整,还牵扯到一些布局问题。对于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乐观地估计不会太大。汽车行业可能会扩大,钢铁行业本身现在已经需求过剩了,生产规模也已经不小了,目前主要是产品结构、质量有问题。它的振兴主要就是重组、兼并,把小的兼并成大的来抵抗下滑。在兼并过程中,新增规模和用地规模都不会太大,甚至会腾出土地。而且,这次规划修编中已经体现了这些企业的结构调整问题。汽车、有色金属都是这种情况,虽然用地量很大,但就这一轮振兴规划来看,扩张规模可能不大。

这方面我的担心是,我们钢铁和汽车大都是国有企业,会不会通过振兴把民营企业全都吃掉了?这对整个市场经济会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电子信息产业本身就占地不多,实际上是城市范围内一些产业调整,用地量不会有大的突破。同时,这些行业弱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大,究竟如何振兴,还说不好。

第三,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可能会对土地利用形成一定的冲击。一是因其投资周期相对较短、见效快。以前没有投资,现在有了振兴规划,投资也有了,可能出现一窝蜂上马的情况;二是这些行业分散建设,新选址用地量较大,突破用地指标的可能性也大。但现在有利的是,正值规划修编之际,各地方做规划的时候,考虑到未来的工业发展,都把园区规划的比较大,完全可以容纳这些企业。同时,就土地管理部门而言,即使为振兴规划服务也不能完全放开,还是应尽量把这些企业集中到园区里来,减少其单独选址。

第四,这十个行业里边有些特殊的是石化。它必须是独立选址,且有可能是大上大下。它又是一个严重的污染行业,现在已经对很多地方的环境造成很大危害。但从规划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冲击也不会太大。因为它关系国计民生,各地大都在规划里优先考虑。例如山东省已经把黄河三角洲这块定位成石化行业,在发展战略里边已经考虑到了用地问题。因此,石化行业用地总量上不会有所突破,但可能会优先提前用地。

第五,十大行业就剩下一个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就是存贮和流动。现在专家在解释这个行业规划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到国际物流的问题,如果放在拉动内需的角度来看,拉动国内的物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要放在一个重中之重的地位去考虑。从占地上来讲,实际上它是一个城市用地,是在城市发展和规划里边应该考虑的问题。

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十大行业上

《中国土地》:十大行业之外,还有哪些方面在振兴和发展经济上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影响?

郝晋珉:众所周知,2008年9月国家宣布了一个扩大内需、稳定和发展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实施计划,而这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只是七个方面政策措施之一,所以对于其他方面还是要予以重视和关注。如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教育等,这些方面的用地还是要给予保障的。而且这方面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冲击或许更大些。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在用地上可能会形成较大的问题,尤其是高速公路和铁路。4万亿投资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公路、铁路建设,用地量大,问题也多。

再次是农村地区建设用地值得注意。为了振兴经济,国家鼓励电器下乡、汽车下乡,补贴50亿鼓励农民买车,把眼睛都盯在农民身上,把农民的胃口调起来以后,可以增大汽车生产规模。可光发展车不行,路呢?整个社会都被车占领的时候,难道农村就不要停车场吗?二三分地的小住宅能放车吗?我觉得规划跟不上趟的地方可能是农村这一块,对农村居民建设用地这一块考虑太少。原来想通过农村居民点建设整理出点城市用地,但你很难预料五年以后农民用车会是一个什么状况,居住建设用地有多大。我认为,农村地区建设用地这一块应该进一步考虑了。

土地资源配置要市场化

《中国土地》:振兴经济、拉动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从宏观上看,既紧迫又不能乱。您认为在这个前提下,土地资源如何才能实现优化配置?

郝晋珉:主要应由市场配置。如在振兴过程中企业的重组、兼并,产业升级、股份制改造等,必然有一部分土地要退出,同时有的企业还需要一部分土地,这一部分土地该怎么处置?应该让市场发挥作用。我们的市场发育不太完善,就是因为我们的政府管得太多了。

土地利用规划,按理想化的说法,就是管住公共事业用地,这是真正要做的。至于企业用地,只要不跨越我们的规划边界,就可以由市场去运行。这些,在规划时确确实实都要考虑到。在振兴的非常时期,市场化其实也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

我们既然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就行了。比如十年或二十年以后的土地要拿到现在用,现在就存在问题,审批关如何去考虑?符合规划你就批,不符合规划你就别扯。这里头还涉及到集体土地问题,有许多倒闭的乡镇企业可能还是集体所有权,这些土地如何去上市,有关方面应该加紧研究这个问题。

另外就是在整个办事的流程方面,能市场化的就市场化,政府能不掺和的就别掺和,可以减少许多操作环节。在非常时期,审批也要准要快。

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要留有余地

《中国土地》:面对振兴经济的压力和责任,您认为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应怎么做,如何顺利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郝晋珉:认清形势以后,在国土资源管理上,既要支持产业的振兴,同时也绝不放弃我们的责任。像一些污染企业打着振兴的旗号占大量的土地,应坚决制止。即使是振兴,也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不能乱建。

再就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占地最多,一方面我们要给予充足的空间,另一方面要避免一哄而上浪费土地。在审批上既要强调速度,更要严格标准。如纺织、轻工要尽量避免独立选址,要进入园区走集约化道路。否则,这次市是救了,但却为下一轮的经济发展埋下了很大隐患。

同时,长期以来土地规划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给产业发展一定的空间。管理,既要管、又要理,违法占地某种意义上讲是管出来的。所以,在这一轮规划里,不管想什么办法也要为发展留出一些空间。如果挤了又挤,压了又压,这个规划很快就会崩溃。现在在规划上我们是既指标控制,又空间管制。其实,既然有了指标控制,在适度的空间范围上应留有一点余地。否则地方就是违法也要突破。如城市发展扩展区范围控制住了,就别出这个圈,但具体的项目落地,只要不出这个圈,选址就应有灵活性。这在当前来讲,对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有效实施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其次,以前老说城市规划做得大,其实有些方面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做土地规划的没有实实在在地研究城市规划。我们不要说城市规划是大还是小,我们要看这个城市到底应该怎么发展。

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一方面我们要懂城市,另一方面我们要有理由去谈,不能简单地说占地太多或太少。假如城市规划已经批了,如果没特殊的理由,就按城市规划供地;如果没批,可以把理由提供给他们,讲明白了,地方领导并不愚昧。两个规划之间就应该这么协调。

房地产业:回归理性就是振兴

《中国土地》:房地产业振兴被排除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外,社会议论颇多,您如何看待?

郝晋珉:说房地产行业被排除在十大振兴规划之外,我感觉其实这是行业内部人士的一种炒作。去年4万亿投资救市措施出来之后,当时温总理已经讲的很明白了,七个方面第一个就在房地产上投资9千亿。之后才是九个行业的振兴规划,后来变成十个。所以。不存在房地产业被排除在外的说法。

我国的房地产总体来说这几年是有问题的。但房价涨这么快,短短时间内就从几千元上涨到几万元一平方米,直观的反应是健康不了。何况,同要振兴的十个产业相比,它确实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还有公益的成分在里边。2007年、2008年国家一直在出台政策抑制房价上涨,我不完全赞同国家用行政手段来压制房地产,但可以反映出国家确实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篇6

关键词 :建设用地 节约 集约 利用 技术 管理

1. 在技术层面上

一种良好用地管理办法,必须要有相适应的制度和可操作性的规程做保证。

研究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应用规划的手段,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用心捕捉能带动城市扩张,又能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的基本措施。把土地的开发强度与产出率作为一个因子,扩大研究成果,满足建设用地市场需求,有序实现集约。

1.1 坚持从规划入手,提高规划的功能和作用,力求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注重规划的前瞻性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完整、长期的系统工程,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科学利用土地的前提,它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时序的规划所构成的交互网络系统。要建立健全逐级控制、分工明确、重点突出、衔接统一的规划体系,必须强化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和政策性,提高地(市)级以下土地利用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2 从产出入手,坚持土地利用的开发强度与产出率挂钩

土地是不能再生的稀缺资源,土地的开发利用不加以控制,没有一个定量的经济标准,不仅是浪费资源,严重的说是通过毁灭资源。实施土地的综合利用,必须把开发强度与产出率一并加以研究,力求低开发实现高产出。特别是工业项目的开发,不少地方圈地现象严重,几百亩的用地仅见一层的厂房,建筑密度不到25%,年产值也聊聊无几,给国家提供的税收也很少,这样的开发必须限制,考察土地利用是否集约、节约用地产出率是个基本要求,工业用地是这样,房地产开发用地,第三产业用地、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都必须坚持以产出率为基础,鼓励支持高产出的用地项目,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做到用地节约、产出集约。

1.3 要从标准入手,城乡规划要把用地标准作为土地利用的强制性内容加以控制

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客观和微观用地指标控制体系。宏观方面,城乡总人均用地、城镇人均用地及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分别控制着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城镇用地规模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实现对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要求,合理制定各项人均用地控制指标;微观方面,抓紧各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制定和修改工作,优先开展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教育和公共文化体育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编制工作,重点做好城市、集镇和村庄内部各项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道路等市政工程建设用地指标的编制工作,其中要特别严格把关控制农村宅基地标准,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用地指标、居住区用地指标及其环境生态相关建设用地指标。

1.4 从空间入手,加大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程度

城乡用地空间的整合,不仅仅是城乡两种地域景观的物质空间整合,它还是包括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整合。因此,城乡空间规划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用地空间规划,应该是土地、经济、社会和生态规划的结合和统一。需要国土、规划、计划、经济、环保等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建立横向联系机制,避免各自为政,相互制约。然而要实现土地利用的节约与集约,还必须从建筑物用地的纵向来考虑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即开发土地上下空间布局的利用:一要坚持节地升空,出让土地时就要科学提出容积率的标准,让更多的建筑物升向空中,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二要节空伸地。空中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仅是节地的一个方面,同时要考虑向地下要资源,把建筑物能向地下延伸的部分都往地下延伸,开辟地下建筑空间,更多地满足建筑的配套需求。

2. 管理层面上

管理是一种制度与行为的统一体。城乡建设对用地的需求,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当前土地资源严控,各地争相寻求建设用地,以实现城市扩张、项目落地而不顾土地在使用上的节约与集约的前提下,不顾影响环境和无序建设的情况下,必须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体制和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为经济的发展找到双赢的路子,着力做好城乡土地利用规划。

2.1 加强规划对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指导

土地管理部门要与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城市建设和耕地保护、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城乡规划在用地规模及布局上服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修订和实施中保持协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近期建设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近期各类、各级建设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相互衔接,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通过合理制定土地供应计划,统筹安排规划期年限内各类、各级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比例和开发时序,确保节约和集约用地目标的实现。

完善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针对当前城乡规划的薄弱环节,完善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可以采取下面三个方法。

(1)加强城镇体系和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大力度整合土地资源。

(2)加强村镇规划的编制。村镇规划要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数量、布局和建设用地规模,在符合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农村居民点,迁村并点。统筹安排乡村工业用地,严禁零散布局。通过村镇规划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从而减少农村建设用地。

(3)加快城乡规划立法,在已编制完成的城乡规划与规划管理工作间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性联系,从而使城乡规划从编制到实施的过程能有效地得到保障。

2.2 制定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规划控制标准

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凡不符合节约和集约用地标准的规划,不得审查通过,必须按规定进行修改调整。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的外延扩展,实行城乡规划和用地总量管理,即在建设用地规模上要受土地利用规划的制约,在城市用地上要依照城市规划组织实施,从根本上实现城乡建设用地从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的转变。

2.3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用地布局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客观上要求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也应随之进行调整,特别是城市房地产业,工业用需求的加大,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以实现建设用地的节约与集约。如可以用收取级差地价的方式允许企业用地的变更,达到充分、合理、高效利用土地的目的,同时应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用地实行土地置换。

2.4 建立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制度

全面掌握城镇和开发区存量土地面积、类型、用途、权属、分布等状况,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体系,开展城市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定盘活存量土地的实施方案和积极稳妥的政策措施,促进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

2.5 建立和完善规划执法监察制度

建立和完善规划执法监察制度可以通过建立规划巡回执法检查制度,实行规划执法监察公开制度,建立纠正行政违法、不当行为制度,建立违法案件统计报表制度,以及完善规划动态监察制度来实施。

2.6 建立规划审查制度和规划调整管理制度

建立规划审查制度和规划调整管理制度可以通过下面四项措施来实施。

(1)强化建设用地项目的规划审查。(2)加强对城市和城镇规划的审查、审核。(3)加强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的审查。(4)完善规划调整的管理、规划调整和修改制度、违反规定随意调整修编规划的责任、规划的公众监督。

参考文献:

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土地调查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也要相应成立由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组织机构。

二、加强宣传培训

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和村、居要利用会议和宣传栏、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本次调查对促进资源、环境、社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为*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落实调查经费

根据《*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调查经费由区财政承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进度分年度落实经费到位。

四、基本原则和方法

按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细则》规定,本次调查工作坚持六个方面原则:

1、坚持统一标准;

2、充分使用已有成果;

3、坚持科技创新、技术方法先进;

4、严格市场准入,强化质量监管;

5、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6、坚持事实求是,求真务实。

认真学习和领会本次调查的具体政策和全国城镇调查的有关标准,把握好*市第二次土地调查三个方面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即:农村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城镇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基本农田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五、主要目标、任务及成果

主要目标:全面查清全区范围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主要任务:(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建设;(二)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建设;(三)基本农田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主要成果:

数据成果6项:区、乡(镇)种类土地面积数据;区、乡(镇)基本农田面积数据;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城镇基础地理数据;区、乡(镇)村各类土地的权属数据。

图件成果5项:区、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区、乡(镇)基本农田颁布图件;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土地权属界限图件;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文字成果5项: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综合报告);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综合报告);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综合报告);区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专题报告);区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专题报告)。

数据库成果6项(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内容为一体的):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区土地权属数据库;城镇基础地理数据库;区遥感影像数据库;区基本农田数据库;区级土地调查信息系统。

六、调查工作进度安排

(一)20*年*月至20*年*月,完成农村土地外业调查。2009年6月底前完成农村土地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二)20*年*月至2009年6月底,完成土地变更调查任务,2009年底前完成该项任务的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三)2009年底前完成工业园区、大杨镇的土地更新和变更调查,2010年底前完成城镇土地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四)2009年底前,完成基本农田核定、上图、登记造册,2010年6月底前完成数据库建设工作。

七、有关要求

(一)在进行农村工作调查时,及时开展图件和数据库数据接边工作,以保证调查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在土地调查过程中,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一时无法处理的,划出争议区域,不得影响土地调查工作进程。

篇8

一、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形成集约用地的共识

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市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大,土地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当前,我市一些地方用地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园区土地投资强度较低,土地使用效率不高,粗放用地和闲置浪费土地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着眼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始终贯彻集约用地的原则,坚持走集约用地的路子。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清市情,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集约用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土地基本国策的关键措施,是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环节,切实增强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牢固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统筹资源保护与发展保障工作,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严格保护好、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长久的基础保障。

二、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发挥土地供应在经济运行中的调控作用。认真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新机制,实现土地利用由粗放向集约的根本转变,促进全市土地利用结构、产业和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宏观调控,建立集中统一的土地有形市场,坚持统一征地和统一储备制度。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批准实施后,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随意调整,确需局部调整的,要严格按程序报批。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确保经省批准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原则上不降,实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包括异地占补平衡)。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能用存量不用增量,能少用地不多用地,能用一般农用地不用耕地。

加强对各类开发区用地的管理。所有开发区用地都要合理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生产性项目用地比例一般不低于70%,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服务业等经营性用地。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按功能分区集中布局行政管理及生活服务设施,提高区域性社会资源共享程度。开发区建设项目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行政区划调整,逐步对现有各类园区进行整合,并控制规模和布局。对乡镇合并的园区,要及时整合资源,调整优化规划。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功能分区,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住宅向城镇集中。在各类园区开发、城镇建设等征地拆迁过程中,继续推行农民多层公寓房建设。

三、严把土地供应关,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本着集约用地的原则,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搞好用地服务。对发展前景好、无环境污染、占地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要保障项目所需的土地供应。对限制性产业要严格控制项目供地,对禁止性产业要停止项目供地。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加强建设用地定额管理。依据《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体系(试行本)》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建设用地供应数量,坚决核减超指标的用地。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投入一般每亩不低于250万元;19个市级重点开放园区的实际投入一般不低于每亩150万元;乡镇各类工业用地的实际投入一般不低于每亩120万元,低于每亩120万元的,不直接供地,建造标准厂房出租给企业主。各类开发区、开放园区都要实施多层标准厂房的试点,加快集约用地的步伐。

严格建设用地报批管理。强化对建设项目的审查,坚决杜绝假借项目圈占土地。各级计委、规划、国土等部门要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对一些分期实施的大型项目可预留规划用地,但必须根据其实际到帐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确定供地数量。申请增资扩建的用地单位,要优先使用已有的建设用地,核定供地面积时,要将已使用土地与新申请的用地数一并计算。严格控制用地单位内部的行政办公等辅助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面积的10%。对于在教育、工业、科技等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职工住宅、专家楼、宾馆和招待所等设施的一律不予供地,防止以各种名义圈占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

加强建设用地批后跟踪管理。对已按批次批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的建设用地,应及时提供使用,并严格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情况的跟踪管理。凡上一年度供地率达不到80%,或半年度供地率达不到60%的地区,暂停受理新的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报批手续,并相应减少该地区的用地计划。实行项目建设用地复核验收制度,用地单位的建设规模必须根据土地审批时约定的容积率等规划指标实施,对未按照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规定的规划用地条件实施的,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或决定书的规定,根据市政府“锡政发176号”文件精神给予处理。

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积极引导投资者使用存量建设 用地,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使用存量建设用地的项目,免交耕地开垦费、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等。在实施土地集中调整过程中,使用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的建设项目,不占用本地建设用地计划。

四、充分发挥地价杠杆作用,提高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比例

严格控制划拨供地范围,全面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各地必须严格执行《江苏省划拨用地目录》,除目录规定的项目外,对其他所有项目的新增建设用地一律依法实行有偿使用。

充分发挥地价的杠杆作用,运用地价手段调节土地的利用方式。在严禁低价出让土地的同时,可以在不低于省政府规定的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的基础上,制定地价与土地集约度的调节系数,对利用率低的项目,可以适当提高供地价格,对土地投资强度高的项目,可以适当给予优惠。经批准提高建筑容积率和改变用途的,须重新评估确定地价,并向政府补缴差额地价。

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土地的市场化配置比例。严格执行《江苏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办法》,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商业、旅游、娱乐和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项目用地,必须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未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的,其出让合同一律无效。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本地区经营性项目供地计划管理,经营性项目用地的年度供地计划必须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后实施。严格工业项目用地出让价格管理,在地价评估基础上进行集体审核、确定,不得低于省政府公布的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最低价,协议出让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逐步引导工业项目用地由协议出让向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过渡。

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创造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加强对土地交易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土地使用权转让租赁、抵押价格申报制度,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租赁、抵押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加快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设步伐,建立土地市场的预警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商业、住宅、工业等用途的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定期公布地价指数,引导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五、强化土地开发利用的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监督检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土地执法检查,督促土地使用者按照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的规定实施项目建设,防止将土地批而不用。对违反土地利用规定要求的,要及时制止并责令其限期纠正。严格处置闲置土地。对土地出让合同生效或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依法向土地使用者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责令其限期开发建设;对逾期不开发建设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进行二次招商;对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已闲置2年以上的土地,特别是商业、旅游、金融、房地产等经营性用地,要坚决依法收回,统一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重新进行市场化配置。

严格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部署,加大治理整顿力度,切实解决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非法占地、破坏耕地,特别是农民多层公寓房、拆迁安置房非法入市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查处,对边整边犯、顶风违法违纪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并公开曝光,切实维护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营造良好的土地法制环境。

六、切实加强领导,确保集约用地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篇9

一、建章立制,严格措施,确保企业服务年活动顺利开展。

实行献计献策工作制,在全局掀起“学法律、学政策、谋发展、献良策”活动,广泛征求基层合理化建议,班子会集中研究,并制定落实措施。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对企业申报的各种用地手续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对企业申请用地资料不全,实行窗口一次性告知,对企业的各种询问和咨询实行首问负责制,对单位内部科室的运转效率由局一月一评,一月一统计,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按时办结的科室和单位实行全局通报。建立局领导分包制度和所长全权负责制。对市确定的34个重大建设项目,已明确了分包领导,常督促、常联系、出主意想办法,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国土资源所长全权负责辖区内各类用地手续的报批办理工作,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积极主动向乡镇政府汇报工作进度,向项目单位沟通进展情况,及时处理疑难问题,做好跟踪服务。

二、迅速行动,扎实工作,稳步推进企业服务的各项工作

1、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局领导主动带领有关技术人员深入十七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面详细倾听意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近期建设有保证,远期建设可调动。同时召开部分企业座谈会,听取一些知名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有限的指标落到实处,对上级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考虑城市和**市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原则,有序推进基本农田调整,确保耕地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地有保障。目前,**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报经郑州市出具初审意见后,已于6月18日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专家评审原则通过,待七月份复审后上报省政府批复。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在紧张有序地修编之中,有望在第一时间审查通过。

2、有效做好了局部规划调整。对袁庄扶贫开发区、平陌白龙庙景区等用地问题积极开展规划调整,主动制定规划调整方案,并报经省政府批复,共调整规划41.2公顷,有效缓解了项目建设用地的压力。

3、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重点支持了园区建设。对郑州市下达的21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市产业聚集区、光伏产业园区、银基服装园区、云岩宫园区的用地需求,待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批复后,即可发挥土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积极安排重点项目的选址。对符合单独选址的神火集团李岗煤矿、郑煤集团的高岭煤矿积极组织听证、论证,正在准备出具预审意见;对金信洗煤、汇特耐材、刘寨玻璃等重点项目用地选址予以确定。

5、加强与省市国土部门的协调,加大了土地供应。该局主要领导带队,多次与省市沟通,积极争取用地审批。截止目前共批回城市用地一批5.1436公顷,保证了武装部民兵训练基地的用地需求;批回乡镇用地三批,计54.1576公顷,保证了裕中电厂2×100万千瓦发电项目,郑煤集团龙力水泥厂等项目的建设用地需求;批回集体建设用地一批3.4417公顷,解决了6家乡镇企业用地需求;批回单独选址2宗,确保了**市造纸群污水处理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用地需求。在土地供应方面,认真做到“成熟一家,出让一家,办理一家”,截止日前,已办理国有供地11宗,面积47.3421公顷;集体建设用地26宗,面积23.2859公顷;出具土地预审9宗,面积7.9491公顷。在土地出让方面,已签订出让合同18宗,面积56.558公顷,成交总价款1亿多元。

篇10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衔接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127-02

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 都是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调控和指导意义的综合性规划。从“两规”基本作用看,城乡规划指导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土地利用(曹荣林,2001)。但城乡建设离不开土地,土地利用也不能脱离城乡建设。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时,设置“待置换用地区”以增强规划弹性,但是破坏了规划刚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划定“有条件建设区”,允许建设用地指标在有条件建设区内布局,既维护了规划刚性,又能实现与城市规划区进行无缝衔接。浙江省遂昌县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探索全方位的衔接模式,从基础数据、空间布局、规划实施措施等三个方面与城乡规划进行了充分对接。

一、基础数据衔接

遂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和遂昌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都使用2005年作为规划基础年,将2005年遂昌县的常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作为现状人口基数。“两规”的户籍人口都采用了统计部门正式公布的数据,外来人口略有差别。

1.人口总量。遂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和遂昌县域总体规划采用的人口数据基本一致,为2005年遂昌县总人口为23.04万,其中户籍人口总量为22.74万,暂住人口为0.30万。经衔接,2005年遂昌县常住总人口为23.14万,户籍人口为22.74万,暂住人口为0.30万。

2.人口分布。“两规”在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方面基本一致。经衔接,以县域总体规划统计的城镇人口数据为主,同时采纳土地利用规划中提出的“城乡两栖人口”的概念。这是考虑到遂昌县存在一定数量的农村人口居住在城镇中,但其农村户籍、宅基地等保留的现象。由于这部分人在统计常住人口时已经被计入城镇人口,而没有计入农村人口,使得在计算人均农村居民用地面积时数值虚高。经衔接,2005年遂昌县城镇人口为8.49万,农村人口共有16.55万(含两栖人口2万,由于这部分人口已经计入城镇人口,故不再重复计入总人口)。

二、空间布局衔接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的用地空间布局。结合遂昌县地形地貌情况,根据用地、功能与结构,与遂昌县城乡一体化规划相协调,确定遂昌县形成“一心、两翼,两轴、四点”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一心――妙高镇、云峰镇组合城镇区,包括马埠工业区。

两翼――石练―大柘组合镇区,北界―新路湾组合镇区。

两轴――两条发展轴线。

四点――四个兼顾点。湖山―金竹组合城镇、王村口、口、黄沙腰。

在“一心、两翼,两轴、四点”的城镇体系方案下,规划期内进一步形成三个经济发展区域:即东北部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和西南部经济区。

以妙高镇和云峰镇为龙头,石练―大柘镇、北界镇两个中心镇为衬托,构建相互呼应、支点拓展的产业格局,建设由各种功能区块组成的产业群体与产业积聚区,以完善的设施配套、合理的资源配置、特殊的政策扶持,使产业得到发展壮大。

2.县域总体规划明确的用地空间布局。遂昌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可概括为“一心、两翼、两轴、四点”。(1)一个核心城镇区。妙高―云峰组合镇区,包括马埠工业区。(2)两个次中心城镇区。石练―大柘组合镇区,北界―新路湾组合镇区。(3)两条发展轴线。结合龙丽高速公路,以妙高镇为中心,向东西两翼拓展,发展大柘镇、石练镇和云峰镇,形成“一点两翼”的布局结构,使其成为县域主要发展轴。规划期内,以公路交通干线及产业布局为导向,遂昌县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将形成两级发展轴带。一级发展轴为云峰―妙高―石练一线。沿线城镇现状基础较好,县城妙高镇除有50省道通过外,还有遂龙省道等四个方向的放射状公路通往县域内外,其中心地位是明确的,能够充分起到遂昌县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也是丽水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练和大柘作为重点发展城镇,为县域第二大镇区。县城至石练的公路已经改造升级为二级公路,对沿线城镇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龙丽高速公路北界―新路湾―云峰为二级城镇发展轴,北界、新路湾为一般城镇中的促进发展城镇,这条轴带沿线的中心村条件较好,农业发展有一定基础,作为中心城镇遂昌的地区,随着龙丽省道改造升级为高速公路,将加快城镇及中心村的发展。(4)四个兼顾点。湖山―金竹组合城镇、王村口、口、黄沙腰。这四个点分别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当地农村集贸、生活服务基地。在湖山―金竹,还有非金属采矿业。

3.“两规”各类主要用地空间布局的衔接。(1)城镇空间布局的衔接。由于“两规”在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上基本一致,所以把衔接的重点放在划定城镇建设用地边界上。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主要由以下三大部分内容组成:1)现状城镇建设用地:主要是指城镇建成区部分,由城建部门根据城市建成区的内涵,在国土部门的现状变更图上划定范围,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均作为城镇建设用地。2)规划期的城镇建设用地控制范围:根据“两规”衔接后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按照“保证重点、统筹布局”的要求,通过“两规”协调确定的规划期内近期和远期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和相应的增长控制边界。3)弹性增长空间范围:弹性增长空间主要是为规划期内各类用地的选址保留的弹性空间。在空间上,将县域规划中的发展备用地划定为弹性增长空间范围。(2)农村空间布局的衔接。规划共设村庄159个,其中中心村56个(含集镇、个别集镇为乡政府所在地),基层村103个。确定“两规”农村建设用地布局衔接的原则如下:1)山区地区完善与发展中心村建设。2)平原地区坚持走城市化道路。3)迁移部分村庄。包括位于高山远山地区等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区;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景区、水源保护地等特殊控制地区;受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库区、电厂等)影响的地区。(3)工业园区空间布局的衔接。规划期内独立工矿用地应对现有的进行布局、结构调整,尽可能集中布局,以取得集约用地和集聚效益。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建设工业新区,按照“强园兴镇、镇园互动”要求,实施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加快遂昌东城工业园区扩园工作,努力形成一园五区框架。①规划期新增的独立工矿用地,主要用于浙江遂昌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期内共需用地600公顷,其中妙高、云峰、石练三个区块在城镇用地中综合考虑50%,其余50%在城镇用地范围外选址,作为弹性工业用地不进行定位。(4)耕地空间布局的衔接。规划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在空间布局上,除中心城市和中心镇因必要的城镇发展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外,基本保护并保有原有的耕地空间布局,占用的耕地必须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农用地整理或未利用地开发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补充,同时“农转非”耕地表土再利用制度。(5)园地空间布局的衔接。规划除必要的城镇和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园地外,严格保护园地特别是优质园地,因此“两规”衔接基本保持原有的园地空间布局。(6)林地空间布局的衔接。“两规”衔接规划布局在充分利用部分低丘缓坡地作为城镇建设用地和新农村建设用地外,基本保持现状的林地空间布局,其中的优质林地特别是森林公园如桃花省级森林公园要严格保护。(7)旅游用地布局的衔接。根据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资料,2005年遂昌县特殊用地面积为25.74公顷,许多特殊用地用作风景区旅游用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三、规划实施措施的衔接

1.严格控制弹性增长空间范围内城镇建设用地的使用。弹性增长空间范围内的用地,只有在总体规模不突破的情况下,根据县域规划布局和城镇发展实际需要,才可在弹性增长空间范围内使用一定的建设用地。

2.控制增量,盘活存量。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近期规划相衔接,制定土地供应计划,严格控制年度土地供应。土地利用指标和城镇用地增长范围相互结合管理,各类建设用地的年度计划必须在之内安排。严禁超年度计划批地,严禁在城镇增长边界之外安排城镇用地项目。

3.严格用地定额指标管理。新建项目在建设用地预审、审批和供应各个环节,国家有明确规定的,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土地投资强度指标、建筑系数指标、容积率指标和办公及福利设施用地指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