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的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艺的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茶艺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艺术,并且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的茶叶市场很庞大,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茶叶的发展空间都很大。学好了茶艺,不仅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变得更加知性,还能够促进茶叶的销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因此,茶艺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形式,标新立异,使学生不仅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而且还能熟练地掌握知识点。
一、茶艺的发展史
1.茶艺的历史发展历程
在我国唐代,饮茶风靡一时。由于古代的,道教成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因此茶艺早先被称为“茶道”。茶道是指以修行道德为首要目的的饮茶艺术,它是饮茶的方法以及修行道德的方法的统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茶艺”一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茶艺”一词第一次被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它是由当时的台湾茶文化界首次提出的,用以表示品茶艺术的内涵。虽然品茶早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但是具体的品茶方式方法还不够完善,不够系统化。我们只是知道泡茶的具体步骤为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以及习茶,但是却不能精确地掌握各个步骤。
2.发展茶艺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往往要高于对物质世界的追求。因此茶艺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起来。作为历史悠久并且拥有独特茶文化的国家,中国的茶叶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外国的朋友进入茶楼,不仅可以品尝茶叶的甘甜,还能够欣赏到茶艺的唯美。因此,茶艺的发展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并且还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茶艺课程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做法
1.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满足市场对精通茶艺人员的需求。茶艺在珠江三角洲地带蓬勃发展,在各省以及重要城市中也迅速发展起来,许多高端餐饮业以及酒店需要相应的茶艺从业人员,但是现如今的情况是茶艺从业人员供不应求,因此,发展茶艺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其次,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更加渴望精神的享受,他们会自己学习茶艺,这样既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又能达到享受生活的目的。
2.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1)激发学生对茶艺这门学科的学习动机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单方面说教,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学生可能就会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茶艺的学习动机,是为了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提出的对茶艺这门学科的客观要求变成他们自己内在的学习动力。也就是说,要让他们明白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学习茶艺的重要性。
(2)茶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正视自己的职责,要把一味地进行思想灌输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引导以及启发,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因此,满足学生的需求就变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是一味地强调茶艺的步骤以及概念性的东西,而是要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多体验茶艺的乐趣,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书本上关于茶艺的概念性知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学生将自身方面的特征与茶艺的学习相融合的良好效果。
(3)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陈腐的思想不能够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节省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因此,教师在教授茶艺这门学科时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措施。
三、茶艺课程改革的发展前景
对于专业的茶艺从业人员来说,从事茶艺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气质,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增强服务于人民的自豪感。因此,课程改革的发展前景将会是:首先由教师讲解理论性知识,然后需要学生进行茶艺基本操作以及表演,最后是拓展研究,学生要掌握例如茶艺礼仪等与茶艺相关联的知识。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地把这些步骤结合起来,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茶艺人员。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需加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茶艺专业从业人员就成了现在的热点。因此,教师如何能够更好地改善茶艺课程的教学形式与做法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茶艺课程教学形式改革与做法进行了详细的简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希望能够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以及喜爱这门学科,并且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能够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篇2
关键词: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
酒店管理是现代服务行业中的代表,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在酒店中顾客的消费更趋向于时尚的绿色,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在酒店行业中为顾客提供良好的茶艺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能培养良好的情操。因此,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十分必要。
1茶艺能弘扬茶文化[1]
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它从神农氏更早年代诞生到如今就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茶不仅是一种清香的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艺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良好的精神享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进入茶馆不是因为口渴,而是由于茶馆宁静、舒适的环境,能够陶冶情操,属于一种时尚的文化消费。在泡茶的过程中,从茶叶的选择、泡茶所采用的水的选择、盛茶的器皿、地点、品尝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四溢的茶香,还能体会到精神的享受。尤其是当代的生活节奏快,会导致一些人心浮气躁,不仅影响了工作学习,还影响了人际关系。茶文化是一种美好的事物,不仅传递着和谐处世的理念,还能表达着奉献的心灵。另外,茶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饮品。[2]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茶叶中还有几百种化学元素,是全球公认的优质饮品。例如:咖啡碱,能够使中枢神经兴奋,有益于消除疲劳,同时,还能有效的抵抗烟、酒的危害;又如: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能够有效的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辐射、抗衰老等功效。此外,茶叶还能促进新陈代谢,能够有效的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茶叶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例如:钙、镁等都是人体健康必须的营养。
2积极的进行茶艺培训能够丰富学生自身技能与自我修养
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艺是茶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时展的需求。因此,在酒店专业中增加茶艺课程,不仅能增强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就业。茶艺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使之成为一种艺术,就应该努力学习,积极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白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学习:
2.1茶艺是一种礼仪
在茶艺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应该明确茶艺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的礼仪培训,茶艺培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茶艺服务追求的是一种高雅的服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服装不能过于鲜艳,要和相关的环境、茶具等相配套,努力与环境融为一体,才能展现茶艺的优雅。
2.2茶艺服务过程中需庄重且姿势优美
茶艺服务具有高贵、典雅的气质。因此,在实际的茶艺学习中,要保证优美的手势,通常来说,茶艺工作者应该具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同时,手上不能带饰品,例如:戒指之类的;还不能留长指甲、涂指甲油等;主要是因为在泡茶过程中顾客的目光始终都停留的手上,来观看泡茶人的茶艺是娴熟,如果,手势优美、技艺娴熟也会影响客人的品茶心情。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温壶、温盅、置茶、倒水、分汤以及敬茶都是基本功,只有长期练习才能够掌握。在泡茶过程中,对于水的温度也具有一定的要求,绿茶需要的水温为90℃,其余茶叶都需要沸腾的热水。
2.3茶艺表演中需配合讲解
在泡茶过程中,要配合讲解茶叶的名称以及产地,泡茶的用具以及步骤,相关的品茶技巧等,讲解时应该口齿清楚、声音温柔婉转。同时,还要耐心的回答顾客的询问。
3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3]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推崇仁义礼智信。茶艺的培训能够有效的继承这种处世理念,由于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和青年中易产生自傲,甚至迷失自我,因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十分必要。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掌握得再好也是徒劳。茶艺所传递的内容就是让人们放下利益之心、淡泊名利、从容处世。通过茶艺课程的教学,积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就业。
4茶艺课程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茶艺服务的经营方式具有多样性,不仅能够在一些餐厅以及休闲场所,会所等部门进行服务,也可以单独经营。就目前来看,茶艺师已经成为高档酒店和一些一线城市短缺的人才。院校学生通过茶艺的学习,不仅要明确了解茶饮的制作流程,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例如:中国的经典诗词歌赋、历史文化、养生知识、心理健康等。一般来说,学校培养的茶艺师可以参加茶艺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这样还能促进学生的就业。
5教学思路设计
5.1教学设计理念[4]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的开展理论加实践的教学。在相关的教学完成以后,教师还要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实践。充分体现职业性以及开放性等,以学生持续发展作为基础,通过相关的辅助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2茶艺教程的设计思路
5.2.1一体化教学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然后再从实践到理论,师生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合作,积极进行探讨,活跃教学气氛,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5.2.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茶艺作为一门技术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茶艺发展的趋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最大化地提高教学质量。
6茶艺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
茶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待人接物、礼仪礼貌及就业技能,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6.1模拟教学
一般来说,模式教学法是茶艺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实际的茶馆茶艺进行模仿。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扮演茶艺师、顾客等,然后进行相关的技艺训练,学生应该积极进行泡茶、倒茶等茶艺技术、技能的练习,教师还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项目教学法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茶艺实践。还包括了茶室的布局、茶叶的购买、泡茶以及相关的礼仪、解答顾客的询问等,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6.3模块教学
在模块教学中,茶艺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了茶叶的识别、茶水的冲泡、茶礼仪、茶席的布局等。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对每一的模块进行茶艺的专门训练,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茶艺技能。并且,在实践完成以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茶艺技能。6.4实地训练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酒店茶艺室以及茶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观摩与体验,在观摩过程中教师及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在观摩与体验完成以后,还应该让学生积极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7有关茶艺教学的一点思考
7.1教学中应该突出茶艺课程的综合性[5]
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综合性的技术人才,不仅要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茶艺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进行技能的练习,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并让学生在进行整套的茶艺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进行完善。
7.2加强作业练习
课堂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光靠课堂时间,学生很难掌握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布置课后作业。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由于茶艺课程内容广泛,泡茶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让学生能自由地进行选择,体验现其多样性,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7.3采用灵活的评估方式
茶艺课程是一种技能课程,因此,应该进行大量的实践。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坚实的实践能力。在课后评估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考试成绩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还要从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进行评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及时发现不足,进行自我完善。
8总结
综上所述,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开设茶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丰富学生自身的技能,促进学生就业,还能有效的弘扬传统文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要保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保证学生具有坚实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提高课堂质量,促进茶文化的传承。
作者:杨光辉 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盛婷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J].亚太教育,2015.(14):166.
[2]李秀进.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5.,(09):113.
[3]马珊珊.浅谈酒店专业设置茶艺课的意义[J].职业,2014,(12):181.
篇3
关键词: 差异 差异教学 现实意义
一、差异
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和社会、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
差异,即差别,不同。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整、像为兵,能守义执节,子弟宜有差异。”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智能因素差异
由于遗传基因、个人生活经验及生活环境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在智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但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不同,智能水平也不一样。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并非一元,而是多元的,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等八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是有差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每个人在各种智能上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这些智能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动态地组合在一起,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
应该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创设适合学生智能特点的教学环境,强化其优势智能,并向其他智能迁移,从而达成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2.知识结构与水平差异
个体都生活在各自的具体生活环境中,个体的经历形成各自的心理认知结构,这种环境在时空上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水平都是不同的,即具有质和量的差异。所有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之上的,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人格因素差异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由个体倾向性和个体心理特征两部分构成。同一社会环境、同一时代的个体,其个性具有相同之处,但每个个体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具有独特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学习动机,不同的学习风格,不同的性格特点。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差异教学
何谓差异教学?美国学者戴安・赫克斯(Diane Heacox)在所著的《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一书中提出:“实施差异教学意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1]美国学者汤姆林森(Carol Ann Tomlinson)在其《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1教学》一书中指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2]
我国学者华国栋在其所著的《差异教学论》一书中将差异教学界定为“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3]姜智等学者认为,差异教学是在班级教学中,有效利用和照顾学生差异,在教学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过程、评价等全方位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4]
以上学者对差异教学的界定,为我们理解差异教学的实质和实施差异教学奠定了基础,但差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
1.差异教学是一切从学生的差异出发的教学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在智能、知识结构与水平,以及人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差异教学认为,学生原有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或前提,一切有效的教学都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的个体差异。同时,学生之间丰富的个体差异也是一种巨大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5]
因此,教育测评理所当然成为差异教学的前提。教育测评主要是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和方法技术对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和教育上的不同需求进行测评和诊断,找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他们制定特定的教育计划,促进其发展”。[6]通过教育和心理测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水平、个性特征、学习风格、动机、兴趣等,这使得教师可以为不同学生选择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准备不同的教学材料。没有对学生差异的科学认识,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施差异教学。
2.差异教学是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
差异教学从方法论层面看,吸取了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小组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宝贵经验,围绕着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宗旨,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地构建方法体系,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灵活、多样、综合、辩证地运用教学模式是差异教学的典型特征。[7]
差异教学认为,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组织、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为学生设计并组织灵活的、弹性的、差异性的教学活动。差异教学遵循教学民主、学生主体性的原则构建课堂教学,它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组织者,能够协调内外环境,为学生创设生存、发展、支持环境。教师对整个教学环境的组织,特别是对教学内容、方法策略、学生安置、组织形式必须实行多元弹性管理,保证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速度、习惯来选择全班学习、小组学习、个别学习,或是课前、课中、课后个别辅导学习。
3.差异教学是开展多样化评价的教学
差异教学认为,教学的目标是要促进学生主体性之个性化发展。这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追求,因为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教给学生统一的生活规范,而在于引导儿童建构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差异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保底不封顶”,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差异教学强调评价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考察,而不只是考察传统的学习成绩,为调整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达到扬优补缺的效果。在差异教学中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差异教学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在差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在强调统一的基本标准的同时,也特别强调评价对学生的发展适宜性。同样的行为可能得到不同的评价,而不同的行为也可能得到相同的评价。
4.差异教学是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教学
在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科学测评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有差异的学习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差异教学强调“保底不封顶”,既照顾差异又对每个学生都有挑战性,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速度去学习,可以同教材、同要求、异进度,可以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也可以异教材、异进度、异要求。这些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设置能够处于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保底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层次,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并鼓励学生努力达到最高层次的目标。[8]我们不仅要承认差异,照顾和利用差异,更要敢于教出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差异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依据学生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创设能关照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个性差异的学习情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有差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希洁译.[美]Diane Heacox.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
[2]刘颂译.[美]Carol Ann Tomlinson.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3.
[3]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30.
[4][7]姜智,华国栋. “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4,(4):54.
篇4
一、差异教学的概念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实施差异教学意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强调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不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等需要,要使所有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差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实施教学时,应以中等生为基准,同时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学优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例如,在讲“函数的概念”这一节课时,首先,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①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函数?②初中阶段,我们是如何定义函数的?③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④为什么说:“因变量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⑤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然后,在讲解函数的另一种定义后,再设计问题:⑥函数记号是什么?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上课过程中,让学困生回答问题①②,中等生回答问题③④⑤,学优生回答问题⑥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讲解了函数概念后,又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⑦函数由哪三个要素组成?两个函数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⑧如何求自变量x取a时的函数值f(a)?并说明f(a)与f(x)的异同。
⑨自变量是否一定用x表示?
⑩说出二次函数f(x)=x2+2x+1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并求f(0),f(2),f(a),f(x+1)。
? 下列各式能表示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1)y= (2)y= (3)y2=x2
下列各组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
(1)y=x2与z=u2 (2)y=x与y= (3)y=与y=()2
先让学优生回答问题⑦⑧后,请中等生回答问题⑨⑩,再由学困生回答问题。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此外,还要安排好数学教学节奏,消除“满堂灌”,做到精讲多练。在此基础上也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三、布置作业的差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灵活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有难度、层次的作业任务供学生选择。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并能做到学有所用。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适合学困生);第二层次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适合中等生);第三层次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适合学优生)。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学生一般在30至40分钟内完成。这样具有差异性的作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困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实施差异性评价
对于数学的学习,一定量的考试或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在考试中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这样的考试应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但同一份试卷也可拟定出一些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篇5
一、分层次教学的研究
1、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要从教学目标、学习过程、课堂练习、学习效果等各个方面分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态度,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小学生依上、中、下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优等生是数学理解能力较强的拔尖的学生,即具有独立理解能力、独立完成习题、能主动帮助中等生和后进生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中等生则是数学成绩较稳定的学生,中等生的比例越大,越能维持一个班级的稳定性,对于中等生的要求主要是,掌握学习内容,独立完成练习,积极向优等生学习和看齐;后进生相对来说基础薄弱,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后进生来说,掌握基础是首要和重要的。既然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那么就要有配套的教学目标、练习题目和考核评分的层次。我们拿优等生的考核标准去评价三个层次的小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生,是十分不公平的,“分层教学”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因此,“分层教学”不仅要求在课堂和习题中区别对待,更要有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的配套分层来保障“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2、“分层教学”要坚持动态、灵活的开放性原则。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目标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基础是数学成绩的差异,并不是小学生人格的分层。在分层前,教师应明确,“分层教学”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而不是制造什么高低等级。分层教学的目标是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不断提高数学成绩,以逐步缩小差距,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成绩。在对学生进行分等级时,要坚持动态、灵活的开放性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估,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和个别的调整。这样一来,既能保护小学生弱小的自尊心,也能使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分到与本身成绩合适的层次上,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转化教育的研究
了解后进生,走进他们的心里,后进生在学习上困难重重,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给他们树立信心,能及时的帮助他们,他们的心理是脆弱的,要多鼓励、表扬,多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他们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自尊又很自卑。学习上不断的失败,使后进生自己看不起自己,也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学、老师、家长面前总觉低人一等,也处处表现出自卑感。同时,他们又害怕别人的讥讽和羞辱,极力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常常用封闭内心、拒绝交往来保护自己。
2、重感情又易偏激。由于长期处于被冷谈和受歧视的环境,后进生一旦获得别人的关心会十分感念,表现出侠仪心肠和感恩行为。同时又容易产生偏激,往往按照个人好恶论人论事,会不顾后果莽撞行动,干出一些傻事、蠢事。
3、多疑虑又易对立。后进生有“心病”,总觉得遭受不公,对周围的人抱有戒心和敌意,对师生、家长有严重的隔阂,对一般人的帮助采取抵触和回避态度。教师、家长的批评和指责,往往造成进一步的僵持和对立。所以我们老师要靠真诚和耐心获得后进生的信任,才能消除后他们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4、可感化又易反复。后进生一样有上进的愿望,也一样在努力,只是由于他们自制能力差、意志不顽强而影响了转化,或者说他们前进中各方面的困难更多一些,更容易知难而退或停滞不前,更显得曲曲折折和反反复复。
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母爱伟大,师爱也应该是无私的,教师要帮后进生树立信心,和他们交朋友。
师爱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前提。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于差生的思想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后进生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对于后进生更是如此,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里去,用充满感情的言辞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用真挚的情感燃起学生新的希望。
篇6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复杂的概念,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曾指出:根据现在全世界给文化下的定义有五百多个,这说明没法下定义。所以我个人理解的文化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于人民有好处的,就叫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化”的定义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皆为文化。语言是人类最为杰出的创造物之一,是文化的表述方式之一,也是人类思维的外在形式。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本文由收集整理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文化的传播必然借助于语言。翻译作为两种不同语言相互沟通的桥梁,其目的就在于利用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进行思想和文化的交流。英汉文化差异在各自语言的不同方面都有反映,对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均起着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如果在翻译过程中不顾及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两种文化的差异,则很难再现所译语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思想。
一、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具有各自特点的民族地域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各自语言的巨大差异。翻译是两种文化的对接与交流,我国著名学者王佐良教授在谈到文化与翻译时说,“他(翻译工作者)处理的不是个别词,他面对的是两大片文化。”那么,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一)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主要指与一个社会中反映人际关系的文化,主要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等。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在历史文化、社会准则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很多蕴含特定文化意义的汉语词语和习语典故,如: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卧薪尝胆、东施效颦等;而英国的历史长期处于受国王和教皇的压迫和统治的状态,于是就有了“kings go mad,and the people suffer from it”(君王发狂,百姓遭殃)的说法。英语中的习语和典故大多来自古希腊神话和 《圣经》,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斯芬克斯之谜、阿基里斯的脚踝等。对于这类翻译,只有在深入了解本民族相关的历史人文文化以后,才能使译文更加贴近实际。
(二)环境文化差异
环境文化和地域文化是指所处的地理、自然条件和环境所形成的文化, 在语言的反映中包括目的语国家的地理知识及同其地理现象有关的语言形式。中国地处亚欧大陆,而英国地处欧洲大陆西部,由于地域的差异,导致两个民族对“东风”和“西风”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在汉语中,东风吹后大地回春,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是褒义词;而在英语中,东西风的意义与汉语恰恰相反。“西风”从大西洋吹来,迎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如雪莱的《西风颂》,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西风,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乐观态度。
(三)心态文化差异
一个民族的心态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 它与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社会意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心态文化, 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伦理道德观等。比如:在汉语文化中, 我们奉行的是集体主义, 即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于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因而我们强烈反对“个人主义”和“自我奋斗”。但在英语文化中,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在于他获得的self-perfection或self-integrity。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提供了总共141条以/self为前缀的合成词, 而此类词在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中竟多达484条。这一现象在其他语言中,尤其是汉语中时无法想象的。由此可见, “self”在西方人心目中的位置是何等重要。
(四)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文化范畴的概念,有些风俗陷入了翻译的不可译现象。如:“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婚俗,西方读者就不能理解寡妇改嫁为什么要哭喊,更不能理解“寻死觅活”、“砸花烛”等行为。另外,“拜天地”如果被翻译成“refuse to bow to heaven and earth”也会玲英语读者摸不着头脑。如果在了解了“拜天地”是中国的一种婚俗,而采用折中的译法,译成“refuse to go through with the wedding ceromony”化去了意象,意义也就明确了。
(五)思维方式差异
在汉英两种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之下,所产生的就是两种截然不同且别具特色的表达。如:中国人面对别人的赞扬或夸奖,总是持否定态度,觉得如果接受对方的赞赏,会让人觉得不太好意思,但殊不知,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却成了西方文化中的不礼貌,在西方人看来,自己的赞赏被公开的否定,这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情啊!在某些思维内容的表现形式上,汉英语言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角,许多汉语被译成与之截然相反的英语,比如:太平门emergence exit (危险)、为你试问you'll answer for it (答)自学self- taught (教)肤浅skin-deep (深)听电话answer the call (答)红眼green- eyed (绿)教练车student car (学员)。
二、翻译教学策略的优化
(一)熟悉文化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
译者必须十分熟悉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 提高双语的文化修养, 才能消除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才能改进汉英翻译的质量。不能传递文化信息的翻译是无效的翻译。这是因为汉语和英语是记录各民族文化的文字符号, 这些文字符号所反映的不同文化内涵通过翻译相互传递。传递不同文化内涵的翻译往往十分艰难。译者除了熟练运用汉英语言之外, 还必须对汉英双语的文化差异了如指掌。例如“这种结论站不住脚。”被译成“this conclusion can not stand on foot.”时,英美人就会莫名其妙, 因为“can not stand on foot”对他们来说仅意味着“不能站起来”,与汉语的“站不住脚”字面结构虽相似, 寓意却不同。这种原文与译文结构相近, 寓意相远的情况大多表现在双语文化差异明显的语句上。汉语中所说的“站不住脚,”文化内涵上与英文“not hold water”相近。因此,要消除由原文和译文之间文化差异导致的信息障碍, 译者必须掌握这种超词语转换的文化内涵转换技能。只有具备深厚的双语文化功底,才能胜任语言转换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对接, 而只有文化差异对接成功的译文才能完整地传递信息。
(二)学生心理文化特征不容忽视
在汉语环境中生活, 学生们必然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从而影响翻译的效果。汉文化是人文文化,它“重人伦、轻器物,价值取向以道德为本位。重综合、轻分析,重意合、轻言传,崇尚群体意识、强调同一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与自然看成浑然一体。”而西方文化是科学文化,它“重物质、轻人伦,价值取向以功利为本位。重分析、轻综合,重概念,轻笼统。强调人权,主张个人至上。重视特殊的辨识,强调人与自然对立、人对自然的索取。”这些文化特征反映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重具象、重直觉、重整体;西方人重理性、重逻辑、重个体。这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则表现为汉语十分形象,英语注重功能;汉语词义一般比较笼统,英语词义则比较具体;汉语表意较模糊,英语表意较准确;汉语句子的构建凭意念,不注重句子成分的功能,英语句子构建在主谓中心轴上,各成分的功能十分明确;汉语强调篇章结构的整体性,讲究起承转合的完备,注重对称平衡,英语强调篇章结构的严谨;汉语重意念,是意合,英语重形式,是形合等。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文化特征,才能在翻译教学中对学生的翻译思维进行正确且有针对性的引导。
(三)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翻译教学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反映着该民族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以至于包含着由民族发展所形成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翻译教学如果脱离了对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的了解与精熟,是无法达到外语学习母语化水平这样的最高境界,同时无法实现我们翻译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中西方文化差异系列讲座、课堂上进行文化差异教育、课后借助网络资源自学并做学习笔记等方式,将有利于翻译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在掌握母语文化的基础上,了解目的语文化
基于上述文化差异,在强调汉英两种语言差异性的同时,首先,翻译教师一方面应该引导学生熟悉了解目的语文化,另一方面不能忽略母语文化的重要性。“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信息的转换与编码时,译者只有具备了双语言能力和双文化能力才有可能翻译出高质量的作品。任何外语文化的学习,都不能不以自身的母语文化为基础,脱离了母语文化的外语学习,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只有通过特定的文化身份来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自己所属的文化群体的视角,才有助于他们做出选择并进行反思。其次,在引导学生重视母语文化的同时,也有必要认识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观认为每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都是无联系无瓜葛的,是自己独立发展的。其实,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还是很多的。比如:“好久不见”是地道的汉语表达,但由于受中文式英语的影响,现在“long time no see”已被英语所接受,成为一种日常用语表达。对于不同文化间互动关系的关注与研究对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篇7
【关键词】演奏教学 差异化表述 严谨灵活 针对性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器乐演奏教学中的心理错觉与行为障碍”(09YJAZH012)。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22-02
随着规范化、程式化的演奏教学模式在无形中形成,演奏教学中表述的方式已基本被固定下来。但由于生命个体对客观事物、语言词汇等的理解感受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演奏学习中的问题及原因又较为复杂,规范化表述尽管比较科学完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相当的局限性,需要差异化表述进行调整和补充。
差异化表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主动调整表述角度和方式,以更加完美地实现表述意图的语言活动。器乐演奏教学针对的是个体的人,演奏教学是塑造人的行为的工作,差异化表述在演奏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在欧洲音乐院校教学中一直得到既普遍而灵活的运用。
演奏教学中的差异化表述可以说是一切区别于传统教学表述、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语言实践。它有以下特点:
一、差异化表述从新的角度、新的侧面看待问题,体现出独特的视角。
例如:对演奏时肌体的基本状态――“放松”,这是对演奏基本状态传统规范的定义,几乎每个学习者从一开始就面对这个概念和要求。但不少人对“放松”感觉纠结不清。演奏中很多问题与“放松不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的心理感受中,“放松”是肌体静止、松懈的状态。在他们心中,“放松”与演奏这一肌体的行为动态模式、与积极的肌体运动是相矛盾的。这些人在演奏中很难体会完美的“放松”。
对有这些问题的学习者,一个典型的差异化表述是把肢体的演奏基本状态定义为“柔软”,把“保持肌体放松”的概念换成“保持肌体的柔软”,并在具体教学中加以运用,如保持“手的柔软”、保持“手腕的柔软”,保持“手指的柔软”等等。
对手比较僵化的人,“保持放松”、“用力”后迅速回到“放松”很纠结,在“放松”中“用力”也比较矛盾。“放松”常使一些人误入“松垮”、“懈怠”的状态。但“保持柔软”,在“柔软”中发动“用力”,“用力”后恢复“柔软”却相对可行。“柔软、轻松”的感觉却较少引导肌体的消极感受,在肢体“柔软”的基础上发动演奏行为对一些人是一种更可把握的状态,也更便于实现意识与感受对肢体状态的正确引导。
“保持柔软”对演奏时手对乐器的“触摸感”、对细腻把握和感受乐器,对演奏的速度、准确、协调等诸多因素都有帮助。“柔软”感对消除肌体在运动中的矛盾意念,化解僵化不自然,保持动作中肌体的“协调”有较好的作用!可以说除钢琴这一对肌体要求较特殊的乐器之外,对弓弦、管、键等不需过分力度的乐器演奏都有裨益。
对“放松”还有其他差异化的表述,如:演奏时“保持肢体的舒适”可化解一些人在演奏中难以察觉的动作的生硬不适;“保持轻松、轻巧”对习惯于演奏过份用力的人有积极的作用,因为“轻松”涵盖了演奏用力方式和肌体状态两个方面,也有助缓解“用力”和“放松”的矛盾感受;“柔软、舒适、轻巧、协调……”有利于引导整体的动态的肌体协调状态。
如果说“不要僵硬”是对“保持放松”最早的差异化表述,那么“保持柔软”是对“不要僵硬”的又一次同向但差异化的表述。
差异化看起来仅仅是词汇的变化,其实是从新的角度,表述和唤起肌体状态和心理感受的另一侧面。对阐述、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在演奏学习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上,差异化表述体现出更开阔的眼界,更深入、全面和独到的认识,更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比如,在“练琴”这一演奏行为的构建上,对有音乐表现愿望的人,练琴主要是音、节奏、速度、指法等各种音乐元素的有机组合和建立过程,是音乐伴随演奏行为的重复、完善、记忆和再现。而对处在与演奏学习同步建立音乐表现意愿的人,“练琴”面临很多问题。差异化表述显示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效果:有的涉及到大脑注意的转化、注意分配的调节。从早期注意音位目标,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进到对演奏行为主体综合感受的转换,将音乐表现意愿与行为高度融合。有的从心理学上的左脑模式到右脑模式的转换进行分析,引导人对音乐与行为感觉的综合关注,培养综合整体的演奏思维,具体地引导音乐与演奏行为的综合构建与再现等。学习者避免了很多的茫然摸索,能更顺利、自然、有效地建立整个演奏的行为过程。
多样的差异化表述在诸如再现障碍等演奏心理行为方面也有特异的作用。比如,对于演奏时的怯台紧张,传统上主要从演奏者心理上找原因,比较空泛地要求演奏者调整心理、放下包袱、克服紧张,或要求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关注音乐本身,淡化对手及演奏行为的注意……。差异化表述之一却现实地指出:“关注音乐避免紧张,并不是要抛开发动演奏行为的主体,也不该忽略演奏行为,而是不孤立地、排它性地关注手指和音位,导致顾此失彼……”[2],它切实有效地引导学习者注重平时练习中内心音乐与肢体行为和感受的水融,形成音乐与演奏行为的整体记忆,,一步步实现演奏行为的再现。这比之空泛的心理要求更明晰具体,更利于学习者把握和遵循。
差异化表述对动作的优化和行为感受的培养,对与音乐相结合的行为定式的表述,借鉴和强调器乐演奏行为的舞蹈属性,将演奏定义为歌和舞的艺术等等,这都是传统教学表述所未曾涉及的。
三、差异化表述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它在传统规范表述难以起效时,针对问题出现,并不断自我调整、完善和丰富。
有的键盘乐器在理论上表述“触键”时是:“用手指的力量触键,触键后手指恢复放松……”。这种表述使一部分学习者产生难以察觉到的错觉:在他们的手指运用意念中,每一次触键都是手指本身肌肉的一次收缩和放松。这样的手指常常难以始终处于相对的松弛状态,对快速和高难度的演奏有很大影响。针对这个问题,较早的差异化表述指出:要“用指掌骨间肌肉带动手指触键,手指松弛……手指本身的肌肉只是使手指到达需要触击的键上……”[1]。这可使手指免除错误的触键意念,从根本上解决手指高技术要求时存在的紧张和不自然。
过去传统键盘教学的手指训练常从“用力”开始:“尽力高抬手指”、“用力触键”、“触键扎实、有力”等,通过“用力”触键慢慢“活动”开手,最后实现手指的自如和灵活。这对于手不够松弛或已经僵化的学习者来说,常常造成不适,甚至形成错误而顽固的神经支配。对此差异化表述调整为强调“轻”的作用:要“轻松挥动手指,先“轻松地弹奏”,让肢体、手的各个部分先获得轻松协调合理的运动方式,再逐渐增强到需要的力度。这对避免肢体各部分的相互矛盾,防止固癖有相当的帮助。
差异化表述有时体现出对词汇运用的慎重。比如,“击键”的“击”字常常在无形地暗示引导人“强”、“猛烈”的用力,差异化表述特意辅以提示性词汇“轻松地击键……”进行矫正。
差异化表述客观地广泛存在于各种乐器教学中,比如:对钢琴教学中“从肩关节到指尖……如一个吊桥”的传统表述,差异化表述修正为“从锁骨和胸骨、从心里作为起点到指尖……如一座吊桥”。这使手臂这“吊桥”的起点深入到人心中,解除了一些人肩关节的不松弛,使弹奏的力量传导更加通畅,有助引导发自内心的弹奏习惯;手风琴教学中“保持风箱的平稳”被换成“保持风箱气息的平稳”,将人对风箱外在的注意和操控,转到对风箱气息――仿佛歌唱的呼吸――的关注和控制;小提琴左手手指柔弦时“保持手指相对放松”说成“保持手指的相对柔软”……,只要稍加留意,我们能体会到差异化表述细腻的感受和周全的考量!
差异化表述起源于差异化地看待学习者以及演奏教学中的问题。它与传统的、规范化的表述殊途同归,最终是为了无差别地实现演奏水平的提高。
规范化表述一般体现为文字,差异化表述主要见于语言。它更灵活,更个性化,它从新的角度、新的层次传授演奏教学规律,避免了程式化,教条化,是新的表述方式的尝试和总结,是对传统教学表述有益的完善和补充。很多针对普遍问题、行之有效的差异化表述将成为新的规范得到普及。
差异化表述的意义在于强烈而鲜明的针对性。一切不针对具体问题、缺乏严谨考量的表述,只能被称为随意化而不是差异化!我们要重视差异化,反对随意化!
我们应像对待一切教学创新一样认真对待差异化表述,应认真深入地研究分析演奏教学中出现的各种不同以往的表述方式极其所针对的问题和它们的现实作用,这对丰富演奏教学法,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效地提高演奏教学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一、承认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差异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的差异首先表现为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强、思维灵活,概括迅速全面,逻辑推理具有系统性、顺序性,理解和掌握知识快;而有的学生则感知迟钝、观察能力差、思维水平低,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理解掌握知识慢、错误多.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丧失数学学习信心,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制定差异学习目标,就是教师在承认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即在制定学生学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差异学习目标的制定,一方面能引导教师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并依据学生的差异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因而都能从不同层次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强化了积极、主动学习的心向,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要素得到合理、和谐的组织与运用.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注意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的意志,并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进行提问时,教师还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在教学形式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满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同时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细心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会贯通.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差生去掌握和学习数学.
三、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课后作业留有“弹性”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练习的必要的形式.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不一样,完成作业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例如,有的教师每天都给学生布置相同内容的数学作业,一段时间后,部分家长向教师反馈信息,有的提出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太少了,孩子没多大工夫就完成了,也有的家长为难地说,他的孩子每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太长了,孩子没有了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因此,教师应该调整课后作业的布置内容,为了照顾差异,适时采取“弹性”作业.每天的作业留几组题,给学得好的学生较难的一组,中等学生完成有一定提高性的一组,而对学习较困难的则安排最基础的练习题.这样,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就不会感到吃力了.一个阶段后,教师再进行学生练习等级的调整,这样,越来越多的孩子有兴趣做最难的一组,这本身也说明学生在提高,在发展.
四、依据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实施个性化评价
篇9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差异教学 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 课后总结评价
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并非假借学生间的差异,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降低标准,实施传统意义上的照顾学优生、放弃学困生的淘汰制分化教育”,而是坚持发掘学生优势,给每个学生提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且学生乐意接受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内容”。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差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学习者,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我认为,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差异教学的开展尤为重要。
一、课前准备的差异性
1.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诊断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诊断是实施差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对已学习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
2.建立差异性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确立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的有差异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好地发展。具体来说,根据班级的平均水平,建立适合中等生的教学目标;顾及学优生的学习水平,确定较高的教学目标;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建立以合格为标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时,可要求学困生牢记计算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题目;要求中等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题目;要求学优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题目,如根据化学反应确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课前预习的差异性要求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具体而言,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可直接提高学习效率、能开拓思路、可提高记笔记的水平、能增强记忆效果、能增强求知欲望、能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现在的初中化学教学,同样也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一样的预习要求,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的同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例如:对于学困生,可以要求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对于中等生,可以要求自觉复习旧知识、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对于学优生,可以要求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并能完成相应的习题。
二、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课堂教学时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必须做到差异性教学。要以中等生为基准,同时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要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基础知识,如:在《金属与金属矿物》这一节中,物理性质的阐述可以让学困生完成,再由中等生完善,而化学性质总结阐述可以让学优生完成。
三、课后总结评价的差异性
1.布置差异性的作业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大的发展。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我在平时布置作业时,经常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困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实施差异性的评价
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有差异的。如:学困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其不足之处又指明努力方向,促进他们积极向上;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对于化学学习,考试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在选择试卷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当然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题目也是必不可少的,试卷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如:考查学生对《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掌握情况,我会着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推断物质组成,使题目有一定的梯度,全面考虑每一位学生。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做出科学的评价,去发现学生的进步,肯定学生的进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全面发展和发挥。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更加细致地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差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差异化教学;应用方法;重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十五”计划实施以来,江苏这个本来就处于教育改革前沿的地区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随着各项教育改革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教育改革取得可喜的成果,无论在教育的整体水平方面还是在综合实力方面均名列前茅,自然其教学方式影响着我国其他地区,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借鉴。初中语文教育阶段,这个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关键时期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差异化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的提高是富有成效的。它从整体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性,通过提高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能力,达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1]。
1.差异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差异化教学即在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方法设计上实施差异性策略。因此,老师要因材施教,全方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2.差异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2.1实施语文教学差异化的前提
在实施差异化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评估,结合之前的教育经验,了解他们对初中语文知识程度,比如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性格特点、对课堂活动的兴趣等,这就需要有一份专业的调查问卷,通过调查了解学生间的差异情况。在此调查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自由回答程度,以便更加了解学生,从而做出对语文教学有益的计划。
2.2如何在初中语文中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针对同年级的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较高接受能力的同学或者学有余力的同学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以外,还要提高他们对高年级语文学习的兴趣。初中语文的学习是很富联系性的,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提高与以后所学文章的联系程度。比如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早期生活的文章,老师应在注重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接收能力强的学生的课外指导。如对文章中对捕鸟过程的描写,不仅要他们了解此文中动词的应用,而且要加深他们以后对类似情况如何构思、如何像作者那样表达的感悟。
2.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差异化教学方式的注意点
在实施过程中,要定期考核差异化教学方式的效果。重点考察在实施差异化教学后,学生的兴趣是否有所改变、接受能力是否有所增强、个性是否得到合理的发展、语文成绩是否有所提高。另外,在教师方面,要提高老师在差异性教学方面的认识,加强培训,使他们深刻地了解、认识差异性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重要性,从而从整体上满足差异性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要求。如此,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适应这种新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
3.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差异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当能够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反应能力较低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但是态度马虎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弥补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进行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方。初中语文差异化教学尊重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力求使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都随着学习的过程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因而在传统教学中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初中语文教学更有计划性和统一性,避免了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它集中了各个教师对于课堂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的思路,通过讨论使得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集体备课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打破了传统的“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增进了团结,特别是能够让新教师学习到老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很快成熟起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差异化教学思想实质上是反映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差异化教学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是搞好差异化教学的基础[2]。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同时,实施语文的差异化教育要坚持的一个根本原则:“让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不同感受。”差异化教育在我国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面对的困难很多,但我们要相信,只要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发挥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它就会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