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的技巧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配音的技巧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健美操;编排技巧;音乐搭配
前言
健美操上个世纪在西方国家兴起以后,由于它的健康娱乐特性迅速风靡全球,被全球健身爱好者热捧。健美操搭配上旋律优美的音乐以后,更具节奏感和协调性,为许多健美女性所喜爱。近年来,健美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被普遍应用,如何编排健美操并为之搭配上适合的音乐,使之更适合于人们学习,是许多研究者非常重视的课题。
1.健美操的动作编排技巧
健美操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更是为青少年所喜爱,健美操在编排时,要考虑适用的人群,以及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性格爱好,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健美操设计为动作优美、动作整体对称、起伏的现代艺术。
1.1健美操动作的编排要考虑适用人群的具体情况
在健美操的动作编排之前,要对所要编排的健美操的适用人群做好足够的调查。比如,要编排适合于大学校园体育教学的健美操,就要考虑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且要对学生的健美操方面的兴趣喜好做调查。大学生的学习比较繁重,同时课外都比较不喜欢外出运动,这时候就要编排出对身体锻炼有益的动作;大学生一般都喜欢动作激烈,迭起的旋律,相应的,健美操的编排动作就要热辣奔放;考虑到男女生体质的差异,要编排出适合于男生单独、女生单独或者男女生混合教学的健美操动作,以使其适应性和受欢迎性更好。
1.2健美操动作的编排要考虑其自身对称性的特点
健美操是一种娱乐的同时能够锻炼身体的体育运动,因此它的动作不能只锻炼人的某一个部位而忽视其他身体部位的锻炼。在编排动作时,要设置动作的对称性,这样不仅可以使人易于学习熟记每个动作,再具体操练过程中还可以实现整体性和综合均衡锻炼每个身体部位的效果。
1.3健美操的动作编排要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健美操在编排过程中要结合适用人群的特点来设计动作的速度、力度以及幅度,同时,考虑到该群体的体力的具体情况,还要考虑动作的长度,要把艺术和体育完美的融为一体,让使用者有视觉享受的同时,达到锻炼娱乐的目的。
然后,健美操不仅是一种锻炼娱乐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展现使用者内心的情绪。因此,健美操编排时要考虑到适用人群的复杂多变的心理变化,使健美操的优美动作具有包容各种情绪的能力的同时,甚至可以使人完全沉浸入其中,舒缓或者平静人的心境。
最后,健美操的编排要有自己独创性和整体性。不能拘泥于传统动作,没有创新精神和紧跟时代的意识;同时,整套健美操不能只有或奔放或平静或乏味的单一动作,要动静结合,起伏有度,灵巧生动。
健美操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适宜的音乐可以使人在优美的旋律中尽情的享受健美操,但是倘若音乐搭配不好,就会破坏整个健美操的节奏,使动作产生不协调感,达不到赏心悦目的效果,所以在为健美操搭配音乐时,要特别注重技巧。
2.1注重音乐与健美操节奏的一致性
音乐与健美操都是节奏感很强的一门艺术,两者的搭配本身就是艺术的融合,节奏一致则会使两者的融合体得到升华,节奏不一致则会使两者产生抵触,达不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音乐的节奏与健美操一致,则可以使健美操的每一个动作自然地融合到音乐的节奏中,使人学习锻炼的兴趣更加浓厚。
2.2注重音乐的流行程度
选择大家普遍熟知喜爱的音乐,不仅可以增加使用人群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人由于对音乐的熟悉更快的接受和融入健美操的动作中。流行音乐不仅节奏鲜明,歌词新颖动听,而且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因此,选择流行音乐对于健美操的普及和学习都有很大的益处。
2.3注重音乐的变化性并适时更换音乐
健美操锻炼者对于搭配的音乐刚开始会由于其优美的旋律和强力的节奏感,对健美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等到对音乐的节奏和风格熟悉以后,会对这种重复多次的音乐产生厌倦和抵触,这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降低。这个时候,就要有多种可供搭配的备选音乐来更换替代原有音乐,重新唤起人们学习健美操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虽然音乐更换了,但是健美操的动作和节奏都没有变,这就可以在另一种音乐氛围下检验学习者对于健美操动作的掌握领悟程度。
3.结语
随着健美操在全球的普及程度越来越大,人们锻炼和娱乐的方式也随之增加了。变化多样、富有节奏感的健美操搭配上大家熟悉喜爱的音乐,在锻炼身心的同时,也起到了赏心悦目、舒缓疲劳的目的。编排合理科学的健美操动作,再加上通过科学搭配的精心挑选的音乐,健美操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
参考文献:
篇2
现已有许多教师发现并及时修正着这些问题,并尝试利用新的方式与媒体进行与时俱进的多样化教学,意图将这些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与历史的发展需求。
当代中国动画专业的影视声音课程已于众多优秀教授与中青年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效。
但与此同时,也因为许多时代与历史的关系,中国动画专业的影视声音课程亦随之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1]而在这些众多的问题之中,最为瓶颈的则是配音这一支撑动画专业影视声音课程关键环节的教学现状与教学问题。
一、当代中国动画专业影视声音课程中配音这一关键环节的教学现状简述
目前中国动画试图以方言与所谓“地球人都能看懂的伪默片”掩盖其配音薄弱的现象愈演愈烈,这从侧面直观的反映出了中国动画专业影视声音课程中对配音这一环节的严重教育瓶颈问题。[2]
二、当代中国动画专业影视声音课程中配音这一关键环节的教学瓶颈问题简列
(一)在课程中没有着重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而是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现成素材的收集与整合技巧,忽略了对学生人本体验的教育与指导。
学生没有花心思在观察与体验生活的趣味之中,仅会一味的寻找素材、整合技巧,逐渐缺失了对台词语言的创造性。[3]台词本身写得就有问题,再专业的配音演员也无法挽救它。那些妙趣横生的对白不是闭门造车、胡编乱造出来的,而是需要大量的生活积累与提炼。[4]
(二)在课程中不重视强调声音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无论是技术还是观念层面。
教师于课程中,不强调声音的重要性,反映在学生身上便为:当其进行动画作品创作时,其于声音上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连全部制作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十分之一都没有,一般都是一晚上对付出来的。
几乎没有学生在进行声音编作时考虑过声音的空间感以及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部 动画教研室 湖北 武汉 430073台词、音效、音乐三者之间的比例与节奏问题。
(三)在课程中少有强调让学生进行表演练习的教学环节,以至于当学生在进行动画创作的配音时,无法直观的指导配音演员进行创作。
三、拟解决以上教育瓶颈问题的设想方案
(一)在课程中最大限度的启发、指引学生去感受生活
什么是好的台词?它不是华丽的辞藻,也不是《读者文摘》式的哲理名言,而是通过最简单的语言,去揭示最复杂的内心活动。[5]
在进行台词是否是“人话”的检验过程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配音演员能否顺畅地说出来,如果他们觉得绕嘴、打绊儿、别扭,那肯定是台词出问题了。[6]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国产动画片是针对小孩的,一些负责的制作人也会给受众----小孩----看样片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其实指望小孩说出什么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是不现实的,但是你可以叫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样片的故事、台词。小孩只会复述自己有印象的东西,而这些肯定是他们感兴趣的。
那些小孩不感兴趣的东西,在他们的心中可以直接过滤掉不说。同时,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复述,肯定和成年人原来写的台词不一样,此时正好可采纳他们的意见,修改台词与配音。
(二)从意识到技术上将声音摆放在与动画其他设计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教育,让他们养成从动画创作的最初期就能将声音作为重点进行考虑与设计的良好习惯。
(三)多带领学生进行表演训练。
多带领学生进行表演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配音中所存在的硬伤问题,还能帮助他们进一步的了解动画动作、表情甚至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创作动画片。[7]
四、对未来中国动画专业影视声音课程中配音这一关键环节的教学方向展望
影视声音课程中配音这一关键环节于当代中国动画专业之中的问题虽然颇多且棘手,但其发展的方向与未来仍然是光明而丰盛的。[8]现已有许多教师发现并及时修正着该课程中配音的教育瓶颈问题,并尝试利用新的方式与媒体进行与时具进的多样化教学,意图将该类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与历史的发展需求。
篇3
一、教师范读,加深情感体验
语文朗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范读,但当前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因缺乏示范与引导,难以掌握朗读的技巧。学生朗读不得法,对文本理解不透,读不出文本情感,必然对朗读失去兴趣。因此,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教师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地表情达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学生会在听中模仿,在听中纠正自身在语音、语调及句读方面的错误,久而久之就会掌握朗读的方法,形成朗读技巧,能够流利而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范读的感染力,以声传情,以情发声,引发学生感情共鸣,使学生深刻理解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有效达成朗读教学目标。
二、联系实际,引导感情诵读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感情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乌鸦喝水》是一则童话故事,叙述了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最后发现一个瓶子后,通过叼来石子使瓶子中的水位变高而喝到水的故事。课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瓶子里有水,但水不多,而且瓶口又很少,很难喝到水。这该怎么办呢?”在这段描述中的“怎么办”三个字是读的重点,要读出乌鸦口渴的情态,读出口渴却喝不到水的焦急心情。到底怎么去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体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令人焦急的事情。如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这样的情境:上课钟就要敲响了,而你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想想迟到就会遭到老师批评,你是个什么心情?上课铃声响了,你快步跑向教室,可是一摸自己的膀子,又忘记了带书包,你当时焦急不焦急?想想这种焦急的心情,就可以理解当时乌鸦是如何焦急了。只要能理解这个心情,就可以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不仅会知道如何去读,而且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张扬个性,倡导多元解读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有情感,有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理解与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情境,关注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如执教古诗《寻隐者不遇》,学生读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时,读出了不同的感彩:有的学生边读边失落地摇头,因为他们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失望;有的学生边读边点头,因为他们理解了隐者之隐;有的学生边读边读眉毛紧皱,因为他们读出了诗人的困惑。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解读文本,教师要对其进行引导与鼓励,充分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的独特性与创造力。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多元化的朗读折射出学生不同的个性,这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四、引用多媒体,领略文本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与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情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训练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使学生把握情感基调,有感情地朗读。如执教《雷雨》一课,在学生初步朗读课文以后,教师播放与其意境相吻合的音乐,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雨前、雨中及雨后的景象,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舒缓与凝重体会文章的情感基调,把握文章的主题意旨。再如,学习《美丽的小路》一课,在训练学生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时,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精彩画面,采取给画面配音的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学生对照课文给画面配音,探究如何配音才能更符合课文意境,学生兴味很浓,踊跃参与,在轻松舒缓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读出文中的情感,提高了朗读能力。
篇4
省监狱管理分局是省司法厅直属监狱,已有建场五十年的历史,四面环水,仅有一条道路通往外界,是天然的监狱,这是我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政治处宣教科,主要职责是采访、拍摄近期发生的有影响的事件,每周编辑出一期当地的电视新闻,并在省监狱系统的网站上新闻消息,以及橱窗宣传栏的设计和制作,等其他和宣传有关的所有事件。
我实习期间的主要工作有摄像和写电视稿,参与编辑,后期配音制作成电视新闻,也写些通讯在网站上。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几次监狱党委召开的重大会议拍摄与编辑,学会了怎样处理政治类新闻的基本能力,和拍摄也写稿之间的协调。拍写政治新闻,一定要牢记各位领导的姓名与职务,在编写时要注意排名和称号不能有错。同时在拍摄时要注意摄像的角度和时长,以便在后期编辑时方便采集和处理,变化角度是为了防止视觉疲劳,在遇到一些领导发言较长时,就需要摄像时间长些和转化角度多拍些镜头。我在编辑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拍摄的画面不够长,以至于配音时没有相应的镜头来说明,拍些空镜头放在其中是很好的方法,但是也不能过多使用,这提醒我,下次再拍摄时需先构思好画外音,再根据报道内容来采集需要的镜头,以免一些镜头不够用,而另外一些镜头太多了造成浪费,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我还参与拍摄了一次防盗防暴演习,拍摄银行被盗,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即出动,派出特警若干名,在紧张有序的部署后,制服了挟持人质的歹徒。这次拍摄的感触是记者要有点勇气,看着“歹徒”拿刀嚣张的模样,自己吓得要死,但为了采集画面,还得往前冲,另一个很大的感触是,要有敏感的触觉和一种新闻意识,在你不知道下一秒哪里会发生状况的时候,你往往要凭着本能去操纵摄像机,有些精彩的画面,不是你看到了想到了才拍下来的,而往往是本能驱使你把镜头往那里扫,在拍摄的时候除了勇气和新闻本能之外还需要一些果断,犹疑不定的画面除了有特殊用意外,在编辑时往往做废镜头,不能使用。
播音给我的感受是,主播新闻的说话方式和平时说话差得太多了,要掌握很多的技巧,一是语速要慢,二是声音要稳要沉要有一种磁性和力量,忌讳轻飘飘的念稿,三是,语气、语调,以及停顿的地点与时长要注意,靠声音把消息准确地传播出去,自然在这个方面要重视,第四,就是播音员的基本素质了,那就是在配音之前把稿子从头到尾好好地读几遍,读熟,读到自己能够准确理解了,才能传达给别人准确的信息,不能有生涩,结巴的地方。
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80-01
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有利于学生学好英语。在词汇教学的课堂实施方面,要充分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掌握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这一新内涵,做到“在小学阶段,学习策略的培养可以采用渗透的方法、多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不同学习方法和技巧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词汇教学当然也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其教法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如下几种词汇教学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形式呈现词汇
1.以旧引新。以旧引新是利用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来学习新词,既复习了旧词,又掌握了新词,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运用对比。如学习“big”和“small”时,笔者用两个一大一小的苹果来呈现;学习“long”和“short”时,笔者用两把一长一短的尺子进行比较。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词汇印象非常深刻。
3.全身反应。对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做动作有助于单词的记忆。有些单词通过肢体语言来呈现,学生的记忆尤为深刻。如教广东版《开心学英语》Book 3,Unit 2 《School activities》中学习“play soccer,play the piano…”等动词短语时,笔者分别做出不同的动作,并让学生和笔者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落实到每个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方法记忆词汇
1.新旧结合,分类识记。为了让学生牢记生词音义,日常运用自如,笔者运用了新旧结合、分类识词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广东版《开心学英语》Book 7,Unit 5《It’s a magic hat.》当中的“hundred,thousand”等数词时,我领着学生先复习以前所学的数词及其序数词,并将这些数词整合,教给他们各种数词的表达法。再如教Book 7,Unit 11《Let’s go to space》中的“moon”一词时,结合以前所学的“room,broom,noodles”等词,让他们寻找“oo”的发音规律,同时也把所学过的“good,food,cook”等单词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新忆旧中牢记单词的音、形、义。
2.创设情境,歌谣助记。将歌谣引入英语课堂不仅便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开启心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笔者经常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每一个模块所学单词自编一些歌谣。例如:在学习Book 3,Unit 2时,笔者编写如下歌谣:Doing,doing.What are you doing?Reading,reading.I am reading...
3.旧曲新唱,加深记忆。歌曲有优美的旋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笔者常常把学生所学的单词套在学生所熟悉的曲子中。学生通过唱歌,能很快学会新单词和新句型。如学习Book 3,Unit 5 《My Body》时,笔者把所学的单词编成一首歌,套上了《两只老虎》的曲子:I have two hands. I have two hands.My left hand,my right hand. Do you see my two hands?Do you see my two hands?用“ears、eyes、arms”等词替换划线部分的单词来重复歌唱。学生通过反复唱,不知不觉、高高兴兴地把本模块所学的单词、句型牢记在了心里。
三、多方式全面参与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努力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局面。小组的划分以及明确的分工使得原本比较分散的学生凝聚成了一个个小团体,每个小组就好比一个浓缩的英语课堂,合作气氛相当热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笔者常用的策略如下。
1.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游戏竞赛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际的一种活动形式。如:“看谁记得快”、“词语接龙”、“开火车”等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初步认识单词及巩固单词。
2.小组对话表演法。小组对话表演法是小组成员根据所学词汇及句型合作编写新对话,并要求每组成员把自己编好的对话加上表情动作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评选出优胜组。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英语交际中巩固了单词。
3.小组故事配音法。小组故事配音法是小组成员根据所学的故事,进行“我是小老外”的配音活动。每节课抽若干组进行小组配音活动,配音前要求每组成员按故事的内容分好角色,看着取消了声音的动画故事进行配音,配音时一定要认真模仿故事中的语音语调,要带有表情,声音要带感彩。这样的配音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以致用单词。
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的密度和广度。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笔者实施了多种词汇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成功的感受中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刘兆义.小学英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Camtasia Studio8.6;视频;音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164-02
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要求教师事先制作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中需要教师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提高了教学效率。可见实现翻转课堂的前提是教师需制作简短而完整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活动视频,即微课。很多教师尝试利用Camtasia Studio、Premiere、SnagIt、绘声绘影、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制作微课,其中Camtasia Studio是美国TechSmith公司出品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录屏及编辑软件,它不仅能够完成屏幕捕捉、声音录制,还可以实现音视频编辑,易学易用,深受广大微课制作者的欢迎。对于该软件的录制方法、音视频的编辑功能、视频的生成方法等,已有很多制作人员进行了讨论,笔者将自身在微课制作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同行总结较少的几个问题及它们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
1.1视频素材画面比例不匹配
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除了良好的教学设计之外,在制作技术上也需要精益求精。教师在微课制作的初期,在作品的制作尺寸设置上往往欠缺考虑,一旦有不正确的操作,就可能使视频画面比例不匹配。图1和图2都是笔者在笔记本电脑上截取的自制微课视频中的画面,两个都是16:9的图片。图1中展示的PPT幻灯片大小是4:3制式,左右两边出现了不协调的黑色边框。图2中PPT幻灯片画面占据了整个屏幕显示,比较美观。图1中出现视频画面比例不匹配的原因是幻灯片大小比例和录制屏幕比例不匹配。
解决方法:在视频素材的制作前,首先要确定播放媒介的屏幕尺寸比例,以此标准来进行素材的准备和制作[1]。如果用16:9屏幕比例的笔记本电脑制作PPT录屏类微课,那么在制作幻灯片时,需要将幻灯片的大小设置为16:9的大小比例,再用Camtasia Studio8.6进行PPT录制,就会避免出现不协调的黑色边框。
1.2添加字幕后不能灵活变动字幕位置
Camtasia Studio8.6具有为视频添加字幕的功能,方法是单击轨道上方“更多”按钮,打开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字幕”菜单项,输入图3所示的字幕后,产生如图4所示的字幕效果。问题是这个字幕可以设置字体、颜色、大小等,唯独不能改变位置,美中不足。
解决方法:不采用“更多”中的“字幕”功能,而是单击轨道上方“标注”按钮,在图5所示界面中选择“形状”中的“T”单击,就可以输入文字。而此时出现的是文字形的标注,可以作字幕使用,它的优点是除了可以更改字体、颜色和大小之外,还可以更改上下左右的位置,比较灵活。
1.3如何在视频中插入问题实现师生交互
常见的微课多数是单播式微课,即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只能进行暂停、快进或者重播等操作,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Camtasia Studio8.6可以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
解决方法:在时间轴上选取需要插入问题的位置,单击轨道上方“更多”按钮,打开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测验”菜单项,单击“添加测验”按钮,CS窗口界面左上角如图6所示。
Camtasia Studio8.6可创建的问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简答”和“判断”,制作者按要求编辑测验试题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视频格式都支持测验播放,所以在生成视频向导中,需选择“自定义生成设置”-“MP4-智能播放器(Flash/HTML5)(S)”。在生成向导的“检测报告选项”中,可以选择通过E-Mail接收检测结果,学习者完成测验后,教师会收到一份含有测验结果的邮件。[2]
2.1发现配音时有少量读错部分如何处理
很多时候,微课录制完后教师检查时会发现有读错的地方,此时是否必须得全部重新录制呢?答案是否定的。
解决方法:单击轨道上方“语音旁白”按钮,Camtasia Studio8.6窗口界面左上角如图7所示,接着在图8中,单击音视频所在轨道“轨道1”后面的“关闭关闭跟踪禁用内容”按钮,使轨道1变为灰色不可操作状态。再单击图7中的“开始录制”按钮(单击后变为“停止录制”),录入正确的音频,录入结束单击“停止录制”,此时会要求保存这个.wav的音频文件,并且多了一个新的轨道2,如图9所示。然后,单击“轨道1”后面的“打开打开跟踪启用内容”按钮,使轨道1进入可操作状态,选中轨道1中读错的一段音频,单击“工具”菜单“音频”菜单项,选择“静音”,那么选中的读错那段音频就消音了。最后将轨道2上的这段.wav音频拖动到相应位置即可。
2.2添加语音旁白和重新录制全部声音的方法
在用Camtasia Studio8.6录制微课时,如果需要多人进行配音,必须同时进行吗?如果发现所有配音都得更换时,又该如何处理?
解决方法:多人配音可以不同时进行,录制者可以先录制视频和自己的声音,另一位配音者随时可以按照上述问题1中录制旁白的方法录制声音,每段旁白都需保存成一个.wav文件。如果发现视频中所有配音都得更换,可以将原来轨道上的声音全部静音,再利用Camtasia Studio8.6中添加旁白的方法重新录制声音;或者可以利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功能录制音频文件后导入到Camtasia Studio8.6中实现。
3 结束语
从2011年开始,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近两年各省市甚至全国范围均有信息化教学之微课大赛的举行,凡此种种都在推动着一线教师卷入微课制作的洪流,也势必要求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一项甚至多项微课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以其资金投入低廉、制作流程简单、技术门槛不高等优点被教师们广泛采用,如若再加之优秀的教学设计、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手段,必定能够制作出优良的微课视频。以上是笔者总结的在平时微课开发和制作参赛微课视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这几个问题同行总结得较少,以供制作微课视频的一线教师进行参考。
参考文献:
篇7
“虚实相生”的文艺创作手法在作为有声语言艺术的电视纪录片配音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凸显。为了将文学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意蕴、引发思索地传递给观众,配音者要将解说词的内容进行虚实、有无、隐现等转化,创造出情境美、交流美、和谐美、留白美,让观众在情感共鸣中达到审美愉悦。
再现文字的情境美
电视纪录片配音是将已有的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现形式。对配音者的要求绝不仅限于单纯的发音规范、字正腔圆,而要通过解说再现文本的意境美、情感美。
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解说词在表现手法上会运用文学作品中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或化虚为实、或以虚带实、或实中存虚、或虚实相映。备稿时,配音者必须依据影像的拼接步骤把握解说词的内容及特征。
如纪录片《唐之韵》的解说词,以散文诗般的语言记述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史和诗人们丰富的生活经历及其风格迥异的代表作品,情感跌宕,大气磅礴,极具文学色彩。这就要求配音者要将未闻、未见、未体会过的情与景转化为已有的积累和体验,感受“象”外之旨,由实感虚、由虚悟实,形成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其中有这样一段: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然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在解说这段话时,高峰用心灵与历史交融,用情感与诗人共享,其中对诗歌内容的朗诵以虚声为主,其余用声偏实,将声音的虚实变化与解说词的意境虚实融合,产生与诗人心灵在宇宙生生不息、虚实相依的律动中对话,在感觉与想象交织的灵境中达到共鸣与默契。
再如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用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闻名于世的古建筑的辉煌壮观。周志强配音时非常注重在平实中展现情景美:
中国古代有一种祈福的祭祀活动叫赏,后来演化为人们暮春郊游的风俗。文人墨客此时也要相邀聚会,最著名的一次被记录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九曲蜿蜒的水渠中清水流淌,随波逐流的酒杯停在谁的座前谁就要吟诗作赋,否则就罚酒认输,这就是“曲水流觞,修赏乐”,乾隆皇帝以此为根据,给这个亭子起名“赏亭”。
这段话是用历史故事来诠释“赏亭”得名的由来,其间对饮酒作诗的场面与细节虽没有作过多的渲染,但是古代文人们的洒脱豪放、酣畅淋漓依稀隐现在字里行间。周志强的解说非常细腻,通过声音中细小的变化,以溪流淙淙、垂柳依依、酒杯顺流而下,将文人吟诗作对的情景展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怀。
袁行霈先生曾经说过:“鉴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赋予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如果说艺术创作是自己的生活体验借着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表现出来,那么艺术鉴赏就是运用联想将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解说词中的情景不是配音者都经历过的,解说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与联想,让思想感情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才能感受到文稿中的情与景,创造情景美的效果,进而增强艺术表达的感染力。
产生具象的交流美
根据有无交流对象的存在,可将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环境分为“虚实”两种情况,即无对象交流和对象交流,而纪录片解说明显属于无对象交流。从专业角度上来说,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无对象交流”的情况下做到“心中有人”,即对交流对象的感知要具象,不仅要想到通常所说的交流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还要能想象到听众的眼神、动作、服饰以及听到语言信息后的反馈,真正做到通过眼神交流达到心灵的共鸣。
纪录片对解说者的要求亦是如此,对交流对象的想象越具象,听众的感知就越鲜活、越真实,通过想象与联想同观众交流,接受反馈,便于准确地把握解说词的基调、节奏、风格等,同时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解说状态。
如《北京记忆》是从对北京大杂院、饮食、娱乐、交通等点滴生活的感受中反映北京的发展变化,这些都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琐事,配音者所想象的对象可以是亲人、邻居、同学、朋友,就像拉家常、聊见闻、谈感悟,相互之间产生亲切感、信任感、美感。
老人又回到了以前的旧居,她曾在这间二十平米的小屋子里结婚生子,夫妻相濡以沫,拉扯四个子女长大成人。点滴往事一如大多数中国普通百姓曾经的生活场景,伴随着记忆正在渐渐远去。
在这段配音中郭炜语气亲切自然,时而平和、时而低沉,让听众感到很强的交流感,此刻配音者用自己声音推开了历史的闸门,让听众在时空的隧道中触摸到那段远去的历史。交流对象质与量的具象化产生的真实美,让配音者找到了活跃积极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向观众传达情感。配音者运用虚实相生的原则将虚无的听众转化为实在的交流对象,在向想象中的对象不断倾诉、呼应、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互动与灵犀,达到用声音传递美、用心灵感受美的效果。
传递声音的和谐美
每个汉语音节中即使没有辅音也不会没有元音,元音的发音响亮通畅。但这并不等于在声音表达中只有响亮的声音。播音创作中声音弹性的对比很多,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组是虚实变化的对比,它们在有声语言中产生的美感是不能相互代替的。声音的虚实变化表现喜、怒、哀、乐、爱、憎、惧、恶等情感,它为配音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声音形式和灵活多变的表达技巧。虚声有表现画面延伸、意境悠长的韵味,而实声有体现事件真实、坚定昂扬的情感,二者可以结合但不能相互替代。宗白华先生说:“文字能具有两种作用,一种是音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另一种是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写出空间的形象与彩色。”这种音乐和绘画的功能多数是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完成的。而配音是以文字为依据,为表达文字服务的,因此也具有了音乐和绘画的功能。有声语言中的神韵是流动的精灵,在若隐若现、亦动亦静、或明或暗中,虚实声音以其特殊的感染力体现解说词的意趣交融,饶有意蕴。如《再说长江》中,
置身于浓妆淡抹的图画里,帕奈博士经常情不自禁地赞叹,举世也只有九寨、黄龙的水有如此巨大而神奇的力量,而它眷恋着人间独钟着中国,就在这中国西南的深处角落渲染出一片彩墨山水。
对于九寨沟和黄龙,水是美丽的缔造者,也是它们生命的源泉。水,在这里幻化了神奇之后,也将从这里走出深山,流向几百公里外的长江。
李易配音时,吐字柔长、用声舒展、虚实结合、虚声偏多,使声音与明丽、优美的画面和音乐相融合,充满了意蕴美,整体形成蜿蜒的旋律,产生美感。
再如《同饮一江水》运用富有感性和思辨的语言,讲述6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中不可割舍的关系。解说词娓娓讲述着不同国家的风情和生活故事,绘出一幅大湄公河次区域丰富资源、灿烂文明、独特人文的精彩画卷。
大海与河流在纵向和横向上,将次区域各国更多元地融合在一起,河流联结了次区域六国,大海将次区域各国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河流哺育了次区域六国的人民和这里伟大的文明。而大海是所有这些走向世界的通途。大海意味着次区域未来更广泛的交流、友谊与发展。
刚强的解说整体以讲述与渲染相结合,既接近生活语言表达又不失饱满的情感。吐字用声适中,节奏舒展平缓,极为自然流畅。用声以半实为主,根据内容或为半虚。“更多元地融合”声音由虚到实,“交流、友谊与发展”中由实到虚再到实。刚强的声音在整体和谐中,时而平实自然,时而舒展柔和,时而厚实凝重,形成了有声语言自有的韵律感和质感,也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本片所宣扬的“和平、友谊、合作、发展”的主旨。
构成停连的留白美
“此时无声胜有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句就是对留白艺术作用的描述。留白之美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中大放光彩。绘画、书法、建筑、园林、舞蹈、音乐、电影、戏曲中无不留有留白所产生的无限遐想空间、广袤深远意境。
电视纪录片画面拍摄手法中注重留白的运用,而声音的配音也应当有的留白存在。声音的停顿为虚、情感的连接为实,正是所谓的“声断情不断”,不是戛然而止,而是回味无尽。这种“停顿”,是一种画面的转换和延伸,情感的过渡和回味,恰当运用声音留白,能产生言已尽情未止、声已落味更浓的效果。给观众留下想象、回味、思索和判断的空间,这样比喋喋不休的直白表达更自然、更深刻。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
留白让观众有空间思索和判断,与起初的感性认识相互作用,从而加强对纪录片本身的认识和理解。如《圆明园》运用充满诗意的语句描写出了圆明园的奢华与气派,而在残垣断壁之下埋藏着历史的辉煌。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给这段的配音时,李易在每一省略处都运用了大量的留白,观众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想象圆明园华丽的外观、精美的装饰、奇妙的布局,可谓是神奇瑰丽,亦梦亦幻。如果在解说时取消了这里的留白,就会显得节奏过于紧凑,也剥夺了观众回味反思的时间与空间,不会产生最终意味深远、令人惋叹的效果,削弱了对主题的表现力。留白之美是一种表达手段,是一种审美体验,是一种艺术追求。
“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以其长久的生命力影响着中国的文艺领域。在电视纪录片配音创作中“虚实相生”的原则也以其无穷的魅力由内而外地渗透到各个环节,配音者与文字在体验与联想交织的对话中达到心灵的契合,与观众在声音与想象互动的交流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篇8
一、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企业研发的产品层出不穷,对于新产品的和宣传,企业会请广告公司制作广告投放于电视、电影、网络或报刊杂志等媒体上,这样的广告一般昂贵而且简短,视频广告通常时间不超过30秒,有的甚至10秒不到。平面广告更是如此,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介绍并不能让客户详细了解你的产品。
笔者所在企业每年研制生产出大量新产品,很多产品由于保密原因并不适合对外宣传,无法请广告公司制作媒体广告对外,但我们的新产品还是要通过一些特殊渠道进行宣传的,所以我们企业每年都要制作许多产品专题片。笔者每年就承担大量这些产品的音像制作工作,在这里谈一下我自己制作产品宣传片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和借鉴。
二、产品专题片制作流程
一般电视节目专题制作流程为:策划-撰稿-拍摄-配音-剪辑-包装-合成,而产品专题片制作流程区别与其它电视专题制作,在前期素材收集拍摄过程中,往往脚本还没有撰写,这就需要拍摄者心里有“底”,根据以往制作经验,哪些一定要拍,哪些是重点自己要清楚。产品电视专题片制作流程一般为:拍摄(前期素材收集)-策划-撰稿-补充拍摄(补拍前期遗漏的素材)-配音-剪辑-包装-合成。与普通电视专题片不同之处就在拍摄阶段,产品在研制生产阶段,许多试验都要拍到,否则错过了重要节点后期制作就没有相关素材了。
三、产品专题片内容要求
一般情况产品专题片主要分五大内容:
(1)研制原因及市场需求
这部分主要内容为:市场上现有哪些同类或近似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并不一定能满足客户的需要,经过市场调研,我们了解到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为新产品的进行铺垫。
(2)产品的性能特点
这部分为该专题片的重点,产品的先进技术水平和优异的性能要在这里集中体现,也是最能吸引观众的部分。
(3)系统组成
详细介绍该产品的系统组成、操作单元和各分系统的结构特点。有时产品系统过于庞大复杂或者想用更加直观的表现方式,可使用三维动画。
(4)研制概况
介绍企业项目组团队的的研制情况,突破的关键技术等。
(5)性能对比
可以用企业产品和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在性能、价格和稳定性方面进行横向对比,突出反映产品优越性的价比。
四、产品专题片制作要求
(1)专题片长度要求
专题片长度最好限制在20分钟内,一般十分钟左右为宜,专题片太长显得罗嗦冗长,观众观看也比较吃力。所以这要求解说词简洁明了,语言精辟。在策划撰稿阶段制作人员要经常与撰写人沟通,专题片脚本不要“大、全、满”,要重点突出,言简意赅。
(2)拍摄要求
产品视频拍摄与正常电视节目拍摄一样,操作要领简单概括为五个字:平、稳、匀、准、清。平:画面的水平线要平,摄像机寻像器中看到的画面应该是横平竖直;稳:画面不稳,镜头晃动,会影响内容的表达,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匀:施加技巧的速度要匀,不能忽快忽慢,无论推拉摇移都应当匀速进行,否则就会破坏节奏的连续性;准:拍摄的画面要准。拍摄或制作的画面范围与要求的范围应该一致;清:画面力求清晰。拍摄人员可以先使用特写聚焦,然后再拉到要求的景别。
(3)画面指标要求
拍摄最好使用扫描线400以上的数字摄像机或BetacameSP摄像机以SP模式录制,否则后期制作时画面衰减后图像质量会降低。笔者所在单位使用DVCAME和MPEGIMX数字摄像机。
(4)录音要求
在成片中,如果条件允许,解说词配音最好请专业配音员,一个专业的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声音可以提高专题片质量几个数量级。配音一般录制在一声道,效果声录制在二声道,应使用现场录音声。两声道不应混合录制。
配音一般可选择动圈式或电容式传声器。为了减少周围噪声干扰,控制混响,宜使用单指向传声器。在具体配音时,拾音距离一般控制在10~30cm左右,位置略低于口部,拾音时要保持拾音距离的相对稳定。
(5)剪辑要求
进入后期剪辑阶段,一般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已成为主要的数字视频后期编辑方式。笔者所在单位使用SOBEY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后期剪辑。剪辑中,对于不同景别画面,一般情况下远景长度不超过8秒,全景不超过6秒,中景在5秒左右,近景在3秒左右,特写在2秒内。对于运动镜头,起幅、落幅要留1~3秒,而起幅、落幅中间的运动部分长度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和节奏的把握灵活确定,一般来说不宜过长。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要合适,尽量避免一直使用运动镜头或者一直是固定镜头。
五、对产品专题片制作的思考
企业产品专题片与电视广告不同,它比影视广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其由于不一定在媒体上,故受众面比较狭小。企业由于商业保密,有时也不能将产品专题片拿给社会上广告公司或电视台委托制作,所以这对企业音像制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广播电视领域技术设备日新月异,这就需要我们音像制作人员经
常学习专业知识,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本企业的科研生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润兰,《数字化电视制作》,人民邮电出版社
[2]梁小山,《电视节目制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听力技能;氛围;兴趣
众所周知,英语对我们的人生起到了重大影响,不管找工作还是出国学习我们如今的世界都必须用到英语,它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英语包括听和说,他们是必补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听就没有说,以下是我如何教大家把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提高上去的方法。
一、创造听力氛围
语言的学习是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过程。所以创造好的听力氛围尤为重要。如何才能创造好的听力氛围呢?首先,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课,从复习热身到作业布置,每个环节都坚持用英语进行交流,给学生创造一个英语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习惯,通过每节课的锻炼,使学生们的听力水平不断提高。当然在授课过程中有必要加入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单词或句子的含义,降低理解难度,帮助学生解除为难情绪。其次,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如果时间允许,每堂课给学生留出课本剧表演的时间。通过模拟生活中的情境,理解知识,巩固知识,从而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多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产生意境。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一的听力练习是相对枯燥的,所以培养兴趣尤为重要。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而有兴致进行听力练习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在我的教学中我采用过以下一些方法进行听力练习。
(一)游戏教学
在课堂中我经常做一些游戏活动锻炼学生的听音能力。由练习单词到练习短语再到练习句子。由浅入深,分层次逐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经常进行单词分类游戏,我先说出一个单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组一组地说出它的同类词,最后哪组学生说的同类词最多,哪组获胜。apple,banana,grape...在中高年级我会做一些短语和句子的接龙游戏,后面学生除了重复前面学生所说的句子外,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范文还要自己造个句子。最后看哪组学生能坚持说到最后。I am a boy./I am a boy.I like blue./I am a boy.I like blue.I like to draw pictures...这些游戏活动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音辨别力和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二)配音表演
我曾经读过有关“模仿性朗读对听力具有促进作用”这样的文章。从文中我了解到语音基础对听力影响很大,语音基础好的学生无论理解听力材料还是进行真实交际都好于语音差的同学。因为在语言交际中存在连续、失去爆破、增音、音的同化、缩写读音、语音语调及英音与美音的区别等。我最常用到的方法就是配音表演。我会给学生一段简短的片段,让几个学生一起练习,每人配一个角色。提示学生要模仿里面的语音语调。然后每组分别进行展示,看哪组配的最好。一起分析哪组哪句话配的有问题,应该如何去说。最后让学生听原始录音,感受里面的意境。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技能,培养学生英语的思维。
三、渗透听力技巧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这需要一个长期而坚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听力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面对考试。那么都有哪些听力技巧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最常渗透给学生的听力技巧有。
(一)提前阅读
在进行听力考试的时候,学生要面对巨大的时间压力!因为无论听懂还是听不懂,难还是简单,学生都只有同样的时间!只有一次机会!所以提前阅读尤为关键。在听每个问题之前,先抓紧时间阅读四个选择答案。听到第一个问题后,就迅速选择答案,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标记答案。这时学生就可以用剩余的或节省出来的时间去阅读下一个问题的选择答案。这样坚持去做,就能训练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快速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二)泛听和精听相结合
在听力训练中,既要能准确无误地听出某些重要的信息,又要兼把握大意,这就必须将精听与泛听结合起来。在精听时,要首先熟悉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对难句可以反复听,精听遍数不限,直到完全听懂为止;而泛听则首先着眼于量大,只求掌握大意,不必了解每个细节,一般不要超过三遍否则就失去了泛听的意义。这两种训练哪一种也不应偏废。在考试中,学生在做最后一道大题时就可以采用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题目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的去精听而其它就可以泛听。
(三)猜测话题
篇10
关键词:习惯;听;说;读;写;译
一、良好习惯的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谈,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老师的工作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中提倡“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实际上就是说让学习行为成为学生的生活部分,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从他们刚接触英语时就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并让良好习惯来陪伴孩子们终生。
有媒体采访很多的高考状元,让他们介绍经验,分享他们的英语学习方法。状元们都说到了一点:“习惯比智商重要。”无论是背诵英语单词和课文,还是听英文,还是写英语作业,都在一份计划和坚持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听、说、读、写和译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写和译是表达的技能。这几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好基础。因此,学好英语必须从这几个方面来注意和培养。
1.培养听的习惯
一方面课堂上老师尽量用英语上课,给学生创造出英语的学习氛围;同学回答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用教材上的听力材料训练;另一方面我们常建议学生多听英语节目,现在有很多媒体资源就有英语节目,如每日学英语,英语趣配音,尽量模仿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
2.培养说的习惯
李阳老师说:“管它说好说坏,疯狂地说!只有这样才能越说越好!”事实上学生张嘴的次数越多,他所出现的错误会越少。利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让学生大胆地说英语。比如作英语报告,讲英语小故事、小笑话等。拓展英语学习小组,英语角活动,创设情境鼓励大家进行不同话题的英语口语练习。我鼓励学生看英语趣配音为电影配音。
3.培养读的习惯
一是我们要求学生坚持大声的朗读所学的教材,每天不少于半小时。二是介绍阅读方法,比如PQ4R学习法。PQ4R分别代表预览(Preview),设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三是我给同学们推荐同步英语读物。比如天天乐学官微的英文绘本。不同题材的文章,不同文化习俗的文章都可以读。鼓励他们“跳读”,要敢于跳过目前的水平去阅读更高一个档次的文章,让阅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所学的词汇、语法等在阅读中得到强化,加快“语感”的形成。
4.培养写的习惯
一是坚持规范的书写,入门之初就严格地用四线三格规范学生的书写,养成卷面整洁、流畅、美观的书写习惯。二是把学过的字词尽快地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中学。刚开始时可以是一两句话,重在基本句型的正确运用,如:看图写句子,或是介绍身边人和物,或是造句,然后可以逐步增加字数。总之让学生抓住每个写作的机会锻炼自己。写让学生尽快地体会和享受学到的知识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成功体验紧紧跟上。
5.培养译的习惯
现在的英语考试不会是只单纯地考语法,基本上都是创设了一个情景,在情景中考查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发现目前的选拔考试中无论是选择题部分,还是非选择题部分,归根到底还是翻译题,跟“译”的技巧训练有关。因为译是读和写的结合,翻译对了,理解对了,做题也就对了。译的关键在于实践,所以我们对译的训练也是越快越好。在学生能读能写的时候,在学生理解了句型和课文之后,传统的翻译法也就粉墨登场了,我们就开始让学生进行英汉的互译训练了。
良好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反复,需要坚持,需要鼓励。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所以,我也愿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引导学生从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他们将会有从“习惯银行”取之不尽的“利息”可终身享用。
参考文献:
[1]李阳.我疯狂 我成功[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03.
[2]陈大伟.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