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数字化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管理数字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管理数字化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字化管理;体检结果;后勤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服务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诸多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高校后勤制度、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现代大学生体质下的高校后勤等方面。但是,大学制度改革下高校师生健康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的总称。数字化管理和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集成性、系统性等[1]。目前,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较多,涉及档案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校园网络系统等。本文将以数字化管理为起点,分析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师生健康中的运用及作用,现综述如下。

一、后勤数字化管理基本概念

后勤数字化管理是利用数字技术使后勤管理实现现代化,利用数字技术选择后勤企业发展战略,大大拓宽了选择范围,实现选择的最优化。后勤数字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运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后勤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实现后勤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后勤数字化管理的独特性[2]。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则是运用现代技术动态的掌握或了解全校师生的健康状况,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服务于师生问题,它能建立独特的价值理念,发挥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动态了解全新的师生健康情况,促进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运用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动态了解师生健康状况,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更加有利于高校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促进师生健康。

(一)高校医院

高校医院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对高校师生的健康体检、健康分层、健康评估以及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支持。根据高校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内容将其分为教职工和学生健康数据管理两部分。教职工健康数据主要采集学校定期组织的健康体检结果,并与往年结果进行比较,实现不同教职工健康情况进行分层和跟踪管理。而大学生健康数据主要通过入学健康体检和学期体质测试获取,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不同大学生体质和身体状况进行健康信息咨询和教育[3]。

(二)高校体育教师

高校体育教师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能够改善师生健康状况。高校体育教师能根据学校师生健康管理情况加强学生健康干预,如:运动技能培训、运动方案的制定、健康咨询等。学校定期组织体育老师对师生的运动状况进行测评,为制定相应的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形成高校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库[4]。同时,高效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监督、制定运动方案的实施,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科学化。

(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均配备心理咨询中心,它对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中心能够针对高校师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评估、心理调查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加强其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的方法对高校师生心理状况、情绪、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等进行测评,建立心理测量、心理调查等相关信息,保证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信息能全面、连续、动态并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定期、不定期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普查。

三、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提高师生健康水平,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保证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整合资源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对全校师生健康的动态了解,根据师生身体状况加强健康锻炼。为了进一步提高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效果,学校应该将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功效。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属于后勤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学校医院、学校体育院系以及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整合,以充分利用健康监测、评估等相关资源,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5]。

(二)提高对师生健康服务的功能

师生健康数字化平台在高校教职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数据的采集,建立相应的电子健康档案,根据师生实际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同时,高校后勤部通过对师生进行动态监督,能为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满足高校后勤管理的基本要求,满足体育、医学预防保健、心理指导,对师生健康指导、健康信息等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完善的保障,为社会健康管理方面输送专门人才[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能够满足后勤管理的基本需要,动态了解全校实施的健康体检状况,将高校内有关健康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大学生、教职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功能,对师生的健身进行科学的指导,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研究所.美国将发展大数据提升到战略层面[N].中国电子报,2012-07-17(3):90-93.

[2]王武海.高校供暖能源浪费问题与管理节能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2011,24(4):28-30.

[3]范,姜群瑛.现代大学制度: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新视野[J].中国高教研究,2013,18(9):90-93.

[4]闫冰.深化后勤改革为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提供可靠保障———郑州大学后勤改革纪实[J].高校后勤研究,2014,76(2):8-11.

[5]吴悦.后勤集团发展战略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4,38(2):14-16.

篇2

1疗养院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疗养工作的科学性认识不足主要是思想观念存在偏差,缺乏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疗养工作科学发展的创新意识。

1.2硬件设备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网络架构简单,计算机配置档次低,网络布线只限于满足当前要求,缺乏总体考虑,无法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1.3软件系统功能单一近年来,疗养院业务功能不断拓展,已经由单一疗养,逐渐发展到疗养、体检、康复、健康管理和治疗等多个方面,“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疗养院快速发展的需要,更达不到数字化疗养院建设的要求,需要抓紧时间完成系统的全面升级和功能的拓展。

1.4医疗设备数字化程度不高从疗养院实际情况看,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缓慢,品种单一,陈旧老化,数量不足。许多设备没有数字化功能或没有数字化接口。一些疗养院高新体检和康复诊疗设备几乎是空白。

1.5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缺乏多数疗养院信息科编制十分有限,部分疗养院信息科没有工程技术职称编制,甚至是由其他专业的人员担任信息科主任,个别疗养院还存在缺编现象。

2 疗养院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建立完整的数字化疗养院模型由于对疗养院数字化认识的不同,使得数字化疗养院的定义和规范也难以趋同。因此,必须建立完整的数字化模型,统一认识和标准,才能自上而下完成数字化总体规划和建设。在进行总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的合理性和计划的可行性。模型要通过业务运行、知识管理、决策支持、信息服务等角度对数字化疗养院的组成系统进行定义,形成以基础业务系统为支撑、电子疗案系统为核心、系统集成平台为纽带,科研、管理、区域合作等为其服务外延、信息安全与支撑系统为保障的科学管理体系。

2.2建设规范的系统集成平台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覆盖疗养院所有业务流程的系统:①要在“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优化疗养流程,完善各项业务功能,利用计算机和数字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语音、图像、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阅读、复制、处理、检索和传输。②要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将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全成本核算管理、后勤保障作为平台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丰富内涵,最终完成管理和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做到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网络化。

2.3提供信息安全与支撑系统建设与整个数字化进程相匹配的安全与支撑环境,要有防黑客、防病毒等安全设施和设备,还要建立安全的数据备份体系,建立安全认证机制与权限管理,保证系统的安全畅通。

2.4超前的区域疗养信息协同机制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流程与管理模式,融入信息社会,打破地域性限制,要考虑疗养院与医院,疗养院与部队,疗养院与地方等信息的协同与关联,树立“大卫生”的理念,系统开发时要考虑融入国家、军队卫生信息管理体系,真正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顺畅。

3疗养院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虽然在疗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我们也看到了疗养院的优势与机遇所在:①疗养院信息化建设中没有“烟囱林立”的现象,可以较好地进行顶层设计,避免了“信息孤岛”出现。②疗养院信息化建设可以借鉴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的经验,避免其曾出现过的问题,少走弯路,可避免重复性投资和资金的浪费。③目前计算机设备价格低廉,技术成熟,可以采用先进的设备在高的起点上进行信息化建设。

3.1提供以疗养、体检、康复为核心的疗养院基础信息疗养院基础信息系统反映的是疗养院三大核心业务工作,即疗养、体检和康复。系统的建设要为实现疗养过程全面信息化提供最基础的应用系统,为各类业务信息数据融合提供标准的数据存储交换平台,为各类辅助系统提供完备的集成平台。基础信息系统应具有通用性、可扩展性、开放性。该系统建设应包括与三大业务基础信息点的数据采集、传输、整理、分析有关的信息系统。

3.2提供以构建一体化电子疗案为核心的各种辅助信息将各种现代通信技术如PDA、自动化设备、数字化设备、无线网络融入到疗养院数字化建设中,围绕电子疗案展开医学影像、检验、心电图等辅助信息系统的建设,打破科室之间的界限,改变疗养、体检、康复相关数据分散而孤立的现状,实现电子疗案信息一体化。

3.3提供以科学管理为核心的决策支持该系统是建立在各类数据有机融合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疗养信息数据仓库,不断融入最新管理理念,逐步建立疗养院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疗养信息的全程监控、全面评价。同时要完善管理功能,建立包括全成本核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教研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体系。

3.4提供以高质量为核心的疗养服务将疗养业务流程与专业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借助信息服务网站、电子触摸屏、一卡通等手段,体现以疗养员为本的理念,实现疗养院整体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人性化。从健康服务的角度出发建立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健康档案管理、健康评估管理、健康规划管理等多种功能,把疗养院建设成为服务优质、运营高效的现代化疗养院。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97-303.

篇3

关键词: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

房产档案极具实用价值和保存价值,不仅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而且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在信息时代下,房产档案管理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以此提高房产档案安全性,满足社会服务需求。但我国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进程,提升房产档案服务水平。

一、国内外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形势

1.国外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形势

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合,促使世界档案管理朝着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美国无疑是走在前列的国家,其普遍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以三项基础性文件纲要为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提供了依据,并借助nail实现了房产档案信息的网上查询、检索和利用,同时利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优势使房产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而紧随其后的英国也不甘落后,通过推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元数据标准》、《鉴定和保护指南》等规定切实为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制定标准,并辅以合理规划和技术支持,促使房产档案管理事业健康发展。总之,国外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形势良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国内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形势

相比之下,我国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由于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经验,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虽然部分地区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问题依旧层出不穷,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标准的构建,此外还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数字化管理意识不高、缺乏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房产档案信息不完整、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忽视档案信息安全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建设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吸收和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立足国情,解决现实问题,促进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健康发展。

二、提高我国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的策略探讨

1.强化数字化管理意识,合理规划数字化建设

实现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房产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其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必要途径,因此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立足于工作要求、社会需求和时展趋势,提高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认知,正确认识其价值和意义,为后续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在规划阶段,应综合考虑部门历史遗留档案的庞大库存和新增的房产档案,然后对其发展作出合理规划,值得注意的是既应高瞻远瞩构建长远规划,又要立足当下完善近期计划,如针对新增档案,应在不影响登记发证等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可在发证后和实物归档前期间实施建档操作;针对库存档案,为尽快彰显数字化档案库的利用价值,可首先对当前有效、利用率高的房产资料进行建档,然后处理剩余档案库存等。

2.规范档案信息,完善数字化管理标准

规范房产档案信息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因此在建立档案信息时,应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具体应涉及产权来源、姓名、身份证、房产类型、证号和面积、使用期限、界定位置图、产权变更的时间、形式、证明等各项房产信息,而且字迹要清晰,排序应规范,图像、数据等准确无误,以此保证房产权属真实、可靠、合法。我国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套针对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其标准应基于利用价值、安全保密等因素进行设置,如明确数字化管理的对象;就纸质、图像、声像等不同的档案载体的文件命名、存储格式和类型、分辨率等予以统一规定,特别是要明确、详细划分数据库的建立标准;针对整理卷宗、目录建库、扫描数据、处理数据、筛选分类、存储信息、检索和利用信息等流程和操作标准加以规范;网络设置、系统安全设置等都应予以明确,以此指导各地房产数字化建设有序开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房产档案管理绩效。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化管理提供基

保障

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和自身实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化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应以《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规范》为依据,配备标准机房,并保证机房的配供电、综合布线、消防安全、温湿度、防雷、防潮、防尘等条件符合相关要求;配备必要的信息采集设备,如高性能的扫描仪等;在选择基础设备时,应兼顾其实用性和可扩展性,要立足于日常工作量、信息管理系统、房地产业发展趋势等进行设备采购,在选用系统软件时,应注意系统的兼容性、接口的规范性、资源的共享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尽量对其加以规范和统一,并根据实际需要对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进行升级换代,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为提高数字化管理利用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4.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一方面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尤其是保密意识,严禁其擅自抄录、外泄、利用、销毁涉密档案,督促其严于律己,忠于职守;提高其业务水准,督促其及时更新理论内容,熟悉房产电子档案的特征和管理规范,掌握更多的现代管理技能和计算机技术,激发其创新潜力。同时还应完善管理制度,包括培训、考核、奖惩等制度,以此约束和激励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应制定严格的安全体系,明确工作细节,如分离工作与休息区,严禁私人物品的带入和工作物品的带出等,并实行责任到人制;根据档案的机密程度划分等级和分类存档,并设置访问和使用权限等,针对机密性较强的信息,应利用技术手段检测其有无潜在威胁;应充分利用防火墙、安全软件、自主设计等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保证房产档案安全、完整。

结束语:

总之,数字化管理必然是房产档案事业发展的主流,我们只有把握机遇,敢于挑战,着力构建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规范,为其提供完善的基础保障,方能实现数字化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从而推动房产档案管理事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菊.浅谈房产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应用[j].科技视界,2012(07).

[2] 闫冬.浅析房产档案数字化中的潜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3(15).

篇4

【关键词】区民小区 数字化 社区构建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技术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近年来“数字化社区”构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对于“数字化社区”建设已经处在计划阶段,而有的城市已经开展了“数字化社区”的实验工程,可见,“数字化社区”构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构建数字化社区的主要目的

要想真正了解“数字化社区”的构建目的就要首先了解“数字化社区”的概念,“数字化社区”的含义是由“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引申而来的。“数字城市”一般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通过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全球定位技术对城市的设施建设进行实时的动态采集、动态监测的信息技术。是一种具有分辨率高、检测范围广、跨时空的综合技术系统。其建设的意义在于能够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的规划建设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数字化社区”是指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社区的资源进行整合,在社区范围内在政府、物业机构、以及物业服务、居民和各种中介组织间构建互相交流服务的网络平台。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基础设施基本要素中的重要要素。而数字化以及城市化的构建目的也必须是统一的,就要对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使社区规划逐渐趋于数字化,对社区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要把数字化社区做为一种服务手段,为促进社区高效发展以及制度化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二、数字化社区的功能和需求状况分析

数字化的社区建设综合服务网络具有行政管理、信息采集、便民利民信息的服务功能,能够为居民提供相关的法律、气象状况、医疗设施、教育培训、旅游、家政、娱乐等的一系列服务。能够不断的对各级的政府电子政务、网上的办事服务以及社区的公共服务进行推进。对重点的政务信息、就业咨询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社区保障、失业救助服务等服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结合当下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断的推进社区法律服务、家政服务以及文化教育等的信息资源开发。

在数字化社区建设过程中,信息源的建设是主要任务,通过对数字化社区的相关功能的分析,要对数字化社区需要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并可作为数字化社区的基本需求。

(1)提供便民利民的公共信息服务。在对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过程中,一定要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可以通过线电话、因特网网站、社区呼叫系统等多种方式,对社区信息服务网络进行构建,以使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得以满足。

(2)对于特困居民以及失业居民的信息数据。开展社区就业活动,为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服务。提高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社区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3)退休人员的信息数据处理。在社区的数字化构建过程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社区管理人员要配合社会保险部门做好养老金的发放和领取工作,能够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

(4)社区的文化建设。在社区建设文化体育场所是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用数字化的技术能够对社区的文化建设进行实时的监控并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服务,还可以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让社区的居民能够在活动中提高知识水平。

(5)对于疾病的预防信息。做好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对一般的常见病的诊疗预防方法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对居民疾病信息的收集可以使社区的居民健康得以保证。

(6)外来人口信息。对于小区的人口流动过大,加强人员的管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外来人员的信息一定要进行准确的核对,并做好登记工作,是促进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

社区治安信息。社区的治安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是切实保障居民安全的必要手段,在社区数字化构建过程中,要对全社区治安防控网络进行有效的建立,积极推广运用各种先进的安保技术,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措施能够有效的对社区居民的安全进行保护。

三、数字化社区的构建框架

(1)对于社区综合平台的构建。社区的综合平台是一种信息平台,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络构建的,服务的对象是社区的居民。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些便民服务、慈善捐赠服务、助残救困服务、司法援助等公益服务进行有机组合和有效管理。这种平台可以通过社区便民服务网站,以及社区居民的求助热线和智能呼叫系统进行构建。

(2)社区的综合化管理系统构建。社区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按照社区地理信息以及人口信息,对涉及社区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社区组织、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的应用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利用。这种综合的管理系统适用于设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管理人员。还要根据需要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房产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使数据信息能够更加的实时、在线、使社区管理和决策更加准确规范。

(3)智能管理系统。智能管理系统是以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将居住区的公共场所、视频信息、住宅安保信息、住宅内部事故报警信息、以及火灾报警信息等统一到社区智能管理系统上,以使社区居民的安全得以保障。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居民小区数字化社区构建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表现了信息技术对于小区各项建设都带来了便利的服务,极大了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使社区管理更加的科学、高效,有效的体现了构建社区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篇5

关键词:内涵;作用;优点 ;举措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内涵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指将传统的以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为存贮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和录像文件,对图片文件可以通过文字识别等技术达到相配于每张图片的科学手段,再运用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和索引字段存贮于光盘库、磁带库等各种大容量的存贮介质上,并可通过各种方便的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可以到局域网、广域网、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网络的新兴档案管理技术。它是一个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高度有序的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中心,以高速宽带通信网络为技术设施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管理。

2、电力系统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作用

1)电力系统运用档案数字化,可以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信息支持。运用档案数字化进行电力系统的档案管理,可以形成有效的电子文件,尤其是涉及重大项目投资、企业重大人动调整、机构重大变革等事宜,可以及时通过档案数字化平台进行公布,从而真正将企业民主管理落实到位,增加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度,使广大职工对企业的各项工作熟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数字化的档案可以方便员工从网络上学习下载资料,开拓了新的学习工作途径,强化了职工的学习观念和意识,有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电力系统运用档案数字化 ,可以把新时期电力档案管理工作推向新高度。长期以来应用的纸质档案保管起来比较复杂,极易受到保存条件的制约,发生受潮、墨迹字迹不清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的档案资料的保存利用。而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完备、运行稳定,不受保存条件的制约,改变了纸质档案工作劳动量大、保管不方便的弊病,实现了档案资料的规范有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档案利用效率和档案的共享水平。

3)电力系统运用档案数字化 ,可以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开辟崭新途径。数字化档案将企业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收集、集中管理,建立起方便查阅的数据资料库。这样一来,企业的广大职工不仅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到本企业的档案资料,还可以查询学习相关兄弟单位的文件资料,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标。

3、电力系统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点

1)节省存储空间,信息管理数字化

利用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可以将纸质档案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内部,这就可以避免大量的纸质档案资料的堆积,转化成数字形式存储于计算机内的档案信息,不会因为长时间存放及翻阅而损坏或丢失。同时采用先进数字化存储技术方案,具有通用性强、安全性高、标准化程度高、可视性强、支持计算机联网查询和实时浏览等特点。

2)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

档案信息数字化后,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计算机及网络的功能,将档案信息成果通过网络发送给各级领导及各个部门,可以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同时通过网络互联和馆际互借来建设虚拟资源,实现档案馆馆际互借和文档服务,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缩短档案查找时间,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档案信息数字化后,能迅速的通过相关字段查找所需的档案信息材料,大大缩短档案的查找时间。可以使利用者运用超文本及多媒体技术进行智能化检索,检索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广,同时还可采用电子加密技术对档案进行机密处理。

4)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档案信息数字化后,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不再是目录的打字员和档案的保管员,可以更好的从事档案的收集工作和档案的编研工作,极大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5)缩短信息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手工档案信息加工通过选题、选材、编辑、出版这一流程来实现,从文件资料形成到二次档案信息的出版时间长,造成信息过时,导致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受到严重影响。档案信息数字化。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速出版二次档案信息,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4、电力系统运用档案数字化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举措

1)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首先,要明确专人负责档案数字化工作,对电气企业内部的各科室、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整理档案资料,由公司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收集归档,经过整合完善,将分散的档案资料归类整理,提交企业档案室保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专人专责,防止拖尾扯皮,全面提高数字化档案工作效率。其次,要指定一名技术水平高的人员作为企业的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负责做好在线文档归类整理工作,建立起专门的电子数据库,为企业领导和员工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要对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拷贝,以免计算机操作失误造成文件丢失。再次,要建立严格的文件登记管理制度。企业档案室负责人作为文件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实行严格的文件登记制度,对公司所有的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负责监督指导各单位、科室负责人员及时归档电子文件,每年底对电子文件光盘进行检验,及时归档登记封存,为以后随时调阅做好充分的准备。

2)要进一步做好数字化档案保密工作

当前,档案数字化工作者的保密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电力档案数字化的方式主要是扫描和制作电子文档,这两种形式极易发生泄密。因为扫描时要逐页进行,还要进行转变格式、压缩文件等操作,可以说这个过程复杂繁琐。很多企业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时,都把这些工作外包出去,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泄密事件的发生概率。所以,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档案人员亲自操作,特别是一些重要人事档案,档案专门人员务必提高自身的保密意识。同时,档案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确保数字化档案建设是一项保密性强的综合工程,必须根据新时期的网络特点,采取信息加密、备份、防火墙等高效的保密措施,防止数字化信息在网络上传播,通过数字化档案的保密建设,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档案信息服务。

3)要进一步强化数字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诚然,电力系统档案数字化工作投入高,科技水平含量高,这项工作需要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人员来承担,档案数字化工作人员要学会管理,善于管理,同时要熟悉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信息知识。目前,档案数字化工作者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一要求,人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知识层面比较狭窄,这也成为在制约数字化档案工作的重要。

篇6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馆;建设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电子文件也随之应运而生,档案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以档案实体和数字化信息共同保管的双重模式转变,这就要求研究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数字档案管理方案,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管理中的作用。因此,数字化档案馆建设迫在眉睫,也是顺应潮流、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

一、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紧迫性

1.1 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各级档案馆应把数字化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档案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本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数字化档案将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传统载体的档案相比,数字化档案的最大特点是能够通过网络迅速流动,彻底改变档案的利用方式,冲破档案利用的限制,促使档案管理从档案的保管、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信息服务职能转变。只有实现数字化档案,才能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1.2 形势发展的需求

各行各业竞相“触网”,无纸化、办公自动化逐步兴起,网络化、电子商务层出不穷,人们将开始享受数字化带来的快捷和便利,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一,档案馆馆藏有数百万卷档案资料,数千万件档案,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就是对档案资源的浪费。所以,各级档案馆首先要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

1.3 档案利用的需求

数字化档案的基本原则是使档案信息资源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满足对档案利用的需求。数字化档案是新型文件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数字技术的应用完善并发展了档案馆的职能,妥善解决了各种档案原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使珍贵的档案原件能够保存得更加长久。数字档案检索系统方便、快捷,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利用要求,而且,利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随时、随地实现档案的异地查找。数字档案馆能够向利用者提供更加专指、更具特色的档案咨询服务,改变档案馆信息“孤岛”的形象,改善档案服务的落后面貌。

二、数字化档案馆的特征

2.1 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

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是指通过计算机,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将各种传统介质的档案资料转化为新型载体承载的二进制数字信息存储起来,它是数字化档案馆的基础,也是数字化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最大、最根本的区别。数字化档案馆将经过数字化后的信息采用数字的方式进行处理,并通过网络传输,形成了一个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库,用户可以在网上通过声音、数据以及图形、图像来获取所需要的

信息。

2.2 空间虚拟化

数字化档案馆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其资源和服务不再仅仅是原来物理意义上的馆藏资源,而是一个连接网络上所有信息资源的网络传递系统。由于这种虚拟性,数字化档案馆的发展不再受制于物理空间,它所采编、收藏的档案信息数量将没有空间的制约,可利用网络交流与信息,对档案信息进行远程存取及提供利用,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查询、检索和获取档案信息。

2.3 信息资源共享化

数字化档案馆的最大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突破用户对档案信息利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档案馆互联,形成巨大的信息空间。

三、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途径

3.1 统一布局、合理规划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成为档案事业宏观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需要进行全局性的规划。可以考虑以档案社会化、信息化利用为导向,积极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手段,逐步建立以中央级档案馆为核心,省市级综合档案馆为基础,连接全国各地各类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网,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网上服务。数字化档案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要统一布局、合理规划并加强馆际合作,避免数字化信息的重复建设,保证数字化档案馆健康有序地发展。

3.2 数字化档案加工的基本原则

各个馆藏机构根据保管和利用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对传统载体档案实施数字化。数字化加工的原则:一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档案的数字化,必须符合国家档案开放规定以及有关规定。二是价值性原则。属于归档范围且应永久或长期保存的、利用价值高的档案可列入数字化加工的范围。三是系统性原则。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和利用,应进行全面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四是优先性原则。应确定档案数字化的顺序。宜根据实际情况,优先处理重要的、开放的、利用率高的、需要抢救的档案。比如河南油田档案馆,先期对管理类档案的永久和长期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永久和长期档案里面有任职、职称和机构沿革,这些档案利用率较高。五是安全性原则。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避免或减少对档案实体的破坏,最大程度地维持档案的原貌。应加强安全保密管理,防止或不开放的档案信息泄露,确保档案实体和数字信息的安全。

3.3 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

人才队伍建设是数字化档案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数字化档案馆所需要的人才,除具有传统的档案及其相关的管理知识外,还要掌握新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具有信息处理、分析和利用能力以及一定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各级档案馆要采用各种措施,多途径、多形式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数字化档案馆的导航员、协调员、管理员和咨询员。

参考文献

[1]焦新亭,吕海民等.中国石化档案管理[M].中国石化出版社,2013年:195-197.

[2]李红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管理[J].《档案管理》,2013年第2期:54-55.

篇7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多媒体信息

数字图书馆在本质上就是一个集数据库应用平台、信息资源电子商务平台与资源数字化加工服务平台于一体的巨大数据仓库,以互联网为平台,面向高校内部广大师生和外部互联网用户提供基于内容的服务。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数字图书馆应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以宽带高速网络为传输通道,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及时的传递给用户。

一、数字化图书馆特征和优势

数字化图书馆最主要的特征和优势在于它的网络虚拟性。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图书馆使读者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可以在最短时间传递大量信息。它以虚拟的互联网络为根基,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存储文字、图片,还可以收集原生态语音、影像、软件等,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支持的数字信息系统对其进行处理、传输。因此,数字化图书馆具有传统图书馆难以达到的多种优势特征。

其一,从图书馆蕴藏信息角度来说,数字化图书馆具有小空间储藏无限信息的特点。数字化图书馆主要是运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存储技术将各种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转化戍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展现给读者的是电子文献或电子视频音像等。因此,小小的电子芯片就能存储数以千亿书刊所承载的信息,一台专业的电子计算机就替代了传统的高楼大厦,现代的高科技让传统图书馆在此望尘莫及。

其二,在管理上,数字化图书馆具有高智能全自动化的特点。只要设计出合理的程序,各种繁杂的信息就能自动分门别类地存入计算机,无需人工逐一鉴别书籍再分门别类地运输上架。高科技的数字化图书馆将传统图书馆繁琐的人工劳动型管理转变为高智能的技术型管理,而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也转移到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信息资源开发等,更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全面化和优质化。

其三,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读者功能上,数字化图书馆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也使读者查阅信息程序自动化,更加方便快捷。操作上的微机化自动化使读者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输入关键字词就能立刻获得所有存储中的相关信息,将传统图书馆那繁杂的检查借阅证,查找书刊、办理借阅手续等一系列程序全部省略,进入数字化图书馆后,分秒间就能获得大量所需要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自动化的数字化图书馆,通过网络就能够自动呈现在读者面前,能够让读者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查阅信息。

二、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数字化图书馆的智能化自动化是当代科技信息技术社会发展的必然成果,也是传统图书馆转型的必然趋势,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推进当前社会精神文明和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首先,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促进当前高校教育和科研技术发展的必要途径。各个高校师生和科研院所人员是使用图书馆的主要人群。加快完善数字化图书馆在各个高校的建设,有利干各高校学生更加方便快捷地汲取知识营养,而通过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系统,也能更好地掌握教师、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程度和满意程度,及时了解图书馆建设中的不足和馆内信息 资源的共享情况,更好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在科研院所的建设则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科技的发展,科研人员往往在短时间内需要掌握在某一专业的国内乃至世界范围所有相关信息,以便作全面的分析研究,传统的图书馆早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现代化的数字化图书馆则可在分秒间显示上千条相关信息。

其次,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要求。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突飞猛进,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而网络给了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很多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越发感到继续学习的迫切性,而忙碌的工作,使他们无暇专门去传统图书馆充电,因此,数字化图书馆给了他们最大的方便,在办公之余,在家休闲之时,都可以打开电脑,查阅他们最需要的新信息新知识。

其三,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国内国际信息交流的必要手段。图书馆作为储存信息资源的载体,数字化的图书馆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跨区域之间的限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各地区的信息资源网络到一起,为人类各地文化搭上了无形的桥梁,为图书馆文化国际化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尽快与世界文化的高度接轨和交流。

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

现代化的数字化图书馆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阅读形式的改变,更多地是适应了现代科技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然而,在很多地区乃至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应用并没有普及,在运用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很多数字化图书馆系统不健全,需要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建设技术。因此,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自动化系统,建立独立的资源服务器,提供比较方便易找的网络地址,并作好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及时维护、升级、改造等,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时代,才能使广大读者更好地运用现代数字化图书馆。

其次,有些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更新慢,甚至与传统图书馆相脱节。传统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存储过程中依然是一种主要的形式,数字化的图书馆基本上都是以实体的传统图书馆作为能源载体的,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开创除了要加强自身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建设,更要注重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的结合,将二者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为读者服务。因此,加强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更新,及时收录各种新出版书籍,补齐传统图书馆已经有的资料,使数字化图书馆更加健全,才能使广大读者更充分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再次,严格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收录和检查,杜绝版权问题和虚假信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数据信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复制和修改,由此带来大量版权纠纷,也导致虚假信息的传播。协调好版权者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种信息及作品版权问题有待出版界和图书馆电子信息收集部等各个相关部门的共同合作解决。数字化图书馆作为信息的源泉,把握好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也十分重要。这需要工作人员在收录时候严格把关,这样才能使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总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数字化图书馆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完善,提高数字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把好图书馆信息和服务质量关,才能更快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图书馆在新时代的巨大作用,推进我国新信息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数字化 图书馆管理 体系构建

1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内涵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实质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载体的数据信息资源,以电子流方式进行数字化存储,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海量信息资源[1]。近年来,在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从以纸介质文献信息的存储与交流为主,转变为以互联网传输方式为主,用大型服务器群作为存储设备,主要提供数字信息,从而形成一个以提供多样化介质文献信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平台。近年来,我国图书馆正在加速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的图书馆的特点是拥有海量的数字化信息并且通过多方合作共享数字资源从而扩大馆藏信息量。

2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着眼点,要重点提升图书馆综合信息的快速供给能力,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统筹协调、和谐健康发展。构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标准化原则。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所采用的软件结构、数据架构、数据库接口都应标准化,以利于后续的系统扩展工作。

(2)共享原则。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是通过多方合作,共同搭建资源共享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信息的作用。

(3)特色原则。各图书馆要在坚持原有专业特设的基础上,安排专业人员对相关的专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建成有自我特设的综合信息平台。

(4)知识产权保护原则。在数据资源获取更加便利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注重保护相关知识产权,预防并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3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

3.1体系技术架构标准化

系统设计的目标在于建立一个信息安全、技术成熟、操作方便、部署便捷、而且容易扩展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在该系统中,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只需要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互联网登陆管理平台,从而进行权限管理、用户管理、论坛管理、主页维护等各项管理工作。系统中,资源管理、数据管理模块都是标准的数据模块接口,以方便与其他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以及新购的数据库与系统进行对接。按照既定的执行标准架构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让各图书馆数据增删和数据共享变得更为简便。

3.2现有馆藏资料数字化

图书馆将原有印刷文献、视听资料和缩微文献都能再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并将其放在网上让用户使用,这种数字化资源共享不但方便快捷,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珍贵的原版纸质图书,此外,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还可以突破图书馆藏书数量的限制,从而实现同时将同一电子版本资料给多个用户使用。在馆藏资料数字化的过程中,本馆所特有的馆藏资料应该自行数字化,从而保有本馆的缘由特色;此外,馆藏的其他资料在数字化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方合作,资源共享,建成一个有特色又相互综合的全方位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3.3增强组织管理

数字化文献的各项工序之间是互相交叉、相互渗透的,因而许多传统机构就需要进行合并或者取消。个体的数字图书馆则可由数字化文献提供部门、建设部门、组织部门、系统维护部门等部门组成。数字图书馆要统筹安排,加强组织管理,才能良好有序运行。

(1)数字化文献建设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第一,把传统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从印刷品转变成数字化资料,然后将其放入网络环境,从而实现数字化馆藏;第二,将对文献信息加以发掘、选择、组织、加工以及提供服务的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用于网络信息资源H包括互联网上的海量相关信息资源以及出版商通过网络渠道发行的电子书刊I,从而使这些资源变成本图书馆的虚拟馆藏。

(2)数字化文献组织部门主要负责对现实馆藏以及虚拟馆藏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

(3)系统维护部门则主要负责数字化文献资料的备份,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并且维护系统的安全。数字化文献资料的大规模存储与长期保存是威胁数字图书馆长期存在的定时炸弹,是制约这种新型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日常的资料备份工作,拥有一个安全性高并且环境良好的资料备份保存室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4)数字化文献提供部门是组成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主要负责用户的培训、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电子阅览室等工作。

3.4注重版权保护

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条件下,信息资源的获取更为便捷,但是,版权保护问题却随之而来。获取数据的固有格式的设定是一种传统的版权保护方式,如把文献格式设置为pdf、nh等,从而给复制造成一定的困难。此外新兴的数字水印和数字证书技术,可以更为全面地保护数据资源信息的版权,更为有效地确保数据资源得到合法使用。

4结语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管理技术的全面数字化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而传统的手工检索则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这种新兴的搜索手段更为方便快捷地满足自己多方面的信息需求。数字化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将给各层次的有着不同信息需求的人们提供不可预料的便捷服务。

参考文献:

[1]沈姝.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研究 [J].图书馆学刊,2012(03):79-80.

[2]马晓岩.浅析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J].群文天地,2011(13):37-38.

篇9

1 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最早来源于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于1990年主持的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载体,整合教师办公、校务管理、教学教研、后勤服务和生活娱乐等各项信息为一体的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使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极大延展。数字化校园利用应用系统的密切协作,使各项信息资源得以优化利用。数字化校园由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平台、数据平台、应用系统集成平台及全校的各类应用系统(校园一卡通、图书馆等)等组成。其中,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平台保障网络信息利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数据平台促进了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有效传输和充分共享;应用系统集成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能将使用者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并连接到网络应用系统,为使用者提供多项便捷的数字化服务。

2 数字化校园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在技术层面的变革,也是对学校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全面优化。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获得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和物质保障。

数字化校园能进一步促进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学校现代化长效管理机制,进而能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中职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数字化校园的主要功能表现在:

一是数字化的环境,指网络基础支撑系统,包括网络的硬件设施设备、支持和安全保障系统;

二是数字化的教学,指在网络条件下创设的虚拟的教学环境,教师可藉此完成备课、教学、实训、答疑和评估等各项教学活动;

三是数字化的管理,指依托网络来实现多项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是数字化的科研,指借助网络构建一个可以整合与共享资源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五是数字化的生活,主要是指支持数字化的阅读、商务、娱乐等日常活动。

3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思考

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根据自身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坚持整体规划、硬软并重,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基本原则,坚持引进与开发并举的方式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校园网络平台改造升级的基础上,立足数字化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大要素,通过数据中心及应用支撑平台,重点建设校园资源中心、校园管理中心、校园服务中心三大应用系统,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创新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推动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全面的信息化。

3.1 坚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要求

当前,多数中职学校已对数字化校园创建给予了高度关注,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重建设轻应用,建设与应用、条件保障与教育理念的转变,项目建设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教育的实际需求。

对此,要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把项目建设与实际需求统一起来,大力做好应用促进与保障工作,同时加强体制、机制变革,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把现有模式渐变成符合数字化教育统一要求的新模式,发挥其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中的独特优势。

3.2 落实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提升项目功效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各项工作,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和科学规划,制定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明确阶段建设的内容,分步加以实施;需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各个部门统筹安排,协作完成;需要结合每一阶段的建设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估考核体系,考核建设的应用性、经济性,以进一步完善今后的工作内容和重点。

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使信息数字技术与专业课程建设、实施等密切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注重采用技术成熟、稳定的硬件设施、软件系统,同时要注重不断提高学校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3.3 注重教育资源引进和开发,加快软硬件条件的同步改善

学校的教育资源库软件系统在未来的信息化及教育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数字化校园需要大量数字化教育资源为支撑,但目前多数学校比较重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对教育资源特别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一些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严重不足,如电子课件、图书及网上备课、教学、评估系统等的建设严重滞后。另外,多数学校对各项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开发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学校为应付上级检查,临时从市场上购买一些教育光盘或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内容,缺乏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同时,各学校还普遍存有重硬轻软的错误做法,软件建设投入不足,软件升级困难,软件拖了硬件的后腿,束缚了数字化校园整体效能的发挥。

为此,中职学校目前要将教学资源库建设和软件配置作为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结合学校和专业建设实际,建立网络教育资源信息中心,丰富学校管理、教学、实训、科研、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加强软件建设,加快教育资源的引进、开发与利用,增强各种资源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实效性。资源建设需要根据中职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充实和丰富。

3.4 密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健全建设和运行的制度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与学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研发展、生活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密切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保障建设与应用同步推进,要不断完善管理、运行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提高建设和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需要出台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所涉及的投入和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朝着健康、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

3.5 强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信息网络的最大特点是资源共享。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注重资源信息的建设,有专人进行教育资源的分类、整理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但多数教育参与者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缺乏计算机网络和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应对病毒入侵、防毒防黄、恶意代码攻击等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须强化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加强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妥善解决诸多信息安全问题。

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涉及的理念、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对此,我们应予高度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理念为指导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才能为教育的明天构建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环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J].教育技术通讯,2001(5).

篇10

__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是__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由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建设。目前,工程所有建设项目均已完成,并于__月15日试运行,通过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区委、区政府决定__月1日正式运行,这标志着XX市第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区正式运行,新模式的运行将使XX区城市管理实现数字化、网格化、专业化、标准化。

一、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围绕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区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同时,从实际出发,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比较,初步确定数字化城管区域为:东到__路,西到__高速,北到__区交界,南到昌国路,约80平方公里, 按照“一级政府、二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机制的总体构想,确定了张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整体框架,可以概括为“发现及时、处置迅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

1、管理现状模式:双轴并行,监督到位。区里设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信息采集、问题立案、核查和绩效评价,并对系统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全覆盖监督检查。同时,区里设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数字化城管问题的派遣和处置。另外,在有关部门、街道(相关镇)设置数字化城管处置终端。

2、管理网络模式:分层构筑、条块结合。区政府城管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为一级网络平台,区相关部门(单位)和街道(相关镇)为二级网络终端。

3、信息采集模式:选聘239名监督员由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直接管理,对信息采集和处置后的核查两个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4、问题处置模式:部件、事件“以条为主,块块协同”。区城管指挥中心为城管问题的派遣中枢;各联动单位建立专业处置队伍对问题进行专业化处置;区城管监督中心对城管问题查处流程进行全程动态监控。

5、绩效评价模式:双轨运行,以外促内。整个评价体系由内评价系统和外评价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内评价系统指系统生成的运行数据;外评价系统指12319等公众评价形成的数据。对内、外评价系统的评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获得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结果。

二、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整合应用先进数字技术和管理方法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整合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视频监控系统等多项数字化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加上动态、实时的评价体系,实现了定位精确、反应快速、适时控制、远程管理,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城市管理运行新模式。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指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位,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管理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张店区数字化城管划分为99个责任区(仅统计地图边界内的6办3镇,750个单元网格,其中科苑__个,公园80个,和平84个,车站66个,体育场134个,杏园92个,__镇15个,__镇91个,__个。城市部件管理法指把物化城市管理对象作为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张店区共普查各类部件6大类(包括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设施、及其它设施)92小类,151135个,赋予每个部件代码,标注在相应的万米单元网格图中。如每一个井盖、每一杆路灯、每一个邮筒以及公交站牌、城市雕塑等,都拥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相当于居民持有的“身份证”,实现了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整合了城市管理资源。 “城管通”是集手机、无限网络和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多项技术于一体,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采集其管理区域内部件和事件信息,以及接收和报送来自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分配的任务而研发的专用工具。区已经建立起“发现及时、处置迅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工作流程包括七个环节,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首先是信息收集。监督员对分管责任区实行不间断巡视,当发现问题后立即用“城管通”向城管监督中心发送图、文、声信息报告情况,此外,也可以通过12319城管热线电话、互联网、新闻媒体、领导批示等获得信息。二是案卷建立。监督中心收到这些信息后,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平台迅速确定发生问题的地点,进行甄别、立案,并将相关案卷批转到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三是任务派遣。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立即派遣数字化城管联动单位到现场进行处理。四是任务处理。数字化城管联动单位接到派遣单后,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按“结案标准”要求将问题案件进行处理。五是处理反馈。联动单位问题案件处理完毕后,向指挥中心传送处理结果,指挥中心将结果反馈给监督中心。六是核实结案。监督中心派监督员到问题案件现场进行核查,将核查结果上传给监督中心,监督中心通过对立案、结案两方面信息核实一致后进行结案。七是综合评价。处置过程作为评价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自动存储在数据库中,作为考评依据。至此一个完整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结束。城市管理的问题可以不出门就能解决,应急事件在屏幕前就可以指挥,利用城管通就可以对事件的处理进行监控,随时指挥调度作业队伍。处理问题的考核微机可自动生成,使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了动态的评价机制和适时监督机制。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提高工作时效,促进社会和谐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使城管工作有突破性发展,大大提高工作时效。一是变粗放和低效管理为精准和高效管理。通过GIS、GPS、RS等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和事件、部件处理优先权的合理安排,实现了城市管理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准确定位。在城市地理空间上实行网格化划分、专业人员巡视管理,信息的采集、反馈很准确,责任到人,定位准确。在时间上实行流程化管理,定人、定责、定时、定量,记录在案,无效返工。二是变突击运动式管理为长效管理。通过监督员可主动发现问题,并能通过12319城市管理特服热线及时受理群众的举报,将影响城市健康运行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传统的被动应付到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变断断续续的

突击清扫为长效的管理;变伤筋动骨式的大手术为和风细雨式的治疗与预防;使政府城管部门规范执法和文明管理。三是变管理主体的分散和职责的交叉扯皮为上下左右无缝隙拼接。新模式通过网格化进行技术的无缝拼接,实现不同专业部门的管理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整合和系统化。管理行为从传统的单向指令变为循环反复检查落实,从发散变成反馈追踪。使他们的绩效、工作态度全部记录在案,便于上级、民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四是使政府城管部门的处置能力变为高效、敏捷。12319城管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管的联动,实际上是一场城市管理的效能革命。只要有群众电话举报或者信息员报告,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推卸不了、草率不了。城管部门掌握的信息,从粗放到精确、从定性到定量、处理的责任从不明确到明确,能办的事情不能推、不能拖、不能放,从而实现处置能力高效、敏捷。

五、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下一步扩展工作

(一)软件功能扩展

基于目前数据库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城市管理业务系统扩展开发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城市防汛指挥系统,根据需要可扩展建设基于数字城市技术的其他电子政务系统。

(二)视频监控系统

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应急指挥调度、城市防汛等多方面的需求,要实现对张店区主要道路、商业场所、低洼地带等地点最直观、全覆盖的实时视频监控,要求系统能提供现场最直观、最精确、最有效、最及时24小时不间断和不可更改的实时图像信息;实现数字化图像记录、存储和备份;在视频监视平台上依据授权回放历史图像。

(三)应急指挥车

在应急指挥车上安装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车载计算机和打印机、GPS定位设备、3G无线传输设备及其它监察检测设备。该车辆平[,!]时用于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的监察监控,非常状态下作为现场指挥应急车。载设备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装备。

主要功能:

1、实现车载视频的本地录像与实时传输,指挥中心能随时查看即时的视频信息或查看历史视频记录,实现即时的视频监控与取证;

2、GPS定位,指挥中心可以对应急指挥车辆到达现场的时间、离开时间进行记录存储,实现对应急指挥车的监督管理职能。

3、快速指挥调度,利用语音、短信、无线网络建设一套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灵活可用的动态监控和实战指挥系统;

4、移动办公,利用车载计算机系统和3G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与在办公室相同功能的电子政务办公应用;

5、环境监测功能,利用相关车载监测设备,实现对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与数据上传。

(四)基础设施增加

需要增加必须的语音、视频设备;根据需要增加服务器、磁盘阵列、入侵检测、负载均衡器等硬件设备和GIS平台、备份系统、操作系统等软件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