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

篇1

【关键词】:教育;音乐教学新课

中图分类号:G623.71

作为一名年轻的音乐教师,必须要吃透《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指导和规范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文本,才能够让自己在读析音乐新课程基本理念上有所领悟和提高。

教学中要以音乐审美为中心

基础的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研究其教学领域的审美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审美特征,使音乐课按照美的规律来设置,来构建和实施,是音乐新课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

1、好的教材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蕴含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出一片帜热的情怀。而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先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2、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法是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首先,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的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

3、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尽量要少,而且不要总是试图诠释音乐,在音乐的课堂中的教学语言也要以描述性为主,引导和诱发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体验。

4、音乐是愉悦人们的一种精神食粮,因此,在教学中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他们觉得上音乐课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既是音乐教学获得成功的前提,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变“苦学”为“乐学”,这就是所谓乐(音乐)既是乐(快乐)。变“要她唱”为“她要唱”,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5、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一个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增加师向性,还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的仪态、教学语言、教学气质。爱音乐、爱学生、爱工作!

二、教学中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早就被人们认知,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兴趣被置于了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新课标中不仅充分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前提”的理念,而且把“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的学习的愿望”列为目标之一。

1、音乐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是产生感情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对音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就可以激起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进而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效果。

2、对于音乐学习来说,一定要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知识也好,技能也好,整体音乐素质也好,都离不开音乐兴趣与爱好这个根本的源泉。而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个人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成为生活内容的一种有机组成部分,展现一个音乐教学的新天地。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保持一份愉悦的心情,学生便会体验到音乐的乐趣。

3、在丰富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首先要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是人类的本能。儿童与生俱来就有对动听、悦耳音响的好奇心,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音乐兴趣的前提。作为音乐教师,要了解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学生都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对于音乐学习,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理解。不能以教师感受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理解,要在音乐教学中给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表达音乐的机会。

三、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认清每一个学生的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全体学生都能走上不同层次的成才之路,乃是当下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在音乐教育中,是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使每位学生音乐素养有所提高,能让他们爱上音乐,是音乐教师的基本义务和责任。无论学生是否有音乐天赋,都有参与音乐活动、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

但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也要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我们心中,每个学生都是一章动听的乐曲。音乐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动参加和自主体验才能够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音乐的教育方式,最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力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音乐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部精彩的交响诗。

四、教学中要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1、本次课改,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其列为重要理念,而恰恰音乐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表现领域更体现出一种技能性的特点。演唱、演奏,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和识读乐谱,哪一项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和具体的操作。比方唱歌,光是了解发声器官的构造、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知识而不去练习唱歌,是没有意义的。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 新课程; 教学

一、 音乐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二、高效课堂设计的前提是教师精心的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首先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备课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的习惯,应该把课标熟记于心;其次备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平台,老师要整合各种资源,并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了解的历历在目,力求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再次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因为教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在课间应多与学生平等亲切地交流,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只有充分而又精心的备课,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可见,设计高效的课堂,备好课至关重要。

三、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象“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萧、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五、 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六、开放教学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音乐鉴赏课 改进 实践 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在中学开展音乐鉴赏课是进行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感悟、体验以及鉴赏音乐美感的能力,教师工作者要认真研究新课标的要求,对传统的课程开展方式进行改进,那么如何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本文就重点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析。

一、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开展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音乐鉴赏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有效开展中学音乐鉴赏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音乐鉴赏课上,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祖国的音乐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爱国情怀。第二,通过学习世界上各种音乐,让学生认识到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并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第三,增强学生感悟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改进和实践的策略

(一) 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想对中学音乐鉴赏课进行改进,实现中学音乐鉴赏课开展的目标,关键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因为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的质量,进而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和综合素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讲解和示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贝多芬》这一课时,教师要重点对这位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进行介绍,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贝多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教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贝多芬的作品进行现场弹奏,让学生崇拜你,对你刮目相看,这样更有利于和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标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中学音乐鉴赏课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音乐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知识技巧的学习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若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我们一直都在倡导因材施教,但是真正实施的情况却非常不乐观,音乐教师要改变这种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门课程。首先,在选择音乐时,要注意选择难易适中的题材,既要保证学生可以听懂,又要保证旋律的优美性。例如:在学习中国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如果直接让学生演奏这首曲子,会显得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要从故事开始讲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全面了解这个故事之后,再让学生去理解作品的含义,体会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就变得比较容易。其次,教师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用通俗易懂有具有艺术性的语言来讲解音乐知识;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将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第三,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明确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因为兴趣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讲述学习音乐的重要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音乐可以对自己产生积极地影响,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课感兴趣。另外,教师要注重讲授学生音乐鉴赏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为音乐文化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学习中外音乐鉴赏时,要让学生了解各种音乐形式的发展史,从而扩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增强对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包容和尊重,并且在学习民族音乐时,要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增强民族自豪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开展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也应该转变观念,对中学音乐鉴赏课开展的模式进行改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做好课后总结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实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淑娴.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的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4).

[2]谭连花.刍议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的实践与思考[J].速读(上旬),2014,(05).

篇4

关键词:新课改 艺术教学 高中

高中教学主要强调两方面的内容: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辅。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虽然让很多学生考了高分,但是素质的缺乏仍然让他们无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品行,展现一个人的良好道德,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艺术教育也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衡量。

一、(1)艺术教育现状

高中课堂开展艺术教育已经多年,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是遇到了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高中生走在时尚的前沿,对于大众时尚接触较多,像是肥皂剧、美国大片、流行音乐、选秀节目、微博微信等了解很多,对于课堂上的艺术教育了解的反而更少。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脱节现象,对课堂上的教学失去了兴趣。

高中生个性强,喜欢非主流的东西,审美观价值观都和教师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艺术上的分歧,难以与老师达到一致的目的。

(2)新课标下艺术教育改进

二、(1)新课标中教师的定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两者之间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教育的发展,教师也意识到这个问题,逐渐放下了架子,积极努力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新课标中要求艺术老师平等的教学,和学生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明确地知道,艺术教学并不只是传授知识,能够和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已经转变自己的身份,由传统意识上的教学者转向现代学生的朋友。

(2)艺术教育以欣赏为主

高中艺术课堂教学内容多种多样,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重点学习的部分。例如,在进行绘画学习的时候,有的同学喜欢中国古代山水画,有的喜欢外国素描,还有的学生喜欢油画。这些心理上的偏好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分散精力,喜欢的课程认真学习,不喜欢的课程含糊而过,导致了艺术教育的差别性很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欣赏为主进行艺术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强硬的学习早晚会产生厌烦,不如培养兴趣。高中课堂不同于小学和初中教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讲解枯燥的时候,学生应该能够静下心来,仔细体会课堂中的乐趣,欣赏课堂所讲的内容,坚定意志,完成艺术学习。

(3)培养学生艺术自信

恰当的批评和表扬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表扬和批评,从而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4)少强制,多鼓励

高中生涯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高中的生活学习当中,学生开始建立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养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并且开始用自己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发展。在高中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避免采取过硬的态度强制学生学习,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得不偿失。教师要注意方式,多鼓励学生,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同学主动敞开心扉,从而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5)多榜样,少压力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榜样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与榜样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进行学习,还会给学习树立学习的标榜,改正自身问题,积极向榜样靠拢,争当榜样。教师可以在每次月考结束后,将成绩优异或者是进步很大的学生公布出来,让其他的同学积极向他们靠拢,从而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

(6)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艺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中,教师应该主动学习,提升自我素质,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增强专业技能。在艺术教育模式中,能够主动进步,积极开展与教学有关的教育实践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加强教学能力。在教育中遇到了问题,要勇敢的找出问题源头,主动和其他老师交流,争取尽快解决难题。教师要仔细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用知识武装头脑。认真研读新课表对于艺术教育的要求,认真备课,争取走在艺术教学的前列。

(7)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仅是课堂上的学习并不能满足高中生对于艺术的追求,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同学走出去,在生活中升华艺术品位。

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紧紧依靠在课堂上播放音乐进行讲解,限制了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们走上街头,感受音乐在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地位,也可以听一场音乐会,领略艺术大家的风情。通过不同地点音乐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于音乐广义上的理解,构建大音乐观。

总结:

新课标对于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然后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现实的应用,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对艺术的了解。艺术教育需要教师、学生共同的努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深化艺术教育的应用,使得高中课堂的艺术教育更加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小若:如何开展高中艺术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9):52-53。

篇5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城市学校体育教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新课标下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新课标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困境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 新课标 农村中学 体育教学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建设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城市学校体育教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对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还没有产生深入的影响。根据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在中学生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学校必须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学习文件等方式使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观念改变,使他们切实地认识到体育教学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体育课程在农村中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逐渐被其他课程所侵化;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不能符合农村中学生的条件和要求,不能有效激发和释放学生们的体育热情。下面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情感

体育教学跟其他课程教学一样,也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教师对课堂气氛的渲染和体育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快速地引入到体育活动的想象天地,从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已学知识,加上学生们对未知的知识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们对体育的热情和对体育活动的向往。因此,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些情绪色彩或者情境场面,让学生产生出一种态度体验。将此种情境融入学生的生活,以生活展现学生们的体育情境,通过实物来演示这种情景,通过多媒体、录像、图画来再现此种情境,通过音乐再对情境进行有效的渲染,最后通过学生的活动和表演让其体会这种情境并以语言加以描述。比如广播体操、球类比赛、单项运动会、各种体育节的多媒体教学、野营军训、韵律体操、郊游等等,这些情境的创设,都将有利于学生体育情感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教材和体育知识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体育的热爱。

二、结合游戏、比赛进行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其主要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运动行为,提升学生的体能和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在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必须根据其教学的目的,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内容是课堂知识的载体,内容组织的好坏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上对内容进行合理的内容,将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在农村体育课堂内容的设计上,笔者比较偏向于“教”同“玩”的结合,在体育课堂知识教学的同时通过做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启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游戏能有效缓和课堂紧张的气氛,使体育课程变得轻松和生动,使其富具吸引力,能有效激起学生们的热情和兴趣,使其灵活运用走、跑、跳、投掷等基本技能,在篮球、排球等竞争比赛中得到锻炼,不但能培养学生顽强勇敢的作风,也能促进他们的团结互助精神,使得学生们技能和思想的双丰收,教学质量将显著彰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只顾着游戏,而忽视了教材教学内容的框架,其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必须明确中高考内容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比如中考中的田径、跳远、100米跑等,高考中的排球、篮球等。教师必须根据考试的标准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能顺利地拿到体育分。只有明确了农村中学体育目标,设定好体育教学的合理框架和方法,才能有效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采取模块式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除了重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和合理选择农村体育教学的内容之外,还必须选择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必须因地制宜,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当地的运动习惯和体育爱好,合理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其体育教材的使用、目标的选择都应依据当地农村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进行设置。其次,采取模块式教学方法。模块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原教材进行充分的技能分析,在严格遵循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将教材分为多个模块,同时再将这些模块按照一定的技能依据分为多个学习单元,从而形成像积木组合一样的教学形式。比如,在《韵律操》中,其第2套一共拥有12节,过去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根据顺序进行一节一节的上课,但是模块式教学则将它12节进行4个模块的划分,其中每1个模块中拥有3节,其节数并不是一定要按照之前的顺序进行划分,其而是按照各节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编排的。比如在韵律操第二套中,其第一个模块是由第1、10、11节所组成,它们分别为下肢运动、踢腿运动和跳跃运动。模块式技能教学法具有应用性、针对性强的特点,极适宜组织教学和学生自学。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还存在着体育教学重视不够、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体育设施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农村中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改善,具体的措施有: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力度、加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字:苏教版 初中语文教学 情感渗透 互为思考 营造气氛

语文教育教学是一种人文素质性的教育教学,所以说,它除了要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具备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之功效。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情感交流一定会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互相沟通,所以,要上好初中语文课,教师就必须要结合情感渗透于教学之中。本文就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为话题来进行浅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第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需要语文教师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来将学生们融入其中,使得师生之间具有极为融洽的课堂互动性。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我们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情感渗透,让学生们在各种情境中去体验和感受,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就是一扇通往知识的大门,学生们在教师的情感引导下充满对于知识的渴望。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情感是激发学生们对于老师和所教科目态度的基础,正面的、积极的情感交流会促进学生们愿意同老师接近,从而愿意学习其所教的科目。

第二,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时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语言为基础和保障的。

想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语文教师再课堂上是一个具备扎实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的教师,那么,学生们会带有羡慕和崇敬的情感去学习;并且丰富的教学语言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否则,语文教师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的讲解中,如果教师能够穿插一些有关航天小知识,那么,学生们会更加信服教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语文教师要学会说话和敢于说话,因为只有具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的教师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声望。所以,教师要善于结合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事例来以自己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地表述,仅仅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们感受到亲切与快乐。

第三,初中语文的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换位思考,角色互换式的进行教学实践。

新课程规定,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将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尊重和欣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并能以宽容和平等态度去认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得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以真诚为基础进行的。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是师生之间进行感情渗透的基础和关键性环节。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好良好的关系,学生们才有可能喜欢上自己的语文课,并努力学习。

总之,以上就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为话题来进行的浅谈,目的是与同行之间相互交流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教与学的开展。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诵读、音乐、对话表演等形式的课堂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并同时来寻找师生之间在心灵上的契合点,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芳蕊。拨动情感之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J]。河南教育(下旬),2011(Z1)。

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课作为考察科目,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上课精力也不够集中,更不用说理解音乐的内涵,加之学习任务繁重,他们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对音乐做深入的了解,因此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较差,基于这种状况,要求教师充分利用音乐课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达到音乐课的教学目的。

一、音乐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二、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象“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萧、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四、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五、开放教学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进行评价,有的教师甚至凭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做会让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学习音乐的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教师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及信息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平时积累法: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期末再加上特长展示评价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表演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平时的音乐课也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显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篇8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12-01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应真正领悟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促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确保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研究新课改下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阅读习惯,指导有效阅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只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一个学生如果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自主的选择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学习语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如问题式阅读课、鉴赏品评阅读课、分组合作探究课、质疑解惑阅读课、分角色朗读课、故事表演阅读课等,给学生预留充足时间自主实践,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有多种,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不同题材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散文、诗歌宜大声地、有感情地诵读,诵读时让自己深深地融入作者与作品中最好。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时,可以通过具体教读一些散文、诗歌例作使学生掌握停顿、语气、语速的技巧,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如在阅读小说时,一般可同时使用三种阅读方法,第一步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结构,了解环境描写;第二步精读小说,赏析人物形象;第三步细读小说,由细节描写赏析入手,结合三要素把握小说艺术特色、主旨和社会意义。

二、创设情境,尊重情感体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积极营造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氛围,同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而应该努力创设语文阅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对学生而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语文阅读,可以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创设情境激活高中语文课堂,尊重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目标,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使学生阅读时一开始就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中;二是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音乐能给人很直接很强的感染作用,运用音乐创设情境,能够营造出强烈的情感氛围;三是创设画面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画面,使学生在画面营造的氛围中,将感情倾注于审美对象,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和作者情感的共鸣;四是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创设情境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创造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组织讨论,强化阅读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以通过采取组织讨论的教学手段,强化阅读教学。组织讨论,强化阅读教学,首先要精心设计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对阅读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其具体内容包括对阅读文本内容的解析、学生情况的分析、阅读目标的定位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挖掘好教学资源、设计好相关议题,从而不断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多方面论辩。只有精心设计讨论的议题,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

其次,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还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积极引导。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通过集思广益,互相合作,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相互补充、启发,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另外,在组织讨论完毕后,教师还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高中语文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强化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评价活动来激发和放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时,教师的评价要着眼点于学生认知的正确度、深度、广度和创新度等方面,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要客观全面,评价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态度、思考习惯以及相关能力成长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式地讨论,积极探索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这样才能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宝媛.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教学体会[J].学周刊.2011,(30).

[2]祝仕国.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J].教师.2011,(28).

篇9

2.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谷秋阳

3.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回顾建国后60年来我国人口计生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贾振霞,王浩,邵丽丽

4.论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缺陷与弥补张宏海

5.TheAnalysisoftheCausesofChinesePeople'sIncorrectUseofPPintheEnglishlanguageandtheSolutions肖志青,潘瑞

6.基于会计实务的谨慎性原则运用探讨郑涛

7.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浅析曾庆杰

8.刍议作业成本法在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应用李艳

9.大观周刊 简述对"道"的认识岳红玲,秦娜,贾振霞

10.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论辅导员如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董博

11.浅谈中治课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方法陈晓莉

12.短信文学的界定和特点郭新闻

1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对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解读何海涛

14.企业培训中的问题及解决方式黄晓明

15.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刘在龙

16.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李艳霞

17.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的问题探讨吕晓峰

18.传统文化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邵丽丽,贾振霞

19.小议"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冯芸

20."等""候""待""俟""徯"的字义浅析王敏

21.学前教育专业简笔画教法蒋宽蓉

22.浅议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吴艳萍

23.在美国的发展王浩,贾振霞

24.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张艳红

25.浅析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王绥勇

26.小议"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朱明学

27.甘肃省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浅析朱同,余翰

28.试论怎样做好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柏银华

29.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效率的有效策略夏国辉

30.略论医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车骋

31.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袁泽刚

32.论元杂剧中的老夫人李春秀

33.医院内部审计相关问题探讨林静,王杏红,何跃进,李长庭

34.教师的感悟——有感于《走进新课程》罗配莲

35.浅说小学语文背景资料利用潘茂娇

36.谈歌词的审美特征庞毅

37.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试验研究汪莉,史晓星

38.隐名间接案例辨析吴杰

39.论大中型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用、管熊玉环,林建波,艾学瑛,苏恒明

40.箱粱安装施工程序设计大观周刊 张延吉

41.浅谈城区自来水旧管网改造措施谢德龙

42.浅议敌后游击战失败原因魏正

43.试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边海峰

44.游戏角色设计与中国传统元素的融合马江伟

45.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性王淼

46.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胡丽娟

47.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教学探究张秀刚

48.试论对"实践"及其"基础地位"的唯物辩证的把握王学智

49.初中英语现在完成时的复习宋荣枝

50.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时功成

51.探析网络交换技术以及发展趋势王艺汀

52.浅谈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谷臣鸣

53.SDH告警事件和性能事件的产生与检测原理许明嵩

54.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汲雷

55.大众娱乐·政治营销·民主——对"电视选秀"的政治学思考张皓

56.科教片中的细节之美施君

57.人才观初探张莹HtTp://

58.网络故障排查方法孙飞艳

59.关于图书馆的行业化发展思考及建议周莉

60.目的论关照下委婉语的翻译汪佳

61.大观周刊 浅析三轮数学解题法罗国平

62.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新尝试罗桂林

63.甲型肝炎的预防王艳

64.浅谈政治课堂结构中的导入滕永春

65.分布式微处理器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文志能

66.探讨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谢怡雯

67.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个性教育谢觉

68.初中作文复习方法唐正培

69.浅谈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课堂教学胡英欧

70.论大型现场会中新闻报道的驾驭张卉桐

71.保障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张应辉

72.如何发挥图书馆在职业院校中的作用张玉芳

7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方入伍研究生管理程鹏,刘喜斌,裴晨琛

74.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法律规制赵榆阳

75.试论我国实施行政权监控及构建法治下有限政府的必要性王耀廷

76.水泥生产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钱芳

77.强化信心教育培养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宋坎侃

78.让山区孩子同样沐浴素质教育的阳光王强,杨梅

79.点滴巧积累作文好教学大观周刊 张慧芳

80.邹议低压电器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包宏栋

81.浅谈我国的弹性工作制秦雅彬,王莉红,王经略,韩俊松

82.汽轮机轴系的状态检修冯有刚

83."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之我见范艳丽

84.热功联产汽轮机在热电厂中的应用分析王立花

85.市场经济下我国行政垄断的危害性研究管文溥

86.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构想苗馨

87.插画设计的视觉图像价值及功能价值刍议潘哲奇

88.行为引导教学法的思考与探究孙艳明

89.浅谈如何加强任职教育的实践性教育朱彦冰,刘世同,刘喜斌

90.如何处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张贤玲

91."粉丝"及其背后的文化思考武忞

92.舞蹈学院学生管理创新思维及探索李欢

93.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设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提供的有效支撑冯翔宇

94.浅谈数学教学中作业的重要性赵建湖

95.大观周刊 浅谈党的五大建设陆应坤

96.小议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几种方法南庶翠

97.当前社会道德下降的原因探析冯秀娟,张沂,董焕景

98.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秦秀美

99.别制造高智商的傻子施旭慧

篇10

关键词:小学;音乐;双基;审美;教学

【分类号】G623.71

音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古往今来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作为一门课程音乐最重要的价值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正处于发展时期,在音乐教学中设置符合幼儿成长特点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成为一线音乐教师的重要挑战。

一、分辨小学音乐教改中的“壳”与“魂”

在新课程的改革理念中,音乐课重在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落实在教学中需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动力。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抓住了兴趣的“壳”。例如,不少教师致力于把课堂氛围提高,而不去注重学生在课上获得的关于音乐知识的获取和体验。以人教版教材中小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课题《小螺号》为例,在学生学习唱歌的同时,本节课还伴有反复记号的音乐知识的学习,但是,为了课堂氛围和幼儿音乐课上的兴趣老师往往将音乐知识的要求一带而过。而事实上适当的音乐知识学习和掌握才是提升学生学习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背景,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摆正兴趣的位置,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这样才能抓住音乐教学的“魂”。

没有乐理和读谱知识的音乐课是有形无实的。在音乐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课堂上收获相应的音乐基本知识,才能在不断学习中逐渐提升音乐的表达、审美甚至是创新能力,但是新课改的理念让不少老师有些迷茫,在针对如何处理好乐理知识、技能学习同审美体验的关系上存在误区和困难。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探索。

二、审美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在新课程标准中把教学分成了“感受与欣赏”与“表现”两个领域,感受与欣赏可以说是音乐审美的基础,学生在没有接触丰富的音乐内容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相应的音乐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铺垫丰富的音乐体验显得至关重要。

以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彝家娃娃真幸福》为例,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准备课前资料让幼儿在掌握相应知识从而在练习后能自信快乐的演唱。同时在演唱中把如何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力的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结合对歌曲的理解进行具有自己特色的演唱。最后,通过相关背景资料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彝族人的风土人情,体验和欣赏彝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融入到音乐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把各个环节融入到具体的情景中,或者设计游戏为载体进行寓教于乐的教学,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进而得到良好的音乐体验。

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东海渔歌为例,单元内容中设计了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体验创作者从歌曲中表达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但是这仅仅是对歌曲从内容上的欣赏,要深入到歌曲中就不能遗漏对歌曲乐理知识的传授,例如歌曲是F大调,音域有九度,四三拍这些基本的知识需要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时传授给学生,把乐理知识与歌曲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深入去理解和获得音乐方面的成长。

三、“双基”素养在教学中的探索

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下重视情感体验和音乐实践让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走进了另一个误区。在课堂教学中回避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或者把应该学生掌握的乐理知识在教学中一笔带过。长此以往严重的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正确看待“双基”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培养持续的兴趣与教学结合起来成为教学探索的新方向。

以三年级上册中《法国号》的音乐教学为例,在本节课的音乐教学中需要学生体验歌曲旋律掌握三拍子的歌曲特点,感受歌曲内容对内容进行识记,学习唱歌,最后还需要做二声部的练习。为了达成这些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教师提前准备好法国号,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的感受中接触音乐乐器,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并为练习唱歌曲做准备。在掌握旋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的比喻让学生去理解其中的特点,例如,在讲述旋律线时告诉学生断开的地方要有轻轻跳跃的感觉就像弹跳的小球一样,而连着的地方则需要连贯起来就像小溪流过一样。最后是二声部的练习,教师首先通过将音乐与动作联系起恚重音时就用拍手代表,轻音时就用握拳去击打另一只手掌。其次将学生分成两个组,通过分组练习成熟以后再进行和声联系。

“双基”在教学中包含的知识和技能还很多,在教学中只有双基为载体学生才能在音乐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验、感受,如果教师仅仅把音乐课当做活动来进行,学生就很难在其中的到深入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双基”素养显得很重要。

四、教学实践反思

音乐不同于其他文化课,音乐产生的律动感不是学生坐在椅子上就能体会的,同时练习唱歌时也需要学生调动身体的各个机能把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有情感的表达出来,因此,这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新课程下,教师更应该在处理好“双基”素养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景体验,把音乐融入到更多的实践中去,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莹.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节奏感[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02)

[2] 贾辉. 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J]. 通俗歌曲. 2015(11)

[3] 童琳. 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读书文摘. 2016(06)

[4] 崔蕾. 音乐软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教育.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