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开发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在线课程开发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在线课程开发建设

篇1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开发建设;利用共享;管理评价;优化

开放教育资源(OpenEducationalResources,OER)运动是在网络知识共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网络知识分享的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规范化。开放教育资源主要形式有开放课程、开放虚拟学习社区、开放获取期刊和开放获取资源库、开放的数字化图书等,它作为一种新生网络知识共享形式,一方面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和教育公平,促进学习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诸如资源的开发建设模式单一、资源的优质性难以保障、可获取性低、重评建轻的维护管理和现有监督评价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剖析其中的原因,才能打破其发展瓶颈。一个完整的开放教育资源过程包括开放资源的开发建设、利用共享、管理评价三个过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理应从这三个方面切入。

一、国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开放资源的开发建设

首先,开放课程资源的优质性不能得到保障。其一,在开放资源的开发建设中,教师扮演的角色过多,任务过重。在我国参与OER的三种主要机构有直接负责开放课程建设的各大高校、致力于国外优秀课件的引进,翻译,本土化的开放教育资源组织和IT机构、为各种形式的OER提供了资金支持的教育部和相关的基金会。负责开放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主要是全国各高等院校,各院校在教育部的指导下,通过国家精品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形式,完成开放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并网上,这也是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教育部及相关下属部门并不直接提供技术支持,这种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机制意味着,各高校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老师在得不到外部援助的情况下,必须独立进行包括课程规划开发以及脚本的编写测试等工作。可以说各高校教师是同时扮演了课程开发者与技术实现者两种角色,这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也对开放资源的建设不利。而在国外,如MIT等名校,教师只要对要课程内容加以筛选确定和编辑即可,至于网页制作及后台技术等,不属于他们考虑的范畴,他们只需扮演好课程开发者这一种角色就好。

其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理解存在偏差。教师在建设开放课程时是参照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课程的五个一级标准、十五个二级标准进行的。这五个一级标准中涉及到的课程教学内容部分,强调的是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选取教学内容,理论实际一体化,选用先进适用教材,更多是从课程本身的角度来考虑课程设置的优质性。也就是说,作为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主体,国家精品课程在建设时事实上只在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前沿性等方面做到了优质,而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对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等方面加以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开放课程资源优则优矣,但无人问津,影响后续的利用共享。

再者,缺乏对开放课程的整体规划。据统计,从2003年—2013年,在大致13个门类的网络资源建设中,工学和理学的国家精品课程分别达到了804门和408门,相应的哲学和历史学只有28门和24门。很多相对冷的学科开放资源的建设要更落后,而一些热门学科,如工学、理学等甚至存在过度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

(二)关于开放资源的利用共享

从开放课程资源的可获取性,资源的推广,用户参与积极性三个维度来说。

第一,开放课程资源可获取性低。具体表现为在课程资源建设时技术支持较差和产权保护机制的不足。首先,鉴于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状况,以及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和技术实现者的双重身份,一些技术性问题成为了影响国内开放资源可获取性的重要因素。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网络精品课程,没有提供检索工具,不方便用户进行课程检索;南京大学的精品课程导航,做的不是很清晰明确;河南工业大学的部分精品课程,如材料力学,微机原理及接入技术等,课堂录像无法观看,相应组图也无法打开;另外像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其精品课程网站甚至会出现打不开网页的状况。这些都是由于网络开放课程在网页设计建设时因为技术原因造成的,直接影响了开放资源的可获取性。其次,产权保护机制的不足也是影响我国开放教育资源获取的一个重要因素。产权保护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开放程度。在国外,类似于CC(CreativeCommons),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等开放共享协议的广泛使用,避免了知识产权纠纷,使教育资源的开放范围有了明确限定,确保了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无阻的开放共享。而国内类似的共享协议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只是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相关规定中指出,被授予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的课程资源的非商业性使用权属于全国各高等院校,而并没有明确给使用者对精品课程进行下载、复制、修改、编辑等进一步加工及再传播的权力。一方面,这就很容易使课程使用者产生困惑,他们在使用时会有侵犯知识产权和对精品课程的加工利用在权利范围之外的困惑;另一方面,学校也会产生疑虑,限制课程的开放程度。这种疑虑和困惑甚至还扩散到了一些IT机构的公开课领域,爱课程,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名校视频公开课都是只能在线浏览,不能下载观看。另外像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凤凰网的视频公开课,都存在着这个问题。课程建设技术支持较差和产权保护机制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可获取性,影响到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利用共享。

第二,资源推广力度不够。就我国精品课程而言,教师和学生主要是通过站内链接,搜索引擎,别人推荐等方式得知的,更多的教师和学生缺乏对其的相关了解。这也是国内精品课程重建设参评,而轻推广利用的结果。对于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协会和网易,新浪,凤凰网等参与开放教育资源共享的IT机构,教育部及相关下属组织需要从舆论,资金等方面加以激励引导。

第三,用户积极性不够,参与度不高。一方面,用户在使用开放课程时往往会遇到各种技术性原因所致的课程不能顺利、深入使用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产权保护机制的缺失,部分高校课程在对外开放时进行了权限设置,这些都打击了用户利用开放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积极性。再者,大部人不愿意在工作学习之外进行额外的学习,国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以上这些,都直接影响开放教育资源利用共享。

(三)关于开放资源的管理评价

从开放资源的后期管理,评价机制两方面来讨论遇到的问题。教育部下发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由相关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保证“国家精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这实质上是确定了高校教师作为开放资源后期管理的主体。而目前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普遍存在着为评而建的问题,往往是重评价,轻管理。很多精品课程在申报成功以后,或者疏于管理维护,或者由于缺乏后台技术等原因,常常会出现连接失败,互动平台无人管理等情况。另外对于爱课程,中国网络电视台,以及网易新浪的公开课,虽然都设立了留言跟帖区以方便用户与开放课程的负责教师互动,但是往往是用户积极留言,课程提供者不予理睬。点开爱课程网站的几门公开课后面留言板,只有庞维国教授对用户留言进行了有选择的回复探讨,至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千古明月”,四川大学的“中国诗歌艺术”,南京大学的“诗意人生五典型”等课程,则很少甚至根本见不到课程提供者与留言用户的互动。国内开放课程的管理缺乏专门的课程管理系统。在国外,各名校项目组已经普遍采用了基于某种协议的课程管理系统,如YaleUniversity和USU(UtahStateUniversity)使用E-duCommons来管理课程内容,Connexions大学使用Rhaptos管理开放资源。就对开放资源的监督评价而言,国内开放资源的不足主要在于缺乏来自用户的声音。无论是对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项目进行评审,还是后期进行的年度检查,主体都是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审的标准也更多集中于课程本身。虽然有提到网上学生评价,校内督导评价这些内容,但是并不作为主要的标准来展开。缺乏来自用户的声音,也就难以掌握关于课程实际应用情况的全面深入的信息,造成开放教育资源重建设,轻应用。

二、相关的优化的策略

针对我国基于网络知识共享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欧美发达国家开放教育资源的成功经验与未来OER的发展趋势,从开放资源的开发建设、利用推广、管理评价三方面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一)关于开放资源的开发建设

针对开放课程资源在开发建设中遇到的资源优质性难以保障的问题,提出以下以下优化措施:把教师从资源建设者、技术实现者的多重角色中解放出来,使教师能专心于课程内容形式的选择,确定,编辑,而相关的技术性问题,如脚本编写、网站设计等,可由学校组织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在资源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前沿性,还要从用户角度,对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等加以考虑。可以通过完善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判标准,增加相关部分的权重。针对开放课程资源在开发建设时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教育部应从宏观上加以引导调控,加大对相对冷门的学科如历史、哲学等人文类科目的重视程度,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上予以体现,促进以国家精品课程为主体的网络开放课程的平衡发展。针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在来自校内教师自主建设模式之外,提倡与来自校外的专家、教师共同建设;在学校单独建立自己的精品课程之外,提倡由来自不同学校的相关专家教师共同开发建设。通过这些方式,完成开放课程建设人员的整合。

(二)关于开放资源的利用共享

针对开放课程资源的可获取性低的问题,从信息技术水平和产权保护机制两方面提出如下优化措施:其一,通过购置专用服务器,开发方便快速的课程下载工具,扩充校园网带宽等措施,改善影响开放教育资源获取的硬件设施。其二,丰富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组成员,引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例如可以利用把一定比例的建设经费划归网络资源中心,建设成果作为岗位考核依据等方式,吸引这些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人员的加入,使项目的技术支持得到保障,从人员构成方面来改善影响开放教育资源获取的软件设施。其二,在《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之外,尝试引入类似CC协议之类的开放共享协议,对开放资源是否允许修改,可以怎样利用等《著作权法》没有明确提出的问题加以限定,从而在部分保留著作者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加大著作的开放共享,放宽对用户的权限设置,使用户对于高校的国家精品课程,以及一些IT机构如网易、新浪,及爱课程、中国网络电视台等网站的名校公开课能够进行复制,下载及进一步的处理。另外,对于高校精品课程,还可以学习MITOCW(MITOpenCourseWare,MITOCW)项目组的做法,由学校成立专门的审查小组,对制作开放的精品课程所用到的材料进行审查,对一些可能引起版权争议的材料进行替换和删除,排除教师在建设课程时因为担心所用材料产权问题而产生的后顾之忧。针对开放课程资源推广力度不够的问题,教育部及相关高校应加大宣传力度,以文件和座谈会等形式,带动有关开放课程的讨论,加深师生和来自社会的学习者对其的了解,而不是仅限于站内搜索,别人推荐等途径。针对用户积极性不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在线学习的研究,注意培养社会的自主式,参与式学习文化,使用户自发参与到OER中来。

(三)关于开放资源的管理评价

针对开放资源后期管理中出现的,因疏于管理维护,或者由于缺乏后台技术等原因造成的内容更新迟缓,连接失败,互动平台无人等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优化:对课程负责人员予以津贴补助,将课程的维护管理也纳入负责教师的岗位考核内容,要求相关负责人自觉完成对开放课程的更新、维护及用户交流。改革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课程资金自助形式,专门列出课程维护的资金,以与课程建设资金相区别。引进推广国外先进课程管理系统,如Moddle,Claroline,MOOC等。这些开源的课程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论坛,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在线评阅,答疑等网络互动形式,操作简单且方便教师对网络课程的管理,利于教师和用户的同步异地交流。针对开放教育资源监督评价中缺乏来自用户声音的问题,可以在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及年度检查中加大用户反馈所占标准的比重,设立校内课程评价委员会对开放课程进行辅助抽查,邀请第三方社会性评价机构,通过这些措施,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评价体系。

(注:本课题受江汉大学武汉市市级重点学科项目“教育学”学科建设课题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黄荣怀,胡永斌,刘晓琳.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成熟度模型研究———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二)[J].电化教育研究,2015,(3).

[2]陈鹏.研究人员视角的教育资源网上公开障碍研究———以课件资源为例.图书情报工作[J].电化教育研究,2015,(2).

[3]王美静.国内开放教育资源研究现状分析[J].网络与远程教育,2012,(1).

[4]徐世猛,任友群.开放教育资源与大学的国际化战略———访美国纽约大学高级副教务长纽尔顿•康力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1,(5).

[5]李亚婉.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与中国开放大学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1,(2).

篇2

关键词:基础会计;资源建设;中职教育

1“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意义

1.1开发优质资源,促进会计专业长效发展

专业资源建设,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质教学资源更是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载体。“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核心专业课之一,多渠道、多方面人员参与其中,整合零星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加快教师信息化步伐,提高教学效率,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提供范例,推动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2交流融合,服务课堂,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基于丰富的“基础会计”优质教学资源,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真正服务于课堂,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学生也可通过资源平台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1.3对接企业,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当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会计专业的竞争尤为突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获得就业优势,就必须结合当今形势,与岗位紧密结合,教学资源库不断扩充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岗位需求。

2“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思路

2.1“基础会计”资源库的使用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校资源库使用现状,为此,对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发出问卷230份,收回212份。调查结果显示,老师布置作业大部分还是纸质方式,另外,学校并未建立强大的专业资源库,学校的资源库只包含一些少量的课件和习题,并未形成网站学习和答疑专栏、师生交流互动专区,更没有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名师课堂等,本校学生对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较为浓厚,因而,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库。

2.2“基础会计”资源建设内容

“基础会计”资源建设从职业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采用整体服务的设计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探讨面向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合理构建的模式,为职业教育提供服务。围绕“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开发为主题,建设内容为:(1)构建“基础会计”整体框架。基于问卷调查,“基础会计”资源建设应形成一套以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遵循校际间的交流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形成可借鉴、可共享的“基础会计”资源建设模式,将其嵌入校级精品课程、名师工作室、专业群建设等校级在线教学平台,对教学资源、专业教师资源和实训资源三大块资源进行重点建设。(2)构建“基础会计”资源库。“基础会计”资源库建设主要从理论、实践、测评三方面入手,既能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扩充,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构建“基础会计”理论资源库

构建“基础会计”理论资源库,可以方便教师备课,学生自学,在线章节测试,答疑解惑,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教案、讲义、导学案,指导用书、习题集,模拟试卷(含单元和综合),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视频、微课等网络视频资源,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视频、微课等网络视频资源,会计从业资格大纲、题库、学测题库,会计实务、法规、规章、制度等法律。搜集最新的财经信息,例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方便教师备课、学生网上学习,并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可以参考相关法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2.4构建“基础会计”实践资源库

“基础会计”资源库单凭理论建设远远不够,还要实践资源库的建设,分为3部分。单项:熟悉各项空白样表(票据结算单、凭证、账簿、报表)并正确填制样表。专项:按照经济业务发展顺序,能够掌握资金筹集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过程的凭证填制。综合:掌握证账表的整体编制: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编号,进行记账凭证、账簿(日记账、总账、明细账)、报表的编制。通过这样完整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整体把握资金运动过程,结合单项、综合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对“基础会计”的掌握。

2.5构建“基础会计”测评资源库

“基础会计”测评模式是在“基础会计”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对每一个重点实训模块进行测评,通过仿真的模拟资料,例如结算凭证实操测评、会计凭证实操测评、会计账簿实操测评、会计报表实操测评,学生完成后,系统自动会形成评分模式和解答模式,进行能力评估,还可提供一系列会计实训的模拟资料,安排学生进行证、账、表的综合实操,让学生对“基础会计”有一个更全面的掌握,熟悉每一个单项之间的关系。

2.6“基础会计”资源库建设模式

从职业学校“基础会计”专业课程资源开发角度来探讨,有一定的内驱力,并将资源建设作用于相关专业教师以及受教学生,呈现优质化、多元化、自主化的特点,建立标准的资源库模块,借助互联网资源平台,将资源建设推广与运用,实现课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3“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要求

3.1注重教师队伍的培训交流与多角色参与

资源建设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经过教师的消化吸收,才能内化为专业资源。所以,在资源建设上,不能只重视硬件投入,而忽视对教师培训,通过对教师的培训,相互经验交流,不断吸收融合,才能使资源建设达到应有的效果。

3.2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

资源建设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参与专题实训。另一方面,学生亦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上学习,自动练习,能够减少人力成本,通过教学资源平台,将技术和教育融合,达到教学做的融合。

4结语

“基础会计”资源建设需要在前期建设筹划、中期规划建设、后期测试改革中不断完善,通过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模拟会计环境,让会计教师参与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资源建设中来,加快信息化教学的步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搭建多媒体网络资源平台,实现教师交流展示、学生自学自测、专业测评、模拟实训等功能,充分体现交流性和共享性,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夏迎峰.湖北省高职会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6(20):120-121.

[2]何玲.《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报告[J].财会学习,2016(9):252.

[3]柳晓霞.中职会计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6):25.

[4]任延冬.基础会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3(12):30-32.

[5]程华安.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资源建设的设计与实施探究——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16(9):33-35.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1-0000-01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ization Campus in Vocational School

Wang Zhongkui

(Tianshui School of Agriculture,Tianshui 741400,China)

Abstract:The Digital Campus to vocational school office,teaching,management and service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but also for vocational schools,a higher level of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the article on the number of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situation,the goal of building,construction ideas,building a detailed content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Keywords:Vocational school;Digitalization campus;Informatization

一、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现状

(一)硬件平台。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有较为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校园网核心基本采用都是千兆交换机,以千兆光纤链路连接所有楼宇的汇聚交换机,所有信息点并入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连接,都有自己的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为进一步搭建完善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基础平台。

(二)软件平台。就目前来说中职学校基本都有校园管理应用系统,但仍然处于分散开发、自建自用状态,“信息孤岛”丛生,信息不能共享。不但浪费了学校的硬件资源,而且浪费了人力资源。

二、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示范校建设总体目标,建设“主干千兆、百兆接入”、基础设施支撑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平台,建设功能完善的集教学、管理信息化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扩大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三、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路

在完善校园网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互动式教学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外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学校,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

四、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贯彻“整体规划、统一设计,实事求是、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进一步加强基础平台建设,拓展校园网数字资源空间维度,建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信息化系统支撑平台,为教学信息化提供技术保障;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和教学特色,按照“引进优质资源,开发特色资源,引进和开发并举”的原则,进行教学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应用,建立与教学信息化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为学校的教学和教学改革服务,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务管理平台。教务管理系统涵盖学校教务管理工作所有环节,涉及到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网上选课、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事务、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教学考评、教材管理与系统管理等等方面,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教学工作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使教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教师教研平台建设。围绕各专业及专业群,服务与支持各专业的教学资源数字化,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资料库建设、课程教案库建设、精品课建设、教研社区等模块、为教师教学服务,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网络教学平台建设。1.在线学习系统建设。服务与支持学校各专业及其专业群的课件库、电子教材库、实习实训视频库、知识技能试题库等建设,形成在线学习系统。2.教师在线答疑系统建设。依托师生交流工具,实现实时教学模式下文本、语音交谈,以及非实时教学模式下E-Mail交流和BBS交流。3.在线作业系统平台建设。实现基于WEB的作业功能。实现学生完成、提交作业功能;教师批改、点评作业功能和作业资源库管理功能。4.在线考试系统建设。实现基于文本的支持多类题型(客观/非客观)的联机考试,实现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组卷、试题和教学成果的评价,实现多媒体考试。

(四)技能实训平台建设。本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情景教学的理念,建立网络实训平台,包括实训项目、实训指导、虚拟实训室、技能考核平台等模块,实现对重点专业的课程实训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解决实训中“看不见、进不去、动不了、难再现”的问题。

(五)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合作,科研技术合作,队伍建设合作,信息交流合作。为学校实现开放式办学,探索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供服务。

(六)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信息化资源,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开发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带动学校其他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七)学生管理平台。学生综合管理系统涵盖学生工作的所有环节,包括基本信息、招生工作、入学管理、宿舍管理、收学杂费、学生学籍、学生事务、助学管理、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团委工作、思想政治、综合测评、辅导员考评、就业指导、离校管理、校友联络与系统管理等方面,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学校学生工作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学生、招生专干、辅导员、用人单位、校友及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

(八)办公平台。开展网上日常办公,实现工作顺畅流转;针对日常行政事务,详细记录相关事宜;合理安排各种会议,及时会议纪要;合理安排各种活动,及时活动情况;广泛收集信息资讯,实时掌握相关动态;详细记录档案信息,全面掌握档案情况;集中处理个人事务,充分彰显个性主张。

参考文献:

[1]牛贺峰.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1,5

篇4

【关键词】高职 应用化学 网络教学资源库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53-02

1981年,Helen·Holec在《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中提出自主学习的概念,指出自主学习是“一种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阐述了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地点和方式,有效地监控学习过程,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检查评估并且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随着自主学习模式的发展,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日趋重要,网络教学资源库存储和提供了本课程学习所需的主要学习资源,相当于该门课程的数字化图书馆,但现阶段很多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不能满足自主学习模式的要求。

一、应用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应用化学课程是农类高职院校中种植、养殖、食品等农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属于职业核心课程。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实训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仪器操作和检测方法,这些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均细碎、繁琐,学生容易遗忘;且相关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如三鹿毒奶粉事件、苏丹红辣椒事件、食品添加硼砂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均与化学分析有关系。开发建设具有丰富教学资源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一站式”服务,既可以满足教师备课教学的需要,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自我学习和复习的需要。因此,开发建设应用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用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开发与设计

(一)资源库的组织结构

(二)资源库的模块组成和功能

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应用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由12个模块组成。

1.学习指南。本模块另设主页,子项目包括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授课教案、授课详案、实训指导、现用教材和参考材料等栏目。阐述各教学项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使学习者在学习前纵观本课程的知识内容,学习时心中有数。

2.教学项目。本模块另设主页,子项目包括项目描述、教学教案、教学详案、教学课件、图片助学、录像助学、拓展知识和项目测试,方便学生用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检测学习效果。

3.教学课件。教学课件主要供教师授课时使用。教学课件包括理论教学课件和实践教学课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知识点以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表现,完全可以满足老师授课使用的需要。

4.虚拟空间。虚拟空间提供了仪器使用、溶液配制、分析手段、化学反应、实验原理及其它等六类动画素材,这些动画均采用仿真的手段,指导学生熟练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检测手段,方便学生自学和复习。

5.图片资源。本模块另设主页,子项目包括烧器类、皿管类、瓶斗类、量器类、标准磨口类、温度计浮计、配套仪器、成套仪器、分馏类、棒塞类、砂芯滤器类、真空仪器类、大型仪器及操作图片,所有图片均可放大、下载,既方便学生认识各类仪器,又方便教师备课需要。

6.录像资源。录像资源模块包括成分测定、溶液的配制、仪器使用和教学录像,方便学生自学时查询调用。

7.实训基地。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实训在课程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模块另设主页,子项目包括实训室管理、实训室安全、中毒与急救、实训指导、基础实训、拓展实训、实训录像、检测标准、常见仪器图片、常见仪器使用说明书等栏目,学生可利用其中的实训录像,在实训课前进行观摩,在进入实训室前就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和步骤,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胸有成竹、事半功倍;也方便学生在实验后复习,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得失,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8.自主学习。本模块另设主页,子项目包括学习指南、学习指导、理论PPT学习、实训PPT学习、电子书、巩固习题及答案、授课录像、专业书籍和学习案例等栏目,学习项目齐全,可以满足学生课余自学使用。

9.拓展资源。拓展资源模块包括化学园地、常用软件工具、化学与健康、化学史重要人物、案例事件、食品安全快速测定汇总等栏目,将应用化学知识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方便了学生获取学习工具。还可以为教师备课和授课提供教学资源。

10.测试中心。本模块包括综合习题、模拟试题、自测习题和在线测试,综合习题可供学生在总复习时巩固知识使用,模拟试题、自测习题和在线测试可供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11.互动平台。本模块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加强沟通而搭建的交流平台。师生都可以在本模块中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12.作业管理。作业管理模块包括作业上传和接收功能,学生完成作业后在网上递交给相关教师,教师在平台上下载批阅后返回给学生,可以使学生较快速地了解作业情况。

三、应用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的特点

(一)根据专业岗位设置教学情景、组织教学资源

本教学资源库采用理论任务和操作任务相结合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构和重构,共设计了9个教学项目,结合每个教学项目来组织多媒体教学素材,包括项目描述等8项内容。充分实现课件的助教促学功能。

(二)课程资源丰富多样,总容量超过5G

本教学资源库提供了教学课件、动画、图片、录像、实训基地、拓展资源、测试中心等各类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多样。

制作了100多个PPT教学课件和助学课件,共计1800多张幻灯片,并采用Ispring软件转成SWF格式,便于网上浏览。而且教学课件均采用“无缝链接”方式,教师上课时可以进行知识点间的轻松切换,轻松实现知识的横纵向联系讲解。

虚拟空间中制作了100多个Flas,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抽象的知识,把看不到的过程和操作细节通过Flas清晰地显示在学习者面前。如分光光度法在应用化学教学中仅安排了一次实验,但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的实验实训过程还需多次使用该仪器,学生往往已忘记该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我们在资源库的虚拟空间中自主开发了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分光光度计使用练习模拟仿真动画,指导学生使用和练习。

图片资源多达800多张,基本涵盖课程的技术点和相关仪器。

提供了丰富的课堂教学录像和拓展资源录像,包括课程的教学录像,仪器使用录像、溶液配制录像等,方便学生进行复习和自学。

(三)提供丰富的测试题,方便学习者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本资源库设置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测试环节,相应的测试题均由统一的后台组题功能模块进行管理,方便更新和管理。

在自主学习模块提供了各学习任务的巩固习题和答案,供学生自主学习时进行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每个教学项目均提供形式多样的项目测试题,包括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并按知识的难易程度设置相应分数,方便教师和学习者进行课堂测试。

测试中心模块可供学生在学习了整门课程后进行练习和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四)具有功能强大的网站群管理平台

本教学资源库基于自主开发的管理平台,可以统一管理不受数量限制的课程网站,通过设置网站菜单功能,可以自主生成菜单及各项菜单对应的不同功能页面,非常方便构建课程资源信息。

(五)具有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

本教学资源库基于自主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主要有:作业管理、在线测试、读书笔记、学习论坛、站内邮件、通知公告等功能模块。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点评台的学习论坛、站内邮件等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同时在线测试、读书笔记等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总体而言,网络教学资源库具有相关管理系统功能强大、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化等特点,既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又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应用化学资源库自2008年应用于教学以来在相关专业推广使用,取得较好效果,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香丽芸.新疆高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3(29)

[2]潘伟荣,张飞,郭海龙.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3)

[3]赵颖.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7)

[4]方东傅.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6)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课题(2009C144)

篇5

[关键词]教师培训 网络平台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42-02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网络技术与教师教育的结合愈发广泛与密切。现代远程网络教师培训开始逐步取代传统院校集中培训,充分发挥了网络培训中信息技术在资源共享、远程交互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出互动性、高效性、开放性等特征,成为国家和地方解决教师培训规模大、成本高、管理难、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教师网络培训的实施和教师培训网络平台的建设应用渐渐成为政府、教育系统、相关业界关注的焦点,以中国教师研修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等网站为代表的一批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应运而生。这些培训机构在近年来承接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等级的大规模网络教师培训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指导下,天津市自第三周期(2002~2006年)起全面推进培训模式改革,在全国率先使用自建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实施载体,通过自建网络课程开展全市范围内中学教师的网络培训教学。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第四周期继续教育全员院校培训包含专业发展课程培训、专项培训与特色培训、教学实践与教学研修三大模块。中学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共144学时)全面实行网络培训。其中,高中教师由天津师范大学负责组织实施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初中教师参加国家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学科教师远程研修。参加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特别是培训内容与培训者的开放性。开放性的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发展的趋势所在。为了更好地探究远程网络教师培训的平台、资源及其应用,现以天津市为例,对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中国教师研修网两个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进行对比分析。

一、平台概况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作为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及管理的门户网站,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开发建成并实施具体管理。服务全市十万中小学教师及20个区县的教师培训机构。自2003年开通,经过持续建设完善,现已发展为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培训教学,继续教育信息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站,为全市教师培训提供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

中国教师研修网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主办,在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搭建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平台,实现教师个人、学校、区域教学组织的知识管理,创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资源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网上学习共同体。①

二、课程模式

现阶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网络课程主要有电子书模式、讲座模式、有指导的学习任务模式。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所提供的网络课程包括大部分自建课程和少量引进课程,自建课程大多结合电子书模式与讲座模式于一体,课程由文本及多媒体素材组合构成,以网页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视频内容和拓展资源。引入课程以讲座模式和任务体验模式为主。课程建设在市教委领导下,由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承担,依托天津师范大学完成。课程开发建设专家团队主要来自天津师范大学。

其优势在于:在统一的网络课程制作标准下,每门课程均有课程导学、教学脚本、内容导航、资源素材等部分构成,课程形式多样、内容完善、整体性及系统性强,课程开发团队主要来自高校,因此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前瞻性。不足之处在于:开发团队较少有来自中小学校一线教学岗位的成员,实用性与实践性略显不足。

中国教师研修网所提供的网络课程大多为讲座模式的视频课程,由教育部支持建设,开发建设专家团队来自全国各地,课程内容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引领,针对教学实际问题以讲座或案例形式进行深度剖析,总体上是目前全国性的较为优质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

其优势在于:视频课程具有专题性,内容明确且就事论事,着力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每门课程的信息量小,观看学习视频课程所需时间较短。实践表明,专题性的短小课程更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形式单一,学习者较难集中精神持续观看不间断的视频讲座,不易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三、组织形式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采取课程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学员可以通过网上选课,系统选择感兴趣或需要的课程,每门课程配备主讲教师,且自建课程的主讲教师均由该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者担任。在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提供的课程交互平台上,主讲教师通过教学公告和通知、与学员进行教与学的在线交流和答疑、组织课程主题研讨、进行学习过程评价与反馈等方式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其优势在于:学员对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大,由课程开发者担任主讲教师能够对参训者进行深入有效地指导,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课程质量,也与指导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制下的指导教师身兼数职,工作量大,既要组织讨论、答疑解惑,还要批阅作业、组织考核乃至给定成绩。在选课人数略多的课程班级中,势必影响对个体学员的关注度。

与此不同,中国教师研修网采用课程+班级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以网上班级为组织单元,每个网上班级配备一个班主任作为网络学习交互的发起者、组织者。班主任同时承担批阅学员作业、发起并组织班级讨论、编写学习简报等工作。学员在课程导师的集中线上指导和班主任的日常组织下进行网上学习。

其优势在于:在网上班主任的组织和管理下,班级氛围浓厚,班级活动频繁,班级成员之间交流密切。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导师与学员的交流只在培训进行中根据需要安排在线集中答疑直播,课程导师缺少与学员间深度有效的探讨。

四、考核形式

在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教学评价考核系统中,主讲教师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设计提供多种教学评价方式。课程考核通常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过程性评价通过平时作业和课程讨论等方面考察,终结性评价则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在线考核平台试卷考核、线上提交教学设计、线上提交考核作业等方式进行。

其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每门课程的不同特点设定考核方式及内容,考核方式灵活多样。不足之处在于:课程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量化评价指标不够明晰。

中国教师研修网按照培训方案中设定的考核细则,对培训进行完全量化,包括学员的课程学习时间、课程作业、研讨交流、培训总结等部分。所有数据均由培训平台进行过程记录。

其优势在于:量化的考核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训的公平性。不足之处在于:考核过分强调量化的数量结果,对质量把控不足。

迅速扩大的大规模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对于远程教育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形形的远程教师培训各具特色,各有利弊,其中也存在不少虎头蛇尾、弄虚作假、浮于形式等现象。教师网络远程培训解决了传统院校集中培训的许多问题,但没有一种网络教学平台是为了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为适应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也没有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所有需求。网络环境下,如何选择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和网络课程资源,如何保证培训质量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切实问题。笔者认为,现代远程网络教师培训的关键与核心资源在于课程,而有效的课程学习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

注释:

①百度百科 /view/2644222.htm.

【参考文献】

篇6

笔者访问了数十个关于英语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网站,发现各类网站在资源类型、内容、来源、质量上均不同,面向的群体也不同等等。为了能够搭建一个服务于全体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学生等群体的综合性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笔者选择四个网站作为调查对象:

1.中国英语课程网(http:///)

该网站是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开发的面向全国的教师新课程网络研修平台,也是中国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网络支持平台和教育部向2010年“国培计划”推荐平台。

2.中职教学资源网(http:///)

中职教学资源网是国内首个致力于中职数字化教学的资源网站,富集当前各个省市中职教学所需要的数字资源,是一个大型的中职教学资源交流的平台。

3.旺旺英语(http://)

旺旺英语创建于1998年底,是国内最早的英语学习网站之一,很可能是同期网站中唯一坚持至今的个人英语学习网站。

4.世博英语()

世博英语创建于1999年,是一个纯公益性的免费英语学习网站,该网站内容丰富、视听结合。

现有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调查及分析

1.内容及呈现方式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大网站所呈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容较为丰富,呈现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在笔者对于现有英语网站做了研究后,发现现有的英语网站有以下两个问题:

(1)服务对象较为单一,不能为教师与学生同时提供相应的资源。

中国英语课程网及中职教学资源网侧重于为教师提供教学服务;而旺旺英语网及世博英语网站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系列的学习资源。这两类网站都不能同时满足教师以及学生两个群体,因此,要想为师生双方提供优质资源,必须充分挖掘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提供教师及学生所需要的资源内容。

(2)资源呈现类型缺乏一定的交互性。

虽然网站提供的资源呈现的方式多样,但从表格中不难发现,四个网站都缺失计算机与人之间的交互性。比如:四个网站中都没有机上练习这类资源。由于这类练习可以让学生进行机上作答,计算机可以判卷,并给出答案,可以进行反复练习,这对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必不可缺的。由此可见,在资源的呈现方式上应多多考虑计算机的交互性,将其优点发挥至极致。

2.来源

数字化资源的来源有三个途径:现有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师生创作的电子产品以及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笔者对于四个网站中的资源来源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

(1)中国英语课程网以及中职教学资源网中英语学科的资源主要来自教师自制上传的电子产品,例如:教案、PPT、论文等。虽然,两个网站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交流平台以及资源的共享,但是,资源的质量却参差不齐。需要教师自身对于资源进行有效地筛选、修改后再利用。

(2)旺旺英语网及世博英语网的主要资源来自于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以及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资源的质量是可以保证的,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针对性,特别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地学习,还值得探讨。

3.质量

对现有的英语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评估:资源更新速度、资源相关信息说明、资源针对性及易用性。

(1)资源更新速度。

通过对比分析,四个网站的资源更新速度依次是:旺旺英语网(定期更新、平均每周更新一次)、中职教学资源网(该网站不能查阅到文件上传日期,只显示文件修改日期,最近的修改日期为2012.4.1)、世博英语网(最近上传日期为2011.8.8)、中国英语课程网(最近上传日期2011.5.19)。从最近上传日期可以看出,资源的更新还缺乏一定的及时性,基本属于滞后范畴。这样,不仅不能够给教师及时提供备课、上课所需资源,同时,学生的学习资源也受到时间限制,不能及时利用资源进行操练、复习等。如何将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首要考虑就是资源的及时性。

(2)资源相关信息说明。

四大网站对于资源的出处都有相关的说明。比较详细的如中职教学资源网,从资源大类、适用专业、资源类型、资源大小、资源评价、整理日期、下载统计、上传人都有所描述;中国英语课程网对于资源的说明主要提供了作者、资源来源(博客、其他网站等)、点击数以及更新时间;旺旺及世博英语网通常会标注出出处或者是以名师姓名作为资源标题。虽然,各个网站对于资源都有详细的说明,但不难看出仍旧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尽管标明了作者,但并非实名制,且作者的基本信息基本没有,资源的可利用价值需教师下载后进行分析评估;其二,网站并没有提供资源评价的标准,也就是说,能够作为该网站资源的依据并不明确,也就导致了资源的格式、内容等方面有存在不一致或重复的现象。

(3)资源针对性及易用性。

笔者调查过部分群体,他们对于这四个网站的观点如下:中国英语课程网所提供的资源还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比如:该网站提供了牛津版教材的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的教案等,对于教师来说,是可以借鉴使用的。中职教学资源网所提供的资源只有部分可用,针对性不如中国英语课程网。比如:该网站提供了某一语法知识点的教学课件。但更多时候,由于教材的不统一,上传的教案等是不能够使用的。旺旺及世博英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中职生对于自己适用资源的辨识度并不高,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这两个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不够满意。从资源针对性及易用性来看,要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且易用的教学资源的前提是教材的一致性;其次,在学生学习资源方面,也应当为学生做些筛选,从而更易于他们学习。

相关用户需求及分析

1.调研的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目前职业教育英语学科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使用情况,本课题组利用在线问卷的形式对现有的英语学科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本课题组织了南京、苏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连云港以及淮安地区的教师及学生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参与在线问卷的教师共112人,其中苏南地区教师40人,苏中地区教师38人,苏北地区教师34人。参与此次问卷的学生共328人,男生128人,女生200人。其中,高职生248人,中职生80人。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对象分别为教师和学生。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教师与学生对于现有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以及对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分析。

2.调研结果分析

(1)职业学校师生对于英语学科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及需求分析。

①对于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

为了能够了解职业学校师生对于现有的英语资源使用情况,笔者做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显示: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人数很少,仅占调查人数的8.5%以及12.5%。其中,67.7%的教师与78.3%的学生认为没有合适的资源可以利用,又有近一半的师生对现有的资源是不满意的。

教师与学生多半利用搜索引擎对于现有资源进行查找,而利用专业网站里查找的较少。

从以上三个表中可以发现: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学资源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网站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及学生的需要。首先,由于现有资源的数量及质量,导致了大部分师生不能下载有效的资源进行利用及学习。其次,由于师生对于现有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网站了解较少,大部分师生是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查找的。

②对于现有教育教学资源需求的调查。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教师对于教案的需求是最高的,达90.3%,依次是媒体素材(87.1%)、教案(83.8%)、教学案例(74.1%)、试题(70.9%)等,除了课程标准以及资源目录索引外,教师对于其它类型的资源的需求都超过了50%,说明教师对于资源的需求,特别是有关于课堂教学资源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

从学生的问卷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更为关注的是有关于媒体素材、试题、试卷等。其中,试题的关注度最高(83.3%)、媒体素材(66.7%)、课件(58.3%)、试卷(50%)、常见问题解答(50%)等。说明学生对于资源的需求为有助于自己学习的内容,大多是试题及常见问题的解答等。

职业教育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总体方案

1.建设思路

依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和行业企业职工等四类人群的工作及学习需求为目标,以专业团队专项研发的形式重点建设具有普适性和先进性的英语学科教学资源。

2.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系统化建设高质量教学资源,初步构建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库。

第二阶段:在科学的运营机制与共享机制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及相关专业人员的信息互通,并进一步丰富资源库内容、提升资源库内容质量、持续更新资源库内容,实现四类人群能知道本资源库,并形成四类人群乐于在本资源库中下载、浏览资源及学习的局面。

3.建设内容

(1)普通信息级资源。

普通信息级资源对于信息专业化程度要求一般,仅需要收集到丰富的、真实的、符合栏目需求的各类信息即可。因此,该类资源采用“栏目数字编辑负责制”进行资源的收集与,栏目数字编辑的工作职责包括: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信息的甄别与筛选、信息的等。该级资源在其相关的栏目中分类别。

(2) 课程级资源。

凡课程中心所列的所有资源内容均属于课程级资源,资源库中的大部分资源均属课程级资源,这类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英语课程服务的。

①团队研发的课程级资源。

团队研发的课程级资源同样以整合的形式由专业团队研发,并于平台的“课程中心中心”,供各相关用户查看及使用,最重要的,该类资源的内容应是先进的、可操作的、具有示范作用的,与团队研发的专业级资源类似,它即可以是普适性的,也可以是特色性的。相关团队还应根据需要对资源进行逐年更新。

②用户投稿(申报)的课程级资源。

该类资源一般不在“课程中心”中呈现,仅在“资源中心”中供用户下载和查阅,以满足用户的零散性需求为主,但此类资源并不能保证其内容的高质量性,仅作为用户的一般性参考。

③自主学习型网络培训课程资源。

篇7

一、“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思考

1.加强规划,做好“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理解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须加强整体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加强信息资源整合,落实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应用、评估、安全、支持、保护等方面的相关制度,构建以实用为导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网络应用环境,推行能够解决继续教育资源不足、满足学习者多样需求的应用方案。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质量,缓解基层水利人员的工学矛盾,切实提高水利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效益,促进水利现代化。建立督导、评价与奖励机制,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制度。应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上级水利部门、继续教育机构、水利基层单位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发挥各相关利益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资源优势,形成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满足各自的利益诉求,实现多赢。2.构建线上继续教育云平台,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多时空的学习需求以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APP作为支撑“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和载体,打造水利继续教育云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具有大规模、开放性、低成本、个性化、交互性的优势和特点,将使优质教育资源趋向扁平化,打破教育的时空界限,推动自主学习,从模式、内容、质量等多方面为传统水利继续教育带来全面的变革。水利行业继续教育平台的实现方式,可以组建全国水利高校课程联盟,整合已有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资源,创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型在线教育体系,将分散的继续教育资源聚集、加工、升级、再造,挖掘潜力,凝练特色,形成标准化的课程资源,并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继续教育平台的制作与运营,保障继续教育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重视移动终端的主要载体作用,加大移动平台的开发力度,与在线课程资源相匹配,在平台解决“有所学”的基础上,实现“方便学”。3.建立学习支持和公共服务机制,促进继续教育资源开放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需要有完善的硬件及软件环境提供支撑。要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的基础设施、应用设备建设;要加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开展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加强网络后台的管理服务,建立与在线学习前端相呼应的相关制度;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问等提供支持与帮助;对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取得的学习成果,提出认证、转换、积累的相关方案,确保学习成果的有效实现。要加强对于参加网络学习的管理,成立由水利主管部门为主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力量捐助和受益者适当出资相结合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作用,组成服务队伍,为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4.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继续教育改革“互联网+”平台的打造并非另起炉灶,线上教育也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继续教育发展,应结合现有的继续教育资源,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协调相关部门、高校、水利行业企业等,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实行把实体性面授培训、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师徒传承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等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区域内构建多种层次、条块结合、开放共享、相互协调、虚实结合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网络。通过制度机制引领,引导开发建设和汇聚各类优质水利行业培训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全面接受终身业务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实践

1.谋划水利行业人才继续教育顶层设计,做好“互联网+”继续教育平台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水利发展人才保障,政府水利主管部门编制了《浙江省水利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水利人才队伍继续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实施水利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在人才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构建以“省水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统筹建设“浙江省水利行业人才培养及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浙江省水利人事人才信息管理APP”等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全省水利人事人才大数据运行,进一步推动水利人事人才工作规范化、流程化。2.建立并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继续教育过程质量管理目前,已开发建成网上报名注册系统、在线学习系统、职称考评系统等继续教育平台,基本建设了继续教育线上教学环境,实现了各系统的对接集成和数据共享,业务涵盖学员注册报名、自主选学、考试、学分认定、考核利用等各教学环节。网上报名注册系统包括报名注册、信息审核、信息查询与统计等功能。系统建成以来,已完成1841人次的报名注册,人员涉及全省11个地市、厅属机关和直属单位。水利职工在线学习系统是实施水利行业继续教育重要的线上教学平台,在网上实现教、学、考、管等多种功能。学员根据自己从事工作类别,按专业分类确定必修课和自选课,系统记录学员课时学习情况。系统也可选定某一专业、某一区域人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考核。3.构建平台课程体系,丰富线上继续教育资源水利行业在线继续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建设包括水利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两大类。其中,水利专业课程包括水利案例、防汛抗旱、水文等18方面课程;公共课程包括领导讲话、政治经济、政策法规、社会管理、水文化等13个方面课程。至今为止,平台注册学习人数已达43000多人,建成水利各类专业课程和公共类课程共计368门,可满足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自主选学、网上学分认定。学员学分成绩通过系统同步给水利职称评审系统,作为学员职称评审中重要的数据。4.推进继续教育制度创新,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将水利干部教育纳入行业继续教育体系,提升水利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实施水利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全面推行水利队伍能力建设的意见》《全省水库海塘工程管理单位人员岗位培训和岗位任职资格学历教育工作方案》《浙江省农村水电站从业人员轮训试点实施方案》《浙江省水利人员在线学习系统运行和使用管理办法》等多项培训制度。以水利队伍专业能力建设为核心,采用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注册资格考试等形式,强化在职人员教育培训,积极推进持证上岗工作,推行网络在线学习学分制,大大提高了继续教育学生网上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全省水利人才队伍的思想素养、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使水利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水利单位形成学习型组织氛围。近年来,厅属培训机构举办培训班464期,共培训59772人次。5.创新线下教育途径,有效提升水利从业人员素养在做好线上平台建设和线上继续培训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线下人才培养学习新途径。结合“五水共治”“千人万项”“百项千亿”专家蹲点指导服务,选派技术专家、院校老师等服务指导员到艰苦环境、施工工地上去锻炼,到重点水利工程上去“实地培训”,开展工程一线蹲点服务。水利院校及有关培训机构开展送教下乡、送教到工地等活动,帮助地方水利排忧解难。引导高层次专业人才利用技术咨询、科研技术合作、现场培训和项目聘用等方式,推广水利实用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普及科学知识。举办“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以技能大师等为项目带头人的带徒传艺、技能攻关训练。开展首席水利员的评选工作,组织首席水利员分批次到台湾交流学习,举办基于水利站长和新任水利员等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多层次多途径的水利行业线下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地方水利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赏。

三、小结

篇8

关键词:网络学习行为;学习评价;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58(2016)03

引言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期,国家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指出要建设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因此,研究信息网络时代对高职教育模式带来的影响,研究新媒介下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变革,做好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新时期职业院校资源库建设的要点工作主要有课程资源建设和学习平台建设2项重点工作。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才能吸引学习者,优秀的学习平台是学习者有效完成学习过程的基础保障。

1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发展

1.1网络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新要求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发展较为成熟的形式有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和开放教育资源等。对比网络时代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内涵,它们本质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远程教育是传统教育系统中为学习者提供学习途径的一种特殊形式,以是否亲临学习场地为界定;继续教育被界定为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学习者继续学习的通道;开放教育资源本质上是教育理念的开放,为学习者提供免费的学习资源[1]。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国家近些年也陆续推进了一批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开通了一批精品资源库课程网站,目前也正在推进新一批不同专业的课程资源库课程的建设工作。它与远程教育、继续教育以及开放教育资源等相比,重点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基础之上,使学习者转变为主体[2]。通过学习者在线完成学习活动,学习平台客观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并给予学习效果评价。在累计众多学习者丰富的数据后,学习平台可以研究学习规律,优化课程及学习资源设计,提高学习效果,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

1.2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课程资源库定位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者可能包括在校学生、教师,还有各类社会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吸引学习者能够坚持不断地完成所有学习内容,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呈现形式上,就需要更加贴近和吸引学习者,学习内容绝不能是单调的书本形式,而应该是各种类型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充分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由于在线学习的特殊性,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时间都是灵活的,学习进度不尽相同,同时还需要能通过不同的学习环节和学习反馈来阶段性地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这就对网络学习资源的构建和学习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习资源模型分析

2.1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要素

网络在线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学习者的学习模式,注重自由式学习。学习的主体不在是教师而是学习者自身。在传统教学资源构建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导者,教师将教材、板书、实验指导、幻灯片以及其他媒体资源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现给学习者。然而,对于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是通过对学习者学习内容的分析,进而对课程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最后通过学习者所支持的网络和学习终端呈现出来的多种数字化资源学习内容[3]。因此,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资源呈现方式体现出来。对于网络资源的构建一方面要求可以凝聚学习注意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将传统教学的学习互动过程引入到自我学习中来,体现学习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网上学习资源类型一般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和虚拟仿真类素材等。

2.2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要求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定位是“能学、辅教”。“能学”指凡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均能够通过自主使用课程资源库实现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并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辅教”是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课程要求,利用资源库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实施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使用资源库巩固所学知识、实现拓展学习。从学习者自我学习过程来看,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应该包括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拓展辅助学习资源、学习环境资源、冗余资源和人力保障资源等多个方面[4]。目前,笔者所在院校承接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资源库建设工作,包括了3个专业子库(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方向资源子库、嵌入式应用开发专业方向资源子库、信息处理与大数据专业方向资源子库);课程资源子库(40门课程);职业认证资源子库;科技竞赛资源子库;社会培训资源子库;技术服务资源子库以及资源平台建设等工作。该资源库的设计和建设必须充分分析网络学习者特性和网络学习资源构建要素以及网上学习行为评价等多种因素,以高标高要求来衡量资源素材和学习资源组织的形式,突出实用性。

2.3学习资源模型架构分析

整个网络学习资源模型中应该包括素材、积件、模块和课程等不同层次。素材指最基础的、碎片化的资源;积件指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单位,多个内在关联的素材结构化组合形成的资源;模块是以学习单元、工作任务等项目为单位,多个知识点、技能点结构化组合形成的资源;课程应包含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等环节,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因此,在基于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资源构建模型中提出分层设计的要求,资源模型中应包括内容层次模型、元数据、内容包装交换模型、序列定义模型4部分。2.3.1内容层次模型内容层次模型将网络学习资源分为最小素材层、关联层和应用层来描述。(1)素材层。最小原始独立资源;(2)关联层。由若干个独立资源对象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的内容集合;(3)应用层。由若干个独立资源对象和内容集合按照一定的逻辑设计组合成的学习活动。2.3.2元数据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主要是描述数据属性(property)的信息,用于描述学习对象的属性。现在被广为认可的是IEEEP1484.12所发展的LearningObjectMeta-data(LOM)Schema,它是学习对象元资料的描述方法。它描述学习资源信息互换结构,能够实现对学习对象的查询、一体化管理,同时也支持学习对象的共享和互换。2.3.3内容包装交换模型内容包装信息交换模型用来定义交换学习内容的标准数据结构,它为学习资源的制作提供数据绑定的基础,使得学习资源可以在不同制作工具、不同学习平台环境之间实现互操作。内容包装规范主要利益相关者有学习内容制作者、学习平台开发者、学习资源服务者、软件与工具提供商。2.3.4序列定义模型所谓序列是对内容对象的发送次序进行排列,为学习者提供导航控制能力。序列根据学习者与内容对象之间互动的结果以及内容作者的序列规则来决定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流程和学习分支。序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形成的某种关系。

3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

3.1网络学习行为与评价

学习者通过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如网络课堂)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所有过程称之为网络学习行为。学习者可以参加一门课程或者一系列课程进行在线学习。网络学习行为评价就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评估的过程,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其能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根据学习目标,不断修正自己的网络学习行为[5]。针对网络学习行为评价过程呈现以下特点。(1)在线全程监控通过对学习者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使用学习资源、提交作业、参加学习互动、参与考试等过程全程监控,全面掌握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给出反馈意见和指导。(2)提供差异化指导网络学习平台允许各学习者自我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教师只是学习者的辅助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或学习平台可以根据每一位学习者给予差异化的指导。(3)精细化测评网络学习行为评价是针对学习者全方位的评估,包括在线时长、学习行为特征、在线互动效果、网上作业及测试等。因此,测评系统可以挖掘出学习者的学习问题、行为模式、个性特征等并据此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3.2评价一般分析方法和流程

网络学习行为数据采集方法主要有:数据嗅探捕获方法、web日志审阅方法和基于web服务的方法等。学习者登录学习平台,参加网上学习,此时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通过以上方式被平台记录、采集。学习者网络学习行为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通过图1,可以看到网络学习行为分析一般通过对学习行为采集、学习行为统计、学习行为分析评价3个关键环节进行数据分析,生成相应的学习行为库、学习结果特征库、学习方式特征库和平台使用特征库。通过对以上库的综合分析,给出分析评价结果,并及时地反馈给学习者。此结果也可以作为为学习者提供智能学习导航和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的依据。

4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展望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是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目前已初具规模效应。它是由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运营的,旨在使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享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孤立的课程资源库建设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下人们对网络资源库的系统学习需求。因而国家随即启动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按照“国家急需,全国一流”的要求,国家级资源库主要面向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职业教育专业领域,组建一流团队、汇聚一流资源、提供一流服务,为全国相同(相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施提供范例和优质资源。该专业资源库的建成使用,势必能够促进不同职业院校之间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改革,从而起到引领作用。

5结语

通过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充分研究了网络学习者、网络学习行为的特点,合理构建了学习资源模型,优化了网络学习平台功能,同时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评价,进而有效指导学习者完成学习。高职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应为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和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为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邹培忠.网站评价指标与建设现状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30-31.

[2]田珊,田茂福.网络学习资源互动性建设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3(5):63.

[3]李强,刘强.互联网与中国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8-19.

[4]程璐楠,韩锡斌,程建钢.慕课平台的多元化创新发展及其影响[J].远程教育杂志,2014(2):23.

篇9

关键词:汽车技术 服务与营销 教学资源库 高职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28

一、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和汽车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校校合作、行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开发面向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学习者等4类用户,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汽车服务贸易领域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期内,参考“慕课”建设理念,完成建设涵盖主要汽车产业服务领域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共计20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同时,建设大量拓展资源,发挥资源库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作用,满足企业员工继续教育、技能提升的需求。

通过资源库建设,带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教师职前、职后教育需求,推广专业领域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缩小汽车贸易服务领域专业教学水平区域差距,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提升。

二、建设思路

基于“辅教、能学”兼顾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遵循“校企融合、素质养成、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思路,组建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跨区域高职院校共同构成的资源库建设团队,以提升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为目标,以行业企业调研为基础,以就业岗位分析为切入点,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专业门户平台为支撑,以课程资源为对象,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良性循环。具体思路如下。

1.校企融合。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机制,促成跨区域的学校教学专家与企业技术专家携手共建机制,变“单打独斗”为“协同共建”,变“闭门造车”为“开放共建”,将产业最新动态与技术成果融入到教学一线,逐步解决学校教学内容和行业技术更新不同步的问题,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服务能力。

2.素质养成。通过巧妙设计课程实训项目、精心挑选企业案例、合理应用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将诚信品质、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等职业素质融入专业教学,促成学习者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3.共建共享。吸纳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优秀成员单位加盟建设团队,加大学习研讨力度,应用任务认领、集中研讨布置等方式,明确建设目标、总体任务、具体分工和工作要求,共同开发建设,并在校企间组建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共享联盟,院校间实施学分互认,校企间课程及资讯共享。

4.边建边用。建立用户体验、评价与反馈机制,逐步完善资源库的功能与内容,逐层向社会开放,形成建与用、点与面、静与动相结合的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三、建设规划

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遵循“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组织建构逻辑进行建设。以学校为主,通过政企指导、行企支持、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的方式共同进行开发。

(一)科学设计资源库框架

坚持用户需求目标导向基本建设理念,以方便用户自主学习为目标,确定教师、学生、企业用户和社会学习者4类人员作为资源库的服务对象。同时,确定资源库由专业建设中心、课程中心、学习中心、素材中心、互动中心等5大中心,以及培训认证营、技能竞赛网、校企直通车、车友服务站4个拓展模块组成。

(二)严格资源库建设流程

根据汽车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企业用人标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教学方法最新研究成果,确定6个环节来实施完成。

第一,把握行业现状,追踪行业发展趋势,依据企业人才需求标准,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第三,把握就业岗位需求,明确专业技能项目与任务,建立技能考评标准。

第四,系统设计每一门课程教学方案,形成课程标准。

第五,配套开发教学资源素材。

第六,架构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开发者、开发者与开发者之间的信息渠道,建设面向学生、教师、从业人员和车主等不同用户的资源服务平台。

(三)建立资源库更新机制

1.共建共享。在开发资源的同时逐步扩展平台的功能,边建边用,首先在合作院校内先行试用,而后再逐步推向其他开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校,达到和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享用。

2.专家评审。为确保平台稳定、资源优质,在运行前先邀请行业、企业、学校相关专家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对资源库进行评审,依据评审结果提出整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充实资源库。

3.试用评价。将建成的资源库在联合建设单位内进行试用。合作院校在试用3个月之后,形成自评报告,汇总后集中整改优化,以此进一步改进资源库建设,力求本资源库达到特色鲜明、亮点突出,覆盖面广、适用性强的要求。

4.推广应用。经专家论证、认可,并在联合建设单位内试用运行良好的前提下,面向全国汽车服务贸易类院校和用户开放并推广应用。

5.更新服务。随着汽车服务贸易产业和教育的发展,资源库将不断更新和完善,及时反映行业新技能、新知识、新信息,保持每年10%的更新率。

四、建设进程

资源库规划建设进程分为5个阶段。

1.组建项目建设团队、开展顶层设计研讨、确定课程体系、建设系统平台、开发资源标准、开展交流培训。

2.完成平台建设,调试、完善5大中心功能,启动4个模块应用,优化《汽车顾问式销售》等10门课程资源,组织3000师生在线注册,试行“O2O”混合教学。

3.优化平台功能,完成5大中心建设,及时更新4个模块信息,更新《汽车顾问式销售》等10门已建课程资源,启动《汽车性能及商务评价》等10门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新增3000师生在线注册,全面推进“O2O”混合教学。

4.开发基于 Android 系统的APP系统,完成系统升级与平台扩容,完成20门课程资源建设,注册用户超过1万人,总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启动院校之间学分互认。

5.项目验收,资源更新,应用推广。

五、结论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基于“辅教、能学”,兼顾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遵循“校企融合、素质养成、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思路,确定资源库由专业建设中心、课程中心、学习中心、素材中心、互动中心等5大中心,以及培训认证营、技能竞赛网、校企直通车、车友服务站4个拓展模块组成。通过资源库建设,带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教师职前、职后教育需求,推广专业领域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光海,韩晋川,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21-22.

[2]许祥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7):122-

123.

[3]安铁民.《高尔夫战术策略》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1):241-242.

[4]于含,张蕾.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建设研究[J].电子商务,2015(1):84-8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XJK013QJG001)。

作者简介:

篇10

1明确定位,强化区域性职教资源库的顶层设计

明确资源库“辅教辅学”的基本定位,按照“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顶层设计,以云服务理念搭建管理平台.

1.1明确资源库建设的目的与定位区域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探索信息化时代下,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服务学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教学需求为根本任务;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根本目的.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在功能上要满足“辅学、辅教”,辅学”是能为职业院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与辅导学习的互动平台服务;“辅教”是为教师利用优质的资源库内容与网络化共享平台,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手段,辅助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可以自主地通过共建共享的资源库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拓展学习.

资源库平台要建设成为一个能互动交流的学习中心,具备区域经济建设特色与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学习平台,而非仅仅限于教师教学使用的素材库.资源库的内容建设要以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前提系统设计,以碎片化的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结构化的课程建设为骨架,充分发挥多媒体表现资源的优势,选择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职业教育素材、积件、模块和课程教学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建设,并将其作为国家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系统的组成部分,为国家资源库作准备.1.2强化资源库建设顶层设计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参与单位与人员众多,资源内容复杂技术要求高,制订科学严密的建设方案和管理规则,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是提高资源库建设效率与质量,确保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以云服务理念搭建管理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是资源库建设的基础,必须放在建设首位,资源库管理平台不是结构越复杂、档次越高越好,而重点是好用、适用.

滁州职教集团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平台选择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这个平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发和运营支持,集成了国家批准建立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优质职教资源丰富,平台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存储、全库内部资源检索与导航、资源开发给与“辅教”“辅学”功能,平台有灵活的课程管理结构、开课申请、规范的课程建设、丰富的教学形式、网络授课、自主建站、课程论坛、学习进度跟踪、元数据共享、动态监测与审核等功能.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云服务理念提升资源平台价值,合理构建区域性或学校私有云应用中心,在资源丰富度、获取方式、在线组织方式、利用方式、在线学习活动、多种类学习应用终端的支持等方面都将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职业教育资源库平台参考模型图。

2建立机制,增强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建设与运行活力

资源库建设机制规范着从资源库建设意向和规划的产生、资金的筹措、计划的制订、实施和整个过程中各方面参与者的行为方式.在资源库建设中,机制起着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作用,建设主体、建设资金、建设模式在机制的规划下,有序、有效地结合、运作,从而形成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2.1建立促进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建设与开发主体协调机制以职教集团为基础的区域性职教资源库投资建设与开发主体有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职与中职院校、行业企业、研究所、专业化公司,参加人员有老师、公司技术员和企业专家员工等.每一类建设主体都有不同的职能、不同的开发特色或缺点,政府主管部门职能是建立或主导协调机制的建立,如采用项目管理方式,让资源库的使用者与建设者形成相互制约关系,促进资源市场化的性质和保障资源质量;中高职院校要制订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或教学团队开发优质资源,教师有丰富教学经验,掌握教学中迫切需求,对教学资源的鉴别和老资源改进有决定性的作用;专业化的企业,拥有掌握从视频、动画到仿真虚拟制作技术和国家教学资源制作标准和要求的技术人员,是开发教学资源的主体,专业化的企业能形成教学资源的产业化生产模式,提高资源的建设效益,不足之处是对师生的需求了解少;各建设主体不能做到相互协调、优势互补,不仅影响资源建设质量,也影响资源库系统工程的建设进程.所以必须在各建设与开发主体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发挥各自之所长,协同开展资源建设工作.

2.2建立职教资源库可持续化的市场运行机制资源库建设的目的在于“用”,而不是“建”,为优化区域性职教资源配置,扩大资源应用面和利用率,保障资源库的维护服务与持续改进,首先必须建立市场化的资源库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一方面促进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满足市场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建设人才;另一方面实现教育增值,提高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教育资源建设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必须建立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资源使用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优质资源共享,经费取之于民,资源用之于民;市场化是对资源的有偿使用,合理收费形成投资建设效益,促进资源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率.建设和使用的良性循环需要免费和有偿相结合,免费是公共投入服务社会,有偿是保证资源建设效益和质量,优胜劣汰,为资源建设注入不竭的动力.第三必须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资源库管理机制,政府主管部门职责是对区域性教育资源库建设投资和监管,具体管理工作应按照市场化要求成立管理中心,其职责是制订资源建设规划、落实规划、平台建设、制度建设、资源遴选与更新、评价与反馈、应用与推广,形成良好的运营机制.

2.3建立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应用评价与反馈机制按照“边开发、边应用、边完善、边推广”的原则,大量的资源必须经过师生的实际应用与评价,逐步完善后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建立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资源应用评价与反馈机制,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预期分析,根据用户评价,判断资源的优劣与应用情况.在以职教集团为基础的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建设中,通过设计系列调查表,再利用关联规则或支持向量机技术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掌握不同用户对资源的不同需求.如针对资源设计的调查项目:是否原创性开发,能否符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资源建设团队强弱,视频动画图像是否充足,是否符合资源建设规范,资源教学设计的好坏,需要准备的时间长短,教师备课负担,资源获取是否方便,知识产权是否明晰,利益能否得到保护等,分析资源建设中存在问题和不足.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加强资源的原创性、规范性、多媒体化的设计建议;在资源建设机制上提出对教师的开发成果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制订保障和倾斜政策等.

3特色发展,提高区域职教资源库建设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区域性职教资源库作为国家资源的补充,应围绕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以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为主,辅以开发满足地方职业教育需求的特色资源,提高资源的针对性与适应性,避免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

3.1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开发职教资源职业教育是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教学资源库必须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开发与生产过程对接,符合专业岗位人才培养要求.主要内容: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企业案例、作业规范;企业生产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生产场景;学生实训项目、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文件、习题库、试题库;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验实训实习项目;与专业、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导学、助学系统.学校、企业与专业化公司需密切配合,科学分工,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并对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规范性多角度评审,开发适用的特色资源.

3.2以重点专业为依托开发职教资源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高职院校围绕重点专业开发和积累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如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大量的具有真实生产实景的实训实习资源,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了虚拟工厂、虚拟工艺、仿真实训资源,专业老师开发了大量的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多媒体专业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是学校专业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教学成果的积累,特色鲜明,对区域内这些资源遴选、改造,形成优质的区域性职教资源.以课程为单位建设职教资源,课程是组织教学活动的载体,为便于学习与资源利用,具体的教学资源应以课程为单位,共享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发挥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的作用,整合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3.3应用新的技术理念开发职教资源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智能化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在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建设中,必须应用新技术重点开发以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解决实训实习危险、实训费用高、环境污染大的问题,缩短传统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要将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资源建设中,开发的职教资源要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与教学要求,助力教学改革;要满足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案例化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