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干预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管理干预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管理干预方案

篇1

关键词:阶段转变理论 健康教育 个体化饮食方案 血液透析 体质量增长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ranst 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 of change combined with individulized diet scheme on the hemodialysis patients

DAI Jing CHEN Youhua OU Yanli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hua University;

Abstract:Objectiv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ranst heoretical model(TMM) and stage of change combined with individulized diet scheme on the hemodialysis(HD) patients. Methods 66 cases of HD patients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August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asic feature matching between groups, with 3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dividualized diet scheme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TM based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zed diet schem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compliance behavior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lood phosphorus level and the increase of body mass growth situation before intervention,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 of compliance behavior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blood phosphorus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3 and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increase level of body mass growth situ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 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P<0.05). Conclusion TTM based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zed diet scheme could improve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of HD patients, reduce the level of blood phosphorus, ef fectively control the rapid growth of body mass growth situa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word:Transt 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 of change; Health education; Individualized dietary programs; Hemodialysis; Body mass growth;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临床一般采取血液透析(HD)治疗,HD治疗周期较为漫长,患者长期治疗易产生悲观、沮丧等负面情绪[1],久而久之,患者遵医行为低下,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体质量增长速度过快的现象,对预后效果造成影响。个体化饮食护理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2],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饮食行为,使饮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满足机体所需要的营养[3]。而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TTM)的健康教育能针对不同阶段的患者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促进行为转变。目前个体化饮食方案、TTM健康教育广泛应用于临床[4],但两者结合是否能改善HD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学界少有研究。本研究探讨基于TTM的健康教育联合个体化饮食方案对HD患者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HD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需行HD治疗;HD治疗时间至少在3个月以上;临床资料完整;意识清晰。排除条件:合并精神疾病;合并心、肝、肾严重疾病;丧失行动能力;沟通障碍;无法应用手机;合并恶性肿瘤;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5~85岁,平均58.96±5.24岁;透析时间5~60个月,平均42.35±5.63个月;对照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6~83岁,平均58.94±5.37岁;透析时间6~62个月,平均42.41±5.71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患者实施个体化饮食方案,首先由内科医师、护士与营养师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饮食指导方案,蛋白质摄入量1.0~1.2g/(kg·d),且摄入以含有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对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需增加至1.5 g/(kg·d),热量根据具体患者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热量为138~147 kJ/(kg·d),其中碳水化合物约为35%为宜。指导患者适量进食谷类、水果、蔬菜等,食物之间的调配可根据患者年龄、病史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另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饮食教育,指导患者饮食,嘱咐患者和家属记录饮食日志,指导小组对饮食方案进行核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变化适当调整饮食方案,纳入饮食指导档案,在透析期间采取口头教育、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帮助患者提高饮食管理能力,干预时长6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TTM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案如下:

(1)前意向阶段:向患者讲解HD治疗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宣教分为2个课时,每个课时时长40~60 min,第一课时主要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服药、并发症等相关内容,借助提出问题的形式帮助患者思考影响疾病诱发的危险因素。由科室主任医师在第二课时总结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告知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讲解既往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

(2)意向阶段:护士要促进患者意识转向行动,通过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全面了解自我管理的不足之处,分析未采取干预手段的原因,帮助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能够体会其对自身的益处。护士应辅助患者,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改变自身错误的行为。

(3)准备阶段:个性化干预计划由专人制定,同时强化患者的家庭支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得可行性护理计划更切实、具体,包括饮食干预、运动指导等,耐心解决患者的疑惑,鼓励家属多多关心、支持患者。组建病友微信群,相互鼓励,经验分享,明白自我管理对自身的益处。

(4)行动阶段:全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如饮食需要确保合理膳食,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食盐每日不得超过6 g,多食瓜果蔬菜、鸡蛋、肉类;运动可选择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不劳累为宜,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家属需提醒患者按时、按量、遵医嘱用药;每月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疾病控制理想的患者可分享经验,以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5)维持阶段:做好医院支持、家庭支持;医院需要了解患者自我行为转变的情况,及时纠正患者问题;病友群举办定时打卡活动,鼓励患者每日在群内分享自身的计划,每月汇总打卡结果,对积极配合的患者奖励一些奖品;家属需严格监督患者计划的执行情况,强化自我管理能力,避免患者懈怠。干预时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干预6个月后,评价指标包括:

(1)遵医行为:遵医行为评价维度分别为低磷控制和口服磷结合剂。采用的评价量表为血磷控制遵医行为量表,该评价量表采取5级评分法,满分55分,分数与遵医行为呈正比。

(2)血磷水平:在透析当天清晨6:00,当患者处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进行电解质检查,观察患者血磷水平。

(3)体质量增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的体质量增长水平。

(4)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肌肉痉挛、水肿。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遵医行为、血磷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血磷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遵医行为、血磷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质量增长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体质量增加相对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6个月后,两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值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质量增加相对值比较(kg)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终末期肾脏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为HD[5-6],该治疗方法能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有效延长生存时间。但单纯HD治疗疗程过于漫长[7],患者往往承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长期以往,患者易对治疗失去信心[8],遵医嘱率大大降低,加之患者不当的饮食可能会使得血磷水平增加、体重增长过快等症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需要配合护理干预以提升疗效[9-10]。

个体化饮食方案可充分依据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及饮食口味制订合理、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11],该计划充分结合了患者的个体差异,能为患者提供治疗期间和康复期间的营养需求。在个体化饮食方案的基础上加入TTM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满足机体营养需求[12],也能促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患者做到知行合一。TTM健康教育能分析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生活方面的需求,制订个性化健康宣教方案,有助于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配合个体化饮食方案能提高患者的遵医嘱行为、控制血磷水平、避免体质量增加过快[13]。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的体质量增长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原因在于,TTM健康教育能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情况[14],让患者逐步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如前意向阶段,患者并无管理意识[15],护士采取案例分享等方式唤醒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意向阶段的患者认识到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后续通过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帮助患者从意识转向行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来越强[16],遵医嘱行为也就越来越好。个性化饮食方案能确保患者三餐得到合理的搭配,饮食均衡,故血磷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能避免患者体质量增长过快。

综上所述,基于TTM的健康教育联合个体化饮食方案,能提高HD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血磷水平,有效控制患者的体质量增长过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玉洁,余婷婷,关永娟,等.基于微信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水钠控制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数字医学, 2019, 14(11):118-120.

[2]蔡明玉,龚文姜,李雪,等.行为转变理论模式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 2020, 19(5):22-26.

[3]景日泽,方海.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激励机制对医生行为影响的理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21,24(4):12-16.

[4]王焕利,李庆.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情绪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 26(5):629-633.

[5]陈汝满,安娜,徐明芝,等. 2017年海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结核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15):110-117.

[6]黄莉娟,段培蓓,张静,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运动指导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 2019, 18(3):181-184.

[7]秦燕,田喜慧,刘翠萍,等.协作化的健康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9,41(7):88-91.

[8]翟颖,张蕾,王昆.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9,19(2):33-36.

[9]祁庆,郭秀君,訾涔.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乙肝孕妇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20, 35(9):17-21.

[10]袁梅.量化体育锻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转归的影响[J].中国康复, 2019, 34(6):29-32.

[11]李阿敏,赵云飞,周立恒,等.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低盐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及低盐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 21(4):80-82.

[12]罗建琼,陈丽,曾兴蓉.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边远山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17):1334-1338.

[13]王靖怡,王芳,邱爱平,等.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9,36(1):129-131.

[14]侍珍珍、唐景凤、庄静.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管理依从行为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20,17(32):175-178.

篇2

【关键词】健康管理措施;基层高血压病患者;评价

原发性高血压(PH)是我国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PH发病率逐年升高。长期、规律的用药是治疗、控制血压的关键,与此对应的是,我国基层人群的遵医情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在依靠传统用药的基础上,给予PH患者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便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1]。本研究通过采取科学用药+健康管理措施的应用,对基层PH患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PH患者450例,其中男性248例,女性202例,年龄44-76岁,平均58.2岁。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对PH的定义和分类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心血管疾病。将PH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5例。干预组男性128例,女性97例;年龄44-74岁,平均57.9岁。对照组男性121例,女性104例;年龄45-76岁,平均59.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级和血压水平、工作性质、学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根据中国高血压联盟2005年修订的高血压指南(基层版)[2],采用联合降压治疗方案[3],基本原则是:①联合用药有协同或相加的降压功能;②药物不良反应尽可能抵消,以增加患者耐受及遵医性。联合治疗包括固定剂量和非固定剂量联合两种方式,尤以钙拮抗剂(CCB)为基础的药物联合、以血管紧张素(RAS)抑制剂为基础的药物联合和利尿药与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治疗方案最为常用。

1.2.2健康管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管理措施:①收集健康信息,评估风险因素、制定健康计划并建立健康档案是实施进一步治疗及健康管理的第一步。②在PH患者及高危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在街道建立固定宣传栏,固定时间举办关于PH的健康讲座,赠送PH相关材料等。③实行心理、行为干预,纠正患者心理状态及不良生活方式,实现对PH危险因素的控制。④定期随访与监测,每月电话回访≥1次,每个季度至少1次进户家访,随访内容除姓名、性别、年龄、血压等基本情况外,还包括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治疗情况等,监测服药依从性;动员家庭成员协助监督。⑤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摄入,控制体重、减轻精神压力及其他日常生活指导。

1.3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干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变化。疗效判定按[4],显效:DBP下降≥10mmHg(1mmHg=0.133kPa)并降至正常,或DBP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mmHg;有效:DBP已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管理干预前两组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管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204/225)、82.7%(186/22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H是我国重点管理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目前公认高血压是在环境因素和自身遗传易感性的共同作用下发病,通常,环境因素约占60%,遗传因素约占40%。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PH发病与体重超标、高盐饮食和酗酒等因素显著相关[5],另外,除遗传因素外,PH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嗜烟、职场竞争压力、社会经济因素等。PH的健康管理与干预对基层PH患者和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危险因素评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适时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或消除PH的危险因素,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在实施健康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始终把“三级预防”原则贯穿始终,在一般人群的预防和高危人群、PH患者中降低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低靶器官或组织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张文申.基层高血压现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19):25.

[2]孙宁玲.采用新的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导对基层高血压患者的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4):8-9.

[3]初少莉.基层高血压的联合治疗方案[J].中国社区医师,2011,27(19):11.

篇3

方法:将120例体检筛查出的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追踪随访和定期监测的个体化干预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即体检报告的讲解与一般指导。观察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指数(BMI)及糖调节受损恢复情况。

结果:干预1年后实验组的FPG、2hPG、HbA1c、TC、TG、LDL-C、HDL-C、BMI各项指标的控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个体化干预管理可有效控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血糖、血脂和体质指数,促进糖调节受损恢复,预防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关键词:个体化干预 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减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0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05-02

糖调节受损是体检后发现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是患者糖代谢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发展成糖尿病的一个危险阶段。在此阶段如不进行有效干预,多数患者将进展为糖尿病,未达到健康体检的目的。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如何改善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健康状况,避免向糖尿病发展,是广大医护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健康管理是针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和干预的全过程,在健康评价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改善计划,并鼓励、促使和帮助人们主动采取行动来改善和维护健康 [1]。其中干预是核心,更是难点。本研究对体检中发现的糖调节受损患者实施个体化干预管理,探索糖调节受损的有效健康管理干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3月至6月我科体检中筛检出的IFG和/或IGT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总体。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纳入标准:对体检检出的IFG者,两日内电话回访并通知进一步做糖尿病筛查,方法为复查FPG、2hPG、HbA1c三项,结果诊断为IFG和/或IGT者。排除标准:①经复查以上三项指标正常者或已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既往已患糖尿病者;②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脏器功能不全、肿瘤晚期、骨关节病、重度残疾、精神疾病者;③妊娠、哺乳期或产后6个月内。将符合条件的纳入者按复查顺序先后交替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体检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X 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体检者一般资料的比较(例)

2 方法

2.1 人员组织与培训。科室成立健康管理干预小组,由4名副主任及以上医师、6名主管及以上护士组成,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经过健康管理规划化培训与考核后担任,熟练掌握体检服务健康管理工作流程,掌握高发慢性病、常见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技巧,能够对体检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与管理。

2.2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建立健康档案,均不采取药物降糖降脂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干预1年后再次全身体检,项目包含本研究各项监测指标。两组患者均完成1年的干预。

对照组:在患者领取体检及复查结果当日,由健康管理专家进行常规干预,给予体检报告讲解和一般指导,接受患者咨询,并提供后续健康咨询服务。

实验组:采用以下个体化干预管理:①针对性健康教育:在患者领取体检及复查结果当日,由健康管理专家根据患者检查结果指出患者目前的健康问题,存在的糖尿病风险,一对一讲解糖尿病预防知识、糖调节受损控制知识,高血糖、高血脂及糖尿病的危害,明确影响发病的因素,控制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认识。②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为患者制定具体的饮食、运动、随访和监测方案,开具饮食、运动处方,发放糖尿病预防健康教育小册子和个体化干预管理追踪卡。督促患者以科学的方法、积极地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对待健康问题,促进遵医行为,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自我管理。③饮食指导:饮食总热量根据性别、年龄、理想体重和体力劳动强度计算,按照轻体力劳动每天每公斤体重30~35kcal,中体力劳动35~40kcal,重体力劳动40kcal以上,消瘦者酌情增加5kcal,肥胖者酌情减少5kcal,使体重逐渐恢复到理想体重±10%。运动消耗大者酌情增加总热量摄入。早中晚三餐按照各1/3分配总热量,限制含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甜食、零食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④运动指导:运动方式为有氧运动,根据年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球类活动,游泳等,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次,3~5次/周,运动强度为运动心率达到170-年龄。⑤追踪随访:由健康管理护士定期给予电话追踪随访,强化糖尿病防控相关知识,了解患者坚持饮食、运动方案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个体化的指导和帮助。电话采用规范用语,平均需时约5分钟。电话随访前半年每月一次,后半年每2月一次。⑥定期监测:每季度电话预约患者,复查FPG、2hPG、HbA1c、TC、TG、LDL-C、HDL-C、BMI指标,监测各项指标控制情况,给予鼓励督促和个体化指导。

2.3 评价指标。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FPG、2hPG、HbA1c、TC、TG、LDL-C、HDL-C、BMI及糖调节受损恢复情况。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科学数据统计软件包录入数据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干预前后的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对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 2检验。

3 结果

3.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体质指数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FPG、2hPG、HbA1c、TC、TG、LDL-C、HDL-C、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1年后与干预前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干预前后FPG、2hPG、HbA1c、TC、TG、LDL-C、HDL-C、BMI情况比较(X±S)

注:实验组、对照组的t值、p值是指干预1年后与干预前的比较;组间t1值、p1值是指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组间t2值、p2值是指干预1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糖调节受损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年后FPG和2hPG恢复正常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干预1年后FPG和2hPG恢复正常情况比较[例(%)]

注:两组干预1年后FPG和2hPG恢复正常情况比较,X2=13.80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监测糖尿病病情变化和和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FPG正常值范围为3.9~6.0mmol/L,2hPG正常值范围为3.9~7.7mmol/L。根据1999年WHO修订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IFG是指FPG在6.1~6.9mmol/L,IGT是指2hPG在7.8~11.0mmol/L的状态。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FPG≥7.0mmol/L,或2hPG≥11.1mmol/L,并经另一天再测一次证实。HbA1c可反映采血前8~12周血糖的总水平。IFG是一类非糖尿病性空腹血糖异常,其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但低于糖尿病的诊断值。IGT是葡萄糖不耐受的一种类型。IFG和IGT两者均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表明血糖调节受损 [2]。所有2型糖尿病(DM2)患者都要经历IGT阶段。IGT具备了与DM2相同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损害,同时与高血脂症、肥胖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谭燮文等报道,广州地区糖尿病的一级预防重点放在IFG人群上 [3]。党光珍等研究认为,对糖耐量异常人群进行行为干预,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4]。尹秋生等研究证实综合干预能有效控制与消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阻止或延缓IGR患者进展为糖尿病 [5]。目前定期体检已成为人们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我科对常规体检空腹血糖高者开展进一步筛查工作,以期尽早发现IFG、IGT患者并早期干预,对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我科开展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多个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本研究针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实施个体化干预管理,运用糖尿病控制“五架马车”和知、信、行的模式,制定个体化干预管理策略。对筛查出的IFG和IGT患者,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追踪随访和定期监测的个体化干预管理,使患者懂得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危害,掌握糖尿病早期预防控制知识,主动进行糖尿病早期预防与控制。通过定期随访和监测掌握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时给予鼓励、督促和指导,增强患者控制疾病的信心,改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患者获得相关糖尿病预防知识后,遵医行为增强,个体化的管理和具体的指导提供科学和适合患者的方法,追踪随访和监测使患者从血糖、血脂和体重各项指标的改善中,获得良好的健康体验,使得患者能够持续执行干预措施,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取得显著效果。

本研究中,由表2可见,实验组干预1年后与干预前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个体化干预管理可有效控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血糖、血脂和体质指数,促进糖调节受损恢复,预防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个体化干预管理实用性强,易于操作,值得在各级医院和健康管理中心进行慢性病防控健康干预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30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5-418

[3] 谭燮文,李力,黄康民,等.106 260例广州体检人群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变化趋势[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3):169-171

篇4

组建全科服务团队1支,由11名医务人员组成(其中全科医生3名、全科护士3名、公卫医生3名、乡村医生2名)。实行网格化户籍制家庭保健管理,推行团队长责任制、全科医生负责制管理模式。覆盖全辖区1万户籍人口,1.8万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管理。依据地域现状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利用区域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与上级医院构建绿色通道。充分利用二级医院技术优势,建立专家门诊、健康宣讲团,使社区居民能就近享受到优质、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2建立团队绩效考核机制强化服务意识

实行院科二级考核机制,推动团队绩效考核。切实将社区卫生服务数量、质量、居民满意度纳入考核中来,实现团队成绩与奖金切实挂钩,以提高团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提升团队人员素质。服务站将人才的培养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积极鼓励在职医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职称教育、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训以及健康管理师培训。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全科服务团队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3实行高血压细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对各个管理细节进行完善,通过设立健康管理专员岗位、加强医生培训、患者自我管理、引入家庭支持、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加强双向转诊等方法,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质量、效率、效果。设立健康管理专员3名,主要职责是促进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协助团队医生为患者制订和执行个人健康方案,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水平,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主要以饮食、控烟、规律服药、运动、老年高龄、自我效能为主。评估血压控制效果(患者知晓率、服药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血压水平、高血压危象、并发症),服务的满意度,服务成本效益。

篇5

中图分类号:R587.104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3.02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of case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l on the success rate of diabetes control.Methods66 diabet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3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ccording to pointintime grouping method.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same treatment, and the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management, and based on which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case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l for 3 months. In addition, success rates of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and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Difference of rate of reaching to the standard on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and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 rate of reaching to the standard on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and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so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case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l;diabetes;health knowledge;self management ability;success rate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伴有糖耐量受损害人群将达到4.72亿人[1]。健康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一,寻找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改善患者对糖尿病治疗和认知不足,加强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2]。个案管理(case management)是结合医院各专业领域为患者提供系统性照护服务的工作模式,它针对个体的疾病特性及个性化的需求,经过评估、个案界定、计划、实施、评价,通过沟通、协调和资源的联结分配,以团队方式为患者提供整合性的照护[3]。为提高糖尿病控制达标率,我院采用个案教育管理模式对住院门诊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到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及糖尿病教育咨询门诊就诊的社区、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为:①符合2006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经医院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②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神志清醒、视力及听力正常,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生活基本能自理;③家住南宁市,能按研究要求回院复诊;④理解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有精神及认知功能障碍、伴有非糖尿病引起的各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失访者。为避免组间沾染,将单周就诊的患者纳为干预组(36例);双周就诊的患者纳为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有无并发症和治疗用药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管理,内容包括一对一床边教育、小组讲座、大课堂、小组讨论座谈等。干预组在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运用个案教育管理模式实施为期3个月的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个案教育管理小组成立由科室护士长、1名糖尿病专科医生、2名糖尿病专科护士及1名营养师组成的个案教育管理小组。科室护士长负责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监督、评价和持续质量改进工作;糖尿病专科医生负责疾病治疗的用药指导;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个案管理师,主要负责个案教育管理计划的评估、个案界定、计划、实施、评价、随访;营养师主要负责医学营养咨询指导。实施前科室护士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个案教育管理模式理念、应用目的和意义、实施方法、常见护理问题干预方法、护理评估方法、护理措施的制订、随访方法及技巧、监控指标等相关知识的统一培训,培训后要求组内成员通过理论考核及个案分析。

1.2.2管理方法①入组时管理:患者入组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住址、主要家庭成员及联系手机号码、既往病史、现病史、用药史等。引用广西糖尿病信息管理平台V2015系统中的信息内容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认知程度、自我管理知识、自护行为等进行评估记录。个案教育管理小组成员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当前存在的问题、健康行为、知识的缺陷部分进行教育指导,并与患者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制定针对性的行为改变的个体化教育计划和措施、监测随访的内容和指标。②干预期间管理:住院患者发放图文并茂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宣教手册的同时,个案管理师每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药物、饮食、运动治疗,心理调适及自我监测,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急慢性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管理等。医生和营养师每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医生根据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制定诊疗计划;营养师负责患者一日三餐的制定,并教会食物交换份额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门诊患者在入组日由个案管理师发放图文并茂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宣教手册,并与患者约定每日上午或下午通过电话,或借助QQ、微信等网络工具与住院患者进行相同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学习,直至患者熟练掌握相关内容。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个案管理师应注意合理安排健康教育进度,以保证患者能够学会并掌握所有的相关知识,一般建议每天学习一个内容。③随访管理:入组第1个月,门诊患者由个案管理师每周预约其参加1次小组教育活动,共4次,每次30~60 min。门诊治疗方案调整阶段及出院后患者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评估患者当前血糖控制及行为改变等教育指导效果,记录患者当前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检查上次随访时存在问题的改正情况;糖尿病控制平稳、治疗方案稳定时期,每2~4周随访指导1次,反馈教育指导效果及各项指标达标情况,适时给予正确的行为指导。每个月进行1次门诊个案教育随访管理,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教育,并完善健康档案。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各项指标达标情况。①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采用自制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问卷表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调查,该问卷表包含糖尿病健康理论知识及自我管理技能两大部分内容共20题,每题5分,总分为100分,90~100分为全部知晓,80~89分为知晓,60~79分为比较知晓,40~59分为基本知晓,0~39分为不知晓。60分以上为知晓率达标。②自我管理能力各项指标达标情况:包括体重指数、血压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其中体重指数(kg/m2)男/女7.0为差。餐后2小时血糖(mmol/L)4.4~8.0为优,≤10.0为良,>10.0为差。血脂中总胆固醇(mmol/L)6.0为差;甘油三酯(mmol/L)2.2为差;低密度脂蛋白(mmol/L)1.1为优,1.1~0.9为良,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PS 15.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6,P=0.684);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3,P=0.008)。见表2。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各项指标达标情况干预前,两组患者体重指数、血压指标,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各项指标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个案教育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控制中应用的意义糖尿病的控制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很多研究[4~6]显示,在配合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情况,从而有效控制代谢异常,控制糖尿病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由于受患者住院时间缩短、疾病谱的改变等原因影响,导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够系统和完善。个案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国外慢性病管理的手段之一[7],它是专业人士通过与患者一对一的充分沟通交流、合作及合理选择可用资源,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即以最小的成本获取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8]。我院将个案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应用于住院门诊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教育管理,为其提供持续延伸性的支持和帮助,让患者获得更多与疾病康复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对疾病的控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2个案教育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控制达标率的影响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相比较,个案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个人档案,评估等一系列措施,使个案管理师对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等具体病情、心理状态、疾病知识掌握状况、糖尿病监控指标等了如指掌,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教育计划及干预措施等摒除了常规教育模式团体性的、雷同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更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更能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等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体重指数、血压指标、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上述指标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个案教育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和自我管理水平,持续提高自我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有效提高疾病控制达标率。

篇6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自我护理行为干预; 学龄期; 支气管哮喘

The Value of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Self Care Behavior Intervention for School Aged Children with Asthma/CUI Qiong-ying,QI Xiao-ping,CHEN Huan-l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8):101-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self care behavior intervention for school aged children with asthma. Method: 115 school aged children with asthm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had 57 cases, were given health education,observation group had 58 cases, were given self care behavior intervention in the ba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of self care behavior intervention ability score, asthma control, asthma attack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After nursing, the self care behavior intervention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re-nursing and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Self nursing behavior intervention; School age; Asthma

First-author’s address: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05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8.028

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的规范化防治主要包括准确诊断,规范化治疗与健康教育。同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提高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自我护理行为水平,从而改善健康程度,达到有效的哮喘控制效果[1]。本研究探讨健康教育联合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儿科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115例,全部患儿均符合2008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的哮喘的诊断标准[2]。全部患儿家属对本研究试验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试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6~16岁,平均(8.24±1.05)岁,病程:1~90个月,平均(45.16±2.14)个月,轻度哮喘26例,中度哮喘32例;对照组:57例,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龄6~15岁,平均(8.21±1.06)岁,病程:1~88个月,平均(45.14±2.31)个月,轻度哮喘27例,中度哮喘3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与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采用自我护理行为干预。

1.2.1 健康教育 (1)护理评估:全部患儿及其家属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建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的护理病历资料,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不同病情程度给予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轻度哮喘患儿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辅舒酮)雾化吸入治疗,中度哮喘患儿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并配合雾化吸入护理。在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哮喘急性发作时,立即采用短效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治疗。(2)健康宣教小册子:向患儿家属发放健康宣教小册子,小册子内容包括:哮喘诱发因素(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哮喘的诱发因素,避免接触哮喘的诱发因素,以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饮食原则;用药指导与家庭保健等相关事项。(3)健康宣教讲座:护理人员嘱咐患儿家属于患儿复诊时积极参加健康宣教讲座,共2~3次,30 min/次,邀请哮喘专家讲解有效控制哮喘的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哮喘的诱发因素、哮喘的预后状况,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必要措施,雾化吸入激素的安全性;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与用药方法。(4)采用个别指导、小组式教育方式增强患儿及其家属对哮喘的防治信心。

1.2.2 自我护理行为干预 以2名儿科医师、2名护师、1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护理小组成员,护理小组成员均为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并进行统一培训。护理小组成员对患儿实施综合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并负责患儿的自我护理行为干预与随访。首先,护理小组成员与患儿建立良好与相互信任的关系,并制定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方案:(1)寻找哮喘诱发因素:辅助并提高患儿对哮喘诱发或危险因素的识别与处理能力,制定降低或避免接触哮喘诱发因素的方案。(2)学习哮喘相关知识:了解并熟悉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临床症状与处理对策,指导患儿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或哮喘病情加重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3)准确用药的指导:指导患儿准确用药,每月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模拟仿真培训,采用药品仿真模型,检查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准确性,以保证足量药液的有效吸入。同时,向患儿及其家属强调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药物安全性,以解除患儿及其家属对用药安全及其药物对患儿生长发育负面影响等方面的顾虑,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4)病情评估的指导:指导患儿准确掌握并应用峰流速仪,指导患儿每天定期采用简易峰流速仪用于测定峰流速值,并将相关数据记录于表格,学会准确评估病情程度与阶段性药物治疗效果。(5)病情分析:坚持每日完成哮喘日记的写作,日记要求详细记录天气温度、天气湿度、特殊饮食、哮喘时间、哮喘频率、峰流速值等。(6)哮喘控制水平评估:教会患儿采用《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估哮喘控制水平,培养患儿自我监测哮喘病情的能力。(7)运动行为干预:指导患儿制定《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运动方案》,根据患儿自身状况制定运动方案,每周3 d,每天≥30 min的健身操、慢跑等有氧运动。(8)心理行为干预:由护理小组成员中的心理咨询师执行,及时发现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每个月1次,30 min/次,干预时间为6个月,每次干预完成后完善电话回访,保持电话联系,便于电话咨询。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能力评分 采用自制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自我护理行为问卷》[3],实施调查方式评估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能力,采用统一指导语向患儿讲明调查目的与调查注意事项,使患儿正确理解并完整填写调查问卷,调查者确认无漏项后回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日常行为、自我护理行为、哮喘控制行为与自我监测行为等4个维度,正向计分1~4分,其中“从不”计1分, “偶尔” 计2分,“经常” 计3分,“总是” 计4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能力越高,由2名护理专家与2名儿科哮喘专家问卷调查项目进行评议,内容效度为0.96,信度系数为0.72。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评分的差异。

1.3.2 哮喘控制程度 采用《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调查[4],调查问卷包括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对哮喘控制的自我评估、急救药物应用频率、哮喘夜间症状、哮喘喘息症状、哮喘导致的活动受限程度,其中25分为哮喘完全控制,20~24分为哮喘部分控制,

1.3.3 哮喘发作程度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与住院次数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能力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日常行为、自我护理行为、哮喘控制行为、自我监测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日常行为、自我护理行为、哮喘控制行为、自我监测行为)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哮喘控制程度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哮喘完全控制率、哮喘部分控制与哮喘总体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全部患儿哮喘完全控制率、哮喘部分控制与哮喘总体控制率明显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与住院次数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与住院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全球哮喘防治战略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prevention strategy,GINA)制定提高了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但不能完全消除支气管哮喘发展的致病原因[5]。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大量文献[6]证实,健康教育管理在控制哮喘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关于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在改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中的价值研究较为罕见。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是指在儿童个体在维持与促进健康采取的一系列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干预活动[7]。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常见于学龄期儿童,其治疗效果不仅与患儿的病情具有紧密的关系,同时,哮喘的控制效果与患儿的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健康教育与健康教育联合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患儿的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日常行为、自我护理行为、哮喘控制行为、自我监测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护理后,健康教育联合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患儿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能力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健康教育患儿。揭示了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有助于显著改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能力,减少或避免哮喘诱发因素,减轻喘息症状,从而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9]。同时,全部患儿哮喘完全控制率、哮喘部分控制与哮喘总体控制率明显高于护理前,但健康教育联合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患儿的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患儿的哮喘完全控制率、哮喘部分控制与哮喘总体控制率明显高于单纯健康教育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与住院次数均明显少于单纯健康教育患儿。揭示了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在改善哮喘控制程度与哮喘发作程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的治疗是一个长期阶段性过程,积极辅助患儿寻找哮喘诱发因素,根据患儿病情程度制定有效的行为干预方案,使患儿主动参与哮喘的控制过程,执行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10-11]。在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期间,考虑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学习能力强,但持久力与意志力较为软弱等特征[12]。护理人员应加强短信与电话随访,不断监测患儿自我行为干预能力,以达到有效控制哮喘的目的,同时发挥有效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以有效对患儿的自我护理行为进行干预,提高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能力,从而改善哮喘控制效果,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13-1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联合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在改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能力、哮喘控制程度与哮喘发作程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昀.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对哮喘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7):1082-1083.

[2]郑秋珍.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对缓解期哮喘患儿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274-275.

[3]宋雪娴.哮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3):99-100.

[4]任秀明.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对学龄期儿童哮喘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5):220-221.

[5]杨淑梅,王丽君,,等.临床护理路径对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5):154-156.

[6]苏春燕,葛琪,李美花.常规护理和居家自我护理对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学,2014,20(22):97-98.

[7]王厚玲.Orem自我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27-29.

[8]赵艳红.健康指导对哮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0):2268-2269.

[9]罗悦虹.居家自我护理干预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4,33(1):150-151.

[10]施丽萍,夏珊,方丽.自我管理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8):892-894.

[11]王苗苗.哮喘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29):6184-6185.

[12]周莉,韩春晖.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70-72.

[13]任丽.持续健康指导对哮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77-78.

[14]刘娜,陈京立,赵京.学龄期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的干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67-770.

篇7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健康管理;心血管事件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b)-076-03

Multi-center study of three managements to blood pressure, lipi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HAN Lizhen

Cadre Outpatient Service Ward,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alth management in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160 cases of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8 to June 200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ealth management group (53 cases), medication management group (53 cases), control group (54 cases).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guide and health education. Patients of medication management group were given medication the monitoring and adjustment on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of health management group were given person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ir personal situation including four aspects of health education, lifestyle guidance, medication guidanc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was supervised.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2-year follow-up to observe the situation of life habits, blood pressure, lipids and other indicators. Results The cardiovascular events of health management group were less than medication management group, and events of medication management group were less than control group in 2-year follow-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SBP, DBP of three groups all declined, pulse pressure (PP) of health management group and medication management group declined too, but the pulse pressure of control group slightly increased. SBP, PP of health manage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 = 3.934, 4.021, P < 0.05), and SBP was lower than medication management group (t = 3.267, P < 0.05); PP of medication manage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 = 2.791, P < 0.05). TG, LDL of three groups all decreased, HDL increased, but LDL, TG of health manage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 = 5.719, 4.361, P < 0.05), LDL of medication manage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 = 4.015, P < 0.05). Conclusion The health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the effect is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Health managem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常见病,是导致老年人心衰、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老年人群的增多,老年高血压及其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有效的降压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和病死率[1]。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遵医行为较差,血压控制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极为重要[2]。综合健康管理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结合,对患者心理、生活、疾病认识、用药等进行综合管理,以期达到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目的[3]。本文笔者对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综合健康管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其中,男82例,女78例;年龄61~76岁,平均(68.4±6.5)岁。全部患者经临床诊断为老年高血压,无心、肝、肾功能异常,无意识精神障碍,无躯体运动功能障碍,无其他严重老年合并症,全部患者均可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健康管理组(53例)、药物管理组(53例)、对照组(54例),入院时调查患者病史、家族史,检查患者血压、血脂、体重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54例患者来院就诊时,给予高血压常规处理,指导患者进行药物降压治疗,简要告知高血压相关知识及生活保健知识,定期随访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对其生活方式等不强加干预。

1.2.2 药物管理组 药物管理组5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专门人员负责监督服药情况,定期随诊调整用药,对生活方式不强行干预。

1.2.2 健康管理组 健康管理组53例患者制订个体化管理方案进行管理。①制订管理方案。患者入院诊断为老年高血压后,由高年资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并对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制订干预计划。②健康教育。每月2次举办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发放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读物,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电话、门诊、入户随访等监督管理方案,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③用药管理。根据患者定期复查时检查的血压、血脂等指标评定血压控制效果,由专科医师进行用药调整,并经高年资医师审核,嘱咐患者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④生活方式管理。每2周1次随访,了解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包括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睡眠习惯等,对于未明显改善或不达标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或嘱咐家属协助干预。⑤心理管理。每次随访时根据患者心理情况不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心理情绪对血压控制的重要性,避免情绪波动,嘱咐家属注意避免对患者的情绪刺激,尽量使患者保持心态平衡、情绪放松。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随访2年,随访中记录患者心血管事件(本文心血管事件主要为因高血压住院/猝死或发生与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1.5±2.0)个月,健康管理组患者随访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管理组和对照组,药物管理组低于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其中对照组2例患者随访19、21个月时发生猝死,其他两组无猝死患者。

表1 三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n(%)]

2.2 三组血压控制情况

干预后三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健康管理组和药物管理组脉压降低,对照组脉压略微升高。健康管理组收缩压、脉压低于对照组(t = 3.934、4.021,P < 0.05),且收缩压低于药物管理组(t = 3.267,P < 0.05),药物管理组收缩压、脉压低于对照组(t = 3.748、2.791,P < 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三组血压控制情况(x±s,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 0.05;与药物管理组比较,bP < 0.05;1 mm Hg=0.133 kPa

2.3 三组血脂改善情况

三组干预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均升高,健康管理组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明显低于对照组(t = 5.719、4.361,P < 0.05),药物管理组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t = 4.015,P < 0.05),三组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血脂变化情况比较(x±s,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 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老年高血压是近年来我国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4]。因此有效控制血压对减少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改善患者晚年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临床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着重于药物治疗,对于非药物因素对血压控制的影响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结合的统一管理则更少落到实处。有文献报道,社区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很长一段时间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得到医生关于高血压治疗的合理建议[5]。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年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密切相关,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戒烟、限酒、低盐、适量运动、合理膳食、保持良好心态,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降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6-8]。本文健康管理组患者给予综合健康管理,包括个体化的管理方案,及时有效的用药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管理、心理管理,结果显示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药物管理组及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收缩压、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收缩压显著低于药物管理组,此外三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研究组低密度脂蛋白及三酰甘油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通过本研究可见,在系统用药指导的基础上配合科学、有效、切实的非药物因素干预,在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控制血压、改善血脂方面效果优于药物管理组及对照组。

另外,本研究提示健康管理可以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对于能否改善患者预后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此外该管理模式仍是医患单向管理,加之老年患者生活行为习惯已经固定,改变困难,因此能否再此基础上推行医患互动、护患互动、患者自我管理、病友互助、家属参与的更全面的管理模式还需要各级医院及患者的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在现有条件下,系统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明显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是一种相对可行的管理模式,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毕慧敏,吕水香,项波.老年高血压病人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1,15(5):303-304.

[2] 吴宪红,姚晓伟,吴贵福.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原因与对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15(1):5.

[3]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1-152.

[4] 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1):6-8.

[5] 王增武.社区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措施的执行情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7):46l-465.

[6] Li G,Zhang P,Wang J,et al. The long-term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abetes in the China Da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a 20-year follow-up study [J]. Lancet,2008,371(5):1783-1789.

[7] 麦玉明,汤耀斌.健康责任员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行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J].现代医院,2011,11(9):154-155.

篇8

1.1对象

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经筛选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的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的脑卒中患者;②年龄≤75岁;③意识清楚且病情稳定,病程在6个月以内。共选入140例患者。其中男80例,女60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57.81±1.58)岁。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患者,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干预组实行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培训成立由专业护理人员所组成的健康管理团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无偿的社区健康管理。在患者出院前、出院后的第1、3、6个月,通过自我评定的方式,利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比较干预前后量表得分,分析总结患者的生存质量。(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制定社区健康管理方案。出院前、出院后的第1、3、6个月对患者进行整体效果评价,包括饮食用药、睡眠情况、心理状态、测量血压、血糖及血脂等项目,并根据个人健康方案,针对性讲解脑卒中相关疾病指导与自我护理知识。不断建立完善个人健康档案,依据患者个体,按需给予必要的帮助。(2)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规范:针对脑卒中患者制定健康教育原则,包括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糖尿病的饮食与用药规范、高血脂的饮食原则、中医情志护理等。规范内容简单易懂,不可过于复杂或专业化。让患者及其家人真正懂得如何在家中自我护理,促进疾病康复,预防脑卒中的二次发生。(3)实施定期随访:患者在住院期间由经培训的护理人员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咨询。出院1周后及时电话随访,了解相关健康状况。1个月后社区上门随访,做好健康指导管理工作,并耐心解决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每季度举办1次病友会,请专家做专题讲座,讲授脑卒中的一般知识、自我防治、自我监护、自我康复等知识和技能,普及社区家庭健康护理。(4)心理情感支持:定期为患者做心理情感咨询,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减少患者因情绪异常而丧失康复的信心甚至引起抑郁的发生。鼓励患者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提高沟通交流能力,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自身价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组织患者交流会,请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好的患者进行经验介绍,互相交流经验体会等,增进患者与健康管理人员之间的友谊与联系。(5)康复训练指导: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选择力所能及的生活内容进行训练。自理能力较好者,鼓励让其自己完成吃饭、穿衣、洗澡、步行等日常活动。自理能力较差者,家属协助其完成复杂的生活活动,同时应做好肢体功能相关康复训练。

1.3测量工具及评价指标

SF-36生存质量量表是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对身心健康进行综合测量,一种多目的、简明的健康调查量表。其中包括36个问题,8个维度,即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3]。量表填写采用自填法,让患者自己进行评价。对文化程度低者或肢体乏力等无法填表者辅以个人访谈。所有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前1周进行干预前评定,实施干预后进行评定干预后效果,并将干预前后情况进行评估比较。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所有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前后SF-36得分比较,见表1、表2。从表1可知,患者出院时两组间SF-36生存质量量表中的8个维度均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具有可比性。从表2可知,两组患者经过干预6个月后SF-36中的8个维度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140例脑卒中患者干预前后SF-36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中可知,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前后相比较,SF-36生存质量量表8个维度的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影响

引起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脑卒中后可导致肢体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受限;②脑卒中后可导致言语不清,患者沟通交流与社交活动受到影响;③脑卒中后患者常伴有心理障碍,引发焦虑及抑郁情绪。针对上述的原因,我们在社区健康管理干预中采取了下列措施。首先全面评估每一位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确定健康管理方案,同时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规范,为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指导,促进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减少受限程度,并提供脑卒中相关知识,预防二次复发。实施定期的随访,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一方面增加患者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自身价值,能够愿意主动参加社交活动。另一方面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可以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减轻焦虑程度,避免抑郁的发生。从表2中可以得知,脑卒中患者在干预后生存质量量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8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充分说明了社区健康管理有利于改善并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3.2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篇9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 200124

[摘要] 目的 探讨 “心境-促进协作医疗”(IMPACT)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及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 对30名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IMPACT管理治疗,按1:1配对另3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的社区精神病康复管理。在干预第一年末及第二年末使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家庭负担表(FIS)、生活满意度(LSR)进行评定并观察费用成本。 结果 在实施干预的第一年末和第二年末,干预组患者的HAMD和FIS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干预组患者LSR得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列联表卡方检验结果中,χ2均大于5.9,P值均<0.05)。2年内干预组患者总费用低于对照组,表现在门诊费用、住院费用、社区防治费用和家属误工费用等方面干预者患者的支出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t检验结果中,P值均<0.05);同时,两者患者在药物费用支出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IMPACT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显著降低患者因疾病产生的各项费用成本。

[

关键词 ] 心境-促进协作医疗;老年抑郁症;生活质量;卫生经济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43-03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水平的改善和进步,社会老龄化问题已日益严重。据报道,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将占我国总人口的27.7%。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抑郁症已成为亚洲老年人群中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为探索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并且符合上海经济形势和卫生政策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社区康复治疗的模式,现将研究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社会-心理治疗、家庭干预等组成的“心境-促进协作医疗”(IMPACT)管理模式对上海社区老年抑郁症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进行初步卫生经济学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开始于2011年7月,于2013年7月结束,所有病例采集来源于浦东新区精神病防治管理系统中。在浦东新区31个社区中,随机抽取四个社区。按要求入组:(1)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2)年龄区间为60~80岁。(3)排除对象: ①目前患有重大的躯体疾患;②严重认知功能不足或交流障碍不足以完成检查与评定者;③有高自杀危险;④目前接受精神科专家治疗方案;⑤伴发严重的其他精神疾病;⑥目前没有住院或养老院;⑦心境恶劣及双相障碍也不列入调查范畴。在符合入组的病例中,按系统抽样方法抽取30例病例为干预组,30例病例为对照组。入组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研究的意义,具体实施办法及有关事项,征求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干预前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同时,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抑郁症状(HAMD及SDS得分)方面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表2)。

1.2方法

1.2.1对照组社区管理 采用常规社区服务,即由社区精防医生对患者进行每月一次家访,观察病情、药物副反应及指导用药。在社区每季度给患者或患者所在居委卫生干部提供老年抑郁症相关健康教育。

1.2.2 IMPACT管理模式 (1)社区老年心境健康服务团队的建立:由抑郁症临床专家、社区老年抑郁症个案管理员、社区抑郁症干预者、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志愿者组成。(2)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开展与实施。①鼓励患者接受药物治疗:鼓励干预组病例与老年抑郁症个案管理员或社区医生进行首次交流访谈,通过对疾病的认识,激发患者接受药物治疗。②确立个体化治疗方案:由精神科临床专家与病人进行访谈,引导患者认识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对控制病情的积极效果;由精神科临床专家建议适合于病人的新型抗抑郁药物(通常是SSRI类)治疗方案。③维持药物治疗:患者于前3个月疗程至少每2周看专科门诊1次,之后稳定的患者每1个月看专家门诊1次;不稳定者仍然每2周看专科门诊1次。④随访:社区医生每两周1次上门随访(电话随访时间按患者病情而定);CDC医师每月1次上门随访。⑤个案分析:每季度由精神科专家、社区抑郁个案管理员和社区干预者进行1次个案分析,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必要时进行药物剂量或药物种类的调整。(3)家庭干预:①对患者的家庭干预:家庭干预治疗由社区医生上门随访时完成,每2个月1次。②对患者照料者的家庭干预:由个案管理员对患者照料者或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宣教和健康宣教。每季度1次。(4) 社会-心理治疗:丰富老年生活,激发对生活的兴趣;改善其人际关系,扩大交往;参加集体活动,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情;鼓励抒发自己情感,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老年抑郁症防治相关知识,提高个体对环境的控制感。①社会支持系统:由社区医生、村居委精防干部和社会志愿者组成。②整合社会有限资源,包括社区村居委老年活动室、电视音乐器材设备、图书、体育活动器材等,对老年抑郁患者进行社会心理治疗。③培养兴趣爱好:为老年人开展娱乐技能活动,如织毛衣,剪窗花等娱乐技能活动。每周1次,1h左右。

1.2.3 卫生经济学评估 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记录患者在2年研究期间内因疾病产生的各类费用,并输入计算机供研究人员进行分析评估。

1.3生活质量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在研究的第一年末和第二年末,采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家庭负担表(FIS)、生活满意度(LSR)进行评定并观察费用成本。评估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完成。评定数据通过一致性检验。

1.3.1 生活质量评价指标

(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共24个评估项目,分界值为8分。具体标准为:分大于35分为严重抑郁,大于20分为中度抑郁,大于8分为轻度抑郁。

(2)家庭负担表(FIS)。

用来评定家庭负担情况,分经济负担、家庭日常生活干扰、家庭娱乐活动影响、家庭关系影响、家庭成员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6个因子,共23项,0~2分三级评分,评分越高,负担越重。≦8分为轻,9~20分为一般,≧21分为重。

(3)生活满意度(LSR)。

用来评价生活满意度,分热情与冷漠、决心与不屈服、愿望与实现目标、自我评价、心境5个因子,总分25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满意度越高。≦5分为差,6~14分为一般,≧15分为好。

1.3.2 卫生经济学指标 ①干预费用 包括仪器设备费用、实验材料费用和各类干预实施费用(门诊、随访、个案分析、家庭干预等)。②药物费用 根据患者每月使用的抗抑郁类药物量及药物价格进行统计计算。③门诊费用 根据患者就诊情况,按照实际支出统计门诊医生成本及各类检查费用等。④住院费用 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患者自负及医疗救助等费用在内。⑤社区防治费用按照各街道对应社区服务中心发生的公共卫生基本服务费用总量除以该社区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患者总次数计算,得到单次平均服务费用。⑥家属误工费用 按照家属照顾患者停工天数和上海市人均收入计算家属平均误工损失。

1.4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由擅长统计的研究人员输入计算机,并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归集和分析,对两组第一年末和第二年末采集的资料做进行统计检验。其中,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家庭负担和生活满意度等计量指标的研究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将研究指标按评定标准分为3个类别,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评估得分落于各分类的例数,再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研究。对两组患者各项卫生经济学指标的研究采用配对t检验。研究结果中,P<0.01~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评价

两年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家庭负担和生活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3)。

2.2卫生经济学分析

干预组患者在干预第1年末及第2年末的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从费用明细项目看,除干预第1年末药物费用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干预者患者在药物费用(干预第2年末)、门诊费用、住院费用、社区防治费用、家属误工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通过组建社区老年心境健康服务团队,对社区老年抑郁患者实施2年的以个体化药物治疗、家庭干预及社会心理干预为主的IMPACT管理,同时运用卫生经济学分析指标,研究老年抑郁症社区治疗康复管理的成本和效果。从研究结果显示IMPACT管理模式不仅显著减轻了社区老年抑郁患者的症状,还能明显地降低医疗成本,优化费用与疗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干预者患者在药物费用(干预第2年末)、门诊费用、住院费用、社区防治费用、家属误工费用均低于对照组。

中外学者针对老年抑郁患者治疗现状做了相关的研究。在国内,专家薛海波指出,在所有确诊的老年抑郁患者中,只有1/3的抑郁患者会得到适当治疗,未经治疗的抑郁患者中25%~33%会持续存在症状,自杀率高达15%[2]。Unützer[3],Penninx[4]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社区老年抑郁患者通常去普通的医疗诊所看病,而且不能坚持接受治疗;社区老年抑郁患者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和发生躯体功能障碍风险。

澳大利亚学者Robert[5]在研究中发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干预方法,例如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度、开展柔性活动或与疾病相关的交流会等,显著地提高了老年患者的就诊率,有效地控制了老年人因抑郁导致的自杀率。在国内,汪丽芳[6]等学者研究提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家属同步提供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就诊率,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诸如“积极的药物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特别的干预方法对社区老年抑郁症管理起到促进的作用。然而,将这些干预方法以一种模式的形式传递,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少的[7]。美国学者Unützer[8]等建议,通过IMPACT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抑郁症管理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力。IMPACT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就医的积极性,减轻了社区老年抑郁症状,提高了社区老年抑郁患者对社区抑郁症管理的满意度,更提高了其生活质量。而在上海,尤其是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城市,社区中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大部分未被治疗和纳入有效管理[9],存在相当的空白区域。

美国学者Wayne[10]在研究中发现,老年抑郁症患者因疾病产生的费用支出比起其他的慢性病费用支出要高,Wayne建议寻求一种适合于社会经济水平和卫生政策,能促进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管理,并且能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成本的模式是当务之急,他提到例如美国开展的IMPACT模式,或者PROSPECT(预防社区老年抑郁症自杀协作医疗)模式是较理想的模式,在社区中应该得以开展与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利用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对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为期两年的IMPACT(心境-促进协作医疗)管理。干预组患者在抑郁症状控制上显进,在生活满意度上以及各项费用成本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但由于研究因素受限,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性,如进一步增加研究对象样本数量、扩大研究对象选择范围、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

[

参考文献]

[1] 张玲,徐勇,聂宏伟.2000-2010年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率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9(31):3349.

[2] 薛海波.老年人的抑郁症及自杀的防治[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4,10(4):210.

[3] Unützer J, Patrick DL, Simon G, 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 cost of health services in HMO patients aged 65 years and older[J].JAMA. 1997(277):1618-1623.

[4] Penninx BW, Beekman AT, Honig A, et al. Depression and cardiac mortality: results from a community-based longitudinal study[J].Arch Gen Psychiatry,2001(58):221-227.

[5] Robert HL, Karen AB, Heather S, et al. Multifaceted shared care intervention for late life depression in residential ca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J].BMJ,1999(319):676-682.

[6] 汪丽芳,桂琳,王慧英,等.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6):448-449.

[7] Stolee P, Kessler L, Le Clair JK. A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outreach program in geriatric mental health: four years’ experience[J].J Am Gerialr Soc,1996(44):314-320.

[8] Unützer J, Katon W, Williams JW Jr, et al. Improving primary care for depression in late life: the design of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J].Med Care,2001(39):785-799.

[9] 吴海苏,徐一峰.社区老年抑郁症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10):308-309.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血脂异常人群64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2]中血脂异常诊断标准:空腹血清TC ≥5.18 mmol/L, 和(或)TG ≥1.70 mmol/L, 和(或)LDL-C ≥3.37 mmol/L, 和(或)HDL-C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两组均采用调查问卷采集患者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生活行为方式、既往健康状况、服药情况、家族史等。对照组血脂异常人群保持原有生活饮食习惯, 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采取健康管理措施干预6个月, 方法如下。

1. 2. 1健康教育根据血脂异常受试者的体检报告, 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 使受试者充分了解血脂异常的病因、病理发展及其危害性等, 制定可行的健康管理计划。

1. 2. 2膳食干预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制定每位受试者的个体化饮食方案。控制原则: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控制总热量, 选择能够降低LDL-C的食物, 戒烟和限盐, 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1. 2. 3运动干预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 如太极拳、慢跑、爬山、爬楼、骑车、打球、游泳等简便、有效、可行的运动项目, 保证中强度有氧运动, 每周锻炼3~4 d, 60 min/次左右。

1. 2. 4跟踪随访通过电话、短信或家庭每月随访受试者1次, 了解受试者干预措施实施的情况和健康状况, 根据受试者在执行健康管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1. 3血脂检测分别在干预前后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5 ml, 离心分离血清后, 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C、TG、LDL-C和HDL-C含量。

1. 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干预前, 两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干预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健康管理是对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和提出干预策略的一种健康行为, 其通过调动人们积极性, 利用各种资源来控制疾病发生, 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高, 大多数人逐渐认识到亚健康的早期干预的效果要远远优于疾病的治疗, 健康管理工作势在必行。由于血脂异常人群无任何症状, 所以大多数人对其健康危害性认识不够。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人们对血脂异常危害性的认识,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由于血脂异常与人们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因此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通过膳食干预纠正血脂异常人群不良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如戒烟、限酒、限盐, 减少过多的热量摄入, 控制和减轻体重, 从而控制血脂异常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根林, 张华, 徐玉叶.血脂异常的调脂策略.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9):204-205.

[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5):3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