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费用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费用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安全费用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现状对策安全投入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安全投入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安全投入到位,安全生产才有基础,才有保障。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投入效率低。要想使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必须完善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确保安全投入的科学、合理与高效,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

1、我国煤矿目前安全投入现状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呈现相对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还临着诸多困难,如机械化程度低、安全设施不完善、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这些长期困扰我国煤碳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制约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有根本性的改变,必须保证安全投入,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

1.1安全费用使用范围的规定不全面。

安全费用应该由“预防费用”和“事故费用”两大部分组成。预防费用包括固定预防费用、特殊的预防费用和变动的预防费用。固定的预防费用是最基本的安全投入,它包含: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设施的费用、员工健康和劳动保护费用、安全管理费用和应急处置费用。事故费用包括保险费用和非保险费用。保险费用包括工伤保险费用、财产保险费用。非保险费用包括额外补偿费用、事故处置费用、财产损失费用、生产损失费用、额外管理费用以及无形损失。目前我国对安全费用使用规范只有《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从规定范围来看,多数都属于硬件投入,也反映了在安全投入方面重硬件轻软件的错误倾向。

1.2煤矿安全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渠道单一,国家投入不足

我国煤矿安全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积累,渠道单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为了自身生产安全投入相应人力、物力、财力,理所应当。但考虑到煤炭行业历史原因以及煤矿安全技术专属行业特点明显、安全技术及装备研发周期长、投资大、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国家应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加大安全科研投入。

1.3违法成本偏低,缺乏威慑力。

我国《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并没有明确不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而应承担的具体法律后果及制裁措施。由于违法的成本较低,一些煤炭企业尤其是地方小煤矿为了眼前的利益千方百计甚至明目张胆少提、不提安全费用,或将安全费用挪作它用。

1.4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缺乏有效监管。

安全费用、维简费从成本中列支,根据会计核算,势必导致税前利润下降,进而给企业带来少交所得税的好处。按理说,企业应该乐于提取甚至多提安全费用、维简费。但是,国有大中型煤矿存在的利润最大化评价导向,往往促使管理者为了个人利益而在安全投入方面“勤俭节约”。 多数乡镇煤矿,由于事实上存在的承包,甚至层层转包行为,矿主坐吃利润,承包者层层减少成本。承包者短期行为严重,进行掠夺性开采,只求承包期赚钱,不进行必要的安全投入,以尽可能小的投入换取尽可能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安全投入产生安全效益的隐蔽性、滞后性、不确定性及其他原因也加剧了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对煤炭企业安全投入的监管能力不足,监管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企业为了应付煤矿安监部门针对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的检查,弄虚作假,把应该在生产费用中列支的费用放到安全费用中。加上有些安监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对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的监管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导致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足、不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我国煤矿安全投入制度的对策

2.1全面规定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确保专款专用、软硬兼顾。

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注重设备、设施的投入。硬件建设是煤矿安全的物质基础。但事实证明,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是不能完全保证安全生产的。创建安全文化、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安全管理、更新安全技术等软件投入对提升煤矿系统安全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软硬兼顾,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而且,员工健康和劳动保护费用、安全管理费用、应急处置费用、事故费用等是安全投入中不可缺失的部分。所以,应全面规定安全费用使用范围,把这些支出明确列出来。这样也能避免由于安全费用其他使用范围不明确,而让有些企业有机可乘,钻法律的空子,打球,将安全费用挪作他用。

2.2拓宽安全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国家投入。

除了强化煤炭企业安全投入主体责任机制外,国家应该通过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加以扶持。比如给予安全生产设施装备的贷款支持,帮助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对煤炭企业用于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设施的投人,可抵扣进项税;对煤炭企业内部自产自用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增加资金来源。推行安全生产国家投入的公益化政策。鼓励各种机构参与安全文化产品的开发创作和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对安全生产文化产品的开发机构和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制单位,推行国家补助政策;对使用安全文化产品和安全科技产品的单位或企业推行免费或部分免费使用政策。从而避免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暂时生产经营困难,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安全投入的情况。

2.3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企业“得不偿失”。

进一步明确煤炭企业违反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的具体法律后果,加大惩罚力度,使违法成本远远高于按规定进行安全投入的成本,让违法企业“得不偿失”,以免其在违法还是依法投入的利益权衡下选择成本较低的违法。此外,可以借鉴安全状况优良国家的做法,强制建立安全保险机制、提高职工伤亡抚恤标准、推行安全风险抵押金机制,“让煤矿死不起人”。迫使企业认识到:事故成本远高于安全投入成本,安全风险远高于市场竞争风险,人的价值远高于财富,从而由被动到主动加大安全投入。

2.4加强监管,确保安全费用依法提取、使用。

篇2

关键词:安全投入;重要性;必要性;安全与效益关系

中图分类号:P624.8

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安全生产的实质是要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安全工作是煤炭企业的生命线、幸福线。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没有效益、没有矿区的稳定发展和职工个人的家庭幸福。因此,只有稳抓、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保障煤炭企业和谐发展。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扎实做好煤矿企业的安全投入。笔者结合多年来在煤炭企业的工作实践,谈一下自己关于煤矿安全投入对煤矿企业的重要性的几点认识。

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矿难频发,形势严峻,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截至5月12日,2013年全国煤矿共发生10起重大以上安全事故(其中包括1起特大煤矿安全事故)。煤矿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机械化程度低、安全设施不完善、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这是长期困扰我国煤矿生产的主要难题,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矿行业存在的基本现状。煤矿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一是在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生产者不惜铤而走险,通过减少安全投入的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可获得最大限度的超额利润。二是地方政府监管职能的严重缺位。三是煤矿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四是煤矿企业自身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安全投入和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五是煤矿分布的自然条件恶劣和生产设施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也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二、煤矿安全投入费用的来源和用途

安全投入费用属于企业内部筹资,2004年以来,国家应煤矿企业的迫切要求,针对煤炭生产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不足,造成煤矿安全生产设备、设施欠帐大等问题;先后出台了《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管理与监督的通知》,文件规定安全费用按原煤实际产量从成本中提取,其中: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严重和涌水量大的矿井吨煤8―15元;低瓦斯矿井吨煤不低于5元;露天矿吨煤不低于3元。各地按照2008年,安徽省为进一步规范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出台了《安徽省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指导意见》。文件进一步调高了安全投入提取标准: 1)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严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涌水量大的矿井吨煤不低于15元;2)低瓦斯矿井按煤不低于5元。

《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管理与监督的通知》明确规定:安全投入费用税前列支,专门用于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构成固定资产的作一次性提取折旧处理,转资后不再提取折旧费,在规定提取标准内有结余资金的可以结转下年使用;煤炭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已经确定的标准及时、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按规定用途全部用于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支出,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这种资金的多少与企业安全设备、设施更新改造的实际需要有关,只能用于安全方面投资和解决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安全方面固定资产更新,及其他与煤矿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三、煤矿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煤矿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辨证统一。谈到安全投入,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增加安全投入就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减少了收入和利润。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安全投入产生的绝不是简单的成本增加。安全投入是一种特殊的投资, 其产生的效益不像普通的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进上, 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中, 保证生产正常连续的进行,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不发生或减少发生事故、职业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经济的角度看,如果安全生产做好了,企业效益就有了保证, 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秩序才能有保证,从而可以发挥极大的社会效益。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不好,不但会危及个人的生命安全, 而且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并危及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甚至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这方面我们集团曾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制定企业战略决策时,将安全投入纳入到成本运营中,并正确认识安全投入的作用,结合实际,做好安全投入的规划与测算工作,为生产决策做指导,意义很大。首先要根据矿井实际,考虑各种安全影响因素,将所有的安全管理项目进行列项,并进行相关论证分析和决策;其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监督,保证其实施效果,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投入;最后在项目完成后还必须进行有效评价,总结得失并采取相关补救措施,确保在各个项目完工后真正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对安全的投入应该有预算,力争使用合理的安全投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需要用监督检查等手段,对企业安全资金投入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另外,企业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且通过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培训力度,以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力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做最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的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减少事故经济损失,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安全工作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四、煤矿安全投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加大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各方面工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不仅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企业效率,为企业在煤矿行业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增加企业的社会公信度。安全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只有安全投入到位,才能防止生产过程中各种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职工收,维护矿区的稳定发展和职工个人的家庭幸福。

当前,煤炭企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安”,用“法律规程”来规范企业,认真做好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要求建立专款专用制度,按规定提取的各项资金,合理使用,用于解决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群,张兴容.模糊评价数学模型在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12):29-32.

[2]罗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罗云,樊延晓,马晓春.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1.

[4]段海峰,王立杰,荆全忠.煤矿安全投入和安全成本的界定[J].中国安全科学报,2006,16(6):66.

[5]汤凌霄,郭熙保.我国现阶段矿难频发成因及其对策:基于安全投入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56.

篇3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强化“一切违章都可以杜绝、一切隐患都可以排除、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监管理念,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预防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和保障职工健康为目标,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基层基础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手,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为支撑,狠抓“三项制度”和问题整改“五步工作法”落实,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依法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2.工作目标:全局不突破市煤炭局和市政府安委会下达的控制指标。煤矿、石膏矿死亡指标为零,重伤事故控制在一次2人之内。

7处煤矿全部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省一级标准、“双基”建设省级先进单位、调度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达标矿井,安全程度评估4处矿井达到A级。2处石膏矿质量标准化矿井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提高办矿标准,依法推动安全管理上水平

3.严格依法办矿。各企业必须依法申请领取相关证照,做到证照齐全;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以及国务院446号令规定的其他行为;加强劳动定员和生产计划管理,杜绝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行为;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保证安全责任、规程措施落实进头面;坚决杜绝煤矿井下采掘工程外包行为。

4.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46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兼并重组方案,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3处核定能力30—60万吨/年的煤矿,要采取并购、联合重组等方式参与兼并重组,2处核定能力18万吨/年的小煤矿要积极运作参与兼并重组,通过实施机械化改造提升能力。

5.严格安全开采管理。加强对建下开采、受水威胁区域开采、极薄煤层开采、边角煤柱回收、复采等安全技术措施、设计的审查把关,未经上级部门许可,严禁私自开采。加强对煤层开采上、下限管理,提高上限或超下限开采必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上级部门批复后,方可进行试采。加强对煤炭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对变更、延续事项,严格落实资料审查和井上下现场核查。对违反《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三、强基固本,夯实安全生产根基

6.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和“双基”建设活动。煤矿要严格执行《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省煤矿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和《省煤矿安全生产调度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煤矿安全质量管理整体水平。石膏矿要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行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开展质量标准化的创建工作。企业实行旬检查、月验收制度,市煤炭局每季度全面检查验收。实施质量标准化常态化、实时化管理,形成动态考核验收机制,继续推动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由点面达标向全面达标、由检查型达标向制度型达标转变。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质量标准化标准,改进考核验收办法,创新达标方式和手段,逐步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

7.加强区队班组建设。认真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矿班组建设的意见》,完善班组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按照《省煤矿班组长任职资格管理规定(试行)》,规范班组长选聘工作。认真开展金牌、优秀班组及班组长评选活动,加大班组建设典型经验的推广力度。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推进区队班组自主抓安全培训、自主抓现场管理、自主查处隐患和“三违”,提高区队班组自主管理能力。全面落实班组长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安全绩效考核,研究采取提高生产一线经济收入的政策措施,真正让区队班组人员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8.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关于加强全省煤矿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见》(鲁煤安管〔2011〕66号),以防治煤矿尘肺病为重点,严格落实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煤矿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卫生“三同时”、技术服务等规章制度,认真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组织开展煤矿职业危害专项检查,研究采取防治井下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噪声等危害的有效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全面提升煤矿、石膏矿企业职业健康水平。

9.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煤矿、石膏矿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安全文化建设年度规划要与安全生产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大力加强以培养职工安全习惯为重点的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警示教育活动,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把安全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到工区、班组和职工中,推动安全工作向纵深发展。

10.严格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煤矿按照《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3号)、《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监察办法》(鲁煤安监字〔2010〕180号)的要求,石膏矿按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4号)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主要负责人(包括实际控制人)和领导班子成员带班下井制度,明确每月带班下井的次数、在井下工作时间、下井带班的任务和职责权限、以及考核奖惩办法等,切实加强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

四、加强技术管理,提高灾害防治水平

11.加强“一通三防”管理。认真贯彻执行《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十条禁令”》,扎实推进瓦斯专项整治;要狠抓系统优化调整和系统管理,严格“一通三防”各项技术措施落实,进一步推动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要强化井下火工品和放炮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石膏矿要严格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76号)文件要求,完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和通风检测系统。

12.强化防治水管理。严格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和《强化煤矿防治水管理十项特别规定》,建立健全防治水机构,配足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和探放水专业队伍,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全面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措施。加强水害防治基础工作,加大水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着重加强老空水、底板承压水的水害分析排查,受老空积水威胁的煤矿要做好采空区积水的超前探测和防治;受承压水开采威胁矿井要严格落实探查、分析、治理、安全评价等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帷幕注浆、疏水降压和底板隔水层加固等工程,确保治理后达到安全开采条件后组织生产。

13.加强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煤矿要进一步落实《省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和《市煤矿用设备管理特别规定》,抓好各类机电运输设备保护系统、供电系统“三大保护”及井下各类传感器的使用、管理与维护,集中搞好矿井停产检修,确保系统运行可靠。石膏矿围绕矿井供电、提升、排水、通风、采掘等设备,研究建立完善的矿井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14.严格执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完善机电运输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装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检修以及报废淘汰等工作制度。严格购进设备招投标管理,严格安全准入,购进的设备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设备必须具有生产许可证,防爆设备必须有防爆合格证,列入《执行安全标志管理的煤矿矿用产品目录》的设备必须具有矿用产品煤安标志。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入井合格证后方准入井。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要完善设备管理台账和技术资料档案,加强设备维修检查和运行状况动态管理,各类设备完好率要达到95%以上。

15.强化顶板管理。煤矿企业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根据所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和矿压显现情况,制定采掘工程支护设计方案,确定相应的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进行调整。孤岛、构造应力区、集中应力区开采和回收煤柱时,必须制定防治冲击地压的安全措施。开采坚硬顶板煤层,采后顶板不垮落、悬顶面积超规定时,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施。必须坚持一工程一规程一措施,采掘作业、巷道维修必须编制作业规程,遇有过老巷、煤柱、地质构造破碎带等特殊情况时,要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审批,组织作业人员学习贯彻后,方可组织实施。煤矿要积极推广顶板动态监测监控,落实防冒顶措施。加强顶板动态管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石膏矿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留足膏柱、岩柱,确保顶板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16.加强技术基础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填绘真实可靠的井上下对照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定期向市煤炭局报送相关图纸。健全地质、测量、水文、储量等基础台账,全面真实反映矿井开采历史实况。对弄虚作假、图纸资料不实的,实施停产整顿,并追究主要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的责任。各矿井要加强对设计、采掘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和实施管理,现场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补充。

五、实施科技兴安,提升矿井装备水平

17.足额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煤矿要按照《关于印发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及市煤炭局《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的通知》(肥煤字〔2011〕11号)的规定,每吨原煤提取25元,每吨石膏提取4元。各企业要制定年度安全费用使用计划,并纳入企业全面预算,安全费用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年度结余资金允许结转下年度使用。安全费用必须专项用于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应急救援器材装备、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事故隐患评估整改和监控、安全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等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投入。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的企业,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18.提升矿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完成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第一、二、三批淘汰目录中设备淘汰任务,更新改造井上井下老、旧、杂设备,加快装备升级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强矿井采掘机械化、监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矿山建设。大力发展矿井采掘机械化水平,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以下小煤矿要积极使用高档普采、综采综掘工艺,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力争全市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掘进运输机械化达100%;石膏矿机械化装载率达到100%。加强矿井监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改造,逐步实现矿井井下人员、设备、生产作业环境以及供电、排水、提升、运输、提风、压风、采煤工作面等主要安全生产环节信息的远程监测监控,重要机电硐室、主要带式输送机和泵房等可视可控,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安全保障程度。

19.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按照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进一步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和紧急避险系统,2013年6月底前全面建设完成。严格“六大系统”竣工验收标准,严格验收程序和责任,按照《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验收标准及评分办法(试行)》,组织专家对每个系统、每项工程逐一进行评分验收,坚持“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保证“六大系统”建设质量,发挥应有功能。加强对“六大系统”的日常监管和维护,明确管理部门及职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证系统实时正常运转。石膏矿要加快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步伐,确保2013年6月底前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六、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20.加强从业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意见》、《市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管理办法》为抓手,严格执行煤矿、石膏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班组长、特种作业等岗位人员准入资格制度。煤矿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必须配备通防、机电、防治水专业专职副总工程师及部门负责人,采、掘、机、运、通、地测、安监等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地下开采非煤矿山企业至少配备中级以上职称、本科以上文化水平且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采矿、地测、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各1名。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矿山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省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统一考核发证。

21.切实强化职工安全培训。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0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的要求,继续抓好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执行“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企业职工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师傅带徒弟制度及其他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加强从业人员任职资格管理。

七、加强风险预控,实现危险源可控受控

22.严格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煤矿要根据《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每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强化风险监测监控、预报预警,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突出煤矿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和机电提升运输“六大灾害”和石膏矿采空区、H2S的防治,严格执行“班组日查、工区周查、企业月查、市局季度分析”制度,从严从细排查安全隐患,做到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分级管理,挂牌督办,严格执行安全隐患治理措施、责任、资金、期限、应急预案和监控措施“六落实”,确保隐患问题整改到位。严格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重大危险源要报市煤炭局备案,并实行公开预警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严格执行日常检查、定期检测检验规定,做到电子实时监控(实时在线监控)。

23.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根据煤矿、石膏矿安全季节性特点,结合“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年”四次集中行动,制定具体方案,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一季度围绕“两节”、“两会”的安全生产,进行专题部署;二季度进行汛期前水害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演练;三季度重点围绕“雨季三防”工作,保障矿井安全度汛;四季度开展打非治违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确保全年安全目标的实现。对整治中发现问题,按照问题整改“五步工作法”的要求,快速消除事故隐患,防止隐患异地再次发生。对整治中发现的重大隐患且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坚决责令停产整顿。

八、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4.健全完善预报预警预防机制。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加强与气象、防汛、矿山救护等部门联系,签订预报、预警、救援协议。落实好“调度员10项应急处置权”和“三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规定,严格执行大雨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规定,以及停产撤人情况的逐级上报制度。加强兼职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25.强化应急处置联动机制。要不断修订完善矿井各类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其中一次须在5月底前完成。要加强相邻矿井区域联防,定期交换作业图纸,及时互通生产情况,建立完善预警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机制,一旦矿井发生险情,必须立即告知周边所有相关矿井。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要按照预案规定,立即组织停产撤人。

九、强化安全监管,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26.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生产,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制度和责任体系,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施目标到人、问题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据《省煤矿矿长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每半年对煤矿矿长进行考核评定,对煤矿矿长及所在煤矿实施兑现奖惩。

27.严格落实政府监管责任。继续完善安全风险抵押、安全考核和安全奖惩,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目标考核,落实安全生产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安全生产事故约谈制。推行安全诚信管理,加强信用监督,实施失信惩戒。加大对事故企业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由以事故推动管理,转变到以处罚推动管理,进而转变到以问题推动管理,靠严格监管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28.狠抓“打非治违”。非法违法生产性质恶劣、危害严重,要把“打非治违”工作贯穿安全监管工作的全过程,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处打击一处。要严罚重管,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把“打非治违”工作纳入常态化、制度化轨道。

29.规范执法行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增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法制观念,严格依照《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要按照“严标准、依程序、重细节、求闭合”的原则,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健全完善规范化、程序化的执法工作制度,明确监管执法工作流程,规定案件办理各环节的运行时限、办理要求和责任人,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科学执法、廉洁执法,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水平和效能。

篇4

【关键词】 煤矿安全生产费用 三个阶段 争议 建议

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变革的三个阶段

2004 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三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煤炭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4]119 号)和财政部下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的通知》(财会[2004]3 号)首次对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核算与管理进行了规范。即按照吨煤固定标准计提安全生产费用,计入生产成本,作为负债列示,在进行费用性开支时直接核销已计提金额,用于购买固定资产,一次性提足折旧,并相应核减挂账金额。具体处理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计算提取安全生产费用金额时,应借记“制造费用(提取安全费用)”科目,即:实际产量×提取标准,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安全费用)”科目。企业在未来期间使用已提取的安全费用时,在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时直接冲减“长期应付款(应付安全费用)”科目;如能确定有关支出最终将形成固定资产,应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单列项目,归集所发生的费用,待有关安全项目完工后,对于形成固定资产的,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安全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该项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2008 年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 号)规定: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安全费用以及具有类似性质的各项费用,应当在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反映。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等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科目,贷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生产储备购建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等资产时,按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安全防护设备等,企业应当按规定计提折旧,计入有关成本费用。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生产储备支付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价支出、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等费用性支出时,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按上述规定将安全生产储备用于购建安全防护设备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费用性支出等时,应当按照实际使用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借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但结转金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企业未按上述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2009 年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 号》规定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4301 专项储备”科目。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

2. 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中的争议

从上述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变革来看,表面上争议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中计提还是从税后利润中计提;二是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应作为负债列示还是作为所有者权益列示。但实际上焦点是在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中计提还是从税后利润中列支,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作为负债列示还是作为所有者权益列示问题也就解决了。笔者认为直接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在一定程度能产生所得税优惠好处,在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时候多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支出以丰补歉的作用。但直接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至少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2.1从成本中安全提取生产费用

专项储备的方法与新企业会计准则主要精神不符,会带来煤炭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企业科学决策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以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及其影响期间为基础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在权责发生制的条件下,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应先对象化为资产,然后再转作费用与收入进行配比,这对于正确计量不同期间的经营成果是十分重要的。从成本中提取安全支出储备的方法会形成当期收入和当期成本费用不配比,尤其是在当前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保底,不封顶,在煤炭企业形势逐步好转的情况下,有些企业提取标准过高,留存结余较大,某种程度上安全生产费用成了调节利润的手段,人为造成成本失真,不利于煤矿企业科学决策与可持续发展。

2.2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专项储备方法带来资本化资产后续计量困难,会导致煤矿企业大量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从成本中计提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对形成的固定资产一次提足折旧,冲减相应挂账金额,从财务账面看已无资产价值,但从实物角度看资产完好在用,造成账实不符,给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带来不便。

2.3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不利于准则国际趋同和企业海外筹资

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虑,现阶段我国为解决煤炭企业安全投入资金来源问题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其他国家都不存在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问题。税前提取储备势必会造成国内外企业按不同准则计算出的会计利润和股东权益存在显著差别,违背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理念。对比我国在香港上市的两家煤炭公司按照不同准则编制的两套报表不难发现,煤炭企业按国内准则计算出的利润明显低于国际准则下的利润。这进一步导致煤炭股的定价不仅低于国外同类公司的定价,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处于折价状态,直接影响到国内煤炭企业的海外筹资能力。

3. 两点建议

3.1取消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中计提的做法,改为从税后利润中计提煤矿安全支出专项储备鉴于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中计提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考虑煤炭开采安全问题突出、煤炭生产安全投入现状和新会计准则要求,从长期看,笔者认为应取消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中计提的做法,改为从税后利润中计提煤矿安全支出专项储备。这样,第一,可以解决煤炭企业采掘过程中安全防治的资金不足问题;第二,可以限制煤炭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水平,有利于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加快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煤炭企业。

3.2税后利润中计提煤矿安全支出专项储备具体会计处理

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等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科目,贷记“专项储备——安全支出”科目。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支出储备支付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价支出、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等费用性支出时,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使用提取的安全支出专项储备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此后该项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规定计提折旧,计入有关成本费用。企业按规定将安全支出专项储备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或与之相关的费用性支出等时,应当按照实际使用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借记“专项储备——安全支出”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但结转金额以“专项储备——安全支出”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 号).

篇5

关键词:煤炭企业 安全费用 会计处理 比较

一、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政策

为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设施长效投入机制,2004年,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其中安全费用是指企业按原煤实际产量从成本中提取,专门用于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的资金。该办法要求境内所有煤炭生产单位均应建立生产安全费用的提取制度,且应按规定标准和浮动范围内自行确定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在成本中按月提取安全费用,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确需变动的,经报主管税务机关、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后,从下一年度开始执行新的提取标准。安全费用在规定的范围内由企业自行安排使用,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年度结余资金允许结转下年度使用。

2006年12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财政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制定了“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的会计处理问题。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应当专户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年度结余下年度使用,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集团公司经过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可以对所属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按照一定比例集中管理,统筹使用。企业通过安全费用形成的资产,应当纳入资产进行管理。

2008年12月,根据财政部关于年报工作的要求,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应按照2008年新准则讲解中的具体要求处理,在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列报,不再作为负债反映。

2009年,根据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单独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专项储备科目,用于反映安全费用的计提和使用。2月,证监会就山西证监局关于煤炭上市公司生产安全费等费用的核算问题进行了回复。复函中明确,煤炭企业对生产安全费进行追溯调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可以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通过未分配利润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按规定范围使用生产安全费和维简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要求计提折旧;编制2008年年报时,根据取得的有关信息,能够对因会计政策变更所涉及的固定资产进行追溯调整时,应进行追溯调整。

二、煤炭生产企业安全费用会计处理方法及有关规定

(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及有关规定

按照2004年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的规定,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时,按照实际产量和计提标准计算,记入制造费用和长期应付款科目;使用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长期应付款;属于资产性支出的,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完工后形成固定资产,同时按固定资产成本,核减长期应付款,摊销记入累计折旧,该项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内不再计提折旧。

(二)2009年前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时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及有关规定

2008年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对煤炭企业安全费用会计处理规定为:提取时,在所有者权益项下从利润分配转入盈余公积。使用时,如果属于购建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等资产的,视同购置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等科目核算,并按照企业确定的计提标准计提折旧,计入相关成本费用中。如果属于费用性支出的,应当通过管理费用等科目核算,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要求企业按照实际发生费用和形成资产的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从盈余公积转入利润分配,但以盈余公积中计提的专项储备余额减至零为限。企业未按上述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三)2009年及以后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时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及有关规定

2009年,根据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对煤炭生产企业计提和使用安全费用提出新的规定。计提时,计入相关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专项储备。使用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属于形成固定资产的,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

三、煤炭企业安全费用新旧会计处理的利弊分析

1.煤炭企业每年新增固定资产中有一些是原始投资资金形成的,有一些是安全费用形成的,有一些是折旧资金形成的,还有一些是维简费用形成的,几者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这样必然会造成因资金来源不同使同一企业增加相同资产而折旧方法不同,其账面价值也不同的情况,给企业的资产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2.煤炭企业通过调整安全费用的计提和使用,为调节利润创造了条件。实际工作中,企业通过调整安全费用的计提比例,调整企业各个会计年度的利润,其中2008年尤为明显,2008年国内煤价上涨幅度最大,煤炭企业利润大幅度提升,为了掩盖真实的利润情况,企业往往通过二次、三次调整安全费用的计提标准,最终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3.2008年财政部的相关规定虽然在税收上没有明确是否在税后列支,但财务核算是从税后利润中计提,并要求计提折旧,如果税收同步调整,那么该办法可以降低煤炭企业利用安全费用调节利润的空间,但也限制了煤炭生产企业计提安全费用和为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积极性,与国家高危行业安全投入的政策不符。

篇6

[关键词]煤矿 机电 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T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346-01

前言: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能源需求量逐步增多,煤矿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机电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煤矿产业并得到了全面发展,并且煤矿机电设备是生产中的核心部分,贯穿于整个开采过程。目前,我国的煤矿需求量越来越大,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好坏已经影响了生产安全问题,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办法,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是当前我国矿煤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分析

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大多聚集在北方地区,主要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地为主,那里气候干燥,地形十分复杂,环境恶劣,煤矿企业在此开展工作,施工条件艰苦,施工人员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一般只是在煤矿周边的简易房中生活,且这里人烟烯少,远离城市,生活用品相对缺乏。煤矿企业提供的安全防护用具也是少之又少。施工人员若长期在矿下工作,一旦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受到粉尘的侵害,造成肺部疾病,甚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更为严重的是,矿下施工作业的风险极大,若不按照生产流程或施工工艺进行,稍有不慎,就会有坍塌致命的危险。近几年来,几次大的事故触目惊心,伤亡惨重,所以煤矿安全开采是煤矿企业的重中之重,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提升煤矿的安全生产。

2 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应用中的问题

2.1 采煤机电设备的陈旧老化

煤矿开采作业,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设备老化。众所周知,煤矿开采的生产环境十分恶劣,且为了追求高的市场份额,机电设备基本处在长期运转状态中,维护管理的r间也时常因为要赶产量也搁置,这样就导致机电设备老化过快,且一些小的故障,如通风、照明等功能逐步减弱,反而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一些小的故障不及时修理,会酿成大的故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维护,为煤矿的生产带来较大的困扰。一些煤矿企业由于资金缺乏或者节约投入成本,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系统不进行更新升级,且老化的机电设备检修时不能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煤矿生产行业一定要注意机电设备老化问题。

2.2 技术专业性水平差

在高危行业中煤矿开采位居前列,这就使很多学生不愿学习研究此项技术,且培养专业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及安全生产的人才能力较差,所以我国煤矿从事技术研究、勘察建设等方面的专业型技术人员相对匮乏,导致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对于那些学习此项学科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及时发现机电设备的问题,故而延误事故处理最佳时间,导致安全问题产生。在这种情况下,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安全生产显得极为缺乏和困难,导致煤矿生产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2.3 受资金条件的限制,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

任何企业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设备的引进、保养维修、人员开支等。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现代化机电设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基本可以达到预期的成果。但是部分企业因各种原因导致资金不足,为减少投入成本,获得更大的利益,往往对于先进的价格高的机电设备望而却步,致使机电设备陈旧老化依然奋斗在挖掘前线,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为了提高生产产量,机电设备常常处于长期运转状态,超负荷的工作,导致设备老化严重,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3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3.1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制度是煤矿生产过程的重要标准,在煤矿开采前一定要拥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且要制度要做到面面俱到,要切实科学化、合理化、具体化。

首先领导要以身作则,将管理部门的作用最大程度的表现出来,起到带头作用。其次要求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根据制度的具体时间,及时进入矿下实地检查,掌握机电设备的运转情况,监督操作人员的操作流程,规范使用,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再次,对于矿下设备操作人员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对于不遵守操作规范的人员给予严厉惩处,引进先进的监控设备,随时监督排查工作隐患,提升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

3.2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企业要长久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关键,必须时刻加强学习,注重思想素质的提高。要时常安排专业性的培训,在培训中扩充理论知识,熟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流程,更好地巩固理论基础。还要提高对专业的人才的引进,给团队建设注入新的血液。除此之外,实行绩效考核制度,给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给予一定的薪酬奖励,提高大家的积极性,这样可以有效促进管理人员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强化管理技能,促进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

3.3 优化机电设备水平

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机电设备,可有效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防范事故的发生,并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多参加国内外组织论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机电设备安全投入资金是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项目预算时要充分考虑机设电设备的经费问题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保养费用问题。首先,在购置上要确保该产品符合国家出厂标准,防止购置伪劣机电设备,从源头上杜绝事故机的发生。其次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规定,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定时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排查隐患,及时更换老化的配件和更新机电设备的系统,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为企业企业打下良好的安全基础。

3.4 建立有效的监控措施

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的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有些企业对机电设备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大,全自动化的设备让矿采事业更加安全,技术人员将机电设备设置好参数的相应的指标,煤矿设备可自动开采,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即可运行。所以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是保障全自动化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此外,对煤矿机电设备生造成一定的难度,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监控系统,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能加强煤矿机电整体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能提高煤矿整体运作水平,提升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是煤矿企业开采作业中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提高煤矿安全生产、高效生产的关键就在于机电设备的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出新的管理办法,优化繁锁的细节,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机电技术管理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会对煤矿生产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石林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

篇7

关键词:安全费用;会计处理;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为了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国家相关部门根据有关煤炭开采类企业行业特点及生产工艺,制定了煤炭企业允许在吨煤成本中提取一定金额的安全费用,作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采取先提后用,余额可以留存以后年度继续使用。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由于有安全费用这一项专项资金的保障,排除了许多安全隐患,为煤矿实现安全生产,顺利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4年由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和2006年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应当专户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企业利用安全费用形成的资产,应当纳入相关资产进行管理。在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解释中规定煤炭生产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安全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提取安全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安全费用”科目。煤炭企业于未来期间使用已提取的安全费用时,在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时,直接冲减长期应付款;如能确定有关支出最终将形成固定资产,应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单列项目归集所发生的费用。待有关安全项目完工后,对于形成固定资产的,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2008年12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对煤炭企业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以下简称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调整。规定高危行业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应当在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反映。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科目,贷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生产储备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等资产时,按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作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安全防护设备等,企业应当按规定计提折旧,计入相关成本费用,企业按上述规定将安全生产储备用于购建安全防护设备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费用性支出等时,应当按照实际使用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借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但结转金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2009年6月,《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4301专项储备”科目。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在短短五年时间中,针对安全费用的会计核算经历了三次大的变更,尤其在第二次与第三次变更之间仅仅相隔半年时间,如此谨慎变更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1、安全费用使用范围与其他专项费用及成本开支范围交叉。由于安全费用使用范围较模糊,导致安全费用支出管理较为混乱。安全费用使用范围10项中有7项与维简基金、更新改造资金适用范围相互交叉。其中,第2项、第8项、第9项与维简基金使用的范围相互交叉,在具体到某一项专项资金费用的使用上存在相互调节的可能;第1项、第6项、第7项及第8项与更新改造基金使用范围相交叉;最后一项其他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又与该项目在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相交叉。作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直接相关支出可以作为成本支出,也可以使用安全费用专项支出,安全费用直接相关的支出有可能成为调节成本的蓄水池。

2、从成本中提取的安全费用做法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预提的做法相悖。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已经取消了预提费用的作用,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安全费用采取先提后用的核算方法,与新准则的相关规定相背离。只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才能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在安全费用使用时,资产后续计量出现煤炭企业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规定,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在结转形成新固定资产的同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净额为零,即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等于零。年度末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时,新增的资产实物形态完好无损,但货币价值等于零,导致资产后续计量不真实,出现账实不符。企业资产总额中不含由安全费用形成的资产价值,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投资人、债权人在阅读财务报告时,很难真实了解企业资产的状况,使得企业资产大幅缩水。在企业进行合并、分立等重组活动时,经过清产核资会盘盈大部分资产。

4、提取安全费用的做法不利于与国际准则相趋同。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全部采用权责发生制,当年不发生安全费用,成本中不列支。使得同一个企业的国内外按照不同的准则计算出的会计利润和股东分配利润存在较大差异,对比我国在海外上市的煤炭企业按照不同的准则编制的报表就容易发现,预计的每股利润与国内的报表反映的数字差异较大。

5、采取先提后用核算方式,不利于体现安全就是效益。在日常的煤炭生产过程中,我们常常将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思想为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倡导不安全不生产,企业法人为企业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就是效益。众所周知,大大小小的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给社会带来多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倡导企业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如果某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一年,也按照吨煤标准提取安全费用,在成本分析方面两种没有差别,不能客观体现安全生产企业安全费用在成本分析中表现为节约的情况,最终在会计利润的体现为效益的增加。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第一,取消安全费用从成本中计提的做法,改为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因为成本的开支范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人工材料支出等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以成本实际发生数列支。税后利润中计提煤矿企业安全费用,有利于解决资产的后续计量,也有利于与国际准则的趋同;第二,应当在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反映。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科目,贷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对于作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安全防护设备等,企业应当按规定计提折旧,计入相关成本费用,应当按照实际使用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借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作者单位: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财建[2004]119号).2004.

篇8

关键词:煤矿 通风管理 事故 对策

中图分类号:TD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02-01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素。煤矿通风管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从人、物和环境等方面加强对煤矿通风的管理,可以达到有效制约安全隐患的发生以及存在。

1 煤矿通风管理的重要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加大对煤矿安全意识的提高、管理的强化,煤矿事故成下降趋势,但是一些中小煤矿依然事故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因为煤矿瓦斯事故造成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就高达20多起。严重影响了煤矿的生产和发展。究其事故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矿井内通风不良而引发的瓦斯爆炸。

在矿业开采工作中,矿井作业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因为它特殊的作业场所,导致其存在的危险性也最大。其中,矿井下的通风工作尤为重要。做好通风管理,良好的通风系统,首先可以稀释有毒气体,同时将其排出,例如在矿井下,瓦斯的浓度很容易上升,如果做好了通风,则瓦斯引起的爆炸事故可以大大降低;其次,可以调节矿井温度。空气流通,可以带走热量,降低井下的温度;三是可以增加氧气,保证地下矿井作业者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防止工作因氧气不足发生的窒息事故;四是通风在保持窄气流动上也极为重要。

2 煤矿通风管理中的制约因素

2.1 通风设备的制约因素

(1)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系统的安置是煤矿通风管理中的中心环节。在实际情况当中,很多的矿井在这方面缺乏考虑,甚至存在着随意性,特别是中小煤矿,由于技术、人才和资金的不足,认为在通风系统的设置方面,只要能进风就好,对排风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其实不然,通风不仅仅包括进风,在安置通风设备时,如果没有考虑到排风,那么对进风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测风不准确,风机效率达不到要求。测风数据一方面必须真实、准确,同时测风地点要全面,能反映出通风的状况。如果选用的主风机设备本身效率不高,或者风机性能与矿井通风阻力状况不相匹配或者匹配度很差,那么就会导致风机工作效率较低(低于65%)。

2.2 环境的制约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首先,煤层的分布在地质结构中较为复杂,矿井中的开采越深入难度就越大。自然灾害对工作人员的威胁性会随着地心引力、瓦斯的增多,压力的加大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煤矿的开采量越大,瓦斯的数量也会增加,通风的难度也就相应地加大。地下矿井内的煤层属于自然火灾爆发的严重区域,煤层引起的爆炸事故屡见不鲜。

(2)管理环境因素。通风安全管理是种综合性的科学管理,而且系统性极强,如果任何环节有漏洞都有可能引发一些安全事故,都会造成财产和生命损失。如果管理混乱,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高效的通风管理要求的话,则会出现工序不严谨、分工不专业、配合不完备的问题。

2.3 人员的制约因素

(1)人员的安全意识制约通风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是人的行为,而人的具体行为有时由自身的安全意识所决定的。安全意识差的人,难免在通风管理中就会出现麻痹大意,容易引发事故。安全意识强的人,自然对一些井下情况进行分析和预判,能够发现一些安全事故的苗头,从而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待遇制约人员的积极性。在一些煤矿,存在着因为工资待遇的问题,不认真对待工作,或者在管理方面比较随意的现象。

3 做好通风管理,防范通风事故

3.1 强化设备管理

(1)加强通风系统管理,确保设备设施的灵敏可靠及工作场所的适宜。要加强通风系统中的人、财、物的投入,因矿制宜、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配置通风系统。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完善进风和出风系统。在煤矿生产当中,通风设备的数量要能满足通风管理和进行瓦斯检测的需要,运用先进技术,对通风的性能进行必要的检测。

(2)在设计过程应充分考虑自然风压的影响,并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情况,及时调节主要通风机工况,在设计《煤矿安全规程》时,矿井需要风量计算应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进行合理取值和设计,科学确定矿井通风井巷经济断面,控制矿井的通风费用。矿井主要通风机应选择高效防爆节能型的矿用通风机,且按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认真安装、加强保养和经常检测。

3.2 强化环境管理

(1)加强对自然环境的管理。对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防,提高识别隐患意识,对隐患按照危险级别进行分类,做好隐患预测、排查、治理、分析等工作,并将其贯穿于“一通三防”的全过程之中;加强对大气状态的监测,如对粉尘飞扬状态、风流稳定情况、烟雾蒸汽状况、瓦斯浓度变化等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尤其对于监测强度、测点密度、参数危险值进行明确规定;

(2)优化管理环境。要多到煤矿生产中全体人员的有效合作。比如,通风系统的管理层应首先树立起安全生产意识,并制定相关的安全制度管理办法,保证通风可靠、管理到位、监控有效的通风安全管理体系。

3.3 强化人员管理

(1)注重教育,提高安全通风意识。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工的职业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保证通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对煤矿通风有一定的掌握或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然后指定严格的通风管理制度,明令通风系统管理的全体人员切实遵守,从而保证整个通风管理的安全、稳定、持续的进行。

(2)提高待遇,推行人本管理。要切实提高煤矿通风作业人员的待遇,完善各种福利制度,关注职工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推行职工轮休制度,使职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到安全生产之中。

参考文献

[1] 王定兴.对煤矿通风安全控制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与发展,2012(7).

[2] 李利成,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科技论坛,2009(3).

[3] 卓勤源.浅谈如何通过煤矿通风的强制管理降低事故隐患[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

篇9

教学设施及实验设备在配置时既要满足申请相应“培训资质”的要求,也要满足日常教学的实际操作需求。在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设备的选购要参照所属省煤监局下发的相应资质的《煤炭培训机构认定标准》的相关设备配置要求。二是在教学实验设备厂家选定时,一定要实地进行考察,选定的厂家要有自主研发相关操作程序和硬件模型的能力,只有选定这样的厂家才能根据自己煤矿的实际设备情况制作相应的实验设备。三是需要根据自身培训中心的房间面积情况进行试验室的规划和实验设备的尺寸和摆放设计。以我培训中心为例,我中心有一座独立的培训办公楼,我们在设计时根据省煤监局下发的三级资质文件的相关的要求共规划了4个实验室和一个安全展厅,其中包括“采掘实验室”、“机电实验室”“电子电托实验室”、“通风实验室”、“提升实验室”以及“安全教育展厅”。在规划好实验室后再根据《煤炭培训机构认定标准》中的“实验实训及辅助设施”部分对各实验室内部“实验设备”进行选定和布置,同时制作了各实验室相应的平面设计图。这样绘图的目的既让厂家对试验设备制作的大小有了明确的尺寸,也使自己对试验设备的摆放做到了“心中有数”。接下来需要联系厂家技术人员与我矿的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接洽,接洽的目的主要是对矿实际的生产设备进行设计交底,除了少数纯理论实验设备外,绝大部分实验设备应与煤矿实际设备构造及运行原理相同或接近,例如我们在设计通风系统实验设备,由我们直接提供我矿井下的实际井巷平面布置图,再由厂家根据图纸缩小比例进行制作。使得模拟通风巷道与井下实际巷道布置相同,达到了培训教学时使学员有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在计算机培训考试机房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服务器要尽量采用高配置的硬件,煤矿培训相应的软件一般对服务器硬件的要求较高而且服务器还应满足整个矿区局域网培训的各个电脑客户端同时访问的苛刻要求,所以这笔费用尽量一次性投入到位。第二,计算机房的电脑数目必须满足相应申请培训资质的要求。第三,需要配备相应的教学及考试软件例如《红蜘蛛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其他培训软件,这些软件在购买中要注意考虑到整个煤矿总的电脑数量而不是计算机房的电脑数量。因为现代煤矿局域网的构建使得教学软件不仅可以满足学员在计算机房内部使用也可以满足矿区内上班的职工在办公电脑上进行实时的培训和考试。

2、培训中心培训管理及制度建设

作为一个煤矿所属的培训机构,除了要制定内部的一些规章制度外,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培训中心对各个科队员工培训的有效考核机制,因此在制定相关培训管理制度中要从整个煤矿的全局出发,与各科队形成互动效应。以我中心为例,我们将全公司员工绩效工资的10%纳入培训考核,同时每月对各科队进行人员抽考,其考核结果将影响到全科队员工,同时制定和下发了《学员培训奖惩考核管理制度》、《教师酬金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下发这些文件后,在培训中给予学员奖惩,只要学员能认真参加培训,考核合格后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培训奖金,同时教师也根据学员的培训效果取得相应的教学薪酬,从而促进学员和教师的培训积极性。一个完善的培训中心只有建立合理的内部培训机构才能高效运转,只有配置切合实际需要的设施设备才能起到培训效果,只有制定“教”、“学”双赢的培训管理体制才能调动全员积极性。总之,煤矿职工的安全培训建设工作,是一个极其繁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这就要求企业及培训机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常识,勇于探索,努力构建职工安全培训的长效机制,保证煤炭企业生产与安全的和谐共存。

3、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职业水平。教师是培训机构的核心,也是培训机构生存发展的基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根本保证。今年加强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教师队伍的思路是:以适应我省煤矿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新形势及煤矿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业务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配置煤矿主体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符合安全生产培训需要的教师队伍。

4、结束语

篇10

第二条 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定点医院是基金会认定的从事尘肺病治疗,实施尘肺病康复工程的医疗单位。

第三条 定点医院的隶属关系不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明确的医疗资质不变、基本管理制度不变。

第四条 设立定点医院的原则

(一)方便患者,就近治疗原则。在尘肺病的发病率、发病人数高的地区,设立定点医院,以便患者及时就近治疗。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尘肺病治疗工作的实际需要,搞好设立定点医院的规划,要考虑定点医院的地理区位,力求布局合理,避免重复建设。

(三)严格培训,坚持条件的原则。对于拟成为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必须进行严格培训,认真考核。定点医院必须符合基金会规定的条件。

(四)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治疗工作必须做到安全有效,万无一失,确保受治尘肺病人的安全。

第五条 定点医院应具备的条件

(一)能够独立、规范地承担大容量双肺灌洗或综合治疗康复任务的二级以上资质的医疗单位。

(二)定点医院或其职业病医师应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尘肺病诊断或健康监护资质。

(三)具有符合需要的尘肺病治疗的相关医疗设备、器材和设施。

(四)有严格的医疗管理制度。

(五)采用大容量双肺灌洗的,须经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

(六)院领导班子对尘肺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热心公益,支持基金会开展慈善事业。

第六条 申请定点医院的程序

(一)申请单位要经其上级行政主管单位同意,并向基金提出书面申请。

(二)申请单位要向基金会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书;

2.上级行政主管单位的书面意见;

3.医院的人员、设备、资质证书、管理办法和组织机构等情况。

(三)基金会秘书处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如有必要,秘书处可派人进行现场考察。

(四)采用大容量双肺灌洗的医疗单位,基金会委托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对其有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指导其成功完成20例左右肺灌洗手术。培训合格后,北戴河疗养院向基金会写出书面培训报告,提出是否可以成为定点医院的建议和意见。如有必要,基金会可聘请有关专家对培训结果进行审核。

(五)基金会理事长办公会根据秘书处的意见进行讨论,符合定点医院条件的,明确其为定点医院,并下文通知。

(六)由基金会与定点医院上级主管单位共同举办基金会定点医院揭牌仪式。

第七条 定点医院的任务

(一)完成基金会和上级行政主管单位下达的尘肺病治疗康复任务。

(二)采用大容量双肺灌洗的定点医院必须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选聘符合资质的医护人员治疗,配备符合需要的医疗设备,确保医疗安全。

(三)积极参与基金会组织的尘肺病防治的科研和学术活动。

(四)在定点医院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组织病员,开展治疗工作。

(五)协助基金会募集善款。

(六)宣传普及尘肺病防治知识,推动尘肺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 定点医院的日常管理

(一)基金会对定点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基金会秘书处负责。

(二)基金会制定严格的财务制度。执行基金会统计报表制度。每月5日前,定点医院将上月的治疗康复统计表报秘书处。基金会资助治疗费用的,每月结算一次。专款专用。

(三)定点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时,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处理的同时,必须及时报告基金会秘书处。

(四)制定规范的联系制度。定点医院要指定联络员与基金会秘书处保持联系,通报治疗、科研、募捐、宣传等情况。

(五)定点医院要及时总结工作,对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每年写出书面工作总结报基金会秘书处。

(六)基金会定期、不定期派员到定点医院检查指导工作情况,并向理事会报告。

(七)鼓励定点医院在治疗康复和科研等方面投入,开展新项目。支持科研立项,支持申请国家科研课题立项。基金会不定期组织定点医院工作和学术会议,加强信息交流。

(八)基金会对成绩突出的定点医院及医护、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九)对尘肺病治疗工作不负责任,或虚报治疗人数、冒领治疗经费,或发生医疗事故的定点医院,基金会视其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取消定点医院资格等措施。

第九条 定点医院不得对其他医疗单位擅自进行大容量双肺灌洗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受基金会委托的定点医院除外)。

第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