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品出口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纺织品出口现状

篇1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国际分工;绿色壁垒

中图分类号:F426.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155-02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一)出口量逐年增加

纺织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特别是在解决就业、扩大出口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相较于其他国家非常迅速,出口额年年增加,连年顺差,是我国外汇收入中相对比较重要的来源(见下图)。

(二)绿色环境标准较低

国外的大多数产品标准都是基于产品的使用,并对产品生产制造的监管更加简洁、灵活。然而我们国家的纺织品生产标准却因我国纺织企业的生产水平情况而不同,一些企业认为标准太低,但另一些企业却认为标准太高,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要求、标准和评价,所以在不同的地区,企业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即使一些企业实施绿色环保标准,国家也很难依照法律法规来处理,更难以执行。综合来看,我国现有的纺织品标准中能够符合国际标准的还不到一半。

(三)环境污染相对严重

我国的很多纺织品企业只重视产品的数量和收益,而不那么重视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等环保问题,所以在中国,纺织品行业是污染度较高的行业。我国纺织品生产所产生的污染中,废水污染是最厉害的,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水资源与人们的正常生活。除此以外,纺织品的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还存在有毒、有害人类健康的一些废气、废渣、扬尘及噪声等,这些污染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非常不利于我国纺织品的发展。

(四)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地区

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出口过度集中在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欧盟、日本和我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地区,且每年的出口量在逐年上升,但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却很少。这样的情况减少了对外贸易出口的弹性,增加了对市场的依赖性和不稳定性。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

(一)有利方面

1.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绿色壁垒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发达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措施限制非绿色的产品进口,而我国现阶段部分纺织品出口企业水平都还很低,就会遭遇禁止出口及退货的现象。我们意识到,只有增强环保意识,提升产品的质量,加强发展高新技术的产品等,才能够突破绿色壁垒,才能使我国的纺织品有更远的发展。

2.有利于企业重组。我国的很多纺织品企业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及工艺,降低产品的资源消耗,提高环保技术含量,以此来突破绿色关税壁垒。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行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明确地规定企业生产出口、耗能、工艺等问题,通过实现行业的整体管理进步,最终会带来我国纺织品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因此,绿色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的重组、出口行业管理体制的强化。

3.为我国纺织品企业的出口带来新的机会。随着近年来世界绿色纺织品需求的不断上升,很多公司己经领先研发出了绿色环保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开辟了新的领土。如果此时我国纺织企业能提高技术,增强研发水平,先别人一步研发出绿色新产品,就会大大增加我们新的出口优势,也就能使我国的纺织品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突破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关卡,为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创造更多的机会。

(二)不利方面

1.出口市场范围变小。我国的主要贸易地4/5以上是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这些地区都是倡导绿色贸易主义的国家。我国推行绿色贸易概念比较晚,又长期不重视环保问题,所以,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部分发达国家的标准。如果发达国家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及在绿色环保方面的优势,通过国内立法,以此制定的高要求不适用于我们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以限制别国产品的进入。那样,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就会大幅度缩减,外贸出口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增加出口成本。如果中国纺织品打算突破贸易壁垒进入国外市场,那么就必须建立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我国的纺织品企业就要不断改变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技术,严格要求产品的生产,制造、包装等过程绿色环保,这样会极大地增加纺织品的生产成本,削弱产品的竞争能力。

3.增加贸易摩擦。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其纺织行业,往往会采取一定的贸易保护措施,限制从他国进口纺织品,这样的贸易壁垒导致了国家间的贸易摩擦。而且在世界区域贸易集体化的大趋势下,例如在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均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间制定统一的区域环境标准,极大地限制了区域外的产品进入该市场。这样,非区域内的国家将没有机会出口产品到他们的国家,致使出口的环境进一步恶劣。

三、绿色壁垒下我国纺织业出口的策略

(一)增强绿色纺织的意识

政府应该按国际标准指导和要求我国纺织品的生产加工,在前期采用强制性的政策,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生产意识,建立绿色壁垒警铃,时刻关注分析产品进口国的政策变化跟技术标准变化,使企业的生产能够跟上世界的轨迹,有利于企业更加准确地确定绿色经营目标、设定产品的绿色经营方案,为能够实施绿色经营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企业自身也要提高改变环保思想意识,树立环保及绿色观念。

(二)完善绿色纺织标准

政府要加快国际标准化组织框架的进入,同时提高我国企业产品标准,使其与国际标准同步,利用发展中国家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要求,制定出适应我国、保护传统产业和特有资源的技术法规及强制性标准。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需要争取通过ISO9000国际标准体系的认证,从而使企业产品更好地打入国际市场。此外,我国需要建立一个纺织品检验机构,在得到国际认可的前提下,既有利于我国对其他国家的产品建立贸易壁垒,也可以保护我国的产品。如果我国拥有自己的检测机构,它不仅有利于我国纺织工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可以帮助我国企业打开跨越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之门。

(三)研发先进的绿色纺织工艺

绿色纺织工艺的研发关键在于绿色新能源的研发,节能和节约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新技术提高产品的成本和原材料的利用率。绿色产品的设计是绿色纺织品研发的首要任务,绿色产品的设计要注重产品材料的选择,要结合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的设计需求,使产品在整个过程中都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进行绿色生产。生产出的产品在质优价廉的同时又兼顾环保的绿色产品,也就是产品要选择清洁的原材料、能源,无论在卫生环境标准上还是在技术安全上都要符合绿色消费要求。提高产品生产过程的中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产品使用过后的废品应具有回收再利用的能力,确保对环境无污染。

(四)重点发展我国的绿色纺织品的生态区

政府要积极推动绿色的纺织生态区的发展,走产业集群化的道路。近年来,国际纺织品市场变化显示出绿色纺织品逐渐吸引了更多的购买者,尤其是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绿色纺织品,同时也体现了当代社会人们对纯天然、健康等产品的追求。在中国发展绿色纺织生态区,政府应当加大支持力度,一方面,考虑国际消费市场的趋势,增加纺织品出口额;另一方面,发挥中国丰富的资源优势,解决中国的劳动力过剩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爱东.争议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出路[J].经贸论坛,2009,(4).

[2] 邢洪涛,张亚军.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11).

[3] 于长永.浅议应对纺织品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J].国际经贸,2007,(2).

[4] 朴海锦.非关税壁垒应对问题[J].延边党校学报,2010,(6).

篇2

论文摘要:我国纺织品出口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环境,为了解决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我国纺织品行业的整体发展,本文以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纺织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分析,寻求我国政府和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

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人国际市场的产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工业已踏入国际市场,成为我国最大的净创汇产业之一,并且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问题。其中,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显得尤为突出。我国纺织品行业发展速度与纺织品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相脱节,知识产权意识不全面,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严重制约着我国纺织品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成因

1、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只有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但发展速度较快。1980年3月3日,我国政府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了加人书。同年6月3日起,我国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员国。20多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尤其在纺织品行业取得显著成绩,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为我国纺织品出口迅速增长创造了良好客观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并且,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也日益与TRIPS协议相协调,这些都对我国纺织品企业进驻国际市场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障。

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也存在诸多问题:

(1)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和意识比较薄弱。由于产业结构的原因,我国很多出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既不重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甚至践踏他人的知识产权。还有一些人只注重申请国内专利而不去申请国外专利,使得专利流失。

(2)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等一系列涵盖知识产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发表了《中国知识产权的新进展》白皮书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制度比较分散,各个法律法规之间缺乏有机整合,甚至出现条例内容、责任限定、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冲突。

(3)我国纺织品总体科技水平不高,产业化水平低下。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纺织品专利技术实施率仅为10%左右,纺织品相关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取得规模效益的,仅占科技成果总数的I S %-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转化率。

2、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成因

(1)内部原因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尚不完善。我国有些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和TRIPS相关法律还有很多不同甚至有许多空白,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反垄断法。

第二,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科技创新不足,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在纺织品出口的量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仅占全部商品的万分之三,先进的纺织设备70%依赖进口,作为原始积累的模仿就不再有生存空间。我国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

(2)外部原因

随着我国加人WTO以后,国外的跨国企业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排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进人市场,有时会通过滥用其权利的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同时,受全球纺织业市场前景不确定性、美元急贬、原油价格跌宕起伏、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促使我国建立健全了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在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中,我国不断完善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目前,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机制相互补充并通畅、有效运作,积极、有效地保护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赞誉。

(2)改善纺织品商品出口结构,冲破纺织品出口限制。服装和深加工产品仍是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主体。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纺织品产品,增加高档纺织品与服装的出口比重,提高单位产品的平均价值,从而提高售价;就纺织品材料来说,我国纺织品企业应多采用绿色环保、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材料,从而避免纺织品出口时受到国际准则的阻碍。

(3)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数量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我国纺织品企业可以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有利于先进的纺织品技术的引进。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将极大促进中国纺织品企业通过合资或其他合作方式获得技术。严格的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将使国外的纺织品技术提供方减少对侵权行为的担忧,愿意向中国的纺织品技术受让方提供较先进的技术。

(5)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将保护纺织品知识产权确立为国家战略。我国已经着手开展国家纺织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工作,建立一个符合国情、实际可行、科学合理、充满创新的国家纺织品知识产权战略,在2008年,我国推出了“1+20"模式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它将基于纺织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交易三大平台的建设,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深人推进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事业做大做强。

2、消极影响

(1)国外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纺织品行业发展。国外纺织品企业在纺织品贸易政策中会极力与知识产权保护挂钩,通过强制性措施来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这样的纺织品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扩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纺织品行业之间的差距,技术差距愈加严重。

(2)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动辄提起纺织品知识产权争端和诉讼,国内纺织品企业受到较大冲击。据统计,自我国人世以来,我国企业遭遇较大的国际专利纠纷有20多起,诉案赔偿额逾10多亿美元。知识产权诉讼已不仅仅是法律手段,而更是纺织品市场策略和竞争手段。

(3)助长了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壁垒,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生存困难。发达国家和跨国滥用纺织品知识产权独占优势,扭曲正常的纺织品国际贸易,比较典型的:通过特别立法措施的方式设置纺织品知识产权壁垒,如美国知识产权的“337条款,’:滥用纺织品技术垄断和控制。

三、我国加强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1、政府主体保护知识产权的对策

(1)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完善的纺织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积极培育我国纺织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我国纺织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变被动挨打为主动出击,以大幅度提高我国纺织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纺织品知识产权规则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增进和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2)完善法律体系保护纺织品知识产权。

2、纺织品企业自身加强知识产权知识保护的策略

(1)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纺织品企业应当积极制定相关企业发展计划,加大对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纺织品出口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全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提高纺织品出口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善于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自己。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尽快建立起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时将企业自主研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和新创意到国内外有关部门申请知识产权注册,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树立品牌,增强意识。由于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早些年没有商标保护意识,大量的国内驰名商标被在国外抢注,如“同仁堂”,“青岛啤酒”等。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充分吸取这些教训,时刻注意自己的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

篇3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人民币升值;汇率

一、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

1.出口规模屡创新高。我国加入WTO 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8年约2037.5亿美元,7年中,出口增长了近4倍。

2.出口市场集中。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在美国、欧盟、日本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0.14%、25%~30%及85%。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仍将以劳动密集型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出口仍将是对以上区域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将愈来愈激烈。

3.出口结构不合理。据统计,我国纺织业在市场上的畅销品不足10%,且90%的商品属于滞销和平销商品。深加工服装的价格尚不足国际市场的50%。此外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大多属于加工贸易型即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或者来样加工定牌生产,一般贸易方式较少。

4.低附加值恶性竞争。我国纺织业主要竞争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成本。纺织品技术含量较低,多为低附加值、初级产品及低档次产品,必然引发恶性低价竞争。如化纤染色布和印花布,每米不到1美元,一双袜子只值21美分,领带每条1.6美元,几乎接近成本,平均出口一件衬衫只有,30美分到40美分的利润。

5.贸易摩擦加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均已意识到来自中国的威胁,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致使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社会责任标准及劳动标准等非关税壁垒层出不穷。

二、影响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首先为供给因素。国际市场上纺织品供给量与供给价格直接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此外,我国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来自国内,国内原料价格、劳工成本及电力成本上涨直接决定着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其次为需求因素。纺织品的需求和供应水平共同构建需求――供应模型,直接影响到纺织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和需求量。国际需求状况主要由外国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需求决定,随着国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再次为货币因素。一方面是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提高存款、贷款利率,直接造成纺织企业投资成本的加大,必然会减少对纺织业的投资,进而影响企业在生产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进一步压缩纺织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威胁企业出口。最后为贸易政策因素。国家通过出口退税调整间接控制纺织企业出口,自2007年以来的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将持续直接打击纺织出口企业,使得本已利润低下的出口企业面临零利润风险。

三、人民币升值与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相关性分析

(一)理论分析

从短期来看,纺织业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出口行业,长期以来以劳动力比较优势而得以保持巨大的出口市场面对不断增加的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渐丧失成本优势的出口企业必将遭受损失。人民币升值,不仅提高了出口纺织品价格,削弱其在国际市场行上的价格竞争力,而且也会通过价格传导机制进一步提高原材料价格,加剧纺织品生产成本上涨及价格竞争力的下降。最终将导致本已利润微薄的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直至为零。一部分纺织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停业,又将引发大量失业。同时,人民币势必出现纺织品出口合同项下的直接汇兑风险,造成企业的不必要损失。此外,由于目前纺织行业已有大量外资进入,人民币升直接增加外商投资成本,极易导致外资抽离,不利于国内纺织行业技术革新,进而影响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提升。从长期来看,由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一直为美国等发达国际所诟病。面对日益严峻的中美贸易逆差及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美两国的经济摩擦。另一方面,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一部分效率低下的纺织企业已倒闭,幸存下来的企业正在积极寻求技术改进。由此引发的优胜劣汰将促进纺织行业的有机整合,并且推动整个产业的结构升级。从远期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纺织产业由增量型向增质型转变。

(二)实证分析

以上分析已表明,我国纺织品出口受诸多因素影响。为了衡量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品的需求,本文选取我国纺织品出口的5个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香港,并将他们的实际GDP加总。出口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出口国出口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中国出口贸易量的重要因素。纺织品作为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国内GDP水平直接影响着纺织品的出口。

表1多元回归模型原始数据

数据来源:纺织品出口数据由中国海关年鉴、中国商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年鉴等整理得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来自IMF网上数据库;GDP来自国家统计局及联合国贸发会议。建立多元模型:

Ln(xt)=β0+β1Ln(Rt)+β2Ln(GDPFt)+β3Ln(GDPt)+μt,t=1,2,3……

其中,xt表示t期我国纺织品出口额,GDPFt代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表示t期纺织品出口主要进口国实际GDP的总值,GDPt表示t期的实际GDP,β0为常数项,β1,β2,β3为系数,μt为误差项。经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协整分析最终经由OLS回归得到以下计量结果。

Ln(xt)=-2.141774Ln(Rt)+0.204458Ln(GDPFt)+1.600737Ln(GDPt)

t值(-6.380241)(0.987171)(6.034570)

R2=0.825766,R2=0.809927,DW=0.851749

表 2 计量回归结果

如上所述,核心统计量Ln(Rt)系数显著不为0,且与理论预期相符。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我国纺织品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人民币利率每上什1%,则纺织品出口额下降2.14%,这与有关专家的预测相符。在实证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纺织品出口额仍然在不断增加,这并不与我们上面得到的结论矛盾,因为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人民币的升值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是负的,其他一些因素如出口退税等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是正的,因此纺织品总体上的出口额并没有下降。虽然由于时间序列期间较短及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无法得到完全显著的计量结果,但人民币实际汇率在短期内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依然显著。不可否认,以上模型确实存在改进空间,这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四、政策建议

1.国家层面。政府应该正确认识人币升值压力,逐步改变“一揽子”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改革机制。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建立国际货币合作制度,稳定国内利率市场,保护国内企业免受国外游资冲击,为纺织企业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此外,政府应加强对纺织品出口的政策扶植,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方式减轻企业财政负担,从而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出口结构逐步优化。

2.企业层面。首先,企业应充分认识当前纺织行业“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利润率的形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品出口结构,积极提升产品档次与科技含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创造纺织业的竞争优势。其次,企业应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出口的多元化战略,并且通过高科技人才培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品牌战略。再次国内纺织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并购就绿地投资方式最大限度规避纺织品出口的贸易壁垒。此外,在实际出口合同中,企业应熟练掌握各种金融手段规避外汇风险。

参考文献

[1]Boyd.D.Real Exchange Rate Effects on the Balance of Trad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2001(6)

篇4

对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形势,各方面的预计是总趋势仍是增长状态。其中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达3%左右,发展中国家年增长率将在4%以上。有关资料表明,世界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世界纺织品贸易扩大1.5个百分点。这就是说九十年代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大环境来看,中国纺织品出口面对的是相对景气的市场,其容量每年至少扩大3%左右。但问题是,国际市场容量扩大,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按照原有市场比例去填补新增部分,能否继续扩大纺织品出口将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竞争实力。那么近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又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归纳为5点:

1.1深加工出口比重不断增加,出口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高附加值方向转化。

表1的有关数据资料表明,1992年一1993年中服装出口的增长率高于纺织品的增长率,1994年服装出口增长幅度虽略低于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幅度,但其出口仍占总出口额的66.7%。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原料价格急剧上涨,工资优势削弱、纺织初级产品的比较效益下降所致。

另据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称,199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服装增长30%,高达81亿美元。毫无疑问,服装出口占整个纤维制品出口的比例日益增长,是产品的附加值增高、加工深度延长的表现。但是从出口的服装来看,我国服装价格依然较低,仍是一种数量型、资源型的深加工,是凭借服装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而使出口额增加,而不是通过单件服装的价格提高。

1.2出口产品的原料结构仍以天然纤维产品为主

从出口的纱线来看,1994年共出口28.05万吨,其中棉纱线出口达19.49万吨,占69.5%;亚麻与竺麻纱出口6.14万吨,占21‘9%;合成短纤与棉混纺纱线出口2.42万吨,仅占8.6%。而出口织物中,棉织物的出口约占总出口的一半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几大产棉国之一,并且盛产丝、麻等天然纺织纤维。由于我国在化纤生产方面还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出口产品的原料结构以天然纤维为主这一局面可能还要维持相当的一段时期。

1.3直接出口的比重没有太大增加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纤维制品出口的国家(地区)中日本一直占据第二位,香港是第一位。1994年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额中对日出口额为73.82亿美元,占20.8%;对香港出口额为124.51亿美元,占35.0%。中国产品通过香港间接进人其他国家的比重相当大。九七年中国后,可以预见我国对其他国家的纺织品直接出口会增大。

1.4以量取胜的根本格局没有变化

以梭织服装为例,梭织服装94年出口金额142.68亿美元,比93年增长30.2%,出口量比93年增加15.1%,而单位产品价格仅增长13.1%。这表明我国出口的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以量取胜的根本格局仍没有较大变化。中国现正对纺织业的不合理结构进行调整,希望改变以量取胜,产品竞争靠低价的形势。如果这种格局能得以改变,将大大加强中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为重振纺织工业奠定基础。

1.5原料紧缺限制了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

近年由于棉、麻、丝等原料的供不应求导致纺织业需用的原料价格上涨,单位数量出口价格下降,这给企业的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很多纺织企业被迫停产待料,从而使纺织产品出口受到很大影响。1995年原棉价格开始有所回落,这种紧张状况才稍稍得以缓解。中国对日本纺织产品的出口同样具有以上特点,并且在近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2日本纺织现状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来看,各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其纺织业也大都经历了幼稚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过程。日本纺织业也不例外,其纺织业已进人衰退期,可谓夕阳产业,无论怎样予以保护,它的消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中国的纺织业则正处于兴盛时期,两国若能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那么在经济上的互补优势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挥。目前,纺织产业在日本产业中的比率正在逐渐缩小,其现有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小,生产周期短,快速交货等特点,生产产品多属于高档纺织品。

日本是一个经济增长率及个人消费支出大的国家。根据经济学上的观点:当一国的人均收入增高后,个人用于食物方面的消费所占的比重会大大降低,而用于衣着、娱乐的费用则会增加。日本自经济飞速增长以来,其国民的人均纤维消费量在逐年上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可见,日本市场对纺织产品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其对纺织品的需求呈现以下特点:(1)成衣需求量大,且追求高档名牌服装;(2)时装周期逐步缩短,款式更新速度快;(3)由于总体购买力的上升,对价格便宜的中、低档货需求也将上升,物美价廉的商品仍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4)日本对进口成衣没有限额限制,吸引了众多制衣厂商进军其市场,以实现货源地多元化的目标;(5)日本制衣业取代进口的能力不强,大量原料型产品仍需进口。另外,日本商家获信息快且准确。

3、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对日纺织品出口额将困难重重。

1993年日本纺织产品进口2万亿日元的总额中,中国的比重高达42%,金额为8470亿日元。日本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家,历来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厚,中国纺织产品对日出口的激增长,使日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鉴于此,日本通产省1994年12月5日生效一份《关于制定纺织品保障措施的手续问题》的提案,规定了动用MFA保障条款保护日本纺织业的具体操作手续,首当其冲的对象就是中国。如果日本只对中国设限,那么其他国家就会利用此机会抢占日本市场。因此,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日本现正实行货源地多元化的政策,使其对某一国的进口都不至于完全占领该国的市场,而近几年中国纺织品已占日进口纺织品数的一半左右。加之,日本市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关税贸易障碍,如:高标准测试要求;分销渠道复杂及一些强大的工业联盟等等,这一切都使中国对日出口纺织的难度加大了。当日本的人均纤维消费水平达到饱和之后,其国民的消费就会转向其它领域,到那时中国要再想提高对日出口量将会更加艰难。

从以上几方面的情况分析看,近期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不利因素多于有利因素,但是通过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新领域,两国贸易前景仍是美好的。那么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1)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总额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甚至可能会有所减少;(2)中国对日出口成衣比重会逐年增加,纺织品生产原料仍然以天然纤维为主;(3)日本在1997年以前,将保持我国纺织品出口主销市场的第二位,1997年中国后,可望成为我国最大的纺织产品出口国家;(4)中国纺织品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比前两年有可能减少;(5)中国从日本进口的纺织品化纤原料将进一步增加。

随着南亚和东盟各国纺织业的兴起,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建议应采取以下对策:(l)中国纺织工业出口企业应该加强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免一国设限,就造成严重影响;(2)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朝高附加值、深加工的服装业进军;(3)切实落实外贸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日本可能提出的关于限制纺织品进口的双边磋商,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4)九十年代,按照国际纺织品出口发展规律,我国纺织品出口已进人成熟期,而且现阶段纺织工业作为出口支柱产业为国家积累外汇资金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国家还应大力扶持纺织工业,促进出口。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纺织品市场基本走势及对策,纺织经济研究1994.(10):19

2方兴.纺织工业出口外向型战略的伟大成果.中国纺织经济.1995.(3):6一7

3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仕.1994:632一636

篇5

金融危机对纺织行业的打击是巨大的,2007年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将完成工业总产值30500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总额1152亿元,同比增长32%。但在2008年1—10月纺织品工业总产值达到28538.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3%,增速继续下滑。我国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在2003—2007年之间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在2008年增速跌到20%以内。

第一,具体从出口方面来看,服装出口增速急剧下滑。据海关统计,2008年1—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574.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1.79个百分点,增速创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其中,纺织品出口591.4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增速同比略增2.94个百分点;服装出口982.6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增速下滑20.1个百分点。服装出口增速下滑非常剧烈,有向负增长区间发展的趋势。美国是我纺织品服装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日益萎缩。2008年1—10月,我国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229.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21.39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服装159.17亿美元,同比下降0.94%。

第二,从全行业利润看,2/3企业处于亏损边缘。2008年1—8月,利润总额为739.60亿元,同比增长3.20%,是2002年以来利润增长最低点。尤其是下半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行业陷入困境,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更加明显。有70%的中小企业由于生产不足、资金链断裂、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原因,平均利润率从上年的1.48%降到0.1%。行业出现就业萎缩局面,2008年1—8月,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同比下降0.36%,相当于有3.84万人少就业。

二、我国纺织品贸易策略的选择方向

面临当前世界纺织品市场出现的新态势,我国纺织业只有对外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对内利用无配额时代带来的机遇以及多年积累的生产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才能成为无配额时代的真正受益者。

1.深入了解新的贸易形式,把握贸易趋势,抓住稳固市场。我国纺织业应该从全局来考虑市场风险,看到制衡美欧日当地纺织利益集团的强大力量。目前,欧盟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对我国出口贸易问题态度不明朗。而美国零售商集团一直反对实施新的配额制度,美国内部利益集团角力下的美中纺织品贸易问题仍然存在变数,美国政府内部以及美国国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从日本来说,目前日本对亚洲纺织业的投资近七成集中在我国,2007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中,日本占13.08%,中国香港占40.77%。可见,牢牢把握日本及中国香港市场,规避贸易壁垒扩大欧盟和美国市场是纺织品出口企业的重点。

2.把握全球视角,积极开拓新型出口市场,分散风险。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所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政治和经济因素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同时由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对于关税、企业社会责任、环保技术标准等各方面要求很严格,对我国产品检疫程序复杂,因此,我国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加大对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市场的开发力度,积极开拓新市场,从而分散市场风险,增强对贸易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

3.以科技为依托创新产业集群,推进名牌战略。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和工艺已能满足大批量、中低档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而品牌建设的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面料、设计、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应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增强产品创新的自觉性和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品牌建设,形成中、高、低档完整的产品出口格局。从当今纺织品服装技术发展的趋势出发,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创新应当在其各个层面进行加强。在产品创新方面,应当注重纺织品服装的实用性、功能性和环保性;在原材料创新方面,应当着重开发高科技纤维;在生产方式创断方面,关键在于推进纺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建立贸易摩擦和预警制度。我国必须加快和进一步完善纺织品出口贸易预警体系的构建,重点从以下两个层面加强:预警机制要注重时效性和实效性;企业本身需要加强防范意识。密切跟踪、监测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的发展动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我国纺织品贸易策略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

1.产品开发与创新并举。在产品开发方面,应该发挥本国和本地的文化优势。中国纺织业的优势不仅仅是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底蕴深厚的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所在。同样为了提高纺织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我国纺织工业必须通过创新,提高纺织品服装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把握市场细分的特点,注重个性化审美的时尚趋势,进一步创立中国纺织品服装品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手段,密切关注行业信息动态,掌握国际市场变化脉搏。一方面可以把握时机,积极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搞好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

3.注意非关税壁垒的运用。一方面由于关税保护的方式日益落后;另一方面,由于非关税壁垒具有隐蔽性、限制性强、针对性强、灵活性等特点,因此,非关税壁垒理应成为保护我国纺织业的主要保护手段。我们可通过建立预警技术和相关法则,注意国内外纺织业市场,发现不利于本国情况即可动用反补贴、反倾销、紧急保障措施制度。

4.扩大企业的自营出口权。对某些具有出口能力和条件的企业可放开自营出口权。同时取消出口纺织品配额许可证管理,择优分配,不搞黑箱操作,提倡公开招标,以提高我国纺织企业出口积极性。加强出口管理,奖惩并存,对某些出口效益好的企业实施奖励,如优先出口退税。

5.在纺织品的国际贸易政策转变中,政府也应同时做好以下配套服务,逐渐从分配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分配职能,转变为提供经贸信息、法律咨询为主导的服务功能。

(1)政府在促进企业联合拓销,共享品牌,树立中国产品形象,形成规模优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在组织企业联合拓销方面要注意:一是组织机构必须是公益性的,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二是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组织不同特色的产品,采用多样的销售方式;三是争取多联络一些进口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国外商业的采购系统,多接一手订单;四是参展厂商之间要公平竞争。

(2)要重视各层次熟悉WTO协议的法律人才的培养。政府、企业要与高校、科研单位联手培养政府层次的、企业层次的法律人才。通过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我国合法的贸易利益不受侵犯。

(3)建立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联合会,实行中国纺织品出口行业自律制度。随着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和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届时,中国所有纺织品生产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直接从事纺织品有序出口,建立纺织品出口行业自律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否则大量的纺织品蜂拥到国外市场上,极易造成“倾销”印象,引起反倾销调查,甚至可能导致某些发达国家再次对我纺织品出口实行进口限制。参考文献:

[1]王玥.论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2]郭克莎,王延中.中国产业的结构变动趋势——以纺织工业为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赵玉敏.我国纺织工业的未来[J].国际贸易,2005,(6).

篇6

[关键词] 纺织业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纺织业发展迅猛,在增加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解决就业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我国纺织品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比例的28.7%,成为纺织业的第一大出口国。但是,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和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各国在资源、成本、技术、贸易政策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面对这一挑战,我国纺织业要想走出比较优势陷阱,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走竞争优势之路。

一、我国纺织行业出口现状分析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至2004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6%、28%和21%。以出口金额衡量,经历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纺织品占全球纺织品出口的比例已分别从1990 年的6.9%攀升至2004 年的17.2%。2003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占世界市场的24.5%,比2001年提高了5.3%,比1995年提高了8.5%。

但近年来纺织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步降低。“九五”时期,中国纺织品年均出口44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23%。2003年纺织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降至18%,比1995年下降了7.6%。不仅如此,其增长速度也正逐渐变缓。2005 年一季度,中国纺织品出口224亿美元,增长19.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6个百分点。

二、我国纺织行业的比较优势陷阱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各国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提高国家福利。但在现实中,执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出现了比较优势陷阱。近年来我国的纺织业就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我国传统的纺织行业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根据巴拉萨(Balassa)显性比较指数(RCA),以纺织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已经从1980年的5.10下降到了1999年的1.57。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1)我国纺织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专业化水平不高。纺织品出口仍以中低档的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导致整个纺织业竞争力低下。(2)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要素、资源可以在国际间流动;自然资源可以被改良、再造,也可以被新材料所替代;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可以克服劳动力数量不足的矛盾。比如,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但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领先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我们的比较优势。所以,我国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已不具有垄断优势。

2.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纺织领域发生了更加激烈的贸易摩擦,受到更多的反倾销指控。在配额取消前,纺织品的配额是制约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2005年1月1日,随着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由于美、欧等主要贸易对象中原有的配额等数量限制手段逐渐失去作用,这些国家必须采取其他符合国际规则和惯例的手段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贸易壁垒尤其是非关税壁垒将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保护工具。

面对我国传统的纺织业比较优势的逐渐减弱和国外激烈的贸易摩擦,我国的纺织业要想走出比较优势陷阱,就要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走竞争优势之路。

三、我国纺织业的竞争优势之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纺织业无论是在产业结构、企业规模,还是在技术设备、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因此,发展我国纺织业的竞争优势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扩宽出口市场,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减轻境外对我大宗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和特保压力。近年来,我纺织品出口接连受到美国纺织品特保措施限制,欧盟技术壁垒和日本的设限调查。因此,我国在继续瞄准美国、日本、欧共体等传统主销市场的同时,应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元化的出口战略,分散市场风险,拓展国际市场。

2.加快纺织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市场适应能力。目前,我国纺织业结构趋同、产品附加值不高、档次较低,因此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较大从而导致利润水平低下。今后必须对我国纺织业的市场结构进行整合与重组,增加中高档纺织品的比例,不断提高纺织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3.推动技术进步,以技术带动创新,从而加强产品开发。纺织品消费向多功能化、多领域化、个性化发展,此特征决定了我们应加快传统的纺织业向高新技术的发展。纺织业在加快原有技术更新的同时,还要合理引进、消化并吸收先进技术,最终实现高技术含量、高档次、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4.依托现有的劳动力资源,不断扩大比较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我国纺织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具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此优势发挥的还不够充分。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丰裕劳动力优势的同时,注重劳动力素质的培养。实施以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将决定和影响着我国纺织业未来发展的持续竞争力。

篇7

关键词:贸易摩擦;保护贸易政策;综合竞争力

一、美国为什么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频频发难

(一)导致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外因素

第一,美国借对中国纺织品的制裁缓解贸易逆差及失业压力。长期以来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使得美国国内许多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颇为不满,他们声称中美贸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损美国利益因而应对我国输美产品予以设限。而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又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为主,因此当美国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理由而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时,作为我国出口重头的纺织品自然是首当其冲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剧增。美国却认为是低价进口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造成了美国国内产业工人的失业,尽管事实证明美国国内失业率与贸易逆差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美国政府则声称鉴于“公平”起见,须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纺织品采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为美国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我国的进口纺织品成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的“替罪羊”。

第二,美国对WTO体系下的特保条款和非市场经济条款肆意滥用。根据中国加入WTO时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报告书》中做出的承诺,如果世贸组织成员在确定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由于市场扰乱、威胁和阻碍这些产品的有序发展的话,在与中国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则可对中国的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而由于相关文件中对于“市场扰乱”及“威胁、阻碍相关产品的有序发展”的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美国则擅自将此标准当作“自由裁量权”而加以滥用,对我国的进口纺织品肆意制裁。

在对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确定上,按照WTO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规定,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界定价格要低于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从2008年特保条款到期到2016年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有效期结束的八年间,反倾销与反补将成为美国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措施。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暴露的我国出口纺织业的弊端

第一,出口纺织品同质化严重,单位创汇额低。我国出口纺织品多年以来主要有中低档产品构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难免要走低价竞争的道路,从而给了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可乘之机。产品范围的狭窄、营销路径单一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一旦遭遇制裁往往涉案金额巨大,损失惨重。

另外,与我国其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样,我国的出口纺织品也有技术附加值与品牌价值低的通病,大多数出口纺织品都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定牌生产,只能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而自主出口产品质量差,档次低,虽然出口量大,但价值低廉,创汇少。

第二,我国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导致我国出口纺织品在美国频频遭遇特保调查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进口方对我国纺织品予以制裁的有力把柄,因而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立将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解决乃至化解与其他进口国的贸易摩擦都意义重大,这也是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三,出口纺织品行业协会调控能力欠缺。在对美国出口中频频遭与特保与反倾销调查中,我国纺织品行业协会责无旁贷。纺织品出口量增长失控,出口价格失调,在贸易风险之前缺乏相关的预警信息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职能上的不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相比,我国的行业协会起步较晚,机制也欠完善。最典型的就是我国行业协会的双重管理体制即所谓“半官半民”性,使其社会职能不明确,而且我国缺乏与行业协会职权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的活动范围受限,执行力度欠缺,从而无法实现对出口纺织企业有效的宏观协调作用。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如何面对新一轮的挑战

第一,从根本上改变增长方式,从量的优势转向以质取胜。要想让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在于“质”而非量,即提高出口纺织品质量与品牌价值,提高高档产品在出口纺织品中的比例,从而增加单位出口品的出口利润,让种种保护贸易政策无从下手。针对当前我国出口纺织品中贴牌生产比例大,且国内品牌价值低、数量少的现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行业结构进行根本上的结构调整,从生产和定价两方面着手对行业结构进行整治。在出口纺织品的生产方面执行统一严格的质量标准,尤其在安全与卫生标准方面向西方主流标准看齐,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在定价方面,必须理顺当前低价竞争的价格体制,通过引入相关的最低工资制度、劳保制度、税收制度等将出口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纺织行业内形成定价策略高度统一的“卡特尔”,对个别企业在贸易中追求短期利益的“个人行为”坚决予以杜绝,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长期中所有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要使我国出口纺织品在海外市场能够稳据一席之地,品牌战略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必经之路,我国应通过技术与资金支持在纺织企业中扶持起一批自主名牌企业,通过过硬的质量和高端定价以及一系列完善的营销网络在进口国确立起巩固的市场地位,扭转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以往粗制廉价的形象。

第二,做好应对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准备。但随着2008年特保条款得到期,反倾销将成为许多进口国尤其是美国制约我国纺织品进口的利器,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渐被认可,针对我出口纺织品的反补贴调查也很可能会有增多的趋势。面对可能到来的纺织品反倾销浪潮,除了要对出口纺织行业中的价格体系进行整改以外,纺织企业的产权制度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理顺,根据欧美的反倾销法,对于倾销的界定取决于一国政府在资源分配和定价中所起作用程度。产权不明晰是当前我国众多国有企业的通病,因而许多大型国有纺织企业须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在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前提下,有效地从机制上切断产权上的政企关联,为反倾销的应对打好基础。而与反倾销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对反补贴似乎更为陌生,在应对反补贴方面的人才相当匮乏,相关立法也欠完善,因而当务之急是在纺织行业内大力普及WTO框架下关于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在国内培养起一批我们自己的反补贴应诉人才,尽快熟悉与适应国际反补贴应诉规则,为反倾销应诉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从单一的出口贸易向全球化经营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贸易体系中区域贸易协定的比例急剧增长,据统计,2005年在自由贸易协定之下的优惠贸易已占到总贸易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跨区域的双边贸易协定也有所增加,这些都对纺织品贸易有着深刻的影响。区域贸易的一体化对我国这样在纺织品贸易领域具有全球化竞争优势的国家是不利的,区域贸易组织的内部贸易对我国纺织品在这些地区的出口会产生巨大的贸易转移作用,因而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应当以合作贸易形式取代单一的出口贸易,通过海外生产及加工贸易的方式绕开区域贸易壁垒,从而利用其内部贸易的优惠安排增大在这些地区的贸易额。

三、结语

伴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走过了一段布满荆棘的道路后,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仅仅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大量的销售额已经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了,纺织品贸易竞争的关键所在已经不在于谁掌握有低成本的劳动力,而在于生产中的专有技术、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良好的信誉、服务等等。另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贸易集团化的浪潮下,仅仅靠一国国内的生产和出口来占据海外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了,要想最大限度的避开贸易壁垒、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就得本着“大市场”的理念在广泛地参与各个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合作,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国际贸易中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中美纺织贸易争端暴露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软肋,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成为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稳若磐石的贸易强国,提高出口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必经之路,也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林娟.品牌之路——中国服装业后配额时代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02).

[2]胡元礼,董岳.由欧美设限看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J].商业经济,2007,(07).

[3]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谭劲松.中国纺织经济[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纺织品 贸易摩擦 贸易逆差

一、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现状

(一)中美纺织品贸易历程

历年来,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纺织品及服装是中美贸易中贸易量最大的商品,也是中国对美出口最主要的商品。

从中美纺织品贸易历程来看,自入世以来中美纺织品贸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至2005年这四年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出持续较快增长的趋势;第二阶段是2005年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出现“井喷”现象,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然而,2006年欧美各国开始对我国纺织品设限,2007年欧美各国纺织产品进口增幅进一步放缓;第三阶段是2008年次贷危机起,国际经济形势开始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现状

自中国与美国建立经济贸易关系以来,双边经济贸易摩擦就与之相伴,如影随形。纺织品贸易摩擦更是双边经济贸易摩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也是中美贸易关注的重要焦点之一。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剧增,“井喷”的现象可以说是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2009年1月1日起,我国不再对输美、输欧纺织品实行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管理,这样一来,我国纺织品出口进入自由贸易阶段。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从2006年1月到2008年7月,合计两年半的时间,全球对中国纺织品发起反倾销、特保等贸易救济措施共18起,金额高达5.4亿美元之多。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出口创汇产业,其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1/5 以上。纺织品贸易顺差,成为中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一)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出口额每增加1%,就业人数就会增加0.68%;从短期来看,出口每增长1%,就业人数就会增加0.48%;从动态影响来看,出口冲击对纺织工业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具有较长的持久效应,但是,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从贡献率来看,在所有因素中,出口对就业的贡献率一直最大,基本保持在12%左右。

在我国,作为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2008年以来,我国纺织品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特别是欧美纺织品设限及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频发,使得我国纺织品工人面临失业。

(二)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影响

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纺织企业的影响和对棉农的影响两个方面。现在,国家对纺织行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把纺织行业定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对于其促进就业、稳定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出口创汇等作用寄予厚望。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已多次上调纺织业出口退税率,支持纺织工业应对出口颓势。然而,2008以来,纺织行业出现的“倒闭潮”阴影开始引发市场的极度不安,经济无不受到严重影响。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成本增加,产品竞争能力下降。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服装企业被迫使用进口原材料,增加检验项目,取得各种认证,改进技术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这些都使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增加企业负担,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与竞争优势。出口企业减少了贸易机会,减少了国外市场分额甚至退出国外市场。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名目繁多,限制内容多变,而我国企业情报系统落后,对进口国有关法规、标准、认证规定收集不及时或不全面,致使有些企业贻误了成交时机,或被迫取消定单。

不仅如此,纺织企业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我国棉农的利益。受全球经济下滑和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受阻等影响,最近一段时期,我国棉纺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下滑势头明显,全行业面临巨大亏损风险。

三、我国纺织品屡遭指控的原因

(一)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暴露的我国出口纺织业的问题

(1)生产成本大幅上升。随着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元贬值,通货膨胀水平上涨,造成了原材料、能源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而且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和控污等费用增加,都使得企业成本不断上涨。

(2)中低档产品比例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走低价竞争道路。我国纺织工业在跨国产业链上获得的市场价值只有15%~20%。我国自主出口产品质量差,档次低,无法与国际品牌相抗衡,虽然出口量大,但价值低廉,创汇少。

(3)中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加大发生贸易摩擦机会 美国、欧盟分别是中国的第一、第二大出口市场,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到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量50%以上。1~3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召回通报中,涉及中国纺织服装类产品的数量同比增长近两成。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加剧了竞争,极易引发贸易摩擦。

(二)导致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外因素

(1)次贷危机下外部需求减弱。美国是我国纺织服装的重要输入国。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低迷,欧盟、日本等我国其它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口需求也可能会下降。

(2)次贷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国利益受损,一心保全国内产业,努力发展纺织业以稳定国内就业,对于国外的经济冲击异常敏感,极有可能会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

(3)关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非市场经济地位也是美国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一大诱因。中国虽已加入世贸组织,但美国仍然可以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界定价格要低于市场经济国家,此行为进一步损害中国纺织品出口。

四、我国纺织品出口如何面对新一轮挑战

对整个国家来说,中国面临着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巨大冲击,如何解决摩擦问题关系到中美两国经济政治能否长久积极稳定的发展。我国应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

(1)增强应变能力,规避汇率风险。企业要增强对人民币升值的整体认识,了解人民币升值的内在规律及未来走势,掌握企业外贸定价、风险转嫁、汇率避险及应收账款保值管理的基础方法和实际操作,更好的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风险。

(2)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纺织业要由以往以低成本、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传统制造业向注重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制造业转变。首先要加强纺织品的技术创新改造。其次要培育自主品牌。最后要积极开展国际生态认证,着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3)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有效降低出口集中度,应对发达国家市场萎缩、应对贸易保护和稳定出口市场份额的重要选择。

五、小结

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这一特殊背景下,打贸易战只会两败俱伤。美国对中国出口设限和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伤害的是两国企业和民众的利益。“斗则两伤,和则双赢”。面对全球经济陷于低迷,内需不足,外需减弱,我们双方应以积极的姿态,看重长远利益,努力寻求通过博弈和协商来解决问题,为建立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及两国经济的复苏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雪,刘濛,王乐.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

篇9

关键词:设限 国际竞争力 比较优势

WTO组织取消ATC (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取消了对中国纺织品长达10年四个过渡阶段配额制度协议,但以美国为首的各国单方面决定违反世贸组织的原则,以延长对中国纺织品配额时间,重新对中国不同类型纺织品实施配额。同时,利用绿色壁垒,SA8000,纺织品认证,生态纺织品等措施以增加我国纺织品出口成本,提高价格,从而对我国纺织品设限。

中国纺织业发展现状

据海关统计部门数据,自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以来,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是229.1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9%,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4.70%,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89.78亿美元,同比增长4.84%。于是,恐慌开始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纺织品制造商和政界间蔓延开来。据美国劳工部统计资料显示,一旦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废除,美国1/3的纺织品市场将被中国占领,全国1300家纺织厂将被迫倒闭。70.2万纺织工人中,可能有60万人因此而失业。美国对于自已的夕阳产业—纺织、成衣业进行保护,甚至在积极寻求通过自身力量限制中国纺织品涌入的同时, 不惜余力地还向其他美国纺织品的供应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鼓吹“中国”,“市场扰乱威胁”等言论,试图以此达到孤立中国,分裂发展中国家并为其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行为披上“顺应民意”的合法外衣。

目前,众多发展中国家已经纷纷“上书”,要求WTO针对中国纺织品配额延长至2007年。同时,一些欧洲国家,南非国家也加入到墨西哥、美国等国的纺织业协会中,共同签署伊斯坦布尔宣立。

同时,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美多次受限,出口量有所降低,对国内1900万纺织品就业人数造成冲击。

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无配额限制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纺织工业。

我国是个资源大国。棉纱,棉布,丝,丝织品和服装位居世界第一位, 毛纺生产能力,呢绒产量约居世界第二位,化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化纤产量居世界第四位。同时,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工人的手工技术过硬。几十万件服装的订单可以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缝合手艺与技术堪称世界一流。自本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纺织品市场明显进入一个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时期,服装消费者对产品价格日益敏感。纺织品的市场价格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纺织品中的大多数产品属于中、低档纺织服装产品,因此纺织品的服装生产中心就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集中。

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反映一个行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或占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中国纺织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除1990年因市场行情略有下降外,呈逐年增长走势,同样的状况也出现在服装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上升,且服装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更快。这一方面说明,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纺织品服装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还表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正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朝阳产业。

(二)出口绩效指数

出口绩效指数(REPij)是反映出口商品竞争力强度的指标。通过一国某类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与该国国际市场总体占有率的相对比例可以判断某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强弱。计算公式为:

REPij=Eij/Ei*Ew/Ewj100%

式中: Eij 为i 国第j种商品出口额, Ewj为第j种商品世界出口总额, Ei为i国商品出口总额, Ew 为世界商品出口总额。

当REPij>250时,商品有很强国际竞争力,当0< REPij

日本、德国和美国的REP指数低于80,而且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已无相对优势而言,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中国与韩国的REP指数均250以上,但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纺织业国际竞争力更具有优势。

(三)竞争力系数

竞争力系数是一个比较简明的指标,既可以反映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也可以衡量特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竞争力系数=(出口-进口)/进出口

若出口大于进口,则对外竞争力系数为正,表明我国该行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反之,进口大于出口,对外竞争力系数为负。

纺织品竞争力方面,日本纺织品呈下降趋势,服装与棉纱国际竞争力很弱。而相比较而言,中国纺织品竞争力在不断上升,尤其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处于较为领先的阶段。

从以上三个衡量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中, 不难看出中国纺织品所处的优势,从而奠定了中国纺织品工业无可厚非的国际地位。中国纺织工业将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优势继续发展壮大。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前景

美国纺织业保护主义在实行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措施的同时,也使其背上了经济包袱,造成经济资源浪费。据伦敦贸易政策研究中心的计算,为保护纺织及相关产品的代价在逐年扩大。美国保护性关税和限额使消费者每年在服装和纺织品开支上多花费12亿美元。关税和配额实施以后,直接的受害者是大多数消费者,特别是低工资的消费者。以高关税和数量配额保护纺织行业就业的方法是无效的。因为被排挤掉的劳动者可以在其他行业找到报酬相似的工作。实际上大部分消费者多支付的钱会以地租的形式转移给生产者。贸易保护主义对美欧经济的发展和出口增长起到不利的作用。保护主义使受保护的纺织品和服装价格上升。因为本土不存在原料、人力、土地等优势,会造成资源使用不合理,影响先进的高效率产业的发展。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部分资源必须从具有相对有利条件的工业部门中取出,投入处于相对不利条件的“夕阳工业”即纺织品贸易中。

纺织品和服装是生活必需品,价格提高以后,消费者不得不减少购买其他未受保护产品,以增加购买纺织品和服装的开支。结果,其他高效率产品的国内市场缩小。实际上等于把高效率产业的所得转移给设限的纺织和服装业。这样的保护措施阻碍了先进产业的生产活动,“夕阳”产业的低效率也因此影响了“朝阳”产业的高效率,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可能受到不利的影响。就此而言,关税和配额是一种间接的,并不高明的补贴形式。

设限措施使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分配,导致欧美纺织品和服装生产成本提高,阻碍纺织品出口。同时,实施设限措施会引起纺织品出口国减少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抑制了美国等国的经济结构调整。限制进口纺织品要引起生活费用的上涨,关税和配额限制又会使其以缺乏效率的方式处于消费可能性边缘之内,从而会降低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由于纺织业是美国衰老的工业,是那些政府补贴多年的既得利益集团。据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统计,美国由于对鞋类贸易实行保护使消费者每年多花十几亿美元。因此,加强对衰老工业的保护会促使工业结构自身的加速老化。

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其实也是欧美部分利益和福利的重要来源。在国际纺织品采购价值链中,中国纺织品生产商只能拿到10%的利润,90%的利润都属于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大多被进口国垄断。举例来说,一件成衣从中国的出厂价到美国的零售价,要升值10-20倍,利润分配在上游的生产环节中占10%,配额取消后,对于整个国际供应链来说,只是上游的生产供应商数量增长了,而中下游的分销、零售和品牌控制依然被进口国垄断着,而且他们获得了90%的利润,甚至更多。因为配额取消后的溢价可能也被他们剥夺。他们大喊大叫其实际目的就是想掩盖获取丰厚利润的实质。因此,用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的大量出口来指责我国的纺织品业是不公平的。

总之,有鉴于此,中国纺织服装业取消配额其受益方不只是中国一家。依照WTO的承诺,从2005年以后放开对中国纺织品的各种名目繁多的限制,按照国际商品的价值规律,使纺织品从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自然向优势较小或无优势的国家移动,实现纺织品的最大价值。以造福于全世界各国人民,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若美国等发达国家一味地要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其后果,无论是对国内消费者,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还是对出口的增长,都是弊大于利的。

依据以上分析,从各方面的利益权衡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设限是不会长久的。因此,中国纺织服装业在未来的日子里需要注重质量、提高技术、做大品牌,多角化经营,多地区分散出口。把中国的纺织业做大做强,真正把中国从一个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

参考文献

1.张锐.纺织配额终结:天上掉下的馅饼?.财经广场,2004

篇10

关键词:纺织品;对外贸易;进出口

1纺织品对外贸易的现状

纺织品行业在我国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是民生,也是传统,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9年以来,纺织业积极调整了组织生产结构,减少了产品成本和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纺织品出口额有了波动,虽然还是处于上升的时期,但是纺织业出口额增幅却低于总出口额的增速[1-3]。

2存在的问题

纺织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具有解决人民穿衣用度等相关问题的社会效益,以及缴纳国家出口税费的经济效益的作用。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来自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

2.1国际环境的变化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在国际上被加强的绿色贸易壁垒,导致我国纺织品在对外贸易的竞争中失去了很大的优势。近年来,那些针对产品提出的技术标准、环境法规对纺织品以及服装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此,有些国家出台了行时不同、标准不一的政策来应对产品的环境要求,绿色贸易壁垒的实行将对国际纺织品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就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纺织品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导致产品不能达到国际纺织品绿色环保要求,在环保意识日益重要的现代社会,我国生产的纺织品,在出口时就会面临很多不利的因素。

2.2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能力弱

我国纺织品行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种类和档次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的。究其根本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缺乏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新的功能产品、高质量的产品研究缓慢,发明性的比较少,模仿较多,不能使之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中低档产品过剩的生产能力,容易导致企业间的过度竞争。比如,在化纤企业,国际上流行的高仿真纤维、复合纤维、改性纤维等新产品,在国内至今仍未有相应的生产运营和技术研究。

2.3没有适合自身的市场营销网络

在现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里,纺织服装贸易高增加值领域一直在发达国家的控制里。我国应该采用合理的策略向海外市场转移,可以通过委托加工、特许生产和销售等途径调整自身的纺织服装业,由此进一步控制纺织服装的最终销售网络。如果营销合适,就可以从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市场获得一定的收益。目前,在我国出口结构中,最终产品出口占比已超过2/3,初级产品、中间产品仅有1/3,但最终产品出口中约有一半是加工贸易,在一般贸易中,又有近50%是睡衣、长裤、衬衫等常规产品,很少有中国品牌,尤其是时装,我国几乎没有在国外注册的商标。

2.4经营机制落后,营销水平不高

在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收购制占主导地位,这种现象会引发很多不良的后果,使市场灵敏度下降,环节增加,速度变慢,难以与纺织品国际市场日益明显的节奏快,批量小、高质量企业竞争,导致我国纺织品企业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另外,我国纺织品行业的企业整体营销水平不高,对渠道选择、品牌建立、市场分析等活动尚处于放任的阶段,缺乏科学的决策,整体营销能力较为薄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3发展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对策

企业应运用一切可获得的资源去开展贸易活动,在探索中寻找合适的对策应对外在环境给予的挑战,要在竞争中成为强者,只有参与竞争,才能提高实力。

3.1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企业积极开展

ISO14000国际环境标准认证,积极实施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这个标准规定,绿色标志要求的不仅仅是质量符合要求,而且使用以后的处理、生产使用、原料等都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对人体没有危害。如果产品不符合标准,其他国家是可以拒绝进口的。有了ISO14000认证,不但获得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而且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与企业个性。因此,纺织企业应积极主动展开认证工作,特别是把握好选择认证机构、认证程序等环节。

3.2以创新作为灵魂,加快纺织工业进步的步伐

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核心是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1)要注重意识与技术操作的结合,围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新材料、消耗低、无生理伤害等进行技术研究,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责任心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人才,并把研究成果推荐给其他大中小企业,以提高我国纺织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2)要研制开发高水平的机电一体化的新型服装、染整、织造和纺纱设备,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达到产能自动、连续、高品质的效果。(3)要提高纺织服装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水平。纺织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是创新的核心,除了用一流的技术,还要把握好文化多元化和个性审美的倾向性。从市场细分的结果和产品的差异中,寻找我国独立品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用创新的价值,抢占市场的获利点。

3.3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增加高档服装出口的比重,提高服装售出价,同时适当扩大并巩固现有大宗初级半成品以及产品的出口。运用开发化学纤维、攻克丝绸、高档棉纺织品、化纤长丝织物等技术难点,尽快提升化纤仿真丝织物、交织和多种混纺的水平以及质量,从而有效地避免高档面料大量进口而低档面料出口的现象。由纺织品出口的纤维组成来看,必须实现从出口棉纺织品向出口化纤纺织品的转变,顺应国际市场以及纺织品贸易的变动趋势,产业用和装饰用纺织品应成为扩大纺织品出口的新增长点。装饰用纺织品生产需要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系列化,在扩大出口量的基础上代替国内高档宾馆进口,包括地毯类、手帕类、床上用品和毛巾类产品。每一个点都有可能成为热销点,巨大的市场会带来更多的收获。

3.4创立国际品牌

品牌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影响顾客选择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好的声誉与知名的品牌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价值,这种价值形成的竞争力是广而大的,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复制的。要逐步改变服装出口以及纺织品收益微薄的状态,就必须树立国际品牌,让国际认可“中国制造”。因此,中国纺织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力度,尤其是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品牌战略,如在国外有利地点设厂,或者打入国外的营销网络,构建全球的产品供应链;其次,由于品牌的形成需要时间的验证以及大量资金投入,在品牌本身很难在很短的时间里占领市场的时候,部分企业可以采取将国际知名品牌收购的策略,利用原有品牌的形象和顾客忠诚度,为企业谋利;另外,对于暂时没有条件创立品牌的纺织品企业,可以利用贴牌生产来扩大规模,但必须重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生产技术,积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经验,为将来自有品牌的推广做相应的准备工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