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生产规模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露天矿山生产规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矿山;爆破技术;探讨;
一、中深孔爆破的意义
1.整体改变矿山安全生产状况。露天矿山浅孔爆破技术必须分台阶自上而下开采,使用浅孔钻穿凿炮孔,并实行多排多孔控制爆破。因此,露天矿山实行中深孔爆破,解决了露天矿山分台阶开采和浅孔爆破两大问题,能够整体改变矿山安全生产状况。
2.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中深孔爆破技术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促进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露天矿山事故,多数是因不分台阶开采而造成高处坠落、坍塌、浮石打击和爆破飞石等事故。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开采方式和爆破方法,实现分台阶开采和多孔微差爆破,可以预防因不分台阶开采和浅孔爆破造成的事故。
3.保障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中深孔爆破技术改革了矿山开采方式,实行自上而下的分台阶开采,从根本上改变了高陡边坡、一面墙、掏底崩落等不安全的违规开采方式,消除了矿山作业人员在不安全状态下冒险作业的行为,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矿山开采中高处坠落、坍塌、浮石打击等事故,从而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有了根本的保障。
4.保障矿山爆破安全。采用多孔微差爆破的中深孔爆破技术,根据最小抵抗线的大小和爆破经验,按一定方式布置较多的炮孔,进行较大面积和体积的爆破。中深孔的药柱均匀装药,各炮孔炸药微差分段起爆,具有爆破的作用力均匀,振动小,爆破量大,爆破效果好,爆破次数减少,飞石不远,爆堆相对集中,爆破后的边坡基本没有浮石等优点,改变了传统爆破方式的弊端,从根本上提高了爆破安全系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爆破事故。
5.提高矿山生产综合效率。中深孔爆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提高矿山生产综合效率,促进露天矿山的发展。实施中深孔爆破,不仅在改变矿山传统开采和爆破方式,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有效预防矿山事故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整合矿产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控制矿山开采次生灾害,保护生态和周边环境等各方面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6.促进矿山开采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推广,能够促进矿山开采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矿山开采是事故量大、事故频发的行业。矿山大部分都是露天矿山,在矿山事故中,露天矿山事故占的比重很大。通过在露天矿山推行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露天矿山事故,使矿山的安全形势渐趋稳定,从而促进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施
1.要深入贯彻,加强宣传,做好引导,统一思想。按照新的政策要求,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大力宣传贯彻露天矿山开采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以及露天矿山推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有关要求、政策和措施,向矿山企业法人宣传好中深孔爆破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说明中深孔爆破对矿山企业将要带来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矿山法人树立推行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信心。组织有关人员到推行中深孔爆破技术较好的地方和矿山现场参观学习,帮助矿山企业业主算好安全账、经济账和社会效益账,消除不愿投入和怕吃亏的
心理。
2.要积极宣传发动,做好教育培训,服务于矿山企业。通过教育培训和现场参观,让矿山企业负责人和有关人员掌握潜孔钻和中深孔爆破的基本常识,以及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优越性等,加强对露天矿山潜孔钻穿凿炮孔和中深孔爆破有关技术和操作方法的培训指导,解决好中深孔爆破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难
题,消除矿山从业人员不会使用潜孔钻,不会实施中深孔爆破的担忧。
3.要加强监督,严格执法。凡具备推行中深孔爆破条件的新建露天矿山项目,开采和爆破方式必须设计成中深孔爆破方式,必须推行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否则,安监部门不予审批办理“三同时”手续,不核发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不按规程要求分台阶开采和爆破的露天矿山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安监部门要按高限从严处罚,并下达停产停业整顿指令书。凡没有推行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而发生事故的,必须停产停业进行整改,经过整改达到安全条件,推行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由安监部门检查验收批准后才能恢复生产。
中深孔爆破,是露天矿山开采的一项重要安全技术,是露天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要把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作为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重要条件之一。凡是适合推行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而没有推行该项技术的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时,不予换发新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三、科学的管理、整体推进
条件适合,结合实际。凡适合中深孔爆破的露天矿山都要推行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开采型材等特殊石料的矿山不适宜实施中深孔爆破,规模很小、台阶不高的采石场,只要能实行分台阶开采的可不推行中深孔爆破技术。对适合推行中深孔爆破技术的露天矿山企业应加以明确。
技术设备,形式多样。中深孔爆破穿凿炮孔所需要的潜孔钻,应根据矿山规模、开采需要和经济条件选购。规模较大的矿山需要用台车型潜孔钻,小型矿山一般可使用支架式轻型潜孔钻。有条件的露天矿山企业,可以独立购买潜孔钻;没有条件或规模小的矿山企业,不必独立购买潜孔钻,可以采取租借潜孔钻的办法解决设备问题。露天矿山数量多、穿凿炮孔量大的地方可组建潜孔钻穿凿炮孔专业服务队,实行有偿服务。
大矿先行,先易后难。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推行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可采取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的办法进行。国有露天矿山以及其他大、中型露天矿山要先行推行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通过试点和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后,凡适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露天矿山都要推行使用这项技术。特别是高陡边坡、掏底崩落等严重违规开采的矿山和发生事故的矿山,要强制推行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
篇2
【关键词】露天矿山 验收测量 精度
露天矿山验收测量是对露天矿山生产量的一种计量。它的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矿山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也关系到职工的利益。同时影响到技术工作的质量好坏,影响到管理者对生产状况的掌握和正确决策。因此,对验收测量的精度有较高的要求。
1 露天矿验收测量内容
露天矿山验收测量的方法有多种,要根据各自矿山的实际情况及生产实践选用适当的作业方法。就验收精度而言,竖点断面法比水平断面法要高;就工作量而言,水平断面法要简单得多。用固定剖面法验收测量的精度达3%,而用水平断面验收测量精度仅达6.6%。
1.1 固定剖面法验收测量的方法与工作步骤
固定剖面法即竖直断面法,其实质是把生产区域划分成间距相等的若干条剖面,并以一条垂直于剖面的基线为距离起点,按照采剥顺序,将台阶推进情况依次在剖面图上绘出,从而达到计量的目的。某矿的采剥台阶高12.5 m,剖面间距10m,验收平面图比例尺为1:1000,剖面图纵向比例尺为l:200,横向为1:500。工作步骤为:首先在台阶上建立图根控制点,采用两点前方交会及侧方交会;第二步,在图根控制点测定台阶上下沿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然后将台阶推进现状绘制1:1000验收平面图;最后,依据验收平面图用求积仪计算面积,将首末剖面的面积平均值与其余剖面面积相加,求总和,再乘以剖面间距,计算出采剥体积。
1.2 验收测量精度
按照验收测量工作步骤,其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图根控制点的误差、碎部点的误差、转绘误差、剖面面积误差、体积误差。在图根控制点的误差中,包括图根控制点的平面位移差和高程误差。而建立图根控制点时,通常用两点前方交会法,所以说,两点前方交会的精度直接构成图根控制点的精度。
2 改进矿山测量验收精度的策略
2.1 外业数据采集
(1)与其他采矿类型相比,露天采矿对测量验收精度的要求更低,属二级图根测量,即选用5”级(J6仪)便能达到要求的测量验收精度,但对采剥矿量的定期实地测量却要求采空后碎部点的密度与采场的实际情况相符。根据上述要求,验收测量人员必须始终立足实际测量工作,具体从下列方面进行控制:准确估读观测数据;准确记录观测数据;立尺得当。虑到碎部点测定的关键为跑尺和取点,跑尺人员必须做到对采场地形的完整控制和规律描绘以及对跑尺数量的控制。数据间的差值较大,而此种差值多与地形观测精度差相关联,因为矿山采场地形相当复杂,而对已测地形的不完全掌握会影响到测量验收结果,比如少测导致数据准确率低、多测导致工作量大,进而导致与采场实际情况产生偏差。(2)根据上述情况,跑尺人员必须事先全面掌握控制范围内矿山的采挖情况,同时再结合地形条件,确定好跑尺跑线等待测内容,随后再进行跑尺。跑尺过程,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必须重视对地形变化的调查,比如就平地而言,依据所测比例尺的匹配情况来使地形控制过程所用的地形点数量尽量少,以此来准确反映采场的实际情况。根据上述要求,某矿开采部门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负责跑尺工作,安排技术人员负责观测工作。实践表明,此种包工包责的现场实测成图法既能够实现图的高质量,又能实现误差的最小化。
2.2 业内计算方法
(1)碎部点计算过程,对工作点坐标展点工作予以程序化处理,即运用函数计算器对计算公式:
(2)同时对坐标公式进行程序化处理。实践证明,上述改进策略既使内业点位精度显著提高,又使实际工作效率显著改善,此外亦对提升外业成图速度以及增强图的适用性意义重大。如果想实现矿山测量验收精度的最大化,数据的编算亦可采用上/下丝读数法,但此种方法对控制外业工作量以及提升工作效率却非常不利。(3)对剖面量算公式予以电算化处理。面积量算方法的种类异常繁多,但量算方法的选择必须与量算条件以及量算精度的要求相符,即根据底图精度、量算精度、图斑形态以及量算工具来选定最适宜的量算方法。例如矿开采部门根据矿山的生产规模以及铝土矿的生成特点,选用图解固定剖面法来计算采剥量,同时采用求积仪法计算剖面量,但此种计算方法的应用条件较苛刻,因此某些矿体剖面不宜选用此种计算方法。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坐标法来完成面积的计算更有效,因为比列尺对坐标法的计算不会造成影响。此种计算方法允许采用固定剖面距法来固定顶板与底板,且对保持矿体形态的真实性非常有利,但如果测区内剖面过小或者相邻剖面的变化幅度过小,那么采用固定剖面距方法定会产生较大偏差。根据上述情况可知,支间距的密度更大对提高体积量算的精度非常必要,即对不等长剖面进行适当调整以及动态化管理,同时事先就相同坡度予以分段处理以后,再进行计算。
3 结语
长期以来,采用传统型的内业与外业相结合的测量验收方法,即控制仪器选用经纬仪、数据量测采用支距法、内业实行查表计算法、剖面的法展依靠固定图解剖面,如此求解出采空区的体面积以及采掘量。实践表明,上述矿山测量验收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适用性强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李巧莲,刘军.基于GPS的露天矿采剥验收误差控制[J].采矿技术,2010(6):90-91.
[2] 范鹏,贺应来.提高采场验收测量精度的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118.
篇3
【关键词】非煤矿山机械 发展趋势 大型化
智能化
一、前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瑞典的基律纳铁矿和加拿大国际镍公司的矿山是两个依靠采矿装备进步来提高采矿效率和促进矿山稳步发展的典型代表。以基律纳铁矿为例,尽管长期开采使得该矿的开采条件逐渐变差,但其年生产能力一直维持在千万吨以上,其中虽有管理水平的因素,但装备和采矿技术的进步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在1983年,基律纳铁矿分段崩落法的分段高度为12m,使用阿特拉斯-科普柯(Atllas Copco)公司钻孔直径57mm的Simba 323型风动凿岩台车钻孔、8t斗容的Cat980型柴油装载机装载。目前分段崩落高度己增加到30m,钻孔主要用重型液压凿岩机或潜孔液压钻机,钻孔直径115mm,85%的矿量采用斗容为15~25f的电动装载机装载,装载作业也由每周5个工作日改为7天,有些采区还采用夜班工作制。在我国,凡口铅锌矿和金川公司是两个依靠装备进步、改进采矿技术与工艺来提高生产效率的典型地下金属矿山。
近30年来,地下矿山依靠装备进步,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5倍或更高。目前,人们又在努力研制和开发适合连续开采的采矿装备,以期进一步提高采矿效率。在露天矿,依靠装备进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开采边界的效果更为明显。
纵观采矿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矿山机械的革新是源动力,因此大力发展矿山机械设备是目前国内矿山生产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矿山机械设备发展趋势入手,重点分析矿山机械大型化和智能化的意义,对国内矿山机械发展进行探讨。
三、矿山机械大型化发展趋势
近20多年来,采矿设备大型化的趋势十分明显,特别是没有作业空间限制的露天矿设备,工作质量达数百上千吨、乃至数千吨的设备种类繁多。例如P&H 5700XPA型电铲的工作重量达1500多吨,最大电机功率近4000kW;RH400型液压挖掘机的工作重量达800吨,柴油机功率2500kW;L-1800轮式装载机的工作重量217吨,柴油机功率近1492kw;Cat797型矿用汽车的工作重量达558吨(满载),功率2404kW:T282型矿用汽车的工作重量为528吨(满载),功率2000kW;而小时生产能力为10000吨的大型可移动(或全移动)破碎站的重量达2000吨以上,配备动力2000多kW。
与此同时,地下矿采矿设备也悄然变得越来越大。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常用铲运机的装载质量一般为6~10t,斗容0.4~1.0m3、装载质量1~2t的铲运机也在一些矿山得到应用;而现在大型地下矿常用铲运机的装载质量一般为15~20f,装载质量25f的Toro 2500型铲运机、Bison电动铲运机及更大的Toro2500E型铲运机也在矿山获得实际应用。常用井下运输汽车的基本吨位已从20~30t提高到50f,最近Tamrock公司又推出了Super系列井下运输汽车,其中的Super 0012H型载重可达100~120f。钻孔深度可达60m以上的Simba W469型凿岩台车,已使得基律纳铁矿分段崩落法的分段高度从12m提高到近30m。
矿山主要机械作为引领采矿技术革新的主要力量,其发展趋势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钻孔设备
目前,由长沙矿山研究院与衡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研制的YZ-55型牙轮钻机,其钻孔孔径为280~380mm,在结构参数和技术性能方面已经赶超美国60RⅢ型牙轮钻机。由宣化采掘机械厂和长沙矿山研究院研制的SC-165E型和CBH一10型潜孔钻机,已将气压提高到1.6~1.8Mpa,并实现自动作业、故障自诊断、误动作保护及远程监控管理。从矿山钻孔设备设计研发阶段来说,国内技术已经基本能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从国内矿山企业运用矿山机械设备的现状来看,大多数露天矿山已基本实现潜孔钻穿孔进行中深孔爆破和机械铲装等机械化采矿,但地下矿山特别是矿体赋存较薄的矿山仍主要采用手风钻进行浅孔留矿开采方式。无论从我国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钻孔设备的现状来看,仍然和先进水平有所差距,这种差距更多的是来自于国内矿山未使用与之相匹配的更为先进的采矿方法。
可以说矿山钻孔设备的发展应该向着机械设备大型化、自动化和精度化的趋势逐步发展,并逐步使用与之相匹配的采矿方法。
2 装运设备
矿山装运设备包括铲装和运输设备,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装运设备从发展对比来看,露天矿山装运设备的更新与发展取得了更为长足的进步,地下矿山主要是受限于地下运输巷道的尺寸大小和囤岩岩性等。
从大型露天矿装运设备研发看来,太重集团成功地研制出了WK-55型矿用机械正铲,斗容为55m3;由北方重汽公司研制的MT5500型电动轮矿用卡车,额定载重量为326t。但此类装运仅在国内特大型露天矿山有可能见到,中小型露天矿山仍采用4-10m3的电铲和20-50t的自卸矿车。
铲运机、井下自卸汽车和电机车(柴油机车)是地下开采主要的装运设备,目前国内许多地下矿山仍采用有轨运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运输效率。在采矿业发达的国家,如瑞典、加拿大、美国、德国、芬兰等,地下矿山已广泛推广应用无轨化采矿技术。这些国家使用铲运机、井下矿用自卸汽车等井下无轨运输设备的出矿量已占总出矿量的80%~85%。一般来说,日产1000~3000t的地下矿采用20~35t矿用汽车,日产15000~40000t则采用45~60t的汽车,20t以下的井下矿用自卸汽车则很少采用。
地下无轨运输方式的优势现已逐步吸引了绝大多数国内矿山企业(特别是大中型矿山企业)的目光,可以说无轨运输会逐步取代有轨运输成为国内地下矿山运输方式的主流,同时与之相适应的大型井下装运设备也呼之欲出。四、矿山机械设备智能化发展趋势
在“数字化”、“智能化”己成为知识经济重要标志的21世纪,在采矿设备向着大型化发展的同时,随着卫星无线通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矿设备在开发和应用方面也逐步开始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进程。可以说,目前采矿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无论在露天矿还是在地下矿,无人驾
驶程式化控制和集中控制的采矿设备,已经进入实际研发与应用阶段。在今后的20年里,完善的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将会在采矿设备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采矿方法和提高采矿技术水平。
信息、定位、通讯和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采矿工艺,无人工作面、遥控采矿甚至是无人矿井等已在瑞典、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矿业发达国成为现实。加拿大INCO公司通过地下通讯、地下定位与导航、信息快速处理及过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地下开采装备乃至整个矿山开采系统的遥控操作。在当前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加拿大国际镍公司斯托比矿,除固定设备已实现自动化外,铲运机、凿岩台车、井下汽车全部实现了无人驾驶,工人只需在地面遥控这些设备,就可以保证采矿工作顺利进行。我国也正在朝这方面发展,自动化调度系统、采矿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也已在一些矿山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总体水平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努力实现我国采矿工艺与采矿设备智能化,提高矿山安全生产度和劳动效率。首先,加快建立矿山设备智能化体系,结合运用网络、相关软件、矿山数据和模型及调度优化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构成了矿山生产智能化采矿系统;其次,逐步发展智能采矿机器人系统技术,使采矿机器人进行开采过程的联合作业,形成矿山开采作业完整体系。
矿山的数字化、智能化的研究将以单台设备的遥控化和智能化为基础,逐步发展形成矿山系统的智能化。尽管目前人们对数字化、智能化在中国矿山的实现还心存疑虑,但国外有些矿山已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凸显出了经营优势,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数字化矿山将会在冶金矿山变为现实。
篇4
关键词 采石业 安全生产 对策
1 漳州采石业安全生产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未,漳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21世纪初又提出“工业立市”的发展新战略,随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火如荼的进行,漳州市采石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个体采石业,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到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矿山企业数量达到颠峰,全市持证的露天开采石材矿山近500家,矿山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开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全市矿业秩序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矿山企业的数量较前有了大幅度的减少,全市采石场“小、散、乱”的局面得到一定的改观,目前共有各类采石矿山企业近300家,其中开采建筑用石材的露天采石场约200家。由于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箫的带动,全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增多,渡过金融危机保存下来的采石场,生产规模得到一定的扩大,规模经济效益开始初步显现,安全生产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1.1 安全管理逐步规范
漳州市建筑石材开采企业已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规章制度比较健全,技术资料基本完整;能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矿山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和岗位知识培训,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基本到位,特种作业人员均能持证上岗,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经过专门培训,取得资格证书;从业人员参加了工伤保险,有一定的安全投入:制定有应急救援预案,多数矿山企业与当地医疗卫生部门签订了救援协议,救援体系基本建立。
1.2 新建矿山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矿产资源的开采作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引起业主的重视。业主们不断加大矿山安全生产投入的资金,逐步完善矿山安全设施建设。新建矿山经过一整套较为规范的程序,从规划、设计、基建、施工到竣工投产,经过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和验收,使得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从而保证矿山企业具有较好的安全生产条件。
1.3 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1)机械化铲装设备普遍推广应用。全面采用挖掘机、铲装机等机械设备进行铲装作业,大量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提高安全保障程度和生产效率。
2)机械二次破碎设备逐渐普及。与挖掘机配套的液压锤对爆破产生的大块岩石进行二次破碎得到大量运用,避免了使用火工对大块岩石进行浅眼二次爆破而发生爆破事故和飞石伤人事故,提高破碎作业的本质安全度。
3)中深孔爆破技术开始逐步推广,形成自上而下分层的开采顺序,从根本上杜绝了从底部“挖墙脚”开采而造成的松石悬顶和边坡过于高陡,从源头上避免了“一面墙”式的开采方式,大大消除了滑坡、崩塌、滚石等坡面事故,大幅度减少爆破事故,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2 漳州市采石场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采石场建设项目选址与布局不够合理
漳州市工业化建设进程中,需要大量的砂石材料,这促进了采石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在设立采石场的过程中,特别是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前,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早期编制的《漳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三区”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安全生产条件,有关部门在矿业权设置时也没有先行安全论证,就挂牌出让矿区,留下安全隐患。有的将同一矿床分割成多个矿区,设立多家采石场:有的采石场与村庄、工业区、交通要道、水利电力设施距离过小,给安全生产造成严重隐患,甚至威胁到公共安全。
2.2 经营者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从业人员流动性大
现有中小型采石场均为私营或个体经营,相当_部分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在开采中,部分业主不是凭技术规范和开采方案,而是凭所谓的经验和短期经济利益在指挥作业,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距国家有关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矿山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虽然进行了培训考核,但安全管理基本上依靠当地安监部门的辅导和监督,建立起来的安全管理制度未能得到全面贯彻实施,甚至流于形式,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
所聘用的从业人员中基本上没有工程技术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绝大多数生产工人来自于不具备基本应知应会和操作技能的外来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文化水平低,且流动性大,给安全管理增加一定的难度。
2.3 爆破作业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有的矿区严重违反《爆破安全规程》,采用导线做爆破电源母线或者多根串接爆破母线,接头,容易因杂散电流引发早爆事故:起爆电源管理不善,一些矿山电力起爆电源没有设置中间开关和专用保护装置,容易因误操作而引发爆破事故:有些矿山生活区位于爆破危险区内,房屋结构简易,防护飞石危害能力差;部分矿区甚至与村庄、工业区、交通要道的安全距离不足,有的开采方案设计图纸没有划定爆破危险区范围;个别企业对爆破安全重视不够,随意堆放爆破器材。
2.4 边坡管理不善
个别矿山因不规范开采,存在采富弃贫的现象,对弃采边坡既没有进行定点定期监测,也没有设立警戒警示标志。
2.5 分层开采技术水平低下,分层凿岩平台不规范
多数矿山实行自上而下分层开采方式,但由于钻孔、爆破技术水平较低,工作面布置不合理,往往无法一次性形成钻凿爆破作业平台,爆破过后形成了倾斜坡面,给下一层的钻爆作业留下隐患。
3 漳州市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的对策措施
3.1 合理规划,科学布点,扩大规模
各级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在修编《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时,应将采石场规划布局作为专项规划进行编制,在划定可采区、限采区、禁采区时,应充分考虑采石场建设对公共安全的影响。为弥补规划编制人员的安全专业知识局限性,可在《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报批前,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开展规划安全预评价,对建筑用石料可采区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论证,将村庄、民居、企业、学校、交通要道、水利电力、风景名胜区、军事设施等建(构)筑物附近一定范围列入禁采区,防范采石场开采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对同一开采面或同一开采证有多家业主开采的现象,要以漳州市第二轮矿产资源整合为契机,结合修编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采石场重组兼并,按照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将同一开采面的采石场进行整合,可采用股份制或合伙的方式进行企业主体整合,使之成为单一企业法人。对参与整合的企业中无法产生整合主体的,也可采用招拍挂的方式,引入第三方
的优势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地确定新的整合主体。对整合后的矿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对企业内部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一管理,既解决了企业间的纠纷,又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淘汰小、散、乱企业,促进安全生产。
3.2 开展矿山安全职业技能培训
矿山安全职业技能包含矿山地质、爆破技术、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安全生产管理等多项专业技术知识。采石场业主因文化素质低、社会关系窄、人员少,普遍没有这些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社会上也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可通过统一组织培训的形式,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到当地举办技术培训班,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全面提高采石场安全管理能力和开采技术水平。
3.3 推行专业化矿山爆破技术服务
针对不少矿山企业安全技术水平低和凿岩设备利用率低的状况,以及中深孔爆破落矿量大的特点,应在露天矿山推行专业化爆破技术服务,以保障实施中深孔爆破开采的安全技术条件和安全管理水平。
1)按市场化运作方式组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矿山中深孔爆破的设计、现场技术指导等技术服务工作。
2)推行由专业化的凿岩爆破企业承包露天矿山中深孔凿岩爆破工作,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开采投资和成本。
3)鼓励在具备条件的爆破作业中使用现场混装炸药技术,预防和减少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爆炸事故的发生。
3.4 加强爆破安全管理
1)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告知公众爆破危险区范围,防止无关人员误人。
2)严格执行定时爆破作业制度,并在警示牌上公告,明确爆破作业时间。
3)坚持爆破警戒制度,爆破时指定专人到各警戒岗哨值守,其安全距离应由设计确定。
4)在矿区设立指定的人员避炮点。有的矿山在危险区内建有破碎站、工棚、办公室,由于房屋结构不一,应统一选定牢固、可靠的避炮地点。
5)加大爆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力度。爆破前应先进行作业区安全检查,将钻凿、铲装等移动设备开到安全地点,并切断风、水、电;爆破后要开展爆区及相关坡面安全检查,发现工作面存在可能塌落的裂缝,或台阶坡面存在浮石、危石和伞檐体时,应先行撤离人员和设备,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商,制定处置方案:爆破过后,应至少等待15分钟后,方可由专业人员进入爆区进行安全检查,遇有盲炮,应在现场设立危险标志,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由爆破员及时进行处理:爆破前,应注意收集当地天气预报,严禁在雷雨天进行爆破作业,如遇天气突变,伴有雷电时,应立即组织危险区内的一切人员迅速撤离。
3.5 进一步规范采石场开采方式
全面落实采石场露天分台阶(分层)开采顺序和推广使用中深孔爆破技术。露天采石场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开采顺序,执行分台阶开采,切实做到“采剥并举,剥离先行”,严禁在台阶坡面钻凿水平炮眼,以杜绝掏采或“一面墙”开采方式。小型露天采石场不能采用分台阶开采的,在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开采的原则下,实施浅眼爆破时分层高度不得超过6米,实施中深孔爆破时分层高度不得超过20米,最终边坡角应当符合设计要求。
3.6 严把安全生产条件准入关口
1)在矿山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时,严格审查采石场与周边环境的安全距离,在开采方案平面布置图中应划定爆破危险区的警戒范围,对300米范围内有村庄、学校、企业、水利设施、文物单位或其他重要设施的,原则上不得通过。
2)采石场开采台阶参数和凿岩平台宽度达不到《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规定的,不得批准建设。
3)开采方向与结构面关系不合理的,应修改开采方案设计,结构面的倾向应有利于边坡的稳定,防止发生顺层滑坡和倾倒滑坡。
篇5
关键词:GPS技术;矿山边坡;变形监测;最佳参数
Abstract:This article in the summary mine side slope deformation monitor significance foundation, introduced the mine side slope distortion monitor duty and the primary coverage.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 mine side slope actual situation, introduced the GPS distortion monitoring network design, confirmed the GPS technology to apply in the mine side slope deformation monitor feasibility, and has determined the best observation parameter.
Keywords:GPS technology;Mine Slope;Deformation Monitoring;The Best Parameters
中图分类号:U41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矿山边坡变形监测的意义
我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储量的有155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各地为了增加产量,花大力气扩大生产规模,但是在产量增加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这些工程区域以及工程运行期间所形成的边坡安全(变形)监测问题。
在边坡工程建设中,通过对边坡工程的安全监测,可以起到如下一些作用:(1)评价边坡施工及其使用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并作出有关变形的预测预报,对于已经或正在滑动的滑坡体掌握其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塌与滑坡灾害的特征信息,如崩塌、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为相关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的资料和科学依据。(2)为防止滑坡及可能的滑动和蠕变提供及时决策支持,预测和预报滑坡的边界条件、规模、滑动方向、发生时间及危害程度,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3)通过监测可为决策部门提供相应参数依据,为有关方面提供相关的信息,以制定相对应的防灾救灾对策。(4)监测已发生滑动破坏和加固处理后的滑坡,监测结果是评价滑坡处理效果的尺度。(5)为进行有关位移反分析数值模拟计算提供参数。
矿山边坡变形监测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2.1 矿山边坡变形监测的任务
(1)提供边坡恶性变形发生的报警,以保证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且在变形趋稳时解除警报,以利组织生产;
(2)提供可靠的监测资料以识别不稳定边坡的变形和潜在破坏的机制及其影响范围,以制定防灾、减灾措施;
(3)对于矿山边坡,提供信息以便矿山调整采、掘计划,甚至修改设计;
(4)参与提出处理潜在滑体方案,为方案的实施提供安全监测,对处理效果提出评价。
边坡监测的目的是对可能发生滑坡的危险边坡进行观测,查明滑动性质、滑体规模和准确预报滑坡等以确保生产安全,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2.2 矿山边坡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2.2.1选定变形监测基准点
矿山边坡变形监测基准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GPS监测数据的可靠性,这要求GPS监测基准点稳定可靠且尽可能不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此外,在选定变形监测基准点时,不但要考虑到当前矿山边坡变形监测的迫切需要,还应考虑到整个矿区将来边坡变形监测的需要,应将基准点建立在稳定地层上。
2.2.2 GPS变形监测网的设计
GPS变形监测网的设计是采用GPS技术对矿山边坡进行变形监测的关键。应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选择不同等级的监测网及相应精度的基准点坐标。监测点设计是监测网建立的重要内容,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选择原有监测基点,四等三角点及矿山重要部位的新测点作为GPS系统的监测点。监测点大多布置在与边坡垂直方向上。监测网的级别越高,测量的精度也越高。
2.2.3 GPS监测及其坐标转换
野外作业数据采集使用双频或单频GPS接收机,在监测基准点上固定安置接收机,以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观测,其它接收机依次布设于各个监测点。对重要监测点观测的时段为2小时,且要求2个或2个以上的观测时段,一般监测点为1个观测时段,且时段长为1小时。
GPS监测系统采用WGS-84坐标系,最常采用的数据形式为经度、纬度和高程。对于边坡变形监测可以不进行坐标转换,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观测结果便可直接求出相应的差值或计算出相应的位移量。但如果分析评价GPS测量系统建立之前的常规测量获得的结果,或要将GPS测点作为工程地质测绘图的控制点时,则需要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将GPS系统采用的WGS-84坐标系统转换成矿区采用的地方坐标系,以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便可分析评价历年的累计变形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2.2.4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和变形分析
监测数据可自动处理,计算出相应的基线向量,并调出相位双差参考图,仔细观察和研究其变化,对于波动起伏超过限差要求的基线应进行重新测量。
边坡变形监测的实施
3.1边坡观测站的布设
观测点应布置在下列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如断层、破碎带、风化带、岩层节理发育等地段;受地下水和地表水危害较大的地段;运输枢纽;已形成较高的边坡和服务年限较长的地段;正在进行边坡治理的地段。
观测线的条数取决于滑坡范围(监测范围)的大小、边坡岩石力学性质变化情况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一般在滑体中央部分、沿预计的最大滑动速度方向(多数情况为大致垂直于露天矿边坡走向方向)布置一条,在其两侧再布设若干条。在滑体上具有特征性的部位应设专门的观测点进行监测,当发现某些观测点有移动时,可在这些观测点的上、下、左、右增设观测点,以便准确确定边坡移动范围。
3.2 边坡的监测
观测工作在全部监测点埋设10~15天后进行,观测时首先将监测站的控制点与露天矿基本控制网点进行联测。
露天矿山边坡正常观测工作主要有如下内容:
(1)警戒观测:为确定边坡是否正常滑动,可根据季节及观测线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水准测量。若发现观测点累计下沉达20mm时,可认为边坡开始滑动,需要进行全面观测。全面观测包括测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量。
篇6
关键字:矿山 地质灾害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矿产资源的开采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矿山的开采的深入,新的问题接踵而来。由于矿山的开采使得当地的地质环境、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灾害,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采矿生产活动而引发的一种破坏地质环境、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矿区灾害。它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开采开山弃石,加速水土流失,引发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矿山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周围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开采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地面开裂及沉陷等;矿山剥离堆土、尾矿废渣堆积引起地表环境污染,露天尾矿库漏塌、排土扬失稳滑移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等,凡此种种,均是矿山地质灾害的具体表现。我国是个矿业大国,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年消耗量很大。多年的粗放式的矿业开发,导致大部分矿山地质环境形势严峻,部分矿区呈现加速恶化势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市场经济对国有矿山企业带来很大冲击,部分矿山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安全和环保意识淡化,加之开采技术及生产设备的相对落后及矿区周边大量无序的民采等多重因素的干扰,导致矿山多年开采积聚的灾害隐患爆发,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近几年,非煤矿山的灾害事故不断,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频发的冒顶、突水、地表塌陷、滑坡、泥石流及地裂缝等矿山地质灾害不仅给矿山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制约着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尤其是矿产资源,据统计其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开采量也居世界前列,如何利用好我国的矿产资源不仅对于我国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整个世界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利用我国的这些矿产资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在开采的过程中除了做好相关的技术上的革新,提高开采的效率外,也要注重对于矿山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因为矿山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不仅会干预正常的开采工作,还会给周围的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采矿的最初目的是造福人民,但是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却会远离初衷,危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着国家建设对于矿产资源需求的增长,矿山的数量也不断增长,生产规模也日趋扩大。然而由于技术、管理、效益等原因,使得在矿石开发中,时有地质灾害发生。
矿山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各不相同。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如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脱盘甚至岩爆的严重地压灾害;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私挖乱采等,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有的矿山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摈弃常规,如采富弃贫、求近避远,结果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曾一度泛滥的民采风潮掠夺式的开采活动也对部分国有大中型矿山造成严重干扰和资源、环境破坏。乡镇及个体小矿点“只开发、不治理”,“只破坏、不恢复”,不仅阻碍其后续发展,还留下巨大的灾害隐患。地方政府应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克服地方保护,给予正确引导,强制监管,对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取缔。
灾害类型与矿山规模、开采方式、矿产类型及所处地域相关。一般来说,露天矿山灾害类型多为水土流失、排土场(山体)滑坡、泥石流、边坡坍塌等。地下开采受采空区影响,灾害类型多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冒顶、岩爆、突水、瓦斯、地表水土污染、尾矿泥石流以及矿井抽排水导致的近地表水源枯竭等。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不同的矿山地质灾害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诱发因素,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必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我们要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协调好各方关系,努力的保持在正常的采矿工作的开展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于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做好相关的措施,对于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备用的应急预案,以免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只有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矿山的开采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矿山开采的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做到开采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非煤矿山企业的责任,彻底取缔应关未关的非法生产矿点,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依法停产整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非煤矿山,扎实推进非煤矿山整合重组,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开采秩序,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全区非煤矿山安全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严格标准、依法整顿。专项行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要求开展,严格执法,强力推进。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镇人民政府、区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整顿关闭措施,区深化非煤矿山整顿关闭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予分类指导。
(三)淘汰落后、提高素质。进一步淘汰规模小、装备技术落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三、工作重点
(一)依法依规关闭下列非煤矿山
1、未依法取得地质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等相关证照,擅自从事矿产资源勘查或开采的;
2、已吊(注)销证照应关未关或关闭后反弹的;
3、取得采矿许可证但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及排污许可证,违法组织生产被依法查处后拒不按要求整改的;
4、年生产规模5万吨以下(不含5万吨)的石灰岩及建筑石料小采石场(以采矿许可证为准),以及其他未达到国家规定的矿种最小开采规模且通过整合、技改仍不能达到要求的;
5、超深越界开采拒不退界的、同一非煤矿山1年内有两次以上(含两次)超深越界开采行为的,或在国有或国有控股大矿范围内超深越界开采并严重威胁大矿安全的,以及证照到期、资源枯竭且无法扩界的;
6、资源整合矿山设计不予利用的矿井;
7、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被依法责令停产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
8、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被依法责令停产整改,逾期不整改的;
9、被责令停产整顿,拒不执行监管指令,擅自组织生产的;
10、未经审批擅自再利用尾矿的尾矿库;
11、未取得营业执照的;
12、《先导区核心区矿山整顿关闭实施方案》(政办函[]111号)中所提出应关闭的非煤矿山。
(二)依法依规停产整顿下列非煤矿山
1、采矿许可证或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排污许可证等相关证照过期的;
2、具有采矿许可证但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排污许可证的;
3、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已经纳入资源整合范围的;
4、存在多个开采主体,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
5、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含资源整合矿山)未依法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验收程序,违法建设、生产的;或者不按规定进行建设施工,以采代掘的;
6、未采用分台阶(分层)开采的露天矿山;未实现机械通风的地下矿山;不按设计要求开采,且存在大范围采空区未采取有效措施的地下矿山;各中段、采场没有两个安全出口的地下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情不清且未采取有效探放水措施的地下矿山;其它安全隐患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停产整顿的非煤矿山;
7、发生生产安全死亡责任事故的;
8、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排放尾矿的尾矿库;坝体超过设计坝高、超设计储存尾矿、超量排放尾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尾矿库。
停产整顿的非煤矿山在整改作业中要严格控制作业人数,最多不得超过9人,每个采掘工作面不得超过2人,否则,视同违法生产,从严查处。
四、工作步骤
专项行动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5日前)
研究制定并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召开全区专项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各有关镇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研究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区、镇两级政府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为开展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排查摸底阶段(4月15日—4月30日)
区直有关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对区域内非煤矿山及尾矿库进行全面排查,提出需依法依规关闭和停产整顿的非煤矿山及尾矿库名单。
1、各镇人民政府对12类应依法依规关闭对象中的第1、2、12类,提出辖区内拟关闭名单报区国土分局审核确认。
2、区国土分局对12类应依法依规关闭对象中的第1、2、4、5、12类,提出拟关闭名单报区人民政府。
3、区安全监管局对12类应依法依规关闭对象中的第3、6、7、8、9、10类,提出拟关闭名单报区政府。其中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由区环保局提出拟关闭名单报区人民政府。
4、区安全监管局依法依规对8类应停产整顿的对象下达停产整顿通知,其中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过期的分别由国土、工商部门下达停产整顿通知,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或排污许可证过期的由环保部门下达停产整顿通知。
5、区工商分局对12类应依法依规关闭对象中的第11类,提出拟关闭名单报区政府。
6、4月中上旬,市深化非煤矿山整顿关闭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对重点区、县(市)和重点矿区派工作组,重点督办排查摸底和“打非治违”工作,加强对整顿关闭工作的定点指导。其中,市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对我区范围矿区的重点督导。
(三)全面实施阶段(5月1日—8月10日)
1、对非法开采的非煤矿山,区、镇两级政府组织力量,于4月30日前,按照“六条标准”(切除电源、收缴火工品、拆除设备、炸毁井筒、遣散人员、恢复地貌)依法依规取缔关闭到位。
2、对应予关闭的非煤矿山,区政府在收到报告后7日内作出关闭决定,并在相关媒体上公告关闭名单,同时抄送上一级颁发有关证照的部门,并报市深化非煤矿山整顿关闭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土、安监部门及时吊(注)销有关许可证;工商部门依法责令办理变更、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公安部门要对其实施停供民爆物品审批,收缴剩余民爆物品,回收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电力部门要切断电源,停止电力供应。8月15日前,区、镇两级政府对应关闭的非煤矿山要按“六条标准”关闭到位。
3、对停产整顿的非煤矿山,各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落实停产整顿责任人和措施,相关部门暂扣证照、跟踪督查,确保停产整顿到位。按规定程序验收合格后,返还证照,恢复生产。停产整顿期间,企业按整改要求实施安全隐患整改确实需要民爆物品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对整顿矿山限量供应民爆物品的计划,严格实行民爆物品限量审批,并对储存民爆物品的仓库进行经常性检查,防止非法买卖民爆物品行为发生。
4、8月10日前,区国土分局会同区安全监管局,提出资源储量相对较少且无法扩界的非煤矿山名单报区政府,由非煤矿山企业与区政府签订限期关闭及限期内发生死亡事故立即无条件关闭协议后,有关部门核发(或延期)相关证照恢复生产,到期后坚决关闭。
5、成立由区深化非煤矿山整顿关闭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监察局为成员单位的督查组,通过随机检查、重点抽查、跟踪检查以及地区间互查等方式,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及时发现整顿关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报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积极探索建立完善效机制,推动整顿关闭工作向纵深推进。
(四)检查验收阶段(8月10日—9月30日)
1、8月10日起,各镇组织对本区域内非煤矿山关闭和停产整顿情况进行自查,并于8月20日前将自查情况报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区政府组织对区内非煤矿山关闭和停产整顿情况进行复查,并于8月31日前将复查情况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9月1日起,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专项行动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将检查验收情况报省深化非煤矿山整顿关闭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县(市)政府,为检查验收不合格单位:检查验收、群众举报、督查督办发现存在2处非法生产矿点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的区、县(市)政府;专项行动期间因非法生产引发2起以上一般事故或发生较大事故的区、县(市)政府。
4、迎接省、市深化非煤矿山整顿关闭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对验收工作的督查和重点抽查。专项行动结束后,将非煤矿山深化整顿关闭工作情况列入对各镇政府和部门年度安全生产评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在本次专项行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报省、市深化非煤矿山整顿关闭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予以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刘立同志任政委,吴江同志任组,为副组,区国土分局副局尹家伦、区公安分局治安一大队副大队高飞翔、区监察局副局、区环保局副局刘熙靖、区城管综合执行大队常务副大队刘青辉、区安全监管局副局吴浪、区工商分局副局文国良、城西供电局副局杨杜及四镇分管国土、安全生产的副职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全监管局。各镇政府要相应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专项行动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区深化非煤矿山整顿关闭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部署、指导协调和督查验收,由有关镇政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严格责任追究
1、凡应关闭矿山而未采取关闭措施的,有关部门依法对企业负责人从严追究责任,或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罚。
2、相关部门和镇政府应查清情况列出名单而未落实,致使非法生产企业(单位)存在的,将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对整治不力、工作滞后、问题突出的镇政府,由区深化非煤矿山整顿关闭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通报批评,重点督办。凡经区深化非煤矿山整顿关闭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检查验收不合格的,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向区政府作出书面检查,限期整改到位。凡在专项行动中整治不力、失职渎职、循私舞弊的工作人员,一律按干部管理权限严肃查处。
(三)注重部门配合。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注重配合、加强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国土部门在审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或变更登记手续时,对矿区情况复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征求安监部门的意见。公安部门在审批发放火工品时,应将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作为前置条件。要建立国土部门、公安部门和安监部门矿山行政许可信息情况通报机制,加强沟通和配合,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准入关。
篇8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造性 高投入 高风险 高收益
一、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四大特征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汽车企业新的组织。
1.创造性――汽车企业新技术的首次应用。创造性是新技术的首次应用,实际上广义的创造性还包括旧的技术在新的领域的首次使用。以紫金矿业为例,在开发紫金山金矿的初期,陈景河没有像其他金矿一样选择采用全泥氰化提金工艺,而是提出了“第一期工程建设采用堆浸提金化工艺建设年处理5万吨矿石的生产规模”的思路。当时有专家认为,要在多雨的南方搞堆浸选矿,效果肯定不理想,陈景河提出这一思路,立刻在国内同行中起到不错的效果。最终,紫金人只用了700多万元,就完成原计划2900万元第一期工程建设,首开中国南方堆浸提金的先河,生产能力还超过了原设计部门的一倍。接着陈景河带领伙伴们认真研究分析紫金山金矿低品位、大矿量等特点,搞起了“重选+堆浸+炭浆联合工艺”。结果表明,该工艺使选矿综合回收率达80%,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处理量大等优点。陈景河运用微差定向抛掷爆破技术进行千吨级揭顶大爆破,节约了大量投资,缩短了建设周期,使硐采转为大规模的露采,应用陡帮开采技术,被专家誉为“有创新,在全采场全面应用陡帮开采工艺在全国是第一家大型露天矿山”,避开了剥离高峰,节约了数千万元剥离费用。井下大型无轨装载和运输设备的运用,节约了大量的投资。紫金矿业从发展的第一天开始就创新了体制,突破了传统办矿模式。
2.高投入性――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巨大。与一般的经济活动相比较,技术创新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才力和时间。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样机研制,中间试验,生产设备的添置和生产流程的重新组织和改进,以及试销活动,都是创新区别于一般的生产经营的特殊活动,都伴随着新资源的大量投入。创新的技术强度变化越大,其投入强度也就越大,现代技术的发展日益复杂,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更加剧了投入强度,因此,高投入是技术创新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时间的投入使整个创新过程的投资增加。据统计,创新失败的产品所耗用的科研与工程设计时间约占全部科研与工程设计实践的80%。以紫金比较,在发展初期,紫金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争取全国各地的金矿,以巩固在该行业的竞争地位;在创新方面,紫金也不惜以高额资金争取国内国际先进的采矿及冶炼技术,为紫金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1993年至2000年7年间,紫金矿业完成四期技改,全面实行露天开采,采选指标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中国单体矿山保有可利用储量最大、采选规模最大、黄金产量最大、矿石入选品位最低、单位矿石处理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黄金矿山。
3.风险性――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拦路虎。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过程,设计许多相关环节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给创新结果带来较大困难。即使对导致创新成功的因素有充分的理解,采取更好的创新管理,失败的可能性也不可排除。据国外数据表明,一般汽车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只有1/6;产品开发成功投入市场的成功率不到2/3,最终产品创新的成功率不到1/9。创新具有高风险性,首先是因为它的高投入性,这种投入能否顺利的实现价值补偿,收到技术、市场、制度、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次是因为竞争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汽车企业在进行创新时,不能完全了解竞争者的创新,所以,投入大量资源开发的创新成果很可能是竞争者已经完成的,使成果失去意义;创新计划本身作为一项决策无法预见未来的环境变化,不可避免带有风险性。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来自以下几方面:(1)技术风险,包括创新技术不成熟,出现新的更具优势和竞争力的同类技术、现有技术体系与创新技术间的矛盾等;(2)管理风险,如汽车企业的经营决策、组织管理、财务风险等;(3)外部环境风险,如宏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条件的变化都会给创新带来风险。一般技术创新的风险与创新的变动程度有关,创新技术变动程度高,风险就越大。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风险也不同,在创新的初始阶段,不确定性居多,风险很大。
4.高收益――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壁垒带来的垄断利润。 高投入和高风险必然伴随着高效益,创新技术的应用造成了创新汽车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技术上的优势,形成在一定时期的技术垄断,从而可以获得垄断利润。汽车企业之所以愿意冒高风险,就在于这种垄断利润的存在。熊彼特认为这种利润是对汽车企业家创新行为的报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是因为创新在高风险的前提下具有高回报,驱使众多汽车企业不惜以高投入从事创新活动,取得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获得高额收益。例如微软公司创办初期,仅有一种产品,三个员工和1.6万美元的年收入,但经过持续的创新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风靡全球的大型高科技公司。成功的创新不仅表现在汽车企业本身获得巨大的收益,还表现在由于技术创新的成功及扩散,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产业结构的变革,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技术创新的巨大宏观效益。
二、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经济学家们对长期经济发展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存在“经济长波”,即长周期的经济波动,启动每一轮经济增长的正是重大的、根本性的创新。历史上的蒸汽机及后来的以电力为代表的动力技术革命,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群的突破都成为随后的经济繁荣的发动机。近年的世界性经济衰退起源于金融危机,但深层次原因则是上一轮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标志的创新能量已经释放,而新的重大技术突破及相应的新兴产业尚未涌现。因此,创新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熊比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是这样为技术创新一词下定义: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1)引进新产品;(2)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新的市场(以前不曾进入);(4)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不管这种来源是否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如生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熊比特的定义于1912年公布,在此之前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包括广大的经济学家在内)对创新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感性的层面,这一定义的出炉,促使人们从理性角度去深刻探究技术创新的意义。至今这一定义仍被大众广泛接受,并作为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参考之一。通用、福特、丰田等众多知名汽车企业推行的品牌战略,无一不是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
三、技术创新对汽车企业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技术创新使汽车企业突破生命周期束缚,走向全新发展阶段。如果汽车企业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那么随着新产品的成长发展,汽车企业将获得新的生命力。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使汽车企业摆脱产品生命周期的限制,还能使汽车企业突破原有产业领域边界,在新的产业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汽车企业所处的产业渐渐走向衰退时,产业利润率不断减小,市场需求持续降低,只有借助技术创新走进新的产业领域,汽车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可见技术创新能够推动汽车企业产品、产业领域的拓展,使汽车企业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2.技术创新使汽车企业获得市场有利地位,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拼规模、拼资金、拼优惠政策,只能占领一时的市场,依靠技术创新,才是汽车企业在市场上长久的立足之道。技术创新能从多方面提升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使汽车企业获得成本领先优势。(2)技术创新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的主要途径,为产品竞争力提升和汽车企业规模扩张创造条件。(3)技术创新能实现产品批量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4)技术创新导致产品的革新换代,使汽车企业能够领导市场消费的方向,获得发展主动权。另外,技术创新可构筑汽车企业核心能力,使汽车企业具备持久的发展动力。汽车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管理能力、资源获取能力、技术能力三方面。三种能力的适度组合才能保证汽车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能力的核心。作为汽车企业重要的核心能力,技术创新对其他核心能力也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汽车企业已逐步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及结构调整同汽车企业的改革工作紧密衔接起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一些地区、部门、汽车企业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思想,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规模、抢速度、盲目铺新摊子、轻视效率的倾向;在技术改造与基本建设之间重基本建设、轻技术改造;在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之间重技术改造、轻技术创新;在汽车企业技术引进中重视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更新、轻视软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其次,国有汽车企业包袱沉重,投资主体功能不健全,R&D研究和开发投入不足,难以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自我改造乏力。国有汽车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汽车企业的技术装备相对落后,需要技术改造,更需要开发新产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这就需要大量投入。汽车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汽车企业技术改造的历史欠帐较多,各种负担十分沉重,R&D经费占GDP的比例只有0.5%,只是发达国家同期比例的1/6至1/4,根本无力取得重大发展。
3.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当前国有大中型汽车企业改革滞后,汽车企业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最严重的是没有形成对汽车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导致许多汽车企业还不能主动依靠技术创新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另外,一些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不愿转让科技成果,热衷于自己转化,办小汽车企业。因此,难以把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解决好。与此相关的是国家对具有较好社会经济效益只要有一定投资风险的高技术产业化、节能环保方面引导投资方向的力度不够,难以达到国家预期的调整目标。
4.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从技术开发能力看,我国科技力量2/3以上的技术开发力量在汽车企业之外,汽车企业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大中型汽车企业设立专门技术开发机构的不到1/2,其中约1/4开发机构出现资金不落实、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没有稳定的研究课题、基础设施不健全现象,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设备技术落后、开发机构偏少加上原材料质量差,设计不合理,工人素质不高,导致工业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下,造成我国汽车企业的物资消耗过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