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想法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想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想法

篇1

关键词:家庭教育;民主;专制

孩子们出生以后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而且在他们漫长的人生中更是与家庭密不可分。在他们形成基本意识和基本认知的阶段也往往是在与家人相处中,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孩子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家长的行为,跟随家长的思维模式去想问题,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为孩子创造的家庭氛围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情、性格等。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当今社会主要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两种:专制教育和民主教育。

在专制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完全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孩子处于一种服从者的状态,在家里也没有话语权,家长甚至通过抵制孩子的情绪来达到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控制的一种目的。家长以一种为孩子好的心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却很少关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孩子做得不对或不好时,他们通常使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专制型教育下的孩子们,因为长时间处于家长的压力之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缺乏独立性,变得自卑、内向,做事畏首畏尾等。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敢去做某件事;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总是保持沉默;甚至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和需要。(2)变得叛逆、暴躁等。具体表现为:离家出走;逃课或者在学校打架斗殴;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无论好坏都采取抵抗的情绪。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专制型教育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甚至还会对孩子造成很多不良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会变得疏离,使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不能得到很好的教导和帮助,情感因素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满足,而这一切最终将让孩子的行为、性格等变得奇怪、暴躁。有的孩子甚至因为没有很好地引导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民主教育中,家长将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去交流。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兴趣爱好,甚至一些奇怪的想法。在这种家庭中孩子在家里有一定的发言权,家长与孩子之间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交流,有时孩子也可以指出家长的错误。家长更多的是站在一个引导者的角度去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帮助孩子做决定。生活在这种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紧密。

孩子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甚至可以参与家里的决策,这些都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在面对陌生人时也能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家长的鼓励和肯定使他们更自信。孩子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也能指出家长的错误,而不是意识到错误却不敢提,这些都使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更加大方而不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同时这种家庭关系让孩子在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环境下成长,使孩子有更强的独立自主性。家长不限制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在孩子生活的更快乐的同时也保留了孩子的个性。孩子与家长的和睦相处也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也更能适应社会。

家庭教育怎样做才对孩子有利?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与孩子保持平等沟通,适时地引导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包括早恋、学习等。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家长更应该用平等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态度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打骂、指责、命令的方式希望孩子按照家长所想的路线去做,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二、适当地鼓励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会给予鼓励和奖励,但面对孩子不好的一面时,有的家长往往会全盘否定孩子,认为这孩子“不行”。尤其面对学习成绩时,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就没什么出息,从而去指责或者忽视孩子。其实有时孩子面对自己不好的成绩时也很沮丧和情绪低落,在这个时候家长的鼓励和关心才是更重要的。在孩子真正努力了,结果却不理想时,家长更应该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三、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

很多孩子都认为家长与自己之间存在着代沟,从而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在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家长只有不断改进自己的看法,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一直用老旧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并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甚至会因为观念、认识的差距,与孩子逐渐疏远。

四、家长的自身行为

篇2

幼儿美术是幼儿利用美术材料和工具,通过手工和绘画活动表达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及情感。幼儿美术教育属于普通艺术范畴,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幼儿交流和释放情感的载体。

在幼儿2~3岁牙牙学语时,就有通过涂鸦来表达自己感情的需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著名的“三山实验”结果表明,6岁以下的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的观点,而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幼儿思维发展的最初推理是转导推理,即从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的事例的推理。这是从表象性象征向逻辑概念过渡的推理形式。如,妈妈告诉孩子喝凉水肚子痛,于是孩子往鱼缸里倒开水,并且说:“小鱼喝凉水会肚子痛。”这些让成人觉得可笑的稚气行为正是幼儿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孩子认知和思维的独特性。孩子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投射到他身边的物体上,使得这些物体具有了和孩子一样的“想法和感情”而变得鲜活,富有生命的气息。在孩子心中,小溪流水的声音是小溪在唱歌,小石头被踩后会疼……在孩子的画中,太阳带着笑脸,星星会睁着眼睛……这是幼儿对事物的表达方式。

绘画是孩子最初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一种方法,尽管有时在成人看来根本不知所云的东西,幼儿却指着自己画出的各种长长短短的线条、大小形状各异的圈圈之类的东西念念有词,说着不相关的东西。幼儿通过这种符号形式,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任由想象的翅膀翱翔,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感受用美术这种方式与别人交流的喜悦,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幼儿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会打破成人在美术创作方面的规矩而呈现出超自然的画面内容,那是幼儿已经在头脑中对原有事物通过想象、重组进行加工后呈现出来的自创事物,这样神奇的创造力是成人无法企及的。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赏识幼儿稚拙的、独特的作品。在赏识中,幼儿独特的创造力得到认可,幼儿会因自我肯定而感到心灵愉悦,这种愉悦感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大增,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知觉感官对周围事物的敏感观察、感知,获得更多的信息,经大脑处理加工,手下流淌出的美术作品也随之增加。幼儿的这种手、眼、耳、脑的协调活动过程也是幼儿的认知、情绪情感、思维、意识的协调统一发展,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众多的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幼儿园里美术、舞蹈等各种特长班纷纷涌现。谈起幼儿美术教育,很多家长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孩子的画画水平,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为孩子的画打分,并以此判断孩子有无画画特长。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存在这些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画什么像什么才是一幅好作品、强调孩子的画面整洁、涂色不要越线等。家长忽略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客观发展规律,幼儿画画是情感的表达,是早期的生命体验。涂色越线是因为幼儿稚嫩的小手肌肉还不能作出精准的动作,手、眼、脑还不能很好地协调。其实,孩子画得像不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画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家长应该试着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去尊重和理解孩子,多一些宽容,不要拿成人的标准框定孩子。家长应该鼓励幼儿用他们自己特有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尊重孩子的创作,接纳和赞赏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与表现方式,分享他们成长的快乐。绘画教学中也存在教师做示范画,幼儿临摹的教学形式,注重画面效果,追求绘画技能的提高,压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画家,只是作为一种教育的载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幼儿绘画兴趣的激发,引导幼儿感受美和表达美,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篇3

“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正常心态,独生的家庭环境决定了孩子是家庭的重心,这唯一的寄托必然是孩子。然而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定下的目标有时是否过高了,是否有点“拔苗助长”、“操之过急”?“跳一跳,就能够到桃子”是指适当的期望,如此才能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动力,过高的期望只能挫败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给原本脆弱的心灵以打击。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要求多采用专制严厉型的教育方式,唯学习成绩至上。因而除了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还额外准备了各科目的课外习题,“学而时习之”不失为巩固的方法;但琳琅满目的双休日补习班、提高班、奥数班、作文班无疑让不少孩子过早承担了心理的重负,失去了童年应有的欢乐。每个孩子不都是天才,家长必须充分了解自己孩子先天的程度,更多的时间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他喜欢什么,他希望如何,从而根据其特点加以引导,使孩子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扩展。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安排好了生活、设置好了未来。

长年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帕蒂·惠芙乐(Patty Wipfler)在《倾听孩子》一书中认为,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年人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健康。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表现时,我们父母应该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而不能选择运用做父母的权威,采取“高压政策”,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

做善于倾听的家长,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对孩子做正确引导,逐步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例如每次考试成绩公布,常听到不少家长在相互攀比,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孩子的结果而并没有仔细了解学习的过程。为什么孩子考试失利了,是智商问题,对相关知识不理解、不掌握,还是粗心大意?对于10岁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可以说绝大部分是因为粗心而失利。那再追问下去,这粗心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还是学习动机问题?都要通过倾听才能真正把握,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才能对症下药,而不应该采用一味批评的简单方式。独生子女普遍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考虑他人的感受,不会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家长都注重教孩子学会分享,但不应仅是物质的分享,更多的应该是精神,让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低下身段切实去和孩子进行交流。做父母的不能包办一切,不能始终做护子心切的大母鸡,而让孩子紧紧地跟在后面依赖,我们要适时放开双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家长要教会孩子面对挫折,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当然“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笔者是不赞同的,棍棒教育的思想固然根深蒂固,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无益,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现今,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粗暴的。在生活中实时注重教育,例如此次暑假期间收看奥运会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可以教孩子学习他们超越自我的斗志,学习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精神,学习他们拼搏奋斗的坚强意志。

我们知道,在教育中“亦师亦友”的状态是实现理想教育的有效保障,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只有多一份包容和理解,努力去和孩子做朋友,时刻去倾听他们的想法。惠芙乐认为家长如果定期用专门时间倾听孩子,孩子对你的信任感就会越来越深。他就会向你袒露内心世界,让你知道他对事物的看法和他的感觉。当然家长本身也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这方面,笔者的心得是多阅读有关教育的书籍,例如《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窗边的小豆豆》。此外笔者特别关注“付小平”、“巴学园(王人平)”、“渡渡鸟文摘”等人的微博,认为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让自己很受启发。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 颜晓君.调动心理优势 发挥学生潜能[J].教育评论,2002,(3)

[3] 崔伊薇,高文华,王桂英.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1994,15(4)

[4] (美)惠芙乐著.陈平俊等译.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要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的要求。日常生活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常常隐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作为教师如果适当地、自然而然地加以利用,对孩子的发展也将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这种自然而然教育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有意识地教育的价值。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活动,揣测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爱护动植物。如果一只小虫突然落在了孩子的茶杯中,孩子肯定会感到诧异甚至害怕,既而会感到好奇,观察小虫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支持孩子仔细地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状态,根据自己的观察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和感受。这时,孩子思维的发散性在这里得到发展,走进动物的世界成为现实。当然,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把小虫捞出来让它回归自然,而不是让孩子把小虫给掐死。让孩子顺利完成“拯救”工作,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也支持了孩子关爱小动物的行为,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之中。如果我们阻止孩子观察小虫子落在茶杯中的活动,或者为了避免课堂的混乱,干脆把那只倒霉的小虫掐死,那我们就犯了扼杀孩子好奇心的错误并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爱护动植物”的精神。我们不能小看这只小虫,关爱生命就在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善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在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学生的整个观察中,作为教师要说得少,要让孩子多观察,多交流。我们教师在孩子观察中只能起到“导”的作用。我们的“导”要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敢想、敢说。而我们教师对孩子的“说”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轻易评价孩子的想法是对还是错。而要鼓励、肯定孩子的各种想法,让孩子能够大胆地想象和联想,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我想,卢梭的“自然教育”就应该是这样的。孩子的自然发展也应该就是这样的。

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孩子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日常活动,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善于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再反抛向孩子。这样良性循环,呈波浪线上升的趋势,使孩子不断获得发展。这也是自然而然的。

我欣慰:关爱生命在那一瞬间。爱护大自然,爱护动植物,这是地球母亲的深切呼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这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我们始终固守着所谓的规则,所谓的程序计划,那生命也许顷刻之间成为过去,生命也许就会改变原来的意义。而我们的孩子的爱心也就有可能变得“残忍”。这是不可想象的。泛灵论的孩子眼里,一切都是他的同伴,天使的心灵让他们有天然的同情心、爱心,留住、发现孩子的伟大,是我们教育者永远努力的方向。我欣慰我没有扼杀孩子的爱心;我不能想象,如果我那天阻止了孩子会怎样……

教育应该使生命焕发新的光彩,教育应当让生命健康和谐地成长。小虫是一个微小的生命,虽然微小,但如果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它同人类一样,只有一次,而且比人的“生命”要短得多的一次。孩子们关注了,我们能不关注吗?孩子的生命,更需要我们关注,在我们的教育中如何引着生命向着太阳远行,有时真的就在那一瞬间,然而一瞬间也许就会影响一生。我敬佩孩子抓住了那一瞬间,我庆幸我成全了那一瞬间,我感谢那一瞬间让我获得,让我懂得,给我激励,要我坚持:“关注生命的那一瞬间,关注教育的那一点一滴!”

我在想:如果我还是个孩子,我会怎样呢?如果我还是个孩子,我会想:那只小虫子的家在哪里呢?我会问老师:小虫为什么会一个人出来呢?是把它赶走还是把它带回家喂养,抑或是把它弄死?如果我还是个孩子,我会看到:小池塘笑了,咧开了小酒窝;我会听到:春雨唱歌了,沙沙,沙沙……如果我还是个孩子,我会快乐:老师让我和小黑捉迷藏了;我会难过:大人们总是说我“烦”,总是说我会“闯祸”……如果我还是个孩子,我会希望:快快长大和泡泡一起飞上天;我会渴望:和星星月亮去作伴……

篇5

事实证明,对孩子进行书画教育,能加强孩子的右脑潜能开发,发展儿童的发散性形象思维。通过书画教育活动,让孩子在广泛的书画文化氛围中学习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洞察力,启发孩子的艺术创造力,丰富孩子的精神情感。我们知道,幼儿启蒙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幼儿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幼儿想象力的开发。幼儿在他所处的年龄段,因为对世界缺少认识,所以他们对很多事物的想法与我们是不一样的,而且他们对每个事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我们的启蒙教育所要发掘的东西。现在我们都在提倡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书法和美术则是其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因为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书画艺术可以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自我成长的空间,在书画的无限天地间,孩子们可以任由自己的想象去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他们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表达他们的想法。虽然他们年纪很小,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时候我们总会觉得他们没有想法,在很多事情上忽视他们,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对的,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小世界,对很多问题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往往会给我们成年人以很多的反思。

二、幼儿书画启蒙教育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书画艺术是中国绵延五千年的国粹艺术。我们要从小培养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比如说戏剧、书法、国画、民乐等。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后天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的培养。书画是孩子成长中最初的表达方式。书画的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学习中国书画,对少年儿童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幼儿其自身的特点,使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教育的方式进行再三的考虑。因为这个阶段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一旦启蒙教育出现问题,对孩子的影响则是一辈子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在幼儿的书画启蒙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想象力,那么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创新教育和审美教学的落实。中国书画是最具有人文内涵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讲究诗情画意,可间接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使儿童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又可潜移默化影响儿童人格健全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家越来越强烈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更认识到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道理,认识到孩子在启蒙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其对今后的个人气质形成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书画教育的启蒙,让孩子知道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从小树立孩子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培养孩子的文化品性与修养,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天性中的冥顽、懒惰、愚昧。在书画学习中,让孩子们自觉学习如何做人,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三、幼儿书画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书画的审美能力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物质时代,我们都知道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当然,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人已经缺少了进行创新的能力,而在我们进行反思的时候,不能不说其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没有任何的关系,相反,教育甚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对于这个问题的把握。在幼儿的书画教育中,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不要去给孩子们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最好的引导方式就是为他们设置一个自由轻松的创作环境,给他们足够的场所和空间,给他们足够多的颜色去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些往往是他们最需要的,在这些所有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他们慢慢的会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不一样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正是他们最纯真的思想的表达。良好的品德对于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书画启蒙教育有利于自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书画的启蒙教育对幼儿兴趣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对儿童个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孩子学习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在日常不断的练习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的基本笔划中,在练习素描、国画的线条中,在笔墨的浓淡中,在宣纸的浸润中,接受艺术的美育与德育,对以后孩子终身性学习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字:新时期;幼儿教育;有效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

蒙台梭利曾说过:“我们都知道,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所以,儿童教育是人类展重要的一个问题。”对于一个人而言,道德素质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很可能在其幼儿时期就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我国仍存在以下不良教育问题:

1.1过度呵护,缺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据调查显示,许多幼儿家庭存在溺爱的现象,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更为严重,父母及老人对幼儿的过度呵护以致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独立能力偏差。

1.2心灵施压,缺乏独立人格的培养。许多家长事事包办和命令式的教育理念导致孩子不会动手、动脑,更是扼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

1.3体罚式教育,阻碍健康成长。许多家长认为:棍棒出孝子,并觉得孩子挨打对以后的发展没有不良影响。其实不然,体罚会对幼儿在心理上产生愤怒、怨恨的不健康心理,对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 新时期幼儿教育的对策

2.1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独立人格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这可能就是现今幼儿教育的现状,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和考虑,并不是为孩子打造广阔的天空,反而是把他们关进一个时刻受保护、精致的牢笼。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时,有记者采访其中一位获奖者,问他在哪里学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老人的答案却出乎意料,他认为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比如说: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知错能改;要相互团结,彼此扶助;要仔细观察大自然等。而从根本上说,他认为他大半生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个答案对于家长来说应该是最意外的,因为许多家长往往会忽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时期错过培养孩子的时机。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现在的幼儿教育,过度注重智能的发展,却忽略了“勤洗手”,“知错能改”等这些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幼儿教育过程中,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独立人格。一方面,要重视孩子的生活常规教育。也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例如:勤洗手、洗澡;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尊敬长辈、爱护同伴;使用礼貌语言等。另一方面,要给孩子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学会解放孩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对儿童必须实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这样才能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亲身接触更多的事物,扩大自己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监督者,时刻监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而是作为一名引导者,循循善诱,为孩子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

2.2以孩子为中心,实行交流式教育

阮庚梅曾说过:“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个纯真无暇的世界!”现今,在幼儿教育中,许多家长和老师采用命令式的教育方法,例如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他们常常用“你不可以”,“你必须”等强制性的命令口吻;在学习方面,父母们从孩子三四岁甚至更早,便开始命令孩子背唐诗,练算数,学英语,力求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这样一味地命令式教育,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无法真正聆听到孩子的心声。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应该以孩子为中心,实行交流式教育:

第一,要建立平等交流平台。幼儿时期的孩子在情感方面比较脆弱,他们受到表扬则喜形于色,受到批评则灰心丧气。因此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而倾听孩子心声的关键在于家长、教师与孩子间要构建平等交流的平台。

第二,采用鼓励教育法。张石平说过:“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在命令式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常常将孩子的自尊心抛之脑后,导致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鼓励式的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对其不正当行为进行纠正并鼓励其改正。长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心在受到保护的同时,更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2.3以兴趣为引导,实行快乐教育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对父母拿着一把大剪刀,剪下孩子的翅膀。漫画下有一句话写道:你们当初剪下我的翅膀,如今却要我飞翔。如今,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强烈,以致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固执地认为自己为孩子设计的发展道路才是最好的,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想法,最终孩子却无法真正地展翅飞翔。

日本著名早期儿童教育家曾说过:“如果这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这就是早期教育。”由此可得出,只有遵循孩子的兴趣和想法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让孩子获得最终的成功。著名的蒙特梭利教学法就是一种遵循孩子发展规律,激发儿童内在潜力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孩子不是被灌注的容器,教师和父母不能像狼爸虎妈那样强制性的为孩子做出选择,而应该细心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孩子的兴趣为引导,多听取孩子的想法,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三、 结语

随着新时期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幼儿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许多教育问题,幼儿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对儿童的教育,只有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孩子全面发展,并且聆听他们的心声,在鼓励中教育,在教育中发展,才能激发孩子无尽的潜能,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7

2、保持冷静,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很多父母面对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常见的反应就是大怒,厉声呵斥,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父母面对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要保持冷静,给孩子一点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当你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无形间已经降低了彼此冲突的几率,更有利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实际上,很多孩子叛逆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的,并没你想想的那么糟糕。

3、减少冲突,顺应孩子,让孩子去体验,当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即制止,效果往往微乎其微,还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不如在确定危害性比较小的时候,顺应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吃点苦头。孩子受到了教训,就会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危险,自己就不会再去做同样的事情。

4、尊重孩子讲道理,和孩子做朋友,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尊心和逆反心都比较强烈,父母要尊重孩子。孩子叛逆不听话怎么管教?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父母要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容易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发作,要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的想法。遇到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和孩子字讲道理,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让孩子从其他人的角度体会,让孩子自己从实际的情境中得到教育。

5、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处处约束,既然孩子处于叛逆期,有些事家长就不应该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小孩享受民主权利。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坚持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这之间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挫折教育;信任;独立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教育是否正确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面对众多教育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孩子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而挫折教育是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需要接受的。正确面对挫折,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潜能。

一、挫折教育的误区

在实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走向误区,使教育达不到实质性效果。当孩子遭受失败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为了考虑孩子的自尊心,总是会安慰孩子,如用“考得比你好的孩子也没什么了不起,还不如你”之类的语言进行安慰,使孩子感受不到竞争的残酷。不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使孩子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就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所收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将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有些时候,孩子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并不想做一件事,当与大人的想法背道而驰时,往往大人会采取强迫的方法使孩子不情愿地去做,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强。正确的方法是改变想法和态度,为孩子创造自由的天地,在一定范围内让孩子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亲自体会挫折,激发孩子的潜能。

二、实施挫折教育的要点

1.培养信任感

挫折教育越早进行越好,在孩子最需要大人的时候,大人应积极与孩子建立友好、健康、平等的关系,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孩子都会对所处的环境产生信任感,这有助于彼此进一步沟通。

2.提高独立性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势在必行。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让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事情,不要凡事只想着帮他们料理。培养独立性的过程,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学会主动学习,并将这样的独立性逐渐应用于生活之中。

3.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将会陆续面对一些课程,除了要教会孩子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鼓励孩子将这样的求知欲望进行到底,引导他们正确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害怕挫折,而是要勇敢迎接挑战,努力找到答案。

三、实施挫折教育的注意事项

经历挫折是必然而意外的过程。必然是因为做许多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做的过程中不排除会受到一些干扰和障碍。而意外则是由于我们无法估计挫折的程度,只能在面对的那一刻才会考虑究竟该怎么做,所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要注意结合实际,将教育融入生活之中。遭受挫折,在所难免,只有靠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去战胜挫折,才能战胜自己。因此,必须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挫折并非经历得越多越好,其实生活中,孩子会遇到许多挫折,如成绩不如别的孩子好,做的事情没有得到肯定而感到挫败,因此,挫折应该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无需教师和家长再刻意而为之去创造额外的挫折。虽然说越挫越勇,但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经历太多挫折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使他们逐渐失去自信,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

总之,让孩子适度受挫就好,在挫折教育上重点要把握“度”,过少或过多的挫折都不利于孩子成长,培养孩子对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独立解决问题,是挫折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陶行知;儿童创新教育;启示

幼儿教育最能反映教育的潜力,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应该在幼儿的创造力发现与培养上下功夫,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对幼儿的发现和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

在陶行知看来,任何人都是世界的创造者,都具有很强的创造和发现潜力,这是自然选择留给人类的财富。对于儿童来说,创造力的种子已经埋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幼儿的创造力种子在体内生根发芽。无论是教育环境,还是幼儿教师,以及教育的载体和方式等等,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玩是幼儿的本性,在陶行知看来,幼儿在游戏中最能表现出他们巨大的想象力。陶行知认为,幼儿的创造力不应该受到教育理念的限制,应该给幼儿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幼儿放手去玩,在实践中去琢磨。幼儿园应该把幼儿的童真保留,让孩子学会玩,学会在纯自然的状态下去大胆地想、大胆地做,没有对与错的区别,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教师也要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哄孩子不哭不一定是好老师,应该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做他们的大朋友,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去思考,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之光。

二、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在当代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代教育者来说应该仔细研读,好好研究,把其教育精华运用到儿童的教育实践中。下面就幼儿创造环境的营造,幼儿教师的思想引导,幼儿活动空间的拓展和幼儿操作的积极鼓励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具体论述。

(1)幼儿创造环境的营造。幼儿时期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需要营造适当的环境,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这样他们才能有自己的想法,才会有所创造。例如,积木就是一种培养创造力的玩具。从一岁半的孩子开始,他们都爱玩积木游戏,在孩子的积木游戏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孩子在困难面前会愤怒,会哭泣,会求助于大人。那么教育者在看到这些时一定要忍住,不然会直接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当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他会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一次不行两次,在失败中成长。对于我们,要“静待花开”,这就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培养创造力的环境。

(2)教师的思想引导。很多时候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要高于父母,更有说服力。那么幼儿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格外重要了,如果教师能够注重对孩子的思想引导,就会拓宽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养成多角度,多方位看问题的习惯。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还应该提高幼儿教师对孩子的思想引导。例如,户外体育游戏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对自己的影子非常感兴趣,在挥来挥去地摆动作。于是,在教学活动中,我用一个黑色的圆形图片代表一个物体的影子,让孩子说出它会是谁的影子呢?孩子们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皮球,有的说是轮胎……这不仅充分发挥孩子想象力,还能够理解影子的概念。教师还可以用圆柱体来给孩子们做个实验。还有球,圆盘子,耙子等的影子都是圆形的。这既活跃了孩子的思维,又锻炼了孩子的创造力。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幼儿教师的思想引导是很重要的,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幼儿教师思想的引导。

(3)幼儿活动的空间拓展。在幼儿的教育中,活动空间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现在凡事都强调回归自然,幼儿教育也是如此,孩子本应属于自然的,就应该到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去体会,去探索。大自然赋予孩子的永远是最美的。对于孩子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可以去认知,去感受,大自然才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着,大自然才是真正的教材。到自然中去认物,到自然中去锻炼身体,到自然中去吸收阳光和雨露,还给自然一个天真的、健康的孩子。教育者可以利用一个晴朗的天气,带孩子们到公园去写生,这样孩子画出来的画是立体的,生动的,形象的,而不是平面的。这是自然赋予孩子的灵感,也是自然的真正本色。把平面的书本知识,用立体的大自然解释出来,让孩子们倍感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增强对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

(4)幼儿操作的积极鼓励。陶行知一直鼓励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幼儿从事的活动和他们的想法在成年人看来是很好笑的,有时也会表现得很笨拙,也会出现失败。作为幼儿教师,不能因为幼儿在实践中表现得不灵活就不鼓励幼儿去实践,也不能因为他们在实践中会遇到失败就挫伤积极性,良好的幼儿教育要让孩子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下学会大胆地操作。例如,幼儿园里都会有拼装积木的游戏,尽管积木都摆在小朋友面前,但是,不同的小朋友在实践过程中拼装出来的图形却是不一样的,而且,即便是一个小朋友,在不同的时候拼装出来的积木图形也不可能是一样的。在拼装积木的过程中,幼儿一定会有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并按照这种想法去把积木拼装起来,这时,作为幼儿教师就要做幼儿实践成果的欣赏者,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正所谓教无定法,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求真求实求创造,来启迪幼儿的发现智慧,点燃幼儿的创造之光!

参考文献:

[1]王强.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培养学龄儿童创造力的启发[J].

现代教育科学,2012(4).

[2]徐凌艳.论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现代创新教育理念的契合

[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2(12).

[3]洪英.以民间游戏为依托 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陶行知创

篇10

关键词:和谐;家庭教育氛围;创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277-02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太多的诱惑为未成年人带来不良的环境影响。教师在课堂中开始深切地感受到现在的孩子与以往的学生有了很大的不同:有好的一面,但更多地感受到学生的思想状态与以前学生的差异,不是说他们不如以前的孩子懂得是非、明辨善恶、知晓美丑、尊敬师长,能做到这些的学生现在有很多,但不可避免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不是如此,他们缺乏上述这些美德,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对的总是自己,错误都是别人的,对不起他们的是别人,甚至是父母。为什么他们会存有这样的想法?说到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负有相当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言行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这么一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有教养,孩子的素质也高。因此,要教育好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离不开家庭的和谐美满

家庭的教育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在和睦、幸福、互助、互爱的家庭中,孩子自然会感到温暖、快乐、有安全感,情绪开朗、性格活泼,能热情关心他人,敬爱父母和尊重长辈。相反,在家庭关系冷漠、紧张、争吵不断、纠纷常起的家庭中,孩子焦急恐惧、郁郁寡欢,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往往变得性格暴躁、敌对、孤僻、胆小,对人冷漠,摧残小动物,进而心灵受到创伤,阻碍身心的正常发展。

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取最温柔、最纯洁无私的母爱和既严格又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父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从而产生稳定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独立、乐观、自信的个性;子女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孩子纯洁的心灵中也会逐渐滋生爱的幼苗,从小爱父母、爱家庭,在学校中爱伙伴、爱集体,将来爱人民、爱祖国,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青年。父母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和谐美满的家庭里孩子和父母相处得其乐融融,孩子和父母间不会有什么隔阂,不会有什么隐瞒,这样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或有心事时才会肯坦诚地和父母交流沟通,这样父母随时都能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能用有效的方式和办法及时去解决孩子的内心顾虑和困难,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二、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需要父母的尊重、理解、信任

家长要尊重孩子。没有对孩子的尊重,家长和孩子之间就谈不上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家长来说,要尊重孩子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各种各样的意见,不要总把他们当作小孩看待,甚至任意打骂、体罚孩子,完全把孩子视作家长的附属品。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很多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基本尊重,比如面对微笑和孩子一起交流,试着和孩子坐一起做一次心与心的平静交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都会使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当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时,就会从心理上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使得双方的关系处于一种良好的互动状态。家庭教育中最好多与孩子讲道理,心与心地进行交流,因为有些孩子比较叛逆,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从而造成与家长关系紧张的局面。

家长要理解孩子。陶行知说过:“教育儿童,就要揣摩儿童的心理。”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这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家长要能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容地解决问题,从而避免与孩子之间出现不必要的误会而导致关系紧张。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孩子的情绪起伏、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期,思维还不够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因此,家长只有充分理解孩子,才能针对孩子所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所以,家长应该尝试以孩子的观念去看周围的世界,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要信任孩子。有些家长总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为他们安排好一切。殊不知这样一来却使孩子独立性差、自理能力差。因此,家长应该敢于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的勇气,相信他们的智慧。家长可以在适当情况下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甚至可以“创设”各种情景“放”孩子去探索,锻炼他们的能力。比如学校开展的郊游等集体活动便是家长“放”孩子的一个好时机,也好似考验家长敢不敢“放”、肯不肯“放”的试金石。只要家长敢于适当地“放”,那么必将发现孩子可以发展得更好!而这对于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非常有利的。

父母有了对孩子有信任,就要尊重孩子的医院,让孩子有对于家里的事务,有发言权和参与权,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他在家里是受重视的,从而建立对家庭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大局观。

对于父母来说,对孩子的尊重是了解孩子的最好途径。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反过来也会尊重父母,人都是相互的,学习的也只能是自己眼前最亲近的父母,所以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还是父母。只有孩子得到父母的尊重、信任,孩子才会大胆、毫无畏惧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三、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应营造言传身教的氛围

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完善自身人格,对子女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父母应该做到乐观进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营造言传身教的氛围。

首先,家长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留心国家大事,言谈举止与国家的命运、前途同喜同悲,培养孩子爱国情感。在平日的生活中,可与孩子一起看电视、阅读书籍等,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语言跟孩子讲述一些我国的历史发展,培养孩子爱国情感,从小就帮助他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别真、善、美和假、丑、恶,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在这样激烈竞争的时代,作为家长更应多加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大脑,多看书多读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化水平,增加自己政治经济、天文地理、艺术等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家长丰富了自己,才能去进一步地去教育孩子。家长的博学是孩子很好的奋发向上的动力,会自觉地加强锻炼,提高自己,向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努力。

在言传身教这一方面,父母必须要做到言行如一,这才更能从根本上影响孩子。父母首先一定要是自己先做到,切忌太过随便,否则,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骗一样,把说话做事都当作儿戏对待,不认真负责,以后对诚信的理解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所以早期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言传和身教这两方面都不可缺少,并且要统一,这样对孩子才能受益终身。

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大多时间实际上是在家中度过的。这样一来家庭为他营造的一个良好环境对于他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并非装潢豪华,设备齐全,准备一个书桌一个固定的学习角,为孩子提供必须的文具用品等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非常地便于孩子学习。还可以多种渠道对孩子进行熏陶和影响,如多让孩子看有益图书,多收看有益的电视节目,传播准确地信息等等。

假若孩子是进行正当的学习,家长就不要去过多地打扰孩子。在平时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在认真学习,家长就在一边絮絮叨叨,一直教导,自以为是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却不知这样会打扰孩子正常的学习思路,扰乱了孩子安静的学习气氛,影响孩子的情绪。还有的家长心疼孩子,看着孩子学习,不断地送去吃的,希望给孩子补充营养,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这样真正是打断了孩子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思路。

在家里要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离不开家里任何一位成员的配合与理解,例如可以在孩子的书桌前为他制定好相关的计划以及课程表,还有时常地对他的物质激烈,有时也能激起孩子对学习的不小热情,此外成员的生活要有秩序、有规律,讲究有张有弛,舍得为家庭付出,为孩子付出,建构和谐的亲子关系,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而且还要父母还要自觉学习,努力钻研精神,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和感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