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士的法律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护士的法律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民俗文化;保护;旅游开发;辩证关系
旅游开发作为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所普遍采用的方式,与民俗文化保护之间本质上体现为一种辩证的矛盾统一关系。
一、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关系
我国二十多年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实践与理论探讨中,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旅游开发带来的浓厚商业文化侵蚀着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带来的强势现代流行文化冲击着民俗文化。受到侵蚀、冲击的民俗文化,改变着拥有这类民俗文化的地域群体的整个价值取向,改变着群体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这种改变体现在物质、精神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在民俗文化变迁历史进程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突变特征。
与主流的汉文化相比,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属于稀缺的文化资源,弥足珍贵,突显出巨大的文化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适当的方式极易转换为经济价值。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各地普遍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以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以摆脱贫困为单一战略目标或者为主导性目标,忽视了这样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旅游开发必然会把强势主流文化引到当地,使当地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完全暴露在外来文化环境中,当地以落后经济为基础的弱势民俗文化必然会受到经济实力较强的异文化的强烈冲击、以及旅游开发所具有的浓厚商业文化对传统的朴实的民俗文化的冲击,在仅以追求经济利益导向的旅游开发背景下,导致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的流失、甚至丧失。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优势核心资源在于独特的、稀缺的、原生态的民俗文化,通过旅游开发,将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丰厚的经济收益,改善贫困的生活条件,但旅游开发过程中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却随之削弱,被强势文化逐渐同化,宝贵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资源逐渐消失,旅游吸引力也将随之消失,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设想终将成为泡影,依靠旅游产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也成为不切实际的设想。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之间构成了似乎难以调和的矛盾对立关系。
二、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统一关系
实际上,旅游开发在科学合理的政策指导下,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会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旅游可唤醒民俗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性、增加民俗文化价值、提高民俗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豪感等。开发民俗旅游“既是挖掘民族文化、展演民族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被价值化的过程”。
因此,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两者之间并非单纯的矛盾对立关系,应从民俗文化所处的客观现状来看待旅游开发对民俗地区文化的正面效应。旅游开发作为民俗文化经济价值的转换器,在转化价值的同时,也承担着宣扬民俗文化、挖掘文化价值的角色。在宣扬文化与挖掘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出现的伪造现象,并非仅仅存在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个别现象,因此,对于恶意伪造行为,应以政策法规手段进行有效管治。在宣扬文化、利用文化获取经济价值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过度商业化现象,也并非是仅仅存在于我国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与民俗文化保护相背离的一些现象,其根本原因并非在于旅游开发本身,而是在于旅游开发目的导向设置出现偏颇。根据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依托的文化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因果与依存关系,一个民俗地区的旅游开发首先应是保护民俗文化、其次才是发展旅游经济。在没有保护好民俗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只能是“杀鸡取卵”、难以实现长期发展。因此,旅游开发的首要任务应是保护、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围绕着首要任务的次要且平行的任务才是转化民俗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获得经济利益。
依托某一旅游项目保护、传承、挖掘某一个或某些民俗文化事项,以旅游的六大要素形式呈现给游客,在保护、传承、挖掘、呈现独特文化的同时,可以自组织地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收益的顺势转化。现实中,在策划旅游开发项目时,往往首先考虑这个项目能获得多高的经济收益、能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多大的带动作用,而不是以能否保护好一个或几个文化民俗事项为首先考虑的问题。正因为这样本末倒置的民俗旅游开发理念,导致了与民俗文化保护不和谐的现象及文化破坏大量出现并难以扼制。
民俗地区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性、关联性。一旦某个民俗地区的特色文化流失或消逝,其经济价值也会随之消减。因此,民俗文化保护是根本,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旅游开发项目、还是来自各方的力量,都应以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为核心,这样文化价值可持续转化为经济价值才有根本保障。
因此,以民俗文化保护为核心导向的地方政策指导方针的确立、旅游开发的角色定位与开发理念的重新审视,成为加强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之间统一关系的重要前提。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政策引导将旅游开发统一到文化保护的大系统内,协调文化保护与经济收益的矛盾性,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经营理念的创新提高两者的内在一致性,建立起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可以遏制民俗文化的流失与变迁速度。
参考文献:
[1]钟敬文,董晓萍.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6.(11):11-17.
[2]李援朝.中国民俗文化知识读本[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3.
[3]陈立明,曹晓燕.民俗文化[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1-2.
[4]徐赣丽.广西龙脊地区旅游开发中民俗文化的价值化[J].广西民族研究,2005,(2):201.
篇2
为此,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首环办”)向北京市政府进行了请示,市政府法制办于2012年5月25日提出了具体意见,指出“对于违规户外广告设施的拆除,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依照《城乡规划法》、《北京城乡规划条例》、《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以及《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依法实施”。这一意见具体怎样理解和操作执行呢?
查处违规户外广告设施一般要经过立案、调查取证、限期拆除、强制执行四个环节。立案和调查取证环节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强制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市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法律依据是《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违反规定,则要依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和《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限期拆除是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应当告知行政相对人救济权利及途径。作出限期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设施的决定,依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应当自公告之日起,当事人无正当理由60日内不申请行政复议、三个月内不,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才可以依法。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的意见中指出:“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制度仅适用在行政诉讼阶段,不适用尚未处于行政诉讼阶段的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设施。”该意见还指出:“依法享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履行强制执行权,不得放弃法定的强制执行权,一般不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也就是说,行政机关不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设施,也不能申请法院先予执行非诉的拆除决定。
“依法”中的“法”,应当是特指法律,因为只有法律才能设定行政强制执行,只有法律设定了,才能做到依法强制执行。此外,这个“法”应当指的是实体法,因为只有实体法才能对具体的违法行为作出强制执行的规定。北京市政府法制办的意见中,除了《行政强制法》外,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是法律。意见中提出依照城乡规划法实施,实际上是指适用城乡规划法的程序规定,《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限期改正”、“限期拆除”等措施,第六十八条则规定了“…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等措施”。《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也有相同规定,是对上位法进行了直接引用和重申。按照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引用《城乡规划法》的本意,就是对于经责令限期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设施的,既不复议又不诉讼也不拆除的,经过催告仍不拆除的,依据《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程序,报区政府责成有关部门。
北京市聚力治理非法小广告
本刊讯 日前,北京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非法小广告专项治理行动的实施意见》,本着“统筹协调,属地负责、突出重点、疏堵结合、深化管理、全民参与”的原则,严厉打击非法张贴、喷涂、散发小广告的行为,建立治理非法小广告长效机制,通过1—2年专项治理行动,实现全市范围内非法张贴、喷涂、散发小广告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秩序、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篇3
【关键词】护理 法律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普法教育的不断深入,法律知识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掌握应用,护士管理条例明确了护士的工作职责,然而相比之下有较多的护士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掌握法律知识相对浅薄,应用法律的能力相对较弱。近年来,因医疗行为引起的纠纷和诉讼呈逐年上升,牵涉到护理人员的诉讼案件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有许多潜在的法律问题,值得在工作中注意,现浅谈如下:
1 关于护理记录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0条涉及到护理记录“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体温单、医嘱单、医学影像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的规定,将护理记录确定为患者有权复印、复制的客观资料,即可作为护患双方举证的依据,结束了以往只有医生才有权书写病历的历史,第一次在法规中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护理记录书写的如何不仅反映了护理质量的好坏,也是为医疗护理纠纷的“举证责任倒置”提供有力的证据。由于受工作繁忙、护士的素质和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临床护理文件记录存在很多问题,如记录欠全面准确、记录缺乏真实性、记录不够及时、护理病历管理不规范、主观资料多、为了应付检新抄写或更改医疗护理文书,破坏了其原始性和真实性,与医生的记录不统一等。当发生医疗纠纷时,护理记录是重要的书证,因此,我们全体护士应注重护理记录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完整地反映患者的情况,并应提升到一个法律的高度来认识。
2 关于执业资格
护理工作必须由具备护士资格的人来承担。实行护士执业资格统一管理,建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执业许可制度,以法律的手段保证了护理质量及公众的就医安全。护士执业资格是从事护士工作的前提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对护士执业资格,执业权利、义务及资格的取得做了全面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第2条“本办法所称护士系指按本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这就是护士在法律上的定义。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当事人是否具备合法的执业资格是医疗、护理方面的专家参与医疗事故争议技术鉴定和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所围绕的几个要点之一,应引起医疗机构及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让护士明确自己的职责? 护士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对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擅自处理,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护士要密切观察,在第一时间告诉医生,并准确做好各项护理记录,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否则,发生问题护士要承担责任。
3 关于知情同意
从法律角度讲,患者在医院所接受的主要治疗必须在患者或其家属全面了解情况,经过自身判断,自愿表示同意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护士条例》特别强调护士有充分的告知义务。在医疗实践中,对患者进行特殊检查、治疗及手术前均有作知情同意签字,相比之下护理领域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滞后,需要广大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在一些侵袭性的治疗护理中做好书面知情同意签字,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在履行这一义务时应特别注意:(1)知情同意决不是推脱责任,而是对患者负责任的严肃行为。(2)告知对象的主体首先是患者本人,只有在患者无行为能力如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情况下才能由其监护人签字。(3)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只能证明护士是否尽了告知义务。在急诊时患者病情紧急、变化快,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一对一”的护理很难实现。护士忙于一个重患者,可能对其他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容易引发法律问题。极力抢救患者生命时,往往无意间忽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容易引起一系列矛盾。
4 护士法律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差
目前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缺乏法律知识,继续教育中也很少涉及。许多护士对相关法律了解不够,不能以法律的角度看问题,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负法律责任。在现实中,护士面对护理纠纷缺乏证据意识,不知道什么是证据;该封存哪些资料,怎样封存;又怎么保管和启封,以致许多该胜诉的案件,由于无有力证据而败诉,护理教育者应有意识地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文化层次;继续教育也应不断更新与护士相关的法律内容;医院应组织全体护士结合典型案例来学习,深层剖析,使护士不断进步,增强工作的责任心,懂得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法律条文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提高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
5 关于举证责任倒置
篇4
【关键词】口腔门诊护士;职业风险分析;规避对策
因为患者及其家属对口腔门诊护士的要求各个方面都比较高,口腔门诊护士不仅具有较高的护理操作技能和知识,还具有高超的服务质量、良好的道德修养,较高的技术水平等等。在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为了避免医患纠纷,降低口腔门诊护士职业风险发生率,研究口腔门诊护士职业风险及规避对策是必不可少的。
1、口腔门诊护士职业风险分析
1.1、职业风险因素及发生率
职业风险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和职业社会心理因素。
1.1.1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患者的唾液等,在牙医治疗患者的过程中,牙钻会高速的运转,使得带有唾液的气溶胶进入到空气中,增加空气的含菌量。如果患者患有乙肝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由于患者的血液和唾液四处飞溅[1],引起空气污染。
1.1.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有紫外线照射、锐器刺伤、不正确或者是长时间站姿导致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腰背部疼痛等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患病风险全部比正常人的发生率高。
1.1.3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为各种消毒剂和其他液体。由于口腔门诊护士长期接触消毒剂,酒精、八四消毒液等消毒液会引起部分口腔门诊护士患有皮炎和过敏,消毒液等液体挥发至空气中,也会对护士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引起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也可直接损伤护士的呼吸道,引起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并且会对妊娠的护士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导致胎儿畸形和流产等。
1.1.4职业社会心理因素
职业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来自于工作质量、升职、竞选等的压力,压力大会导致部分口腔门诊护士精神不佳。
1.2、专业风险
门诊护士在协助医生时,可能会用污染后的手进行治疗台的调整,污染治疗台,不断反复使用的三用枪等器械,从而造成器械的反复污染。部分口腔护士操作不规范,将患者口中取出的牙模随处乱放,或者是将使用过的打磨布轮等器材随手乱放于桌面上[2],甚至多次使用。还有部分口腔门诊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门诊护士在协助医生时,由于没有带口罩、手套、防护镜等保护物品,治疗过程中会有患者的唾沫和血液等喷溅在护士身上。
1.3、外源性心理疾病风险
口腔门诊护士在工作长期接触消毒液,容易依赖消毒环境,并认为日常生活比较不干净必须消毒,从而产生强迫性消毒心理。随着人们对于医学知识了解的增多和维权意识的增加,到患者及其家属对口腔门诊护士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要求达不到理想时,患者及其家属就会产生焦虑、烦躁、激动等不良情绪,这种情绪会长期影响到口腔门诊护士,从而使其产生不良情绪。医院及医生要求口腔门诊护士献身于护理事业,但是医院对口腔门诊护士血液感染的重视度不足,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使得口腔门诊护士不信任医院,甚至会对医院产生叛逆和失望心理。
2、口腔门诊护士职业风险的规避对策
2.1加强责任心与法律意识
加强口腔门诊护士的责任心。医院还可以定期开展关于提高服务质量的讲座,还可以进行工作培训,可以通过学习知识、 模拟实际操作、仪器操作练习等提高服务水平。有经验的口腔门诊护士可以对服务质量较差的口腔门诊护士进行培训,告诉他们自己的服务心得和小窍门,并且通过自己的亲身历经告诉新的口腔门诊护士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口腔门诊护士服务的意识。医院还应该提高口腔门诊护士的道德修养[3],对口腔门诊护士进行道德的教育,注意加强口腔门诊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的交流,口腔门诊护士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对的病情进行随时的观察。助产士还应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行为都符合法律要求,必要时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2.2促进健康心理
医院可以通过调节工作时间表,以减轻口腔门诊护士的工作量,增加其休息时间。同时,医院还应该让管理人员倾听口腔门诊护士的心声,并根据心声做出恰当的改变。口腔门诊护士在生活中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多多参加同学聚会和户外活动,医院可以定期举行联欢会使口腔门诊护士放松。
2.3、增加护理知识
口腔门诊护士对口腔护理知识的了解,并且不断专研护理知识,以满足患者和医院对口腔门诊护士的要求,达到知识不断更新和巩固以及对业务的熟练,只有口腔门诊护士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操作经验以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独立的不断的思考问题、提高认知能力,并且将作学的知识充分的利用于实际病例中,在危机的时刻能冷静的处理问题,从而才能避免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4降低职业风险的发生率
在接诊患者时,口腔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在牙医治疗的过程中,口腔门诊护士应该双手带手套,戴防护口罩,及时更换白大褂。在操作的过程中,应避免锐器刺伤,倘若被刺伤,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程序处理伤口,避免发生感染[4]。门诊口腔科室应该选择上午时间进行自然通风30分钟,每天晚上用紫外线或者是消毒液进行全方位消毒,无菌用品应该交给固定的护理人员进行保管,一次性物品使用过后,应及时丢掉,需要进行消毒灭菌的器械用品,使用后应及时放置于固定部位,不可以再次使用,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李嫦珍,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和职业防护[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8):700-701.
[2]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篇5
关键词:护士;沟通能力;和谐;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患者在医疗护理中建立并形成的人际关系。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或其家属间的有效沟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追求及对法律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之增高[1]。目前,针对患者采取心理、社会、生理、文化等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首要内容。同时,通过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有效沟通与互动也满足了患者被关注、尊重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可以明显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国护理人员沟通培训工作开展的时间较晚,多数培训工作仅将技术教育作为重点,而忽视了对沟通能力的培训,这使得护理质量大打折扣。为此,本文对影响护患沟通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做好保障。
1影响护患沟通的原因
1.1服务态度过差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医疗行风建设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但部分护士未对新的医学模式给予正确的认识,护理服务无法跟上患者的需要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对患者缺乏责任心,恶劣的行为或态度引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继而导致护理纠纷。
1.2未对护患沟通给予足够的重视 护理人员未充分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从而致使护士与患者间沟通、交流过少。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护士在护理中常出现与患者应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语言不当或态度冷漠的现象,患者因对护理操作知识掌握过少,易引发纠纷出现。
1.3护士技术操作能力欠缺 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加强护患沟通效果的有效保障。虽然部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态度和蔼、善于沟通,但在患者对护理操作提出疑问时却表现的含乎其词,这是因为操作技术不娴熟,工作缺乏经验,违归操作所致的。当出现上述问题后,患者会对护理操作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不愿配合。因此,熟练的护理技术也是一种与患者的非语言沟通交流形式。
1.4缺乏法律意识 为了有效保护护患双方利益,我国已颁布了多条关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法律法规[2],但是许多护士还是存在自我保护意识欠缺,法律意识过差等情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患者对于自身维权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若忽视了患者的医疗及自身权利,极易引起其不满情绪,同时护士无法应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这就可能使这种不满情绪升级为护理纠纷。
2解决护患沟通问题的对策
2.1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医疗单位的各项活动也应全面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同时医院也应在新的市场形式下寻找到适合的定位。医疗行业应将"为患者全心全意服务","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作为服务宗旨[3],临床工作中,护士要先学会从患者角度及利益出发,换位思考,真正体会到患者迫切的就医心情及疾病所带来的焦虑、急躁心理。
2.2提高护士的素质与责任心 护士素质培养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石,也是建立优秀医务团队的必备条件。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护士专业素质、相关规章制定、行业风尚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学习优秀的文明服务理念,坚持三查八对,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以高素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为患者的治疗做好保障,同时也从源头上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出现。此外,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与责任心也利于构建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对医疗操作的信认。
2.3强化护士的技术操作能力 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并鼓励自学,全面拓宽护士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其顺应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转变。同时,督促护士多参加学术交流会、学术讲座及相关进修班等进行学习,不断更新新的技术与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4做好护士培训工作,提高其沟通能力 针对护士个体情况,我院对其采取分层次培训教育,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作为培训重点,通过讲座、交流经验、模拟训练等方法引导她们较好的运用沟通技巧,指导其交流的内容不要过于片面,应涵盖患者的健康、疾病、心理、社会等因素。
2.5增强护士法律意识 护理工作属于高风险行业,合理的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保障护患双方的利益,所以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法律法规,使其了解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事情。同时,护士也应履行告之义务,使患者清楚所接受的护理服务有何种风险,以此降低护理纠纷或法律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马影,张艳萍,刘朝桂.浅谈护士沟通技巧[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325.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5年6月开始,病区护士根据护理级别书写护理记录,将以往的交班报告变为记事本。抽查全院中医、内、外、妇科4个病区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1 000份出院病历中的护理记录,其中危重患者记录107份,占10.7%,一般患者护理记录893份,占89.3%。
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结合我院护理记录书写要求,制订护理记录质量检查标准。
2 存在的问题
2.1 无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 见习、实习、进修等人员从事护理治疗工作(0.11%)。
2.2 病情记录欠客观真实性(11.0%),由于医护人员沟通少,医生和护士记录出现差异,护理记录中对病情描述与医生的病程记录不一致,如“房颤”患者心电图提示心率过快,而护理记录是正常的或只有脉搏记录,无心率记录等,另外抢救措施、用药、死亡时间也不一致,这是潜在发生医疗事故纠纷时举证不力的关键法律责任问题。
配合抢救过程记录简单,无动态,甚至无抢救措施,在检查的死亡病案中有16份抢救过程记录简单,2份无抢救记录,占了12.5%。
2.3 缺少对患者病情的知情同意方面的内容,病情变化和处置结果欠及时性(14.9%),护士在记录中往往只记录了问题,而没有记录护理或处置措施,或记录了问题、措施,而没有记录实施后的结果,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因繁忙或疏忽而未及时记录,就有延误患者抢救和治疗的嫌疑,如遇医疗纠纷时是无法推卸的法律责任。
2.4 病情描述医学术语欠准确和客观数据错记、漏记(11.8%),
主要是医学术语使用不准确,含糊其辞,概念不清;病情描述没有使用客观测量结果的数据作证,出入量计算不准确或测量的数据结果不准确;记录中也有客观数据记录错误现象。
2.5 病情记录欠连续性和完整性(13.7%)。入院后对有关主诉症状无连续观察记录,记录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看不出有价值的内容;另外上一班病情变化或实施的护理措施,下一班无观察及评价记录;记录往往主诉多,治疗多而护理本身的内容少。
手术护理记录单中的内容与麻醉记录单内容不相符,如患者入室时间不一致等。
2.6 眉栏不全、字迹不清、涂改、错字、格式欠规范(6.6%),《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检查中发现涂改、重抄、补记的有8份,占20%。
3 分析
3.1 由于受市场经济和医护差距悬殊因素的冲击,护理人员专业思想不稳定,工作不严谨,精力不集中,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护理记录存在较多的法律问题。
护士的综合素质欠缺,一些护士缺少护理程序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知识面相对较窄,以及现有知识的老化,因而影响了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而且,部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书写护理记录的基本功,使护理记录中有价值的部分得不到有效提取,影响了采集患者信息的准确性,造成护理记录形成时的错误。
3.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当前,法制教育在医学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护理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证明的重要作用,护理书写规范的学习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特别是年轻护士,业务知识不扎实,实践经验少,缺乏应急抢救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能。经常把对护理记录的重新抄写、内容的增减看作是个人行为,破坏了护理记录的法律凭证作用,致使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使护士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不仅给医院造成了经济损失还破坏了医院的公众形象。
3.3 对病历质量的监控力度不强,特别是基础环节和中间环节。由于护士缺编严重,护士长、责任组长只能每天忙于日常的护理工作,因而疏忽对病历的检查,使病历“带病”归档。
3.4 护理记录内容复杂,如在重症单上入量的记录重抄了医嘱的内容,使计算困难,又费时间。
3.5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护士对《规范》的要求掌握不够准确,对正确书写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书写记录时粗心大意,缺乏敬业精神,这也是引起记录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对策
4.1 关于执业资格 护理工作必须由具备护士资格的人来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第2条“本办法所称护士系指按本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这就是护士在法律上的定义。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当事人是否具备合法的执业资格是医疗、护理方面的专家参与医疗事故争议技术鉴定和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所围绕的几个要点之一,应引起医疗机构及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
4.2 加强护士对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势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增强证据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履行法律义务。护理文书实际上是最重要的法律文件,是在处理医疗纠纷、医疗保障等事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始依据,具有民法、刑法等法律证据意义。护理文书的多种法律学意义确立了其严肃性、真实性和科学性。护理部应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意识,使护士意识到护理记录不仅可作为法律依据,也反映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
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树立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观念,重视护理书写的法律认识,提高护理书写的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文书存在的潜在法律责任问题都是由护士书写不规范造成的,要通过病历质量书写规范培训,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记录基本技能。同时提高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避免护理人员因护理记录的缺陷造成在医疗纠纷中承担本可以避免的法律责任。
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与学习,通过规范护理行为,完善护理记录。为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规章、诊疗护理常规,并在实践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结合目前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相关法律性问题,邀请法律专家讲解和分析,不断提高护士对护理记录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学习重点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依法执业、依法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以使临床护士学法、知法、懂法并依法行护,使护士意识到自己的疏忽行为所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把责任感和提高自身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减少医疗纠纷中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护理水平。
4.3 关于执行医嘱 护士的功能有独立性、依赖性及合作性之分。依赖即指在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所完成的护理任务。执行医嘱是护士的依赖之一,为了保护自己和患者,明确在执行医嘱中的医护责任,避免在医疗纠纷中代人受过,护士必须明确自己在医嘱执行中的责任范围及法律责任[1]。医嘱是护士对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的法律依据,护士在执行医嘱时,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①执行医嘱要准确;②护士对医嘱有疑问时,应进行核查,切不可主观臆断,造成差错;③护士如果发现医嘱有明显错误时,有权拒绝执行;④慎对口头医嘱及“必要时”等形式的医嘱;一般应尽可能的避免口头医嘱;在急诊等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向医生重复一遍,确信无误后方可执行;在执行完医嘱后应尽快记录医嘱的时间、内容、当时患者的情况等,并让医生及时补上书面医嘱;⑤如果患者对医嘱提出疑问,护士应核实医嘱的准确性;⑥随意篡改医嘱是违法行为;⑦在医嘱执行单代签字或随意签字要负法律责任。
4.4 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标准 护理记录要求客观真实记录观察的患者情况,不要带有主观性,及时记录嘱咐患者的内容、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的内容,记录时间到分钟,遇到抢救患者在抢救结束后6 h内如实补记,并加以注明,要准确记录,避免使用含糊词语,书写内容要精确,与治疗相符,记录认真,书写准确,严禁涂改,如需要修改时用双线划在需涂改的地方,修改后能辨认原字迹,加强规范培训,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技能考核,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逐步提高书写能力[2,3]。
加强病历质量管理:①每月对抽查病案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后进行书面总结,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对检查不合格者进行处罚;②成立病历质量检查小组,实行三级质量监控,一级为各病区的责任组长,二级为护士长,三级为护理部人员,并定期组织活动,分批组织二级人员到护理部集中检查病历,每月1次,每次半天,使护士长既做老师又做学生,取长补短,提高整体质量。
总之,防止护理记录问题发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赖于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及各级领导的重视,通过努力,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一定会有所提高。
4.5 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 护士长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指导护士如何观察记录,督促护士勤巡视,不断深入病房,通过对护理观察内容和范围的学习,结合专科知识的培训,学会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写出高质量的护理记录,从根本上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和记录水平,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护理记录。
4.6 关于知情同意 从法律角度讲,患者在医院所接受的主要治疗必须在患者或其家属全面了解情况,经过自身判断,自愿表示同意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护士管理办法》第21~23条规定别强调护士有充分的告知义务。在医疗实践中,对患者进行特殊检查、治疗及手术前均有作知情同意签字,相比之下护理领域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滞后,需要广大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在一些侵袭性的治疗护理中做好书面知情同意签字,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在履行这一义务时应特别注意[4]:①知情同意决不是推脱责任,而是对患者负责任的严肃行为;②告知对象的主体首先是患者本人,只有在患者无行为能力如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情况下才能由其监护人签字;③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只能证明护士是否尽了告知义务,避免“生死合同”式的无效条款,《合同法》明确规定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免责条款是无效条款。
4.7 加强医护交流,避免记录不符 护士在发现医生的记录与自己的不一致时,应主动找医生予以核实,避免记录不符,使护理记录与医生病程记录不发生矛盾。
4.8 重视护士的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护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护理记录书写的质量,护士长应鼓励护士进行专科及本科学习,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开展各科新理论新技术讲座,定期组织学习疾病护理常规和专科护理常规。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在全院护士中组织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请专家讲护士修养和礼仪的专题讲座,在全院开展敬业爱岗、优质服务、争做优秀护士的活动,另一方面多争取领导的支持,关心护士,爱护护士,增加人员,提高待遇,稳定护理队伍[5,6]。
4.9 加强各环节质量监控,层层把关,责任分明,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具体实施方法:①个人自查,按照护理文书规范自己检查,每完成1次护理文书后应检查核对一遍,保证每班次每人无误;②科室质控,护士长每天检查各班次护理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对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学习并指导正确书写,杜绝不合格的记录出病房,最大限度地把不安全因素控制在科室内,保证归档护理文书质量,并将结果纳入科室综合质量考评;③加强护理部三级质控的指导作用,护理部将非共性问题向所在科室的护士长指出,督促其及时纠正。对共性问题则利用每月1次的护理业务学习进行讲解、纠正,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2.
2 巩玉秀.规范护理行为完善护理记录.中国护理管理,2003,3(1):25-27.
3 李春厚,吴欣娟.北京协和医院护理记录书写初探.中国护理管理,2003,3(1):35.
4 杜益平.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与护士的义务.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76.
篇7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或伤残后果,致使医院和护理人员承担经济、法律、人身的风险。护理工作的复杂性、药物学及人体生命科学领域的未知性,使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及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不断增高。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护理风险的管理提出几点体会。
1 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1.1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1)护士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导致护理人员不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病人及
自身的合法权益。(2)护士工作态度不严谨,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造成有章不循。(3)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熟练,对各种仪器的使用不熟练,经验不足或协作技术技能不高而对安全构成威胁。(4)服务理念相对滞后,护理人员对服务对象,要求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和知情权的行为不能很快适应。(5)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和护理专业的发展,使护士承受家庭、社会、工作等多重压力,长期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中不能集中精力,易产生认知行为变慢,出错概率增高。
1.2 护理管理方面的因素:(1)护理人员缺编。由于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不断地扩展,护理工作量明显增加,但是护士的编制没有修改,床、护比的配制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要。(2)部分护士未取证上岗。护士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上岗,是一项关于护士合法权益和病人就医安全的重要权利。但目前由于护士的缺编现象而出现一些未经注册而上岗的护理人员。(3)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护理管理部门未按病人的数量和需要适时调配护理人员,调整班次和岗位职责,未按护士的能力经验、责任心合理搭配护理人员。(4)护理管理滞后。医院护理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使护理人员无章可循,盲目操作,管理者监控力度不够,导致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5)护理风险隐患未能及时排除。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医疗设备运行及护理服务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有人员、设备、服务都存在着风险,例如:手术时使用的电切刀、电极板灼伤病人;呼叫系统突然故障而延误病人抢救;地面湿滑致病人跌倒等。对所有风险隐患没有及时排除,导致未知事故发生。
1.3 病人及社会方面的因素:(1)病人对医疗条件、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过高。即便是较好的护理条件也难以满足病人的某些需求。(2)病人的求医动机和行为,对病人能否与护理人员密切合作、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病人明白自身的病情并与护理人员充分合作,护理过程中实际效益将大大增加。若病人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采取不合作态度(如自杀、自残等),就会增加护理不安全因素。还有老年病人及婴幼儿因视、听、触觉等感知能力差,以及病人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易出现并发症或者因个体差异不同,如过敏体质等也会增加护理不安全因素。(3)社会因素。某些媒体热衷于医疗纠纷的报道,造成舆论压力,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危机,甚至于出现激化医患矛盾的现象。另外,由于护理工作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认识,护士社会地位不高。
2 管理对策
2.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在护理工作中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以护理单元为小组,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让护士充分认识到在日常的工作中有许多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
2.2 尊重病人的权利。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应双方目标一致,共同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在维护病人的尊严、尊重病人的人格的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以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工作中护士稍有不留意或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就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和投诉。一旦发生护理纠纷,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对每一项护理工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对每一名护士要按其不同的职称和岗位提出不同的工作职责要求,将这些规定和职责要求作为具有法律效应的义务要求护理人员严格履行。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护理安全。
2.4 严格护士准入制度,依法执业。凡未通过执业护士注册考试的护士,一律不准独立上班。护理人员的配置应按等级医院的要求配备。科室护士长在排班上,要根据护理工作量、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搭配及每个护士的工作资历、经验水平的高低,进行互补排班,保证每个班的护士技术力量的均衡。
2.5 注重护理队伍人文管理。护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营造“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良好文化氛围,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强团队效能。致力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和具有“慎独”精神及善于调控情绪的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同时要在护理队伍中树立不断自我完善的终身学习态度,追求“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6 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在护理队伍中开展文明礼仪、医德医风教育,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做到“五点四心”即:微笑多一点,语言礼貌点,解释耐心点,工作主动点,服务热情点。热心接待每一位病人,耐心解释每一个提问,细心做好每一项工作,爱心献给每一位病人。
2.7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成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制定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流程、病人护理安全保证、护理缺陷管理及护理差错事故隐患分析等制度和程序,制定各种意外事件处理程序及上报制度,对烫伤、摔伤、病人走失、自杀、院内攻击行为、暴力、停水、停电、火灾等意外事件的预防、处理、上报等均要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突出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防范。
篇8
【关键词】供应室;隐患;对策;交叉感染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民素质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公众自我保护的观念逐渐加深。尤其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举证责任倒置”颁布以后,患者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医院的护理工作所要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1-2]。在面对新挑战的关键时刻,护理人员任何的失误、大意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和医疗纠纷。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医疗器械等杀菌消毒的场所,是为患者提供间接服务的地方,若处理不当,易导致杀菌消毒不彻底,造成物品之间的感染,严重者可进一步引起医院感染。现将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防范对策分析如下。
1 问题与隐患
1.1 护理人员 (1)医疗法律知识缺乏,自我保护观念差:多数护理人员法律知识不足,同时存在不直接接触患者就无医疗纠纷的错误观念。虽然供应室人员工作的对象不是直接的患者,而是用于患者身上的无菌物品,若工作人员出现失误或大意,同样会引起医疗事故,引起医疗纠纷[3];(2)无证上岗:部分工作人员上任前未通过专业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属于无证上岗。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杀菌消毒不彻底;(3)护理记录不规范:杀菌消毒记录集其他各种监测记录是供应室护理记录的重要方面。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容易疏忽大意,出现记录不准确、早记、晚记、漏记等情况。
1.2 供应室布局 在部分基层医院,供应室的空间狭小,布局不合理。无菌、清洁、污染区域的分界不严格,人员与物品通道也不区分,各种物品在摆放时混乱,容易造成物品间直接交叉感染[4]。若将这样的物品应用于患者身上,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引起医疗纠纷。
1.3 管理工作 (1)管理工作未做到位,出现已有的管理制度未得到严格落实或管理制度不完善;(2)管理机制松懈,应对措施不利,执行不严格;(3)管理人员对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及法律知识的教育不足。
1.4 工作的环节 (1)物品的收送:人车部分是收下物品工作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其中,无菌与污染等物品未分开运输,容易造成交叉性感染的发生。而无菌物品的敞盖收送和装载过满也是常见的问题;(2)物品的清洗:彻底地清洗干净是灭菌和消毒极为重要的步骤。否则会使灭菌存在隐患,甚至造成失败,并诱发交叉感染等严重的医疗事故[5];(3)物品的包装:器械漏装是包装中出现最多的问题,其导致的严重隐患为延误术或者治疗的时间,甚至导致抢救延迟,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而这些失误多为工作人员的麻痹大意所引起[6];(4)灭菌处理:因为存在灭菌设备的不合理使用、密封圈漏气、操作失误及前筛孔关闭等问题,会降低蒸汽的穿透能力,导致灭菌失败而引起交叉感染等事故的发生。
2 方法与对策
2.1 强化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 供应室的护理人员要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律观念和意识,尤其要加强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举证责任倒置”里提到的法律知识,掌握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条文规定,把自身提升为知法、懂法、守法、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格护理人员[7]。
2.2 严格把关,大力加强质量控制、监督和检查力度 (1)提高杀菌消毒质量,加大监察力度,减少后患;(2)组织定期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3)增进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风险;(4)严格控制和避免无证上岗人员,防患于未然,减少隐患。
2.3 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定期培训 (1)护士长要监督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的学习,定期组织学习《一次性物品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相关知识[8];(2)护理人员要定期培训各项操作流程;(3)同时,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供应室的规章制度,提高规范化意识,合理布局和严格区分杀菌消毒物品。
2.4 强化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 (1)严格按照护理记录的书写规范,做好详细记录;(2)定期核对各项记录单的填写,确保记录的规范准确。
3 结果
增强医护工作者的法律意识,要充分意识到供应室杀菌消毒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法律问题,同时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法案,严格保证合格的杀菌消毒质量,提高服务标准,才能进一步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这不仅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前提保障,也是体现供应室内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鉴于对上述问题的充分认识,我们要求全科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强化学习,使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同时也完善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总之,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还减少了临床上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黄波,冯晓敏,熊小美,等.风险管理理论在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2006,12(1):74-75.
[2]沈彩霞.手术护理记录质量分析及质控对策[J].护理杂志,2004,21(4):86.
[3]王玉萍.关于供应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1,8(42):365-364.
[4]何学文,周繁华.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方法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43-145.
[5]杨宜群,霍晓辉,殷翠.我院护理实习带教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水电医学,2003,(6):121-123.
[6]王洪梅,苏涛.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的工作配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25.
篇9
一.切实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大力倡导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思想。
具体措施:
1.护理人员必须坚持每周一例会制度,参加每周的医疗安全教育学习,发现一次不执行按医院的规章制度处罚。
2.结合我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的理念,提供主动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倡护理人员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3.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二.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院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具体措施:
1.要进一步落实《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范文参考网全面的范文写作参考网站《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
2.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1)医院、病房有完整的创建计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护理人员经注册上岗,规范执业。
2)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
3)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
4)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
3.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必须履行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4.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要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并纳入院务公开,作为向患者公开的内容,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机制。
三.加强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学习。
具体措施:
1.开展《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论文参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每月至少一次,让护理人员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条文。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断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制定病人安全管理预案。
3.加强质量监控措施管理,加大关键质量控制力度,科室建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和各环节质量管理,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和减少隐患的发生。
4.反复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利用晨会和平时业务学习进行法律知识与防范医疗纠纷案例的讲课,用具体案例告知护士,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让护理人员结合岗位工作,寻找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尤其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更新管理理念,鼓励护理人员上报安全隐患,并设立隐患自查报告奖励制度,如隐瞒不报,则按相应制度惩罚。
四.加强护理“三基”“三严”免费论文的学习考核,
具体措施:
1.每有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技术操作考核。
2.鼓励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外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培训。
3.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及理论知识。
4.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每二月请上级专家来我院指导讲课,护理人员轮流到上级医院短期培训。
五.加强护士条例的学习,严格执行医嘱执行制度,坚决杜绝用药与医嘱不符的现象发生。
具体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一旦发现护士用药与医嘱不符,立即取消当班护士护理执业资格。
六.加强无菌操作规程的培训、无菌物品的管理、做好各种无菌物品的发放使用流程管理及高压锅灭菌监测督促检查工作;做好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督促做好卫生员的病房终未处理工作。
具体措施:合力分工,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七.加强值班交接班制度。
具体措施:
1.一周一次核心制度的学习。
2.一周一次至少护理人员集体交接班。
3.加大行政查房的检查督促力度。
八.加强护患沟通。
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丰卫[2009]168号文件《加强医患沟通工作的实施意见》。
2.切实转变思想,提倡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
3.结合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做好护患沟通。
4.把入院宣教、健康教育、疾病指导、出院指导、出院病人调查等工作科学的结合在一起,做好护患沟通工作。
九.做好抢救药品、物品的管理与保管工作。
具体措施:
1.制订抢救器械的修养与维修制度。
2.积极引进新型的抢救器械。
3.做好抢救药品、物品的处备用状态的检查工作
4.加强值班交接班的责任心。
十.严格掌握特殊药物的滴速,严格履行特殊用药的告知。
具体措施:
1.加强提示,凡医生特殊要求的药物滴速,一定要在输液瓶签上用红笔注明滴速。
2.加强责任心,严格履告知制度。
3.加强值班交接班制度。
十一.加强对药物质量的检查。
具体措施:
1.治疗室配备合适的灯光,便于药品质量的检查。
篇10
【关键词】 icu护理
随着国家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 病人法律意识及维权观念的增强, 护理安全与医疗安全显得同等重要。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多的群体,安全的护理行为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利益, 也关系到卫生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才能提高以护理质量为目标的全面管理。icu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转归以及抢救成功率, 加强icu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人员因素
icu的病人为危重病人,护士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要有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方能胜任。由于工作强度大、风险高,护理人员往往以各种原因调离,造成人员不足,一名护士常常须同时护理几位危重病人,容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人力资源缺乏,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导致护理纠纷增加,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很难举证自己无过错。icu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工作环境封闭,护士每天面对的都是随时要抢救的危重病人,因此,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和监护仪器的使用,工作中精神紧张,压力大。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护理人员体力透支,身心疲惫,久之容易引起护理人员心理闭塞、压力大、情感脆弱,容易造成护理差错。
1.2 技术因素
由于人员调离原因,新进年轻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应对病人的异常情况,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使得护理工作复杂程度增高,技术要求高,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3 各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不严的问题
护士工作繁重而紧张,在进行各种操作中,易违反操作规程,或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而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美国医学院1999年11月的报告中称,每年有44 000~98 000例病人由于护士差错而造成死亡。由此可见,由差错引发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1.4 病人的病情因素
新入院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意外和并发症的病人,由于病人诊断不清或诊疗操作集中,各种监护仪使用多, 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差错和医疗纠纷。由此使护士心情压抑,工作热情降低,易造成护理差错的发生。
1.5 护士承担过多非护理性工作
护理人员除对病人病情观察处理外,还要做好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消毒保养工作,这些都加重了护士的工作负担。
2 防范措施
2.1 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2.1.1 实行弹性排班,合理搭配人员
根据工作量,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在夜班加派一名院内听班人员,作为机动人员。在工作相对轻松时,合理安排休假,放松护理人员紧张的工作情绪。
2.1.2 倡导人文关怀,创造温馨的工作氛围
护士长在管理过程中注意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中经求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对好的意见或建议尽快制定改进措施。在评先、评优及晋升晋级上申请院内能给予优先考虑,以此来提高护士的地位,肯定她们的劳动价值,从而使护士自愿从事icu工作。科室应关心每一位护士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对每位护士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解决,使其能够安心工作。
2.2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2.2.1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
由于护士法制观念淡薄造成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可使护士自觉地学习法律知识,逐渐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应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对护理缺陷、差错及时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
2.2.2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由于年轻护理人员较多,护士的培训工作是工作的重点,对工作3年内的护理人员应实行科内强化训练,定期安排关于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和操作的理论讲解,要求所有护士均掌握各种抢救仪器使用及各项抢救技术。选派素质较高的护士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培训,并将学到新业务带回科内,使全科护理人员业务水平集体得到提高。
2.3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
随着人们自身利益保护观念的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遵守护理部制订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由各班小组长监督执行。只有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制定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订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及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程序,各班护士应严格按照护理程序观察记录病人的病情,做好重症病人的护理。
2.4 规范护理文书
应使护理文书能真正做到客观、真实、及时、完整,防范因护理文书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2.5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当发现病人或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不满意时,要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反映, 及时与家属沟通,尽量满足病人的治疗需求。
2.6 建立科内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每月对科内进行一次护理安全巡视检查,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鼓励培养护士间相互协作精神,在繁忙的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可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完善护理差错事故上报制度。 护士在工作中发生差错后, 不应只是关注谁犯了错误, 而是关注错误发生的原因。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护士的自主参与性,加强护士和管理者的沟通, 营造积极、公正的安全上报氛围,使上报者不再因为惧怕个人受谴责而隐瞒事实, 从而使上报内容更全面、及时,不良事件和危险因素也得以及时处理和改进。另一方面,通过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安全管理系统中的不良环节, 从而从本质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 上一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措施
- 下一篇:运动会食品安全保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