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原因 危害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5-01
前言
现今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人们对幼儿孩子的教育越加的重视,这也导致在幼儿园教育中越加倾向于小学化教育。这导致幼儿学习的压力逐渐增大,幼儿在学习中,很多知识无法有效了解,过大的学习压力直接导致幼儿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针对这种状况幼儿教育必须要进行改革,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现今产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首先就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越加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1]。很多家长让孩子上学都是为了考试做准备,为了让自家的孩子不落后与其他人家的孩子,对其进行小学化的教育,导致幼儿的成长受到影响。其次就是功利主义的作用,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开始不断开设一些小学化课程,并且开展各种特长班,以此来不断吸引家长带领幼儿进行学习。幼儿园的教学没有顾忌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幼儿的学习能力掌握不够,最终导致幼儿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再者就是父母的拔苗助长心理,抱着不让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很多家长都是盲目的让孩子学习各种课程,并不清楚孩子喜欢什么,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学的越多越好,但是这种观念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最后及教师父母的攀比心理,很多孩子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报什么,其攀比心理便会上升,也让自家的孩子去报名,不会去考虑孩子是否愿意报名,是否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帮助,这样导致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倾向的危害
首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会扼杀儿童的天性,导致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在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时期,因此必须要释放孩子的天性,保持孩子的童真,才能有效对孩子进行教育[2]。若是强行对孩子施加一些教育,那么将会导致孩子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其次幼儿园小学化将会浪费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实施小学化教育将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很多幼儿由于接触到小学的课程,而在小学中又要学习一次,本来一次便能掌握的知识学习了两次,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最后就是不利于小学教育的发展。由于很多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素质不够达标,对孩子的教育不够规范,导致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存在一些错误的方向,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很难对这些错误的观念进行纠正,这对小学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首先要改变教学模式,教师以及家长必须要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不能够对幼儿进行知识盲目的灌输,要充分重视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孩子幼儿阶段,不能给幼儿过大的压力,要让幼儿进行健康的成长,不能将幼儿的成绩作为评价幼儿能力的标准。家长要对孩子适当防守,能够让幼儿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其次教师要改变自身早教观念,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过早让孩子上幼儿园存在较大的危害性,孩子接受教育的时间早并不能为孩子日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反而是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家长不能盲目跟风,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什么,便让自身的孩子去学习,这样不仅不会促进孩子的学习,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家长必须要摆正自身的教育观念,能够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从而来带动孩子的发展与进步。最后就是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要想有效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那么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制度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约束。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要充分尊重自身的身心特点,能够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幼儿进行教育,避免出现小学化的倾向,以此来不断促进幼儿的成长[3]。
结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根据儿童身心不同的发展阶段而设置的,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培养目标上是不同的。幼儿教育应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健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肖鹏.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9):40-41.
篇2
摘 要:由于遗传、环境影响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要想真正实现因人施教,教育者必须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被教育对象,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而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
关键词:施教;合作;沟通
因人施教要做到家园同步,要针对每一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对家长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孩子在园的教育与在家的教育协调一致,通过家园的密切联系配合共同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
一、家园沟通,提升家长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家长常常将自家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做比较。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究其原因,往往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违背了“因人施教”的原则。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幼儿汲取生活经验的源地,因此,只有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通过提升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使家长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进行教育,才能使家园双方都做到因人施教,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在做好家L工作,提升家长认识中,我们要通过召开家委会、组织家长沙龙、发放家园联系册、编撰家长园地、家访等一系列的形式来促进家园联系,并抓住一切机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充分认识自己的孩子,以便正确地实施“因人施教”,让幼儿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我曾经教过一个叫文×的小女孩,她聪明可爱,只是性格内向,胆小怯懦。一次家长开放日,来了很多家长,教育活动展示中,那些性格活泼的孩子争先恐后表现着自己,让自己的爸爸妈妈乐开了花。而文×却在老师、父母的一再鼓励下仍“无动于衷”,表现得紧张、被动且不合群,这可气坏了她的家长,他们“不失时机”狠批着孩子。活动结束后,我将文×的父母请到了一边。经过与他们的沟通,我们共同分析了造成文×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长平时对其管教太严,要求过高,在家又缺少与同伴的交往造成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与家长制定了教育方案:首先,在幼儿园,老师多关心她,多与她进行情感交流,使她感受老师的温暖,并及时鼓励她,使她克服自卑心理。其次,在家中,家长不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善于发现孩子自身的优势,及时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第三,多让其参加集体活动,使其感到自己也可以为班级作贡献,增强自信心。第四,加强家园联系和沟通。通过一段时间有计划的共同努力,文×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已经成了一个聪明、活泼、开朗的孩子。
二、家园互动,密切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密切家园合作,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及主动参与,实现幼儿园与家长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才能真正做到因人施教。我园在近年的活动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保教咨询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专题调查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各班还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育儿沙龙、亲子半日活动开放等家园共育的教育形式与做法,同时利用宣传橱窗、家园栏等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改变了家教观念,密切了家园合作。
通过这样的家园互动,可以使家长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从而与幼儿园密切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实现因人施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家园同步,做好因人施教
在幼儿园,由于老师工作所具有的专业性,基本上都能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教育、引导他们,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但孩子一旦到了家中,接受的家庭教育有时又会是另一种情况。而孩子由于年龄小,辨别能力还不健全,如教养不当,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一定要家园同步,做好因人施教。
翟×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在班上唱儿歌、讲故事、科学识字……无人能比,只是动手能力不太好。为了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及活动中,我总是有意识地训练他的动手操作能力。一次进餐开放,我们要求孩子们不用他人帮助,吃完自己的一份。其他孩子都自己将虾子剥开并进食,而他却像见到救星一样把虾子递给了妈妈,他妈妈也很自然地剥开虾壳后递给了他。这是一位在生活中过分溺爱、保护孩子,在学习上又一味灌输的家长。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与家长一起想办法,制定教育措施,使这位家长改变了以往“一切包办”的做法,并有针对性地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理论和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做到家园配合一致,才能真正实现因人施教,才能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幼儿,才能对每个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老写的“亲”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
家访给我的最大体会是拉近了与学生家长的距离,加强了沟通,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同时我也觉得家访要做到真诚,要真正地是为了学生,要和家长共同把孩子教育好,而不是纯粹地向家长数说孩子的不是或是把学生的一些问题抛给家长。
我觉得“后进生”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受到老师的称赞时会很高兴,老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从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用优点去克服缺点。所以在家访时我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在家访中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但是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
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但是,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家长在这方面也应该多为孩子提出一些建议,更好的辅助学生的成长。
经过家访使我了解到,文化程度不同的家长对孩子的指导方法也不同,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篇4
制定工作计划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真实能力,切忌急于求成。比如说一个月才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恨不得两周计划就搞定,太看重结果,忽略了过程,最后只能是拔苗助长的结果。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幼儿园春季班委会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阅读。
幼儿园春季班委会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中班幼儿已经上过一年的幼儿园,因此他们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家长都很年轻,育儿经验不足,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又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家庭中,祖辈们的教育分量很重,溺爱孩子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因此本班所有的家长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我们同时也发现班上几个外地小男孩特别调皮、霸道、喜欢打人,每天他们家长接送孩子时来去匆匆,甚至从不和老师打招呼,导致我们很少有机会和他们交流。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我们重点加强以各种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如:要求家长每天多停留几分钟谈话、家园之窗、家长会等形式和活动,家园合作,与家长交流经验,协商一致的教育理念,传递正确的教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工作要求:
(一)家园共同努力,做好幼儿刚入园的适应工作。积极缓解幼儿的心理焦虑,使孩子能高高兴兴的入园。在进行家园对话的过程中,以交流、沟通为前提,抓住与每个家长的交流机会,帮助家长解决困难,共同参与到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经常与家长换位而思,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二)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教养方式来教育孩子,既不能溺爱孩子,也不能过高要求孩子。定期在家园联系栏中向家长介绍幼教好文章。让家长更多的育儿知识。
(三)引导幼儿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发挥家长的资源,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三、针对措施:
1.召开班级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信息,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家长更深入的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使家长与教师间、家长与家长形成互相探讨、沟通、学习的良好家园互动气氛。
2.开辟家园联系专栏。利用门口的家园宣传橱窗,定期在家园联系栏中向家长介绍幼教好文章。让家长获得更多的育儿知识。坚持写好家园联系册,及时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把每个孩子的情况真实地反馈给家长;使家园共育达到应有的效果。
3.举行家长半日助教活动,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开展家访活动。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对新生进行一次家访活动,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
5.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在元旦的日子里,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亲子庆祝,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吸引家长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同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幼儿园春季班委会工作计划范文二
这一学年我园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家长工作精神,以我园《园务计划》为指导,以新观念、新视角、新举措实现家园共育,提高家教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方针,实施家园合作。重视与家长的合作教育,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教师应本着“热情对家长,亲切待宝宝”的宗旨,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努力提高办园声誉,办好家长满意的幼儿教育。
二、工作目标:
1、努力营造家园合作的教育环境,提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家园关系的亲密度和融洽度。
2、结合本园家长的实际,找准切入点,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参与度,丰富活动内容与参与方式,办好家长学校。
3、增强对家庭、社会的服务功能,明确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三、开辟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1、办好家长学校
幼儿园的家长学校是系统地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家教能力和家教质量、树立正确成才观的有效途径。办好家长学校,首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只有在全面调查了解,掌握家长的“所想、所需”的基础上方能有效地办好家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遵循尊重家长、区别对待、双向反馈的原则。本学期,我园将根据家庭与孩子的不同类型,根据家长的需要,以年级组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授课活动。大、中、小班授课内容分别为:幼小衔接工作、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卫生保健知识。
2、家长开放日活动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我园的老传统。家长通过观摩可以从中具体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可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得知孩子的发展水平及与伙伴交往的状况,特别是可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与同龄幼儿相比较中显示出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助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与教师合作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同时,家长在观摩与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到教师教养态度、教养方法、技能。但是,对家长的参与活动,教师要作必要的引导,告诉家长活动看什么,怎么看。比如要着重看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看孩子怎样与同伴相处,看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横向的攀比,以免产生消极的后果。
3、家长园地
本学期,我们将重视各种宣传工作,拓展原有家长园地版面,鼓励教师根据班级、家长以及教学的需要设计新颖的家长园地,形式多样,突出新意,增加互动内容,办出特色和品位。其中“互动内容”主要是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家庭教育热点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吸引家长积极参与讨论,并将好的文章张贴在联系栏中,实现家长教育家长的目的。
4、电子信箱、家园路路通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已走过千家万户,上网具有信息量大,获取知识便捷、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因此网上学习、交流、沟通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效手段。我园将鼓励教师和家长共同设立个人电子邮件信箱,通过QQ、微信让更多的人了解幼儿园,同时家长通过在网上查阅关于幼儿园的信息或在网上与教师进行交流。
四、发挥家委会的桥梁作用: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幼儿园与家长间的纽带,增强教育合力。家委会成员应积极参与幼儿园管理,了解幼儿园教育计划和要求,同时反映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和要求,沟通协调家园关系,配合园方做好期末家长评议工作,召集家长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伙食、保健以及教师的教态与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并将评议情况转达给幼儿园,以便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幼儿园春季班委会工作计划范文三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家长工作是提高办园水平和促进幼儿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树立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的观念,遵循“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我们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一、注重入园和离园两大环节
家长送孩子早入园时总是匆匆地离去,但有时也有家长逗留在幼儿园门口。这给了我们一个讯号:有事要交代老师。碰到类似情况时,我们会主动迎上前询问,让家长感到老师的一种主动负责和关怀,也会拉进我们之间的距离。孩子进教室以后,我们可以亲亲孩子的脸,主动地向他问早,那么孩子一天的心情会因为我们的一声问候而快乐一天。然后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教师主动地招呼孩子做做值日生、参与自然角的管理、整理物品。在劳动的过程中,与幼儿交谈,启发孩子之间交往,使幼儿的精神始终处于愉快之中,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劳动的快乐。总之,教师的精神风貌、言谈举止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和一天的精神,反射出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和对孩子的爱。
如果说入园、晨间活动的是幼儿在园一天活动的良好开端,那么离园是幼儿在园内一天活动的延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园前,我们为幼儿整理好服饰;送孩子到指定的接送点,我们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家长,主动、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向家长反馈孩子一天的学习、游戏情况,和家长探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主动和家长孩子再见。另外组织好晚离园幼儿的活动,使幼儿在高高兴兴的度过一天,在离园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树立安全意识。
二、家长工作目标
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增进家园之间的了解和配合,在相互合作,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与家长建立适当的、有效的合作配合与指导工作的关系,深入开展家长工作,使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园合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本学期重点围绕家园工作的深入合作而展开。
1、继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选择适当的教养方式。
2、指导家长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和谐的家庭氛围。
3、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交流,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了解。
三、完成目标措施
完成目标1的措施:
1、多渠道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纠正改变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培养的思想。
2、通过随访、电话访问等方式了解家长们现有的教育方式,指导家长学习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并善于在各种情境中妥善处理问题,提高家长了解子女合理孩子的能力。
3、指导家长理智的爱孩子,善于分析孩子过失的原因,坚持说理教育。
4、能运用说服教育,因势利导,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教育孩子。
完成目标2的措施:
1、家庭环境美观整洁,留有供子女活动的空间,为孩子添置玩具,图书等物品,并让孩子有自己整理的机会。
2、家庭关系融洽,生活作息时间有规律,能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游戏,郊游。
3、家长以身作则,按社会规范塑造孩子,言行起表率作用。
4、和孩子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摒弃不良习惯
完成目标3的措施:
1、每周一期家园之窗,每月做好幼儿家长随访,不定期地与个别家长交流与沟通,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儿保教知识,
2、通过家长讲座,增进家长对学前教育的了解,知道幼儿教育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教育。
篇5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成员由班主任提名推荐,每班产生家长代表一名,经本人同意后由学校颁发聘书。由各班产生的家长代表组成年级家长委员会,每个年级的家长委员会中产生二名代表组成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主要职责为:与学校共同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学校各种重要教育、教学活动,对学校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负责联系家长,采用多种形式,运用社会力量,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密切配合学校、班主任协助家长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家教水平;定期不定期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理念,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地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分层次召开家长会
召开家长会是学校、教师与家长联系的主要途径。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主题和教育目的召开不同层次的家长会,主要以年级家长会和班级家长会为主,以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作辅助。要充分发挥家长会的有效性,必须把握召开家长会的时机和学生家长的层次。例如,根据毕业班学生的特点,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后1-2周召开九年级学生家长会,上学期会议主题以总结上学年学校教学成绩,介绍学校教师情况,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管理措施以及学生顺利毕业需要家长给予的配合等为主;下学期以如何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如何帮助孩子完成体育训练和中考冲刺等问题给家长一些合理化建议。根据新入学学生的特点,在新学年开学第一个月召开七年级学生家长会,首先让家长认识学校,掌握初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联系与不同。根据初二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在八年级上学期召开家长会,就如何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克服逆反心理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大规模的家长会针对性不强,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召开不同形式的家长座谈会,这样与家长沟通交流就更具有针对性。例如,可进行优秀生家长座谈会,边缘生家长座谈会等,把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接近的学生家长集中在一起交流。
三、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提高学校的认可度
在过分强调升学的今天,学校要办出特色,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必须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还需让家长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光靠突出升学来强化社会效益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始终把“教做人”放在首位来抓,针对农村孩子兴趣狭窄的特点,学校通过各种文娱活动,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近几年来,我校珍惜任何一次让家长走进学校,认识学校,宣传学校的机会。学校召开教代会邀请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规划、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的制定;教师节座谈会请村社干部、家长代表一同座谈,表彰优秀个人;每年一度的冬季运动会请部分家长共同参与;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艺术文化活动周请家长代表致辞表彰优秀生。家长代表广泛参与学校活动,增加了对学校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家长间的口耳相传,学校的认可度、知名度得到提高。
四、让家长走进班级,走进课堂
学校每学期把期中考后一周定为家长接待周(教学开放周)。教务处和政教处共同组织家长走进班级,对班级教师的教学作评价,全程跟踪学生学习,掌握孩子的学习状态,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各班有针对性地召开小范围的座谈会,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分别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制定措施办法。
五、把家访落到实处,真正构建家校连心桥
很长一段时间,与家长的交流慢慢变成“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空间信息传播,教师与家长的信息联系虽然增多,心灵却疏远了。近两年来,学校把家访订成死任务,家访作为班主任和教师考核的依据,成为控辍保学的最有效措施。农村孩子厌学情绪较浓,家长无以应对最终心灰意冷,往往会选择放弃,流失率居高不下。学校2007年响亮喊出“留住一人是功劳,送走一人是成绩”的口号,要求班主任带领任课教师深入家庭,深入村社田间疏导学生厌学情绪,帮助家长想办法,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帮助孩子重回学校。
六、经常给家长一些建议
(一)建议家长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积极地引导孩子。其次,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切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第三,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第四,尽量多与孩子共处。第五,让孩子多接触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良风气做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还有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这种溺爱,被比作是“送给儿童最可怕的礼物”。
(二)建议家长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帮助孩子形成切合实际的人生理想。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情感,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使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
(三)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学校加强文明建设,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和家长的“文明”,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为孩子创建“智力背景”。首先,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再次,帮助孩子买一些参考书籍,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七、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篇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基础教育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课外辅导的兴起尤为突出,并且已逐渐发展成为校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外辅导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学校教育的所有学科,这其中,既有强调特长培养的艺术类课程,如音乐、美术等,也有为了强化课堂教育的文化类课程,如语文、数学等。课外辅导这一现象的兴起与我们的学校教育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相对于当前学校的教育模式,课外辅导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多方面的需要,课外辅导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在当前课外教育体系的发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如课外辅导带给学生们的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家长如何为孩子选择适合的课外辅导机构,课外辅导机构自身怎样才能保证健康的发展等,这不但是政府部门、学校,也是家长、学生所共同关心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课外辅导概述
对课外辅导的研究最早始于史蒂文森和贝克,他们提出了“影子教育”的概念,随后,贝嘉对课外补习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影子教育”的概念做出了进一步阐释。国内学者顾明远、叶澜、沈适菡等,也从课外辅导的概念、内容、任务、形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顾明远在其主编的《实用教育学》中指出“课外辅导,是优化教学全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也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打好学习基础,而且也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叶澜认为“课外辅导是对课的补充和延伸。……课外辅导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的学生补习;指导学习方法;对尖子学生作提高性指导;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的帮助;开展课外辅助教学活动,如参观、看教学影片或录像;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等。”沈适菡认为“课外辅导是照顾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之一。”
课外辅导是一个统称,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是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措施。较为常见课外辅导形式有各种类型和级别的补习班、家教。课外辅导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课程辅导;一类是兴趣才艺辅导,文化课程辅导班的学习内容与学校的学习内容性质是相同,是对学校学习内容的延伸、巩固和补充;兴趣才艺辅导班的学习内容与学校的学习内容有较大差异,兴趣才艺辅导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着重培养孩子的某种特殊才艺和兴趣。
三、课外辅导的利
(一)课外辅导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小学阶段是孩子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适时、适当地参加一些课外辅导,有助于父母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在优势,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的发掘孩子的潜能,因为有了兴趣,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小学阶段除了向学生传授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和造就孩子的良好个性品质,参加课外辅导对孩子自信心、意志力、团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抗挫折能力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益处。
(二)课外辅导有利于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重,教学班额大等原因,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而课外辅导恰恰能弥补这些缺点。首先,课外辅导的内容非常丰富,不受课程标准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辅导班;其次,课外辅导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针对性较强,教师可以就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并且可以在辅导的过程中随时调整,因此,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课外辅导都更利于因材施教。
(三)课外辅导能够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参加课外辅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进一步推进,减负不再是一个口号,孩子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而许多家长工作较忙,没有时间陪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看电视或上网的习惯,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若利用这些课外时间,让孩子参加一两个适合的课外辅导班,不但能避免孩子养成看电视或上网的习惯,在辅导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兴趣爱好还能够得到培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课外辅导的大量兴起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其丰富的内容及灵活多变的形式确实体现出了人性化、人文化的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需求。相对于校内教育,课外辅导正在不断地探索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路线,这也是其受到认可的一个原因。
四、课外辅导的弊
(一)家长给孩子选择辅导班时缺乏理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使得家长在选择辅导班时存在盲从心理,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兴趣和需要。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有兴趣和需要才会有持续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才会好,实际上,家长却总是忽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过分依赖课外辅导。许多家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学钢琴、学舞蹈,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成为钢琴家、舞蹈家;还有许多家长在替孩子报课外辅导班的时候,是看别的家长怎么报自己就怎么报,不管孩子是否需要,给孩子报全科的课外辅导班,不但浪费了时间金钱,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家长这种非理性的做法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并可使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二)课外辅导对孩子的成长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但是由于现存的考试制度的制约,我们的素质教育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应试”。现在,许多课外辅导的存在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相当一部分课外辅导就是针对学生的考试而定,大搞题海战术,学生整天埋头于题海之中,其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挥,个性也受到压抑,虽然短期看来,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综合素质却并未得到发展,这不仅有悖于儿童的天性,而且也与时代的要求不相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课外辅导的内容都是对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的提前学习或巩固,等学生学到这一部分内容时,觉得自己已经学过,自认为都会了,不用再学了,就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兴趣,甚至还会打扰别的学生,这样就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反而不利于课堂学习。
(三)课外辅导缺乏有效监管
当前,社会上各种级别和形式的辅导机构大量涌现,但却缺乏有效的监管,其中相当一部分不够规范, 经营人创办课外辅导机构的动机只是为了营利,而忽视了课外辅导的教育性,因此带来诸多问题,如教学设备简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安排随意、混乱等,这些辅导机构广告吹得“天花乱坠”,但实际“名不符实”,孩子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无论是家长对辅导班的非理性选择,还是辅导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都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我们应该通过正确合理的引导,使老师,家长,学生对课外辅导有正确的认识,同时课外辅导行业自身也要不断优化,使之成为实施素质化教育的必要辅助,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健康;教学目的
一、前言
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在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多数家长都存在望子成龙的心态,攀比心理严重,觉得在幼儿园开始就应该开始学习很多的知识,如认字、算数等,目的是为了不让上小学的时候落下。而很多的幼儿园也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了这块,幼儿园学习中很多都已经是一年级的知识。同时,很多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这些问题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严重体现。这样的环境和要求下,让孩子的童年不再那么无拘无束,缺乏了自由发挥,对身心的心理教育上也显得欠缺。因此,有效的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非常关键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教育老师连同家长必须共同努力来让孩子的童年获得更多的乐趣,培养孩子的各种应用技能,而不是纯粹地学习知识。因此,本文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并探讨纠正这种现象的优化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在次基础上重点的探讨了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优化措施。最后得出,在以后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老师以及幼儿家长要共同努力,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思维,摒弃那种一味地让孩子学知识的思想,培养孩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孩子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
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可以从目前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三方面进行。首先,教学内容上,很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在幼儿教学中进行,让孩子增加负担。其次,教学模式上,游戏环节过少,开设课程传授小学知识占一部分,这就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另外,教学管理上,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的活动较少,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知识的教学,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优化措施
基于以上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作者通过多年的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优化措施:有效的加强和培养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家长的理念,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做法引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升政府对于幼儿教育的监督水平。
1.有效地加强和培养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直接面对的对象,其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方向。如果幼儿教师水平不高,同时对于孩子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看重,那么就会出现老师带有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中,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幼儿教师能够科学的进行安排教育活动,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理论知识,如认识多少字,能计算多少加减法,等等。而是多给孩子传授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同时培训教师从科学角度来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主动在教学中多进行游戏互动,让游戏和教学相辅相成,让课程真正适合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教师成为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幼儿教育机构要多给幼儿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接触到外面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师资队伍水平提升了,幼儿教育水平才能大幅度提升,才能有效的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问题。
2.改善家长的理念,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国的大多数家长大都是望子成龙,渴望孩子越早掌握理论知识越好,其实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比如,很多中国家庭中,四五岁的孩子已经认识很多的汉字,能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背诵很多的古诗,等等。而家长也为孩子有了这方面的能力而感到自豪,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四五岁的孩子连自己吃饭都完成不了,还是父母去喂,也不懂得去做一些基本的家务,脑子中根本没这个意思。更大的问题是父母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总觉得这些我们可以提孩子做,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这恰恰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理念。要想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必须改善家长这种错误的理念,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培养孩子的个性和自身兴趣,在幼儿教育中远远的重于这些知识的传授。所以,改善家长的理念,才能让孩子更加快乐的成长,幼儿教育才能更加让孩子健康成长。
3.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做法
国外的幼儿教育是完全不同于国内的幼儿教育的,他们的孩子可能语文知识,数学知识远远落后于我们的孩子,但他们对于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兴趣的培养方面却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应该将国外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有效的引入。首先,在幼儿教育中要让孩子“玩好”,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幼儿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其次,在幼儿教育中多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培养孩子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另外,多练习孩子的动手能力,多在幼儿教育中让孩子参加手工和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
4.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在幼儿教育中必须遵循孩子自身的特殊性,按照孩子身心发展进行针对性教育,让孩子的幼儿教育健康和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再做好孩子进入小学前的衔接工作,比如多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喜欢,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生存技巧等等。
5.提升政府对于幼儿教育的监督水平
在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工作中,政府部门必须做好监督工作,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有效的细则来加强管理和控制,比如对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等等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杜绝各种以成绩来论成败的教学方式,保证孩子的休息时间和游戏时间,同时坚决杜绝强制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等等。
四、总结
总之,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意义重大,对于帮助孩子健康发展,培养孩子的爱好,提升孩子的正确思考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老师以及幼儿家长要共同努力,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思维,摈弃那种一味的让孩子学知识的思想,培养孩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孩子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田红艳.幼儿保育的理论地位难以落实的原因和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2]苏小美.幼儿园引入新闻教育的实践研究[J].中国报业,2016,(14).
[3]周燕.幼儿园一日活动之反思与改进[J].教育导刊,2016,(06).
[4]刘萍.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究[J].科教导刊,2016,(06).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家庭 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重要,家庭教育做的不好将会影响到孩子学校教育,那么每位家长都是如何来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呢?我作为教师与家长的双重身份,对此有着深深地体会。下面就浅谈自己对孩子教育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一、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的家长总是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所以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凡是家庭教育抓的好、科学,孩子成长和发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的不好,父母只顾自己的安逸,或者忙于其他事务,顾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教育的季节,结果孩子的进步就慢,学习就差,甚至变坏了。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教育,三者相互关联并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认识并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必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形象性,因此,家长对子女教育不要成人化,要形式多样,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科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发明家的故事、寓言童话等,通过电视等形式激励孩子热爱学习。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生活有规律,这类孩子的家长都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特别有规律。一般放学后完成家庭作业,饭后可以看一会儿电视,家长要为孩子挑选一些有益的节目,象儿童节目、科普、新闻、开心词典等节目。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些孩子在家中大多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而且阅读面广,这样既补充加深了课内学习,丰富了知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家长要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现在的小孩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人都是宠得爱不释手,同时都体会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自立,遇到一点小小的事情都有畏难情绪。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独立性是立身之本,对独立性的培养要从小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的细微之处做起,涉及到孩子独立性方面很多父母认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难的事情就是帮助孩子,其实,这等于告诉孩子他自己不行,反而有害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孩子需要的是鼓励和挑战,要给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指导他去想办法寻找答案而不是告诉他答案。记得有一次,我检查家庭作业的时候,发现一位学生用了一种新的方法解答了题目,我就问他,你能给老师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吗?他低下头想了半天,轻轻地说是爸爸告诉他答案的,过程他并不是很清楚。后来我让他自己想想,为什么这样解题?他终于想出来了,并且有很强的一种喜悦感。这时我不失时机的开导他,以后遇到难题要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养成自己独立的好习惯。事后,我还及时和家长做了沟通,家长也认为他一开始的做法没有考虑到那么多,接受并赞成我的建议,适时地进行相应的家庭教育。
四、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孩子,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看到优点,就及时表扬;看到缺点就及时批评,不能一味表扬,也不能一味批评,应该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和批评都要恰如其分。表扬时,不要说得完美无缺,批评时,不能简单粗暴,说得一无是处。另外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意见不统一。比如,孩子有了缺点,爸爸批评,妈妈袒护,而且常常为此争吵,这种情况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这样孩子就是非难辨了。同时也不利于孩子及时改正错误。
五、学会智慧的爱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家长爱孩子是天经地义,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但有的家长的爱却不被孩子接受和认可。一个亲切的拥抱,一个浅浅的微笑,一次耐心的开导,一件小小的礼物,这些都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但是,我们作为家长必须明白:爱的缺失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家长对子女的爱必须有理智,有分寸。只有这样,爱才能转变成为对子女伟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发挥特有的教育功效。所以,家长在爱子女的同时要讲究智慧。
六、 必须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还应信赖老师,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出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因此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学校要求家长每天签字时很有道理的,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到学校的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篇9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结合;问题;措施
一、前言
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离开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而同样离开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就难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有将二者密切配合,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身心和学业的全面发展。不过,有时候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也会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使得二者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本文力求从这些问题中寻求一些积极的解决措施。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必然性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指的是一个家庭内孩子的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的过程,家庭教育包括监护人的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比其他教育有着更好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同样是学校教育所缺乏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以教育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和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的专业性更强,教师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等等。另外,家长希望望子成龙,而教师则希望孩子能够成绩优秀,品质高尚,未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可以说,二者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虽然二者在内容、形式、方式等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并不影响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沟通和交流。因此,家长应该同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项教育任务,使孩子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问题
1.教育分工不明确,增加孩子负担。在我国长期存在这样一种想法,只有上重点小学,才能上重点中学,而只有上重点中学,才能够上重点大学,相应地,企业单位在录取人才时,也是择优录取重点院校的学生。正是这种层层递级的模式造成了许多家长焦急的心态,他们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让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便参加各种辅导班。“输在起跑线”的观点是建立在否定人的差异性的基础上的,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本来就是夜来香,你不要指望它能开出玫瑰的艳丽,但是它可以在每一个傍晚,发出它的芬芳。各种辅导班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而且导致了学生重复学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继而丢失了原本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不吃正餐吃补品,正餐补品都不爱”的现象。
2.家庭教育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教育方式。由于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数为孩子父母,由于他们在教育程度和水平方面的差异,使得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当前,由于家庭教育质量不高而导致的教育问题并不少见。比如,有的家长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一味地让孩子做题。有的家长把学校当育儿园,把老师当保姆,孩子交给学校了,一切都与自己没有关系了,忽视家庭教育。笔者曾经有一个实例:学生逃课,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说,孩子没来上学。家长说,是吗?我也不知道呀,我找个人帮你看看……“帮你看看”!孩子是谁的呢?还有的家长对小孩姑息迁就,没有规矩方圆,是非观念方面的教育,一味说,小孩还小,不要紧,长大就懂事了。殊不知,长此以往,助长小孩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3.家长榜样示范不好,加大学校教育难度。通常情况下,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往往只有6-8个小时,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和自己的父母在一块,可以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比老师都大,而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造成影响。笔者对当前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说一套做一套,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而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情况下带来的家庭教育成果显然是效果有限的。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使用暴力,也造成了孩子从小就使用暴力的问题,甚至在校园中欺负其他同学。笔者就曾经遇到过某学生在学校中欺负其他同学,其他同学进行了报复,而这位孩子家长又反过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欺负其他学生。这种行为显然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再对这种问题进行纠正就显得难度很高。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措施
1.明确家校教育分工,促进二者优势互补。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要将二者之间的责任和任务进行分工明确,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在对二者的责任和任务进行明确之后,就能够有效避免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重复劳动以及替代性劳动的出现,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消耗。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二者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并在教育过程中将其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构建家校良性互动,及时掌握教育状态。只有构建了家庭和学校的良性互动,才能够及时掌握孩子们的教育、成长状态,并进行积极的干扰。具体来说,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家访,这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一种途径,通过教师和家长的面对面沟通,能够使二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的家访也是对家长的再教育,传授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同时,为了让家长能够良好地配合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学校可以多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感受学校的教育氛围,增加二者的理解和互动,以不断提升教育成果。
3.家长应该严格自律,尽量做好榜样示范。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最初的行为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严格自律,做好榜样示范工作。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要做得到的事情,首先要自己能够做到,这样的话,孩子才能心服口服。另外,家长们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的要兑现,不要经常“说话不算数”,一旦次数一多,孩子就会对家长的话不当一回事,更不用谈对孩子进行教育。因此,如果家长自己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没有兑现若言,一定要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
五、结语
总之,只有有效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未来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在正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获得更大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贵存.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怎样有机结合[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4.
[2]张文倩,金博兰. 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J]. 知识经济,2015,09:66-67.
[3]朱岳锋. 试析教育对民族社会分层的影响――基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视角[J]. 长江丛刊,2015,25:84-85.
[4]周永军. 家校联合 共同教育――农村中学寄宿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策略[J]. 中学课程资源,2015,01:21-22.
篇10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 ;存在问题 ;措施
所谓“单亲家庭”又叫“不完全家庭”或“残破型家庭”。是指丧偶、离异、父母不双全的家庭,亦指子女与父母或租父母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家庭。【4】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思想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责任意识、社会意识的淡化,加之封建意识残余作怪,就会出现诸多社会问题其中离婚是诸多社会问题的其中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曾出现过三次离婚,其中20世纪50年代的离婚中,全国出现了110多万对离婚者;“”中出现了第二次离婚,离婚人数达到180多万对;第三次离婚是在90年代初。从这以后离婚率一直处于攀升的势头。
一、单亲家庭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
单亲家庭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大致可分为几类:父母双方相互推卸,结果谁也不管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连孩子上不上学都不加理睬,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歧途;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一些离异方为下岗职工者、或失地农民,多属这一类;有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法管教子女。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有的家长管教不得当,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基于上述几类不同的情况,单亲子女的心理特点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自立自强型。这种类型的单亲子女,其家庭结构变化多是因为突发伤病造成单亲的。这种类型的孩子,其家庭结构变化多是由父母离异造成的。所以,他们对别人的防范意识特别强,同时还伴随着对老师和同学怀有一种莫名的抵触情绪。
三、应采取的措施
单亲家庭中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照顾爱护都往往顾此失彼。这些孩子普遍认为,他们失去家庭温暖。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讲究方式和方法,要将爱和管教适当结合,让他们感到温暖,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应积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一)学校方面
学校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那么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对于那些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教育措施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1、学校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对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应建立家长联系卡,这样才可以实现共同管理目标。让孩子更好的学习。
2、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别人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学校要积极创造活动的环境,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同时,在活动和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的友谊,用友情来弥补亲情。【2】
3、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学生在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时常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间。学校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让他们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理想,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积极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2】
4、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心理的疏导迁移和沟通,使学生在适当时机极限催化最佳时机心态异化日常教学潜移默化最佳选择的自我内化方法,使学生生理心理都得到健康成长。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面临的第一个课堂。社会的、时代的要求往往通过家庭环境,主要是家庭成员的言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气氛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耳孺自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家,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环境,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是孩子赖以生活、进行社会化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家庭气氛又是衡量家庭环境的主要标志。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单亲家庭子女的父母要重视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如果必须外出务工,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责任心强、有保护能力和精力的临时监护人管理孩子,并应履行相应的委托手续。
2、重视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使其用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父母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家教能力和水平。【1】
3、良好的沟通是家庭教育的保证。学校和教师经常与其家长联系沟通,将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抓住教育时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三)社会方面
过渡语……
1、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单亲家庭子女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责任意识普遍淡薄,要切实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必须强化单亲家庭子女法定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单亲家庭孩子"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问题,了解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和方法,明确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
2、多看、多听、多做,动员全社会,让大家都认识到这一代学生的教育问题,净化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
3 、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鼓励其融入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孩子与成人的关系”和“孩子与孩子的关系”两个方面。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鼓励他(她)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要逃避社会,主动与人交往,虚心向人家学习,培养自己开朗、乐观的性格。“以孩子教育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培养孩子社会性的有效措施。让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互相交往中得到发展,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四)加强学生层面的教育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研究、探索知识的过程,而非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一味地灌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课堂教学就是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抓住每个学生学习的渴望激发他们学习得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单亲学生更应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力量,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欢乐、幽默、风趣的小天地,让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传授基本的自理技能。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失去父爱和母爱的孩子,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挫折,为此,教师应特别传授他们一些自理技能,以使他们自立时能少走弯路,从而尽快学会照顾自己和料理家务。如做饭、购物、烧家常菜、换灯泡等稍复杂的日常事物。
4、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家庭成员的残缺,会使孩子在与同学交往中感到“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伤害。对此,教师应该一边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现实,一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以德为先,开展教学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践力。要求学校必须正确看待当前小学德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科学地对存在问题做出合理地分析,对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德育进行改革。学生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人,德育所影响的人也将在社会中生活。教育者在德育思想观念上要始终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树立发展性德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道德体验。在德育过程中留意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切身体验,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成功感、幸福感,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人生点拨,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完整人格的独特发展。唯有如此,小学的德育才能收到实效,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适应社会的人,才是真正道德的人,才是闪烁着主体之光的现实的人。
总之,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社会、学校和家长应当联手,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对摄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的本质属性,关心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子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和体现。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要关心爱护好单亲家庭的子女,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很强的教育能力。只要我们对单亲孩子付出更多科学理智的爱心,这些孩子就一定能够顺利成材,成为有理想、有报复、意志坚强、充满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的一代!
【参考文献】:
[1] 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5:146-158
[2]叶蓉.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J].学期教育研究 ,200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