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形势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安全形势

篇1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模式;探究

中国煤矿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煤矿安全管理涉及到管理学科、心理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怎样有效地确保煤矿安全是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调查大量资料发现,大多专家认为煤矿安全应当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而非单独某一环节控制能够实现的。本文基于人的行为科学,在煤矿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ABC分析法,强化管理者对于人的行为安全的重视,对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为安全管理模式概述

(一)行为科学

应用自然科学进行观察,研究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的学科叫做行为科学,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影响人类行为的原因及变化规律,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行为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调整人的行为,从而调动积极性,实现某种目标。行为科学中对于人行为的社会性与复杂性给予肯定,并提出以“人”作为中心研究问题,如常见的个体行为研究、动机和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和组织行为研究等,思考和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生活问题与环境问题

(二)行为安全管理模式

通过长时间探索,中国发现了众多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问题。有学者分析煤矿安全行为中出现的“百猴效应”[2],也有学者应用蚁群聚类算法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引发的安全事故进行探究。但是总体来说有关行为安全管理的研究还不成熟,众多煤矿企业在应用行为安全管理理论时仍存在重事故、轻隐患或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导致行为安全管理模式效果不佳。通过探索发现,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应用行为安全理论关键在于克服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促进安全习惯与安全意识的形成,通过分析影响人行为的刺激因素,制定实用性的安全管理机制,形成一套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管理人的行为,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全体员工的行为更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将行为安全管理贯穿于煤矿生产活动中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必要手段[2]。

二、煤矿企业员工的行为安全管理

(一)安全关键行为的定义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关键行为是指所有不安全、危险的、可能造成煤矿事故发生的诱因。不安全行为是指已经造成事故或具有很大风险的人的行为,包括发生事故概率较大的行为或事故发生后不利于减少损失的行为。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与学者应当进一步了解煤矿生产实际状况,观察分析关键行为,探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什么是安全行为、什么是不安全行为”。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总结科学的管理经验,指导煤矿生产,促进安全水平上升。

(二)行为安全管理队伍

根据以往经验,煤矿企业中应当由煤矿企业领导、安全主管工作人员、煤矿一线生产班组长及岗位职工代表等组成成立一支行为安全管理(BBC)队伍,煤矿企业领导能够促进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与政策推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专业技能与丰富的经验指导工作、一线班组长以自身对煤矿的真实了解促进提高安全措施的实效性,综合各个方面改善煤矿安全管理。

(三)观察和总结人的行为

对煤矿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观察是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础,能够为安全管理提供最原始的资料。人的安全行为观察不应该停留在煤矿生产的某一环节中,而是贯穿于整个活动,根据观察结果指出生产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鼓励员工开展安全行为。观察和记录资料的过程中,应当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有针对性地观察与分析关键行为和不安全行为,简化工作,提高分析效率。

(四)ABC行为分析

所谓ABC行为分析指的是ActivatorBehaiorCons-equence,A表示前因,是一种行为的促进性因子,在行为出现之前激励人完成它。由于总是在行为之前的特点,可以应用其对行为进行引导;B表示行为,是一种可见的、可测量的活动,也就是执行任务的各种举动;C代表结果,是行为发生之后对环境造成改变的结果。在煤矿企业中,行为安全管理的刺激因子主要是企业安全教育手册、岗位操作说明、安全警示等;结果则是奖惩制度,也能够作为下一行为的激励因子,对于煤矿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强化效果。单一依靠结果对人员进行惩罚或奖励难以达到安全生产的效果,应当辅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安全氛围等。在对煤矿各个生产环节进行ABC安全行为分析期间,可以描述其中的不安全行为与行为人员,评判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设计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模式管理对策

(一)强化煤矿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是加强煤矿包括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内的各级、各类人员行为规范与养成的根本途径。安全生产教育是以树立和不断强化煤矿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为主要目的,安全生产培训是以不断提升各级、各类人员自身安全生产行为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二者相辅相成。所以,煤矿企业应当实行多样化、贴近各级各类人员实际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特别是操作人员,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和保持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者不断接收新的知识理论,应用科学的安全培训方法让员工从思想高度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实践角度了解与掌握工作岗位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危险程度、防范措施和发生危险之后要怎样自救等,增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牢牢遵守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应用结对和帮促制度,实现对班组管理和现场作业的全方位监督,找出其中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二)做好煤矿企业生产现场管理

煤矿生产一线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者和负责人一定要定期监督生产一线,实时了解煤矿环境、岩石性质等,审查与修改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及时发现不足和缺陷,增加规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定期检修生产设备与仪器,重视关键环节。现场管理工作需要全体煤矿员工的配合,相互之间监督和观察,反馈个体行为、组织管理制度等,及时调整,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质量。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纠正、抑制现场作业人员的各类不安全行为。

(三)完善考核与奖惩机制

煤矿中的各个岗位应当做到权责分明、分层管理,生产活动必须规范与约束现场作业行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考核方法,加强对通风、运输、巷道等多个环节的安全管理。通过分解量化考核,将员工业务素质和安全行为与评定结果挂钩,通过科学的奖惩制度提升员工争优创先的热情,调动职工主动提高安全思想觉悟、强化安全行为的积极性,通过行为控制和创新性激励手段,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起到积极抑制不安全行为和主动引导安全行为养成的作用,避免相同的不安全行为反复发生。

篇2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不安全行为

0引言

煤炭是中国极其重要的应用能源,所以对煤炭进行合理开采及利用意义重大,但在煤炭生产环节发生的安全事故却对煤炭行业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上升的时代背景下,煤矿增加了相应的设备及技术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基本保障,但从整体上看,目前煤矿事故的发生频率依然较高,这主要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及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只有大力开展研究工作,才能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1煤矿人为因素分析及分类系统框架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具体表现为煤矿企业在日常安全文化建设及管理环节存在明显的不合理问题;而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则是由于操作流程不规范及应用方法不正确等引起的,这就使煤矿的日常生产工作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同时这也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目前对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及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及分析方法有很多种,这就需要根据煤矿实际情况进行方案选择,而人为因素分析及HFACS(人为因素分析系统)分类系统能将调查内容进行系统分类,并作出较为科学的分析。HFACS框架包括可对上下级及水平管理分析,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下级问题的发生。本文结合中国煤矿特点,对框架做出了相应调整,

2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分析

2.1管理文化缺少良性优势、资源管理工作并没有纳入重点落实范畴

在结合了煤矿实际情况后,通过对HFACS框架进行研究可发现,造成管理组织缺失的相关因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它们能直接将不良作用反射给不安全领导行为。其中所涵盖的不良管理文化如果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问题的转圜及纠正空间就比较大,一旦管理文化出现不良状况,在长期运作中没有被发现,并成为隐性问题,纠正问题的可能性就将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在对煤矿发生实例所形成的信息资料进行统计时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大部分管理文化缺失都是由管理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这就导致煤矿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会过分注重对生产不良行为进行惩罚,这就使得煤矿生产中忽视了安全问题,工作重心发生偏移。另外,管理环节存在缺陷会导致监督不严、运行不畅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如果这一缺陷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及优化,就会进一步加深问题的严重程度,运行风险也会随之增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性问题目前会体现在操作流程不规范、没有制定强而有效的应急方案、工作人员交接班不合理等。而资源管理的局限性很可能会导致监督作用难以发挥,直接体现在组织资源的分配缺少合理性、安全设备及资金不到位等[1]。2.2不安全领导行为分析不安全领导行为包括:监督范围过于狭隘,不能实现全面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运行方案与现实情况存在差距、纠正问题不能在有效时间内被发现、监督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违规问题频发。通过对框架进行研究可发现,将运行方案存在漏洞这一问题因素排除在外,另外几种状况会直接对不安全行为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监督不够带来的消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监督不充分能使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及规范性难以受到约束影响,这样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就会较为懒散,矿工的精神状态及工作热情更加难以调动,不仅对工作应付,更不能与其他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各部门及矿工之间的契合度较差。如果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到煤炭企业的各个环节,就不能为矿工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工作指导意见,安全培训工作也难以推进,长此以往,矿工就会脱离团队群体,并认为只要将自己负责的工作完成就可以,一旦遇到问题也不会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及研究,只是凭借个人经验独自解决问题,这样在多发性事故中就会处于弱势地位,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另外,监督违规问题也是导致部门与矿工之间存在交流障碍的关键因素。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在不安全领导行为中,不能及时发现、纠正问题对技术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概率将会逐渐上升,具体表现在:设备在长期高负荷运转下会导致部件磨损加剧、支护失效、电线接头不严等问题、故障设备及部件没有及时维护及更换、不能及时对矿工作业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及纠正等。通过上述阐述及分析可以发现,导致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管理文化不良及监督不充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第一时间发现煤矿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加强管理文化的优化建设,明确责任主体,使监督工作能更加全面、具体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为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支持,夯实建设基础[2]。

3不安全行为分析

3.1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

部门员工个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员工个人工作积极性、精神状态、生理特点、物理环境及技术环境等,都是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其中,如果矿工的精神状态不佳,将会直接作用于不安全行为中,同时这也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关键点。矿工在煤矿生产中的精神状态如果达到不良标准,就会造成认知差错的整体结果发生转变,并且这也是HFACS中对关联上下级效果最为明显的因素,同时不良精神状态也会导致违规发生的可能性增长到2倍以上。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矿工的生产环境较差,工作性质单一且重复,工作压力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作期间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因此,矿工长期在此种环境下从事高强度的生产劳动,安全意识及警惕性普遍不高,精神难免呈现出疲劳状态。此外,如果各个部门及矿工之间不能紧密配合,在交流协作中完成工作任务,也会相对增加违规事件的发生频率;而矿工生理状态不佳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也会导致施工技术水平下降。例如:在环境恶劣、噪声分贝大的环境下,都会对矿工的技术水平及精神状态产生消极影响,技术优势也就难以发挥;如果矿工在生病时坚持作业,也会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2主要不安全行为及表现

不安全行为包括:技能差错、决策差错、认知差错和违规。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整合力及分析可知,决策差错和违规是不安全行为的常态,二者发生的比例都超过了40%。其次是技能差错和认知差错。决策差错主要表现在经验不足,施工前没有进行安全确认和危险辨识等;违规主要表现在习惯性地违反操作规程;技能差错主要表现在矿工的技术素养低、技术差,漏掉了操作步骤和采用错误的施工办法等;而认知差错集中表现在对问题的理解与实际情况不一致[3]。由上可知,导致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是不佳的精神状态,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决策差错和违规。因此,应采取丰富矿井的生活、降低工作强度和减少工作时间、增加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等措施,减少和控制矿工不安全行为。

4结语

从当前形势来看,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及生产设备的整体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提高,但这仍难以改变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的现实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及存在不安全行为,因此对二者进行深入探究是刻不容缓的,这就需要构建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及不安全行为的HFACS框架,从框架为出发点,就可以对引起煤矿事故的原因进行合理性及针对性分析,并且掌握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为煤矿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同性.基于文化塑造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研究基于文化塑造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2.

[2]王晨旭.基于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员工不安全行为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2.

篇3

关键词:中小型非煤矿山;安全事故;安全措施

【分类号】F426.1;X936

1、中小型非煤矿山安全现状

2013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59起、死亡852人,同比分别下降10.6%和8.3%。其中,发生重大事故3起、死亡30人,同比分别增加2起、17人,上升200%和130.8%;发生特别重大事故1起、死亡62人,同比分别增加1起、62人。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但重特大事故呈上升趋势,形势依然严峻。

2、中小型非煤矿山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爆破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爆破施工是非煤矿山开采的重要环节。爆破作业中存在的安全因素有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爆破飞石、有害气体、爆破烟尘等,这些危险因素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比如:2014年5月某地下铅锌矿爆破后,通风不彻底,作业人员进入爆破区域因炮烟中毒而发生死亡。

2.2 施工机械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非煤矿山常用的施工机械有钻机、挖掘机、运输车,由于作业环境恶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比如2014年3月,某露天矿山运输车在过磅过程中发生侧翻,造成司机受伤,车辆损坏。

2.3 用电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矿山大多使用三相电,采场移动高压设备电缆、变电柜在使用和维修的过程中都存在安全问题,一旦操作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2.4 边坡稳定及给排水的安全问题

露天矿山的边坡滑石、塌落、塌陷对矿山生产、机械设备、人员安全危害极大,凹陷型台阶开采过程中排水问题也是巨大的安全隐患,排水措施和设备不合理,在雨季会造成采场被淹。地下矿山给排水设施不完善极易早成透顶事故,造成更大的危害。

2.5 未探明采空区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采空区是由人为挖掘或者天然地质运动在地表下面产生的“空洞”,采空区的存在使得矿山的安全生产面临很大的安全问题,人员与机械设备都可能掉入采空区内部受到伤害。比如:2012年某露天矿山挖掘机在作业面进行铲装作业,在挖掘机下方存在未探明采空区,导致挖掘机和司机被埋,造成了较大的安全事故。

3、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措施

非煤矿山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来不得一点的麻痹大意。因此,要完善施工作业规章制度和施工安全措施、注重人员培训,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为安全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3.1 爆破施工管理措施

矿山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办理爆炸物品购买、运输和爆破作业许可证;运输爆破器材的车辆必须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专用车辆,并办理相关手续,按审核规定装载运输。驾驶员、押运员必须按照指定的路线行驶,行驶途中因故停车应报当地公安部门;入库时,严格检验、登记造册,并进行入库签字。爆破器材的仓库应保持通风良好,有防潮、隔热、防火、防爆、防雷、防盗的措施和设施,并保持各项设施的完好,实行24h值守;储存爆破器材要做到物、帐、卡相符;制定、完善爆破安全相关制度,实行岗位责任追究制,把爆破安全目标管理以量化的形式层层细化,直到班组和个人,并签订爆破安全目标责任书;对发现的爆破事故隐患,要本着治理一处,教育一片,标本皆治为原则。

3.2 加强非煤矿山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

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大不安全因素,据不完全统计约有90%左右的安全事故来自员工自身的违章作业,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员工技能和安全意识,才能更好的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工作,而是通过安全知识、安全事故案例的学习,来验证员工自身安全水平是否真正得到提高,是否将所学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员工的技能培训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有必要建立适合该矿山员工实际的培训体系,将员工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其别注意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工作。

矿山员工必须接受安全培训教育,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矿山管理者、经营者必须认真开展安全培训教育,这是对矿山企业和员工负责的表现。通过对矿山员工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促使员工遵章守纪,不断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不断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纠正违章操作和危险蛮干的错误行为,这对员工自觉做到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爆破作业人员要经过公安部门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持证从事爆破作业。作业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爆破和警戒。同时杜绝使用非法购买的爆破器材及不合格爆破器材,杜绝私存爆破器材。在爆破后生产作业人员要对现场认真检查、确认,对危石采取处理措施后方可进入。对有矿岩滚落的区域禁止人员逗留、休息或设立警戒线。对边坡危石要及时处理按照设计要求留好安全平台。

矿山司机和电工要通过相关部门技术考核、安全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及施工。

3.3 积极推广风险预控体系建设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风险预控体系在国内大型煤矿企业推行使用,经过试验,充分证明了其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中小型非煤矿山企业要通过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人人参与,安全隐患人人了解,不消除安全隐患绝不生产的良好局面。

3.4 积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非煤矿山企业要针对施工作业的安全特点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成立应急救援小组,编制操作性强的应急救援实施方案,配备必要的救援设施,加强员工应急知识的学习和应急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发生事故后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防止事故扩大和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损害。

4、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小型非煤矿山施工作业安全问题的分析,找出安全生产潜在隐患,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中小型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能力,为国内中小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田中彪. 矿山爆破技术安全措施的预防[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3).

[2]陆修俭.露天矿边坡滑坡影响因素及防治[J].现代矿业。2011(06)

篇4

当前,由于我国煤炭开采条件复杂,煤矿信息化水平较低,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尚不成熟等众多因素,致使我国成为世界煤矿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国家之一[1]。及时准确地识别煤矿安全风险因子,剖析煤矿安全风险因子的作用机理,提升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实现煤矿本质化安全生产与运行,已成煤炭工业急需解决的问题[2]。研究表明,高效地煤矿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有利于减轻煤矿安全事故损失,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效率[3-5]。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煤矿安全风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6-8],以煤矿本质化安全生产为目标,根据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对我国煤矿安全风险因子进行有效地识别,从而构建构建煤矿安全风险因素结构模型,并针对模型进行有效性和实用性检验,探析各风险因素对煤矿安全事故的作用路径及影响程度,从阻隔煤矿安全风险演化路径的视角为防控煤矿安全风险提供新思路。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指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对煤矿可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以及防控,从而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和减轻安全事故损失。刘海滨[9](2014)运用ART-2人工神经网络法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技术5个维度构建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仿真效果达77.78%。庞柒[10](2014)借助主-客体理论从组织、人才、制度和资金4个因素构建煤矿企业长效安全评价体系。高建明、魏利军[11](2007)通过分析日本安全生产管理从伤害预知预警(KTY)角度为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提出新建议。李斌、王志军[12](2013)从从业人员、机械设备、工作环境、组织管理、安全信息和企业文化6个维度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SVM模型,提升煤矿安全管理非线性模型的预测能力。钱敏、穆丹丹[13](2008)运用多级综合评价模型,从环境、设备、人员和信息4角度构建煤矿安全评价模型。刘国安、杨怀玉[14](2015)基于安全监管的角度提出防范煤矿零星事故的风险管控策略。

1研究样本与研究变量

1.1研究样本

基于保障潜变量特征被测量项正确反映的前提下,依据调查便利性和经济性原则,本文针对徐州矿务集团(3个,120份)、潞安矿业集团(2个,50份)和淮南矿业集团(4个,150份)的9个煤矿进行样本采集。问卷主要从21个维度对煤矿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从63个测量项对煤矿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测量,测量表采用Likert5级测量法。在相关人员的支持下,共发放问卷共270份,回收问卷243份。通过初步整理与分析,剔除回收问卷中16份信息不完整问卷,最终获取有效问卷227份,有效问卷率84.07%。

1.2研究变量识别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实现煤矿本质化安全的关键,安全风险的高低决定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以及损失幅度。管理是否科学、设备是否先进、环境是否安全、信息是否畅通等因素将对煤矿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依据上述调研数据,本文运用SPSS17.0的“Analyze(DataReduction(Factor”功能,对调研的各变量展开信度与效度的检验分析,信度分析用CITC值和Cronbach’sAlpha值检验,效度分析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信度检测见表1。表1显示,总体Cronbach’s值0.913,除作业环境友好性一项Cronbach’s值小于0.7之外,其余各项Cronbach’s均大于0.7,CITC均大于0.5,因此其余各项因子有效。作业环境友好性因子未通过检验,剔除该因子,最终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风险因子为22项。通过计算,KMO=0.841>0.5(参考标准),因此数据较适合因子分析。同时Barlett球形度检验的F值为0.000,表明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风险影响因素的指标数据呈正态分布,符合SEM对数据分析要求[15]。因此,该问卷信度、效度均达标。

1.3研究变量设计

层次聚类分析(ClassifiedAnalysis)又称树聚类分析,通过反复对复层次式构架的数据进行聚合与分裂,从而构造一个层次聚类问题解,通常运用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两种分裂式层次聚类[16]。层次聚类凭借控制聚类粒度灵活性和表达簇间层次关系清晰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经济学、行为性等领域,有效寻找各类数据集的“自然属性”[17]。当前,层次聚类分析法主要有粗聚类算法(RCOSD)、Hungarian聚类算法、快速聚类算法三种方式[18]。本文选用SPSS17.0的“Analyze(Classify(Hierarchi-calCluster”功能对上述甄别的22项风险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寻找风险因子的“自然属性”,确定风险因素层次,聚类结果见表2。表2显示,通过因素聚类分析,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风险因素最终分为5层次较合理,其分别是管理风险、设备风险、信息风险、环境风险、人因风险。

2研究假设

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通常是由各风险有效迭加导致的,结合《中国煤炭事故暨专家点评集》,表明煤矿安全事故约92%是人因所致[19],人因风险是煤矿安全事故主要诱因,管理风险、设备风险、信息风险及环境风险都是围绕行或通过人因风险作用。因此,令人因风险层的6个风险因子为内源潜变量,其余4个风险层的16个风险因子为外源潜变量,由此提出假设如下。

2.1外源潜变量对内源潜变量影响假设

Ha1:工作技能与经验影响因素有:制度与规程建设、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人员素质、安全重视与投入、设备机械化与先进度、设备检修与维护、信息预测水平、作业场所安全性;Ha2:员工风险处理水平影响因素有:制度与规程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应急体系与救援能力、设备机械化与先进度、设备故障率、设备检查与维护、信息采集质量、信息处理效果、信息预测水平;Ha3:安全态度与责任影响因素有:制度与规程建设、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人员素质、安全监督与检查、安全重视与投入、应急体系与救援能力、设备机械化与先进度、设备故障率、设备检查与维护;Ha4: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有:制度与规程建设、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人员素质、安全监督与检查、安全重视与投入、设备机械化与先进度、设备故障率、设备检查与维护、信息采集质量、信息处理效果、信息预测水平、粉尘浓度、瓦斯水平、通风条件;Ha5:安全心理影响因素有: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人员素质、安全监督与检查、安全重视与投入、应急体系与救援能力、设备故障率、信息采集质量、信息处理效果、信息预测水平、作业场所安全性、粉尘浓度、瓦斯水平、通风条件;Ha6:安全生理影响因素有:制度与规程建设、管理人员素质、安全重视与投入、应急体系与救援能力、设备机械化与先进度、粉尘浓度、瓦斯水平、通风条件。

2.2内源潜变量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假设

Hb1:工作技能与经验受员工风险处理能力、安全态度与责任和不安全行为影响;Hb2:员工风险处理能力受工作技能与经验、安全态度与责任、不安全行为影响;Hb3:安全态度与责任受工作技能与经验、风险处理能力和不安全行为影响;Hb4:不安全行为受工作技能与经验、安全态度与责任、安全心理和安全生理影响;Hb5:安全心理受安全生理、不安全行为和员工风险处理能力的影响;Hb6:安全生理理受安全心理、工作技能与经验的影响。

3研究模型

3.1模型构建

由于煤矿安全事故风险因素各变量相关性较强,各风险因素较难进行直接测量。因此,根据研究变量特征和研究目的,基于以下5项原则,构建煤矿安全事故风险因素关系模型:①以CA聚类分析结果为总体框架;②以人因风险层的6个风险因素为内在潜变量;③以管理、设备、信息和环境4个风险层的16个风险因素为外在潜变量;④以47个问题为风险观测变量;⑤以227份有效问卷的数据为协方差矩阵。采用AMOS7.0软件,构建煤矿安全事故风险因素CA-SEM模型,如图1所示。

3.2模型检验与修正

从简约适配度、绝对适配度和增值适配度三方面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不符合拟合度参考标准的进行反复修正直至达到标准要求。采用AMOS7.0的“AmosOutputModelFit”功能,对模型适配度进行检验,通过整理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表3显示,模型各拟合指数达到标准要求,模型构建合理。

4研究结果分析

4.1外源潜变量对内源潜变量影响分析

假设Ha1分析:上述结果显示,ξ2、ξ5、ξ7、ξ11对η1影响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769、0.683、0.676、0.713;ξ3和ξ12对η1影响一般,ξ1对η1影响未获支持。即安全教育培训、安全重视与投入、设备机械化与先进度和信息处理效果对工作技能与经验的产生重要影响,管理人员素质、信息预测水平和作业场所安全性对工作技能与经验产生一定影响,制度与规程建设对工作技能与经验的影响未获支持。假设Ha2分析:上述结果显示,ξ2、ξ6、ξ12对η2影响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696、0.702、0.652;ξ1、ξ7、ξ8、ξ10和ξ11对η2影响一般,ξ9对η2影响未获支持。即安全教育培训、应急体系与救援能力、信息预测水平对员工风险处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制度与规程建设、设备机械化与先进度、设备故障率和信息采集质量对员工风险处理能力产生一定影响,设备检查与维护对员工风险处理能力的影响未获支持。假设Ha3分析:上述结果显示,ξ1、ξ2、ξ4、ξ5对η3影响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741、0.680、0.729、0.683;ξ3、ξ6、ξ8和ξ9对η3影响一般,ξ7对η3影响未获支持。即制度与规程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与维护、安全重视与投入对员工安全态度与责任产生重要影响,管理人员素质、应急体系与救援能力、设备故障率和设备检查维护对员工安全态度与责任产生一定影响,设备机械化与先进度对员工安全态度与责任影响未获支持。假设Ha4分析:上述结果显示,ξ2、ξ3、ξ4对η4影响显著,影响系数分别是0.668、0.641、0.652;ξ1、ξ5、ξ7、ξ8、ξ9、ξ14、ξ15、ξ16对η4影响一般,ξ10、ξ11、ξ12对η4影响未获支持。即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人员素质、安全监督与检查对不安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制度与规程建设、安全重视与投入、设备机械化与先进度、设备故障率、设备检查与维护、粉尘浓度、瓦斯含量和通风条件对不安全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信息采集质量、信息处理效果、信息预测水平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未获支持。假设Ha5分析:上述结果显示,ξ2、ξ6、ξ8、ξ13对η5影响显著,影响系数分别是0.727、0.704、0.649、0.658;ξ4、ξ5、ξ10、ξ11、ξ14、ξ15、ξ16对η5影响一般,ξ12对η5影响未获支持。即安全教育培训、应急体系与救援能力、设备故障率和作业场所安全性对安全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安全监督与检查、安全重视与投入、信息采集质量、信息处理效果、粉尘浓度、瓦斯含量和通风条件对安全心理产生一定影响,信息预测效果对安全心理的影响未获支持。假设Ha6分析:上述结果显示,ξ13、ξ14、ξ15、ξ16对η6影响显著,影响系数分别是0.704、0.687、0.695、0.675;ξ1、ξ7对η6影响一般,ξ3对η6影响未获支持。即作业场所安全性、粉尘浓度、瓦斯含量和通风条件对安全生理产生重要影响,制度与规程建设和设备机械化与先进度对安全生理产生一定影响,管理人员素质对安全生理影响未获支持。

4.2内源潜变量间相互影响分析

假设Hb1检验显示,η1受η2、η3、η4影响通过检验,即风险处理能力、安全态度与责任以及不安全行为对员工工作技能与经验有影响作用,Hb1全部获得支持。假设Hb2检验显示,η2受η1、η3影响通过检验,η4的影响未通过检验,即工作技能与经验与安全态度与责任对员工风险处理能力有影响作用,Hb2部份获得支持。假设Hb3检验显示,η3受η1、η2、η4影响通过检验,即安全态度与责任、风险处理能力和不安全行为对员工安全态度与责任有影响作用,Hb3全部获得支持。假设Hb4检验显示,η4受η1、η3、η5影响通过检验,受η6影响未通过检验,即工作技能与经验、安全态度与责任、员工安全心理对员工不安全行为有影响作用,Hb4部分获得支持。假设Hb5检验显示,η5受η4、η6影响通过检验,受η2影响未通过检验,即员工不安全行为、员工安全生理对员工安全心理有影响作用,Hb5部分获得支持。假设Hb6检验显示,η6受η5的影响通过检验,η1对η6的影响未通过检验,即员工安全心理对员工安全生理有影响作用,Hb6部分获得支持。

5结语与建议

1)在外源潜变量中,安全教育培训对内源潜变量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系数为3.54(0.769+0.696+0.680+0.668+0.727=3.54),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应重视与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工作技能、风险处理能力和强化安全态度责任。2)在内源潜变量中,不安全行为和安全心理受外源潜变量因素作用最显著,影响系数分别是5.921、5.913,因此,应加强防范员工不安全行为,疏导员工安全心理,构建良好的煤矿安全氛围,压缩员工与管理人员的心理距离,关注员工生理素质和健康。3)注重人因风险中各变量间的相互关联作用,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各风险变量因素的传播路径,采取有效措施,阻隔各风险的传播途径。4)重视防范管理和信息风险,提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预测能力,加强煤矿安全信息化水平,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应急救援能力,为实现煤矿本质化安全的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铁忠,李志祥.煤矿安全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结果方程建模[J].煤炭学报,2008,33(12):1452-1456LIUTie-zhong,LIZhi-xiang.Affectingfactorsofsafe-tymanagementcapabilityaboutcoalminebasedonstruc-turalequationmodel[J].JournalofChinacoalsociety,2008,33(12):1452-1456

[2]汪伟忠,卢明银.煤矿作业人员系统风险知觉能力量化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8):152-156WANGWei-zhong,LUMing-yin.Quantitativeanaly-sisonperceptualabilityofsystematicriskforcoalminers[J].Journal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2015,11(8):152-156

[3]LuY,HinzeJ,LiQ.Developingfuzzysignaldetectiontheoryforworkers’hazardperceptionmeasuresonsub-wayoperations[J].SafetyScience,2011,49(3):491-497

[4]张江石,傅贵,郭启明,等.不安全行为的预控方法[J].煤炭学报,2012,37(2):373-377ZHANGJiang-shi,FUGui,GUOQi-ming.Thepre-controllingmeasuresonunsafebehavior[J].JournalofChinaCoalSociety,2012,37(2):373-377

[5]杨军.煤矿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3

[6]RackwitzR.Optimizationandriskacceptabilitybasedonthelifequalityindex[J].StructuralSafety,2002,24(24):297-331

[7]X.J.LI.SafedevelopmentofcoalmineenterprisesbasedonEndogenousGrowthTheory[C].ProceedingsofMan-agementofNaturalResources,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EcologicalHazardsII:Section1,DevelopmentIssues.Southampton:WITPress,2009:65-73

[8]马改焕,刘广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的运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37(4):27-31MAGai-huan,LIUGuang-jun.Applicationofcoalminesafetyriskpre-controlmanagementsystemintheactualproductionofcoalmine[J].ChinaPublicSecuri-ty.AcademyEdition,2014,37(4):27-31

[9]刘海滨.于ART-2人工神经网络的煤矿安全风险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2):81-85LIUHai-bin.CoalminesafetyriskassessmentbasedonART-2neuralnetwork[J].Journal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2014,10(2):81-85

[10]庞柒.煤矿企业长效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4[11]高建明,魏利军.日本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3):105-111GAOJian-ming,WEILi-jun.ManagementofworksafetyinJapananditsenlightenmenttoChina[J].Chi-naSafetyScienceJournal,2007,17(3):105-111

[12]李斌,王志军.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综合评价的SVM模型及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40(5):117-120LIBin,WANGZhi-jun.SVMmodelfor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coalmineinherentsafetymanagementanditsapplication[J].MiningSafe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2013,40(5):117-120

[13]钱敏,穆丹丹.煤矿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25(3):375-378QIANMin,MUDan-dan.Assessmentindexsystemofsafetymanagementofcoalmine[J].JournalofMining&SafetyEngineering,2008,25(3)375-378

[14]刘安国,杨怀玉.对煤矿零星事故安全管理的实践思考[J].煤矿安全,2015,46(8):237-239LIUAn-guo,YANGHuai-yu.Practiceandthinkingofsafetymanagementforsporadiccoalmineaccidents[J].SafetyinCoalMines,2015,46(8):237-239

[15]牛莉霞,李乃文.安全领导、安全动机与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4):23-29NIULi-xia,LINai-wen.SEMofsafetyleadership,safetymotivationandsafetybehavior[J].ChinaSafetyScienceJournal,2015,25(4):23-29

[16]李红霞,薛建文,张恒.煤矿安全氛围对险兆事件的影响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15(3):161-164LIHong-xia,XUEJian-wen,ZHANGHeng.Corre-lationbetweenthesafetyenvironmentalwould-beacci-dentsinthecoalminingpractice[J].JournalofSafetyandEnvironment,2015,15(3):161-164

[17]孙旭东,张蕾欣.基于FuzzyAHP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模型[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40(1):65-68SUNXu-dong,ZHANGLei-xin.Coalminesafetyproductionriskassessmentmodelbasedonfuzzyanalytichierarchyprocess[J].IndustrialSaf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2014,40(1):65-68

[18]杨军,宋学锋.基于ANP方法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4,382(10):63-65YANGJun,SONGXue-feng.TheriskevaluationofcoalminesafetyproductionBasedonANPmethod.[J].StatisticsandDecision2014,382(10):63-65

篇5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本质安全;矿井;措施运用

随着煤矿安全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设备更新、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等多方面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煤矿企业突出矿井采煤的实际特点,综合运用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从强化管理、综合技术应用、突出细节防范等着手,细化每一个安全管理环节,更好的实现对煤矿企业整体发展的现实需要。

1、概括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现状

1.1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浓厚

在当前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有些煤矿企业负责人只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安全防范等各方面的管理,没有深入煤矿企业的各个安全管理环节,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也不够,在设备选进、技术提升、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创新管理,从而造成一定范围内的安全事故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大局,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1.2基础条件改善还不够充足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条件中,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小煤矿,采煤技术相对落后,设备运用也存在一定的破旧,在基础条件上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其中井巷布局不合理、安全投入不够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工人在工作中支护不到位、或者是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的是处理危岩时,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支护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这些基础条件没有得到充足的改善,整体上不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特别在经营者责任意识不强的前提下,更加容易造成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家庭、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分析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

2.1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采用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各制度建立,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能减少给家庭、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损失,能有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尤其是作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可以整体提升各项安全技术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在采煤技术、安全管理环节中,注重从细节上强化安全管理的方法,只有保证采煤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才能更好的针对现场的采煤和运输的工作特点,并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严格的设备管理和安全意识,做好及时的宣传和具体的安全监管,做到不出任何事故,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2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煤矿企业管理中融入安全管理的手段,并强化综合技术的运用,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员工不能违章;同时,通过建立煤矿生产中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三违”现象进行绩效考核,细化对员工违章生产操作的惩处,使员工不敢违章,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整体实现;同时,通过强化素质培训,围绕员工的知识素养和技术要素等多方面,定期做好专题培训,在全面宣传营造煤矿安全文化的基础上,强化对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技术操作等多方面的培训,让员工不愿违章,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系统化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管理,实现质量管理的作用发挥,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举措。

3、探讨强化煤矿长周期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依靠安全理念的构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始终有安全第一的理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安全。因此,要深入到煤矿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责任管理机制,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分层分级进行责任管理,将每一个安全责任区进行细化,让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都有一种责任感,都能从不同方面强化自我的责任意识。同时,从多方面构建安全责任意识的宣传网络,通过板报、简报、网络等多种宣传,及时更新各种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技术,对安全知识进行常态化的宣传,形成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的模式。此外,加强管理人员以及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围绕设备技术的改进,知识运用的更新,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等,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深刻感受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安全管理的模范效果,从多方面构建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有责任事故的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严惩不贷。

3.2依靠安全文化的构建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文化的引领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要围绕煤矿发展的整体环境,结合煤矿企业的文化氛围,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通过文化的引领作用更好的推动安全管理意识的形成,构建“人人遵守安全规则,人人做到安全操作,人人讲究安全第一”的理念,并通过及时的宣传引导,将文化力量灌输到每一个煤矿安全管理之中,形成活泼、开放、严谨的安全文化氛围。一是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文化活动。采用演讲比赛、矿井安全作业、红旗工作人员等评比活动,将煤矿安全生产融入到业余文化生活之中,通过具体的引导,让每一位员工意识到安全责任的重要性。二是做好安全文化的引领。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通过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从多方面规范安全质量管理,依法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构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支撑模式。

3.3依靠安全监管的构建

安全监管包括有许多的层面,要依靠制度、隐患排查、现场管理等综合技术的运用,才能更好的发挥监管的整体效能。一是结合煤矿的实际特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及技术运用的关键环节,建立严格的责任管理制度、安全运行制度、井下操作制度等,包括井下采煤挖掘作业规程,是否有按照规程进行规章制度办事,真正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对于违背规章程序的,要及时制止和建立。二是要做到监督管理的细化。做到在煤矿管理中的“每日监测、每周报告、每月分析”的管理模式,强化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煤矿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及时的检测系统,严格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设备运用、安全隐患排除等执行,通过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将安全事故的发生降到零。

3.4依靠安全技术的构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还要依靠装备的使用,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装备,同时结合素质提升,构建与使用现代设备相适应的素质需求模式,更好的发挥安全管理技术的整体作用。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加快建立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等六大安全避险系统,以及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这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提高煤矿事故的可防可控性。

篇6

关键词: 煤矿 安全培训 方式方法

煤矿安全培训是煤矿安全管理的一大重点内容,安全培训的效果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状况,煤矿生产安全的培训直接影响到组织安全人身安全性。本文对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培训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

一、煤矿安全培训现状与相关问题

(一)不够完善的煤矿安全培训体系

从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现在部分企业只是一味追求面前存在的利益,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安全问题―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完善的师资队伍、设备检修组织团队、安全培训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分配和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等方面,企业机构没有真正落实好安全培训的责任制度,形成了不良作风,导致在上级检查工作情况出现“过场面”、“做样子”的现象,没有真正注意到这是一大安全隐患的表现。

(二)培训方式不足导致作用人员素质不高

就我国的煤矿产业来看,煤矿生产人员都是直接进行作业,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人员大部分年龄段偏高,文化水平较低,专业素养水平不高,还有行为举止不够文明等方面。通常情况下,煤矿作业人员一般为工作经验足的老员工,是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经验,常常忽略了规范的工作方式,养成了不良的工作习惯;这些人中大多数是农民工。在发展较快的社会情况下,企业机构缺乏作业人员,在整个集体的培训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差距,让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相当困难。企业的培训机构不完善,往往导致农民工在作业的时候只是注重开采等相关工作,而忽略了作业时的一些防范意识,为企业机构的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

(三)企业制度矛盾明显

由于开采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加大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力度,使得作业人员一天的时间几乎花在了煤矿生产上,加上没有完善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通常导致员工休息时间变得越来越紧张,更不用说有更多精力参加煤矿安全培训,就算能够参加到培训当中,也很难取得理想效果。此外,由于进行培训之后,煤矿工人没有能够较好地得到物质满足,作业人员往往会产生抵抗情绪。从培训来看,很多培训工都是和一线作业人员一起作业的,就算有相关的安全防范知识,也难有时间整理有效率的教学方法,使得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不高。

二、有效的煤矿安全培训方式方法

(一)强化安全培训工作意识

1.坚定“安全第一”的信念。企业机构要把安全教育引导广大员工和管理人员培养“安全第一”的思想放在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第一位,通过开展学习安全知识、明确安全目标、举行班前安全宣讲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树立“安全至上”、“安全决定一切、安全否定一切、安全超越一切”的思想,彻底落实做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2.增强“隐患造成事故”的意识。企业机构要强化对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让员工明确如何正确认识风险、规避风险,做到个体安全。通过引导员工及时判断和排查各类危险源,消除安全隐患,真正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断增强员工安全风险意识,促进现场安全生产。

3.树立“一切事故皆能防备”的信念。企业机构要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树立“一切事故皆可防备”的信念,并落实到行动中,专注把握好生产每个环节,做到作业预前防备,真正变事后的、被动的传统“事故追究型”安全管理为有预前性的、系统性的“事故预防型”安全管理。

(二)不断加强煤矿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如果要提高煤矿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就要从招聘煤矿工人时注意把控好,考虑到工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并对工人的文化程度进行一定范围的考察,如果考察的结果不符合煤矿工作的安全意识规定,就应当严格撤回,在培训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必须和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其中重要培训内容有:自救安全措施、互救安全方法、急救预案、自然灾害防备和避灾线路,等等。最后要根据培训和考核结果严格安排对应的工作岗位,禁止越位的不良行为出现。

(三)高效处理企业机构矛盾问题

工人学习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煤矿安全教学培训工作的正常运作,因此企业要努力创建更加完善的工人煤矿安全培训的考核机构制度和鼓励制度,针对一些在煤矿生产工作上行为表现出色的员工,授予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支持,鼓励这些员工再接再厉,成为煤矿生产的好榜样,为大家树立优秀模范,发挥带头的作用。在煤矿安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形成更好的动力。企业领导要支持培训员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资源和时间进行探索,提高培训质量。

三、结语

煤矿生产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会影响到工人的人身安全,更会影响到机构的运作。只有去除隐患,才不会阻碍组织的运作和发展。只有不断探索教育方法方式,完善教学内容,才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第二条本规则合用于全县建有非煤矿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非煤矿山企业。

第三条非煤矿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运转治理执行企业治理为主,县、乡镇安全监管部分监察的准则,保证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运转正常。

第四条各矿山企业至少装备2名系统操作人员,1名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需具有以下前提:

(一)具有电器操作、安全监控系统运转基本常识和核算机操作运用技艺;

(二)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由县安全生产协会培训测验及格,持证上岗。

第五条监控信息的阅读执行24小时价班准则。值班人员要认真实行职责,不得脱岗或。不得在机房区域内从事任何与值班不相关的活动。

第六条值班人员必需认真阅读监控数据转变状况,天天至少准时记载一次,异常状况下,要执行24小时察看记载,并随时向矿指导申报状况。

第七条监控系统操作人员必需将天天的值班记载报矿值班指导签字。

第八条值班人员发现无旌旗灯号、无数据等异常状况,必需立刻通知维修人员检修,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第九条对系统运转中的异常状况和顶板来压分明等隐患状况认真记载,并实时作出处置,严重隐患实时申报矿长。

第十条矿井监控室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管部分责令限日矫正;过期未矫正的,责令停产整理;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不立刻停产能够招致事故的,该当场责令停产整理。

(一)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等监控设备未按规则检修、维护保护,招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的。

(二)顶板位移安全视屏探头监控数目未按规则配齐、装置地位和质量不符合规则要求的。

(三)地上监控室和井下人工检测未按规则时间对顶板压力状况进行检查、检测记载的;

(四)未按规则配足2名以上安全监控值班人员,或安全监控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的。

(五)安全监控系统无人值班、值班人员值班时期未认真实行职责、的;发生严重险情未实时发现、认真处置、按规则上报的;

篇8

20__年3月某矿党委以党发13号文下发了《关于矿领导、政工部门与基层单位建立联系点制度的通知》,把职工安全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直接与支部、考核工作人员的责任挂勾,有力地促进了安全教育活动工作的开展,职工的受教育率在90以上,个别单位始终保持在100。

一、职工安全教育活动由软变硬

职工安全教育活动做到“六个统一”。1、统一职工安全教育内容,做到三个必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必须组织学习,煤炭系统和集团公司发生的重大事故必须编成事故案例组织学习,本矿发生的事故必须编成案例进行系统追问。

2、统一职工安全教育时间。该矿安全教育时间规定为星期四的上午9时30分和下午16时30分、17时30分,统—时间,方便了检查和考核。

3、统—职工安全教育主讲人,规定各单位党政主管必须亲自主讲。

4、统一职工安全教育被教育人,规定当天出勤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副职干部必须参加,政工部通报副职干部参加教育情况,无故不参加会议的进行责任追究,对休班职工要统一进行补课,保证安全教育面不留死角。

5、统一职工安全教育的检查,督促指导。由政工部门负责人组成检查组,对单位安全教育情况进行检查。

6、统一考试,检查安全教育效果。每个月的月底对职工安全教育情况进行抽查考试,参加考试人员包括副职干部、班组长、工人、考试内容为本月安全教育主要内容,考试不及格人员进入停班学习序列。

对各单位学习教育进行百分制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

二、职工安全会议出勤率不断提高

检查考核动真格的引起了全矿各党支部的重视,延点职工不能参加会议不再成为书记、区长挂在嘴边的理由和挡箭牌。举一组数字来说明,采煤单位职工安全活动会出勤率偏低,从3月24日至4月8日共检查考核6次,前3次检查考核4个单位平均得分分别为54.8分、76.3分、62.3分;三次平均得分64.5分;后3次检查得分分别为93.8分、90分、93.8分,3次平均得分为92.5分,比前3次高出28分。采煤三区、采煤四区、掘进二区、准备工区、运搬工区职工参会率甚至超过了百分之百。这不仅是一个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个思想观念的转变。职工的安全教育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是党政主管的工作失职,这已成为共识,为了提高会议出勤率,各个单位新招迭出。

1、不断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方式。20__年3月19日对某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后,在全矿深刻反思“3.19”的时候,政工部宣传组以工亡职工家庭为背景,拍摄了《安全就是幸福》电视专题片,真实地再现了职工工亡对家庭造成的伤害,渲染了安全与幸福的主题,非常直观,感染力强,震撼了每一名职工,从普通职工到矿领导,纷纷流下了痛心的泪水。

2、采取正激励的方法。准备工区党支部对职工参加安全教育活动予以加分制,以前对不参加会议的职工进行经济处罚,职工颇有微词,党支部及时改变策略,对参加会议的职工实行加2分,不参加会议的职工扣2分。通过算账对比,正常参加会议的职工会议出满勤,连休班职工都来参加会议,参会率甚至超过100。

3、发挥班子成员和班组长的骨干作用。参会率与班子成员、车间主任、班长的经济利益挂勾,形成全员齐抓共管格局。机电、运搬党支部将职工参会率与分管科长和车间主任、班长的经济利益直接挂勾,其分管范围内应参加会议职工出勤率达100,对其予以奖励,否则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此招一出,不仅调动了班子成员的积极性,而且调动了车间主任、班长的积极性。

篇9

关键词:煤矿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问题 对策

“十一五”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呈稳中上升,煤矿事故呈下行态势,这与我国近年来加强矿井现代化建设并对安全投入的加大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加大,为了把煤炭做大做强,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国家逐步从改造关闭落后小煤矿、兼并重组、淘劣存优,同时加大对重大地质灾害预防的科研力度、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等举措,使煤矿安全状况保持了稳定好转、事故总量呈逐年下降的态势。但是,在肯定煤矿安全建设成效卓著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现有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小煤矿的安全管理问题。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做为煤矿安全防护的重要一环,在技术与应用方面已逐步日趋成熟,实践证明,安全监控系统已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矿局已把该系统做为安全装备的必须。随着我国监控生产技术的成熟与完善,国内涌现出许多专业生产厂商,具有代表性的如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KJ95N、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KJ90NB(NA)、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KJ333、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KJ2000N、北京仙岛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KJ66NA(NB)等几十家生产厂商,它们的产品已接近国外水平,现已遍布全国各煤矿企业。同时数字化网络技术(WEBGIS)等新型产品的出现也不断充实完善着煤矿安全的管理手段,如何能够针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企业规模和人员素质相符合的监测监控系统,使之成为煤矿企业安全可靠的预警机制和瓦斯安全管理控制平台,并且熟练、有效的运用它,已成为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技术内容与它所起到作用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是煤矿井下传感器监测控制技术、模数信号转换与传输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在井下的应用技术、监控设备在煤矿井下防爆技术和远距离控制等各学科技术在矿井这样特殊环境下的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高要求、高标准的综合性系统产物,是现代监控技术与实际生产的无缝结合,对确保煤矿生产安全,降低事故率,降低甚至消除人员伤亡,提高煤炭安全生产效率和现已使用机电设备的利用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技术的应用与成熟标志着现代化矿井在监测与控制方面逐步与地面工业控制技术水平的接近,是煤矿安全管理手段的跃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1)地面中心站(包括监控应用软件系统、计算机及打印机等设备);(2)监控数据信号传输设备(包括数据传输接口、监测监控分站、传输线缆、接线盒等);(3)监测传感器和执行反馈装置(包括断电仪和馈电传感器)。传感器在测控系统中承担着获取信息的重要任务,是测控系统的重要设备,随着监控技术自动化、控制手段智能化的不断提升,企业对煤矿井下监测传感器测量稳定性、数据传输快速性和测量数值精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指对在煤矿特殊环境下的瓦斯、风速、风门开停、主局扇开停、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烟雾、温度等环境参数及数据的监测和对矿井采、掘、机、运、通等各大系统的机电设备工作状态反馈和自动断电控制,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并取得数据的一种测控系统。监测监控的功能一是“测”,即检测各种环境安全参数、设备工况参数、过程控制参数等;二是“控”,即根据检测参数去控制危险区域的生产用电设备,用以控制能引起瓦斯爆炸的花火或温度;安全监控系统可以为煤矿决策层、执行层和通风、安全、指挥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井下有害气体参数及用电设备运行动态信息,为指挥调度生产作业提供现场信息,使事故的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并采取整改与防范措施。另外通过对井下传输到地面的监测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在中心站平台可以实现自动报警、自动断电和闭锁,井下监控设备发出声光报警,提醒了作业人员,抑制了事故的发生或再扩大。最近几年来,我国光纤技术的发展为井下建立工业以太环网提供了另外一种数据快速稳定的传输平台,使煤矿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建成为可能,对于安全监控系统在综合自动化平台中做为一个独立有机的模块融入提供了物理基础。

2、安全监控系统目前尚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

2.1 监测传感器的产品质量和催化元件性能较差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传感器,如甲烷传感器,在经过多年的技术完善,稳定性和耐用性已大有改善,根据AQ1029-2007规定,传感器的黑白元件的稳定性已由原来的10天提高到15天,即使这样,与国外的设备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是:

(1)抗击高浓度甲烷冲击能力差。在井下瓦斯涌出量大的情况下黑白元件反复被有害气体冲击,冲击作用的结果是造成零点漂移并使其催化性能下降,黑白元件加速老化,抗高浓冲击性能差是造成元件使用寿命低、稳定性差、误差率高的主要原因。

(2)设备中低功耗的元器件,在矿井高湿度环境条件下(如工作面、巷道中的防尘撒水、岩石中的自然水气等),使设备元件表面燃烧生成的水蒸气易于凝结在元器件表面,降低元件使用寿命,造成传感器传输的数据误差大。

(3)抗中毒性能差。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煤矿职工;安全培训;探索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只有提升了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与安全技术素质,才能保证煤矿正常运行和发展。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给煤矿生产经营以及社会各界带来深刻影响与教育,这就促使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工作提升日程。

一、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机制

制度保证是展开安全培训工作的基础,要使安全培训工作落实,必须全面发挥正面机制和反面机制的综合力量。

一方面,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基本制度。现阶段,由于煤矿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使煤矿职工安全培训体制的缺失,造成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后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受害者的权益,这影响了煤矿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如《培训工作程序》、《培训管理实施细则》、《培训操作流程》等。同时建立安全培训机构,配备安全教育人员,以安全知识的传授为基础,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提升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再者,制定安全培训计划。安全培训计划的制定要符合煤矿企业的实际,以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的双实现为出发点,关注员工效益与企业效益相统一,把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结合,促进安全培训阶段性与持续性进行,切实将安全培训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

另一方面,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并用。要良好的保证员工安全培训工作,必须要做到双面保障。一是积极运用激励机制,把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个人安全培训作为衡量利益分配的重要指标,做到按劳分配,以培训――考试――上岗――待遇程序展开实际奖励,以达到提升员工安全技能的目的。同时严格考核管理制度,以具体安全管理制度,制约煤矿企业员工的具体行为,实行权责分明制度,将责任落到个体员工身上,并对员工安全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将检查结果与个人利益挂钩,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对出现安全问题的员工进行及时矫正。

二、煤矿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化”

近年来,煤矿事故发生频繁,这给人以血的教训,在煤矿职工安全培训中要真实有效的传达安全重要性,必须以教育性的案例为支撑。首先,通过举办安全教育会展或是讲述事故案例,使员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让他们谨记危险来自于小行为,时刻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其次,加强安全法制教育,以相关法律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来加强员工对事后责任的认识,使其认识严格遵法、守法以及维护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最后,加强员工后备教育,以家庭教育、班组之间相互监督的方式展开跟随安全教育,发现情绪波动者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以保证煤矿生产安全进行。

三、煤矿职工安全培训“理念化”

煤矿职工安全培训根本目的是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而其主要借助人的力量来实现,这就要求在煤矿职工安全培训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指导人们的行为,只有人人具有“安全第一”“我要安全”的思想才能发挥自我安全能动性,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安全生产。

首先,加强安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开设安全培训课程,加强安全知识的传授,使煤矿员工意识到安全是生命健康的价值,从而形成生命高于一切的意识,并认识到安全权是人最基本的人权。同时,将煤矿基本安全知识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讲述给员工,让员工做笔记,动脑思考安全问题存在的可能性等,加强员工对安全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水平。其次,进行各层次人员安全素质培训,全面提升煤矿人员安全素质。一方面,加强培训师资力量建设,为煤矿安全培训奠定基础。聘任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以传授实际安全经验,同时加强专职教师实践能力锻炼,提升教师的实际经验。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安全素质与技能培训。职工是安全生产的直接操作者,要通过及时有效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与人生观,同时加强员工业务技能培训,只有具有标准化的生产技能,安全操作生产机器,才能保障安全生产。

四、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实践化”

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实践化”一方面是指在进行培训时,关注到培训人员的实际操作安全性的培训,一方面讲煤矿职工安全培训要做到实际化。首先在培训过程中,创造一些条件让培训人员加强安全实践性训练,习得逃生或是避免事故危害的技术,在实际操作中,正确运用机械设备运用原理,做到规范化操作,力图避免操作过程中的任何错误,以精准、细致的安全生产保障煤矿安全。再就是,安全培训工作的实际落实。实施教学大纲、培训教材、考试时间、评分标准相统一,在考核上把关,形成管理部门、培训部门、考核部门以及用人部门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机制,保证各环节科学落实,促进安全培训工作科学化进行;在培训过程中规范教学档案和学员档案管理,各类资料要规范整齐,保存完整,对各项材料进行定期分析,为展开后期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做好参照。

五、总结

近年来频发的煤矿事故给人以血的教训,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是保证生命安全的需要,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全面提升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和安全技能,使煤矿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展开科学的安全培训,将安全培训落实到煤矿生产的各个过程才能确保煤矿安全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在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具体工作中,必须以体制为保障,以调动培训人员的积极行为支撑,以实践化的落实为根本,才能促进安全培训工作的全方位实施,从而保障生命健康,促进煤矿企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怀金,张华台.提高煤矿企业安全培训质量的途径[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陈魏.煤矿事故自救培训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科技信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