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30 03:4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残联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残联就业创业工作计划

篇1

一、康复工作:根据残联康复部的工作计划的要求积极的配合残联的各项康复工作,在原有的康复工作中基础上达到创新、巩固和提高。把办证残疾人的康复档案全部建立起来完善2011年的康复档案的填写工作。对低视力、聋儿、白内障等残疾人做好摸底工作及时上报给残联好对他们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积极的做好残疾人的用品用具的供应工作。掌握他们所需求的各种用品和用具,及时的汇报给残联经行配置。并且和市三院联系争取在助残日到来之际对全社区的残疾人经行一次大型体检工作。对个别残疾人有针对性的介绍到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二、就业工作:积极配合残联抓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掌握好本社区的失业人员,一旦有就业机会,及时向他们提供,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并配合好残联和各个部门对残疾人经行职业技能培训。使每个残疾人都能有一技之长,才能扩大就业面。鼓励的残疾人自主创业和个体从业。针对我社区的盲人多的特点和残联积极配合开展“盲人按摩妙手兴业:的二期工程。

三、宣传文体、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残联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好助残日活动争取在社区搞好两个新颖的大型活动。来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积极配合残联做好第四届残疾人的职业技能竞赛和残疾人运动会的人员的摸底调查工作发现人才及时上报给残联。市残疾人有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在信息化建设中积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做好博客的撰写工作及时的把社区的残疾人活动和工作情况发表在博客上,及时准确的做好残疾人的信息录入工作。并做好社区残疾人活动的手写记录和影像留存工作。积极准确的做好各项工作报表。不定期的打电话给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的工作水平,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四、组联工作:设立协会组织,建立协会制度,把志愿者队伍更加完善帮助所联系的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更好的服务与残疾人。结合、维权、社会保障、康复服务、就业等项工作,宣传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团结残疾人,教育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的作用。建立健全残疾人档案及残疾人康复、维权、就业等服务记录。

篇2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以务实举措弥补疫情影响,切实助力脱贫攻坚。组织实施贫困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投入资金7万元,为35户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提供了必要的种养殖生产资料扶持,确保贫困残疾人家庭同步如期脱贫。

(二)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修订完善《市市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考核和资金补助管理办法》。对省州市三级基地进行全面调研核查,下发整改通知书7份,确保基地更好地发挥安置和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作用。截止目前,全市扶贫(就业)基地总数为20个,其中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10个,安置和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132人,其中农村贫困残疾人10人。

(三)建立残疾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信息共享机制,主动联络对接。及时更新残疾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信息,与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共享信息,并落实相关政策。

(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上半年重新核查了全市“两项”补贴基本信息,现有401户、446名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政策。

(五)制定了3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残疾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由于疫情原因暂停了培训工作,计划下半年根据情况完成培训工作。

(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无障碍改造覆盖面。目前为止,为全市28户、28名有康复需求的贫困家庭残疾人配发了30件辅助器具。正在筹备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管理和资金扶持,发挥好基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信息共享机制。

(三)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

(四)完成3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残疾人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2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任务。

篇3

一、做好残联系统脱贫攻坚工作

(一)及时兑现各项政策,开展专项扶贫,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人心中

1.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

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贫困残疾人发展和就业创业问题,积极对上争取股权量化资金和残疾人创业资金,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补助1057人,就业创业补贴104万元;2020年,目前已帮助6名贫困残疾人顺利就业。

2.落实扶贫对象生活补贴

2020年以来继续实施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中未享受低保且个人年收入不超过国家当年贫困线标准的残疾人按实际差额进行补差。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按国家贫困线标准发放人发放扶贫对象生活1446人补贴385万元。

(二)积极对上争取扶贫资金和各项政策,继续实施股权量化让贫困残疾人得实惠

2020年对上争取残联股权量化扶贫项目资金35万元,入股我县发展势头良好的专合社。通过帮助建档立卡残疾人作为残疾人股权量化项目资金入股专合社当上了股东。专合社每年按股本金的5%进行保底分红,按收益的3%进行利益分红。今年共乐镇毛村25万资金,27人入股分红得实惠,仙峰资金10万高山好村11人入股分红得实惠。

(三)落实残疾人困难和临时救助金、医疗补助金等各项政策。

组织开展温暖万家行,2020年共慰问残疾人2336人,资金105.73万元。2020年目前已经实施紧急医疗救助9人,资金17600元。

(四)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县残联积极开展无障碍改造,根据残疾人房屋结构以及残疾人实际需求,着重解决生活中下楼难、洗澡难、如厕难等问题,消除或减少残疾人居家生活障碍,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2020年来共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62人,投入资金975825元。

(五)实施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

康复扶贫: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

1.县对定点康复机构0—14岁残疾儿童家庭送训补贴制度(试行)进行扩面的通知

0-14岁脑瘫儿童康复训练11人,投入资金220000元

0-14岁智力儿童康复训练4人,投入资金80000元

0-14岁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3人,投入资金60000元

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2人,投入资金72500元

听力残疾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6人,投入资金84800元

0-14岁残疾儿童辅具适配15人,投入资金38848元

残疾人辅具适配投入资金727930元,已发放1456人1484件

精神残疾服药救助预计投入资金180000元,已发放300余人

建成7个社区康复站投入资金163245元

贫困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补贴4人,投入资金2000元。

为需要救治的白内障、翼状胬肉患者祛除眼疾。项目执行医院是爱尔优视眼科医院,目前有404人进行了康复手术,其中持证残疾人30名。

2.我县提高救残疾人大小腿假肢装配、上肢假肢装配助标准,2020年残疾人大小腿假肢装配、上肢假肢装配救助7人,投入资金37000元。

(六)实施教育扶贫,贫困残疾学生教育救助

2020年4月26日,为进一步做好全县残疾学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加强残疾儿童教育,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要求,由县教育局、卫生健康局、民政局、县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文兴教体发{2020}37号文,成立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我县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教育评估、安置、复核,切实保障我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权利。

2020年我县共扶助残疾学生幼儿园到高中学生310人,残疾儿童入学效率达95%。实施残疾学生救助310人,资金93000元,残疾大学新生12个48000元,困难残疾人子女大学新生12个,30000元。残疾学生教育资助334人,残疾学生教育资助17万元人。

(七)扶贫扶志,激发贫困残疾人发展内生动力,培育和扶持贫困残人发展典型,带动贫困残疾人发展。

党建引领创新开展工作,年初成立残疾人感恩励志励志“希望之光”宣讲团,激发残疾人不等不靠、奋发图强内生动力,脱贫奔康。发挥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残疾人不屈和坚强书写出的许多动人的励志典范作用。彭章其(现任市肢体残协会会长、县残联福利商贸中心法人、赵氏泡菜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残疾人盲人就业和培训之家的---视力二级残疾盲人按摩店老板罗莲;白手起家,人称大侠“杨过”的麒麟苗族乡肢体三级残疾青年企业家何宇星(嘉晨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不向命运低头,用爬行双手撑起人生的肢体残疾二级残夏福平(2018年7月电视台“黄金30分”栏目组来兴采访报道);乐观向上,投身电商事业的重残肢体二级残疾姑娘王丙裕;勤劳致富的养蚕大户莲花镇肢体残疾人周国富等等。

2020年十月,县残联被市脱贫攻坚办表彰为全市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单位。县残疾人脱贫代表人物何帝娇、夏福平被残联微信公众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专栏,作为残疾人脱贫攻坚典型人物,进行宣传报道。

二、切实开展好对口联系古宋镇村各项扶贫工作。

严格落实关于脱贫攻坚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精准扶贫及“五个一”帮扶、“定点扶贫”总体要求抓好扶贫工作,制定2020年帮扶工作计划。县残联克服单位人少事多,理清帮扶思路,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到人,发挥部门优势,工作中我们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检查督导。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确保扶贫助困到落实“领导班子主责、承办机构主推、单位全员主帮、驻村干部主干”帮扶工作机制,落实“三个捆绑”工作要求。

1.主要领导承担定点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全年到村调研指导工作不少于4次,每月保证至少有1名班子成员带队到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

2.按要求每季度召开帮扶工作集中研究会,及时研究问题,制定工作方案解决存在困难和实际问题。坚持联席会议制度,保证全年召开定点帮扶工作联系会议不少于6次,召开党组(党委)会议研究定点帮扶工作不少于6次。

3.严格落实驻村干部脱产驻村工作,吃住在村要求。指导好其开展工作,并切实解决后顾之忧,落实相关待遇和解决具体困难。

4.督促单位干部职工开展好结对帮扶走访,调查核实完善相关资料,核准人口信息、电话号码、收支情况、子女上学等基本情况,完善帮扶手册和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制定好“一户一策”帮扶措施。严格执行联系人每月到村联系户不少于1次,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和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5.关注贫困村短板问题、已脱贫户“防返贫”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抓好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三联三同”联系户工作和配合做好“五个一”帮扶工作。

6.做到户户到位,做好“三联三同”活动联系户情况统计表登记工作,掌握每户基本情况。严格落实“每季度至少联系或走访联系户1次”要求。

(二)强化措施,落实帮扶工作

1.县残联对联系贫困村和联系户发展产业进行帮扶,2020投入近5万元扶持产业发展,对养殖业和种植业产业进行帮扶,重点扶持在香芋、蚕桑、竹、种养植业方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帮扶户,县残联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补助。

2.继续巩固和实施好残疾人股权量化扶贫项目在村的养牛专合社工作的管理服务工作。整合村上土地、林木等集体资源,协调落实扶贫资金,培育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发挥残联部门优势,积极帮助村协调争取项目,继续好残疾人股权量化扶贫项目10万资金在村玉林养牛专合社项目实施工作。

篇4

二、突出重点,落实政策,加大扶助力度

(一)切实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认真落实《*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2*0)》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政发〔2*4〕30号)精神,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全市扶贫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组织,重点实施。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每年对15个重点贫困村的贫困残疾人进行重点扶持,使一批贫困残疾人随村整体脱贫;结合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利用中央康复扶贫贷款,发展和扶持适合贫困残疾人脱贫的“公司+农户”项目,使一大批贫困残疾人在龙头企业和基地实现就业脱贫;认真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积极稳妥地发放小额扶贫贷款,扶持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业和多种经营,使他们增加收入,解决温饱,逐步脱贫致富。

(二)重点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问题。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政办发〔2*0〕141号)要求,把贫困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就业和再就业总体规划,确保下岗残疾职工的基本生活,优先安排和录用下岗残疾职工再就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采取地税部门代征代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办法,保障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完善对福利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吸纳残疾人,对达到福利企业标准的民营企业,税务部门给予减免税待遇,使贫困残疾人能集中稳定地就业。鼓励贫困残疾人自谋职业,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工商管理、场地安排等优惠政策措施,工商部门对残疾人申办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提供免费咨询和优先办照服务,并适当减免有关规费;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给予适当补贴。要鼓励和支持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大学生自强创业,通过建立一批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带动一批贫困残疾人稳定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切实将贫困残疾人纳入服务范围。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完善服务功能,在残疾人求职登记、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术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开发和购置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有关部门在组织各类招聘活动时,要给贫困残疾人开设窗口,免费提供服务,并适当组织有一定技能的残疾

人外出务工,帮助贫困残疾人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三)认真做好贫困残疾人的救济工作。将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农村重度残疾人,优先纳入集中供养范围;将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农村特困残疾人,优先纳入农村特困救助范围;将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按规定及时纳入城市低保范围,按照分类救助的原则,适当提高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的社会保障水平。对贫困残疾人中的计划生育户特别是独生子女户,要给予重点扶助。民政、税务、劳动、残联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等政策规定。

(四)建立和完善贫困残疾人基本医疗与康复服务保障体系。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问题。特困残疾人参加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各级政府帮助解决,对其中的重残患者适当提高救助标准。贫困残疾人和贫困家庭的残疾人进行白内障复明、假肢装配、听力语言训练,由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给予适当补贴或免费配发用品用具。进口残疾人专用品,对符合国家有关残疾人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在办理有关海关审批手续后,可减免进口增值税、消费税。有关部门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设施和场地支持,为贫困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提供就近方便的康复服务,使康复服务融入社区和家庭。

(五)落实对残疾人特殊教育优惠政策。逐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的所有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将特殊教育学校的贫困寄宿生纳入城镇低保对象,确保在*期间“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提高到90%以上。有关部门、各高校及普通高中在使用资助贫困学生专项经费时,要优先照顾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子女,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避免因贫失学。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城乡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期间,每年重点扶持一批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示范基地,各级政府要安排资金,对贫困家庭的盲、聋哑、弱智“三类”学龄前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要给予适当补助。每年重点扶持一批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教育网络的作用,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各级在安排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时,要重点用于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费用实行全免,对贫困残疾人培训期间生活费用给予补助。残疾人到劳动就业部门的培训机构参加职业培训,免收培训费。

(六)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的住房问题。认真实施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把危房改造项目所涉及的贫困人口搬迁扶贫和“消茅”、“安居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市、县1?U1的资金配套和帮扶单位支持、受助对象自筹、村组帮工帮料以及减免有关建房费用等办法,力争在3―5年内完成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对城镇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的,要纳入政府廉租房分配范围;对特困残疾人户,要创造条件优先落实实物分配和租赁。

(七)积极开展专项救助活动,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对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工作,严厉打击利用残疾儿童进行乞讨的犯罪行为。妥善解决在征用土地、城市房屋拆迁中发生的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等问题;在解决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营运问题时,应从实际出发,采取妥善的过渡措施,保障以此谋生的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各级法律援助和服务机构要根据“优先、优质、优惠”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进行司法救助,提供法律援助,减免诉讼费用。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一)加强对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及时研究解决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有关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抓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要通过开展“一帮一”、“众帮一”、“单位包户”等各种形式,帮助贫困残疾人尽快脱贫致富。党员干部要重点联系贫困残疾人户,帮助他们解决就医、就学、就业和住房等基本生活需求问题,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篇5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有关规定,现就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一)统一思想认识。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二)明确指导思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四)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细化操作办法。多渠道筹集安排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展开。要针对经营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兼顾行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劳务输出地区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七)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三、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八)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其按规定享受的职业培训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

(九)提高培训质量。从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

(十二)完善服务内容。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十三)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十四)强化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推广经验典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重点指导推动工作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

(十五)完善工作机制。各地区要发挥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中小企业管理、教育、建设、国土资源、财政、商务、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小组,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把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以及提高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等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列入当地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篇6

一、实施重点帮扶,促进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

(一)明确对象,实施帮扶。重点帮扶对象为农村低保家庭中的劳动年龄段内,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上述人员可向户籍所在地乡镇劳动保障所申报登记审核后,向县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农村低保人员就业援助证》,凭证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各镇乡人民政府要对辖区内农村低保家庭开展深入细致地调查,及时摸清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数量、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等基本情况,建立农村低保户家庭劳动力台帐,制订就业援助计划,开展有针对性地就业援助。

(二)拓宽渠道,开发岗位。针对农村低保人员文化程度低、就业能力弱等实际困难,千方百计拓宽就业门路,积极开发合适的就业岗位,就地就近安排就业。

各乡镇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和各类单位的勤杂岗位;鼓励企业优先招用农村低保家庭人员;通过创办再就业基地、扶持农业加工、来料加工以及种养殖等形式,更多地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对有条件外出务工的人员,应列入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综合运用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手段,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各基层劳动保障所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根据农村低保人员不同情况和就业愿望,开展分类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村低保人员的就业技能,增强竞业择业成功率。对农村低保人员通过乡镇劳动保障所直接推荐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劳务)合同的,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给予乡镇200元/人的补助。

(三)落实政策,促进就业。凡持有《农村低保人员就业援助证》的人员和招收这类人员的单位,可享受《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中的社保补贴、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培训、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与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同样的就业援助政策。

镇乡(村)开发的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安排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劳务)合同,年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劳动(劳务)合同和工资发放清单,给予镇乡(村)每人每年2000元的岗位补贴;县内企业安排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正常上班的,月工资达到县最低工资标准及以上的,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劳动合同和工资发放清单,给予企业每人每年2000元的岗位补贴;对农村低保户家庭劳动力从事种、养殖业,达到一定规模并获得金融机构2万元以下小额贷款的,经县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信用社贷款利息支付有效凭证,给予小额贷款贴息扶持;鼓励镇乡(村)来料加工基地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对农村低保人员从事来料加工年人收入达到4000元及以上,经劳动、财政部门认定,凭来料加工费发放有效凭证,给予农村低保人员每人500元的补贴;对农村低保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一年及以上,且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营业执照等有效凭证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就业援助。

建立低保待遇渐退机制,鼓励农村低保人员通过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对确定为就业援助的农村低保人员,从申领《农村低保人员就业援助证》之日起原享受的低保待遇不变,通过就业援助后,不属农村低保户范围的,退出农村低保就业援助。

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按照省政府充分就业社区"零就业家庭"实现基数为零、动态为零的工作要求,在年我县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使城镇"零就业家庭"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一)创建目标

社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率达到96%,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参加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通过2-3年的努力,力争在2009年底前,全县所有社区实现"充分就业社区"达标;已达标的社区要巩固成果、完善制度、规范运作、确保实效。

(二)工作任务

1.做好政策宣传。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做到政策宣传入户到人,落实到位,同时要认真做好申领《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发证工作,做到应发尽发。

2.建好基础台帐。各社区要组织人员开展调查核实,摸清其家庭状况、失业原因、技能水平、培训意愿、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建立"零就业家庭"基础和动态台帐,定期走访、跟踪核查其就业再就业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3.开发就业岗位。社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兴办服务实体、来料加工、卫生保洁、创办再就业基地等形式,创建一批就业岗位;通过挖掘辖区内共建单位的空岗信息,腾出一批就业岗位;通过与县内企业结对形式,引进一批就业岗位,更多吸纳"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4.开展就业援助。社区要及时采集、各类用工岗位信息;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吸纳3名以上失业人员的服务实体,组织推荐其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并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认定,可以给予2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贴息扶持;机关事业单位勤杂岗位、镇乡(社区)公益性岗位安排"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正常上班的,月工资达到当年县最低工资标准及以上的,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劳动合同和工资发放清单,给予吸纳用工单位每人每年2000元的岗位补贴。

(三)工作重点

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重点。

1.做好申报认定工作。按照现行的《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发放程序,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台帐,对其中的失业人员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在证件上注明"零就业家庭"字样),及时接受"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

2.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持《再就业优惠证》的"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和招收"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的单位,享受《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充分就业社区,经市劳动保障部门验收达标的,县财政给予1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

3.建立动态援助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并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数为零,动态为零。

4、全面开展年检制度。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实行每年一次的《再就业优惠证》年检制度,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经就业援助已有1人实现就业的,经社区审核、县就业服务机构核准,收回《再就业优惠证》。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篇7

凡本市户籍,未满18周岁,失去父母和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均纳入孤儿保障范围。包括儿童福利机构(含收养孤儿的其他社会福利机构)内集中养育的孤儿和弃婴、社会散居孤儿、暂时查找不到家庭的流浪未成年人和暂时查找不到父母的弃婴、因父母服刑或其他原因暂时失去生活依靠的未成年人、受艾滋病影响的未成年人等(以下简称孤儿)。

二、落实孤儿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孤儿安置工作

各地要按照有利于孤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采取亲属抚养、机构养育、家庭寄养、依法收养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孤儿。孤儿的监护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确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孤儿合法权益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没有亲属和其他监护人抚养的孤儿,经依法公告后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开展弃孤儿的国内收养,稳妥开展涉外收养。要充分发挥儿童福利机构兜底保障作用,确保不能回归家庭的孤儿得到良好抚育和妥善安置。

(二)进一步加强孤儿保障体系建设

1.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各地要按照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则,确定孤儿养育标准,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各县区要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将孤儿基本生活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及时足额到位”的要求,全面落实孤儿保障政策。年,全市机构养育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1144元,社会散居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686.4元。年,中央财政给予孤儿(散居和机构内)养育专项补助每人每月180元,省财政从年起将再给予北地区孤儿每人每月180元补助,其余所需经费由各县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足额及时保障。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孤儿基本生活费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按时发放到位。

2.提高孤儿医疗康复保障水平。将孤儿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覆盖范围,适当提高孤儿医疗救助水平。进一步组织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落实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制度,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慈善组织为孤儿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或补充保险,真正缓解孤儿的医疗困难。卫生部门要对儿童福利机构设置的孤儿服务卫生所(室)给予支持和指导。鼓励、支持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减免孤儿医疗费用。

3.落实孤儿教育保障政策。各地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保障适龄孤儿受教育的权利,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孤儿寄生全面纳入生活补助范围。对在幼儿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就读的孤儿,纳入国民教育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优先予以资助。孤儿成年后仍在校读书的,继续享受相应政策,学校为其优先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切实保障残疾孤儿受教育的权利,具备条件的残疾孤儿,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于不能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孤儿,鼓励和扶持儿童福利机构为他们设立特殊教育班或特殊教育学校,为其提供特殊教育。

4.扶持孤儿成年后就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5号)等精神,鼓励和帮扶有劳动能力的孤儿成年后实现就业,按规定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免费职业介绍、职业介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孤儿成年后就业困难的,优先安排其到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孤儿成年后就业扶持政策,提供针对和就业援助,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孤儿成年后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对符合条件的成年孤儿,要给予场地安排、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及贴息、创业服务和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5.加强孤儿住房保障和服务。居住在农村的无住房孤儿成年后,按规定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优先予以资助,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和当地村民帮助其建房。居住在城市的孤儿成年后,符合城市廉租住房保障条件或其他保障性住房供应条件的,当地政府要优先安排、应保尽保。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孤儿成年后,凡符合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申请条件的,应给予优先安排。对有房产的孤儿,监护人要帮助其做好房屋的维修和保护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

1.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十二五”期间,人口和孤儿较多的沭阳、泗阳、泗洪三县要积极争取国家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建成独立的儿童福利机构。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儿童福利机构配备抚育、康复、特殊教育必需的设备设施。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维修改造及有关设备购置,所需经费由财政预算、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多渠道解决。发展改革部门要充分考虑儿童福利事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项目,逐步改善儿童福利机构条件。海关在办理国(境)外无偿捐赠给儿童福利机构的物资设备有关手续时要给予便利。

2.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工作队伍建设。科学设置儿童福利机构岗位,加强孤残儿童护理员、医护人员、特教教师、社工、康复师等专业人员培训。在整合现有儿童福利机构从业人员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购买服务和社会化用工等形式,充实儿童福利机构工作力量,提升服务水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对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倾斜政策。将儿童福利机构中设立的特殊教育班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作纳入教育、卫生系统职称评聘体系,在结构比例、评价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3.成立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属公益性质,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成立市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与市社会福利中心合署,并适当增加编制。各县(区)应通过合署或挂牌方式,对现有的社会福利机构进行资源整合,成立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孤儿养育状况的监督评估、对监护人进行指导和培训、儿童权益相关事务并向困境儿童和其他有需求的家庭辐射。通过专业的指导服务,使儿童健康养育和儿童权益得到根本保证。

三、不断健全孤儿保障工作机制

(一)组织领导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孤儿保障工作,将其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方面,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切实加强对孤儿保障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孤儿保障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加强孤儿保障工作能力建设,充实儿童福利工作力量,强化对儿童福利机构的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将孤儿保障所需资金纳入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资金预算,通过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等渠道安排资金,切实保障孤儿的基本生活和儿童福利专项工作经费。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卫生、人口计生、审计、税务、监察、残联等部门要将孤儿保障工作纳入本部门职责范围,进一步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合力推进孤儿保障工作。

篇8

2012年我省农民个人缴费提高到每人每年50元,政府配套资金将不低于每人每年200元。坚持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原则,农村中小学生须随父母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非农村户籍的流动就业人员可以自愿就近选择参加居住地或户籍地的新农合,但不得重复参合(保)。参合人员必需有身份证或户口簿。

二、工作目标

1、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农民参合率98%以上(辖区农业人口数以统计年鉴为准);

2、新农合宣传材料发放到每一个农户,辖区农民新农合政策知晓率100%。

3、做好参合人员基础信息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要继续完善新农合参合人员的信息,做到参合人员名字、身份证号信息准确和完整。同时参合人员的电脑录入、参合票据、缴交参合基金、筹资统计报表和实际情况“五相符”,相符率100%。

4、各村做好年新农合补偿公示和2012年参合人员基础信息录入公示,公示率100%。

三、部门或单位职责

1、市新农合管理委员会:负责新农合筹资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考核、奖惩;制定筹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新农合的宣传发动。

2、乡镇(街道)新农合管理委员会:按属地管理要求做好本辖区新农合的宣传和筹资工作的组织发动,牵头本乡镇(街道)卫生、民政、计生等部门核定新农合筹资减免人员;每天上报参合数据;及时将新农合筹资款上缴市财政;认真做好参合人员基础数据的核对和电脑录入并及时督促各村新农合公示的落实等各项工作,确保完成新农合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3、市财政局:负责新农合筹资票据的提供与核销;规范各乡镇(街道)的收入过渡户管理,确保筹措资金的安全。

4、市卫生局:开展调研,评估年新农合补偿运行情况,拟订2012年新农合补偿方案和2012的新农合筹资工作方案与考核办法;培训新农合相关工作人员;编写宣传材料;收集、统计和报送新农合筹资进展报表。

5、市民政局:负责向各乡镇(街道)合医办按村分开提供低保、重点优抚对象名单,并核实相关对象的参合情况,确保低保、重点优抚对象100%参保。

6、市计生局:负责向各乡镇(街道)合医办按村分开提供二女结扎户、独生子女领证户对象名单,并核实相关对象的参合情况,确保二女结扎户、独生子女领证户100%参保。

7、市老区办:负责向各乡镇(街道)合医办按村分开提供革命五老对象名单,并核实相关对象的参合情况,确保革命五老对象100%参保。

8、市残联:负责向各乡镇(街道)合医办按村分开提供残疾人员名单,并核实相关对象的参合情况,确保残疾人100%参保。

9、市广电局:做好2012年新农合政策宣传工作。

10、市效能办:对有关部门、单位开展督查,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效能督促。

11、各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向各乡镇(街道)合医办报送按村分开的新农合补偿公示表,乡镇(街道)合医办督促各村切实做好新农合补偿公示工作的落实。

12、各村委会:负责宣传、动员、组织农民参加新农合,做好农民参合资金的收缴、参合农民基础数据的登记与核对和参合公示;及时报送新农合筹资参合信息;核验参合证加盖校验章,并将参合证发放到参合人员手中;开展新农合补偿公示,收集农民对新农合政策意见并及时向市新农合经办机构反映。

四、实施步骤

2012年新农合筹资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筹资和信息登记与核对阶段、电脑录入阶段和检查验收阶段。

1、准备阶段:年11月1日至11月16日,开展新农合筹备阶段。

(1)召开新农合管委会成员会议,研究2012年补偿方案、工作方案、考核和奖惩办法。

(2)市财政局新农合筹资票据的准备,举办筹资票据转结培训。

(3)市卫生局做好宣传材料、表格、簿册等材料准备;做好各乡镇(街道)参合筹资的表簿卡使用和电脑录入培训,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新农合管理中心负责在2012年11月16日前把年参合人员名单和年度1-10月份补偿情况按村分开交各乡镇(街道)合医办下发到各村合医组。

(4)市民政、计生、残联和老区办等部门做好我市农户中的低保、重点优抚、二女结扎户、独生子女领证户、残疾人和革命五老对象名单的公示和核定工作。在11月16日之前要将核定的本年度低保、重点优抚、独生子女领证户、二女结扎户、残疾人和革命五老对象下发到各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必须及时将有关对象名单下发到各村。

2、筹资阶段:年11月17日至12月30日,动员、培训、宣传发动和进行筹资阶段。

(1)市政府召开全市动员大会,下达各乡镇(街道)新农合工作责任书,正式启动我市2012年新农合筹资工作。

(2)各乡镇(街道)根据全市新农合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各乡镇(街道)要利用广播、有线电视、版报、标语等各种方式开展2012年新农合政策宣传。各村要将市2012年新农合的缴费、政府的补助及补偿方案等张贴通告,将宣传材料分发到每个农户(包括在市外的每个农民),做到农民新农合政策知晓率100%,同时,要认真做好年的村级新农合补偿公示,宣传身边典型事例等,促进新农合筹资氛围的形成。

(3)各乡镇(街道)要在年12月30日前将农民个人参合经费收缴到位。筹资交费时间为2012年1月6日之前,各村合医组在此之前要负责办理农民参合基金收缴,开具参合票据,登记核对参合人员基础信息,收存有关增减人员的参合证并上交乡镇(街道)合医办;其中,各村合医组必须认真核对由各相关部门提供的本年度革命五老、重点优抚、五保、低保、残疾人和独生子女领证户、二女结扎户等政府补助对象的名单,确保做到革命五老、重点优抚、五保、低保、残疾人对象100%参合和筹资不多收也不少缴。各村合医组对于不参合的农户,应在“新农合参合告知书”上签字并上交乡镇(街道)合医办存档备案。筹资完成,在村公示栏上进行2012年新农合参合公示。

(4)各村筹资情况必须每日一报乡镇合医办,各乡镇(街道)合医办对本乡镇(街道)筹资情况从年12月10日起必须向市合医办每日一报,直到辖区参合率完成98%以上。2012年新农合筹资截止期为年12月30日,最终统计报表在2012年1月12日前完成。筹资统计报表中的减免身份重合情况按以下排序统计上报:独生子女领证户、二女结扎户、残疾人、重点优抚、革命五老、五保和低保(如:即是低保又是独生子女户,则只算独生子女户即可)。

(5)各乡镇(街道)财政所在2012年1月12日前将参合农民应缴参合经费上缴市财政新农合基金专户。

(6)市广电局做好新农合补偿核心政策的宣传、典型事例的媒体报导和参合筹资进展情况的跟踪报道,负责开设有线台新农合政策宣传栏目。

(7)市新农合管理中心负责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报送参合进展,市新农合管委会、监委员会组织效能办等到乡镇(街道)开展筹资工作督查,对工作不落实者给予绩效问责。

3、电脑录入阶段

(1)计生局、民政局、残联、老区办等部门可委托乡镇(街道)有关单位核准参合减免人员名单。2012年1月12日前各乡镇(街道)合医办将各乡镇(街道)减免人员统计数据交计生局、民政局、残联、老区办等部门审核把关和签章,一式二份交市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减免人员名单由各有关部门核准签章后交乡镇(街道)合医办存档备查。

(2)各乡镇(街道)合医办要准确、及时完整在新农合电脑系统中录入并核对个人、家庭资料等基础信息。在2012年1月20日前要完成辖区参合人员电脑录入和数据更正工作,做到参合人员电脑录入名单、参合票据、缴交参合基金、筹资统计报表和实际情况“五相符”,相符率100%。参合人员基础信息录入完毕,必须按规定在电脑系统中导出并在户藉所在村进行公示,如有差错及时更正,更正表格由经办人员、合医组长签字,村委会盖章后交乡镇(街道)合医办电脑更正,书面存档。

(3)市卫生局要负责新农合电脑软件调整,录入、统计的技术指导,全市筹资情况的汇总上报等。

4、检查验收阶段

市合医办负责组织对各乡镇(街道)录入工作完成等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系统不合格的通知乡镇(街道)办改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围绕2012年农民参合率达98%以上等四项目标和工作时限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责任、扎实工作,做到宣传到位、工作到户、逐村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