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艺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针灸;抑郁;失眠;ISI;PSQI;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27-02
研究显示,失眠为抑郁最常见伴随症状[1],未有确切的研究证实抑郁症和失眠症之间的固然联系,但临床显示,抑郁症可导致失眠[2-3],而后者可加重抑郁,对于治疗而言更是棘手。目前针对这一临床状况的研究仍较为有限:药物治疗受制于其副作用及潜在的滥用和依赖风险,而由于耗费时间及对参与度的要求,心理治疗仍显不足,针灸是最受欢迎且安全的替代及补充治疗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13年1月~2015年6月门诊或是住院患者,年龄29~81岁;男15例,女31例。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7;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8。估计患者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现在服抗抑郁、失眠药的,有心、肝、肾功能损害的,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被排除本研究。这些个体的中位年龄62岁,79.3%为女性,均存在重性抑郁(MDD)病史及超过3个月的显著失眠。受试者被随机分入常规针灸组、及安慰剂针灸(placebo acupuncture)组,安慰剂组为服用药物,但无针灸组,并于3 w内接受了9次治疗。
1.2方法
针刺取定风池穴、双侧耳神门穴、四神聪穴、安眠穴、内关穴、神庭穴、印堂穴、百会穴、外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所有的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后留针30 min/次,1 次/d,5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5疗程。
1.3疗效标准
明显好转:患者主要症状消失,容易入睡,总睡眠时间延长,自觉睡眠质量提高;抑郁情绪明显减轻,思维清晰,情感正常。好转:患者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抑郁,晚上失眠等重度症状减轻,情绪稳定。无效:患者症状治疗后无改变。
1.4观察指标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Insomnia Severity Index)是一种患者进行抑郁自我评定的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标准总分13~15,16~20,21~25分以上分别为轻、中、重度抑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8个条目组成7个成份,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评价等级:0~5;6~10;10~15;16~21分,分别表明睡眠质量很好、还行、一般、很差。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版统计软件分析。定量资料以面(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异。结果以P
2 结果
所选病例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既往治疗、饮酒、饮咖啡、患有慢性疾病上无统计学差异,而主要转归即睡眠衍生的睡眠效能方面,睡眠潜伏期在治疗5w后,常规针灸组与最小刺激量针灸组(-1.40,95% CI,-7.08~4.28),以及常规针灸组与安慰剂针灸组(3.10,95% CI,-3.64~9.84)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常规针灸组受试者实现入睡潜伏期≤30 min的比例高于安慰剂组(P=0.04),但其他指标总睡眠时间及入睡后醒来时间均相仿;治疗后5 w已观察不到显著差异;与其他组相比,常规针灸组在大部分指标方面均无显著优势;针灸耐受性良好,常规针灸组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比例为5.1%和3.4%,其中2例原因为针灸点疼痛,1例原因为头痛及恶心。研究中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
经过针灸治疗后,患者ISI评分和PSQI评分在针灸组和安慰剂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抑郁改善,睡眠质量有提高,两者均经统计学检验有差异(P
3 讨论
与安慰剂组相比,针灸组在日常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方式、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这也可能和我们研究的样本量大小有关,而在睡眠模式中以睡眠潜伏期比较得到改善,治疗失眠症的平衡灸能显著改善睡眠,可能和失眠程度的好转有关。
本研究中针灸治疗无抑郁症状和心理显著影响运作,可能是该疗法针灸主要针对失眠。这将是值得探讨的改进方案,同时抑郁症状得到改善,虽然没有量化数据,在症状判断上以西药、中成药及中草药的摄入量减少为依据,可能是影响抑郁症状而改善失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在其他研究中治疗抑郁症相关残留失眠症状,与精确的穴位、针刺深度、针刺得气和感觉及伴随症状及疾病有关[4-5],如伴随偏头痛,骨关节炎,腰腿痛等在浅刺在非穴位具有相似的功效。这些对于残余失眠的效果可能也有药物影响,虽然我们没有相关数据的显示,但是对于精准度强的针灸,患者主观睡眠是得到改善的。令人欣慰的是,在ISI和PSQI评分中,两个体系显示针灸针是有统计学差异的,这表明针灸能够改善抑郁患者失眠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抑郁残留失眠症状耐受性有余,而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患者在治疗后仍受到具有临床意义的失眠症状困扰,但抑郁主观症状得到改善。本项研究对针灸的价值进一步肯定,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抑郁残留失眠症状治疗的艰巨性。
参考文献:
[1]Tramonti F,Maestri M,Gronchi A,et al.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patients with insomn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J].Psychology,Health&Medicine,2016,21(3):309.
[2]赵毅,彭颜晖.抑郁症合并失眠的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4):310-312.
[3]K冠宇,郭霞珍.从五神脏论抑郁症失眠[J].吉林中医药,2013,33(5):433-435.
篇2
论文关键词:富士苹果,品质,差异性,相关性
苹果品质包括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外观品质主要包括果实的大小,色泽等;内在品质包括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等,这些成分的含量及比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果实品质的优劣。果皮的色泽作为衡量果实品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直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1]。CIELAB表色系统,亦称L*a*b*表色系,L*表示明度,a*表示由红到绿的色度差异性,b*表示由黄到蓝的色度,属于国际照明委员会1976年制定的均匀色立体表示系统,以色度学为基础建立。色度学在我国在农业科学领域特别是在果树上的应用极少。在苹果上,色泽也是一项重要品质指标,更是决定果实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2]。另外根据果皮颜色可以推测果实的成熟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病虫害情况等,被广泛的应用于果品的自动化检测中。我国对果皮颜色的研究一般只局限于着色面积或花青素苷多少上。人们对富士苹果的品质指标研究很多,但对色度和其他品质的差异性以及各品质的内在相关性,特别是果皮的色泽与品质的相关性的报道较少龙源期刊。本实验通过对富士苹果主要品质指标的差异性与相关性分析,并探讨了基于BP神经网络系统通过单果重和色度值对果实的内在指标进行预测的可行性,以了解陕西地区富士苹果的主要品质状况和差异,以及色度和其他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大小,为利用色度对富士苹果进行无损检测,特别是分极贮藏打下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处理
供试材料为采自陕西乾县、八年树龄、树势较好的富士苹果(‘Fuji’)。随机抽取三株长势一致且长势较好三棵果树,全部采摘,共721个果实,即721个样本。当天运回实验室差异性,第二天随即测定相关指标。
1.2测定的项目及方法
1.2.1果皮色度:用日本产CR-400型色差计测定。果皮色度是在果皮的不同部位直接用事先经过校对的色差计测量L*,a*,b*值,每个苹果测定五次取平均值。其中,L*值表示颜色的亮度(L*=100为白色;L*=0为黑色);a*正值表示红色度,a*负值表示绿色程度;b*正值表示黄色度,b*负值表示蓝色程度[3]。测量时的室温为20℃,光斑直径为8mm,用白色标准瓷砖行校准。取5次测量值的平均值。
1.2.2果实单果重:采用YP50001型电子天平称量。1.2.3果实内在品质的测定:果实硬度采用FT327型硬度计测定;可滴定酸用韩国产GMK-835F
水果酸度计测,每个果实阴阳面各测一次取平均值。可溶性固形物用日本产PAL-1便携式折糖仪.
1.3数据处理:数据用excel统计并用SAS进行相关性和处理
2结果及分析
2.1富士苹果品质差异情况
图1 富士苹果单果重差异分布图2富士苹果硬度差异分布
Fig.1The differentdistribution of ‘Fuji’ Fig.2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Fuji’
apple in single-fruit weightapple in firmness
图3富士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差异分布
Fig.3The differentdistribution of ‘Fuji’
apple in soluble solid
图4富士苹果可滴定酸差异分布
Fig.4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Fuji’
apple in titratable acid
图5富士苹果亮度(L*值)差异分布 图6富士苹果红色度(a*值)差异分布
Fig.5The differentdistribution of ‘Fuji’ Fig.6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Fuji’
apple in ‘L*’apple in ‘a*’
从上图可以看出,富士苹果单果重主要集中在100~250g之间。其中150~200g 的占了34%,100~150g占24%,200~250g占了21%。富士苹果的硬度主要集中在6.0~8.0kg/cm2之间。其中6.5~7.0 kg/cm2的占了26%,7.0~7.5 kg/cm2占了25%,6.0~6.5 kg/cm2的占了22%。苹果个体间的可溶性固形物个体间差异较大,其中10.0%~11.0%的占17%,11.0%~12.0%的占16%。12%~13%和13%~14%的各占14%。9.0%~10.0%的占11%。富士苹果的可滴定酸含量主要集中在0.30%~0.40%之间其中0.30%~0.35%的占了30%,0.35%~0.40%的占了27%龙源期刊。富士苹果的亮度主要集中在60~65之间占了49%其次55~60占了25%。富士苹果的a*主要集中在5~20之间。其中10~15的占了26%,5~10和15~20大各占23%。反映富士苹果果皮黄色度b*值主要集中在10~15之间差异性,占了大49%。其次20~25之间的占了43%。由趋势线得知陕西地区富士苹果各个指标的差异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其中a*值的分布最符合正态分布。
2.2富士苹果品质指标差异统计分析
表1 富士苹果果实品质指标统计分析
Table 1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quality index in ‘Fuji’ apple
项目
(items)
L*
a*
b*
单果重
single-fruit weight(g)
硬度
Firmness
(kg/cm2)
可溶性固形物
Soluble solid (%)
可滴定酸
Titratable acid (%)
含量范围(content range)
50.85-74.65
-7.53-32.6
1-35.55
83.2-444.4
5.07-12.62
7.5-19.0
0.21-0.76
±S
62.0031±3.8459
13.2381±6.6099
20.3014±3.2550
194.3365±61.6468
6.9329±0.7725
12.2938±2.1254
0.3708±0.0731
C.V. (%)
6.2027
49.9306
16.0334
31.7217
11.1427
篇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know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relativ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towards AIDS and it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arrying out AIDS teaching. Methods: The method we take is to draw sample at random from a whole group and test them. And it is going to do questionnaire survey voluntarily, separately and anonymously on the 2778 college students drawn from the sample. Result: The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 commasculatio appear diversified; some students have relatively open mind to sex; only a minority of them have the attitude of discrimination, aversion and dodge to AIDS patients and the person affected by AIDS; the majo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deficient i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AIDS. It often takes chemical sterilization to kill AIDS virus, and the rate of the right answers is 11.88%; preset 15 kinds of possible AIDS-spreading mode, the rate of the right answers is 12.30%; it just has 13.79% college students know how to use condom, and preset 7 aspects of condom-using knowledge, and the rate of the right answers is 6.26%. Conclusio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AIDS knowledge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preventing AIDS disease.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态度;行为;医学生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300-03
0引言
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人后,艾滋病迅速在全球广泛流行,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流行十分严重。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给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人带来了灾难性结果[1]。截至2007年12月,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3300万,在感染者中,15-49岁感染者为3080万[2]。我国目前HIV感染者约有84万,艾滋病的流行已处于快速增长期。HIV感染者中约70%是20-40岁的青年人[3]。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属于青年群体,又是未来的医务人员,医学生注定是我国防治艾滋病工作的接班人[4]。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将直接面对艾滋病人,他们所掌握艾滋病的知识、对艾滋病人的态度都将直接影响到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展[5-6]。在未来的工作中,医务工作是一个高危职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职业感染HIV的情况不断出现。1984年首例医务人员由于职业暴露而感染HIV被报道后,截至2000年9月,全世界已报道的职业获得性HIV感染有97例[7]。为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找出医学生艾滋病教育教学中应重点强化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笔者对曲靖医专278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方法和统计学分析
1.1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及2010级大、中专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其中2009级1421名,2010级1357名,男生475名,女生2303名,年龄15岁~22岁。
1.2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15种可能的传播方式、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态度、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对婚前的态度、对男性同性恋的态度等。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当场发卷, 被调查者独立、自愿、匿名填写调查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填写后,当场收卷。发出问卷29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78份,有效率95.79%。
1.3 统计学分析用 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双份录入;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及多组正确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多数医专学生艾滋病的专业知识知晓率较低艾滋病的中文名称、艾滋病的英文缩写、艾滋病毒的英文缩写、目前没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艾滋病毒抗体和艾滋病毒同时存在时仍有传染性、艾滋病毒感染者从外表不能看出来,2009级、2010级医专学生回答正确率均在90%以上。但比较专业的问题,如感染艾滋病毒后,一般3个月左右可以检测出艾滋病毒抗体,医专学生回答正确率较低,2009级为32.79%,2010级为31.32%,平均32.05%。回答正确率最低的是常用化学消毒剂能灭活艾滋病毒,2009级仅有13.44%,2010级仅有10.32%,平均11.88%。2009级学生经过1年医学知识的学习,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了解多于2010级,见表1、表2。
2.2 多数医专学生对艾滋病具体的传播方式认识较模糊本次问卷调查预设了15种艾滋病可能的传播方式:①同性性接触;②异性性接触 ;③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血制品 ;④共用注射器、针头 ;⑤蚊虫叮咬 ;⑥母亲通过胎盘、产道、哺乳传给胎儿和婴儿;⑦共用餐具;⑧共用剃须刀;⑨共用牙刷;⑩公用游泳池游泳;{11}与艾滋病人、感染者共同学习、生活;{12}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用过的针头、刀片、尖锐物品损伤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13}医务人员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血液、体液;{14}艾滋病人和感染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15}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献血、捐献器官、捐献、捐献卵子。其中会传播艾滋病的方式有①、②、③、④、⑥、⑧、⑨、{12}、{13}、{15},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方式有⑤、⑦、⑩、{11}、{14}。结果:2009级学生回答正确率仅有14.64%,2010级学生回答正确率仅9.95%,平均12.30%。见表3。
2.3 部分医专学生性观念较开放有65.37%的学生认为婚前违背自己的道德观念,表示不会发生。有18.14%的学生认为只要两人相爱,要结婚就可发生;有9.50%的学生认为只要两人愿意就可发生;有3.17%的学生认为婚前是生理需要,不可避免;有2.63%的医学生对婚前持无所谓的态度;有1.19%的学生认为只要不会怀孕就可发生。见表4。
2.4 医专学生对男性同性恋的态度呈现多样性此次调查显示:58.03%的学生反对男性同性恋;27.29%的学生理解男性同性恋;12.78%的学生对男性同性恋好奇;1.30%的学生支持男性同性恋;0.54%的学生有男性同性恋倾向,0.07%的学生模仿男性同性恋。见表5。
2.5 多数医专学生对正确使用安全套知晓率较低此次问卷调查预设了7点安全套的使用方法:①打开安全套前,注意有效期 ;②撕开包装袋前,如不方便打开可用剪刀或牙齿;③在使用安全套前,应该吹气检测是否漏气;④安全套应在后接触对方性器官前戴上;⑤时如对方性器官干燥,可在安全套上涂油性剂;⑥后,应在疲软前从对方体内退出;⑦安全套用完一次,经消毒后可重复使用。①、④、⑥是正确的,②、③、⑤、⑦错误。结果,仅有13.79%的学生知道安全套的使用方法,仅有6.26%的医学生能正确回答安全套的使用。见表6、表7。
2.6 部分医专学生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持歧视、躲避等态度
有52.70%的学生愿意帮助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有43.95%的学生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持同情态度,少数的学生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持歧视、躲避、讨厌、幸灾乐祸的态度。见表8。
3讨论
3.1 媒体的广泛宣传,中小学开展的艾滋病教育,已使青年学生对艾滋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作为医学生,应对艾滋病有更深入、广泛的认识。此次调查表明,曲靖医专一、二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仍然不够。比较专业的问题,学生回答正确率不高。如感染艾滋病毒后,一般3个月左右血中可以检测出艾滋病毒抗体,学生回答正确率仅32.05%。常用化学消毒剂能灭活艾滋病病毒,学生回答正确率仅11.88%,这与怀化医专学生回答正确率为11.52%的调查结果相似[8]。医学院校还需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专家讲座、社会实践活动、课间见习、录像、图片展等方式,对医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教学,提升医学生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能力。
3.2 这次调查设计了15种艾滋病可能的传播方式,医专学生回答正确率仅有12.30%。说明医学生对艾滋病具体的传播方式仍然认识不清,这会造成医学生不必要的恐慌,也会造成医学生的松懈麻痹,如共用牙刷、剃须刀,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几种方式可传播艾滋病。因此,医学生这些知识的学习还需强化。
3.3 大学生的性观念日趋开放,的发生比例也在呈递增趋势,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对于性安全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缺乏,有很大一部分人还不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安全套,这对医学生预防艾滋病和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相当不利。江苏的调查显示,在133名已发生过性关系的大学生中,有27人(21.8%)不知道如何使用安全套,有近1/3的认为当男孩和女孩的关系严肃认真时,发生性关系是不需使用安全套的[9]。河南某医学院的调查显示:在有的学生问卷中,从未用过安全套者占16.2%。使用安全套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避孕(91.8%),而用于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比例较低(18.2%)[10]。因此,在医学生中宣讲安全套的使用十分必要。
3.4 2009年新发现的4.8万例艾滋病感染者,男性传播占32%,由此可见,男性同性恋人群已成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高危人群[12]。部分医专学生对男性同性恋有好奇、模仿、支持等情况。因此,要加强这部分学生的引导,改变部分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主动预防艾滋病。
3.5 医疗机构人员对病人及其家属的不良行为和态度,将会强化歧视,影响愿意治疗和护理的其他医护人员,也会对社会应对艾滋病挑战产生严重负面影响[11]。要对医学生进行专业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改变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歧视、恐惧、逃避等态度,积极参加艾滋病防治工作。
4结束语
迄今为止,世界上既无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健康教育仍然是提高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全世界蔓延的唯一有效的方法[13-14]。要促使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艾滋病防治,医学生的艾滋病教学教育需要加强。
参考文献:
[1]曾毅.艾滋病的流行趋势、研究进展及遏制策略.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2):1061-1062.
[2]UNAIDS.AIDS Epidemic Update.[EB/OL].[2007-11-19].hftp://www.unaids.org.
[3]张孔来.艾滋病.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9.
[4]王荣,王小玲,闫莉等.医学生艾滋病预防与反歧视教育策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2):1134-1135.
[5]赵建玲,陈萍,李宁.大学生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中国学校卫生,2006,11(11):988-989.
[6]夏庆华,马骁.医学生艾滋病认知调查及选修课干预效果评价.现代预防医学,2004,31(3):400-402.
[7]CDC.Updated USPH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an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HBV,HCV,and HIV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MMWR,2001,50(RR11):1-42.
[8]刘立亚,高晓红,李晓枫等.某医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98-300.
[9]孙志风,王嫡.1874名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问题认识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OO4,18(1):63.
[10]张和喜,张国富,梁淑英等. 河南某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高危及相关认知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15―216.
[11]吴亚君.防治艾滋病工作中医护人员自身教育.护理研究,2007,2l(2):298-299.
[12]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R]2009:11.
篇4
关键词:实际控制人;性别差异;薪酬差距
一、前言
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指不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或者其直接持有的股份少于控股股东要求的比例,但通过投资、协议或其他安排等方式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自然人、法人与其他组织。实际控制人既是公司的最大股东,又是公司的经理人之一,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包括制定公司的薪酬制度。因此,研究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决策行为问题,必须要考虑实际控制人。另外,不同性别的实际控制人其领导风格及行为方式会有所不同,而以往的相关研究并没有考虑这种差异。那么,实际控制人的性别差异是否会影响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呢?本文将选择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实际控制人性别差异对薪酬差距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大多数情况下,民营上市公司员工薪酬政策的制定会受实际控制人的直接控制或间接影响。因此,实际控制人的心理特征会影响其在安排高管与员工薪酬时的考虑因素,从而影响高管与员工的薪酬差距。不同性别的实际控制人在从事公司经营管理时的心理活动是不同的,Major(1989)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加博爱,这种博爱也充分体现在女性管理者从事的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多数女性经理希望所有的员工都能获得平等的权利,因此女性经理不会为高管与员工的薪酬设定过大的差距。Mueller(1998)也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自私自利,男性管理者也更倾向于大幅度提高与之接触更加紧密的其他高管的薪酬,而容易忽视普通员工关于提高薪酬的诉求。刘亚莉,刘潇潇(2013)研究发现,男性总经理更有可能通过扩大薪酬差距以达到在公司中营造竞争氛围的目的,而女性经理则希望创造合作、和谐的工作环境。以上研究表明,相对于男性总经理,女性总经理会更注重公平,高管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因此也会更小。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大小因实际控制人的性别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在实际控制人为男性的民营上市公司中更大。
三、研究设计与统计检验
本文以2008-2013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所需要的各项财务数据和实际控制人性别数据均来源于各民营上市公司2008-2013年度报告、CSMAR数据库、RESSET数据库、巨潮资讯网以及新浪财经等媒体网站,本文的数据处理通过STATA12.0完成。
本文实证分析模型中所使用的变量指标分为三类: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具体定义如下:被解释变量为“相对薪酬差距(RGAP)”,用公司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人员的平均薪酬除以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解释变量为“实际控制人性别(GEND)”,实际控制人为男性取值为1,女性取值为0,另外,本文还控制了公司规模(SIZE)、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总资产报酬率(ROA)、资产负债率(LEV)等变量。
为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假设,构建以下回归模型: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实证结果如下:
表1 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相关。
实证结果表明,薪酬差距与实际控制人性别(GEND)显著正相关,说明当实际控制人为男性时,高管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大于实际控制人为女性的公司,因为女性更加博爱,且女性实际控制人不喜欢竞争的工作氛围,因此不太愿意通过扩大高管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加大员工之间的竞争性。
参考文献:
[1]陈耿,龚玲,刘星.实际控制人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2-77
[2]谷祺,邓德强,路倩.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的公司价值――基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4):30-36.
[3]黄贤福.实际控制人对民营企业成败的影响因素[J].管理现代化,2011(4):23-25.
篇5
一、依申请民事监督向依职权民事监督转化的原因
检察机关依当事人申请民事监督案件向依职权案件转化的基础,一是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权与当事人的私权处分权性质存在的差异,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权是一项公权力,它既是检察机关的权利,又是检察机关的义务,检察机关不能放弃,而当事人的处分权是私权力,可以行使也可以不行使,也可以先行使并中途放弃。二是权利目标不同。民事检察监督的目的是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国家法制统一,是基于对案件的客观评价;而当事人行使处分权进行申诉的目的在于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实现,其对案件的评价往往主观倾向很强,实践中曾有过这种案例,当事人在法院进行诉讼后胜诉,判决生效后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当事人发现依判决确定的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债务,当事人便认为法院的判决有问题,向检察机关申诉。
二、依申请民事监督案件向依职权民事监督案件转化的正当性
(一)检察机关是启动民事检察监督程序的正当主体
第一,检察机关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程序启动主体的有着法律渊源。首先是在《民事诉讼法》中的渊源,该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了人民检察院的民事检察监督权,但是并没有具体规定明确可行的监督程序。其次是在司法解释中的渊源,《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9·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受理的民事、行政案件,主要有以下来源:(一)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申诉的;…(四)人民检察院自行发现的。第四项的规定的人民检察院自行发现就是指人民检察院依职权启动民事检察监督程序的情形,故检察机关作为启动民事检察监督的主体是有法可依的。
第二,检察机关作为启动民事检察监督的主体符合民事检察监督的制度价值。民事检察监督的价值并非在于对私权的保护,而是在于对法院审判权这一公权力的监督,通过对法院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防止由于司法权力的滥用造成司法不公。
第三,检察机关依职权启动民事检察监督程序是民事检察监督权的性质的要求。民事检察监督权是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依据和必要条件,民事检察监督权的性质决定了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性质,检察机关依职权启动民事检察监督程序是监督权权力性质的要求。
第四,检察机关行使民事检察监督权的方式的正当性,不会造成对当事人私权利的干涉。虽然民事检察监督权的运行在客观上为民事诉讼主体提供了一种私权救济渠道,但是从该项权利的运行方式来看,其运行方式体现了公权力对公权力监督、制衡这一基本价值目标。
(二)检察机关启动民事检察监督程序不以当事人申请为前提
第一,当事人并非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启动主体。首先,检察权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权利,民事检察监督正是检察权在民事诉讼领域中的体现,因此民事检察监督的启动主体只能是检察机关。其他任何组织及个人由于不享有检察权,自然也就不能成为启动民事检察监督程序的主体。其次,申诉权只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对自身私权利的一种救济方式,即通过向检察机关申请对法院个案启动民事检察监督程序,其申请不必然启动民事检察监督程序,其自然不是民事检察监督程序的启动主体。
第二,民事检察监督程序的启动并非为保障私权。民事检察监督程序的目的是从客观上对整个民事诉讼过程进行法律监督,从而保障公平正义,实现整个国家法制的统一。检察机关行使民事检察监督权力主要是通过抗诉与检察建议两种手段。依照现行的法律规定,检察机关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法律监督的过程均不直接参与到当事人之间的对抗之中,检察机关对于抗诉的案件在再审开庭审理的时候虽然派检察员到场,但是根据《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9·53条规定检察人员出席抗诉案件再审法庭的任务是(一)宣读抗诉书;(二)对人民检察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予以出示和说明。这也表明检察机关在抗诉案件再审法庭的过程中只是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进行监督,并非对双方当事人中任何一方的支持。这点在实践中也是有明确体现的,检察机关在办理民事检察监督案件的过程中对新证据的收集的标准上并非以对申诉一方当事人有利为原则,而是以使整个案件的事实清楚为原则。
三、依申请民事监督案件向依职权民事监督案件转化所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一)当事人处分权与民事检察监督权“冲突”所引起的问题
1、民事案件立案监督上的问题。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立案环节当然的包含于民事诉讼活动,检察机关对法院立案活动的监督既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权力,又是检察机关的义务。检察机关若发现法院民事诉讼立案环节中存在违法问题,应当依法对法院进行监督。若一方当事人认为法院的立案环节违反法律规定,对其诉讼请求不予立案,向检察机关进行申诉,但是在检察机关受理并发现法院确有违法问题后,提出申请的当事人撤回申请,不再,如何处理?对此,检察机关是否应当继续监督?
2、民事案件调解监督上的问题。检察机关对调解的监督是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另一大亮点,但对于检察机关依职权办理由当事人申请转化而来的调解监督案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当事人在申请检察机关对法院的调解案件进行监督后又认可的调解协议,检察机关对该调解案件是否应继续监督?
(二)检察机关监督应注重民事检察监督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的协调
1、当事人处分权的含义。当事人处分权是指当事人依法享有决定是否以及如何行使权利并且具有约束力的权利和自由。处分权包括民事实体权利、民事诉讼权利两方面。前者指原告时可自行确定其请求司法保护的范围和方法。民事争议发生后,权利人有权依法自由选择自己所受保护的方法。后者是当事人行使其它实体权利的基础。原告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原被告可以达成调解协议或和解;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请求法院强制执行生效裁判。
民事诉讼作为国家公权力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是为了定纷止争。本质上说,民事诉讼是私权诉讼,强调私权自治,民法中的私权自治原则是民事诉讼法中处分权的理论基础,按照传统民法观念,私权神圣,应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非依司法程序不得限制或剥夺,体现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权依照自己的判断行使诉讼权利,当事人处分权应处于主导地位。当事人处分权是法律针对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而设置的,当事人双方平等享有,只是内容稍有差异。比如,原告享有提讼、放弃诉讼请求、撤回、选择受诉法院的权利,被告享有承认或反驳原告诉讼请求、提起反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双方都享有委托诉讼人、搜集提供证据、法庭辩论、请求调解、自行和解、提起上诉、申请再审的权利等。
篇6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知识;预防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a)-101-02
The Report of investigation in the Hepatitis B infected family members in grasping related prevention knowledge
SONG Qing-rui, ZHU Jian-yong, YAN Yu-ming
(Weihuishi health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tation, Weihui 453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hepatitis B infected family member in grasping relatedprevention knowledge, enhances its the state-of-art in preventing hepatitis B, prevent disease disseminate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explore the health intervention measure in high-risk group's .Methods: Independently designs the questionnaire, stochastic investigation to 148 members in the hepatitis B infected families, mainly to the hepatitis B dissemination way, the vaccine prevention and the related vertical dissemination and so on three aspect knowledge, and uses three level of grading methods.Results: To eight question, reply accuracy is 12.8% to 61.5%, average rate is 30.7%. Total score is 16, and the highest grading result is 14,the lowest is 6 ,average 8.03 , 49 members pass the examination, the rate is only 33.11%. The years of schooling affect the cognition level.Conclusion: The HBV infected family members lack the knowledge of preventing hepatitis B generally, and exist the big cognition erroneous zone. Should mobilize the entire society to participation, enlarges to the health education dynamics in the HBV infected family members and even public's, and does well their prevention and the monitor work.
[Key words] Hepatitis B virus(HBV); Infection;Related knowledge; Prevention
我国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携带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为9.09%, 婴儿期感染HBV者,90%将发展为慢性乙肝[1],危害严重,应加强对其预防及治疗[2]。HBV感染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分布,其家庭成员为高危人群[3]。目前对慢性乙肝尚缺乏非常特效的治疗手段,重视对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实施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程序,是降低乙肝的发病率、控制乙肝流行行之有效的措施[4]。为了解HBV感染者的家属对相关预防知识的认知情况,提高其预防乙肝的知识水平,预防疾病传播,提高生活质量,我们随机对HBV感染者的家属14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5年7月~2006年4月来我站进行咨询及防治的已明确有家庭成员感染过HBV的人群,共调查148人,年龄22~45岁,男94人,女54人;初中及以下文化者10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者46人;感染者配偶75例,其他73例。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及相关知识的8个问题,每个问题均为选择,即“肯定”、“可能”(包括说不准或模糊)、“否定”三种结果。对结果的正确性采用3级评分法,即回答每问题正确得2分,难以决定得1分,不正确得0分,结果≥10分为及格,结合一般资料判断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及配偶的认知情况。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1.3收集资料的方法
在获其家属同意情况下,问卷由专人进行调查,先进行解释说明,对方完全理解后填写,不便填写者由调查者逐项向其说明,根据回答代其填写,共收到问卷148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见表1~4。
3 讨论
本次问卷设计着重调查HBV感染者家属对乙肝的传播途径、疫苗预防和有关垂直传播等三方面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该人群普遍缺乏乙肝预防相关知识,甚至存在较大认知误区。
有研究表明,HBsAg携带者的配偶体内已获抗-HBs者,婚后三次追踪检测中均未见HBV感染[5],母婴传播为我国的主要传播方式,对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给予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可阻断90%母婴传播[6]。HBV携带者家属的相关知识缺乏,必然会加大HBV在家庭内传播的机会[7]。
本次调查显示,家庭中性别和主要劳动成员在乙肝知识认知上差别无显著意义,感染者的配偶并没有更高的认知水平。高中以上文化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者,说明两者在各种渠道中接受了不同数量和质量的健康教育知识所造成。
本次调查人群为22~45岁,其有关预防知识尚且缺乏,如扩大年龄组范围进行调查,其结果可能会更不理想。受大众认知水平局限,HBV携带者在就业、入学、结婚等方面还存在着社会歧视,不少单位存在“过度防范”行为。乙肝病人生活事件的负荷程度与个人态度及社会支持有关[8]。因此,及时准确地对乙肝感染者及其家庭进行健康教育,强调预防的重要,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乙肝的防治知识,更具现实意义。
同时把HBV感染者家庭密切接触成员作为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监护,搞好预防和监测,更有利于防止家庭内传播。
[参考文献]
[1]陈全景,范伟,魏平.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远期效果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9,10(1):30-32.
[2]孙燕齐,杨智勇.2万外资企业员工健康体检ALT和两对半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4-25.
[3]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
[4],田贵明.张家界市干部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26.
[5]林平,吴钟琪,潘显芳,等.HBV携带者其配偶HBV血清学标志物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2,5(9):484.
[6]燕,黄慧英,郑九生.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途径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09-210.
[7]许俊风.HBsAg阳性者家属接种乙肝疫苗情况调查及干预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151.
[8]沈翠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心理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4,18(1B):106-107.
篇7
[关键词]医学生;吸烟;知晓率;知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197-02
《人民日报》2010年8月18日报道:我国每年死于与吸烟相关疾病者多达100万,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超过了因艾滋病、肺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待未来吸烟行为的态度,更好的指导医学院校控烟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大学生吸烟呈逐上升趋势,为了解大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和健康危害知识知晓情况,课题组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从5个系部3个年级中抽取学生1457人。
(二)方法
调查由经统一培训后的调查员以班级为单位,在任课教师回避的情况下统一调研。自填式封闭问卷,不记姓名,当场回收。
(三)统计分析
运用Epidata 3.1软件双录入建立数据库,SPSS 11.0进行数据分析。
(四)吸烟的定义
吸烟行为的界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关于未成年人吸烟标准,吸烟者:每周至少吸烟一次,且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者。
二、结果
(一)医学生吸烟行为
调查结果总吸烟率为12.69%,总吸烟率95%CI为10.98%~14.44%;尝试吸烟率为14.95%,95%可CI为13.23%~16.67%。
(二)对烟草知识的知晓情况
1 医学生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知晓率。从表1可知,认识吸烟引起肺癌的学生占94.43%,认识吸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学生占85.40%,意识到二手烟危害的学生占93.27%。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的学生高达92.45%,但香烟对其他脏器危害的知晓率并不理想,比如“易患心脏病”、“记忆力减低”、“体重降低”等知晓率均低于50%。调查学生中仅66.85%认为较难戒掉,提示学生对于烟草带来成瘾性的认识不够充分。
2 不同吸烟行为学生烟草知识知晓率。具有不同吸烟行为的学生烟草认识各知识点有统计学差异(p
3 不同专业类型学生烟草知识知晓率 不同系部学生之间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不同生源地学生烟草知识知晓率 不同生源地学生之间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不同年级学生烟草知识知晓率 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知晓情况差异较显著,表现在:“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有害”、“吸烟易患支气管炎、肺癌”等浅显知识上无差异(p>0.05);但“易患心脏病、体重降低、记忆力减低”等更深入的知识差异交显著(p
(三)烟草知识获取频率比较
“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接触频率不同,吸烟行为发生也有很大差异(x2=31.51,p
三、讨论
认识吸烟引起肺癌的学生占94.43%,认识吸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学生占85.40%,意识到二手烟危害的学生占93.27%。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的学生高达92.45%表明都认识到烟草有害健康,但其对健康损害比如“易患心脏病”、“体重降低”、“记忆力减低”等的认识还不够详实,知晓率均低于50%并不理想。这种现象与《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男大学生吸烟现状调查研究》中王喜梅等报道的“吸烟有害身体健康99%、吸烟与支气管炎有关90%、吸烟与肺癌有关89%、被动吸烟危害80%、吸烟与冠心病有关56%、吸烟与高血压有关48%、吸烟影响思维能力55%”规律基本一致。研究可见,大学生知晓烟草有害健康,但对香烟的危害理解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系统、全面和深入。调查中,烟草对呼吸道危害的认识较好,而对全身其他器官的危害知识情况有待提高。
66.85%的受调查学生认为一旦吸烟就较难戒掉。同学们对于烟草带来的成瘾性认识也不够充分。不同生源地、不同专业和吸烟状况的学生各知识点知晓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烟草有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在不同吸烟状态、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中并不一致。吸烟者和新生烟草知晓率最低,三年级学生知晓率相对较高。国内也有研究表明,新生吸烟危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低于最后年级。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疾病预防、健康知识的传播方面起重要作用,对吸烟与健康的关系认识不足,必然会影响其劝烟行为。综合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医学知识的不断完善,医学生对烟草知识的知晓情况在不断改善,与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应当加强医学院校新生的控烟干预。
篇8
关键词格列美脲双时相门冬胰岛素2型糖尿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8.067
随着糖尿病患者群的扩大,应用胰岛素的患者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胰岛素用量很大,血糖仍不满意的情况。适用格列美脲和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联合应用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选取应用时相门冬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方案,排除肝、肾功能不全、DM急性并发症及其他代谢性疾病、感染或感染相关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患及应激状态。所有研究对象严格按医嘱进行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个格列美脲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年龄32~73岁,BMI 25~30kg/m2。
方法:两组除继续诺和锐30胰岛素注射外,加用二甲双胍(格华止)850mg/日,吡格列酮30mg/日,格列美脲组加用格列美脲2mg/日,早餐前半小时口服,观察时间12月。前1个月每周监测两天5次血糖(空腹、三餐后、午夜2时),后11个月每2周监测1天4次血糖(空腹、三餐后),调整诺和锐30胰岛素用量,尽量使血糖达标(达标定义:FPG 4.4~61mmol/L,2hPG 4.4~7.8mmol/L,HbA1c <6.5%)。治疗前后分别静脉采血测定FPG、2hPG、HbA1c、体重、空腹C肽、胰岛素类似物用量,并统计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严重低血糖定义为需他人救治的低血糖。格列美脲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失访。血糖监测采用化验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空腹C肽测定使用中国原子能研究所胰岛素放射免疫试剂盒,血清HbA1C采用微柱层析法,指端末梢血糖监测采用全活力型血糖仪。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治疗前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体重、BMI、FPG、2hPG、HbA1c、体重、空腹C肽、胰岛素类似物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PG、2hPG、HbA1c均明显下降,显著差异(P<0.05)。随着血糖的下降,两组在治疗后的严重低血糖发病率上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格列美脲组较对照组体重、BMI有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格列美脲组FPG、2hPG、HbA1c、空腹C肽、胰岛素类似物用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格列美脲组的严重低血糖较对照组下降,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讨论
格列美脲为第三代磺脲类药物,半衰期长,每天只需服药1次,患者依从性好,它不仅具有生理性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改善第一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同时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灵活调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低血糖发作[1],更适合体型偏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门冬胰岛素是门冬氨酸替代胰岛素分子B链上的第28位脯氨酸,这一变动使其吸收加快[2],能更好的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可在餐前立即注射[3]。
2011年中国糖尿病指南指出,胰岛素可以与第三代磺脲类药物联用。文献报道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效果较好。本研究格列美脲联合2次/日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达到了很好的血糖控制,同时胰岛素用量减少,体重下降。另外这两种药物都有良好的患者依从性,适合长期应用。
参考文献
1童南伟,梁荩忠.一种新的长效磺脲类降糖药.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4):238-239.
篇9
受访专家:
胡大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陈韵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组长、总医院心脏内科主任。
雌激素:
女性心脏的保镖
“很多人认为冠心病‘重男轻女’,其实女性患冠心病更危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 胡大一教授说,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晚10年得冠心病,可是一旦患病,女性死亡风险更高。
在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病率之所以低于男性,是因为女性身体所分泌的雌激素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女性心脏的保镖。但更年期后,女性内源性雌激素分泌减少,保镖老矣,其作用也明显减弱,导致心血管发病率迅速上升,比同年龄的男性更容易患冠心病。此外,70岁以后,女性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率均超过男性。
冠心病:
女性易漏诊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组长、总医院心脏内科陈韵岱主任说,女性冠心病的危险还在于,其症状一般不如男性典型,男性患者一般以胸闷、胸痛等为主要症状,而女性患者可能表现为背痛、腹痛、恶心头晕等普通症状,甚至只是身体不适、疲倦。
很多女性患者都不会把这些和冠心病联系在一起,以为熬一熬就过去了。因此,女性冠心病更容易误诊漏诊,并且延迟治疗,带来更大的危险。
女性在绝经后,一定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心血管健康,尤其是已经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要定期去医院做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赵晴晴)
一支烟的“身体旅程”:烟毒七秒到达大脑!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死于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达400万,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1000万人。在我国至少有3.2亿的烟民,并且每年仍在递增――戒烟迫在眉睫。
当一支烟被点燃,并被一口一口地吸入体内时,你可知道一袭白衣的“妖精”正顺着你的呼吸道,慢慢地开始了它的这场身体掠夺之战。
烟毒七秒到达大脑
香烟燃烧可释放4000多种化学物质,主要有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氰化物、致癌物和芳香烃等刺激性烟雾。吸烟时,这些有害物质在7-10秒钟内就可到达大脑,引起大脑兴奋。
性别不同伤害不同
男性:烟草中尼古丁有抑制性激素分泌及杀伤的作用。同时烟草毒素可阻碍和卵子的结合,大大降低了妇女的受孕机会。
女性:烟草更易影响生理,会出现月经紊乱、流产、绝经提前等症状,并使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状更加严重。
七种毒性七宗罪
呼吸道 人体的呼吸道表面有一层纤毛,正常情况下,从下到上运动,起到排掸异物、尘埃的作用。长时间吸烟,焦油会把这种纤毛表面粘住,影响摆动。纤毛摆动不顺畅后,排除有害物质和异物的功能就会减弱。加上长久的供氧不足,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受影响后就会得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再有其他因素,最后就会发展成慢阻肺。
血液 烟草中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经肾脏过滤,然后通过膀胱从尿液中排出体外。在膀胱内它们可以破坏细胞,从而增加癌症的发病危险。
心脏 氧气缺乏给心脏造成了负担,心脏不得不玩命地工作。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造成冠状动脉内膜的损伤,从而形成冠心病;还会造成血管内环境的异常,增加血小板的聚集,使血黏稠度增加,从而易于形成血栓。另外,尼古丁还会使高密度胆固醇的密度水平降低,减小心肌氧供量的同时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导致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
胃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引起胃溃疡并延缓溃疡的愈合,同时,还会破坏胃肠的正常活动,导致胃病的发生。
肺 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到达肺部时,与煤气中毒相似。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会迅速“掠夺”,“依仗”比氧强大几倍的优势,挤掉氧气,“强行”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全身血液循环的供氧不足。
篇10
关键字: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TS971-4
1、引言
茶艺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茶艺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传授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知识、茶叶鉴赏及其冲泡方法等相关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这门课程着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
2、体验式教学法及其特征
2.1什么是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以中职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帮助其构建知识体系、拓展其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
2.2体验式教学法的特征
1)学习成为体验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操作等形式,来获得感性材料,在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去认知抽象的概念。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调动其全部感官、思维,在通过“尝试”,“对比”等方法来比较观察、动手实践,整个学习过程主要以体验方式展开。
2)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体验式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老师通过设定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来体会,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得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经历来构建其自身的知识体系。
3)关注情感体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要素是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老师机械教,学生接受多为被动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之间的情感投入较浅。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有效的实现互动,在这种互动式教学中,对于相关问题可以实现情感与体验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指导相互融合共同的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激发其学习的情感,有利促进其思考以及思维的发展[1]。
2.3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对比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传授的知识较传统教学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过分的强调记忆,教师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标准化学习模式,过分的强调理论系统化。而体验式教学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获取知识,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感受放在第一位,凸显学生是教学主体。茶艺课程是一门具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有着如下的意义:
1)实践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验式教学实习了将理论知识与一定的技术能力相融合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中通过构建模拟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赏色闻香、开汤品饮和动手操作,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来体验到茶叶的品尝与鉴别以及冲泡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体验式的教学基本实现像娱乐节目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参与者,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并体验到学习带来快乐。
2)强调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锻炼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质是不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现自己来获取答案的途径,最终实现知识的获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实践的锻炼,其鉴赏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为其日后学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体验的产生主要源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着亲身的经历,因此,这样的切身感受对于体验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定教学场景和活动,来将学生的注意以及思维方式吸引到教学中来,在活动中“以自身体会,用心去检验”,从而达到体验的目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在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运用多媒w技术、音乐等手段,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
3.2强调动手,培养能力
在茶艺课教学过程中,茶艺技能的掌握是这门课的重点内容,为此要着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收集相关的茶艺资料根据茶艺师日常工作方式、内容等做好接待、准备、演示等,组织学生做好课堂上的礼仪接待、操作模仿、组织实施等相关环节,学生可以亲身的体验茶艺师的日常工作,其严格的按照茶艺师日常工作流程来培养学生,从茶艺师具体工作开始,将茶的历史、利用、发现等相关的茶文化引入到教学中,通过对茶叶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茶艺方面的学习与体验、实践,在回到茶艺师日常工作中,利用在日常积累的茶相关知识、礼仪、文化等集中表现出来,实现对茶艺各方面知识的熟练掌握,既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又能掌握茶艺基础知识[2]。
4、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堂教学中的环节设计
本文以绿茶茶艺教学为例,结合体验式教学对课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组织。将茶艺分为如下几个环节:1)茶叶的鉴赏2)泡茶技巧的学习3)茶艺的表演。具体的操作如下:
首先在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穿着相应的服饰,再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体验到传统茶室的氛围。老师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实物引出体验式教学的主题――绿茶。首先老师展示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等绿茶名品,引导学生对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匀整度等特征对茶叶进行鉴赏,然后一起品饮这些绿茶。继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绿茶的品质特征及不同绿茶品种之间的区别。其次,对于泡茶环节老师要依据主题来选择合适的茶具和用水,结合绿茶的冲泡特点与学生进行讨论,确定最佳的泡茶方法。最后,在老师的示范讲解后,学生自行编排茶艺表演内容,自主参与、体验,从中掌握相关茶艺技能。
通过体验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激发了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茶艺课程的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来熟练掌握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