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音乐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发展计划的不断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得到极大发展。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音乐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高等教育教学、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本文从音乐对大学素质的作用入手,分析音乐教学对大学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音乐教育;创造力;大学素质教育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音乐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抒发人类的情感,同时可以发展人类的形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既可以缓解他们紧张的学习压力,又可以加强沟通,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和基本素质。
一、音乐教育对大学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情感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人的情操,同时通过听觉艺术等形式丰富人类的情感。对于大学生来说,音乐的教育作用不言而喻。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音乐教育通过听觉形式,让学生在音乐创造、投入及欣赏等过程中,结合自身经历和理解,和音乐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让大学生在欣赏思考中成长。音乐的创造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类最基础的情感表达,无论什么音乐形式,都离不开生活,音乐是生活经验的凝练和升华。大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音乐的欣赏增加对生活的感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同时通过对艺术家的人生经历、音乐创作背景等欣赏和剖析,感悟生活的真谛,也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找到情感宣泄的窗口。例如通过对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人生经历,从中学习那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情感素质,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升华。
(二)音乐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人类参与活动最高的活动形式之一。人类在参与、体验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通过音乐这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育中的即兴表达,可以培养学生把握生活的听觉敏锐感,培养他们精确的节奏感,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音乐的理解和感知等。通过这些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从而无形之中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而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审美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和创作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过程,欣赏音乐的动态美和情感美,增进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欣赏,自觉甄别美与丑。音乐教育通过音乐的形式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调剂,通过听觉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的独特魅力等。
二、当前大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不足
随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培养从单一的
人才培养结构模式向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尤其是当今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全方位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竞争的关键因素。当前的大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音乐教育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当前大学音乐教育在提供大学生素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体现为:
(一)大学教育的音乐教育在非音乐专业的教育比重比较低
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等,大学教育中的音乐在非音乐专业的专业教学中的比重比较低。尤其是一些非艺术类学校,音乐教育的课程安排大多以选修课为主,部分专业甚至没有音乐鉴赏课程。
(二)大学教育的音乐教育认识不足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着重于思想品德课程和专业课程,而对于非专业课程,如体育、美术和音乐,大学管理阶层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在课程安排中缺乏合理性。大学教育的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开始实行,但部分院校还是以学生的技能培训为主要侧重方向,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教材指导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则需要专业的教材指导和系统的理论指导,而高校的音乐课程,尤其是一些非艺术类的音乐选修课程,由于课程安排等原因,没有专业的音乐教材,甚至部分音乐教师是非科班出身,音乐课程以欣赏音乐为主,对音乐的创造和剖析没有深入进行,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
三、针对当前音乐教育出现的问题对策
(一)在课程安排上学校要有足够的重视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学生情感宣泄的窗口,尤其是当今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音乐能够起到很好的减压作用,同时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音乐教育的作用,学校应该有充分认识,并在课程安排上使音乐课程更趋于合理。此外,需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如多媒体的建设和音乐器材的建设,都需要学校的支持。
(二)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也是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强的教育形式。在音乐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学校对于音乐教师的培训极其重要,一方面音乐教师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的专业培训让音乐教师深入系统地构建音乐体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对音乐教材要统一进行专业编制和采购
对于音乐选修课程,学校要提供专业的音乐教材。目前大学生的音乐教材都是由大学教师自主编写,因此,对于音乐教材的选择,首先要选择专业性强、有针对性的教材。此外对音乐教材要采取标准化的采购,教材的编写要请专业教师统一编写,以便确保教材质量。
总之,大学音乐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大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极其重要。
作者:周莹莹 单位: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关 键 词:音乐教育 素质提高
中国近代以来的艺术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的,这可以从的“美育”思想和实践中得到证实。然而,近几十年来,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美育教育原则被排斥,艺术教育在部分学校——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艺术学院等等之中,被高度专业化、技能化,而在普通大学中则相当大程度地被忽略。在以全面发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为主的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认识它、在实践中推行它,对整体艺术教育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一、音乐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一,音乐教育能使大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音乐具有陶冶情操、保健身体的作用。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脑中枢神经,会使人的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如激素、酶等,产生抗疲劳、助消化、调理神经等作用。清畅性的音乐既可以解除疾病,又可保养心性,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元代名医朱丹溪发出“乐者,亦好药也”的感慨。
音乐能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休息有多种方式,欣赏自己爱好的音乐,做有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是一种很好的休息。科学家爱因斯坦中年任教于荷兰莱顿大学,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他经常用小提琴演奏世界名曲。音乐洗刷了他头脑的疲劳。积极休息之后,新的思潮涌来,打开了心灵之扉,就可能把难题轻松地解决。这种张弛交替的休息方式可以成为大脑再创造的开始。
音乐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在乐器演奏中,学生手、脑、眼并用,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地调动身体各种器官的参与,让学生的身心在有意、无意中得到锻炼发展。经常唱歌的人,呼吸系统、发声系统等都可以得到训练。故在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养成教育及一系列音乐教育活动,能开启大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扉。
其二,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音乐中的合唱、合奏都是以集体表演的形式出现的,协作配合在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现社会的团结吗?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通过参加合唱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器乐合奏,通过让学生演奏《春节序曲》《金蛇狂舞》等具有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祖国民族音乐的特殊音乐风格,从而唤起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树立起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
转贴于
其三,音乐教育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美育涵养。
音乐教育,实质就是审美教育,在歌曲、器乐、表演、音乐、欣赏等教学中,情感体验的过程就是审美教育的过程。不管是雄壮激昂的进行曲,还是婉转悠扬的抒情曲,都可以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中,得到美的感受、美的熏陶。美无处不在,它存在于音乐教育美的氛围中,存在于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存在于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创造中。音乐的审美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把学生培养成有感受美、理解美并创造美的富有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人。
二、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其一,把课堂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的主渠道。
课堂教育是全面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的主渠道,它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音乐基本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扎实的音乐表达力和理解力。因此在高校中开设音乐欣赏和选修课,势在必行。那么,我们怎样通过开设音乐选修课的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呢?
一是开设音乐欣赏课。大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来扩大艺术视野,熟悉各种音乐作品的形式、体裁和风格,培养理解和鉴别音乐的能力,培养美与善的道德情操。
二是开设音乐选修课。大学音乐选修课主要包括声乐、器乐、乐理、视唱练耳和音乐史等内容。如视唱练耳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阅读与听觉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惊人的记忆正是人生学习并走向成功的基础保证;器乐教育,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与求知的欲望,使其获得技能并领悟音乐艺术的表情达意之妙语,同时又开启学生的智慧……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条件作出不同选择,在音乐艺术美的滋润中,得到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及专业学习“加氧”似的整体性提高。
其二,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教育活动,也是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人有自身与他人、自身与整体社会交流的需要,人具有表现的欲望,人的个性通过表现而外露,表现又会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个性的发展带来了所有的情感、思想、理解等重要的心理能力的成熟。高校应该有计划地举办各种音乐比赛、讲座、晚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给学生充分提供自我表现的自由天地,以达到认识自我价值,增强自信的目的。它既能培养大学生开朗的性格和与人友好相处、默契配合的能力,又可以有力地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大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更好地投身社会生活与社会劳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三,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创作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必要补充。
篇3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中国传统音乐;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62-01
一、大学音乐教育和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实践相脱节
目前,中国的音乐人才主要是由各大高校的音乐学院或专门的音乐院校培养而成的,这些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理念和音乐实践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音乐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他们不仅仅肩负着要履行音乐教育的重任,更肩负着传承、传播中国传统音乐的重任。但是,自从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被引进中国后,中国各大高校的音乐教育全都被“西化”了,学生所学习的乐理理念、和声技法、作品分析、复调等音乐知识,全都是来自西方音乐体系,钢琴被列为必修课,以演唱意大利语、德语等语言的音乐作品为最高水平,中国传统音乐被挤在一个小角落之中,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正常说来,一个国家制度下的音乐教育应该主要弘扬本民族的音乐精神,传承本民族的音乐瑰宝。但是在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却是其他国家的音乐,从音乐基础知识到乐器、曲目、旋律、调式等都是欧美的,本应该占据高校音乐教育主要阵地的中国传统音乐却屈居一隅,在课时和内容上都处于明显的劣势,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大学音乐教育如何来传承中国传统音乐
(一)设置足够的传统音乐课时,实现课堂传承
在大学音乐教育中,课堂教学是音乐学习的主要途径,所以,开设足够课时的传统音乐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并不意味着抛弃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否则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高校在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重要性的基础上,还不能丢掉原有的西方音乐教育体系。这就需要大学采用“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将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和西方音乐知识进行分开教学,二者所占用的课时量大致相同。或者同性质的教学内容,中西同时进行教学。例如中国音乐名作欣赏和外国音乐名作欣赏、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和外国乐器演奏、民族调式与和声与西方和声等等。在中西对比中,学生更容易理解二者的不同和实质。再例如在学习《乐理与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时,老师既传授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同时也涉及到外国音乐理论知识;在学习《声乐》、《钢琴》等课程时,既选择中国经典乐曲为练习曲,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国经典篇目。因为这些内容比较基础,所以较为适合本科生的学习。在研究生阶段,可以采用“两线并列”的办法。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和音乐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外国音乐形态和知识。在博士生阶段,可以采用“三线并列”的方法,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成果、西方音乐理论知识和现当代西方音乐理论知识这三者同时进行,并行不悖。这些都是帮助学生掌握中西方传统和西方现代三种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有效方法,可使学生在对照比较中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规律,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点。
(二)增加艺术实践的机会,实现课外传承
为了加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力度,也为了增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高校应该利用一切的机会来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这方面的做法颇有值得借鉴之处:他们在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专门设置了“艺术实践”课程,每周抽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自由结合,在公开场所来演唱中国传统曲目,或者表演中国传统戏剧等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领悟,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之情。此外,在其他场合的艺术演出活动中,也适当地增加中国传统音乐的比重,给学生以展现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开展民俗和实地调查活动,实现社会传承
教育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教育的开展具有不可估算的作用。所以,有条件的高校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民俗活动,例如民间鼓乐典礼、民间礼仪活动等等,还带领学生到民间去进行表演,参加各种传统音乐的学术活动,鼓励学生到传统音乐的诞生地,去寻找传统音乐的源头等等。
参考文献:
[1]李晓莹.新媒体时代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鉴赏力探究[J].艺术评论,2014.
[2]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80-02
很多的大学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仅耽误了学生的发展,还让教师的局限性不断增强。大学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教师不应该存有固定的观点,认为教师的一切想法和做法都是对的。学生在大学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比较自由的,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在和教师不断的探讨中,共同进步。音乐与其它的专业有所不同,讲究灵感和天分,教师需要通过音乐语言来教学,不能总是在课堂上讲、逼迫学生在堂下听,这样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大学音乐教育模式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原则和特点
大学音乐教育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让学生在大学阶段接受较好的音乐教育,能够陶冶情操,同时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也有较大的积极影响。现阶段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多元化的人才,如果仅仅在专业领域发展,很难获得较大的成就。因此,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达到专业知识过关,同时在其它方面也要有一定的成绩。
(一)大学音乐教育模式的内涵
大学音乐教育模式在多年的发展以后,现阶段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这类模式在众多的高等院校得到了普遍应用。从整体的情况来看,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不仅让教师无法脱离,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束缚,因此今后要想进行革新,具有较大的难度。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主要表现在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而且能够在客观上改善教师的固有思想。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的音乐教育主要以民族音乐为主,其中包含较多的民间艺术以及传统风格,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掌握好尺度,而且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体验与模仿,达到了较高的教学水准,除此之外,就是比较省时省力。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在长期接受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教学之后,很多学生都缺乏创造性的思维,不敢打破常规。另一方面,教师在此种教学模式中占有绝对的领导地位,学生完全处于被领导地位,即使教师出现错误,也没有人提出。除了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之外,另一种是现代音乐教学模式。这种音乐模式呈现出逐渐发展、健全的状态,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意识到了现代音乐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突破性,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可以大力发展现代音乐教育模式。此种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问题式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强调教师需要应用创造性的思维,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在客观上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很多的教师都在应用这种方式,并且帮助学生在成绩上与音乐能力上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其次是讨论式的方法,这种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优势,集中起来解决问题。而且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
(二)构建大学音乐教育模式应当遵循的原则
大学音乐教育模式与高中、初中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的思维和心智非常健全,拥有自己的观点,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教师的思维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某些教师虽然在自认为占有领导地位,但是他们在学生的眼中只是“辅助的群体”。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虽然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与大部分学生的“新思想”背道而驰,很多的观点都没有办法统一。第三,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现阶段需要的音乐人才既要能打破常规,同时又要遵循固有一些的传统。如何把握好尺度,成为了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原则。本文认为,在现阶段的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原则:第一,教学理论指导的原则。第二,学科内容与结构的原则。第三,教育心理学原则。第四,教育技术原则。以这五大原则为基础,才能构建符合实际发展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
(三)大学音乐教育模式的特点
大学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教学机构,学生在高考中不断的“厮杀”,最后进入到理想的学府,如果在大学还依然应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势必会引起学生较强的反感,根本没有办法达到教学目的。我国对大学的教育非常关注,现阶段的艺术学生和非艺术学生都在接受大学音乐教育,而且所占比重也在不断的增加。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大学音乐教育具与众不同的特点:音乐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操作性,一方面,音乐教学模式总是从某特定角度、立场和侧面来揭示教学的规律,比较接近教学实际而易被人们理解和操作。另一方方面,大都以精练的语言、特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
二、构建以创造为中心的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新模式
从以上的表述来看,大学音乐教育模式只有部分可取,在很多的环节都需要进行一定的革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日后的发展中,让众多的学生能够获得一个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以创造为中心进行改革。音乐科目在灵感方面的要求很强,同时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音乐感觉”,单纯的按照教科书以及曲谱来学习,那么演奏出的音乐也比较生硬,根本得不到认同和青睐。因此,今后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需要以创造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突破框架的束缚,在总体上获得一个较大的成就。
(一)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内核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所有的人才都不能只在专业的领域中发展,必须具有全面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获得企业的较大青睐,从主观的角度来说,在大学音乐教育方面,必须以创造模式为主,让学生既有个性,同时又具有组织性。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能力,帮助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前途。通过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方面的各种能力,这样不仅会让学生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同时能够在客观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良性的循环,帮助大学音乐教育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二)大学教学新模式的总体特点
所谓创造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激励下,学生呈现多向发散的思维状态,自主加工设想。由此可见,大学音乐教育新模式的总体特点为,学生占有主导地位,不再受到部分固有条件的束缚,同时在创造力的发展上,具有较多的自我观点。音乐教育在大学当中进行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和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每个学生在音乐方面所擅长的领域也不同。今后要根据大学教学新模式的总体特点,更好的进行音乐教育,帮助学生通过量的积累来获得质的提升。
(三)大学音乐教育新模式的原则
对于教育来说,原则是不可打破的一种规定。在进行任何一个科目教学的时候,都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的教学明确方向,让学生的学习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在大学教育新模式的原则上,本文主要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一定的阐述。大学音乐的教学活动和设计多数情况比较枯燥,因为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思想占有主导地位,即使学生不愿意,也要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否则教学活动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发生了一定的冲突,后者被迫遵循前者,使得冲突加剧。本文认为,在教学活动方面,要体现“从教到学的转变”和“教为学服务”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本,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调动学生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作用于特定的音乐环境中,主动去感受、理解、创造和表现,启迪学生的艺术灵感,让他们在自我调节中实现对音乐知识的“同化”、“顺应”和“平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会更加的轻松、流畅、自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能够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四)大学音乐教学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本质区别
大学音乐教育之所以要从传统模式过渡到新模式,原因在于传统模式和新模式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分为三个群体,一个支持传统模式,一个支持新模式,还有一个保持中立,静观两种模式的发展。为了保证在今后的大学音乐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成果,本文对大学音乐教学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本质区别进行一定的阐述。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的思维出于次要地位,而且很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臆断性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一味的按照固有教材、思想进行教学,让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越来越窄,与社会背道而驰,势必会形成较大的教学隐患。现代教学能把学习者自我解惑的内在兴趣和内部动力激发出来,特别是发现学习获得结果时,会使人感到由衷的喜悦与兴奋,这就是收获与回报。现代教学本身所产生的兴趣,以及一旦获得所产生的心情,是任何其他手段也无法代替的强大动力。
三、大学音乐教学新模式的功能
大学音乐教学在应用新模式以后,其功能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主要方向是教育逐渐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育。这样一来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常规,而且对学生的发展也有较大的积极影响。在此,本文将对大学音乐教学新模式的功能进行一定的阐述。
(一)大学音乐教学新模式的一般功能
大学音乐教学新模式的一般功能比较贴合实际教学,主要是针对教师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大学音乐教学的新模式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能获得相符的知识水平;能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创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搭建多维度知识架构;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通过以上的表述,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在应用新模式进行大学音乐教学之后,学生的优势以及各方面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教师也不再局限于某个框架。二者都能够在音乐能力上获得较大的提升。
(二)大学音乐教学新模式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
在实际运用中结合本民族的实际,逐步兼容、消化、整合,最后形成自己的音乐教育模式,从而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由此可见,大学音乐教学新模式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具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而且能够在客观上和主观上弥补一系列的缺憾,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大学音乐教学新模式改革教育教学的时候,必须结合地区的实际教育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另一方面,还需要让多所高校配合,进行试点工作,深入解决矛盾和冲突。
总结:本文对大学音乐教育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现有的结果来看,大学音乐教育新模式能够对学生和教师都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而且在很多的方面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今后的重点工作在于,必须根据国家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定制大学音乐教育模式,以此来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人都受益。
参考文献:
[1]覃江梅.为了情感的教育――美国音乐教育的审美精神内核[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08).
[2]李渝梅,李方元.解读“功能音乐教育”――读书札记:关于当前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之一[J].中国音乐,2005(04).
[3]刘沛.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赖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J].中国音乐学,2001(04).
[4]王懿颖.音乐教育国际交流的使者――姚思源教授对音乐教育国际交流的贡献[J].中国音乐教育,2010(01).
[5]张驰.思考・体味・沉醉――大学音乐通识课在人文精神塑造中的三个立足点[J].艺术评论,2011(10).
[6]李小兵.民族音乐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范围、方法、目的之动态变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2(03).
[7]陈明霞.论文化方式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影响与课程改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8]姜丽霞.莫扎特《阿利路亚》的音乐风格特征和演唱艺术表现[J].江汉学术,2013(01).
篇5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音乐教育;问题;策略
音乐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素质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在经济信息全球化进程中,音乐教育文化也在不断更新、不断进步,呈现出音乐文化民族化向个性化与多元化、全球化冲突与交融的趋势,这对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大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多元文化潮流袭转全球的同时,我国有部分高校在实践中摸索着如何以多元文化来指导音乐教育教学,而还有部分高校的观念较传统,缺乏创新理论,存在着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师资薄弱,队伍缺乏多元文化支撑、设备陈旧等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缺乏先进教育理念
1.受“二元论”思想禁锢阻碍多元发展。自建国以后,党和人民紧锣密鼓恢复生产、重抓教育,面对本国薄弱的经济文化,又放眼国外发达的西方国家,在与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情不自禁地觉得西方文化优于本国,本着“洋为中用”的态度引进、吸收了外国文化中有益的东西。过于受到这种“第三世界的文化落后”的“二元论”谬论的左右,给我国带来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就连对音乐教育的冲击也不可小觑[1],国人在体验音乐新感觉的同时,也使得部分人民盲目地对国外音乐文化进行膜拜和模仿,使得音乐教育呈现“崇洋”的畸形发展趋势。
2.忽视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健康的音乐文化发展是由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中逐步得到传承,其发展不单只是纯粹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还应以发展本土音乐文化为根本。音乐文化的发展既要把握好跨文化多元化吸收借鉴,又得拿捏准“勿忘在莒”。“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一味的“拿来”,而甘心情愿地将本土音乐文化舍弃于一旁,抛弃了文化根基,这无异于舍本求末,以致在许多的课程设计上存在没有延续性等缺陷。
(二)音乐教育体系欠合理
1.教育定位欠合理。论及大学的多元化音乐教育定位,部分高校重技术型课程(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等必修课),轻文化教育类课程(如音乐、美术类的选修课),与文化多元化和多元化音乐教育相去甚远。而对于文化艺术节、才艺演出、音乐比赛等音教类有关的第二课堂少之又少,即便有几个音乐类的文艺社团,也由于学校的重视不够,缺乏相关专业指导老师和经费支持而由学生任其发展。由于对音乐教育的定位欠科学合理,在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置、必修与选修课的分配、人才培养方向、人才培养规格等程度上缺乏欠斟酌,以致在专业兴趣等方面挫伤了学生对音乐爱好的追求,在如何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更谈不上塑造学生的音乐多元化发展[2]。
2.课程设置欠科学合理。对于课程设置方面,多元化的音乐教育需要多元化的音乐教材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但对目前来说,很多学校深受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影响难以实现,普遍倾向专业化,在教学内容与专业化程度上片面追求高、难、全,在体例设计上过于条块化,在教学形式上较封闭、死板和单一,在教学效果上比较沉闷,学生参与性较差,得不到满足感,造成非专业学生难接受,专业学生强技能缺理论,难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音乐理论素养不高,难以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
(三)师资队伍不足,教学设备落后
在一些大学里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但由于一些人员存在偏见,也由于团队建设的不足,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和完善,具体来说,人员编制不足,团队搭建不完善,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了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另外,各种音乐专业教学设备不健全,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室仅配备了简单的多媒体,难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师生的教学效能感得不到发挥,体验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难以激发。由于高校的师资队伍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彼此制约,导致大学音乐教育发展迟缓,与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相差悬殊。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音乐教育的策略
21世纪的音乐教育应朝着“世界音乐”为核心的多元化音乐发展,通过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出能多方位服务社会、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多元化音乐专才。大学音乐教育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寻找自我发展的机会,创造机遇,合理开设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专业课程,本着合理把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存偏废,合理开设精专业知识+强技能技术,逐步强化、深化、内化学生音乐运用能力,培养其审美能力、音乐感知能力,丰富其体验能力,促进多元化音乐教育落地。
(一)建立健全大学多元化音乐教育体制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音乐全球化理念。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蕴涵了我国民族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民风特色、思维方式、审美艺术、表现形式等多维主体的艺术体系,而非西方音乐的填充品。高校多元化音乐教育需在教学中彻底转变“汉族中心论”、“欧洲文化中心论”等观念,突破“二元化”的禁锢,构建“多元化”的音乐,在立足于本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根基上,固本思源,不断汲取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之精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着眼于世界音乐的平等性,以美育为基础,坚持多元文化价值观。教师应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储备知识,树立音乐全球化的理念,深入领会世界音乐文化,秉承“音乐无国界”理念,重视与国际音乐教育接轨与交流、学习与合作,融其精华,传播特色,形成多元一体、独立完整的音乐体系。教师不断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重视程度,合理开设本土音乐文化课程,在教学体系中有机融入中西方的音乐文化,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其差异性,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追求有内涵、高雅的音乐美感。
2.创新教育理念,树立多元教育的理念。借助网络技术和传媒的力量,树立多元教育观,创新音乐教育理念。具体在实施过程中,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制定一套具有全球化、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高规格、高质量的培养方案,树立全面发展的专才与通才有机融合的音乐人才培养观[3];在培养原则上遵循自然主义教育法,以共性为基础,将多种“自然”共性有机融合,以本土音乐为出发点,融入世界音乐精髓,形成多元化方式,确保大学音乐教育发展呈多元化态势,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其修养、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在知识获取、能力培养方面,本着“教育终身化”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音乐教育的可待续发展奠定人才和知识基础。
3.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继续教育模式。我们要吸取、兼容“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等国外先进音乐继续教育经验,结合本国、本区实际,逐步兼容、内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多元化音乐继续教育模式,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使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音乐继续教育得以全面发展,为我国的素质继续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以带动和促进我国的音乐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构建科学的音乐课程体系
1.科学定位本土音乐,构建多元文化音乐课程。在高校开展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秉承教育公平原则,合理开设对各民族音乐的教学,研究、鉴赏外国的先进经验,本着科学发展观,密切联系我国的国情和学校的校情,着力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工作,为其思维创新及从事跨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性理念,不断优化多元化音乐课程体系,逐步实现音乐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世界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内容,开设培养多元化音乐基础知识、加强艺术修养的理论选修课程,适当地教授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如非洲音乐、拉丁美洲音乐、欧美音乐、亚洲音乐;合理设置民族音乐的比例,如:开设中国民族音乐、基础音乐理论、音乐欣赏、古典音乐,举办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等讲座[4];保护原生态音乐,邀请各民族学生表演本民族的音乐艺术,展现各个民族、地区的音乐本土特色,呈现多元文化音乐原生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各具特色的技能选修,采集有效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注重本土特色,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通过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培养学生全球化思维,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忧患意识。在时机成熟,人才梯队搭建成形后,音乐教育专业下可以开设声乐、器乐、舞蹈、指挥等技能表演类课程,通过课程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交流、碰撞、融合以及变化,将中外各民族音乐文化进一步传承发展[5]。
2.借力互联网+技术,实施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借力互联网+技术,创建网络社区,以论坛等形式进行音乐知识的传递;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实现主体交流式教学;借助校园网、图书馆网站和论坛等开设多元化音乐教育的网络课堂、远程教学、天空教室等栏目和专栏传授世界音乐文化;注重在学生社团中整合校外资源,按多元化类型划分音乐派系,由专业导师指导培训;开展娱乐教学活动,举办校园音乐节、音乐会等,创设音乐学习环境,贯穿多元化音乐知识和研讨,在交流中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更新教材,改革教法,创新教学内容。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关于世界音乐方面的教材著作,充分吸收互联网中海量的健康的、艺术水准高的又风格各异的中外古典音乐名作、民族民间音乐、现代流行通俗音乐等音像资料,整合成具有与时代接轨和同步的特色音乐教材库,注重综合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音乐教育理念,引入多元的概念和方法,在创新多元化音乐教育内容上本着以科学的学科架构为模型、理论体系为参照学习中外优秀经典音乐,以学科性教育学习少数民族与汉民族音乐[6],精选歌唱选修节目、演唱会、音乐会、晚会、电影、游戏等作为案例教学,深入剖析和讨论,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学习基本的音乐常识、技能和鉴赏的方法,彰显个性,培养其具有审美、创造、创新等能力,实践多元化音乐教育长效机制。
(三)培养、内化教师综合素质
1.加强教师多元信息综合能力培养。大学音乐教育要转型多元化,内化教师多元化音乐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是关键。一方面要合理设置师生配比,减轻教师负担,扩充教学资源、丰富教学信息内容,加大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符号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到互联网中,通过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来创新教学手段[7],大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多元化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深挖教材,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2.“双师型”音乐教师队伍优化。学校合理规划师资培训,采取系统地培训、进修及知名艺术家、专家讲座、人才引进的方式,引导与鼓励教师考证获取证书,培养“双师型”与“先学后用双证型”双管齐下,通过讲座、座谈、访谈、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和出国考察等形式开发多元的教师发展模式,加强音乐文化的交流,培养教师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提高大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构建新的组织结构,促进师资以教学优秀教师业务为主体稳步过渡到以国家级演员、指挥家、评估专家、咨询师等多元化、多样化的专业人才梯队,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大学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是与时俱进,也是我国大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着力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系,能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效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升。
作者:李拓夫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黄静.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大学音乐教育分析[J]艺术科技,2015(4):263
[2][3]赵毅.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反思[J]艺术评论,2013(3):125-126
[4]李思华.论多元文化视域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J]红河学院学报,2012(8):123
篇6
大学生在经过高考之后,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新的环境中他们从内心中渴望受到关注,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渴望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得自己的才艺能够得到发挥。而音乐无疑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看到了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去发挥着自己的优势比如在《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这样的节目中,大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使得自己在唱歌方面的天赋得到很好的发挥。比如在《超级女声》这个舞台上面,李宇春、何洁等人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她们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舞台才让自己能够很好发挥自己在唱歌方面的才能的。大学生在音乐中发现自己的才艺,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舞台使得自身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发挥;另外一方面也能够通过这样的平台也使得大学生在音乐中找到自信。总而言之,音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碗心灵鸡汤,大学生能够从中找到自信、找到慰藉。
2、当前大学课堂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大学课堂音乐教育中,主要是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教育观念上对音乐的不重视。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口号之下,要求学生能够各方面发展。但是在各种升学压力之下,我国很多学生都忽视了在其他方面的教育。以音乐为例,特别是一些家长认为,音乐没有作用,对于个人的发展没有什么作用,甚至很多家长认为音乐不需要教导,在平时听歌中就是一种音乐教育,这样的一种音乐教育观念造成了我国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对于音乐课堂的忽视,甚至很多人在大学教授音乐教育的时候还不能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在我国的大学音乐课堂中,正是由于对音乐教育的一种忽视,这就导致了大学音乐课堂很难开展的困境。另外一方面,在教育方法上教学形式呆板。通过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开展大学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我国的大学音乐课堂中,很多学生对于音乐并不能够有一个非常正确的认识,一些大学生认为音乐是一种无师自通的天赋。在我国的大学音乐课堂上,一些老师甚至是用一些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比如在一堂音乐课上教学生一首歌曲,或者将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这种音乐教育形式使得一些学生丧失了对大学音乐的兴趣,故而在大学音乐课上成为了一些学生堂而皇之可以不去上的课程。这样的一种音乐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3、对大学音乐课堂教育的几点思考
3.1开展音乐比赛,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兴趣。目前,很多大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但是却在大学校园中举行音乐比赛的机会较少,从而导致对音乐课堂的不感兴趣。那么,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唱歌比赛,大学生在比赛的过程当中,从而激发对音乐的浓烈兴趣。同样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大学生音乐演唱会,让大学生在音乐演唱会中进行音乐的交流,从而在课堂上也能够激发音乐的兴趣。
3.2转变教育模式,进行相关乐理知识的训练。在学校中,大学生能够通过学校的教育而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其基本的乐理知识薄弱,这样导致在音乐课堂上会有参差不齐的状况。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可以介绍一些著名的歌曲,并且对这些音乐不是进行简单的教学,而是进行一些基本的对于作词和作曲等方面的学习,只有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大学生在音乐的基本知识方面才可能一定的提高。故而,在大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入一些新的乐理知识的训练,这样才能够让大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有一个非常大的提高。
3.3探寻多种音乐教学方式。在大学的音乐课堂中,音乐教育存在着一定的枯燥与无味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从我国的大学音乐课堂中,主要是教一些曲目。对于一些经典的曲目,一些大学生认为这些不能符合自己的实际要求。那么,在大学的音乐课堂上面应该拓展教学思维方式,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加入一些最新的流行歌曲。对于今天的一些大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风格是多变的,特别是对现代的一些流行音乐有着非常大的兴趣。教师在大学的音乐教育中应该与实际的情况相结合,创新音乐教学的思维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4、结语
篇7
大学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民族文化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中华民族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有着非常丰富的民歌、民间器乐曲、民间歌舞音乐等民族音乐。我国民族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目前社会上流行音乐盛行,一些人对民族音乐遗产知之甚少,特别是年轻一代更是这样。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其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大学的音乐学院更应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因为民族是根、音乐是魂,教育则是民族文化教育的传承地。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充分认识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要教育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音乐具有民族文化性,它是民族的希望,体现着民族的心理素质、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思想和音乐精髓的积淀,浸润着华夏祖先千百年的智慧和灵感,它是中华儿女得以茁壮成长的乳汁。民族艺术要获得发展,民族音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广泛地欣赏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民族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是丰富和多方面的,有活泼欢快、忧愁悲切的,有热烈奔放、豪放深沉的,也有诙谐有趣、庄严凝重的。这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如二胡作品《二泉映月》,描绘了阿炳悲惨坎坷的人生遭遇,全曲如泣如诉、朴实含蓄,或紧或慢、若断若续的节奏塑造了舒缓而刚直、纯朴而执著、缠绵而坚韧的音乐形象。情与景的交融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使之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美。
二、引导学生正视西方音乐文化
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必须引导学生正视西方音乐文化。由于近年来,大量的西方文化渗透进来,大学的音乐教育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生活方式与生活风俗的改变和各种外来音乐的侵入,民族音乐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民族音乐和本土音乐传承的空间变得狭小,除了在一些专业团体的演出和社区活动、学校文艺汇演中能看到和听到民族音乐的声音,在其他生活环境中,较少能听到优美动听的民族歌曲。特别是在校园里,学生们大多唱的是流行歌曲,虽然舆论导向已转向注重民族音乐教育。但这种冷落民族音乐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正是由于发展上的偏颇和社会上某些不正确观念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只为走时尚、只为上电视露面、只为获奖、当大明星的效应也影响着音乐专业的学生。只有加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采取必要措施,才能逐步扭转这种不良倾向。比如,可以洋为中用,尝试用西洋乐器为民乐独奏伴奏。笔者参加了几次大型演出活动,二胡独奏《新赛马》就是用西洋乐队伴奏的,效果很好,演出还未结束,台下就掌声雷动。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还可以探究运用其他民乐与西洋乐相结合。
三、加强大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
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也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它有一个明显而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要发扬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必须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的学习。民乐系应走在前面,教育首先从学校音乐教育入手,在柯达伊的教育理论中,提到创造民族音乐语境、继承民族音乐传统,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原则之一。在音乐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艺术、创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气质和性格。快乐音符的教育理念,就是充分将音乐与民族文化相融合。
大学教育中忽视正确导向的后果,也是音乐教育缺乏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不良倾向所带来的。当然,发扬民族文化,不是与西方文化一刀两断。而是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恰到好处地吸取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使之为我所用,就能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比如,学习西方的声乐、器乐、演唱、演奏的技能、技巧,并将其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各民族经过长期创作、积累在劳动和生活中形成自己的传统并继续发展下来的音乐艺术,它包括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民族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是一个民族心理素质、文化传统、习俗和审美观念在音乐中的反映,它不但与特定民族的人民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也能够直接体现出人们的音乐欣赏和审美要求。
四、大学音乐课要成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主阵地
在音乐课上,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实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1.民歌、山歌、花儿、小调、戏曲的教唱,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接触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广大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斗争中产生、发展、积累出来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积淀。2.开设音乐欣赏课,扩大学生对民族民间领域的认识。3.多示范演唱和演奏我国的民族音乐作品。4.讲民族音乐故事,灌输民族音乐知识。5.要多创作有民族气质的音乐作品。
篇8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学;流行音乐;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05-01
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音乐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这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和流行音乐实际发展概况密不可分。教师未合理地把流行音乐置于大学音乐教学里面,导致音乐事业发展十分缓慢。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在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流行音乐,帮助学生高效学习音乐,促进我国音乐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大学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引入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课本里面的大部分音乐教学内容都十分古朴,缺乏时代感,所以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现代流行音乐都属于比较通俗的音乐作品,与大学生自身性格爱好相符,同时可以被社会广泛接受。流行音乐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将其生活状态有效反映出来,所以大学生欣赏流行音乐作品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正统音乐文化主要传递者是音乐教师,其希望在教学中把正确思想价值观以及审美观有效传递给学生,可是这极有可能和大学生自身渴求现代音乐文化的情况有所冲突。在大学音乐教学里面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后,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流行音乐范例,从而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思想价值差异,并且能够通过师生交流提升学生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三)提升学生自身音乐鉴赏水平
对于流行音乐教学而言,其关键在于利用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的特性,并选择讲解富有正能量的代表性作品的手段提升大学生自身音乐欣赏水平。[1]对大学生进行流行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自身音乐鉴赏经验更加丰富。
二、大学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引入的原则
(一)适量原则
由于流行音乐属于一种补充性质的音乐形式,所以能够对音乐教育产生积极作用。[2]为了把流行音乐有效引入音乐课堂里面,就应该依据适量原则,确保流行音乐所含有的积极上进元素可以高效服务于大学音乐教学。
(二)适度原则
音乐教师在挑选现代流行音乐的时候,应该依据适度原则。大学音乐教育工作人员应该对教育契机进行准确的把握,有效利用流行音乐里面所含的有益因素,强化学生自身音乐技能并且提升其审美素养。
三、大学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引入的价值
(一)引入流行音乐可以促进大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以及发展
现阶段,流行音乐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挑选流行音乐教学范例的时候,应该广泛选择,将学生自身创新思维有效激发出来。大学生普遍具有个性张扬的特点以及价值多元方面的需求,这和流行音乐所具有的多元化特征一致,所以流行音乐可以让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全觉醒,从而促进大学音乐教学的进一步改革。
(二)引入流行音乐可以推动社会文化的有效发展
现代流行音乐在我国大众音乐生活里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流行音乐也慢慢变成了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一种音乐类型。对于中国当代社会流行音乐而言,其对社会群体所秉持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均产生着塑造作用,同时可以将社会风貌完全体现出来。
此外,由于流行音乐更替速度非常快,所以其可以不断创造出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同时,流行音乐所具有的通俗化以及大众化特征比较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3]
四、结语
在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流行音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促进大学音乐教学的深入改革。在大学音乐课堂上融入流行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及价值,为了将其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挑选流行音乐教学范例,严格遵循适量以及适度原则。让现代流行音乐所具有的积极影响作用为大学音乐教学服务,是现阶段与未来大学音乐教学工作人员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郑文雅.流行音乐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思考[J].北方音乐,2016,36(2):22-24.
[2]曹策.浅析流行音乐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14(2):230-230.
[3]李蓉.流行音乐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J].音乐大观,2012,06(12):49.
篇9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高效课堂;课堂效果
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大学音乐教学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根据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狀和实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不断的从实践中提高进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的音乐活动,以加强学生的音乐思路和创新思维。不断对大学音乐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确保大学课堂是高效率的,是高质量的,满足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需要,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的教育水平。
一、构建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占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着独角戏的作用,而新的教育形式下提倡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课堂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老师进行积极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1]。最终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要想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首先老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而且学生之间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来提高教学的方法和质量,这是为大学的音乐教育提供高效率的基础措施[2]。
(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的教育形式要求老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占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中要积极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与合作,因此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地了解,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材施教,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三)课堂体系要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在课堂中除了要得到应有的尊重以外,还要占据课堂的中心,所有的课堂方法和课堂教学体系都应该围绕学生为中心[3]。使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但要提高课堂措施的针对性,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构建高效课堂。
二、要积极开展课外的音乐活动
除了有效率的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以外,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课外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积极性,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适当地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使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不断加强学生身心教育的全面发展,在课余活动中可以加强对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良好的课外活动是教学的有力支持,为高效课堂提供良好的基础作用。
(一)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活跃思维
高效课堂需要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清晰,并且富有创新精神。当学生得到好的学习思路,会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理念,音乐能力会大大提高,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所以学生的学习思路对于课堂的教学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二)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效的课外音乐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弥补课堂的不足,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外锻炼,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对于音乐的视野和知识面,加强对音乐教育的理解,使身心全面发展。
三、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
(一)根据实践不断地优化教学的流程
教学的流程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方法的体现[4]。教学流程对课堂教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要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不断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改进和提高,不断调整不适应的部分,加强有效部分来提高课堂的效率。减少多余的教学流程,充分保证教学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使教学流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教学的效果。加强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老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在沟通中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与老师合作,改善课堂气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全面发展,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的现状,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为教学方法注入新的思路,改善教学课堂环境和气氛。使教学能与课外活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5]。
四、小结
经过本文的研究,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大学音乐教育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起到提高大学音乐教学质量的作用。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根据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地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为高效课堂提供良好的基础,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大学音乐教育的实效性,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使大学音乐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蓓蓓.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音乐时空,2016(01):174-175.
[2]李济彤.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艺术教育,2016(03):77.
[3]孙鹏.重视音乐教学中的竞争与合作——构建音乐高效课堂之我见[J].音乐时空,2011(11):98.
[4]高林.打造高效课堂彰显音乐魅力[J].黄河之声,2012(07):61.
篇10
1.学校办学目标不明确、选拔机制不合理
近年来艺考成为一股浪潮,各大综合院校也相继开始设立音乐专业学科,招收艺术类学生,虽然综合性大学专业设置比较全面,有人文科学也有社会科学,但这些专业之间不免分的太过细致而极易导致专业的狭窄,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再者有些学校开设音乐专业的办学目标并不明确,专业设置比较盲目。因此,它与以培养高端的音乐人才为目的的专业音乐学院和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音乐院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另外,音乐的艺考选拔对文化课的成绩要求并不高,导致部分学生或许对音乐专业并不感兴趣,迫于文化课成绩比较低,退而选择音乐这类的艺术专业,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高等院校中。这样一来,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就会面临种种问题,对毕业生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2.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
当前,各大综合类院校虽然开设了音乐专业,然而综合性大学涉及专业比较全面,不似音乐专业学院这种专业性很高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配套教学设施完备。近年来高校扩招行为屡见不鲜,生源数量比较庞大,但在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里,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是那么高,高级职称师资力量不足,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也就无法实现。还有配套的教学设施包括乐器、音响、音像设备等都明显不足,造成了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比较差,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很多不利的影响,这是高校面临的又一大问题。总之,提高音乐系学生的质量是众多综合性大学改革音乐教育模式的最终目的,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就要从大学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推动教学体制改革
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基本目标,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各大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蔚然成风。目前,各高等院校将学分制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学分制即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主体地位,学生在每学期的学习期间,可以跨专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进行双学位学习或者把它作为公共课来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综合性大学多专业、多学科的优势,更有利于应对学生未来的就业瓶颈。同时为了扩大选择的范围,许多高校还开创了相近专业互选的模式,例如音乐系音乐表演、作曲、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可以和舞蹈系开设的专业课可以互选,这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渠道。另外,学校规定选修课学分制,也成为督促学生对其他专业的基础性认知,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通史教育课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调整音乐专业教学计划
近年来各大高校为适应教育体制改革,教学计划都作了相应调整。音乐专业教学计划将基础课程放在关键位置,并增开选修课,让学生不仅仅能把专业知识打好基础,更有机会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作为音乐学的两门基础性学科,在音乐系学生的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课时分配上和学分制定上都会有所增加,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的保证基础课的应有课时、节约教学资源,对学生来说,更能使音乐系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吸收,提高专业素养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另外,在教学模式上为改善师资力量不足这一现状,将增加原先的“一对一”专业课教学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演奏、演唱的专业技能。
3.加强基础课程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强化基础性课程的建设,而并非是简单的增加课程课时和学分。为实现音乐专业重点课程建设这一目标,首先要确定音乐专业的重点课程,即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把这两门重点课程作为音乐生学习的主体,并为每门课程投入专项经费进行立项建设。其次在重点课程教材的选择上也必须要求是国家统编的优秀音乐教材,这类音乐教材无疑是质量和教学效果最佳的,老师也可自己编纂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音乐教材,以帮助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学习。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组织开办音乐专业教学研讨会,开创适应现代学生高效学习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
4.丰富音乐专业内涵
我国综合性大学虽然在培养音乐专业性人才的教育上不如专业性的音乐学院,但综合性大学的教育也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的,比如说综合性大学的文化背景比较强大,多学科的开设也有利于音乐系学生的多方面选择与发展,这些优势若能够合理利用,那么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就会步入新的发展期。首先综合院校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推动音乐专业建设的同时及时解决现实问题,引进高水平的音乐教育人才,培训出一批专业的骨干级音乐教师,并对教师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进一步深入。另外推广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进行使用和研发。艺术教育不仅仅要立足于艺术家,还有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方面也会有天赋,开设选修课也是为了扩大音乐在其他专业学生中的学习和发展,这两者是共同促进的,也是丰富音乐专业内涵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